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区域管理方法

区域管理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4 09:26: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区域管理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区域管理方法

篇1

一、综述

项目管理作为一次性创造活动的管理模式,已成为适应新经济时代最具生命力的管理工具之一。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执行总裁Virgil Carter先生指出,到2010年项目管理将成为最通用的政府及企业管理模式。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这项工作和一般的政府日常工作相比较,具有如下特点:目标明确,必须遵循一定的执行顺序,需要对各类资源进行配置,时间有限,开创性和一次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利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有效的推动这项工作。

2005年北京市大兴区根据北京城市规划修编对区域发展的新定位,结合我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形式,选择筹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推动产业结构从农业,制造业向文化创意产业升级。由于筹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是一项政府从来没有干过的创造性的活动,与政府的日常工作相比,具有开创性和一次性,不确定性,需要对各类资源进行配置,同时时间有限等特点,因此在工作过程中采取了项目管理的方法,有效推动了该项工作的开展,从而在2005年底完成了该项工作,为大兴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筹建项目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初步探讨一种利用项目管理方法,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工作模式。

二、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的项目管理过程分析

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项目的筹划、报批、立项、建设等一系列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个完整过程。在基地项目管理过程中,应用了项目管理理论和思想,在明确项目目标的基础上,从项目管理的职能角度,进行范围、时间、招商、成本、风险、组织等六个方面进行展开叙述,为区域政府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区建设中做出有益的管理模式尝试和创新。

1.明确项目建设目标

明确项目的目标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和起点。建设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是为了在大兴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根据这一要求,确定了项目目标。该目标为以现有媒体产业为基础,聚合资源,以影视制作及动漫原创为重点,力争引进世界知名旗舰级企业3~5家,成为中国新媒体产业主要聚集区。

为了便于考核项目实施的质量,该目标还制定了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是2006年1月31日以前完成基地的筹建工作,并获得国际科学技术部的授牌。

到2010年,引进3~5家世界知名旗舰级企业,国内外中小型新媒体企业150~200家,创造10000~20000就业岗位,实现产值60~80亿元,占大兴区地区生产总值的20%左右。基地建成后的5年~10年内将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魏善庄地区形成一个新的产业新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大大推动北京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2.项目范围管理

项目范围管理是指为保证项目完成并仅仅完成全部要求的工作,以便成功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工作流程。在新媒体基地项目中,其范围是拟定概念性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与北京市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报请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设立基地管理委员会和开发经营总公司,完成基地的土地规划和基础设施改造,同时进行基地发展的招商工作,最终保证基地发展目标的实现。

3.项目时间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是指为保证项目按时完成所必要的过程。具体包括工作内容的定义、工作内容的排序,工期估计,制定进度计划和进度控制等环节。

本项目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北京市发改委和科委的汇报、火炬中心的汇报、基地授牌、设计基地的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企业入区所急需的相关产业发展平台、实施基地基础设设施建设和招商工作等内容,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对上述工作内容进行时间估计,进而在对工作进度排序基础上,编制进度计划和实施进度控制。

4.项目成本管理

项目成本管理涉及如何确保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项目所需要付诸的努力。项目成本管理包括对资源利用的规划、费用的估算、费用预算和费用控制四个方面。在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项目中,结合现有政府的费用管理机制和筹备基地的重要性对项目成本管理职能进行了调整,从资源利用规划、费用预算和费用控制三个角度进行管理,在项目开支方面采用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法则进行控制,以期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项目运行结果。

本项目在资源利用角度,是集合了大兴区的全区之力,务必将基地申请设立到大兴区为最终目的,因此,形成了以大兴区发改委为牵头单位,联合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的相关专家与学者,同时积极争取北京市层面的相关资源的进入。

费用估算与费用预算方面,严格实行审批制度。结果表明主要预算指标都在预定范围之内。

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预定的预算进行项目成本管理,实行群体决策审批制度,控制成本开支,最终实现到基地申请通过后,预算开支仅为50万元的良好管理效果,比预计的预算费用节约了15%。

5.项目招商管理

在一般意义项目中,表现为项目的采购管理,而在基地筹备和建设过程中,表现为园区土地开发的招商工作管理。为了实现大兴区依托基地发展而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的招商工作实施产业链定向招商,从设计环节、培训环节、制作环节和销售环节进行定向选择适合的企业,进而对选定的企业进行攻关和洽谈。依据基地的实际情况,拟定了初期产业链招商对象并进行定向招商工作的开展,并结合基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招商计划路线图和初选了部分定向招商企业。

6.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组织管理是指为有效地利用涉及项目的各方人员所付诸的组织努力。本项目是通过设立初期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的方式,进行基地的申请和获批,进而依照国家开发区的管理要求再次设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投资公司的组织和人员安排。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的管理模式,将是以区政府的领导下,由管委会全面负责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工作,牵头在完善物业管理、土地规划、城管、地税、国税和派出所的基础上,由产业基地投资公司负责招商、投资、土地出让及市场宣传等具体实施工作。

7.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包括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所需付诸的努力。它关心如何将事件正面效果最大化,以及将负面效果最小化。对项目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在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对风险的应对通常采用规避、减缓和接受三种方式。对于本项目而言,经过分析,可能遇到的风险主要有如下三个,即可行性研究不能满足北京市和科技部的要求、其他区县申请相关基地的竞争风险和招商风险。为了更好地完成本项目,经过项目组研究,制定了如下风险应对措施。

(1)聘请知名专家为顾问,严格审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从技术、经济、产业发展前景和产业选择等方面进行多次论证,规避可行性研究风险。

(2)实施差异化方式,以新媒体领域为主要切入点,充分结合大兴区当地的星光集团、大森林影视园、北普陀影视基地、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印刷学院等基础,申请成立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从现有产业基础、发展前景、配套产业等方面综合考虑,规避竞争风险。

(3)对于招商风险而言,在基地中打造创业中心、培训中心和制造中心等三个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机构,同时建设协同设计平台和网络交易平台,为入区企业服务,同时聘请海外专家为基地海外招商开拓渠道,并由区委领导带队赴海外考察招商,协助基地完成招商工作,规避招商风险。

篇2

1.区域经济管理的理论依据

西方国家在政府管理经济和自由市场的争论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古典经济理论主张完全的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政府尽可能不干预经济,上世纪初的大萧条证明了“市场失灵”。从此,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强化了在经济运行中国家和政府的作用,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的“滞胀”又证明了“政府无效”。新凯恩斯主义虽然支撑了政府干预理论,但其模式所推断的政策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在区域经济理论中,美国加州大学的城市社会学教授H·孔兹总结到:管理方法学派认为,管理是靠各种科学管理方法发挥管理的效能和作用;管理经验的学派和学者认为,管理更依赖于管理者经验的积累,经验愈多,管理的就越好;行为学派认为,如何激励管理人员和市民发挥潜力是成功的要素;社会学派认为,社区是整个人类社会组织的重要部分,管理应考虑与社会的关系;决策学派认为,决策的关键是管理;数量学派认为,管理可以用数学计算的方法,把管理资料作为最好的定量处理方法。

