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4 09:26: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设项目划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建设项目的质量等级,关系到企业主体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也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安全利益。现代石化企业普遍重视对项目进行质量控制,以提升生产效率、改善生产方式。项目管理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改善工程的质量、赢得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并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质量控制和管理,是项目管理理念在石化建设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有助于促进石化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树立石化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
1 质量管理概述
对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指的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建立企业内部一切部门和员工参与的、整合了专业施工技术、管理控制技术、信息统计技术的质量保障体系。这种制度体系以科学的质量管理为中心任务,具有逻辑严密、实效性强的特征。质量管理的重点,是管理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要素,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管理手段,满足用户对于工程质量的实际需求。
结合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可以总结出提升管理水平的核心措施:将质量监督的重点放在对施工过程的监管上面,严格追究违反生产规章的行为,并对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依照企业生产责任制度进行处罚;重视奖励制度的落实,奖励那些质量安全意识强、施工行为规范的员工,为其他员工树立榜样;依照特定的工程标准,对施工过程进行反复检查和抽查,检查的内容既包括重点项目,也包括重要工序开始之前的严格复核程序;严格遵循施工流程规范,建立一个效率高、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网络,监督施工活动的进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高效顺畅的信息沟通网络,增强各工种人员之间的协作交流。
2 常见管理步骤
我们对某石油化工项目进行了调查。这一工程项目力求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等级,并向着优质项目的目标迈进。在施工建设的起始阶段,我们严格依据国家规定的石化行业标准,对施工活动的质量等级进行了评价,并检验了部分施工环节。其中,石化建设工程的合格率高达97%,优良指标概率达到87%,一次性施工的合格率为93%。这说明企业认真执行了质量标准,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然而,这一建设项目也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如检验工作不到位、某些施工细节要求不严格等。通常来讲,在质量问题产生之后,首先需要认真进行分析,查找质量不达标的原因。项目管理小组可以与质量检验部门一起,召开对施工现场的分析会议,从设备机械、施工原料、人员、技术措施和周边环境角度入手,结合施工现场具体状况,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源。
其次,通过仔细查找,确定质量问题的根源。一般来说,设备不合格、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原料不符合规格、没能做到及时有效的质量检验,是石化建设质量问题的重要根源。工程建设人员应当重点克服这些质量问题,有效提升项目的质量合格率。
3 管理体系的确立
抓好石油化工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需要全面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从体系的确立入手,对工程设计、工程勘验、施工、质量检验和原料提供等环节进行控制。要履行行业质量检测标准,遵守检验程序。
3.1 确保员工素质
参与石化项目建设的管理者、施工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应当具备行业规定的资质资格,取得执业证书,并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工程的监理部门,要依据工程建设备案登记,随时检查各类人员的资格证书,杜绝无证操作的现象发生。
3.2 控制材料进入
石化项目的原料、机械设施和零部件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要严格把好材料的入口关,拒绝采用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并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养护。
3.3 监督施工进程
在控制施工进程时,应当坚持控制管理工作的计划性,及时进行质量评价,对重点环节和部位加强监管。质量管理人员要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划,确保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要加大对关键性工序的监督力度,不能忽略施工细节。
3.4 强化各方协作
在质量检查过程中,石化公司应当配合项目监理人员,做好重大的项目质量抽检活动。项目建设单位应与相关单位实现密切合作,积极发现施工环节漏洞,并提出完善质量管理的建议。
4 实施方案与改进
石化工程的所有参与建设单位,都应当认真执行国家和行业规定,按照法律与方针政策的要求,落实质量管理,强化对广大员工的质量安全教育,完善各项制度,力求降低事故发生频率。
质量事故产生的原因,通常为原料、施工技术、施工流程的管理不到位。如果施工过程不规范,建筑设计没有满足要求,那么项目就容易出现质量隐患。质量事故可以分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两种,在处理质量事故时,应当遵循准确界定处理原则和措施、认真寻找事故发生位置、客观评价事故影响程度的原则,对于负有质量责任的员工进行教育,并适当处罚。
要改进项目质量,除了完善管理系统自身的各项制度之外,还要强化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部门之间可以开展一些技术交流活动,组织对员工的技能训练,增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应当将项目成本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但必须确保工程质量符合项目合同与行业标准。要采取措施平衡成本与项目质量之间的关系,增强项目的经济实用性,并设计出节约资金、操作性良好的规划方案。
在分析总结石化项目的质量问题时,还需要从问题产生的背景入手,寻找加强质量管理的普遍性规律。开展对施工现场的调查,收集事故产生的第一手资料,是总结质量事故规律的良好途径。总结质量管理规律,可以有效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5 结语
对石化项目进行质量管理,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程序,严格遵守程序标准,使工程符合特定的质量保证指标。要落实质量监督和检查制度,确保体系运行的可靠性。项目施工人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增强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工程建设经验;要积极接受工程质量教育,提高安全和质量认识,杜绝事故的产生。同时,事故管理也应当强化,只有认真分析质量事故的成因,查找建设项目质量漏洞,才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改进石化工程质量,可以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用较小的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前言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问题,它是实施健康、安全和环境(HSE)管理体系、质量、进
度、费用和合同执行等方面有效控制和管理的基础。氟化工和氯碱化工等化工工程建设项目是高投入、高风险的项目。资金、技术高度密集,技术复杂,涉及专业多,关联范畴广,集成程度高,质量要求高,工程投资大,建造周期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投资效益,决定建设项目的成败,决定巨化股份的持续有效发展。少投入、多产出、快建设、高质量、保投产始终是工程项目建设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在大型化工项目建设中认真探索重大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将国外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与中国化工工程建设实践相结合,结合企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特点,创立了适用于化工重大工程项目管理的新的建设管理模式,即“IPMT + EPC + 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模式。IPMT(Integrated Project Management Team,项目一体化管理组);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通过这种新的项目管理模式,可以优化工程组织,确保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投资费用,加快工程进度,有力推动化工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又好又快的建设和投产。
2发达国家化工工程建设项目通行项目管理模式
目前,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型工程建设大多采用(PMC + EPC)管理模式。PMC(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项目管理合同)是由业主通过合同聘请管理承包商作为业主的代表,对工程进行全面管理。对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工程监理、投料试车、考核验收等进行全面管理,并对设计、采购、施工过程的EPC承包商进行协调管理。EPC工程承包商按照与业主的合同约定,全面执行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及试运行等工作。
从目前我国化学工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实践来看,“PMC + EPC”管理模式比较适合于发达国家市场机制完善、合同管理系统完备的工程建设环境。而在我国目前的客观形势下,该管理模式照搬到国内则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是PMC采用的是“成本加酬金”的合同方式,导致PMC承包公司及其执行人员普遍存在拖延进度的倾向,合同执行时间越长,成本越高,PMC承包公司赚钱越多;二是PMC承包的成本费用高(特别是国外承包商人工成本高);三是对各种合同履约信用的依赖性太强,施工过程中缺少对EPC承包商和各分承包商的过程监督,缺少制约机制。该模式实际执行的结果是项目管理成本高,对安全、质量、进度、投资、合同执行等方面缺乏有效控制和制约。
国内化工工程建设项目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化工工程建设大多采用业主自营管理这一传统项目管理模式。该模式有两种组织架构。一种是在项目建设指挥部或基建管理部门领导下,按照工程职能划分建立的职能式组织架构;另一种是在项目建设指挥部或基建管理部门领导下,按照工程项目的项目划分建立的项目式组织架构。这两种组织架构有利于利用业主现有资源和条件,实现行政协调,纵向管理比较顺畅。
