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物理小课题研究

初中物理小课题研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4 09:26: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物理小课题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物理小课题研究

篇1

(一)师生互动理论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课堂教学中很多工作也主要是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最常见的课堂人际互动是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如课堂讲述、提问、评价和练习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通过一定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来完成的。

师生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课堂提问。教师和学生是互动的主体,并且在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同等重要、互为主体的。在提问的过程中,师生间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交互的。这种交互作用和影响不是一次性的或间断的,而是一个循环的连续过程,也就是在这样一个连续、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就是在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双重作用下实现共同发展。

(二)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随着初中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活动也在发生变化,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随意性的变化。他们不仅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自己的行为。要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最主要的就是培养他们对物理的直接兴趣。学生会对一些演示实验产生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对在课堂上那些较有趣的实验,他们能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演示实验的现象上。除此之外,初中生还对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有很大的兴趣,虽然他们的操作能力有限,协同配合能力还不是很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会产生很强的动手操作的欲望。

初中生基本上都具备的一个思维特点就是注意力易转变,因此,教师对他们这个思维特点要重视,保持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更不要打消他们仍处于萌芽状态的物理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学习习惯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能够用准确而规范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眼中的演示实验。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口头和书面描述能力方面也不能松懈,还要注意控制他们的情绪,保持课堂的气氛活跃、不紊乱。

要做到以上的要求,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提问时,就要把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进去,积极主动地为他们设想出一种情境,增强提问的直观性、形象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激发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地想问题、提出问题,让他们能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如果要使课堂的提问发挥到真正有效的目的,就必须要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一)教师应设计准备问题,并适时提问

对课堂提问做好充分准备是提问有效进行的前提。虽然有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熟练地提问,但是一般情况下语言组织上不是很严谨,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备课,充分准备课堂提问。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提问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问题才能够让学生明白,预想在哪个环节会出现问题并提出制定方案等。教师在做准备工作时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各种类型的问题都应有所准备,加大高认知水平问题的比例;

2.提问方式上的准备;

3.准备选择哪些学生回答;

4.问题设计有条理有顺序。

(二)鼓励学生自己质疑提问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所有教师都会采用的一种课堂提问模式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但是随着教育观念和思想的发展,这个提问模式已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些教师逐渐认识到只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才能完成教学目标,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从激发思维的角度来看,最有意义的提问就是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一个学生提出问题,由另外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相互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加深印象,而且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得到了实现。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组织和引导,牢牢地使学生的思维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前进。教师不仅指导学生怎样学,还要拓展他们的思维。要让他们有效地把学和思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是他们自己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让他们一味地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

学生提问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当前,课堂提问所采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师生提问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他们拥有教学的主动权,但是对学生主动解决、探索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帮助,致使人们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产生错误的理解,并没有对此进行真正的实践。

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并没有真正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提问的价值没有理解到位。

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交流互动,教师课前的备课,教学中的技巧、手段的运用都与提问的设计相关。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总结其优点,找出不足。再进一步分析、补充其不足之处,使学生的思维能够在物理教学的提问方式中充分地展现,教师对于提问的导答、评价要建立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基础上,从而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理论。

参考文献:

1.胡之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湖北教育,2010,2:S4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06-01

1 引言

通过提问问题可以引出思维的导向,课堂的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同学们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老师知道学生的优缺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初中生对物理的概念和理论比较陌生,物理作为一种新课程呈现在刚从小学蜕变到初中的学生面前,他们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甚至有可能出现厌学的心理。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提问来对相关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便提高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及通过提问来加深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

2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分析

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说明到底怎么样才算有效,有效性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的,有效性的提问时相对无效性和低效性来说的。首先来说无效性,无效性是老师在讲课时提出的问题是无根据的、无效的。这些无效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关注学生的想法,以至于老师的问题没有多大的意义。(2)老师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所要表达的想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是南辕北辙。

(3)提出的题已经超出了学生们能够理解的范围,学生受到年龄见识以及所学到的知识所限,因此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4)提出问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目前的水平,低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低效性提问往往是一些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只需要对一些事实进行最原始的会议就可以了,因此低效性提问起不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

