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5 15:58: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1

舞蹈音乐可谓是完美结合的艺术。舞蹈作品往往就是需要借助音乐伴奏,传递舞蹈情绪,因此舞蹈的无声艺术和音乐的有声艺术之间存在的奇妙的联系,两者的结合能够同时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双重的感觉享受。具体而言,本文认为音乐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音乐能激发舞蹈者的情绪

从人体的神经刺激角度而言,音乐作品能够直接作用于舞蹈者的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舞蹈者会表现出较高的兴奋度,身体也会更加灵活和协调,处于一种有节奏型的身体机能律动状态。因此,音乐作品是能够帮助舞蹈者进行情绪调动的,也能够通过音乐的切换来切换舞蹈者的情绪状态,从而能够及时适应不同的舞蹈风格。具体而言,在迪斯科这种舞蹈中,由于音乐作品的节奏性极强,这种强烈明快的跳跃性节奏,容易使人有起舞的欲望,从而使舞蹈者的动作体现出丰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1]。

(二)音乐能诱发舞者的灵感

对于舞蹈者而言,动作本身的意义是可以有很多种理解方式的,而在特定的音乐作品的伴奏中,舞蹈者往往会对动作的理解产生自己的领悟,迸发出领悟层面的灵感。所以,舞蹈是“形动于外而精于内”的表情艺术,其舞种的音乐不同,所表达的舞蹈意境也就各不相同。举例而言,拉丁舞中的伴奏往往是伦巴音乐,这种音乐给人以缠绵、浪漫、抒情的感觉,会让人联想到激情的爱;恰恰舞的伴奏音乐则往往是欢快的曲调,整体给人以欢快诙谐的感觉,充满活力;桑巴舞音乐欢快、热烈,带有浓郁的巴西民族风格;斗牛舞音乐则是西班牙风格的进行曲,舞蹈表现出男子汉的英武和豪迈昂扬的气概。可以说不同的音乐搭配不同的舞蹈,也可以说是不同的舞蹈,以其舞蹈情绪为出发选择了不同的音乐种类,舞者在音乐中畅游想象,任凭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舞动身躯,是极为美好的艺术表达。

(三)音乐能加强舞者对舞蹈动作的记忆

书本文字不易于记忆,但是歌曲中的歌词相比之下就更容易记,同样的,舞蹈动作可能变化多样不易于记忆,但是搭配对应的音乐节奏,就更易于记忆。对于舞者而言,在学习舞蹈的时候,如果能够结合音乐节奏来记忆舞蹈动作,那么在练习环节伴随着音乐节奏的响起,舞蹈动作也会更加易于复原。之所以音乐作品能够帮助舞者更好地记忆舞蹈动作,是因为音乐的旋律与舞蹈的动作能够在人的大脑皮层中搭建一定的对应关系。当舞者伴随音乐起舞时,就能够通过音乐节奏的提醒而联想起对应的舞蹈动作[2]。

二、舞蹈教学中音乐的选用原则

在舞蹈教学的进程中,对于音乐的选择并不能随便,不仅要考虑到舞蹈作品设计的意义,还应当结合音乐作品的律动节奏感特征,只有良好地把握音乐与舞蹈的关系,选择正确的音乐作品,才能够对舞蹈教学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3]。本文认为在舞蹈教学中选用音乐作品,应当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首先,在选用舞蹈配乐的时候,应当保证所选用的音乐作品的风格与舞蹈动作的风格是一致的,能够促使舞蹈学习者在音乐与舞蹈动作之间产生多种形象联系,能够促进学习者对于舞蹈动作的记忆,并能够在学习的进程中投过音乐更加充分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

篇2

舞蹈与音乐,自古就是相依相伴的姐妹艺术。没有音乐,舞蹈似乎无法表达出其韵味。而音乐也要有舞蹈作伴,才能显得生动。舞蹈与音乐的亲密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是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的美主要是通过声音来展现,通过旋律、乐器的音色和节奏等的组合,给人以美的享受。而舞蹈则是通过身体的动作、线条、姿态来展现美,如果失去音乐的伴奏,舞蹈也会失去其韵味与优美。只有两者的相互结合,才能更好的体现舞蹈的艺术。

正因舞蹈和音乐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在我们的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妥善处理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利用好音乐对舞蹈教育的良性作用,在音乐的辅助下进行舞蹈教学,并且对学生加强音乐方面的训练,便于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增进对舞蹈的理解,提高舞蹈的技巧。

一、音乐训练与舞蹈教育的关系

对学生的音乐训练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舞蹈教室的使命是指导语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除了对舞蹈动作的掌握,还要注重对学生舞感和乐感的培养。一些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舞蹈的时候,对舞蹈的基本知识没有透彻的理解,也没有较好的乐感,这些都给将来的舞蹈学习带来了阻碍。在舞蹈学习中,舞蹈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包含着轻重、强弱、长短、顿挫、力量对比等方面,都是用来表达舞蹈情感的。如果学生掌握了音乐的节奏,那么他在学习舞蹈的时候也会感受到音乐的情感与力度,适度展现与此相对应的舞蹈,通过音乐与舞蹈两者美学的结合,达到最完美的舞蹈体现。

二、音乐训练对舞蹈教育的作用

(一)音乐训练在舞蹈教育中的辅助作用

舞蹈以节奏为中心,以动作为基础,在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有的音乐比较自然舒缓,如高山流水一般,给人以自然的享受;有的音乐比较雄壮威武,让人听了有斗志的感觉;有的音乐史欢快跳跃的,给人带来愉悦的精神感受,这些音乐给人的旋律、节奏、力度、气质的感觉,对人的情绪、感情都有着明显的影响,当音乐响起时,人们会希望用肢体来展现与音乐的共鸣。通过音乐训练队舞蹈教学的辅助,可以让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在优美的旋律中运动提来,展现与音乐相符的自然舒缓、威武雄壮、愉悦活泼的肢体语言,而从增进学生对舞蹈的理解,对舞蹈教学有辅助的功能。

