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3 09:41: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产业园前景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文化产业的高端领域,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的重要产业。大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增加传统文化产业的附加值,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与发展
(一)概念
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其产业范畴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行业。
弗罗里达认为,在美国,社会分化成四个主要的职业群体:农业阶层、工业阶层、服务业阶层和创意阶层。创意设计人群定义:
1.在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创意行业从事创意和设计的专业人士。2.在专业设计制作公司从事创意和设计的专业人士。3.在传统行业相关部门从事创意和设计的专业人士。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迅速崛起,在全球化产业结构的趋势带动下,国际创意产业的发展出现了重要的趋势,即追求规模效益、优化资源、互动渗透和空间聚集。人类经济结构从农业到工业时代,再从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人类对精神的需求一直提高的产业结构变迁创新产值与营收,将创意概念转化为创新的价值,不只是可以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创意产业的精髓是人的创造力,探讨为何全球各大企业不惜以重金网络人才,意图一手打造创新带动营收的目标,不言可喻。
文化创意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在文化建设中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对工作、休闲的态度,新媒体的不断涌现,特别是网络的发展,创造文化传播的新的飞跃,带动了文化的消费市场的活力,进而转变产业结构与当代社会的消费内涵,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及国家的发展有了重要意义。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商业性分析
“创意产业”特别强调开发人的创造力和技能潜能以创造财富的能力,它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方面的作用,可以从四个层面来讲。一是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二是对其它产业的影响,即每投入一块钱在文化产业里,它可能在其它产业领域获得的收益;三是文化的投入可以增进其它产业的竞争力;四是文化的投入可以改变人们生活的品质,改良文化形象。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工厂的成立,将使投资方在房产、艺术品流通、艺术活动策划、艺术家经纪等方面产生巨大收益。
三、济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济南从2006年开始,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着力构筑十个平台,并提出建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其中包括:
1.开通济南文化产业网,构筑信息平台。充分借助济南文化产业网这一平台,全面展示济南的文化产业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活动;及时提供国内外最新的文化产业资讯、各地文化产业成果、专家学者文化产业理论;有效畅通文化产业的信息交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
2.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构筑推介和投融资平台。通过定期征集论证、对外公布、招商推介等形式,吸引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等要素的积极参与,拓展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术先进、机制灵活、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体系,将文化资源优势有效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使文化产业尽快成为济南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推动文化济南建设。
3.建立经营管理人才体系,构筑智力平台。在人才培养上,一是从业内进行选拔,借助驻济高校资源进行人才培养,着力培养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吸引一批国内外的文化高端人才来济南发展和创业,对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文化产业高级人才,实行特殊政策给予引进。三是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文化产业人才信息库”,定期召开文化产业人才供需洽谈会,开通文化产业人才绿色通道,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文化产业人才资源。
4.整合文化社会资源,构筑物质平台。筹备建立济南文化产业协会,切实发挥行业协会在文化产业行业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作用,通过行业自律、行业研究、行业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制定出台鼓励投资的促进政策,让大量的社会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文化产业,真正实现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
四、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工厂的定位
这里的艺术机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需要注册、不带有经营性质的艺术家工作室,它们纯粹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场所;另一类则是需要注册、从事经营的公司,包括画廊和艺术公司。
1.绘画艺术的工作室包括油画、水墨等多种绘画艺术,强调油画、新材料绘画等现代艺术在所有的工作室中所占比例。2.平面、建筑、服装、摄影等艺术设计工作室。3.画廊4.从事与艺术有关业务的商业公司,如美术用品公司、艺术书店、包装设计公司、文化传媒公司、图文设计公司等。
五、筹划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工厂的工作程序
1.选址。2.在经营许可、场地、管理等方面,申请政府的政策支持。3.确定投资方与合作方,建立股份制合作方案。4.对场地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并开始初步的市场推广。5.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对产业园区进行整体的形象包装与推广。6.招商。7.加强创意产业园区的管理,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8.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演艺活动等形式提高其知名度,逐步形成园区品牌。
六、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工厂的困难预想与前景分析
2005年有关专家在肯定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分析了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归纳了六个方面,相关内容对我们发展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未尝不是一些启示:
一是对创意产业的认识比较模糊,内涵界定不是很清楚,研究如何界定创意产业的门类,然后建立它的统计数据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二是创意产业单独的发展很快,但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不足,自身的产业链还没有能够有效的整合和延伸,因此还不能充分实现它的价值。三是从行业管理来看,当时上海的创意产业分散在三个不同的主管部门,一个是经委,一个是信息委,另一个是宣传部,协调不是很好,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和有效的利用。四是园区的管理,虽然上海有很多创意产业园区,但是园区管理有一些刚刚搞起来的,还只停留在做房地产和物业管理上,重形态而轻视业态,不仅缺乏明确的定位和规划,而且内部的协调和交流也还不够充分。还不善于策划和举办各种展示、推广、交流、交易等活动。五是从发展的环境来看,还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创意产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居多,虽然他们有潜力,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都很小,需要社会加以关注,需要激励,需要扶持。
济南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工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泉城首家艺术创意产业基地,投资方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园区规划、行业发展、业户管理等方面实行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将其建立其像北京798艺术工厂、上海莫干山路50号艺术仓库一样的艺术创意产业基地,并逐步发展为集艺术、商品、旅游为一体的园区品牌。
参考资料:
[1]《文化创意产业前沿》.吕学武,范周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4-0063-03
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属植物,是国家二级保护物种,杜仲皮是传统名贵中药材。研究发现,杜仲的根、皮、叶、花、果内含有较为丰富的杜仲橡胶以及α-亚麻酸、桃叶珊瑚苷、绿原酸、杜仲黄酮等80余种活性物质,得到了橡胶、制药等诸多国计民生产业领域的关注,由此产生的现代杜仲产业蓬勃兴起。杜仲在蒙城县已有多年的栽种历史,过去多为零星种植,不成规模,也没有形成产业。2016年,通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中心引荐,湖南九九慢城杜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蒙城县投资开发了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化项目,项目的实施给蒙城县杜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 蒙城县概况
蒙城县地处淮北平原中南部,隶属亳州市,国土面积2 145km2。蒙城县处在南北气候过度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无霜期212d,年平均降雨量823mm,雨量多集中在6、7、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2%。全县地势平坦,海拔高度29.5~21m,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有少量残丘。全县土壤主要是砂礓黑土,分布较广,约占耕地的76%,其次是潮土,约占耕地的17%,主要分布在涡河沿岸,其他还有潮棕壤类、褐土类、石灰土类和棕壤类,约占耕地的7%。全县土壤呈微碱性,pH值7.5左右。蒙城县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对杜仲生长较为适宜。根据2014年蒙城县二类资源调查结果,全县零星栽植的杜仲约3 900株,分布在全县17个乡镇(办事处),且长势良好。
2 杜仲的生物学特性
落叶乔木,高达20m。全株各部具丝状胶质。小枝光滑,黄褐色或较淡,髓心片状分隔,无顶芽。单叶,互生,羽状脉,无托叶,椭圆形或卵形,长7~15cm,宽3.5~6.5cm,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叶上面疏被柔毛,下面毛较密,老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处疏被毛;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叶同时开放,或先叶开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内,有花柄,无花被;雄花簇生,雄蕊4~10,花丝极短;雌花簇生或单生,雌蕊具2心皮,子房上位,1室,胚珠2,仅1枚发育。坚果具翅,扁平,呈长椭圆形;种子1,有胚乳。花期4―5月。果期9月。喜阳光充足、温和湿润气候,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丘陵、平原均可种植,也可利用零星土地或四旁栽培。
干燥树皮,为平坦的板片状或卷片状,大小厚薄不一,一般厚约3~10mm,长约40~100cm。外表面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槽纹及斜方形横裂皮孔,有时可见淡灰色地衣斑。但作为商品的杜仲皮多已削去部分糙皮,故外表面淡棕色,较平滑。内表面光滑,暗紫色。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细密,略有伸缩性。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面黄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皮薄、断面丝少或皮厚带粗皮者质次。
3 杜仲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3.1 有利于促进杜仲中药产业的发展 杜仲中药发展的潜力和方向:一是降压药物的开发,杜仲所含木质素类成分为杜仲降血压的主要成分,可以开发优良降压药;二是开发抗骨质疏松类药品。杜仲可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具有强筋骨作用,可开发成治疗骨质疏松的药品;三是开发天然抗生素类药品。杜仲器官所含的绿原酸有很强的抗菌作用。桃叶珊瑚苷元及其多聚体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可开发成天然的抗菌素;四是开发补肾类、抗肿瘤类、利胆保肝类、镇静安胎类药品。
3.2 有利于促进橡胶制品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杜仲果、叶、皮、根均含有杜仲胶,其中果壳、皮含胶丰富,达17%。杜仲胶具有独特的“橡―塑二重性”,开发的新功能材料具有低温可塑、抗撕裂、耐磨、透雷达波、储能、换能、减震、形状记忆等多种特性,未来可以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国防和工、交通、通讯、医疗、电力、水利、建筑、运动竞技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产业化前景十分广阔。
3.3 有利于促进营养保健产业的发展 杜仲的叶、花、果等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杜仲叶富含绿原酸、京尼平苷酸等活性成分;杜仲雄花氨基酸含量达21.88%,杜仲黄酮含量达3.5%~4.0%;杜仲种仁油α-亚麻酸含量高达67.6%。这些活性成分在降血脂、降血压、促进睡眠等多方面具有显著功效,是开发现代中药、保健品、功能食品等的优良原料。