有效性是相对于低效性和无效性来说的,其标准有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理的变化和头脑的思考,而不是仅仅通过简单的回忆和陈述就可以解答问题的。(2)老师的提问具有针对性,并且让学生明白老师再问什么。(3)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具有发挥想象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可以创造性地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回答。(4)老师与学生应和睦相处,因此有效的提问也就是一种恳请式的态度,而不是强迫式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说出最真实的想法。(5)有效性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感觉到成就感和轻松感。(6)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发现问题,进而推到问题找出引发问题的原因,允许学生们运用所知道的知识来对未知的知识进行尝试性的理解。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的话,有效提问就是老师通过了仔细的选题并且经过了精心的准备来提出问题,这种提问寓意深刻不是老师在课堂上随意想出来的。(1)老师的提问应该是以所传授的课程为基础。(2)老师提问时应考虑全班的整体水平,不能厚此薄彼。(3)老师的提问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3 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老师在对学生提问时要讲究策略,如果不讲究策略的话那就是无效提问,要想使课堂提问具有有效性,应从如下方面进行研究:

3.1 老师在提问前应精心设计问题,并适时提出

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老师在提问前要对问题提出的形式以及背景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然后仔细的琢磨需要提出问题的主题以及组织相关的语言,并在合适的场合和时间提问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效性提问的语言严谨,学生的回答更具有针对性,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

3.2 采用候答的方式

所谓的候答就是指,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学生几秒的时间去反应,让学生有时间来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进而组织答案。候答的时间长度依据问题的复杂程度而定,并不能一概而论,一般以3-5秒为宜。在问题提出之后的候答阶段,老师尽量看着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在注意着自己,尽量避免出现有一个学生举手就让其来回答的局面,这样会给其他学生一个错觉,以为问题已经被人解答因此他们就会停止思考。看到有好多学生举手后,根据实际情况叫一个学生来回答,这位学生不一定是第一个举手的。当灵活运用候答的方式后,就会发现越来越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3 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

长久以来,课堂提问都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因此学生的回答也就是被动的回答,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整个提问过程也就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毫无新意,许多学生都对提问失去了兴趣,又或者学生害怕老师的点评,进而会害怕老师的提问,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不利,也没有达到老师进行有效性提问的目的,因此,要在老师的提问过程中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提问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老师的互动和提问来增强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知道自身到底哪里具有缺陷,以及该如何改掉这些学习上的缺陷。

4 结语

本文依据如今初中物理课堂上老师在提问时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学生们对出现的这些问题的反应来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出现的无效性和低效性,并引出提问的有效性,制定判定初中物理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标准框架,进而引出:(1)对老师在提问前应精心设计问题,并适时提出。(2)采用候答的方式。(3)增强学生提问的主体性这些具体的策略进行研究以保证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

[2] 冯玮青.语文课堂提问教学与学生主体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8).

篇3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要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提问要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鼓励学生多样化发展[1]。课堂提问教学大概可以分为四类:(1)认知记忆型提问:对以往所学知识点或者概念的简单回忆。(2)归一定向问题提问:答案唯一,如单选题。(3)多样型提问:这类问题的答案很多,同学们可以充分展开想象,不断地回答,不断地完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4)评价型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评价。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加强师生互动,而且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大纲,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率[2]。笔者结合多年物理教学经验,总结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

教师应该对提问的问题类型、提问对象、提问时间等都有所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必须上课前认真备课、备学生[3]。组织好课堂语言的严谨性的同时提问顺序要具有一定的连贯逻辑性,一节课讲到哪里需要提问,提问的目的、提问知识点及如何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准确及时合理的评价。教师提问时要对各种类型的问题都有所涉及,一般讲提问问题分为考查识记为主的提问、考查理解能力的提问、考查知识点运用性提问、考查分析问题性提问、考查综合运用性提问等方面。以初中物理光学这一章为研究对象,识记为主的提问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考查理解能力的提问为“光的反射定律及光路可逆性”;考查综合运用性的提问为“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如: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教师要使后进生、中等生及优等生都有机会应答,对后进生的提问难度适当降低、对中等生可以逐步升级,对优等生加大难度,什么难度的问题让什么层次的学生回答都要标记好,目前比较受教师喜欢的提问方式有个别回答、分组回答和课堂抢答等,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通过提问方式加强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师提问问题,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进行提问,如教师提问凸透镜成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什么像,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做什么?学生回答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教师提问问题具有全面性,也要因材施教。每个班里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都存在明显差异,传统“一刀切”教学模式很难顾及各个层面的学生,一堂成功的课要让全体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例如,教师讲解电学知识“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教师面向后进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可以改变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和电阻大小吗?如何通过改变电路的连接方式改变电流、电阻和电压?面向中等层次同学提出问题:一般实验中调节电流大小的仪器是什么?在电路中的连接方式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面向优等层次同学提出问题:家里电视机、同学们听歌的MP5等音量的大小是怎样改变的?同学们是否可以自己设计音量调节电路?由此,课堂教学中让基础不同学生对应回答梯度不同的问题,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要及时到位[4]。评价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肯定和补充,积极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极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例如:“回答得比较流利,你的思维方式很独特!可以进一步说说你的想法吗?”“看到你的进步,我真为你高兴。”“大胆说出来,说错也没有关系,我们一起商量寻找答案。“我一直觉得你是班里比较出色的学生,我愿意相信你!这样的话语鼓励学生充满自信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一节成功的课堂可以通过不断的提问,把若干问题联系起来组成知识网,但是目前很多课堂问题依旧影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李玉霞.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成才之路,2011(24).

