时间:2023-07-02 08:22: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化学的知识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G633.8
电化学弘扬了化学的重要价值,主要研究电解原理、电解池以及原电池等的原理,在金属防护方面也有相关涉及。电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一直受到很大的重视,是化学竞赛必考的内容之一,出题较为活跃,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充分对化学知识进行拓展和挖掘,有益于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解,与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竞赛中,电化学这一方面值得大家的重视。
一、命题特点与难点分析
对于新材料、新的科技产品,命题人会着重分析,通过这类事物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事情的能力。题目以新为主,灵活的运用知识点是学生必备的技能。由于电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理解能力,清楚的了解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出题的时候,命题人还会降绿色化学融入试题,帮助强化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对于电化学的学习,至关重要的就是将知识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更好的将知识记牢以及对其深入的理解。
1.对电极的认识和确定分析
在解答电化学题目的过程中,应该对电极进行有效的认识和确定分析,在进行答题的过程中,大题的分析需要在电极的确定开始,明确的电极确定可以有效的对电化学大题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做题的效果。在题目分析的过程中,多数会以电化学的现象为提示和参考,利用出现的电化学现象来确定电极的正负,进一步对反应的发生进行系统的分析。另外在进行分析之前,需要首先确定电化学的类型,电化学的类型可以决定了反应的效果和现象。因此在进行答题分析之前,需要明确答题的基础,另外还需要对电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明确的记忆,在解答题目之前需要了解反应发生过程的现象,对现象和反应前后的物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题目中用到的电化学知识。在题目分析的过程中,对电极进行有效的认识和确定是解答电化学题目的基础,同时也是对电化学知识进行有效合理分析的前提。
2.对电解过程的了解和分析
电解过程是电化学反应的重点,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极和电解质会发生不同的反应,而满足不同的需要。在对电解过程进行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反应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掌握电解反应过程各种操作的目的,同时应用到题目当中。例如在对电解过程进行分析中可以发现,有些题目中电解液中有一层选择性膜,这种选择性膜的设置可以控制电解液中的离子运动,对反应现象进行相应的变动。结合不同的反应类型,电解液的选择也需要进行控制,同时电解液中的成分分析也可以对题目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而分析电解反应,有效的对电化学知识进行了解和分析。
3.规避试题中的误区和易错点
在对电化学知识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电化学知识较为复杂且多样化,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顺序性,这样才不会发生疏漏。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细致的审查题目,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析和了解,对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罗列,对电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错误,进而提高解题的效果。在对题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试题中会存在一些易错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大题解题的误区和陷阱。有效的规避这些误区和陷阱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在题目的考察上也会有一定的开放性题目,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与生活进行联系,这样才能提高题目的得分,从而对电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应用意识,进而真正掌握相的电化学知识。
二、高中化学竞赛试题化学知识点案例分析
在解题过程中当遇到信息生疏、思路障碍、概念模糊时,要自觉运用转化思维,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形象、化繁杂为简单,化含糊为明朗,从而拓展解题思路。转化思维就是思维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转化形式可以是概念转化、组成转化、物质转化、表达方式转化等,目的是信息等价替换,降低解题难度,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数形转化、司马光砸缸等都是转化思维的典例。
【例1】由乙炔、苯、乙醛组成的混合物、已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0%。试求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题思路】可将乙炔、苯、乙醛三种有机物进行化学式组成的变形转化,即:C2H2、C6H6、C2H4O(CH)2、(CH)6、(CH)2・H2O(CH)n+H2O,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H”的质量分数“H2O”的质量分数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72.0%×13/12)×16/18=19.6%
【例2】将固体MnC2O4・2H2O放在一个可以称出质量的容器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相对原子质量:H 1.0,C 12.0, O 16.0,Mn 55.0 ),纵坐标是固体的相对质量。 说出在下列五个温度区间各发生什么变化,并简述理由: 0~50℃;50~100℃;100~214℃;214~280℃;280~943℃
【解题思路】图示、图表信息丰富,答案尽在图表中显现,故挖掘图表内涵,转化图表信息,是解答图形图表类竞赛题的关键。本题计算的基础是如何将图中相对失重的信息转化为解题依据。
【解】转化0~5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基本水平,说明是MnC2O4・2H2O稳定区域,MnC2O4・2H2O未分解。
转化50~10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下坡,说明Mn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179)逐渐失水成为无水物MnC2O4(相对分子质量143),
MnC2O4・2H2O==MnC2O4+2H2O 143/179= 0.80
转化100~214℃时的图示:图像线段基本水平,说明是MnC2O4 稳定区域,MnC2O4未分解。
转化214~28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下坡,说明MnC2O4逐渐分解成为MnO(相对分子质量71),MnC2O4==MnO+CO+CO2 71/179 = 0.40
转化280~943℃时的图示:图像线段有点上坡,说明固体增重,分解生成的MnO被O2氧化, 可能反应为3MnO+1/2O2==Mn3O4 (229×1/3)/179 = 0.43
三、结语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中电化学知识的考察是重点,同时也是现阶段学习的难点。在对电化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化学反应前后,了解相关应用知识,都可以提高电化学题目解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曾凡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思考.《科学咨询》.2015年4期
