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会调研工作

社会调研工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3 09:41: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社会调研工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社会调研工作

篇1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__州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要求,州民政局组织对我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培养开发对策进行了研究。

一、__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分布广泛。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一部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是指职业从事社会工作的所有人员,而社会工作人才是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中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社会工作人员。我州社会工作人才主要分布在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口、教育、卫生、公安、司法、、工、青、妇、残联等部门和团体,担负着大量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就民政系统调研显示,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社会福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减灾救灾、流浪乞讨人员、流浪儿童、服刑人员子女临时性社会救助、艾滋孤儿救助、优抚安置、儿童收养、婚姻家庭服务、殡葬服务、残障康复、城乡社区建设、精神病患者康复、慈善事业等多个领域。目前,我州现有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17个、社会救助类事业单位117个、收养服务类事业单位15个、优抚安置类事业单位14个、慈善事业(包括慈善类事业单位、民间组织)27个、减灾救灾类事业单位5个、家庭生活服务类事业单位(包括婚姻登记、婚介服务、家庭教育、婚育服务等)59个、殡葬服务类14个,城乡社区单位2609个,共2877个单位。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2152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2092人,36—50岁的8785人,51岁以上的1275人;从学历结构看,初中以下的2457人,中专(高中)的8015人,大专的1481人,大学及以上的199人;从专业结构看,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极少,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毕业的也很少。

(二)社会事业逐步发展。“十五”以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不断加强对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视,社会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州基本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救灾救济和五保供养为主体,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政策优惠为辅助、临时救济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城市社区建设新格局,兴办了一批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建成了一批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事业,全州城市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后,床位达到1500多张,每个乡镇都建设了中心福利院,共收养近万名院民,全州福利救助类机构达到134个,设置床位15000多张,还有服务类事业单效发挥而不愿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工作;另一方面是人员编制受到限制。以州、县民政部门城乡低保工作机构为例,工作人员只有19人,而面对的是全州25万多名的城乡低保对象,以及其它70余万名困难对象;州老龄办长期只有1人,而全州老年人服务对象(60岁以上)却有45万多名,编制、人员、经费多年来都没有等到较好解决,制约了此项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__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开发的对策措施

(一)明确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培养专业化人才和集聚社会化人才并重原则,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先进经验,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建立法律规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工作体制,建立和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评价使用体系、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保障制度,全面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素质,着力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水平。

(二)积极 营造有利于社会工作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1、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研究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法规体系,切实解决有关党政部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问题,为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2、优化舆论环境。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注重发现、培养和宣传在社会工作岗位上奋发成才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促进社会工作发展、适应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社会工作。

3、优化工作生活环境。统筹协调现有政府信息网络资源,建设社会工作信息服务平台,及时相关社会工作和具体岗位需求信息,吸引和鼓励社会和个人兴办社区社会服务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社区服务。各类组织和个人到社区兴办公益性社会服务机构的,可免费使用城镇社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要重视解决社会工作人才的户籍迁移、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

(三)努力健全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

1、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规划。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发展战略总体规划,抓紧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进一步增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改革现有人才统计制度,切实掌握社会工作人才状况,为制定人才发展总体规划提供依据。

2、加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鼓励高水平教师和专家担任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任务。加强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服务机构实习和见习。高校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情况纳入年度教学工作考核内容。

3、开展社会工作人员岗位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个人自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现有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训,力争在2年内将所有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基本实现所有社会工作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素质要求。鼓励和支持城乡社区、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参加进修、见习、短训、函授等素质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化社会服务能力。

(四)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使用体系

1、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所有社会工作人员均应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具有其他专业技术职称的社会工作人员,可按国家有关规定转评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晋升上一级职业资格时,其转评前和转评后的任职年限可合并计算。逐步推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制度。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医师、护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其他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员,应进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登记,力争在5年内全面实行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注册制度。

2、完善岗位设置制度。调整优化布局结构,科学设置政府社会服务机构,研究建立州、县、乡政府社会服务事业机构定编标准。明确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岗位设置和结构比例,原则上社会工作岗位不低于岗位总数的90%。研究探索城乡社区、村(居)委会岗位设置办法,在法定岗位之外增设2—4个社会工作专职岗位。鼓励和支持村(居)委会、社区企业和个人创办民间社会服务组织,因地制宜开发和设置社会工作岗位。

3、完善人才使用制度。建立柔性人才引进机制,鼓励社会服务机构采取不迁户口、不转关系、聘用兼职、聘请顾问和短期服务等方式引进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州、县市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晋升职称前,必须到基层社会服务机构服务一年;择优选派基层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到州、县政府部门社会服务机构挂职进修。以品德诚信、工作绩效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加强岗位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或续聘、解聘和调整岗位的依据。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

1、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按照公共财政“以钱养事”的改革要求,研究制定政府财政按社会工作项目任务和社会服务人数核拨财政经费的具体办法,加大财政资金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运作模式,完善政府按服务项目、服务人群购买社会服务的具体办法,鼓励民间社会服务组织提供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服务。

2、健全民间资金投入机制。研究制定工商、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举办民间社会服务机构。研究制定《__州公益事业捐赠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捐款资助社会工作。研究制定国内外慈善组织来我州举办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吸引和鼓励州外资金投入和资助社会工作。

3、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制定社会工作人才薪酬指导政策和奖励政策。政府社会服务机构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社会工作人员,应聘到管理岗位工作的,可选择按所聘管理岗位或本人具备的社会工作职业资格享受工资福利等待遇。进一步落实财政专项补助,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成员、福利服务机构 工作人员及其聘用服务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并使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而适当增长。

篇2

一、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保障有力、使用规范

早在20XX年11月,XX区的《区委常委会议纪要》就明确了社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相关意见,规定城市社区工作经费每年按社区住户(含居住一年以上外来居民)每百户1万元标准核拨,其中,经济基础较好的街道(乡镇)区级财政承担50%,差一些的区级财政承担70%。20XX年起,该标准提高到每百户XX万元,以后每年递增5%。

按照这一标准,到20XX年,全区社区工作经费达到XX万元,最少的仅有500多户居民的穿山社区居委会也有XX万元。社区居委会正常工作经费构成一般有:工资、奖金、社保、节日补贴,办公费用,培训考察费、宣传和文体活动,社会组织扶持,平安、生态、文明等社区创建等。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街道(镇)统一管理,即统一预算、统一划拨、统一会计。

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和福利待遇情况

自20XX年11月《区委常委会议纪要》下发之后,全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月工资统一调整到X元,年终奖金为XX元,社区居委会主任系数为1.5,副主任系数为1.3。20XX年7月开始执行XX市统一标准。20XX年起加大了社区工作人员激励机制:一是评先推优。每年评选一次“优秀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获得者按照全区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年平均收入15%左右的额度,发放一次性奖金。每三年评选一次“模范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专职工作人员”,获得者从评定的次月起三年内,任职期间参照上年度区社平工资50%左右的标准,每月享受岗位补贴。二是选拔担任“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任期一般为三年,任期内按照上年度区社平工资150%左右的额度,按月享受岗位补贴。

按照省里有关规定,目前我区有3个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未达到5人以上。原因是社区居民人数少,分别在500户至1000户以内,但符合每300户配备1名专职社工要求。

