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6 09:29: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力计量监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TM93 文献标识码:A
1、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内容
环境因素。电能计量装置中电能表设备常常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电磁场干扰、环境温度、辅助电源的质量等均会对电能表的附加误差产生相应的影响。可见,收集和评价环境信息对电能表在现场运行的准确度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电能计量装置所在的计量点有着较多的性质。对电力企业而言,需要关注的是:计量点通常情况下的实际负荷工况;计量方式,其中有单双向计量方式、接线方式等;还有一项就是客户类别,其中包括有供电企业关口、电厂上网关口,以及电网经营企业关口等等。
电能装置的信息。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性能直接决定了计量器具在电能计量装置中的计量性能。因此对于计量器具的选择,还需尽量的选择与环境因素和计量点性质相适应的计量器具。
评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度。在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评估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性、计量性能。正确的评估不仅能够确定在实际运行中的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性能,是否在规程规定和设计的范围内。而且在正常的使用情况下,能够尽量的延长电能计量装置的使用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
2、当前电力计量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行业不断的向市场化深入改革,电力企业将维护和创造自身经济效益作为工作的重心。因此,电力企业更加关注电能计量装置的异常问题。除此之外,电费的上涨以及局部地区的电力供需关系紧张,出现了认为窃电的现象也在不断地增加;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系统的谐波源,严重的引起了电流波形、局部电压的畸变,对电能表正常工作产生了影响。以上这些因素均会造成电能计量装置的异常。特别是不法分子的窃电行为,严重的造成了电力企业计量装置的异常,对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形成经济损失。
如今,电能计量装置的异常问题十分严重,采用传统的电能计量监测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需求。当前,对于电能计量的监测基本是人工完成的,其中包括抄表和稽查两个环节。抄表是电力企业营销部门进行的日常工作,是由工作人员定期检查和记录电表计量情况以及计量装置的异常;稽查是按照相关部门的规程要求,由农村电工和用电稽查人员等对电能计量情况进行专门的稽查活动,主要是执行用电量追补、用电量监察等任务,是一项补充日常电能计量监测的工作。然而,电力行业逐渐向市场化转变,仅仅采取人工的方法完成电能计量的监测已经能满足当前的要求。
3、分析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
3.1计量装置故障
倘若使用质量较差,配置不合理的计量装置,或者是计量装置在恶劣工况下长期运行,均可导致故障的发生。其中包括计量回路故障、互感器故障、电能表故障等。最严重的计量装置故障将会导致装置完全无法工作,但很少出现这种状况。一般情况下,计量装置故障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常见计量装置故障结果就是增大了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通常,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是较为固定,仅仅是对计量准确度产生微小的影响。然而,若出现了计量装置故障,那么就可能会出现较大的综合误差,对计量的准确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3.2系统干扰
计量装置的误差也可能会受到系统的干扰而增大,影响电能计量的准确度。在此所说的系统干扰多指电力系统谐波干扰。网内的非线性负荷与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是电力系统谐波的主要来源,谐波的存在严重污染了电力系统,并且能够导致电能计量装置产生计量误差,尤其是感应式电能表。根据基波情况设计的感应式电能表仅仅能确保工频附近窄范围频带内的工作性能,若受到谐波的影响,那么出现的误差将会较大。
3.3窃电
当不法分子采取人为的手段对电能计量装置造成异常,使计量装置少计或者不计其使用的电量,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这种行为被称为窃电。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迅速和电费的上升,出现窃电行为的犯罪现象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导致电能计量装置异常的一个主要因素。当前的窃电手段和方式有很多种,从原理上分析,可包括无表法、机械法、扩差法、移相法、欠流法、欠压法等窃电方式。
4、分析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监测
4.1技术特征
若电能计量装置出现异常状况后,那么其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会产生相应的变化,与正常情况相比,此时的各种相关状态量则呈现出异常的技术特征。
计量电流。当计量装置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误差增大,电能表内部异常以及计量电流回路异常等,均会导致计量电流出现变化。如计量电流无指示、计量三项电流不平衡、计量电流长时间低于正常水平、计量电流突变等。
计量电压。当计量装置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误差增大,电能表内部异常以及计量电压回路异常等,均会导致计量电压出现变化。如计量电压无指示、计量三项电压不平衡、计量电压长时间低于正常水平、计量电压突变等
功率因素。当计量装置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误差增大,电能表内部异常以及计量电压回路和计量电流异常等,均会导致测量到的负荷功率因素产生变化。如计量电流和计量电压之间出现长期的相位异常、功率因数突变等。
信号。当电力计量装置出现某些异常时,一些内部的监视设备则会产生相应的指示信号,通常为开关量。如电能表在自检出错时会有相应的信号发出;监视继电器会在量柜非正常打开时发出信号等。并不是所有的计量装置上均具有监视设备和开关量,当前仅仅是在部分较为新型的计量柜和电能表中才能够实现该功能。
累计电量。假如电能计量装置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异常状态,那么采用此计量装置测得的负荷日累计电量出现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当计量装置综合误差较为固定时,计量装置因窃电和谐波而产生的异常均会导致电能计量值低于实际值,也就是出现了日/月累计电量的降低。
4.2监测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很难直接发现和辨识电力计量装置的异常,只有通过分析确认其技术特征方可辨识。
一、监测计量电压的异常。对于计量电压异常的监测,其指标有:断路器位置、相电流、相电压、相电压突变量以及三相不平等电压等。可采用下述监测原理实施计量电压异常的监测:相电压突变量越限;相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的15%,相电压小于额定电压的70%,在延时后并未恢复;三相不平衡电压越限,未在延时后恢复;未出现检修信息和断路器分闸,在上述条件满足时,则表明计量电压出现异常。
二、监测计量电流的异常。对于计量电流异常的监测,其指标有:断路器位置、相电流、相电流突变量以及三相不平等电流等。可采用下述监测原理实施计量电流异常的监测:电能表内部电流回路检测元件发生动作;三相不平衡电流越限,且未在延时后发生恢复;相电流突变位置越限;未出现检修信息和断路器分闸,在上述条件满足时,则表明计量电流出现异常。
三、监测功率因数的异常。对于监测功率异常的监测,其指标有:断路器位置、负荷功率因素等。可采用下述监测原理实施功率因数异常的监测:在较长的周期内,功率因数值的异常未出现恢复;功率因数突变量越限;未出现检修信息和断路器分闸,在上述条件满足时,则表明功率因数出现异常。
四、监测信号异常。倘若计量装置内的部分信号发出或形成变位时,则表明出现相应的异常。其中,这些信号通常有:电能表内部电流回路的检测信号;电能表自检错误信号;以及计量柜监视继电器信号等等。
五、监测宏观状态量的异常。即监测线损率、日/月累积电量等宏观状态量等。在此过程中,不仅要对这些状态量的本身变化进行考虑,还要分心对负荷运动、负荷性质、运行方式等宏观因素。然后方可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下述监测原理在系统条件基本不变的状况下可作为判断标准:负荷曲线出现异常,负荷日/月累积量变化值越限,未出现检修信息和断路器分闸,且在较长的时间内未形成恢复,那么可以表明日/月累积量电量产生异常;当母线不平衡率、变损率及线损率产生越限,则可表明相应的状态量出现异常。
此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营销工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为电力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技术支持。实现了自动化的电力计量、抄表等,明显的消除了传统的人工抄表的弊端。
能够更加主动、及时的完成用电的检查、稽查业务的管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电力计量装置的全天候在线监测,并能够实时上报计量装置的异常,主动进行现场检查或远程服务。使传统的用电检察管理理念得到了改变,将从传统的用电检查、稽查活动的反应滞后、被动相应、漏检、漏查的弊端。可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也适当相应的监测电力计量装置的异常。
结语
通过对电力计量装置的异常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这些原因对相关的监测手段进行探讨,清楚的认识并明确导致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的原因,从根本上杜绝或降低这些影响因素,确保电力计量装置的正常运行。对于已经产生的异常现象予以及时的解决,最终确保电力计量装置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M9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力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供给显得非常的紧张,从而导致用户窃电现象的出现,这给电力企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影响。作为防窃电的一项有效手段,电力计量装置的出现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其主要包括电流互感器、电能表以及互感器和测量柜等构件。实践中可以看到,电力计量装置也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异常,而且种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电力计量装置出现异常是因为电能表受到了损害,或者互感器受到了损坏,亦或是计量柜损坏引起的,但无论哪种原因造成的异常都会对电能供给造成严重的影响。
1、电力计量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工作重心逐渐转向了自身经济效益的创造与维护上,因此对电能计量装置出现了各种异常问题也给予了非常大的重视。由于电能计量装置经常互出现异常问题,因此传统的电能计量监测方式和方法已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从实践来看,当前这一作业活动仍然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其主要包括抄表与稽查两个方面的内容。抄表是电力企业营销部门的日常工作,专门的抄表人员会定时对电表计量状况、计量装置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尤其会卡盘、自走、卡字、倒转以及私启封印和窃电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管与记录;稽查主要是根据规程标准与要求进行的,稽查人员、农村电工对电能计量情况进行专门的稽查、用电监察以及电量追补,他们的工作是对电能计量监测活动的一种有效补充。
