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5 15:57: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数学知识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数学知识点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32-02

1.看课本目录,罗列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让学生有意识地看目录,是培养学生从宏观上观察学习任务目标,大体上知道本学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这样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有最基本的认识,例如初一上,第一章便是有理数,那么有理数包括哪些?其这些知识点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根据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效果自然就好,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有理数其中夹杂着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等知识点。有理数之间可以加减法,乘除法以及乘方。这样一来,便把本章节的教学思路打开,同时通过一章一章的分解,可以把繁重的教学任务分解成一小块一小块,这样显得简单容易,学生也容易接纳,当然,需要学生强记忆的知识点还是要扎实记牢,运用联想,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便于灵活运用,例如:学习有理数,需要特别提醒,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如-5、0、6,特别注意0是整数而不是分数,只有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在讲解有理数相加减的时候,在其运算的时候,希望同学们掌握这些规律:①同分母的分数可先相加;②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相加;③几个数相加得整数或数值比较小,可分别相加;④符号相同的数可先相加;⑤可将带分数拆成整数和真分数两部分后再相加。例用用一些总结解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找好突破口,这样才不会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提醒一些注意的地方,便减少错误的发生。这样才会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

2.讲解重难点,多给学生练笔

数学教学从来就不是单独的讲解,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样才能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和运用,数学知识重点不是记忆,而是练习,所以对学生动手的能力要求强,我经常要求学生在听讲的时候拿着笔,一份草稿纸,经常画图,写些重点知识点,为的是及时消化,同时加强印象,数学课堂时间很紧张,而我更愿意把更多的时候留给学生演板和练习,我认为,真正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辅导和提示的作用,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点,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信。在讲解有理数的乘除法,在讲解一些基本概念之后,我便出一道相关的题目,分别请三位同学进行黑板练习,例题:计算(+3)+(-1)+(-3.3)+O-5O÷(-10)+(-0.3)×(1/2)×(-2),解:原式=(+3)+(-1)+(-3.3)+5×(-1/10)+0.3;=(+3)+(-1)+(-3.3)+(-1/2)+0.3;=3.3+3.3-(3/2);=-3/2。通过这样课堂上的练习,这样才能加深知识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从解题上面去检验自己的错误点,然后加以改正,多做练习,熟能生巧,我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基本的知识点。

3.准备错题本,反复查看和总结

数学是门大量解题练习的学科,所以我让学生们有个好的心态,不要害怕犯错误,告诉学生们,自己在做学生的时候也经常犯错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问题,你就明白学生犯错误是可以理解的,而及时记录这些错误有助于学生避免下次犯错,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不易忘记,所以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错题的本子,记录错题的原因,写下正确的结果,长年累月,上面一定会布满了错误的题目,我相信这些错误的地方便是考试的重点,这样一举两得,既养成了记录错题的习惯,也掌握了考试的重点,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好方法,学生也从中很好的记住这些知识点。学习数学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只要从易错题和易混淆概念抓起,对数学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常见易混淆知识点,例如:一元一次方程中等式的性质,我们得知⑴如果a=b,那么 c=b±c; a=b (c≠0),那么 = 。特别提醒,等式还具有以下两个常用的性质:⑴对称性:若a=b,则b=a; ⑵传递性:a=b,b=c,则a=c;注意:若ac=bc,则未必有a=b,如2×0=-3×0,但显然2 -3。通过这样讲解,让学生明白这是个易错点,重点摘抄和理解,这样就可以牢牢记住,下次便不会弄错。我经常用类似的方式教学,效果很好,学生的错误明显减少了。

4.生活化教学,让数学变得有意义

每个学科的最终目的便是服务于工作和生活,数学更是如此,单纯的理论分析解题,不将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作为教师,有义务把课本移步到生活上,这样才能和生活紧密相连,学生才更有兴趣去主动学生,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候,现实生活运用于工厂生产效益问题,加工或生产的总量,工作效率问题,还体现在商场折扣销售问题上,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 ×100%,这些便是我们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运用,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现数学的作用,同时让学生明白,数学教学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好数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生活。将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科学教学的必经之路,教学需要注重生活实际化,拒绝空洞理论的教学,注重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运用,是初中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作为教师,需要多多的引导和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删繁就简,提高解题技巧和生活化教学,学生也要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课堂上互动教学,给学生多练笔的机会,对初中数学知识强化理解,慢慢的积累,培养摘抄错题的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篇2