三、社区居委会工作服务用房情况

早在20XX年,我区就在全国率先制订完成了城市社区布局规划,并一直在实施和完善着这一规划。按照该规划,我区城市社区居委会服务管理和活动等综合用房面积按社区人口数配置,即每百户30平方米,20XX年以来提高到每百户40平方米。如果按人口数配置未达到1000平方米的,就按1000平方米配置。目前,全区37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服务管理和活动等综合用房面积平均已达到1400平方米。

四、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情况

自200XX年6月北仑区委办公室印发《北仑区社区政府工作申报准入试行办法》的通知后,我区对政府公共服务项目采取申报、核准制度,具体由区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审核事宜。然而,几年来试图通过“堵”的办法来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的做法,只是治标的多,治本的少,收效甚微,且随着政府工作的重心下移,不知不觉中,有很多部门把政府的一些工作直接延伸到了社区,造成社区居委会负担越减反而越重。

实施准入制度的难点主要有三点:

1.工作协调难。政府的很多部门大多因为工作任务或目标,纷纷将工作任务分解下达到街道或社区,尽管其性质是公共服务,利在社区居民,但实施的过程却依靠社区居委会。而街道这级层面因顾忌年度工作考核,即便有心为社区减负,也无可奈何。更何况有些工作达到了某种目标,就能评先进和加分,如一些创建达标活动等。鉴于这种情况,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处的尴尬地位不言而喻。

2.走程序嫌麻烦。按照《北仑区社区政府工作申报准入试行办法》规定,申请单位根据有关文件资料向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提出书面申请,并写明申请事项、时间、配套的工作人员以及下放的相应权利(包括划拨的工作经费)等,由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并提交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经审批同意后,由申请单位持审批表与社区所在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联系,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指导社区居委会按照要求落实。这样一来,一是申请单位嫌时间长,影响工作进度,况且有的事项属于创新性工作,可能拿不出文件依据;二是如果认真参照执行,申请单位就得制订工作方案,落实经费和工作人员等,缺少了灵活性和自由度;三是提交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在时间上的确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难以在时间上自主安排工作。

3.观念上的差异。传统的思维模式导致了不少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方法的习惯性和机械性,加上潜意识里没能正确对待社区居委会的减负工作,有的甚至误认为社区居委会用政府财政,理 应当为政府办事,忽视了居委会的自治属性。

对此,近年来我区采用了变“堵”为“疏”,堵疏结合的办法,为社区居委会减负。首先,通过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了一大批涉足居民日常生活的文体活动、居家养老、卫生教育、治安保洁等社会组织,为社区居委会减负提供人力、智力等条件。

其次,堵疏结合,有理、有节、有序承接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堵,区民政局作为社区建设工作的牵头协调部门,仍理直气壮地为维护社区居委会的自而呼吁,为社区减负而坚持政策把关着政府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审核和协调。疏,即梳理政府和居委会的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的众多事项,明确哪些是社区社会组织能做和不能做的,框定了社区社会组织承担社区公共服务的主要事项,和在居民自治上承接联系居民和承载政府、居委会职能的辅工作,做到社区社会组织不越位,社区居委会也不错位。

第三,有所为有所不为。引导社区居委会正确对待政府公共服务事项,在尽心工作,尽力而为的基础上,区别什么事该主动做,什么事该配合做,什么事转交给社会组织做,什么事可以婉转拒绝。把更多的精力致力于社区居民自治上。

五、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完善撤村建居社区的社区服务管理

近年来,北仑区在城市社区体制改革上着重探索了社区化党建促居委会自身建设、区域化共建促社区自治的做法,今后将尝试着进行社区专职社工的管理探索,厘清专职社工与居委会的关系,促使社区居委会事务与政府公共服务事项的明确区分,改变目前什么事情都冠以“社区”的现象,清晰专职社工身份。

在完善撤村建居社区的社区服务管理上,我区的主要做法:一是强化社区居委会班子建设。通过依法程序,把具有农村管理工作经验的撤迁村干部选拔到社区居委会中担任主角,同时抽调优秀的城市社区专职社工充实其中,形成一个既有农村工作经验,又有城市社区建设理念的管理服务班子。二是提前介入。在拆迁居民未搬入社区前,充分做好相关的服务准备,让拆迁安置的居民一进入社区就能感受到社区温馨的服务和人性化的管理。三是强化服务。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服务功能,在开展“四个面向”服务的同时,增加符合农民特点的服务项目,在居民的家政、就医、求学、婚育等综合服务上力求及时、方便、高效,同时开展就业培训和中介服务,想方设法提高失土农民劳动技能,形成社区再就业工程一条龙服务。四是组建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吸引和凝聚居民,增加亲和力、归属感,逐步缩短农民与居民的距离。

六、社会工作在社区建设中的运用

目前,我区社会工作主要运用在扶贫帮困、居家养老、社区矫正、矛盾调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健身活动等方面。除了政府主导的扶贫帮困上有较为完善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相应政策外,以社会组织为骨干的服务活动也有自成体系的相应制度,而且一部分社区服务项目政府也有“出钱买服务”的支出。此外,区民政局还在扶持社会组织发展上也有一些“项目补助”政策,即每年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拿出100万元予以资助。

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以为民解困和助人自助为宗旨,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的助人服务活动。主要是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刑释归正、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它对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的社会工作状况而言,要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认为至少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

一是要不断强化政府主导举措,建立健全或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服务机构,并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机制。

二是为社会组织的脱颖而出提供政策支持,如资金扶助、财税支持、行业准入等。

三是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为社会工作者的健康成长提供各种便利和条件。同时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呵护社会工作者在自律、勤勉的基础上有个茁壮成长的社会环境。

七、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相得益彰

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从社区建设工作理念出发,广义地说,在社区内居住的居民都可视作社区居民,那么,小区业主自然便是社区居民。而业主是指房屋物业的产权人,他具备房屋的使用权、所有权,因此,居住在小区内的居民不一定是业主。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自治中的主体,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理当担当起组织、指导、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创设和工作。近年来,我区的主要做法有二个:

1.构建社区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位一体”的指导、服务、监督体系。小区业主委员会的组建,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所在地街道(乡镇)社区办和区物业企业管理部门配合或协调,业主委员会运作期间由社区居委会给予业务指导。当物业企业与小区业主委员会发生矛盾或难以达到一致意见时,社区居委会就予以协调。当然,平常更多的是指导和监督,尽最大努力确保两者和谐相处,避免有矛盾萌芽。

2.建立物业服务管理协调组织。如新碶街道芝兰社区成立了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协调小组,其成员均为各小区的业主委员会主任和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该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负责协调小区服务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如何提高服务管理水平的措施和办法。

在老小区物业管理上,我区虽有个别业主自治案例,但总体情况不很理想。往往是开始较为有效,但未能持续,主要原因是未能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单凭一腔热情难以为继。而“准物业管理”似乎更为有效。比较典型的是新碶街道办事处借助社会组织力量实行的“准物业管理”模式:

篇3

2011年7月1日实施《社会保险法》以来,我市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工作,将社会保险各项量化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区)政府,层层建立责任制。通过依法推动、宣传发动、部门联动和监督促动等有效措施,全市社会保险工作取得良好工作成效。

(一)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人民政府共建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60个,其中市社会保险事业局1个,县(区)社会劳动保险事业管理所12个,县(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12个,县(区)失业保险管理所11个,县(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所12个,县(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所12个,实际在岗人数471人(其中:编制内370人,聘用101人)。市政府于2012年5月成立了百色市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各县(区)也都相应成立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

