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投资理财入门方法

投资理财入门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6 09:29: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投资理财入门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投资理财入门方法

篇1

2反复看经典的炒股书籍,领悟作者历经几十年股海沉浮总结出来的精华。

3看一些炒股老手发表的帖子,学习他们的心态和炒股技巧。

4选定一位股市中的导师,可以是机构或者是投资领域内被证明是行家的人。

篇2

一、高中生理财的必要性

近年来,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压岁钱管理相比从前会更宽松一些,相对有独立能力的高中生就更是如此了。由于人们普遍的认为成年后就应该自己生活并自己理财,而法律上界定成年与否的标准是年龄,大部分高中生的年龄在16周岁到18周岁之间,这个阶段的未成年人一般被认为心理年龄成熟度较高,就得到了比较普遍的、程度比较大的理财自由。

可惜的是,课本中的理财知识非常少,仅仅有一句“量入为出,理性消费”和一些关于股票债券的笼统概括,这是远远不够的。要知道,高中生阶段的未成年人自以为对金钱有所了解,实际上他们中的大部分对金钱的概念更多的限于数额。不知读者是否听过身边的大学生们说起“钱原来这样值钱,以前父母给付钱的时候都没什么感觉”之类的言语,笔者曾多次听到学生这样抱怨,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部分学生高中时期都跟父母同居,生活起居由父母供给,平时的支出由父母控制,到了大学后,财务完全由自己来进行打理的时候,他们才渐渐的开始有了明确的金钱概念。因此,高中生非常容易因为金钱概念的模糊而花钱大手大脚。

根据一份权威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大约20%左右的高中生拥有超过5000元的年存储额,而年存储额超过1000元的高中生则大约有62%,该调查报告在最后根据调查人数和全国高中生总人数(不含港澳台)大致预计,全国高中生一年的总存储额大约为一百五十亿元。笔者私以为,这样可观的数额不论是被没有金钱概念的拥有者随意挥霍掉、或是躺在银行中等待每年的微薄利息,都是很可惜的;因此,倘若高中生多多接触金融理财知识,这样资源浪费的情况就能大大改善。

二、合理利用金融方向的书籍、报纸与新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高尔基的名言。此言不假,想在要对金融理财有更多的了解,读书看报是最直接的了解理论知识的方式。而新闻,可以通过了解国家的政策,帮助高中生从侧面的了解经济背景。

(一)通过书籍接触金融理财知识

国内外金融方向的书籍大约分为入门、中级、高级等。一般来说,针对高中生的年龄段,能够涉猎一些入门书籍,对一些经济学原理有所了解,并拥有对经济体系的运转有所看法也就足够。在所有的此类书籍中,内容最为严谨的大都是教材,故而下文笔者将介绍几本适合高中生作为读物的经济学教材。首先,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学习金融方向内容的人大多知道曼昆,他绝对称得上该领域的大家。而这本教材大多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使用,内容基础、行文优美有趣,很适合高中生略作赏读。其次,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该作者研究的内容横跨多个相关的领域,因此他的书行文竟是难得的结构宏大,糅合甚多元素。此书对于高中生这样的初学者而言,可以快速的帮助他们在思想中构建一个对经济学的认知框架。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上述的两本书虽然出自大家之手又各有优势,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公允性,很好的补充了前两者的不足。最后,由我国知名学者梁小民、宁承先、尹伯成等人编纂的相关书籍大都行文严谨,均适合高中生选读。

(二)通过报纸接触金融理财知识

受益于证券市场近年的繁荣,金融类报纸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其实,理财包括的不只是支出,更多的是怎么样投资。近年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股市,然而高收入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因此笔者虽推荐高中生可以阅读一些财经报,却并不建议受高中生此类报纸的影响而轻率的将手头尚算微薄的资金投入股市。最值得一看的金融类报纸有:《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和《第一财经日报》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新闻联播。虽然大部分的内容似乎是民生、我国与各国的互相访问,却会从侧面看出当下值得投资的产业和项目。

三、理财类应用

目前应用市场上有大量的理财应用,通过下载其中比较合适的应用,关注它们的推送消息,可以对金融理财知识有所了解。这一类应用在设计时由于面向的人群较广,会考虑到使用者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将使用方式设计的比较简单,不会有太专业的理财模块直接划分。

虽然针对高中生群体的理财应用较少,但也不是没有,此处推荐几个较为合适的应用:压岁宝、快乐宝、未来宝和财富宝等。这几个应用针对高存储性的高中生群体设计,比较适合高中生使用。

理财夏令营这个模式最早在美国出现,别名“省钱夏令营”。是的,就是通过夏令营教导孩子怎样适度消费。不过,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也称它为“赚钱夏令营”,通过参加这样的夏令营,可以帮助高中生进行理财实践。在美国早期,此类夏令营通过教导孩子们对入门的经济规则和财富观念帮助其培养较好的投资理财素养,最直接的是帮助他们防止因大手大脚过度消费成为“卡奴”甚至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众所周知,这是美国人的消费常态。当这种模式运营的夏令营进入中国时,考虑到中国家长一手包办家庭财政的模式,更多的会帮助理财知识还为零的中国孩子了解金融理财知识,并通过让他们尝试建立自己的账户并进行管理的过程优化他们的理财思维和模式,这能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金钱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渐渐的对投资有涉猎,进而有一些自己的见解;这会使得他们在金钱管理上拥有比同龄人更超前的理性思维能力。因此,总体来说,对于理财基础薄弱的高中生群体这样的夏令营其实值得一试。

高中生可以直接与长辈交流,一般来说,长辈的理财经验多是比较丰富的。而平辈中已步入社会的兄长姊姊,甚至同学朋友中理财比较成功者都是可以交流的对象。同时社区、银行和学校举办的理财讲座应积极参加,同时结合自身的情况与讲师进行交流,相信可以有所进益。

四、结论

在高中生阶段,孩子就应该自己接触金融理财知识,避免日后因突然的理财自由而产生无法负担的债务,或者是月初大手大脚月末啃泡面的中国大学生常态。大致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报纸、收看新闻、尝试使用理财类应用、参加理财夏令营以及与经验丰富者的交流等方法丰富自己的金融理财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晨.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途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3).

篇3

近年来,在国内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金融产品日益丰富,个人理财市场需求日渐突显的情况下,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个人理财服务和专有品牌,如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和理财产品“稳得利”、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等。其中,部分地区的一些国内银行已经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办法,掌握了有效的市场营销宣传手段,并组建起了拥有相关业务技能的个人客户经理队伍,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随着中国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步伐加速,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将越发强烈,外资银行以巨大的国际化品牌优势正一步步逼近我国的银行业,而遭到冲击最大的就是包括个人理财业务在内的一系列中间业务。下面就各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情况做一简单介绍:

金融机构

理财品牌

管理机构

客户进入门槛

目前全国理财中心数量分布

中国银行

中银理财

/

50万人民币/同等外币/交易量达要求/尊贵人士

超过100家理财中心

工商银行

理财金账户

个人金融业务部理财处

20万人民币

2200家理财中心

农业银行

金钥匙理财

个人业务部理财处

不详

300家左右的金融超市

金融机构

理财品牌

管理机构

客户进入门槛

目前全国理财中心数量分布

建设银行

乐当家

个人银行部理财处

50万人民币/交易量达要求

200家理财中心20__家左右的理财网点

交通银行

交银理财

私人金融业务部私人银行处

50万人民币的账户总资产/规定交易量

重大城市建设统一的理财中心

招商银行

金葵花理财

个人银行部

账户总资产日均50万人民币/季度

67个"金葵花"理财中心、228个"金葵花"贵宾室、250个"金葵花"贵宾窗口

个人理财业务正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国内金融界新的竞争焦点。各大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券商以及其它金融机构纷纷利用自身的优势,向这一领域渗透,推出形式各异的个人理财业务。而银行以其良好的社会信誉、专业化的理财团队、先进的科技支持及雄厚的资金实力的优势赢得客户,并占据个人理财业务的主要地位,成为个人理财服务的主渠道。其中,招商银行根据市场细分理论,借鉴国内外银行业发展零售银行业务的成功经验,形成和采取了有招行特色的矩阵式市场细分的经营策略,凭借“一卡通”、“一网通”,在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和功能齐备的高科技理财手段上较有优势;交通银行采取按照客户的职业、年龄(如生命周期)等基本属性来划分客户群的方法,依据不同的客户群体来归集整合理财产品,从而体现了差别化服务和以客户为本、替客户着想的基本思想;建设银行则根据"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对包括个人银行、电子银行、银行卡、中间业务在内的全行个人银行产品进行了整理从而推出了6款理财产品套餐,使不同层次的客户拥有个性化的选择。

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已意识到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纷纷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但其采取的策略各不相同、客户定位也各不相同。银行一般理财工作的主要业务还只是为客户提供投资渠道、办理消费贷款、资信证明、预约国债等,和国外那种全权委托投资管理还有很大的距离。总体来讲,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缓慢,还处于初级阶段。

2、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分析

(1)认识不到位

银行从客户贡献度来确定战略重点和分配资源,这无疑是银行集约化、精细化经营的明智选择。但银行要由经营产品向经营服务、品牌、文化方面发展,就不能对低端客户"一放了之"、"一弃了之"。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总体上高收入客户占有比例比较低。帕累托的80/20法则深入人心,大部分人认为个人理财业务的营销就是对20%的客户营销,但谁又能保证得了今天那80%的客户不会是明天那20%的客户。