篇4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及科学思维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更是时代的要求,所以乡镇中学的物理教学也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学策略来改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现状,提高物理课堂实验效果。

一、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现状

1.实验准备不充分,实验效率低

课堂时间十分有限,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资源,使得物理实验课堂最优化。但是部分物理教师忽视在实验课前做好准备,缺乏精心设计实验课堂教学环节和实验教学重难点的意识,或出现遗漏实验演示所需器材及工具等,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有效进行,甚至做出了的演示实验缺乏教学效果,使实验教学任务流于形式等。

2.实验教学器材有限,实验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性

乡镇中学的物理实验室或者物理实验课堂的器材,相对来说是比较有限的,所配备的实验器材也只是根据教材而准备的,仅能满足教师基本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基础实验,而且这些实验只是形式教学,完全按照课本设计的相关步骤进行的,严重缩小了中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探索的范围。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再加上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老套,使得物理实验课堂只是照本宣科、单一的演示实验,不能够很好地演示物理现象及反映物理规律,而且使得整个物理实验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效率低,更限制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特别是乡镇地区的物理课堂教学,很多都保留着传统的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模式,即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学习的时间很少,完全是教师做实验、讲实验的一个灌输式的教学过程,没有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探究学习的能力,不符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教学新理念。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不利于体现实验教学的真正意义,更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科学思维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

4.实验操作失误,缺乏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效果,很大取决于教师这个课堂的引导者,而往往有些老师由于自身准备的不足,缺乏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没有足够认识到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其在演示实验时出现操作步骤不规范,操作行为不符合标准等。例如没有调整弹簧测力计与零刻线就直接拿来测量;在使用托盘天平时不按照操作规范调整好就直接开始实验,造成学生在观察实验时产生质疑等,这种随意实验的教学态度不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实验态度。

二、改善实验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实验效果的策略

1.合理创设物理实验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家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只有兴趣才能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物理教师要提高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合理地创设物理实验教学情境,构建具有趣味性、引导性及实践性的教学环境,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满足初中生的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的情况下,快速地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引入大气压强时,我采取小实验课堂设疑法,在课堂开始前,准备两个口径大小不同的试管,将大试管装满水,小试管插入大试管中大约三分之一处,倒置后放开小试管,学生会看到一个神奇的现象,随着大试管中水的慢慢流出,小试管在大试管中缓缓上升,好像小试管被大试管生生吞掉一样。通过实验呈现的效果,学生不禁雀跃起来,然后我再设置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小试管真的是被大试管吞掉的吗?那是什么力量让小试管在大试管中缓缓上升的呢?)学生因为好奇,所以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就会自觉地融入到我接下来的物理教学课堂中。

2.由教师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小实验

教师单一的演示实验,很难让学生爱上物理实验课堂,学生必须要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才能发现学习物理的奇妙,才会激发他们想要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演示实验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做些小实验,让他们真正参与到物理实验课堂的学习,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述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概念时,请全体学生将右手平放在桌面上完成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手沿桌面施加推力,使手在桌面上滑动,感受来自桌面的摩擦;第二次仍用手沿桌面施加推力,但保持手的位置不变,再感受一下来自桌面的摩擦。进而提出这两种摩擦一样吗?它们分别是何种摩擦?学生通过这样一个简单易做的小实验,很容易就分出两种摩擦的不同,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能更大地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如我为了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最直接的方法是让学生都拿起自己的铅笔,按要求分别用两指向笔的两端施加同样的力量,通过感受笔尖和笔头两端挤压的疼痛感,亲身体验后明白了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块一样的橡皮泥,要求学生分别用两手向橡皮泥施加不同的力,经过观察学生发现,施加压力越大,橡皮泥变形也越明显。学生通过控制不同变量,做了这两个验证实验,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理解,而且不容易遗忘。