(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逐年增加,待遇不断提高。2013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4238人,与上年同比增长15.9%,完成养老保险费征缴109442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8.5%;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5278人,完成年度任务115000人的100.2%,完成基金征缴7865.47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2.5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40840人,占任务470000人的115.1%,完成基金征缴47758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8.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8574人,与上年同比增长17.5%,完成基金征缴3116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9.4%;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19818人,与上年同比增长5.3%,完成基金征缴2203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8.5%。到目前为止,已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进行了8次调整提高,其他险种待遇也逐步得到提高。

(三)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三年来,全市的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收入都大于支出。2013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12059万元,缺口资金按财政分担机制由自治区财政和当地财政按7:3比例承担,通过财政调剂,其中:自治区财政承担8441万元,市本级财政承担1841万元,各县(区)财政承担1777万元,财政补助资金及时到位,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截止2014年6月,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缺口21474万元,缺口资金从历年累计滚存结余中支付。

(四)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基本规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基本做到由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实现收支两条线。审计部门加强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我市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业务流程比较规范,近几年没有出现违法违规的问题。

(五)社会保险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各县(区)强化社会保险对外窗口服务,认真开展“阳光社保”活动,公开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效能。全市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2%,社会化发放和支付率达100%。

全市社会保险工作总体运行良好。但在调研中,发现社会保险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法律宣传不到位,部分企业参保意识差。各级政府对社会保险有关法律、政策的宣传不够深入、面不够广,部分企业领导和职工思想认识不足,存在选择性参保、隐瞒缴费工资基数、欠缴社会保险费等现象。如,春天木业、光大锰业两家企业选择性参保问题突出,2014年申报参加医疗保险的有近400人,而申报参加养老保险的仅110人;百色市必晟矿业有限公司,2013年实发工资人数245人,2013年1月---12月参加养老保险缴费人数仅为20人。

(二)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大,支撑能力下降。从2013年度和2014年上半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情况来看,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存在逐年加大趋势,其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参保单位欠费严重造成收不抵支。截止2014年6月止,全市有520个参保单位欠缴养老保险费,累计欠费达23115万元,390个单位欠缴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累计欠费3850万元。二是退休人员增加,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金支付增大。2014年6月底,退休人员62213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372人,同比增长6%。三是连续八年提高了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2014年人均养老保险金已提高到1894.57元,比2005年的月人均养老金615元增加了1279.57元,增幅208%。由于一方面参保单位严重欠缴,一方面退休人

员增多、待遇提高,增加支出,致使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不断加大,支撑能力下降。2013年度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滚存结余44482万元,可支撑月数4.38个月,至2014年6月底可支撑能力仅为3.8个月,低于全国6个月的警戒线标准,比全区平均支撑月数少14.1个月,处于风险警戒线以上。(三)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社会保险基金收缴难度大。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一些企业存在生产经营管理问题,经济效益欠佳,在对历年欠费还没有偿还的同时,当年又产生了新的欠费,造成企业社会保险累计欠费不断加大。如:右江矿务局近几年一些矿井受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那吉航运枢纽工程和广西醴梁航运枢纽工程蓄水影响,存在安全问题,生产不正常,还有一些矿井因资源枯竭关闭,造成煤炭产量大幅度下降。此外,2013年以来煤炭市场疲软,供大于求,煤炭价格下滑,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截止2014年6月止,右江矿务局累计欠缴养老保险费8840万元,失业保险累计欠费达1079万元。由于右江矿务局严重欠缴,影响了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金的正常运转,任由右江矿务局欠费继续加大,有可能导致无法完成2014年度自治区下达给我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任务,按财政分担机制将由市级财政来承担由此造成的基金缺口。

(四)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存在社保、财政、国土、住房、公安、民政、卫生、工商等相关部门信息系统缺乏共享机制;各险种经办机构独立运行,“五险”的信息系统分割管理,数据分散,造成数据无法转换和共享;基本养老保险信息没有进入自治区数据大集中统一管理,不利于对社会保险资金运行和有效监督。

(五)经办机构人员不足,服务社会水平滞后。社会保险部分经办机构大都成立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业务少,配备的人员编制也少。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现有的人员编制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工作需求,存在人员力量不足,年龄老化,信息管理专业人员少,服务社会质量不高的问题。如:市本级医疗保险参保征缴和待遇审核窗口经办人员仅6人,每天的服务量平均达300人次,平均人接待约50人次。此外还要管理市本级6万多参保人进行带金融功能社会保障卡的信息核对和3万多本新居保证的打印和发放工作,工作压力很大。

(六)有关规定不够明确,一些政策难以落实。由于《社会保险法》的相关细则没有出台,一些规定不具体,实际工作难以执行。如:《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非因公死亡人员待遇以及病残津贴的发放标准问题,国家目前没有制订实施细则或标准,地方也没有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实际工作中无法执行。又如:《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养老保险金”。但是,法定退休年龄的核定问题,现执行的是劳社部发〔1999〕8号文件,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这个规定一旦与身份证登记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退休年龄的核定就很难把握。

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全市社会保险工作总体良好,成效明显。但面临的形势也很严峻,主要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企业累计欠缴数额大,有可能导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将极大增加财政负担。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社会保险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力度。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落实社会保险各[!]项政策,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整个社会保障工作的核心。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社会保险工作,认真组织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加大《社会保险法》和社会保险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用人单位的守法意识和群众的参保意识,使社会保险的参保工作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

(二)进一步加大征缴扩面力度,加快保费征缴进度。针对我市目前存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欠缴严重的问题,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坚持一手抓参保扩面工作,一手抓基金征缴工作。一是要组织力量加大对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的思想动员和宣传工作,促进参保扩面工作。二是要组织相关部门对企业缴费基数和参保情况进行清理检查,对少报缴费基数,应保未保和应缴未缴的企业,加大征收和清欠力度,保证足额征缴。三是社会保险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整合力量,加大监察和稽核,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强化征缴,提高社会保险征缴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企业工作水平,促进企业摆脱困境。政府要增强服务企业意识,加大对严重欠缴社会保险费企业的调查研究,查找原因,组织力量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社会保险的征缴。

(四)进一步加快资源整合步伐,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水平。市社会保险事业局已于2014年3月挂牌成立,将原百色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管理所等五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整合。目前市社保局“五险合一”服务窗口大楼维修方案和社会保险数据大集中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已按程序上报,市人民政府应尽快对报批的相关工作进行研究审查批复,尽快落实“五险合一”办公,实现社会保险“一站式服务”。各县(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整合工作,市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尽快组建社会保险事业局。要加快市、县(区)社会保险数据大集中信息平台的建设步伐,建立部门之间、各险种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促进信息共享和协作,实现数据自治区级大集中,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业务科学管理水平。

篇4

一、就社会工作机构从业者而言

(一)活动文书拖沓,影响评估效果。书写活动文书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及时、准确地记录活动中组员的表现情况,为后期进一步跟进服务对象的服务提供支持。社会工作站存在两个较明显的问题:(1)文书堆砌,书写拖沓,多在检查前匆忙填写。(2)“借鉴”之风盛行,助长社会工作的惰性,挫伤社会工作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使每次活动的意义大打折扣。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使社会工作活动的开展、评估都大打折扣。

