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5 15:57: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33-01
新课标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它明确指出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当今的初中音乐课堂教育能否实现新课标对其的殷切希望与要求呢?为此,笔者将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为提高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
1.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师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传统的你教我学的状态,不仅抹杀和降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抑制了学生潜能以及创新思维的充分发挥,再加上评价标准的过于单一化和统一性,阻碍了学生自我个性和特色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标的新要求,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音乐学习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老师的权威,和老师积极的探讨和交流学习方法和内容,教师也能更加的了解学生,明白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困惑之处,及时的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内容要创新
2.1 节奏创编教学。即根据达尔克罗兹节奏教学体系,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来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从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比如在《鼓乐铿锵》这一章,在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让学生学生是以身体作乐器,做一些拓展训练。通过身体动作发出的声响,进行音乐训练的一种手段,当然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在学生的节奏训练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四个声部,其中女高音声部用头顶上的拍手动作来代替,女低音则是胸前拍肩的动作,男高音可以用拍腿来代替,男低音用跺脚来代替。
2.2 即兴创造。即借鉴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即兴创造教学,增进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培养创新胆略和创新精神,发掘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流行风》这一课,可让学生根据班训即兴唱一曲(可以自己作曲,也可套用歌曲)。学生们积极踊跃参加演唱创,形式多样,有流行风格,有美声,有说唱,有戏剧等。因此学生多才多艺的一面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2.3 学科综合。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结合,如美术的综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欣赏到《一个人的流派》时,在让学生了解印象派画家作曲家风格的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拿起画笔描绘出一幅印象派作品《大海》。
2.4 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电脑音乐系统作为新一代的音乐教学媒体已经进入高中音乐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学法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并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发展运动的全过程,便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获得最充分的感知,使教学生动形象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5 形体教学。它通过对学生形体的训练,达到内塑气质、外塑形象和提高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在《非洲歌舞》这一章,老师可以在引导学生赏析音乐的同时,带领学生做一些非洲歌舞身体上的律动。黑人舞蹈的节奏强烈,它的动作特征主要是强调了人体的每个部位,如:头、颈肩、胸、腰、跨和四肢的表现力,其中最突出的是头部的甩动、胸部的起伏、腰部的屈伸、跨部的摆动和旋转。
3.教学策略设计
3.1 教法的选择与设计。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设计要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能为核心"的"三主一核心"教学指导思想,做到灵活多样,具有主导性,体现主体性和有效性。
3.2 学法指导的设计。在学法指导上,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学法指导要既具体又明确,既恰当又体现主体性,要把学法指导摆在先于选择教法的位置上来考虑。
4.给每个学生提供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
1 树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新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初中音乐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多渠道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从多元的视角来审视音乐教学。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大量音乐资源,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这些音乐同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们应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品位。在设计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可以在一节音乐课上,让学生欣赏世界风光的幻灯片,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就会产生生动有趣的效果,能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达到音乐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2 建立广泛灵活的渠道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渠道对促进学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非常有效。如:很多电视节目及电影中的音乐主题就有非常优秀、非常动听、百听不厌的好音乐,而且很多音乐也非常有价值。我们初中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平时在看电视、电影时多注意其中有显著特色的插曲、背景音乐等,与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感受音乐强烈的表现力。通过这种视听艺术的融合,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教师可以把片中的音乐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讲解,这不仅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
3 采取新手段来多角度转变音乐教学方式
在贯彻《新课标》过程中,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尤其重要。在这方面,我们音乐教师可以采取如下两种途径:
3.1 淡化音乐教学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音乐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心中的音乐。
3.2 实现从本学科到跨学科的新转变。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提倡学科综合”的观点,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诱导并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请他们参与课堂设计,提供多样的音乐实践机会,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同时,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等等。
4 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革音乐课堂教学,重视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鉴于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要加大改革力度,避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弊端,使得音乐教学手段灵活多样,音乐教学过程丰富多彩,音乐课堂受到学生的欢迎和重视,从而为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及时总结与改进,从而获取一些教学心得,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绩,现简述如下与同行共斟酌。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从而兴致盎然地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比如,音乐学习中的歌曲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还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歌曲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师唱生随”上,不仅教师教得枯燥,学生也学得无味,不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鉴于此,教师在歌曲的教授过程中,可以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与“赏”,即先让学生反复听,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认真领会歌曲中所表现的意境与内涵,并感受到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再带领学生学唱。