3.4 有利于促进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产业的发展 杜仲是乡土树种,树姿好,干形笔直,树冠浓密,雌雄异株,寿命长、生长快、材质好,基本无病虫害,是理想的生态建设和城乡绿化树种,可用于农田防护、水土保持、道路绿化,也可在城镇绿地、公园、庭院、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在我国生态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蒙城县城南新区绿化引进了杜仲树种,老城区商城路栽植10年的杜仲行道树表现良好。
3.5 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民种植杜仲,会获得高于经营其他经济林或农作物的收入。据测算,利用杜仲高产胶良种,采用果园化栽培技术,种植5年后至少收入4.5万元/hm2。采用叶林栽培模式,当年种植,当年受益,且一次栽植连年收益,3年后产量稳定,农民至少可以获取4.5万元/hm2的利润。
4 存在问题
4.1 栽培模式落后 目前,蒙城县现有杜仲种植资源多为传统杜仲药用栽培模式,是在亳州中药材大市场客商的引导下种植的药用杜仲,该种植模式产量低,综合利用效率低,林农纯收入不足1.5万元/hm2。2006年,几位合伙人在蒙城县岳坊镇十字坡村投资连片种植0.7hm2药用杜仲,但因管理技术、产品出售等问题,种植5年发展很不景气,经核算,年收入约10 200元/hm2,投资成本都没有收回。由于传统药用栽培模式树体高大,且分布较为分散,全县3 900株杜仲多分布在17个乡镇(办事处)大大小小村庄的房前屋后,果实和叶片采收、运输很不方便,远不能适应杜仲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4.2 良种供应不足 目前我国杜仲栽植良种率不足2%,种苗良莠不齐,生长分化严重,生产力不高。经调查,蒙城县杜仲栽培还停留在普通实生苗造林的水平,每年杜仲造林面积较小,城乡绿化栽植杜仲,是以绿化为目的,并不考虑是否为良种;林农在房前屋后栽植杜仲,是兴趣爱好,也不考虑是否为良种。要把杜仲作为产业来发展,不引进优良品种是行不通的,杜仲生产由普通实生苗造林向良种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4.3 集约化程度低 杜仲产业结构不合理,集约化经营程度低。目前,全国杜仲产业大多以分散经营,规模较小,加工滞后,龙头企业少,资金短缺,设备比较简陋,加工技术和工艺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不高,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引发恶性竞争。杜仲产品多为杜仲茶、复方杜仲成药,或以杜仲叶入药,高水平的新药较少,且经营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现代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市场竞争力不强。
5 对策建议
5.1 培育杜仲种植示范基地 湖南九九慢城杜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蒙城县投资开发的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化项目,包括新型良种杜仲种植基地和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园2个分项目。新型良种杜仲种植基地项目建设规模为3.3万hm2,种植的新型良种杜仲为华种系列品种。新型良种杜仲种植基地项目有2种实施类型:一是新型良种杜仲果园化种植基地项目,规模为1.33万hm2,2017年4月底前完成育苗333.3hm2机械化连片示范,2018年4月底前完成0.1万hm2,2019年4月底前完成种植面积0.6万hm2,2020年4月底前完成0.6万hm2。目前,该项目已在我县流转土地819.8hm2,其中白杨林场350.4hm2,许疃镇252.9hm2,板桥集镇216.5hm2。流转土地的整地及育苗前的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二是新型良种杜仲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单位、农户),规模为2万hm2,2018年4月底前种植0.26万hm2,2019年4月前种植0.87万hm2,2020年4月前种植0.87万hm2。投资方按市场价为杜仲种植专业合作社(企业、单位、农户)供应良种杜仲种苗,并与合作社签订保底收购合同。
5.2 建设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园 蒙城县引资的投资开发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化项目所包括的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建设用地66.7hm2,建成包括新型良种杜仲橡胶、油料、药品、保健品、食品、饮品、饲料、杜仲绿茶(红茶)系列等产品中的杜仲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投产后,该项目预计每年可实现税收6亿元。该项目根据蒙城县1.33万hm2新型良种杜仲果园化种植基地的实施进度,来确定产业园的启动时间,原则上以能批量收购成品原料的时间为准,实现与杜仲林产出、收购、加工同步。
5.3 加大杜仲产业的扶持力度 为支持投资开发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化项目的发展,我县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一是县政府将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化项目定为蒙城县重点项目,成立总体项目建设的常设工作、服务、协调组,由县主管领导挂帅,专人专职负责。二是新型良种杜仲果园化种植基地项目,政府根据投资方项目进度要求为项目流转土地总面积1.33万hm2,流转期限50年,第1~5年的土地流转费由县政府出资;第6~10年的土地流转费县政府出资7 500元/hm2。三是是新型良种杜仲种植专业合作社项目,政府负责组织落实当地企业、单位和农户,成立多个新型良种杜仲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空闲地、零星承包地或自留地种植新型良种杜仲,实现专业合作社规模达到投资方需求。四是新型良种杜仲产业园项目,县政府以国家、省、市、县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国家林业局产业用地的优惠政策,于2018年底前为投资方提供66.7hm2工业用地并办理完用地征用手续;为投资方做好有关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长期服务工作;政府负责协调、处理项目种植、管护、建设经营过程中当地村民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强行索工、阻工、无理取闹等所有影响项目的纠纷;负责引导合作社农户遵守规约,不私自盗取引种杜仲品种和背离市场行情哄抬收购价格。
5.4 搞好杜仲栽培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工作 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中心为依托,聘请专家驻地负责新型良种杜仲种植规划设计,提供详细的育苗、栽植、病虫害防治、浇水、施肥等栽培技术规程,给予林农提供杜仲栽培技术指导和培,以利于杜仲良种栽培技术得以顺利推广,使杜仲良种栽培取得重大技术成果。通过栽培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在蒙城县培养出一批能够掌握和实施良种杜仲栽培技术的技术队伍,以确保蒙城新型良种杜仲基地建设成功,成为国家级经济林种植示范基地。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56-02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木本花卉,因其色彩艳丽而深受人们喜爱。以前牡丹仅作观赏和药用,如今伴随着牡丹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牡丹产业已由过去的单一模式逐步转变为深层次、多领域的综合开发利用,牡丹企业和研究牡丹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已遍布全国各地。
1 牡丹的地域分布
国内牡丹品种按地域可分为4个品种群,即中原牡丹、西北牡丹、江南牡丹及西南牡丹。目前形成的主要栽培区域为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安徽亳州、四川彭州及甘肃兰州[1-2]。
1.1 中原牡丹
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栽培中心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其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牡丹的主要栽培中心。中原牡丹品种最为丰富,花型多样,植株高低不一,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栽培分布已遍布全国各地。
1.2 西北牡丹
分布在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地区,包括陕西、甘肃等省。栽培中心在甘肃兰州。植株高大、耐寒冷干旱气候是西北牡丹的特点。
1.3 江南牡丹
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安徽、江苏、浙江等省。栽培中心在安徽铜陵。开花早、根系浅、耐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是江南牡丹的特点。
1.4 西南牡丹
分布在秦岭以南中国南方地区西部的广大腹地,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栽培中心在四川彭州。植株较高大、根系浅、耐湿热多雨气候是西南牡丹的特点。
2 牡丹的栽培应用现状
2.1 药用牡丹
东汉早期在甘肃出土的医简中记载了牡丹能够治疗血瘀病,秦末汉初《神农本草经》对牡丹作药用也有所记载,可见牡丹最早为人们认识的是药用价值。目前,以安徽铜陵、毫州为药用种植中心。
2.2 观赏牡丹
牡丹早在隋朝时期就作观赏使用,唐代兴盛,洛阳西苑是史上最早有记载的牡丹园。目前,观赏牡丹以河南洛阳等地为观赏旅游中心,菏泽为牡丹种植繁育中心[3]。
2.3 油用牡丹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木本粮油的发展方向,油用牡丹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受国家及社会的重视,能显著降低种植成本,就此科学研究者研发出油用牡丹。推广种植的油用牡丹主要为凤丹和紫斑牡丹两大品种,紫斑牡丹更适宜北方半干旱地区栽植,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凤丹。
2.4 综合利用
近年来,深加工产品在粮油、保健、美容、生物医药等各领域广泛应用,产品包括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胶囊、牡丹化妆品、牡丹营养食品等。通过标准化生产、市场拓展和拉长产业链等优化牡丹产业,从而提高牡丹的综合利用价值[4-5]。
3 牡丹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食用油需求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大力增加健康食用油供给、维护国家粮油安全,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了牡丹产业化进程。
3.1 全国部分省区油用牡丹发展规划
各地政府根据国务院发展木本油料68号文,陆续出台了有利政策。山东省:2015年牡丹种植面积力争达8万 hm2,油用牡丹种植面积不少于6.67万hm2;2020年牡丹种植面积达到26.67万hm2,油用牡丹种植面积24.67万hm2。河南省:5年内发展油用牡丹26.67万hm2,10年内发展到53.33万hm2。陕西省:5年内种植油用牡丹13.33万hm2。湖北省:10年内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到13.33万hm2。甘肃省:2020年种植基地面积达6.93万hm2。安徽省:2016―2020年营建油用牡丹良种繁种基地13个,面积53.33 hm2;油用牡丹培育基地面积达2.73万hm2;牡丹种质资源收集区2 hm2。
3.2 牡丹企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随着近几年牡丹在我国的全面发展,各地牡丹栽培面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国内牡丹公司已达230个以上,且因国家政策扶持保持上升趋势,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甘肃等地(图1、2)。目前,国内牡丹核心企业有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瑞璞牡丹(菏泽)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甘肃中川牡丹产业有限公司等。
据新华社报道,2013年11月走访菏泽市尧舜牡丹产业园,了解牡丹开况,得知牡丹除了具有观赏、药用价值外,还能用于生产食用油和开发深加工产品,总书记表示增长见识。由此可见,牡丹的开发利用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往后也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扶持牡丹产业发展。
3.3 牡丹科研现状
2012―2016年,在国家和各省市政府扶持牡丹产业发展下,成立了众多牡丹科研机构,各省高校牡丹课题研究逐渐增长,全国近5年高校科研机构达到169个以上(图3),山东省占15%,在种质资源、品种选育与繁殖、高产栽培与生理生态等研究领域均有较大突破。
山东省作为牡丹的主栽培区之一,在栽培面积及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数量上都领先各省,应抓住有利契机,在推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应用的同时,大力发展牡丹产业。
研究牡丹的科研单位和高校在山东省分布相对集中,全国其他省市科研单位较少,技术人员更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在大力扶持企业的同时,重视科技创新领域,以科研机构和院校为技术支撑,以“专家+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形式推动牡丹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6-10]。
4 发展对策
牡丹与企业结合是最快的产业化道路,核心企业带领中小型种植合作社整体推进、标准化生产,并提供成熟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案,以牡丹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为突破口,引领加工企业技术进步[11-13]。国家加大科研投入和开发,综合利用牡丹资源,依托科技创新把牡丹运用到粮油、医药、保健、食品、旅游、农乐园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领域,建设全面的牡丹产业链,为今后牡丹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带动全国牡丹产业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周琳,王雁.我国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2014,27(1):68-71.
[2] 卢惊鸿,金晓玲,张F桓,等.湖南牡丹种质资源多样性及适应性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3):123-128.
[3] 马军.新疆油用牡丹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新疆农业科技,2015(4):29-30.
[4] 刘德晶,焦晓旭.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西部林业科学,2015,44(2):170-173.
[5] 刘萍,薛寒.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2014(7):95-97.
[6] 徐永星,赖平峰,吴雪明,等.江南牡丹大田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6):92-93.
[7] 李平平.中国牡丹开品种命名解析[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8.
