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银行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银行面临的困境与出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3 09:41: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银行面临的困境与出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银行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篇1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全球有目共睹的,近些年来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虽然得到相应改善,但并没有彻底解决。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对于资金的需求是极大的,融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是直接影响中小企业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要想良好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研发出适合企业发展规律的有效对策,才能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找到正确出路。

一、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交易费用为中小企业融资难带来的影响

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实质是作为一种市场交易活动而存在的。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最为理想的状况便是没有交易成本,由于在交易过程中普遍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的因素,从而导致交易成本成为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在中小企业与银行谈判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信贷合同生效后不能有效产生融资成本以及契约成本。另一方面,银行会将信誉较差的中小企业设置限制性较高的各种条款,从而使交易费用大幅度增加。

(二)信息不对称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

在当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中小企业更为追求的是自身的收入,在没有良好制度进行监管的情况下,人就极有可能利用其信息优势进行事先谈判,而通过签订后以及资金使用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会极大损害提供资金者的利益,并使其承担了极大的风险。而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对于信息掌握的不完全都有可能造成融资失败,因此信息的不对称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金融市场法律法规,商业银行发挥融资功能

由于我国部分金融机构还不够发达,其无力完全承担中小企业融资的任务。而商业银行作为融资的主要渠道,并作为社会经济的主体要承担起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责任。

1. 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政府要鼓励国家的大中型商业银行为中小企I提供专门的贷款部门,在此基础上要加大力度设立中小银行,其可以作为专门服务与中小企业的银行并构建一套完整合理的管理体系。其次商业银行要适当对利率进行放宽政策,政府还可根据业绩来对金融机构进行相应的补贴。面对中小企业存在较高风险率的因素,那么就需要利率部分来对风险进行覆盖,从而积极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考察力度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审核积极性。政府还可根据行政手段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来激励大型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要让商业银行明确为中小企业贷款是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

2. 政府还应该给予中小企业适当的核销呆坏账以及重组贷款的自利,目前我国财政部已经开始允许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实行自主核销政策,要求数额不超过500万。

3. 政府可根据中小企业的风险拨备提供适当的税收优惠,在我国颁布的《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金融企业按提取呆账准备资产期末余额1%计提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虽然这种以银行为附属资本的冲销呆账方式是与国际惯例相违背的,不利于银行运营进程,但对微小金融机构的影响极大,其作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资金支持,因此可以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来有效疏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营业税维持在5%,在我国服务业的税负中属于较高状态。因此政府可以考虑减免中小企业的贷款营业税,即使达不到全免的标准也可以先从减到2%开始来确保中小企业得以很好的融资。

(二)规范金融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保障

完善的金融市场是针对中小企业规模、风险性高等特点的有效解决措施,为了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

1. 将市场门槛适度降低,使融资渠道更为丰富。政府可以大力推动交易所市场中发行的金融债券品种,将中小企业进行扩大、集合进行发债,同时也要将交易所内的产品结构进行完善。将多个中小企业形成结构来为发债主体向投资人所发行的约定,到期之后中小企业进行还本付息的债权形式称为中小企业集合发债。与此同时要积极促进中小企业的开发创新能力,要推行以开放基金为主的证券投资基金融资形式,使基金品种丰富,并引导中小企业以储蓄流为主进行投资。针对中小企业初期创建规模小以及资金少的特点,要使其在融资途径的选择过程中尽量引进风险创业投资的融资模式。

2. 创新资本市场的金融体系,为中小企业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并有效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分级资本市场。要鼓励中小企业积极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融资,使融资渠道多元化、投资主体多样化。另一方面政府还可选取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进行培养,可以通过合资、合作以及出让产权的方式来提高中小企业的自有资本,同时还可以对中小企业进行参股、控股等方式来盘活中小企业中的存量资产,从而使中小企业在短期内迅速得到流动资金。

(三)构建克服中小企业局限性的相关法律体系

政府在构建相关法律体系的过程中要明确,构建相关的法律体系是为了额降低中小企业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性,要以中小企业自身来克服局限性的方式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可以有效是中小企业扬长避短,并使融资问题有效解决。

1. 中小企业对外产权目前十分明确,但是其对内的产权还需要进一步得到明晰。因此要加强完善中小企业产权制度的结构治理力度。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除了业主之外并没有更为高级的核心管理层,如果业主不能在融资中发挥其作用,那么整个企业在市场中也失去了目标且不知所措。因此将中小企业的制度更加规范化地进行治理可以有效延长中小企业的寿命。

2. 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建议》中指出:“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结构。”政府要提高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机构能力,要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营业税、提取准备金等相关政策进行有效落实。

3. 要构建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风险机制,政府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后盾,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担保的机制规划,可以采用商业性较强的担保管理制度,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核算,将担保机构的承责比例控制在70%~80%,其余部分可以由协作银行来进行承担。同时政府还可建立相应的追查机制,要求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进行风险均摊,政府、担保机构、银行以及中小企业四方面共同承担风险,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良好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政府要加大力度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政策扶持。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良好的法律保障同时也可以有效打破中小企业所存在的局限性;其次要建立良好的金融市场制度,将我国金融市场更加规范化,提高信息的对称性从而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得以解决;最后还要加强银行以及各个担保机构担保风险的责任、能力,政府、银行、担保机构要共同承担中小企业融资时所承担的风险,有效提升中小企业处理风险的能力。相信在各界人士的不断努力之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飞速提高。

参考文献:

[1]邢乐成,梁永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出路[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黄双凤.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及其出路[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篇2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淮滨点评:

央行调控管商业银行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准备金率再次被提到历史的高点。接下来或许就是加息了,因为CPI指数依然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目前,行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十分突出,不仅固定资产缺乏从信贷资金的来源,而且流动资金也出现了告急,不得不从民间或地下钱庄获得高代价资金来确保企业运营的需求。加强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何以做到两全?确实是一件难事,需要政府及金融机构寻找良方。

