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4 09:26: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篇1

一、存在的几点问题

1.设计尺度模糊,方案粗糙。一部分土地治理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未充分尊重项目所在地干部群众的意愿,或部分干部群众一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时候就会产生消极、被动、抵触的情绪,有的农民甚至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更有甚者在方案遵循意见后遇到干部更替,人为再次干预调整变更,设计无一个规定的尺度,难以形成一个切合实际的经得住推敲的方案,再加上部分设计人员未深入实地进行细致勘测,应付了事缺乏责任心,这样设计出来的方案犹如“纸上谈兵”,群众认可度不高,施工图样无法实施。

2.土地项目众多,资金分散。一个土地治理类项目多个部门实施,而各部门条线的年度考核和工作业绩规定,又促使地方各部门对项目区选择捉襟见肘,甚至出现重叠,尤其对矛盾小的、配合度高的乡镇,多个部门或多年的项目都投放到此,甚至出现同个项目区不同部门项目轮流做的现象,而且各个部门项目名称不同,但实施内容基本雷同,如农业综合开发的土地治理项目;农业部门的高产创建项目;水利部门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此类项目大同小异,基本就是渠道、沟闸新建完善,供水、生产道路优化等等,但资金分属不同部门,难以形成合力,更多地造成投资分散,投资标准低,资源重复滥用,综合效益难以发挥。

3.招投标准较低,质量堪忧。土地整理项目的招标公告一般规定施工单位的资质达到三级(含三级)以上均可。由于对资质限制较为宽松,借资质、项目工程质量不达标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有的新建机站配套设施不到位,不能正常运转,无法抽水,有的新修建渠道达不到质量要求,无法排放水源,导致部分田块。而相关监理、建设单位审核把关形同虚设,不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且极易滋生腐败问题。

4.维护主体不清,实效难现。在现行的分散经营体制下,特别是苏北贫困县大部分乡镇、村集体经济薄弱,许多建设好的工程由于管护不到位,高标准基本农田发展不可持续。由于缺乏必要的管护和科学的运营,两至三年时间,建好的设备、设施,破损严重,当地后续维护经费无从生根,再加上本身群众素质局限对公共财产爱护程度不足,建设初期的良好愿景,往往达不到长期效益。

二、项目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立设计方案良性互动机制。设计方案制定结合当地情况,并注意和项目区所在乡镇、村民互动。土地整理项目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在项目申报立项方面,设计人员不仅要通过审阅项目申报立项、规划设计、概算、合同和设计图等资料,实地查看项目现场的地形地貌,审查申报立项是否真实合规、项目设计是否符合当地实际、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等问题;还要走访群众,获取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设计方案应反馈给所在乡镇、村,酌请乡镇、村组织相关人员、村民开会研讨、修改、协调部分矛盾,最终设计方案添设乡镇、村审核意见同意后非影响工程实施方案不得变更,即使变更也需履行乡镇、村民开会研究通过后按规定申请变更,减少人为干预。

2.整合涉农资金部门多头乱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是有限的,要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综合效益,就必须做好涉农资金的整合,集中资金办大事,省、市、县农发机构要在整合和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上,提高认识、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及时调整农发项目库,主动与当地的统筹规划相衔接。建议在不改变资金投向的前提下,积极推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与农业、水利、国土、林业等相关项目资金的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共同考核新机制,有效解决项目工程重复建设,多头管理,资金投入分散等问题。

篇2

引言:

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健康运转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特别是住宅工程质量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建设工程产品的工程项目,投资和消耗的人工、材料和能源都相当大,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一方面关系到工程适用性,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另一方面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所以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地位是当务之急。

1、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特点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1复杂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例如建筑物的倒塌,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 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截然不同。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 研究 ,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1.2严重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成为危房,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据统计,我国1983一1984年平均每四天半就发生一次房屋倒塌事故。某地有一栋六层的住宅楼,在主体施工过程中,现浇圈梁,轴线偏移了9.5cm,圈梁上面的楼板搭接长度不足3cm,造成6层楼板一直砸到底,当场砸死了11人。这血的教训,值得深思,对工程质量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及时妥善处理,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1.3可变性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 发展 变化。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建筑物的倾斜,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混合结构墙体的裂缝也会随着温度应力和地基的沉降量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以发展成构件断裂或结构物倒塌等重大事故。所以,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以免事故进一步恶化。

1.4多发性

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就象 "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而成为质量通病,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地面起砂、空鼓;排水管道堵塞;预制构件裂缝等。另有一些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往往一再重复发生,如雨蓬的倾覆,悬挑梁、板的断裂,混凝土强度不足等。因此,吸取多发性事故的教训,认真 总结 经验,是避免事故重演的有效措施。

2、我国项目质量问题

3.2.1设计质量问题。建设工程项目最开始的质量问题应该在设计方面。一个工程项目,设计是关键,它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整体,包括外形和结构、抗震等。由于整个工程项目都受限于设计图,所以,一旦设计出现不符合环境的地方,就会导致整个施工出现问题,如同北方的楼体,让南方人设计,由于南方很多设计师不了解北方的环境,导致设计的环形楼不通风,夏季炎热。毕竟北方人一些场所还是讲究通风,不是单单空调.项目管理论坛

2.2建筑配套设施质11。一个工程项目质量除了土建方面还有在水、电、暖、电梯、防火、卫生、设备等配套设施方面。有些工程项目虽然建设得很壮观,但是水压不够,高层上水问题;电线老化快:电梯噪音大;窗户密闭性不好,隔音效果问题。这些在很大方面上给完工后的住户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工程质量不仅仅是主工程问题,还有这些辅助设施的质量问题