(二)音乐训练在舞蹈教育中的协调作用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音乐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协调自己的舞蹈动作。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产生了对美的感受,在舞蹈学习中充分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感情,使一些舞蹈动作变得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掌握。在没有音乐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可能对一些动作不太协调,分不清哪里该动哪里不该动,最后达不到想要的舞蹈动作,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舞蹈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对舞蹈产生厌烦的态度。而当伴着音乐的时候,学生就可以知道哪些地方该重、哪些地方该轻,哪些地方该用什么样的肢体语言表达感情,这样就会使学生协调音乐情感与舞蹈动作的关系,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动作。

三、音乐训练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加强对学生音乐节奏的训练

很多学生掌握不好舞蹈动作的原因就是在于无法正确的掌握音乐的节奏,总是抓不住舞蹈动作应该对应到哪个音乐拍子上,在跳舞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漏拍、错拍、抢拍等现象。对于这些没有基本乐感和节奏感的学生,教师要在平日的舞蹈训练中加强对学生音乐节奏的把握和训练。在动作掌握了之后,要准确的将动作与音乐节拍相结合,并注重对速度和旋律的把握,经过长期的联系,相信会让学生逐渐掌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二)培养学生分辨音乐节奏与舞蹈风格的关系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由于舞步、舞种的不同,所使用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也会不同,而让学生对不同的音乐节奏中舞蹈风格的不同进行分辨,多多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给学生听一段音乐,让学生数出音乐的牌子,感受音乐速度的变化,分析音乐所表达的内涵。然后,再让学生根据音乐选择适合的舞蹈类型和舞蹈内容,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即兴跟着音乐跳舞,表达音乐所蕴含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中舞蹈风格的特点和变化,加强对舞蹈类别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先听音乐再配合舞蹈的方式能大大增强学生对舞蹈的感受,防止机械的舞蹈教学给学生带来单调的舞蹈教学体验,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能动性。

(三)通过观赏成品舞蹈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优秀的舞蹈作品,一定是融合了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舞姿,在两者的完美配合下达到了人与音乐合二为一的境界,才能感动观众、感动舞者。对于这些优秀的成品舞蹈,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观看、模拟和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交织在一起带给人们的美好体验和感受,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也明确音乐训练对学生自身舞蹈学习的重要性。优秀的舞蹈作品也可以陶冶学生的身心,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对于教师来说,组织这样的观赏教学也能够通过“静”的学习给学生的“动”的学习带来新的感官体验,促进学生提高舞蹈学习能力。

创造性的将舞蹈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是舞蹈艺术的最终追求,而音乐训练与舞蹈教育是紧密而不可分割的。作为舞蹈教师要合理安排音乐训练与舞蹈教学的关系,妥善处理学生的音乐训练和舞蹈学习的时间,最后使学生达到音乐韵味与魅力舞姿的和谐统一,在音乐中寻找舞蹈魅力,在舞蹈中寻找美的享受,在艺术与美的殿堂中不断的向上求索,共同追求艺术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苏静. 掌握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提高舞蹈教学水平.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7月

篇3

关键词:音乐 舞蹈 作用 影响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者能有优美的动作是跟音乐分不开的。人的听觉在不同音乐的刺激下,通过中枢神经对听觉作出心理反应,这种反应能引起人的联想,如现代舞的音乐,有缠绵、浪漫、柔媚、抒情,让舞者在舞蹈中表现爱情的欲望,尽情地发挥。 

舞蹈的编排以音乐开始,没有音乐便没有舞蹈。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是在空间上的穿透力将舞者感情表达出来,身心相互交融,从而产生共鸣。音乐作为舞蹈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以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多彩的风格使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更为动人。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完成优美的动作,这不单是美的享受,也是精神上的陶冶。舞者能否将音乐所阐释的优美或者抒情表现出来,则是要看舞者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内在感情是否统 

一,从音乐的理解来发挥舞蹈的表现力,主要是通过音乐对舞者所产生的感觉,即舞者心理、生理影响。本文即 

对音乐在舞蹈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影响做出阐释。 

 

1.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1.1 音乐诱发舞者舞蹈时的灵感 

舞者在舞蹈时的灵感来源于舞者对旋律及节奏的理解和想象,因为人的神经中枢对听觉刺激作出的心理反映是有规律的,不同的听觉刺激往往诱发不同的心理反应。而这种反应,既能引起人的联想,同时又能激起人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的抒发,使舞者在舞蹈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情景交融的心灵感应,激发出内心的情感与想象,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邃的舞蹈意境,使整套动作产生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思路的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意境是一种“情与理”、“形与神”的统一,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以意蕴、情趣取胜。舞蹈是“形动于外而精于内”的表情艺术,作为舞蹈的表演者应了解音乐和舞蹈的深层含义,从而激发内心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勾画出深遂的意境,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身体动作表现出深刻持久的艺术感染力。 

在舞蹈中,舞者不仅要表现音乐节奏,更重要的是再现音乐内涵,如果音乐可以单独、完整地使观众领会到音乐的意境,那么舞蹈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必须将音乐与舞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听觉来显示激情,作用于人的感官,激发灵感和冲动;通过视觉来表达情感,体现风格、烘托气氛。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将客观与主观相熔铸。换言之,就是音乐的内涵与舞者的形体律动相结合,只有这样能才将自我与观众带进美妙的意境之中,对欣赏者产生深刻持久的感染力。 

