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6 09:29: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篇1

关键词:

高效课堂;教学方式;课堂建设

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新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国家启动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学、考的最高准则,《课程标准》确立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只有通过实践高效课堂深化建设、拓展思路、完善措施、丰富认识的建设步骤,成效才能逐步显现。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一)高效课堂的概念

课堂是否高效,不能片面地看教师教的快慢、多少、好坏,而是要看学生学的快慢、多少、好坏;不能片面地看教学进度的快慢、教学内容的多少、教学方法如何,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是否积极主动,是否乐学、会学、能学。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是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基本特征是学生快乐学、高效学。对于高效课堂的明确界定,有助于正确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稳步推进高效课堂的实施,科学地评价高效课堂的效果。

(二)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

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是学出来的、练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教出来的。所以,要注重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关系,还课堂予学生,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技能、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二、明确高效课堂建设的基本目标

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目标就是改“讲听教学模式”为“课堂导学模式”,变被动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通过对课堂教学流程的再造,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责任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彻底改变“讲风盛、学风差、教师累、效率低”的课堂教学现状,构建教师科学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和操作环节

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是以导学案为引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学习模式,通过教师的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交流反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其中,操作环节包括预习检查、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反馈、小结提高。

(二)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

自编导学案的质与量,学生培训状况,课堂时间的分配和高效利用,课堂基本环节的落实到位,作业与学生负担的合理调控,学生自主学习的落实,教辅材料的严格控制,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按照这些操作流程和操作环节为主要内容构成的操作基本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实际操作时有章可循,主管部门在管理、评价时有规可依,高效课堂的操作、管理和评价也因此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明确高效课堂的责任主体

高效课堂是校级的重大课改课题,是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是创建省示范的重点示范项目,是落实学校新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高效课堂责任主体是学校。高效课堂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须列入工作计划优先安排重点保障,全力推进。管理主体是教学主管部门。学校教导处和教研室通力合作,把高效课堂作为教学管理、检查、考核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加以落实。

五、健全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

第一,形成科学的评价办法。采取学科组评价、年级组评价、学校领导评价、学校考核组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评价办法。第二,强化评价对课改的推动作用。坚持评价的公平、公正和公开性,把评价的结果和教师各项切身利益相挂钩,并设立课改专项奖励基金,加大考核奖励力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六、优化高效课堂的实施环境

首先,营造有利于推进课改的校园文化。比如制作励志性的校园文化标识;坚持开展学生“疯狂英语”,给学生提供锻炼的舞台;召开课改运动会、学法交流会、形成课改的氛围。其次,提高家长参与度。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给家长介绍高效课堂的意义和要求,把家长纳入学习课改支持体系中,争取家长的配合。再次,注重激发学生的课改热情。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作为学校发展的新思路,通过积极营造有利于课改的校园文化,开展和高效课堂相配套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篇2

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多数学生都偏向于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而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有利于其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等这一系列数学活动的开展. 由此看来,有效的数学教学不能够通过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进行组织和开展,必须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来进行推进. 而这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从教学模式上进行基本的转变.

二、转变教学模式,组建高效数学课堂

结合以上的分析可知,要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完成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就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上,根据学生的心理及兴趣需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开展. 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运用. 就目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来看,以下几种课堂教学的模式可供参考与选择:

(一)参与分享模式

参与分享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通过对特定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活动当中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与观点,并在交流与分享当中学习他人观点中的长处,形成新的认知,进而使学生实现其自我的提升. 具体来看,参与分享模式的开展主要按以下流程进行:

情境创设情感汹涌头脑风暴小组交流共同研讨小结评论.

以上流程中,头脑风暴主要是指数学教师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来发掘学生的个人潜能与智力,使他们可以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小组交流一般适合在小范围内进行;共同研讨则是全班同学互相听取彼此的观点,分享他人的成果,以期通过不同见解的碰撞与融合创造出新的火花;小结评价则是数学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的总结,并由教师来进行后续教学的安排.

在这种参与分享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了一定的角色转变,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协助者,学生可以在触及自身感情世界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进行亲自体验,引发多种思考. 如此一来,其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将更加稳固.

