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09:26: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科研诚信培训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xx年5月22日,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大学里的这一天,因为这一天也算是我期待中的一天,我期待看到那个团队,我期待尝试那些扩展游戏,期待得到那些课程的培训。这一天,下得雨也很大,xx师范大学的教授也说了一句话,他说外面虽然下着大雨,但是我们美丽的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的学院都是朝气蓬勃,那些笑脸就是一道很强烈的阳光了,是一道耀眼的光芒。xx师范大学体验式教育团队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团队很强大,很团结。每个人都很有活力,每个人都是激情饱满。他们都给我们的好榜样。培训对象一共有十组,其中一组是教师队伍。早上的培训课程在xx师范大学体验式教育团队的李杰老师的激情昂扬的主持下进行了,由形成同心圆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在场的所有人在指定的音乐中以最快的速度形成了有男女之分的一个同心圆。团队老师说了同心圆的寓意是团结,在一个团队里,我们所必须具有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共同的心,要团结一致。在这个活动中,大家都手牵 手,非常的团结。接着就分成了一个小组,我们跟了一个叫秦喆的女老师,老师很严肃,在整个过程中,她只是把我们不懂的讲明白,也没有帮我们出一些小主意,当时我还在想老师如果能帮帮我们就好了,但事实证明了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是要由一个团队的所有成员去解决,而不是想着可以靠外来的支援。在整个早上的活动中,我们第六组的比赛成绩不是很好,是相当的不好,因为我们组屡战屡败呀。我们队员还是有点失落的,一直都想着要反败为胜呀,可是我们也总结出了我们之所以会败的原因,就是在一个团队里,我们的沟通还不是很好,还不能够冷静的思考问题。在一个团队里,每个人都要有责任为这个集体负责,遇到事情的话是要靠大家一起解决。李杰老师说了,锦上添花没有雪中送炭来的好。
中午急急忙忙的吃完午餐就回宿舍休憩了一会儿,回来很赶的制作出了三张一模一样的名片,到了下午去活动时找兴趣爱好一样的朋友。下午的培训主要是语言方面的培训,这个活动通过了老师们的示范、学生干部的演讲、观众点评等环节进行了培训。从这个活动中,我认识到了自己有很多还要注意还要学习的细节,比如礼仪方面、语言表达方面。总得来说,还是收获甚多。晚上休息的那个时间段,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完成一个方案,虽然很赶,但是还是在我们全体同学的努力下共同完成了,在这个方案设计中,我学到了其他组织的一些工作经验啊,没想到就是在这样一个机会下,我也学习到不少。
一、改革理念
目前,通信的“三网融合”正在实现,固定电话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而无线(移动)通信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建设以及移动信息服务技术研发是当前的技术热点。前些年,高校的通信网实验室建设基本上是基于有线传输平台的程控交换和计算机网络,不能实现无线通信接入和个人移动通信接入。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在2009年获得了浙江省财政资助实验室“移动通信技术综合实验室”的立项。该实验室以移动通信接入网系统架构,以3G标准建设技术平台,使信息通信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和目前通信领域所应用的技术保持同步,保持对教学和科研的前瞻性支持。在此之前,我校和浙江华为通信技术公司已开展了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合作,一个小型的3G标准无线基站和接入网系统的硬件平台已基本实现。以上述3G移动通信实验室为平台,以移动通信专业方向为切入点,通过和国内知名通信企业华为公司的深入合作,在师资培训、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对原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专业课程教学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与科研实践有机结合,其目标是:提高通信类专业毕业生的工程实践素质和能力,以实现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为通信行业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开发培养高质量人才;通过产学研合作,提升通信专业建设水平,使之逐步向工程教育方向发展。这里所指的产学研是指:“产”,接收人才输出的用人单位;“学”,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研”,科研环境和学科发展情况,指将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社会的需求以及学校已有的科研力量、环境和校外资源联系起来,共同建立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培养计划和实践环节。无数国内外教育实践证明,产学研一体化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的思路
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思路如下:1.改造课程体系对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无线通信模块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整合原有的课程(数字移动通信、无线互联网络、通信网设计与管理、通信标准与规范等),删除陈旧的内容,减少理论部分,合并重复的内容,以“轻理论,重应用,强实时,合需求”为原则、以3G移动通信系统(以一种制式为主)为主线重新构建该模块的教学体系,以系统级、网络级的综合知识与技术为重点,保持教学内容对专业核心技术的跟随性。2.改革实践教学在3G移动通信接入网设备平台的基础上开发设计性、综合性和系统级的实验,使得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从原理验证性实验和仿真实验过渡到以掌握实际系统技术为目标的综合性技术训练。传统的模拟实验设备,比如实验箱、模拟操作台等,在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上的确能够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实际工业系统上的技术训练应成为专业教育阶段学生的主要学习手段,在系统级和网络级的设备、技术的综合实训中,知识点在实验过程中融合和交织使用,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达到对整体专业技术的综合理解,并具备针对此类系统的基本工作能力。3.师资培训和教学能力提升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研究生到知名通信企业参加接入网、设备平台、网络规划优化等方面的新技术培训,选择部分教师在企业顶岗实习和参加岗位认证。在通信技术更新迅速的现实状况下,虽然靠教师自学也有一定的效果,但难于从时效、质量和整体水平上得到保证,因此培训是必要的手段。只有具有实际工程技术的教师才能开展以工程技术实践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教师在企业的培训还可以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引进企业大学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内容的工程化、教学方式的互动化、教学管理的规范化。4.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在校企联合实验室平台上引入企业培训课程和岗位认证的相关内容,与企业资深工程人员一起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和建设;教师走进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企业人员直接来校讲授课程;针对就业岗位需求,联合开展针对性强的实习实训项目;联合进行移动信息终端和移动信息服务业务的技术研发,建立长期和牢固的产学研紧密合作办学关系。四、结束语针对当前移动通信教学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移动通信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研究的理念和思路,并在师资培训、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实践。通过此次改革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希望能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作者:金小萍 金宁