在舞蹈表演或比赛中,舞者只有准确、细致、深刻地领会音乐的内容、体裁、风格、特点等,在舞蹈时才能充分激发灵感,通过听觉来显示激情,通过视觉来表达感情,这样才能将自我和观众带入美妙的意境。如果一个舞者不能了解音乐的内涵,也就无法抒发自己的情感,就没有舞蹈美。动而不抒,舞而无情,蹈而无感,充其量也不过是机器人的模拟而已,从根本上失去了舞蹈的意义。 

1.2 音乐对创编、设计舞蹈动作具有诱导作用 

篇4

舜命夔做典乐官“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用以教育子弟。周代王室建立“大乐司”对其子弟进行舞蹈教育时规定“十有三年,享乐、诵歌、舞勺、成童舞象”,认为舞蹈作为乐舞、诗、道德修养三要素之一,同诗礼相融合,用以陶冶人的性情,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朱载则说:“古有君子生而未尝不学舞者,燕而未尝不学舞者――噫,古人自天子至庶人,无有不能舞者。”

二、时代呼唤舞蹈普及教育

早在1989年,秦安强就有“舞蹈艺术函待普及”的呼声,只是其普及途径仅限于传播,欣赏、学习舞蹈只是间接地提到一点。而张肖虎先生则“建议在高中设艺术必选课程――学生应从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中选一门必选课,使高中学生的美育不致中断”。现在各个学校都需要舞蹈教师或有舞蹈特长的音乐教师。根据广东省内一项专题调查显示,现在的教育实践需要,有80%的学校在回答需要专业舞蹈毕业或音乐专业毕业具备舞蹈特长的教育人才做何用时,都说是为开设舞蹈课程,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可否认,时代需要舞蹈教育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个性及素质修养。

三、 舞蹈有自成体系的教育作用

1.舞蹈训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其自制、自持能力及意志品质。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好动,爱模仿,表现欲强,通过舞蹈课,能满足其以上特征外,表演性舞蹈的学习使学生出大力,流大汗,每个动作都要反复进行训练,付出辛勤的劳动,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使其意志品质得到锻炼。

2.增强集体荣誉感。少儿舞蹈一般都是以群舞为主,在排练演出是形成一定的集体。一个舞蹈节目排练演出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到的,可以增强集体向心力,以集体成功为荣。按学习迁移规律,在舞蹈舞蹈排练中形成的集体荣誉感可以迁移班集体、校集体,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荣誉感上去。

3.使少儿性格得到良好的发展。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但同时引起了独生子女教育难的问题。一些独生子女性格孤僻、霸道,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这些都不是社会主义接班人良好的品质。通过舞蹈排练,其组织性,纪律性得到加强,因为集体舞内肯定要与人互相配合,平等互助,消除了学生的个别特殊化心理,就一目了然。所以学生得自始至终认真听讲,用心模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4.增强体质,改变不良姿态,使其动作协调优美。少儿身体处在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体育当然有以上功效,但体育不免带有身体的侧重点:即身体某一部位得到强化,而另有一些地方却得不到明显的锻炼。

四、舞蹈与其他艺术美育互相关联,亲密配合,更能适合中小学生的要求

1.舞蹈与体育的关系。舞蹈和体操都是以人体动作和技巧为表现形式的,豆油强身健体之功效,体育中的自由体操、艺术体操更是酷似舞蹈,但体育不能替代舞蹈,因为舞蹈重在抒发感情,而体育则注重动作技巧,很少与个人感情挂钩,对身体锻炼的不同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重复。现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中,增加了舞蹈和韵律活动的教学内容,一是考虑了体育与艺术结构的趋势,二是考虑了体育不能替代舞蹈教学,第三表明了中小学教育对舞蹈的需求。

2.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及比较。明朱载说:“有乐而无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不能言。”近代则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说,说明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亦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某种程度上说,舞蹈亦用来解释音乐,借用我国著名音乐家吴祖强的话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是反映与人的指挥的至美的艺术想象产物之一。”可见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之密切。

五、目前开设舞蹈课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开设舞蹈课,并不是空穴来风,各种理论书籍如教育学、心理学、美育学等等都提及舞蹈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那么为什么现在各学校对舞蹈要求是如此强烈,却不开设舞蹈课,而是仅仅以舞蹈兴趣小组了事呢?原因不外有以下几点:

篇5

一、符合儿童的天性,能培养儿童的性格,塑造儿童的人格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脱离了音乐的特性及音乐与舞蹈的关系,将音乐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很多音乐教师往往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只让儿童聆听音乐和学唱歌曲。其实在教学中会经常发现当儿童在音乐课堂上,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聆听音乐,他们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身体动作,这表明儿童天生就具有表现音乐的能力,随着聆听音乐进行身体律动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新课标分析小学阶段的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行为上好奇、好动、好模仿;情感上易兴奋、激动;对具体人和集体能够产生感情;意志品质较薄弱。此阶段的儿童可塑性比较强,在这一阶段通过舞蹈律动,动静结合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儿童的左右脑得到平衡发展,身心也能够得到协调性发展。教师与学生在舞蹈律动的合作互动中,会使儿童感受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为自己能够独立创造舞蹈律动而感到骄傲,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儿童的自信心,也从中懂得配合与尊重他人。比如,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组织一堂节奏训练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讲台前的空地上划上4个大圆圈,每个圆圈里站一位儿童,此时的节奏为“哒、哒、哒、哒”,然后在一二三四的预备口令中四个儿童可以自己随意变化组合,坐在下边的儿童用“哒”读出所变化的节奏。如第二个圆圈里的儿童随着口令跑到第一个圆圈里,节奏就变成“哒哒、空、哒、哒”等,随着节奏熟练之后,可以增加儿童的数量,但是圆圈的数量不变,这样节奏就更为复杂丰富。这样台上儿童不停地创造节奏,台下儿童根据台上儿童的变化读出节奏,非常直观。结合儿童“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的课堂教学比教师在讲台上讲解乐理知识能够更大地引起儿童的注意,也会很快地感知和理解复杂的节奏形式,还能够锻炼儿童的快速反应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集体合作精神。