实践表明,当学生初步理解歌曲中所包含的思想与意境,那么当学生在跟随教现学唱时,就不再是“干巴巴”地学唱了,而是饱含感情跟唱,而当学生投入感情学唱时,还会在反复的演唱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音乐之美,领略到歌曲中所包含的艺术之美,从而在跟随音乐教师学习到歌唱技能与技巧的同时领略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无穷魅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彩云追月》这一首民歌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为学生播放带有《彩云追月》的视频让学生静心欣赏,当教师发现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音像中,并被优美动听的旋律所感染,而产生积极参与的浓厚兴趣,情不自禁地随着视频中的音像模仿与哼唱时,不失时机地讲授这首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这首歌曲的特点与风格等,从而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学习过程当中,通过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准确而生动地演绎这首歌曲,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投入“情”与“感”,以真挚的情感领略音乐中所蕴含的深远思想与音乐情趣,从而有效提高参与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促进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拥军秧歌》这一首近代民歌时,如果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会先向学生介绍该首歌曲的背景与特点,然后,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随教师学唱,势必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使得音乐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并一定程度地影响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这与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要求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不必“正襟危坐”,即鼓励学生适当地利用肢体语言诠释出内心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还可以大胆发言,让学生说一说在听与赏的过程中,所领略到的歌曲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内涵等。实践证明,应用这样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倾听与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随着音乐的节奏舞动,还表述出在《拥军秧歌》这首歌曲中所感受到的热烈而欢快的激情,使得课堂教学氛围非常热烈。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学手段,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得教学活动过程充满了情趣,从而明显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42-02
初中音乐教学活动是从音乐作品的内容与旋律出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与视唱。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调动,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音乐学科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加强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十分必要。鉴于现在初中音乐教学效率较低的现状,笔者选择初中音乐创新教学策略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社会教育意义的。
一、加强教学环境的创新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学环境的衬托与辅助。为了让初中音乐教学的创新性提高,当代初中音乐教师要学会创设一个有利于音乐学习的课堂环境。一个创新型的教学环境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具有较高的音乐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氛围的营造时,要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学会利用音乐语言以及实物演奏等方法进行情境创设工作的辅助。教师更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生动与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快速提高。音乐教师是初中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场所,加强音乐教室室内设计的创新度,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具有直接作用。音乐教室的室内设计创新,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教师应当将音乐教室内的设备以及繁重器材进行合理布置,学生随处可见乐谱表与乐理知识等。比如在讲解《金色的秋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秋天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在形象的氛围中感受秋天的美感。在音乐教室的室内设计方面,可以利用圆形摆放的方法对桌椅进行安排,方便学生对于秋天的印象与感受进行讨论,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感情。在讨论学习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交流,了解了他人的不同想法,更容易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当中。
二、加强教学目标的创设设计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初中音乐教学的方向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提高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与理解能力是当前初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三维目标的设计是初中音乐教学的一大创新。教师要利用音乐教学让学生得到音乐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技能的提高,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过程,更要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建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教学目标的创新设计,有利于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层次,使初中音乐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开发。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祖国颂》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教学目标的创新。首先,让学生在这个音乐作品中获得一些专业的音乐知识。其次,要学生理解《祖国颂》的创作目的以及其传达的感情。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找到民族自豪感。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不同于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在初中音乐学习中获得立体性的进步。
三、加强课堂教学结构的创新
新的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对于音乐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对于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结构的有效设计可以让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更加高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时,教师要加强新旧知识的结合,利用动与静两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来。在初中音乐课堂之上,演唱与演奏是音乐学习与欣赏的不同方法,在音乐艺术的欣赏中,学生的乐理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高。一节音乐课堂应当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与实践知识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结构的层次性与多样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辽阔的草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作品进行听的欣赏,从听觉角度想象作品所描绘出的画面。之后,教师要针对作品中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此音乐作品。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利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或者进行视唱。这样,在一节音乐课上,利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四、加强师生关系的创新
师生关系的创新,就是要求当代初中音乐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共同进步。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在课堂下,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与沟通,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其交谈的对象之一。在师生交流中,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感情上的依赖,这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促进作用。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此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互动,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多让学生发言,多留时间与学生交流。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以及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针对初中音乐教学创新问题提出了几点策略,希望当代初中音乐教师加强教学思想的更新,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使初中音乐教学可以服务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初中音乐学科的发展才能更加长久。
参考文献:
[1]刘波.在教学中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9).
