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4 09:26: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安全教育课题研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安全教育课题研究

篇1

“安全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煤炭行业所设的专业,其设置符合我国煤尘、煤矿瓦斯、水灾治理及开发利用对矿业人才的需求。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是在采矿专业基础上分离出来的一个新专业,是一个专门化方向。怎样让学生对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产生兴趣,怎样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成为每个教学工作者面对的首要问题。笔者以“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为例,结合课程的教学要求,探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及措施。

一、井下瓦斯抽采课程特点

“矿井通风与安全”通过系统介绍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管理手段,使学生得到全面学习和系统训练,初步具备运用基本专业知识的能力,完成培养安全工程专业高级管理人才所需矿井通风开发、利用等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

1.教学内容体现职业性

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内容的设计体现了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行业区域工作过程特点和职业教育认识规律的针对性。一是针对通风技术员、矿井通风工、矿井测风工等技术岗位,按照“一通三防”系统组成教学课程模块;二是充分考虑我省区域内的煤矿生产比较分散、生产规模大小不一、瓦斯涌出量大、通风风量大、通风系统区域复杂的特点,具有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三是遵循认识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思路,以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为教学单元,实行项目导向,将“教学做”融为一体。

2.教学内容体现实践性

教学安排分为校内和校外教学两部分。校内教学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完成通风技术单项测定、通风安全技术措施编制、通风设计优化等学习型工作任务,校外教学主要依托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通风安全综合实训和通风设施的施工等技能性训练任务。以学生能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通风测定报告、通风安全技术设计、通风安全技术措施及通风设施等成果为载体,使学习过程具体化,任务明确化,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二、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学要求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以流体力学理论为基础,较为抽象,但矿井通风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又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具体实用,因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注重以下特色培育。

1.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自然学科特点,本课程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所有理论描述、技术操作、技术措施均强调实践运用,借助视频、动画、课件等多媒体手段,保证学生专业感性认识的建立,明晰所学知识与现场应用的对应。

2.强化实践环节

为实现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学校结合课程内容安排通风实习一周,安排通风课程设计一周,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达到1:1。

3.夯实基础知识

为了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学校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保证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为学生参加工作之后继续深造夯实基础。

三、提高井下瓦斯抽采教学效果的措施

第一,课程源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为煤炭企业通风安全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课程坚持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和“教学做合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二,课程在煤矿通风安全专家指导下以“一通三防”岗位技能要求将矿井通风与安全划分为七大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个知识、能力、素质组成,按照相应岗位的应知、应会归纳细化很多学习型工作任务,构成了面向工作岗位的内容结构体系。

第三,充分利用专业教学优质资源,组织教师和学生利用课程实习和专业社会实践学期等机会,以煤矿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先后完成了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矿井通风机性能测定、通风系统改造及优化等80多个技术服务项目,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四、结论

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应立足专业课程教学,以基础理论为基础,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培养学生对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的兴趣,不但要使学生产生兴趣,而且要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通过对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井下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管理手段和基础知识,学会矿井瓦斯、煤尘、水灾等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其进行防治的理论和技术,并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篇2

一、课题研究情况

1.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三通两平台的不断建设,绝大部分中小学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更是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细致深化。而校园网络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进展及效果。随着互联网的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校园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在教育信息化中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实施,各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校园网络。教育部在《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也指出“实现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5%,中10M以上宽带接入比例达到60%以上为学校”。可见在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基础教育阶段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还较低,甚至根本无基本的网络安全意识。因此,本课题通过研究J市基础教育网络安全现状,希望发现基础教育网络安全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2.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研究区域范围内的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基本情况,进而了解当前基础教育在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通过调查研究,结合数据分析,分析当前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安全隐患,对本地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的基本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掌握基础教育校园网络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并针对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为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提供参考,并期能为本地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建设提供参考数据。

3.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掌握当前J市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的基本状况和网络应用现状;

(2)分析当前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安全风险;

(3)影响区域内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状况的成因分析;

(4)针对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的状态提出相关建议及意见;

(5)总结当前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现状,提出在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环境下可行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二、课题研究已取得成果

1.完成网络安全相关理论学习

通过集体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相关书籍学习,学习网络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学习,从理论层面上引导课题成员对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教育思想、实践价值全面把握,加深课题成员对于网络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了解基础教育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结合前期理论学习,参考大量文献资料,课题组完成了《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调查问卷的编制。整个调查问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校园网络整体情况的了解,主要研究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及硬件构成;第二部分主要针对校园网络安全状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实体安全、软件安全、管理安全等方面;第三部分主要调查校园网络应用情况,对于校园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其中,第二部分是问卷的核心,通过实体与环境安全、组织管理与安全制度、安全技术措施、网络与通信安全、软件与信息安全、无线网络安全几个维度展开调查,对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三、课题创造性成果说明