3.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新实验教学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现代信息媒体技术运用于现代教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理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设计及教学环节,进一步优化物理实验课堂。通过利用多媒体模拟物理教学中比较抽象难懂的物理现象及物理规律,以加强学生的各种感官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物理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一些有趣且能扩大物理实验课堂内容的视频(如大气压强能托起十米多高水柱的视频),先使学生在视觉上产生震撼效果,让其了解物理实验的奇妙性和趣味性,进而使学生从心理上想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讲物体运动与静止知识时,可以运用电脑动画制作出模拟物体相对运动的情景(比如可以用动画展示孙悟空的扮演者是怎么做到在云中飞行的),以直观动态的模拟,设置物理现象呈现的快慢,将抽象的物理概念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使其了解物体运动的全过程以及运动规律。

4.改变实验形式,丰富实验活动以激发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堂,那么它就会失去吸引学生的魅力,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在课堂内所学习的物理知识,改变实验的实践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物理实验探究活动,这不仅是检验学生物理课堂所学知识能力的体现,更是给学生开拓实验视野的机会。例如开展物理知识原理模型制作活动、科学智慧小发明、物理实验竞赛等。通过丰富的实验活动,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既锻炼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物理实验教学课堂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结束语

在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要提高对物理实验的认识,并克服设备不足、实验管理人员缺乏等实际困难,想方设法加强实验教学。此外,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吸取新课程理念,积极进行实验探索和创新,使初中物理实验成为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环节。

篇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追求高效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放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期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初中物理教学,我们在教学提问环节方面需要做出更多的改变。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提问教学策略的实施,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实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达到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一、提问联系实际,更显生活化

问题生活化策略是指将问题置于生活中,让学生更加积极进行探索,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提问不仅能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也能加速学生们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提问不注重艺术性,提问过于简单和生硬,还是停留在“好不好”“是不是”的形式中,提问显得更加形式化,华而不实,而且大而空的问题往往让学生无所适从,目瞪口呆,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问生活化能让学生们获得更加鲜活的知识,也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效率,还能引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在物理教学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一辆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在10min内通过了30km,该车速度是多少?若将这一习题改成:沪宁高速公路限速120km/h,一辆汽车的电脑收费卡上显示,该车9∶00从苏州进入高速公路,9∶40到达上海,驶出高速公路,苏州到上海的路程为84km,如果你是值勤交警,你是否要对该车司机做出超速处罚?依据是什么?通过联系实际的提问,能让学生们感觉得到物理更加贴近生活,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更加高,学习的效率也会明显提高,学习时知识更容易被接受和了解。

二、把握好问题设计难易度

课堂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人的认知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问太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思维的品质会下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问题太难则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削弱学生参与回答的热情,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负面情绪。所以教师所提问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只有深入思考才能回答的,就好比树上的果实,看得见,但是只有跳一跳才能得到。同时,适度的提问还应该是班里大部分学生能够应答得上的,只有难度适宜,问题的提出才有意义。

三、教师对问题要合理设置

课堂中提出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而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所以,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初中物理的课堂问题,通过合理地设置提问,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知识的有效构建,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初中物理平面镜知识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对平面镜知识的理解,我通过精心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带来了精彩的魔术表演,既通过一个有镜子的盒子,为学生表演纸币魔术。精彩的魔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可是此时学生并不知道看这些内容与所学的物理知识有什么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地设置提问,在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所以,我在学生兴趣盎然地看完魔术表演之后,提出了一些问题:老师在课堂上表演的这个魔术把钱变没了,是真的没了,还是另有什么玄机呢?纸币的消失与魔术箱中的镜子有什么关系吗?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呢?通过这一系列问题,有效地在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之间建立联系,把学生的思路引到了需要探究的问题上来,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实现了自主探究和自主发现。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一系列提问,才实现了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对物理知识的有效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研究问题的设置。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物理知识,寻找内在思维的逻辑性,将实际现象升华为具有鲜明逻辑性的问题,让这些问题通过合理的设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为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四、审时度势,积极评价应答