2、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
据调查显示,造成电力计量装置出现异常的原因很多,总结之,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计量装置出现了严重的故障问题。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部分地方主要采用的是无表估算方法对电量进行估算,该方法是根据用户的时间、电容进行估算。但由于管理不善与执行不严,加之用电无规律,因此经常会产生一定的误差。目前来看多数地方存在着因CT变比较大而导致计量偏差,这与CT变比的选择不当以及配变负荷率相对较低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适当降低CT变比,逐渐降低电能计量的误差。实践中有很多计量点因导线电阻过大,并且长时间低负荷率运行,造成CT精度达难以满足规定之需求。目前国内相关部门对电力计量装置没有严格的管理,更没有一个比较合理的标准规范,导致计量装置安装作业相对比较随意,因此高分子不规范现象不断出现,也对计量准确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此外,计量装置所处的作业环境温度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即电压、电流工作磁通,电度表制动磁通等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当作业温度发生改变以后,以上参数及性能都会随之而改变,从而造成计量装置出现异常现象。
第二,系统干扰。实践中可以看到,系统干扰可能会对计量装置产生影响,造成误差增大,并对电能的准确计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一系统干扰,实际上就是指电力系统运行过程所产生的谐波干扰,其主要来自网内电力电子装置与非线性荷载,这以干扰的存在给电力系统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进而造成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一般而言,感应式电能表是按照基波情况进行设计的,其只能在工频附近相对较窄的频带工作,当其在谐波条件下进行作业时,因谐波影响会产生非常的误差。
第三,窃电行为。窃电是一些不法分子人为的对电能计量装置造成一定的侵害,而导致其出现异常,进而造成电量少计、不计问题,给电力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害。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费也在不断的攀升,窃电犯罪行为屡见不鲜,并逐渐成为当前电能计量装置异常现象的主要危害因素。从实践来看,窃电行为具有多样化特点,不仅手段和方式多样,而且还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常见的窃电现象有欠压窃电、欠流窃电、扩差法窃电、移相法窃电以及机械法与无表法窃电等。
3、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监测研究
(1)技术特征分析
从实践来看,电能计量装置出现异常时,其工作环境和状态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相关参数和性能状态量也表现出一定的异样。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计量装置的误差不断的增大,计量的电压回路也因此而出现了异常现象,进而导致计量电压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计量电压徒然发生变化、电压长期处于不正常的低水平状态、三相电压紊乱以及电压没有指示。计量电流也出现异常现象,即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计量装置的误差逐渐增大,计量电流回路出现了异常现象,加之电能表异常,造成计量电流发生的一定的变化,其变形形式与计量电压相似,如计量电流发生突变、长期低于正常的水平、三相电流紊乱以及计量电流没有指示等。功率因数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计量装置出现了误差增大现象,计量电压与计量电流回路都出现了异常现象,导致电能计量装置负荷功率参数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比如功率因数发生了突变、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出现了异常。当异常现象发生时,装置中的监视装置会报警或发出一定的指示信号,比如自检作业出现错误时,电能表将发出相应的报警信号;当量柜异常打开时,其监视作业的继电器同样会发出一定的报警信号。但需要注意的是监视装置与与开关量并非全部的计量装置都有,只是稍许相对先进的电能表、计量柜才具有这些功能。电力计量装置因此长期处在异常的条件下,所以很可能会造成其所测得的荷载累积电量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当电力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维持在一个范围时,谐波与窃电行为造成的异常都可能导致电能计量数值比实际数值要小一些,此时累积电量会随之降低。
(2)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监测方法
通常情况下,电能计量装置异常问题很难直接被发现或者辨识,一般要先进行技术特征分析方可确认之。
第一种检测方法是计量电压异常监测。从实践来看,电力计量装置的电压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即相电压电流、电压的突变量以及三相不平衡电压与断路器的位置。相电压突的变量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三相不平衡电压也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经延时没有恢复正常的状态。相电压比正常状态下的额定电压要低70%左右,而且相电流要比额定电流高出15%以上,经过长时间的延时等待,一直没有恢复原来的状态。当以上所述的问题和条件成立时,则可以明确地确定电力计量装置的电压出现了异常。
第二种监测方法是计量电流的异常监测。计量电流监测的主要指标有相电流及其突变量、三相不平衡电流以及断路器的位置等待。基于计量电流的异常特征,可进行如下监测,即相电流突变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三相不平衡电流也超过了一定的限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也没有恢复正常的状态;电能表电流回路中的相关检测元件发生了动作,且没有断路器分闸与检修信息。当上述条件成立时,可以断定已经发生了电力计量装置电流异常现象。
第三监测方法是功率因数的异常监测。功率因数监测的主要指标有荷载功率因数以及断路器的位置等,基于功率因数的异常特征,可进行如下监测,即功率因数的突变量超过了合理的界限,其数值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延时也没有恢复正常的状态,并且没有断路器分闸与检修信息,此时可断定功率因数出现了异常。
第四种监测方法是信号异常监测。电力计量装置中的监测设备发出信号或出现变位时,异常就发生了,这些信号主要是指电能表的自检误差信号、内部电流回路中的相关检测信号以及计量柜内部的监视继电器信号。
第五中监测方法是宏观状态量的异常监测。实践中不仅要考虑状态量的变化,而且还要对负荷的性质、变动及其运行方式进行宏观上的分析。负荷累积电量的变化值超过了一定的界限,负荷曲线也出现了异常现象,没有断路器分闸与检修信息,经过一段时间也没有恢复正常,此时可断定为日累积电量出现了异常;若线损率与变损率越限,则说明状态量也出现了异常现象。
结语
实践中因部分地区的电力资源供需关系紧张,电费持续上涨,不法分子开始窃电,加之电力系统所产生的谐波源不断增加对电能表的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电力计量装置出现可这样那样的异常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重视,创新异常监测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军.潘晓君.对电能计量装置改造的技术措施[J].电测与仪表,2007(1).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内容
(一)电能计量装置所在计量点的性质。电能计量装置所在计量点的性质有很多,我们主要关心的一是客户类别,包括电厂上网关口、电网经营企业关口、供电企业关口等;二是计量方式,包括接线方式、单双向计量方式等;三是计量点的实际经常的负荷工况。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针对于电能计量装置中的电能表设备,电能表的附加误差主要是由于环境温度、电磁场干扰、辅助电源的质量等因素引起,因此,对环境信息的收集与评价有助于对现场运行的电能表计量准确度的评估。
(三)电能计量装置的信息。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性能决定于电能计量装置中各项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应尽可能地选择适应计量点性质和环境条件的计量器具。
(四)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度的评估。对电能计量装置在运行中的计量性能或计量准确度进行评估是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评估首先可以确定电能计量装置在实际运行中的计量性能是否在设计和规程规定的范围内,正确的评估可以使电能计量装置在正常的情况下使用时间尽可能地长,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二、电力计量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进行,电力企业开始将工作重心转向创造和维护自身的经济效益,这也促使他们对电能计量装置异常问题给予更大关注。另一方面,由于局部地区电力供需状况紧张以及电费不断上涨的因素,人为窃电情况日益增加;而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电力系统的谐波源大量增加,引起局部电压、电流波形的严重畸变.影响了电能表的正常工作,这些都进一步地加剧了电能计量装置异常问题。其中,少数不法分子为牟取私利,采用种种手段进行的窃电活动,给电力企业造成了特别严重的计量装置异常问题,极大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行,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面对电能计量装置异常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传统的电能计量监测手段逐渐显现其弱点。目前,这一工作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包括两个环节:抄表和稽查。前者是营销部门日常进行的工作,由抄表人员定时对电表计量状况和计量装置的不正常情况(如卡盘、卡字、自走、倒转、私启封印、窃电、违章用电等)进行检查和记录;后者则是根据相关部门的规程要求,由用电稽查人员和农村电工等进行的对电能计量状况的专门的稽查活动,执行用电监察和电量追补等任务,是对日常电能计量监测工作的补充。但是,随着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日益推进,电力系统不断扩大和电能计量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加,这种主要依赖于人工的电能计量监测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形势的需求。
三、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的原因分析
(一)计量装置故障
如果计量装置的生产质量较差和配置不合理,或者长期在恶劣工况下运行,就可能造成计量装置的故障,它包括电能表故障、互感器故障和计量回路故障等,计量装置故障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装置本身完全无法工作,但是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通常情况下。计量装置的故障是逐渐形成的。因此它所造成的常见后果就是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增大。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包括电能表误差、互感器误差、PT二次回路压降引起的误差等,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大小取决于它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以及运行环境和运行时间等。正常情况下,计量装置综合误差的值是一定的,它对于计量准确度的影响也是较小的,但如果有计量装置故障发生的话,其综合误差就可能变得很大,从而严重影响计量的准确性。