[8] 段续,任广跃.牡丹深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9] 韩晨静,孟庆华,陈雪梅,等.我国油用牡丹研究利用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10):125-13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2015-01-13)[2017-03-20].http:///zhengce/content.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问题 分析
一、乳山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
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回乳山市报到登记的应届毕业生有5505人,其中登记自主创业的仅31名,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为0.56%。
从创业项目类型看,科技型项目较少,仅占3%;从事餐饮或者服务类的个体经营项目占大多数,占52%;随着网购业务的发展,从事电子商务类的逐年增加,占23%;依附大学校园围绕大学生的生活需求而创业的,占3%;其余19%有自主创业意愿但项目不确定。
从选择创业地点看,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23%在外地创业,且创业项目较为成熟;有29%的大学生回乳山创业,从事家庭原有生意;有35%的大学生回乳山自行发展创业项目,尚可以平稳运营;有13%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不稳定,中途放弃。
从经营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会采取以销售的形式进入创业的初级阶段,最常见的是低投入、小规模的个体店、网店等。有一定基础后再寻求合作,循序渐进地扩展业务。据了解,注册个体工商户的大学生占68%,注册企业的占19%,尚未注册的占13%。
从主动登记情况来看,大学生缺乏主动寻求政府扶持的意识。在该市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人数远不止31名,但因对创业政策不够了解等原因,登记率较低。
二、乳山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一是缺乏系统的创业扶持平台。大学生创业涉及人社、工商、税务、财政等多个部门,而大学生缺乏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经验,对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优惠政策了解不多。由于部门分头管理,信息不能共享,只能被动接收毕业生登记,造成毕业生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二是缺乏专业的创业指导机构。大学生虽有创业意愿,却不具备相应的创业技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在创业项目管理、创业风险预测、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均存在短板,造成创业成功率低,创业积极性受挫。
三是缺乏高科技的创业项目。该市大学生创业以服务业为主,缺乏技术型创业项目。尤其是理工科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围绕科技创业项目做的文章不多。
四是缺乏多渠道的融资服务。多数大学生认为资金条件限制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我国风险投资刚刚起步,创业市场尚未建立,投资者非常谨慎。大学生创业者启动资金主要是来自家庭、亲戚朋友等,金融环境没有对大学生创业提供足够的帮助。
三、对该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建议
一要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开通绿色服务通道。要成立专门的创业指导中心,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小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整合工商、税务、人社等各部门的优惠政策,建立统一的创业扶持平台;成立由专家学者、创业成功人士、企业负责人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大学生创业政策咨询、项目评审、项目对接、知识辅导等工作;成立创业实训机构,发挥社会培训机构作用,面向市内院校在校学生以及回生源地毕业生开展创业实训。
中图分类号:T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055-03
为加强玉石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育,发展我市玉石产业。12月8日至17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牛益民带队,由市委组织部选派的肃南县农培办、石业办、玉水苑相关工作人员、玉石产业技能人才一行18人赴河南省镇平县、天水市武山县等地进行学习考察。现将培训情况报告如下:
一、赴外学习调研情况
在镇平县宾馆会议厅,镇平县玉文化专家讲授了镇平玉文化发展历程及前景;省级玉雕大师讲授了玉雕设计和创意创作;参观考察了镇平县玉神公司、醒石工艺工作室及博奥玉器公司;参观考察了玉雕大师创意园,并和国家级玉雕大师等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座谈;参观考察了石佛寺国际玉城、天下玉源及其他专业玉雕销售市场。在武山县政府招待所,武山县山丹乡人大主席鲍向东介绍了山丹乡玉器产业培育及人才培养经验;在武山县车川村,党支部书记车明忠对本村玉器产业发展及玉器加工合作社运行等情况做了介绍。武山县莹豪鸳鸯玉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介绍了鸳鸯玉产业市场化销售等方面的情况;武山县雅玉轩玉器精雕厂,经理李生强介绍了鸳鸯玉产业开发及加工等方面的情况;参观考察了武山县莹豪鸳鸯玉开发有限公司和武山县宝同玉器行。
培训结束后,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杨城主持召开了肃南县农培办、石业办、玉水苑相关工作人员、玉石产业技能人才参加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积极踊跃进行了发言。
此次学习考察采取集中授课、参观考察、现场指导、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培训,学习借鉴了镇平县建设国家级产业园、全国玉石集散基地经营模式、武山县家庭小作坊经营模式等产业发展成功经验和产业运作模式,参训人员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掌握了信息,为促进全市玉石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张掖市肃南县祁连玉基本情况
祁连玉是对祁连山、阿尔金山山脉加里东期基性、超基性岩形成的多种玉石的总称,因其加工所制的夜光杯具有色泽天然剔透、耐高温、抗严寒,倾酒入杯温润、色不变、味更浓的特点,自2000多年的西周起,就被人们当作名贵的玉器,驰名中外、备受鉴赏,因而被称为我国五大名玉之一。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经过初步勘察,在大河乡羊毛沟、红石嘴一带和祁丰乡玉石梁一带发现储量较为丰富的白玉、墨玉、黄玉、红玉等玉石矿化带,在黑河、隆畅河、西大河等流域初步探明储量较大的蛇纹岩等玉石矿化体,按分布面积以及实地捡拾、采挖情况估计,以地表石、山采石两大类估算,总储量在500万立方米以上,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作为我县储量丰富、经济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祁连玉石的开发利用对于发展生态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宜居宜游实力和促进自治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1.祁连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县祁连玉石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品种多,色彩丰富、质地细腻,硬度高、可雕性强,具有一定的加工特性和产业化发展优势。自2010年开发以来,玉石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探索中前行起步,在发展中不断壮大,逐步迈上了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产品多渠道研发设计、品牌全方位推广、产业聚集化发展的道路,形成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态势,在首届祁连玉文化旅游博览会上荣获“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祁连玉之乡”称号,2013年被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经营珠宝业商会授予“中华祁连玉产业基地”称号。为自治县生态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新的活力,拓展了生态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
1.1从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我县开发祁连玉石产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1.1资源储量丰富。我县境内的祁连玉石资源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分布在大小33条河流河道内丰富的观赏石资源;第二类是深埋于地下的玉石矿化体;第三类是分布在黑河、隆畅河等地的蛇纹岩矿体。据初步勘查,这三类祁连玉石资源广泛分布在我县黑河以西、洪水坝河以东的广大地区。丰富优质的祁连玉石资源,为自治县发展祁连玉石产业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1.1.2产业符合导向。结合我县实际,以玉石文化为切入点,做大做强祁连玉石产业,进而带动和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农牧民群众转型转产,既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玉石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历史需要,又契合中央和省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要求,更迎合了自治县转型跨越的现实需要。
1.1.3开发初见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已培育发展祁连玉观赏石加工营销个体经营户600多户,建成民间观赏石、玉石馆10多家,初步建立了人才技术引进和培训机制,成功举办了首届祁连玉文化旅游博览会,吸引了部分企业投资建厂参与玉石产业发展。玉石产业在组织管理、资源勘探、人才培育、产品研发、加工营销、宣传推介、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发展规模和市场知名度。
1.1.4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追求自然、生态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品位。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有较高的工艺欣赏和经济价值的祁连玉石,既可作为庭院美化装扮的优质景观和材质,又可作为承载精神需求的高档工艺品,更是收藏保值的艺术精品,日渐呈现出广阔的市场需求。
1.2祁连玉发展所作具体工作
1.2.1建设产业基地,完善市场体系,夯实祁连玉石产业发展基础。一是建设张掖滨河新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成立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建设管理委员会,在张掖滨河新区以划拨和出让的方式征用土地,制定建设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建设工程,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计划在2015年底前将张掖滨河新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建设成为集祁连玉石展览、加工、交易、观赏为一体,融祁连玉石文化传播、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现代化苑区,成为助推祁连玉石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二是建设县城玉石加工一条街。成立祁连玉石加工一条街建设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招商引资、规划制定、房屋拆迁,以及组织实施工作,完成了招商引资、规划制定、拆迁房屋评估等各项前期工作,已动工建设。计划通过3年的努力,总投资达到3亿元以上,使其成为祁连玉石加工、销售的集散地,祁连玉石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和旅游观光的胜地,成为带动自治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三是建设皂矾沟蛇纹岩加工厂。充分利用皂矾沟矿产品加工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依托丰富的蛇纹岩矿藏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皂矾沟建立蛇纹岩加工厂,使其成为生产蛇纹岩高档建材、装饰等系列产品和提取氧化镁的主要基地。同时,结合张掖滨河新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县城玉石加工一条街、皂矾沟蛇纹岩加工厂建设,充分吸纳城乡居民参与祁连玉石加工、销售及各项服务业,有效拓宽劳动力输转市场,不断拓展增收渠道,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培育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壮大祁连玉石产业规模。
1.2.2建立专业组织,强化服务保障,完善祁连玉石技术支撑体系。一是成立了祁连玉石资源管理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祁连玉石资源的勘查、规划、保护、合理利用,以及经营、运输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工作。二是成立了“祁连玉专家委员会。高层聘任对祁连玉石有深厚感情和一定研究,且具有较高权威和知名度的学者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祁连玉石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论证,为祁连玉石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比较科学、专业的指导和咨询,对在祁连玉石文化研究和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权威性解释,制定解决方案等。三是成立了祁连玉石鉴定评估委员会。在县内外聘请对祁连玉石有较高鉴赏水平、对市场情况把握较准,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评估权威人士,组成祁连玉石鉴定评估委员会,接受政府及单位、个人的委托,提供祁连玉石真伪鉴别、品质鉴定、艺术品位和价格评估,以及技术咨询等服务。
1.2.3举办专题活动,搭建交流平台,营造祁连玉石产业发展浓厚氛围。一是举办了“中国祁连玉石旅游文化节”。结合每年县庆及民族文化旅游活动,组织举办中国祁连玉石旅游文化节,搭建与国内外经贸沟通的平台,弘扬祁连玉石之名,锻造祁连玉石品牌。节会期间,可开辟“祁连玉石文化之旅”、“祁连玉石观赏一日游”等旅游活动,并研制推出各种便于携带的祁连玉石文化旅游纪念品,推动祁连玉石旅游文化产业深入发展。二是举办了祁连玉石文化与经济论坛。在每届祁连玉石旅游文化节期间,邀请国内外赏石界名家和企业界人士就祁连玉文化与经济展开研讨,推动祁连玉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三是举办了祁连玉石展销会。结合祁连玉石旅游文化节的举办,组织祁连玉石精品展销活动,推出祁连玉石精品,带动家藏祁连玉石珍品进入市场和大众视野,促进祁连玉石交易。四是举办了祁连玉讲座。每年定期举办几次祁连玉石讲座,普及赏石知识,传播加工技术,培养人才队伍,营造更加浓厚的爱石赏石氛围。
1.2.4采取多种措施,广泛宣传推介,提升祁连玉石产业市场知名度。一是制作了一部专题片。组织制作一部高质量、高水准的祁连玉石专题片,从历史、文化和经济的角度集中展现、宣传祁连玉石丰厚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文化,祁连玉石资源现状、种类特点,以及祁连玉石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让观赏者能够切身感受祁连玉石之美,发现祁连玉石的价值,激发外地客商、广大群众参与开发祁连玉石产业的热情。二是组建了一个协会。广泛吸纳县内外藏石、赏石爱好者,以及玉石、奇石加工、销售人员,组建肃南县祁连玉石协会,激发广大群众捡石、赏石、参与石产业开发的热情,培育祁连玉石文化市场,发挥宣传推动效应,规范祁连玉石开发行为。三是编写了一本书籍。围绕祁连玉石知识的传播和开发,组织人员编写一本高水准的祁连玉石书籍,集中反映祁连玉石资源、历史文化等,以及鉴赏、加工方面的内容,为广大群众提供学习、了解、使用祁连玉石的全新资料。四是创办了一份刊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创办一份祁连玉石刊物,集中展现祁连玉石的精品,报道一些重大的祁连玉石文化和展销、贸易活动。刊物由祁连玉石协会主办,面向大众,定期出版,由县财政拨付部分资金予以支持。五是创建了一个网站。以宣传祁连玉石文化与经济为主题,创建一个祁连玉石专业网站,并在国内主要媒体创建一个窗口,使之成为面向国内外宣传祁连玉石文化的阵地,使世界各地随时了解祁连玉石的历史文化和最新信息,欣赏到祁连玉石的风采,还可以进行网上交易和信息交流,拉近祁连玉石与世界的距离。
1.2.5制定管理办法,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祁连玉石资源规范有序开发。坚持保护为重、适度开采、合理利用的原则,制定祁连玉石开发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祁连玉石捡拾、加工、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的事项,切实加强对开采和营销两个领域的管理,有效解决管理不够规范、经营秩序比较混乱、盲目随从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祁连玉石产业规范、协调、可持续发展。