2.3隐性施工质量问题。在工程完工之后,需要检查质量、评估工程、竣工验收时候,往往偏重于外在的质量问题,对较隐蔽的质量问题很难发现,如:钢筋间距均匀性、下料长度、箍筋弯钩角度、搭接绑扎质量、焊接接头质量、管线耐久性等均较容易忽视。同时由于现场管理人员质量责任意识不强,知识水平较低等因素,造成某些表面质量不错而内在隐患大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隐蔽工程质量问题的监督和检查。Training.省略

2.4管理休系问题。我国目前工程项目质量问题之所以存在这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建设工程管理质量体系的问题。由于这些内在的体系问题,造成监督质量力度不够,执法不严,部门保护,关系户等致使工程项目质量受到巨大影响。

3、加强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加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意识。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建设单位要求各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分级质量检查队伍,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施工单位、质量检查人员、监理人员、甲方代表以及质监站人员相互配合,从各方面加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对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检查。把事后检查变为以预防为主,主动控制为主。

3.2严格关键工程、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的资质审查。为了保证关键工种、特殊工程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对他们严格实行上岗考核制度并定期检查。没有国家和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相应上岗证者严禁上岗。以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保证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

3.3严把材料进场检验关。有些建材商受利益的驱使,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有些检验单位也把检验报告当成商品出售。所以,作为建设单位代表不能只看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材料进场后,还要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报验单逐项检查,对一些明显存在问题的产品要进一步复检。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必须清除出厂。

3.4克服长期存在的质量通病。工程施工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例如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通病最主要的是配合比不准确,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为了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符合要 求,采取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旁站监督以及配合比计量措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3.5加强工程竣工验收前自检工作。工程完工后,要求施工单位对所建工程进行自检。重点排查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对不能认真自查整改的单位工程不进行正式验收。

结语:

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工程项目主要就是以质量为纽带,协调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三者关系,加强对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建设中只有很好的落实了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完全真正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办事,配合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才能完成工程预期的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water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necessit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management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s well as the main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ideas on the management structure, operational mechanism and the reform measures.

Key words :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water supply; existing problems; operation mechanism; refor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水务管理一体化的含义

水务管理一体化是水务管理所涉及的各项职能和各个环节之间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对区域的防洪、排涝、供水、需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其回用、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农村水电、地下水回灌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取水许可、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处理各种与水有关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其实现了由一个部门对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的统一规划与调度。该管理新模式提出更加注重对城乡涉水事务以城市水务管理为平台进行规划与管理,提出建设一个科学的、高效的水务信息管理平台及管理体系。

二、城乡水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据部分地区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现状分析,结合水务管理实际情况,城乡水务统一管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理体制方面

部分地区水务局目前仅有水资源管理职能、城市防洪职能和城乡供水管理职能,城市排水管理职能、城市节水管理职能和污水处理管理职能属其他单位管理,可以看出部分地区水务局没有真正实现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且与城建系统、环保系统的分工协作关系没有完全理顺,系统内政企、政事不分的问题较为明显。

2、运行机制方面

合理的水价(包括自来水和再生水的水价,同时应考虑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用户权益来制定)形成机制尚未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融资渠道尚未形成,水务现代企业运营机制改革滞后。

3、政策法规方面

现有的行政法规不适应城乡水务统一管理新体制的要求,水务管理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尤其是有关农村方面的水务规划与管理规范条例尚未建立。

4、队伍建设方面

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思想观念、人员结构和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新体制的要求等。

5、信息化建设方面

部分地区城乡水务统一管理信息系统尚未建立起来,不利于管理信息的处理与共享,难以使水务管理系统科学、高效的运作,尤其是乡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更不完善,甚至空白。

总之,最根本的问题是管理体制不顺,职能划分不够明确,各部门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协调磋商机制,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公民平等权等未有明显体现,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水务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尚未完全建立。

三、实施城乡水务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性

根据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实施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有其必要性与必然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随着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用水量不断增加,并且对供水、用水的安全保障要求越来越高,这必然要求改变旧的、不合理的水管理模式,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是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的体现

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是贯彻中央治水方针,实现管理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当前,水利工作正处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阶段,今年,我国又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这就要求我们顺应时代的潮流,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后,必将有力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是促进城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障城乡饮水安全的必然要求

水资源系统的内在联系,也要求城乡水资源进行一体化管理,以便更好地促进城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是合理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体制保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供水安全与农村用水安全必然要求。

四、水务管理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构想

1、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全面贯彻中发[2011]1号文件水价改革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推进城市供水价格改革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调整水价要与改革水价计价方式相结合,真实反映水价成本,加大污水处理征收力度。从水源到供水、从供水到排水、从排水到污水处理逐步建立统一的水价体系,以价格杠杆促进节水。

2、是建立多元化的水务投融资机制。

国内外经验表明,供水、污水处理单纯由政府承担,无法保证正常投入,运营效果不好,必须走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路子。在充分发挥统一管理的体制优势的同时,继续用好现有投资渠道,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向水源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切实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减轻财政负担。

3、是建立市场化的企业运行机制。

涉水事务统一管理后,必须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水务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水务部门也要建立责权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健全国有资产补偿和保值增值运行机制。

