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城市建设建议

城市建设建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6 09:29: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城市建设建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城市建设建议

篇1

近些年来,城市化的进程正在迅速加快。面对新的形势,人防工程不仅有助于抵御灾害,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建设的综合质量,也体现了国家对民生建设的重视。因此要进一步促进人防工程建设,就必须利用自身特点及优势,紧密结合城市建设,不断改善与提高自身在城市中的作用,体现存在的价值,谋求稳定、长远的发展,最终构筑平战兼顾、功能完善、防护能力强大的人防工程体系。

1建设人防工程的现存问题

根据国际战略格局及战争方式的变化,为了打赢高技术、高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国家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7年1月1日施行)和《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2003年11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提出了各个城市全面建设人防工程的要求,而在此大背景下,城市建设在落实人防工程配套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些甚至影响到了先进城市建设理念的落实和推广。

1.1人防建设意识淡薄,人防知识缺乏

目前,国内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国人更多的是关注经济效益及物质生活,缺乏可持续发展及统筹全局的战略眼光,忽视环境保护、人文素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居安思危的国家安全理念。在大多数城市建设行为中,人防工程建设被视为负担,并通过各种手段回避及减少建设任务。普通民众对人防地下室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发现和监督或是发现了不予理睬。相对消防、环保等建设内容,人防工程建设的基本意识还未在人民大众中形成。

1.2人防工程建设还处于被动和无序的状态

由于人防工程是根据上诉法规在一般城市建设开发中进行强制性配套建设的,人防工程建设本身存在一定的被动性,长期的被动性建设则带来了无序的局面,人防工程的布局存在区域性的不均衡,人防工程类型存在严重的不齐全,使得人防工程建设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大大降低了综合防御效能。

1.3相关技术落后、人防设备更新缓慢

自从2000年以来,与人防相关的技术措施,设备材料等鲜有更新换代,与目前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与相关企业及部门每年在人防建设中获得的利益不成正比,这导致了人防工程造价高,综合效益低的不利局面,制约了人防工程建设的发展。

1.4相关政策不完善

城市建设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理念,从之前的节能、环保,到后来的绿色建设,再到现在的海绵城市,城市建设形态在不断完善提升,但是由于人防相关政策的滞后或者不完善,导致了开发建设者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人防建设成本较低的方式,放弃了较先进理念的设计方案。例如:某大型综合体项目,设置了大面积空中绿化带,大面积架空的首层交通枢纽空间,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先进理念,但是由于空中绿化带及首层交通枢纽空间根据相关人防政策规定,需要配建大量的人防建筑面积,使得建设成本及设计难度大幅提高,而面临被取消的局面。从这个层面来讲,人防建设已经阻碍了城市建设质量的提升,也势必影响到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2探求完善建议

人防建设以及城市建设应当确保相互结合,在最大限度内发挥人防建设的价值与意义。从现状看,人防工程应当密切结合平时与战时的双重功能,在人防建设的全过程中都要融入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随着时代进步,人防工程建设也应当摆脱单一的建设内容,进而提升人防建设的综合效益。完善现阶段的人防工程建设应当依照如下的基本思路:

2.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防意识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宣传思想工作方针,结合人防建设的发展需要,开展人防宣传工作以及初级中学和全社会的人防教育,保证人防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人防宣传队伍建设,巩固和扩大人防宣传领域,加强与新闻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联系,把人防宣传与国防教育、法制教育、文化教育等结合起来,使人防宣传工作更具稳定性、广泛性和有效性。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防工作及人防部门的知名度,增强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力争做到人人了解人防、关心人防、支持人防。有条件的城市,人防主管部门可争取建设独立的人防宣传教育基地,向民众提供参观、学习、模拟演练等义务活动;无建设条件的城市,可在人防主管部门办公场所内,争取100~200平方米的中心办公区域,设置人防展示大厅,让过往的民众感受和了解各种人防设施、设备及功能,向民众说明人防建设的必要性和原则。

2.2完善人防工程规划体系,促进与城市建设规划体系的衔接

城市防护是城市在组织经济和市民生活的功能之外的一项重要功能,而人民防空是城市防护的一个重要部分。人防工程规划应能使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建设尽可能满足城市防护需求,具有较高的防护效益。人防工程规划确定了城市在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发展水平、建设重点、布局和步骤,是搞好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增强城市防护功能的主要保证;人防工程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针对人防工程做定点、定位、定量的初步要求,保证人防工程建设有序、有重点、合理的发展,避免被动型、随意性、不均衡性,减少浪费,提高工程平战利用率,有效扭转被动建设的局面,使人防工程的建设和分布呈现计划性;人防工程规划可以保证人防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特别是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保持协调一致。人防工程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法规性文件,人防工程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城市建设的法规性文件,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级人防主管部门应完善本市、本区人防工程规划,加强人防工程规划管理,抓住土地划拨的规划建设源头,明确人防配建内容,进而与地下空间规划、绿地广场规划、交通规划等各领域、各阶段的专项规划紧密结合,融入到城市规划的日常管理中,将人防建设条件作为规划审批条件之一,确实落实人防工程规划成果。

2.3加强人防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人防科研技术研究开发力度

落实各行政级别人防机构的成立,建立健全人防机构。加大人防相关的科技人员的培养力度,根据人防事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改善科研环境,建立现代化的人防科研、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体系,以科技振兴人防事业,紧紧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人防建设的效益和质量。重点针对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人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各地区人防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实际情况,对工程设计、维护管理、加固改造、口部处理、防护功能设置、平战结合转换、人防技术和设备、通信警报等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及小组;研制适用于人防工程的新型材料,提高人防工程抗力,重点精确打击及其次生灾害效应的防护;加强提高现有人防工程综合生存能力的研究;加强重点经济目标防护的防护理论和技术研究。为确保以上两项内容的实施,应从人防建设的经费中有计划的抽取一部分,作为人才培养及科研活动的运行经费,以一部分的量产换取人防工程更加合理、有效的建设效果,为将来质的提升打好基础,甚至实现人防品质提升的常态化。

2.4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提升人防工程综合价值

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核心原则是以人文本,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尽管人防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由国际环境及国家相关政策决定,但是如果偏离了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则,有悖于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则会寸步难行。新时期人防工程建设,要兼顾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设者要有全局观念和长远目光,从实际出发,贯彻平战结合方针,把城市建设和人防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区改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要经济目标等都必须与人防工程建设相结合,实现一笔投资多重效益,拓宽整体平战结合服务领域。除指挥工程外,其他人防工程类型要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为繁荣城市经济、方便人民生活服务,创造良好效益,吸引更多的建设资金,使人防工程建设形成良性循环。针对一些具有先进意义的城市建设理念及方案,人防建设不得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应积极调整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在满足人防要求的情况下,给予尽可能的配合及优待,并积极从中寻找共同点,实现人防工程的综合价值。