纺织服装出口数量首次负增长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的今年前两月纺织服装出口研究报告显示,1~2月纺织服装出口综合价格指数提升了10.15%,高于前两年提价幅度。但1~2月份出口数量出现了-1.78%的负增长,导致前两月纺织服装出口金额增幅也降至8.19%的低水平,较2007年全年增速回落了10.58个百分点。

淮滨点评:

这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少有的情形,与次贷危机、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都有关联,预示着今年出口形势严峻的一面。好在综合价格指数有了明显的提升,消化了一些负面影响,否则出口形势会更“惨”。今年国际经济和关、欧、日经济整体上不好,需求增长疲软,再加上汇率因素影响, 出口增幅回落在所难免。出口企业要做好渡难关的准备:国际市场多元化的路子还得继续走,国需求的深度挖掘也要想出好的招数,内外销市场互补是我们摆脱困境的重要出路。

中纺协

六省调研相关政策建议出台

3月初,由协会会长、各分会会长带队组成的6个调研组奔赴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和河北调研。这6个省集中了中国最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和产业集群,六省的出口量占全行业的85%。

篇3

2016年9月下旬,世界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经过对全球各大银行分析得出的报告,被形象喻为“银行业死亡笔记”:未来能活下来的银行只有3/5。接着,10月底在朋友圈疯传的毕马威会计事务所的一份报告更是“危言耸听”:到2030年即15年内银行将消失,全球百万银行员工面临失业。而就在10月24日,据美国财经网站Business Insider消息称,银行业的Uber时刻悄悄拉开大幕,美国大银行大幅关闭网点,美国银行、花旗和摩根大通自2015年三季度以来,总共已经关闭389个网点。随着移动活跃用户的增多,更多交易通过数字渠道完成,物理网点的重要性正在减弱。而通过数字渠道办理业务的成本,也远远小于网点渠道。网点关闭的衍生品就是银行裁员,银行员工失业。

其实,早在2015年12月初,巴克莱前CEO詹金斯就表示,全球银行业未来10年将裁减半数员工和分支机构。

事实上,不止国际机构,中国银行业协会前常务副会长杨再平先生很早就预言:未来若干年,中国20多万个银行物理性网点或不复存在。网点没了,员工何处去?裁员成了不二选择。

如果麦肯锡、毕马威计事务所的结论只是研究咨询机构的预测而已,那么美国银行业大量关闭物理性网点、欧美银行开始较大幅度裁员,则是已经进入“实战”阶段,预示着研究机构的报告并不是危言耸听。

对全球银行业最大的冲击是来自互联网金融或被欧美称为科技金融的冲击。这种冲击从业务种类看,几乎涵盖了银行所有主体业务,如支付结算业务、信贷资产业务、存款等资金来源业务、理财等中间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使得银行业束手无策,直面冲击,欧美、日本银行业尤甚。

中国银行业由于互联网金融兴起早,冲击来得早、来得快,其准备也早,并且目前银行也大都在斥巨资布局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因此,受互联网金融或科技金融冲击相对较小。不过,在科技金融领域,中国银行业似乎还在“睡大觉”。

金融科技在两大领域正在发力。

一是智能金融科技。包括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EVA、智能投资顾问等AI人工智能。目前,摩根大通、花旗、德银及日本银行等都在斥巨资投资智能投顾。试想,金融业高端服务的智能投资顾问都能被人工智能替代,那么还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呢?

二是数字货币领域。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货币,大有替代货币的趋势。各国央行都或被冲击。

从互联网金融或称科技金融对传统银行冲击的具体表现看,互联网金融或称科技金融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高效性,可以自主自由,且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的约束,就能完成一切金融交易,在这一点上,传统银行根本无法与之抗衡。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整个社会融资的多元化抢走了银行业不少地盘。同时,互联网金融直接促进了全社会直接融资的大发展,而直接融资又是传统银行间接融资的坟墓。

另外,金融科技生态的构建或使传统银行边缘化的趋势已逐渐凸显。以最熟悉的支付宝为例。支付宝已于2016年10月12日开始提现收费(支付宝转账到银行卡),其“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以后提现收费,放在支付宝里的钱怎么办?支付宝的回答是:支付宝覆盖了国内几乎所有的在线购物网站,支持几百个城市的公共服务缴费,包括酒店、便利店、餐饮、医院、出行等众多行业,还有余额宝、定期理财、买基金买保险等投资领域。可以看出,其目的在于,通过提现收费的价格手段将客户留在、锁定在支付宝营造的网络消费投资的闭环里,并通过蚂蚁积分激励机制锁定、黏住用户。

试想,当支付宝的生态圈大到只要把钱转入支付宝就可以在其生态圈内开展生产、消费、娱乐、休闲、投资等人们需要的一切支付、结算、金融消费与需求活动时,支付宝将会成为网络王国的“央行”,无形中便拥有了电子货币的发行权、掌控权,同时,还将一大部分金融交易、活动都锁定在了支付宝的生态闭环里,使传统银行被边缘化。对于银行业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很可怕”的未来。

在全球性的金融科技大潮的猛烈冲击下,传统银行物理网点大幅度减少是没有悬念的,裁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就此推断出银行业消亡的结论未免草率,也为时尚早。

那么,在科技金融的多重冲击下,传统银行怎么办?出路何在?