此次培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校本研修的意义和作用,懂得了校本研修的内容含义,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学习方式。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吴积军老师讲到,校本研修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重要途径:
1、工作学习化—通过工作经历获得成长与进步。
2、学习工作化—把学习视作每天一项必要的工作。
3、生活学习化——生活就是成长、生活就是进步、生活需要学习、生活的质量靠学习、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4、学习生活化——学习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学习可以改变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学习可以促进更好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24-03
普通高中课改对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与策略等职业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面临着来自理念,专业、心理、行动等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引导和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整合知识结构,重塑自我,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都要重视的问题。为尽快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关教育部门制定了很多相关专业发展计划,也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可就形式来看,它们大体都是至上而下、单向的、教师“被动接受”式的,不能好地发挥教师主动性,能动性,培训的实效性也受影响。笔者有幸作为第二期福建省英语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到加拿大参加为期八周的研修学习,受益匪浅。笔者认为加拿大教师发展研修培训模式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一种较为行之有效的模式。
一、加拿大外语教师发展研修培训模式及其效果
加拿大的外语教师发展培训模式是研究性培训模式,即受训者在培训者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探索教育教学问题的培训。研修的内容有五个方面:英语教学原则;课堂管理;英语教学技能;英语测试;英语教材。与国内研修不同的是:学员们不是专门听讲座,而是像学生一样融入课堂,切身体会。每堂课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随发的相关材料一般包括:学习主题,头脑风暴,讨论问题,小组活动,反思质疑,阅读书目等几个方面。例如,Strategies for Large,Multi-level Classes(水平参差不齐的大班教学策略)这一节课的研修步骤设计:①头脑风暴(看完外语课堂现状的文字介绍后):水平参差不齐的大班教学有哪些挑战?②讨论(老师介绍大班教学的4种组织方式“全班,小组,结对和个人”后):在你的国家,你们的班级是怎么分组的?你选择的分组方式对你的教学角色有什么影响?③活动:分别针对大班教学的4种组织方式,学员们进行一系列的课堂活动,例如:展示一堂全班教学的例子,说说你如何通过全班教学评价学生的语言输出(结对),完成一份五分钟的听说活动等。④反思:你评价学生遇到哪些困难?你怎么确定你的学生爱学习了?等等。⑤课外阅读(提供图书馆可查阅到的书,还标注了第几章,第几页)。学员们在课堂上不断思考、讨论、发言、交流。课后大家根据材料上提供的书目到图书馆找书阅读,强化理解并写下心得。另外,大家不仅每天要写学习日志,而且要完成一个接一个的任务,如结对备课写教案;结对上课、说课;三人合作设计教学任务等。开始时,大家个个疲惫不堪,人人叫苦连天,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听讲座做笔记,被动接受、直接拿来。但是,当我们经过训练,从被动到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后,都惊喜地发现自己思想和行为正在改变着。我们在指导老师Kathy的“加压”下克服了惰性;在写学习日志中习惯了反思总结;在合作中学会了取长补短,互相包容;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主动参与和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更可喜的是在使用英语完成各项任务过程中,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和词汇量得到了长足提高。回国后,尽管在加拿大所学的并不都能用得上,但观念的渗透已改变了笔者以往的固守,笔者常在反思中寻求自己教学行为与教学理念的差距,在借鉴中探索有效的教改捷径。
二、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培训模式意义
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研究性培训课堂的组织形式具有示范性和实践性。受训者至少可从中获得以下四个方面的体验。
1.体验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新课程大力提倡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需要研究性教,研究性教,需要研究性培训。基于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的教研内容就是培训的主题。教师针对该主题所进行的研究探讨过程类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因而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际指导会更有的放矢,对其过程和成果的评价更加到位。
2.体验学生合作学习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自身合作精神和合作体验就特别有意义。在合作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和采用的情感策略等都将成为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感性材料。
3.体验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技能。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知识、过程和情感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的互动;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及空间的保障,使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而加拿大的研修培训模式恰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始终是主动参与者,其主动性、能动性等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它的培训课堂组织形式和具体操作方式,也为教师提供了效仿的范例,让教师先行体验了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可以说,它是教师演练有效教学技能的实践课堂。
