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09:26: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计算机基础课堂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目前,课程改革正在各大学校进行,我校根据专业也成立了课改团队。作为计算机课改团队的一员,对于计算机专业如何进行课改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本学期我带了两个非计算机专业班的计算机基础课,下面就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个人的一些想法作一下阐述。
一、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课程设置
就目前我校情况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分为两个学期进行,而每个专业每周是一次课。根据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等,第二学期讲授Word,Excel,Powerpoint等。这样按照教材的安排导致了一种现象:学生喜欢计算机课程,但由于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个人需求,无法吸引他们热情持久地学习。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认真学习的同学越来越少,大部分学生或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一个相似的问题:“学习这门课对我的专业有何帮助?我以后的工作能否用到这些知识?”可见,学生渴望计算机知识,但同时又希望对自己的专业及今后的就业有所帮助。
2.计算机水平
现在的初中甚至有些小学都已经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里面涉及的内容和中职教材基本一致,只是在程度和具体问题上不同,很多学生会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门课程。但中职学生生源广泛,各地学校的教学方式不同,有些农村的孩子在初中也就上过几次机而已,连键盘都不熟悉,打字都是用一个手指在敲。而有些学生则在初中就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门课。另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多学生家里已经有计算机,在家里就可以练习。以上几点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十分影响教学质量。
3.网络问题
这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存在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本学期我带了三个非计算机班的计算机基础课,这三个班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上计算机课,但学习兴趣又不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几次课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喜欢上机房课的原因是能上网。很多学生都是早早来到机房,开机的第一件事就是上QQ或是打游戏。如果把网络断掉,他们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对着屏幕发呆。如果老师正式开始上课,他们会发出一种不耐烦的声音,接下来对老师的讲课内容根本听不进去,布置了任务也没有兴趣去完成。
总之,没有了网络就像没有了灵魂一样,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正是上述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解决呢?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安排
打破传统的教学程序,在教学中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顺序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对他们专业及以后就业有帮助的内容来学习。每个专业对计算机知识要求的程度和内容不完全相同。所以,教师要根据非计算机专业中各种不同专业的情况和要求,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不同的计算机技术。备课时要根据各专业同学的水平来备课,而不能统一要求,一概而论。
2.分组教学
上面提到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把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按不同的层次、难易程度布置操作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较容易的基本的操作,让每组中程度好的学生充当小组长,在小组长完成本次课的任务的同时去帮助其他同学。这样一来,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当堂课的任务,使每个学生每堂课下来都能有一种成就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加了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3.采取奖惩措施,激励学生掌握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90-02
计算机在当今社会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正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正如纸和笔,离开笔,纸则毫无生机。倘若离开计算机,各行各业则有如被当头重击,举步维艰。在中职学校,作为各专业必修课的计算机基础课,更显示出其尤为重要的学科地位。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搞好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给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绕。因此,提升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中职学校刻不容缓的任务。为了保证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紧跟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下面谈一谈我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的看法。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尽管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职业教育的地位并没有因此而确立。社会上仍旧普遍认为,初中毕业升高中,考人大学是成才之路,而进入职业学校完全是没有考入普通高中的“迫不得已”。因而,中职学校现在面临生源的文化素质较差,并且严重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中小学的学业都没能认真完成,有的学生甚至连键盘和鼠标都不会用,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的学生基础严重参差不齐,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既让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不乏发展拓展的空间,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成为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缺乏学习兴趣和自制力
多数学生在以往的九年义务教育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在中职学校仍旧延续以往的学习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想混一张毕业文凭。这种“混日子”的学习状态导致课堂教学很难顺利进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是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研究方向。此外,还要增强学生的学习自制力,否则,兴趣动力难于长期坚持。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习成果的检测都要通过理论考试来验证。按教材先讲授大量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会给学生造成计算机很难学,抽象的误觉,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磨灭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因此,我们不能单单一味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态度,更应该首先改变我们自身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上,面临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的现状,要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一)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的理论教学都是在教室进行的,尽管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丰富理论知识,可学生对于枯燥的计算机硬件理论还是觉得犹如天书,提不起兴趣。