4、是建立法制化的行业监督运行机制。

坚持依法管水、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建立水资源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让公众参与水量分配、水价调整及涉及公众权益的用水管理。建立自动化、网络化的水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定期公布水资源状况,加强监测和监督管理,保证水量、水质安全,依法管水,健全供水应急预案。

五、水务管理一体化的改革措施构想

实现水务管理一体化,必需改变当前的水务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水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水务体制改革,具体措施详述如下。

1、推进水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合行政职能。

a、整合行政职能。改变目前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的水资源以及相关涉水事务城乡分割、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将分散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涉及城乡防洪、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行政管理职能调整归并为一体,统一由一个部门对城乡水资源和相关涉水事务实行集中管理。

b、理顺职责关系。水务主管部门管理的重点是涉水的执法、规划、许可、保护和调配等事务。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协调配合、积极支持水资源和相关涉水事务的集中统一管理,避免出现新的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的问题,逐步建立新型的水务管理体制。

c、优化资源配置。按照新型的水务管理体制,相关部门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防洪保安、污水处理、水环境监测等建设的投资和治理力度,保证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供需平衡,逐步形成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治理协调推进的局面,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2、推进水务体制改革,组建水务集团。

建立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的水务管理体制,明确界定政府、企业、事业和社会中介组织在城乡水务中的职责,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盈利性企业、公益性组织、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参与,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水务管理模式,建立所有权、经营权、监管权相互制约的城乡水务发展模式。在上述框架内组建水务集团。

a、水务集团的整合范围。将由水利部门管理及公用部门管理的自来水公司、排水公司、污水处理厂等涉水单位的固定资产、债权债务、工作人员无偿整体划归新组建的水务集团。

b、水务集团为企业性质。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监督有力、激励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c、水务集团的机构设置和职责。水务集团隶属政府,政府委托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行管理。集团内设办公室、计划发展部、财务管理部、劳动人事部、技术设备部、稽查大队。负责城乡水源、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规划编制工作及工程的设计、施工、投融资工作;负责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供给;负责源水、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管网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水费收缴工作;负责节水工作。

3、加强领导,明确任务,积极稳妥推进改革顺利进行

a、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为加强对水务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成立水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水务集团筹备组,组长由预任的水务集团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

篇4

随着近年来政府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不断关注,财务管理工作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突出的表现了出来。但是,由于管理环境、管理体系、管理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其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实际性问题。

1.规范性的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如何促进农业经济进步,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发展已经成为政府重要的农业经济建设活动。为了提高我国农村的财务管理水平,我国政府依照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先后出台了多部农村财务管理的制度规范以及政策法规。这些法规颁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工作。但是,在实际落实的时候,其却依旧存在着工作开展不规范、制度落实不严格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村级财务支出以及收入计划不明确,资金管理过于随意,甚至还会出现财务管理中心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私自支配的问题。此外,资源资产的出租以及发包拍卖管理规范性不足,集体财务报账迟滞等等,都影响着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2.监督体系不健全

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具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与其互相配合,以此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而对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就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村务公开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有机的落实。但是,在实际的财务公开过程中,对于一些重大的支出往往难以全面公开,避重就轻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来说,我国现代农村财务管理体系之中的民主理财机制不健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公开不全面,事后监督等问题,都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体系之中的监督问题。

3.财务管理队伍素质不足

一方面,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学历水平、实践经验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对各方面财务管理业务的开展存在非常大的实际性问题。同时,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老龄化的问题比较严重,难以适应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手法。另一方面,随着村委会以及党支部的换届,财务管理人员也会随之换届。如此,导致成了财务管理人员极大的流动性。如此,就造成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不稳定性。甚至,还有一部分管理人员因为害怕丢掉饭碗而一味迎合村干部的指令,没有履行好自身的财务监督职能。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优化策略

经过上述分析,已经对我国现阶段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了解。虽然说,国家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以及规范制度,但是,其在具体的实施方面依旧存在一些实际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此,就必须要落实科学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切实保证农村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1.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对于农村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以国家颁布的相应规章制度以及政策文件作为基础,结合农村的实际财务工作情况,进行规范化的建章立制,以此强化对村干部的制约以及监督作用。首先,应该按照我国会计管理规定,构建农村集体财务会计中心,并明确其工作的各方面细则以及工作制度。具体来说,应该涵盖村集体财务的报账制度,村会计工作规范,村报账员工作规范,农村集体预留金制度,财务票据管理制度,存账务管理公开制度、会计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报账员管理体系等等。其次,应该优化构建农村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涵盖村主任的审批权限,村干部的年终奖金以及误工补贴,在建集体工程管理规范,集体贷款管理体系,土地补偿制度,困难户补助制度,存集体出差报销标准,固定资产以及资源管理制度等等。落实这两个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就能够为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工作?_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制度体系保障。如此,就可以令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稳定并且有序,保证农村财务管理体系的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发展。可以说,这一制度建设,是优化开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

2.健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

要想保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并保证工作开展的稳定性以及规范性,就必须要构建相应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以此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有机的监督,实现更加规范的管理效果。对此,首先应该对我国农村的民主理财制度进行建设,构建理财管理小组,并明确其管理职能。在这一基础之上,必须要给其管理职能落实相应的权限限制,以此保证可以对管理小组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以及检查。其次,应该对管理小组的理财职能进行明确,并定期地开展以及村集体理财作为主题的管理会议。以此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再次,应该落实有效的外部管理。具体的,应该由乡镇的经济管理部门定期地对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专门的检查,对于在检查过程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必须要落实科学的指导以及规范策略,实现相应问题的尽早解决。此外,还应该加强村镇的审计工作,以此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保障。