数学是一门科学,从某种程度上讲,其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是对社会生活中的数字现象的抽象与总结,从而形成了一般性的规律。无论是对数学的教学还是对数学的学习都应该谨记这一点。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但是又是对一般社会生活的抽象。这就决定了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诸多特点。不同的教学工作者有不同的表述,有的老教师认为“知识的联系性、解法的指导性、习题的发散性”是数学知识的三性。还有老教师认为“数学知识生活性、丰富性、探究性等特点”。笔者对数学知识三性的认识是从实践性、丰富性以及探究性三个方面来理解的。实践性是指,数学知识本身是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并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问题的。丰富性就是指,数学知识从组成来看,包括运算、图形以及规律等内容,其丰富的内容构成了数学这一科学的大厦。探究性是指,数学知识本身不是仅仅通过发现就能发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被发现,并且进行一定的抽象和模型构建才能转化成数学问题,才能促进数学的发展。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知识的教学都应该从以上三性出发。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初中阶段是一个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都有着重要的变化与发展。从思维层面来讲,青少年开始逐渐摆脱小学生式的知识接受型思维,感性思维,中学生由于生活常识和学习知识的积累,对于所学习的知识本身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主观意愿开始偏向于抽象性的思维。对学习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

三、初中数学教学发挥数学知识三性特点

(一)教学设计应符合实践性

教学设计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学开展的前提。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既要满足常规教学要求,又要进行个人创造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高效的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设计应该从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学模型入手,常见的实例入手,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贴近初中生的社会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有利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

(二)教学内容应符合丰富性

前文已经述及,数学这一科学的大厦是由非常丰富的内容组成的。数学知识体系是一个丰富的知识海洋。因此对数学的教学就不能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授。应该把握数学内容的体系化,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对即将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举例来讲,进入初中,学生开始学习代数知识。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代数时,学生要经历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里的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小学的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呈现教学资源,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数学中要把握全章主体内容的深度,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手,尽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实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数式的概念。再讲述如何列代数式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代数式的一些初步应用知识。要注意始终以小学所接触过的代数知识(小学没有用“代数”的提法)为基础,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与复习,并适当加强提高。这样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使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三)教学方法应符合探究性

篇3

1.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营造和谐的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就能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为此,每节课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形体动作来营造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上.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使之自觉地去思考,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2.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识也将会更牢固.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必然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3.用教师的行为和情感来影响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为朋友.教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喜爱.师生情感越融洽,学生就越喜欢老师的课,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就越高.反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积极性就无从谈起.

二、中差生的转化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加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差生,对差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三、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1.平时教学始终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即实事求是,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即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如平时对应用题,一般可采用图表法来分析题意,列出方程而求解.其次还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数学思想方法,重视能力培养,加强“联想、想象、转化”思维训练.如今年中考最后“压卷题”学生做得较好,这都与平时注重数形思想的强化分不开的.“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以课本为主线,严格按照大纲要求,狠抓双基、重视训练,同时,还强调学生解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把这个“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精”即要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评.不搞题海战术,但不练习、不强化也不行,这就要认真备教材、教法、学法,使之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把握方向,立足实际,稳步扎实地分阶段地进行复习

紧扣《大纲》与《考纲》,明确复习目标,合理安排“三轮”总复习.

①第一轮复习双基进行归纳复习,全面巩固知识点,适当系统归纳,适当强化“双基”训练,力争后进生“脱贫”.

②第二轮复习时,系统梳理各单元知识、综合训练,做到重点问题重点练,难点问题分层练,易混问题对比练,克服定势灵活练.注意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多题一解培养化归思维.