3结语

根据现阶段国际形势及国家综合实力,加快人防建设步伐,做好防空袭准备,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十分必要。各有关部门应增强对人防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重视和支持人防建设,履行人防建设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建设者也应认识到人防工程建设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在不断完善提升人防功能的同时,也应紧跟城市建设的步伐,与时俱进,在整个城市建设活动中不断提升人防工程的综合价值,探寻人防工程在其他领域存在的意义,保持长期及稳定的发展,促使量到质的提升,实现人防向民防的转变。

篇2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背景介绍

城市建设档案是城市建设的真实记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在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秩序、维护城市安全、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建设档案工作,对促进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建设档案工作发展迅速,建设档案管理体系已经形成,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馆藏日益丰富,建设档案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依法行政力度不够、档案资源结构失衡、信息化建设步伐较慢、档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城建档案服务模式化单一,特别是城建档案的移交工作一直以来没有一套统一的接收方法,造成城市建设档案利用率不高、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二、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困境存在的困境

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不断的完善, 已经成为做好城建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建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

1、城建档案基础工作开展不够,馆藏信息资源不足,种类不全面。城建档案基本工资是城建档案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工作,而档案的有效开发利用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建档案基础业务的发展,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对城建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常常会存在一些失误,例如建筑工程档案材料收集比较齐全,而忽略了市政设施建设档案资料的收集,而一些声像档案以及电子档案就更是屈指可数,这对于城建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建设单位自身在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上也存在误区和不足。大多数建设单位仅重视需要移交进城建馆的那部分档案,而单位本身不做保存或只保存不需进馆的那部分档案,这种现象在房地产企业尤为突出。

2、库存档案内容单一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各基层城建档案馆( 室) 普遍存在档案内容单一、门类不全、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等现象。主要体现在各类工程建设档案, 尤其是民用建筑档案所占比重较大的集中体现在管网工程和声像照片档案数量偏少,匾乏的档案资源成为制约城建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编研工作的障碍。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存在一个现象:购房合同档案与客户资料档案保存都比较完整,且较为重视,房产项目档案的归档则参差不齐,有的是将项目资料集中堆放,未作系统的归档整理,有的干脆不作收集,仅仅满足城建档案馆进馆的需求,单位本身不做保留。实际上,城建档案馆所接收的档案只是整个建设项目过程的一部分,有大量的项目文件都需要建设单位归档保存,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项目档案才是建设单位应充分给子重视的。

3、信息化建设比较薄弱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城建档案信息网络尚未形成。城建档案信息加工层次偏低,不能适应社会各界对系列型和智能型城建档案信息成品的需求,只能提供低层次的城建档案信息。这样,难以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信息的社会作用,也难以实现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最佳社会效益。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多层次、多功能的大系统。城市档案管理需要借助新型科学技术改变服务方式单一和落后的服务手段,大力提升城建档案服务质量,有效开发城建档案信息。

4、城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还不够。档案意识主要指的是档案获取、传播、保密等意识。一直以来,城建档案的利用者在查阅档案时,都需要根据相关的规范制度办理很多复杂的手续才可以查阅,因此很多有意查阅利用城建档案的工程人员不敢去也不想去查阅,这样一来城建档案的价值就很难被需要的人使用和开发。因此,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无法依据城建档案来进行解决。

5、城建档案管理经费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城建档案人员的配备同其工作要求不尽适应。目前,部分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不对口,素质偏低,有些单位常常安排一些专业不对口,或文化水平较低或老、弱、病、残等照顾对象从事城建档案工作。大多数城建档案馆( 室) 经费不足购置档案设备及人员经费支出困难。

三、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建议

1、强化社会档案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将城建档案工作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不断增加档案工作的透明度,合理、适度的加大档案信息开放力度不断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对城建档案的利用需求不断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城建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树立主动服务用户至上的理念正确处理并协调好各种关系,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提高服务质量。

2、强化宣传力度,做到依法治档。当前档案工作所依据的法律有《档案法》、《城市规划法》、《建筑法》等法律和有关法律条款,依据的部门规章有建设部90号令《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及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城市建设档案归属与流向暂行办法》,城建档案法规建设初具规模,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充分有力。城建档案管理部门,通过灵活地运用文字、实物、模刑、录像等多种传播工具,图文并茂,使更多人了解城建档案的法律法规和工作内容,增强城市档案管理的法律意识。

3、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升城建档案质量。首先我们要根据档案科学、规范管理要求制定好各项业务规划,并在工作规划的指导下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既定目标。加强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建设,完善城建档案管理网络理顺各种关系,加强各部门各领域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业务指导监督工作。其次我们要加强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等业务基础工作根据档案来源原则档案收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

4、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服务手段。根据国家有关城建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档案资源共享,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创造更方便、快捷的条件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对城建档案利用的要求,缩短档案信息开发与当前需求相匹配。要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建立内部局域网,改进过去以手工直接查询为主对外查询方式,更好的开发利用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应面向社会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向社会提供更多有利用价值的城建档案信息,以满足社会各界的需求。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素质。要加大城建档案管理人才培训力度,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同时,在城建档案工作机构中配备工程专业人员、档案专业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等多种专业的工作人员。同时,要加大城建档案部门的经费投入,购置并充实档案设备。

结语

总之,城市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保障城市生产生活秩序、维护城市安全、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要坚持与时俱进,从硬件设施、智力支持、现代技术和管理层面入手,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文杰.在建设项目文件归档与整理中两种规范的差异比较[J]佛山档案,2008(23).

篇3

一、基本情况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统领,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电子政务、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及民生服务等工作,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智慧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市及市(区)全部建成农业信息网站,开通“X”三农热线和惠农手机短信服务。建成覆盖全市乡镇、生产基地的X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追溯信息平台。

二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取得实效。全市共有X港核心港区等X个园区被认定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试点企业分别达X个和X个。

三是电子商务发展成效初显。截至X年底,X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第三方知名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的商家达X家,在淘宝和天猫店注册的网络零售商家超过X家,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X亿元。

(二)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项目建设实现扎口管理。研究出台了《X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部门年度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实行年初申报,由市电子政务联席会议集中审核,未经审核的财政部门不予安排预算资金。

二是资源整合稳步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从基础平台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等四个方面,规范整合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基础资源。

三是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政府累计投资X万元,启动建设政务数据中心,已有社保、民政、经信等X个部门的X项应用系统入驻中心。

(三)信息基础设施及民生应用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教育惠民走在全国前列。市政府累计投入X.X亿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我市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录制成X

万余条教学微视频,全市近X万中小学生可随时通过电脑或手机免费学习。

二是“三网融合”工作扎实推进。市政府以入选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市为契机,推进实施光网城市、无线城市、高清城市工程。截至X年底,全市宽带互联网用户达X.X万户,光纤到户达X.X万户,宽带互联网接入端口X万个。

三是公交出行更加智慧。公交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实现统一储存、统一管理,通过X掌上公交及公交站台实时信息显示,使乘客能随时随地获知X公交各种静动态营运信息。