目前,欧洲银行业及亚洲一些银行普遍采取裁员的做法来应对困境。但这种做法不是治本之策。银行业走出泥潭的出路在于拥抱科技金融,这是唯一的希望。银行业务数据化、移动互联网化、智能化是方向与出路。未来的银行一定是一个科技金融公司。就像蚂蚁金服旗下的互联网金融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成立之初员工300人左右,其中250人是科技人员。

麦肯锡报告显示,金融领域数字化驱动的裁员有望在3年内将利润/损失水平提高20%~30%,而股本回报率ROE也有望上升2%~3%。数字化可以扩大4%~12%的销售空间,增加交叉销售的潜力。传统银行一定要抓住金融数字化提高效率效益的杀手锏。

篇4

③⑩搜狐IT,《贝尔32亿美元收购Astral获准,曾遭加政府限》,2013年6月30日,http:///20130630/n380260217.shtml。

④新浪财经,《加拿大贝尔30亿加元收购Astral》,2012年3月16日,http://.cn/stock/usstock/c/20120316/221311611049.shtml。

⑤⑦⑨Dillan, T. & Terrence, J. T. (2012). Media Ownership and Convergence in Canada. Retrieved from http://parl.gc.ca/content/lop/researchpublications/2012-17-e.htm。

⑥Bell Media. (2013). Retrieved from http://bellmedia.ca/。

⑧曹阳 《加拿大无线电频谱管理带来哪些启示》,载《中国无线电》2012年第1期。

篇5

以浙江、福建、广东的中小企业为例,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大部分产业集中在制鞋与服装生存领域。冲击比较大的就是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面临亏损状况。而做国内市场的企业相比情况会好些。但是,面临的困难也非常大,原材料持续走高,人工成本越来越贵,甚至没有地方找工人,市场销售低迷,企业费用日益增高,融资渠道较窄。

企业微利引发分散投资导致资金困难

笔者最近深入浙江温州与福建泉州、广东等地,通过实地探访与行业人士沟通了解到,特别是服装与制鞋企业已经是微利了,面对的是3高一低(既原材料高、人工成本高、企业费用高、利润低)的现象。企业要给工人保底工资,否则工人流动性太大,不管企业有没有生产这些费用是必须付出的;另外政府要求企业用工单位必须给于员工做社保。还有就是企业贷款难,银行都是锦上添花不可能是雪中送炭。拉闸限电限制了企业正常生产,这样做非常不合理,不科学;拉闸限电就是为了节能减排吗?非也,事实是地方领导责任担不起,影响仕途,节能减排做不好,一票否则决。我们不仅要问到底是谁扼杀了中国的制造业?同样,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东莞市中小企业群面临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外需不振订单减少、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飙升、人民币汇率攀升的“三座大山”正在挤压着东莞中小企业的微薄利润。

企业面临这样的恶劣生存环境,只有另寻出路,资本向来就是流向利润最可观的地方。据了解,很多企业是半工半停状态或者干脆歇业了,大量的民间资本逃离实体经济,这必然不利于产业的发展,这样下去可能会导致产业的空心化,实体经济的空心化。企业纷纷向其他领域投资,股市、房地产、矿产、能源、艺术品收藏等等成为企业投资选择。主营业务逐渐空心化,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钱没有用到生产上去。投资风险肯定是存在的,高暴利就存在高风险。

政策歧视:中小企业简直就像是二奶生的孩子

我国低廉的劳动力格局已经彻底改变,高制造成本时代已经来临,领导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遥不可及,银行依然是锦上添花的银行。 企业转型的前提必须让企业先摆脱困境,才能谈转型。所以我觉得发展新兴产业应该有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支持,如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等。要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我们资本市场跟美国资本市场不一样的是,主板上市公司多,而中小板、创业板及新三板上市公司少,我们的中小企业很难通过现在的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美国是非常看重中小企业的发展,像美国的纳斯达克培育了多少中小企业。

篇6

第一,我国的金融管制限制了资金的市场化流通,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不健全。从根源上讲,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是由我国比较严格的金融管控造成的。在现有金融体制下,我国货币市场上的货币利率并没有反映实际的供求关系,而实际起作用的是由政府制定的管制利率。管制利率一般低于市场利率,造成国有大中型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资金,垄断了有限的金融资源。同时,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却难以有效满足。此外,我国的国有金融机构基本垄断了资本市场,非公有制金融机构的发展既面临制度困境,也难以在高度垄断的资本市场中求得发展,导致中小企业融资不仅渠道狭窄,而且成本很高,甚至超过了规模和实力远较中小企业为强的国有企业。

第二,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既难以实现供需对接,也推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通过信息分析进行风险评估是一切金融行为的必备步骤。同时,信息不对称也广泛存在于企业与银行的融资活动之中。中小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现状和发展潜力可谓了如指掌,而银行则很难通过外部渠道对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产权结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信息进行了解。如此,在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中,中小企业具有信息优势,而银行也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银行因而会通过抬高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来降低贷款风险。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情状之下,中小企业即便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其成本往往也会较国有企业高。因为,银行在信息不对称而无法对贷款风险做出有效评估的情况下,往往会通过增加资产抵押和提升贷款利率来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第三,我国金融结构以及中小企业的自身情况也是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题的重要根源。每个国家的金融结构设置都要服从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我国,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公有制经济是国家金融体系优先扶持和保障的基本对象,因而对中小企业融资相对不利。我国的国有银行垄断了绝大部分金融资源,非公有制银行及中小银行货币资源有限。近年来,国有金融机构虽基本完成了市场化和公司化改造,但仍未能改变其垄断地位,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而广大中小企业则始终处于金融资源分配的边缘位置。另外,中小企业寿命较短,旋生旋灭,自身经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经营管理落后,财务报表残缺不全,产权归属紊乱,信用等级较低,也没有合适的抵押担保。中小企业的特点、经营现状与发展潜力等自身因素也是导致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重要根源。

二、金融创新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中的效能

(一)金融产品创新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性融资渠道

无论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还是民间融资的合法化,都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并有力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当前,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显著增加,居民手中的闲置资金存量极大。然而,传统的居民储蓄存款收益很低。因此,将居民手中的大量闲置资金通过合法的路径集中起来,既可以有效拓展我国的金融资源社会基础,也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更加宽裕的金融资源。实现民间融资的合法化,如批准设立小额借贷股份有限公司,为民间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之间架设一条合法的融资纽带,既能为社会资本进入金融体系提供一条合法路径,也可为中小企业在传统的银行融资外提供了一条额外选项。