地方政府对一个行政区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实施影响,区域经济管理是政府机构实施经济职能的根本。区域经济管理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不同区域的体现,既可以目标相同,也可以相互制约。区域内增长点或增长极的建设是区域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所以,人们认为,区域经济管理是指,把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据,从而进行研究区域经济与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然后进行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与配合,使之实现区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取得区域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程度。

2.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区域市场分割;二是,反宏观调控行为,造成权力经济。反对宏观调控行为是地方政府纵向对经济权限的分割和占据,具有经济与行政权力相结合的两个特征,在行政性关系与市场性关系的较量过程中,行政性关系的进一步强化。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权力过大,导致了其中行为的不规范,市场经济扭曲成为权力经济,从而导致区域经济无法良性发展。

中央放权,地方政府又有越来越大的权力。在地区差距存在的情况下,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区的经济而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和现象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对商品贸易的行政性和区际要素流动不合理干预方面,这又可以继续往下深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方政府不合理地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及法律手段,不断限制外地产品流入本地市场或者限制资源商品、初级产品不断流出本地市场;运用经济政策倾斜、强化经济杠杆作用等各种手段,加大产品对当地市场的占有量,以此提高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也能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等。由于这种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加剧了市场割据,从而影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

3.地方政府区域经济管理理念与措施

3.1打造学习型政府

管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是地方政府,其中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经济管理人员充满了官本位意识,削弱了服务能力,降低了服务质量,损坏了政府的形象。要加强学习,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为纳税人服务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意识,学结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不断进行管理创新。

3.2树立经营区域观念

经营区域是指,利用市场手段,将区域可以用来经营的部分产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进一步推向市场进行重新组合和优化资源配置,从中获取一定得收益,再将这部分收入投入到基础建设的新项目中,走实现区域的滚动发展。这需要做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实行区域投资主体多元化,扩大区域建设资金的来源;二是,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区域建设和管理的投入比例,逐步增加城市区域的投入比例。区域规划、管理过程中,运用市场机制对区域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提高区域资源效率的利用。

3.3建设电子政务

建设电子政务是指,建设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政府,推进政府信息上网以及政府网上办公等。地方政府运用地球信息系统、遥感、遥控、网络、多媒体、虚拟仿真等高科技技术,针对区域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自动采集、整合、储存、管理、交流和再现,对区域功能机制再进行动态监管测试,通过网络化和电子化等手段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与交流。这具有鲜明的智能化特征,提升了公共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知识高含量和技术的高标水准。

3.4坚持区域统一规划

区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各别系统只有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监督下,各行业之间才能合理的布局,合理的投资进行建设。人为的不合理条块分割,割断了区域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造成重复建设。实现综合效益最优是统一规划的目标,即区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协调持续发展,从而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

3.5做好区域调控主体

中央不可能具体操纵各个区域,只有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地方政府对本区域的社会经济情况比较熟悉,充分的发挥区域优势,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以便保持本区域经济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强调中央对全国市场的宏观调控时,也相应的赋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区域调控权,因此地方政府调控成为了介于中央宏观调控与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所进行的间接调控之间的中间环节,构建成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宏观调控体系,使地方政府成为一个统一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建设者和经济秩序的维护者。

【参考文献】

[1]周吉冈.公共管理视域下政府管理职能重建途径[J].青年与社会,2013(18):4-5.

[2]苏勇耐,黎本寿.浅谈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职能转移[J].社会管理工作研究,2013(7):40-41.

篇3

0 引言

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要领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1]。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吴良墉院士将人居环境定义为“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2]。

灾后人居环境建设应注重居住环境景观打造,而且需要与山区植被景观的修复建设协作并进。特别是在川西龙门山区域,拥有如此优越的自然山水环境条件下,将人居环境建设与植被景观的修复相结合,能构建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新环境,更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

1 居民安置点人居环境建设方法

居民点的灾后重建应尽量突出其地域文化特点,尤其是要维护羌族等少数民族传统的生活习俗、礼仪节庆、建筑形式、布局方式等,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和居民的生活习惯进行恢复重建。

居民建筑的性质与功能、内容与规模、标准与档次、位置与高度、体量与体形、色彩与风格等,均应有明确的分区分级控制措施,并形成朴素的风貌特点,建筑布局与相地立基,均应因地制宜,充分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减少对原有地物与环境的损伤或改造,并保留出自然景观视廊。

2 居民安置点人居环境建设综述

2.1 居民安置点人居环境建设综述

在生态敏感地区进行城镇建设,应以城镇生态安全为首要原则。从全局出发,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合理调整城镇体系,谋求灾后重建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规划建设活动必须以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复建为基础,将生态复建内容纳入各层面规划之中,并作为重点。城镇内部的物质空间规划应强调对应急避难地的合理安排,提升城镇应对极端状况的空间能力[2]。

首先要利用灾后地质现状调查的相关成果,对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次生灾害进行排查、治理;同时开展适应性评价。其次工程的选址要全面考虑地质环境条件可能造成的隐患,做好地质灾害评估,选择安全稳定的场地,有利于长久的人居环境建设。

2.2 居民安置点环境建设要点

2.2.1 羌族特色,文化传承

地震灾区多数为羌族居住地,因此,设计必须体现羌族文化特色。传承羌族的传统建筑方式,并应用地域建筑材料来展现羌族特色、历史文脉。使人立于此地,怀古惟风。

2.2.2 因地制宜,尊重自然

灾区90%为山区地貌,高差、坡度较大,难以平整,因此,设计时应该结合地形,利用现有优良的地域环境,创造人工与自然的和谐景观。源于自然,又溶于自然。

2.2.3 可观可玩,可赏可游

居民安置区内除开有统领全区的标志性羌族文化元素建筑物外,它还应具有使用性,能融入普通平民生活,使人们在闲暇之余有休闲锻炼场所,外来游客也能在这些场地里近距离感受羌族文化。

3 重建管理方法与对策

在人居环境重建上,应抓住产业重建和生态重建同步的历史机遇,以生态保护为基本归属,以经济发展为基本手段,通过合理布局和技术运用,重点解决当前一些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比较大的区域,特别是极重灾区的治理。通过生态环境管理,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恢复同步运行的协调发展格局。