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进入高中后,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既有些熟悉,但又了解不多。高中与初中相比,化学知识无论是难度还是容量都增加了很多,许多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在化学的学习上容易产生较多的困惑。如何帮助学生认清中学化学的本质与特点,尽快走出困境,是每位化学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1.不同化学知识块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依据高中化学知识的内容,可将相关的知识分为几大块: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基础等。不同知识块的特点差异较大,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下面针对其中几块作简单介绍。
1.1元素化合物部分。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的基础,必修一主要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顺序是: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另外,元素化合物知识量多面广,在典型代表物质的性质的基础之上,再对同类的物质的性质进行进行推广学习。例如,在学习碱金属内容时,学生要先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知识:钠原子最外层一个电子容易失去,所以在反应时体现出强还原性,例如:与非金属的反应,与水的反应,等等。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氢离子的反应,即钠失去电子,而电子被氢离子得到,由此可联系钠与酸、碱、盐溶液的反应问题。锂、钾、铯的性质可以根据递变规律来理解和学习。
元素化合物内容知识点多、规律多、特例多,所以学习时应注意知识的网络化、系统化。例如:必修一每个专题后面,都有一个栏目“整理与归纳”,将本专题所学知识进行网络化归纳,学习时可以此为主线,可根据自己能力将网络中的每个知识点再进一步细化处理,如此可以明显降低学习的难度。
1.2有机化学部分。
有机化学知识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必修二的基础之上,《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教材中重点介绍烷烃、烯烃、炔烃、醇、酚、醛、酸、酯、糖类、蛋白质等物质的结构、性质、应用、制备等内容。学习时应把握以下几条线索:①官能团对物质的性质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对官能团结构与性质的研究,就抓住了学习有机化学的关键。②常见的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每种反应类型,又包含很多的反应情况,例如取代反应包括:烷烃的卤代,苯的卤代与硝化、磺化,酚的溴代,醇与卤化氢的反应,醇的酸化,醇分子间脱水成醚,醇与酸的酯化反应,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等等。③化学反应条件(如:卤素光照,溴与催化剂,浓硫酸加热,等等),从反应条件上就可以推测出反应类型,例如,溴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脂肪烃上的取代反应,而液溴在铁粉催化下可以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溴水在常温下可以与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发生加成反应,等等。④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例如:烃―卤代烃―醇―醛―酸―酯等物质间的转化)。⑤有关重要的实验(如: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醇制乙烯、银镜反应、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酚醛树脂的制备等实验)。⑥有机化学试题常见的两种题型(一是选择题,一般是给出一个或几个新型的物质的结构,来考查:判断分子式,判断共线共面问题,同分异构体书写,化学反应类型,与Br、H、NaOH反应时最大用量的计算,等等;二是有机合成推断题,往往以一个物质的合成路线为载体,来考查:分子式推断,官能团的判断,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尤其是有条件限制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的设计等类型)。
1.3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部分。
在必修二的基础之上,《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教材中重点介绍一些基本理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电化学知识,等等);化学平衡知识(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的建立与特点,平衡的移动规律,等等);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知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沉淀溶解平衡规律,等等)。学习时理解原理、理解规律非常重要,可以将规律“模型化”,例如学习原电池相关知识,可以锌―铜―硫酸原电池为模型来研究,可按以下思路思考:构成条件工作原理电子流向电极反应相关计算与应用。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把握电化学高考易考知识点: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溶液pH值的变化,电子得失相关的计算,等等。原电池与电解池知识综合应用,则可选择铅蓄电池为模型,弄清原理、总结规律,结合考点进行变式训练。
必修内容是选修内容的基础,选修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拓展与延深。所以,要学好化学,在高一的时候必须打好基础,以后才能更好地发展。
2.优化学习环节,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的一般环节为:预习课堂作业复习考试,为提高每个环节的学习效率,可以参考以下一些做法。
2.1课前预习的做法: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
通过课前的预习,可以知道老师上课要讲什么,自己有哪些疑惑。带着问题去听课,就容易使课堂学习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注意:预习不必面面俱到、搞得太细,否则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有可能上课听讲时有所松懈,反而降低学习效果。
2.2课堂学习的做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要善于听课、认真观察、注重理解、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例如,课堂演示实验,细心观察实验现象,如果与自己设想的不同,可以与老师交流探讨,另外还应注意老师的实验操作步骤,思考实验设计的原理,多问几个“为什么”。化学试题讲评不仅要听解题思路与方法,而且要注重规范解题步骤。化学知识点多而零散,书上有的简单记,书上没有的重点记,记难点、记疑点。协调好记与听时间,不能只听不记,也不能只记漏听,顾此失彼。
2.3课后复习做法:回顾课堂、规范作业。
常有学生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作业时总出错。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理解。因为只有反复多次理解记忆知识点,才能真正掌握牢固,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新课学完之后作业之前,结合课堂笔记,让课堂所学内容在脑海里“放电影”,再现课堂所学的知识主线,发现有疑惑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复习时,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可以引起相关知识的再学习、再思考。作业是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有些学生做作业之前没有先复习相关知识,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作业上尽量避免题海战术,对于典型例题应反复研究、多方推敲、触类旁通,以提高解题的效率。
2.4合理使用教学案。
陕西省新课程改革三年以来的高考试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既充分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又突出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思想,也是对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全面的检测,本人认为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若以初中相关知识点为背景展开,学生就会对化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达到综合发展的目的。那么,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进行复习?