学生回答问题后都会期待着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的行为不当就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同学,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会得到肯定和强化。如果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只对了一部分,教师也要进行中肯的评价,对正确的要给予肯定,然后对错的部分要耐心引导学生更正或寻求正确的答案。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教师一定要对此表示肯定或提出表扬,指出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并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尽量避免使用一些简单的、单一的“对”“错”“好”“坏”的评价方式,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方式。比如:“这个办法可行,但实际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问题?”“这个思路是对的,但细节上还有没有要改进或补充的?”“这个方案很不错,但在实施时要用什么样的方法?”……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并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与想法。

根据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调查,探讨分析采用有效性提问的方式取得的教学成效,通过发现初中物理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性提问的解决策略。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重视有效提问的教学方式,加自身的教育责任意识,努力钻研物理教材知识,掌握设计问题的正确方法,为学生创造出广阔的课堂学习空间和发展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使他们学会理解问题中涵盖的重点与难点,从而达到提升整体物理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招茂,沈炎.物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J].物理通报,2011(03).

篇6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合格率偏低,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属于一种低效的教学,所以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注重教学策略的开展。

一、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注重教学策略

有效的教学是让教师能够遵循教育活动当中的规律,使用相对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方面的投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理念最重要的是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去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主要包含了三重含义:一是需要注重效果,主要是指教学活动需要与预期的教学目标高度吻合;二是需要提高效率,使有效教学占据实际教学总时间的大部分;三是要有社会效益,注重个体进入社会的实用性价值。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一)创造全新的教学情境

创设全新教育新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能够作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和教学的需要,主动联系生活的情景,真正为学生创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这样可以摆脱过去的“一言堂”的模式,在理论知识产生的过程中,真正让学生身临其中,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比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导入一个敦煌的名曲,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声像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为学生展示更多山水的美景,另一方面营造一种全新的意象,配合诗歌朗诵“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为学生展示一个轻松惬意的画面,在这种氛围之下,教师就可以提出“山动船行”的一种矛盾现象,从而真正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探索一些未知的兴趣。

(二)真正加强实验中的探索

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保持学生对于周围环境的好奇心,真正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识,从而在探索过程中,使其能够产生一种自豪和兴奋的感觉。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过去一些常规的方法,真正激发学生参与的情趣,从而保持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欲望。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展开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例如在《气体的压强》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创设实验的情境,在易拉罐中倒入一些水,然后慢慢地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在罐口就会出现白雾的现象,然后迅速地用橡皮泥将口封住,让易拉罐慢慢地冷却,学生就会发现易拉罐变形了,很自然地就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个实验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易拉罐会出现白雾?”“易拉罐出现白雾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排空气的方法在初中物理当中又有那些可以应用?”

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地把问题慢慢深入,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和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不断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发展。

(三)积极引导,真正提高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在忙着做练习题,大量的作业导致学生的压力过大,但是学习成绩却没有提高,考试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其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如果没有真正掌握有效的解题方式,那么课堂上讲解太多的内容,学生也不会理解。因此,我们在讲解习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做好课堂上的笔记,真正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分析解题的方法,比如在教学“复杂电路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其次将对应的数据认真标好,这样才可以真正理解物理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理顺学生在解题当中的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物理课程的设计需要展现全新的发展思路,要想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让学生主动去观察和推理。高中物理教学需要展现挑战性,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内容,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并进行相应的探索,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效率,保证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教师也需要通过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参考文献:

[1].论物理实验主题的选择[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6).