但该模式存在4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业主直接委托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开展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和工程监理。业主组织机构直接行使对项目的管理。业主既是投资主体,又是项目的管理主体,承担了项目的所有风险。二是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各个部分之间的界面管理工作量大而复杂,业主组织机构需要较庞大的管理机构和较多的管理人员。三是因项目管理工作量大,对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特别是项目管理领导者素质要求高,而业主内部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导致项目管理出现混乱局面。四是按照“做强主业,分流辅业”的改革要求,工程项目建成后,项目管理人员存在“转岗分流”的后顾之忧,造成工程管理队伍不稳定,难以培养和形成高素质的专业工程管理队伍。
3巨化股份公司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
近几年来,巨化股份公司运用当代先进工程管理理论,特别是以系统论为指导,分析研究现阶段石油化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总结我国过去几十年化工工程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结合行业发展的特点,通过反复探索,提出并创立了适用于我国化工工程建设的“IPMT + EPC + 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模式。 转贴于
实施“IPMT + EPC + 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是在项目管理层设立一体化项目管理组(IPMT)。IPMT是由业主方组织并授权的项目管理机构,代表业主对工程的整体规划、项目定义、工程招标、投料试车、考核验收进行全面管理;选择项目前期咨询商、EPC承包商和监理承包商,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管理与协调。形成 “IPMT + EPC + 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模式,是借鉴国外通用的“PMC + EPC”管理模式和国内流行的业主自营管理模式的特点,结合我国化学工程工程建设实际,在项目管理模式上的探索与创新,是国外先进工程管理理论与我国工程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成果。
这一管理模式首先在巨化股份公司与日本、美国公司合资的年产3万吨R134a工程中采用。建设初期,外方坚持采用“PMC + EPC”管理模式,但实施中矛盾十分突出。一是把整套工程合同分成专利合同、基础设计合同、技术服务协议、EPC或“EP + C”等4个开口合同分段进行签署,导致专利商、工程承包商漫天要价,商务谈判旷日持久。二是组织管理上,有关各方各行其是,很难进行全过程协调。三是外方承包商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不惜大幅增加成本和延长工期,而中方则坚持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成本,加快进度,双方矛盾十分尖锐。四是外方照搬照抄国外标准,国产化工作难以推进。这些矛盾使工程建设运转陷入了内部中外业主双方争论不休、外部业主与承包商无休止谈判的“两个怪圈”,严重制约了工程进展,中外合资双方的优势不能有效发挥,中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巨化股份公司下定决心探索和采用新的管理模式。经过与外国公司管理组织反复沟通,最终决定采用巨化股份公司提出的“IPMT + EPC + 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模式。
在运用“IPMT + EPC + 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模式中, IPMT项目管理部由国内巨化股份公司建设行业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组成,纵向以项目管理为主,横向以专业管理为主,形成了纵横交叉的矩阵式管理架构。这个组织架构一是汲取了PMC管理模式的专业化管理的优点;二是避免了聘请PMC承包商支付高额项目管理成本的弊病;三是鉴于当前国内工程承包商执行合同意识较弱的状况,该模式实施合同约束加行政协调的管理机制,以防止“以包代管”出现过程失控;四是聘请EPC工程承包商,避免了业主自营管理模式出现大量复杂的界面管理工作的弊病,使IPMT项目管理部人员数量大大减少;五是考虑了目前国内外EPC承包商、国内施工分包商和制造分包商的质量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的状况,该模式采取业主自营管理模式的监理机制;六是IPMT项目管理部人员精干,来源多元化,主要不是来自于业主,避免了建设任务完成后,大量管理人员需要另行安排的弊病。IPMT项目管理部有利于培育巨化股份公司工程建设行业专业管理队伍。采用合同约束加过程协调的管理机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既严格跟踪监督合同执行,发挥合同约束作用,又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协调管理。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调度会议制度,严格防止过程失控。慎重选择EPC工程承包商和监理承包商,充分发挥承包商的作用。业主牵头组织成立招标委员会,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工程承包商和监理商。明确要求EPC工程承包商按照相应的组织架构与IPMT项目管理部的架构相配套。目的是使工程项目管理协调畅通。要求监理承包商设置总监理工程师、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EPC工程承包商的设计、采购、施工等阶段和安全、质量、进度、费用、合同执行等方面进行过程监督,从而实现了项目管理层和项目执行层的专业技术及管理相衔接,接口明晰顺畅,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上下左右协调畅通。
鉴于采用这个管理模式在年产3万吨R134a工程中的成功,巨化股份公司将其推广应用于氯碱化工离子膜项目中,也取得了很好成效。采用“IPMT + EPC + 工程监理”的项目管理模式,使巨化股份公司的集团化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业主单位、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分别在统筹协调、设计、现场管理上的优势得到互补。
多年工程项目建设实践证明,该模式在优化工程组织、确保安全、减少投资费用、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是有生命力的,为在重点化工项目工程建设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有益探索。
二、项目分类:
1.按功能、作用分: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
2.按对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中央项目、地方项目
3.按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分:大中型、小型 5.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水建[1995] 128号),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中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如下。
(2)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
经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决策和进行初步设计的依据。
(3)初步设计阶段
静态总投资超过可行性研究报告15%以上(含15%)时,必须重新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按原程序报批。
一般非重大设计变更、生产性子项目之间的调整,由主管部门批准。在主要内容上有重要变动或修改(包括工程项目设计变更、子项目调整、建设标准调整、概算调整)等,应按程序上报原批准机关复审同意。
初步设计任务应选择有项目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承担。
(4)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包括招标设计)是指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开工前,必须完成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招标设计指为施工以及设备材料招标而进行的设计工作。(考题2007)
(5)建设实施阶段
建设实施阶段是指主体工程的建设实施,项目法人按照批准的建设文件,组织工程建设,保证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8)后评价阶段 项目后评价一般按三个层次组织实施,即项目法人的自我评价、项目行业的评价、主管部门(或主要投资方)的评价。(考题2007)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是建筑单位为了使设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通过策划、组织、指导和检验等管理方法对建设项目的工作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对于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来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很多人员和技术,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使建筑设计项目在投资成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等方面进行最优组合,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1.2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特点
深入分析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涵义,可以发现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逝去性的特点,对于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来说,无论是项目组织还是项目设计过程,都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建筑设计项目结束之后,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解除,因而具有逝去性的特点,而且建筑设计项目管理也不是一个能够重复的过程;二是具有不可预知性,尽管对于建筑设计项目开始之前都有一定的预见性,特别是要做好各方面的分配工作,但无论建筑设计方案如何完善,建筑设计项目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这就需要在管理过程中进行灵活处理;三是具有多变性,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过程中,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开展,因为不同的部门具有不同的作用,这就使得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呈现多变的特点,必须在管理过程中积极推动管理模式创新。