1.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夯实基础
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知识的发展,螺旋式上升。备考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这一规律,是学生能整体上把握知识。如在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复习时就应该先从初中的复分解反应入手,了解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发生条件为生成气体、沉淀和水;然后复习高一知识中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发生条件;再到水解反应中条件扩展为生成难溶物质,弱电解质,易挥发;最后到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中沉淀的转化的生成更加难溶的物质,不断地对同一个知识扩充,最后提出某一个反应能发生的条件为使得某离子的浓度减小的结论,使学生从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去俯瞰知识,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再比如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同样的先复习初中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然后进一步提出氧化和还原是同时发生的,挖掘深层的规律――反应中必然有化合价的升降,最后复习氧化还原的本质――电子的转移,是学生感受到有得必有失,氧化和还原不可分割,分析反应时从任何一种物质入手都可以计算电子的转移数目,在知识发展中使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所在。
2.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减少失误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检测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和文字叙述的精准表达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一直是近年来考查的重点,而2013年高考大纲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对化学用语有明确要求“了解”“理解”“以及正确书写”三个等级[1],在高考试题中电极反应式、化学式、结构简式、电子排布式的表达占一定分值,非选择题中也多处要求书写化学用语。在初中学生为了应付中考,甚至用背单词的方式记忆初中所学化学符号,方程式写法,化合价,原子结构等知识点,学生无法掌握化学用语的规范使用,所以高三复习时先要将以前的错误做法纠正过来,给学生解释清楚每一种化学用语的来源,发展,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规范的使用方法。其次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一丝不苟,规范化书写,对于某些屡次“犯错”的学生,老师要不厌其烦,多回顾反思,不能急于求成,有必要时做到一对一订正,在平时模考中对于学生的不规范书写要做到绝不姑息[2],避免学生养成思维定势,而造成因思维的不严密、不深刻、不灵活而造成的错误。
3.掌握基础实验答题技巧,提升得分
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的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3],这是课程标准吐出来的要求,在高考命题中化学实验也是必考题目,近年高考常用教材典型实验派生、发展出来的内容进行命题,然而从统计结果来看,实验题的得分偏低,所以在复习化学实验的时候,最好做成专题形式,渗透初中有关知识,基本实验操作、连接、定量、离子检验分离推断等都可以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充分认识化学实验在新课程中有地位和功能。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一个热点的话题,复习时从氢气的制法、检验、收集、净化入手,实验仪器的组装,操作顺序,强化装置图连接顺序意识、操作意识和细节意识,到观察描述实验现象。最好学生现场操作,通过师生间讨论,达到识别仪器,掌握操作,注重实验细节的观察,突出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体验实验过程,沉淀实验能力。
总体上说,高三的复习工作以初中所学知识为依托,构建知识框架,使学生跳出知识点观察化学,做到面对某一个点能联系知识主线,进一步认识知识网络,这样的全面复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取得更好成绩。
参考文献
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常常会听到学生说: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要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其计算、实验等,太多太难记,记住后也容易忘记。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呢?下面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的几点浅见。
一、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解难答疑,对提高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1.加强实验教学。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如讲授“自燃”这一内容时,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这个实验及这个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有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
2.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果。如讲“电解质的电离”时,出示小黑板的图像,学生会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3.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如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要求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硝酸的特性,还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端。
5.帮助学生总结一些化学顺口溜。有化学教师认为,化学课是一门半文半理的学科,这是有道理的。虽然化学课是典型的理科,但与物理和数学相比,化学课需要记忆的理论基础知识则要多得多,这一点被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忽略掉了,因此才会造成许多有兴趣的学生学不好化学。比如,元素符号记不住,就写不了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合价记不住,就不能推知未知元素的化合价;实验现象记不全,就做不了化学推导题和实验探究题等等。那么是不是课本当中的理论基础知识也需要像学习政史地那样死板地机械记忆呢?当然不是。记是一定要记的,但要巧记、妙记。
二、教学生如何复习巩固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依此规律,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
1.组织有效的复习
(1)及时复习。教师要抓好新课前的复习提问。提问的目的首先是减少学生的遗忘,巩固学生的记忆,是为新课扫平道路。学生平时不复习,临考前“开夜车”和“加班加点”是不符合记忆规律的。
(2)分散复习。教学中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平时复习、阶段复习、期末复习。
(3)注意复习方法。复习要避免机械重复,每次复习都应给予新的信息,提出新的理解要求,激起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
2.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临时遗忘是常见的。如:学生考试时,因为紧张,本来记住的内容,一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越急越想不起来,这是一种情绪干扰。为了排除一些干扰,平时要注意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考前的临场指导就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3.经常运用学过的知识、技能。根据对遗忘规律的研究,已经贮存的知识信息若不反复运用,强化信息的痕迹将会自动丧失而使得到的知识流失。所以,在教学中经常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如有代表性地让学生做些上节、上章以至上册的习题,增加一定数量的综合题,可多次刺激,强化记忆,减少遗忘。
学特色,学校大力提倡"陶行知生活教育模式"。不少教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但从整个化学教学情况看,
我们现在的教学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了解"学情"不够,即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和认识能力的基本状况不够;
二是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怎样有效突破两大误区?我记得教学实习的时候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要想学
生喜欢化学,首先就得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学中的知识点都围绕着生活展开,让学
生能够随时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可以想象,学生觉得一切都很熟悉,就不再觉得化学枯燥难学。
首先,在备课方面,头脑中始终贯穿生活理念。
有经验的老师是不会完全依照教参的教学方式。备课过程中先做完题,然后根据本节内容的知识点,写成
系统的教案或者知识框架就可以去上课了。但是仅仅只做这些的话,就知识论知识,学生被牵着鼻子走,
缺乏主动性,更不可能有趣味性,学生听课久了自然就会打瞌睡,这样课堂效率不高不说,老师自己讲起
来也会枯燥无味。而我的做法是,除了正常的按上述方法备课之外,还会就这节课涉及到的一些物质在百
度上进行搜索,搜出它相关的一些性质及生活用途,涉及到的相关前沿科技,甚至曾发生的历史故事等等
。自己在重新学习扩大知识的同时,在授课时也能够进行广泛的发散。学生听课的兴趣很浓,就算是完全
学不懂的艺体尖也能听得津津有味。当然,这样的备课方式需要持之以恒。我相信新课改以后,化学的发
展方向应该更偏向于生活、科技。
其次,在课堂上,要引发学生学以致用,乐于创新的学习动机。举一反三,灵活创新的思维能力。
鉴于所任教的学生大多意识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故而采取因势利导的方针,在教学中刻意突出一个"
用"字。知识学了不用只会成为大脑中的垃圾,只有不断地学以致用,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
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化学理论,可用于研究具体物质和具体化学反应;学习物质结构,可用
于研究其性质,进而研究其用途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我们教学生写方程式,不是只教他会写这一个,而是根据它的反应特点,记住并会写这一类反应方程式。
比如我们教学生写硅与氢氧化钠的方程式,就会让学生推导出铝和氢氧化钠反应;写二氧化硅与碱的反应
,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盛放碱溶液的玻璃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水晶挂饰不能戴着洗澡;想在玻璃上刻
美丽的图画,写下娟秀的文字该用什么方法……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化学是一门基础的、具有工具性的