3.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篇5

一、某电气股利政策所存在的问题

(一)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较低

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主要是体现在每股现金股利和股利支付率这两个数据方面。从某电气2010至2014年的财务报表中可以得到近五年股利支付水平为平均每股0.13元股利支付水平不高,在行业中处于较低的水平,且支付率仅居于10%到16%之间,根据经验数据,我国股利支付率的行业平均水平为30%,相比之下某电气的股利支付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某电气较低的每股现金股利以及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股利支付率,导致某电气不能使其投资获得较大的直接收益;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缓解投资者与其企业管理层的利益冲突,会加重某电气股票投资者的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投资积极性,使公司股票价格和企业价值均受到不良影响。[1]

(二)股利分配缺乏稳定性

企业为了维持在资本市场中良好的企业形象,保护其投资者的利益,往往会采取相对稳定的股利政策,稳定的现金股利派现水平就体现了这一点。而近五年某电气并没有采取长期稳定的股利政策,每十股股利支付从0.9元变化到1.8元。其中,2013年,某电气的净利润为23.49亿元,是近五年较高水平,所以现金股利分配也达到了近五年的最高水平:每股0.18元。说明当企业当期经济效益较好时,拥有足够的现金流时,某电气就会支付相对较高的现金股利。而2014年某电气的净利润较低仅为12.78亿元,并且企业负债较高为647.61亿,这时的现金股利发放水平达到了近五年的最低水平,仅为每股0.09元。说明当企业经营绩效下降,资金相对短缺时,某电气就会降低现金股利的发放。

某电气的这种股利政策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是脱钩的,属于股利支付的短期行为,这也正是导致公司股价不确定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在制定股利政策的时候显得十分随意,没有明确的股利政策目标。这导致了其股利分配政策缺乏稳定性。而缺乏稳定性的股利分配政策会增加未来投资的不确定性,加大投资风险,投资者会对投资持怀疑态度。这样会减少前来的投资者数量和资金,最终对某电气的企业价值只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缺乏股票股利的分配

现金股利是指企业以现金的形式支付给股东的股利,是股利的分配形式中最常见的一种。因为现金股利分配使投资者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所以能吸引大量看重近期收益的投资者。而股票股利,是指企业用无偿增发新股的方式支付给股东股利,因为它既可以不减少企业的现金,又可以使股东分享企业的利润,还可以避免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对长期投资者更为有利,更受到长期投资者的青睐。

然而在近五年某电气的股利分配政策中均是对现金股利的发放,没有派送股票股利。虽然现金股利的发放使某电气的投资者得到了实在利益,但这种做法致使企业的股东权益和企业可用资产减少,降低企业用于再投资的现金数额,不利于企业进行再投资和长期发展,也不利于吸引那些更看重长期收益的投资者,最终也将不利于某电气企业价值的提升。

二、通过完善某电气股利政策提高企业价值的对策

(一)适当提高股利分配水平

现金股利不仅仅是公司进行利润分配时采取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发展战略,适当的股利政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企业价值。[2]首先的现金股利支付会减少企业留存资金,可以防止企业管理层;其次企业要持续经营实现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从企业外部筹集资金,那么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股票投资者和新的公司债权人就会成为企业新的监督者,[3]接受更多的监督会降低企业的成本,会减少管理阶层对投资者造成利益损害的可能性。最后股利支付水平越高,股利支付信息向投资者所传递的信号也就越利好,就越能够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较为健康良好;同时会减少股票投资者所承受的投资风险。

但是股利支付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对企业有利。如果股利支付过多会导致公司的留存资金不足,那么某电气维持运营和实现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就必须从外部进行筹措,一旦不能及时从外部获得所需的融资或者需要支付过高的融资成本都会对企业的继续经营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从而给企业带来危机。所以本文建议某电气管理当局应当根据自己企业的现实情况适当逐步地提高股利的分配水平使企业的现金分红数额与现金流量相匹配。

(二)保证现金股利的稳定性

公司的股利政策如果缺乏稳定性,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3]某电气股利政策行为应该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相符合, 不能仅仅是根据市场喜好和企业短期的经营状况来制定股利政策,这样会导致股价的不确定波动。某电气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应该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根据行业的发展阶段特征, 制定出明确的股利政策目标,保持相对稳定的股利支付水平。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得出处于行业发展相对成熟阶段的某电气,公司盈利水平相对稳定,公司已积累了一定的留存收益和资金。所以本文认为某电气应采取稳定股利额的股利政策,这样能够给投资者一个稳定的信息,增强投资者对股价的良好预期。从长远来看,稳定的股利政策更有利于某电气的长期经营发展,同时也能够抑制大股东操纵股利分配方案从而损害到中小投资者利益行为的发生,会对某电气的企业价值带来积极影响。

(三)增加分配股票股利

市场和投资者通常会持有这样的看法:企业如果选择分配股票股利往往就表示企业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成长能力;企业的盈余将会得到大幅的增长,足以用来抵消因为增发股票而产生的消极影响。[4]这样的信息传递不仅会使某电气的股票价格保持相对稳定,甚至可能会使股票价格得到提升。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建议:某电气应该在发放现金股利的同时也适当分配股票股利,这样会对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收益预期和利得,使某电气获得更多投资者的认可,刺激投资者对某电气投资,使企业募集到更多的发展资金,最终会促使某电气企业价值的上升。(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朱翔.现金股利政策对上市公司企业价值的影响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篇6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而且还能为学校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学术氛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与实际情况,把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同时要以社会环境、国家民族观为支点,把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时代性和民族意识。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性、阶段性的特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能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构建和谐校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续的阶段性教育,它具有导向、激励、评价、凝聚、调节与转换等多方面的功能。它能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将国家与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希望融入学习过程中,内化为大学生们的精神内核,塑造他们的理想,健全他们的心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提高他们的人生哲学境界。这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的系统性与政治的敏锐性,提高我国的国家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培养他们的伦理情操,完善道德建设,关注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会。