(二)系统干扰
系统的干扰也可能造成计量装置的误差增大,进而对电能的正确计量产生不利影响,这里所说的系统干扰主要是指电力系统谐波的干扰。电力系统内的谐波主要来自于网内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和非线性负荷,它的存在给电力系统造成了污染,同时能够引起电能计量装置(主要是感应式电能表)的计量误差。感应式电能表的设计是按基波情况考虑的,只能保证在工频附近很窄的频带范围内的工作性能,而当它在谐波状态下工作时,就会在谐波影响下产生较大误差。
(三)窃电
所谓窃电,是指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人为地造成电能计量装置的异常,导致计量装置对其用电量少计或不计,从而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近几年来电费的提高.窃电犯罪不断增多,已经成为造成电能计量装置异常的最主要原因。窃电具有多种方式和手段,从原理上分析,主要包括欠压法窃电、欠流法窃电、移相法窃电、扩差法窃电、机械法窃电、无表法窃电等。
四、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的监测分析
(一)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的技术特征
当电能计量装置发生异常后,它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就相应地发生变化,各种相关的状态量也会呈现出不同于正常情况下的些技术特征。具体包括:
计量电压,各种原因引起的计量装置误差的增大、计量电压回路异常以及电能表内部异常都可能造成计量电压的变化。其可能的表现包括:计量电压突变;计量电压长期低于正常水平;计量三相电压不平衡;计量电压无指示等。
计量电流,各种原因引起的计量装置误差的增大、计量电流回路异常以及电能表内部异常都可能造成计量电流的变化,其可能的表现包括:计量电流突变、计量电流长期低于正常水平、计量三相电流不平衡、计量电流无指示等。
3)功率因数,各种原因引起的计量装置误差的增大、计量电压和电流回路异常以及电能表内部异常都可能造成电能计量装置所测得的负荷功率因数的变化,其可能的表现包括:功率因数突变、计量电压和计量电流之间的相位长期异常等。
4)信号(开关量),在某些异常情况发生时。计量装置内部的一些监视设备会发出指示信号(一般为开关量),例如在自检出错时,电能表将发出相应信号;量柜非正常打开时,监视继电器也会发出信号等,这些监视设备和开关量不是所的计量装置都具有的,只有一些比较新型的电能表和计量柜能够实现这类功能。
5)日(月)累积电量,电能计量装置长期处于异常状态,将造成它测得的负荷日(月)累积电量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在计量装置综合误差一定的情况下,谐波和窃电所导致的计量装置异常都将造成电能计量值小于实际值,即日(月)累积电量将降低。
(二)电力计量装置异常的监测方法
电能计量装置异常状态一般不能直接发现和辨识,必须经由对其技术特征的分析进行确认:(1)计量电压异常监测,有关于计量电压的监测指标包括:相电压,相电流,相电压突变量,三相不平衡电压.断路器位置等。根据对计量电压异常特征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的监测原理:相电压突变量越限;三相不平衡电压越限,经延时未恢复;相电压低于额定电压70%,相电流高于额定电流15%,经长延时未恢复;无断路器分闸及检修信息,当以上条件成立时,即可判断发生计量电压异常;(2)计量电流异常监测,有关于计量电流的监测指标包括:相电流,相电流突变量,三相不平衡电流,断路器位置等,根据对计量电流异常特征的分析,提出以下监测原理:相电流突变置越限;三相不平衡电流越限,经延时未恢复;电能表内部电流回路检测元件动作;无断路器分闸及检修信息,当以上条件成立时,即可判断发生计量电流异常;(3)功率因数异常监测,有关于功率因数的监测指标包括:负荷功率因数,断路器位置等,根据对功率因数异常特征的分析,提出以下监测原理:功率因数突变量越限;功率因数值在长周期内异常未恢复;无断路器分闸及检修信息,当以上条件成立时,即可判断发生功率因数异常;(4)信号(开关量)异常监测。当计量装置内部的一些信号(开关量)发出或变位时,即可认为发生相应异常,这些信号(开关量)包括电能表自检错误信号,电能表内部电流回路检测信号,计量柜监视继电器信号等;(5)宏观状态量异常监测,对于日(月)累积电量和线损率等宏观状态量的异常监测,不但要考虑状态量本身的变化,还需要对负荷性质、负荷变动、运行方式等宏观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在系统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以下监测原理成立:负荷日(月)累积电量变化值越限,负荷曲线异常,无断路器分闸及检修信息,经长周期未恢复,则判断为日(月)累积电量异常;线损率、变损率、母线不平衡率越限,则判断为相应状态量异常。
参考文献:
[1]王月志.电能计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张吉林.电网防窃电技术措[J].山东电力技术,2006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7-013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7.064
1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专变客户电量监测管理的背景
1.1 供电企业对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及管理的需求
在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一强三优”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供电企业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并实行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模式,同时作为信息化技术高度应用的行业,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生产经营中越来越依靠数据管理,来实现公司一系列的工作目标,因此对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需求非常迫切。
1.2 企业经营决策精准化需要数据信息高效管理来支撑
企业经营决策需要准确掌握业务发展的基本状况、前景预判。近几年来宜春供电公司售电业务量正快速增长,各类数据信息也成倍增长,而当前信息化技术应用发展迅速,逐步影响到传统业务管理模式,且供电企业按工作性质分类越来越精细,数据信息的分类同样越来越精细、复杂,企业各类业务数据信息管理的难度逐步增大。
1.3 电量数据管理是提升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现今是国家经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供电企业经营管理改革的关键时期,越是这种敏感的时期,越需要公司大力发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支撑。在较为复杂、困难的经济环境下,采用数据管理模式,应用新的大数据技术,就是要从数据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公司决策层制定有效的策略、措施,逐步提升公司经济效益。
2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专变客户电量监测管理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2.1 以客户电量数据为中心,构建专变客户电量监测工作组织体系
2.1.1 成立独立的组织机构,明确“以客户电量数据为中心”的工作目标。公司确定建立监测工作组织机构,进一步规范专变客户电量数据监测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改进监测工作方式,实时发现并处理专变客户电量数据异常问题,并明确指出工作目标,即防范专变客户因计量设备缺陷、窃电等因素造成的电量“跑冒滴漏”现象,精细化电量计收管理,减少公司电量及经济损失,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2.1.2 准确定位监测管理的方向,明确内部部门间的协同责任。组建公司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公司营销业务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监测工作办公室挂靠在运营监测(控)中心,是公司监测工作执行和流程监督的主体责任部门,营销部及各分支单位为异动问题处理办结的主体责任部门(单位)。运营监测(控)中心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生产活动,作为公司运营数据资产管理部门,基于基础数据和业务信息,在线监测分析运营状况,为公司领导决策部署提供支撑,为各部门提升专业管理提供支持;同时,充分发挥跨专业、跨部门、跨层级的分析和协调作用,组织相应的专业部门开展协同工作。营销部、财务部、人资部、基建部、发策部等专业部门作为业务主管部门,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现场核查处理,并按规定追补损失的电量及电费,确保监测工作成效“颗粒归仓”。
2.1.3 确立“市县一体化”数据监测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在监测工作开展之初,按照“市县一体化”的管理要求,综合考虑公司本部及县供电单位业务管理指标情况,制定下发《宜春供电公司关于开展专题监测工作的通知》,并将专变客户电量监测工作纳入公司年度重点工作日程表,明确了监测工作的目的、部门职责、监测方式及方法、监测工具应用说明、责任考评等,并将前期调研工作中得到的案例进行介绍。通过一系列的统一部署,组织相关部门、县供电单位及工作人员培训并熟悉掌握监测工作规则、制度及工具应用,并从人员配置、工具应用、流程梳理等各个方面一一明确、释疑,逐步规范专变客户电量监测工作的工作程序。
2.2 建立专变客户电量实时监测平台,实现数据在线监测分析功能
2.2.1 设定电量数据异常判定规则。涉及信息系统自动采集的专变用户数据信息,主要包括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合同容量等数据。监测平台需要对10kV及以上专变用户表计信息和数据,进行异动筛选、甄别,主要辅助发现PT失压(PT为电压互感器)、CT断流(CT为电流互感器)、零度户电流异常、日超容(日超容为当日用户最大超容)四类异动问题。在数据信息系统中,由系统程序自动开展异动筛选排查数据异动问题,就需要针对各类异动的特点设定相应的判定规则。监测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与实际业务人员探讨研究,制定出上述四类异动问题对应的判定规则。
2.2.2 实现电量数据异常实时在线监测。根据电量数据监测工作实时、实效的要求,监测平台设计注重实时性、实效性,将监测频度设置为日频度、每小时、最短至15分钟频度,提升业务响应速度和过程管理水平。实现业务状况动态预警,及时发现业务过程和用户现场各类问题,弥补营销稽查监控系统的月度监测频度不足,使监测工作从事后监测推进至事中,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2.3 完善信息系统源数据档案。公司组织营销专业人员对用户信息实时采集系统的原始数据进行统一清理,针对系统用户档案与实际不一致的,采用同步方式更新用户信息采集系统档案,并要求设备维护单位在以后工作中每月定期更新,确保用户档案信息一致并与实际运行情况相符。
2.3 制定专变客户电量监测工作流程,推动监测工作落实到位
2.3.1 实时监测电量数据异常。针对用户信息采集系统传送的实时数据情况,监测平台采用已设定的异动判定规则自动筛选出疑似异常用户,信息系统按照每日频度生成异常用户列表。监测人员将每日异常用户明细单从监测平台工具中导出,其明细内容包括用户名称、用户编号、供电单位、异常指标名称及数值等信息,利用监测发现的异常用户明细数据信息,借助营销管理相关业务标准,可实时分析专变用户电量异常问题。
2.3.2 初步判断电量数据异常原因。监测平台导出的异常用户数据含有不能用规则判断的无效数据,监测人员需进行异动数据的进一步筛选、排查与分析,通过源业务信息系统应用进行核实、分析,并与营销业务人员会商,从监测平台系统发现疑似问题中,筛选出确实有异常的用户进行初步分析。按照设定的异常类型区分,将其归类为PT失压异常、CT断流异常、日超容异常、零度户异常四类,并分别提交专业人员分析。