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正津津乐道地拿一台演示机讲授计算机硬件知识,一个学生竞问我:“老师,什么时候上机呀?”顿时,全班响应。我才恍然大悟,自认为借助计算机,已成功地演示硬件的组装并讲授其功能,还是让学生兴趣不浓厚,并且听完就忘。我尝试着改变了教学方法。计算机基础的前几堂课都要讲授理论知识,我则在第一次课就把学生带人了机房,学生立刻提起精神。首先让学生开机,过程中让大家仔细观察机房的设备,导出硬件由哪些设备组成,并简介其功能。让学生打开桌面上的软件,同时讲授常用的软件归属哪类。学生再不是死气沉沉地听我讲,而是参与其中,并主动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既讲授出了知识点,又增强了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据此,我深刻意识到,既然是计算机课,就让我们的学生充分地与计算机亲密接触吧,做到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二)浓缩知识点 计算机基础课主要讲授了几大常用软件的使用,Windows、Word、Excel、PowcrPoin工等。对于每种软件,知识点都比较繁杂,教师可以把一类知识点归类并串联到一起,这要求教师必须精读教材,精通知识点。比如,讲Windows操作系统,直接归纳为七大操作:选定、新建、删除、拷贝、移动、重命名文件和更改文件屙性。一次实际操作课就可以让学生完全掌握其精髓,并且让学生觉得计算机操作其实很简单,既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其自信心。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的学习。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时,要做好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设计。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任务的选择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最好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比如:在Word2003的图文混排中,给学生一些素材,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班级板报。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每个学生都利用已有素材,力求与众不同,各具特色,并在设计探索中,既复习了已学知识点,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决定他们的完成任务结果不同。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在不同情况下也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办事风格的人。这也应是我们职业教育所不断追求的目标。
2.案例教学法
在计算机基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案例题材来源非常广泛,最好采用跟学生专业相关就业岗位的题材,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的案例让学生兴趣浓厚又容易接受,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设计案例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思想贯穿始终。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鼓励学生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思维、创新与实践的空间。通过跟实际专业相关联的案例探究,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仅掌握了操作知识点,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先讲后练”模式的翻转创新,改变为“先学后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释疑解惑和练习巩固,翻转课堂教学主要创新点在于微视频的广泛使用以及教学程序的重新编排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将新知识的认知放在课下完成,课堂上集中进行释疑解惑和练习巩固,利用宝贵的课内时间固化和应用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视频资源,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背景分析
1.计算机基础课程概述
计算机基础是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办公软件应用、网络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应用、计算机常见故障排查与维修等。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适应信息时展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2.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技工院校学生基础不平衡,在计算机应用技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性,面对层次水平并不一致的学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兼顾全体学生的实际需求;第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更新升级,计算机应用知识更新速度很快,计算机基础课程承载的内容容量越来越庞大,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第三,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解决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个性差异性问题,再加上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知识占用时间过多,有些学生难以消化,影响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1.教学准备
一是教学内容模块化。对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模块化,以项目为主线,着重于知识讲解与应用操作为原则进行模块化设计。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可以设计的主要模块化有:计算机系统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应用、图像视频处理应用等。其中,计算机系统知识可以继续分成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知识等子模块;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可以分成网络基础、网线制作实训、局域网构建等子模块办公软件应用包括Word软件应用、Excel软件应用、PPT软件应用等子模块;图像视频处理应用分成图像处理技巧、简单视频制作与处理等子模块。
二是翻转课堂微视频制作。为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对模块化的教学内容进行视频化设计,每个模块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点,以知识点为脉络制作微视频、为了提高微视频的教学效果,建议每个微视频长度不宜超过10分钟,微视频制作工具可以选择PPT、Videoscribe、Camtasia Studio、绘声绘影等软件,提高微视频的制作水平。
三是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获取学习资源以及便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很有必要构建自主学习平台,笔者借助BB(BlackBoard)平台设计建立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平台包括课程公告、菜单导航、任务导学、课堂学习、课堂练习、课外作业、评价小结、交流讨论等版块。
2.教学实施
2“基础知识+项目”方案的实施
项目教学的内涵是强调学生为了完成某个项目,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