(二)机构管理松懈,自身约束意识差。在社会工作站而言,社会工作者并不会马上投入工作,就算是有着大量的文书要写也不会写,总部催要文书时才会熬夜赶工。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他们永远不会准时下班,拖延一两小时下班是常态。

(三)社会工作间凝聚力弱、认同感差。社会普遍认为社会工作间认同感、凝聚力都应强,但事实上社会工作间存在很多恶意行为。那些不必要的竞争和只会损坏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名声,影响社会工作专业性的发展,影响社会工作名声的传播,遏制社会工作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社会工作对本行业的归属感差,流动性强。通过与W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的谈话总结出,社会工作流动性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工资待遇低,社会工作的工资在广州市属于中下等水平,社会工作每月的工资只能维持广州的基本生活,家人并不支持他们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其二,社会工作行业的晋升体制不完善,晋升空间小,发展前途不大。一般来说,一个社会工作项目只有督导、项目主管、主任、副主任、一线社会工作等职位设置,对于一线社会工作来说,晋升可能性非常小,长期做着基层实务,难免会产生倦怠、厌烦心理,从而希望找寻更好的工作机遇。

(五)机构更关注社会工作的学历而不是能力。社会工作是一项注重实践能力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应更关注社会工作开展服务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社会工作的学历上。但是对于W社会工作机构来说,在给社会工作升职时(这指的升职主要是从活动或服务干事上升为社会工作或社会工作助理)更注重社会工作的学历,对于同一年进W社会工作机构的两个社会工作,学历高的社会工作的晋升速度明显高于学历较低的社会工作,虽然两人的实务能力不相上下。W社会工作机构的H社会工作曾说,自己为机构争取30万的赞助,本以为自己会升职,没想到人力部的人对她说:“你是一名中专生,学历低,不能够升职。”笔者认为对于社会工作这样一个注重实务能力的行业来说,这样不合理的晋升机制只会挫伤学历较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埋没社会工作人才,埋没那些真正热爱社会工作行业,但是学历较低的社会工作,不利于社会工作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就社会工作机构开展服务方面而言

(一)活动数量多,服务质量差。W社会工作站规定,每个社会工作每月必须新开两个个案,一个小组活动,一个社区活动,每次开展平均接触人次三四人,还要定期开展家访,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如周末电影的播放等,从数量上看社会工作的服务人数很大,但是服务的质量有待提高。以一次本人亲眼所见的“XX村定向寻宝活动”社区活动为例,活动当天,社会工作的任务包括:培训志愿者、辅助开展活动、召开志愿者总结会。在整个活动中并没有能体现社会工作专业性的工作,也没有体现出社会工作对特殊情况专业化的处理能力,更没有区分志愿者和社会工作在职能上的差异。

(二)服务对象固定化,歧视现象严重。在具体活动中,社会工作并没有很好地遵守“接纳”原则,对于某些情况特殊的社会工作站会员而言,往往被漠视和忽略。有些社会工作者选择直接忽略花费最少的精力、最便捷的方案迅速完成活动指标。但对于社会工作而言,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椭“有问题”的服务对象更好地发展,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刻意回避“有问题、有麻烦”的服务对象,无疑与社会工作的服务理念与宗旨相背离。在社会工作的职责中,最能体现专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一项就是帮助服务对象更好地发展,优化共有的生存环境,为社会创造更多和谐的资源。如果只固定服务那些参与度高、积极性强的会员,而漠视甚至歧视部分人群,将他们排除在服务对象之外的话,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就会更难以在人们心中扎根。

(三)指标至上,草草结案。总体而言,社会工作站的服务指标较高,为顺利通过审核,保持与政府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较科学的办法按时按量地完成指标。

W社会工作机构在召开片区会议时,主任会提醒各位社会工作的指标完成情况。如C社会工作为了增加个案服务人数,其处理办法是快速结束新开的个案,开辟新个案。这样做很有可能使某个正处于最佳介入时机或者最需要社会工作陪伴时期的个案被草率地结束。究其原因,社会工作者为了完成指标,不得不停止服务,造成前期投入的时间、精力、资源的巨大浪费,长远看极其不利于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

笔者以亲身实践为例,从社会工作和服务机构两方面总结目前社会工作机构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希望本文为推进社会工作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闻英.社会建设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分析及发展路径[J].社会工作上半月,2009(8).

[2]唐斌.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在组织的相互嵌入及其影响[J].社会工作,2010(7).

[3]易松国.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问题与发展路向[J].社会工作,2013(5).

篇5

在规划方面:一是委托了中山大学如期完成了编制区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并分别印制了XX本《清城区城镇体系与产业布局规划图集》和1000本《清城区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奠定了区未来20年的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计划目标。二是先后有源潭、石角、龙塘几个镇根据省两个《意见》的要求,编制或修编了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有些镇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还编制了近期建设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使不少镇解决了过去建设无规可依的老大难问题。

篇6

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县17个乡镇,10个社区,20个县直机关妇委会,有一支巾帼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社区,亦称为“家庭暴力说劝队”,主要由离退休老干部、计生专干、妇联主席等人员构成。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行政机构数21个(县妇联内设妇女权益维护类1个,城乡妇女发展1个,妇女宣传工作数1个,儿童和家庭工作数1个,再加上乡镇妇联17个),总人数25人,其中女性25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事业单位数5个(妇女权益维护类1个,事业单位妇委会1个,妇女儿童宣传类1个,妇女儿童教育培训类1个,家庭教育和文化建设类1个),总人数55人,其中女性占39人。城乡社区妇女组织数10个,社区妇联10个,总人数10人,其中女性占10人;家庭教育和文化类机构数10个,总人数10人,女性占10人,其中家长学校数8个,总人数8人,女性占8人。

二、现状分析

从上述情况来看,目前,我县妇女儿童权益维护类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除了专门或兼职从事妇女儿童工作的妇女工作者之外,所谓的民间组织在一定意义上说存在的范围很小。专业范围更是受到很大程度地限制,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几乎为零。职业评价等级基本处于未获等级的状态。

出现上述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没有一定的行政执法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其发展的深度和力度。比如遇到妇女家暴投诉案件,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通过组织给你调解一下,至于给施暴者多大的惩罚,多大的威慑,给被施暴者多大的安慰,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就是这样的存在现实,就是让我们从事妇女维权的工作者也感到无可奈何,何况是她们呢?二是缺乏规范的岗位设置、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社会认同等,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缓慢的普遍原因。三是待遇偏低、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而不能安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其发展的内在活力。就拿村一级的妇代会主任来说,她们的工资经济好一点的村可以拿到200-300元左右,经济差一点村拿的更少,甚至有的还拿不到钱,至于说她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对于她们来说已是她们最大的希望和满足了。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强源头维权,制定出台一些有关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好政策,在源头参与上提供可靠保障。

2、解决人员编制问题,使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在政治上拥有一个合法的明确的身份。提供合适的条件和待遇,在物质上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吸纳和接收一批热心妇女事业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投入我们这支队伍当中来。

篇7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含义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重大事项在制定出台、组织实施或审批审核前,对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和风险,在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方面开展调查、预测、分析和评估,促进决策、执行、实施方案的完善,落实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措施,以防范、降低或消除实施过程中的涉稳风险,为推进重大事项顺利实施提供保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2检察机关如何加强案件风险评估工作