[2]鲍铁萍.浅谈创新思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01).
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困境。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音乐教学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提出改变现状的路径与建议。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相对于语、数、外等学科而言,音乐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和组织管理严谨程度相对薄弱,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当前,基层初中学校专职音乐师资严重不足,教育部门在改善师资结构时侧重于语、数、外等学科的配备,而将音、体、美学科相对放到了第二位,导致专业师资严重不足。
2.教学条件相对简陋。虽然近年来各地各学校加大了教学设施投入,无论是教学硬件设施,还是教学软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学科之间还存在较强的不平衡性,音乐学科所需的场地和音乐器材更新的速度偏慢,不能完全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3.教学研究不够深入。音乐教学研究工作在有些学校还停留于形式,虽然每学期每学年都制订了完善的教学研究计划,但是具体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两张皮”现象,教研活动局限于听听课、读读文章,敷衍了事,没有立足于现有工作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研究。
4.课程标准执行松散。有些学校音乐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特别是在期中期末等复习阶段,音乐学科的教学时间直接被分配给应试学科,缺少了足够的教学时间作为基础,音乐教学目标任务难以得到全面完成。
5.教学活动空间受限。纵观当前许多初中学校的学生课余生活已谈不上“课余”二字,被语数外、物理、化学等学科瓜分得彻彻底底,原本属于学生课余自主活动的时间空间成为变相的习题课、训练课,音乐教学拓展课外空间显得非常乏力。
二、有效改变初中音乐教学困境的路径
1.强化优质师资力量培养工作。在音乐教学中,良好的师资是基础,也是推动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核心因素。学校应当强化师资培养,一方面,要根据学科师资配套结构向教育主管部门、人事部门积极申请配全专业师资,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强化现有师资力量的培训,特别是要用好专业出身的师资,保证音乐教学专业化,并且在校内形成二传手培训。要积极推荐专业师资参加上级部门开展的各类音乐专项培训,并到校内进行二级培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推广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除此之外,还要强化业务考核,确保教师能够胜任或基本胜任音乐教学工作。
2.全面均衡音乐教学资源配置。各学校虽然在教学投入方面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学科间的不平衡现象还是要引起高度重视。对于音乐学科而言,要均衡资源配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按照学生数和教学实际需要配齐音乐教室,在教学设备添置方面按照规定购置相应的乐器和教学器材,确保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在教学软件上下工夫,积极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建立完善的教学软件库,既要吸收成品课件又要自主创作,形成本校音乐教学的庞大资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有力帮助。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深入开展音乐教学研究活动。在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学研究是推动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动力,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学校也应当创造条件让教师有更好的平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一方面,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在线培训和中短期脱产学习,在时间调剂、经费保障方面为广大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方面,要扎实开展校内教学研究,每年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教研工作计划,确定各级课题并主动申报,由骨干教师牵头组织精干力量开展音乐教学课题的相关研究。另外,还要积极开展校内教研活动,通过校内教学探讨课、观摩课、教师沙龙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将音乐教师集中起来开展讨论。既要深入学习音乐学科改革最前沿的信息,了解其他地区、其他学校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好经验、好做法,又要结合本校、本班级音乐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做到汲取先进经验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使教学研究能够多出成果,多发挥实践指导作用。
4.严格执行规定音乐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是保障音乐教学成效的基础,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不得擅自改变音乐教学时间,如果确因教学工作需要占用音乐教学时间的,就要进行同等课时的调剂补充,坚决禁止私下调课、私下赠送课时等不规范的教学行为。学校教导部门要强化教学监督工作,重视对课堂到课率的检查,将其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规范,只有严格规范才能够保证教学时间不被占用。实践证明,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音乐教学的时间通常难以得到保证,有些学校甚至出现缺课百分之五十以上,这对音乐学科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形成了严重制约,甚至根本无法完成。因此,各学校都要保证音乐教学课程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5.积极拓展音乐课外活动空间。音乐学科是一门拓展性较强的学科,教师既要抓好课堂技巧方法,又要积极拓展课外空间,为学生的长足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条件。笔者在教学中重视了两方面的拓展,一方面,为了满足学生兴趣爱好而开展各类活动,如舞蹈兴趣小组教给学生舞蹈动作,让他们强身健体、塑造完美体型。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特长禀赋进行专门培养,笔者在每接受一个班级的工作之后,都会有意识地发掘哪些学生在音乐方面禀赋较高、具有较好的培养前景,如果其有从事音乐专业发展的意向,那么从一开始就对其进行专门培养。笔者为每一位特长生制订了培养计划,从阶段性目标、重点培养内容和训练时间安排等方面统筹考虑,既要保证学生其他学科学习的顺利进行,又要利用点滴的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专业培养与训练,使学生能够夯实专业基础,更好地体现音乐教学工作的促进功能。
三、结语