3.1 建立环评影响制度

严格按照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规划对区域主体功能的定位,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区划分为“适宜重建区、适度重建区和生态恢复重建区”,三大区域的地理空间范围也基本划定。适宜重建区是指四川境内龙门山前平原和与龙门山脉接壤的浅丘地区,具体包括成都市受灾区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的丘坝地区、德阳市受灾县的丘坝地区(绵竹、什邡等)和绵阳市受灾县(北川、安县、江油等)的丘坝地区;适度重建区是指龙门山山后高原地区和山中丘陵地区,青川、北川、汶川、茂县、平武境内的部分低海拔区域;生态恢复重建区是指龙门山地震断裂带的核心区和高山地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脆弱区云集于此。依据各主体功能定位,产业发展重点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管理的重点区域是以山体修复为基本单元,制定与山区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规划并对规划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重点评价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破损山区,同时,加强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特色农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区域内的农业产业项目、旅游项目、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同样应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2 建立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建立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机制,重点评估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重大资源开发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同步。在发展中结合地震灾后特殊情况,注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内容,特别是生态恢复重建的重大项目。由于产业发展项目、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固定投资等项目却缺少相应的环境制约,所以需要制定完善的规范文件去进行管理。

针对研究区域以各自地域为单位,建立自然资源(如水能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等)信息库并对开发状况及其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缩减主要河流的水电站规模,关停一批对环境破坏比较大的高污染矿产企业,对地震造成的废弃矿山矿坑进行恢复治理。减少或消除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原料性产业,重点发展清洁、能耗低三大效益均比较高的产业。

3.3 确定主导产业,扶持生态农业

农牧业以及林副产品采集业还是生态恢复区人口依存的产业。因此,生态主体功能区形成了以旅游和农牧业为主的(下转第127页)(上接第20页)特色产业并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从生态恢复重建的角度,应将旅游业、农牧业发展与生态恢复项目相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成旅游业和农牧业的健康发展。充分挖掘农业的生态属性,引导农业向循环农业发展。在大农业内部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和资源利用循环,减少环境压力。结合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定位地域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开发。谨慎对待低效林改造工程,避免一些以改造低效林为借口,实施新的生态破坏。

3.4 建立生态发展考核指标,完善财税制度

地震灾区生态恢复重建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考核指标制约,在GDP为主的考核模式下,生态恢复重建区和限制开发区(适宜开发区)内必然会以各种方式发展经济,完成GDP排名。这样,很容易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一边是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一边是植树造林,一边是破坏。尤其是一些地下矿产资源丰厚的地区,将考核指标量化到乡镇。制定适应不同主体功能区的考核指标,弱化GDP功能引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建立生态资源评价机制,通过生态资源的增值情况给予财政转移额度。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生态主体功能区的生态恢复重建任务。地方追求产业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财政收入。在我国现行的税制之下,地方(县)缺少稳定的税源,转移支付数量有限,为增加地方财税收入,有资源的开发资源,无资源则招商引资,破坏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因此,国家已明确划定了国土空间利用方向,确定了不同空间的主体功能。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对生态主体功能区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确保生态主体功能目标的实现。

给予环境友好型企业以税收、信贷、资金、土地等政策优惠,鼓励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对于环境污染较大、生态破坏明显的企业,征收惩罚性费用,抑制这类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对旅游、采矿、水电等产业,增收资源枯竭税和生态恢复费,用于被毁植被的恢复和当地群众的利益补偿。现代社会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人类几乎所有的工具、容器、机械、车辆等交通运输工具和建筑物都是以金属、木材、石化塑料等合成的。因而,矿山开采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矿山开采征收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费,可有效解决矿产资源对环境的破坏问题。缩减地震灾区尤其是生态恢复重建区和生态脆弱区内的水电站规模,恢复河流应有的生态功能。

篇4

一、学生社区概念界定及特点

(一)社区概念。

社区就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其基本构成要素有两个大方面:一是相对稳定的人文区位意义上的地域。二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具有同质性的人口。

(二)学生社区概念。

学生社区被理解为在以学生公寓为主的区域内,以高校学生和公寓工作者为行为主体的一切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总和。国内著名专家时长江教授认为,高校学生社区是指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包括学生食堂、文化活动场所、公寓、宿舍区、商业服务网点等在内的课堂学习外的生活、休息、学习、交往、娱乐、个体及群体活动的特定区域。

(三)学生社区的基本特点。

1.社区人员的单一性。学生社区虽然不是脱离社会的世外桃园,各种社会现象和思潮也不会反映到这里来,但它毕竟是一个计划统一、组织统一和规范统一的相对独立的场所,人员相对较为单一,比居民社区相对容易管理控制和塑造。

2.社区主体的集群性。高校学生社区是由一些文化素质较高、行为习惯相近、具有较多共同语言、年龄介乎17-22岁之间的青年男女大学生构成。

二、我校社区管理的几种分布形态及利弊

(一)我校学生社区的分布形态。

学校的寝室楼都是按照一个学院的学生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分配,但是各个学院在楼层的分配上各有不同。

1.按学院。

新生开学来到学校报到时,学校已就寝室安排问题分配完毕。鉴于方便对学生集中统一管理,又能有效的减少寝室空缺浪费现象,校方通常是以学院来划分寝室,充分体现了公平合理的原则。

2.按年级。

每个学院的的寝室楼在楼层分派上一般都是按一个年级尽量放在集中的一两层内(如管理学院、信息学院等),这样可以方便大家交流,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为学校营造良好的和谐氛围。

(二)我校常见的几种社区分布形态的利弊。

我校学生社区管理在某些地方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弊处。比如:

按照年级集中分布的社区管理形态有助于一个年级整体的管理和年级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年级集体荣誉感的形成,也有助于不同专专业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学术融合。但是这样不利于上下届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容易把学生局限在本年级这个小圈子里。

按照专业横向集中分布的有助于相同专业上下届的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上研究以及就业考研等信息的传递,还有助于学生接触范围的扩大,上下届关系融洽。但是这样在强调专业性的同时也弱化了年级的概念,学生的年级集体荣誉感容易减弱,年级的一些信息也不易传达,这给年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三、我校学生社区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学生社区管理目前的状况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我校学生社区管理主体参差不齐。

从管理主体角度看,学生社区管理通常可分为:学生社区学生工作管理、学生社区后勤管理和学生社区自治管理。在这三大类管理主体中,由于文化水平、服务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各有不同,往往造成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分工不明确等局面,使合作难以实现。

(二)我校学生社区管理对象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是学生社区管理的对象,随着90后入住学生社区,我们不能忽视这一对象所发生的变化。他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不断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自信、追求个性张扬;缺少理想,缺失信仰,功利性较强;依赖网络、手机;相对缺乏团队精神;接受挫折教育欠缺;追求多元发展,创新意识增强等等现象。

(三)我校学生社区管理目标模糊不清。

从学生社区的定义可以看出,学生社区管理应该是社区内各种组织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的结合。学生社区的存在就是为了满足社区内学生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的特定需要。近年来,市场经济中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思想被带入了学生社区内,于是学生社区管理目标开始变得模糊不清,一些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已成为影响我校学生社区发展的一个“瓶颈”。