(1)课堂内容以“基础知识+项目”的形式组织教学。首先打破传统的上课内容结构,重新组合课堂内容,将课程内容设计为某一个或几个项目,每个项目再细化为若干个专题。然后把知识点贯穿到每个专题中。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一个个具体的项目或专题,难易程度要适中还要全面,要实用还要有趣味。让学生体会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变抽象的理论为生动的实际操作,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举例来说明“基础知识+项目”教学方案,“文字处理软件Word”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我们将“文字处理软件Word”设计为一个项目,再将其细化为四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具体的知识点。把学生毕业时必须写的毕业论文设计为专题3:毕业论文排版。毕业论文属于长文档,编写完论文后,需要为其排版。如何把长文档制作得简单直接,能很直观地显示长文档的目录和所包含的内容,给出章节所对应的页数等等,学生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制作,掌握文档的编辑、排版技术、文档管理、页面设置、表格处理等基本知识点。文字处理软在课堂中以项目驱动任务,师生互动,兴趣盎然,在研究、探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将“教与学”融为一体,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中心,通过“基础知识+项目”教学,学生不仅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掌握,认知能力和完成实际项目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够表现出更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日后具备胜任各自岗位的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2)课堂时间安排“基础知识+项目”在课堂时间安排上应有所体现。在不改变授课计划规定的理论课学时和上机实验学时的基础上,将理论课的学时分割为几个小段时间,穿插在实验课中,用于每个项目或专题的知识点的介绍,这样避免90分钟满堂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在听完知识点的介绍之后,马上可以动手操作。在制作、设计专题的过程中学生边学、边做、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还解决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例如,项目1文字处理软件Word,理论课2学时,上机实验课8学时,共10学时(五次课)。将理论知识点穿插到五次课中,每次课的理论介绍约占时18分钟左右,首先导入专题,讲解与专题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演示专题的产品,让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感性认识。然后剩下的时间学生进行项目或专题制作。
1教学设计原则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学生角度设计出更加易于理解的知识点,激发学习的情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练习。在视频制作过程中,考虑学生观看视频的情感因素,设计视频时长要控制在8~10分钟。利用翻转课堂实现差异化与个性化的教学原则,在进行学习设计时,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来了解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基本学习情况。按照学生的知识掌握的情况,有梯度地设计教学任务,给基础较差的同学提供浅显易懂的实例练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给基础较好的同学提供有一定难度的实例练习,增强探索意识,提高创新和应用能力。为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有效的课堂互动交流,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翻转课堂中教学反馈评价应用于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课前学习教师在线指导收集问题,课上现场交流观察中反馈问题,课后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采取辅导帮助。
2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以计算机基础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以Excel的学习为例。基本知识技能:通过对Excel应用软件的学习,了解Excel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和日常应用,采用理论讲解、实例训练、交流学习等方式,掌握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电子表格的创建、保存及管理,单元格格式的基本设置,常用函数的含义及使用方法,图表的创建,美化表格并打印等。过程与方法设计:在课前学生先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通过视频按照操作完成课前基本知识练习。在学习中自主探索Excel软件的功能,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学习问题带到课堂上,以小组方式展示交流讨论,巩固与强化训练。情感与价值观设计: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沟通协调能力,有利于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2)教学对象。调查分析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教学,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对学习理论知识兴趣低,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针对基础条件比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实际,以设计简单班级课程表格、值日表格等基础性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Excel。
(3)课程内容。通过案例实施“学生综合信息管理表”,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由浅入深实施操作。①设计意图:学生综合信息管理表是管理学生基本信息的基础性表格,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经常使用的电子表格,学生非常熟悉,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一个表格,了解Excel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②课程目标:基本知识技能——可以针对课程涉及基本理论知识自学,观看视频自学Excel工作表的创建、保存及基本操作,掌握单元格格式的设置,电子表格美化并打印。过程与方法设计——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教师亲近教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方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小组汇报总结,评价和反思教学的有效性、时效性。情感与价值观设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交流完成实例的练习,并按照学习要求完成小组作品,在作品展示中,提高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4)教学策略设计。①课前准备。运用集中练习了解学生整体的Excel操作水平。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翻转课堂的了解。学习任务单贯彻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在制作教学视频与任务单时,考虑学生的差异化特点,有层次地设计好学习任务内容。②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在任务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播放教学视频、练习例题完成课前自学任务。带着问题到课上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通过交流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提高水平。③教学反馈与评价。通过课前自学,学生向教师反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过程中要多肯定学习的成果,鼓励学生多提建议。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积极点评,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学习,优化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总结中,提出下一次学习的任务和目标。
3翻转课堂的作用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由于教学的环境与其他学科不同,大多数都是在机房上课,这样势必会出现与其他学科不同的课堂纪律问题。 “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大多数学生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计算机基础课,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是每个计算机基础教师都感到头疼但又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在中职计算机基础学科的教学经验,就计算机基础课课堂纪律的几个重要问题,谈谈自己的解决方法。