[2]陈鸿,周云飞.课堂理文化样本――当代文学出版社[J].舞蹈,2012(11).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64-01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初中生正处于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并具有极强的探索能力的阶段,初中的物理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十分陌生的,然而由于他们自身的特点,对这一门新学科十分新奇。物理课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能够很好的对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们为未来成长打基础的学科,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这一点,努力培养学生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好物理知识。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本文将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提问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探索。

1.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环节中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在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堂提问的缺失

一些初中物理教师根本没有意识到课堂提问环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直对物理课本中的内容进行不停的讲解,完全忽略了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提问,整个教学过程乏味而枯燥。

1.2提问的质量不高

一些初中物理教师虽然在课堂中进行了课堂提问这一环节,然而缺乏对课堂提问质量的设计,只是顺口或是泛化的提问一些问题,没有针对正在讲授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启发式教学,提问所起到的效果不明显[1]。

1.3提问时容易忽略后进生

有些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时爱提问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并且每堂课都只对某几个人进行提问,完全不对其他人进行提问,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这极其容易造成部分同学产生对物理学习的消极情绪或是抵抗心理,使得初中物理教学的整体效率不好,更是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学习权利的侵害。

1.4教师设计问题难度过大

一些初中老师已经知道了课堂提问环节对提高物理教学成效的重要意义,也在课程教学过程进行之前进行了用心的设计,并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赋予实施了,然而还是不能够有效调动同学们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2]。这主要是物理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中所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超出了同学们现今阶段的理解能力,因此不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成果。

除此之外,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提问环节中还存在着所提问题偏离教学主题、问题设计过于随意、问题的反馈程度不够好等问题。

2.任务型教学法对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作用

2.1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物理教师若是能够有效的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就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总体质量。由于课堂提问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课堂的管理和教学等方面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因此要想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得以提高,就要努力对初中物理的课堂进行不断优化,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艺术与教学水平[3]。

2.2提高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通过任务型教学方法来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提问的有效性,这一观点本身就涉及到了两个问题,第一,即任务型教学;第二,即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提问。初中物理教师若是能够有效的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对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来说,就是一次成功的促进[4]。而这,也是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方面。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在对教学的管理、创新和教育研究等许多方面上本身就是十分不合理,并且严重失衡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要在有限的教学设备基础上,根据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进行教学,这就对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而任务型教学方法对物理教师的要求则更高,不仅需要初中物理教师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还要求教师能够对课堂提问的各个教学环节有设计、有思考、有目标。长久的坚持下去,必将能够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3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任务型教学方法主要强调启发学生们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与探索,对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任务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十分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增强,充分尊重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初中物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提问对提高初中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方式中初中物理教师普遍存在着对物理课堂提问环节的忽视,因此对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成效十分不利。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提问环节的应用,对于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王晓辉,赵中建等翻译.《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0(02):113-12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黄明健,赵丹等翻译.《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J].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5(23):110-112.

[3]高道兴.英语任务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原则[J].山东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研英语教育),2010,15(02):231-236.

[4]王洪林.任务型教学实施中的误区与对策[J].山东外国语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研英语教育),2013,10(14):124-136.

篇8

关键字:启发式; 教学;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斯大林说过:“科学所以叫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根据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发现,动手操作符合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树立启发式教学理念

“启发”一词最早是由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客观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众所周知,学生是教学双边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起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学习。

二、创设情境灵活地运用启发式教学

树立启发式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弱化教师的作用,相反,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有能力运用启发式教学创设各种情境来化解难点,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认识规律、加深体验,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趣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求知欲望

通过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学习《漫反射》部分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情境。

师: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我有一个问题:电影院里,为什么坐在不同的座位上的人都能看到y幕上的画面?

学生任意发表见解。

师: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实验。

教师准备好小平面镜、白纸、手电筒、双面胶等实验仪器。预先把小平面镜粘贴到白纸中央,再把白纸和小平面镜粘贴到黑板中央。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纸和小平面镜。

师:请同学们观察小平面镜更亮,还是白纸更亮?

生:小平面镜更亮。

生:白纸更亮。

师:为什么大家的答案不一致呢?我们得到的结果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观察的位置不同吧?

师:是这样吗?我们来试一试吧!

教师让得到的结果不同的两名学生互换位置再进行观察。

师:现在我们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观察的位置不同,小平面镜和白纸的亮度也不同。

师:这种现象怎样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41页的内容,寻找答案。

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小组选派代表,对漫反射知识进行总结。

教师总结电影院里看电影就是漫反射的一种现象。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给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念,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条件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探究新知部分,我通过创设问题“电影院里,为什么坐在不同的座位上的人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和比较“小平面镜更亮,还是白纸更亮”等问题,有效地引起了学生的注意,较好地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得”的境界。