1.3但从目前产业发展现状看,我县祁连玉石产业开发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发展起步较晚、产业规模较小。我县祁连玉石产业开发起步晚,缺乏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支撑,与其他地区玉产业开发相比,祁连玉产业还处在小规模生产、低层次发展的阶段。二是人才技术短缺、研发能力较弱。产业发展缺少人才和技术支撑,玉石品质鉴赏和雕刻加工技艺、市场营销等本土人才短缺,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弱,制作加工工艺不精、品种单一、档次不高。三是宣传营销面窄、市场竞争力不强。在祁连玉石新型产业的品牌宣传和市场营销上,宣传形式比较单一、力度不够,营销网络覆盖和市场占有率低,参与玉石、观赏石加工销售的个体经营户随意性大,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不高、品牌影响力不广、竞争力不强。四是资源勘探滞后、监管机制不完善。玉石资源勘探投入不够,资源的分布和储量等数据掌握不够详实。资源的管护机制不够健全,加之资源分布面广点多,交通不便,合理有序开发和科学利用管护玉石资源难度大。
1.4下一步发展规划目标
1.4.1总体目标
借助资源优势,强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壮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链向深层次延伸与拓展,不断提高祁连玉石产业的经济效益,使其成为自治县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兴产业;加大玉石文化内涵挖掘,加快发展玉石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型文化业态,使其成为自治县对外宣传的窗口和品牌;合理配置资源,加快祁连玉市场要素建设,形成以祁连玉商贸、文化、创意设计、旅游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集群,全方位提升祁连玉产业竞争力,使祁连玉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档消费品牌,使肃南成为全国最大的祁连玉加工销售集散中心。
1.4.2具体目标
―产业基本实现规模化:到2015年,通过培育扶持和招商引资,全县建立祁连玉加工销售龙头企业5-6户,建成研发机构1-2家,引进高级雕刻工艺人才和培养本地工艺人才50-100人,玉石产业年产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以上、达到2亿元以上,实现利税6000万元以上,带动2000名以上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或转移就业,支柱产业地位基本形成。
―产品基本实现品牌化。到2015年,通过对外宣传和产品研发营销,推动产业上档升级,力争将祁连玉打造成为国内玉石界知名品牌,获得国内首家“中国祁连玉石之乡”的称号;将蛇纹岩板材打造成为高端建材产品;将祁连观赏石打造成知名的庭院景观石,在国内同行业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营销基本实现市场化。到2015年,通过政策扶持和宣传推介,在县城培育发展祁连玉观赏石加工营销个体经营户1000多户,建成民间观赏石、玉石馆30多家,在张掖滨河新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建成全国最大的祁连玉石营销集散地--玉水苑,在省市重要旅游城市普遍建立祁连玉销售网点。同时,引进2-3户具有实力的销售企业面向全国祁连玉产品,形成较为完备的祁连玉石生产、加工、销售的市场营销体系和网络。
―生产基本实现基地化。到2015年,通过规模建设和精心打造,建成优质祁连玉石开采基地4-5处,高端玉石加工、销售基地2-3处,蛇纹岩(岫玉)板材生产基地2处,并在玉水苑建成五大园区(彩玉园、红玉园、碧玉园、白玉园、墨玉园)和玉石文化精品园区1处,基本实现祁连玉石生产基地化目标。
―加工基本实现链条化。到2015年,通过依托成熟的加工工艺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建成2-3户具有较为完整产业加工链条的重点企业,采用以精细加工生产高档收藏品、大批量生产中档工艺品和高纯氧化镁提纯工艺生产高附加值的建材、化工产品等方式,实现对不同档次质地玉石原料的全方位开发和深层次利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玉石资源加工利用率,提升产业整体经济效益。
―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到2015年,通过完善机制和规范运行,全面完成全县祁连玉石资源普查、详查勘探工作,准确掌握储量和分布状况;完成祁连玉产品地理名称认证和行业标准制定,成立祁连玉专家委员会和鉴定评估委员会,为产业发展提供权威的技术咨询服务;注册成立和规范运行祁连玉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健全完善祁连玉资源各项管护机制,促进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
1.5下一步工作任务
1.5.1加强基地建设,搭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结合资源储量和分布情况,支持祁连山西部矿业、兴荣矿业、恒盛矿业等企业加大玉石矿点的采矿证照办理进度,加快道路、厂房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以资源入股的形式将老君庙、金龙河、羊毛沟、红石嘴子等地建成全县重点的祁连玉石资源开采基地;加快皂矾沟矿产品集中加工区配套设施建设,引进大型加工企业2-3户,将其建成全县蛇纹岩高档建材、装饰等系列产品和高纯氧化镁提取的主要生产基地;加快县城裕固风情街和张掖滨河新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建设步伐,完善各项功能设施,将其建设成为国内集祁连玉加工、销售、交易、展览、观赏为一体,融祁连玉文化传播、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现代文化旅游景区和展销基地。
1.5.2加强技术培训,提升产品研发设计能力。积极培养祁连玉设计、加工、销售、鉴定、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多种形式拜师学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研发设计和制作加工风格。广开引进人才之路,积极引进优秀的设计人员和具有影响力的加工雕刻工艺师前来传经送宝,进行专业指导,通过一些大师级的作品,提升祁连玉产业工艺开发水平。加强同专业院校和发达地区间的合作,借助县职教中心等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办玉石加工培训专业,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加大劳务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富余劳动力参与从事玉石打磨、雕刻。成立祁连玉石专家委员会和鉴定评估委员会,建立专业化的玉石鉴定和认证队伍,规范鉴定和认证流程,鉴定信息,增强行业诚信度,促进产品鉴定与销售的有机结合。
1.5.3加强招商引资,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县内玉石矿山和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步伐,集中筛选推出一批带动力强的祁连玉石重大招商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牌企业,建成一批生产工艺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祁连玉石开采、加工、生产项目,推动祁连玉产业资源市场化配置。积极引进资金实力雄厚、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投资参与玉水苑建设,打造具有文化力、品牌力和创新力的产业发展平台。围绕张掖滨河新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县城裕固风情街、皂矾沟蛇纹岩加工厂等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积极引进几户拥有先进技术工艺和良好市场营销策划创意的企业参与建设,在玉石产品工艺研发、产业链条延伸、产品策划包装和市场销售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资源优势加快向经济优势转变。
1.5.4加强宣传推介,提升产业市场知名度。树立和培养品牌意识,借助媒体全面造势宣传祁连玉,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现代媒介和文化载体,多方位、全角度的向外界宣传、推介祁连玉石。借助节会集中宣传祁连玉,举办好每年一届的祁连玉文化旅游博览会,主动走出去参加全国各类玉石节会,不断提升祁连玉在国内玉石产业的知名度。借助产品开发延伸宣传祁连玉,紧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开发具有实用意义和纪念意义的馈赠佳品和特色旅游纪念品,推出有时代气息和收藏价值的玉石精品和珍品,并在重点旅游城市建立销售点,扩大祁连玉对外销售宣传渠道和覆盖面。借助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宣传祁连玉,积极挖掘丰富祁连玉文化内涵,举办好各类学术论坛,做好相关文化书籍、专题片的出版;建设好祁连玉文化产业园玉水苑等文化景区,开展一系列以玉为题材的大型文化旅游活动;坚持把祁连玉作为旅游产业开发的主导产品,以宣传推介促文化旅游,以文化旅游兴玉石产业。
1.5.5加强资源管理,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围绕黑河、隆畅河、陶莱河等重点流域和祁连玉集中矿藏地带,邀请地质勘察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认真搞好祁连玉石资源勘察、详查工作,摸清各种资源实际储量和品位,为招商引资开采、科学利用开发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翔实依据。坚持保护为重、适度开采、合理利用的原则,健全完善玉石资源管理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发挥好祁连玉石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的产业指导、县石业办的监管、协会的桥梁纽带和企业的市场主体职责和作用,明确国土、水务、林业等部门的协同监管职责,推动祁连玉石产业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采,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1.5.6加强宣传推介,构筑大祁连玉格局。一是构筑大祁连玉开发平台。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引进外地营销人员,加大产品营销及宣传力度,构筑大“祁连玉”格局,提高祁连玉社会知名度。二是引进“国家级”“省级”玉雕大师入驻玉水苑、玉水街,提高祁连玉社会知名度;引进和田玉、独山玉、岫玉、蓝田玉、翡翠、玛瑙、金银珠宝等销售从业人员入驻玉水苑、玉水街,增加营销产品。合理筛选确定有一定祁连玉石知识、具备相当加工技术和营销能力,懂玉、爱玉的人员参与祁连玉石产业开发,严防全民一哄而上、乱开滥建,造成资源浪费,确保祁连玉石产业高点起步、平稳运行、快速发展。三是坚持祁连玉石产业发展与小集镇建设相结合、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与工业经济相结合、与劳务输转相结合,促进祁连玉石产业与其它产业有效衔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将祁连玉开发与与旅游、文化项目衔接。将玉水苑作为文化产业基地、旅游开发项目之一。要求驻张各旅行社将玉水苑作为所有旅游线路必走一条免费项目,增加园区知名度。把祁连玉石产业开发作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扶持培育祁连玉石产业带头人,抓好祁连玉石产业开发工作,带动劳动力就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
参考文献
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各个地区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如何,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发展的好坏。为此,笔者对泰州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开放型经济的内涵
西方经济学当中的开放型经济内涵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参与国际贸易的经济;二是国际贸易不受限制的经济;三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经济。这三层含义是开放型经济初步的外在的特征,完善的开放型经济是指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国际化的经济。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开放型经济是在各国全面开放并成为全球化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平台上,以开放为前提,强调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整体开放;“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来优化和配置资源,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战略指导,具有显著的发展效果;强调开放与社会协调发展,并形成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自主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
二、泰州市开放型经济的基本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三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各种严峻挑战,泰州市开放型经济不断加快发展,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作用越来越明显。
1.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近三年累计协议利用外资114.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4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35.1%和11.2%。实践证明,通过扩大利用外资,不仅成功招引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培植了税源,扩大了就业,而且有效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三年来,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224.6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15.2%的增幅中有4个百分点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2011年,全市实现涉外税收60.4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达15.4%,外资工业企业从业人数超过14万人,比上年增长20%。外贸外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也很明显。201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10.9亿美元,增长29.2%,增幅居江苏省内沿江八市之首。仅外贸出口,2011年完成74.8亿美元,增长27.2%,高出江苏省平均增幅11.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三年全市实现外经营业额17.1亿美元,外派劳务人员9000多人次,外经总量跨入江苏省第一方阵。
2.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领作用持续增强。近几年,泰州一直注重加大专题招商和特色招商力度,先后成功举办特色产业投资说明会、美国生物医药高层峰会、央企恳谈会、医药博览会等一系列招商活动,不断深化与跨国公司、央企的战略合作,成功招引和实施了一批高端项目。2011年,新落户世界500强企业4家,与央企签订合作项目12个。全市利用外资项目的规模和质量明显提高,三年新批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85个,其中近亿美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新批外资项目平均规模2009年首次超过1000万美元,2011年上升到近1700万美元。坚持重大项目向园区集聚,进一步加大重点开发园区建设力度,着力提升承载功能,努力促进园区特色化、功能化、专业化发展。通过三年来的努力,该市拥有了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建成了国家级出口加工区,6家省级开发区全部获批省级生态园区,新增泰州新能源产业园、泰兴新材料产业园、靖江粮食产业园、姜堰五金机电产业园4家省级特色园区。2011年,各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均超过1亿美元,总量达10.7亿美元,占全市比重达80%。坚持把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外向开拓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调整优化外贸外经结构,全市“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外贸易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全市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逐年上升,2011年达75%,进出口市场已扩展到196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全市新增有自营出口实绩企业75家,新增省出口名牌企业13家,出口额过亿美元企业达11家。外经合作领域扩大、能力增强。对外承包从以建筑项目为主逐渐向海洋、新能源工程等方向发展,境外投资也从商贸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为主向矿产开发、太阳能发电、生物制药和科研开发等领域延伸。全市三年新增外经获权企业9家,境外投资企业67家。