二、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不和谐。大学教育应是大学生发展的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的和谐统一,但在教育中往往因重共性目标,追求教育的“同一律”,而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忽视了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和主体性。这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学生个性的良好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内容不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应让大学生接受教育内容并将其转化为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实现“内化”和“外化”的和谐统一。但在现实教育中,往往注重理论的讲解,希望学生将理论“内化”,而忽视了“外化”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和谐,导致教育的实际收效不理想。

(三)教育方式不和谐。目前在大学教育中只注重课堂知识单向的灌输方式,而忽视了教育的双向互动原则,忽视了将显性教育与人的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

(四)教育手段不适应。现在的大学过分注重培养精专业、通外语、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往往忽视了德育的运用性、合一性、结合性。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建议

(一)调动和开发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资源。大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因此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以对家庭负责为起点,学会奉献孝敬;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关爱;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感恩报答。这有利于调动和开发大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资源与潜能,使之转化为巨大的内驱力,将自己塑造得更理想、更完美。在教育中,要引导大学生在创新中思考,在生活中感悟,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内化,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把一些新观念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社交和合作的观念;时间和效益的观念;信息的观念;民主与法制的观念;拼搏与进取的观念;务实、公平的观念;权利与义务的观念等等。

(二)体现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人性化原则,就必须使教育向社会实践渗透和延伸,帮助大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为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基本的参照系数,并为其实现人生理想营造良好的社会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努力将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感性化、生活化、人性化,使其在生活实践层面上被大学生们普遍理解和接受,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心灵的沟通、思想的共鸣和情感的和谐,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实现和谐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学生工作面上的共性教育和点上的个别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平等相待、以理服人、双向沟通的方式,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还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篇7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282-01

1 风电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

1.1 风电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存在认识误区

风电工程施工的成本管理是一项涵盖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其核心目标需要在施工生产、组织及实施过程中得以实现。成本管理主体包括财务会计人员、施工组织及生产人员,单纯地将成本管理任务交由项目成本管理财务或工程组织、材料管理等部门负责,表面上可能是分工明确、职责清晰,但成本管理权责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被削弱或淡化。就此而言,财务人员应当做好成本管理的核算工作,单纯在某一部分总揽成本管理的权力,不足以做好工程成本管理工作。

1.2 项目财务成本信息缺乏真实性与实时性

成本管理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并加以落实。风电工程是风电施工企业的产品,其结构、规模及施工环境的差异都使得不同工程成本之间缺乏可比性。因此,科学制定单体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可操作成本控制标准十分关键。但相当多的风电工程施工成本目标,制订得过于表面化、简单化,或是依据经验工程成本降低率制定目标成本,未将工程现场环境、工期等因素考虑在内;或是项目部按同比例套算工程成本,忽视了成本项目利润空间的差距。这些都直接导致目标成本在实际施工程序的操作中缺乏可行性,更无法深入剖析成本差异的客观因素,使目标成本管理只是纸上谈兵。此外,风电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不完善还表现为制度建设的不完善,财务决算报告的时效性滞后,导致难以形成科学的“事前预测、过程控制与事后监督相统一”的成本管理机制;同时,“权、责、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长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成为挫伤相关人员积极性、致使成本管理落实存在诸多障碍的重要因素。

2 完善风电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推进制度建设,加强成本管理监控力度

项目施工成本管理要取得实效性进展,必须强调费用成本监督控制手段的多样化和可行性,并以挖潜增效为出发点,着手以下三方面关键工作。

(1)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一是要科学制定企业内部施工定额、管理费用的明细开支标准,确保目标预算的真实性与准确度;二是将预算管理范畴全面涵盖工程直接成本、期间费用两方面,形成总公司与项目部互动、互比的成本管理氛围;三是落实预算制度中的各项规定,奖优惩劣,使各部门管理层直至基层班组,均形成“优化成本结构、降低成本规模”的管理意识,将成本管理理念切实地渗透至项目运营的细处、实处。

(2)健全施工现场实物资产管理制度。由于风电工程施工项目涉足的点多面广、战线长、工期紧,材料费用和小型实物资产的成本控制难度较高。因此,应当注意健全材料的“购、管、用”程序,并夯实实物管理人员责任制度;对于批量购置的实物财产,如小型工具器具、后勤用品等,均要严格购置、领用、报废手续等。

(3)重点发挥内部审计的成本监督作用。由于风电工程客观上存在投资大、施工技术门槛低等问题,成本管理必须与项目内部审计相统一,在材料采购环节、机械租赁、劳务人工费等项目方面应安排专员审计监督。