2.1树立风险评估工作的科学理念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拥护作为衡量各项政策和举措出台与否的基本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树立民主决策的理念。三是树立科学统筹的理念。

2.2建立风险评估工作的科学机制

滕州市人民检察院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制定一系列风险评估制度。控申部门制定了《涉检风险评估预警制度》,强化执法办案人员消除隐患的意识,提高评估预警工作水平,保证评估预警的及时、真实和完整。公诉部门制定了《公诉环节风险评估预警制度》,在公诉环节建立风险评估预警制度是公诉部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必然要求,对于尽早发现和掌握案件的风险隐患,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2.3把握风险评估工作的科学方法

一是确定评估案件。凡涉及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案件,评估责任主体都应该将其确定为需要评估的事项。二是制定评估方案。广泛征求承办人和相关方面的意见建议,了解掌握评估案件的情况,准确把握评估重点,合理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牵头和协助部门责任、评估人员责任等,适时组织评估。三是认真分析预测。围绕评估案件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他相关问题,广泛科学论证,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逐项进行分析,评估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矛盾冲突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四是形成评估报告。要对评估事项实施的前提、时机及后续社会影响、配套设施等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论证,做出总体评估结论,形成评估报告。五是确定实施意见。责任部门应根据评估报告提出的意见作出处理决定,并将决定情况报告党委、政府。六是落实风险应对措施。重大案件作出决定后,责任部门要根据分析评估情况,制定和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风险应对措施、应对预案,严防影响社会稳定重大事件的发生。

3政府如何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3.1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夯实组织基础

要建立情报信息搜集机制,目前,政府各维稳职能部门,如公安、国家安全、、宗教等部门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担负着维稳情报信息的搜集任务。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中,这些专门机关应当承担情报信息的主要职责,包括对社会稳定情况的日常掌控,以及围绕即将制定出台的重要社会决策和政策措施进行专项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同时,要善于走群众路线,切实发挥人民防线的作用,进一步扩大社会掌控面,提高对稳定信息的掌控能力。还要建立涉稳情况会研会商机制。这是整个评估工作流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必须组成专门的班子、采取专门的形式,对搜集汇总的方方面面的涉稳情况进行会研会商,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

3.2增强评估报告的科学性,有效发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作用

篇8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实现“两个确保”,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弥补了保险基金的缺口,维护了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进一步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12项救助制度,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济为基础,医疗、教育、司法、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社会效果明显。

养老保险*县应参保单位286个,实参保单位247个,占86.4%,应参保职工17653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1661人,占66.1%;*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28个,占77.8%,应参保18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286人,占71.1%。失业保险*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281个,占95.3%,应参保职工180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9100人,占50.6%;*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16个,占44.4%,应参保114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639人,占56.1%。医疗保险*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191个,占64.7%,应参保职工22000人,正常缴费职工12000人,占54.5%;*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9个,占25%,应参保1100人,正常缴费职工516人,占46.9%。*县共有城镇居民低保对象7108人,农村低保对象3069人;全县农民“参合”19万人,“参合”率92.67%,为全省“参合”率最高县份。*区城镇居民低保对象5254人,农村低保对象3213人,没有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主要做法

*县和*区采取了多项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

篇9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为把“xx”普法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根据班子成员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和充实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基本形成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度,做到机构常设,队伍常在,工作常抓,思想到位,措施到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普法宣传、教育、培训、考核、检查等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确保xx普法工作取得实效。

(二)法制宣传教育及组织工作扎实有效。

一是以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为重点,加强公务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公务员深入学习《建筑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突发事件应对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读本》、《预防职务犯罪读本》、《反腐倡廉学习读本》等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新颁布的各类法律法规,从而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思想,强化责任意识,转变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业执法程序和行为,做到每年度学法不少于60小时;二是坚持机关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每年组织学法4次以上;三是积极组织本部门及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参加人事部门及司法部门组织的普法知识考试共计十余次,考试成绩与公务员年度考核挂钩,历次参考率、合格率均为100℅。

(三)普法经费投入有保障。

“xx”普法期间,在行政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我局每年用于法制宣传、普法教育及培训的经费近万元,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购买普法教材,由局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其人手一册发放到各位干部职工手中,方便大家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

二、分门别类开展普法工作,推进“xx”普法工作

(一)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提高决策能力。

领导干部既是各项事业的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决策者,领导干部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既是提高自身能力和管理水平,带动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我县城乡规划建设水平的需要。为此,几年来,我局领导不但带头参加了省、市举办的法律知识培训,也积极组织参加了我局举行的各类法制教育培训,认真学习了《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建设法治政府基本知识》等普法教材,重点学习了《建筑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法》等颁布的专门法律法规读本,法律知识和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切实做到科学决策,依法行政。

(二)执法人员积极学法,提高执法能力。

行政执法人员站在行政管理的第一线,其执法素质的高低和水平直接影响到行政执法的效果和执法机关的形象。为此,我局高度重视执法人员的普法教育工作,通过以下五个环节督促落实。一是抓好执法人员的法制教育,要求公务员、事业单位执法人员积极参加法律法规培训,参加法制讲座,组织多批次人员参加省建设厅举办的各类专业法规的学习培训,严格考勤制度,提高执法人员的学法主动性,变被动学法为主动学法;二是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公示制,强化执法人员的监督制约机制。按照四项制度建设相关要求,及时把执法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执法人员,公开股室职能职责,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及办事标准,履行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公开投诉电话,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三是把执法责任考核与岗位责任、公务员考核、奖惩、任免等结合起来,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定优秀公务员及先进执法人员的重要依据;四是强化建设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和纪检、监察等专项监督,建立行政过错追究制度,对违法行为和消极不作为而造成重大后果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五是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廉政建设教育,适时组织执法人员学习国家有关廉政建设规定,观看反腐电教片,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杜绝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和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通过努力,行政执法人员增强了自身的法律素质,能够掌握和运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法行政、秉公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加强对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

“xx”普法期间,我局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对建设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制教育。一是以推进依法诚信经营为重点,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法律宣传教育,开展规范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重点学习《劳动合同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及《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职工权利义务的认识,构建和谐劳务关系,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引导建设公平竞争、诚实信用、规范有序、健康运行的良好氛围,提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切实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二是充分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和特点,利用标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对各类建筑工人及农民工进行建设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利用安全生产月、 法制宣传日等机会深入工地开展建设法律法规宣传,使广大建筑工人及农民工兄弟受到基本的法制普及和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在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清理拖欠建设工程款工作过程中,充分利用替农民工追讨工资和血汗钱的机会,以加强依法维权为重点,加强对建设领域农民工的维权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农民工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意识、维权意识和综合素质,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努力,“xx”普法期间,我县工程建设领域无重大上访及治安案件,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建筑市场形势稳定。

(四)各类行政执法事项有效开展。

“xx”普法期间,我局各项行政执法事项稳步开展,普法成效明显。一是加强规划审批,严格“一书三证”制度,依法办理各类建设规划手续;二是严肃查处违章建设案件,依法规范城乡规划建设行为,全县共查处违章建筑27起;三是加大质量安全执法监察力度,全县工程建设领域质量安全形式稳定,历年工程竣工质量合格率100%,开展全县范围内隐患排查、专项治理工作4次,依法查处事故责任主体2起,全面推行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建筑工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四是规范房地产业市场管理,严格房地产业企业、拆迁企业、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及商品房预售管理,按计划开展保障性住房工作,加大廉租房建设及租赁补贴资金管理力度,全县房地产市场形势稳定;五是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招投标原则开展招投标管理工作,全年公开招标率100%。