三、促进泰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更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要有的放矢,推进产业招商。着眼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智能电网等产业领域,强化龙头型、旗舰型、科技型项目招引,推动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围绕船舶产业精细化、特色化发展,加快引进一批船舶配套企业和海洋工程、特种船舶项目;围绕化工新材料产业高端化、深度化发展,大力招引优质链式项目,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要牢牢抓住国际资本抢滩布局的机遇,加快引进一批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项目,推动泰州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提升、层次提高;加强与国际知名院所校的合作,兴建一批产学研联合体,落户一批外资研发机构,引进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着力提升开放创新的层次和水平。二要精心组织,开展密集招商。要坚持综合推介与专题活动相结合,一方面提升泰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坚持境外招商与境内招商相结合,既要在对欧美、日韩、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又要不断扩大与知名央企的紧密协作;坚持利用外资与引进民资相结合,牢固确立“市外即外”的招商理念,继续加大对民资密集区的招商力度;各地、各有关部门、各开发园区要结合实际抓好衔接,认真制定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园区年度招商计划;在客商邀请方面,要紧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聚焦知名央企和境外投资促进机构,同时发挥好驻泰商会、驻华使馆、行业机构和招商中介机构作用;要建立重要线索和重大意向跟踪落实机制,锲而不舍抓跟踪,不遗余力抓落实。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服务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城市周边大片农村土地被征用,形成越来越多拆迁整体安置社区,南京市S小区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以S小区为例,当前农村拆迁整体安置社区中存在着诸如社区环境不稳定、基础设施不健全、生活习惯不适应等问题,它们都有深层次的原因。政府应从解决拆迁居民就业问题、加大对拆迁安置社区的投入、开展市民教育等方面解决农村拆迁整体安置社区存在的以上问题。
【关键词】农村拆迁;安置社区;问题;对策
一、当前农村拆迁整体安置社区的整体状况
(一)我国城市化的现状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世纪之初曾发表言论:“中国的城市化是影响人类21世纪进程的两件大事之一”。跟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我国城市化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从改革开放到1996年以前我国的城市化以每年不到1%的速度增长,1996年以后,每年1.3%以上的速度增长,并保持了12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率由1996年的29.4%提高到2009年的46.59%。①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继续增长,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大概要达到55%-60%。②
(二)农村拆迁整体安置社区的发展现状
在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过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周边大片农村土地被征用。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年到2000年期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为226.44万公顷(3395万亩)③。国土资源部的《21世纪我国耕地资源前景分析及保护对策》指出,在严格控制前提下,2001―2030年30年间将新占用耕地5450万亩。④预计2001―2030年,将新增失地农民近8000万人,到203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可能超过1.3亿。⑤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关系到城乡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经过政府的实践探索,一种名为“拆迁整体安置社区”的社区形态应运而生,简单的说,就是政府通过行政性规划征用农村土地,并将因拆迁而失去土地的农民集中安置到政府统一规划、兴建的新小区中。21世纪初,江苏省进行了尝试,在苏南较为富裕的乡镇进行了试点。根据2006年2月的《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在未来20年至25年内,江苏省约25万个自然村,将逐步撤并为4万多个“规划居住点” ⑥在江苏之后,全国各省也都开始进行积极尝试和探索,目前,全国范围内,农村拆迁集体安置社区与日俱增。
(三)南京市S小区的相关情况
江苏省南京市S小区小区是目前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农村拆迁整体安置社区。为服从、服务于城市建设,自2002年3月起,南京市栖霞区先后有十几个村进行了大面积拆迁,涉及拆迁人口2万多人。2005年开始,拆迁农民陆续入住整体安置社区――S小区。目前,S小区建筑面积达100万,共282幢,含1000套廉租房,入住拆迁群众2万多人,加上流动人口接近3万人。⑦拆迁整体安置社区与城市一般社区有巨大的差异,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南京市的S小区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二、农村拆迁整体安置社区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农民“暴富”又逐渐变穷,滋生不稳定因素
虽然由于房屋面积、家庭人口、拆迁政策等情况不一,每户拆迁家庭得到的补偿款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对于原来一年只有几万元收入的农民家庭来说,拆迁补偿款无疑是一笔“巨款”。因财富来得太容易而且巨大,就像是“天上掉馅饼”一般,所以,尽情挥霍成为许多农民拆迁后的主要生活。以S小区小区为例,许多拆迁居民仗着拥有“巨额”的拆迁补偿款,而滋生懒惰情绪,开始游手好闲、不愿工作;S小区小区中宝马、奔驰等名车、豪车也越来越多,甚至形成攀比之风;小区内的赌档也越开越多,家家生意火爆,一些居民沉迷其中、难以自拔。总之,自拆迁至今十年左右的时间,已经有不少因拆迁“致富”的居民因自身放纵、奢侈的生活,已经将拆迁补偿款挥霍一空,从“富翁变成了“负翁”。同时,拆迁居民游手好闲的生活十分容易滋生打架斗殴、偷窃赌博等不稳定因素,阻碍小区的健康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居民生活诸多不便
有机蔬菜因无污染、无药物残料更多受到人们青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有机蔬菜,无公害蔬菜,据统计,在各大超市中,有机蔬菜销售额占同类蔬菜的30%以上,且价格高出同类蔬菜的10%-20%之间,被更多的誉为“朝阳产业”。滨州市无棣县除种植粮棉外,具有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产业园的潜质。
2 基础要求
2.1 有机蔬菜的生长条件
首先要注意的问题是应当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特点。滨州市无棣县地处山东最北部,渤海西南岸,地处黄河三角洲,夏热多雨,冬寒季长,境内西南部的黄河冲积成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壤组合良好,宜耕宜林宜牧。除去盐碱地和沿海地区外,无棣县土壤属于较好类型,符合有机蔬菜土壤肥沃,集中连片,地块完整的要求。
2.2 有机蔬菜对种子要求
有机蔬菜因在生长过程中拒绝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故此,在选择种子上也相当严格。有机蔬菜。应选择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且对病虫害有抗性的蔬菜种类及品种,在品种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遗传的多样性,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种子。最好购买已获认证的有机蔬菜种苗,另外抗逆性强,抗病强的因素也是选择重点。
2.3 土壤的转换与隔离
一般情况下由常规基地转换为有机生产基地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生产者必须在转换期内必须完全按有机生产要求操作。有机蔬菜不同于一般蔬菜,要同常规蔬菜划分出隔离区,切断病菌侵入机会。一般情况下,有机蔬菜同常规蔬菜最好间隔十米远,并安排乡村道路,农田林网或物理障碍物作为缓冲区间,以确保有机地块免受污染。生产基地要求具有丰富且优质的灌溉水资源,保证住有机蔬菜得到及时水分供应。
3 栽培方法
有机蔬菜在充分清园和选择好种子种苗的前提下,要解决好防虫、防高温和防寒的外来影响,在栽培上要轮作换茬的方式,一般采用配套栽培技术,要保证住合理密植,通过培育壮苗、嫁接换根、起垄栽培、地膜覆盖等技术,充分利用光、热、气等条件,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的环境,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4 肥料使用
4.1 有机蔬菜同常规蔬菜的区别就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上
对于肥料的使用,有机蔬菜讲究的是使用有机肥和种植绿肥,使足够的有机物质返回土壤,以保持或增长土壤的有机活性。严禁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污水污泥;禁止使用硝酸盐、含有磷酸盐的痕量元素矿物盐。有机肥种类很多,但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建议使用自然形态的矿物肥料和木炭灰、农用石灰、草木灰以及饼肥等,所有的枯肥在使用前两个月进行无害化处理。可用腐熟的方法(将肥料经处理后在65度以上进行发酵),也可用沼气池进行发酵。总之,所要求的就是要肥料进行完全的腐熟,能有效的杀灭病菌,并能更快的融入土地之中,供应蔬菜的吸收。
4.2 有机蔬菜的基肥和追肥要相应的区别好
基肥多在蔬菜种植前使用,基肥要施足施匀,要结合耕地将肥料均匀的施入土壤中。叶菜类的多在全园撒施后播种或定植;追肥适用于生长期较长的蔬菜,追肥常以液态有机肥为主。追肥要注重“巧”字,对于种植密度较大,根系浅的蔬菜,在长至3-4叶片的时候可采用铺肥追肥方式,要及时注意浇水;对于种植密度较稀疏,根系较集中的蔬菜,可采用开沟条追肥的方式。枯肥可做基肥也可作追肥,但施撒时避免根部,以免出现烧菜现象。
5 病、虫、草害防治
5.1 有机蔬菜的生产难点
就是在病虫害的防治上,有机蔬菜不能使用农药,更不能使用杀虫剂,在此建议,实行作物轮作方式,即可均衡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改善土壤理化特性,还能减少某些连作病虫的存在空间。如十字花科的芥菜、花菜还有北京油菜,大小白菜其主要害虫是黄条跳甲,小菜蛾,夜蛾等属于长年生长类害虫。在栽培防治上一般采用栽培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栽培防治中采用浸水的方式,消灭虫软或是幼软。栽培防治中一般推荐轮作的方法,一般采用水旱轮作或是豆科类与其他作物轮作的方式;物理防治是指采用人工捕杀或是诱杀的方式消灭害虫。一般在耕作之初建好防虫网,这样在后续工作中将会节约更多的人力和时间;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病虫防治。比如利用害虫天敌赤眼蜂防治蔬菜害虫,桔黄色板诱杀粉虱,黑光灯诱杀夜蛾及蝼蛄、金龟子,悬挂银灰膜驱避蚜虫及防虫网隔离等。
5.2 有机蔬菜的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3-0109-02
一、中部地区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是否来到
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中,由于传统部门中无限的劳动力供给,现代部门可以用不变的工资水平不受限制地获得所需要的劳动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长时间内呈现一种二元经济格局,一方面是以维持生计的工资源源不断地提供劳动力的传统部门,另一方面是由积累率制约的不断扩张的现代部门。直到现代部门的发展把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殆尽,二元经济增长才逐步被合成一体化的和均衡的现代经济增长。剩余劳动力被吸收完的这个时点,被称为刘易斯转折点。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刘易斯模型式的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二元经济。但是,从最近在劳动力市场上发生的一些新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到劳动力有限剩余的转变正在发生(王德文,等,2005;蔡,2005),意味着局部性和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将会经常出现。主要表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技工荒”等现象,就是这个新趋势的端倪。伴随着刘易斯拐点的两个标志性变化是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结合这两个标志性特征,我们来分析中部省份的劳动力供给情况。
2000-2008年中部六省和全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平均水平。除了2000年中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以外,中部地区其他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从2003年以来,中部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速度明显减缓,说明相较全国而言中部地区的劳动力供给有上升趋势。事实上由历年统计年鉴的资料显示,中部地区由于人口基数大,且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世纪以来,中部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高于全国水平0.2个百分点。从这个角度来看,中部地区的刘易斯拐点似乎还没有到来。
再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进度来分析。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后从事的职业多为制造业、建筑业和住宿餐饮业,本文从这几个行业进行比较。从近几年统计年鉴中我们可以看到,农林渔牧业平均工资水平与其他三大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没有明显缩小的趋势。2003-2005年的差距呈扩大的趋势,2006-2007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建筑业和制造业的下降幅度较小,与2003年水平相比,行业间的差距没有缩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似乎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效,不能形成一个总体良性的趋势,且各行业工资的年均增长率差距扩大,这势必进一步恶化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综上所述,针对刘易斯转折点的两个标识性变化,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从劳动力供给状况来看,中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增长仍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2)从劳动力市场发展情况来看,中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在二元经济条件下,作为传统经济的代表性部门,农业部门以不变工资率为现代部门源源不断地提供劳动力,工资水平长期处于生存水平。当现代部门的扩大把农业中剩余劳动力吸收殆尽时,相应地引起农业中工资水平的提高。而中部地区目前的状况是,尽管农业工资水平近年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没有实现一体化。因此,从劳动力供给及劳动力市场这两个方面来说,中部地区的刘易斯转折点仍未到来。
二、合理的产业结构调整才能缓解就业压力
从长期发展来看,资本密集程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跟上世界信息化及科技革命浪潮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部地区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和结构,许多地区的产业结构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使各市产业结构的差距逐渐拉大,例如湖北省花大力气打造号称中国硅谷的光谷产业园以及湖南省的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些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可是产业结构的差异也引起了第二、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吸纳弹性的差异。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加速和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事业单位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是有限的,就业容量还将进一步收缩。由于历史的原因,中部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一个现实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从经验来看,世界各国的中小企业都是吸纳就业的主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势头增强,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伴随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中部地区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15653亿元,占全国的27.01%(西部地区乡镇企业5.73%),新吸纳农村劳动力111.4万人,中部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村就业的贡献进一步上升。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也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就业岗位,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如何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成为中部崛起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课题。
三、中部地区政府是否应该干预劳动力转移?