四、如何开展学生社区的管理工作

(一)做好社区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1.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我们的理想信念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政治信念。

2.突出民族精神教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血脉。要根据大学生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把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三方面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内容。

3.突出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社区要办出文化氛围,让学生在高品位文化氛围中感悟、思考、理解,净化灵魂,健全人格,完善自己。

(二)加大社区管理的感情投入。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感人。老师要做到以情感人,必须关心和体贴每一个学生,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

(三)重视社区社会实践。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好的大课堂,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建设人才更少不了社会实践这一重要环节。因此,我校社区的管理应该重视实践教育,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青年大学生走向社会、接触实际,引导他们了解社会。

五、总结

综上所述,我校学生社区管理模式是从充分调动入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入手,充分借鉴社区管理中已有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资源,形成管理合力,提升管理效能,塑造良好管理形象的创新性举措。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R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96-01高危险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性药品等,[1]药品管理是医疗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各医院病区药品管理常由临床护理人员执行,其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尚无统一标准,致使病房药品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医疗隐患和缺陷。[2]近年来医药科技迅速发展,与药物有关的医疗差错时有发生,高危药品管理成为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我科重点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一所三级乙等专科医院,我科护理人员共18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10人。实施药品规范管理前:护理部每季度护士业务考核对各科室药品质量进行检查时,我科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1)放置不规范,与普通药品混放(2)使用后补充不及时(3)有过期现象(4)护士对高危药品管理风险意识薄弱。

2 方法

2.1 制订病区高危药品目录:制订我科高危药品目录。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安定、氨茶碱、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氯化钾注射液,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要求人人熟悉科室规定的高危药品目录。并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2加强护士培训:护士是药物治疗的具体操作者。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认识程度可以有效避免用药差错的发生。低年资护士、轮转护士、实习护士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是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发人群。科室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晨会提问,并通过多种途径组织护士学习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将对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纳入每季度护士业务考核中,以加强护士对高危药品的熟知程度,要求科室人人都熟悉高危药品的名称、药物的作用机理、用途、剂量、给药方法、给药时间、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意识。对于轮转护士、实习护士,带教老师重点做好本科室高危药品的使用管理。

2.3建立质量督察小组:建立药品质量检查制度,由护士长担任组长,是科室药品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监督科室高危药品管理,指定责任感强的一名护士为药品质量控制小组成员,护士长每月督查并记录,小组成员按照药品管理制度每周对病房进行1次药品质量、数量、有效期等的检查,查对完毕将抢救车用封条封上,封条须经两人签名。记录封抢救车日期。并在药品交接班本上进行登记。对于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长。

2.4 使用后及时补充 :高危药品的数量不足,使患者的某些治疗不能及时执行,并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高危药品用掉后从药房及时领回,如遇急救时执行的口头医嘱,抢救结束后让医生及时补开医嘱,药品领回后与药品质量控制小组成员进行交接班,并进行有效期登记。

2.5 高危药品有效期的管理:药品的有效期是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补充过程中常出现生产批号及有效期的同种药品混放,护士因工作繁忙,为取药、用药快捷,往往不能按“先进先出”的原则用药,易造成药品过期。[3]药品的过期失效,不仅造成了药品的巨大浪费,而且过期药品一旦用到患者身上,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高危药品的有效期要严格把关。我科室建立药品有效期一览表,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在有效期6个月前可与药房调换新批号,按有效期先后次序排放并使用。

2.6 高危药品的妥善存放:高危药品设置在专门的存放区域。按药品贮存要求放置。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要求室温在20℃以下放置,遇夏季将上述高危药品放置在2-8℃的冰箱内,放置在抢救车内的高危药品要求标识醒目,将红色标签“高危药品”字样粘贴在每种高危药品正上方,并注明药品名称。单独放置的10%氯化钾注射液,放置在特定的塑料盒内。盒上贴红色“高危药品”字样标签,提醒护理人员取药时应加强注意,将包装及药品名称相似、发音相似,容易混淆的高危药品绝对分开放置,防止取错药,以免造成差错或事故的发生。如:10%氯化钾注射液、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2.7 高危药品的使用:高危药品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者死亡,全球每年因用药差错引起的损害达150万人,其中高危药品占不小比例。[4]因此,护士取药或配高位药品时需严格执行双人复核制度,使用高危药品时确保调剂和使用的准确无误,需认真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药品名称、药物剂量、及给药途径等内容。若遇到对输液速度、浓度有要求的高危药品,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例如:安定注射液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随着用量的加大,临床表现可自轻度的镇静到催眠甚至昏迷。成人常用量:癫痫持续状态和严重频发性癫痫,开始静注10 mg,每隔10-15分钟可按需增加甚至达最大限用量。静注宜缓慢,每分钟2-5mg.小儿常用量:抗癫、癫持续状态和严重频发性癫,小儿静注宜缓慢,出生30天-5岁,静注为宜,每2-5分钟0.2-0.5 mg,最大限用量为5mg。5岁以上每2-5分钟1mg,最大限用量10 mg。

2.8 效果评价: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前后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月均对各科室进行1次药品质量检查,将存在问题向科室反馈,限期整改。

2.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包,运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 效果

将实施高危药品规范管理前1年及规范管理后1年的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实施药品规范管理前后高危药品质量检查结果[n(%)]

存在问题实施前实施后X2植P值放置不规范8012.000.001使用后补充不及时9014.40

4 讨论

4.1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可以提高高危药品管理质量

科室建立药品管理监督小组,制定了管理制度,按照高危药品管理规定放置,数量固定,使用后补充及时,经过1年的高危药品的管理改进,我科室高危药品的存放及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明显改善。表1显示,实施规范管理后高危药品管理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护理人员在使用高危药品时的慎独性及警惕性大大提高,但由于药品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工作繁忙,导致高危药品偶尔存在过期现象,还应加强高危药品有效期的管理。由于本科室年轻护士较多,个别护士对高危药品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需继续加强护士培训。

4.2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可以防范患者用药安全隐患: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可以防范患者用药安全隐患,高危药品差错可发生在各个环节,但病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尤为重要。病房药品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已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它潜在的可能是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无论是过期药品,还是无效期药品或保管不当的效价降低药品,都属于伪劣药品,一旦用于人体,重者危及生命,要承担法律责任,轻者尽管无明显的损害后果,但却侵害了病人的健康权,一样会发生护理纠纷。法律已经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规范护理行为,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才能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5]

我们针对高危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采取相应措施,将潜在的高危药物差错消灭在萌芽中,降低高危药物的风险,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邱敏,刘琼芳,操银针,病区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J.] 中国临床护理,2009,1(1):7―8.