(二)合作交流模式

教学活动是一项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活动,但课堂教学中,若只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往与传输,没有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将无法得到有效发展. 因此,为了保护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个性发展,教师也可适当采用合作交流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组间交流集体评价.

以上是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其中独立思考是小组讨论的基本前提,因此数学教师在问题的内容设置上必须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而小组讨论则是交流合作教学的核心环节,小组内部可采用各种方式对课题的内容与主体进行谈论,并将自己独立思考的意见进行表达;组间交流则是各个小组的代表在将小组内部成员意见进行汇集之后,进行概述,并在班级内部进行汇报;而集体评价显而易见就是教师对不同小组的结果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并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引发小组之间的竞争. 以期在一种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和良性竞争的环境中,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并培养起学生的探究心理、荣誉观念和集体观念.

(三)问题探究模式

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将数学问题的解决作为核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探究模式主要按照以下流程进行组织与开展:

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这种问题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以一种手脑并用的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具体来看,当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利用其创造性思维来获取对知识进行切身体验的机会,对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与此同时,这种问题探究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还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与态度,并掌握基本的探究学习方式和技巧,可谓一举多得.

(四)情境体验模式

情境体验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出一种情感与认知的有效促进,让学生在相对轻松且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有效地获取情感的体验和知识的汲取. 一般情况下,情境体验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数学教师按照以下的流程进行组建:

篇3

苏联著名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那么,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该建立怎样的新型课堂呢?

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到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从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再后许多学校雨后春笋般的探索与创新,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一条系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路径。

一、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

简言之,就是关注学生的学,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和机会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教师的教不再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二、建立激励学生参与的课堂流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一般都是“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样的流程只注重教师的讲授,从头到尾突出的是教师主导这根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被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地位。而新型课堂形成了“自主学习、交流互动、点拨指导”的基本流程,为学生参与课堂留有很大空间和权力。

自主学习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的知识过程;交流互动是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与相互帮助的过程;点拨指导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者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生之间互动过程。

流程的改变促使“课堂真正变成了学堂”。在这样一个基本流程下,许多学校进行了自己的探索,如河北威县人才学校的课堂流程就确立为:“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提问展示——精讲点评——巩固练习——补救达标”。

三、确立面向全体的教学组织方式

几乎所有取得实效的课堂教学改革,都采取了小组合作作为教学组织方式之一。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学生在小组中独学、对学、群学。

过去,教师通常是面对班级群体进行教学。而在新型课堂中,教师首先面对的是学生小组,小组把课堂分成了若干个小单元。而这些小组大多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而成,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发挥互帮互助作用,让学生充分合作,人人参与其中。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充当着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

四、重新调整课堂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要素当中,最重要的有三个:一是教师,二是学生,三是教学内容。在新型课堂形成的过程中,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从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具有不可替代控制课堂的权威性,变为了一种对话关系。对话中蕴含着民主与平等。与此同时,师生的教与学行为也发生了改变。由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真正改变了课堂的生态结构。

2.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已经从过去的“教教材”变为现在的“用教材教”。这一变化决定了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更具有主动性。

3.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孤独的学习者走向学习共同体。传统课堂中,只重视师生之间的单一关系,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助关系并没有真正建立。新型课堂之下,由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小组的建立与运用,使得学生之间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在这样的共同体中,学生之间建立起了合作、互帮互助的关系,互相之间通过讨论、检查、督促、激励、约束、评价,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4.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由“单打独斗”走向合作共研。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建立起的教师之间合作共进、合作共研的互助关系,已经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生活状态。

5.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过去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新型课堂注重的是教师如何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导学案”就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一个有效载体,切实丰富了教学资源的内容。

五、以教学评价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篇4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材“现代生物科技”设置了多个生物技术流程图。对于“现代生物科技”知识,学生接触得较少,很陌生。在教学中,如仅用文字描述生物科技流程,学生理解起来就有很大的困难。如能充分利用流程图,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以流程图为载体,进行合理地教学设计,从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过程与方法教学。如何合理地利用流程图,进行有效教学呢?我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1.认识流程图的类型,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

教师要非常熟悉教材中的流程图,并且可以简单地将流程图进行分类,从而为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提供依据。