三、“xx”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制度不够完善。从总体上,我局广大干部职工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能在工作中做到遵法、守法、依法办事。但目前,我局的普法教育很大程度上还以个人自学为主,集中学习的机会少,且检测考评机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广大干部职工知法、学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预期的普法效果很难实现。

(二)宣传培训工作有待加强。由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专业性、技术性极强,且涉及面广,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因此很难统筹调配出足够多的时间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普法及依法治理方面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此外,由于财力有限,无法保障广大干部职工有效通过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和考察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完善依法治理工作。

篇10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保障工作,根据市政协安排,第二调研小组一行10人,于6至7月份,深入淇县和淇滨区,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走访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重点对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淇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县区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淇县、淇滨区社会保障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实现“两个确保”,我市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弥补了保险基金的缺口,维护了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进一步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12项救助制度,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济为基础,医疗、教育、司法、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社会效果明显。

养老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86个,实参保单位247个,占86.4%,应参保职工17653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1661人,占66.1%;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28个,占77.8%,应参保18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1286人,占71.1%。失业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281个,占95.3%,应参保职工1800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9100人,占50.6%;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16个,占44.4%,应参保1140人,能正常缴费职工639人,占56.1%。医疗保险淇县应参保单位295个,实参保单位191个,占64.7%,应参保职工22000人,正常缴费职工12000人,占54.5%;淇滨区应参保单位36个,实参保单位9个,占25%,应参保1100人,正常缴费职工516人,占46.9%。淇县共有城镇居民低保对象7108人,农村低保对象3069人;全县农民“参合”19万人,“参合”率92.67%,为全省“参合”率最高县份。淇滨区城镇居民低保对象5254人,农村低保对象3213人,没有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二、主要做法

淇县和淇滨区采取了多项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

1、加强领导,建立完善了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淇滨区推行目标责任制,将目标完成情况列入区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与有关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完不成任务的责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年度评先资格。推行目标责任制以后,淇滨区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进展顺利,2003—2005年连续3年在全市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中排名第一。两县区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了工作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社保工作的开展。

2、广泛宣传发动,增强社保意识。县区充分利用电视、墙体标语、公示栏和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政策法规、工作程序及流程,增强社会和群众对社会保障工作的认识。淇县在新农合工作中,印发合作医疗“明白卡”12万份,编制“合作医疗就是好,农民看病能报销”等“顺口溜”万余册,发放到农民群众手中。淇滨区每年都举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月活动,广为宣传社保知识;邀请市有关领导、市劳动保障部门业务骨干到区大中型企业举办政策业务知识讲座,并采取致企业负责人一封信的形式,向法人代表讲解有关企业职工参保的责任和义务,提高用人单位的参保意识,引导广大职工树立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大大激发了用人单位和职工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扎实开展低保工作,努力做到“不漏保”、“不错保”。淇县在县城区的朝歌镇和铁西区成立了三个居委会低保工作站,设立专职低保工作人员,分块管理城区的低保工作,形成了居委会低保工作站、乡镇、民政局三级审批的管理机制,实现了城镇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两县区建立了低保申请、审批、三榜公示、“一评三审两榜、三公开一监督”、“三对照”、低保金社会化发放、低保对象分类施保制度,规范了低保工作,严格了操作程序。坚持定期核查,动态管理,对家庭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取消低保待遇,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申批加入,努力实现应保尽保。2005年以来,淇县共取消低保对象800多人,新增低保对象100多人。淇滨区大河涧乡为解决农民看病难和因病返贫的问题,积极想办法,与郑州大学医学院和新乡医专进行合作,每年在全乡举行2次义诊,为群众、特别是特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今年,大河涧乡缴请30多名专家来乡里进行为期6天的义诊,并准备与郑州大学共建实验、教学基地,为群众提供长期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4、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资金运作是社保工作的核心和关键。两县区把社保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建立专账,由财政监督执行;严格资金发放手续,低保资金全部实现了银行发放,为低保对象建立专户,保证每一笔资金都用到低保对象身上;严格审计监督,每年均要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有关社保资金进行严格的审计。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淇县按照“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原则,初步建立起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保证新农合的有序运转,强化经办机构建设,在县乡两级建立了办事机构,固定人员专门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制定了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合医办工作制度、公示制度、审计监察制度等26项规章制度,并对县、乡合医办人员进行了集中学习培训,确保新农合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案可查;确定了定点医疗机构,5个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所乡镇卫生院和3所大型民营医疗机构已被确定为淇县第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正在按甲级卫生室标准进行评定。新农合已全面启动运行,截止5月份,淇县农民享受补助7056人次,补助资金98.96万元,其中门诊小额补助13.41万元,住院大额补助85.55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应保未保和不能正常缴费现象比较突出。根据淇县和淇滨区提供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数字显示,应保未保和中断保险费缴纳现象普遍存在,各项社保费欠费比较严重。养老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66.1%、淇滨区为71.1%,失业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50.6%、淇滨区为56.1%,医疗保险正常缴费率淇县为54.5%,淇滨区为46.9%,两县区在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费征缴工作中还有较大差距。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是企业有缴纳能力,也恶意欠费,拒不缴纳;有的是企业由于生产经营不景气、改制、破产等原因,无力或中断缴纳。原淇县电厂由于破产,正在对原职工的社会保险费进行清算,就无法正常缴费,厂方表示将在清算完成后,尽快把所欠职工的社会保险费足额缴纳;一些新建企业,由于还处在起步阶段,目前也没有参保。

2、社会保险覆盖面小,民营企业参保率低。两县区参保单位多数是原来的国有、集体企业,大部分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许多民营企业主没有认识到参加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追求“利益最大化”,把为职工投保视为负担,认为参保是从我口袋里往外掏钱,会增加管理成本,却没有意识到缴纳社会保险费是一种法律义务,所以对保险费能欠就欠,能拖就拖。民营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企业不愿意为他们参加社会保险,一些企业参保,也只是为企业较为固定的职工参保。河南大用公司作为我市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现有员工3000多人,只为130多名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参加了养老和失业保险。鹤壁市绿色环保生产有限公司有职工72个,只为36人办理了养老保险,为46人办理了医疗保险。由于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缺乏强制性执法手段,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拖欠保险费问题显得无能为力。