2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与流程科学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2.1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科学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建筑单位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方面都把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管理作为重中之中,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管理内容缺乏全面性,全面管理是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重要方法,但一些建筑单位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过程中缺乏全面性,特别是对计划、组织、监督和控制的管理不够全面和系统,存在着重视计划轻组织、重监督轻控制的问题。二是管理内容缺乏协调性,对于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来说,要想实现科学规范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对建筑设计内容进行协调,使计划、组织、监督、控制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目前一些建筑单位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方面缺乏协调性,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现象。三是管理内容缺乏统一性,从目前一些建筑单位开展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来看,在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以及人员之间存在着各自为战的现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运行体系,必然影响到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的科学规范化。
2.2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科学规范化存在的问题
尽管建筑单位普遍重视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在人员组织安排方面,对于项目经理和设计师的安排缺乏合理性,特别是个别建筑单位对项目经理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因而缺乏与设计师之间的协调配合,必然影响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的科学规范化。二是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缺乏精细化,一些建筑单位在开展建筑设计项目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将精细化管理作为流程管理的重要理念,因而在对合同进行商谈和重订方面缺乏有效的衔接,特别是在提出的建议方面缺乏详细性,必然影响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科学规范化。三是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缺乏科学性,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流程管理,因而必须细化流程管理方案,但从目前一些建筑单位在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方面,普遍存在着方案细化不足的问题,因而容易在管理过程中打乱伏,这一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3加强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与流程科学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3.1加强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科学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组织、监督和控制,这四个方面构建了建筑设计项目管理的整个内容体系,必须围绕这四个方面加强科学规范化建设。一是要强化全面性管理,要把以上四个方面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不能厚此薄彼,每项内容都要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更具系统化。二是要强化协调性,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过程听协调机制,比如可以建立联席会计制度,对计划、组织、监督、控制人员进行协调,能够形成管理合力,确保管理内容都能够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三是强化统一性,对于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内容来说,必须使四个方面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加强各个部门、各个人员之间的协调,解决各自为战的现象,特别是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一定要相互通报,这样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避免出现管理空白。
3.2加强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科学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对项目进行立项,委托单位提出初步设想后,建筑单位制定初步的建筑工程设计管理的工作计划,经投资方批准后准备实施,这就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一是做好人员组织,这是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最从重要的方面,对于不同领域、不同环节、不同方面的管理人员都要组织到位,使其既独立负责又相互配合,这样才能使管理更具科学化和规范化。二是注重精细化管理,对于建筑设计项目管理流程来说,由于具有很强的复杂性,管理流程多,管理人员多,因而极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当中,每个流程都要做到尽量详细,做出科学的计划,明确管理内容、管理人员以及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流程管理更具规范化;三是强化科学管理,牢固树立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的理念,将建筑设计管理纳入到项目建设的始终,特别是要制定具体的管理方案,明确责任人,建立奖惩机制,提升管理成效。
引言
信息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需将信息化落实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招投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未深入应用信息化,使建设单位难以统筹建设工程项目各项要素,易引发资源浪费、效益减少等问题。就此,关于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具有鲜明现实意义。
1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现状
1.1信息化管理优势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是指依托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整合并处理项目信息,对项目全过程实施监督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减少项目管理者的工作量,便于其实时掌握项目建设状况,实现工程建设问题的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基于上述概念,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化的实施具有如下优势:第一,提高管理效率。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等建设工程相关主体,可利用集成管理系统,共享建设工程各项信息,便于建设工程主体间的信息交互,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在信息系统支持下,管理人员可将简单重复的信息处理工作交由信息化软件完成,既可提高效率,也可保障质量。第二,便于企业决策。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建设单位可综合获取行业各项信息,包括施工单位信息、材料信息等,深入挖掘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进而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施工单位与原材料,为建设工程实施提供保障,有助于建设工程效益提升[1]。第三,有效抵御风险。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建设单位可实时掌握建设工程现场状况,并根据历史建设工程建设经验,对比分析,尽早发现建设工程存在的各项风险隐患,事前预防,减少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1.2信息化管理缺陷
虽然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优势显著,但部分建设单位因缺乏经验,在信息化管理落实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具体总结为以下四点:
1.2.1信息开发利用不足
对于建设单位而言,招投标管理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环节,直接影响后续项目建设成效。因信息化管理不到位,部分建设单位不能准确获取投标单位的相关信息,缺乏对招投标环节的监督管理,使招投标环节出现串标、干预投标等不良现象,损害建设单位利益。
1.2.2信息技术应用滞后
在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中,信息技术是支持管理措施落实的关键。部分建设单位未根据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缺乏适配性,信息化管理工作受阻。例如,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未引进先进技术,仍由工作人员逐一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相关报告,使建设单位掌握的信息滞后于施工单位,影响建设单位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难以保障建设工程质量[2]。
1.2.3管理系统功能薄弱
各项功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涉及诸多信息,需建设单位逐一整理、归档与分析,工作量较大,建设单位管理人员面临较大工作压力。虽然部分建设单位开展管理系统建设,但存在管理系统功能薄弱问题,并未根据项目管理要求,合理划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等模块,信息化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渗透广度不足,难以发挥信息化管理作用。
1.2.4信息人才建设缺失
在建设单位开展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时,管理人员是关键主体,其具备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信息化管理实施成效。部分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信息素养薄弱,缺乏信息化管理意识,不具备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不能利用先进技术与系统开展管理工作,影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3]。
2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策略
针对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存在的缺陷,本文借鉴建设单位成功经验,总结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为建设单位实施信息化管理提供有益探索,改进不足,提升管理水平。
2.1做好信息挖掘处理