流程图的类型主要有三种:文字流程图、图文并茂流程图、图片流程图。

文字流程图主要通过简洁的语言文字的形式把生物技术的流程展现出来。优点是文字简洁,便于记忆,缺点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在教材中主要应用于“基因工程”和“生态工程”专题中,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图和蛋白质工程流程图。

图文并茂流程图主要以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展现生物技术的流程。优点是同时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缺点是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主要应用于“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专题中,如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和牛胚胎移植流程图。

图片流程图主要是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这部分生物技术流程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教材中往往直接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如教材中的“获得白菜―甘蓝杂种植物的生物技术流程图”。

2.优化处理生物技术流程图,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流程图的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需要,适时地加以转换、改进和增添。

2.1流程图的转换。

根据教学的需要,可以把图文并茂流程图转换成文字示意图,以便加强学生记忆;也可以把文字或图片流程图转换成图文并茂流程图,以便加强学生理解。比如哺乳动物受精示意图,可以转换成以下文字流程图。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练习的形式体现不同流程图的互换。

哺乳动物受精流程图

2.2流程图的改进。

教材中有些流程图比较繁琐,学生不易看懂和领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加以适当的改进。比如,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利用PCR扩增目的基因、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教材中P8图1―6相关流程图比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可以改进成如下图示。

目的基因获取流程图

2.3流程图的增添。

为了增强教学理性和感性的认识,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语言文字转换成流程图。比如单倍体育种,可以根据语言文字转换成如下流程图。

单倍体育种流程图

3.充分利用流程图,进行探究性教学

课程标准要求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物技术流程图,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落实上述目标。

3.1理解流程图,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

生物学老师不仅要理解流程图的操作程序,而且要理解关键操作的相关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课堂教学的预设。如在牛胚胎移植流程图中,教师除了需要熟悉胚胎移植的操作流程外,还需要理解以下内容:对供受体母牛的选择、同期处理、超数排卵、冲卵的生理学基础等。只有理解了流程的操作要点,才可以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串,才可以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利用流程图,在动态生成中完成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流程图的教学,为动态生成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素材。

为了更好地实现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对流程图的教学可采用问题探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如在对“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流程图”教学中,可以设计出如下问题:(1)什么是单克隆抗体?生产单克隆抗体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什么是免疫的小鼠,怎样进行对小鼠进行免疫?(3)图中的B淋巴细胞有何功能?如何获得骨髓瘤细胞?骨髓瘤细胞有何功能?(4)怎样才能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有哪些方法?(5)融合后可能有几种类型的细胞?(6)两次筛选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操作的?(7)培养杂交瘤细胞的方式有哪两种?杂交瘤细胞具有哪些优点?(8)小鼠体内培养的原理是什么?怎样理解从小鼠的腹水中获取抗体?(9)单克隆抗体有哪些特点和应用价值?

教师结合多媒体动画流程图提问上述问题,通过学生的问题探讨、合作探究,解决相关问题,师生在互动探究中,实现教学目标。

3.3通过流程图教学,合理地处理好细节与整体性教学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细节性,又要考虑这二者在教学中的结合。通过整体性教学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细节性教学有利于实现探究性的课堂教学。生物技术流程的教学也是如此。

篇5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8―0095―01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与学的错位问题。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自己的教学流程,尤其在公开课、展示课中,教师往往只顾及了自我教学流程的展示而忽略了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教与学出现了错位。

2.形式与效果的断层问题。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下,多媒体的使用大大地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完全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而忽略了黑板。整个教学过程就如同翻看多媒体教学课件。 黑板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板书的和谐设计,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

3.预设与生成的把握问题。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了自己业已预设的情境,努力地想将学生拽进自己的预设套路,而往往忽略了课堂和学生自己生成的学习契机。

4.忽视文本分析的问题。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地将本课中所设计的教学重难点逐一完成,而往往忽视了对文本本身的分析与开发。目前,小学英语教材可谓五花八门,但每一种教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都有一个设定的情境,忽视文本分析,就容易使教学陷入“照本宣科”的境地。