一、什么是课堂纪律
计算机基础课课堂纪律就是指计算机基础课课堂的纪律情况,良好的课堂纪律能使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而不良的课堂纪律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给正常的教学活动造成消极影响,使课堂教学不能顺利进行。
课堂纪律分成以下四种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其中,教师促成的纪律是指学生的行为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监督;集体促成的纪律是指良好的班集体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是指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纪律,学生对活动任务越理解,就越能自觉地遵守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是指学生的自律,把外部的规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课堂纪律中常见的现象
计算机基础课通常都是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授课,根据中职生的学习现状,很多学生到了机房,首先就是上网或玩游戏。可能很多计算机基础教师都碰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没几分钟就有较多学生自行强制退出广播系统,不受教师控制,自己玩游戏,甚至部分学生联网玩游戏,真可谓“教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玩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更是随便应付,甚至不做。这些都是计算机基础课堂常见的现象。笔者通过归纳总结,列出以下计算机基础课堂常见的一些现象:
1.学生上计算机基础课经常迟到。
2.学生上计算机基础课经常不带书,很少有记笔记的习惯。
3.学生一到机房就叫老师开网络上网;学生玩游戏,玩QQ,却不喜欢听课。
4.机器故障率高,影响正常使用。
5.由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引起的“乱”,讨论、辩论演变成了“吵”论,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聊天”。
6.小组协作学习时,部分学生完成所有的事,而其他的小组成员则无所事事,靠吃大锅饭混日子。
7.课堂不安静,课堂比较吵、乱,常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中随意走动。
8.学生互评自评时出现敷衍现象,比如全是一个分数,或者全是满分等。
9.常有学生随意破坏硬件(如将电源插座拔掉或乱敲键盘鼠标)。
10.学生强制退出广播系统,不受教师控制,自己玩,不听课。
三、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课堂纪律问题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中职计算机基础课会存在以上那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相比来寻找原因。计算机基础课在学科地位、学科特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学习环境等方面都与众不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也与众不同。
1.从学科地位上来说,和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副科,先天不足。再者,很多同学会认为打字、排版、电子表格这些东西在初中的信息技术中就学过了,这些因素导致学生的不重视,有些学生纯当这门课是一种放松或娱乐方式,所以就会出现上述列出的现象。
2.从学科特点来说,与其他学科相比,这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大部分课时是在计算机房进行,与教室相比,计算机房中干扰因素更多,环境更为复杂,带来的纪律问题也更多。
3.从教师的授课方式来说,教师通常是使用计算机控制软件进行监控授课,由于隔着电脑,教师在上课进行操作演示时,无法时刻看清学生的情况,这样学生就经常会强制退出控制平台,不受教师控制,自己玩游戏。
四、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课堂纪律问题的解决措施
按照上文中对计算机基础课课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针对不同原因,下面具体分析如何从硬件、软件、制定相关制度和加强教师备课准备这几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1.加强教师的课前准备,以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精心备课。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基础等相关情况。比如在开学初,建议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期望等,为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其次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热情。
上某些需要操作的课,教师课前可以准备好半成品资源,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利用这节课的知识来完善这个作品。例如Word的图文混排教学中,重点是指排版,而不是输入文字,所以我们可以先导入文本,让学生来补充图片及加工图片和版面,这样学生不用输入文本,工作量就小了许多,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利用半成品加工方式可以在学生基础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教学的目标性、指向性更强。
2.在硬件上进行限制,杜绝学生玩游戏、上网的可能性。针对教学硬件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对策一是努力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做好硬件、软件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为教学的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二是教师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对不能正常使用的机器及时维修,确保机器能正常使用;三是上课断网、删游戏、禁用USB接口,杜绝学生玩的念头,在学校中形成计算机课也是来上课的思想,并加以规范;四是配置PPT播放的控制笔,让教师不用一直在电脑前操纵课件,可以走到学生中边控制幻灯片边授课,同时还可以起到巡视的作用。
3.从软件上限制学生强行退出广播控制,强制学生听课。有的控制软件可以在教师广播教学时由学生来选择是否关闭控制,有的则是要通过结束进程来结束广播。教师可以安装一个不容易退出控制的广播软件,来强制学生接收广播听课。有能力的教师甚至可以自己编写一些限制关闭广播进程的代码,并做成开机批处理文件,使机器一开机用户就无法结束广播进程,达到控制学生的目的。例如有的教师用C语言编写进程控制代码,禁止学生关闭广播进程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4.制定相关的制度,让学生从思想观念上重视计算机基础课。针对课程地位和观念引起的问题,解决的对策是转变学生的观念,改变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等于轻松课、计算机基础课等于玩的课的错误观念,树立起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正确认识和学习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观念呢?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教学的总目标。不允许学生不带课本、玩游戏、聊天,老师更不能和学生在课堂上玩游戏。有的老师为了鼓励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就以课堂最后留15―20分钟时间给学生玩游戏为诱惑,但这样是不是真的能让学生安心下来听课呢?学生难道就不会为了玩游戏而随便应付作业?课堂教学事实证明,这样是不可行的。
其次,教师要制定相关的课堂管理制度,在第一次上课前必须要和学生强调相关的制度,使学生明白在计算机基础课课堂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并制定相应的违反制度的处罚措施,并将这些记录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
最后,加强每节课的效果成绩登记和制度的落实。教师要保证制度的执行,不能让制度成为墙上的装饰,每节课布置的任务,都要及时登记学生的完成情况,同时在下节课前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对没有完成的同学进行督促,告诉学生这些将作为期末成绩的依据。这样大部分学生就会更加重视。我们相信,只要持之以恒,观念是可以改变的,学生终将明白计算机基础课程对自己的意义。
【参考文献】