结合实际情况,本研究创新之处是预期能够发现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中校园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发现当前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困难,能够针对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中校园网络安全现状提出合理的建议,引起大家对于基础教育信息化中校园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

1.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常见安全隐患

(1)无专业网络管理人员

调查研究中发现部分学校无专门的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由非专业人员担任。

(2)无专用的网络机房

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网络中心。校园网络核心设备摆放环境随意,无任何安全措施。同时设备之间的链接也比较混乱。

(3)网络安全意识淡薄

基础校园网络由于起步迟、发展慢等原因,目前在基础教育校园网络环境中,校园网络安全意识还较淡薄,整体上对于校园网络安全并无相关概念。

2.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安全常见措施

(1)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完善网络管理制度

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需要合理的应用。因此首先要从意识上重视校园网络安全,只有具备了校园网络安全意识和完善的制度,才能合理应用相关的设备、技术。

篇3

安全教育是一门容易被低估和忽视的课程。2014年3月课题组面向沙州职业工学院学生首次开设《大学生安全知识》选修课,首次参加编写“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职学生安全教育》,创新性地尝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技术,利用互联网、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各种信息媒介,引进、共建、整合和研发各类安全教育素材和资源,创建安全教育资源库,以开发、开创、开放教学资源库为实现途径,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全面普及安全知识,努力培养大学生安全观。

1 资源库定位

借鉴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思路,课题组首次创建安全教育教学资源库,目的在于完善教材授课内容,丰富安全教育手段,创新安全工作载体,提高安全教育效果。方法是在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同时,借鉴和吸收各种有效资源,开发配套教学资源,创建教学资源库。如:引进江苏省教育厅录制的安全教育警示系列片;吸收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资料;联合学生摄影社团开发消防类、心理健康类题材的微电影;从优酷等视频网站中采集、编辑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教育资源;整理、挖掘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图书、音像资料中蕴含的安全教育资源。

课题组努力创建的教学资源库是一个能够满足大学生安全教育需求的内容齐全、资源丰富的互动、开放、实用的教学资源库,构建一个全院师生共建、共享、共融的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平台,在创建过程中已逐步形成如下特征。

(1)趣味性。根据安全教育的工作特点,学院每年组织全体大一新生参加安全知识竞赛,课题组充分发挥和丰富竞赛形式,注重形式与内容相统一,重视利用QQ和微信平台,通过开展趣味性强的有奖答题和安全猜谜活动,向师生全面普及安全知识。

(2)时效性。根据社会治安形势和校园综合治理情况,课题组整理汇总形成安全防范预警信息,及时在校园网上向全院师生告知。对于互联网上的各类安全防范信息,利用QQ和微信平台及时转发和推送,让师生及早了解情况,及早做好预防。

(3)丰富性。资源库的取材不仅源于教师,也重视学生的广泛参与。资源库的内容不仅由课题组根据课程、教材创建教学资源库,同时也鼓励学生向资源库上传有价值的教育资源。

2 资源库开发

课题组利用多种有效资源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发安全教育教学资源库,目前已形成50多部视频资源,100多个事故案例。同时在开发中不断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弥补高校安全教育空洞说教的教育形式,增强其趣味性、实效性和丰富性。

2.1 配套课程教材开发教学资源

紧扣《高职学生安全教育》教材,内容涵盖各类安全知识,既有基础的通用安全知识,又有较为专业的专业安全入门知识。课题组不仅使教材配套教案、课件和调查题,而且还梳理、收集、整编和挖掘相关安全教育资源,把枯燥乏味的安全知识通过鲜活的真实案例和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展示出来,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2.2 运用各类媒体开发文献资源

一是充分利用好网络。课题组在校园网站上建立常用的安全教育资源网链接,便于教师备课参考,也向学生宣传。通过网络,学生借助电脑、手机可随时随地进入相关网站浏览和学习安全教育资源。

二是收集、运用和挖掘各种影像资源。相比其它资源,采用影像资源进行安全教育的效果更为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课题组设计案例化教学方式,通过观看安全教育影像资料,努力使学生培养安全观。

三是搜集最新社会热门的安全案例、法律资料,生成“案例回放”、“警钟格言”、“法律链接”等各类教育资源。积极引进国内成熟的安全教育课程资源,搜集同类研究资料进行加工改造,实现资源共享。

2.3 全方位开发校园内外安全教育资源

一是利用校园环境,开发校园安全文化资源。校园中处处都可以开发安全教育资源,从校园门口的交通安全提示到教学区地面的防滑标志,从每层楼面的逃生疏散图到办公橱窗的校纪校规和安全教育图片展,学院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安全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中提升安全素养。