③第三轮紧扣“重点”,力求突破.如何解好最后二道题,是本科成绩好坏之关键.因此,需掌握解题方法、解题规律的解剖,联想、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的训练.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这就是我们的做法和体会,尚有欠缺,望得到大家的指点,更进一步提高本人的教学水平.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个着力点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中学215128蔡曙英

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下,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探索提升数学学习效率的方法.

一、改进观念,以生为本

意识决定行为.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要想提升教学效果,首先就必须改进我们的观念,对于初中数学教学亦不能例外.初中数学教学要注重哪些观念的改变呢?笔者认为必须改变“师本位”陈旧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师本位”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法指导.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宏观调控学生的探究方向,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探究,陪同学生一起发现规律、感悟数学思想.

二、细致地分析教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目前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如何备课呢?是不是简单地选择例题让学生在接触概念后就大规模训练呢?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备课应该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分析,教材分析的过程是找概念间联系的过程.分析教材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完成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细致地分析教材的构架,涉及到哪几部分内容,教材中的几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怎样的,涉及到什么数学思想.

例如,勾股定理是苏科版八年级上的一节内容.教材的重点内容有两个方面:(1)认识勾股定理;(2)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材将这2个方面的内容分了4个部分,构成链式的知识结构,有序铺开.教材从一枚邮票的设计导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接着安排一个探究活动和一个实验让学生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最后设置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勾股定理,实现知识的内化.

这节课涉及到的核心数学思想是转化法.

(1)转换的思想.每节数学课都应该有数学味,应该富含数学思想和方法.勾股定理这节课,在邮票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发现三角形边长与正方形面积存在的数学关系.从数学关系出发,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探究面积的数量关系间接得到边的数量关系.

此外,探索图1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这里面涉及到的也是转化的数学思想,借助于“割”或“补”,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进行面积关系的计算,同时也渗透了整体和局部的意识.

(2)数形结合的思想.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讨论和交流,学生自主得到结论――勾股定理,这一过程从图形出发,由数到形,再从图形联想到数量关系,整个过程建立在观察、猜想、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3)渗透方程的思想.在教材最后一个环节,知识的简单运用,就一个具体的三角形,已知两边求第三边.这个问题的思考实际上就是从勾股定理出发,结合已知条件建立方程,求出未知量.在简单运用环节,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将原始数学问题抽象为直角三角形模型.

三、注重情境创设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类似于知识收纳箱,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对于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去做,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全然不知,自然也就无法获得数学素养的提升.从生物学史的发展来看,任何一个知识、方法都是科学家在实践中观察、分析、总结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本身就具有一个“探究”的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可能让学生回复到科学家从无到有的发现过程,那个太漫长了.不过我们应该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在互动探究的过程中接近主要的知识及其所包含的科学元素、科学精神.同时自己发现规律的过程能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实现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这节知识内容时,笔者为了避免教学干巴巴的,过于呆板,因此借助于电脑设置了一个情境:“蚂蚁在数轴上运动”,借此引导学生感悟“有理数乘法法则”.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理解了数学概念.

有时候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可能思维卡壳,这个时候也需要我们老师适当地追问,设置台阶让学生的思维拾级而上.

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二次根式”时,有这样一题.

例1已知实数x、y满足条件:y=1-2x+2x-1-3,试求xy的值.

这道题让相当一部分学生感觉到一筹莫展,思维卡壳了怎么办?直接灌输正确的答案肯定是不行的,为此,笔者再次追加问题,设置情境,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

追问1:怎么就能解出xy的值?

追问2:要求x、y两个未知量,一个方程够不够,如何解决?

通过这个点拨,学生很自然地去思考从这个等式中有没有其他方程可以挖掘.细心观察的话,就可以看出两个根式下的代数式互为相反数,加上又都在根号下,根据被开方数非负,从而建立不等式组,如此将学生的思维带上路.学生能够求出x,继而求出y,求出xy.