学科。它与社会生活及生命环境的紧密联系,几乎到了无所不在的地步。
当然,贴近生活的同时仍然要坚固的理论基石。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学科的基石。一般在
教学时,往往先通过实验和观察一些感性材料,然后进行思维加工,抽象为一定的概念或理论。这是一个"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现象概括本质、进行思维深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
,要避免枯燥的说教,照本宣科,而采取引导学生观察——-小结——思考——概括的做法,把学生引导到
参与抽象化的过程中来。并适当示范抽象概括的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极有帮助的。
课堂下,特别是利用晚自习,培养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所谓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一切学习行为均发自内心,毋需外部强迫,并能主动、迅速地将
心理调节至最佳状态。科学的学习方法更加会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晚自习时间,对学生提出
明确的严格的要求,比如第一步整理课堂笔记,记忆当天新学的新物质化学式、方程式,归纳重点知识,
找出自己仍然有疑问的知识立即问老师。然后定时(比如今天的作业只需要40分钟就可以完成就绝不多用
时间)、保证质量的完成作业。最后做好第二天学习内容的预习,找出自己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点,以保
证第二天听课的重点。当然,鼓励部分尖子学生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安排晚自习,做更多能力提升
的题以更好的培养化学素质。
肯定的说,如果任何老师坚持这样做,只需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课堂气氛就会明显比以前活跃,敢
大胆"接嘴"的同学会大大增多。学生会逐步养成较好的习惯,能够初步有了运用化学视角观察、解决问题
的理念。以前看到物质就是一个宏观的物质,现在经常会有学生来问我,这个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它又
哪些性质?为什么有些食物混合吃了后会中毒,它们是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产生了哪种有毒物质?染头
发里面的臭味是氨,它能够起怎样的作用?等等……有些问题我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有些让他们去百度搜
索,而有的问题虽以其现有的知识还不能解决,但却能使学生们体会到化学的神奇魅力,激发起他们进一
步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感到欢欣鼓舞。同时,学生们在学习习惯上有了很大的改善,许多学生在高一下期已
经基本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思维品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学习成绩看整体水平有了较明显
的提高。
通过这样的生活教育模式的初步实践,虽然学生有明显的变化,有相当直观的进步,但我深感存在的问题
还很多。各个步骤都还处于初步时间阶段,每一步都有待深入研究。生活教育让学生们有了听课的乐趣,
学习的兴趣,但学习归根到底,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关键,目前尚欠缺力度,整体上不够系统化,要形成较
成熟的创新教学模式,还需较长时间探索。另外一方面,我们的教材及参考书本身与"贴近社会和生活,培
养创新能力"的要求差距较大,而且对知识的难度上要求还是偏高,如果每堂课都这样去进行教学的话,完
成不了教学任务,进度严重滞后。相应的与教学质量观、人才观、教育评价制度等要求不相适应。这在很
大程度上阻碍着各学科生活教育模式的切实开展。
一、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明显增强
首先需要进一步适应相关的基础教学要求,能够增加相关的难度,实现《水氢》一章中的“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删除,为了进一步减少难度,此外还有氧化还原反应”以及《溶液》一章中的“溶解过程是动态平衡、结晶原理”等,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进一步减少。
主要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如在《空气氧》一章中增加的“测定空气中氧的含量”以及“燃烧条件”等的演示,能够进一步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实现相关的条件理解,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考察。
其三是能够让学生适应相关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将持续发展的内容加强,实现自学。新教材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单独作为一节,把“水在人体的分布及动植物体的分布情况作为选学内容”,进一步通过实际的形象演示来证明这一知识的重要性,能够实现相关的原理认知,减少知识的压力,进一步增强知识和实践的通融性,将趣味性进一步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培养,实现全方位的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的发展。
二、按照知识逻辑顺序,完整性体现清晰
首先要进一步实现教材的大纲研究,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带动学生认知顺序的提升,能够使得知识的编排充满一定的合理性,进一步完善系统的需求,解决相关的顺序问题,主要的内容有氧气分子原理、水氢;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化合物;铁;溶液;酸碱欲。这些都和日常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并不算难,应该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进一步来看很多的分子和原子问题需要结合相关的实验来进行解决,初步对于化合物知识的了解也需要加强,整个来看有着比较分明的层次,也就是说能够实现相关的上升,进一步将化合物的认知情况提升,首先,第一章研究的是混合物及其组成的一种单质(氧气),学生尚未学习化学式。第二章研究的化合物及组成化合物中的两种元素(氢和氧)是在学生学习化学式之后。第五章就是在方程式之后又加强的巩固内容,也就是能够进一步将化学用语的认知进行巩固,实现对特征的了解,进一步过渡后期内容的要求,整体上能够实现相关的拓展,结构和生活问题为直线展开。对于研究新的教材来说,进一步能够体现出完整性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要将练习的针对性增强,实现有目的的联系,完善针对性,要进一步解除题海战术带来的疲劳,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进一步完善学生的需求,很多的要求都是根据考试大纲来定的,因此有着比较强的针对性和内容,进一步能够实现练习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大体任务来说,就是要能够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实现相关的题目和知识点的灵活运转,进一步将练习的效率增强以便于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还需要对学生有着比较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总是用相同的试卷来解决问题,要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适宜、因人而异展开工作,进一步落实对学生基础的巩固,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能力促进,此外,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片面性,能够将传统的模式进一步突破,能够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是真正的目标,于此,我们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状况开展相关的工作,落实平衡,将个别的内容过于超标的、有难度的进行简化,给教学大纲带来更大的效率,要完善学习的步骤和指导的原则性,进一步能够改善相关课程的联系,实现接短性的内容,实现阶段性。例如,教材在讲CO2的性质时,首先画出了一幅与自然常识课及植物课中密切相关的大气“自净”关系图。
三、加强国情教育,育人性表现显著
要进一步将教学的人性化管理方面体现,首先是教学的方法提升,进一步就是思想教育的提升,还要注重思路的问题,比如在《空气》一节中新增了关于要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等等,这样就有了典范性。在气含量的测定”演示实验,为学生理解拉瓦锡讲述空气时,指出了污染的两个来源,教育学实验设计思路作好铺垫;在《co:的制备》一节生要防止污染、保护环境。中通过对。:、H,制取的回忆、归纳,也就是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来开展相关的内容扩充,进一步能够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使得范围能够有所扩大,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个性培养和拓展性思维的训练。这样就能够一定程度上整合相关的概念,出现关于教学大纲的研究g规律,进一步能够提升教育的效率,也能完善国情的需求,这样就能体现出教育的力度,也能为后续的力量培养出新的希望,要进一步结合社会的现状。在《甲烷》、《铁养高科技人才的需要;同时适应了“减轻负担”的性质乡、《黑火药》以及《酒精、煤和石油》等章的教材改革目标的需要。其中主要是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辉煌的成就弘扬,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荣耀感,这样才能够使得他们不断上进,拥有自豪感,对于一些条件差的学生,要及时给他们信心,使得他们能够从爱国主义教育之中的到相关的介绍和结论,进一步能够实现现代化的管理,能够和保护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实现提升,对于学习的内容来说,实践性为主,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培养,进一步能够实现教育另一扇门的开放,比如介绍水资源的时候,就提到了要节约用书的问题,此外,讲述空气时,指出了污染的两个来源,也就是教育学生要进一步保护环境,控制污染。
四、根基教学实际啊、弹性限度扩大
新的教学方式需要不断改革思想政策才能够适应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将所学的知识利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为实现现代化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进一步培养出高科技的人才,现在为了减轻相关的负担,要进行教材的改革和方法的创新。
有的条件好的学校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教学,使得义务教育变成一种更加丰富的形式,能够将介绍和要求进一步实现,对于化学方面的成分,可以加强领导,用心打开知识之窗。
参考文献:
[1] 刘津;“合作学习”应用于化学教学的一次实验报告[J];化学教育;2000年06期
[2] 徐远征;关于构建中学化学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化学教育;2000年10期
[3] 刘敬华;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1994年06期
CaO
②熟石灰——Ca(OH)2
③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④食盐——NaCl
⑤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
⑥纯碱、苏打——Na2CO3