(四)城市建设管理更加优化。

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完成建设。市政府与国家及省测绘局共同推动包括X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典型示范应用等内容的“数字城市”、“天地图·X”工程建设,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公安、交通等多个部门。

二是数字化城管成效显著。市有关部门借助市场机制,通过数字化形式,明确城市管理的范围、机制、责任,使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由以前的不到X%上升到现在的X%以上。

三是城建项目管理效能提升。由政府投资X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的“X数字城建指挥中心”于去年X月投入使用。该中心通过大量城建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对住建系统项目建设及管理的统一监控指挥。

二、存在问题

X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尽管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信息化发展趋势、周边城市发展态势及群众的美好期待,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

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所建的信息化项目已包含了部分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应用系统,各部门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由于上下不贯通、左右不衔接,部门之间缺乏业务协同,各系统不具备信息自动抓取、实时服务等功能,导致数据多却用不上、有信息但找不到。

同时,各部门应用系统数据格式不一,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

(二)重视程度及统筹推进力度不够。

X智慧城市建设见事早,政府部门行动快、有亮点,但受市政府人员变动及牵头部门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统筹推进缓慢,特别是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标准体系制定等主要任务尚未完成,有的仍处于启动阶段。

虽然市政府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但相关工作机制尚未健全。作为牵头及主管部门的市政府办及市经信委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不足X人,力量明显不足。

(三)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匮乏。

由于信息产业发展滞后,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人才储备不足,能够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分析需要并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高级人才和团队缺乏。

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导致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衔接不紧甚至脱节。受区位环境及薪酬等因素的制约,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各地普遍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

(四)信息应用及智慧产业发展滞后。

有统计数据显示,X年,X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为X.X、工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X.X,低于X.X、X.X的全省平均水平。部分企业对实施“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意识不强。

与临近的X市相比,X国家及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为X家,X市有X家;软件企业为X家,年业务收入仅X.X亿元,低于X市的X家、X.X亿元。

三、对策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X长远发展。市有关部门要从区域和全局的高度。

紧紧抓住新一轮信息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政务更加高效、产业更加优化、民生更加幸福、城市更加宜居。

(一)以提升政府管理效能为抓手,加速资源整合,推进政务管理不断优化。

一是完善政府网上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群的信息公开、在线办理、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构建为企业和公众服务的“一站式”、并联审批门户网站平台。要尽快建立政府监督平台,制定电子政务监察标准,通过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与电子政务虚拟大厅的融合,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与相关部门协同办理和并联运行,为社会大众提供无接触式管理与服务。

二是提升政务信息共享水平。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行政资源数据库和信息交换平台,形成统一管理系统下的信息共享运行机制。要以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数据、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三是创新推进城市管理。按照省政府《智慧X行动方案(X-X)》的要求,创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运行模式,在现有数字化城管的基础上,将市区范围内的街道、社区一并纳入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范畴,拓展建立城乡一体的大城管格局。加快建立可视化、协同化城乡建设管理智慧应用系统和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城乡建设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二)以推进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目标,加强规划统筹,引领智慧城市科学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及统筹推进力度。智慧城市建设涉及范围广、周期长、投资大,各试点城市无一不从规划入手,发挥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要围绕“优政、强企、惠民、美城”的总体目标,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十三五”规划,加快编制涵盖全市各部门、医药园区、经济开发区、数据产业园区及各市(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和标准体系,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和信息安全等体系架构。

二是增强工作紧迫感。要围绕省政府X年建设沿江智慧城市群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立足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高度来认识,作为市委、市政府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三大主题工作”的重要内容来谋划,作为谱写“迈上新台阶、建设新X”X

篇章的重要举措来推进,把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体系。进一步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高位协调作用,按照人事相宜、人岗匹配的原则,尽快建立有职、有权、有责、有人的专职工作机构或专业团队,形成有人决策、有人协调、有人督查的协调推进体系。要建立有本地专家参加的决策咨询机构,对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开展咨询评估,为决策和指导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以打造惠民工程为重点,拓展信息应用,促进民生更加幸福。

一是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建议参照芜湖市做法,实施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整合公安、社保、民政等基层力量,推动政府管理服务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实现让共享信息帮助百姓去“跑腿”的社区精细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务。

二是加快市民卡建设步伐。建议学习嘉兴市依托社保卡、建设“多卡合一”市民卡的成功做法,把市民卡建设作为信息惠民的突破口。通过大数据支撑下的部门业务协同,整合各项服务应用,推进社保卡、交通卡、借书卡、诊疗卡、旅游卡、银联卡等的功能叠加、集成合一,使市民卡“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变为现实,让市民切实享受“一卡在手、方便无忧”的便捷生活。

三是打造智慧民生服务平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自助化的智能服务。重点建设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专家咨询、报告查阅及医疗信息跨医院共享利用等服务。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形成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护理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四)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加快“两化融合”,不断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

一是推进智慧农业持续发展。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农业物联网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要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信息技术在畜禽养殖、温室大棚、露天作物栽培和农产品销售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农业、感知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

二是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要抢抓“互联网+”和“中国制造X”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营造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良好氛围,动员引导行业、企业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机联网”、“厂联网”等生产模式创新,推动“互联网+”战略在

X落地生根。要依托医药高新区(数据产业园),加快打造具有X特色、全国有影响的大健康数据平台和云中心,推进互联网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形成高端的“医、药、养、游”产业链和集聚效应。

三是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要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尽快出台《X市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探索MXC(生产厂家对消费者)、OXO(线上对线下)等新型商业模式。要着力推进生产业加快发展,引导制造业企业树立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理念,以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为重点,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以完善体制机制为关键,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努力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全面梳理分析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需求的人才类型和数量,研究制定智慧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要坚持人才为本、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使用、引进和激励机制,依托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加快培育领军型、创新型行业精英和复合型、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

篇4

二、加快城市建设,必须强推项目建设。项目是城市建设的抓手,抓城市建设就要推进项目。今后每年必须新开工10~20亿元的城建项目建设,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责任人、一个工作班子、一个施工方案、一支好的施工队伍的“六个一”机制,做到开工一个,建成一个,见效一个。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我局负责长虹西大道项目建设。为此,我局成立以局长为项目责任人、分管副局长为项目负责人的长虹西大道工程推进管理办公室,从全系统抽调最精兵强将,成立项目征地拆迁、前期手续、综合保障、实施管理等若干小组,集中办公,每两日一调度,一日一汇总,发现问题当天上报,解决问题不过夜。与此同时,市建设局充分发挥城建系统主力军作用,积极配合相关责任单位做好八里湖环湖路、十里河改造等其它项目的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包括施工计划本文来源:文秘站 ,施工方案,协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等方面的技术支持,确保各个项目顺利推进。

篇5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21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1.108

近些年来,城市化的进程正在迅速加快。面对新的形势,人防工程不仅有助于抵御灾害,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建设的综合质量,也体现了国家对民生建设的重视。因此要进一步促进人防工程建设,就必须利用自身特点及优势,紧密结合城市建设,不断改善与提高自身在城市中的作用,体现存在的价值,谋求稳定、长远的发展,最终构筑平战兼顾、功能完善、防护能力强大的人防工程体系。