(2)理财产品缺乏新意、服务不到位

目前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品种较多,但业务范围窄,导致理财产品缺乏新意。这些理财产品的理财功能总结起来大致有:业务—为客户代缴各项费用,保险,代为兑换债券,每月向客户提供银行交易清单;信息服务—定期提供股市行情、普通的金融产品信息资料等简单的免费咨询业务;个人信贷业务—大多数银行的理财中心主要经营消费信贷和按揭贷款等个人信贷业务。尽管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品牌,也纷纷建立理财中心,但它们的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缺少个性化服务。

(3)宣传不到位

每有理财产品新推出,经常会忽略了对内部人员的宣传,造成只有具体负责

销售的几个部门了解该理财产品的情况,其他部门则知之甚少,而且理财人员缺乏主动营销意识,“坐、等、靠”思想严重。广告宣传做得不深不透,宣传的方式还停留在红布条、橱窗广告、告示牌、印刷材料等传统介质上。(4)人员不到位

基层一线人员普遍缺少理财专业知识,在销售新理财产品时又缺乏对这些人员的宣传培训,造成一线人员在宣传营销时只能简单根据宣传材料照本宣科,而理财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各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大至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与否,小到日常生活的衣食支出,无不囊括在内,所以根本谈不上具有销售理财产品所需要的为客户测算具体的收益水平及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能力。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瓶颈及原因分析

1、宏观环境层面

(1)投资理财的主流产品市场发展不尽如人意

首先是分业经营的制约,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作为金融市场的三大分市场,银行、保险、证券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客户资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同时,由于理财机构不能替客户直接投资,导致个人理财业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进行操作,个人理财业务最为核心的部分无法实现。银行也不能对个人资产进行全权管理,更不能代客实际操作。因为除了存贷业务,银行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产品,既谈不上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也不可能培养出自己的专业人才;其次是监管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中介机制不健全,评估分析行业不成熟,导致理财机构无法向客户推荐具有针对性或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实施理财服务。中介行为的不规范、不成熟还造成理财活动中“小道消息”盛行,商家片面宣传成风,使投资者难以获得预期的回报,严重影响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第三是缺乏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保障,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理念是“以客户为中心”,是一种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新型综合性业务。而目前在我国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设置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都归在个人银行业务部。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而上述业务当前又是分别由个人银行部、中间业务部、房贷部等多个部门管理,造成前台业务分块分割,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最后是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及系统支持,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规划建议比较单一而且个人理财差别化服务不足,多数银行的运行系统是建立在账户的基础上的,客户信息极为有限,因此无法有效地加以分析利用,导致理财业务的开展始终无法确定目标群体。此外,各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保险、证券公司之间的有关客户信息资料库还不能相互间形成共享,有时甚至还产生相互封锁,客观上造成了客户信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向纵深发展。

(2)金融宏观环境

金融宏观环境主要体现在监管环境,自1988年巴塞尔协议推出以来,以风险资本为核心的经营和监管理念在国际金融业得以确立。20__年国家监管部门颁布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到20__年底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达到8%,届时资本金不足将停止商业银行机构和业务的市场准入。把资本充足率确立为中国商业银行监管的核心指标,并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的监管环境下,中国商业银行要实现业务的持续发展,必须探讨经营发展模式和盈利增长模式的转变,提高资产盈利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积累能力和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建立稳定有效的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实现资本监管下的业务持续发展。资本补充不是目的,而是持续经营的必要条件,核心是化“被动的资本约束机制”为“主动的资本激励机制”,通过业务与盈利模式转变,打造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银行的资本回报水平和投资价值。

(3)市场竞争环境

竞争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银行进行业务转型和收入结构优化的动力。随着20__~20__年中国加入wto的后过渡期的即将结束,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外资银行业务的逐渐开放,将使银行业的竞争更趋激烈。外资银行的挑战,使中资银行面临的不仅是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在产品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有更明确的市场定位、更好的产品、更强的综合服务能力来应对挑战。

2、商业银行层面

(1)经营思路上重“批发”轻“零售”

目前,由于中小商业银行处于规模发展阶段,很多商业银行员工还认为零售银行业务,包括个人理财业务对银行的利润和规模的贡献不大。相比发展公司金融业务,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在银行内部思路还不统一,这成为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最大瓶颈。目前,个人居民储蓄存款远远超过企业存款,居民有财可理,理财意愿也不断增强,作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正当其时,但内部经营思路的差异不解决,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必然受到滞绊。这要求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内部营销,统一思路,加快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2)人力资源机制、培训体制造成理财人员缺乏、人员素质难以迅速提升

国有商业银行多年发展,积累了一批优秀的公司金融业务人才,许多总分支行的行领导都是公司金融业务方面的专家,相对而言,零售业务人才相对匮乏,对个人理财业务熟悉的人才就更少了,总分支行都存在这个问题,支行层面的理财师队伍建设问题更是一个瓶颈。人才缺乏的主要依靠两条途径解决,一是招聘专业人才,二是加强培训,提升现有人员素质,将现有人员转化为符合要求的理财人员。

(3)由于对理财服务认知的差异,理财服务策略还不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有许多服务策略还有待检讨。例如,有些银行侧重提供贵宾理财优惠服务(登机贵宾通道、免费赠送礼品等),对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服务方面还存在欠缺。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从长期发展来看,还是需要在客户需求分析、销售机会挖掘、投资理财产品提供方面多做工作,做好财富管理服务,这样才能实现投入产出的合理化,保证业务长足发展。

(4)理财服务技能有待提高

理财服务首重个性化服务,根据客户的理财偏好、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实际的财务状况进行理财规划,推荐合适的投资组合,并跟踪客户的整个理财过程,及时反馈指导,但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内地商业银行在理财服务技巧上还处在初级阶段,对客户细分策略、数据库营销的技巧、专业理财知识、量体裁衣的产品设计方面与境外同业差距较大,人性化的服务还是不够,对客户的研究也不太充分,虽然各行在这几个方面都非常努力去改进,但整体服务技能提高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这有一个过程。

(5)理财产品还不够丰富

目前,各行都在产品创新上投

入了大量的资源,内地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增长速度很快,例如基金、外汇期权等产品,受到客户欢迎,成为重要的理财产品,但现阶段可以利用的金融工具和投资品种还是不够丰富,为客户做资产优化建议时显得捉襟见肘。就以基金为例,香港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全球基金产品,种类非常丰富,而我国大陆地区基金产品少,且投资主体为国内股票市场,客户选择余地并不大。3、客户层面

(1)传统怕“露富”心理影响理财行为的深入进行

国人在财富方面,传统上比较低调,不愿意透露个人财产,担心没了隐私。理财经理不充分了解客户财务,也就无法提供全面的财务建议,只能局限在办理具体产品交易、提供信息、优先优惠服务等方面,令理财难以深入。而银行短期内又很难树立品牌形象,树立诚信、专业形象,消除客户担心。

(2)对理财服务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

部分客户认为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就是委托资产管理,关心回报率。有些客户认为银行理财客户经理只提供建议,用处不大,在投资理财时完全相信自己。有些客户认为理财服务还是外资银行好,不信任国内银行。

(3)理财积极性还需要提高

相当一部分客户的财富没有得到合理安排,财富没有得到充分打理,自己不会理财,但又担心风险,不放心交给别人,所以大量资金存放在银行储蓄以及国债上,对理财抱着消极的态度。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个人理财服务体系的功能。将现资观念、理财策略等方面完全溶入银行的经营理念,通过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通过完善个人理财服务体系,可以帮助银行进行业务流程的整合、提供客户与银行客户经理交互的平台、统一客户联系、优化销售渠道;帮助银行发展客户关系、充分收集客户的需求、支持产品的创新;帮助银行在丰富客户信息和掌握客户信息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客户视图和客户智能管理。银行客户经理则可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客户市场的细分,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利用自己的网点和员工及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和引导,并将宣传重点放在客户的实用价值上,以吸引目标客户去尝试使用。

2、创新服务,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对低端客户主要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自助服务,而对高端客户则主要通过客户经理实行"一对一"服务。个人客户经理制应凭借其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的特点,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个性化服务手段,使个人理财服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3、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速,混业经营将是必然趋势,为此商业银行应该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加强跨行业的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业务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的效益,逐渐聚集起核心个人客户群体。

篇4

一、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推出的背景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金融机构以特定的客户为服务对象,通过对客户的个人资产分配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客户确定阶段性生活和投资目标,并利用其在金融咨询、投资理财、服务网络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建议和帮助客户及时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品种,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并从中收取相应费用的一项中间业务。理财业务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产生的背景条件是:

(一)从消费者来看,是人们对自己财产有保值增值的愿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得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平有了大幅度增长,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富有,但是面对中国经济收入水平的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大幅度上涨,从08年以来,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除了2010年2月份有了一个大幅度的上涨以外,其他时间都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如图),这说明中国的储蓄水平依然很高。

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在20世纪70年代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在2005年我国居民的储蓄高达51%,随着经济形式的变化,3月CPI5.4%,超越去年11月5.1%的高点创出32个月以来的新高,面对如此高的通货膨胀率,把钱存在银行正在缩水,因此消费者在积极地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做到是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但是由于投资者个人知识,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他们无法自己来理财,这时候投资者就迫切的希望有个专门的机构来帮助自己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也由于中国的医疗、教育、养老等体制改革也激发了居民的理财需求,由此可见,我国个人理财服务的前景广阔,潜在市场巨大。