⑦小苏打——
NaHCO3
⑧铁锈、赤铁矿——Fe2O3
⑨赤铁矿——
Fe3O4
⑩金刚石、石墨——
C
⑾干冰——CO2
⑿冰——
H2O
⒀天然气(甲烷)——CH4
⒁酒精(乙醇)——
C2H5OH
⒂醋酸(乙酸)——CH3COOH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
、P(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
、铁粉
白色的固体——MgO、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
黄色的固体——
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二氧化碳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
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Fe(NO3)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
三、常见气体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
、红色固体:铜,
氧化铁
2、绿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
氢氧化铜,
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
5
、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
干冰,金刚石
7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
、黑色固体:铁粉,木炭,
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
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
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
氯化铜溶液,
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
硫酸亚铁溶液,
氯化亚铁溶液,
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
硫酸铁溶液,
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
、紫红色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三)
、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
二氧化氮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常见沉淀及颜色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
3
浅绿色沉淀-----Fe(OH)
2
蓝色絮状沉淀----Cu(OH)
2
白色沉淀---
CaCO
3,BaCO
3,AgCl,BaSO
4,(
其中BaSO
4、AgCl
是不溶HNO
3
的白色沉淀,CaCO
3
、BaCO3
是溶于HNO
3
的白色沉淀)
白色微溶于水------Ca(OH)
2,CaSO
4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用“题眼”归纳
溶液颜色
蓝色:CuSO4
、Cu(NO3)2
等含Cu2+的溶液
浅绿色:FeCl2
、Fe(NO3)2
、FeSO4
等含Fe2+
的溶液
黄色:FeCl3
、Fe(NO3)3
、Fe2(SO4)3
等含Fe3+
溶液
紫红色:KMnO4
溶液
火焰颜色
淡蓝色:
H2、S(空气中)
蓝色:CO、CH4
蓝紫色:S(氧气中)
常见气体
无色无味:O2、N2、H2、CO、CO2、CH4
有刺激性气味:SO2、NH3、HCl
常见固体
黄色:硫磺(
S)
暗紫色:高锰酸钾(
KMnO4)、碘(
I2)
绿色:Cu2(OH)2CO3
(铜绿)
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红色:Cu、赤铁矿、铁锈主要成分(Fe2O3)
、红磷(P)
黑色:Fe3O4
、CuO、MnO2
、C
粉、Fe
粉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
:CaCO3
、BaCO3
、Mg(OH)2
白色沉淀(不溶于酸)
:BaSO4
、AgCl
3
元素之最
1.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Al)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Ca
)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
C)
其它
1.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
但通入CO2
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
溶液。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4.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C)
5.吸水后由白变蓝的是无水CuSO4
6.最常见的液态物质是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7.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
8.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
粉
9.与酸反应有CO2
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NaHCO3
)
10.与碱反应(研磨)有NH3
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
11.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铵态氮肥是NH4HCO3
(碳铵)
一些常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H2O-18
;CO2-44
;CaCO3-100
;HCl-36.5
;H2SO4-98
;NaOH-40
;Ca(OH)2-74
;
一些物质的俗称
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Na2CO3-
纯碱、苏打;
NaHCO3-
小苏打;
Hg-水银;
CO2-
干冰;
CaO-
生石灰;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CH4-沼气、瓦斯、天然气;
C2H5OH-
酒精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
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
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
溶液、KOH
溶液、碱石灰等
③
除HCl
气体可用:
AgNO3
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
溶液、KOH
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
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
还原CuO、Fe2O3
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
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
CO
点燃烧掉;
SO2、NO2
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
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
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
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
H2O)、氯化氢气体(
HCl,盐酸酸雾)
(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
H2O)、氯化氢气体(
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
浓流酸、CaCl2
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
和CaO)、生石灰、
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
气体的试剂:
AgNO3
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
溶液(或固体)、KOH
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
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
象:黑色CuO
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
中。现象:黑色CuO
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
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
=
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点燃
S+O2
=
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
点燃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C+O2
=
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点燃
2C+O2=
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点燃
4P+5O2=
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点燃
3Fe+2O2
=
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MnO2
2H2+O2
=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
=
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MnO2
2HgO=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
=
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
=
K2MnO4+MnO2+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点燃
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
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
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
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H2+CuO
=
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高温
2Fe2O3+3H2
=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
点燃
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C+O2
=
CO2(
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高温
2C+O2
=
2CO(
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高温
高温
C+2CuO
=
2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3C+2Fe2O3
=
4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CO2+C
=
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点燃
3C+2H2O
=
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点燃