1 建设人防工程的现存问题

根据国际战略格局及战争方式的变化,为了打赢高技术、高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国家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1997年1月1日施行)和《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2003年11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规范,提出了各个城市全面建设人防工程的要求,而在此大背景下,城市建设在落实人防工程配套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些甚至影响到了先进城市建设理念的落实和推广。

1.1 人防建设意识淡薄,人防知识缺乏

目前,国内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国人更多的是关注经济效益及物质生活,缺乏可持续发展及统筹全局的战略眼光,忽视环境保护、人文素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居安思危的国家安全理念。在大多数城市建设行为中,人防工程建设被视为负担,并通过各种手段回避及减少建设任务。普通民众对人防地下室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发现和监督或是发现了不予理睬。相对消防、环保等建设内容,人防工程建设的基本意识还未在人民大众中形成。

1.2 人防工程建设还处于被动和无序的状态

由于人防工程是根据上诉法规在一般城市建设开发中进行强制性配套建设的,人防工程建设本身存在一定的被动性,长期的被动性建设则带来了无序的局面,人防工程的布局存在区域性的不均衡,人防工程类型存在严重的不齐全,使得人防工程建设无法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大大降低了综合防御效能。

1.3 相关技术落后、人防设备更新缓慢

自从2000年以来,与人防相关的技术措施,设备材料等鲜有更新换代,与目前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与相关企业及部门每年在人防建设中获得的利益不成正比,这导致了人防工程造价高,综合效益低的不利局面,制约了人防工程建设的发展。

1.4 相关政策不完善

城市建设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理念,从之前的节能、环保,到后来的绿色建设,再到现在的海绵城市,城市建设形态在不断完善提升,但是由于人防相关政策的滞后或者不完善,导致了开发建设者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人防建设成本较低的方式,放弃了较先进理念的设计方案。例如:某大型综合体项目,设置了大面积空中绿化带,大面积架空的首层交通枢纽空间,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先进理念,但是由于空中绿化带及首层交通枢纽空间根据相关人防政策规定,需要配建大量的人防建筑面积,使得建设成本及设计难度大幅提高,而面临被取消的局面。从这个层面来讲,人防建设已经阻碍了城市建设质量的提升,也势必影响到自身的建设与

发展。

2 探求完善建议

人防建设以及城市建设应当确保相互结合,在最大限度内发挥人防建设的价值与意义。从现状看,人防工程应当密切结合平时与战时的双重功能,在人防建设的全过程中都要融入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随着时代进步,人防工程建设也应当摆脱单一的建设内容,进而提升人防建设的综合效益。完善现阶段的人防工程建设应当依照如下的基本思路:

2.1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防意识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宣传思想工作方针,结合人防建设的发展需要,开展人防宣传工作以及初级中学和全社会的人防教育,保证人防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人防宣传队伍建设,巩固和扩大人防宣传领域,加强与新闻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联系,把人防宣传与国防教育、法制教育、文化教育等结合起来,使人防宣传工作更具稳定性、广泛性和有效性。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防工作及人防部门的知名度,增强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力争做到人人了解人防、关心人防、支持人防。

有条件的城市,人防主管部门可争取建设独立的人防宣传教育基地,向民众提供参观、学习、模拟演练等义务活动;无建设条件的城市,可在人防主管部门办公场所内,争取100~200平方米的中心办公区域,设置人防展示大厅,让过往的民众感受和了解各种人防设施、设备及功能,向民众说明人防建设的必要性和原则。

2.2 完善人防工程规划体系,促进与城市建设规体系的衔接

城市防护是城市在组织经济和市民生活的功能之外的一项重要功能,而人民防空是城市防护的一个重要部分。人防工程规划应能使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建设尽可能满足城市防护需求,具有较高的防护效益。人防工程规划确定了城市在规划期内的人防工程发展水平、建设重点、布局和步骤,是搞好城市人防工程建设、增强城市防护功能的主要保证;人防工程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针对人防工程做定点、定位、定量的初步要求,保证人防工程建设有序、有重点、合理的发展,避免被动型、随意性、不均衡性,减少浪费,提高工程平战利用率,有效扭转被动建设的局面,使人防工程的建设和分布呈现计划性;人防工程规划可以保证人防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特别是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保持协调一致。

人防工程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的法规性文件,人防工程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城市建设的法规性文件,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级人防主管部门应完善本市、本区人防工程规划,加强人防工程规划管理,抓住土地划拨的规划建设源头,明确人防配建内容,进而与地下空间规划、绿地广场规划、交通规划等各领域、各阶段的专项规划紧密结合,融入到城市规划的日常管理中,将人防建设条件作为规划审批条件之一,确实落实人防工程规划成果。

2.3 加强人防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人防科研技术研究开发力度

落实各行政级别人防机构的成立,建立健全人防机构。加大人防相关的科技人员的培养力度,根据人防事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改善科研环境,建立现代化的人防科研、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体系,以科技振兴人防事业,紧紧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高人防建设的效益和质量。重点针对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人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各地区人防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实际情况,对工程设计、维护管理、加固改造、口部处理、防护功能设置、平战结合转换、人防技术和设备、通信警报等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及小组;研制适用于人防工程的新型材料,提高人防工程抗力,重点精确打击及其次生灾害效应的防护;加强提高现有人防工程综合生存能力的研究;加强重点经济目标防护的防护理论和技术研究。

为确保以上两项内容的实施,应从人防建设的经费中有计划的抽取一部分,作为人才培养及科研活动的运行经费,以一部分的量产换取人防工程更加合理、有效的建设效果,为将来质的提升打好基础,甚至实现人防品质提升的常态化。

2.4 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提升人防工程综合价值

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核心原则是以人文本,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尽管人防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由国际环境及国家相关政策决定,但是如果偏离了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则,有悖于城市建设的核心价值,则会寸步难行。

新时期人防工程建设,要兼顾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建设者要有全局观念和长远目光,从实际出发,贯彻平战结合方针,把城市建设和人防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区改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要经济目标等都必须与人防工程建设相结合,实现一笔投资多重效益,拓宽整体平战结合服务领域。除指挥工程外,其他人防工程类型要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为繁荣城市经济、方便人民生活服务,创造良好效益,吸引更多的建设资金,使人防工程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针对一些具有先进意义的城市建设理念及方案,人防建设不得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应积极调整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在满足人防要求的情况下,给予尽可能的配合及优待,并积极从中寻找共同点,实现人防工程的综合价值。

3 结语

根据现阶段国际形势及国家综合实力,加快人防建设步伐,做好防空袭准备,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十分必要。各有关部门应增强对人防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重视和支持人防建设,履行人防建设的职责和义务。同时,建设者也应认识到人防工程建设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在不断完善提升人防功能的同时,也应紧跟城市建设的步伐,与时俱进,在整个城市建设活动中不断提升人防工程的综合价值,探寻人防工程在其他领域存在的意义,保持长期及稳定的发展,促使量到质的提升,实现人防向民防的转变。

篇6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site is poured, logistics,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HuiJuD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also is the core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o promote safe civilized construction necessity,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improve the site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perfect site management system, adhere to the "people-orient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culture's point of view, and by setting up a typical engineering, using economic means the strict inspection and examination measur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field management gradually continually promote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level of thought.