二是利用社会治安预警信息,开发安全防范预警资源。课题组随时掌握社会治安形势,及时给学院各系提供安全教育内容提纲用于主题班会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治安动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三是利用手机媒体,开发QQ、微信、微博等电子资源。手机是时下学生最常用的通讯工具,也是学生最爱玩的电子设备。手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安全教育与科技力量的融合,增强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趣味性。

篇4

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工作的科学开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10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相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探索,吉林省中小幼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侧重在以安全教育为主线的生命教育上,独树一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认为生命与安全教育之有效开展,首先要确立系统、合理、符合发展实际的科学构想,建立起有效完善的科研和教学体系,形成规范、可行的社会教育机制,以达到创新进取的教育目的。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吉林省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建设”的科学构想,描画出了吉林省未来“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发展蓝图。

一、结合课程建设,深化生命与安全教育科学研究

1. 开展主导课题研究,全面提升成果质量和应用实效。“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就成立了专门的院级研究机构,也是我国第一个省级“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目前,我省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科研基地校已近360所,科学形成了作为“十二五”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研究体系的合理布局。“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引领吉林省各市县区教科所、中小学(幼)的科研骨干与广大教师,从相关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入手,加快研究学校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善待生命与护卫生命,帮助学生在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中完善人格、健康成长,为强化学校安全设施建设与安全教育管理、营造出安全的校园教育环境探索新路。同时,注重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提供政策、决策参考和科学依据,努力发挥教育科研的积极作用,最终形成具有鲜明吉林特色的科学研究系统,总结提升出切实有效的优秀成果与先进经验。

2. 确立吉林省十二五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的总体目标与指导原则。

初级目标:分类别确立我省实验研究区域和实验学校教育基地;提升社会各界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中级目标:建立适合省情、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探索教材编写运用、教师培训的科学内容、方法和途径。

高级目标: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有关政策规划、决策参考和建议得到有效应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相得益彰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结构体系;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知识和技能普遍增长,其健康成长因此广泛受益。

最终目的:带动全省中小学(幼)生命与安全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推动全社会积极协作,全面提升青少年生命品质与健康素质。

指导原则:抓实研究过程、注重特色培植、探索课程建设、发掘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开展实践活动、结合社会力量、打造区域品牌。

3. 开展好全省360所中小学(幼)课题研究实验基地的建设。“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按系列、分梯次构建起更为完善的研究体系,建立全省中小学(幼)生命与安全教育基地实验校360所,以此为实验研究基地,带动区域性优秀科研成果的深化研究、推广普及和有效应用,让生命与安全教育成为我省教育科研的特色与亮点,多出成果、多出优秀典型,惠及全省基础教育,大踏步走在全国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最前列。

4.树立吉林省教育典范,推广区域先进教育经验。

(1)2012年5月,全面推出长春市朝阳区全国生命教育典型范式:全面综合发展典型范式,“用科学的生命教育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

(2)2012年8月,全面推广白山市长白县马鹿沟乡吉林省生命教育典型范式:农村乡镇学校典型范式,“让教育关爱每一个生命”。

(3)2013年将陆续推出全省首批5个、第二批7个省级生命教育典型特色区域,确立30个优秀示范校。

篇5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以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基层基础深化年”活动为牵引,推进学校安全工作标准化建设,完善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安全工作日常监管,为推进全区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安全保障。

二、工作重点

(一)务求实效,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建设

1.继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流程化管理机制。落实“一岗双责”,明确学校各岗位安全职责,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根据岗位职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涉及安全的事项有检查发现、有信息反馈、有整改落实、有事后监督、有总结验收、有责任追究。

2.开展学校安全工作标准化建设。一是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学校各项安全工作制度;二是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学校校长与全体教职工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三是加强镇办学校安全设施建设。优先配备镇办学校安全设施,所有镇办学校按标准配备视频监控、一键报警、红外线报警等技防设施,配齐配全橡胶棍、强力手电筒等物防器械,尽快实现城乡学校安全设施建设的均衡发展。四是加强安全保卫,实行校园封闭管理,按规定配齐专职保安,做到持证上岗,配齐校园安保器械,按照《济南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报警控联网系统建设标准》,实施技防设施建设达标工程。

3.加强安全档案建设。按照《学校安全档案管理基本要求》,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痕迹化管理,根据要求做好电子档案及纸质档案的管理。通过规范学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促进学校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二)提高认识,加大安全教育和宣传力度