2.3.3 启动工单处理及审批程序。监测人员在了解异常问题类型及初步原因后,将异常问题填写成工作单格式,提交监测部门领导审批后,传递至营销部及相关供电单位。同时,针对异动工单按照异常问题处理时限的要求,分成“重要”或“一般”两类,“重要”工单标准为:变压器容量在315kVA及以上的专变用户异常、综合倍率30以上的专变用户异常、专变用户重复多次出现异常、电费拖欠风险较高的专变用户出现异常等需重点核实、尽快完成处理的异常问题,时限要求较高、较为紧迫的,采用“重要”级别的工单;“一般”工单标准为:专变用户原始数据错误或无效、零度户异常、非“重要”工单标准的异常等,时限要求相对不高的,采用“一般”级别的工单。
2.3.4 现场处置电量数据异常问题。营销专业部门及县级供电公司在收到异常问题处理工单后,第一时间组织专业人员开展现场调查核实工作,现场处置时限要求按“重要”或“一般”工单区分,“重要”工单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核实处理,“一般”工单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核实处理。现场处置人员针对异常用户现场供电设施进行必要的检查、试验,确定用户电量异常的主要原因。如确有违约行为,则需按营销合同有关规定进行电量追补、处以罚金等,否则提交该项异常为无效异常,不需处理。异常问题现场处置需由营销专业人员牵头组织,监测人员随营销专业人员到现场核实,并需拍照取证存档,防范现场核实工作流于形式。
2.3.5 督办电量数据异常问题处理情况。监测部门在工单7个工作日后,将督促营销专业部门及县供电单位反馈异常问题工单处置情况,通常采取工单反馈回复的方式,并附有现场检查取证照片、违约处理登记等证明材料。若现场处置未按要求时限完成,则需在工单反馈中填报下一步处理整改计划完成期限,由监测部门按计划节点进行督办,直到确认异常问题得到处理后,再办结工作流转手续。
在工单反馈的实际执行中,针对营销专业部门及县供电单位未及时完成异常问题处理,或反馈情况不符合业务管理要求的,监测部门须反复督促其按流程执行,跟踪督办问题处理情况符合要求为止。
3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专变客户电量监测管理的成效
3.1 业务管理方式更精细、更具时效性
经历近两年的专变客户电量监测工作,使得公司营销业务管理方式得到转变,将原有的需要人工计算判断异常的工作,由监测平台按预设规则自动筛选判断,大大减少人工、缩短判断时间。且数据采集频度由原来的月频度导出改成日频度导出,数据的时间精度更精细,更能满足营销业务管理的时效性需求。在监测部门与营销业务部门等公司内部协同工作过程中,使得公司营销业务管理运转更为高效,同时也逐步深化了该项管理方式的应用,更能适应日常工作的需要。
3.2 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增收
自2014年公司推行“专变客户电量监测工作”以来,利用电量监测平台工具,对本部、各县供区专变用户开展超容用电、PT失压等电费、电价、电量异常问题的监测分析,每月做好月度成效汇总报送。通过下发协同工作单等手段,协同处理异常问题工单44份,跟踪处理异常问题并为公司追补电量9938kWh,累计挽回经济损失达112.98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公司的利益,促进了公司经营效益的提升。
3.3 公司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认可
2014年宜春供电公司作为宜春市优化发展环境重点责任单位之一,在评选活动中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其中宜春供电公司驻市政府营销服务窗口获得年度红旗窗口、营销中心窗口支部获得市政府颁发的先进党支部称号。同时宜春供电公司年内还收到客户赠送的锦旗、表扬信件10余件,都是对公司营销服务工作满意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张海红.基于用电MIS系统大客户用电情况监测[J].环球信息市场导报,2014,(8).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1-0121-03
我国近几年十分重视建筑节能工作,但在实际过程中基本没有健全详细的建筑能耗数据,使建筑节能工作往往处于有些“情况不明、任务不清”的状态。这几年在我国部分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虽然每年都会公布当地部分既有建筑能耗数据,但其中很多数据主要依靠现有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和某些行业的统计年报得到,这对于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意义不大。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建筑能耗监测及分项计量系统,有效、准确的给出我国既有建筑物终端能源消耗的具体数据,实时定量的描述我国建筑能耗的具体情况就势在必行,为了鼓励节能工作的开展及提高社会对能耗数据重要性的认识,目前以公共建筑为数据收集的典型和代表。
1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分项计量系统及其组成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分项计量系统是指: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加装分类能耗计量装置进行建筑能耗收集(图1),再采用公共以太网等传输手段及时将采集到的能耗数据进行上传监测并进行分析评估(图2);它也是实现重点建筑能耗在线监测和动态分析功能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统称。
这里提出的能耗分类检测指根据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消耗的主要能源种类,划分进行采集和整理的能耗数据,分类采集共分6类,包括电量、水量、燃气量(天然气或煤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其它能源应用量,如集中热水供应量、煤、油、可再生能源等。
而电能量因为它的使用环境和功能不同又分为4分项,形成分项能耗计量。这里指的分项能耗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导则将常规建筑电气能耗系统分项为:照明插座用电、空调用电、动力用电、特殊用电。
照明插座用电:建筑功能区域内照明和插座用电、走廊照明用电、建筑主体照明及亮化照明用电。
空调用电:建筑内提供空调采暖服务的设备用电统称,包括使用的冷、热站用电、空调末端用电。
动力用电:建筑内集中提供各种动力服务的用电统称,包括电梯用电、水泵用电、通风机系统用电。
特殊用电:非建筑内常规功能用电设备的耗电量,特殊用电的特点是能耗密度高、占总电耗比重大,包括信息中心、洗衣房、厨房餐厅、游泳池、健身房等其它特殊类型用电。
正因为电能量需要分项能耗的数据,所以有别与其它5类能耗的收集。在我国现既有建筑电气系统中目前不加装任何设备想准确提取出分项数据其实比较难,更谈不上要实时的数据。我们现有建筑中电量数据大多由供电公司在每座建筑配电系统供应侧装设用于收费的动力总计量电表和照明总计量电表复月差值得出,也可以从建筑配电系统的负控装置读取总用电量数据。但这都是总的电量能耗,因此难以分清各个分项能耗用电系统实际耗电量情况,不能准确获取单位时间内的实际用电量,对电能耗的分析及节能评估的参考价值不高,所以只能在既有建筑配电系统中加装具有开放通讯协议的电能表进行分项计量(图2)来实现电能分项收集。
但这种分项计量系统项目从工程角度来说实为对既有建筑电气的接入改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怎样确保不破坏既有建筑原有电气系统与BA系统,又能确保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分项计量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做到无缝搭接尤为关键。这就对该项目在施工管理和技术手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就此对公共既有建筑的分项计量系统施工中几个环节的管理要点进行如下浅谈。
2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分项计量系统施工管理要
点
在常规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基本都是从原始状态下进行顺序过程安装,在安全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管理要素上都便于可控可管。但在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分项计量系统施工管理中,因为是对既有建筑的强、弱电进行接入改造施工,而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是不可能强行停电接入系统,只能在非工作时间段进行施工,如晚上或休息日,这也是该种工程项目的一个特殊性。所以该种项目工程不可能像常规工程那样从原始状态一步步搭建完成,这就意味着施工工序安排、程序控制、施工管理等施工措施要有预见性,动态性。针对该种工程项目以下几个环节尤为重要。
2.1 施工图纸设计
从建筑学角度来说建筑施工图就是建筑工程上所用的,一种能够十分准确地表达出建筑施工时所看到的外形轮廓、大小尺寸、结构构造和材料做法的图样。它是建筑施工的依据。在这里施工图的设计也是施工管理人员对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施工要素的重要依据。
①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不仅要符合相关国家、行业等规范,而且还要尽可能的绘制详细、准确,便于施工阅读。其中系统图一定要参照既有公共建筑原有配电系统图进行设计,系统接入点须表示清楚;原理图要详细表明清楚各个设备电气的工作原理及各电器元件的作用,并一定要具有可行性;电气平面图要对电线电缆的走向、位置,电气柜的位置标示清楚,关键性节点位置须表示出安装节点图,空间重叠或与原有桥架、管道交错的地方一定要有详细剖面图,标示清楚。
②在设计前一定要进行现场勘查,图纸会审时多与既有建筑管理方进行沟通,及时做好图纸会审记录,不能闭门造车、盲目施工。将不清楚的地方消灭在工程开工前,减少施工图中的差错,完善设计。便于后续施工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给进度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2.2 施工方案编制
施工方案是根据一个施工项目内容指定的实施性方案。针对分项计量系统的特殊性制订施工方案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符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有实现的可能性。特别是该种特殊类型的工程,方案制定在资源、技术上提出的要求应该与当时已有的条件和在一定时间能争取到的条件相吻合,否则无法实施成功,因此只有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尽量求其使用先进技术和快速实施。
①同样在编制施工方案前也一定要到现场仔细勘查、确认施工作业面及所涉及到的施工区域,积极与既有建筑管理方的管理、技术人员沟通确认每个电源点的辐射范围及可停电时间段,确保施工作业时的无电状态。特别是在建筑物配电房内进行施工时,需确认高、低电力系统的分界点,不得将低压设备、线路混进高压区域。在确认配电系统中每条电气回路时,必须确认好分断点的唯一性,包括楼层终端配电系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预先考虑好在停电状态下的施工照明、施工动力用电等相关技术细节。
②工程建设百年大计,安全与质量都是一个工程成败的首要因素。所以事先现场勘查时就要对实施既有建筑的电气系统、BA系统结构等技术性环节摸清、吃透,进行技术论证及系统切入模拟实验,确保系统切入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编制施工方案前要预先考虑到现场施工的技术环节、质量控制节点和安全防范要点,如对于接入工作在停电作业下无法一次完成的状况,需事先考虑电源点再次送电所带来的影响及安全措施。要合理、符合实际的提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组织措施、应急方案及停电计划,使方案在完全符合技术规范、操作规范和安全规程的要求前提下,还要能指导解决既有建筑接入工程实施时的难点。这对项目技术员的要求较高,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底蕴,丰富的现场电气施工经验、技术指导能力和应急判断能力。
③在与建有建筑管理方事前沟通时要积极听取管理方的建议与要求,结合现场勘查情况及该种项目工程的特殊性,要合理制定施工工期计划表来满足合同要求的工期,预留出足够的自由时差,便于调试时对施工遗留问题的整改。在工期安排时要考虑合理利用时间,能在白天完成的工作尽可能安排在白天完成,如电气柜的安装、电线电缆的预先敷设等不涉及与电源接触的工作。尽可能的压缩晚上施工的时间,减小工作难度及人员的疲劳度,要确保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不能使工作人员疲劳施工,每次晚上施工时间点要尽量安排在夜间12时前收工,第二天如有白天工作时间段,开工时间可以向后延迟,这样也可以从主观上控制工程质量。