二、能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兴趣是注意与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积极态度与倾向。兴趣是开启儿童注意力阀门的钥匙,而舞蹈律动在音乐课堂中能够刺激儿童多层次的感官感受、多维度地开拓儿童的审美视野。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儿童都表示他们很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音乐课,归根结底是因为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给儿童呈现的是枯燥的乐理知识、单调乏味的音乐欣赏。舞蹈律动的音乐课堂教学让儿童在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动”起来,让他们随着身体的律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当中,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得到的感受往往比理性的讲解、仅靠聆听所得到的音乐印象深刻得多。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心情舒畅地体验音乐,不仅能足以引起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会提高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儿童的音乐素质,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比如,小学音乐欣赏课《彼得与狼》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和戏剧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儿

童想象和扮演作品中的任何一个角色,孩子们可以带上教师提前准备好的道具来扮演作品中的角色,如小英雄彼得、老爷爷、小鸟、鸭子、大灰狼、猎人等角色,并让儿童根据在生活中所理解各个角色的特点根据音乐进行律动。在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儿童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动物形象及戏剧性的角色扮演能够极大地引起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的积极性。

篇6

自古以来,舞蹈和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是形体美和音乐美的交融。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的利用舞蹈进行有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进行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从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灵活运用舞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最后得出:舞蹈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唤起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创造热情,这样不仅使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一、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舞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具体体现为:舞蹈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儿童学习音乐的桥梁;舞蹈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手段;舞蹈教学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有一种集体的归属感;舞蹈教学是音乐美的延续。

二、灵活运用舞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通过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经验,结合相关于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如下灵活运用舞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穿插舞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合理采用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对枯燥的歌曲用舞蹈进行渗透教学;运用舞蹈对音乐实践进行成功保证。

1.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理穿插舞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演绎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舞蹈进行教学,可以让单调的歌词快乐起来,课堂气氛变得比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会增大。举例说明,在学习《郊游》和《茉莉花》时,在优美的旋律下,穿插优美的舞蹈动作,就可以有效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对于音乐充满期待,学习兴趣自然就上来了。

2.合理采用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舞蹈可以带动听觉欣赏,使学生的思维在动作的支配下处于兴奋状态,舞蹈给予了音乐生命的活

力。欣赏《天鹅湖》的音乐片段,如此经典的音乐作品,配以华贵、高雅的芭蕾,流动的旋律赋予人物的思想、情感,使音乐有了生命,有了活力,学生在艺术的殿堂中,亲身感受着美的力量、美的真谛。

3.对枯燥的歌曲用舞蹈渗透教学

举例说明,小学生在聆听《大鹿》这首歌时,如果单纯地听歌,就显得非常的枯燥无味,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找学生扮演成小兔和大鹿,随着音乐进行舞蹈表演,让扮演小兔的学生表现急切的心情,扮演大鹿的学生表现助人为乐的精神,这样通过有声有色的舞蹈表演能使音乐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4.运用舞蹈对音乐实践进行成功保证

舞蹈教学可以给学生多点时间进行自由思考、讨论,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舞蹈教学通过学生对音乐的感

受,即兴动作,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的美好与存在,使音乐实践活动有了成功的保证。例如,在《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起随着音乐欢快地跳起来,载歌载舞的实践活动,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舞蹈在音乐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唤起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创造热情,这样不仅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丽.初等舞蹈教学游戏化的应用探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05).

篇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19-01

自古以来,舞蹈同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舞蹈在音乐的伴奏下用肢体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音乐的伴奏衬托了舞蹈韵律更加充满魅力。显然,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以及思想。古典舞、民间舞以及现代舞蹈等,都是通过音乐伴奏来展现舞蹈的艺术内涵的。可以说,音乐在舞蹈表演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视唱练耳教学也让学生有了一对分辨、解析、配合音乐的“耳朵”。

视唱练耳课程是音乐教学的基础学科,也是提高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课程。唱练耳主要包括视唱和练耳两部分,“视唱”即指看到乐谱就能唱的技能;“练耳”就是听觉的训练,能够依靠听觉分辨音色中的节奏、和弦以及音程,还有对各类乐器音色的分辨能力。对于舞蹈学生来说,通过视唱的训练,可以培养其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增强对舞蹈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而通过听觉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通过内心感受舞蹈音乐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趋向多元化,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舞蹈人才才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由此可见,视唱练耳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鉴于此,怎样提升视唱练耳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作用,促进舞蹈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推进舞蹈教学效果,成为当前高校舞蹈教学中重要的问题之一。

一、重视视唱练耳对于舞蹈教学的辅助作用,加强视唱练耳课程比重

受观念、环境等因素影响,舞蹈专业的学生往往音乐基础较为薄弱。部分学校舞蹈专业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舞蹈教学中,视唱练耳课程课时有限,学生对练耳视唱认识不深,大多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比较低,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不能全面把控伴奏音乐的风格、节奏以及节拍等。针对舞蹈专业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应该加强学生对于音乐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音乐,了解音乐,在舞蹈实践活动中提高对于音乐的整体把握能力。

首先,舞蹈是可见的艺术,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二者搭配才能展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美感。因此,舞蹈专业学生应改变观念,重视视唱练耳对舞蹈学习的提升作用。明确学好视唱练耳对于自身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巨大促进作用。其次,应提升视唱练耳课程在舞蹈教学中的比重,尤其是针对低年级舞蹈学生,要通过课堂学习和课下练习进一步提升视唱练耳能力,提高音乐素质。