4.体验“师师合作”,共同发展。当前,各个学校重点以名师“传、帮、带”等手段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但是,新课程的实施是全员参与的教学活动,全体教师必须自我发展,方可从观念到行动上接受挑战。事实上,各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如青年教师经验不足,但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信息技术运用相对娴熟;经验丰富的教师又常常会固守某些不合理的信念和教学习惯;还有一些教师有课改的热情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但不知从何入手;在师生中享有威望的优秀教师和被公认的名师,有时也会出现自身发展的“高原期”或停滞阶段。因此,共同探索教学问题的研究性培训模式为“师师合作”取长补短和共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实施研究性培训的渠道
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培训呢?笔者认为除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课堂应该体现研究性,主体性和示范性外,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也应借鉴研究性培训模式。较好的组织形式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和学科带头人组织,针对新课程的热点问题,结合学科进行研究探讨,大家思考、讨论、发言、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培训主题可以是来自课堂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也可以是来自书面材料中的专题。例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联合组织编写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之《英语课程标准研修》就是一本很好培训材料。它具体安排了总学时、研修专题、研修目标、研修内容和研修形式。我校英语教研组曾有计划有步骤地尝试使用过,效果很好。当然,我们有时会针对本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实际出现的问题,模仿该书的模式进行研讨、培训。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分配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时,应注意不同层次教师的搭配,使年级备课组形成一个小型的研究性培训集体,遇到具体问题时可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教师发展是教育事业的建设工程,科学、高效地施工是我们追求的境界。改进教师培训模式的空间很大,重要的是培训必须体现研究性、主体性、发展性、合作性、示范性和实践性,让教师树立全新的角色观、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和学生观,真正在课改中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在农村的中小学教师中,大部分老师都认为参加培训很重要,尤其是在新课改的情况下。需要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但也存在一小部分是迫于形势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出自自身的愿望。另外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对教师的培训主要是在教学技能、课堂管理和师德教育上。培训的内容和现实的情况有很大的脱节,没有针对性。培训机构往往是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然后结合自己的资源进行培训方案的制定。对学员的年龄组成和教学水平没有全面的考虑,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培训的初衷。另外对于培训的资金这一块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比较高级的国家培训和省市级教师培训的资金是由财政直接拨款,对于参加的教师来说,相对感到满意。
二、影响中小学教学培训工作的原因
(一)农村教师培训机会少且不均
农村的中小学教师是很愿意参加教师培训的,但在现实中这种机会却并不多。名额少是很大的原因。教师的培训名额往往由上级部门进行分配,在分配上给农村教师的本来就不多。而且在学校对参加培训教师的选拔上也缺少合理的规划,造成一些教师或领导多次参加,而真正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却鲜有机会。甚至于在一些偏远的农村,由于交通或者其他的因素,根本就分配不到培训名额。
(二)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师培训目标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高考招生政策,农村的教育不断的跟随城市的模式。广泛的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同时农村的教师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年龄差距大,教师数量少,学科发展不平衡和教师学历层次低。另外在培训时,培训的内容参差不齐。很多老师抱着学习的激情去,却发现培训的内容对自己能力的提高没有很大的作用。很多的培训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培训仅仅是走过场,应付了事。
三、提高教师培训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培训的基本原则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培训的目标性要准确,达到教师的满意才能说明培训的效果好。因此,培训前的认真调研必不可少,要根据教师自身的需求来设置培训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二)培训的迁移与发展
教师的自身的发展有着阶段性的特征,教师所关注的东西随着不同的阶段而不同。因此,培训也应该遵从这个原则。针对不同的阶段来改变培训的模式和内容。把教师的需求作为教师培训专业化的一个要求。教师的培训不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还是知识和技能迁移的一个过程。培训必须真正的落到实处,才可以真正的使广大教师收益。
(三)培训的新理念
一、“胜任力”模型的培训架构
“胜任力”,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著名的组织行为专家戴维・麦克利兰教授所提出。所谓“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任何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体特质。“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力”的总和。公认的“胜任力”基本模型,是由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和塞尼・M・斯潘塞提出的冰山模型(图1)。该模型认为,“胜任力”存在于五大领域:知识与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与动机。其中,浮在“水面上”的知识与技能属于表层的、外显的要素,是“力”的资源,易于发现与评价;而沉在“水面下”的其他要素属于“心”的资源,较难发现和测量,但却是决定人们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