四、注重知识的延展性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初中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分析学生学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与新知识有哪些联系,科学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联 想、引伸,做到温故而知新,发现、探究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间的结合点,使得对新知识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比较容易地抓住学习中的重点,突破其难点,有序构建出整个数学知识体系与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例题要具有启发性,学生通过思考能够有效联系原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和学生学习“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时,笔者选择了如下一题.

例2一条抛物线y=ax2+bx+c,经过两个点(0,0)和点(12,0),且已知抛物线最高点的纵坐标为3,试求出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这道题的解法很多,如何更为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笔者尝试着要求学生自己提出与解题相关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设计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

设问1:如果用三点式y=ax2+bx+c,如何来确定解析式中的a、b、c的值?

设问2:如果用顶点式y=a(x-h)2+k,如何确定对称轴和顶点的坐标?

设问3:如果用两根式y=a(x-x1)(x-x2),则x1、x2分别是多少?

除了激发学生去想解决问题有哪些方法外,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练习题要注意变式训练,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可拓展性.

五、关注学生思维过程

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其真实的思维过程.我们要关注过程,而不要一味的要求学生得到正确的结果.在出现错解时,要分析出错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呈现正确的解答,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比较,实现对知识认识的深化.

例3已知ABC为等腰三角形,AB=AC,且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成50°的锐角,试求∠B多大.

典型错解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如图2所示,因为∠1=50°,MNAB,所以∠A=40°.因为AB=AC,所以∠B=∠C=12(180°-40°)=70°.

错因分析学生在解题中,忽视了ABC顶角∠A可能为锐角,也可能为钝角,所以除了图2的这种几何图形外,应该还有几何图形如图3所示,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对几何图形不惟一性的忽视导致了错误.

正解当∠A为锐角时,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如图2所示.

因为∠1=50°,MNAB,所以∠A=40°.因为AB=AC,所以∠B=∠C=12(180°-40°)=70°.

当∠A为钝角时,根据题意画出几何图形如图3所示.

因为∠1=50°,MNAB,所以∠A=140°.因为AB=AC,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167-0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几点:

一 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活动,教师必须认真改进教学方法。

1.重视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学好数学必须到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应用,亲身感受身边的数学,进而促进数学的教学。

2.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从阅读开始。在初步养成看书习惯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数学课外材料,组织课外活动进行学习交流。

3.教学手段要现代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文的教学内容,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教学过程。

4.要建立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维方法是人类数学长期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教学中应重点提炼方法,形成观点,使数学教学简单化,使学生学以致用。

5.要培养学生创造力。要让学生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施以创造性的教育,在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利用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 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目前,在数学的教学中,“教与学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与学分离现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教与学分离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汲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

三 加强对后进生辅导

后进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客观因素除学生自身的生理和智力有缺陷外,还有在心理上和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没及时解决等方面。但是,要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师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1.关心爱护后进生,激励后进生“想学”的愿望。在日常生活中和教学活动中,对后进生都要格外关心爱护,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困难,不失时机地激励他们产生“想学”的强烈愿望。比如:多找后进生谈心、编座位照顾后进生、上课要多提问后进生、耐心回答后进生的提问、当面批改差生的作业、采取“一帮一”的活动、多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等措施,这样就能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2.在讲新课时,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让后进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让后进生感到自己能学,学起来不会吃力。在给学生上新课时,把知识的“度 ”放缓一些,对知识点少发挥、少加深,让后进生理解新课的内容并掌握教学的重难点。在练习中补充一些综合性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吃“饱”,而对后进生不作要求。对有的知识点,也可以放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加深和拓展。后进生是班集体的组成部分,教学效果应当追求全班的整体效果。因此我在进行教学时,不勉强赶速度,而是做到照顾后进生,想方设法把难的东西变得容易一些,把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一些,使他们感到易学,容易接受。例如:在讲重点内容时,我切实做到放慢速度,并尽可能重复一、二次;在要后进生回答问题前,让他们有充分思考的时间,诱导他们积极思维,让他们真正地掌握有关知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会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篇5