[2]王淑琼 李敏 “5S”理论在病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20期

篇6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化,医院、门诊的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护理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和新问题,原有的护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护理管理的需要。面对当前护理管理新趋势以及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门诊护理如果能够适应这些变化,满足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也是护理管理者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针对社区门诊护理工作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社区门诊护理管理的现状,查找存在的不足,并对提升社区门诊护理管理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护理管理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有关的其他人员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的过程。所以说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过程,是护理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采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指挥、协调和控制被管理者完成预定护理目标的一种活动过程。在护理管理中是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作为主要目的的工作过程。[1]

2.社区门诊护理的特点

社区医疗保健逐渐成为城市医疗保障体系中基层的医疗单位,其覆盖面广,接诊人群多,人员流动量大,各项护理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在社区门诊护理中存在以下特点:

2.1门诊患者健康知识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目前,社区门诊收治的病人多数是高龄患者、儿童、残疾人等,就诊人群中相当部分人健康知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卧床时间长、活动少等,从而导致交叉感染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社区门诊离医院较远,日常监督不及时,健康知识宣教不到位,工作人员较为松散,与病人沟通不及时,故而较易发生意外。

2.2门诊医生流动性大:由于各科室派出的门诊医生流动性较快,给以往的患者诊治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门诊护理人员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耐心向患者讲清门诊医生轮换的性质和意义,尽量得到患者的理解与支持。

2.3部分护理人员素质较差,存在麻痹大意的思想:总认为在社区门诊就诊的病人主要是慢性病或从医院开出治疗方案单纯到社区进行治疗者,所以,在工作中存在着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等情况,如打针时不戴口罩、操作前后不洗手等现象时有发生。另外,环境卫生监测不到位,不规范,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门诊情况,故不能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

3.提升门诊护理管理方法的实施

3.1加强门诊护理人员的素质

护士的思想觉悟、业务技术、工作能力等都直接影响整个门诊的护理质量,为此门诊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业务技能,精通护理专业知识。

3.1.1鼓励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职称晋升方面对社区服务中心护理人员予以适当倾斜。应鼓励护士、引导护士主动学习和钻研业务,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接受在职继续教育学习的能力,熟练掌握使用信息网络的技能,并准确的运用于护理工作中,使自己的综合业务素质不断加强和提高。

3.1.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目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护理工作己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要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等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估、诊断、护理和评价,需要对病人人文关怀。护理工作是充满爱心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拥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因此把人文素质教育列为继续教育内容是必要的。

3.1.3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并能够独立地做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康复等计划,及时准确地处理健康和疾病中的有关问题。

3.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

在广大群众卫生保健需求不断增长,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护理管理应该从保障生命安全的高度出发,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那么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

3.2.1加强安全教育。管理者必须重视护理安全管理,但安全管理不应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应该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安全教育就不应是一般性讲授大道理,而是要围绕如何有效保护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

3.2.2提倡缺陷分享和反思文化。针对护理问题的发生,护理工作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提倡缺陷分享和反思文化,对出错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分析,查找薄弱环节,让其知道处罚不是目的,而是要让出现的每一个护理问题成为反面教材,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既要批评教育当事人,更要让其他的护理人员从中得到警示和教育。

3.3坚持依法施护,严格遵守制度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患者法制意识的提高,护理活动必须受到法律的规范。患者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范围,这对医疗服务行业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因此,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该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使护理人员思想上重视,行为上落实,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2]

4.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经验型护理管理必将面临淘汰,护理管理者要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式,要将人员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求各级护理人员更新观念,提倡、鼓励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独立思考和敢于怀疑,不要被动地接受管理。使患者的需求成为各级护理人员创新思维的源泉,并将创新转化到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这样才能给门诊、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造出优秀的护理品牌。

篇7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209-02

近年来,地方高校参与区域经济建设的热情越来越高,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以笔者所在的洛阳师范学院为例,在2012年2月份,签订了两项校企合作项目,一项为洛阳师范学院与洛阳水泥工程设计研究院、洛阳大豫实业公司合作开发新型无机保温板材(LY-1型),另一项为河南君兰影视动画有限公司与洛阳师范学院联合成立动画技术研发中心。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一方面要为学校参与地方建设提供文献信息支持,另一方面图书馆也可利用馆藏资源,直接为地方建设服务。

一、文献借阅服务

提供文献借阅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最基本、最传统的服务方式。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发放借书证的形式,向所在地区的学校、企业、社区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阅服务,据调查,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率只有40%左右,许多文献无人问津或利用效率低下,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据笔者通过洛阳师范学院文献流通系统统计,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1日,流通次数为0的文献有65 535种,如果把复本量算上,以复本为3计算,也有约20万册图书一年内没有参与流通,造成资源的浪费。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面向社会借阅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不仅满足地方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能有效地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快地收回资源建设成本,发挥知识辐射作用,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进程,营造书香社会氛围。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从1990年开始,就为有需要的校外读者办理借阅证,但校外读者数量一直很少,目前(2012年2月),据系统统计,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校外读者共有137名,在这些读者中,有90%为校漂考研族,剩下的基本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没有普通的社区居民,从这一点来说,居民对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的使用率是很低的,图书馆对所处社区的文化辐射力也很弱,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加强宣传,让更多的校外读者走进图书馆。

二、地方特色服务

“地方性”是高校图书馆必须重视的馆藏特性,了解“地方性”,就能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政治与文化发展服务,在馆藏建设时,可以围绕“地方性”特色,加强特色资源收藏:一方面为本校“地方性”专业教学科研服务,培养更多地方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收集“地方性”文献,建设地方特色阅览室或特藏室,为本地社会需要服务。“地方性”文献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地方性专业、学科所需的文献,二是地方文献,包括记载属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地理、人物事件、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在具体操作上,可以与当地的文化行政主管单位双方合作建设阅览室或咨询点模式,采用VPN技术,将高校数字资源通过网络对社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对于客户数量大,需求网络检索并发行数较高的,可以进行图书馆、数据开发商、客户三方谈判,约定合作细节,这样既可以对数据开发商进行一定的补偿,避免版权纠纷,也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节约了成本,满足其基本的数字资源研究需要,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在合作中提升了自身地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并能收取一定的合作经费,帮助图书馆进行设备维护与技术改造。

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建有“河洛文化资料中心”,收集了大量洛阳地区的地方文献,我们图书馆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继承以前的传统,注重地方文献的收藏,同时,摒弃多年来传统的“重藏轻用”观念。不少图书馆地方文献量虽然丰富,但往往宝藏自珍,不轻意为外人知晓,难以发挥其社会效能。因此,在加强地方文献建设中,要改变长期以来过分强调地方文献的收藏,忽视地方文献利用的倾向,必须立足于“用”的指导思想,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率。首先要抓好地方文献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是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关键,只有建立一支稳定、专职、高效的地方文献工作队伍,才能适应工作需要。要抽调一批通晓文史、掌握现代化技术和具有公关能力的复合型业务骨干充实到地方文献工作人员队伍中去,加快地方文献人才培养,同时,加大对地方文献的宣传力度,让广大读者不仅知道洛阳师范学院有地方文献,而且知道有那些地方文献,并对馆藏地方文献进行深度开发、整合,方便读者查找。进而能更好地利用地方文献为经济发展服务。