二、采用有针对性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满足舞蹈专业学生需求

目前,大部分舞蹈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主要模仿音乐专业教育中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缺乏专门针对舞蹈学生的训练内容。舞蹈专业学生音乐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起来感到吃力,而且,舞蹈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向还是舞蹈能力的提升,视唱练耳的学习只是为舞蹈学习提供辅助作用。因此,音乐专业教育中练耳视唱的部分教学内容对于舞蹈专业学生来说并不适用,不仅浪费时间和资源,还容易促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舞蹈教学中的视唱练耳学习不同于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首先,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根据舞蹈专业学生的需求制定教学大纲,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舞蹈学生技能提高所需的音乐素质要求上。在教学形式上尽量采用比较活泼轻松、有节奏和情感的形式。其次,为了进一步迎合舞蹈教学需求,教师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时,应该按照舞蹈训练的不同阶段设立相应的音乐训练课程。从听觉上训练学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为日后感悟舞蹈音乐以及舞蹈的内涵打下基础。

教师应明确舞蹈专业学生对音乐理解最需要的是什么,如何通过视唱练耳的相关训练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水平。另外,还应重视视唱练耳在舞蹈表演中的实践效果。加强视唱练耳课程的实践和运用,发挥其对舞蹈学习的支持作用。通过音乐片段分析、音乐审美体验、音乐与舞蹈合作表演等方式,将视唱练耳融入舞蹈实践表演中,提升视唱练耳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视唱练耳水平的提高。

视唱练耳是舞蹈专业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舞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视唱练耳在舞蹈教学应用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改变传统的对于音乐课程的认识出发,加强舞蹈专业学生视唱和听觉的训练,最终提高舞蹈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舞蹈教学效果的提升。

篇8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持续推行,舞蹈教学在教育体系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但是纵观现如今的舞蹈教学,音乐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很显然,这对于舞蹈教学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每个舞蹈教学者应该为之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只有使用的音乐,才能让舞蹈教学变得更加事半功倍。

一、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地位

(一)舞蹈需要音乐形象、节奏

音乐在舞蹈教学中地位非比寻常,一个完美的舞蹈,需要形象且有节奏的音乐予以配合。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音乐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培养。每一个节奏的不同都能代表着和不同的舞蹈动作。舞蹈表演者必须将自己深深的融入音乐中,进而将自己听到的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这是一个需要舞蹈者用心体会、用心感受的过程,只有“走心”的感受才能让音乐的形象和节奏得以充分表现。同时,在舞蹈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节奏的重视程度也是非常一般。他们认为只要自己的教学过程够精彩,动作编排够精妙。音乐对于自己舞蹈所起到的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换句话说,他们认为音乐仅仅是舞蹈的陪衬,完全不认可音乐在舞蹈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很显然,这种想法是很片面甚至是很错误的。音乐的节奏、形象等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二)舞蹈需要音乐的辅助

舞蹈表演的整个过程都需要音乐从旁辅助。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的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轻歌曼舞,也可以是热烈激昂。每当音乐节奏一响起,学生随即进入音乐氛围中,或者舒展大方,或者刚健有力,这些都是音乐给予舞蹈的辅助。

二、音乐与舞蹈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一)强化舞蹈与音乐的审美关系

在舞蹈教学中,音乐与舞蹈必须进行相互的配合,只有配合的恰如其分音乐和舞蹈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舞者的积极性,让舞蹈的表现力变得更加灵动。其中,强化舞蹈与音乐的审美关系就是在舞蹈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从古至今,我国就是一个爱好舞蹈、爱好表演的国家,每逢遇到重大节日或者是喜庆之日,载歌载舞的庆祝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从舞蹈诞生之初开始,舞蹈和音乐就是完全不可割裂的整体,离开音乐谈舞蹈,舞蹈根本没有任何生命力可言。舞蹈和音乐都源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其特有的艺术性又使得舞蹈和音乐具有的艺术性是高于生活的。其二者都是以较为抽象的表达方式表达表演者的喜怒哀乐,都是以节奏为“生命”。但是对于舞蹈而言,其主要是通过人体的肢体动作进行美感的表达,这种表达或者明显或者隐晦,但都是舞者将灵魂和肉体进行相互融合的表达结果。通过传神的舞蹈动作,一整套完美的视觉享受体现在观赏者面前。而对于音乐而言,其是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节奏的起伏和变化为听众营造一个完美的视听氛围,并通过节奏或者是旋律的变化,勾起听众的喜怒哀乐,以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而将音乐与舞蹈进行相互的结合,是人们审美追求不断提升的结果,也是人们对于舞蹈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大家可以纵观一下舞蹈发展的历史,试问有哪一个流传于世的优秀舞蹈作品不都是配有优美且经典的音乐呢?例如,著名的舞蹈剧《野斑马》就是一部音色俱佳的舞蹈作品。舞蹈作品一开头,口琴的独奏显得不落俗套,一下子把人带进了那个只属于此舞蹈的特殊境界中。接着随着剧情的不断展开,管弦乐也随之加入,为了烘托舞蹈氛围更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而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中国的民族舞蹈上,对于西方舞蹈的教学也同样适合。例如,在芭蕾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有意识的将舞蹈与音乐的距离进行人为的拉近,让舞者在舞蹈中充分感受音乐的美感,并让音乐最终促进自己舞蹈的表现力。