4.加强学校师生安全教育。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一是开齐安全教育课程,将安全教育课列入学期课程教学计划,每两周1课时,做到课程落实;二是加强安全教育校本培训。每学期校长要给全体教职工做一次校园安全形势报告,分管校长要给全体教职工做一次《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暂行办法》讲座,安全干部要开展班主任安全培训不少于2次;班主任负责落实好“每天放学前1分钟、周末放学前5分钟、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的安全警示教育。

5.加强师生心理监护机制建设。一是请市课题组的专家为全区心理健康教师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能力;二是组织课题学校去课题开展好的单位参观学习,开拓视野;三是继续开展《加强学生心理监护,促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课题研究,积极参加课题组开展的各项活动及课题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6.积极开展安全避险和自救演练。进一步拓宽安全演练的种类和项目,提高安全演练的覆盖面,增强提高安全演练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会危险情况下自救避险的办法。学校要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高演练质量。

(三)加强调度,抓好学校日常安全管理

7.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工作调度会议,及时调控部署全区学校安全工作;开展安全事件分析,查找原因,开展有效预防;继续编写《安全简报》,分析安全形势,应对相应措施。

8.认真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大检查。加强日常安全检查,认真落实安全日志制度、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加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学校要定期对门卫、师生宿舍、教室、实验室、食堂、锅炉房等重点部位和各类电器、消毒设备、消防、电路、照明、监控和体育教学设施进行检查。要建立隐患排查电子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教育局将加大监督力度,每周督查学校不少于2所,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经常性督导检查。通过督查举一反三,对安全事件进行定期通报,对存在的问题加大督办复查的力度。

9.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管理,配合交警部门加大对违规接送学生车辆的整治力度。加强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坚决不乘坐超员、超速和安全性能不达标的车辆。

10.建立学校、学生、家长、社区四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每学期开学初班主任要认真组织学生身体状况摸底,建立学生患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家长报告制度,并通报体育教师和学校医务人员,建立学生重大疾病档案,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给予适当关注;班主任要关注学生思想状况,并及时将学校的安全规定和安全警示以及学生在校的表现和身心健康状况告知家长,有重点地与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将家长收到通知后的回执、《安全责任书》和反馈信息予以存档;要在团委、学生会和班委中设立安全处和安全委员,掌握学生的安全动态,及时反馈安全信息;要加强与学校所在社区治安等部门的联系,加强信息沟通,建立联动机制。

(四)提升素质,加强安全工作管理队伍建设

11、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干部业务培训。一是举办全区安全管理干部培训班一至两次,指导各学校搞好中层干部及教职工安全培训;二是协调保安公司对学校保安定期培训,拓宽安保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履行职责。

12、督促学校建立专门的安全工作机构,配备专职的安全干部。

(五)积极协调,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13、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排查学校周边存在的问题,积极协调各级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时加以解决。

篇6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一、当前中小学生饮食安全问题调查现状分析

以湖南省新邵县严塘镇为例,我们对全镇2所中学,10所完全小学进行了调查,发调查问卷300份,共计回收252份(调查问卷统计表附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学校对食堂的管理及对食堂员工的培训不够到位。学生的饮食习惯较差。学生对伪劣食品的鉴别能力较差。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比较淡薄。家长对孩子的健康饮食意识比较淡薄。

二、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饮食安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上述调查现状虽不全面,但也的确反映出我们的学校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学生安全教育尤其是饮食安全教育上根本就没有力度或只是流于形式。从学校食堂的现状和学生的饮食习惯、饮食观念的现状来看,扎实抓好对中小学生的饮食安全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学生饮食安全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时而出现,学校也应该将有关饮食安全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内容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二)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素质教育。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要保证每天的学习和生活能够顺利进行,为使其身体健康、良好发育,就必须注意饮食卫生、饮食习惯、饮食安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本身就意味着对学生进行饮食安全等“生命与健康意识”的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从当前中小学生的饮食现状来看,学生用于购买零食的花费过多,学生食品购买渠道存在安全消费隐患,学生在食品消费的认知上存在着极大的依赖性,学生最喜欢的食品多数属于过量食用则有害的食品,一些学生在面对食品安全消费时不懂得如何维权,可见加强对他们进行饮食安全教育时不我待。

三、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饮食安全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中小学生进行饮食安全教育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的健康发育和成长,还是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经济、人口素质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校中小学生数就有2.08亿之多,中小学生的饮食安全教育在我国的地位显得尤为突出。