在“胜任力”模型中,通常将“胜任力”分为核心胜任力和专业胜任力两大类。核心胜任力是指针对组织中所有员工的、基础且重要的要求,适用于组织中的所有员工,无论在何种职位。而专业胜任力是指根据员工所在的职位群,或是部门类别不同而需要的专业知识、技巧及能力,它是针对某一具体组织职能工作者的要求。组织需要根据“人员―职位―组织”相互匹配的原则,从组织的愿景、使命、目标和战略发展要求出发,对不同职位的“胜任力”要求做出全面细致的分析与描述,以保证“胜任力”模型满足组织的要求。
二、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民航空管领域培训体系的建立
一个职位或者职类会由很多能力组成其“胜任力”模型,有了“胜任力”模型为基础,又该如何建立组织的培训体系呢?首先,培训体系的建立需要满足三个基本需要(如图2所示),就民航航空电信培训体系的建立而言,可应用“胜任力”就目前组织内职位的划分原则,对不同职位群和职位的员工设计针对性较强的培训内容。按照航空电信中的民航通信、导航、监视三大领域划分,并与航空电信执照相对应。空管员工的“胜任力”现状是培训需求的最直接输入。由于“胜任力”模型中体现的特质可以预测其未来的工作表现,所以基于“胜任力”的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具有良好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民航 “三高”行业特点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特征,对从业者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极高,特别是对跨专业的、可迁移的、通用的、对未来发展起作用的“关键能力”的要求更高。 民航空管培训内容的分类依据“胜任力”模型中的职位群划分,确定与之对应的培训内容。根据上岗前后,空管培训可分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岗前培训的对象为入职的新员工,主要目的是使其尽快熟悉民航空管安全文化、结构设置、规章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及上下级汇报关系。通常可将在岗培训分为民航安全管理培训、空管专业技能培训、通用知识培训、态度培训和新技术培训五类。培训的形式可以采用在岗培训、脱产以及员工自我培训等。转岗培训的对象为进行了岗位轮换的员工。由于不同职位设计的职责与工作流程有一定差异,对于变化部分的工作内容需要进行短期的培训指导。
民航电信人员继续教育在形式上探索一条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和多方式的教育途径。实现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依据《民用航空电信人员培训管理办法》(AP-651-TM-2010-03),民航电信人员的职业培训分成岗前培训、熟练培训、复习培训、附加培训和高级研讨五种培训类型。
(1)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要指新员工入职培训,旨在使新员工具备在通信、导航和监视岗位独立工作的能力,并获得独立上岗工作资格。
(2)熟练培训。熟练培训是指电信人员连续脱离其执照载明的岗位,恢复相应岗位工作前的培训。
(3)复习培训。复习培训是使电信人员熟练掌握应当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更新、扩充知识和提高技能所进行的培训。
(4)附加培。附加培训是针对新规则、新设备、新技术等进行的要求不同的培训。
(5)高级研讨。高级研讨是由民航局空管办部门根据空管新科技发展的需要,组织实施的某项技术领域的较高层次的研讨活动,站在科学技术阵地的前沿,解决未来空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另外,培训体系的建立要突出“从业能力”打造。要根据民航专业人才知识、技术、技能结构的变化要求,积极引进民航国内、国际行业标准、岗位能力标准,并将相关岗位培训考试大纲和岗位资格证书内容纳入培训教学计划,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民航空管电信人员上岗执照”的实施,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融入核心培训课程和技能模块中,使课程内容涵盖岗位技术技能要求,作为按方向培养的主要依据,积极创造条件, 争取行业授权在民航职业院校建立职业岗位资格培训、考试中心,从而为保障培训体系的实施建立良好的培训环境。
实施民航空管培训体系,可以提高现有员工的“胜任力”水平,提升员工的绩效表现,以满足民航空管现有的业务需求。与此同时,根据民航业的未来发展,前瞻性地为实现未来的人力资源战略实施奠定夯实基础。此外,培训体系的实施也要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求,提升其在组织内的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一、我国研究生科研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空前扩大,高校科研学术氛围空前活跃,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而且在医学教育“早科研”政策改革下,已有大量本科生加入科学研究,并且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不断有研究生甚至本科生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报道。总体而言,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修养水平整体良好,基本上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与科研道德和学术诚信相悖的现象。这主要表现为:论文撰写不符合学术规范,找人或帮人撰写论文;修改实验数据;撰写论文时或多或少地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等。随着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商品化、产业化,很多人忘却了科学研究的初衷,将学术成果变成逐名逐利的商业工具,也让许多学术机构在盲目追求数量和高层次科研成果方面你追我赶,社会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逐步渗透进大学[1]。受这种风气影响,当研究生面临评优、毕业等利益冲突时,违背科研道德和学术诚信的现象屡有发生。教育部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抵制违背科研道德和学术诚信现象的举措。比如,所有研究生在提交自己毕业论文时都会签署论文成果真实可信的相关协议。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4号正式《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2014年,国务院教育督促委员会办公室对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工作的专项检查;2015年6月,29所“985工程”高校研究生科研诚信研讨会国内首份《中国研究生科研诚信公约》等。纵观这些举措发现,多数方法是让学生宣誓或是签署诚信协议来保证对学术负责的行为。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告诉学生要注意学术诚信和科学道德,但实际上,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和广泛,学生不通过系统学习科研规范和科研诚信的法律法规,深刻理解什么是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很难真正对自己的研究行为负责。
二、国外研究生科研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现状
签署单位希望达到四个目的:(1)更好地协调现有的科研诚信建设工作;(2)更有效地促进英国科研诚信建设情况的交流;(3)鼓励有关部门和机构担负起责任,使其制度更加透明;(4)激发人们反思目前的相关实践,找出可改进之处。
签署单位致力于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1)在所有科研环节坚持严谨与诚信方面的最高标准;(2)确保开展的研究遵循适当的伦理、法律和专业框架以及相关的义务和标准;(3)维护以良好治理、最佳实践和支持科研人员发展为基础的崇尚诚信的科研环境;(4)采用透明、健全和公平的程序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举报;(5)共同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定期且公开地评估工作进展。