(二)重视舞蹈与音乐的情感表达

在舞蹈教学中,重视舞蹈与音乐在情感表达上的共鸣性也是十分重要的。按理说,舞蹈与音乐是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艺术门类,但是这两个看上去相互独立的艺术门类又具有很强的联系性。离开音乐谈舞蹈或者是离开舞蹈谈音乐,都显得过分偏废。对于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而言,音乐所起到的作用并不仅仅只是伴奏的功能,而是舞蹈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人说:“舞蹈的灵魂源自音乐”。可能很多人认为这种说法很夸张,对其不以为然。但是在真正理解舞蹈内涵的人才能知道这句话的内在含义。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必须将舞蹈与音乐进行充分结合,只有这二者相互结合的舞蹈作品才能被称之为一个成功的作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然后自己的编舞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就算是进行单一舞蹈的教学,也必须在教学中适当的融入情感的因素,因为只有带有情感和带有温度的作品才能最终打动观赏者的心。其次,在进行舞蹈教学中,对于舞蹈的配乐选择也十分重要。对于很多的音乐作品而言,单单从听觉欣赏的角度上来看毋庸置疑是一部很好的作品。但是作为舞蹈音乐的配乐而言,其考虑的因素就应该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是否与舞蹈作品能够进行很好的契合才是挑选舞蹈作品的精髓所在。因此,舞蹈教室必须深谙这一基本原则,不要盲目的进行舞蹈音乐的挑选,而是应该结合舞蹈的动作、韵律、内涵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舞蹈音乐的选取。只有明确的把握这些要点之后,最终的舞蹈才是成功的舞蹈,配乐也才是成功的配乐。最后,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实现让学生对此次舞蹈训练的任务、技巧、节奏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只有把握了舞蹈的这些要素之后,才能让舞蹈和音乐达到一个相互匹配的完美效果。同时,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潜移默化的传递情感在舞蹈中的重要性。对于舞蹈这门艺术形式而言,要想观赏者动心动情观赏,舞蹈者就必须在舞蹈的过程中首先感动自己,只有感动自己的舞蹈才是一个情感自由流露的舞蹈,也只有这种情绪自由的流露,才能让观赏者也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从内心认可这部舞蹈作品。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舞蹈的过程中善于聆听音乐,并跟随音乐的变化进行情感的变化,以情感的变化去带动肢体的变化,最终让音乐和舞蹈合二为一,不能分割。

三、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帮助舞蹈表达情绪

恰当的音乐能够有效的提升舞蹈的情绪表达性。舞蹈者在进行舞蹈的过程,跟随音乐的节奏,产生一种情景交融的心理体验,进而激发自己内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情绪的释放更加彻底。在舞蹈中,舞者只有准确细致的把握了音乐的内涵之后才能有效的调动自己的情绪和灵感,让观赏者跟随自己进入一个优美的视听环节中去。如果一个不了解音乐的舞者,其表演出来的舞蹈势必是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至于想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就更是一种“奢侈”的想法了。

(二)帮助舞蹈构思

音乐还能够有效的帮助舞蹈进行构思。因为音乐能够给人无限的联想,音乐节奏的快慢、轻重等都能让舞蹈者产生不同的情感联系。因此,舞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结合音乐的相关特点,进行相应的舞蹈构思。通过恰当的构思,能够充分的激发编舞者的灵感和构思,激发创作者的创造灵感,通过这种对于中枢神经的刺激,让编舞者能够创编出更好、更灵动的舞蹈。

(三)帮助舞蹈组织动作

在舞蹈教学中,音乐还能有效的帮助编舞者合理的进行动作的组织。音乐和舞蹈本就不可分割,脱离了音乐进行舞蹈组织动作的编创是毫无意义的。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舞蹈主题等进行音乐的选取,对于选取出来的音乐应该与舞蹈有着天衣无缝的结合之感。同时,有了音乐的配合,舞蹈的动作组织和动作创编等都变得那么顺其自然。此外,有了音乐的加入,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加的兴趣盎然,在音乐的带动下,原本兴致不高的学生也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渐渐摆动其自己的肢体,并将自己的对于音乐的理解融入到舞蹈中去。

四、结束语

舞蹈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音乐的重要性考虑是始终不足的。很多教师认为舞蹈是舞蹈,音乐是音乐,在舞蹈中,音乐仅仅是舞蹈陪衬而已。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因此,为了让舞蹈教学变得更加具有有效性,教师应该扭转自己的教育理念,重视音乐在舞蹈中的所发挥的作用。让舞蹈与音乐进行很好的配合,从而让舞蹈的教学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崔明姬.伴奏音乐对舞蹈教学的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09.

[2]王婉青.试论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特殊作用[J].宜宾学院学报,2007,09:126-127.

[3]钟愉.试论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03:149-150.

[4]向娟.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与影响[J].考试周刊,2007,38:147-148.

篇9

0引言

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指的是人们从视觉、感觉和听觉等方面对学生舞蹈美的感受,要加强对学生的美感训练就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进行综合理解,从而达到视觉和心灵的双重满足。因此,教师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如果能够加强对学生的美感训练,就可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并加强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理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就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

1当前我国体育舞蹈教学美感的组成要素

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主要包括结构方面:(1)音乐的美感。舞蹈动作需要配合音乐才能体现出舞蹈的灵魂和精髓,学生在舞蹈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来跳舞,这样才能够丰富舞蹈的内涵。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充分重视音乐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利用音乐美来为人们提供节奏美感和听觉上的美感,利用录用音乐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增强舞蹈的教学美感;(2)形体美。形体美感主要指的是学生肢体动作的美感,包括肢体的协调、表情的配合以及骨骼和肌肉塑造出来的形式美感等。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形式美是舞蹈美感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舞蹈美感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需要引起学生和教师的特别重视;(3)服饰美。服饰对于舞蹈动作具有修饰作用,根据舞蹈动作以及舞蹈内涵选择合适的舞蹈服装可以更好的突出舞蹈的特征,提高舞蹈的美感。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国,教师还需要加强服装和舞蹈动作以及音乐的配合。