图中,Q代表劳动力的数量,P代表劳动力的价格。在政府没有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下,农村的劳动力转移一般是通过劳务中介或熟人等方式到异地就业,而且一般是提供初级工业劳动或简单的体力劳动,其价格比较低廉,劳务输出数量较少。此时劳动力的供给曲线为s1,需求曲线为D1,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均衡点就为E。,原始劳务输出量是Qn,达到此均衡时转移到城镇的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均衡价格为Pn。若当地政府将待转移的劳动力组织起来,通过政府的一些中介组织或者鼓励经济市场上的中介组织带动劳动力输出,使得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最终,劳动力的供给曲线由s1上升为s2,均衡点从E1转变为E。,此时,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数量由Q1上升为Q,扩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但是由于供给的增加,其均衡价格由Pn降为P1,此时0Q。EP与OQ,E1P1的面积难以比较,也就是说,政府干预农村劳务输出的行为所实现的社会效益并不明显。倘若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及农民素质提高的投入,通过职业教育等培训方
式,使待转移农村劳动力具备相关专业的知识,增加其劳动技能,提升了过剩劳动力的价值内涵,从而扩大农民在城镇的就业范围。对这种提升价值后的劳动力的需求曲线从D1上升到D:,均衡点从E,变更为E:,此时均衡时的劳务数量仍会增加,即Q1增至Q1,劳务价格由P1上升至P1。对于政府干预前的劳务价格P1和干预后的最终价格P2的大小比较,关键要看劳务需求增加的幅度与劳务供给的增加幅度大小关系,如果前者大于后者,那么政府干预后的最终劳务价格P2将大于干预前的价格P1,反之亦然。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政府参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待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及技术指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用工单位对输出农民的需求量。
从政府职能角度来看,随着劳动力转移数量的迅速扩张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干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其职能要求。目前,在我国行政区域经济占主导的背景下,各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成为当地政府的经济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正确的功能与作用,是当前政府调控社会经济进程中的应有的义务,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是地方政府探寻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的积极探索。
四、中部地区的职业教育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对其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具有绝对的正的外部效应,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职业教育可以增加劳动力转移时获得工作的概率。而从2008年的统计年鉴中查到的资料发现,中部地区的职业教育存在很好的基础,但是其社会功能还没有完全释放m。对比全国范围,中部地区的技工学校个数不少,基本上中部六省全部排在中上游,特别是湖北和河南的技工学校数量分别排全国第一和第四。
参考文献:
[1]王德文,蔡防,高文书,全球化与中国国内劳动力流动:新趋势与政策含义[K].开放导报,2005,(4).
[2]蔡防.中国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吗?――劳动力市场新特征分析[K]//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主编.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5年春季报告.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
[摘要]在对乳山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乳山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给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建议。
[
关键词 ]乳山市;大学生自助创业;问题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9?093
随着大学生创业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省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意见》以及一系列创业配套文件。乳山市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其后续发展仍不乐观。如何帮助大学生突破瓶颈制约,增加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寻找有效的对策。
1乳山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
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回乳山市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有1505人,其中登记自主创业的有31名,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为2%。在大学生创业率逐年上升的同时,也有不少大学生因各种原因止步于创业的初级阶段。
从创业项目类型看,在实现创业的项目中,科技型项目较少,仅占3%;从事餐饮或者服务类的个体经营项目占大多数,占52%;随网购业务的发展,从事电子商务类的逐年增加,占23%;依附大学校园围绕大学生的生活需求而创业的,占3%;其余19%有自主创业意愿但项目不确定的。
从选择创业地点看,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有23%在外地创业,且创业项目较为成熟;有29%的大学生回乳山创业,从事的是家庭原有的生意;有35%的大学生回乳山自行发展创业项目,尚可以平稳运营;有13%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不稳定,中途放弃。
从经营情况来看,一般大学生会采取销售的形式进入创业的初级阶段,最常见是低投入、小规模的个体店、网店等,通过身边的家人同学朋友进行初步的人脉建设。等到有了一定的发展,进入发展阶段,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公司,循序渐进地扩展业务。因此注册个体工商户的大学生占68%,注册企业的占19%,尚未注册的占13%。
从主动登记情况来看,大学生缺乏主动寻求政府扶持的意识。在乳山市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人数远不止31名,但因创业政策宣传了解不够等原因,登记率较低,影响到自创创业的大学生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2乳山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为鼓励乳山市大学生自主创业,乳山市积极组织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意见》、《关于开展“创业乳山·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设立500万创业专项扶持基金;提高创业人员担保支持,小额贴息贷款额度提高到10万元;开展创业贷业务,提供不高于100万元的贷款支持;提高创业企业补贴标准,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领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和2000元岗位开发补贴;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入孵企业享有经营场地租赁、就业见习、社会保险以及一次性求职等各类补贴;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给予有创业意愿大学生一次性创业培训补贴。工作中,仍发现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2?1缺乏系统的创业联动平台
大学生创业涉及人社、工商、税务、财政等多个部门,而大学生缺乏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经验,不懂得如何充分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各个部门分头管理,信息不能共享,只能被动接收毕业生登记,造成毕业生创业政策落实不到位。
2?2缺乏专业的创业指导机构
大学生徒有创业意愿,却没有相应的创业技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从创业项目管理、创业风险预测、市场前景分析等方面皆有不足,造成创业成功率低,创业积极性受挫。
2?3缺乏高科技的创业项目
乳山市大学生创业以服务业为主,缺乏能够学以致用的技术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关注的焦点应该是科技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工科学生的创业更应该是从实验室开始,要大力鼓励有科技优势、具有一定知识产权的大学生进行创业。
2?4缺乏多渠道的融资服务
我国风险投资刚刚起步,创业市场尚未建立。投资者非常谨慎。大学生创业者最初资金主要是来自家庭、亲戚朋友等,金融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资金条件是限制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最主要困难。
3对乳山市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的建议
今年,乳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成,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政策相继出台,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要帮助和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
一是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开通绿色服务通道。成立专门的创业指导中心,整合工商、税务、人社等各部门的优惠政策,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小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成立由专家学者、创业成功人士、企业负责人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市大学生创业指导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大学生创业政策咨询、项目评审、项目对接、知识辅导等工作;成立创业实训机构,发挥社会培训机构作用,面向市内院校在校学生以及回生源地毕业生开展创业实训。
二是发挥创业孵化基地作用,加大创业项目扶持。充分发挥已建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作用,积极为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一系列创业服务,对在孵化基地承担科技攻关项目的创业大学生,优先享受重大科技项目资金补助和工业重点项目贴息贷款政策。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入驻孵化基地,畅通大学生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进驻大学生联合国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有利条件,兴办一批高水平、高效益的外资合伙企业。将乳山市创业大学整体进驻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中,给创业者们提供专业有效的创业培训,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是整合市内创业园区资源,发展大学生创业企业。依托现有各类开发区(含工业园区及产业园区)和高等院校,充分利用其综合服务中心及标准厂房,通过联合、协作、改造等措施,建立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园区;也可依托市内已开发建设的电商产业园、科技创业园等专业化创业园,推荐孵化成功的创业项目优先入驻。
四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营造创业氛围。深入开展政策宣传。积极与新闻媒体合作,通过报纸、电视等形式广泛宣传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组织创业指导员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整理发放《创业政策汇编》、《创业服务指南》以及《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流程》等政策文件发放到创业者家中,让创业者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各项优惠政策,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通过组织创业大赛、评选创业明星等活动,宣传创业事迹,以实例感染、激励有创业意愿人员,并向上级部门推荐其创业事迹及所创办企业;组织“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邀请工商、地税、财政等部门有关同志担任创业指导专家,采取电话咨询、定期见面、培训指导等多种形式为有创业意愿人员答疑解惑。通过宣传、讲解、指导等扶持创业的服务方式,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氛围。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F75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5)03-0031-06
2015年6月1日,历时十年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达成协议,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覆盖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开放水准最高的自贸区,体现了“利益大体平衡、全面、高水平”的目标[1]。中韩自贸协定的签订给辽宁省与韩国的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充分利用中韩自贸区红利,积极构筑辽宁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助于推进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一、 中韩自贸协定的主要内容
中韩双方本着稳中求进、互利共赢、防范风险的合作原则,以中韩自贸协定作为基础性协定,该协定覆盖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等17个领域,包含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等诸多经贸议题,在尽量减少对双方的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双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力争拉动两国经济增长。
在关税减让方面,中韩自贸协定达成后,经过最长20年的过渡期,中方实现零关税的产品将达到税目的91%,进口额的85%,韩方实现零关税的产品将达到税目的92%、进口额的91%。在立即撤销关税的商品中,中国为进口额的44%,韩国为52%,其余产品则分阶段撤销关税(见表1、表2)①。另外,包括产自朝鲜开城工业园区的产品在内的总计310项品目获得韩国原产资格,在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立刻享受关税优惠。双方还将设置境外加工地区委员会,为在朝鲜境内增设境外加工区做铺垫。此外,中韩自贸协定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规定了地方合作内容,即在两国设立中韩产业园,发挥经济合作示范效应。
在市场开放方面,中韩两国将对进入本方资本市场的对方金融企业提供优惠待遇,这意味着双方将简化相关审批流程,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协定还决定,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韩国建筑企业可以不受外资投资比重的限制(即韩资建筑企业投资占比可达50%以上)。中国还考虑允许韩国旅行社在中国招揽赴韩或第三国旅游的游客[2]。
表1 韩国出口中国商品的关税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表2 中国出口韩国商品的关税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
此外,在服务业开放方面,两国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相关内容谈判。中国回应了韩国在视听合作合拍、出境旅游、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韩国也承诺满足中国在快递、建筑、医疗等方面提出的条件。双方还决定对于投资者和跨国公司内部往来人员给予2 年期的就业和居留许可,并给予商务人员1年期多次往返签证。