另外,充分为从事地域文化研究的教师及科研人员提供服务,促进地域文化研究成果的产生。通过发掘和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图书馆员可主动参与一些以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课题及学术研究活动,并努力争取承担一些具体研究任务,提高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此外,高校图书馆应努力与地方支柱企业联姻,主动调查、咨询,为地方支柱企业提供推送服务,在协作竞争中谋求发展。建立地域文化研究专家档案,做好专家查阅文献的记录,重点掌握专家在研究地域文化方面取得的各种成果及其研究动态。要配备专业人员,有目的、有重点地检索、筛选信息,实施跟踪服务。

三、利用馆内设备,服务社区建设

高校图书馆也可以与其他机构、组织和社团开展以营利为目的一些收益活动。如高校图书馆与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等合作展览,并适当收取一些费用。高校图书馆为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场地,为高新技术企业提品展示服务。一般的高校图书馆都配有学术报告厅和电子放映室,这些设备在不影响学校师生使用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租借给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使用,这样,既提高了图书馆设备的使用率,又为社会企事业单位节约了成本。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目前所使用的馆舍是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当时学校考虑到学校其他部门有学术报告厅,所以在馆内没有再设置学术报告厅,图书馆有学术活动时,申请使用学校的学术报告厅。在图书馆里有一个可容100人的放映厅,这个放映厅每学期大概会有3次视频放映,有3次读者交流会或者小型学术报告会,在每年10月份会集中安排新生入馆教育,为新生播放入馆教育宣传短片,在其他时间段,放映室都比较清闲,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放映室为其他社会单位开展一些文化交流活动。还有,2007年洛阳师范学院搬进新馆后,设置了一个办学成果展览室,但这个展览室一直也没有用过,如果我们能很好地与社会联系,让社会上的单位用展览室展示他们的产品,那么可能就不会出现展览室空置不用的局面了。

四、利用馆藏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007年,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开设了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展出了近些年收集到的墓志、石刻艺术500余件,并陈列了部分墓志拓片。石刻馆自成立以来,一直是学校的一个亮点,国家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以及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海内外学者对石刻馆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从2011年开始,洛阳市已经筹划洛阳师范学院的搬迁事宜,搬迁后的洛阳师范学院还规划建立博物馆,博物馆是否与石刻馆合并,目前还没有定论,但学校的建筑规划,已经把博物馆建筑划入图书馆的建筑群。当我们只有一个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的时候,就已经吸引了很多学者,如果我们再有一个博物馆,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学者甚至普通民众来洛阳师范学院参观,进而为洛阳吸纳进一批旅游者。

据笔者所知,洛阳市伊滨区要规划一个占地约五千亩的牡丹文化产业园,如果条件成熟,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也可以成立一个牡丹文化艺术馆,把相关的文献资料集中到一起。我们可以借鉴石刻馆的经验,完成牡丹文化艺术馆的建立,如果条件不允许,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资料主动推送给牡丹文化产业园,提高他们的文化内涵,打造精品旅游品牌。洛阳有很多旅游资源,如龙门石窟、白马寺、汉光武帝陵等,但是,洛阳的旅游业还远远不能和西安杭州等大城市比,来洛阳的旅游者往往是一日游或者两日游就结束了,旅游业对洛阳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还很微弱,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作为洛阳市区唯一的综合院校图书馆,有义务为洛阳市的旅游业提供智力支持,促进洛阳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查阅馆藏资源,指导地方政策制定

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文化、教育诸方面的进步,需要地方文献为之服务。地方领导决策、制定长远规划,也需要地方文献做参考。反之,地方文献服务工作也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如建立地方文献呈缴制度;要求各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编印出版的图书、论文集、杂志、地方志、地方名录、地图、报纸以及未正式出版而汇编成册的重要会议文献、各种内部参考资料都应向图书馆提供样本,优先保证其入藏。这样可以使图书馆地方文献搜集工作走上正轨。城市特征、发展趋向、重点投资项目,利用地方文献开展对口服务也前景广阔。这样做更能贴近经济发展的脉搏,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地域经济发展要素资料整理和地域资源综合利用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涉及很多个领域和行业,图书馆可通过现有的多极分布结构,在收集整理地方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馆数字化建设做好地域资源资料整理。例如,某地域的地质资料、资源资料、气象资料、人口资料、土壤资料、利用情况等为政府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当然,高校图书馆直接参与地方建设的方法还有其他的一些方面,如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相对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为地方社区图书室进行资料员培训;利用图书馆内的信息资源为其他企业和科研人员进行查新服务等。

参考文献:

[1] 段昌华.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地域文化建设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4).

[2] 谭书兴.图书馆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关系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篇8

[中图分类号] F273; TP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6- 0081- 03

0 引 言

面对当今企业发展急切的需求,国内外出现了许多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如准时制、精益生产、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业务流程再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供应链、敏捷制造等[1-2]。这些先进制造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应用到各个制造企业后,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强大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但在应用到药业类制造企业时,由于药业企业是典型的流程工业,过程模型不易获得,在过程的关键环节却容易获取大量的生产管理数据,因此上述各种先进生产管理方法在某些药业类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却出现困难[3-4]。针对该类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生产管理方法,即核心思想是利用容易获取的关键点数据来驱动流程、进行管理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企业管理者将获取的关键点数据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与经验值进行对比作为生产调整的依据。目前,基于数据驱动的方法在水文预测、通信行业企业、流程系统企业得到了应用[5-6],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很少有文献将数据驱动的方法应用于药业类制造企业。本文提出的基于数据驱动的生产管理方法已在某药业企业中得到应用,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改善企业生产管理,明显提高生产效益。

1 基于数据驱动的生产管理方法

1.1 问题描述

生产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反映了生产过程的质量状态,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生产过程中有关生产技术参数和生产质量特征参数的实时动态变化,更重要的是数据中还隐藏着大量的生产质量信息,如进一步对其进行整理和综合概括,可从中找出生产中隐含的质量缺陷和质量变化规律。这些信息可为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生产调度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可预测生产发生异常的可能性和范围。

篇9

1历史的演变

1977年,英国著名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在他的一本著作中宣布:“现代建筑(指“现代主义”建筑)在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32分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城死去”,其所取的主要标志就是帕鲁伊特·伊戈(pruitt—igoe)住宅区的几栋住宅楼在那个时间被炸毁。