(二)在中小学生中进行饮食安全教育,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念,树立健康意识,保证饮食安全,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生存技能。进行饮食安全教育本身就是预防学生饮食中毒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利用饮食安全教育课在中小学生中宣传《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等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知法懂法用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从长远意义上来看对国家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的建设以及构建和谐家庭、校园、社会一定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中小学生饮食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如何开展饮食安全教育?孙子曰:“兵无常形,水无常势”。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学生饮食安全教育也是如此。各校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及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而进行,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关键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方法,必须将该项教育落到实处。就目前来看,结合我镇实际,我们认为学生的饮食安全教育可通过如下途径和方式进行。

(一)学校编写校本教材,把饮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利用每周的安全教育课分期依次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饮食安全教育。学校安排专职或兼职教师,要求教师有教学计划、教案,期末有对学生的检测成绩。学校将饮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之列。

(二)利用班、团、队会适当开展有关饮食安全教育的主题活动,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团支部或少先队辅导员,要加强督导并开展班级评比活动。

(三)黑板报、班刊、校刊、校园广播是平时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来渗透有关食品安全教育,同时也可开展这方面的班刊、校刊评比活动。

(四)开展有关饮食安全教育的知识竞赛(笔试或现场抢答)、主题演讲活动,组织开展有关饮食中毒应急模拟演练活动。

(五)组织学生公开散发有关食品安全倡议书,动员公众力量,关爱生命与健康,号召全社会“创办良心企业,经营放心食品”,培养学生维护食品安全、建立社会健康经济秩序的社会责任意识。

(六)编排有关食品安全教育方面的文艺节目,增强教育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展示才艺的同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七)悬挂宣传挂图、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为饮食安全教育烘托气氛、营造氛围,时刻提醒学生关注食品安全。

篇7

为了充分地了解现阶段我国对国民进行安全教育的情况,发现安全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随机抽样调查了河南师范大学的部分学生。共发放问卷976份,收回976份,收回有效问卷100%,完全符合抽样调查的原则,该样本具有代表性。我们认为这次调查,基本可以看出学生在各阶段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的基本情况,大体反映了我国有关安全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

1.2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学校安全教育文件、现状以及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设制《国民安全教育问卷调查表》,于2012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南师范大学《野外生存》选修课上进行了25题92个单选题和多选题的调查。

(3)专家访谈法:通过对教育、公安、交通、消防、医疗卫生、地震等相关部门的专家进行采访,针对安全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并请专家对问卷的可信度进行了检验。

(4)数理统计:运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汇总调查问卷,整理和提取,得到了大量、准确的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1)此次调查为随机抽样调查,学生来自于河南各地以及部分其它省份的学生。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来自农村和城镇人数的比例不平衡。城镇尽占19.77%,城镇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人数比例高于农村。

(2)通过得知:受调查者在小学阶段接受过安全教育只有37.57%,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的已远远超过了调查人数的一半之多;在中学阶段,安全教育情况有所好转,接受过安全教育的学生提高到50.28%。也就是说,现在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接受过安全教育的仅仅只有接近一半,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安全教育的重大缺失,也是我国青少年安全问题存在的重大隐患。①中小学接受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有35.07%,宣传板报有31.88%,走廊标语有11.88%,以观看视频有8.70%,以模拟演练形式开展的只有6.90%。理论结合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只采用单纯的嘴上说教“要注意安全”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多组织一些演练,才能遇到真正危险的时候临危不乱。②调查中发现,在个人安全意识伴随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开展情况有所提高,但提高不明显或者说安全意识没有显著提高的达71.17%。曾经有42.09%的人曾出现过人身安全问题,这对于国民的人身安全是一件岌岌可危的事情,国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3)被调查人员在对学校安全教育情况上看出,满意的只有31.48%,我国9年义务教育规定6岁以上人人都上学,而现在只有1/3左右的学生对学校的安全教育表示认可,这种状况表示,我国的学校安全教育还不够完善,还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国家应该加大学校安全教育的力度。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有99%以上的认为,安全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重要的,是我们生命安全保障的一部分,只有受过安全教育,我们才能安全成长。在调查中只有3人认为安全教育不重要,可见国民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程度是非常高的。

(4)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或者家里,从调查学生安全知识主要来源显示只有18.08%的学生是从学校接受到安全知识教育的,25.42%来自于家庭。宣传媒体或其它来源占56.5%。可见,我们没有很好的运用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阵地,学校教育是国民接受知识,形成意识的重要阶段。如今我们并没有在学生教育时期,系统的安排有关安全的教育课程或知识,这不能不说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缺失。

(5)在调查学生认为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中,交通安全占77.97%,其它意外安全事件的有6.5%,人为暴力事件有7.62%,野外安全事故有3.11%,火灾有3.67%,地震、洪水见交、台风等自然灾难有1.12%。交通事故是最让人担心的,事实上不懂或者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我们在马路上随时可见,走在快车道上的行人,毫无准备和表示就穿越马路的人,闯红灯的人。造成人身伤害的报道天天可见,据2012年有关部门统计,仅1至10月就有798的行人因违反交通规则死亡。全国每年1.6万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交通事故在其中占了相当的比重。