2.3 施工前准备及人员安排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就是对一个工程实施阶段资源的全面性提供和计划,这主要体现了施工管理者对该种项目工程的熟悉程度和事前预见性。在施工前应像常规建筑电气施工前准备工作一样检查工器具的完善、防护设备的到位情况、材料设备的检验、试验设备的准备、人员的安排等工作。但每个准备、检查工作都必须落实到位,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时间进行反复施工或更换工器具设备,所以事前检查预控尤其重要。
①开工前准备的工器具一定要确保其使用性能;施工照明用具、临时电源设备、防护设备一定要检查是否能正常使用,准备好备品备件;电气设备、材料进场后,检查货物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核对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清点说明书、合格证、零配件,并进行外观检查,必要时提前做好做通电试验,不得让质量有问题或有质疑的设备进入施工区域,并做好开箱记录。
②因为项目性质所决定,时间及施工条件都比较紧凑,在施工现场各个区域的安排就要因地制宜,所以预先要与既有建筑管理方进行施工场地的沟通,尽可能的将所施工作业区域内的障碍物清除掉,预留出宽敞适宜的空间。材料场的位置尽可能的与施工作业区域靠近,便于材料设备的方便拿取,这在晚间作业时十分重要。
③在人员安排方面,通常会出现施工管理人员无资质证书,作业人员无上岗证,大多数作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施工水平达不到规范要求等问题,致使一些安装工程质量达不到规定指标的要求,发生安全事故。电气安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种,针对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分项计量系统项目的突发性较大、一次性较强等特点更是要求较高,所以对于挑选人员一定要是精兵强将,从管理人员到施工人员都必须是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从而组建一支懂管理,技术水平好,能应变各种突发状况施工队伍。
④在施工前项目技术人员还要对自己的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目的是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与措施和安全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确保每一名技术施工人员对所要做、所能做的工作和工作环境了解熟知。特别是晚间施工的安全性,一定要贯彻到每一个涉及施工的人员,包括项目管理者。
2.4 施工过程管理
施工过程是一个充满千变万化的过程,特别是对既有建筑的接入改造过程,在这期间除了要有敏捷的头脑应对随时发生的问题,还要很好地运用动态管理方法,将突发事件的概率降至最低。
①对于项目管理及技术人员来说首先一定要有很好地心里素质,处事不惊尤其重要,因为是对既有建筑进行接入改造过程,难免会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事前没有考虑到或突发的状况。这就要求施工管理者或项目技术员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如因客观原因无法及时纠偏,一定要以先保证既有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为前提,将问题分离或屏蔽处理,待到下个工作时间段将其处理完毕。当然事前对施工过程考虑的越具体、技术措施越详细及与既有建筑管理方的沟通越深入,就会使这种问题越少发生。这里重点考验工程管理、技术负责人员的扎实基础、实践经验及协调沟通能力。
②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人员一定要按照施工方案及施工图纸对项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采取全面质量管理方法(TQC),时刻要以现场为中心,对施工的每一个节点和层面都要贯彻执行PDCA循环。务必要确保安装质量一次性合格,否则在后续调试过程中会带来很多无法及时调整的问题,甚至出现质量、安全事故,直接会影响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工程管理人员也要全过程执行质量管控,与技术人员紧密配合,保持沟通顺畅,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及时协调好施工过程中的双方技术性沟通,如在与既有建筑原系统搭接时出现的双方技术人员沟通、交接问题上,项目管理人员一定要协调好双方人员沟通的时间及交接点,做好记录并记入工程日志内。
③既有建筑进行停电施工期间,因为所受时间的限制及为保证既有建筑的使用功能,一般既有建筑管理方不会在同一时间将建筑的所有电源切断。会根据施工方所报的停电计划及既有建筑的运行管理策略对施工时间段所涉及到的作业面电源进行停电处理,待施工检查完毕后再恢复送电。施工方不可自行断电、送电,因为施工方对既有建筑的运行管理策略不可能了如指掌,所以施工前的停电操作一定要等既有建筑管理方到现场由其进行停电操作;在施工期间及施工完毕后不能随意合闸送电,防止该条回路上管理方同时安排有其它项目的检修工作或开放式电路存在,务必要通知管理方到现场对其工作区域及线路检查完毕后由管理方恢复送电。
3 工程竣工调试及交接
对既有建筑的接入改造施工,保证原有系统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
①虽然在前面的施工方案中提出要在施工前对既有建筑的系统结构摸清、吃透,对自身系统的切入进行预先研究、模拟,但实际投入时还是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新老系统设备兼容、同步问题,这在工程竣工调试时就要从实际角度彻底解决。切入老系统前一定要保证在自身系统运行稳定、运转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切入既有建筑原有系统内。出现与老系统或设备不兼容的情况时要积极与管理方相互沟通,或邀请原建筑电气系统的施工、设计单位一同解决处理,万万不能自行其是。
②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分项计量系统从工程模式角度来讲属于交钥匙工程,也就是BT模式。所以和常规建筑电气项目一样竣工验收合格、能耗数据实时上传至监测中心后就要将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分项计量系统交接给既有建筑管理方,这里不仅要按正常建筑电气交接程序执行,施工方而且还要编写系统使用手册,对管理方的维护人员进行系统使用培训,防止在日后系统使用过程中因维护人员对系统不清楚或误操作导致影响其它原有建筑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于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分项计量系统工程与常规建筑电气相比有它的特殊性,也有它的统一性,而怎样才能使这种特殊工程顺利的完成达到预期目标,就要看怎样合理的运用施工项目管理方法。施工项目管理方法是施工项目管理的灵魂和动力,在应用时首先要明确管理的目标,不同的管理目标分别选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并且要对管理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判断管理方法应用的可行性,可能产生的干扰和效果。为了达到一定的管理目的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依据变化了的内部和外部情况,灵活运用管理方法,防止盲目、教条和僵化。以上5个环节中的要点是在常规施工项目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建筑能耗监测及分项计量系统项目提出的几点强调,他们之间彼此都会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并且在实际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其他需要考虑及管控的内容,所以在具体的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中应根据需要在实际过程中将此几点综合考虑,不可孤立地对待,做到有效、可行的项目管理动态控制。
4 结 语
近年来,我国在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对电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电力计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主要以人为的方式进行故障检测,新时期,这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监控和计算电量的过程中,可以对电力计量系统进行充分应用,但是该系统在运行中,很容易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丧失应有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电力计量系统故障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力计量系统常见故障
(一)计量装置故障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影响其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电力计量装置,加大对电力计量装置的管理,也有助于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由此可见,计量装置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其运行中一旦产生故障,将导致较大的差异产生在电力计量中,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而引起计量装置故障的主要因素是设备质量,工作人员在采购中,没有充分的检测质量就对其进行了应用,但是该装置无法有效的适应工作环境,因此运行中会发生感应器迟钝等问题,计量也变的不准确。
(二)收费系统故障
帐卡同收费系统是紧密相连的,其中还包含各种设备记录工作,如仪器和电表等,因此当故障产生于收费系统中时,工作人员必须及时调节变压器、电流仪的变比,如果仪器拥有一定变比,那么其运行过程中就能够满足系统需求,而要想确保其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工作人员应根据当地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变比进行适当的调节[1]。
(三)变压器故障
变压器故障是引发仪器变压器故障的主要因素。当这一故障发生时,工作人员会发现大幅度的变化产生于电表当中。检查故障时,如果电力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那么可以将这一故障排除;而磁通量是引发仪器变压器故障的另一个因素,即较大的变化产生于磁通量中,那么异常现象就会产生于变比中,因此在计量系统中,如果产生了较小的数据,应及时对变压器运行状态进行检查。
(四)安装故障
计量误差产生于安装电力计量系统的过程中,这一问题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现阶段,复杂的结构会存在于新型计量装置中,因此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线路混淆问题,此时进行通电,产生的记录就缺乏准确性。因此,在实际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必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才能够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
二、电力计量系统故障检测技术
(一)电压互感器检测技术
在检测电力计量装置故障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其内部构造上。在检测电压回路的过程中,还应当详细检测计量装置导线,对错接和误接现象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在测量电流、相电压等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对负荷检测方式进行充分的应用,同时在检查电压、电流时需要综合以往的检测记录,才能够对电压互感器故障做出准确的判断。
(二)功率故障检测技术