2体育舞蹈教学美感训练的策略

2.1加强基础功训练

要体现舞蹈教学的美感必须要求学生以掌握基本的动作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为学生的美感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基础功指的是学生在体育舞蹈学习前期进行的基本技能的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学生经过不断的训练和提高,因此较为枯燥。但是,这一阶段的训练对于学生后期的舞蹈学习效率以及美感的体现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形体、动作等的指导,要让学生从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动作习惯,重视学生肢体、表情、眼神等的美感,为学生后期的美感训练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应该要加强对学生的把杆训练,锻炼学生的肌肉,塑造学生完美的身形。在芭蕾舞的教学中则要教授学生怎么进行肌肉的伸展和控制以及在空中画圈等,要重视基本功的教学。

2.2选择合适的音乐和服饰

音乐美也是体育舞蹈教学中美感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充分考虑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选择合适的音乐风格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音乐的选择决定了教师应该交给学生怎样的动作以及让学生在舞蹈中体现出怎样的美感。因此,如何把握音乐的风格是关键。不少学生在舞蹈学习中表现较好,能够较好地体现出舞蹈的美感,但是对音乐的把握可能不太准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适当增加对学生的音乐指导,在舞步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让学生能够把握音乐的节奏,形成音乐和舞步的配合。例如,教师在拉丁舞的教学中,就需要为学生选择拉丁舞曲,然后让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完成一系列动作。拉丁舞曲的风格较为奔放、自由,其对应的拉丁舞舞步也较为自由和随意,动作与动作之间略带激情。将音乐和舞步一起进行训练,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舞步的精髓,还能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动作的演练,使得舞蹈动作更加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赋予拉丁舞更加丰富的内涵。当然,在音乐的配合下,教师也需要加强对服饰的搭配,选择合适的服装进行相应的舞蹈表演,才能够更加形象地突出舞蹈的艺术魅力。

2.3加强学生对舞蹈的理解

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不仅代表形式美感、肢w美感、音乐美感等内容,实际上还包括舞蹈的内涵美感。舞蹈不是简单肢体动作的组合,而是艺术的形成,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体现出舞蹈动作的美感要求学生能够加强对舞蹈和音乐的理解,利用肢体动作将舞蹈的情感内涵、时代内涵以及文化内涵全部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舞蹈的美感,使学生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引导。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前需要向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基本构成、来源以及意义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舞蹈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以及情感的把握;其次,教师应该要让学生认识到,舞蹈是时展的产物,因此我们才可以看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生活背景下生产出来的舞蹈精髓和动作等均是由差异的。这对舞蹈学习的启发不是入乡随俗,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进行不断的创新。创新能力在舞蹈学习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提升舞蹈的美感和魅力,而且可以大大促进学生未来的舞蹈发展,还能够推动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感主要体现在音乐的美感、舞动动作、眼神、表情的美感以及服饰的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需要加强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为学生塑造形体美,然后加强对音乐和服饰的重视,选择合适的音乐和服饰,并加强学生对舞蹈的全面理解,切实提升舞蹈的艺术魅力,增强学生在舞蹈中的美感。

参考文献

篇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开展要注重丰富和提升幼儿的情感认知,通过艺术活动的开展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舞蹈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实现幼儿舞蹈教学发展,在我国的幼儿舞蹈教育教学中借鉴了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即认为舞蹈、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文章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内容,为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舞蹈教学进行策略分析。

一、和生活题材相结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幼儿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奥尔夫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但幼儿年龄小、阅历少也让幼儿拥有更多的感知力和创造力,能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一朵花、一幅画进行创作,并将自己的创作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为此,幼儿舞蹈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尽可能选择和幼儿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内容,将奥尔夫理念渗透在舞蹈教学中。奥尔夫理念和幼儿舞蹈教学充分结合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仅是被动的,而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创作的内容。在以幼儿为主体的课堂上能够实现幼儿更轻松的舞蹈学习,提升幼儿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多种教学方式

奥尔夫理念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涉及到音乐的应用,而且还涉及到戏曲、绘画和舞蹈等艺术内容,因而奥尔夫理念下的幼儿舞蹈教学是形式多样的,所最终呈现的舞蹈效果也是明确的。为此,教师在奥尔夫理念支持下开展舞蹈教学的时候需要将舞蹈教学和其他学科充分融合,让幼儿通过更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舞蹈的情感。比如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舞蹈课的学习和形体课、音乐课等课程结合,提升舞蹈课教学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比如在歌舞《小兔子乖乖》的舞蹈表演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相关表情、服装和形体等开展表演,针对幼儿表演表情不到位的情况,在舞蹈排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表情的训练,让幼儿的表情和舞蹈的表现形式充分结合,激发幼儿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舞蹈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对其结合表情、形体、服装等相关方面进行表演,提升幼儿舞蹈表演的生动性、形象性。

三、舞蹈教学要以游戏为基本载体

奥尔夫理念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每节舞蹈课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幼儿的舞蹈教学要根据幼儿的学习习惯展开,幼儿舞动教学可以以游戏我基本载体,通过游戏的开展提升幼儿学习舞蹈的趣味性。比如在开展《我的朋友在哪里》音乐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边学习演唱音乐,一边抚摸孩子的头,让幼儿能够充分参与到舞蹈学习中,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感知到舞蹈学习的乐趣。另外,将游戏和奥尔夫理念结合进行舞蹈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扮演的方式来进行舞蹈学习和歌唱训练,将舞蹈音乐内容和游戏进行充分的结合。比如在欣赏舞蹈音乐《瑞典狂想曲》的时候,可以将故事《小兔逃家》融入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小兔子和兔妈妈,通过游戏表演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提升舞蹈学习的乐感。再比如在学习奥尔夫音乐活动《锯木头》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伐木工人和木头,其中,扮演木头的孩子要伴随伐木公认的动作更换不同的造型,从而让幼儿更好的感知不同的舞蹈音乐节奏,在舞蹈学习中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根据幼儿的的个性化学习特点进行舞蹈教学