针对建设单位在信息处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建议建设单位在开展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时,做好信息挖掘处理,尽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建设工程相关信息,为项目管理提供信息支撑。以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为例,建设单位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信息挖掘处理工作:第一,招标数据管理。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电子招投标模式在建设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建设单位普遍应用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程数据逐年增多,建设单位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采集同类建设工程的招投标数据,开展综合分析,对比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中建设单位招标文件的编制、招标条件的设置等内容,为复杂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实施提供参考。同时,在具体评标工作中,建设单位可利用采集的建设工程相关数据,为评标专家提供参考,由评标专家根据历史工程建设数据,预测投标单位的中标价格,预防低价中标或高价结算等现象的出现,保障投标单位报价的科学管理,避免建设单位出现损失[4]。第二,构建数据库。建设单位建设工程数量逐年增多,建设工程规模逐年扩大,招投标与管理需求提升,为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建设单位可针对建设工程施工单位,构建档案数据库,全面记录建设工程历时投标信息、中标信息、承接项目信息等内容,综合评估建设单位的资质、技术水平、建设能力与经营绩效,在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开展前,对各项均位居前列的施工单位发出招标邀请,提高招投标工作质量,为建设工程实施提供保障。第三,辅助管理决策。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前,建设单位需制定招投标计划,为招投标工作有序实施。为提高招投标管理水平,更好地落实招投标工作,建设单位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决策,为招投标计划的优化制定提供参考。例如,某建设单位根据历史建设工程数据,明确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工作重点,选择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实施公开招标,顺利将建设工程承包给有资质、技术高、质量有保障的投标单位,招投标管理效果显著。
2.2引进先进信息技术
针对建设工程信息技术应用滞后问题,建议建设单位根据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需求,引进先进信息技术,支撑信息化管理工作。以某建设单位为例,在建设工程实施中,引进BIM技术,用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具体如下:第一,招投标管理。建设单位要求投标单位在编制投标文件时,需增设BIM相关内容,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构建BIM模型,将BIM模型源文件、BIM深化设计等内容纳入投标文件范畴,直观呈现投标文件中的报价、施工工艺、施工进度等信息。例如,在某建设工程中,建设单位在以往电子招投标基础上,根据投标单位提交的含有BIM文件的投标文件,开展BIM评标,评标内容围绕总体评价、深化设计、施工模拟、成本管理与专项方案五项内容,包括模型碰撞分析、重难点工艺动画展示、场地布置模拟、专项方案模拟、施工进度模拟、施工图预算与模拟、孔洞预留等部分,解决传统文字评标的模糊缺陷,可使评标专家直观掌握投标单位投标文件的缺陷与优点,便于建设单位选择最优投标单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投标单位中标率。第二,施工管理。基于BIM技术在招投标环节的应用,建设单位可依据BIM模型全面了解投标单位的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准确工程量清单,既可提高核算效率,也可避免漏项或错项等问题的出现,为施工管理提供详细指导。同时,在建设工程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可以BIM模型为基础,将施工现场各项数据信息录入BIM软件中,对比分析当前施工与BIM模型存在差异,探究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偏差出现原因,提高施工管理准确性与有效性,便于建设单位准确定位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缺陷,督促施工单位尽早纠偏整改,确保建设工程按照既定模型实施。第三,材料管理。在建设工程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可根据BIM模型,构建材料清单,根据施工进度明确各个工序材料使用量,对建设工程材料实施信息化管理。根据施工现场监督结果,实时更新材料信息,可尽早发现材料使用超支问题,督促施工单位整改材料浪费问题,控制施工成本。
2.3构建完善信息系统
针对建设工程信息系统功能薄弱问题,建议建设单位根据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内容,优化改进系统建设工作,构建完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系统功能涵盖各项项目管理工作,以提供信息化支撑。以某建设单位为例,管理者从项目生命周期、数据层级与组织层级三方面着手,明确投标、项目准备、项目实施与竣工收尾四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需求,设置如下功能模块:第一,投标环节。在招投标管理中,信息系统可跟踪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开展状况,实时更新建设工程招投标状态,如已投标、已中标、已放弃等,便于建设单位开展投标单位管理;支持线上评标,由评标专家根据投标文件、BIM模型等信息,实施在线评审,提高评标效率;生成投标台账,准确记录建设工程名称,开发单位、招标单位、取标日期、工程类型、项目基本信息(如合同开工信息、实际开工日期、项目基本描述等)等信息,便于招投标信息共享与管理。第二,项目准备环节。在项目准备环节,信息系统功能包括合同管理、成本测算两项功能。在合同管理模块,记录电子版合同及合同基本信息,既可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也供管理人员共享相关信息,并提示建设单位竣工日期与合同款结算日期,便于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构建良好合作关系;在成本测算模块,信息系统根据不同类型的建设工程,设置不同成本预测模板,供财务人员开展成本测算,既可提高成本测算准确性,也可积累相关数据,形成企业定额,为后续同类建设工程管理提供参考。第三,项目实施环节。在项目实施环节,信息系统功能包括材料管理、设备管理、分包管理、结算中心、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与日志管理。以建设工程施工期间的质量、安全与进度管理为例,建设单位通过视频监控,获取施工现场进度,并将其与进度网络计划对比,直观掌握施工进度,分析施工进度滞后原因,督促施工单位调整施工方案或组织,尽快追赶进度;管理人员根据安全管理模块的检查记录单,逐一审查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状况,交由建设单位管理层审批,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及时效性;质量管理模块包括质量检查、质量整改与质量创优规划三部分,管理人员根据质量检查记录表开展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根据质量整改表评估施工单位质量问题整改状况,通过质量创优规划记录施工单位优化调整的施工措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施工现场质量水平,开展系统性、高效性质量管理工作。第四,竣工收尾环节。在竣工管理中,信息系统与建设单位档案管理系统连接,将竣工各项资料存储于档案管理系统中,构建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涵盖经济文档、技术资料等多项内容,如开工报审资料、分部分项施工资料、施工组织与方案资料等,为建设单位竣工验收提供帮助,也可长期存储建设工程竣工资料,为建设工程运行管理提供参考,避免因人员流动等因素使建设工程竣工资料丢失或遗漏。
2.4建设信息人才队伍
对于建设工程信息人才建设缺陷,建议建设单位提高对管理人员重视,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有意识地引进、培养信息管理人才,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提供人力保障。以某建设单位为例,为督促管理人员切实落实信息化管理工作,从职工培训与人员管理两方面着手。在职工培训方面,建设单位定期举办讲座和培训班,提高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邀请行业专家,针对信息化管理技术,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管理人员可利用BIM等先进技术实施信息化管理。例如,建设单位邀请广联达软件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培训师,围绕BIM与建设项目管理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BIM在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方式、BIM与PM的交互、BIM发展趋势,利用建设工程实践,使管理人员掌握广联达系列BIM软件产品的应用方式,为其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奠定基础。在人员管理方面,为督促管理人员在建设工程中实施信息化管理,建设单位将信息化管理落实纳入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范畴,从多方面考评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细化来说,建设单位构建三级指标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为信息管理水平,二级指标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交流、信息法律与道德四部分。信息意识的三级指标为信息获取信息、建设工程信息综合辨析能力;信息技能的三级指标为语言技能、信息检索技能、软件操作技能、信息安全防范技能;信息交流的三级指标为信息交流态度、信息共享能力;信息法律与道德的三级指标为信息化管理政策法规认知状况、重要信息保密意识等。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奖励或惩罚建设单位管理人员,鼓励其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
3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化的实施在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应用、系统建设、人才建设四方面存在缺陷。通过本文的分析,建议建设单位做好信息挖掘处理工作,引进先进信息技术,构建完善信息系统,建设信息人才队伍,为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等项目管理环节提供支撑,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超.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和趋势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1,39(03):223-225.
[2]李斌.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化管理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12):146-147.
[3]秦铭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8):134,136.