针对当前音乐教学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到每一位教师都应当高度重视,以素质化理念和新课程改革要求为根本宗旨,扎实开展教学改革,充分整合资源、优化模式,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是美国加强发展和改进的音乐课程,是一种用构成音乐的共同性因素进行综合学习的音乐教育观念。1965年4月,由cmp(当代音乐计划)赞助的为期4天的“综合音乐素质教育——大学音乐教育基础研讨会”在西北大学召开。会议研究的内容包括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的定义、培训音乐教师的计划和提高各级学校音乐教学质量的途径等。“正是在这次会议上,“当代音乐计划”由原来比较强调现代音乐转向强调基础宽广、综合全面的音乐教育方向上来。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由此产生”。本文由收集整理
1.1思想原则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将音乐教学中音乐知识与技能相互联系,通过音乐共同因素的综合学习,培养学生全面的音乐素质。它的三个基本原则是:①共同性因素原则,在风格、时期、传统不同的音乐中有构成其相同的因素:音高、节奏、力度、音色。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相同的因素让学生了解其相互关系,在由浅入深的教授。②实践性原则,综合音乐素质教育主张参与表演、分析和作曲三方面并重的实践活动来获得音乐素质。③综合性原则,采用各国、各民族、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大师作品、民间作品等,并且主张与其他姊妹艺术联系。综合音乐素质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课程不应该是孤立的,学习音乐应该了解音乐学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
1.2教学方法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由五个基本概念:音高、节奏、力度、音色、曲式。他们以“螺旋式课程”呈现,由简单到复杂,共16个螺旋水平。螺旋式课程是在《曼哈顿威尔音乐教学大纲》中被设计成型的。综合音乐素质教育被分为五大环节:自由探索、引导探索、即兴创作、有计划的即兴创作、巩固概念。
2 对中初中音乐教学的启示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带来的启示就是其综合性和有序性的融合。由综合音乐素质教育教学法的五个基本概念可以看出其综合性,从16个螺旋水平可以看出其有序性。音乐学习是一个有序的学习过程,由16层螺旋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框架,这个框架,体现了音乐学习的“有序性”,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让学生以音乐家的身份在“发现式”的学习中,形成对音乐要素的整体认知。初中学生心理、生理渐趋成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量以及途径较小学生增多,能够自己运用学习方法,总结规律。所以适合在初中进行综合性音乐教学。
2.1初中音乐教学的综合性
初中音乐课程基本上以歌唱课和欣赏课为主,内容多由唱歌、律动、器乐、创作、乐理、聆听等内容组成,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各内容之间没有很好地体现其内在关系,互不关联的单项活动内容取代了对音乐基本概念的掌握,技能的培养也自然成为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得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可见单项的技能是不能符合要求的。
音乐自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有音乐基础理论,音乐技能技巧,情感、表现创造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需要将这些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初中音乐教学中对音乐本体的学习可以借用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的五个基本概念的综合性学习法。
2.2初中音乐教学的有序性
综合音乐素质教育的螺旋式课程是根据学习的程度不同进行16个螺旋式的学习过程。对于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本体的学习也是一样的,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分为更多的层次,按照学生学年和学习情况具体划分,每一个层次都相比前一个层次增加难度,这样按照学习的难度安排学习的顺序。比如,从音乐本体来分三个层次:最基础是音高感、节奏感、音强感,音色感,中层为旋律感,调性感,曲式结构感,最高层为和声、复调、织体及音乐风格。当然初中的音乐教学需要按照新音乐课程标准来做具体的分层。除了音乐本体学习的有序性外,之前所提到的综合性学科的加入同样也需要有序性,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特点分不同的层次结合音乐本体的有序性进行教学。
2.3初中音乐教学的综合性与有序性的有机融合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事实上正是如此,音乐可以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正因为如此,很多初中生对音乐都充满了无穷的兴趣。在课间的时候只要认真观察,总会发现有那么几个学生在小声哼唱着自己喜爱的歌曲。遗憾的是:虽然初中生如此喜欢音乐,但是却有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所造成的。如何有效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呢?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往往只对一些枯燥的音乐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完美的。在没上音乐课之前,很多学生都是满怀希望地盼望音乐课,音乐课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轻松愉悦。但是,当他们真正上音乐课之后却非常失望,他们发现音乐课仅仅只是一些抽象的音乐概念或者是音乐知识的堆砌。试想这样的音乐课堂怎么可能会激发起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呢?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初中音乐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出来的全新理念,这个理念的提出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要时刻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引导同学们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时候,传统的教法就是播放音乐让学生用心体悟。事实上,对于音乐知识相对贫乏的初中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起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也很难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了有效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我在播放这首音乐的时候,还配以故事朗诵。故事的梗概大体是:梁祝相识――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里相送――抗婚――楼台相会――化蝶。听到这个故事,同学们再去欣赏音乐自然能很容易体会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正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有效激发了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运用学科整合,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学科与很多学科教学是相互联系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妨运用学科整合的方式来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这一点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已经进行了多次验证。