(二)从银行方面来看,有利于增加其利润来源,提高银行的竞争力,推动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竞争压力增大,一方面由于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的发展受到了规模限制,虽然银行可以在中央银行决定的利率水平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浮动,但是为了吸引客户,他们不会把利率偏离的太远,因此依靠存贷差来获取经济利益远远达不到银行的发展所需,同时银行担心出现不良贷款而惜贷,优质客户要求银行下浮贷款利率等不利因素,使得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更加单薄。另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大批外资银行的涌入进一步加剧了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局面,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国内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改善银行的资产、客户和收益结构。它们开始注意到:在国外发达国家,外资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非常成熟,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并且个人理财业务也给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而目前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刚刚起步,需求增长旺盛,极具发展潜力,因此被各家商业银行普遍看好。

在以上两方面的作用下,理财业务顺应潮流的诞生了。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理财业务在各家商业银行雨后春笋般的开始了,近几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如下:

(一)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对理财业务的初步尝试

因为理财市场存在着如此巨大的需求,各家商业银行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获取理财业务的收益,纷纷开始了理财业务的尝试。国内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只是近几年的事,大致的发展历程是: 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率先在国内银行界成立私人银行部,客户只要在该部保持最低10万元存款就能享受多种财务咨询服务;1997年,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向社会推出包含理财咨询设计、存单质押贷款、外汇买卖、单证保管、存款证明等12项内容的理财系列服务;2000年,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以员工名字命名的“个人理财工作室”;2002年底,招商银行面向全国推出“金葵花”理财,为高端个人客户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综合理财服务,内容包括“一对一”理财顾问服务、易贷通、投资通、居家乐理财规划等服务内容。

(二)2003年被称为“理财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2003年可以称之为“理财年”,在短短的一年内,各家商业银行纷纷积极推行品牌化战略,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开发,多种理财品牌纷纷登场亮相。自招商银行推出了“金葵花”理财品牌之后,工行推出了“理财金账户”,建行推出了“乐当家”,农行推出了“金钥匙”,交行推出了“圆梦园”,民生推出了“非凡理财”,广发推出了“真情理财”。同时各家银行也有过去的那种局部化、分散式的营销方式,开始向整体化、精心包装、统一营销的方式转变。开发了各种体现本银行的特色和竞争力的专属理财产品,而且也加大了在延伸服务、附加服务、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努力;各种市场推广活动也是多种多样,尽显银行特色。

(三)个人理财业务高速发展阶段,产品种类急剧增长

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中,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影响,外汇理财产品市场占理财的比值不断增加,特别是2007年2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对结汇和购汇的限额规定为五万美元,这就有利于鼓励个人进行外汇投资理财,这就推动了外汇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同时银行也出现了很多的人民币挂钩型理财产品,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QDII产品,FOF产品。其中这些产品中的一些中短期产品比较符合客户的需求,因此特别受市场的欢迎。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会向更高一层次迈进。随着银行理财团队的专业人员的知识积累的不断增加,还有银行逐步完善理财产品的努力,相信理财产品在中国会逐步走向成熟的。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毕竟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给客户提供的投资理财服务无论从规模上,营销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不能与外资银行相抗衡,个人理财理念及业务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业的分业经营现状,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的空间

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个市场相互分裂,我国的《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只能分业经营,银行不能经营保险证券的业务。同时法律还规定了银行不能代客理财,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停留在较低的层面操作,银行无法利用证券保险这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商业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业务,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产品,因此对产品的适用性无能为力,因此我国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建立在运用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分业经营使得商业银行与保险、证券公司之间的有关客户信息资料库还不能相互形成共享,有时还产生相对封锁,客观上造成了客户信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的纵向发展。

(二)商业银行缺乏复合型的个人理财人员及设计产品缺乏创新、产品单一

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理财人员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建议合适的理财产品,同时要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因此对理财人员的要求很高。理财人员不仅要了解银行传统存贷业务的内容,还要了解法律、税收、财务、会计、保险,证券及衍生品的操作过程及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跟实际操作,但是遗憾的是,一方面我国的银行理财业务大多数是从银行自身的产品推销开始,因此理财人员也是大部分从银行的工作人员中分配出来的一部分人员,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考试,并且由于他们只是对银行的业务相对熟悉,因此设计的产品大部分都是以结算类为主,而且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卡通,银证通等服务产品,同质性很强,缺乏本行的创新产品。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中国的分业经营,使得精通财务、会计、保险、证券、银行的综合性人才很少。同时商业银行对客户经理及理财人员的考核标准还是建立在传统的完成多少存款任务的基础上,他们不承担收集,分析及管理市场信息和客户信息的职责,因此对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产品设计的思路及产品存在的风险缺乏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因此对金融理财产品的设计方面就存在盲目性。

(三)缺乏相对独立的健全的一个业务运作系统

理财体现的是对一些迫切需要保值增值自己资产的人提供一种具体可行的方法,体现的是以客户为中心,在理财业务中,客户往往希望银行能提供一种一站式的服务的新型服务业务,要想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理财部门必须要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整合,从客户的风险分析、理财建议到具体操作实施都要衔接起来,让客户能省时省力的保值增值自己的资产。但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中,这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理财业务涉及到资产、负债及银行的中间业务,但是上述业务又是由银行的多个部门来管理,导致前台业务条块分割。个人理财业务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业务系统,使商业银行无法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没能发挥出金融理财业务的最大优势。

(四)个人理财业务进入门槛太高

个人理财业务都是定位于少数高端优质客户,但是在中国高收入的人只占总人口的5%,95%的人还是一般收入水平,服务门槛过高,而满足这个条件的客户又相当有限,因此造成客源稀少,如外资银行一般“门槛”在5万美元以上,国内银行的很多理财产品一般“门槛”在5万元以上。比如说像建行的“乐当家”它也要求你要在建设银行存款要达到20万到50万元,同时每年的消费额也要达到一定的数额。北京、上海地区银行的个人理财中心的门槛由2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行业平均水平也在30万元左右,这种高门槛是一些有理财需求但是资金不足的居民望而却步,但是普通客户比“富人”更需要个人理财,他们往往有明确的理财目标,但缺乏投资技巧,更需要理财师帮助建立切实可行的健康理财计划。

四、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

针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为了使银行充分发挥这个新兴产品的竞争优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优化:

(一)完善政策法规,充分利用保险、证券的客户信息,扩大客户群

针对国家的分业经营法律法规,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各司其职,这样就容易造成三个部门的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虽然我国分业经营是考虑了风险监管的复杂性,而且由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及亚洲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才决定实行分业经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中行要与光大银行合并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可能是混业经营的前兆、序幕,因此混业经营应该是中国以后的一个发展趋势。为了让这个趋势快点到来,我国的政策法规应该先要各个部门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提出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循序渐渐的走向混业经营。同时要充分利用保险证券的客户信息,而且要尽快的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根据客户的诚信情况把客户分为普通客户和优质客户,也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客户,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来区别对待,提供适合客户的理财产品,这样可以降低风险,有的放矢,更好地为客户及银行的竞争力服务。同时也要完善银行交易合同的内容,避免在法律上存在缺陷或不完善导致无法履行,引起法律纠纷,给银行造成损失。同时要使理财产品的合同简单明了,客户能够理解,不要用太强的专业术语,语句内容要合理,不要存在歧义。

(二)加强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设计出各自银行的品牌产品,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加强银行的竞争力

由于理财是一个新兴的,还不是很完善的行业,因此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的还不是很健全,因此商业银行要在人员选拔、业务培训、实际操作训练等方面狠下工夫,同时要借鉴国外一些比较成熟的考试方式与理念,同时也要借鉴我国的一些比如培训注册会计师、保险经纪人等专业人员的成熟经验,制定一套专门考核理财人员的机构及考试内容,形成一种正规的选拔渠道。要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对银行证券保险基金黄金外汇房地产及衍生品非常的熟悉,不仅熟悉他们的操作过程,定价过程,还要非常熟悉他们的风险,根据这些知识设计出复合型的理财产品,形成银行的品牌,打响银行的知名度,更好地为银行的竞争力服务、同时还要求理财人员有很好的营销技巧,了解客户的心理,能准确的判断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针对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提供合适的理财方案。因此要培养一个综合素质很高的理财人员还是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并且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但是为了银行以后更好的发展,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

同时银行提供的理财服务还是停留在千人一面,人人皆可的、无差别、无个性化的服务上,因此商业银行应该针对特定的客户,特定的市场,根据他们的理财目标制定切合实际的理财产品。针对优质客户发展“一对一”的专门服务,从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体现银行的特色,极力的营销银行的特色,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银行的发展服务,提高银行的收益和竞争力。

(三)要加强银行内部资源的整合,建立一个一站式服务系统,同时要适当降低个人理财业务的服务门槛

由于我国的理财业务是一个新兴的部门,在银行内部涉及储蓄、贷款、代销基金、代办保险、个人外汇买卖、信用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多个部门。因此银行为了提高效率,增加竞争力,更好地为客户保值增值资产,有必要建立一个个性化、一站式的理财服务,这样就必须要调整银行的内部部门的设置,整合个人金融业务资源同时要加强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相关公司的横向联合,加强机构之间的合作,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同时要降低银行的服务门槛,这样就会有更多的老百姓加入到理财的队伍行列中来,这样有助于扩大银行的知名度跟客户的认知度,对银行的将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提供理财产品先从不收费开始,等银行的知名度打出后,再向收费过渡。同时要降低银行理财产品的进入门槛,使大量的普通客户也能加入到理财行业,其实这些客户也许以后就能发展成优质客户,为银行将来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理财方案的设计过程要严谨

当一个理财规划师拿到一个理财案例时,要充分的分析这个家庭的资产情况及各个资产占的比例。这样才能分析出一个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及资产的配置是否合理,才开始决定是否对这个客户进行理财规划。如果决定进行理财规划,先看一下客户要求的理财目标,理财规划师要根据客户的要求充分的考虑各种可能影响客户将来收益的风险状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合理的假定,给客户制定一个详细的理财方案,实现每一个理财目标。在制定完成理财方案以后理财规划师要进行可行性测试,同时要对理财规划后的资产与规划前的资产进行比较,看看是否真的改善了客户的资产情况,最后当然定期的对客户的资产情况根据经济形式的变化进行定期回访,如有必要还要进行一个重新的理财规划。

参考文献

[1]杨海刚.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硕士论文,2006年.