影响功率的因素较多,当故障产生于功率中,那么会对电力计量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功率发生故障,其会呈现出相对直接的表现形式,即数值变化幅度大,严重超出系统的极限值。而这一现象发生,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2]。同时,功率发生故障还有另外一个表现形式,即数值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产生变动。工作人员在对故障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这两种形式对功率故障进行判断。
(三)计量异常检测技术
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拥有较强的预防。多数情况下,需要对铅封的形式进行应用,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封闭处理应用于电流表中,通过这一方式,能够避免计量装置受人为因素影响而发生损坏。近年来,该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是窃电的方式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将专门的电能表装置应用于计量装置中,并综合分析各种故障因素,充分检查负荷状态和计量装置运行特点,促使安全性和稳定性在电力计量装置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四)电流互感器故障检测技术
该技术拥有较强的复杂性,功率和电压互感器故障都将导致异常的电流,其中大幅度变化的三相负荷是导致故障a生于电流互感器中的主要原因,因为此时会导致极限值低于实际的电流值,而这一现象一旦产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此时如果在查看断路器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异常,则可以说明故障产生于电流互感器之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的应用电力计量系统,能够维护用电户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影响电力计量系统高效运行的因素较多,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大对电力计量系统故障检测技术的研究力度,根据自身电力计量系统的运行特点,有针对性的综合应用多种故障检测技术是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该系统的性能,加大对人民和企业利益的保护力度。
中图分类号:TM933 文献标识码:A
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总电表的电量计费与下面各分计量表的总和相差几十度,甚至几百度的情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此,要认真检查总计量表和分电表存在的计量误差,找出其中的原因,设法排查存在计量误差的各种原因,尽量排除误差的各种因素,降低误差的发生率,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切实合理的工作策略,提高电力计量的精准度,让用电客户安心用电,放心交费。
一、研究计量智能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意义
要想降低总计量表和分电表存在的计量误差,找出并排除其中出现计量误差的各种原因,减少总电表的电量计费与下面各分计量表总和之间的误差,必须要弄清楚电力计量智能表的结构及其计量智能表的工作原理,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从根本上降低或彻底排除总电表的电量计费与下面各分计量表总和之间的误差。
二、全电子式与机电一体式计量智能表的显著特点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计量智能表实际上已经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智能芯片技术,基本上可以进行用电和用电计费自动化管理等一体化智能计费功能。从现在目前国内使用的智能电表计量的种类来看,可分为两大类。全电子式智能计量电表的现代信息含量较高,无论是计量功能,还是对用电数据的处理能力大部分元器件都是由集成电路安装完成的,基本上克服了传统的机械部件存在的弊端。机电一体式智能电度表其实就是在原机械式电度表的基础上添加了一部分零部件,除比机械式电度表易于安装外,计量功能大大增加,测量误差相对较少,其造价大大减低。全电子式智能计量电表和机电一体式智能电表相比,全电子式智能计量电表的体积相对较小,性能大大提高;更显著的特点就是精确度大大提高了,本身的耗电量降低了,误差相对就小了。这是全电子式智能计量电表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
三、远程控制智能电力仪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远程控制智能电力仪表尽管种类和结构不同,但是其通过IC卡的工作原理基本都是相仿的。首先是用电客户持电力智能电量计费IC卡到用电管理大厅进行充值,电力销售管理人员会将客户用电的多少写进IC卡;然后,用电客户将IC卡插入到智能计量电表的刷卡区进行感应充值,这样就实现了合闸供电的系统,也就是说,感应充值后,智能计量电表就会按照事先输入的数据进行正常供电。随着时间的推移,用电量的增加,事先输入的数据电量数会逐渐减少,直到降低到用尽数值时会自动报警提醒,如果用电客户将电用完,系统会自动报警并拉闸断电。此时,用电客户持卡必须要到供电公司进行再次购买电力电能数据重新恢复供电。智能电力计量表通过连接计算机软件通过联网实施远程控制,实现供断电功能。
四、对智能电力计量表的检验中发现的问题
1 三种模式的优缺点。目前电力智能表的三种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分时付费率智能表的特点是可以根据用电的平、峰以及谷三个时段分别计量收费,实现国家规定的不同价格不同时段的收费模式,但是,分时付费率智能表不能实现在线收费、在线检测,不能算是完全智能化电力计量。预付费电表虽然实现了先交钱即刻后用电的功能,从工作效率的角度看,确实省去了人工前去抄表的工作量,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这种预付费电表模式不能对用电客户进行科学监管与国家的经济用电政策不协调。集中式远程自动抄表模式,它通过一个传输介质将客户的用电信息直接传递给供电公司用户管理系统,供电公司用户管理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查看客户的用电数据,实施监控用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基本实现传输,管理和监控的功能。但是,无论哪种智能表都有自己的缺陷,直接影响着智能电表的测量数据。
2 影响电力智能电表数值准确性的因素。一是电力智能电表是通过线圈产生磁场来实现测量功能的,因此,一旦智能电表外部有强磁场干扰就会直接影响智能表的测量数值。二是智能电表中电压回路磁通不对称,必然会产生额外的扭矩,或是增加的擦转矩补偿力矩,一旦用补偿扭矩没有电流流过,智能电表自己蠕动旋转,必然导致智能电表的读数不准确。三是电流互感器产生的误差。电流互感器是整个电力计量装置中的重要部件,从检验检测的问题结果来看,电流互感器出现问题常常对整个电力计量装置产生重要的影响。如对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倍率没有合理的选择,必然会导致不准确的计量。电流互感器工作电流过小,势必导致磁通密度相对较低,增加了误差的几率,所以选用互感器一定要选择适当的变压匝数比,变压匝数比的大小要适宜。又如,对电流互感器容量的选择是否合理也是影响计量准确性的关键,外部导线的电阻阻抗仪表电流,接触电阻的合理配置都势必会影响电流互感器的精度。四是电压互感器对电压变压器负载电流的敏感程度会直接影响度量的准确性。当导线通过接触点的连接电阻时,电压降不可避免地发生会影响负载电压,造成次级绕组电压不相等,势必影响计量装置,从而产生误差。
五、用电计量智能电表检验的改进策略
一是把好进货关,同时对用电计量智能电表质量以及运行结果进行全程监控,对检测结果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排除,并寻找产生的原因,积累总结经验教训。二是对用电计量智能电表的标准化和运行过程实施监控,依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智能计量表标准运行程序的过程进行质量监督。三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及时维护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管理和控制,对智能电表的使用状态跟踪检查,确保电力智能电表安全可靠、准确运行。
结语
总之,要加强对电力智能电表误差的控制,科学控制用电计量装置,选用最新的科技产品,不断运用新技术,有效减低电能表计量数据的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确实保证用电客户的合法经济权益。
参考文献
[1]钟祖荣.智能电表的工作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刘晓凯.确保用电户的合法权益,提高经济效益[J].中国电力,2010(01).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11-02
电力基建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不仅会直接关系到电力基建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也将直接影响电力施工企业的信誉、效益。加强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是保证国家电力能源稳定健康的头等大事。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制约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探讨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针对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特性,做出质量管理措施改进是提高我国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
1 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总体思路
以全面深入落实“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要求,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质量管理各项工作部署,以全面深化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贯彻执行为主要抓手,促进基建质量制度标准在项目落实,推行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制和竣工后永久性工程质量责任牌;加强管理和作业队伍建设,推动管理队伍和分包队伍两个队伍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整治分包人员管控不到位和“同进同出”不落实等难题;形成质量管理“月度分析点评”机制,持续优化和完善过程质量管理管理和考核评价机制,统筹和规范数码照片、常态巡查、交叉互查等管理手段;持续深化标准工艺应用,加强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和应用交流,实现标准工艺在新建项目的全面应用;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与优质工程阶段评价核定相结合,坚决在施工过程中杜绝国网优质工程“否决项”和“质量通病”,强化对未达标相关责任人问责追究“说清楚”制度,全面提高各电压等级、各类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和工艺水平;全面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零缺陷”投运目标,实现电力基建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2 影响基建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常见问题
2.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施工单位对劳务分包队伍过度依靠,不易实现对分包队伍行为和现场质量的完全掌控;设计单位不能按期一次性全部交付施工图纸,工程施工合理工期o法得到相应保证;监理单位人员数量配置不足和自身业务素质较低,对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把关不到位;业主项目部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和专项方案、设备材料的审查验收等工作不严格,使得工程质量风险进一步加大。
2.2 过程质量控制欠缺不到位