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运用学科整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例如,在执教《大海啊,故乡》的时候,我首先是要求同学们进行听唱练习。由于这首歌很多同学以前都听过,因此,很快同学们就学会了。学会之后,我还运用了合唱、领唱以及男女生伴唱等形式,让同学们对这首歌进行反复练习。做完这些练习之后,离下课还有一段时间。为了有效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我要求同学们在听歌的时候配以《大海》这首诗进行朗诵。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朗诵得非常有感情。而正是这一小小的举动,却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下课很久了他们还不愿意离开教室,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在执教《春之声》一课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不浓。看到此种情况,我略感失落,但是又非常庆幸。幸亏我之前准备了一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春之声》这首歌曲与《春晓》这首诗有效地结合起来,并配以了若干动画。面对这样的教学形式,同学们的眼前一亮,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除此之外,我还利用美术知识,把《春之声》这首歌曲的曲谱画得有声有色。这样的学科整合方式,不仅有效激发了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促进了同学们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三、发挥学生联想,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音乐艺术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和模糊性特征,而正是因为音乐的模糊性和自由性也给予了人们更多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是要死板地进行音乐教学,而是要更多地发挥学生的联想,让同学们在联想的过程中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九寨沟音画》的时候,同学们纷纷被这首美妙的歌曲所吸引。看到同学们如痴如醉,我适时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让同学们利用这首歌曲自己再根据其他一些风景名胜自编歌词。这个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大家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联想。于是就出现了诸如:“美丽的武陵源,田园风光,秀美和谐,翠竹依依,炊烟袅袅,令人陶醉。”“美丽的丽江古城,郁郁葱葱,花木清香,古朴壮丽”等美妙的歌词。歌词虽然很短,但是也足见同学们的用心良苦,他们是真正用心去写的。再如,学习新疆民歌《青春舞曲》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了很多类似的歌词并创造了类似的几个小节的音乐节奏。同学们对于完成这样的任务都非常感兴趣。音乐是一门艺术,而艺术都离不开联想,这也是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真正原因。
爱因施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初中生缺乏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那么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本是不能实现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多进行有效激发初中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的研究。为初中生创造一个乐学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刘秀芹.初中音乐教学随笔[J].考试周刊, 2012(40).
[2]封喜花.论中学音乐教学[J].新课程,2011(8).
[3]张云霞.如何上好一节音乐课[J].科学教育,2011(4).
初中音乐教育是我们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育力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端正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因此,重视和认真深入地研究初中音乐教育的现状,对于促进初中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要求
教育部颁布实施的《音乐课程标准(2011)》中,指出对音乐教学五个方面的基本理念:一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情感审美,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二是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教师的教育观念与学生的学习观念都发生了改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改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培育者”和教育的“研究者”,学生由以往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体。三是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音乐是审美教育,强调突出以审美教育为主旨,充分体现音乐学科的审美性和情感性等特点,倡导学科综合,促进人格的完整和谐发展。四是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五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强调教与学的互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合作和沟通,建立师生平等、合作关系。
二、初中音乐教育现状
1.初中音乐教育的优势。
(1)教学效果方面。达到的合格率占到93%;教学情况方面,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都稍稍有所提高,教学目标的制定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
(2)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从感官、视觉上得到了审美享受。运用科技网络手段,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创设了更好的音乐教育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乐学、愿学、主动学习的态度。传统的教学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知识的传授缺乏理解力,在效果上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今,音乐教师通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并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增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的挖掘。