帕鲁伊特·伊戈住宅区是著名的美籍日裔建筑师山崎实的作品,该住宅完全是按照“现代主义”的“科学”理论设计的,曾获美国建筑协会(aia)的奖励。但是,这些“科学”和荣誉并没有让它们的住户满意,他们憎恶它、诅咒它、破坏它,并最终迫使政府给予它“慈悲的一击”,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这些住宅既然是如此的“科学”和“优秀”,为什么会让使用者如此的不满意呢?原来,现代主义“科学”的指标、功能理论等是在剔除了人们具体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家庭成员组成、个人兴趣爱好等具体内容后,根据“纯粹”的生理意义上的“人”的物理“需求”来制定的,而且还将人们的生活“规定”得十分明确,没有改变的余地。这样的住宅实际上根本未考虑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在美国这个住宅已经不紧张的国度里,它被拒绝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这确实有些滑稽,打破了古典教条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将西方城市建筑进行了一次翻天复地的革命,但当人们想要欢呼现代主义的胜利时,却发现自己又陷入了另一个教条中,被尊为真理的现代主义刹那间变得面目可憎,“建筑师再也不能被正统现代主义的清教徒似的道德说教所吓唬住了”,人们开始研究如何人性化地进行设计,后现代运动在西方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在这其中以威尼斯学派为反思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思想策源地,塔夫里(tafuri)在他1973年出版的《建筑与乌托邦》及80年代出版的《领域与迷宫》两本书中,探讨了一种针对现代建筑和城市所置身的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结构体系的意识形态的批评,他回顾了自启蒙运动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和中产阶级文明文化发展的过程,并指出现代建筑和规划所持的乌托邦和先锋立场,表面上试图与这种文化相抗争,但事实上不得不屈从于它。在先锋摧毁传统价值观的过程中,现代化的进程和一种不断推进的理性化正日益壮大。像柯布那样的现代主义者所追求的,通过提供一套物质的形态(建筑与城市设计)可以指导人们建立新的生活方式从而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指明方向的努力是注定要失败的。塔夫里的理论具有明显的悲观色彩,虽然他并没有为未来指明方向,但是他将人们对现代主义城市和建筑的认识引向纯专业领域之外进行反思,从这点来看,他的理论在今天所起的作用仍然意义重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理论在吸取其他学科丰富成果的同时,也在各方面发展着自己,在社会需求如此多样化的时代,理论也变得专门化起来。同时,自然环境的恶化、资源的短缺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生存状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才开始为人们所重视,这也是对后现代建筑只注重纯形式和哲学思辨的批判,对建筑师更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强调,应该说此时的建筑理论是应该向着严肃的方向发展的。

2文化作用

当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指美国和西欧国家)已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真正的自然已消失,整个世界已不同以往,成为一个完全人文化了的世界,“文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第二自然,世界整个地被知识化、话语化了,现代化就好比是把“自然”建构成“文化”,而后现代则是把文化到文化进行重构,将现代主义所坚持的打破然后重立。

传统的审美规律在很多情况下已不再适用了,社会生活环境赋予了建筑文化新的选择压力。正如德国建筑评论家威廉·克劳泽尔在论述建筑与环境的关联时给人们的忠告:“建筑师倾向于根据视觉规则理论来组织环境……由于它赖以存在的假设条件已经改变,传统的视觉规则理论已不再真实可靠,曾经在建筑形体中建立起来的视觉和谐模式将不再重现。”在新的社会环境要求下,涉及不同环境层面的综合体系的新理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在这里,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阐明建筑文化观念的演进机制。建筑学的发展轨迹是非线性的。用完形心理学对建筑风格的研究强烈地表明了这一点。古典建筑以构件精细取胜,忽略虚实、阴影等完形因素;现代建筑则从整体完形出发,忽略门、窗、柱等细部的表现。当代的解构建筑学说则将整体完形打散,后现代建筑则将细部装饰重新拾起,甚至加以分解突出表现。从“古典建筑”到“现代建筑”再到“后现代建筑”,建筑文化呈现出跳跃发展的趋势,而且带有明显的“返祖”现象,这是建筑文化的广义进化特性。

3形式和功能

形式和功能未必一定对抗,形式也不一定要服从功能,形式有时就是功能,而有些功能就是形式。对形的不断创新与追求,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历史学家在划分世界文明发展史时,把用审美观念建造建筑与城市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标准。距今五千年以上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亚述、巴格达古城遗迹不正是被认为人类文明的起点吗?否则,蜗牛的壳、蜜蜂的巢、熊窝、由人工建造的简陋的猪圈、马厩、输油管道、涵洞等,就是最纯粹的现代建筑理念了。因为它的形都是从功能出发而形成的。人类文明最根本的灵魂就是创造,岩画、图腾、原始建筑的装饰、彩陶、音乐、舞蹈,这都是人类走向文明的特征。一旦温饱基本满足后,人类精神、感情的需要便大于物质需要。

当代的人类社会更是如此。这些感情的创造物便是艺术。艺术的触角无所不至,建筑能抵制吗?能抵制得住吗?不能分割“用”与“形”,它们都可能是建造的目的。形与用可以互相转化位置,形与用都重要,对形的创造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这些基本观念和现代主义的形式与功能比较则更具有混沌、复杂、矛盾的特点,但它更接近于实际,更容易描绘建筑行为的瞬间,这便是当代建筑观的另一种趋势。

4理论和实践

人们都认为建筑学无疑具有被社会广泛公认的理论传统,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始终秉持着严肃的方法态度。对于那些急切地关注真实世界变迁的人们来说,建筑理论与建筑实践相比,在功效、贡献和地位方面似乎并不显著,难以引发人们对有关建筑的种种内容和学问做出总结、概括甚至提升的理论兴趣;相反,具体的建筑创作以及对创作结果的探讨,长久以来占据着研究上的主题优势,成为学科中主要的日常研究内容。由此,理论研究便散落在各个分化的专业关注点之中,而这些关注点仅在某程度上有所联系,研究的目标也着重于创作的发展和形态的生成。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无论是建筑理论研究还是建筑学整体学科,现今状况和发展前景中都隐含了某些简单化的错误倾向,或者说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为的简单性。理论著作通常无力提出一套协调透彻的完整成果以回答,诸如:“建筑的本质的科学界定”、“建筑活动的社会构成”或者“建筑的社会意义何在?”等等此类的问题。在如今理论发展现状中普遍存在着简单化倾向,在认识和方法上缺乏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作风,那么这样一种建议就只能生发出一番窘迫不安的骚动。

篇10

关键词:

社区管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区的管理和建设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问题,社区居委会承担着社会治安、社会救助、促进就业、计划生育等百余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具体工作,但也面临着缺乏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人员的问题,因此,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将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纳入我国人才发展大局。

一、在目前的本科和高职院校中,《社区管理》课程教学方面却存在较多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效果不佳。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按大纲和教材体系讲课,以讲为主。社区管理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包括社区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社区自治、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医疗卫生、社区体育、社区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社区物业管理、智慧社区建设等内容。对于日新月异的社区发展现状来说,教材不能实时更新,理论过于高度概括,本地区的案例严重不足。学生在听课时由于缺乏直观感受和相关经验,往往会感到课程较难,单调乏味,缺乏第一手资料,出现依赖课本和教师,难以理解内容只好死记硬背的情况。