         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

         (一)、关于电路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使用滑动变阻器。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二、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三、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一)重要的计算公式

         1、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公式

         串联时:i=i1=i2;u=u1+u2;r=r1+r2(若有几个等阻值为r0的电阻串联则r=nr0)

         并联时:i=i1+i2;u=u1=u2;1/r=1/r1+1/r2(若有几个阻值为r0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o/n)

         2、欧姆定律:i=u/r

         此公式中只有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①三个物理量都要针对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路而言;②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即分别为a、v、ω;③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3、电功公式:w=uit;电功率公式:p=ui

         电功、电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使计算电功率公式特别多,在选择使用时很难选择,所以要注意选取的技巧和方法,要求的问题所在电路为串联时:电功选用公式:w=i2 rt,电功率选用p=i2 r;而当要求所在的电路为并联时,则分别选用w=u2/r.t,p=u2/r,这样的选择都利用了所在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或电压相等)加快解题。

         4、焦耳定律:q=i2 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与电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样,使用时同样要注意公式的选择问题,当所求问题的电路为纯电阻(除了电能转化为内能外,别无其他形式的能产生)电路时,几个公式可以任意选取;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可使用公式q=i2 rt不然的话计算有误。

         (二)单位的换算

         单位换算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记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及表示符号;二是要牢记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其中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较多,注意每个物理量的任何两个相邻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都为1000。还要注意一点,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较多,产生的单位同样很多,使用时各物理量均使用国际单位。

         四、善于总结,归纳要领

         下面的这些要领非常重要。

         (一)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上面已经提到区别它们的方法,在做题中要选取适当的方法,迅速作出判断。

         (二)短路的辨别

         把握短路现象的真正含义——电流不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注意电流的特性——电流走捷径。当在电路中发现有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等元件与用电器并联时,相应的用电器被短路不工作。

         (三)串、并联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关系

篇6

(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iai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iai越大开口就越小,iai越小开口就越大.)则称y为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ii.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一般式:y=ax^2+bx+c(a,b,c为常数,a≠0)

顶点式:y=a(x-h)^2+k [抛物线的顶点p(h,k)]

交点式:y=a(x-x₁)(x-x ₂)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₁ ,0)和 b(x₂,0)的抛物线]

注:在3种形式的互相转化中,有如下关系:

h=-b/2a k=(4ac-b^2)/4a x₁,x₂=(-b±√b^2-4ac)/2a

iii.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iv.抛物线的性质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 x = -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 ( -b/2a ,(4ac-b^2)/4a )当-b/2a=0时,p在y轴上;当δ= b^2-4ac=0时,p在x轴上。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 -b±√b^2-4ac 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v.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特别地,二次函数(以下称函数)y=ax^2+bx+c,

当y=0时,二次函数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以下称方程),即ax^2+bx+c=0

此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无交点即方程有无实数根。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的根。

1.二次函数y=ax^2,y=a(x-h)^2,y=a(x-h)^2 +k,y=ax^2+bx+c(各式中,a≠0)的图象形状相同,只是位置不同,它们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

当h>0时,y=a(x-h)^2的图象可由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时,则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得到.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就可以得到y=a(x-h)^2 +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上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当h<0,k<0时,将抛物线向左平行移动|h|个单位,再向下移动|k|个单位可得到y=a(x-h)^2+k的图象;

因此,研究抛物线 y=ax^2+bx+c(a≠0)的图象,通过配方,将一般式化为y=a(x-h)^2+k的形式,可确定其顶点坐标、对称轴,抛物线的大置就很清楚了.这给画图象提供了方便.

2.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当a>0时,开口向上,当a<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b/2a,顶点坐标是(-b/2a,[4ac-b^2]/4a).

3.抛物线y=ax^2+bx+c(a≠0),若a>0,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0,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 -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抛物线y=ax^2+bx+c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1)图象与y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2)当=b^2-4ac>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a(x₁,0)和b(x₂,0),其中的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ab=|x₂-x₁|

当=0.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当<0.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下方,x为任何实数时,都有y<0.