2.2 精细管理,重点审核管理费用明细支出

从内容和用途的角度区分来看,风电工程施工项目费用成本主要包括:管理费用、经营费用、人工费、材料费以及机械租赁使用费等。单独计量的分包工程成本、税金都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首先要在严化、细化成本支出方面明细支出项目,以此为着力点,重点完善成本款项支付流程,对阅知、审批、审查、复核等签审环节人员权责一一落实,达到“精细管理、限制成本浪费”的管理目标。具体来说,一是管理费用控制要与项目效益挂钩,在总额限制的基础上,将职务消费类费用实报实销制转为现金补助包干制;二是制定内部招投标机制与成本管理奖惩机制,以确保工程直接成本控制的实效性,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三是营改增后要做到合理避税,包括优化施工组织流程,缩短结算环节,与人、机、材供应商直接结算,规避重复缴纳税款。

2.3 提升管理队伍业务素质,保障成本管理效能

项目财务部门要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并以成本管理为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扎实做好成本核算和监管工作。一是遵守和执行国家会计准则及相应法规制度,以成本管理为指挥棒,盘活、健全财务管理的职能体系。以工程量清单作为会计核算科目设置的基本依据,结合招投标文件中的相应预算定额、单价作深入分析,分摊期间费用,有效改善财务成本核算与控制,使分部分项工程产生的“人、材、机”及诸项管理费用支出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由此形成的历史财务成本数据与此后的工程招投标估价也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项目管理提供定量支持。二是强化财务管理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求财务人员切实履行成本费用支出的财务监督职责,成为项目保证资金高效运作、降低成本浪费的坚强防线。三是组织财务人员接受基本的风电工程技术知识培训,并轮班安排财务人员赴施工现场参与成本控制业务,使财务人员对风电工程施工的各项核算定额、费用支出形成初步认识,不做项目成本管理的旁观者。

2.4 保障职工薪酬,兼顾公平性与竞争性

职工薪酬是施工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成本,是影响项目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成本管理必须关注到这一问题。一是关注效益性,职工薪酬应在项目成本费用与利润分配中占据合理比重,以“适度”为准,推行岗职一致的薪酬标准,保证职工薪酬的设置不影响项目利润,也不会损害职工利益;二是兼顾公平性,职工薪酬在以最高与最低者的倍数关系及薪酬的科学设计来刺激职工工作积极性外,也需要保障最低收入标准;三是将职工薪酬打造为风电工程施工项目的重要融资渠道,配合项目筹资策略结合,使职工可从中分享项目成长的收益,进一步增强职工的上进心与凝聚力。

3 结语

项目施工管理是风电项目履行工程承包合同最基本的工程管理实体,成本管理作为贯穿于项目管理各项职能始终的重要一环,必须受到重视。抓好成本管理,是项目真正做到挖潜增效、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篇8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就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这势必要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

1、土地整治工程设计标准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土地整治工程所遵循的设计标准是2000年颁布的一项制度,即《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年代久远的政策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时代的需求,而且这项政策标准很显然缺乏对各个地区实际情况的考量,如果全国范畴内的项目均按照这项标准来进行的话,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专家论证会流与形式 土地整治项目在设立之前都会有交通、水、林、农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把关,其目的就是确定项目的可操作性,并提出具体建议,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种论证的形式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3、片面追求项目资金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要求,申报单位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进行申报,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多数申报单位过分看重项目资金,而忽略的技术原则,这就造成了胡乱增加资金,增加开销的恶劣现象。

4、项目评估不规范 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原有的评估指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急需做出调整和改变。其次,不规范的评估操作流程,甚至会出现部分地区连项目的评估操作流程的细则都没有的情况。然后,不健全的评估机构,部分地区不仅没有建立健全评估机构,甚至都没有相关的评审制度。

5、项目申报时间长、程序多 土地整治项目从开始申报到开始动工,前前后后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物价、政策等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后期的施工进度和质量,甚至能否按照既定计划进行动工都是个未知数。

6、规划设计报告内容不科学、不客观 规划设计报告中涉及到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当下环境中,多数是语焉不详,交代不清,针对一些专业的问题,例如有关技术经济问题,缺乏详细的论述和透彻的研究分析,这种不理性的规划设计报告实际上是不具备可实施性的。

(二)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性

在进行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对其意义和目的的充分认知,存在较大的功利性,即便是确定进行土地整治之后,地方基层组织和政府缺乏对其可行性的论证和研究。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管理,如果不能保证管理手段和依据的规范性,那么其数量和质量就难以保障,随着而来的就是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土地整治项目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不高

在现阶段,从事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的人员,其基本的业务和技能尚不熟练,实际上这项岗位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胜任的,这需要懂得水利、林业、农业、土地等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才能够保障土地整治项目顺利进行下去,但是现在专业的技术队伍尚未建立起来。

(四)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规范性较差

这是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把控力度不够,在监督管理办法和项目资金拨付上,其规章制度没有及时的制定完善起来,导致“断层”现象频繁的出现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

二、加强对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的建议

1、强化项目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 在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项目决策贯穿始终,因此,项目决策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来,尤其是涉及到项目评估、可行性分析、项目选定等前期准备工作。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严格、科学、民主的决策,利用各种先进的管理办法,以参与式发展理论为主要导向。

2、强化项目检测评价体系建设和执行 科学而严密的检测评价是土地整治项目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项目实施检测包括对社会影响、财务进度、工程进度、采购进度的检测;其他必要检测包括对安全、水资源、土壤、环境的检测。因此,建立监测点,增加工作人员实地检查的频次,定期进行项目进度报告,项目的完成情况、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项目的财务情况,项目的投入产出情况都要客观的反映,如实的记录。