[2]曾庆山: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4

[3]沈晓敏、孙静:代客理财服务新产品田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3.4

篇5

关键词:

个人理财;投资;理财对策

目前来看,中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个人理财业务实质离真正的理财理念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以个人理财为中心,对目前个人理财的现状和理财方法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个人的投资理财有所帮助,有助于人们实现财务自由,让生活更幸福美好。

一、个人理财的概念

个人理财,又称个人财务规划,是为实现个人经济目标而制定、安排、实施和管理的一个各方面总体协调的财务计划的过程。通俗地说,个人理财就是在了解个人的生活、财务状况以及风险偏好的基础上,明确个人特定的理财目标,运用诸如储蓄、股票、证券、外汇、期货、保险、住房等多种理财手段管理资产和负债,在规避风险的同时达到收益最大化。

二、个人理财中存在的误区

个人理财,简单地说就是开源节流,管好自己的钱。现如今,个人理财几乎包括了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住房、汽车、教育、保险、养老等。成功的个人理财能够避免风险,增加收入,同时能够给人带来满足和喜悦感。个人理财不只是为了发财,也是为了丰富生活内涵。增加生活的情趣。在个人理财的过程中要保持平常心,这是个人理财应有的正确心态。然而就目前个人理财状况来看,人们额理财观念还存在着种种误区。对于还未着手理财的人,表现在:

(一)理财是专家的事

仅管理财已经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仍有一大部分人对理财并不熟悉。很多百姓认为理财中的一些术语太难理解,被搞的头晕脑胀。他们认为理财是专家的事,与自己并无多大关系。在他们眼中,专家掌握丰富的理财知识,并有深厚的现实经营,委托专家理财是一个不二选择。然而事实上,百姓理财应该借鉴专家的意见,学习理财知识,做到不仅善于理财,更要敢于理财。

(二)收入不高,没必要理财

低收入者认为,他们理财的意义不大,因为自己的本金不多,再好的理财也不会带来太高的收益,相反却要在自己并不熟悉理财的同时支付给专家一定的理财费用,得不偿失。但是,在我看来,穷人比富人更需要理财,我们不应该放过任何可以带来收益的机会,财富本来就是靠日积月累的。

(三)工作太忙,没时间理财

我有几个做IT的同学,月薪小两万,每年拿14个月的工资,收入不菲。但他们不买任何理财产品,只是把钱单纯的放在余额宝或工资卡里,有的就把钱交给家里的父母,存上定期。在他们看来,每天熬夜加班的工作已经让他们疲倦不堪,没有多余的经历关注理财。事实上,理财是实现个人财务管理最简单、最直接、最省事、最有效的办法。现在市场上的许多理财产品,大多数都是办完手续后就不会让你再多操心了,有什么变化银行会通知你。因此,理财不但不会影响你的工作,不会给你平添麻烦,相反还会减轻你的负担,给你带来便利的同时,增加你的收益。对于已经着手理财的人,表现在:

1.贪图高利

2015年底的e租宝事件应该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太多人一味地贪图高利,却不知其中隐藏的高风险,这才给一些P2P平台带来了牟利的机会。然而,宣传高回报率是很多集资平台吸引投资者的首选方式。这种做法抓住了投资者想要从平台获取较高收益的心理,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很多个人投资者缺乏基础的理财知识所造成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成正比是个人理财投资应上的第一课,这意味着较高的收益是通过承担相应较高的风险获得的。从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来看,很多利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就已经不在保本的范围内。而2015年P2P行业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10.8%,高收益背后的投资风险究竟有多高是需要每个投资者思考的。

2.喜欢广种薄收

很多投资者并没有太多闲钱,却总觉得每个投资机会都不能错过。于是,股票、基金、债券甚至收藏都搞一点,虽然有效的投资组合能够降低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但在资本薄弱的情况下,涉及太多的理财产品,只会增加理财产品的管理成本,不能形成规模效益,从而减少了收益。同时,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涉猎的理财产品太多,难免有照顾不周之处,不免会减少收益。

3.过分自信

当人们有过某些经验或知道一些具体信息时,无论自己所知道的是多么有限,都倾向于自己做主张。这就是很多股民根据所掌握的有限的信息或者某人透露出一点某公司的情况就开始抢购股票,结果却赔的一败涂地的原因。当然,也存在着另一些人,他们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相信专家的指导,而不相信自己。然而专家并不能预测到所有准确的信息,我们应该合理借鉴专家的意见,而不是盲目的听从。

三、个人理财对策

(一)成功的理财必须学会五种习惯

习惯一:记录财务状况能够衡量就必须能够了解,能够了解就必须能够改变,如果没有持续的、有条理的、准确的记录,理财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开始理财之初,详细记录自己的收支状况是十分必要的,一份好的财务记录可以使您:1.衡量自己所处的经济地位———这是制定一份合理的理财计划的基础。2.有效地改变现有的理财计划。3.建立一个完整的档案,有效地记录自己的财产状况与支出状况。

习惯二:确定自己的资产一旦对财务状况做好了记录,那么算出净资产就非常容易了。明确自己的净资产是理财的重要一步,它会影响你对投资风险偏好的选择。

习惯三: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经济目标了解自己的价值取向,才可以确立经济目标,使之更加清楚、明确、真实,并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计划便失去了可行性,也没有合理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理财行为,那样就很难达到你所期望的5年、10年甚至50年后的目标。习惯四:制定预算并参照实行月光族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群,正是由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制定预算,有多少花多少,想花多少花多少的结果。财富并不是指一个人挣了多少钱,而是指还有多少钱。大多数人认为做预算不但枯燥麻烦,而且有些做作,更何况计划赶不上变化,认为没有必须,因此做预算的重要性就被忽视了。而事实上,预算就像一道标尺,它会把你束缚在一个框架里,让你向着自己的经济目标不断前进。习惯六:削减开销很多人在刚开始时在抱怨拿不出更多的钱去投资,从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经济目标。其实目标并不是依靠大笔的投入才能实现的,削减开支,节省每一块钱,即使很小数目的投资,也可能会带来不小的财富,例如:每个月都多存100元钱,结果如何呢?如果24岁时就开始投资,并且可以拿到10%的年利润,34岁时,就有了20000元钱。投资时间越长,复利的作用就越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储蓄和投资带来的利润更是显而易见。所以开始得越早,存得越多,利润就越是成倍增长。

(二)理财小法则

1.及早投资,享受复利的神奇魔力,成为百万富翁

大家都知道复利的神奇效果,其实不管你的收入和需要是多少,良好的储蓄习惯是理财开始的前提。温饱和日常开支之余,应该尽早开始投资。有这样一对双胞胎兄弟,小明从25岁开始每年储蓄1000元,10年后总投资1万元,35岁后不再投资,用这些钱来生钱,60岁的时候他有了172648元。而小刚从35岁才开始投资,也是每年投1000元,可他一直投资了25年,投了25000元,最终效果还不如早他10年投资的小明,才98350元。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

2.定期定额投资,化解市场波动风险

投资是有风险的,这是很多人拒绝投资股票、基金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在短期内,股票和基金都是有风险的,即使国债也有一定的价格波动。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股票、基金的稳定,使人们的收入远远高于通货膨胀。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技巧来化解市场波动的风险。常规固定投资的最大收益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强迫你储蓄、投资、计划的实现,有助于你享受复利的魅力;第二个是放弃判断,从而降低总成本。

(三)制定理财规划

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合理的理财规划有助于我们实现最终目标。

1.先弄清财务状况

清理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包括当前有多少资产,债务,以及预期的未来收入是多少,知道自己有多少财可以理,这是最基本的前提。

2.市场调查选品质

当你开始着手理财时,应当做好市场调查,调查的结果可以作为你理财的参考和依据。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很多,所以做调查要有针对性,主要针对你比较感兴趣的理财产品,设计出相关性较大的经济指标,比如该产品的市场收益率、风险性、流动性等。通过市场调查,能够充分了解某一理财产品的市场状况和发展前景,做到心中有数,为将来选择理财产品做准备。市场调查时制定理财规划的重要一步,所做调查的结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你整个计划的成败,所以要认真落实这一环节。