3、宣传不到位,影响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有关部门虽然对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但仍然缺乏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宣传,部分企业和职工对社会保险政策和具体操作程序并不十分了解。有部分从业人员认为企业普遍不景气,如果中断交费致使累计交费不满15年,那么以前的交费就等于白白丢掉了,因此不愿交;淇县民营企业用的农民工较多,许多人认为参加社会等保险没有用,不如现在多拿些工资,因此不愿参保;原来在国有或集体企业工作过的职工,对社会保险有所了解,有比较强的参加社会保险意识,但由于当前就业困难,大部分人认为能保住现在的“饭碗”就已经不容易了,虽然有这方面的要求,也不愿或不敢争取;有的企业虽然参加了社会保险,但对具体政策不了解,使自己本应享受到的保障无法实现。鹤壁市绿色环保生产有限公司参加了社会保险,一个职工因看病花费732元,但企业和职工本人不知道只有去定点医院看病才给报销的规定,结果在非定点医院看病花费的425元不能报销,对社保政策产生误解,认为参加社会保险也得不到补偿,影响了参保的积极性;一些参合农民不知道报销程序和补助办法。淇县北阳镇王庄村一个参加了新农合的农民,可以使用新农合医疗证免费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看病,但他却不知道这个规定,看病时依然付的是现金。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偏低,难以解决农民看病需要。目前的新农合医疗制度基本目标定位还是以“大病为主”。淇县的新农合每人每年50元,纳入新农合医疗基金专帐,分为基本医疗服务基金、大病统筹医疗基金和风险基金三部分。基本医疗服务基金,即农民个人帐户中的金额太少,每人每年只有10元,如果不住院,在门诊看病,只能使用个人账户的钱,一年10元,根本解决不了大多数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由于大病统筹基金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补偿比例及补偿能力也就较低,造成慢性病补偿的病种较少,仅限于门诊治疗肿瘤的放疗、化疗、肾病的透析等慢性病,对其他需长期门诊治疗且费用较高的慢性病均未纳入,农民患大病后的医疗负担仍然较重。淇县北阳镇王庄村一农民因患类风湿病,由于经济等原因不能住院治疗,只好长期门诊服药,每年治疗花费3000多元,但这个病又不需要住院,除了花个人帐户的10元钱外,其余的无法报销,只能自己负担,对于一个长期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几年下来已是家贫如洗。这类人大多因病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劳动能力,收入很少,因病返贫、因病致病现象非常严重。大病补偿比例、报销封顶线偏低,农民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农民在乡镇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补助起付线是100元,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补助起付线是500元,大额医疗费用超过起付线以上部分的可享受大额分段补助,补助封顶线每人每年累计不超过1万元。淇县北阳镇南口村一农民因病住院,花医疗费1.5万元,报销了4038元,报销比例只有27.22%,自己负担10962元,农民认为难以承受。

5、低保救助资金紧张,补助标准低。县区财政困难,上级资金有时也难以及时到位,导致救助能力不足。淇滨区反映,由于城市失业人员、农村因病因灾返贫人员增多,救助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但区财力有限,省市匹配资金都没有及时到位,低保资金缺口较大,仅有能力保障丧失劳动能力的鳏寡孤独人员、残疾居民及无劳动能力且未纳入五保范围的居民。低保金补助标准过低,只能解决低保对象最基本的吃饭问题,而低保对象在就业、就医、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仍然十分突出。淇县一个城市低保户,大人没有工作,2个孩子上大学,1个孩子上高中,每月312元低保金只能解决基本生活,孩子上学等其它花费只能另想办法。淇滨区一个农村低保对象因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有一个孩子正在上学,每月低保救助金20元,只能保证基本生活。

6、准确界定低保对象困难。在对贫困人员进行核查界定时,个别家庭不如实申报收入,特别是隐性收入难以了解,干扰了低保工作人员对低保对象家庭收入的核查和确定,给救助对象的确认带来很大困难。

四、几点建议

1、加大力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社会保障的主要思想障碍是利益矛盾,是局部与全局、个人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办法,组织学习条例和细则,使企业和职工掌握政策法规,认清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强制性和共济性,增强社保意识和法制观念。要将宣传工作重心下沉,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企业特别是到民营企业中去,耐心细致地宣讲法规,解惑释疑,推动企业和职工参保;制作通俗易懂的电教片,在企业播放,使广大员工了解社会保险的性质、意义和政策法规,提高参保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以及各种商会、协会的作用,开展宣传活动;新闻媒体应加强社保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大张旗鼓宣扬先进典型单位。

2、加大清欠社会保险费和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在社会保险法未出台前,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加大社会保险费清欠催收力度。对拖欠养老保险费的企业分清原因,属恶意欠费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一是通过法院强制征收,二是通过媒体曝光,实行舆论监督。对效益差、经济困难的企业,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应先到位,单位缴纳的部分暂时挂帐,待企业走出困境后再予以补缴。对企业缴费应建立目标责任制度,企业与政府签定缴费目标责任书,年终完不成缴费的,追究企业经济责任等等。协调税务、工商、卫生、工会等部门,加强与劳动保障部门的配合,共同建立社会保险征缴联动机制,对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出具有关证明和证件,如对安全监察重点企业,没有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参保证明,安监部门不予办理许可证。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建企业可以区别分类,先易后难,逐步纳入。对那些有一定规模、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要按照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同样的政策,尽快纳入,一步到位。

3、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门诊医疗补偿模式。建议按照“大病统筹,兼顾门诊”的原则,在不影响基金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慢性病补偿种类,提高慢性病门诊治疗报销标准。

4、把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医疗救助分属卫生和民政两个部门管理,但其资金的来源渠道、用途、目的和宗旨具有一致性,建议把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结合在一起,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特别是农村五保户和农村特困(低保)户,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难以承受,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由医疗救助专项基金给予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补助。民政部门应根据医疗诊断书、已支付的医疗费用原始收据、已领取的医疗保险补助凭证等有关情况证明,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农民给予救助。

篇11

(一)地方志工作的综合性要求社会的广泛参与。

地方志书和年鉴作为"一方全史",涉及到系统论、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军事学、法律学、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民族宗教学、民俗学、人口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成果,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独特理论内涵。因此地方志工作要科学发展,就必须在这些专业领域不能犯常识性错误。当代方志学者魏桥早在首轮修志之初就提出地方志是一门综合科学。指出它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内容的综合性;第二学科的综合性;第三作者队伍的综合性。孟庆斌也提出方志是吸纳多学科学术方法与成果的综合性著述体系,这种吸纳的渠道可以是组织地方志工作人员学习这些理论学科专业知识,但这只能是浅尝辄止,必须另辟蹊径,吸纳专业机构、专业团队或专家参与和介入进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地方志工作更需要社会广泛参与

当前社会处于各种事物更新换代、高速发展变化的进程中,世界进入了高科技、智能型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管理结构、阶层结构和人民生活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任何一种文化形式想要不落后于时代,就必须全方位地吸纳时代精神,与时俱进。1978年以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随着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政府职能发生转变,行业变化很大,消亡的、合并的或新增的部门剧增,一些原本有行政职能的单位变成了行业协会,如果再按原来的“管什么,写什么”的原则去开展工作,就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必然反映不出来。这些都给地方志工作的行政和业务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那就是组织和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地方志工作中来。

地方志资料来源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形式也日新月异,除档案以外,还有图书、报刊、文物、音像、照片等各种载体的资料,以及网络平台信息,兼收并蓄。地方志资料信息的收集、存储、宣传已由传统的手段向用计算机、磁盘、光盘、录相、网上带等现代化手段转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地方志工作的技术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同样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和合作。最直接的参与力量是原始资料信息的拥有者、信息加工和网络机构等。

(三)古代、近代文献和地情资料的散落状态和不共享性决定着地方志工作必须发动社会广泛参与。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各地各部门的资料信息非常分散,首先是国家档案、图书机构保管的内容各不相同,各有侧重,而且到目前为止,能共享的资源非常有限,比如我们在第一届修志时,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查清朝《枝江县志》,还不能复印,只能用手抄,这种手抄本难免存在抄写错误。除了国家机构保管的档案图书资料外,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献资料散存在民间,而且收藏意识和条件都参差不齐,所以散落民间的这一部分珍贵资源如果不抢救和保护起来,正在面临流失和消亡。因此,就要让这些古代、近代文献和地情资料、信息的持有者积极支持、参与地方志工作,也可以有偿征集相关文献资料和信息。