3、强化项目建设的公开性 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按照公开的采购程序和招标程度来确定劳务、物资和建设工程。采购内容可以分为咨询服务采购、土建工程采购和货物采购;采购方法可以分为非招标采购和招标采购。只有将项目建设的公开性不断的强化,才能够确保合理有效的使用项目资金。

4、强化项目资金“报审批用”的管理 项目资金在使用上并不是无偿的,在确保一定的收入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尽可能的节约开支,防范风险。基于这种情况,专业的资金管理部门就急需建立起来,严格遵守相关的“报审批用”的流程和制度,确保专款专用。除此之外,财务的手续和流程也要加强规范,确保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贯彻落实,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运作情况应该如实上报,接受上级部分的正常检查和监督。5、强化组织机构建设 在土地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成立土地整治组织机构部门,其部门组长、副组长以及成员的任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和职责。除此之外,技术开发小组的建设与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从地方电力局、环保局、农业局、交通局、林业局、水利局、国土局各抽调1名人员即可,这些术业有专攻的技术人员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结语

土地整治在我国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这需要社会、政府、施工单位等多方努力,严格按照相关制度来进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相信只要互相督促,通力合作,我国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管理中的问题会逐一解决的。

篇9

随着经济市场的开放,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的经营意识浓,医疗质量意识淡薄,人员素质不高,设备落后,加之管理措施缺乏,致使医疗质量不高。为此,应加强全员医疗质量意识的教育,强化管理手段,完善制度,推行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等多种活动,提高医疗质量。

质量存在的问题

目前卫生院的经营意识增强,质量观念淡薄。改革开放以来,诸多因素使乡镇卫生院处于“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到”。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卫生院只有想方设法提高经营效果,最普通的方法是吃药品销售的“回扣”,一些同志片面的认为医疗质量管理已失去意义,觉得“病人少,管不管均可”。

医疗质量管理网络不全,措施乏力。按照一级医疗机构管理的要求,卫生院应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并明确专人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多数卫生院虽有人管,但院长没有赋予其相应的管理权力,加之大多数不懂得质量管理,如何管理如何进行,又缺乏医疗质量管理具体措施,质量管理不规范。

卫技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长期以来,卫生技术人员多数缺乏必要的在职教育,业务知识老化,质量意识淡化,严重影响医疗质量,甚至酿成差错事故。

医疗备件简陋,仪器设备陈旧,业务技术落后。当前卫生院医疗仪器设备陈旧、缺乏,有的卫生院甚至没有一台高级显微镜,生化检验、心电超声等检查手段尚未全面普及。

卫生工作经费补偿渠道不畅。各级政府都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但是真正落实到卫生院的经费就很少。这样卫生院就要竭尽全力找生存之路,还要完成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在此情况下,质量管理其难度更大。

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的对策

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树立新型“质量-效益”观。卫生局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全体医务人员,特别是卫生院长的质量意识教育,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是“生存之源,发展之本”,提高医疗质量就是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失去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卫生院就难以生存。卫生院长要把医疗质量管理作为头等大事,“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

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质量管理措施。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业务院长要配合好医疗组长和护士长,院长就赋予他们与职责相应的质量管理权限,根据需要还可以成立相关的管理组织,如“医疗管理小组”、“处方质量审查小组”、“病历质量评审小组”、“医技科室质量检控小组”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篇10

最近几年,医疗行业暴露出各种问题,改革已势在必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立医院特别是中小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制度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等重大缺陷。国办的《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所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医院内部控制的涵义

医院的内部控制,是指医院为了维护医院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医院经营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医疗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医院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目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其作用认识不到位

医院的高级管理者主要来源于医疗技术骨干或者学科带头人,他们精通业务,具有系统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些条件有利于医院科学建设,但由于他们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医院管理理论的系统培训,缺乏系统的财务核算及经营管理知识, 往往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二)基层医院会计人员配备不足,财务管理监督力度较弱

内部控制主要是运用财务管理职能,对医院不同工作岗位、执行部门进行监督。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如实地反映医院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防止内控关键控制点出现漏洞,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基层医院财务管理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医院部分财务人员对医院业务流程了解不够;另一方面医院缺少必要的会计人员。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中的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三)医院会计核算与医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相脱节

目前,由于电子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结合国家对医疗参保人员报销的相关规定,公立医院的各项收费、药品出入库、患者住院费用结算等日常管理依靠医疗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运行。但个别医院各药房从药品库领取药品、器械时,会计凭证后附件仍是人工填写领料单,而没有采用医疗管理信息化系统自动生成的出库单进行会计核算。另外,内部控制没有建立对账机制,长期不盘点、不对账,导致与资产有关的风险增加。

(四)内部控制制度中的岗位分工制度不完善

医院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不明确。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各部门职能交叉,责任不明确,导致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二是相关职能相互制制衡机制不完善,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效果。个别医院存在的权责不清的现象表现在:药品管理流程、各岗位分工不明确,药品的采购、保管、发放不相容岗位存在相互兼职现象。

(五)普遍缺少对电子医疗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

由于电子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医院陆续开发使用医疗管理信息化系统。由于医院的规模和资金所限,各医院使用信息化系统的软件开发研制单位不统一,使用过程中医疗信息化系统的缺陷逐步显现。利用医疗信息化系统的缺陷贪污医疗费用的案例近几年屡见不鲜。如:丹阳籍男子毛某,系丹阳市人民医院财务科住院处会计。毛某多次利用医院电脑结账系统存在的漏洞,套取医院现金,毛某共作案161次,累计贪污公款金额370余万元。