5.抛物线y=ax^2+bx+c的最值:如果a>0(a<0),则当x= -b/2a时,y最小(大)值=(4ac-b^2)/4a.

顶点的横坐标,是取得最值时的自变量值,顶点的纵坐标,是最值的取值

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当题给条件为已知图象经过三个已知点或已知x、y的三对对应值时,可设解析式为一般形式:

y=ax^2+bx+c(a≠0).

篇7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篇8

一、辨析概念,夯实基础

任何知识的学习掌握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电学部分的基础知识多、散、要辨析清楚、固记脑中。

(一)、关于电路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2、通路、开路、短路

电路中出现的这三种状态,其中通路为处处相通的电路,开路为电路中有处断开的电路,这两种状态易于接受,便于分清。但是学生对于短路的分辨显得力不从心,不知道何处短路,为什么短路。其实只要注意分析的要点即可辨出何处短路。电流具有走捷径的特点,捷径是指这条路径中电阻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为空导线,当一根空导线,或开关、或电流表(电阻小到可以认为没有)与某个用电器并联时,电流只走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而不走用电器,使该用电器被短路,从而不能工作。

(二)三个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

1、概念辨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2、表示符号

电流、电压、电阻三物理量分别用I、U、R表示,而单位表示字母分别为A(安培)、V(伏特)、Ω(欧姆)。

3、工具的使用

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工具;电压表是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工具;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使用滑动变阻器。

(三)电功(W)、电功率(P)

物理学中电功没有确切的定义,只是描述性的,当电能转为其它形式能时,就说做了电功。即电功就表示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果知道了电功的多少,就知道了消耗多少电能。而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叫做电功率。电功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消耗电能的多少,也取决于所用的时间的长短。

二、理解规律,把握关键

(一)三个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二)欧姆定律

一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定律非常重要,一定要加强理解,熟记其使用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三)电功定律

某段电路上的电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以及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电路中的电流I,通过的时间t,三者的乘积来计算电功。

(四)焦耳定律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要发热,此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三、疏通关系,构建框架

在掌握了上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想法疏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各物理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快速选择相应的计算公式,列式解答。

(一)重要的计算公式

1、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公式

串联时:I=I1=I2;U=U1+U2;R=R1+R2(若有几个等阻值为R0的电阻串联则R=nR0)

并联时:I=I1+I2;U=U1=U2;1/R=1/R1+1/R2(若有几个阻值为R0的电阻并联则总电阻R=RO/n)

2、欧姆定律:I=U/R

此公式中只有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①三个物理量都要针对同一段导体,或同一个电路而言;②三个物理量的单位都要使用国际单位,即分别为A、V、Ω;③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量都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转贴于

3、电功公式:W=Uit;电功率公式:P=UI

电功、电功率这两个物理量的计算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使计算电功率公式特别多,在选择使用时很难选择,所以要注意选取的技巧和方法,要求的问题所在电路为串联时:电功选用公式:W=I2 Rt,电功率选用P=I2 R;而当要求所在的电路为并联时,则分别选用W=U2/R.t,P=U2/R,这样的选择都利用了所在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或电压相等)加快解题。

4、焦耳定律:Q=I2 Rt

焦耳定律的公式与电功公式的形式基本一样,使用时同样要注意公式的选择问题,当所求问题的电路为纯电阻(除了电能转化为内能外,别无其他形式的能产生)电路时,几个公式可以任意选取;若不是纯电阻电路只可使用公式Q=I2 Rt不然的话计算有误。

(二)单位的换算

单位换算的前提条件有两个:一是记住每个物理量的单位及表示符号;二是要牢记各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其中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较多,注意每个物理量的任何两个相邻的单位间的换算进率都为1000。还要注意一点,由于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的影响,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较多,产生的单位同样很多,使用时各物理量均使用国际单位。

四、善于总结,归纳要领

下面的这些要领非常重要。

(一)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上面已经提到区别它们的方法,在做题中要选取适当的方法,迅速作出判断。