(6)被调查者认为,安全教育的最好形式是专设安全教育课的有64.97%;播放安全教育录像、张贴海报宣传的占29.37%;班主任平时进行教育、开会进行安全教育有5.66%。大部分学生认为,专设安全教育课是最有效的安全教育形式,而我们平时所做的安全教育方式并没有得到学生们的认可,说明我国现行的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有待改进。安全教育应具有针对性。

(7)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身心发展的水平,有针对性设置的相关安全教育,从而提高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生存技能,才能有效避免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就近期教育部提醒“各地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对学生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特别要根据节假日多发易发事故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滑冰安全、用火用电安全、燃放鞭炮安全和乘坐车辆安全教育”。就河南光山县小学砍人事件也能看出小学生勇敢合理的自卫防范是可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调查显示,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对女生进行防身自卫训练的有53.67%和42.09%,占调查总人数的95.76%,认为没必要和无所谓的分别仅占2.54%和1.70%。女性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容易遭到人为伤害事故的人群。因此,加强对女生有关自我保护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8)大学生在各方面已经趋于成熟,有能力接受更高层次的安全教育训练,除中小学生开展必要的普通安全教育外,还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安排适当高层次的安全教育。如野外生存、防恐怖、防欺诈、意外灾难的求生方法等有关的学习与训练。调查学生最担忧的大学校园治安问题中显示:盗窃事件放在首位,依次是诈骗事件、火灾事故、意外事故、打架斗殴、传销。学校应该对有关校园治安问题进行有效预防,解除和防范这类事情的发生。

三、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我国的国民安全教育不够普及、深入和规范,在教育的主要阵地中小学教育阶段,也只有偶尔在节假日里才会受到老师、家长们的安全教育,很多学生的安全知识不完善。

(2)国民的自我防御和预防危险发生的意识较为薄弱。

(3)我国的安全知识主要来源比较分散,而学生认为最好的安全教育形式是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

(4)大多数人认为现在的学校安全教育,虽然采取某些措施,但只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实位。

(5)有85%的人认为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有必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和性别,分别在小学、中学开展普通的安全教育课;超过1/2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在大学开设适合大学生更高层次的安全教育课程。

3.2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现在安全教育途径主要来自于国家教育、家庭教育和少量的学校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标语等形式;家庭主要以口头告知等;学校教育基本上都是以大会形式展开,个别学校也组织过演习。如今科技不断的进步,交通逐渐发达,以往的安全教育形式,显然效果不够明显,现在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所以这种安全教育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再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提倡“和谐社会”,就应该做到时时刻刻都有安全意识。我们应该在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加强对安全意识的培养,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并通过演习、演练,形成系统的认识,使安全防范意识根深蒂固的存在在国民的头脑中。

(1)安全教育制度化。把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课程体系中去,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编写教材,使安全教育正规化,让其在占有教育内容的一定比重;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生理、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构建安全教育分级模式,明确每一级安全教育内容和方式,建立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体系,将安全教育始终贯彻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去。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使国民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全面系统的接受安全教育,以彻底扭转现存的安全教育缺失。

篇8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和收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应急安全课程设置的书籍、网站、期刊和报纸文章等大量资料,为写作过程的开展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2专家访谈法询问6名相关的专家,一是对发放的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进行把关、检验;二是对普通高校设置应急安全教育课程的可行性,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实效性进行分析。

2.3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根据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设计调查问卷2套,第一套调查问卷,设置50道选择题,发放6所高校大学生300份问卷,回收问卷293份,剔除无效问卷5份,有效收回2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调查大学生对应急安全教育的了解程度和对高校开展应急安全教育教学的认可程度。发放对象为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300人。第二套调查问卷发放6所高校教师24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24份,剔除无效问卷1份,有效收回2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8%,调查教师对普通高校开展应急安全教育课程的影响因素。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接受生存教育的主要途径中学校教育占45.6%,家庭教育占18.0%,18.8%是来自网络。可见学校是学生获得生存知识的主要场所,从家庭教育和网络媒体途径获得的生存知识也占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当中度过的,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可以教授学生如何生存各方面的知识。虽然某些学生也通过网络、电视、阅读书籍等途径获得应急安全知识,但在学校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更具有方向性和真实性。因此,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应急安全教育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3.2大多数学生都接受过水电煤气安全使用常识、自我防卫能力和火灾的防范知识教育,部分学生了解一些地震的逃避、简单的医疗救护常识和基本的伤口的处理与包扎。而对于掌握如何保护自己避免受伤、游泳时对溺水者的施救和心肺复苏术的学生相对比较少。可见,学生接受到多是生存知识、安全常识、灾难逃生的基本知识等理论性的方面,对于实践经验、基本技能的运用比较缺乏,遇到实际问题时就往往会不知所措。因此,应急安全教育不能只是理论性的教育,更多的应该让学生掌握生存技能,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学到的知识,增加学生求生能力、紧急避险能力的教育。