Keywords: field management;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ean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如何在施工企业中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使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围着市场转,眼睛盯着市场干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抓好施工现场管理促进文明施工显得越来越突出重要了,外抓市场、内抓施工现场,已成为众多建筑企业的共识。

本文,拟对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抓好施工现场管理,搞好文明施工管理,谈谈浅见,旨在抛砖引玉。

1.安全文明施工是客观要求

文明施工本质上是一种工程管理观念的进步。它是指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按现代化施工的客观要求,使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在施工过程中,创造好的施工环境,就是以人为本,是对自己生命的关爱,也是对别人生命的关爱,是管理方式的一次变革,是一次技术的创新。

1.1市场形势

在目前的形势下,建筑市场竞争加剧,所有的建设项目逐步趋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高效能管理。面对管理上的严格要求和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基建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文明施工提升企业形象。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文明进步时代,施工的形象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企业的综合实力,往往通过文明施工这一载体窗口对外展现出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并已逐步成为当今建筑业市场求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筹码。文明施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方方面面,是维系整个工程形象进度、安全、质量的基础。文明施工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

1.2企业现状

部分建筑企业职工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误区,认为搞文明施工就是搞形象工程,摆花架子,华而不实。认为工程施工最重要的应该是安全、质量、进度问题,没有必要花那么大力气抓文明施工。形成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文明施工工作的认识不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企业的文明施工工作还没有做到位。文明施工应从细节做起,施工中的细节最能体现一个施工单位的文明施工程度,它能让业主直观地对一个施工单位产生深刻认识。即你是一个管理严谨、训练有素的专业施工队伍还是一个 “游击队”,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上就能一清二楚的表现出来。试想我们的职工在施工过程中,乱扔烟头、乱吐痰、嬉笑打闹,对公共的财产毫不爱惜,随意浪费,现场的临时建筑布置不合理,现场的各种防护栏杆不美观,材料堆放也不整齐、规范,污水随意排放,噪音、粉尘控制不达标,这样的表现业主会满意吗?正如不可能在一个脏乱的工厂里生产出一件高精密仪器一样,在这样的施工环境中也绝不可能创造出令人放心的精品工程。这会严重破坏我们企业的自身形象,会造成不良的连锁反映,无疑是自断生路。

1.3主要意义

尽管我国对现场文明施工已要求多年,实实在在的说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这也是个普遍的共性问题。施工现场也是事故隐患多发地点,人员密集、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多工种交差作业、物体坠落和物体打击等事故最易发生,所以,加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力度,在施工现场改善施工作业人员条件,消除事故隐患,落实事故隐患整改措施,大力推行安全文明施工才能有效防止事故伤害的发生。只有重视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促进文明施工。[1]

2. 安全文明施工需有强力保障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包括国家和施工单位自身制订的规范、办法,是现场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有着较强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全面落实现场管理的各项制度,是抓好现场管理的基本方法,并把这种制度从最高管理者的意识转化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施工生产过程的群体施工现场管理意识,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统一思想,凝聚群体导向行为,形成共识。

2.1要加强培训

要对进场人员进行规章制度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的法规意识,熟悉和掌握现场管理的要求和方法。由于建筑行业使用了较多的农民工,他们从农村到工地,放下锄头拿起榔头,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其中最突出的是法规意识不强。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施工中就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危及职工的生命安全,不但给农民工家庭和个人造成不幸,也使工程进度蒙受损失。

2.2要严格要求

篇7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人们对生活空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人都在呼吁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所以,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必须得到提高。一个完善的城市建设管理体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本文将选取其中的一些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

1.城市建设管理的一些要点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生产力不断发展和聚居规模不断扩大的结果。城市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人类文化信息的发生、传播和交融的过程。对于城市来说,建筑物的设计是体现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良好载体。所以一个完美的城市里,城市文化应该与建设水平相结合,使二者充分结合起来。而且,在追求和谐社会的今天,建设管理不仅仅是指建筑物的发展,还包括一个城市整体的发展,例如城市的环境、文化、底蕴、人文关怀等。所以,不仅仅要考虑建筑物本身的设计,还要重视建筑物之外的各种建筑细节。对于城市来说,这些小的细节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建筑单体与建筑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为一个好的建筑物能体现出城市包含的许多东西,建筑单体的形象是城市形象和环境特色的第一体现者,建筑的形式、体量、高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外观、风格、尺度、色彩、材料等,都将影响到整个环境的整体形态结构和空间环境的构成。在以后的工作中,希望建设管理者对这些问题进行细化分析,多方面考虑,统筹兼顾。

2.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城市的发展模式需要转变

现在全球面临着资源能源短缺的严重问题,作为数量越来越庞大的城市人口,他们对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家用设备和交通工具,在绿色能源发展模式还不是很完善的今天,这些因素都加重了城市发展的负担。据有关人员调查,每年仅城市人口就会消耗掉我国将近五分之二的资源,这个数字远远大于农村人口需求比例。城市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话题。我国本身就是发展中国家,地少人多,能源稀少,如果不对这种现状重视起来,就会给子孙后代带来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发展生态城市很重要,这对于全人类发展来说都是一种必然趋势。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更有着深远的影响。生态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的建立对设计师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他们只有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向和指导,就会有意识的去设计更加生态环保的建筑模式。建筑物有很多细节都可以生态建设,例如可以设计良好的建筑走向,以便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这样就能保持房间内和大自然之间空气的流通,而且可以加强通风换气。利用良好的建筑材料,可以保持房间里的冬暖夏凉,这样就能减少空调的使用率,节省一部分电能,还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国家现在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建筑,并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最大限度的节能、节水、节气、节电,还要保证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的最低排放,保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室内外环境,保证人们长远、健康的发展。

但是我国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的建筑设备,建筑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加速发展期,而且现在房地产行业多以追求高利润为主,他们好少会考虑到城市的长远发展,一味追求建筑物数量。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人们的生态意识比较淡薄,还缺少关于节能、减排方面的正确技术指导,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对于一些好的环保行为没有及时进行鼓励,对于一些不好的行为不闻不问,久而久之,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人们就没有提高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及警惕性。我国的很多城市人口生活质量并不是很高,很多人只是达到了温饱水平,在生活的压力下,生存成了第一要务,他们不可能有多余的精力去考虑生态环保问题。所以,要想加强全民的绿色环保生态意识,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希望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此多加重视,推动我国的城市建设管理高速、有序、长久的发展。