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管理重视力度不足,监理单位对现场履职能力较弱,加之承担电网建设基建资质的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施工装备状况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不到位、施工人员动态流动性过强,现场施工质量监督检查人员业务素质差异明显、持证率低,个别建设项目存在隐蔽工程签证、原材料试验记录等不规范、缺项等现象,导致施工质量过程控制不到位,无法完全保证施工质量和工艺满足要求。
2.3 质量通病防治薄弱
由于分包施工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各专业工种技术人员技能水平参差次不齐导致自身施工质量控制性差,且个别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通病存在侥幸和抵触心理,存在工程管理人员清楚、明白但现场实际施工作业人员不晓得的作业实际,对质量通病的彻底解决存在执行上的困难。
2.4 标准工艺深化应用不足
设计单位在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时,未严格执行国网公司“三通一标”、“两型一化”变电站和“两型三新”线路设计导则要求,开展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未率先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引入和标注标准工艺新要求、新规定、新方法,施工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认识度不够,未从思想上根本扭转老旧习惯模式,未树立标准化工艺意识,对标准工艺的推广应用缺乏主动性和抵触心理。
3 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及标准贯彻培训力度
进一步加强制度标准学习和落实执行工作,不断强化现场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能力,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思想责任认识,深刻认识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把质量管理措施的落实摆在第一位,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将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全力以赴,抓实抓好,提升基建工程全过程管理水平,全方位强化质量管理措施。
3.2 狠抓现场施工分包质量管理不动摇
严格落实分包单位资质准入和审查力度,特别是分包单位及其特种作业和特种工种人员的资格审核,做实分包管理“同进同出”和“分包动态监管”工作。在每天班前站班会中,除重点交待安全风险外,将质量管控措施和标准工艺施工要点进行技术交底工作。在签订分包合同和安全协议时明确落实分包质量管理责任,制定分包队伍质量惩罚措施并严格实施,从而做到分包管理合规合法,质量管理优质达标,以此提升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把控水平。
中图分类号:R3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冶金,化学等现代化大工业和电气化铁路的发展,造成电网负荷加大,电网系统中的非线性负荷及波动性负荷使得电网发生严重的电压波动,产生各次谐波,闪变,三相不平衡等各种问题,从而造成电能质量的严重问题。而电能质量的下降又严重的影响了各种供用电设备的运行安全,增加了用电的经济成本,降低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由此,提高电能质量就成为一个避免不了的问题。电能质量指的是在电网公共连接点处对用户的供电电压质量和电力用户在电网公共连接点处对电网的干扰水平[1]。通过电能质量的定义,可以看出,要提高电能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提高公用连接点处的供电电压质量;二是降低电力用户在公用连接点处对电网的干扰水平。而要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要对其进行检测和治理。本文主要从降低用户对电网的干扰水平着手,先分析基层用户用电中存在的问题,再从这些问题着手,对其进行监测,并给出治理措施。
1 基层用户用电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通过对基层用户开展调查,发现基层用户的用电负荷类型一般为各种类型的非线性用电设备,如各种视频显示设备,节能照明设备,家用电器,各种整流和调速驱动装置等。而随着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的快速发展,电气化铁路也成为影响城市用户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负荷。
分析这些设备的电能质量特性,可以发现接入电网后会对电网产生以下电能质量问题:
(1)产生大量的零序三次谐波电流,使低压供电母线三次谐波电压严重超过国标允许范围,影响低压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
(2)中性线上的三次谐波电流过高,使中性线发热,增大线损;
(3)各种低压用电设备的三次谐波电流含有率往往高达50%以上,致使电流有效值远远大于基波电流有效值,其视在功率远大于基波视在功率,功率因数也远远小于基波功率因数,导致低压电网谐波电压超标和线损增加。
图1就是基波与三次谐波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谐波电压与基波电压的叠加所得到的合成波,已经造成严重的电压畸变。
图1 谐波示意图
(4)电气化铁路机车负荷具有单相性、非线性、随机波动性以及再生制动的特点,会引起三相电压不平衡、谐波和电压波动等电能质量问题[2]。由于电气化铁路用电电压、接线方式、电气特性等的特殊性,需要专门进行监测和治理之后才能注入低压供电系统,所以本文不予过多考虑。
根据基层用户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主要就是三次谐波和无功功率问题。谐波会对电网、变压器和旋转电机、继电保护和电力测量、通信系统等造成一系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对电网的影响。谐波电流会产生有功功率损耗,在采用电缆的输电系统中除了引起附加损耗外,还会加速电缆绝缘的老化,造成绝缘损坏,进而发生短路,引起火灾;
(2)对旋转电机和变压器的影响。谐波主要引起附加损耗和过热,其次是产生机械振动、噪声和谐波过电压,严重时甚至会损毁电机;
(3)对继电保护和电力测量的影响。对部分晶体管型继电保护器来说,谐波会改变其性能,引起误操作或者拒绝操作。而对于电力测量来说,如果负载不是谐波源,则会在负载上产生有害的谐波损耗,若用户是谐波源,向电网输出的有害的谐波有功功率比他所消耗的基波有功功率要少,这同样都会造成电力测量的误差;
(4)对通信系统的影响。谐波干扰会引起通信系统的噪声,降低通话的清晰度,严重时更会引起信号的丢失,在谐波与基波的共同作用下还引起电话铃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
同时,基波无功功率对公用电网也会产生如下影响:
(1)增加设备容量。无功功率的增加,会导致电流增大和视在功率增加,从而使发电机、变压器及其他电气设备容量和导线容量增加。同时,电力用户的启动及控制设备、测量仪表的尺寸和规格也要加大;
(2)设备及线路损耗增加。无功功率的增加,使总电流增大,因而使设备及线路损耗增加;
(3)是线路及变压器的电压降增大,如果是冲击性无功功率负载,还会使电压产生剧烈波动,使供电质量严重降低。例如电动机在启动期间功率因数很低,这种冲击性无功功率会使电网电压剧烈波动,甚至使接在同一电网上的用户无法正常工作。电弧炉、轧钢机等大型设备会产生频繁的无功功率冲击,亚种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
2 基层用户电能质量的监测
用于电能质量监测的仪器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内容和测试目的,我们选用 “联能电能质量检测”的不同仪器进行检测,在线监测应该选用电能质量远程监测仪,而专项监测应选用便携式多通道电能质量分析仪,简单的谐波监测一般用手持式谐波分析仪,而基层用户电能质量的问题一般就是谐波和无功功率补偿问题,特别是三次谐波和无功功率补偿问题,因此,对于各个小区用户一般可以采用简单,实用的手持式谐波分析仪。在实际使用中,不管采用哪种装置或仪器,都要对其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再根据处理结果,对电网电能质量问题做出合适的应对措施,达到改善电网电能质量的效果。
3 基层用户电能质量的治理
由于基层用户电能质量主要存在的是谐波和无功功率问题,而要对其治理就是要对其进行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而要进行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主要有两条思路可以进行考虑:一是对电力电子装置本身进行改造,使其不产生谐波,且把其功率因数控制为1。这一种在本文所提供的模型中显然不适合,故,可以不予考虑。二是装设谐波补偿装置来补偿谐波,这显然对于各种谐波源都是实用的。所以,这是本文所要考虑的主要思路。传统的谐波补偿装置一般采用LC调谐滤波器。这种装置虽然结构简单,且在补偿谐波的同时还可以补偿无功功率,但是,其补偿特性易受电网阻抗与运行状态的影响,易与系统发生并联谐振,导致谐波放大,使LC滤波器过载甚至烧毁[3]。因此除了部分小区可以采用外,在整个区域中一般要慎重使用。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采用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已经成为谐波抑制的一个重要趋势。
有源电力滤波器是一种用于动态抑制滤波、补偿无功的新型电力电子装置,它能对大小和频率都变化的谐波以及变化的无功进行补偿。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从补偿对象中检测出谐波电流,由补偿装置产生一个与该谐波电流大小相等而极性相反的补偿电流,从而使电网电流只含基波分量。因此应用特别广泛。目前实际应用的有源电力滤波器根据其与补偿对象的连接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并联型与串联型,现在所用的装置几乎全是并联型的。这些装置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LC滤波器混合使用。图2就是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系统构成。
图2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系统构成分类
4 结语
现在我国对于谐波抑制和无功功率补偿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非常活跃的阶段,社会对这一技术的需求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亮。虽然现在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像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等技术的研究并不是特别成熟,还有待于研究人员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欧盟—亚洲电能质量项目合作组. 用户电能质量测试评估与解决方案案例集[M].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①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焊接技术不熟练,他们多数人是电工班里的多面手焊工,对立焊的操作技能差。
②现场施工管理员对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接地装置》有关规定执行力度不够。
1.2预防措施①加强对焊工的技能培训,要求做到搭接焊处焊缝饱满、平整均匀,特别是对立焊、仰焊等难度较高的焊接进行培训。②增强管理人员和焊工的责任心,及时补焊不合格的焊缝,并及时敲掉焊渣,刷防锈漆。③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另外,作为引下线的主钢筋土建如是对头碰焊的,应在碰焊处按规定补一搭接圆钢。
2室外进户管预理不符合要求
2.1原因分析
①材料采购员采购时不熟悉国家规范、标准,有的施工单位故意混淆以降低成本;施工管理员不严格或者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不敢持反对意见,不坚决执行规范和标准;监理人员对材料进场的管理出现漏洞。
②与土建和其他专业队伍协调不够。
③没有弯管机或不会使用弯管机,责任心不强,贪图方便用电焊烧弯。
④预埋进户管的工人不懂防水技术,又不请防水专业人员帮忙。