3.3普通高校对学生进行应急安全教育的方式和频率比较少,特别是部分高校对学生的应急教育还不够很重视,大部分高校进行应急安全教育的方式主要为宣传讲座、校园广播和发放学习材料,很少部分学生接受模拟生存演练。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应急安全相关的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对应急安全教育理论知识讲不到的地方,运用实践教学特别给学生亲身的体验,积累动作经验,从而在面临危险的时候能够临危不乱,顺利求生。

3.4学生对学校进行应急安全教育的态度表示积极的占35%,表示一般的占30.3%,比较消极的占19.4%,感觉无所谓的占15.3%。学生普遍认为意外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不太可能或不可能,认为很有可能的只有少数。导致学生误以为自己生活的很安全,生存威胁不大,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生存知识的消极态度,从思想上放松警惕,因此高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纠正,让多数学生认识到应急安全教育带给他们的益处,通过应急安全的学习使他们掌握躲避危险的技能,面临生存威胁的时候能恰当保护自己与他人。

3.5通过调查问卷,影响大学生对应急安全教育学习的因素分析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业太重,平时上课作业已经很多,晚上还要继续上课或晚自习,他们认为没有时间和精力再进行学习应急安全教育。也有认为学了没有用的学生占11.2%,在与他们交谈过程中感觉到他们对应急安全教育不够理解和重视;有些学校开设应急安全教育的课程,但是教学内容不够新颖,应急安全教育应该是体验式教学和实践教学;另外缺乏专业教师是目前高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存在的最主要困难。

4.结论与建议

篇9

二、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教育意识

l. 教育管理制度化。作为教育者,尤其是面对这样一群活泼可爱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的孩子,小学教育工作者更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看到“安全无小事”。不管多累、多忙,也要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挂在嘴上,处处讲安全,时时讲安全。

2. 增强教师自身的法制观念。多看法律刊物,吸取法律知识,加强法律观念。坚决杜绝各类伤亡事故、特别是责任事故的发生,在思想上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 组织教师和家长学习“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办法”。每位老师学习后写心得体会,张贴在教工之家的园地之中,增强教工及家长对学生安全检查的责任心。

4. 上下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位,采取“一票否决”,与考核、评选、晋级挂钩,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

5. 各班制订安全制度。将此公布于学习园地中,让家长了解,以引起家长对班级安全工作的重视,增强教师和家长的安全防范及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使责任事故率为零,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游戏、体育活动时,加强组织管理,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教学活动渗透化

1. 调整教学活动,渗透安全课程。首先,针对学校安全教育课题研究实施情况,为确保课题内容的丰富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特别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补充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如,体育课《小小消防员》、健康教育《游戏中的安全》、自然《安全标志》、社会《在汽车上》、活动《安全自救演习》。在安全游戏“红灯停、绿灯行”中,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在交通安全周活动中,让学生收集各种交通安全标志进行展览。老师制定了教学内容、目标,制作了大量色彩规范、内容丰富的交通安全标志。通过有目的教学,所有学生都能够认识掌握并遵守。

2.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因为安全教育是学校最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

除了在课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结合教学,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寻找并描绘“安全标记”,自制“安全棋谱”。通过相互交流、讲解,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还增加了活动的乐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更增强了学生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及对自救、自护技能的掌握。

篇10

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每一次地震都让人痛彻心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双路小学从2010年开始就致力于防震减灾的教育模式研究,通过四年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常态化的防震减灾教育模式。

一、充分认识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对防震减灾没有充分认识表现在:

1.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小学生社会知识面窄,除了学校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外,平时很少去接受地域以外的信息及社会知识。

2.教学枯燥,形式单一。多年来,防震减灾的知识宣传多停留在书本上,简单的几幅图,寥寥的几句话。

3.资金不足,难以渗透。

二、加大宣传,逐步渗透

双路小学从2010年开始,组建了一支防震减灾课题研究的团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

1.每天的大课间集会做操,每个班级、每名学生都按照防震减灾疏散演练的路线快速、有序地集合到操场,不冲撞、不拥挤,常年训练。

2.每周学生有一节安全教育课,学校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制作防震减灾课件和PPT。