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
=
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OH)2+CO2
=
CaCO3
+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aCO3+CO2+H2O
=
Ca(HCO3)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
=
CaCO3
+CO2+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u2(OH)2CO3
=
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2NaOH+CO2=Na2CO3+H2O
(也可为KOH
)
现象:不明显
CaCO3
=
CaO+CO2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高温
Fe3O4+4CO
=
3Fe+4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高温
FeO+CO
=
Fe+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Fe2O3+3CO
=
2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
高温
浑浊的气体生成
CuO+CO
=
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跟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
也可为KOH)+HCl==NaCl+H2O
现象:不明显
HCl+AgNO3==AgCl
+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
百色固体溶解,
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HCO3+HCl=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
Fe(OH)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
Cu(OH)2+2HCl=CuCl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黄绿色的溶液
CuO+2HCl=CuCl2+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黄绿色的溶液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
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硝酸一般具有氧化性,所以产物一般不为H2
跟硫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NaOH(
或KOH)+H2SO4=Na2SO4+2H2O
现象:不明显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H2SO4+BaCl2=BaSO4
+2HCl
现象: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O3+H2SO4=CaSO4+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现象:这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Zn+H2SO4=Zn
SO4+H2
现象:同上
Mg+
H2SO4=Mg
SO4+H2
现象:同上
Fe+
H2SO4=Fe
SO4+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3
H2SO4=Al2
(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跟硝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NO3=2Fe(NO3)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2HNO3=Cu(NO3)2
+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2HNO3=Cu(NO3)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NaOH(
或KOH)+HNO3=NaNO3+H2O
现象:不明显
Mg(OH)2+2HNO3=Mg(NO3)2+2H2O
现象:白色沉淀溶解
CaCO3+2HNO3=Ca(NO3)2+H2O+CO2
Na
CO3+2HNO3=2NaNO3+H2O+CO2
NaHCO3+HNO3=NaNO3+H2O+CO2
现象:以上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跟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
或HNO3
、H2SO4)=NaCl+H2O
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CaO+H2O=Ca(OH)2
现象:放出大量的热
NaOH(KOH)
+FeCl3(Fe(NO3)3
、Fe2(SO4)3)=Fe(OH)3
+NaCl
现象:生成红棕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FeCl2(Fe(NO3)2
、FeSO4)=Fe(OH)2
+2NaCl
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映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CuCl2(Cu(NO3)2
、CuSO4)=Cu(OH)2
+2NaCl
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H4Cl(NH4NO3
、(NH4)2SO4)+NaOH(KOH)=NH3
+H2O+NaCl
现象:有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
MgCl2(Mg(NO3)2
、MgSO4)+NaOH(KOH)=Mg(OH)2
+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aHCO3+NaOH=Na2CO3+H2O
现象:不明显此反应的
Na
换成K
是一样的
Ca(HCO3)2+2NaOH=CaCO3
+Na2CO3+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此反应把Na
换成K是一样的
2NaOH+CO2=Na2C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的
Na
换成K
是一样的
Ca(OH)2+CO2=CaCO3
+H2O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NaHSO4+NaOH=Na2SO4+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2NaOH+SO2=Na2S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跟钡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
+2NaCl
现象:有白色的不溶于强酸的沉淀生成
BaCl2+Na2CO3=BaCO3
+2NaCl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但可溶于盐酸和硝酸,其实也溶于硫酸,但生成硫酸钡沉淀,不容易看出来
跟钙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
+2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2+Ca(OH)2=2CaCO3
+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跟几种金属及其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
铜:
高温
CuSO4(5H2O)
=
CuSO4+5H2O
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高温
CuO+CO
=
Cu+CO2
现象:
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H2+CuO
=
Cu+H2O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Cu+2AgNO3=Cu
(NO3)2+2Ag
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CuCl2+2NaOH=Cu
(OH)
2
+2NaCl
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
(OH)
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Fe(Zn)+CuSO4=FeSO4+Cu
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
Cu2(OH)2CO3
=
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铁:
Fe+2HCl=FeCl2+H2
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FeCl2+2NaOH=Fe(OH)2
+NaCl
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4Fe(OH)2+O2+2H2O=4Fe(OH)3
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
Fe
(OH)
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Fe
(OH)
2+2HCl=FeCl2+2H2O
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Fe+CuSO4=FeSO4+Cu
现象:铁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Fe+AgNO3=Fe(NO3)2+Ag
现象:铁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Zn+FeCl2=ZnCl2+Fe
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银:
AgNO3+HCl=AgCl
+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AgNO3+NaCl=AgCl
+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Cu+2AgNO3=Cu(NO3)2+2Ag
现象:红色的铜逐渐溶解,同时有银白色的金属生成
2AgNO3+Na2SO4=Ag2SO4
+2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补充化学方程式:
3Ag+4HNO3(
稀)=3AgNO3+NO
+2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气体遇空气变棕色
Ag+2HNO3(
浓)=AgNO3+NO2
+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棕色气体
Cu+2H2SO4(
浓)=CuSO4+SO2
+2H2O
现象:铜逐渐溶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FeCl3+Fe=3FeCl2
现象: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2Na2O2(
过氧化钠)+2H2O=4NaOH+O2
现象: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生成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
(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
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
2MgO
点燃
=
2.
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Fe3O4
点燃
=
3.
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2
2CuO
点燃
=
4.