3.专家咨询问收益

市场调查结束之后,下一步就需要向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向专业人士咨询时,应该选择自己比较心仪的理财产品,应做到不耻下问。其实,理财问题集中体现在流动性与收益率,以及收益率和安全性的的矛盾上。我们总是在不甘心选择低风险低收益和害怕承担高收益高风险之间抉择,这时候我们可以借鉴专家对市场的深入研究,选择适中的理财产品。此时专家的意见显得尤为重要。

4.咨询过后定产品

结合自己的市场调查和专家咨询后,就需要在你比较心仪的理财产品中做决定了。当然,最终你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组合,这些都可以根据你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对风险与收益的偏好来定。但需要清楚的是,专家们的分析和指点仅仅是建议,他们不会为此承担任何责任,最终理财产品的选择还是你自己决定。所以,即使在选择理财产品前得到了专家的悉心指点,购买理财产品后也要有最坏的打算。总之,不管选择何种产品,保持平常心是必须的。

5.选定理财做跟踪

选好理财真正投资后,需要做绩效的跟踪,绩效也就是我们投资的效果如何。外部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的财务状况,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应该经常对我们的投资绩效做一个测评,把我们的财理一下。有效的绩效跟踪也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选择的错误,将损失降到最少。这样就可以实现财务安全、资产增值和财务自由的境界。总之,理财绝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有钱人需要理财,没钱的人更需要做好良好的财务规划,甚至零资产的人也需要理财。个人理财服务现正成为中国百姓关注的热点和银行业竞争的焦点。随着我国入世后,外资银行全面进入国内市场,并且随着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逐渐成熟,个人理财服务市场将日趋活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将是十分广阔诱人的,且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个人理财服务也将更趋专业化。面对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改革、不断实践、不断前进。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就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薛韬.家庭投资理财之道.国[J]际市场2001(11):89-90

[2]陆正飞.财务管理[J].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43-346

[3]邢天才.证券投资[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265-275

篇6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2-0201-02

1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

1.1 满足个人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月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6.2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9.3%。个人金融投资理念的不断成熟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如此大的基数释放出一个不大的比例就会产生巨大的市场容量。从个人角度来看,个人居民储蓄的增加,金融投资产品和渠道的多样化,个人资产及消费欲望的增加,人口老年化及老年人口相对贫困化,从一而终就业模式的消失及社会保障体系重建,人生模式的多样化及财务风险的增加,使得专业性的金融系统理财服务成为一种需要。

1.2 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1)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经营目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逐步过渡,各银行之间的金融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改善对客户的服务,各家银行都在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因此,拓展经营领域,深化服务内涵,寻求功能创新是我国银行业在这种经营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2)个人理财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防范化解经营风险。

我国银行业的现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社会信用过于集中在银行;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对公业务、批发业务上,对私业务以及零售业务所占比重较小;资产负债业务所占比重过大,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所占比重较小。上述三个方面问题使我国银行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而个人理财业务不仅经营风险较小而且能带来可观的经营收益,有利于商业银行防范化解经营风险,实现从单一的资产负债业务向全方位的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相结合的多功能个人金融服务的转变。

1.3 适应变化的国际竞争环境

2006年年底金融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全面享受国民待遇。外资银行出于网点、人才等因素限制,不会将存贷业务作为重点来发展,而会将中间业务的发展作为“切入点”,逐步扩大他们的经营范围和业务品种。个人理财业务将是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之一。

外资银行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经营机制、丰富的管理经验,早已对我国零售银行领域潜在的巨大发展空间虎视眈眈。为了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挑战,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将发展中心转移到零售业务中来。根据国际通行的“二八法则”,在零售业务中,20%的客户将带来80%的利润。因此,争夺最高端的20%的优质客户资源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要在零售业务中赢得优质的高端客户,个人理财业务极为重要。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以其领域广、批量多、风险小、个性化、收入稳定、附加值高等特点,成为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

个人理财服务在国内虽然刚刚开始起步,但是,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迅速增加和个人投资意识的增强,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己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对优质客户的理财服务成为国内各大银行的竞争焦点。虽然各商业银行开办了各种各样的业务,但其共同特点表现为:银行的理财服务产品,以结算类为主,层次低,品种少;理财服务也仅是为客户咨询,提供理财建议书,理财服务设置的门槛过高;对于国际上主流的个人信托业务涉足少;侧重于推销银行现有产品,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不够;国内各银行所提供的理财产品基本上同质,缺乏品牌。

3 制约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

3.1 分业经营限制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

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确定了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限制控制了业内风险,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也限制了个人理财拓展的空间。银行、保险、证券各自为自己的客户理财,三个市场割裂,客户资金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增值。同时,理财机构不能代替客户直接投资,个人理财业务最核心的部分无法实现。银行不能涉足保险、证券、基金等,无法对个人资产进行全权管理,其理财服务也只能停留在方案上。这从客观上限制了我国商业服务个人理财服务的发展。

3.2 金融市场不发达制约了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

我国目前尚未实行利率市场化,金融企业竞争只能通过产品和服务进行,而无法在货币价格上给予优质客户更多的优惠,更无法通过货币价格在产品上有所创新。相比之下,国外银行可以在交叉销售时制定更为灵活的定价策略。

中国资本市场不健全,可供投资的渠道有限。股票、保险、债券品种单一、基金刚起步,外汇资本项目尚未放开,制约了国内外汇业务的发展,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这使得中国现在的理财市场必然受到局限。

3.3 银行自身业务体系不完善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1)理财品种不丰富。理财业务与传统业务最为不同的就是其“个性突出”,不同理财机构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利用自己在某一投资领域的比较优势,安排最适宜的投资期限,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要。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名目众多,但各家银行推出产品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营销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也基本一致,仅局限于利率、汇率挂钩与国债、央行票据等投资组合的几种产品,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有差别、有选择地进行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

(2)专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投资、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务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一般都对理财业务人员资格有明确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时间较短,理财经理多由个人业务部门客户经理兼职。由于人员素质跟不上,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是资产管理业务,且仅停留在产品上,深层次的理财业务还无法开展。

(3)组织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个人理财业务缺乏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没有一个专门部门来对个人理财进行统一规划、研究开发和协调指导,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处于自发状况,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相互之间协调不顺畅,也影响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

(4)信息系统不健全。多数银行的业务运行系统建立在账户基础上,客户信息极为有限,无法有效地加以分析利用。同时,商业银行间、商业银行与证券、保险、信托之间的客户信息资料不能共享,客观上造成客户信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向纵深发展。

4 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要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步伐

(1)尽快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就可以在除了产品和服务竞争以外,展开价格的竞争,进一步可以在货币价格上进行商品创新,实行更为灵活的定价策略。

(2)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

(3)允许银行混业经营。综合性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先决条件是允许金融的混业经营。当前,客户对银行的理财要求是希望银行能够提供一揽子的保值增值服务,但我们的银行目前基本上只能设计一些简单的金融理财服务方案。因此,政府应对现有限制银行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政策法规进行修改,从而使各商业银行可以丢掉经营政策上的镣铐,大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4.2 要加大理财市场的培育

(1)要设计符合中低客户需要的产品,开发中低客户市场。当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基本上是针对高端客户而言的,市场准入门槛高,许多有理财愿望的中小客户被拒之门外。诚然,对银行来说,抓住高端客户非常关键,但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是中小客户占绝大多数,中小客户个人理财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为实现银行的长期利润,商业银行不应忽视这一市场。

(2)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个人经济活动也十分活跃,但是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步伐却大大拖后,无法对个人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管和惩治,造成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即使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也要承担不必要的风险。这种资源浪费想要尽快解决,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一方面推动各级人大立法,另一方面为个人信用管理提供协助和技术支持,实现信息共享。

4.3 要提高理财人员的整体素质

(1)要选拔一批理财专家培养对象,在选拔上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将一批具有熟悉金融专业知识、具有投资意识和营销经验的业务骨干选拔到理财岗位上来。

(2)强化专业性的系统培训,重点加强投资理财知识、客户营销技巧、理财方案设计的培训。可以通过与证券、保险等行业的横向交流使理财人员全面掌握各类投资市场知识。

(3)实行资格准入制。统一对理财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和考核管理,做到持证上岗。

4.4 要加快金融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种类不多,特色不突出,由于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多样性且不断变化,为了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商业银行应:

(1)不断推进理财产品的创新。理财产品的创新首先是要新,商业银行设计产品或服务时,不要一味地模仿,要充分体现本行的智慧和优势,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寻找市场发展空间。

(2)开发适用性产品。个人理财产品只有适用才有客户和市场,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利润。为此,商业银行提供的创新产品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而准确的市场定位来自于对客户进行细分,即按一定的标准(如按收入、年龄、风险偏好等标准)进行分类,然后量身定做理财产品,突出产品的个性和差异,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群投资理财的需要。

(3)开发有价值的产品。要真正能给客户带来增值收益,只有真正满足客户委托理财的增值目的,才能吸引大量客户的加入,才能推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怀筑.个人理财[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徐燕.论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1).

[3]程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9).