(3)学生音乐综合能力方面。主要表现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感受力,如,在课堂上加进舞蹈、诗歌朗诵、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表演热情,而且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审美体验。
2.初中音乐教育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教自己喜欢的歌曲,不结合当今的音乐文化,内容比较单一,空旷乏味;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只是片面的注重歌曲的演唱或是歌曲的欣赏方面,不能有重点的进行讲解。新课标教学目标要求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表现力、创造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规定与现在课堂的教育内容相脱节,教育内容不能完满的实现教学目标。
(2)课程的设置与教学计划方面。按照“新课标”中的要求、教育部门的规定,许多学校都把音乐课列在了课表之内,但是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初一、初二音乐课程的课时往往被减半,甚至让其他的统考科目所代替,到了初三学校、老师为了中考,音乐课程被停止,剥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权力这样的课程设置违背了教学计划,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影响了音乐学科的发展,也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3)教学方法方面。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多数城镇中学多媒体配备不完善,即使完善的学校,教师平时上课也不使用,甚至老师多媒体技术不精通,教学方法陈旧,还是单纯的让学生接受书本知识,从来不用多媒体让学生在图画、音响中感受音乐作品。
三、解决初中音乐教育问题的对策
1.切实重视音乐教育。
随着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音乐课程的结构有了突破性的变化,音乐教师的队伍不断扩大,音乐教学设备不断完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当前部分初中对音乐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的投入不能满足初中音乐课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调整音乐教育法规,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2.加强教师培训。
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和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告诉我们“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无疑是对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的一场“革命”。因此,建立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要使新课标倡导的全新教育理念落实到日常的音乐教学中,建立新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新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初中音乐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有益于他们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初中音乐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课程价值观,多渠道开发音乐课程资源,从多元的视角来审视音乐教学。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大量音乐资源,诸如,礼仪音乐(节日、庆典、队列、迎送、婚丧)、实用音乐(广告、健身、舞蹈、医疗)、背景音乐(休闲、餐饮、影视)等,这些音乐同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们应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伴随终生,提高生活品位。在设计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比如,可以在音乐课上,让学生欣赏世界风光的幻灯片,要学生评价和修改里边的音乐音效。这样就会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就会产生生动有趣的效果,能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音乐现象,达到音乐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二、建立广泛灵活的渠道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渠道对促进学生的音乐知识的学习非常有效。例如,很多电视节目及电影中的音乐主题就有非常优秀、非常动听、百听不厌的好音乐,而且很多音乐也非常有价值。我们初中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平时在看电视、电影时多注意其中有显著特色的插曲、背景音乐等,与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感受音乐强烈的表现力。通过这种视听艺术的融合,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教师可以把片中的音乐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讲解,这不仅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
三、采取新手段来多角度转变音乐教学方式
在贯彻《新课标》过程中,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尤其重要。在这方面,我们音乐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途径:
1.淡化音乐教学课内与课外的界限
在音乐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实际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比如,在初一第二单元的《走进大自然》的教学中,可让学生利用网络等手段收集相关音乐资料、在大自然中找音乐表现内容,也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心中的音乐。
2.实现从本学科到跨学科的新转变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提倡学科综合”的观点,初中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诱导并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请他们参与课堂设计,提供多样的音乐实践机会,不包办代替。使学生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吸纳音乐知识与技能。实践证明,中小学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如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了可能。同时,课外音乐活动、社会音乐教育环境便都成为,也应该成为音乐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与舞蹈结合来表现音乐,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等。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开展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只有不断及时发现和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音乐价值,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此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重以音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课程自身的优越性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