石油化工产业是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石油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具有规模大、投资金额高以及周期比较长的特点。提高石化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应用能力实际上就是要预防石化行业风险,实现我国石化产业的长远健康的发展。然而从目前我国石化产业的发展情形来看,产能低、耗能高、环境污染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国际石化行业当中举步维艰,因此,加强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水平意义重大。
2我国石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
将项目管理应用到石油化工建设工程当中主要是要实现其管理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效率高、质量高以及较低的成本投入。同时,上述目标在建设过程中是需要互相协调和制约的,为此,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来实现石化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2.1控制工程的进度在项目管理当中要实现对工程进度的科学控制我们可以通过赢得值法来进行研究,其最大的差别在于应用到石油化工建设工程当中时,其比较的内容变成了:已经完成的预算成本和计划内的预算成本这两者间的差距值,以此来了解工程的进度是提前还是被延误了,并因此对下一阶段的工程施工计划进行合理科学的计划。如果发现实际的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案的进度有较大偏差,则需要对施工的流程等进行规划,重新确定并划分关键工序和非关键施工工序,尽可能确保计划内的施工进度和实际的工程进度是一致的。此外,如果需要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的话,则一定要确保项目投资成本和工程质量两者间是相互协调的,切不可因为赶工期而加大工程成本或者是降低工程质量。2.2提高工程的质量在项目管理的目的之中,控制工程质量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在石化建设工程当中,我们只有确保工程质量才有资格商讨成本和进度控制的问题。在石化建设工程中,质量控制是一个贯穿整个项目建设过程的问题,从最初的施工图纸设计到施工材料的采购,以及施工工序的执行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达标。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在每一个环节都坚持良好的综合素质水平,确保在施工时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严格根据设计和相关规定要求有序进行施工,同时负责材料采购和检查的人员也要坚守职业道德,严禁为了一己之私而出现偷工减料等现象。除此之外,要想提高工程质量还可以通过研发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等途径来解决。2.3控制工程的成本市场经济这一大背景决定了在石化建设工程当中的项目管理最关键的就是要控制工程成本,使得企业建设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要控制建设工程的投资成本,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施工过程当中的成本花费。所以,施工开始以后,施工单位应该根据预算来仔细计算各个方面所花费的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在考虑上述成本因素之后按照实际的项目施工成本花费情况,对实际所花成本与计划内的投资成本进行分析,找出差距及原因所在,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合理可行的成本控制策略。同样,我们使用赢得值法来对石化建设工程的成本进行管理,该方法可以很准确、直观地让人看到计划内所花的投资成本和实际所花费的投资成本之间的差距,还能对上一施工环节在成本花费方面到底是节支还是超支,同时制定正确的成本控制应对策略。
3项目管理在石化建设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以进度、质量和成本为石化工程管理的出发点,可以采取多种策略来实现项目管理的成功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先进管理理念的发展,项目管理的内容包括了多个方面,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合同、信息以及SHE这3个方面在石化建设工程当中的应用情况[1]。3.1加强合同的管理力度在项目管理体系中,合同管理有着重要地位,也是项目工程各个参与方进行经济交往的介质。在石油化工建设工程当中,各个参与方会涉及到各方面的合同,包括设计合同、施工承包合同等,管理上述合同的时候注意主要是对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和合同的变更等各个方面进行控制及管理,一定要明确合同相关方需要执行义务以及享有的权利,这是我们实现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三大目的的重要措施。同时,在项目管理体系应用当中加强合同管理不仅仅是项目参与方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3.2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当今时代,信息网络技术大范围普及,应用非常广,所以在石化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当中运用信息技术是时展的潮流,也是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现代化管理,提高项目工程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这里所说的信息管理,指的是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对项目管理相关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等进行有效组织与控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工程项目建设增值[2]。3.3重视SHE管理本文研究的SHE管理也就是Safety、Health、Environment的缩写,是职业健康和安全以及环境一体化的管理,包括工业卫生、职工人员的健康以及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这是现代化的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我国的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普遍存在污染严重、产能低等不足,所以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重视SHE管理,在建设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降低环境污染。同时,任何企业在生产当中都应该重视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尽最大可能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环境管理目标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对潜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分析和比较,对环境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的因素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改正,控制环境污染情况的发生。
4适合我国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探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因此我国要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就必须要努力使其和国际石油化工产业的各个方面相接轨,实现规模化、园区化以及集约化的发展。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内石油化工产业还面临着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制约,所以必须发展新型的石油化工产业,这对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石油化工项目建设的项目管理模式,笔者认为IPMT+工程监理+EPC(E+P+C)这种项目管理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国情[3]。4.1项目管理模式简介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的IPMT+工程监理+EPC(E+P+C)项目管理模式流程如图1所示。在这一项目管理模式当中,业主负责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使用周期比较长的设备以及大宗材料进行采购,关于设计、采购等承包方的招评标等;承包给专业管理公司的内容包括项目具体的实施计划,编制相关程序和文件,对质量、进度等重要方面的控制等;监理单位主要负责项目监理标段的工作,注意选择的监理单位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且经过投标获取监理资格;把项目工程分成多个子项目承包给工程企业,这些企业选择的前提是信誉度高,且在设计、施工等相关方面其单项能力比较强但综合比较弱的企业,这些企业再根据合同分别负责采购、施工等工作。4.2矩阵式的管理模式更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该模式是一种矩阵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协调和充分利用,项目管理的效率也会因此提升许多,还能充分发挥项目经理的职权。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多为大型工程,管理起来难度比较大,而将其分解成为多个子项目,使用矩阵式单位进行管理更有利于管理和协调子项目。同时,该管理模式的另一个特点是实现了项目管理部管理各个子项目,各个职能部门向项目管理部提供了业务管理及专业的技术支持的目的。可以说这是一种扁平化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使得以往冗杂的组织环节被去除,项目管理部能够对组织实现灵活高效的协调,更好地落实对子项目的管理,合同的约束力也有了提高,承包商则能够更好地执行合同条约,管理效率得以大大提升。同时,这对于减少项目管理及投资的成本,缩短项目的生命周期,提高项目建设的进度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终使得建设项目的投资回报的时间大大减少。4.3实现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之间的对接应用该管理模式给项目生产的运营工作人员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包括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参与到项目可行性研究当中来,进行专利的谈判,项目后期的验收和投入生产工作等,让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营实现完美对接。此外,生产运营技术人员参与项目建设还有其他优势,包括能够让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相关的工艺技术;尽早对生产运营的操作人员实施现场的岗位技术培训,使其更快更熟练地掌握相关工艺,确保投产运营更顺利;当建设项目正式投入运营之后,部分项目管理者及技术人员会被调到其他部门,而剩下的部分工作人员则会留下来进行生产运营的维护,这就给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管理资源。
5结语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和普通的建筑工程项目有很大的差别,同时结合了工程项目的普遍特点,又具备石油化工的独特特征。我们要确保石化建设项目的项目管理能够顺利进行,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和石化项目的特征,在确定项目管理目标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我国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的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栾家斌.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与探讨[J].纯碱工业,2013(3):17-19.
长期以来,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逐渐散去,在建筑业领域的投资将会成倍增加。在这个背景下,作为工程项目投资主体的建设单位,必须认真研讨新时期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发展方向、发展态势和发展措施。我国建筑行业现在还处于管理比较粗放和落后的阶段。不过在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行业正在通过量变寻求着发生质变的突破。新的建筑市场需要更加完善的竞争规则和更强大的竞争主体。因此,建设项目工程的施工成本优化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
一、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成本的概念性问题分析