(二)金融业务创新可以简化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流程,有效压缩贷款时间

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融资,程序复杂,周期过长,无奈之下,只好对银行贷款退避三舍。银行作为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传统途径,可以将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纳入金融服务创新之中,通过引进先进的金融设备和专业的金融人才,为中小企业融资成立专门的审批团队,提高贷款融资的审批效率,有效缩短中小企业融资的时间周期。另外,民间社会资本合法化和金融化后,非公有制的民间金融机构和广大中小银行,其主要业务对象便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些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及时而准确的风险评估,并通过严格的业务流程和高效的审批途径,极大简化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并大大缩短其融资周期。

(三)金融产品创新可以为中小企业融资创新贷款形式

传统上,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一般只有抵押贷款和信用借款两种形式。而中小企业既无银行方便管理的固定资产予以抵押,也无法在信用等级和信贷道德上给予银行以充足保证,由此导致银行因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过大而不予放贷。通过金融创新,银行可以以贸易融资、物流库存抵押、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和预收账款融资等创新形式,灵活处理中小企业的融资抵押和信用等级问题,在尽量分散和化解贷款风险的前提下,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创新性融资路径。对于民间合法融资渠道,则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资产情况和社会信誉,采取更为灵活的融资路径,通过创新抵押、中介担保等形式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双方都能接受的融资方案。

三、通过金融创新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路径

(一)为中小企业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各大商业银行可以在充分整合现有金融资源的基础之上,通过发行理财基金、政府债券等创新性理财产品,尽可能多的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扩大可贷资金规模,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专门机构。如可在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开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性质的分支机构、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要业务的特色支行,可在各商业银行总部或综合部门分设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营销部门,甚至可以考虑到中小企业数量密集而金融服务相对空白的乡镇开设乡镇支行和信贷公司。以银行的机构创新、组织创新和业务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层次、立体化和多途径的信贷服务。

(二)放宽民间金融,允许民间融资合法存在,同时加强监管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显著增加,居民手中积聚了大量闲散资金,如何将这些资金集中起来并与中小企业建立起信息关联,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出路。政府可以改变过去严格管控民间金融的做法,放宽民间金融,允许民间资本成立中小银行以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中小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民间私人银行规模较小,运转灵活,资金来源广泛,对当地中小企业的运营现状和信用状况等各方面信息比较了解,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可以更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民间私人银行还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灵活确定贷款利率,形成价格优势,从而有效丰富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以市场化方式破解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窄的既有局面。

(三)通过成立融资担保机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方式

中小企业融资一般采用抵押担保和信用借贷两种方式。中小企业既没有银行喜爱的固定资产以提供有效质押,其信用道德也难以在银行的等级评定中取得较高认可,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因素。因此,无论银行还是民间私人金融机构,都可以通过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担保取得质押标的。政府可以鼓励有条件、有资质的金融机构成立融资担保公司或在银行成立相关的附属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借贷关系之间充当中介和担保人的角色,以自身的专业服务,分担和化解银行的贷款风险,有效提高贷款效率,同时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实现企业、担保机构和银行的三方互动与合作共赢。融资担保机构还可以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拓展服务,以自身的理财优势,对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提出优化建议,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运营管理,通过中小企业业务的改善和经营的提升有效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篇7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0-01

经过三十年的经济转型和不但发展,现阶段我国国企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其对于国民经济所起到的支撑作用和对市场的强大影响力也得到了较高程度的巩固和加强。然而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双重属性的特征,即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企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需要直面困境,找准出路,以确保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一、国企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的困境

(一)历史遗留问题。其一,债务制约发展,现阶段,我国依旧有不少国企深陷债务经济泥潭,部分企业甚至出现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局面。基于过重的债务负担,必然加大了偿还债务压力,也就使得企业缺乏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再生产中,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其二,富余人员过剩。我国的国企本身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自身需要负担大量的公益性事物,突出表现在安置就业方面。相当一部分国企安置职工人数甚至高出其承受能力的数倍、数十倍。即使是一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成立起来的国企,根据新模式安排人力资源也依然存在较大难度,他们需要解决政府要求安置的一些复退军人和其他相关人员,也存在许多错综复杂关系下的关系户,人员负担较大。其三,社会负担过重。国企需要承担的社会职能非常多,包括公安、检查、监察以及计划生育等政府职能,还有社会福利功能,比如住房、福利以及职工的生老病死等。这些非经营资产通常会占据到企业固定资产的很大一部分。退休人员较多也是一个问题,部分企业甚至高达数千人。

(二)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方向是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也即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然而,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使得这一问题变得非常严峻。常见的流失模式主要有:决策失误造成的资产流失,企业破产处理、改制以及中外合资合作等方式;经营不善、出现财政性蚕食或者发生无形资产和土地不入账等导致的资产流失;恶意竞争也是造成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理论上我国国企财产应当属于国家或者全民所有,然而当前国家所有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了各级政府所有制,因而政府在实际上控制着国企生产资料,也即是说他们要对家资产的流失或者增值负责,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对企业经营进行干预,容易导致企业束手束脚,加大了决策失误风险。根据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国企包括其他企业都应当独立于政府,根据市场的价格等相关信息,自主经营且自负盈亏,作为政府应当充当顾问或者参谋,而非老板。

(三)经营效率低下。无论是在规模实力、创新能力还是品牌建设、经营效率等方面,我国国企和优秀的国际大企业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国企由于资产运行质量不高,也直接导致了收益率以及销售利润率较低。比较权威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调查研究,指出我国国企资金浪费远远超过私企,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产出中占据了1/3左右,但是在国内银行贷款上却占据到了50%以上,并且在公开上市股中我国国企也占据了大部分。

二、发展出路

(一)消除历史负担。在未来发展中,要使国有企业真正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下和其他竞争主体展开平等竞争,尤其是能够拥有和跨国公司竞争的能力,首要任务就应当是解决国有企业的历史负担问题。对于债务问题,可以采取银行投资、国家政策支持、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等多种形式来解决,在偿还方式上,除了资金偿还外,也可以是合作偿还、物资偿还或者技术投入、人力投入等多种方式。在富余人员和社会负担方面,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制定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比如可以加大对于富余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使这些富余人员成为企业强大的生产力,对于职工的生老病死问题应当加大和保险企业、医疗企业的合作,构建起职工、企业、保险企业三方负责的合作模式。当然,对于一些难以承担的社会职能也应当积极和相关部门进行协调,争取自身权益。