其二,理论教学与就业目标相脱离。首先,在很多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一两次见习机会,没有机会经常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大部分没有进入社区与居民深入访谈或做相关的问卷调查,不能充分用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不能深入的了解社区现状。其次,教学没有和就业结合起来,在陕西省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的考试中,试题中的社会工作知识、社会工作法规和政策在《社区管理》课中很少讲到,学生在参加招考时笔试和面试都不具有优势。

其三,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异较大。

1.生源地差异带来的问题。来自农村的学生对于农村社区建设和村委会的管理现状较为了解,但对城市社区管理和建设的现状非常陌生;来自城市的学生对城市社区管理和建设现状有直观感受,但对农村村委会的管理方式和现状问题很不了解;部分学生对城乡社区管理现状都一无所知。

2.学生学习状况两极分化,在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的方面差异较大。一些学生没有掌握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专业素养,平时不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发展,不关注社区现状,只是被动的接受课本知识。而长期关注时政,勤于思考,对各类书籍报刊阅读量大的学生对《社区管理》课程内容的理解显著好于其他学生。

二、对于以上几点问题,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去以在教室里以讲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合《社区管理》课程的教学,纯粹的进行理论讲授,学生难以理解和牢固记忆,并且丧失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调研的能力。可以将慕课、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播放新闻报道视频等方式穿插到每个章节的课堂教学内容中,每堂课后布置预习内容,阅读篇目,并进行多次小组调研活动。

第二,使教学内容符合就业目标和实践要求。目前,《社区管理》课程在本校的教学大纲中仅仅安排了2课时的见习活动,第五学期有个别学生有机会进入社区居委会实习一学期,大部分学生都对社区管理缺乏感性认识和理论积累。所以,学生经常出现参观时不提问题,课堂讨论时不愿参与,对现实问题不清楚,案例分析不到位的情况。很多人在毕业前不重视学习,毕业后追悔莫及。如果能和本市优秀社区长期合作,邀请社区居委会管理者给大学生做报告,建立大学生兼职担任社区工作人员制度,增加全体同学的见习次数,增加社区实习人数,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助于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社区招聘考试的内容进行有重点的讲解,补充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法规的知识,并对学生的面试能力进行指导。

第三,多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开展调研。学生封闭在校园之内,对外面的世界了解非常有限,应多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政府部门,走进社会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这并不需要太多经费,但对学生能力提升和促进就业效果明显。例如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制定和实施了将科研经费下发给学生调查小组,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调研,学生的调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对现实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也为就业提供了很多机会。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首先,在大一新生入学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培养基本的专业素养和学习习惯,例如每天看新闻联播和报纸,同时深入思考和探究现实中的公共管理问题,关注国家最新颁布的政策和法规等,这些知识是学习《社区管理》等公共管理类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大学生缺乏必备的专业素养,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仅靠学习教材内容和上课听讲是不能深刻理解当前社区管理的现实情况和问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无从谈起。

总之,应从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入手设计教学环节,改变重教学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法,再结合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等招聘考试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使得学生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和管理工作中必备的能力,在就业时具备竞争优势。

作者:范林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政法学院

篇11

作为房地产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物业管理水平直接决定了行业的发展情况,因此说我们需要对其意义及发展进行探讨,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促进行业更好地发展。

一、 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发展的意义

物业管理的发展作为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有其不可替代性的非凡意义。首先,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发展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即业主的合法权益。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在住房需求中不仅仅限于“有所居”的简单层面,而更多地要求“宜居”。也就是说,人们不仅对硬性的房屋大小有要求,对居住地的物业管理水平、社区服务质量及周边环境等也有更高的期许。房地产去也管理市场初期,由开发商单方面自主决定去也管理企业,随着地产物业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消费者即业主有权自主选择为其提供服务的物业来管理家园,以此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次,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发展有助于敦促物业管理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日前,消费者在购买居住地时,楼盘的相关物业管理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良好的物业管理不仅有助于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有助于城市的有效管理,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最后,物业管理的发展也是城市化进程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二、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1.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人文化趋势研究

“物业管理的根本宗旨是为全体业主和用户提供及保持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业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房地产物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业管理的直接服务对象即业主,在物业管理自身的发展进程中,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离不开业主,同时业主的切身利益也需要有效的物业管理加以保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逐渐提高,对物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物业管理行业为更好地保证业主的切身利益,也在发展中不断谋求新的管理方法。一般说来,业主不希望为期提供服务的物业公司是高不可攀的主人,同时也不希望他们是亦步亦趋、唯命是从的仆人,充分为业主着想,尊重而不巴结的物业公司是业主所期望的,鉴于此,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人文化趋势不断加强,物业公司的人本管理理念使得业主们倍感亲切、自然,在自身利益得到充分保证的同时欣然接受物业、购买物业。

2.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市场化趋势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各行业的市场化趋势不断增强,物业管理在市场化的冲击中也逐渐走入此行列。近年来,物业管理逐渐走上了一条创建独立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中海、万科、金地等品牌性物业相继涌入人们的生活,虽然物业公司遍地开花,但此行业并未达到成熟,仍处在一个日趋完善的发展阶段,仍有诸多物业公司打着各类旗号入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各自标榜独特的管理理念及运营模式,以此来最大限度地赢得市场。不得不说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在竞争的压力下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场化即物业管理的主体是独立的企业而非政府机关,他们自负盈亏地完成一系列经济行为,因此物业管理相关人员要切实依靠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及优质的服务来获得经济效益,依靠卓越的管理业绩及业主的满意度拓展业务并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物业管理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助力器,同时有利于促进整个房地产物业管理行业竞争的规范化,使其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我房地产物业管理专业化趋势研究

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物业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日常维护保养提出了越来越精细的要求。传统的物业管理简单地以增加服务人员数量,购买专业的物业设备,而不把主要精力投在如何真正提升物业水平上,对业主的真正需求置之不理,这种服务理念不仅会大大地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降低公司利润,同时使专业设备失去了应有的使用价值甚至导致部分高额设备闲置,这就使物业管理企业利润低,员工福利差,业主怨声载道。物业管理的发展亟需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将传统的管理取而代之。目前不乏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公司中也定期进行相关的人才培训,使得专业设备由专业的人才进行有效操作,这不仅有助于物业管理企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同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业主的问题,使业主在专业的物业管理企业中舒适、安全地生活。

三、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向发展迅速的城市涌进,城市人口的激增促使我国房地产业迅速发展。伴随楼盘雨后春笋般地崛起,物业管理行业得发展空间也随之加大,加之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前瞻性地预见房地产的物业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刑建兰.浅析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