2. 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学生跃跃欲试总想寻根问底,必然会产生“我要亲手

试一试”的需求,以此验证或帮助自己发现的观点,这时教师在课堂上应想学生所想,给予满足。在学习《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时,我通过以下的操作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学生的思维是从实践开始的。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反射问题中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设置“动境”,将静态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动手操作。通过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与已有经验的冲突,并进行归类总结,逐步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累了物理实验经验,经历了由观察现象到发现规律的过程,使学生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趣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自由表达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是物理新课标的理念,新课标倡导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理源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拉近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在物理实验课上我十分注重趣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自由表达,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作为一门科学的实用性,感受到物理与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必然联系。

生活化情境教学根植于丰富的生活,而生活正是各门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教学中我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寻找物理实验的例子。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主动参与,勇于表达。

三、架发展支架,启发思维,提高学生科学建模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了“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教师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这样对学生的发展是最有效的。课堂中我努力在情境中蕴藏着引发思考的物理信息,让学生从情境中提炼出物理规律,作为物理探索的切入点,有利于学生在教师搭建的 “脚手架”的自然状态下从情境向理论过渡,为有效的物理科学建模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建模能力正是在教学中将多种情境融入,引发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不同情况下形成的,让学生在经历“搭建支架―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的学习过程中逐渐领悟的。

综上所述,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恰到好处地兼顾学生的特点和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灵活地创造各种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样才能承载学科的教学任务,才能让教学的难点得到巧妙的化解,进而让物理实验课堂走向有效、生动、深刻。

参考文献:

篇9

(1)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中物理实验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将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物理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最近,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编写的新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物理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探究活动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2)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当前,对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只是局限在个别范围内进行试验,呈现出单一性、个体性、随意性.单一性——对一个一个实验单独进行研究;个体性——个别学校、个别教师在进行研究;随意性——对实验的选题、设计随教师个人的意愿而定.由于缺乏系统的、整体的研究,探究性实验的研究和实践尚处在自发试验的状态.

(3)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已逐渐显示出不足: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物理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是物理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4)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物理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并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确立“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 课题研究的理论

所谓“谈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物理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探究性物理实验,独自或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开展活动,他们分别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3 课题研究的目标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实验”实施的指导策略.

(2)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方式,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3)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将课程从“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的定位上转移到促进“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发展”的定位上.

(4)通过合理运用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4 课题研究的主要绩效

4.1 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最初的实验学习中,我们发现他们一般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老师设置了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学生在热热闹闹地完成实验后,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意识很薄弱.而这些恰恰是探究性实验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

而在今天探究性实验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独立地进行猜测、设计实验方案,能够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实验来论证或否定自己的猜测,能够交流、分析、得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会时而凝视实验现象、时而低头记录;时而专心聆听、时而激烈争论;时而独立探究、时而合作交流.过去实验课堂上教师讲、学生记;教师说、学生做的沉闷劲不见了.课堂上弥漫着积极探究的气氛,涌动着生命的活力.学生在收集资料、学会思考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更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精神.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们参加的各类比赛取得可喜成绩.在近三年的江苏省物理素质与能力竞赛中,我校有多人次获国家、省、市一等奖.在多年市中考中均有学生获得满分.在近三年的市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核中,我校考核成绩优秀率达到了98%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发生在学生们身上的悄然改变,让我们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是显然的.

4.2 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当教师们面对了多年的教科书突然之间变的陌生时;当面对新教材中五颜六色精美的图片时;当看着所谓的“活动与探究”教学单元时.教师曾经茫然过:这样的物理该怎样上?探究性实验该怎样教?

在一步步的摸索和尝试中,物理实验课堂中教师的“教”不断让位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师的“总结结论”不断让位于学生的“交流讨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师从不知怎样从事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到逐渐熟悉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方法.特别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一节节的课题研究课,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探究实验指导策略;教师示范策略;边讲边实验策略;小组合作、师生合作实验的策略;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的策略;动画模拟演示实验的策略等.