(二)强化国资监管力度。首先应当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其中《国有资产法》是我国国有资产监管法规的根本指导,被称为“母法”,应当不断总结我国国资监管实践经验教训,然后加快对于该法的起草和论证工作。其次,应当尽快实行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以有效降低国资管理中的法律风险。最后,必须强化对于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监察和管理工作,以确保国企的正当权益能够得到保证。同时国企也应当按照国资委的相关指示,对于系统内部出现的一些案件做出全面、细致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操作性较强的预防措施,并且及时建立起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的预警机制。

(三)严格落实问责制。我国国企的委托人为政府官员,但是由于他并未能获得企业利润索取权,所以难以和企业的目标达到一致,一旦发生经营不善的情况,也难以杜绝经理人向官员贿赂的局面。而采取政府官员的问责制度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也即是每年对于国有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做出横向和纵向的考核,以获取本年度的经营绩效。如果其经营情况较好,业绩较突出,那么除了经理人外,上级主管官员也应当被予以一定的奖励,并将这些奖励作为提升的重要指标。反过来说,一旦经营情况较差,那么上级官员也必须承担一部分责任,当发生重大事故或者亏损时,可以做出引咎辞职或者降职的处理。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政府官员与国有企业的目标实现了真正的一致,为了提高国企运营效率,政府官员就会积极采用的多种方式对经理人进行鼓励并且监督。

结束语

市场经济下,国企的改革和发展依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当前国企存在的资产流失、经营效率低下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积极探索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促进国企的不断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穆迪和惠誉担心的背后也反映出最近一年来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的唱衰大潮。过去国际上唱衰中国曾几起几落,但这一轮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经济从某种角度上讲确实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

在国际层面,美元回流可能造成的周期性风险值得中国经济警惕。尽管目前美国没有马上收紧货币政策,但普遍预计,这只是时间问题,2013年始,一轮长达6年的美元指数的上升很可能已经悄然启动,美元回流的大的周期将给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这样的亚洲市场造成冲击,有人甚至估计亚洲的楼市可能腰斩一半。中国经济特别是泡沫高悬的楼市会怎样?无疑需要我们警惕。

篇9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 货币紧缩 对策

2010年央行先后十二次上调准备金率,2011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也一直保持着“一月一调”的提升节奏,在2011年前六个月里,央行先后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5%的高位。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总量收紧,首先受到影响的是中小企业。

一、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

货币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传导渠道: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货币渠道指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而影响经济部门的真实支出。信贷渠道分为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银行贷款渠道是指货币紧缩伴随着银行储备的减少,导致贷款供给减少,企业往往会由于缺乏替代性的资金来源而降低真实支出水平。资产负债表渠道是指货币紧缩通过提高利率减少企业抵押品价值,使企业信用等级降低,进而削弱了企业获取贷款的能力。所以,货币政策调控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更大,因为相对大企业而言抵押贷款在小企业融资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2011年6月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5%的高位,据工信部统计,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达15.8%,同期增长0.3%,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此次准备金利率上调后,可一次性冻结银行资金3700多亿元人民币在通胀的压力下,贷款额度的收紧,无疑令本不太乐观的中小企业再次面临融资难的困境。

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从紧货币政策主要有几个方面:

1.信贷规模受到限制

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受到限制,信贷增速放缓,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信贷增量。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最新数据显示,1-3月温州新增贷款投放总额为238.28亿元,仅相当于去年同期投放量的66.5%。2011年第一季度银行贷款增量基本停止,如果还有企业有贷款需求,只能从其他企业收回来资金再放给这些企业。

2.银行贷款利率总体水平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增加

为稳定通胀预期,抑制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2月9日和4月6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75%提高到3.25%,累计上调0.5个百分点;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81%提高到6.31%,累计上调0.5个百分点。在流动性紧缩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需要承担比以前更高的财务成本,直接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

3.经营风险增加

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银行信贷很少惠及中小企业,收紧的时候,则往往是中小企业最先被“紧缩”。银行出于回避风险,在贷款比以前更少的情况下,银行就会优先考虑贷款给那些资产良好、财务规范的大企业。即使中小企业能够拿到贷款,但随着融资成本大幅提高,也逐渐面临着无利可图,甚至亏损的局面。那些面临资金缺口急需借钱周转而又很难贷到款的企业,则直接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4.民间融资成本的上升

据温州市金融办对350家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末,企业运营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三者的比例为56:28:16,银行贷款占比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两个百分点,民间借贷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个百分点。另外,加息和流动性紧缩抬高了中小企业非信贷渠道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

三、积极面对货币政策,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在这个宏观大环境下,国家和中小企业本身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在现有条件下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1.国家要在制度层面上为中小企业融资铺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规范担保机构。通过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减少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为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能性。

2.选择合适的银行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中小企业要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银行。本土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或许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因为银企规模对称,优质的中小企业往往是地方银行的战略客户;另外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和地方产业政策导向,地方银行往往将中小企业作为自身的特色定位,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有较为明显的政策倾斜。

3.中小企业在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中小企业应从长远考虑,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吸纳资金的同时,充分利用在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并利用此契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制度,为以后发展做好准备。

四、结语

中国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他们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的开发,但是他们仍然很难获得银行的青睐。在当前流动性逐渐收紧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愈发艰难,在现有金融体制架构以外,应建立专门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金融体系,为更多具备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服务。只有中小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同样的成长,中国经济才会保持健康和活力。

参考文献:

篇1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截止2011年止,全国的中小企业42000家,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来自中小企业,城镇中75%的就业岗位和近年来出口总额的60%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同样面临许多困难,比如经营管理模式的落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专业人才的匮乏等,其中,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如何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亦成为世界性难题。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解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问题,并将其分析结论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出路。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ory)是在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经济个体之间呈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主要研究处于信息不对称环境中的最优交易契约。将研究事前非对称信息博弈的理论称为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理论,事后非对称信息的理论称为道德风险(Moral Hazard)理论。有关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市场交易行为,通常在委托人——人的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如梅耶森(Myersom,1991)提出了道德风险模型和逆向选择模型。