2.2建设生产影响城市的长远发展

在影响城市长远发展的原因中,建筑是各类能源、资源消耗的综合载体,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世界观察研究院的数据,建筑生产每年要消耗全球 16%的水、25%的木材和约 40%的砂石。因此,如果建筑用材料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就不能保证城市的生态发展。而且,我国的建筑面积以每年百分之十五的比例增加,增长率也越来越快。各种沙石、水的大量消耗,成为能源消耗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且,为了维持这些建筑物正常的运转或者功能,更加需要大量的资源,它们对资源造成的影响甚至比碳排放还要严重。因此,建筑师们要在以后考虑节能建筑,就是说能让建筑物使用很少的建筑损耗,就能得到良好的建筑效果。这对于建筑师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从整体考虑,这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选择。

3.对于城市建设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加大城市生态环保宣传力度,让全民行动起来

笔者认为,如果想把一些观念深入人心,让人们响应政府号召,就必须做出努力。一方面,政府应当针对城市建设管理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定期开展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工作, 使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者充分意识到法律法规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重要性, 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人们的思想建设,鼓励人们购买生态建筑房屋,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节能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刺激人们在以上这些方面加强觉悟,使城市发展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2城市建设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城市建设管理人员的决策对于城市建筑物的发展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决策人员,他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坚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城市建设管理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统筹考虑全市的职能分工、功能布局,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空间和能源,在大力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城市建设的生态问题。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兼顾,大胆创新,以对社会高度的责任心来面对自己的工作。部门之间建设要协调统一,避免一个部门批准建设完工后,另一部门发现不合用而拆除重建导致资源浪费。同时不仅要重视城市中心地带建设的发展,还要重视城市边缘地带建设的发展。

3.3相关部门应加强技术支持

任何新模式的实施运行都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绿色生态建筑的建设更离不开科技的力量。所以要想加大绿色建筑建设,国家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鼓励,不断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调动他们在这些研究上的积极性;还要与国际上的这些方面做得很好的国家进行技术交流,学习他们好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国家的国情,将好的技术灵活运用。

4.结语

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在这方面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也有着很大的挑战,要想更好的加快城市建设,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高度重视。科学发展,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建设的长久发展,创造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张杰.中小城市规划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篇8

中途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城市规划建设的开展应该基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文化背景、政治色彩以及环境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项全面性、整体性的工程。

城市规划建设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进行实施。主要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以及各项建设活动,城市规划建设的内容包括编写城市策划、审核批准以及执行管制等多方面的工作。

一、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的进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计划速度,许多城市规划建设预计在二十年之内完成,事实上只用了五年时间就已经竣工。这种脱离计划的城市规划建设,导致城乡建设的严重背离,城郊地区的管理混乱,以及城市规划建设不完善,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许多城市建设规划的监督体系不完善,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现象屡见不鲜,大量占用城市绿地,建筑垃圾随处堆放,公共建筑的样式大同小异等都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1.2、许多落后城市在进行规划建设过程中经常模仿大中型城市,失去了当地所具备的环境特色、文化气息、乡土风情,景观设计出现同质化1。城市规划建设过程,应该根据建设项目所在位置的环境特征、人文因素、资金投入、设计师的创造性以及建筑物功能要求等因素来进行设计,而不是一味的去模仿、复制其他优秀的城市规划。

1.3、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除了做到景观的美观之外还应该给居民创造出和谐、亲切、充满人文关怀、生活气息浓厚的生活环境。真正做到城市规划设计的功能要求。这就要求在对设计过程中,就要结合居民的生活进行设计,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豪华、壮观。

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建议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发。根据具体情况研制出一套符合当地情况的城市规划意见。然后根据自身实力进行规划设计,制定各项单项目标,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来应对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

2.1、城市规划建设应树立权威性。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形成一种规范执法的氛围,当城市规划建设完成时候,就应严格按照规划落实,这就要求规划设计应该具有超前性,并且应充分体现出其严肃性、权威性、严谨性、高标准性、全面性、细化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规划在执行过程有章可循。

2.2、城市规划建设应具有全面性。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其全面性。具体来说,城市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完善,并且能充分保障城市功能的完备性,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的发展,加快城市进步的进程。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从全局出发,进行整体的城市总规划,然后进行城市的分项规划3。

2.3、城市规划建设应保持其文化特点。

在进行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对当地的文物古迹、名胜古迹进行保护。并且在设计过程中应与当地的文化相呼应。规划过程应体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历史底蕴,形成一个独具一格、风格鲜明的城市环境。除此之外,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加大绿化设计的力度,在城市规划中来保护生态环境。

2.4、现代规划理论学基础

立足人们普遍的审美观念,注重环境的和谐,在充分满足人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体现地方特色,凝练文化底蕴,合理布局,以体现景观的和谐性,使景观空间和功能与环境相协调,营造城镇和谐的城市环境。

现代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恢复之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之后将景观设计以及自然环境、地域文化背景相结合。设计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

2.5、城市规划建设应独具特色。

城市规划过程应该彰显出本地的特色,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环境资源等各方面因素,坚持本土设计理念,最大程度的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结合,使得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和谐统一、交相呼应的城市环境。使得城市规划设计保持了当地的文化、历史、环境等元素,容易获得城市居民的认同感,同时具有本土特色。

2.6、城市规划建设应加强管理。

为了有效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的效果和质量,就必须加强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第二,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第三,加强城市居民的意识,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来实现;第四,营造独特的城市规划理念。

可以通过培养一支优秀的具有经济知识、城市规划只是以及管理经验的团队,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实现科学的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城市规划的质量,通过奖惩机制、目标责任制度来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城市现代化的建设速度和信息化水平和法制程度4。

2.7、小城市规划的参数控制

为了合理确定城市的详细规划的参数,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参考许多的依据,比如说该城市的规划用地情况,周围的环境、总体规划、区域位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土地使用率等,只有在综合了上述各方面的情况的基础以后才能合理控制城市详细规划的参数,并且尽可能做到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除此之外,在进行参数控制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该城市的风格以及地域特色,并协调好之间的关系。再者规划设计的参数控制需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气候特点等,并且在规划时尽可能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并且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居民的生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5。

笔者认为在进行城市的分割时应对公共绿化带进行分割较为合理,原因之一是以绿化带属于居民共同的活动范围,其二可以发挥公共绿化带的最大价值。在进行城市详细规划的参数控制过程中考虑到居住区的长远发展,应该将绿色生态社区理念融入到规划设计中国,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并且根据该城市实际地形建立绿化系统。

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得到了不断地进步和改善,城市的布局也日渐合理,城市规划建设的水平也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不仅要想着现代化、信息化的水平发展,还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促进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环境,体现文化内涵,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具有长远性、战略性的意义,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开发指导规划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交通规划以及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以概念规划为基础。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追求精品工程的理念,以打造精品城市为目标。

结束语: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基础,城市得以合理规划的前提,是高效全面发展的城市建设的重点,也是信息化发展的现代城市建设的必经之路。文章中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城市规划建设实现具有文化特点、独具特色的城市环境,给人们带来更美的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周国艳. 城市规划实施有效性评价: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的动态监控[J]. 规划师,2013,06:24-28.