对于环境保护、国有企业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中方相对落后的领域,韩方虽然比较关注,但因为谈判难度较大,双方本着防范风险、逐步推进的原则,承诺在协定生效后2年,以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的模式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应该说,中韩自贸协定亮点颇多,不仅将大大改善中韩贸易与投资环境,对两国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多重共赢效应,更将对亚洲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3]。
二、 辽宁与韩国经贸合作现状
近年,辽宁省与韩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频繁。韩国对辽宁出口大幅增加,由2007年的25.19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40.44亿美元,6年间增加了1.6倍。与此同时,辽宁对韩出口尽管出现了阶段性波动,但总体上仍呈现增长态势,由2007年的46.02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54.05亿美元(见表3)。辽宁向韩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汽车点火布线组、光敏半导体器件、自动调节或控制仪器及装置、钢铁绞股线绳、铸锻件、木制品(地板、家具等)以及辣椒、辣根等调味料、大白菜、花卉、水产品等。而从韩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有液晶显示板、汽车零件、钢铁板材、电视机零件、平板轧材以及服装、化妆品、奶粉、家电、海苔等。由此可见,辽宁与韩国的贸易既呈现互补的格局,又有一定的重叠性。辽宁对韩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品、钢材、农产品等,而从韩国主要进口附加值较高的工业产品和较为高端的日常生活用品。
表3 辽宁对韩国进出口情况(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辽宁统计年鉴2008-2014 年》。
韩国对辽宁的直接投资也出现了大幅上升的趋势。2007年辽宁实际利用韩国外资金额9.84亿美元,到2013年迅速增加到20.12亿美元,6年间增长了2倍多(见表4)。在对辽投资的所有国家地区中排名第三,且增幅最大。特别是在日本等国对辽宁直接投资有所下降的情况下,来自韩国的投资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说明双方经贸合作的潜力仍然很大。同时辽宁企业也逐渐融入韩国市场,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以沈阳市为例,2014年沈阳对韩国投资项目有2个,协议投资额为3050万美元。对韩国工程承包与劳务新签合同额811万美元,对韩国工程承包与劳务营业额1279万美元。
随着辽宁省与韩国经贸合作的不断升温,两地的人员往来也越加频繁。目前,沈阳、大连至韩国的正班航线已增至6条,分别到达首尔、釜山、大邱、济州、清州和光州。沈阳和大连每周往返于韩国的航班架次总数近200班。除商务往来之外,近年,赴韩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激增,加速了两国间的人员流动。2008-2014年间,仅沈阳市赴韩游客就暴增10倍。此外,辽宁也是韩国人海外留学的重要目的地,截至2014年底,在辽宁留学的韩国留学生数量达到3700人,是所有外国留学生中人数最多的。另外,在沈阳和大连定居生活的韩国人达数万人,并呈递增态势。
表4 韩国对辽宁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万美元)
数据来源:《辽宁统计年鉴2008-2014年》。
沈阳和大连是辽宁与韩国经贸合作中最活跃的两个城市。2014年,沈阳与韩国的双边贸易额为13.6亿美元,其中出口4.5亿美元,同比增长10.68%,进口9.08亿美元,同比增长4.92%,韩国成为沈阳第三大海外贸易伙伴。截至2014年底,在沈阳获批的韩资企业数量达4419家,合同外资金额140.14亿美元,利用外资64.78亿美元,在沈阳的海外投资中位居第2,并且沈阳与韩国的经贸合作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大连和韩国的贸易虽然偶有波动,但总体而言仍然非常活跃。2014年,大连对韩出口额近24.58亿美元,进口则达28.98亿美元。大连与韩国每年经贸往来人员超过2万人次,仅在大连金普新区常住的韩国人就达5000余人。大连在海外设立的66个投资企业中,有17家落户韩国。
三、中韩自贸协定背景下辽韩经贸合作空间巨大
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随着产品关税下调或降至为零,两国市场将加速融合,进而形成更大的市场。由于两国产业存在互补,双方将在产业对接升级方面实现更大的融合,即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最终产品,双方选择的范围也将逐步扩大,两国产业结构体系将得到有效利用,中韩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将会进一步提高[4]。在此背景下,辽宁与韩国的经贸合作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广泛的合作空间。
首先,实现辽韩产业优势互补,促进辽宁多个产业加速发展。中韩自贸区背景下,辽韩间的贸易潜力将得到充分释放。辽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如钢铁及其制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农产品的对韩出口将会增加,并获得较大的收益。而韩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如石化产品、金属加工制品、化妆品、家电、汽车零件、医疗和光学设备等将会扩大对辽宁的出口。辽宁出口的增加必将带动省内相关优势产业的发展并增加就业,当然个别产业和领域也会受到冲击和影响,但对于辽宁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与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企业的更多交流合作机会。引入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韩国优势产业,尤其是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业将会激发辽宁企业的学习热情,提升辽宁的生产业水平,而这恰恰是辽宁的短板。再比如,辽韩在医疗服务领域的互补性显著。辽宁可以引进韩国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以满足百姓日益扩大的医疗服务需求。同样,辽宁也面临着老龄化、少子化困扰,对于养老护理、健康医疗的需求日渐增加,而韩国在这一方面走在我们前面,与韩国的合作可以促进辽宁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此外,辽韩在电影、动漫、游戏、表演等文化产业的合作空间巨大,以出版印刷、影视音像、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正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而韩国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和理念值得辽宁学习借鉴。
其次,辽韩经贸合作助力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十多年来,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市场观念落后、市场化程度不高等。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扩大对外开放的规模和程度,借助外力,从开放中获取所需资金、技术、管理和市场,并借鉴其他国家工业转型的成功经验。而韩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成功地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韩国由于资源短缺和市场狭小,经济发展对海外市场依赖程度较高,技术和资本等需要不断地寻找更为广阔的海外发展空间[5],而新一轮辽宁老工业振兴恰恰需要先进的技术、资金、管理理念来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换代。因此,辽宁对外资“引进来”的需求与韩国资金“走出去”的需要在时间上产生了一致性,加之地缘上的临近性、优势的互补性,应该说双方存在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潜力。特别是在中韩自贸协定生效的背景下,市场开放程度的扩大、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审批流程的简化等,将加速韩国资本流向辽宁,促使韩国扩大对辽宁的投资。而对于国有企业竞争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中方相对落后、韩方较为关切的领域,双方也将会通过后续谈判逐一解决、突破[6]。因此,中韩自贸协定将不断拓展双方在资本、技术等领域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支持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有助于韩国在东北经济中赢得重要位置,符合韩国长远的经济利益和战略目标。
再次,辽韩物流合作将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韩自贸区协议签订后,港口和航运业将最先受益,辽宁的大连港、营口港的吞吐量、集装箱业务以及未来的邮轮业务都将会出现大规模的增长,这将给港口物流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并扩大辽韩合作空间。而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辽宁正在不断完善与俄远东地区的陆海联运合作。目前,辽宁已经开通了“辽满欧”、“连满欧”等海陆交通运输大通道,以“辽满欧”国际货运班列为例,全程运行时间为12天,比传统的普通班列要便宜1000多美元,无论是时间还是价格上,与国内外其他线路相比,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于韩国也面临着出海的限制,货物运输若通过马六甲海峡到欧洲需要40-50天,若通过其它海铁联运通道,价格要高于“辽满欧”通道,因此,韩国非常重视这条通道,韩国的很多货物从仁川港通过客货班轮,经营口,再通过“辽满欧”海铁联运通道运抵欧洲。自贸区协定生效后,辽韩在港口物流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加深和扩大,大连港和营口港可以考虑建立韩国商品交易集散平台,利用其在运输、港口、保税仓储等方面的优势条件,打造面向东北、华北地区的韩国商品分拨中心。同时,提升中韩陆海联运层次,将辽宁打造成连通韩国与俄罗斯、欧洲的中转枢纽[7]。
四、加强辽韩经贸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创造条件积极承接韩国产业转移
目前,韩国在辽宁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餐饮娱乐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亟待解决的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国有企业改造的参与并不多。韩国对辽宁投资的主要目的还是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这显然不利于辽宁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创新。今后,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更多地考虑并融入韩国因素,利用中韩自贸区的有利条件,积极创造吸引韩国投资的优惠条件,提高引进韩国投资的档次和水准,特别是创新方式和途径,让韩国能够参与到辽宁国有企业的改革当中。另外,要加大产业园区引进韩资的力度。产业园区承接韩国优势产业的转移需要立足实际,精准定位,综合考虑各地的产业优势、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以及市场空间等确立主导产业,避免同质化和盲目攀比[8]。另外,承接韩国产业转移必须重视市场化、专业化和集聚化,以大企业为龙头,带动中小企业等相关配套产业集聚,横向配套,纵向延伸,补链、延链、强联,形成上下游一体、完整的产业链条[9]。同时,做好相关配套服务,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为企业经营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
(二)利用友好城市建立政府间多层次战略合作关系
加强辽宁与仁川、大田、城南、釜山等韩国友好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带动全方位的经贸合作。针对各个城市不同的产业优势和特色,突出合作的重点领域。例如,推进与仁川之间在汽车零部件以及港口贸易方面的合作;强化与大田市之间在信息技术、生物科技、医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与城南市在互联网游戏软件开发方面的合作;积极开展与釜山市在美容、整形产业的合作。此外,充分利用投资贸易促进机构等团体组织,在韩国组织开展招商活动,定期邀请韩国相关企业来我省考察访问。考虑增设在韩国的经贸办事处,通过办事处加强与韩国商界的沟通联系,举办各种宣传推介活动,大力宣传辽宁,提升辽宁在韩国的知名度。同时,推动辽宁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赴韩投资。着力解决企业投资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和困惑,为企业提供相关咨询、信息和服务,特别是要帮助企业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企业工会组织等,规避投资风险。
(三)突出大连港、营口港等在对韩经贸合作中的地位
对于处在辽宁对外开放前沿的大连、营口等城市,应充分利用其在地缘、经济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率先抓住中韩自贸区的变革机遇,深化与韩国的经贸合作,提振经济发展。重点在打造韩国商品交易集散平台、推进中韩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实现港口功能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在打造韩国商品交易集散平台方面,利用大连港、营口港、沈阳综合保税区在运输、港口、保税仓储等方面的优势条件,将其打造成国际仓储、国际物流配送、国际转口贸易的港口;创建“韩国产品中心集散基地”,使沈阳、大连、营口成为承接大部分销往东北地区的韩国农水产品、化妆品、服装及食品等商品的流通集散地;提升中韩陆海联运层次,加快推动海铁国际联运,把辽宁打造成连通韩国与欧亚的中转枢纽。加快实现大连、营口港的港口功能的转型升级,即从一个单纯的水陆转运的枢纽转变为一个以中俄经贸合作、中韩经贸合作为主的集运输、交易、加工仓储、保税、金融及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口,建设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加强“港城联动”,构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桥头堡。加快大连金普新区的中韩贸易合作区建设,通过这个合作区把跨境电商引进来,发展线上线下的跨境电商业务,同时也要把中国的好商品输送到韩国去。
(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辽韩经贸合作创造条件
由于目前的中韩自贸协定是基础谈判,很多领域的谈判还将在后续谈判中逐步推进,因此,辽宁应当适度超前规划,勇于先行先试,加快改革步伐,并及时跟踪中韩自贸区后续谈判进程,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对中韩自贸协定所带来的机遇和风险的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协定提供的优惠条件,同时为受到冲击的企业提供扶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在强化政府服务功能的同时,特别要关注中韩自贸协定中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规定,例如审批程序的透明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地方政策与中央政策的一致性、知识产权保护等,尽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辽宁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与韩国经贸合作创造更优越的环境和先动优势。特别是大连,一直希望中韩自贸区能落户大连,但前提是大连的自贸区方案要有改革的新意、突出自身特色,并立足于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向东北亚地区,为国家提供发展中韩自贸区的实验样本。因此,大连可以主动尝试制定面向对韩贸易和投资的大连市的负面清单,从而确立在中韩自贸区中的发展优势,创造更高层次的投资与贸易自由化条件。
[参考文献]
[1]高虎城.借力中韩自贸协定 共襄区域发展繁荣[J].国际商务财会,2015(6):p5~7.
[2]杨文生.建设中韩自贸区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5(4):p67~69.
[3]蒙少东,马永飞,金世源.关于建立中韩自贸区的若干思考[J].对外经贸,2013(12):p12~14.
[4]徐长文.中韩FTA时代的经贸合作展望[J].国际贸易,2012(8):p38~46.
[5]张美华.辽宁对韩贸易与吸收韩资效应的实证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7(1):p28.