0引言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推广,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已经发生巨变,合理利用新技术是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创新的重要渠道。计算机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对学科知识的渗透不仅要依靠传统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可以运用雨课堂施教,帮助学生高效自学,在实践中强化能力,开阔眼界,以下将对雨课堂的实际应用展开分析。
1雨课堂的概念及特点
雨课堂是一款服务于学校教学的工具,需要借助上网设备与互联网技术发挥作用,是集信息存储、数据计算、资源展示、实时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工具,能满足不同教学环节的使用需求。雨课堂不需要依赖额外的终端设备,教师依靠电脑设计课件,学生利用手机微信参与学习,符合师生的日常使用习惯,因此,师生双方可以快速适应并掌握工具的使用规则,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雨课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易操作、人性化、功能强大这三方面。首先,学生无须下载新应用,不需要准备新的硬件设备,只需要利用微信就可以进入雨课堂,有效降低了线上教学的门槛。学习过程中的操作简单明了,容易掌握,学生可以边学习知识、边熟悉工具,可保障师生课堂互动流畅高效。其次,学生获取资源、答题、表态等个性化需求都可以利用雨课堂轻松实现,教师也可以在课件中增加语音提示、引入网络教学资源,可满足师生的多种需求,充分体现人性化。最后,雨课堂可以将学生的答题情况转化为具体数据实时展现,有效提高教师的掌控力,使教学效果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细致,同时还具备推送提醒、随机点名、弹幕等各种功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具有十分强大的互动展现功能[1]。
2“雨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2.1调查上网习惯,为教学做铺垫
实施教学前,应调查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包括使用计算机的频率、日常上网设备等。了解学生使用习惯后,再普及雨课堂的使用方法,便于学生了解学习工具,重视计算机学习中的互动和实践。通过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手机上网更方便,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学习视频,搜集学习资料。师生沟通中,应分享多媒体教室中的无线网络,提醒学生专心学习,熟悉雨课堂中的各项功能和使用规则。介绍雨课堂的功能后,应组织学生加入班级,引导学生填写个人信息,熟悉进入雨课堂的通道,最后提醒学生打开推送功能,介绍日常使用流程,包括对预习、课堂互动、课后作业方面的要求,使学生逐渐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上学习和自主学习中做到及时响应,加强与教师、同学的互动。
2.2精心设计课件,助力课前预习
考虑到学生用手机学习的特点,可以在课件中插入优质微课视频,便于学生随时随地收听相关讲解,观看操作界面。在课件中插入视频和学习资料后,应添加相应的练习题,以夯实预习成果,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增设习题的同时设置标准答案以及答案的解析,鼓励学生在核对答案后观看解析,深入掌握理论知识。设计课件时,不仅要考虑传授理论知识的需求,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在设计题目时,可以增设主观题,学生回答此类问题时,可以选择录音、输入文字等形式,满足学生在不同场合的学习需求。比如教学中涉及有关文档编辑格式与打印的知识时,可以在课件中插入视频学习资源,要求学生跟着视频观看操作方法,在介绍重难点知识时,可以在特定时间增加语音提醒,以便指导学生有目标地学习,优化预习效果。为了解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可以让学生使用“报告老师”功能,以收集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问,提高课堂效率。为督促学生准时完成预习任务,可以设置结束时间,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安排时间预习,教师端可以随时查看学生的预习进度[2]。课前预习是形成学生学习热情,保障有效互动的前提,因此,要精心设计课件,在预习课件中突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除了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料外,也要充分利用雨课堂的反馈功能,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预习情况,真实反馈自己的想法,利用功能按钮、回答主观题的方式反馈自己的学习心得,以促进线下教学的开展。
2.3关注学生反馈,提高互动质量
传统课堂上,学生遇到听不懂的问题时经常默默记下,缺乏及时提问的勇气。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中的反馈功能,让学生边学习边发表看法,实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对于疑难问题可以重点讲解,做到有问题当时解决,能有效控制遗留问题。学生的预习反馈对课堂教学有重要作用,应抓住共性问题,用微课、现场操作等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课堂互动质量。比如在教学信息的存储类知识时,由于包含大量理论知识,反馈“不懂”的学生较多,可以引入微课视频,并及时设置相应习题,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反馈答案。将疑难问题当堂消化、当堂解决,不仅能降低学习难度,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有效互动的效果。对学生分组提问时,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机会,最后一名组员提交本组最终答案,高效的互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紧密衔接,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师生合作能力。听课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弹幕功能,方便及时回应教师的提问,增强参与感。当听课人数较多时,为及时了解学生群体中的突出想法,可以提炼弹幕内容,以突出重点信息,提高课堂质量。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灵活运用雨课堂可以确保师生高效互动,沟通顺畅,让教师及时洞悉学生的想法。要求教师充分运用“遥控器”,做好课堂上的引导者,让学生整齐划一地扫码上课、及时反馈、有序答题,充分发挥雨课堂的教学优势[3]。
2.4活用教学资源,强化实践能力
课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雨课堂可以帮助复习课上知识,支持分组学习,教师应借助雨课堂分派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参与到具体的实践中,借助小组力量弥补学生在实践中的不足,体会实际操作的困难。由于知识点分散,实际应用中难免出现认识不足、考虑不全面的问题,小组学习模式可以给每个成员自主表达的机会,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使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布置任务,比如要求以组为单位,利用Word制作宣传页,宣传页的主题可以自拟,教师只规定提交作业的时间和渠道,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线交流,大家共同拟定主题,调整格式,为完成作业出谋划策。分组学习中,学生分工合作,解决问题的效率显著提升。比如忘记如何编辑段落格式时,可以选一人回顾课上视频,其他人继续钻研剩余问题。以前的教学中,学生习惯闷头复习,即便能以项目任务驱动自己,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影响最终复习效果,划分小组后多人共同实践,既能学习他人的长处,又能施展个人才能,是钻研计算机知识,提高能力的宝贵机会[4]。
3结语
综上所述,雨课堂的应用使师生沟通更顺畅,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自学效率的有效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混合式教学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雨课堂的出现能有效促进教学的发展,改善学生听课质量,应保持创新发展,关注学生需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学生计算机水平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谭松鹤,覃琪.雨课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中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1):137-138.
[2]万晓辉.微课雨课堂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20,36(1):106-107.