5 问题探讨

篇10

根据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一的物理教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注意在教学中与初中教学的衔接。

一、做好知识的衔接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安排的“台阶”一步步上到高中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可以在初中的题目基础上稍加改动,让高一学生有一个适应和对旧知识的回忆过程,这样学生就能持循序渐进,成绩稳步提高。对此我们物理全体教师作了大量的工作,在教学直线运动时,笔者就作了如下尝试:初中只从参照物等探究了匀速直线运动,提到了有变速直线运动,指出它只能粗略恒量物体的运动快慢。那么如何才能较精确的描述运动物体的快慢就引入了即时速度。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基础较差的中差学生提高特别快。

三、有效作业的处理

初中物理课改实验教学的习题量不大、难度不高,并且淡化数据处理和计算,着力于日常生活中基本物理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注重在“科学探究”中解决问题,而高中物理的习题量和难度明显增加,并且把“做好练习”作为学好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物理过渡教材的《绪言》中引用严济慈先生的一段话作为总结:“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了。”作为个性化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先下题海”,对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三维目标,归类筛选、精编习题,要彰显习题的功能性。

四、有效实验的安排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来源于观察和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做好各类指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做好课外实验,还提倡和鼓励将部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随堂实验,将分组实验扩展成探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教学过程要尽可能引用日常生活中的小实例、小实验,来直观说明物理问题。例如对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概念的教学,可以让学在课堂中通过手脚的相关活动来感悟摩擦力的存在;教师还可以通过拉动和拉不动讲台的现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还可以扩展到百米跑运动员在起点和终点的跑步姿势、200m或400m跑的运动员在弯道处的跑动姿势与摩擦力的关系等。

篇11

随着初中课改实验的深入推进和高中新课程的普遍实施,如何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如何实现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在目标和理念上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统一,如何把握和实现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层次性和递进性等,都将是笔者这样的教学一线的老师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通过对近两年的高中新课程实践的反思,以及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回顾和总结,笔者认为,注重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而也突显“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功能。初中物理课改实验,突出和强调“科学探究”的教学,《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学习的学习活动。它既是“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实践和体验探究过程中的要素和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计划)、收集数据(素材)、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评价与总结等,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培养目标,渗透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

根据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一的物理教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注意在教学中与初中教学的衔接。

1.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形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形成教学难点。

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并在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接受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如教学受力分析时,初中没有引入质点这个概念,更没有深入到共点力的分析;因此高中教师在教学时应从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引入,从两力的夹角从特殊角的二力合成,到不特殊角如何求合力深入,这样学生才能从教师安排的“台阶”一步步上到高中的学习内容。

2.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原则。

可以在初中的题目基础上稍加改动,让高一学生有一个适应和对旧知识的回忆过程,这样学生就能持循序渐进,成绩稳步提高。对此我们物理全体教师作了大量的工作,在教学直线运动时,笔者就作了如下偿试:初中只从参照物等探究了匀速直线运动,提到了有变速直线运动,指出它只能粗略恒量物体的运动快慢。那么如何才能较精确的描述运动物体的快慢就引入了即时速度。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基础较差的中差学生提高特别快。

3.作业的处理。

初中物理课改实验教学的习题量不大、难度不高,并且淡化数据处理和计算,着力于日常生活中基本物理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注重在“科学探究”中解决问题,而高中物理的习题量和难度明显增加,并且把“做好练习”作为学好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物理过渡教材的《绪言》中引用严济慈先生的一段话作为总结:“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了。”作为个性化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先下题海”,对照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三维目标,归类筛选、精编习题,要彰显习题的功能性。

4.实验的处理。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来源于观察和实验。教学中不仅要做好各类指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做好课外实验,还提倡和鼓励将部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随堂实验,将分组实验扩展成探究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教学过程要尽可能引用日常生活中的小实例、小实验,来直观说明物理问题。例如对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概念的教学,可以让学在课堂中通过手脚的相关活动来感悟摩擦力的存在;教师还可以通过拉动和拉不动讲台的现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还可以扩展到百米跑运动员在起点和终点的跑步姿势、200m或400m跑的运动员在弯道处的跑动姿势与摩擦力的关系等。

5.课题研究。

这是高中物理课程的新突破,是初中课改教学“实验探究”的延展和深化。课题研究不强调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从事未来生活和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角色是“创造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解惑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此外,研究性课题的选择,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如菜刀上的力学知识),要注重社会热点问题(如从电冰箱到臭氧层),要关注科技的新发展、新突破和新成果(如阿尔法磁谱仪与暗物质),要兼顾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如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总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具有连续性、实践性、渐进性和创新性。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理应传承初中物理课改实验教学的基本理念,努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践、探索和创新。我们相信:只有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才能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只有适应社会发展水平和长远需求的教学,才能被社会所认可;只有突显教师特色的“个性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才能真正地、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和教师双方都成为教学活动的受益者。这是笔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