(二)短路的辨别

把握短路现象的真正含义——电流不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注意电流的特性——电流走捷径。当在电路中发现有空导线,开关或电流表等元件与用电器并联时,相应的用电器被短路不工作。

(三)串、并联电路中的三个物理量的关系

篇9

在中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一直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毫无疑问,对于学生来说,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但在实践中,大家更强调作业的工具目的。作业为取得高分的有利武器,把考高分视为作业的唯一目的,忽视了作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不仅在作业的数量上存在问题,在质量上也有不少弊端。

课结束以后,在课后习题中选上两三道题目,或者在资料中勾划一些题目,便是我们最常用到的布置作业的方法;作业交上来之后,打上“√”或者“×”,存在问题的地方最多再用上符号“”或者“―”标出,这就是我们最常用到的批改作业的方法。但是在作业交上来以后我们会发现很多的问题,比如抄袭作业、让别人作业、答案正确而过程完全错误的作业等等。教师往往会因此批评学生,却没有什么效果,学生依旧屡教不改。究其原因,有些是因为作业的题目太难自己不能解答,于是只有选择抄袭;有的是自己完成了几次作业之后,发现错误率太高,也就没有了信心;还有些是因为作业发下来后,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错,也就将错就错等等。下面我就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作业内容精练化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还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还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减少不必要的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应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二、作业的布置应该层次化

一个班级当中学生的基础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我们不可能把他们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不然就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能自己完成作业,从而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我们可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分层次进行,比如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来布置,必做题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其题目尽量不要太难,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目的是巩固知识;而选做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专门给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当然这里面还牵扯到一个自觉性的问题,如果学生的自觉性不够强,那么可以将学生提前划分成两三个层次来布置作业,以避免选择性题目有能力的同学也偷懒不做的情况发生,当然这里说的划分层次是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的。

三、作业形式多样化

篇10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电子技术》同步开设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实验教学是中职学校训练学生动手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渠道之一,但传统实验教学过于按部就班,内容单一、形式呆板,只重视形式上模仿,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为了真正训练学生动手技能,促进每位学生个性得到最大发展,笔者在教学中尝试构建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分层教学模式。

一、《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分层教学内涵

1.分层教学含义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发展和提高。笔者依据本校实际,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分层内容包括:实验目标分层、实验手段分层、实验练习分层等。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众多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展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有的针对所有课程实施分层教学,也有针对某一门学科的分层教学。十几年来,中职校内进行的分层教学试验,经过不断地实践与改进,已提供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依据。

2.分层教学目标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给每个学生以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量主动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其次,根据学生智力水平和理解、感悟能力差异,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使不同个性学生能朝着各自“最近发展区”不断发展进步。最后,让每位学生动手技能真正得到训练和提高,从而形成自己熟悉学习方法。

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分层教学实践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紧紧把握一条宗旨是:激活实验课堂教学活动,用好教材,灵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诱发每一位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达到个人学习目标,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获得初步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能力。

1.实验目标分层

初级目标(所有学生应该达到):学完这门课后,基本上掌握电子技术实验基本知识及进行电子技术实验一般规则,基本学会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基本上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法以及利用方法。可以按照实验报告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中级目标(较好学生可以达到):通过实验学习,对电子技术实验基本知识及进行电子技术实验一般规则比较熟悉。比较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法以及利用方法。初步具有排除电路简单故障和解决实验中遇到实际问题能力。能写出实验报告。

高级目标(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达到):对电子技术实验基本知识及进行电子技术实验一般规则非常熟悉,熟练利用常用电子仪器正确利用方法。能准确观察实验现象,正确测量实验数据,认真分析实验结果,写出规范实验报告。能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电路,具有排除电路简单故障和解决实验中遇到实际问题能力。初步具有组装和调试简单电子产品能力。

以上三个目标,教师首先让学生选择,为自己确定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自己能力来进行学习。老师作引导,力求让每位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