根据企业融资的非对称信息理论,在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使用者在企业经营方面比资金的提供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因此,他们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在事先谈判、合同签订或事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资金的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即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问题。所以企业选择何种融资方式,按照这种融资方式能否取得资金,都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融资能力可定义为资金的供给方对企业提供的与企业投资能力有关信息的满意程度。而企业现实信息的能力又可以用企业的规模、财务状况、现有可抵押、质押的财富水平和企业能获得潜在资金的渠道等指标来反映。中小企业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经营活动的透明度差,财务信息具有非公开性,可用于抵押质押的资产不足,融资能力有限,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融资过程中处于劣势。

二、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一)拥有信息量的不对称

在中小企业的贷款中,中小企业是人,对其自身的真实状况有着非常准确的了解,掌握完全的信息,包括现金流动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偿债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等,同时也深知自身所存在的各种风险。而银行作为委托人,对人的真实状况只掌握部分信息即不完全信息;同时,银行信贷要解决资源的时间配置问题,所做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因而其涉及的未来信息更不可能完备、充分,也不可能对很多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详细的比较,从中选择出对自身更有利的方案而发放贷款。因此,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客观存在。

(二)沟通目的的不对称

银行与企业沟通信息的目的是确定信贷支持和限制的企业、项目和产品,具有多项选择性,而企业与银行沟通信息的目的是单项选择,就是获取信贷支持。由于沟通目的的不对称,而企业又具有信息量优势,这必然为企业对银行的信息传递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性和伸缩性,同时也是经营者产生道德风险的温床。企业为了获得信贷支持,经营者可以利用掌握企业完全信息的优势,对企业信息进行隐蔽性操作,隐瞒企业的真实经营业绩和风险状况,比如:虚增营业收入、虚减营业成本,造成企业利润的虚增等。有的虚假信息经过加工已达到了天衣无缝、以假乱真的程度,使得银行屡屡上当。银行为了防范和减少信贷风险,实施信贷监管,对相关企业的资产、负债、往来款项等基本财务信息提出调节要求,而企业故意隐匿信息,常常使银行的调节信号虚化,把对企业经营行为的调节变为对财务报表的调整,把对企业的价值调节变为价值符号的调节。

三、信息不对称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其中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问题最为人们所关注,在我国体现为“三难”:贷款难、上市难、担保难。

(一)债务融资难

从银行角度来讲,对中小企业信贷的道德风险难以控制,为减少道德风险,就必须加强监督。对大企业的监督成本是相对较低的,因为许多对大企业进行监督的信息在市场上都可以低成本的获得。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信贷的规模经济降低单位资金的监督成本,而对中小企业监督的成本通常会高于大企业。由于商业银行可能无法得到有关企业经营方面的完整信息,在这种基础上做出是否提供信贷的决定就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对中小企业来说,银行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就存在规模不经济问题。因为中小企业其信贷金额较小,频率较高,因而交易成本相对较高,加上中小企业一般也不愿意向外界披露很多信息,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冷落。

(二)股权融资难

我国股票市场的新股发行一直严格实行计划管理、总量控制的办法,一方面通常要求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本金、营业额、利润水平,大量的中小企业不具备上市融资的资格:另一方面申请上市的企业必须聘请专业的法律、会计审计机构进行专业的上市评估服务,这些成本往往很高。同时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管理机构要求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披露经营信息,为保证信息的真实、合法和公正,需要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律师的审核,由此发生的成本也很高。不管企业的规模是大是小,企业股票融资为达到较高的透明度所需支付的信息披露、社会公正等费用差别不大,因此只有大企业采用股票融资具有规模效益,而中小企业不具有比较优势。特别是1997年后证券主管部门不再向各地、各部委分配股票发行的数额,而是分配新上市公司的数量,为筹得更多的资金,各地、各部委都竞相推荐大公司上市,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非常困难。

(三)债券融资难

债券融资是现代企业进行外源融资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发行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国家有关部门每年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财政和货币政策及产业发展的需要,确定当年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并具体分配到各地、各部门;人民银行批准债券发行的期限、品种和利率;证监会审查债券是否符合上市交易的资格,作出是否允许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审批决定。这就要求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要高,与大企业相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各地一般都优先推荐大企业争取债券发行资格,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困难重重。

四、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出路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并没有本质差异,只是由于它们与投资者间不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导致了解决其融资问题方式的差异。因此,对中小企业来说,解决融资困境的核心就是有效降低中小企业与投资者及银行信贷机构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纵观非对称信息下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我们应分别从制度层面、银行信贷层面和企业自身层面来解决信息公开和共享问题,为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更好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制度层面

1.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使中小企业过多地依赖外源融资,尤其是金融机构的贷款。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中小企业遭遇金融机构“惜贷”,从而使其外源融资渠道受阻。为减少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必须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在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信用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应针对中小企业规模小、核算简单、人员较少等特点,参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制定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明确强制披露信息的内容和自愿披露信息的内容,杜绝在信息披露过程中的“搭便车”现象,以减少金融机构在信贷活动中的逆向选择和面临的道德风险,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

2.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信用担保机构通过信用保证的方式将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连接起来,使前者能解决一部分资金需求,后者贷款债权的实现有一定的依托。从而在两者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以及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难问题。据国家经贸委的资料显示,全世界48%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育程度比较低,所以应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信用再担保机构,建立由政府全额出资成立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司,对产业投资基金提供保险或贷款,借以分散中介机构担保风险的信用辅助体系。

3.健全信用评估体系

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经济环境中,客观、公正的信用评级能够大大降低信息不利一方的合约风险和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双方的成交意愿。信用评级可以降低中小企业发行证券的筹资成本,提高资金投入效率,有利于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银行和担保机构降低风险,还可以降低社会信息成本,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我国应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信用评估机构,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确定中小企业信用类别的理论和方法。