篇7

【摘要】

本文从投资者教育的困境出发,分析我国理财教育的现状指出高校理财理念教育的普及化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高校普及理财理念教育的几点建议:对于财经类专业和非财经类专业差异化的理财教育内容和方式;设立理财理念教育的通识课程;开展投资者教育讲座等方式。

【关键词】

投资者教育;理财理念;财富管理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投资者”,但由于“投资者教育”的缺失带来的投资盲目性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更是给金融市场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中普及理财理念教育是解决投资者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投资者教育的困境

困境一:现代财富管理中强调投资者教育,财富管理者对投资者的教育往往时间短且存在很多难以很快解决的问题,比如投资者在被提示风险的前提下仍然陷入“跟随狂热”中或在同一个风险问题中反复,无法认清现状和目标。这是因为已经形成的观念和定势的存在,使财富管理者也陷入了反复进行投资者教育的困境中,使财富管理的效率低下。因此,投资者教育仅仅在财富管理阶段开始还远远不够。许多投资者在接受了财富管理服务后表示“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来是这样”等等。可见投资者也认识到了自身的投资理念的缺乏。困境二: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体会,很多高等学校的学生对理财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但实际中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和批改学生有关理财方面的论文可以看到,学生对于理财的认识还停留在产品和技术的角度,认为理财就是理财产品或投资股票等,存在很大的误区。从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来看,个人理财选修课程报满的情况就反映出学生对理财方面却存在强烈的求知欲望。华侨大学对福建省几所重点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信用卡消费情况及理财观念的调查中发现,有59.86%的学生希望能接受相关的理财培训及教育以便规划自己的财富,积累理财经验,有75.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提供适当和足够的个人理财教育,对学校理财教育的满意度偏低[1]。困境三:“互联网+”使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接触到了理财,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理财服务,选择理财产品,坐等收益。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如何选择理财服务,如何选购理财产品,更不要说分析自己的情况后再选择了。而盲目选择的结果往往带来的不仅仅是投资者本身的资金损失,这种风险还会借助于互联网的作用快速扩散和放大,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后果,也会让更多人丧失对投资和理财的信心,不利于理财行业的发展,更不利于全社会的理性投资。

二、从国外理财教育的发展看我国理财教育的现状

(一)国外理财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早在1983年,美国德州奥斯汀大学就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商业计划竞赛。2005年英国政府发起一项中学学生做生意的计划,要求所有12-18岁的中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两周的商业培训课程。美联储与财政部、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银行家协会等政府组织及100多家企业一起组成了个人理财入门知识联盟(Thenationaljumpstartcoalitionforpersonnelfinancialliteracy),以提升美国年轻人的个人理财能力。该组织还给那些为提高年轻人个人理财素养做出杰出贡献的社团组织颁奖[2]。可以看到在国外发达国家,理财教育不仅仅是贯穿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而且也受到了政府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

(二)国内理财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的制约,“理财”在我国出现也是最近10年的事情,而对于在高校中开展理财教育更是起步晚,发展慢。在众多高等院校中,关于理财课程的开始往往是有限学科有限专业才设置,作为选修课程的一般也要求财经相关专业限选,这对于理财理念的普及非常不利。在走出校园后,往往是不具备财经专业背景的学生才更需要理财方面的帮助,他们不具备基本理财理念,对获取理财帮助的渠道又不熟悉,往往容易陷入前面所说的那三种困境中。而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际上在未来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从事理财相关行业,而且即使是从事财富管理行业,作为财富管理者也并不需要样样皆通,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更趋向于协同,借力于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实现全方位的财富管理。因此即使是财经专业学生也不必要求人人都精通财富管理的方方面面,而理念教育则是必须的。

三、高校理财理念教育的普及化发展的必要性

理财理念的教育现在已深入人心,很多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在教育孩子如何理财。但是这种理财教育应该说只是基本的财务或储蓄教育。在没有掌握一定的投资基础知识之前,理财教育也只能停留于此,也就是说受教育人在成为投资者的路上才刚刚起步。而对于高等院校而言,投资者教育就是迫在眉睫的了,因为不难发现现在高校中的学生,绝大部分已经在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甚至期货市场上小试身手,他们对于资本市场的好奇和跃跃欲试使他们已经俨然成为真正的投资者,但实际上,这些行为也仅仅是好奇,出于非理性或是一种冒险精神。如果这样的投资者大量出现在我们的资本市场中,通过一次次失败或者悔恨来成长,不论从效率上还是从资本市场的稳定角度而言都是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目前在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并没有接受过任何理财方面的教育,其投资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而且18岁以后是人的投资理念的升华期,可塑性很强。孙凌霞,马国振等在《对我国高校理财教育的反思》中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投资者理财教育对其投资观念有正面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对于提升他们的投资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此时良好的投资者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财理念,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面对投资机会时可以更好把握,面对诱惑时可以有效抵制,面对投资问题时可以冷静思考,找到自己和家庭所真正需要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品。此外,高校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人对其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对一个学生的理财理念教育往往可以带来整个家庭理财观念的转变,这对于整个社会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正确的理财方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为为社会输出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有责任对学生或者说是未来的投资者进行基本的理财理念的教育和培养,对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成为合格理性的投资者具有重大意义。

四、高校普及理财理念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建议对非财经专业开设有关理财理念教育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设置可以与财经专业理财课程相区别。比如仅就理财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家庭财务报表等内容做讲解,也可以适当综合财务分析,消费心理学,行为金融学,保险学基础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在教材选用方面,可采用可读性强趣味性强的书籍作为课程用书,有利于激发非财经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理财课程本身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有财经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重点提示案例背后隐含的理财理念和方法。综合财经课程体系中的相关课程内容,既可以启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又可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可开设全校范围内的理财理念通识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定期在课堂中与教师讨论的方式进行。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要有区分,以适合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选择其适合和感兴趣的内容。

(四)在发生投资相关时事时,可临时增设投资者教育讲座,从时事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发现投资事件中的关键点和应遵循的基本理念。这样的方式对于财经专业或非财经专业的学生都较适合,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学时期是获得人生第一笔收入的最后准备阶段,是创造财富的出发点,也是理财的起步阶段,高等学校担当着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合格投资者的重要使命。投资者教育在高校的普及是势在必行的,对大学生进行理财理念教育对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作者:徐丹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金融系

参考文献:

[1]汤国英.高校学生理财教育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10-11.

[2]肖璐.美国个人理财教育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金融与经济,2006,(4):32-33.

篇8

阅读中进步

《富爸爸,穷爸爸》

总销量超过2900 万册

豆瓣评分:8.6

适合年龄:7~10 岁

作者:[美]罗伯特・T・清崎,

莎伦・L・莱希特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译者:杨君,杨明

出版日期:2000 年9 月

页数:205

定价:18. 80 元

主要内容:

清崎有两个爸爸:“穷爸爸”是他的亲生父亲,一个高学历的教育官员;“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亲,一个高中没毕业却善于投资理财的企业家。清崎以亲身经历的财富故事展示了“穷爸爸”和“富爸爸”截然不同的金钱观和财富观: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作品特点:

1. 对传统理财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揭示了成为富人的秘密。

2. 父母不能把提高孩子“财商”的希望寄托于现有的学校教育系统。

3. 倡导以稳定的“现金流”保障你的生活。

4. 教你真正分清资产与负债,从容面对个人财务的潮涨潮落。

5. 告诉你和你的孩子如何才能达到“财务自由”的最高境界。

作者介绍:

罗伯特・清崎,第四代日裔美国人,他离开商界后与别人共同创建了一家国际教育公司。这家公司在七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向成千上万的学生教授商业和投资课程。

莱希特是一名注册会计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青少年的教育事业,将注意力转向现行教育体制所忽视的财商教育上,帮助人们提高财商,改善财务状况。

经典片段:

1. 要懂得如何“让钱来替你工作”,而不是“为了钱而工作”。

2. 什么是资产?资产就是向你口袋送钱的东西。什么是负债?负债就是把钱从你口袋掏出的东西。

3. 富人买入资产;穷人只有支出。

4. 真正的财富是支持一个人生存多长时间的能力,或者说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还能活多久?

5. 富人关心的焦点是他们的资产,穷人关心的是他们现有的收入。

读者反馈:

人穷是一种观念,时刻想的是“我不能做这个”,正是这些自我施加的桎梏,彻底束缚了一个人追求财富的能力,把这些“不能”替换掉,时刻想想“我怎么能做成这个”,做一个积极的思考者和行动者。

《小狗钱钱》

全球销量逾千万册

豆瓣评分:8.9

适合年龄:7~14 岁

作者:[ 德] 博多・舍费尔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译者:王钟欣,余茜

出版日期:2009 年2 月

页数:209

定价:20.00 元

主要内容:

本书讲述的是理财高手小狗钱钱如何改变主人一家人的财富命运的故事。“欧洲第一理财大师”博多・舍费尔用生动的理财童话,教会你如何从小学会支配金钱,而不是受金钱的支配;如何像富人那样思考,正确地认识和使用金钱;如何进行理财投资,找到积累资产的方法,早日实现财务自由。

作者介绍:

博多・舍费尔,德国著名的投资家、企业家、演说家以及畅销书作家。他已经帮助欧洲成千上万的人在个人财务问题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欧洲第一理财大师,拥有“欧洲巴菲特”和“欧洲第一金钱教练”的美誉。

经典片段:

1. 金钱有一些秘密和规律,要想了解这些秘密和规律,前提条件是,你自己必须真的有这个愿望。

2. 尝试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那么你就能赚到许多钱。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会的和你拥有的东西上。