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
+
3O2
2Al2O3
点燃
=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2
+
O2
2H2O
点燃
=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2P2O5
点燃
=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SO2
点燃
=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2
2CO
点燃
=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2
2CO2
点燃
=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
+
3O2
2CO2
+
3H2O
通电
=
二.几个分解反应:
=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2H2+
O2
MnO2
=
14.加热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
2KClO3
2KCl
+
3O2
16.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高温
=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
=
H2O
+
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
+
CO2
加热
=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高温
=
19.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Cu
+
H2O
高温
=
20.木炭还原氧化铜:
C+
2CuO
2Cu
+
CO2
高温
=
21.焦炭还原氧化铁:
3C+
2Fe2O3
4Fe
+
3CO2
加热
=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2C+
Fe3O4
3Fe
+
2CO2
高温
=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CuO
Cu
+
CO2
高温
=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
Fe2O3
2Fe
+
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4CO+
Fe3O4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
Cu
+
Hg(NO3)2
=
Cu(NO3)2
+
Hg
(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uO
+
2HCl
=
CuCl2
+
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
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CaO
+
2HCl
=
CaCl2
+
H2O
(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
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
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
Ca(OH)2
+
SO2
=
CaSO3
+
H2O
(
5)酸
+
碱
--------
盐
+
水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
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
HNO3+
NaOH
=
NaNO3
+H2O
(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
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
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
8)盐
+
盐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
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
Na2O
+
H2O
=
2NaOH
加热
=
75.三氧化硫溶于水:
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CuSO4·5H2O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4
+
5H2O
人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发某种行为的动力,它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俗话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与顽强的入迷。”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一、兴趣能产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如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专研化学、探究化学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能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学生在开始学习元素符号的时候,很难记忆,很多学生从此把化学称为第二外语。的确,元素符号、化合价、分子式等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首先面临的难点,不少学生就在此成为了学困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呢?我们可以仿照语文或英语教学那样(将阅读与乐曲相配),将常见的二十二种元素谱写在《祝你生日快乐》的曲子里,让学生传唱这首快乐的歌曲,不仅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常见元素的书写,好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类似的,可以将化合价、常见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等等,编成口诀,让学生轻松的记忆。
二、兴趣能激发探究化学的积极性
新课程重视体验教学,并把培养学生才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初中化学新课的教学中,大力提倡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体验研究科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兴趣的支持,如果没有兴趣,他们不很难坚持不懈的研究。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在实验探究的时候,常常抄袭他人的数据,有的学生干脆自编实验数据,凭空得到结论。说到底,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假如他们对研究的问题感兴趣,就会自觉的、主动的探究化学规律。
兴趣支持着学生学习化学的整个过程,它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方法
1、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无论是教学活动的过程,还是新课的导入,都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问题利用悬念是常用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比如,在学习CO2性质的时候,可以讲述这样的故事:某农户的主人下菜窖取菜,大儿子见他很久没有商量,着急的下去看个究竟,于是也下了菜窖,结果是而人都身亡于菜窖中,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悲剧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悬念的,学生要想知道答案,必须要学习CO2的有关性质。再如,学习有关溶洞形成知识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古诗中赞美石灰石的诗句,然后再分析石灰粉刷在墙上后,产生哪些化学变化?最终使学生掌握:CaCO3通过高温煅烧后产生CaO,CaO与H2O反应生成Ca(OH)2,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CaCO3,粉刷的墙壁上附着了CaCO3,因此变得很坚硬。当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就可以理解明代诗人于谦所作的《咏石灰》这首诗句的意义了,从而更好的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联系学生的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课改也要求我们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走向生活。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化学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常常是最感兴趣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一定要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联系生活进行化学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利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可燃物燃烧知识后,解释这样的现象:用扇子扇蜡烛的火焰,一扇就灭,而用扇子扇炉火时,却越扇越旺,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大量的水滴在煤炉的火焰上,火焰变得更旺,而大量的水滴倒在煤炉火焰上就会熄灭?这些生活中的问题,常常触动着学生敏感的神经,最能引发他们的深思。再如,在学氧化碳有关知识后,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去除热水瓶的水垢?当学生找到正确方法后,那种喜悦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极大的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奠定了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
3、利用实验来激发学习兴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很多学生在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常常被千变万化的实验深深吸引,因此,在化学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还应该多补充一些现象明显的小实验,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导入的时候,老师可以事先用棉签蘸些石磊试液或者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上:我们爱学化学几个字,并将白纸晾干后带到班级,上课的时候只要在白纸上涂上无色的盐酸或者NaOH溶液,白纸上立即出现红色或者紫色的“我们爱学化学”的字,这使得学生异常的高兴,同事还能使学生联想到谍战影片中如何传递秘密情报的情节,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上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在化学学习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牢记化学方程式可以为学生学习化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传统的死记硬背法已无法满足新课改的要求,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巧妙方法,简化化学方程式的记忆,让学生能够轻松记忆化学方程式。下面笔者将从关联记忆、规律记忆、现象记忆三方面入手,谈谈指导学生记忆方程式的体会。
一、关联记忆,由此及彼