(二)银行信贷层面

1.建立信息联盟

目前,我国有关中小企业的信息收集和系统研究工作严重不足,可以设立专门的调研机构来从事有关中小企业的信息收集和政策研究,从而减少国家中小企业政策的盲目性。同时,银行等信贷机构可以通过建立信息联盟,利用同业信息共享等方式尽可能地去收集相关企业的一些信息。

2.完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

企业资信评级是资信评级机构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偿债能力、履约意愿等各方面状况做出评定和预测,从而确定企业资信等级的过程。客观、公正的资信评级结果可以为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减少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对中小企业展开深入的资信情况调查以及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是为中小企业建立融资担保体系的关键一环,也是为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的必要条件。无论是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还是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都是以掌握中小企业的资信情况以及信用等级为条件的,只有在对企业的资本运作情况、财务报表等信息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机构才能决定是否为其提供担保,金融机构才会决定是否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三)企业自身层面

1.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整体素质,增强其融资能力

从整体看,中小企业自身的实力较弱,存在许多不利的融资因素,如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者素质较低,因此,中小企业要抛弃落后的管理方式,做到账目真实、诚信经营、按时还贷,主动向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披露必要的企业运营信息,逐渐扭转信用缺失的不利形象,建立起自身的借贷信誉,同时为企业本身和金融机构降低借贷成本和风险。此外,中小企业要遵循诚信原则,切实履行借款合同,保持良好的信用,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这样才有可能从金融机构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借款。

2.提高信息质量

首先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我国目前已经制定并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担保、对外投资、实物资产、成本费用、筹资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认真完善和执行这些制度,是中小企业提高信息质量,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保证。因此,信息质量的评价可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可行,信息披露的公允、及时,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等方面进行。

3.规范中小企业的信息反馈机制

中小企业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财务管理,逐步消化历史遗留问题,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整理和报送各种相关资料,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将信息披露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4.制定和实施融资战略

把融资作为战略性管理的内容,而不是临时性的管理活动。分析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明确贷款主体及其管理规范,固定的与相关银行打交道,主动邀请有关人员到企业来参观,保证信息通畅,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因此,制定和实施融资战略的评价可从融资战略的清晰度,企业与银行的良好信息沟通和合作关系等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宗新.中国融资制度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新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3]刘曼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第1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代礼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5]林毅夫,李永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和根本解决思路[J].风险投资,2004.

[6]赵尚梅,陈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7]苑泽明,梅大勇.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06.

[8]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9]董琼,傅晋豫.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对策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1年09期.

篇11

企业倒闭,员工追薪,债主讨债,老板跑路……恰逢中国最为欢庆的春节,这样故事仍在中国最大的纺织省份浙江继续。

浙江纺织企业的这次困境,始于去年中期建行受累中江集团破产爆出30亿坏账。此后,几乎所有银行都收缩了对浙江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压贷、抽贷、提前收贷的行为屡见不鲜。

本已承受着原材料上升、外贸市场萎缩等困境的浙江纺织行业,再无力承受这最后一根稻草的重负,沦落到了生死绝境。

2013年1月29日,浙江省建德市莲花镇党党委书记准备去企业调研。展威窗帘、洪伟纺织、奔洋纺织……仅在浙江省建德市莲花镇党一个地方,就已经有数家纺织企业出现经营问题,有些企业已经破产,有些已经跑路了,有些还在垂死挣扎。

资金链因何断裂

浙江嘉兴,明效丰汇。一张名片,嘉兴市最大的纺织基地之一;一个在市政府支持下成立“嘉兴市明效丰汇工业园”的企业;一个历经30年打拼已经成长为下辖六家子公司的控股集团,宣布破产。

明效丰汇是在丝绸之都盛泽从事纺织贸易经营的基础上创建起来。在多年的纺织品经营过程中,公司拥有了一批隐定的客户群,并在中国轻纺城、东方丝绸市场以及常熟面料市场设立了专业的直销点,形成了自己的营销网络。

1997年以后,明效丰汇从贸易经营转向实业制造。1997年的嘉兴市明效丰汇纺织有限公司,拥有剑杆织机58台及配套设备一批。2000年,明效丰汇进行了混纺原料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总投资6000余万元。

2001年,明效丰汇为扩大生产规模,从村里搬迁到工业园区。随后,明效丰汇在纺织实业的努力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从此发展顺风顺水。当年,公司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秀洲区王江泾镇“中国纺织科技工业圆”内计划征用土地518亩,创办“嘉兴市明效丰汇工业园”;经嘉兴市政府正式批准为工业园,成为市级16家工业园之一。同时,注册了嘉兴市越峰麻纺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建设麻、棉、涤混纺纱生产线项目,总投资约1亿人民币。

浙江明效丰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卜菊明,从嘉兴最北部的田乐乡村走来,以织机起家。经过多年打拼,积累了财富,也巩固了其企业在纺织业的霸主地位,与“越龙提花”、“元丰纺织”等8大企业一起被称为“金刚”,享誉一方。

如果他的野心不再膨胀,他将可以打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中国纺织企业。但此后的卜菊明,一个被下属评价为“没有不良嗜好、该交的‘三金’都有、从不克扣工人工资”的好老板,走上了玩资本的不归路。

破产之际,明效丰汇欠债九亿元。“如果明效丰汇专注于做实业,绝不可能倒闭。”曾经一起创业、常年来互为标杆,一起从乡下搬到工业园的鸣业纺织董事长罗春荣如此评价。

明效丰汇公司从家庭作坊开始,历尽艰辛、开拓创新、由弱变强,已发展成为拥有1500多名员工的浙江亚麻纱棉纱生产基地,并拥有一批隐定的客户群。从账面上看,明效丰汇2011年实现利润为1亿元。