3.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把希望只寄托在一份工作上。它持续的时间不会像你设想的那么长。所以你要立即寻找另一份替代的工作。

读者反馈:

作为面向孩子的入门读物,还是不错的。教你如何分配有限的收入,并持有赚钱的渴望和正确的理财态度。本书从侧面展现了,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那么你会发现,全世界都在帮你。如果我小时候看到这本书,现在我的人生会不一样。

《经济好好玩》

被认为是“就算在世界出版市场推

出也属于绝不逊色的作品”

适合年龄:3~6 岁

作者:[韩]朴元培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译者:邓楠

出版日期:2015 年5 月

定价:507.2 元

主要内容:

该套书将财商教育巧妙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在不经意间接受财商启蒙教育。该系列一共39本,囊括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辨认钱币、认识币值,也包括制定用钱计划、买卖交易,甚至还包括节约储蓄、信用卡、税收、评价商业广告、竞争等比较深一些的经济知识。

作者介绍:

朴元培,著名的儿童图书项目策划人。著有《妈妈和孩子一起阅读的经济故事》《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幸福的富翁》等书。译者邓楠,韩国汉阳大学韩语硕士,一直从事韩国少儿图书的翻译工作,主要译著有《跳跳品格成长童话》全28册、《鲁滨孙系列》全5册等。

经典语录:

如果有很需要的东西,就应该买,可是买东西的钱是有限的,所以不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因此,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什么东西是非买不可的,什么东西是马上要用的。一句话,比起想买的东西,要先买眼下需要的东西。

读者反馈:

经济是枯燥的、是乏味的。如何将这些大道理讲给小孩子,并让他们接受,这是一个难题。本套丛书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来阐释深奥的经济理论。让孩子们了解钱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熟悉日常生活中和钱有关的常识,为小朋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价值观。

大富翁

豆瓣评分:9.2

适合年龄:6 岁以上

制作团队:大宇资讯集团

首发时间:1994 年

游戏内容:

大富翁(Monopoly),又名地产大亨。是一种多人策略图版游戏。参赛者分得游戏金钱,凭运气(掷骰子)及交易策略,买地、建楼以赚取租金。英文原名Monopoly意为“垄断”,因为最后只得一个胜利者,其余均破产收场。

游戏特点:

大富翁系列是大宇公司的金字招牌,也可以说是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游戏,从最初的作品到现在,已经经历十多个年头。每一代的《大富翁》与上一代相比,都会有很多的新玩法出现,比如二代里多种多样的股市面上,轻松的赚钱方法;三代中富于变化的场景,激烈的争夺经营权……四代更是好玩,场景更多了,美国、日本都是新加的场景,还有着不同的风景名胜。

富爸爸现金流游戏

豆瓣评分:6.9

适合年龄:6 岁以上

制作团队:《富爸爸,穷爸爸》

作者罗伯特・清崎

首发时间:20 世纪90 年代

游戏玩法:

游戏默认多幅地图,以掷骰点数前进,并有多种道具、卡片使用,另触发一些“特别事件”。主要通过购买房产,收取对方的路费、租金,来导致对手破产。

玩家反馈:

大富翁是小时候一直玩到现在的游戏,新的版本不断创新,越来越有意思,投资和理财方面收获很大。

游戏内容:

现金流游戏(The rat race),俗称“老鼠赛跑”,在游戏中,每个玩家都有机会经历真实人生的所有过程,并在面对生命及外在环境的变化时,学习如何及时回应挑战作出最好的投资理财。

游戏特点:

现金流游戏引入了收支平衡表和资产负债表,并且游戏的规则之一就是你在游戏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填写收支平衡表和资产负债表,揭示了金钱运动的规律。这就使得游戏者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接受了会计和投资的相关概念,可以说,这是每一个想要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的必修课。

游戏玩法:

篇9

广发行北京分行日前推出“丰收”系列外汇理财产品第八期。与前七期相同,第八期产品同样提供了美元、港币两种货币多种期限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00%本金保证)和比普通存款高得多的收益率,同时兼顾了更多的投资者对期限和收益率的不同需求。

“丰收”系列外汇理财第八期一共包括五个产品,即“丰收31号”、“丰收32号”、“丰收33号”、“丰收34号”和“丰收35号”。其中,“丰收31号”为期限18个月的港币产品,年收益率为固定的1.6%;“丰收32号”为收益率逐步增加的三年期港币产品,它前半年的收益率为1.76%,此后每半年收益率增加0.3%个百分点,至第六个半年的收益率为3.26%,而三年的平均年收益率为2.51%;“丰收33号”为18个月美元产品,年收益率为固定的2.53%;“丰收34号”为两年期美元产品,年平均收益率有望达到2.9%;“丰收35号”是三年期美元产品,第一个半年投资者可以获得确定的4.2%的高回报,以后两年半,该产品的收益率并不完全固定,而是要取决于市场的状况,理论上该产品最高可能的平均年收益率为13.45%。

专家分析认为,广发行前八期产品之所以走俏京城,除了让投资这获得较理想的收益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丰收”设计的起点很低,让尽可能多的投资者享受到专业金融理财服务,如“丰收31号”和“丰收32号”的起点金额为5000港元,并按照1000港币的整数倍递增;“丰收33号”、“丰收34号”和“丰收35号”的起点金额为1000美元,并需按100美元的整数倍递增。

细分市场:让广发卡吸引更多目标客户群

日前,广发行的“广发卡”获得“2004年中国受消费者信赖的十佳银行卡”称号。本次2004年“中国金融风云榜”评选由世界经理人周刊/网站、财经时报、世界金融实验室承办,历时4个月,经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而出。

通过评选结果分析发现,信用卡的基本功能已经不是信用卡销售的卖点,大多持卡人希望银行卡提供购物折扣、订房买票、代交费用、拨打电话等多达十几种的附加服务。而广发卡作为股份制银行中惟一一家得奖的信用卡,说明其在信用卡领域依然处于领先地位。从1995年国内首家发行信用卡到现在,广发卡创新不断:首家细分市场,较早提出个性化服务的概念,比如广发真情卡、南航明珠信用卡的推出,都针对相关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不同服务。由于成功而且系统的市场营销方式,广发卡目前发卡量已经接近150万。

个:吸引并长期留住客户根本保证

最近一段时间,广发的老客户王先生的经历就更令人羡慕了,王先生是交易老手,资金量高达40万美元,但由于操作方法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原因,收益却非常有限,甚至有时还会亏损。自从广发北京分行外汇交易中心开业后,他几乎天天都来中心“上班”,交易中心还专门为他准备了可以宽带上网的大户室和世华专业外汇分析软件,最重要的是交易中心的外汇专家经常主动和他探讨外汇行情:“和专家研究一下取得共识后心里就踏实多了,最近这段时间,我欧元的大幅调整和反弹都抓住了,收益可比以前高多了。”

近年来,由于美国持续降息使美元进入低利率时代,而国内一年期美元利率仅为0.5625%,比一年期人民币利率低了一个多百分点,国内个人外汇储蓄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与此同时,个人外汇买卖业务却持续火爆,去年全年北京市外汇买卖的交易量已达到400多亿美元,京城的各家银行都在想方设法积极吸引汇民和潜在客户,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很明显,自从北京外汇交易的点差报价签订行业协定后,北京汇市的服务战就已经正式拉响了号角,这一点,从各商业银行已经推出或是正在计划推出的各种优惠活动和如火如荼的炒汇大赛就可以看出,”广发外汇交易中心的专业人士说,“本来我们也是准备打价格战的,但一是北京市有银行业协会统一点差的规定,而是我们一直认为价格战其实只是银行用来吸引客户入门的一个手段而已,它并不能长久吸引客户,能够长久吸引客户的是银行能为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只有高水平、人性化的服务才能最终赢得客户,因此,服务的深化和专业化是市场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开展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的银行已经多达10家,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一套”绝活”,不是在交易方式上,就是在交易品种上,还有的是在外延服务上都有属于各行的独有的优势。广发行作为市场的后来者,除了向客户提供最优越的软硬件环境外,还利用资深的外汇交易专家将服务做深做足,并逐渐向个性化外汇理财方面过渡。

“进入市场越晚门槛越高”的规律在外汇市场依然适用,广发北京分行进入市场较晚,使其外汇买卖业务一开始就是高起点,其他银行逐步改善的技术和服务,在广发银行开办外汇交易之初就已经具备。除了各种灵活多样的挂单方式外,广发银行的外汇交易系统真正做到了24小时不间断,无论汇民是在网上还是通过电话进行交易,都不会像有些银行那样因为系统调整而中断交易,委托时间也长达7天,而且广发银行的外汇买卖系统是全国联网,不受任何地域限制,只要是广发的客户,不论您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电话、网上、或是自助终端进行外汇买卖。

创新特色:用贴心服务实现与客户双赢

除了先进的交易系统 ,广发的专业和特色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篇10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04

相比于传统投顾,智能投顾通过使用电子计算机以及各种现资分析法,例如现资组合理论等,由计算机自动给出组合配置的相关建议,从而尽可能避免投顾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而影响其精确性和有效性。在智能投顾的出现下,金融机构可以在有效提升投顾成效的同时,减少财务规划师的配置、培训等相关费用,因此,其在业内也受到了广泛欢迎。而为了保障智能投顾能够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实现长久稳定发展,研究智能投顾的发展现状以及监管措施等非常有必要。