2.实验手段分层

由于现代信息突飞猛进,学生要关注和学习知识很多,感兴趣技术也很多,特别是对电脑利用,基本上每位学生都会利用电脑,并且是喜欢玩电脑。实验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可以结合新技术以达到这一目标,所以在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笔者结合电子仿真实验,学生可以熟练利用传统实验仪器去完成实验,也可以利用仿真软件去掌握实验内容,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只要能达到每位学生学习目标就行了,还有可以通过仿真软件和实际电子制作去体现知识运用和综合能力提高。

3.实验练习分层

在以往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到实验场地限制,学生上完实验课之后,除了完成课后电子小制作,对实验内容要进行复习几乎是不可能。但采用分层教学后,因为学生可以通过仿真实验来复习,所以布置课后实验练习就有了可能。

在布置课后练习时也采用了分层模式。如在学习移位寄存器时候,在实验课要求学生动手设计时,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移位原理和计数原理各设计一个实际电路,设计完成后在学习机上或仿真软件上验证设计是否达到自己预先设计目,完成这两步后,每位同学还要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设计原理和该设计能实现功能,如果学生能做到这一点,说明已经很好地掌握了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原理,这样运用知识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设计电路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知识水平和能力高低,可以选择两位、三位、四位、甚至是八位移位寄存器来设计,这样实验教学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平均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调节形成自我学习能力,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设计好电路后,首先通过学习机或仿真软件验证了,然后实验最后一项内容是小制作,让学生在设计电路中挑一个自己满意电路(要包括这一学期学到内容,涉及所学内容多少是评价一项指标),用实物来焊接,制作成一个真实电路,制作电路要根据自己水平来制作,能力差设计电路可以简单一些,只要能够完成就行了,能力强的同学设计电路要求要高一些。这样,教师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三、分层教学实施要求

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实现了个性化发展,有效推进了教学改革,但在实施的时候存在几点问题。实施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教育、教学思想要端正,转变教学观念,提高综合素质,面向全体学生。目标、内容等分层一定要简便易行,方便操作,如果操作不方便,给正常教学带来很大麻烦,这种改革就是不成功的。同时,实施分层教学,一定要得到学校全方位的支持,否则,很难实施下去。

参考文献:

篇11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差,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课程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完全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导,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实验演示、项目教学、直观教学等形式多样的现代教学方式和方法,由被动接受式教育向主动求知式教育转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有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一、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参与实践教学,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感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较抽象,电路原理难懂。尤其是对教材中各种单元电路,在实际中有何用途,如何应用所学的电子电路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更是感到茫然,往往处于想学又怕学的矛盾心理状态。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在《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这一课题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放大电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对电路中各个元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很难理解,为此,我们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解决。“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从项目任务确定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计划的实施项目的检查评估,整个过程学生全部参与,学生在设计和连接放大电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提高学习兴趣性,而且加深了对本课题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另外,还需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为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体,不仅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而且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接受所学的知识,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强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内容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件(CAI)为教学服务,让枯燥的内容变得色彩缤纷,更加赋予动感和情趣,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将视觉、听觉等多个通道全都集中到课堂上,可以加强学生记忆,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急需一大批合格的初、中级技术人才。迫使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调整结构内容,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机组合,就能够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当前由集成电路组成的电路越来越多,场效应管具有功耗低、成本低、工艺简单的特点,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电子技术基础》课本中的电路基本上是以三极管为主的结构,在学习电路结构时,应适当加强由场效应管构成的电路的学习,并且从电路构成、电路分析等方面与三极管电路进行比较,做到二者并重,从而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今后集成电路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定量计算和抽象分析等内容可采取略讲或不讲的办法,加强教学内容的应用环节,适当选取一些有实际应用的例题,加强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如在讲授整流电路工作原理时,将手机、电动车等的充电器结合在一起讲解,这样能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掌握电子技术的知识,有效地引入新知识很有必要。根据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查阅资料,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电子小制作实验,经过分析、试验到调试成功。在门电路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声光控触摸开关灯、简易音乐试响器等制作。使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和动手实操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只要我们不断坚持改革和创新,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一定能够探索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