1.建设项目工程承发包价格
从狭义上讲,建设项目各组成部分的造价,均可用工程造价一词概括。这样,在整个项目建设程序中,确定工程造价的工作与文件就有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标底与投标报价、承发包合同价的确定等。一般建设项目工程的造价管理,较多的是指建设项目中承发包工程的承发包价格,它是建设投资中有关工程制造成本的部分,即建筑产品价格。它以建设工程这种特定的商品形式作为交易对象,通过招投标、承发包或其他交易方式,在进行多次预估的基础上,最终由市场形成的价格。
2.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构成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从广义就是建设项目总投资,一般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的全部费用,生产性建设总投资包括建设总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两部分;非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则只包括建设投资。
建设投资在构成上主要包括: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现阶段不征收)等。
(1)建设安装工程费,是指建设单位用于建筑和安装工程方面的投资。工程费用主要由建筑工程费和安装工程费两部分部分组成,其中直接工程费是指建设工程涉及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场地平整、道路、室外管道铺设、大型土石方工程费用等。安装工程费是指主要生产、辅助生产、公用工程等单项工程中需要安装的机械设备、电器设备、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等设备的安装及配件工程费,以及工艺、供热、供水等各种管道、配件、闸门和供电外线安装工程费用等。
在实行工程量清单以前建筑安装工程费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和其它费用组成,直接工程费由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组成;间接费由企业管理费、财务费、其他间接费组成;其他费用主要由利润、税金等组成。
在推行工程量清单以后,建筑安装工程费仍由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组成 ([2003]206号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但直接费由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组成,间接费由规费和企业管理费组成。,建筑工程。
目前我国的建筑安装工程也因顺应市场的要求,逐步分解为:土建工程、装饰工程、安装工程(不包括交通、能源等行业),并针对各分部工程的不同特点,分别制订了不同的定额和取费方法,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在我国已逐渐规范化,在部分外资和合资项目中实行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已经较为成熟。
(2)建设项目工程其他费用。,建筑工程。其他费用主要是指投资方需增加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和设备、工器具购置费以外的费用。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和国家有关规定应由项目投资支付的,为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和交付使用后能够正常发挥效用而发生的一些费用。此部分费用弹性也比较大,投资人不同,交纳的费用种类也不同。政府投资和企业及私人投资的工程,费用走向也不相同。前者属于政策性拨款,一般是总量控制,层层把关,后者一般要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政策,还要考虑市场的现实情况,费用情况自然也就不一样。目前此项费用基本包括以下几项:第一,土地使用费主要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两大部分。此部分费用因地区、地点的不同,差别也非常大,有时此笔费用占工程造价的比例很大。第二,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设计费、咨询鉴定费、建设单位现场费用、工程监理费、工程保险费、水电补贴、引进技术和设备费、环卫、消防、电力、交通、地方政府管理费等。第三,与未来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费用:包括联合试运转费、生产准备费、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等。
3.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概念诠释
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是从工程投标报价开始,直至项目竣工结算完成为止,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成本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关键性目标,包括责任成本目标及计划成本目标,它们的性质和作用不同,成本管理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对项目建设价格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符合政策和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
二、我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首先,造价管理部门自身的主观努力不够。造价管理部门是政府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行政主管,要主动适应造价管理范围的变动,不能按照以前只管定额的方式进行管理,要主动地同建设银行、财政部门协调管理范围与管理权限,同时积极扶持造价咨询公司的建设,不能满足于编好定额管好人就大功告成。,建筑工程。其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时,要将造价管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招标投标制是建筑市场管理的重要一环,但与招投标相对应的造价管理改革应该与招投标管理及有形建筑市场的建立同步进行。
三、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特点解析
1.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大额性解析
能够发挥投资效益的任何一个建设项目或一个单项工程,不仅实物形体庞大,而且造价高昂。,建筑工程。动辄数百万、数千万、数亿、数十亿,特大的工程项目造价可达百亿、千亿元人民币。工程造价的大额性,消耗资源多,关系到有关各方面的重大经济利益,同时也会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就决定了工程造价的特殊地位,也说明了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2.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表现在构成工程造价的成本因素复杂,涉及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的类型较多,协同配合的广泛性几乎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建筑工程。如获得建设工程用地支出的费用,既有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方面的费用,又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等方面的费用。这些费用与政府一定时间的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及地方性收费规定有直接的关系。工程造价构成的因素广泛,还表现在构成建筑安装工程费的层次、内容复杂,一个建设项目往往由多个单项工程组成。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根据建设项目组成的不同,具有5个不同的层次。同一个层次中,又具有不同的形态,要求不同的专业人员去建造。
3.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阶段性
同一工程的造价,在不同的建设阶段,有不同名称和内容。如建设工程处于项目建议书阶段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拟建工程的工程量还不具体,建设地点也尚未确定,对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所做的测算就称之为“投资估算”。在初步设计、技术设计阶段,对建设工程项目投资作出的测算称之为“设计概算或设计总概算”。当进行技术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时,设计概算需做调整、修正,反映该工程的造价的名称为修正设计概算。进行施工图设计后,工程对象比初步设计时更为具体、明确,工程量可根据施工图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出来,对应施工图的工程造价的名称为施工图预算。在投标阶段,称之为“投标报价”。承包人与发包人签订合同时形成的价格称之为“合同价”。在合同实施阶段,承包人与发包人结算工程价款时形成的价格称之为“结算价”。,建筑工程。工程竣工验收后,实际的工程造价称之为“竣工决算价”。由此可见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阶段性十分明确,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工程造价名称、内容、作用是不同的。
四、科学系统地进行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优化
1.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体制的完善
由于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参与者众多,主要有政府部门(包括多个不同职能的部门)、建设单位、地质勘察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等等,而全过程造价管理又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不可分解的整体工作。矛盾就在于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建设单位除外)的工作是贯穿全过程的,而每个过程的参与单位都有控制工程造价的资格,形成造价管理工作脱节、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下和责任不明确等诸多问题。所以,随着工程造价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当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必须从工程项目的建设初期(即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开始介入,到项目竣工并办理完结算为止,自始至终地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进行管理,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控制并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管理。要实现这一条件,需要国家立法的支持和行业法律法规的完善。
2.实行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是必然发展趋势
引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的是前期准备和计划工作,制定严密可行的计划,既是对大局整体的把握,又有利于后续工作开展。现代各类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管理工作愈发困难。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必须重视计划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统计则是另一项重要因素,方便对诸项事务进行实时了解,从而促进计划的顺利执行,作用也不容忽视。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做好计划统计工作。
1、实际工程案例
某地区计划建设一座跨河流大桥,总长度650m,桥面宽30m.因为是跨河建设,施工难度较大,根据现场的地形、河流等因素考虑,选择的是单塔斜拉加单侧T型钢构的桥型结构,跨径组合为42+65+53+150+220+70m.该建设项目一旦建成,可大幅缩短临边两地的距离,所以备受关注。经过招投标,最终选择了一家实力和信誉都占优势的施工单位。
2、计划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1 要求
计划是指根据对项目管理的整体掌控情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制定出一套详细的施工方案,用于指导具体施工。管理涉及到财务、机械、生产、技术、材料等,以施工材料为例,工程用多少材料需要计算,如何降低购置成本需要思考,材料在施工现场如何放置需要考虑,如何保证材料的使用科学合理,没有浪费资源同样需要考虑。而这些工作,都属于计划范畴,计划必须考虑到这些问题,并给出明确的安排。
特别是在大型项目中,往往投资大、工期长,业务部门众多,资源条件复杂,管理十分困难,若没有具体的计划,极易引起管理混乱,进而造成质量和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计划要体现出全面性、合理性、可行性,符合工程需求,既要做好整体综合计划,又要精确到各个部门;既要把握好整体进度,又要做好年度、季度、月度的计划;既要保证各个岗位都在计划范畴内,又要对每个岗位施工人员的行动进行规划。