二、《协约》将促进英国科研诚信建设的协调配合
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部长戴维・威利茨在为《协约》撰写的序言中指出,这是首次建立机制,使科研领域的主要利益相关方一起总结经验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协约》的签署单位包括英国研究理事会、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苏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威尔士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北爱尔兰就业与学习部、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英国大学组织和维康信托基金会。《协约》同时还得到了商业、创新与技能部等政府部门以及学术界的认同与支持。
《协约》的签署是英国在国家层面协调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重要一步,其框架和内容与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科研诚信前景工作组、出版道德委员会等以往的工作和努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在1999年,英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便提出应当建立科研诚信方面的全国性指导与协调机构,但当时一直无法确定如何启动相关工作,而有意尝试的机构也因工作难度太大而被迫放弃。2006年成立的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及其前身――英国健康与生物医学科研诚信专家组开展了许多工作,包括提出一些得到广泛接受的规范和指南,为各类机构和科研人员提供有关良好科研行为和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举报方面的咨询意见。目前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作为公益性慈善组织,得到英国许多研究型大学、英国国家健康研究所以及英国皇家学会等机构的资助。
2009年,英国研究理事会、英国大学组织等机构共同成立了科研诚信前景工作组。该工作组在2010年完成的报告中分析了当时英国科研诚信建设的制度安排及有关方面的需求,提出在科研机构承担科研诚信建设主要责任的同时,应当在国家层面采取联合行动:通过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咨询与支撑机构,以确保相关政策、规范和标准的一致性,并提出了有关机构设置、职责范围等方面的九项具体建议。
《协约》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英国医学杂志》与出版道德委员会于2012年1月通过的《关于英国科研不端行为的共识声明》中的部分建议,包括科研资助机构有义务要求有关科研机构负起责任,如要求各机构都任命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作为科研诚信官员。
三、英国的一些经验值得我国参考借鉴
英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与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实践有很多共通之处。我国于2007年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目前联席会议由12个部门和单位组成。五年来,联席会议开展了一些工作,如联合《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组织落实2010年国务院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的精神。我国的《意见》强调有关方面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社会参与和科技人员自觉行动。而英国的《协约》也是动员和协调资助单位、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力量,利用现有制度安排促进相关工作。
通过分析《协约》的内容,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一些理念和强调的重点工作为我国深入开展科研诚信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1.确不同阶段科研诚信建设的重点
《协约》的制定与签署,表明英国政府机构更加重视科研诚信问题,也促进有关各方更加公开地讨论科研不端行为。《协约》有针对性地强调了一些工作重点,包括不同主体承担各自的责任,促进相关工作的公开与透明,以及补充完善现有科研管理制度。
在我国2009年的《意见》中,也充分阐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由于科研诚信建设所涉及的机构、法律、政策、机制、支撑和协调等要素都十分复杂,且受到现有制度安排的约束,致使很多问题不容易得到解决。今后我国应发挥联席会议等制度的作用,深入开展工作研讨与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统筹协调,稳步推进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
2.不断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
科研诚信建设是不断发展与深化的过程。《协约》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改进问题的措施,如用人单位每年应向其决策机构提交科研诚信建设情况年度报告,应公开对科研不端行为举报的调查处理结果,以及《协约》签署单位举办年度论坛,评估整个科技界科研诚信建设的进展并总结经验。
我国科研诚信建设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和调查处理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等。而通过经常性地总结经验、梳理问题,特别是总结我国每年科研诚信建设的整体进展,确定完成某些工作的时间表,将更有效地促进关键问题的解决。
3.建立适当的调查处理举报程序
《协约》明确了用人单位需要建立调查科研不端行为举报的透明、健全和公平的程序,并使之适应科研活动发展变化的需要,同时确保调查人员具有相应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授权。
目前,我国也迫切需要完善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举报的政策和程序。尽管我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一般都制定有调查处理程序,但在调查人员的资格条件、调查处理程序、调查的质量标准、惩戒措施的设计与实施和保护举报者等方面都还不尽完善,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结合实践有组织地进行深入探讨。
4.建立科研诚信建设的咨询与支撑部门
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和出版道德委员会等机构为英国科研诚信建设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包括组织制定规范、标准和指南,接受各方面的咨询,并在其周围集聚了许多热心而有经验的专家学者。
在我国还缺乏像英国科研诚信办公室那样的咨询与支撑机构,现有不同层面的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机构在工作人员数量、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投入精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从而需要依靠大学或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承担研究、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支撑。实践表明,制定学术规范、教育培训,特别是调查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举报等工作需要由具备专门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员承担。为此,我国应建立为科研诚信建设提供支撑的专门机构,由其承担或组织开展一些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和咨询工作,同时广泛联络科研诚信方面的专家与有经验的管理者。