1智能投顾的发展现状

11国外发展现状

智能投顾最早诞生于2008年的欧美国家,其中美国成立的POWR(Point of Wealth Register)公司将服务对象定位为众多的个人投资者,通过利用电子计算机、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为其有针对性地“量身定制”出各种投资理财项目,使其能够通过充分利用现金存款、退休金等进行个人投资,由电子计算机自动完成投资报告的分析和生成,使得客户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专业的投顾建议与理财方案。[1]

随着时间的推移,2011年年底在美国在线资产管理公司Wealth front正式成立并在证券交易委员会当中,注册开设了智能投顾服务,即利用大数据分析、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先进技术与设备自动为投资对象提供投资组合理财咨询服务,当年该公司的客户主要集中在美国本土,而截至2016年该公司的用户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其资产管理规模也已经超过30亿美元。不仅如此,在许多原本只提供传统人工投顾服务的公司也开始纷纷涉足智能投顾领域,并相继推出一系列智能投顾产品,而截至2015年美国智能投顾管理总资产规模已经突破1200亿美元,有研究显示到2020年这一数值还将增加至2万亿美元。

除美国外,英国、新加坡、韩国等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加入到发展智能投顾的行列当中,各种智能投顾公司相继出现,并且支持在线开户功能,相比于传统公司收取高达75%的手续费,智能投顾公司的服务费用仅为1%,低廉的服务费用和较高的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也颇受广大投资者的欢迎。

12国内发展现状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智能投顾在我国起步时间比较晚,发展时间也相对比较短,我国真正发展智能投顾也是在最近的一两年里,譬如说当前出现的平安一账通、胜算在握等智能投顾产品。现阶段我国的智能投顾产品主要负责为投资者提供包括智能投资、保险以及贷款等服务,并且可以结合投资者本身的风险偏好类型为其提供相应的投资理财产品组合。2016年九月,百度公司首次在媒体面前公开承诺其开始大量涉足智能投顾领域,并有意继续拓展量化投资等相关领域与业务,通过利用百度大脑的机器学习能力,使用智能语义分析的方法对大量新闻、公告等其他地方的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从而获取具有显著α收益的选股因子使得投资决策的收益表现能够获得大幅提升。而随后各种互联网公司譬如京东金融等也开始推出一系列有关智能投顾的App,为智能投顾在我国的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局面。[2]由于目前我国智能投顾还处于发展客户的阶段,为吸引广大投资者,其基本上是采取免收服务费的方式。但现阶段我国在监管智能投顾方面的法律制度尚未健全,加之出于维护正常市场的目的,笔者认为智能投顾未来在我国还将通过与传统人工投顾相结合的方式才能寻求长稳发展。

2有关智能投顾的监管建议

2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我国在监管智能投顾方面应当积极向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学习,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制度,从制度层面上对智能投顾进行严格监管和规范,对其各项行为进行严格约束,从而有效为智能投顾的发展扫清障碍。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包括《证券法》《基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智能投业务合同签订以及账户管理业务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但目前我国智能投顾公司还无法在管理账户过程中,为投资者提供买卖证券等操作服务。因此,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快落实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制定,对业务界定等进行详细明确。

22发挥监管部门监管职能

监管部门也应当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智能,通过主动了解当前最新的数字技术,加快成立了解国内外智能投顾项目以及操作流程、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专业监管团队,要求各投资公司应当及时向监管部门进行备案,并落实好保护客户个人信息与账户的工作,并对其智能投顾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管,一旦发现其中存在账户信息

泄露等问题,需要立刻对相关人员进行严厉惩处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3]

23需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

正所谓“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即使算法再精确其同样也有可能存在判断失误等问题,而为了避免投资者出现重大财产损失,监管部门还需要积极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并对投资者积极进行风险警示和宣传工作,帮助其在接受智能投顾服务之前,能够全方位地对其中涉及的服务方式以及潜在风险等进行了解,进而有效避免其在日后出现不必要的纠纷。不仅如此,监管部门还需要对投资者进行准入门槛限制,要求投资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投资经验,并且对智能投顾本身有着一定了解,在继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同时以有效保护好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24规范智能投顾营业行为

随着当前市场竞争的不断激励,许多投顾公司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资金利益,选择使用炒作或是隐瞒其使用的智能投顾算法、模型等方式,从而为投资者的投资利益埋下了一定安全隐患。[4]另外,监管不到位也使得当前发展中的智能投顾公司及产品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对智能投顾营业行为进行规范管理,通过要求其主动向监管部门进行算法、模型等信息的备案,并为投资者提供智能投顾算法近期使用表现、工作原理等相关重要信息,从而对投资者进行理性引导,使其能够对资产进行科学合理配置。

3结论

总而言之,智能投顾的出现不仅代表着现代智能技术的又一次发展,同时也为投资顾问领域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机遇。智能投顾通过利用电子计算机以及相关投资专业理论,能够科学、高效、精准地完成组合配置,在有效提升投顾效率的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金融机构的投顾成本。而在监管智能投顾方面,笔者认为还需要通过积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起投资保护机制,通过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自身智能,对投顾行为进行规范管理,从而使得智能投顾可以在合理的监管之下实现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海燕,吴长凤智能投顾的发展现状及监管建议[J].证券市场导报,2016(12):4-10

[2]姜海燕,吴长凤机器人投顾领跑资管创新[J].清华金融评论,2016(12):98-100

篇11

金融消费者,是指购买和使用金融产品、接受金融服务的自然人,其在金融产品和金融活动中享有安全权等“十大权利”,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应通过适当的程序和措施,推动实现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金融产品、接受金融服务过程中得到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对待。随着金融模式的创新,金融消费者的内涵与外延更难界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如,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其他服务于资金配置的金融模式一样,涉及资金供给者、资金需求者、资金中介三个方面,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内容渗入其中各方:从资金供给者来看,需要投资者具有对投资项目的鉴别力以及额外风险的承担能力,在我国应坚持适度的投资人门槛;从资金的需求者来看,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资金中介来看,考虑到中介平台的金融服务性质,应当给以特定的行业或牌照约束,因此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成为重中之重。在资金供给、需求和中介三者中,更注重后两者的利益。现有的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银行运营的网络化、金融产品的网络化销售等成为典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基于金融业的特殊性及消费者权益法保护弱者的立法主旨,接受金融机构服务的个人投资者通常也被视为金融消费者。

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点由柜台业务、产品营销、投资理财风险提示、收发服务等传统业务,向网上银行、信用卡支付、第三方平台、线上投资等互联网领域转变。近年来“存款失踪”、信用卡被盗刷、P2P卷款跑路的风险频现,金融消费者权益呈系统性、区域性受损的趋势,金融消费者的资金安全、信息安全受到较大的威胁。

二、金融消费者权益工作的现状及难点。

金融消费者可通过营业现场投诉、电话投诉(营业网点监督电话、金融机构客服热线、部分地区人民银行123633等)、意见簿、网络投诉、信件投诉等渠道向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媒体、司法、政府等部门进行投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金融机构正按照“一行三会”的要求,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保障机制等方面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设立投诉处理部门及处理联动机制,加强投诉渠道建设,强化网点现场处理投诉能力,规范处理流程,从产品与服务、消费者投诉、宣传教育、应急管理等方面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对理财投资风险、银行卡防诈骗、自助机具使用方法、反假币、非法集资等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的知识热点,通过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组织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宣传月等方式,开展防范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宣传、金融知识进社区、金融知识万里行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普及教育,告知金融消费者维护正当权益的渠道和方式,为消费者提供知识辅导和信息支持。

消保工作由于涉及的产品、服务种类多,业务面广,金融机构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侧重于客户的投诉处理,受理投诉的人员业务能力往往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给类诉求,尤其像客服热线,在第一时间为消费者提供的帮助多限于模板类的固化解答,解决消费者操作性、咨询类的处理流程长,特殊业务的处理流程更长。消保工作处以应付状态,存在重营销、轻服务;重投诉、轻权益的问题,风险事件披露不及时、对消费者投诉信息的再加工和价值利用不够。

现行的“一行三会”监管体系难以适应互联网大环境下的金融创新。由于伪基站和网络安全类软件的恶意侵害,导致金融消费和金融机构维权举证艰难;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纠纷不能得到及时、公正的解决。加上消费者自身存在知识储备不足、防范意识不强,对金融消费者加强教育任重道远。金融消费涉及千家万户,金融消保工作面向全社会,金融消保诸多难点亟待解决。

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设想

(一)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体系框架、风险所在

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和制度规则,线上与线下同步。由于混业经营更加突出,监管理念要从过去机构监管逐渐转向功能监管,加强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对某些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出台有针对性的规则,如央行负责支付,银监会负责金融机构及P2P等互联网信托和消费金融,证监会负责股权众筹和基金销售,保监会负责互联网保险。同时要提高网上支付平台和股权众筹等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门槛。要使得线下已有的规则,进一步在线上落实。加快P2P和民间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奠定根本性基础。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以最快的速度收集有效证据,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调解、诉讼、仲裁、追索等后期权利的维护机构。

(二)提高互联网筹融资的准入门槛

需求者、中介机构必须提供风险披露、投资者教育等材料,实行公安、电信、业务监管部门登记备案制和审批制,全面加强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

(三)实体金融机构注重为互联网金融提供经验

金融机构如发现有关存款失踪的投诉,应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锁定证据等。

(四)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教育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