另外,全体员工应奔着同一目标努力,各部门多多交流,增M彼此了解,做好衔接工作,从而制定出一个较为完善的计划体系。当然,所有计划工作都不能违背合同,在不影响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这就要求认真计算,综合考虑,制定出科学简洁的施工流程,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计划编制完成后,还必须严格检查,通过审批后应认真贯彻执行。
2.2 应用
该工程的总目标是两年后能够通车,因为包括多个合同段,需要将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子目标。开工前,施工单位先对现场进行勘察,搜集相关数据信息,结合工程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方案,并编制工程数量表,方便施工过程中记录,以反映施工进度。
进入现场正式施工后,负责人需做好调度指挥,按计划执行,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而且要求,每个月26号之前呈交下个月的计划,年底12月中旬呈交下一年的计划。可见,计划并不仅仅出现于施工前,在施工过程中同样也很重要。现在的建设项目都很重视成本控制,这就要提前做好计划。
3、统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1 要求
施工项目涉及各个部门,事务繁杂,信息量巨大,管控力较为困难。为了能够实时了解施工动态,必须对相关信息进行统计。而且,要确保统计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及时性。然后,对统计结果展开分析,才能发现当下的不足和弱处,继而调整措施。尤其是在涉及到双方或多方利益时,必须更加谨慎。
在该工程中,项目部需做好本职工作,重视统计并成立专门的统计机构,聘用专业统计人员,确保每一个统计人员都是持证上岗,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同时,统计人员还要树立法治意识,清楚统计工作在整个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学习相关法律知识,避免陷入利益冲突和官司纠纷。
就国内目前而言,多采取项目部直接统计的模式,安排专业统计人员负责,亲自到施工现场调查,收集最为准确、最为真实的信息资料。因为统计信息较多,为方便分析,统计人员在搜集统计时,注意信息的分类整理。认真检查原始资料,如有疑问,可向负责人提出建议。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反馈,并尽快予以调整。
3.2 应用
本工程意义重大,极受重视,施工单位提前做足了准备,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计划方案,并以报表的形式发给建设方审核。建设方审核通过后,才开始施工。具体的报表有施工计划表、日工程量统计表、月工程量统计表、已完工统计表等。不同的报表反映出不同方面的信息,比如资金支付反映的是工程费用,而已完工统计表反应的是施工进度。
施工单位安排专业统计人员负责现场的统计工作,完成后将结果呈献给监理,审批通过后移交指挥部。如此分层进行,一方面可将复杂的工作细化分解,另一方面可提高监督水平,保证统计质量。每天都要对完工量进行统计,每个月做一次汇整,讨论存在的不足之处,确保下个月的施工计划能够顺利执行。每一季度再做一次汇整,年底对本年度的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和整理。统计者尽量是工程技术人员,能够分辨出各道程序的难易程度,如此才能对计划进行灵活地调整。
具体来说,比如,施工方每个月26号之前要呈交当月的统计月表;月报表内容要与合同内容相符,包括某路段的材料使用总量、完成了多少米等。考虑到难免会出现变量,如有更改,需在一侧注释说明。
4、结束语
在建设项目管理中,计划和统计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既相对独立,各自分工和负责内容不同,却又相互统一。计划是对整个工程的指导,也是统计分析必须参考的基础,而统计则是促进计划落实的重要手段。考虑到管理较为复杂,计划统计人员必须小心谨慎,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和真实。今后需进一步提高计划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范国瑞.公路工程计划统计分析和应用[J].工业b,2015,32(5):131-132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9-2374(2009)17-0069-02
通过多年的实践,项目管理不论在理论研究的深度上,还是在全面推行的广度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效,但目前不少企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各企业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大格局中去定位和思考。尤其是一些企业本部和项目部认真贯彻落实公司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不断深化对企业文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效果日渐明显。从总体上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发展不够平衡
项目之间企业文化发展不平衡,越是重点工程、好项目,企业文化越是受到重视,积极贯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和项目文化建设标准,雷厉风行,措施得力,规范到位,有声势,有实效,文化建设越是做得有声有色,而在小项目、差项目,企业文化就越是受到漠视,行动迟缓,标准不高,苍白无力。其结果是好的项目企业文化的作用得到更好的体现,越做越好,差的则恶性循环。
(二)工作不够扎实
一些项目没能很好地将公司理念文化体现到各项管理工作中,融入到具体的制度中,致使项目文化建设与项目管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一些单位、项目部提出的理念缺乏个性色彩,又多又乱,似曾相识,千人一面,在内部得不到员工认可,在外部缺乏视觉冲击力。有的项目对工作只有部署和一般性要求,缺乏考核评价体系,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二、影响因素分析
项目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一)制度因素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与企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企业的经营体制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等问题。企业的法律形态体现了社会大文对企业的制约和影响,反映了企业制度文化的共性。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则体现了企业各自的经营管理特色,反映了企业制度文化的个性。
(二)愿景因素
企业文化是为了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在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如果企业文化与企业愿景不相适应,这种企业文化就不是从实现企业愿景的实践中产生的,就不能解决实现企业愿景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阻碍企业愿景的实现。因此,确定项目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使企业文化真正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简单地讲,企业愿景就是企业所要创造的价值,它由各项目的愿景所构成。项目愿景的形式多种多样,一句标语、一个符号都能捕捉到它们的踪影。项目管理企业文化建设要培养员工共同的项目愿景,共同的项目愿景的作用极为重大。首先,它能够激励成员付出最大的努力,将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员结合起来,达成统一的愿望。其次,它可以鼓励成员们做最有利于项目的事情。再次,愿景为大家提供了重点,增加了无形的沟通,这样可以有利于成员们做出适当的判断。最后,对项目的愿景培养了团队成员的长期承诺,保证了项目质量。
(三)人才因素
项目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正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当前国际项目管理的特点是正朝着全球化、多元化、专业化发展,社会上逐渐形成了证书热、培训热、软件热等三大热点,企业领导者对项目管理的渴求空前高涨。但有―个危险的倾向,就是有的企业领导错误地把企业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咨询机构身上,幻想咨询师针对企业的情况开一剂灵丹妙药,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种想法忽视了企业自身人员素质的重要性,事实上,项目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依赖于项目团队人员的素质。
1、项目领导班子的素质。据了解,国内企业中绝大多数的部门经理和项目经理都是对企业有过突出贡献的技术专家提升上来的。到了经理岗位上,他们的角色没有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没有及时转移,管理技能没有提高。项目经理只关心具体的技术工作,使他们的视线从项目的大目标转移开来,把项目团队的管理工作置于脑后,换句话说,他们更像兼职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作为管理者的项目经理不能以个人对企业作出的贡献和个人的专业技艺来衡量他的成就,而要以提高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使命,要强调一点:只有团队的成功,才有项目经理个人的成功。搞研发的项目经理,除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开发经验外,还要具备专业的项目管理知识和技巧。要把握项目本身的一些规律,如时间、质量、成本三者间的制约关系等;要掌握多种项目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如项目分解、项目计划、网络计划技术、进度估计、费用估算、风险评估与分析、项目控制等;还要具备管理者应有的管理技能和领导艺术,如激励方法、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沟通技巧等。
2、项目员工的素质。单有一个高素质的项目经理,而项目团队中其他人员的素质普遍低下也无济于事。因为项目中大量工作是普通员工完成的,如果他们没有必要的技能,或者不能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怎么可能做好项目?项目员工素质主要包括员工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第一,提高员工道德素质,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教育,通过学习领会中央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论述,使职工懂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次,要积极参与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让职工懂得自己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者,又是建设成果的受益者,让自己的思想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再者,要积极参与各种健康向上的宣传活动和文化活动,职工参与健康向上的宣传文化活动可以激励自己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的意识,帮助自己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塑造美好的心灵。第二,提高员工文化素质是推动企业发展根本保证。企业要发展,文化是灵魂,如果放松企业文化建设,那么“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会变成无源之水。从文化形态来看,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经济发展在文化上的具体表现,企业文化建设上去了,就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要突出企业特色,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一切尊重人,是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文明生产,文明经营,就能增强企业的活力。虽然企业性质不同,经营领域各异,但只要按照各自特点来建设企业文化,紧扣中心环节建设企业文化,就一定能见大成效。第三,提高员工技术素质,是增强企业内涵发展的源动力。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竞争,实质是核心技术、关键人才的竞争。科技创新离不开人的智慧的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先进设备,也离不开人的掌握和运用。因此,要拥有核心技术、掌握先进设备,首先要提高人的技术素质,这就要求企业员工必须由过去的简单操作向复杂操作的转变。特别是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就要求员工不仅要掌握现有技术,而且要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活动,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四)理念因素