5.注重科研诚信环境建设
《协约》突出强调了科研诚信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包括资助机构和用人单位发挥导向与管理作用,在现有资助和管理体系中嵌入科研诚信方面的要求。
通过完善科技资源分配、考核评价和奖励等制度措施可以促进科研诚信建设,已成为我国科技界的共识。目前需要结合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和培育良好科研环境方面的责任,其中可借鉴英国的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框架和职责分工,在其中嵌入科研诚信建设的制度安排,促进在全社会、科技界、机构和团队等不同层面都形成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作者:孙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1.1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
这是较为普遍的科研失信行为。通常表现为使用别人的实验数据、研究结果、学术观点或者直接抄袭他人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同时不标记引用出处并直接以本人名义出版著作、、撰写项目申请书等不道德的行为。
1.2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以编造、篡改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数据和研究对象等方式,取得技术方法上的“突破”或科研成果上的“创新”。如2003 至2005 年期间,原上海交大陈进教授将所谓的科研成果“汉芯”,通过造假和编造实验数据等多种多段,骗取专家鉴定,并宣称国内首创,并且具备国际先进水平,从而骗取数亿元的国家科研经费。
1.3伪造信息
通常为在申请科研项目的过程中,特别是一些没有取得一定的科研成绩的青年教师,通过伪造虚假的个人受教育经历、研究工作经历、社会任职、学术成果等信息,以此来“完善”本人的申请材料,提高项目获批成功率。
1.4未参与创作或研究,并在研究成果上署名或未经许可,而使用他人署名
主要表现为某些学科领域著名专家,未直接参与科研工作,仅利用其学术名气或“隐性”权力而在科研成果或论文上挂名,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在申请科研课题中需要项目组成员签字、项目申报推荐意见或者科研项目结题需要的专家鉴定意见时伪造他人特别是伪造专家签字等行为。
1.5一稿多投
有的教师将同一论文稿件投到不同刊物或者仅仅将题目、局部内容稍作修改而实际研究没有任何进展的稿件投到不同刊物。还有的教师将一份已经获得资助的项目申请书稍作修改重新申报其他单位项目,骗取科研经费的科研不端行为。
2 高校科研诚信问题的原因
2.1科研考核体系不合理
目前不论是社会对于高校的评价、博士点申报还是高校学科排名等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对高校一段时间内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的衡量。为此各高校也制定出相应的奖励机制和科研评价体系。
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师的科研行为。较好的、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可以引导科研人员踏实的开展具有原创性的、探索性的科学研究,而较差的、片面的科研评价体系导致科研人员只注重短期科研成果,不再按照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开展研究。这种科研评价体系了违背科学研究的客观发展规律,使得高校教师以完成科研考核任务为目标,疲于奔命的到处争取科研项目、绞尽脑汁的撰写论文,最终导致发生了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
2.2科研法制规范不健全
科研诚信仅仅依靠教师的自身道德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监督惩罚制度。目前对于高校教师的科研失信行为通常是依靠行政体系的内部处罚,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 没有全国性的法律.现阶段对于科研失信行为的处罚主要依靠相关的部门规章制度。如:科技部的《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教育部的《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科院的《中科院部门规章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这些规章制度都是针对本部门的科研失信行为做出的规定,具有一定的部门局限性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矛盾和空白的地方,缺乏统一、明确的监督办法、惩处机制,导致处罚力度较弱。
其次现行规章多是原则性条款、指导性意见或是宣誓性条款,较为模糊和笼统,缺乏针对性、操作性①。目前与科研诚信相关的法律主要有《科技进步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规中有部分规定涉及到科研诚信的内容,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对于科研失信行为的判定标准和对科研失信行为的处罚做出界定。例如,对于何种行为属于科研失信行为,其判定标准和惩罚措施都没有详细的规定,使得科研人员对于行为是否属于科研失信行为以及对于科研失信行为可能受到的惩罚不清楚,也就没有对于惩罚的畏惧感,导致现行法律发挥不出实际效力。
2.3教师自身道德缺失
各高校都在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相对较重视,但对教师的诚信教育却很少提及,更多的只是鼓励教师要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自己争气、为学校争光②。部分高校教师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并在不当利益的驱动下唯利是图。这些都助长了高校教师铤而走险的抄袭他人、虚构数据等科研失信行为。
3 高校科研诚信问题对策
3.1建立科研诚信档案
2009年8月,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等十部委联合的《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为申请科研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建立科技信用档案,并作为批准该项目的依据。虽然文件中并没有明确要求高校必须建立高校教师科研诚信档案但是不难看出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对于高校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十分重要。
科研诚信档案的建立应贯穿于科研档案始终,是对于科研工作全过程的科研诚信记录。高等院校应建立和完善科研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并建立科研诚信网络信息平台。将科研项目的批文、合同书(任务书或委托书)、中期检查报告、重要实验数据记录、科研经费使用情况、项目科研结果,科研论文、专著、专利等人员名单,鉴定结果及鉴定专家意见等其他重要资料等重要信息都应保存在科研诚信平台上。对上述信息尽可能的向全社会公开,接收社会公众的监督评价,不仅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科研诚信行为而且有利于树立科学研究的公信力,有利于建设整个社会的诚信氛围。
3.2科研诚信建设法治化