在化学学习中需要记忆的化学方程式非常繁多,这给学生的记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是这些看似繁多的方程式间也存在着某种关联,在记忆时只要循着这种关联便可快速记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关联法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使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能够由此及彼联想记忆。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时,我先让学生了解了常见的酸和碱,然后学生开始理解记忆化学方程式。我对学生说:“大家阅读教材,试着写出盐酸、硫酸与金属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纷纷开始阅读教材,然后写出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
2HCl+Zn=ZnCl2+H2
H2SO4+Zn=ZnSO4+H2
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这组化学方程式总结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学生观察后回答:“活泼金属+强酸=相应的盐+氢气,其中活泼金属是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在联系了两组方程式后,学生掌握了金属与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采用关联法,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化学方程式,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为学生节约了更多的时间。同时关联法记忆,也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为以后化学方程式的轻松记忆奠定了基础。
二、规律记忆,举一反三
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非常繁多,因此要记忆如此多的化学方程式容易使刚接触化学的中学生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反应规律进行记忆,使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能够依据规律理解这一类化学方程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酸和碱的反应”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盐酸与氢氧化钠以及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
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然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两组化学方程式合作讨论并总结出酸和碱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学生纷纷开始了讨论。讨论过后学生回答说:“根据这两种化学方程式我们得出酸与碱反应会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并且这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酸+碱=盐+水。”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我要求学生根据这种规律举一反三将盐酸与氢氧化镁以及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在纸上。学生纷纷开始动笔,书写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2HCl=MgCl2+2H2O
H2SO4+Cu(OH)2=CuSO4+2H2O
让学生总结规律并根据规律举一反三书写其他化学方程式后,学生都掌握了酸碱反应的规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规律法记忆化学方程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而且使学生理解了这一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以后的应用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三、现象记忆,联系实验
化学方程式是由数字、元素和各种符号拼接而成的,因此它的记忆就显得十分生硬乏味,这就给学生的记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实验的加入有效地打破了这一僵局,使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变得灵活生动、简单方便。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要利用实验引导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和记忆牢固程度。
比如,在给学生讲解“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大家清楚一些我们周围常见的气体,我带领学生做了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我先给学生展示了我们实验的装备,然后对学生说:“大家根据老师刚才的演示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我们开始实验。”学生组装并检查仪器后,开始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后我问学生:“大家都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当盐酸滴在大理石上时,大理石表面一直有气泡生成,最后大理石全部溶解,说明大理石反应生成了其他物质,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收集到一瓶可以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说明实验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之后,我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写出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思考后写出了反应方程式,即:
2HCl+CaCO3=CaCl2+H2O+CO2
通过在实际过程中利用实验现象记忆方程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巩固了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掌握。同时,结合实验记忆的方法也使得方程式记忆变得轻快有趣。
总而言之,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关联法、规律法记忆方程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而且能使学生掌握方程式书写的规律,理清各方程式间的联系。同时利用实验现象记忆,使学生掌握了一些物质的性质,给以后的解题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行业对纳米银的特性有着不同的需求,而纳米银的特性主要由它的结构、形貌、尺寸以及材料本身所处的化学物理环境所决定。目前已成功制出了球形、片状、立方体、线状(棒状)、棱柱等多种形状的纳米银,其中球形纳米银颗粒和片状纳米银已经为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纳米银粉的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比例高,具有高表面活性和良好的光谱杀菌作用,是一种具有长效性和耐候性的抗菌剂,广泛用于医用抗菌消炎材料和抗菌陶瓷。纳米银敷料具有持续杀菌特点和显著的抗菌、促进创伤愈合的良好疗效,并且这种敷料对诸如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临床常见的40余种外科感染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掺入纳米银粉的陶瓷具有杀菌、自清洁的功能。银纳米颗粒熔点低,作为导电浆料可低温烧结,对基片材料的耐高温要求大大降低,甚至可采用塑料代替耐高温的陶瓷材料,因此导电银浆在电子工业中是一种重要材料。目前,以片状结构的银粉制备高导低温银浆涂层性能优良,研究和制备光亮的片状银粉成为材料科学的一个热点领域[2]。纳米银线可用于传输激光,制造新的光学器件,良好的导电性使其可作为纳米电子器件的导线,并可望用于制备新型导电复合材料。目前纳米银棒、纳米银立方体的应用研究还不完善,而树枝状纳米银的研究还集中在制备阶段。
在纳米银颗粒的制备方法中,物理和化学方法较为成熟,近些年生物还原法正逐渐受到关注。化学法是目前制备纳米银最常用的方法,下面介绍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球型银纳米颗粒的学生实验方案,该方法简便易行,可以为教师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二、学生实验―电化学方法制备球形银纳米颗粒
1.实验目的
(1)了解前沿领域纳米银的相关知识,理解纳米银的制备原理。
(2)掌握相关实验技能,提高思考、探究及实验操作能力。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实验原理
用电解装置,在加有适当稳定剂的有机相电解液或水相电解液中,将硝酸银、硫酸银等银盐中的Ag+还原为Ag0,可获得分散的纳米银粒子,这一方法称为电化学还原法[3]。该法简单、快速、无污染,是一种合成纳米银的有效手段。由于这是一种新方法,因此合成条件和纳米粒子形成机理的研究系统性还存在不足。
在电化学还原制备纳米银的过程中,稳定剂的作用是阻止银粒子的团聚,控制银粒子生长,它对纳米粒子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如果没有稳定剂,还原生成的Ag0会相互团聚生长,只能得到大颗粒的银单质。常用的稳定剂有PVP(聚乙烯吡咯烷酮)、EDTA(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钠、半胱氨酸等。
本实验选用柠檬酸钠为稳定剂,它在纳米银的制备中主要从两方面起作用。(1)柠檬酸钠具有很强的配位能力,可以通过与Ag+配位来降低溶液中游离Ag+ 的浓度,这样就间接地减缓了Ag0的生成[4],降低了颗粒聚集的速度。柠檬酸钠与Ag+的配位离解平衡为:
(2)柠檬酸钠能够和初始形成的纳米银团簇(Ag2+,Ag42+)相互作用,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粒子之间的团聚效应。在水相电解液中,在反应初期,Ag+被还原为Ag0,生成的Ag0彼此聚集并和Ag+结合,形成纳米银团簇Ag2+,Ag42+。这些纳米银团簇彼此碰撞,并且再生成的Ag0也会聚集到它们上面,使得银颗粒变大。
柠檬酸根离子带有负电荷,它可通过静电吸引力吸附在带正电荷的纳米银团簇Ag2+,Ag42+表面,形成负电层。负电层的强排斥作用减少了碰撞引起团聚的概率,因而大大延缓了晶粒的生长速率,形成柠檬酸根包裹的稳定纳米团簇[4,5]。柠檬酸根的作用原理如图1所示[5]:
3.仪器及试剂
试剂:柠檬酸钠溶液(1%)、硝酸银溶液(0.001mol•L-1)、丙酮。
仪器:磁力搅拌器、铂丝-铂片双电极系统、10mL小烧杯、试管、吸量管。
4.实验步骤
(1)向小烧杯中加入3mL柠檬酸钠溶液和2mL硝酸银溶液。
(2)在小烧杯中放入磁子,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混合均匀。
(3)插入铂丝和铂片(5mm×6mm)。以铂片电极为工作电极(阴极),铂丝为辅助电极,于8~10mA电流下电解20min。停止时,先关闭电流,再停止搅拌。反应完成后,溶液为淡黄色。
(4)离心分离,将上层液体密封避光保存。取出下层固体,分别用蒸馏水及丙酮洗涤两次,并自然风干。
(5)用扫描电镜观察固体产物的形态,可以看到球型纳米颗粒,粒径一般在20~60nm之间。
(6)取密封避光保存的上层液体,测定纳米银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其特征吸收峰位置出现在400nm左右。
5.拓展探究
依据以上实验方法,改变硝酸银、柠檬酸钠的用量及电流大小,通过比较产物的粒径及形貌,探究制备条件对球形纳米银的粒径及形貌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敏娜,罗青枝,安静,等.纳米银粒子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8,27(11):1765-1771.
[2] 朱桂琴,史建公,王万林.银纳米材料制备和应用进展[J].科技导报,2010,28(22):112-117.
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从学会化学变成会学化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高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另外我们还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学生由学会化学变成会学化学。
二、开展实验,启发学生由实验现象学会实验探究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其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