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应当由“命令与控制”转向“一致与满意”,“一致与满意”理念来自Cleland,D.I的《团队的战略管理》。这种理念对于项目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致与满意”理念具体来说,就是项目领导的职能是促进而非负责,是领导而非指挥;决策应当由项目全体成员协商制定;项目领导要授予团队成员一定的权力;管理职能应由整个团队共同执行;提倡“Y”理论,即认为人从根本上来讲是自我激励、喜欢工作的,并且如果把他放在适当的工作岗位,在没有高压的环境下也会勤奋工作;适当发挥团队核心人员的影响力;遵循参与式管理方式,即全体团队成员都参与管理;团队成员自我激励,即自己能够对自己进行激励。
参考文献
[1]程大群,陈可,组织的项目管理文化,项目管理技术,2006,(2)
中图分类号:X8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因化学工业本身具有独特的特点,在其建设项目的潜在环境保护审批当中,一定要严格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的相关标准,在为建设项目做决策时须慎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作为其环境影响审批前的一个关键环节,其责任无比的重大。它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社会各种技术资源与技术力量加以整合,然后现场调查相结合进行科学合理判定建设项目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做出准确合理的选择,最后提出公平、公开、公正的技术评估观点和要求。
然而在进行对化工行业建设项目的技术评估时,需要与化工行业独特的特点相结合,从国家产业政策、规划选址、清洁生产等方面给予技术性审查,尤其是对于国家产业政策、规划选址方面应当重点加以关注,这也是能够保证化工项目顺利正常建设的重点所在。
二、环境影响评估的概述
所谓环境影响评估主要指的是在部分规划建设项目进行施工之后,进行分析、评估以及预测生态环境可能会引起诸多方面的影响,并且在该前提下建议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预防、减轻环境污染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应建立相关的制度和具有监测生态环境的方式方法。总体来说,环境影响评估就是对建设项目施工后造成的影响进行技术分析,并找出合理的预防及治理措施。在环境影响评价当中,我国是其中最早推行该制度的一个国家,它主要是采取科学方法与技术策略对环境质量变化进行分析与预测,在2003年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且对此评价法给予一定的法律保障。
三、化工建设项目的相关特点
化工建设项目的顺利生产,是化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但是化工建设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安全问题,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
1 环境风险与环境危害相对较大。根据相关的资料统计得知,全球的化学物品种类已超过600万之多,其中腐蚀性与剧毒可以达到70%以上。比如苯、甲醛及氨苯化合物等等,这些化学物品会出现畸形、导致癌症或基因发生突变的隐患。按目前的医学证明显示,环境因素导致的致癌机率已占到大部分,有毒的化学物质在其中已约占到80%。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虽然化工建设项目所起到的作用人人皆知,然而其带来的环境风险与环境危害也相当的严重。
2 生产工艺连续性相当强,技术缺乏稳定。化工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它是属于生产连续型行业,生产工艺通常相对比较复杂,流程性相当突出,所以其生产工艺的连续性非常明显,如果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化工的生产;倘若在生产过程中,只可进行间隔周期性停止,不然将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或使环境受到一定的污染;按照国内目前化工建设技术水准而言,大部分化工企业仍然是处在起跑探索阶段,其设备质量与工艺设计水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该种生产情况下,将会造成工艺和设备事故连续不断地出现,并且也会引起生态环境的隐患。
3 产品与原辅材料复杂无比,而且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方面相当多以及难度处理相对较大。在化工建设项目中,目前具有比较复杂的产品与原辅材料品种,当中大多数都普遍具有一定的毒害性,化工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来说,在其建设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环境风险会更加大。除此之外,化工建设项目在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过程中物质成分尤其复杂,在治理当中的难度非常之大。其所产生的有害有毒气体与工业污染物,已经成为导致环境风险与环境危害的重要因素。
四、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的要点
根据化工生产行业本身独特的特点,笔者认为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宜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环境风险评价机制。在现代化工建设项目当中,环境风险评价机制主要包括环境风险的有效识别、合理分析、科学预测、先进管理、防范策略与应急方案等等。该诸多方面已基本上覆盖全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所以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要点的核心在于环境风险评价机制。
2 对化工建设项目进行定性。该技术评估要点只需要对两个方面加以把握:第一应当重视化学方程式在工艺流程中所产生的反应,这也是化工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关键所在;第二应做好分析物料平衡状态,对每个不同环节无聊输入和输出的信息进行严密的监控,然后加以整合,从而进行综合的有效分析。
3 化工建设项目的规划及选址的科学合理性。其项目建设一定要使施工区的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整体要求得以满足,不然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安全与环境隐患问题;还有化工建设项目的选址方面也非常重要,一定要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进行选择,不然也会导致诸多方面的麻烦与负面影响。
4 污染的有效预防与治理策略。在化工项目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无可避免的三废物质,怎样选取切实有效的策略进行预防与治理明智之举。所以三废物质的预防策略在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中也显得十分重要。
所谓环境影响评估(英文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即EIA)是指在一些规划项目进行建设施工后,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以及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以预防、减轻环境危害的有效对策与措施,同时还包括跟踪监测的具体制度和方法。简而言之,环境影响评估就是分析建设项目施工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之后提出预防和治理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是分析和预测环境质量变化的科学方法与技术手段,我国是最早实施该制度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并于2003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此给予了法律保障。
1.化工建设项目的特点
化工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但化工建设项目本身存在着许多客观的不安全因素,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环境危害和环境风险较大。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有超过六百万种的化学物品,其中70%以上有剧毒和腐蚀性。例如硫化氢、甲醛、苯以及氨苯化合物等,具有致癌、致畸或者致基因突变的危险。据医学证明,在目前所知的致癌因素中,环境因素约占百分之八十,其中有毒的化学物质占八成以上。尽管化工建设项目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此也带了严重的环境危害和环境风险。
1.2产品及原辅材料品种复杂,“三废”多且处理难度较大。现代化工建设项目所需要的产品及原辅材料品种比较复杂,其中很大一部分具有毒害性,较之于其他行业而言,化工建设存在着较大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此外,化工建设项目所排放的“三废”物质成分比较复杂,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以及大量的工业污染物,成为产生环境危害和环境风险的主要因素。
1.3生产工艺连续性强,技术不稳定。与其他行业不同,化工行业属于生产连续型行业,具有流程性特点,生产工艺一般较为复杂,这就决定了其生产工艺的连续性。一旦进入到生产状态,就只能进行周期性停止,否则就会产生安全事故或者环境污染;就目前我国化工建设技术水平来说,许多企业仍处于起跑阶段,客观条件制约着工艺设计水平和设备质量。在这种生产状况下,使得工艺与设备事故频发,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环境危害。
2.化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要点
基于化工生产行业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2.1对化工建设项目进行定性。这一评估要点只要把握住两个方面即可:首先要看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是全面分析环境影响程度的基础;其次要做“物料平衡”分析,整合各个环节的物料输入与输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2.2污染的防御与治理措施。化工生产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三废”物质,但关键是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御和治理。因此,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也成为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要点之一。
2.3环境风险评价机制。对于化工建设项目而言,环境风险评价机制主要包括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分析、环境风险预测、环境风险管理以及环境防范措施与应急计划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基本上涵盖了整个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因此,环境风险评价机制是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要点中的重点。
2.4化工建设项目的规划与选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化工建设项目必须满足施工地区的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环境功能区划的总体要求,否则就会造成很大的安全和环境隐患;化工企业的建设选址也很关键,必须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否则也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危害。
2.5国家产业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对化工建设项目的实施具有引导作用,它包括鼓励发展性政策和限制淘汰性政策。前者主要是针对一些高新技术化工产业而言的,它鼓励那些节能降耗、污染少的新兴企业的发展;后者则对那些投资多、见效少、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进行禁止和加速淘汰。因此,化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是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的要点之一。
结语:总而言之,化工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在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当前我国化工产业特点进行正确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估体系,才能保障现代化工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钰.提高环境评价质量 强化建设项目环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解读[J].环境保护,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