相对于违背科研诚信获得的项目、经费以及各种奖励,科研失信的违法成本过低,法律惩治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科研失信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我国目前针对科研失信行为的处罚措施和处罚力度都十分有限,大多局限于行政处罚。做出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明确规定对于惩治科研失信行为、推动科研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外,当前国家不断对于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使得科研失信行为的危害性逐渐增大,建议可以借鉴“酒驾入刑”的经验将严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恶意套取科研经费、故意编造数据导致妨碍科学进步等社会危害性较大、影响较广的科研失信行为纳入刑法。通过法律的严惩对于科研失信行为进行震慑、警示和教育。
当然仅仅依靠法律手段规制科研失信行为是不够的,只有以法律为后盾,以科研管理、诚信教育,媒体监督为手段多种方式从科学研究的不同阶段入手,惩教结合,才能推动科研诚信氛围的建立。
3.3加强科研诚信教育
对高校教师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应开展科研诚信和科研道德教育培训,通过学习不仅让高校教师知道科研诚信的重要意义,掌握基本的科研素质避免非主观的科研失信行为,教育、引导高校教师的科研行为;而且还要了解对于科研失信行为的法律制裁和行政处罚,约束科研不端行为,净化科研环境。因此要加强高校教师科研诚信教育工作,从根源上避免科研失信行为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C8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051-01
依照经济学的观点,一个过于依赖关系管理的社会,由于社会资源(利益)对利益相关方的不正当输送,导致社会管理的不公开、不公正、不公平,会滋生出一批专靠社会资源供养的“食利”阶层。据媒体披露,我国真正用于科研的经费仅占四成,许多资源流失于项目外。一些“项目老板”打着搞科研的晃子,巧立名目、重复立项,骗取科三费搞“暗箱操作”,为打通“环节”,不惜“跑部钱进”,“圈钱致富”一时甚嚣尘上,利用的正是科研管理“事前无根据、事后无监督”的疏漏。有限科技经费,不能发挥功效,用在“刀刃”上,造成我们科技发展后劲不足,社会经济上升乏力,产业空心化的严重恶果。
经济增长意味着快速的经济变革。上述种种乱象暴露了现行的政治体制、社会管理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今年达沃斯论坛上,温总理就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提出坚持依法治国、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民的民利、坚决反对腐败的五点方针。就科技管理言,我们要认真反思当前科技管理体制、运行模式中,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种种弊端,认清科技体制改革的迫切和艰巨。因此,应当从体制制度、科研诚信建设、科技查新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在制度建设上,坚持改革从完善体制和制度入手。科技立项、科研经费划拨、成果评奖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沿袭着计划经济模式,步入市场经济环境,管理模式滞后于形势要求,我们要因时而变、因势利导,敢于直面新情况、新问题。
要依法治国,严格地遵照于宪法和法律框架内为办事原则,杜绝以党代政,权力绝对化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
深化科技和经济体制改革,加强科技计划管理各项规章制度项层设计的重构和重建,顶层设计要科学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快落实制定有关科研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完整的法律法规,实现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切实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科研立项要围绕国家战略目标,按照重点领域、研究方向公开征集,不应受限于具体技术路线、具体任务指标的过多规定。完善项目评审环节,改变过去仅由部门和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单一推荐的方式,增加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推荐渠道。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实行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调整和规范了课题经费开支范围,增加人员激励性费用支出,尤其是对直接参与研究人员劳务费用作相应安排。科研课题的立项、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结果要进行公示,以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在诚信建设上,加强科技诚信建设,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着眼点放在重塑社会诚信的基础工作上:即提高人的素质、建立诚信制度。
“最优秀的进政府、次优秀的华尔街、三类的搞科研”,美国之所以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领域中,不断创造辉煌和奇迹。除完善制度保障外,在公共社会管理中,重视吸收社会精英阶层“入伙”共同参与管理,反观我们的公务员“入口”管理,以市级科技行政管理,多为安置干的政治需要,其文化素质、业务水平显然无法适应当前社会转型、产业升级的形势要求,甭说更高的职业水准(社会诚信)要求了。因此,要维系社会诸多领域的高效率运转,强化对公务员用人机制的探索研究,注重吸引社会精英--将心系天下苍生,兼具战略眼光的有识之士,纳入主体社会管理队伍中,抓紧落实政府公务员用人制度改革,完善“入口”“出口”机制及其纠错机制,强化对公务员法律法规自我约束,提高管理者诚实守信素质教育,建立信用评估数据库,是搞好科技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对打造诚实守信社会,根除“暗箱操作”等学术不端和科技腐败行为的基础性工作。
完善制度应以文化和价值观的持续改善和优化为前提,我们应以全球高度、国际视角,广泛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社会契约精神为主流精神的先进文化,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开展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公民价值观教育,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环境。科技进步需要技术创新,科学管理需要制度创新。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完善科技评价制度、建立科技信用数据库,围绕提高科技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加强与科技诚信建设有关的制度建设,全面建立对科技不端行为的预防和监督体系。只有从制度、宣传、落实监督等方面大力推动科研道德建设,通过科技管理改革、部门联席会议沟通机制等措施加以落实。才能从源头惩治和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
第三、科技查新上,要提高对查新工作的重视。科技管理应充分借鉴科技查新作为“情报评价”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参谋辅政作用,以严谨情报分析为依据,为专家评议提供全面、准确的“鉴证性客观依据”,严格遵守科技查新科学、客观、公正、准确的工作要求,认真履职。增强科技查新工作的权威性、可信度,诚信度、美誉度,提高科技查新的社会存在性,使其能够早日担当起“拦网”之重任。提高科技管理水平,遏制学术腐败和不端行为,减少管理者工作的失误。
关键词 医院;电子档案管理;诚信档案
在医院建立医师电子诚信档案是加强医务人员诚信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惠州市纪委、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局的督促指导下,积极探索电子监察系统的使用,是惠州市医院管理电子监察平台的试点医院,医师电子诚信档案是该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建立医师电子诚信档案的意义