如何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们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并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便成为我们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所要探索的问题。
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地位
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任何专业都必须开设的课程,并且进行全省统一考试。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在学校接受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先导课程,也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课程,着重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简单的理解就是,计算机基础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每名同学都应该熟练驾驭的“工具”。
2.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应考心理过强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省级统一考试科目,学生考试成绩成为很多学校检验授课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应考心理过强,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分数的提高上面。教学的目的已经偏离“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宗旨。
2.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化
面对全省统一考试,教师与学生向分数全面倾斜的情况下,导致了很多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很多学生在统考中成绩优秀,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遇到计算机问题,仍然束手无策。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即使成绩合格,甚至优秀,我们的教学也不算真正的成功。
3.课堂教学的改革措施
3.1资源利用合理化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也应该发生变化。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应该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给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带来的弊端,我们可以引入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平台,这是一种全新理念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它不但能够实现传统教学的全部功能,而且还能实现传统教学所不能实现的独特功能,对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真正实现双向互动式教学、推进教学信息化有很大的作用。
3.2教学方法多样化
随着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改变。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条件等,应该灵活恰当的选用教与学的方法。
(1) 任务驱动教学法
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因此,采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问题一一探究”为中心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将任务布置下去,这样效果更好。因为在开始学习教学内容之前,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将教学任务布置下去他们就可以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获得能力,最后完成任务。教师在此期间不断关照所布置的任务,关注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和内容难点,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等直至最终完成任务。对于学生来说,他只要接受教师在课堂中给予的一个个小任务,研究它、解决它、体会它、总结它,最终升华,就可以由简单的小任务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2) 分组练习教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由于多种因素而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差异可按照学习水平进行分组学习,在教学的前期可将一些掌握较好的学生分成几组,掌握较差的分成一组,掌握较好的几组学生相互竞争,自我学习,掌握较差的一组在练习时由教师进行亲自辅导,排除困难。在教学的中期按照优势互补原则把班级成员进行重新分配组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尽量合理组成在协作、竞争等能力方面水平均等的小组,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一般选掌握较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小组长不但要积极主动参与合作交流、讨论,协助老师落实小组任务,调动组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经常组织开展组间竞赛活动等。在教学的后期对各小组进行测试,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逐一解决。
3.3问题设计趣味化
问题设计不当,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指向不明,自然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设计课堂问题?首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问题的难度应以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但应该重点考虑中等水平学生,这样低水平的能有所提高,中等水平可以复习巩固,高水平的可以进行基础强化。其次,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第三,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这样的提问,既紧扣了教材,又给予了学生充分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大为有利。 第四,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要问有所答。
3.4作业布置生活化
作业是学生学习基本材料后的实践材料,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课后作业的布置非常重要。
“生活即教育”,学生们的学习内容从根本上应该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把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于社会、与家庭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各科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一、MOOC的概念及特点
维基百科对MOOC的定义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堂(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是一种针对于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在线课程。MOOC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它是一种通过开放教育资源形式而发展来的。”[1]它是为了加强知识传播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由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分享精神的组织在Internet上的。MOOC与传统的在线教育不同,它的特点是在线、大规模、开放,并且小而全面,每次上传短视频形式的课程内容,不到一个小时,但是每一段视频后面都带有相应的练习、测验及互动环节,从而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MOOC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碎片时间扎实地学完每一段的视频内容,而且可以通过MOOC使学生随时随地地听到全球顶级大学的教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讲授,了解最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动态,极大地缩小因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所带来的区域差距,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许多个MOOC平台被搭建起来,大量名牌高校加入其中。MOOC使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向全世界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基本上是免费的,是面向大众的。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庞杂,新知识多。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基础知识等,课程内容比较庞杂,新型知识多,而课时普遍偏少,理论与实践都要求一个学期完成,教师无法深入讲解,学生学的深度明显不够。