一、营造互助氛围,开展分组式研究学习
目前,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倡开展研究型教学,即由音乐教师引导,提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相关资料,经过讨论得最终结果。最后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汇报讨论成果,音乐教师进行评价与总结。此外,该标准还明确指出:“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我们在开展初中音乐合作学习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初中生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助于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适时开展一些小组合作的竞赛活动,如小合唱比赛、“我爱记歌词”、“歌词大接龙”等音乐竞赛活动,将学生分成几组合作小组,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援同时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
二、注重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在初中音乐教材中,大多数被收录的都是经典老歌,与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不符,难以激发初中学生的兴趣。初中学生对教材中的歌曲内容不能理解,更无法体会歌曲的意境。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音乐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选择易被初中学生接受、理解并可产生情感共鸣的内容,以激发初中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初中学生学习《手拉手》这首歌时,音乐教师可将其与2008 年北京奥运会相结合,先让初中学生欣赏开幕式会歌《我和你》,让初中学生了解历年奥运会中的优秀音乐作品,这样既实现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也可激发初中学生的音乐兴趣。
此外,针对当前初中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学带来的冲击,初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教师应该认真分析现在的流行音乐,尤其注重筛选流行音乐中不适合初中生的内容,让初中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欣赏流行音乐。
如大多数初中学生喜欢的歌手周杰伦,对于他写作歌曲的风格、曲调和曲风特点、演唱技巧等都是初中教师可与学生交流、学习的内容,通过初中教师的正确引导,也会让初中学生改变过去一味追求流行歌曲的态度,避免盲目跟风,真正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水平与音乐素质。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现教学
审美是音乐教学的基本特点,是通过音乐对初中学生进行的审美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该理论并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初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音乐课堂教学呈现立体化,将抽象的音乐更直观、更形象地表现出来,可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极大的促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基于信息化的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将逐渐的成为初中音乐教育的主流。基于良好的多媒体平台,可以更有效的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情境的设置,多媒体技术有着其独到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结合音乐的历史背景,进而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情境。
例如,初中音乐教师在对贝多芬《月光》片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创设出基于音乐本质的情景。同时;基于多媒体的视听平台,初中教师可以自如的进行音乐教学的转变,以及可以进行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模式开展。
四、活动式音乐教学
活泼、生动是音乐本身最优越的特性。然而初中生在课堂上接触的都是理论知识,其记忆力也有限,而且音乐课在中学一般被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或者是下午最后一节,课程这样安排的初衷在于缓解初中学生学习的压力。那么作为音乐教师,应想办法在缓解初中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让学生接受音乐,喜欢音乐,懂得欣赏音乐。此外,传统的理论硬性教学,也就是俗话说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师可以运用音乐课程的活动性,以活动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
如:在初中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歌曲时,音乐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提前让初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准备上音乐课的相关资料,在音乐课堂上让小组之间进行讲说、竞争,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让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对于初中生的音乐素质提高以及初中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代初中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加强教学思想的更新,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初中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使初中音乐教学可以服务于初中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初中音乐学科的发展才能更加长久。
参考文献