组建集团以后,卜菊明一心扑在资本运作,银行信贷,多元化扩张……没有沿着纺织主业产业链延伸,而是借集团平台过度融资涉足陌生领域,导致了公司最后的破产。

熟悉明效丰汇的人都说,压跨明效丰汇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资金链断裂。

用一组数字简单的数字为例:他本来有100万流动资金,100万固定资产(也就是实业的钱,每年赚15万左右,包括机器与房地产),他用100万去买了一幢房子,一年之后房子涨价变成200万,然后他利用自己的固定资产,贷款80万,这时候他的房子也可以贷款160万,他利用这240万再去买房子,然后跟建筑公司合谋,把房产评估到500万,继续贷款。这样一环套一环,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如同他们面临的银行抽贷,资金链就将断裂。

在此情形下,还贷一旦陷入民间集资、高利贷等手段,破产只是时间问题。

银行神经脆弱

老板卷走亿元款项,工人在厂房外示威,千名员工聚集在公司大楼外抗议追讨欠薪……2012年8月,发生在明效丰汇的这场骚乱让人忧心。

明效丰汇的破产,带来的问题还在延续;大量纺织企业陷入困境,能够产生多少负面效应,还在发酵中。

纺织行业是中国外贸交易的重要部分,占中国GDP7%左右,对于地方来讲是重要的经济力量,而且解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出台了《纺织产业振兴规划》后,又进一步出台《纺织产业振兴规划细则》,意在落实并完善中央政府在宏观上支持、鼓励纺织行业度过危机、战略发展的意图。

《纺织行业振兴规划》肯定了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地位。《纺织产业振兴规划细则》则在外贸政府、银行信贷支持等方面,明确给予了支持的要求。随后浙江政府也提出了落实方案。

在此之前,大量纺织企业面临的银行信贷难、银行只收贷不放贷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在浙江,一个企业的危机却引爆了纺织行业金融危机之后的又一次危机。

因“中江事件”(浙江中江控股有限公司及其11家关联企业因多年盲目扩张、巨额举债,深陷民间借贷导致“崩盘”,总债务达60多亿元,涉及民间借贷16亿元,授信、委托贷款等与银行相关的债务50亿元左右。此后银行系统对浙江企业信贷不断严格,甚至实行抽贷)受到牵连的企业,还在资金链条上艰难蹒跚。

浙江明效丰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这样一家纺织大公司的倒掉,不禁让人警醒。展威窗帘、洪伟纺织、奔洋纺织……大量中小纺织企业,有的已经破产,有些已经跑路了,有些还在垂死挣扎。

显然,造成此次困境的导火索是“中江事件”的爆发,直接原因则是银行“抽贷”行为。

这让整个行业质疑,银行只能锦上添花,却不会雪中送炭。企业还清银行贷款后,随之而来的停贷令企业出现现金流短缺,只得向担保公司借取高利贷。这对于企业来讲,无疑踏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不归路。

“中江事件’’之前,建德、杭州等地的民间高利贷利息约为4分至8分,即100万元每月利息通常不高于8万元。但中江事件后,仅建德地区的涉案金额就高达数十亿之巨,民间资金紧缺,利息瞬间翻番,涨至每月15%至20%。

此次银行在浙江大量中小企业“抽贷”行为以及随之而来的限贷令则被批评为“落井下石”、“釜底抽薪”。

银行自有自己的考量。被“中江事伴”牵出的建设银行30亿元坏账只是冰山一角。

2010年底,中国正在进入加息周期,建行当时对中江控股提供近10亿元贷款。在银行信贷的刺激支持下,中江控股迅速从原先的一个实业公司,跨越成长为一家大型控股投资集团。其中,他在内地房地产调控下半路出家缺乏专业性,经营非常困难,但建行在两年间又将贷款额扩增到30亿元。

在过去几年,中国各银行的总贷款额每年有超过六成的增长,而不良贷款率却能维持在略高于1%的低位。这是中国的银行的坏账评估系统给出的数据。

在中国银行体系与地方政府以及企业间共同制造的“繁荣”下,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利益一方自保。在加速收贷的同时,浙江省各银行大多都上收了贷款审批权,部分银行将县级支行的部分权限上收至市分行,个别银行则直接将市分行的权限上收到省分行。

银行业脆弱的神经,让浙江大量的企业,无论是制造繁荣假象的中江控股、明效丰汇,还是实业兢兢业业的展威窗帘、洪伟纺织、奔洋纺织,全部陷入困境。

浙江纺织的出路

2012年8月,明效丰汇启动破产程序,工厂全面停产。路的对面,鸣业纺织张贴着大大的招工告示:“因产品供不应求,急需扩大产能……”

30年间,鸣业纺织执着耕耘纺织主业。当明效丰汇借助金融资本平台大跨步扩张时,鸣业纺织专注于纺织机械专业化管理。如今,面临不断上涨的原料、材料以及劳动力成本,鸣业纺织依靠管理效能的提高消化了这部分压力。

与《纺织行业振兴规划》对纺织企业提出的要求和支持方向一致,鸣业纺织不仅没有被外面花花绿绿的投资世界诱惑,还把自己的主业更加精准到细分市场,盯住布做文章,主攻女装高档纺织面料,向着品牌战略努力。

由于保持稳健的投资策略,鸣业纺织也没有受到这次“中江事件”的冲击。如今,身处外部大环境和行业的不景气,鸣业纺织销量依然稳中有升。

对于企业个体而言,专业化和品牌战略似乎不是新鲜的建议,但在危机中,却能够检验出它的意义。

当然,如同展威窗帘、洪伟纺织、奔洋纺织等大量中小企业,躺着也中枪,似乎有些无奈。

与钢铁机械等其他传统工业“年年岁岁都艰难,每年过的还不错”不同,每年都有很大纺织企业无法挺过这一轮的艰难环境。分散而庞大的纺织行业,现在面临的似乎不仅仅是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基本生态环境。

不论是中央政府的《纺织行业振兴规划》和《纺织行业振兴规划细则》,还是浙江省等地方政府对于纺织行业的政策支持,这些宏观指导方向,在企业自身发展以及与金融银行机构等关联协作微观管理层面,尚有空白地带。而浙江民间资本甚或是浙江纺织行业内部的资本,如果在规范的空间与实业结合,将有效规避这一轮轮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