2.不同地方学生水平差异大。
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接受的计算机水平差参差不齐,个人水平差异大,而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是集中式的,需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并且传统教学是被动型的,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授的信息一样,进度也一样,忽视学生群体的个性差异、基础及学习能力不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3.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
教学内容的滞后导致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比如操作系统内容是Windows xp,而大家已在大范围内用Windows 7等更高版本,这样让学生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应用有出入,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三、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翻转课堂教改探索
相当于传统教学模式,MOOC有其自身明显的优势,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借鉴和吸收MOOC教学模式中的优势[2],将MOOC补充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堂外自主学习,而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直接交互,教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通过讨论和知识运用使得学生有更多收获。
将MOOC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之中,课堂设计重点在于设计好翻转课堂。
首先,教师课前要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精心设计课前准备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安排时间学完相应教学视频。为了达到监督学生完成自学的目的,教师布置的课前准备作业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围绕视频内容向学生提问,让学生作答。
其次课堂上,教师只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做题,从而让学生巩固和验证自主学习的成果,教师要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时可进行个性化指导,了解学生情况,检验他们的进展,使学生收获更多。
学生可以在MOOC上开展讨论、完成作业,并互相评价,教师可以进行考核,布置批改作业,与学生交互,进一步指导。
尽管MOOC具有很大优势,但与传统课堂授课相比较,它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基于MOOC的自身学习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缺乏现场感知的冲击力。因为从本质上看,MOOC的学习仍然是面向计算机屏幕的网络课堂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主要通过观看视频资源、参与人机交互活动实现学习,这与课堂学习相比,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其次,MOOC的学习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多数情况下,基于MOOC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独立面对计算机屏幕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要具有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并且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自主地安排学习进度。这对一般学生而言难以坚持,所以就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另外,在基于MOOC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习者不愿意按部就班地学习,影响他们对知识体系的完整掌握。从教学实施的情况看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在以MOOC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习者都没有耐心从头至尾地观看整个教学视频,拖动进度条快进是很多学习者常用的学习方式。
第二,学习者实际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预期时间要少,多数学习者在进入MOOC学习界面不久就退出,然后进入了其他网页。
第三,将近四成的学习者不喜欢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仍希望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
总之,虽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MOOC教学优势明显,但是MOOC不是万能的,在当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MOOC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从MOOC的应用效果看,MOOC对于短期的培训、面向具体知识点的培训有一定优势,而对于面向系统化的教育教学活动则以传统的学校课堂教育方式更有利。因为MOOC中学生数量众多,师生之间的直接交互受到了限制,教师不可能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而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具体授课方式、方法及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因而MOOC翻转课堂更适合自主性强的学生进行学习。
一、“翻转课堂”在教学现状中的需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一种混合使用技术和亲自动手活动的教学环境。翻转课堂最先在美国的中小学实施,2007年开始,大学课堂中逐步尝试翻转课堂改革。迈阿密大学计算机科学和系统分析系的Gerald C. Gannod,Janet E. Burge和Michael T. Helmick三位教师在他们所教授的“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中使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微课”视频,与真人版相比,自动版的“微课”老师讲课更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可以让老师在任何时候复读,并且学生不用考虑是否会浪费老师的时间,甚至想复习很久以前老师教授的内容也不用感到尴尬和难为情。作为课堂“增补”,对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很有帮助。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视为非人性化的教学,一个班学生不可以讲话,没有互相配合,每次学生还会遇到老师经常问的问题“你们听明白了吗?”特别是在本科学生中大都经历了12年多的课堂传统教育,无论懂与不懂都会“点头”。现在我们利用“微课”进行人性化教育,现在他们可以互相合作来完成课程和作业。
现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存在着系列教室规模大、学生多,且学生领悟参差不齐等问题,特别是在我校对全国招生以后,各个省份的差异就越发凸显,来自贵州及一些西部地区的本科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相当陌生,主动联系教师表示对这门学科的学习非常吃力,希望教师给予他们更好的课外学习方式和内容。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翻转课堂”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有助于解决这类问题。
二、如何提高微课设计能力