奥尔夫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大多的案例教学过程是简单的,具体的教学内容也没有分层化体现,这种不系统的舞蹈学习不利于幼儿更为深入的了解舞蹈学习内容。为此,教师在将奥尔夫理念应用到舞蹈教学中的时候需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幼儿的舞蹈学习需要删减一些不利于幼儿学习的内容。比如在舞蹈中班开展格子游戏时,如果在一开始应用八个格子的方式进行游戏教学,很多学生是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为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从四个格子开始,再逐渐过渡到八个格子。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跟着节奏进行摆放棋子,并规范化幼儿的游戏动作。结束语综上所述,奥尔夫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型的音乐教学方式,是在尊重儿童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开展的舞蹈教学,是体现人性化的一种舞蹈教学方式,对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幼儿群体协调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幼儿舞蹈教学效果,需要有关教育人员加强对奥尔夫理念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

作者:冯祯兰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培英实验幼儿园

篇11

一、即兴舞蹈在高职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通常来说,即兴舞蹈是指在舞蹈学习和表演过程中,在音乐旋律中随兴起舞,舞出的是心情,跳出的是情感。为取得更好的表演效果,学生必须具备深厚的舞蹈功底,并加强音乐修养,从而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中,促进学习效率提升。具体来说,高职舞蹈教育教学中,即兴舞蹈教学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高职院校传统舞蹈教学中,通常由教师先进行示范,讲解动作要领,然后由学生进行训练。这种教学方式重在模仿,虽然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不利于调动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制约学生创新技能提升。而即兴舞蹈注重改变这种模式,让学生摆脱束缚,在音乐的带领下主动调节自己的肢体,学生可以自由创造属于自己的舞蹈。它能改变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高职学生主动学习并掌握舞蹈技能。

(二)促进高职舞蹈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虽然即兴舞蹈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即兴舞蹈的动作简单,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并掌握,并且具有时代气息,动作规范精炼,形式新颖。教学中合理应用即兴舞蹈,能让学生吸收其他舞蹈的优点,创造充满活力的舞蹈形式,让高职舞蹈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艺术表演能力

音乐与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兴舞蹈教学也不能忽视对音乐的学习和应用。采用即兴舞蹈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环境中,深刻感受到情感的变化,让他们用心而舞、用情而舞。持续不断的舞蹈训练,能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他们融入舞蹈学习的热情。这对增进高职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他们的艺术表演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即兴舞蹈在高职舞蹈教育教学中的策略

虽然在高职舞蹈教育教学中,采用即兴舞蹈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但一些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忽视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这制约了舞蹈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弥补这些不足,应该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完善措施。

(一)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是即兴舞蹈学习的基础,教学中应该注重加强训练,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技能,促进学习效率提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基本功训练,让学生领悟舞蹈学习要领。例如,重视学生的形体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技巧,注重头部、身体、四肢的训练,确保训练准确到位,提高身体柔韧度和协调性,促进学习技能提高。基本功训练时,还要将舞蹈与音乐结合起来,创造良好的艺术情境和艺术氛围,让学生在即兴舞蹈学习中,能够将身、心、情融入其中,促进学习和训练效果提升。

(二)坚持教学示范和引导

教师应该坚持言传身教,在即兴舞蹈教学中,注重语言讲解和亲身示范,这样既能增进与学生的联系,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在示范和引导过程中,要对即兴舞蹈的动作进行细致和深入讲解,让学生了解舞蹈的动作要领、基本内涵和人文思想,增进对即兴舞蹈的理解。教师还要用自身的语言和表现力、亲切的舞姿来传递思想感情,并注重增进自身文化修养和即兴舞蹈教学经验,调动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热情。教师在引导时要确保动作优美,引导到位,让学生产生膜拜感,更好融入学习活动中。教师在讲授即兴舞蹈时,要保证动作规范,前后一致,不得任意变换动作,确保示范到位,让学生更好观察和学习,促进他们的艺术审美标准提升,也让即兴舞蹈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并鼓励自主学习

即兴舞蹈教学中要将学生摆在首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推动即兴舞蹈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例如,即兴舞蹈教学中可以首先播放音乐,让学生对其中的意境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启迪学生思维。同时要鼓励学生通过动作来表达创意思维,有效融入即兴舞蹈教学情境当中。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要加强引导,增进双方互动,妥善解答疑惑,增进学生开展即兴舞蹈训练的积极性。

(四)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从本质上来说,舞蹈教学是艺术创新能力教育。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舞蹈创新思维能力,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舞蹈创编技能。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舞蹈训练环境,采用即兴舞蹈练习、舞蹈编排组合等方式,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断提高即兴舞蹈创编能力;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形象,激发舞蹈创编兴趣,抒感,促进即兴舞蹈表演技能提高。

(五)增进舞蹈与音乐教学的联系

加强高职学生音乐感知能力训练,让学生听到音乐就能够起舞,准确把握音乐的内涵,从音乐中寻找情感基调,并在即兴舞蹈中通过舞姿将情感表达出来。注重训练学生的舞蹈语言组织技能,增强高职学生的文化理论修养,增进对舞蹈艺术的理解,让学生在舞蹈表演中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