[2]周建军,刘寿华,姚懿. 制约中的创造:走向科学务实的城市规划管理──益阳市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与体系建构之探索[J]. 规划师,2000,01:71-74.

篇9

1 研究背景

2006年10月,青岛市著名地标青岛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20年;

2007年1月,曾经的西湖边最高楼浙江大学原湖滨校区3号楼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

2009年2月,曾经的亚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沈阳夏宫被整体爆破,只有15岁的夏宫2秒钟内变成一堆废墟;

2010年2月,南昌的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被整体爆破,建成仅13年;

2010年5月,位于北京建国门黄金地段、建成刚20年的地标凯莱大酒店宣布将停业拆除;

除了这些引人关注的地标性建筑以外,还有大量普通住宅,在建成后不长的时间内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提前拆除,其数量无法统计。

2 研究范畴的界定

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的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50~100年的一般性建筑。

3 重复建设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

3.1 城市建设减少了建筑的寿命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南昌五湖大酒店,1999年还被评为南昌市优秀建筑,担任该爆破工程的指挥员薛峰松也认为,“房子修得相当牢固”,离设计寿命至少还有37年。

3.2 城市的重复建设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建设花钱、拆迁花钱,重建更是花钱,如沈阳夏宫当年投资即超过2亿元。而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作为奥运会官方接待饭店的凯莱酒店还投资了上千万元对酒店进行了重新装饰和布置。

3.3 城市建设损害城市环境

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我们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垃圾总量的30%~40%。以南昌五湖大酒店为例,据估算,酒店拆除后将留下4万吨建筑垃圾,将占用大片垃圾填埋场地。

3.4 城市的重复建设造成城市记忆的缺失

不少城市的规划设计抄袭趋同,追求大规模建筑群和大体量建筑物,导致“千城一面”,一些使用时间不长的建筑物,正在被庞大的新建筑群所淹没;新一轮的开发造成“建设性破坏”;建筑设计缺少文化内涵,建筑的民族传统、地方特色不断失落;不合理利用使当代建筑受到伤害,日益加剧的“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严重影响了建筑的生存环境。如果仅仅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城市的文化价值,必将极大地影响“文化城市”的生存,属于“文化城市”重要载体的文化建筑就无疑会受到威胁,当代文化和特色的消失也就势在必然了。

4 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4.1 建筑的价值体现

4.1.1 建筑是历史的产物,所以首先应该有它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在于建筑本身能反映出它所处的社会的情况,比如:军事情况、经济情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情况、科学技术水平的情况、文化艺术的成就、当时的文化艺术特点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国际关系等等。

4.1.2 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造型的优美、制作工艺的精巧和色彩的运用等几个方面。建筑的艺术价值主要是指其本身所表现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a.反映建筑所产生的艺术风格、工艺技术水平、审美观点,同时还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情况。b.建筑的产生都是建筑大师和施工者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其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制作工艺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4.1.3 建筑的科学价值是它所反映的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文物建筑的造型、材料的使用、施工工艺等都可反映当时建造技术的发展水平。我国当代城市建设运用了各种建筑材料来修建起丰富多彩的建筑物,并且因材施用,创造出不同的结构、方法,在建筑材料方面有砖、瓦、木、石、竹、铜、铁、琉璃等,有屋顶花园、雨棚等多种建筑细部的塑造与装饰。所有这些都为我们以后对城市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4.2 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成果表达

针对以单个建筑、院落为单位的自主更新活动,在详细调查基础上,为每幢建筑制定独立的保护更新图则,内容包括:建筑现状明细表、建筑保护和更新导控表、建筑平面导控图、立面导控图、公共设施配置表。《建筑保护和更新导控表》针对历史建筑的整体整治措施进行规范。历史建筑平面和立面导控图针对建筑元素(平面界线、外墙、屋面等)、环境元素(围墙/护栏、护坡、院落绿化等)提出具体治理措施,即是“分要素分类保护更新方法”的图示化表达。不仅方便规划管理,也利于在实施时分发到需要自主更新改造的业主手中以指导具体设计。

4.3 建筑保护与更新的保障措施

4.3.1 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城市建筑应树立可持续理念

规划应该成为引领百年建筑的龙头。首先应该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并在城市规划阶段细化建筑的寿命。按照城市功能的不同,建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标志性建筑,包括文化建筑、命脉建筑等,这些建筑需要有很长的耐久性,所以在规划局立项定位的时候就要定下它的年限。相对应的另一类是背景建筑,一般是民用住宅和普通商业建筑,这类建筑需要根据不同级别来规定使用年限。这种分类,方便在拆迁论证时有据可循。

4.3.2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住宅产业化

所谓住宅产业化,即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这样的房屋建成后,不仅节约资源能源,而且方便建筑的维护和改造。 应该从四个方面来加大住宅产业化的推进力度,一是通过宣传引导,使消费者和开发商理解全装修住宅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出台强制性成品住宅验收标准,把设备的质量和节能减排的效益纳入质量评定范围;三是调整税收政策,以鼓励开发商建设成品住宅;四是培育和完善全装修住宅产业链。

5 结语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之高度呼应。严格的建筑设计程序可以为百年建筑的寿命提供保证。党的新时代的新技术能够为建筑保护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技术支持。为顺应城市的发展,在建筑寿命允许阶段,避免大拆大建,建筑在一定程度上的改造是必要的。文化上的传承,空间上的统一和时间上延续的整合体。建筑保护绝不是一个建筑的保护,其周边环境以及整个区域的空间划分都是建筑保护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篇10

城市维护建设税开征二十多年来,在筹集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施行,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笔者针对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现行城建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建税的计税依据及税率设计不合理,导致受益与负担相脱节。现行城建税以实缴的“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随“三税”征、减、免、退、罚而同步进行,造成一部分享受了市政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因减免“三税” 而不负担城建税。并且由于“三税”本身存在着税率差异,使得同等享用市政设施的企业,因经营商品、生产产品或行业的不同而承担高低不等的城建税负。同时,现行城建税按行政区域不同分别确定7%(市区)、5%(县镇)、1%(其他地区)税率,但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区域不断发生变化,有的地方区域又难于界定清楚,使毗邻不同企业享受城建设施虽基本相同,但因适用不同税率,造成税负悬殊。此外,以不同行政区域确定不同税率也不尽合理,目前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建设方针,而小城镇主要是在乡的基础上发展与建设起来的.这些地方的城建税按1%的税率征收,难于满足城镇建设的资金需求,不利于促进我国城镇建设的发展。