三、健全和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相应对策

(一)医院领导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管理力度,确保内控制度有效实施

医院领导的管理理念和综合素质是医院内部会计控制设置和实施的关键要素。首先,医院领导应加强对会计法律和法规的学习,强化领导层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医院领导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内部控制大检查活动,以监督、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针对内部控制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位。

(二)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细化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人

医院要根据本单位岗位设置情况,结合业务流程的特点,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及权限,落实责任人,对重要岗位要实行定期轮换制,切实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

(三)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能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医院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以强化内审的监督职能:

(1)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应在最高层领导下开展工作,确保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和控制;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为切实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要注重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

(3)强化内部审计的管理服务职能。审计结束时,对内部控制的功能和效果进行评价,从制度设计和执行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

(四)建立健全功能完善、控制严密的医疗管理信息化系统

医院要进一步加强医疗信息化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发现的缺陷,逐步完善应用系统。对于个别尚未解决的系统问题,建立手工帐登记制度,采用定期对账的方式。及时检查系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医疗信息化系统的升级、维护及数据备份工作,预防违法乱纪案件的发生。

篇11

引言: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健康运转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建筑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建筑工程质量,特别是住宅工程质量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建设工程产品的工程项目,投资和消耗的人工、材料和能源都相当大,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一方面关系到工程适用性,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另一方面关系到企业的生存,所以把质量管理放在头等地位是当务之急。

1.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特点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1复杂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例如建筑物的倒塌,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 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截然不同。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 研究 ,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1.2严重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成为危房,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据统计,我国1983一1984年平均每四天半就发生一次房屋倒塌事故。某地有一栋六层的住宅楼,在主体施工过程中,现浇圈梁,轴线偏移了9.5cm,圈梁上面的楼板搭接长度不足3cm,造成6层楼板一直砸到底,当场砸死了11人。这血的教训,值得深思,对工程质量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及时妥善处理,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1.3可变性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 发展 变化。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建筑物的倾斜,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混合结构墙体的裂缝也会随着温度应力和地基的沉降量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以发展成构件断裂或结构物倒塌等重大事故。所以,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以免事故进一步恶化。

1.4多发性

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就象 "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而成为质量通病,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地面起砂、空鼓;排水管道堵塞;预制构件裂缝等。另有一些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往往一再重复发生,如雨蓬的倾覆,悬挑梁、板的断裂,混凝土强度不足等。因此,吸取多发性事故的教训,认真 总结 经验,是避免事故重演的有效措施。

2.我国项目质量问题

3.2.1设计质量问题。建设工程项目最开始的质量问题应该在设计方面。一个工程项目,设计是关键,它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整体,包括外形和结构、抗震等。由于整个工程项目都受限于设计图,所以,一旦设计出现不符合环境的地方,就会导致整个施工出现问题,如同北方的楼体,让南方人设计,由于南方很多设计师不了解北方的环境,导致设计的环形楼不通风,夏季炎热。毕竟北方人一些场所还是讲究通风,不是单单空调.项目管理论坛

2.2建筑配套设施质11。一个工程项目质量除了土建方面还有在水、电、暖、电梯、防火、卫生、设备等配套设施方面。有些工程项目虽然建设得很壮观,但是水压不够,高层上水问题;电线老化快:电梯噪音大;窗户密闭性不好,隔音效果问题。这些在很大方面上给完工后的住户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工程质量不仅仅是主工程问题,还有这些辅助设施的质量问题

2.3隐性施工质量问题。在工程完工之后,需要检查质量、评估工程、竣工验收时候,往往偏重于外在的质量问题,对较隐蔽的质量问题很难发现,如:钢筋间距均匀性、下料长度、箍筋弯钩角度、搭接绑扎质量、焊接接头质量、管线耐久性等均较容易忽视。同时由于现场管理人员质量责任意识不强,知识水平较低等因素,造成某些表面质量不错而内在隐患大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隐蔽工程质量问题的监督和检查。Training.省略

2.4管理休系问题。我国目前工程项目质量问题之所以存在这么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建设工程管理质量体系的问题。由于这些内在的体系问题,造成监督质量力度不够,执法不严,部门保护,关系户等致使工程项目质量受到巨大影响。

3.加强质量控制的措施

3.1加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意识。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建设单位要求各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分级质量检查队伍,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施工单位、质量检查人员、监理人员、甲方代表以及质监站人员相互配合,从各方面加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对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事前和事中控制,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检查。把事后检查变为以预防为主,主动控制为主。

3.2严格关键工程、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的资质审查。为了保证关键工种、特殊工程施工人员的业务素质、技术水平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对他们严格实行上岗考核制度并定期检查。没有国家和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相应上岗证者严禁上岗。以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保证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

3.3严把材料进场检验关。有些建材商受利益的驱使,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有些检验单位也把检验报告当成商品出售。所以,作为建设单位代表不能只看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材料进场后,还要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报验单逐项检查,对一些明显存在问题的产品要进一步复检。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必须清除出厂。

3.4克服长期存在的质量通病。工程施工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很多。例如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通病最主要的是配合比不准确,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为了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符合要 求,采取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旁站监督以及配合比计量措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3.5加强工程竣工验收前自检工作。工程完工后,要求施工单位对所建工程进行自检。重点排查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对不能认真自查整改的单位工程不进行正式验收。

结语: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工程项目主要就是以质量为纽带,协调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三者关系,加强对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

工程项目建设中只有很好的落实了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完全真正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办事,配合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才能完成工程预期的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