二、社会参与的重要意义

(一)充分发挥社会各届贤才和爱志人士的聪明才智,全面提高志鉴的编纂质量。

志鉴的质量就是生命。其质量从根本上讲,取决于编修人员队伍。让社会各届贤才参加到编修队伍中来,对志鉴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涉及到专业性的问题,如系统论、古汉语学、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军事学、法律学、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民族宗教学、民俗学、人口学、教育学等,应当联系有关方面的专家或权威机构,对地方志工作给予支持,探索一条长期合作、共修志鉴的道路。

随着地方志工作的发展,全国各地已经涌现了一批爱志人士,他们凭借各自的专长和优势,分别对地方志工作的各个部分、各个领域、各个专业提出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建议和意见,甚至对前沿性的理论进行了探讨,我们在地方志工作中不仅要尊重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还要保护他们的爱志热情,团结好、管好、用好这股有生力量,鼓励他们为地方志工作多作贡献。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周德富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利用自己往届学生掌握的信息资源,对清朝同治《枝江县志》的艺文部分作了深入的研究。撰写了《寻找〈围炉夜话〉作者》等数篇文章,他以枝江市政协委员的身份提出了整理旧志的提案,已被枝江市采纳。像这样的爱志学志之士是不可多得的地方志人才资源,如何人尽其才是应该予以考虑的问题。有了以上这些人才加入地方志工作,志鉴的质量必然能大幅度提高。

(二)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宣传地域文化或品牌

方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历史精华,方志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中华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文化工具。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世界六大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除中华文明一直延续发展下来以外,其它五大文明都曾先后中断和衰亡过,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中华文明一直延续和发展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无疑是和中国特有的编史修志传统密不可分。广大方志工作者正用方志文化载体自觉地承担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的神圣职责。

据清光绪六年《荆州府志》中记载“今荆郡枝江烧春甚佳”,这里说的“烧春酒”产自百年老字号“谦泰吉糟坊”,即枝江酒业的前身,枝江酒业集团充分挖掘这一方志文化资源,迅速打造了自身的文化品牌,为“枝江”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存的地方志书籍,给传承区域历史文化提供了无尽的资源,地方志工作正在和将要出版的成果,给挖掘区域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提供了无穷的空间,所以说,地方志工作是推动区域历史文化发展的“助推器”一点也不为过。

(三)地方志的经世致用需要受众面的扩大

清代章学诚首先提出志书要经世致用的观点,他说:“夫修志者,非示观美,将求其实用也。”旧志编纂目的主要是“资治、教化、存史”。现在的地方志工作可以说,也是这样的目的,除了传统的三大功能以外,更主要的是为两个文明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由单独修志变为修、用并重,并不断加大用志力度。目前,我们正在机关团体、事企业单位推行学志用志,学鉴用鉴行动,就是为了把地方志工作的资政、育人作用落到实处。由于当今载体和传播手段的变化,志鉴书刊通过光盘版、网络版以及各种形式的简志,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立足服务开发的地情资料也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联系越来越密切,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提高,社会各届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从志鉴中受益。

(四)社会参与地方志工作成为地方志理论研究不断深入的推动力

同志在《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样,各种理论的不断创新也是各个学科存在的生命力,不断进步的灵魂和不断发展的动力。的理论是这样,方志理论也是这样。一部方志发展史,就是方志理论的创新史。回顾历史,对照新旧方志发展的异同及各方面的变化,可以看出方志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程。方志虽然属历史范畴,但方志自诞生起就出现特有的理论学说。从方志研究对象、资料、编纂、体例、篇目、内容、审核到方志学发展史等无一不有,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势在必行。

随着全国第一届、第二届编修地方志工作的开展,地方志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不再是地方志机构的一家之言,科研院所、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地方志理论成果层出不穷。地方志专业期刊杂志、网络站点平台、网络方志群、网络方志论坛等成为地方志理论研究的前沿阵地,吸引了一大批社会贤达参与到地方志工作中来。

三、团结带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旧志编纂主要由地方行政长官一人负责,聘请地方士绅、鸿儒硕彦参加编修。现在则实施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方动手、志办实施的格局,有的地方还采用了人大立法,党委、政府两办制订修志暂行规定的方法监督修志,甚至政协组织也参与到修志中来,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地方志工作主要由各级各地方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地方志办公室承担,那么组织、协调社会各届人士参与地方志工作,就是地方志办公室的任务。

(一)地方志工作需要组织的社会力量

地方志办公室在从事地方志工作中需要组织的社会力量有很多,我觉得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外地派驻机构。这些机构是地方志工作的主要协作单位,也是志鉴编纂初始信息的主要来源。

2、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如湖北省档案局就与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协商合作整理湖北旧方志。

3、古籍专家、金石专家、古汉语和古音律专家或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这些专业人才不能局限于本地,有时甚至要请外地专家把关。在第一届修志工作中,我们的方言部分采纳了北京大学教授的指导意见。

4、地方志工好者。这个特殊的人群,出于个人的爱好,有意识地收集了很多的志鉴藏书,对很多志鉴书籍已经开展了一些品鉴、点校、注释、白话翻译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志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

5、古籍收藏人士。这些人中,有的是有目的地收藏,有的是祖辈传承,有的是亲友馈赠,所以对藏品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一,受保存条件所限,藏品也不能得到应有的保护。

6、地方名俗民风或文化传承人。这些人是地方文化的“活档案”,是地方传统文化的“载体”,完全靠人祖辈相传,在地方志工作中,就要用录制影像或录音的方法收集,用光盘、磁盘、录像带、录音带进行加工保存。

7、现代化信息资源拥有者。主要是可靠的信息机构、网站、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

(二)社会力量的组织与管理

1、进一步优化“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各编委会组织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体制。在领导体制上,要继承地方志工作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在某些环节上更要理顺关系,明确职责。进一步树立各级机构的权威性,如果牵头单位不能发挥协调作用,将影响整体工作。同时坚持适应性原则,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各级班子,不能因人员调整、人员不齐、不得力而影响工作。积极推行主编负责制,强化篇目责任制和奖励机制。

2、搞好事业规划。在地方志工作中,无论是编修地方志,还是编写年鉴,有些单位缺乏严密的工作计划,导致了工作的被动。我们应当运用方志系统的全部资源,制定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把社会力量作为重要内容尽量全面科学谋划,并反映到规划中来。在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工作时所需经费要纳入编制财政预算,探索行之有效的经费路子。同时随着工作的开展,不断调整、完善规划,保持它的前瞻性、指导性。

3、建章立制,创立严格规范的工作环境。首先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搞好目标管理。以制度管人,为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应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方志管理原则、工作方式、方法和程序,承编单位编纂人员的职责,评稿、改稿、校稿注意事项,全面质量规定等。在人员组合、力量搭配、财务使用上合理安排,循序渐进,搞好衔接,及时转换工作任务。尤其是在各项工作交叉同步进行时,如何科学统筹各方力量,需要严密的工作机制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