3.每月开展安全知识小报或黑板报比赛,让学生自己大量收集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破坏图片。

4.每学期请区地震局以及安全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我校全校师生进行安全培训,对地震科普知识进行辅导、讲解。

5.每学年至少一次带领学生到地震科普知识馆去参观、学习。

三、初见成效,常态发展

2011年我校成功创建区级防震减灾示范校,2012年我校成功创建市级防震减灾示范校,2013年我校正式申报防震减灾国家科研课题,2014年在区防震局的支持下,我校编写了防震减灾小学教材,将防震减灾知识加以普及和推广。

四、扩大普及,紧密渗透

1.向家长渗透。在防震减灾应该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通过校讯通、家校联系及家长委员会的形式,将防震减灾知识向家长、向家庭渗透。

2.向社区渗透。未来社区建设将是我国发展的方向,社区建筑多,人员密集,方便宣传和推广。

篇11

2.架构创新。系统构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体系”,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开发、授课计划、教学组织到考核评价的各个环节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实现了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育全覆盖,即覆盖全体学生、覆盖教学全过程、覆盖职前职后。绘制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教育“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目标全图,从科学性和教育性双维度构建内容体系。

3.内容创新。成果汇聚19所职校群体智慧,组建跨校际、跨专业教科研团队,主持完成了5项省级课题研究,发表了88篇专题论文。构建“防―控―治―护”“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研发首本“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立项教材《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创建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精品课程,建立全国首个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课程资源网站学习平台。

2008年6月,项目组结合江苏省公民教育项目课题“学生在工学结合实习岗位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问题实践研究“,率先开展职业伤害研究,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开展学生在实习岗位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调研。2010年8月,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教职成司函〔2010〕130号文件)。同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江苏省职业学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方案》,省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教科研中心组(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牵头学校)组织19所职业学校开展研究与实践:一、二年级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课程教学实践,每周1~2课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通过情景体验、互动对话,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基于工作情境的实践训练实现安全操作无缝对接,完成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知、情、意、行”的完整学习过程。近4年来的职校毕业生、安全培训学员、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反馈表明,学生在企业安全意识强,能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企业认可满意度超过90%。培训基地依托国家安全二级培训资质,每年为企业、社区开展安全技术培训8000余人次,累计培训5万余人次,近三年连续获“江苏煤矿安全培训先进单位”称号。

项目组围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通识意义、行业意义、岗位意义,紧扣岗位特性和职校实际,根据2012年最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方面“知识、技能、思维、习惯、文化”五要素内涵,构建岗前“预防”、岗位“控制”、事后“应急”、权益“维护”的“防控应护”“四位一体”课程体系。研发教材《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涵盖职业健康与安全法规、职业健康、职业安全、个人防护4个模块29个话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和岗位实际,还开发了补充教材《珍惜安全,远离危险》、专业教材《矿井通风技术》《矿井瓦斯防治》等。开发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项目“职业健康与职业安全”精品课程资源。搭建了全国首个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目前,全国有16所职校正使用该资源,发挥了课程示范辐射作用。

该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和实训基地为阵地,以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依托“人人通”“云课堂”等现代教学手段,突出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方面的“前知识”“前概念”,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将“事故案例”“情景导入”贯穿“探究与实践―知识拓展―综合演练―综合评价”环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预判、分析职业岗位存在的潜在风险,形成自觉遵守职业健康与安全法律法规,强化职业健康安全与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推进校企紧密合作,成立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中心,完善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制度、细化实习实训安全规范与规程,开发符合行业、专业岗位特点的安全实习手册。引进企业安全文化,在实训教学中形成了“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的6S管理模式。建立安全体验馆、自救器训练室、创伤急救训练室、电气安全实验室等9大安全实习实训基地,每学期为3000多名学生提供安全技能体验。还将行业安全标准融入课程,推进职业安全资格证书准入制度,安全上岗证年通过率达98.8%,提高实习生的安全修养,让职业健康与安全意识融入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该项成果着力破解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为何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难题。

一、破解为何教:明确方向,列入方案

职业学校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应涵盖职业健康与安全法律、职业病预防、生理性伤害防控、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等层面。亟须将其作为一门课程列入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关口前移,进入课堂,融入活动,渗透专业,引入岗位。

二、回答教什么:研发教材,开发资源

根据国家最新《职业病防治法》和教学实际研发教材,内容包括职业健康与安全法规、职业健康、职业安全及个人防护4部分29个模块,既有通用模块,又有结合专业大类的专业模块。建立全国职业健康与安全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开发知识点积件数162个,PPT162张,测试习题205道,及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精品视频、主题教育活动创新设计等原创性资源,服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