与此同时,“翻转课堂”中的“微课”制作与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1.重视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要认识到微课程与传统课堂讲授的不同。在录制教学视频时,一方面,传统的优质课、精品课长度一般在40~45分钟,而翻转课堂中的视频是10~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将最核心的内容讲完;另一方面,教学视频中不存在师生互动,只有教师的单向传授,这需要教师考虑视觉效果,避免死板、单调的讲述,突出和强调主题、重点与要点,录制情感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视频。
2.重视微课程单元的检测设计
通过对微课程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是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检测。教师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应针对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检测习题,在每一阶段微课程后对学生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汇总,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三、微课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
1.课前自主学习,完成进阶作业
围绕特定的知识点,借助课前的学习视频,完成进阶作业。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练习题,也可以让学生对课前自学的内容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者可以对微课所学内容写出评论和学习重点。
2.课堂上互相交流与探究
通过了课前的微课学习,学生呈现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逐个解决,对于共性问题可以向全班学生进行具体讲解,一般这类问题就属于关键知识点和难点。对于课堂上呈现的问题,进一步呈现作业题,提升对该专题的掌握度,暴露学生的问题,在课堂上尽量做到90%以上的学生完成对该学习主题的掌握。
3.随堂测试和知识点的深化
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随堂测试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给每位学生反馈和矫正。对于测试结果显示掌握知识较弱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讲解,而对于测试结果显示掌握知识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提高性的教学或探究,比如挑战性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扩展深入思考,满足学生高层次的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89-01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改革全面展开,这对于我国中学教育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学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必修科目,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程成为学校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旨在探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在中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过去教师在讲台上扮演“主角”,或在理论课上用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或在实践课上教师演示,学生依样画葫芦。由于初中学生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的学生,信息学习能力较差,而且自主学习能力更欠,这样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直接造成学生课堂兴趣下降、能力形成较慢、对知识点消化和吸收较差、自控能力也较低;此外,教了解学生实际感兴趣的事情了解得不多;教学内容常常离学生生活十万八千里,学生在课堂上普遍感到枯燥乏味、沉闷无兴趣、提不起上课的尽头,这不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学往往只偏重于考试重点教学,并没有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水平的培养,这往往让学生陷入了虽然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个课程,但学完后还是不会“应用”的尴尬境地;同时,教师疏于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的机会,只按照教学大纲和自己备课草案的内容来讲授知识,几乎不而且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厌学的心理,形成恶性循环,将会产生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大多数学生对常用办公软件和一些基础工具软件的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基础,继续维持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2 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彻底转变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教学模式,采用多维互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计算机应用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教育课程,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转变教学角色做起,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包括网络搜索、多媒体视频、同学间互动讨论等各种自主学习渠道和形式,自主地探索学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规律、各类办公软件的应用方法及操作要领和一些简单程序的编写技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驾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用启发式和发问式的方式对学生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即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要毫不吝啬地加以评价和赞扬,让学生提升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互助讨论、网络搜索、主动疑问等方式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能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团队协作探究精神,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
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师要设法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师要在课前提前到达教室,可以讲一些课外笑话,用幽默而充满哲理的语言烘托出教学的氛围,让学生们都能喜爱计算机教师,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缩短心灵距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自身人格的魅力,增加学生对自己课程的认同与满意度,提高学生对教师讲课的共鸣与学生听课的热情度,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创新,注重实践。教师在计算机应用课上要引导学生自觉利用课堂的实践机会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师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因材施教,照顾好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层次的学生。同时,教师要注意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尤其是讲课时,不能重复,要时刻激发学生的激情、主动性与创造性,让他们都能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学会精讲精练,强化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巩固。比如在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对文本的编辑方法、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动画效果的设计等关键内容时,教师要对此讲深讲透,让学生在探究完成后能熟练掌握,尤其是word对特定文本的编辑方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