[6]胡渊,杨勇.多边化区域背景下中韩自贸区前景分析[J].亚太经济,2014(2):p147~15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以“服务外包”这一崭新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展开。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国务院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服务外包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并推动实施了“千百十工程”。许多地区和城市紧抓这一历史性的机遇,积极制定对口政策,采取相应措施推动本地服务外包的发展,从而使得国内服务外包行业呈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之势。2009年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超过100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27%,2010年这两个数字分别达到140亿美元和40%。以江、浙、沪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更是把服务外包作为经济发展的枢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行业政策并落实产业规划,业已形成若干规模大、设施全、功能齐、产业集的服务外包核心园区,形成了我国服务外包的先发集团。[1-3]但是,应当承认,长三角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在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尽快实施,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进而可能牵制该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1]一长三角地区服务外包行业存在的。
一。差距及面临的问题(一)投资环境不理想,直接投资规模有限。
投资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政府职能部门服务意识较淡薄,审批程序复杂,相关法律不够完善,诚信体系不健全,市场秩序尚需规范;信息化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较小,服务质量较差;行业政策缺乏针对性,脱离产业实际,推广缓慢;专项政策滞后,直接投资规模较小。[2-4]。
(二)行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偏小,缺少知名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产业布局比较分散(主要企业分布在示范城市),企业各自为战,集聚效应受到制约。外包企业多而不强,开发大型项目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有限。缺少旗舰式领航企业,也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创品牌或难以替代的服务,严重制约企业形成核心竞争优势。[2-4]。
(三)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人才供给呈现结构性矛盾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如软件产业的软件架构师、系统设计师短缺,软件蓝领不足,而系统工程师相对过剩;80后外包从业人员在敬业精神、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素质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外包从业人员的语言能力与岗位的实际要求尚有差距。[2-4]。
(四)ITO业务比重大,市场相对集中,风险应对能力较差ITO比例高达70%以上,BPO的比例不足20%,而KPO的比重更低;大部分业务来自于日本,行业应对风险能力较差。一旦IT产业运营出现异常或日本经济出现问题,对外包行业的影响不堪设想。[2-4]。
(五)企业创新意识薄弱,低层服务比重较大外包企业偏好传统的加强营销的途径来谋求企业效益的增加,对自主创新重要性认识不足,自困于已有的利润获取方式,创新动力不足,不少企业侧重于规模扩张而非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自身内涵的增强。企业高端雇员流动性过大,不利于持续技术积累,影响企业研发能力的提高,企业长期承接低层业务,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外包业务总量较低。[2-4]。
(六)服务外包企业融资困难由于国家或地方直接投资有限,外部投资越来越少,企业融资困难。国内企业规模较小,建设前期费用较大,低利润率又导致资金回收期较长,资金流转压力大。直接的风险投资、商业银行放贷规模较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2-4]。
二长三角地区发展服务外包的比较性优势。
(一)政策优势长三角地区有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5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降低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其离岸服务外包收入免征营业税,同时鼓励“示范城市”良性竞争、科学发展。此外,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在经济发展中享受国家特殊优惠政策。2008年8月6日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被提至长三角地区要重点抓好的十项工作之首,这意味着国家可能随时出台相关政策以支持长三角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5,6]。
(二)区位优势长江三角洲含有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以及以宁沪杭为核心的经济发达城市群,沿海城市众多,优良港口云集。该地区自古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建立有长期的贸易合作,2008年,其出口贸易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从地理位置看,长三角地区邻接日本、韩国,独占东亚地区近岸服务外包的地缘优势。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也为长三角地区发展服务外包提供了区位优势。[5,6](三)资源优势。
1自然资源优势(1)能源供给充足。一方面,区内煤炭储量巨大,有大型火力电站4座,投入使用和在建核电站各1座;另一方面,东北的石油及西北的天然气供应不断,长三角地区发展以服务外包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的能源优势彰显无疑。(2)旅游资源丰富。区内有横贯四省市的国际黄金旅游线路一条:上海—杭州—千岛湖—黄山;名山群集(黄山、普陀山、雁荡山、九华山等),两大水系聚合(长江、淮河),湖泊星罗棋布,水网纵横交错,旅游重点城市众多,旅游品类齐全(海滨游、休闲游、文化游、古迹游、山水游、寺庙游、生态游、综合游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于吸引发包方的注意力和促进制造业、外包服务业、旅游业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人力资源优势长三角地区当前解决服务外包专业人才供给的主要途径是对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从业培训,每个省市和示范城市均设有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如位于浦东新区张江科技园内的上海服务外包培训中心等。特别重要的是,我国第一所专门从事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的本科学院———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于2009年4月在杭州师范大学挂牌成立,2009—2010年两年招收服务外包方向的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四个专业的学生1300多人,计划四年内达到在读本科生5000人的教育规模。该院奉行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采用政府投资、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以“2+1+1”模式(两年专业基础、一年专业实训、一年企业实习)展开本科段人才培养,与IBM、Microsoft等国内外著名IT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合同,同期启动了服务外包方向的硕士生培养工作。
长三角地区重点高校林立,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培养一经启动,短期内很快将形成遥相呼应、千军竞发之势,区内外包行业人力资源优势足可傲视亚洲乃至全球。[5,6](四)产业环境优势。
1交通网络发达区内有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著名的航空港,空运能力巨大;京沪铁路干线横穿全区,主要城市间高速铁路纵横交错,沪杭、沪宁、杭宁等高速公路密布全区,陆路运能强大;区内优良海港云集,河流众多,海运、水运能力在国内首屈一指,发达的交通网络是该地区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条件之一。
2经济实力雄厚以沪宁、沪杭、杭甬交通沿线城市为代表的经济密集带,是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支撑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凭借自身的力量,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开始,以区域内城乡自我积累为支撑,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吸引了跨国资本大举向该地区转移,全球500强企业已有300多家在该区建立了分支机构。良好的经济基础是该地区发展服务外包的物质保障。[5,6]。
3科技园、开发区林立,科研院所、行业中介众多科技园区遍布长三角各重要城市,如复旦大学国家科技园、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浙江大学科技园等;经济开发区在长三角地区可谓星云密布,各省会城市都建有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其他城市也分别建有不同级别和规模的经济开发区;另外,以中国科学院分院和工程院分院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研究机构分布在区内各重点城市,分门别类的行业中介机构也布满长三角经济带。以此为基础,产、学、研无缝对接、共同发展的格局业已形成。这为长三角地区发展服务外包中的高新技术业务提供了充分的科学技术保证。
三长三角地区发展服务外包的策略。
(一)集群策略。
产业集群是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的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产业集群至少应包括以下要素:1.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该领域系集群基础;2.集群内部的企业间、相关机构间、企业与机构间联系紧密,它们作为一个个关节点交织成为集群网络,各个关节点系集群的枢纽;3.产业集群是一个具有纵向和横向联系的有机整体。集群内部除企业外,还应当包括商会、协会、银行、中介机构等,它们都是集群的实体元素。[7,8]需要说明的是,产业集群往往与区域经济相关,它常常以科技园、产业园、开发区形成的区域经济带为基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联系密切,以便及时应用最新科技成果拓展和创新集群的业务。
产业集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容易形成先发性的集团优势,主要包括:1.外部经济优势(含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共享的优势);2.社会资本优势(主要体现在基于信任与承诺的合作关系、创业资源优势、共同的文化基础几个方面);3.创新优势(可迅速加快技术创新的进程,主要体现为创新的激励效应、学习效应和服务体系形成几个方面);4.创新网络优势(含资源、能力互补优势以及集体学习机制等)。[7,8]。
长三角地区发展服务外包的产业集群策略。
涵盖:1.设立长三角地区服务外包协会,统筹全区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工作。利用行业协会在业内的领导力和影响力,与政府职能部门及外包企业共同致力产业集群的发展,负责诸如为外包产业集群决策提供建议,为集群内企业内涵提升、业务运营、产品交付献计献策,主导国际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2.加速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的转变。产业集聚主要是指产业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别注重产业从分散到集中的空间转变过程。当前,该地区服务外包产业集聚的过程基本完成,即服务外包产业的关节点(示范城市)和空间格局已初具规模。这种布局为区内外包企业共谋发展、共享资源、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务之急是尽快统筹建立区内集聚外包产业节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以形成产业集群,彰显集群效应。3.建立完整的服务外包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链条和相关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机构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联系与合作。为此,必须从宏观层面上加强总体协调,促使区内服务外包产业链条尽早形成,均衡、平稳地运行,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应加快建立产业链条同相关部门(政策、法律、规划等)、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研究院所,银行,保险公司等)以及机构(商会、协会、咨询、中介等)的密切联系也是至关重要的。4.充分发挥区内已有的科技园、工业园、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建设中的作用。[9-11]。
(二)层次策略。
从价值链的结构看,服务外包业务可分为高、中、低层三种基本类型。而当前长三角地区乃至中国在全球服务产业价值链中,基本处在低层的位置,业务重点是处于ITO领域的软件开发、测试等相对比较简单的低层服务外包项目,很少涉及提供解决方案等高端业务和BPO业务,KPO的业务比重更小,这种局面不利于服务外包行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分层次发展服务外包策略可以避免重蹈十多年前吸引制造业外资进程中同一层次同类型业务“遍地开花”、无序竞争的覆辙。
1业务层次策略积极推进外包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企业发展中高端业务。在外包示范城市中,按企业的实力和发展潜力分门别类错位布局。采取合并重组的方式,逐步降低ITO低层业务的比重,3年内降到25%以下;重点发展BPO业务,争取在3至5年内使得区内BPO业务总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50%以上;积极推进KPO、BTO(Business Transition Outsourcing,业务转型管理外包———集销售、物流和融资于一体的一种最新形式的复合型高端服务外包),力争在3至5年内使得区内KPO、BTO业务总产值占行业总产值的25%以上。
2城市层次策略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主,重点发展高端业务(如金融工程、生物医药以及组合业务等);以无锡、苏州、宁波为主,主要发展中级业务(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后勤服务、物流等);将低层次的外包业务(如软件开发与测试、呼叫中心等)重心逐步转向该地区三线城市。[9-11]。
(三)品牌策略。
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主要局限是缺少自主创新品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树立外包自主创新品牌的重任。该区发展服务外包的品牌策略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长三角地区的总体外包品牌战略,为自主创新品牌的建立提供宏观规划性支持。应当明确长三角地区在国内、国际服务外包领域的价值定位,制定面向全球客户和服务发包方的广告计划,提升长三角地区在服务外包方面的优势、能力及优惠政策的国际知名度。建立区级、省市级、示范基地级三级外包的权威论坛,构建执行品牌战略的重要平台,树立长三角服务外包行业的良好国际形象,实现与全球业内企业及相关部门、行会、机构的信息共享。在驻外机构中设立专业部门负责宣传、接洽服务外包事宜。另一方面,与已经在长三角地区发包的全球知名跨国企业联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名案例,保证整体品牌战略与鲜明区域优势的一致性和协调性。2.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致力于本土企业规模扩张、内涵提升。鼓励区内企业与技术领先的跨国公司建立新型的融资关系,或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方式加强合作,以吸引国际市场消费、树立国际品牌效应。当务之急,应借助上海的国际影响力、长三角外包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长三角地区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引领全球500强企业,尤其是目前在长三角外包市场仍处于明显弱势的欧美能力强劲的企业,以中长期合作的形式将其“准核心”或“核心边缘”业务转移至长三角。另一方面,鼓励区内行业领先企业大胆跨出国门,对国际大型企业的内部服务部门进行并购重组,通过“借鸡下蛋”的途径为树立自主创新品牌奠定基础。3.在发展较为成熟的ITO领域,建立外包示范工程,推进运营模式的转变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示范城市中,率先建立服务外包示范工程,主打1至2个自主品牌,引领全区品牌创新能力的提升,激励区内大型国有企业(如石油、矿业、建筑、铁路、航空、电信、银行等)发包IT业务,提高本土相关IT企业的知名度。[9-11](四)市场拓展策略。
1引领和巩固东亚市场由于地缘性优势,长三角地区70%以上的外包业务来自于东亚近邻的日本和韩国,日韩两国也很乐意把中国主要是长三角沿海地区作为近岸服务外包的首选地。考虑到外包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的因素,长三角地区的外包企业应进一步挖掘潜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巩固自身在东亚市场的领先地位,并以此作为开拓新市场的基础。
2积极开拓欧美市场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印度和爱尔兰,长三角地区应充分认识到开拓欧美市场的艰巨性,同时应清醒看到区内开拓欧美市场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上海作为大都市的国际影响力、长三角完善的投资环境、长三角地区巨大的人力资源供给、我国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等等。要真正抢占欧美市场,大力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在企业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可主要瞄准那些尚未在爱尔兰、印度开展外包业务的欧美500强企业,以特别优惠措施(甚至可以考虑采取牺牲区内短期经济利益的方式)吸引它们来区内合资合作,或于欧美大型企业在爱尔兰、印度的外包业务空白处多做文章,先期建立欧美市场的桥头堡,逐步提高外包业务在欧美市场的份额。
3重视组合业务的承接,发展在岸业务转包,促进外包市场在国内向纵深拓展当前,长三角地区的外包龙头企业集中在示范城市特别是上海、无锡等城市。这些权重企业在承接外包业务时,不应局限于自身的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也不必拘泥于单一的业务种类,而应当树立全区乃至全国的大局观念,利用企业已经树立的商誉大力承接高新技术含量大、附加值高的组合业务,在区内乃至国内根据企业的业务承担能力和特点在不同层次企业中统筹分割业务,积极发展在岸服务外包和转包,这项举措一方面有利于龙头企业增强自身实力,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区内直至国内服务外包行业同步发展壮大。[12,13]。
参考文献:
[1]王哲,武亚兰。印度和爱尔兰服务外包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时代经贸,2008,(08):76-77.
[2]宋颖,刘蕊西,赵健。浅析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05):25.
[3]张国云。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8,(2):26-28.
[4]中国服务外包网。长三角服务外包产业现状与格局[EB/OL]。nbcyy.com/show.aspx?nid=4065,2008-10-18.
[5]上海市人民政府。2009-2012年上海服务业发展规划[EB/OL]。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ontent2.jsp?id=59167,2009-09-25.
[6]董芸。长珠三角洲经济发展优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3):325-326.
[7]刘桂素。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J]。天津经济,2008,(08):48-50.
[8]甄翠敏,丁日佳。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03):265-266.
[9]黄烨菁。服务外包的上海机遇[N]。文汇报,2009-09-06.
[10]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2009-2012年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态势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EB/OL]。china-hyyj.com/news/r_20090210084354227096.html,200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