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者中,主要包括音乐欣赏、歌曲演唱、舞蹈以及音乐优秀等内容,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要求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审美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接下来本文将从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案设计、重视情感体验、音乐教学生活化、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等角度出发,对初中音乐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一、积极转变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音乐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在初中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首先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将更多的课堂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初中音乐课堂的主人,自己则主要是充当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这和合作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和表达权,对学生的音乐情绪进行更好的引导和控制,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引导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的音乐课堂氛围下,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以及带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升华自身的情感和能力。此外,要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打破应试教育传统思维的影响,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避免音乐课时被挤压或压缩等情况的发生。
二、创新教学方案的制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初中音乐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感受力和创造力,具备一定的动手、动脑以及创新的能力,初中音乐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学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据此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丰富自身的音乐技能,不断巩固自身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例如,在欣赏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一曲目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宣讲彝族民众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特征,让学生先了解彝族民众的好客心理和周边生活环境,然后再让学生欣赏这一歌曲时,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旋律中感受到彝族同胞的好客情怀,激发了初中生热爱民族同胞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怀。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尊重音乐教材内容和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音乐教师应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出发,要增强音乐教学的艺术性,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展《欢乐颂》这一课时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对这一交响曲带来的心灵震撼,教师应当先对贝多芬创作这首音乐的背景进行介绍,像学生传达《欢乐颂》在维也纳初次演出时的空前盛况以及这首音乐的风格、旋律和欣赏要点,先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充分的调动,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音乐情感体验的准备,然后教师在接下来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曲子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感知力,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以及给人心灵上带来的震撼。
四、让初中音乐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因此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将音乐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这样可能有效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情趣。例如,在《给未来一片绿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教室内的座次形式改变成“圆形”的座位形式,教室的中间就是教师讲解和学生表演的舞台。在学生学完新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新歌词,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自己制作乐器进行演奏,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师生之间沟通的距离,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深刻领悟到音乐无处不在的真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五、实现音乐教学评价的积极改变
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随意,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甚至存在很多教师的主观因素,这都不利于对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的保护与培养,甚至会抹杀学生在音乐创作与探索中的个性与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要积极开展综合性的评价,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下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和愉悦感,增强学习音乐的动力。此外,音乐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的音乐教学评价时,不仅要考核学生的音乐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还要考核学生的音乐特长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丰富音乐教学评价的主体,促进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结语
基于以上所述,在初中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音乐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对音乐教学给予更高的重视,认真、细致地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将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紫玲.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艺术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