2.2预防措施①进户预埋管必须使用厚壁铜管或符合要求的PVC管。②加强与土建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和配合,明确室外地坪标高,确保预埋管埋深不少于0.7米。③加强对承包队伍领导和材料采购员有关法规的教育,监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需检验这一规定,堵住漏洞。④预埋钢管上墙的弯头必须用弯管机弯曲,不允许焊接和烧焊弯曲。钢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痕现象,其弯扁程序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⑤做好防水处理,请防水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或由防水专业队做防水处理。
3电线管(钢管、PVC管)敷设不符合要求
3.1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对有关规范不熟悉,工作态度马虎,贪图方便,不按规定执行。施工管理员管理不到位。
②建筑设计布置和电气专业配合不够,造成多条线管通过同一狭窄的平面。
3.2预防措施①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工人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要熟悉有关规范,从严管理。②电线管多层重叠一般出现在高层建筑的公共通道中。当塔楼的住宅每层有6套以上时,建议土建最好采用公共走廊天花吊顶的紧饰方式,这样电专业的大部分进户线可以通过在吊顶之上敷设的线槽直接进入住户。也可以采用加厚公共走道楼板的方式,使众多的电线管得以隐蔽。电气专业施工人员布管时应尽量减少同一点处线管的重叠层数。③电线层不能并排紧贴,如施工中很难明显分开,可用小水泥块将其隔开。④电线管埋入砖墙内,离其表面的距离不应小子15mm,管道敷设要“横平竖直”。⑤电线管的弯曲半径(暗埋)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10倍,管子弯曲要用弯管机或拗捧使弯曲处平整光滑,不出现扁折、凹痕等现象。⑥电线管进入配电箱要平整,露出长度为3-5mm,管口要用护套并锁紧箱壳。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管,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面50-80mm。⑦预埋PVC电线管时,禁止用钳将管口夹扁、拗弯,应用符合管径的PVC塞头封盖管口,并用胶布绑扎牢固。
4导线的接线、连接质量和色标不符合要求
4.1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
②材料采购员没有按照要求备足施工所需的各种导线颜色及数量,或者施工管理人员为了节省材料而混用。
4.2预防措施①加强施工人员对规范的学习和技能的培训工作。②多股导线的连接,应用镀锌铜接头压接,尽量不要做
"羊眼圈"状,如做,则应均匀搪锡。③在接线柱和接线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只宜1根,如需接两根,中间需加平垫片;不允许3根以上的连接。④导线编排要横平竖直,剥线头时应保持各线头长度一致,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后不应有导体;铜接头与导线连接处要用与导线相同颜色的绝缘胶布包扎。⑤材料采购人员一定要按现场需要配足各种颜色的导线。⑥施工人员应清楚分清相线、零线(N线)、接地保护线(PE线)的作用与色标的区分,即P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单相时一般宜用红色;零线(N线)应用浅蓝色或蓝色;接地保护线(PC级)必须用黄绿双色导线。
5配电箱的安装、配线不符合要求
原因分析
①安装箱体时与土建配合不够,土建补缝不饱满,箱体安装时没有用水准权校水平。
②认真将箱内的沙浆杂物清理干净。
③箱体的“敲落孔”开孔与进线管不匹配时,必须用机械开孔或送回生产厂家要求重新加工,或订货时严格标定尺寸,按尺寸生产。
④加强检查督促,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⑤接地的导线按规范当装置的相线截面S≤16mm2时,接地线最小截面为S;当16〈S≤35mm2时,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为16mm2;当S〉35mm2时,接地线的最小截面为S/2。
⑥箱体内的线头要统一,不能,布线要整齐美观,绑扎固定,导线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在箱体内要有10-5CM的余量。新晨
6开关、插座的盒和面板的安装、接线不符合要求
6.1原因分析
①预埋线盒时没有牢靠固定,模板胀模,安装时坐标不准确。
2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监督现状进行分析,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监督结构不完善
从当前的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状进行分析,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就是较为显著的问题之一。在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部分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督,建立了监督机制,但是监督机制并不完善,施工质量的检测技术落后,无法达到要求。此外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与检测关系不明,造成监督工作的权责混乱,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的效果。[1]因为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认识度不够、重视度不够,进而造成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缺乏力度,这也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的表现。
2.2工作人员素质低、检验设备缺乏
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督检测进行分析,工程的质量监督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尤其是一些县级、偏远市级城市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专业性较低,缺乏质量检测知识、技术等,且质量监督检测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监督工作不到位等,都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在工程治疗监督检测中,检验设备不全,造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检测工作受到影响,无法保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从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现状进行分析,其经费缺乏,造成检测设备不全,影响质量检测等。[2]
2.3监督力度不足、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督机制缺乏,工作人员的素质低等,造成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不足。在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监督工作事情多等,使得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日常巡查、项目的审核划分、施工质量的评价等工作存在漏洞,质量监督检查人员少工作多,为此无法保证监督工作质量,除了监督力度不足之外,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造成水利水电工程不同小大型工程的质量监督、施工质量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流程、施工工序等无法得到保证,为此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进行。
3解决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在我国的农业、防洪等工程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需要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监督,保证施工质量。[3]在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着整体的施工质量,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需要将这些问题解决,改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保证质量监督各项工作可以顺利地进行。这些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
3.1完善监督机制,并明确监督机构职能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质量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影响着质量监督工作的实施,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可以顺利地进行,需要完善监督机制,并明确监督机构的职能。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责和权利,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中的各项职能等明确,为工程的质量监督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保证工程质量监督的各项工作都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
3.2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其施工质量监督工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质量监督中监督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中工作人员的素质低,影响着整体监督质量,为此需要提高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质量监督操作技术水平和相关的业务能力。[4]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需熟练地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还需要掌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分析能力、解决能力等。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可以定期进行培训,加强现场监督工作的新老员工带领作用,可以聘请一些质量监督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定期召开质量监督问题讨论会议等,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3.3提高重视度,加强监督力度
在当前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其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视度和监督力度不够,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可以顺利地进行,需要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的重视度,并加强监督。从思想上意识到加强质量监督的重要性,从被动到主动的进行质量监督,身体力行,加强相关人员的责任心,树立质量安全意识,积极地参与到工程质量监督中。除了提高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督重视度的同时,要加强监督力度,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建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加强监督,并加强质量监督中的不良行为的惩处力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