(一)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医师电子诚信档案的建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创新性措施,是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抓手,对于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持续改进业务的关键环节具有重大意义。档案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及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基本资料、专业方向、培训经历、情况、奖惩记录、工作经历等,能记录医护人员和医院其他工作人员的基本情况,使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
(二) 促进医德医风建设。诚信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本。医师电子诚信档案一方面能起到约束作用,对医师开具处方、投诉记录等进行实时更新,倘若医生所开处方不规范,“阳光用药”系统会给出警示,相关信息会反馈到医师电子诚信档案,留下“不规范用药”记录,医生被病人投诉或群众举报,也会在“医师电子诚信档案”记录在案。另一方面,具有考核作用,诚信档案中记载着每位医务人员的处罚或获奖情况,每个人历年来的考核情况能方便地查阅。通过监督、考核、公示、处罚一系列措施,医师电子诚信档案在无形中形成一种医德压力,促使医务人员提高医技水平,增强自律意识,推进职业道德建设。
(三)提高管理效能。相比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具有成本低、时效性强、存储量大等优势,能全面客观地为管理者提供信息,是管理者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医师电子诚信档案是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情况的动态反映,通过信息整合和共享,可以随时调取和查看全院医务人员的学历、进修培训、、奖励、惩罚、服务投诉等个人信息,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进而提升成本效益,对补充完善医院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医师电子诚信档案的概况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2008 年12 月,是按照三级医院的规模和标准建设的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该院于2012 年正式运行医院管理电子监察平台。
医师电子诚信档案系统是以考核记录医生的医德医风状况为内容,记录了医生的基本信息、荣誉资质、有效投诉、用药情况、奖惩记录及不良记录等内容。医师各类定期考核中的职业道德评定,以医德医风记录结果为依据,考核周期内,有投诉、处分等不良记录的,将在考评中扣分。
(一)基本信息。在医务人员信息录入界面,可新增人员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教育背景、身份证号、所属部门、科室)、专业信息(专长、技术成果、情况、专家情况)、就职信息(教育培训情况、出国/ 出境情况)等情况。
(二)奖惩信息。包括立功、获奖、评优评先的奖励情况,及有效投诉、违反医院规定等处罚情况。
(三) 处方点评。医师电子诚信档案与“阳光用药”平通,对医师开具处方的合理性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包括低金额处方、超时用药处方,医师如开具了不合理处方能通过医师电子诚信档案查阅,起到警示作用。同时,每季度组织专家小组对处方合理性进行分析点评,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公示和处罚。
(四)服务投诉。医师电子诚信档案与医患绿色通道相关联,普通群众可以通过医患绿色通道进行投诉、提问、提出改进意见,如涉及医师个人的服务投诉可直接通过医师电子诚信档案查询。
三、 医师电子诚信档案的应用
使用该平台以来,全院200 多名医师信息全部录入电子诚信档案,院党委、纪检监察室专职人员结合医师年度考核、创先争优,医德考评等进行定期更新录入。同时,惠州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局监察室能直接监控到该平台信息,直观地掌握到医师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处理。医院成立了医德考评领导小组、处理违纪违规工作领导小组、处方点评领导小组,由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和成员,定期组织考评和处理服务投诉,并将结果记录在医师电子诚信档案中,强化监督,确保人员信息全面、客观,促使医德医风建设形成长效机制。
经过探索和实践,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单位建立医师电子诚信档案,可以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档案管理。同时,医院还要制定相关的制度,结合档案对医师的德、能、勤、绩、廉进行量化考评,以诚信促进医德医风建设,维护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建立医师电子诚信档案的思考
建立医师电子诚信档案的基本目标是监督医师用药行为,改善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建立医务人员诚信体系,实现医院管理的良性循环。医师电子诚信档案实现了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充分利用档案资源的优势,为领导决策、科研、医疗等事业提供即时信息,只要经过不断地完善,必定能实现潜在的利用价值。
(一)建立档案考评应用机制。一是完善公立医院医德医风长效监察机制,进行教育、引导和警示,让医务人员自觉遵守医德规范,运用医师电子诚信档案进行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及业务成绩考评,考评结果与晋职、晋级、评优、岗位聘用等挂钩,增加管人用人的透明度、规范性和公平性。
二是以医师电子档案的情况、奖惩记录等基础资料作为综合考评依据,不断完善考评应用机制,形成激励奖惩的长效制度。
(二)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目前,我国医疗档案共享的程度较低,各自的管理系统不能兼容。2014 年,我市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项目将覆盖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和综合管理6 项业务。从我院展开试点,目前全市已推广使用医院管理电子监察平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7000 多名医生全部建立了电子档案。若以政府在资金、技术上的支持为依托,将医师电子诚信档案与行政主管部门平台对接,实现一方采集,多方共享,建立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就能为医疗机构及行政部门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达到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目的。
(三)完善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措施。医师电子诚信档案面向医院及行政部门管理者,在实现资源信息共享的前提下,使用医师电子诚信档案要关注医务人员个人隐私及网络安全性的问题。
一是要健全档案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者及维护人员的职责,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二是要建立并执行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规范,保护网络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