2、现行城建税只对内资企业征收,对同样缴纳“三税”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暂不征收。致使境内的外资企业享用了市政设施而不负担城建税。这样,既不能体现城建税负担与受益基本一致的原则,导致内外资企业税负不平,而且使地方政府为引进外资投入的大量城建资金得不到补偿,影响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3、收入稳定性差且规模小。城建税依“三税”计税.受流转税的制约太大,影响了地方收人。第一,“三税”本身受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的影响较大,收入稳定性较差,尤其是在不均衡的情况下,表现得更为突出,因而以“三税”为计税依据的城建税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影响。第二.在拖欠流转税的情况下,其收入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正因如此,城建税收入增长低于“三税”, 增长缓慢。第三,从长远来看,在双主体结构中,流转税的收入比重与所得税收入比重将发生变化,继续以“三税”税额为计税依据,将会影响城建税的收人规模,使城建税不能成为地方财政资金的重要来源。另外,城建税收入规模太小,不能满足城乡维护和建设的资金需要,致使各地不得不另行征收各种名目的城市建设资金,这样不仅形成了税费并存,多渠道征收城建资金的复杂情况。而且干扰了税收的正常秩序。

4、征管难度大。随着分税制财政管删体制的施行,依“三税”计征的城建税.其征管水平受到增值税、消费税征管水平的制约。第一,作为城建税计征依据的增值税和消费税,由国税局负责征收,而城建税由地税局负责征收,地税局不能确切掌握增值税、消费税的应纳税额即城建税税源,在计算机尚未联网,信息不能共享的情况下,势必加大了地税征管难度,增加税收成本。第二,对一些享受增值税减免的纳税人,按规定也享受城建税减免。而两个税种分别由国、地税两个税务机关管理,国税局无权审批减免城建税,地税局以增值税减免政策为依据去审批城建税的减免,造成政策和管理权限的矛盾。第三,实行“定额定率”征收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以及承包租赁户,因国税、地税核定的营业额不一致,将造成城建税征管上的不规范性和税款的流失。

二、今后改革的几点设想

1、扩大收入规模。城市维护建设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较低,与城市维护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满足不了城镇发展建设的需要。有些省市连简单维护也难以维持,只得另外再征收城市维护建设费,这样,既形成了税费并存的局面,又给税务部门增加了征收成本。建议修改后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改变计税依据,适度提高税率,如此一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建税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将逐步满足城乡建设资金的需要。

2、改变计税依据。建议修改后的城建税以经营收入额作为计税依据,具体包括纳税人的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收入额等,凡有经营收入的单位和个人,除另有规定外,都是城建税的纳税义务人,均应按照税法的规定缴纳城建税。以经营收入作为计税依据,比其他的计税依据更能体现负担与受益相一致的原则,谁受益谁纳税。受益多负担多,受益少负担少。改变计税依据以后,城建税将改变以前附加税的特点,变成―个完全独立、以经营收人作为课税对象的地方税种,有利于地方加强征收管理和逐步完善地方税制。

3、重新确定税率。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存在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对城乡维护建设的资金需求不一等实际情况,在税率的确定及其他管理权限方面应给地方一定的“自”,以便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国家可采用幅度税率的形式,规定最高与最低限数.进行宏观控制,既防止地区间税负过份悬殊又便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用税率。建议改革后的城建税实行0.3%一0.5%的幅度税率。同时建税的改节耍与“费改税”相结合,合并部分费税,提高城建税的征收比例,合理调节税费比重。

篇11

在宜居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从很多方面上来讲,我国在公共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一个城市是否符合人们的生活以及居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空间质量的好坏,公共空间的设计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精神上交流以及身体上的放松,所以在当前的宜居城市评价体系中,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直接影响着宜居城市的建立,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以及对空间的舒适度需求,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本文重点探讨了这方面的内容,并且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与建设中让公共空间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1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重要性

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促进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升,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公共空间的设计,因此直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构建宜居城市显得十分必要,这就需要相关城市规划工作者正确对城市公共空间有一个恰当的认识,并且充分的发挥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这样才能让人们过上更加舒适以及令人满意的生活。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宜居城市是一个崭新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的建立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现代化的发展脚步相适应,所以必须要正视起当前公共空间的建设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城市,构建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新生活。

2 宜居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存在的问题是空间的分布并不均匀,通常情况下,空间体系的建设主要是由区政府负责管理的,由区政府具体的规划空间以及进行维护与管理,但是不同的区政府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有些区政府的发展较好,所以能够提供的可支配资金就多,而有些区政府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能够提供的可支配资金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下,不同区域在建设公共空间的过程中所表现的情形也就各不相同,这也是造成城市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想要解决公共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就需要处理好这一情况。

其次,从等级分布的角度来看,我国城市空间在分布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即大型、中型以及小型,通常情况下,小型公共空间主要是位于邻里间的,中型公共空间主要是在社区中形成的,而大型的公共空间则主要是针对城市的发展而言的,而想要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需要较大的场地空间,这时候公共空间就应该发挥其作用了,如果缺少了大型公共空间的建设,那么城市的形象也就无法进一步的展现出来。另外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也是为了能够让市民所居住的生活环境有进一步的提高,更好的满足服务方面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宜居性的公共空间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这方面的建设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在传统领域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过程中,主要局限在小型的公共空间建设方面,反而忽视了对大型公共空间的建设,或者是过分重视大型的公共空间,在中小型的公共空间建设中却不尽人意,这种不均衡的状态势必会对城市的整体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也就阻碍了城市更为广阔的发展。

3 宜居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新思路建议

在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应该运用崭新的思路朝着更加长远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建设城市公共空间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构建起这样一个舒适、宜居型的公共空间建设体系,不仅要满足区域性的空间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广阔的城市空间需要,保证小型、中型以及大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共同发展与建设,这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的,所以需要对传统公共空间建设过程中的思路进行转变,引入社会资本,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建设城市公共空间过程中的例子,从空间的不同作用入手,构建出具有不同建设特点的城市公共空间,在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中,均由政府统一出面指导,采用合作开发的模式吸引资金,以便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为人们的宜居生活作出积极的贡献。

对私有公共空间制定公共正常进行引导和规范。在城市公共产品建设中促进社会资本投人公共政策引导是其主要途径。为建设宜居城市和构建新型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提供保障,就必须建立适应的政策机制来对私有公共空间的建设进行引导。一是要λ接泄共空间制定激励性政策来引导规划建设。市政府可以通过激励性措施鼓励私人资本投人到公共空间的建设中,变“消极的控制”为“积极的引导”。市政府应该对激励性政策进行完善,使激励性政策的使用对象进一步扩大,对社会资本可以通过转移开发权、奖励容积率等手段引导投人到建设中小型公共空间中,从而对宜居城市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二是对私有公共空间通过细化激励性政策来规范规划建设。首先对于公平与效率激励性政策必须要兼顾,保证私人开发商通过私有公共空间获得利润是实现激励性政策的前提,但是又要保证公众利益不受损害。因此市政府要选择合适的奖励额度来实现政府、公众和投资者的利益最优化。再者,激励性政策要细分内容,对不同的私有公共空间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及投资者或者怎样的奖励额度等都要规定明确。同时还要不断的完善和调整激励性政策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与建设是当前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除了上述的建议以外,还应该重视起对私有空间的管理,使其能够恰当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与价值,这样才能更快的实现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本文重点对城市空间的设计思路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希望在今后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推动城市建设的脚步,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