二、提升教学基本功,改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的个人基本业务素质和对课堂教学所具备的基本能力,扎实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个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最好体现,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作为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除了敬业精神与专业知识功底之外,最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教学基本功,也就是具备四种能力,即处理教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表达表演能力、随机应变能力。

1.关注教学目标定位,最大限度地缩小教与学的差距。教学目标的定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维教学目标定位,即为知识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关注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详尽地进行定位,以便确定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关注教学目标的定位,其实就是由关注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目标越侧重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达到的目标,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就更接近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得到了第一步鉴定。

2.关注教学效果的评价,注重板书设计。在现代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教师更多地注重了多媒体的使用,而往往忽略了作为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板书设计。要切实改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在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同时,更要注重板书设计,注重直观引导,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兴趣,学会学习。如,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优美而清晰的简笔画设计和简单明了的归纳图示,要比多媒体课件来得更为直观清晰。

篇6

我对于高效课堂的理解是这样的: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向45分钟或40分钟的课堂教学要效率。要做到当堂学、当堂练、当堂会、当堂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这对每个生物教师来说要求有点苛刻,但也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为此,我在几十年的高中生物教学中不断探索、追求,努力靠近实现这一目标。

一、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乌申斯基说:“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说明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表现在教师有渊博的学问上,还表现在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对教学工作的一份挚爱上。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机融合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要建立这样一种关系和氛围,除了教师有高尚的师德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力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积极高昂的状态。课后,教师还要走出办公室,积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加强和他们的交流,获取他们

信任。

三、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的知识侧重于细胞、生物生命本质的内容,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

1.利用直观教具、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高中生物教材涉及很多结构和生理过程的内容。这些内容的教学通过借鉴示意图、过程图及动画等辅助教学,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静止问题动态化。如在新授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等生理过程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有关结构示意图和生理过程的流程图及相关一些动画影片,来边展示边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这样让学生在欢乐中求学、求知、求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利用巧妙的问题设计进行课堂教学

有些教学内容,繁琐又零散,在充分利用图片、动画等的基础上巧设问题来进行教学,也是一种可取的教学手段。如在新授选修3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教学内容时,我就利用了上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结合书本图片,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动物细胞培养一般可以分成哪些阶段?

(2)动物细胞培养取材时,一般是取胚胎组织或幼龄动物的组织或器官,为什么?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如何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的?能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吗?

(4)什么叫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原代培养时细胞生长有什么特点?一般培养到几代?进行传代培养时应如何处理?传代培养的细胞一般能培养到几代?

(5)传代培养过程中,有些细胞能一直传代下去,为什么?

(6)你觉得在了解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的知识中,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词?

巧妙设计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的新颖性、层次性和合理性,要既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又能面向全体学生,引导他们去钻研教材内容获取有关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3.构建概念图分步展示进行课堂教学

对于一些核心概念的教学,可通过构建概念图以逐步展示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生态系统的结构”等内容的教学,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进行新课教学。这种做法,让学生不仅对这些基本概念单独有了认识,还对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有了整体的认识,教学效果很好。

4.运用比较对比法组织教学

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或相关联的生理过程,可采用比较对比方法组织教学,效果很好。常用的比较形式主要是列表格进行比较。如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DNA和RNA结构的比较、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等等。在这些比较中,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对比较内容的提出,由学生来实现对问题的解决,从而把混淆的概念、相关联过程间区别和联系梳理清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5.流程图的构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大放光彩

流程图是将某些教学内容或过程或成因梳理成一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的“主线”,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尝试自主、合作学习或用于复习教学中。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把先后步骤及相关思考题、注意点直观展示给学生,构建如下流程图(见下左);再如“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复习”教学中,可将复习内容按照课标的要求和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连接成一条线索,构建如下流程图展示给学生(见下右图)。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照流程图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又突破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四、有效的课堂练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补充途径

要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途径。课堂习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典型性,还要少而精。一般我是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设计少量习题进行训练。形式可以是判断、选择和填空。如进行“染色体变异”中“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内容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判断:

(1)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等位基因

(2)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3)六倍体普通小麦(6n=42)其花粉粒发育成的个体含1个染色体组7条染色体,一定是单倍体

(4)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小

(5)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6)三倍体植物自交后代均为三倍体

通过这些判断题训练,能达到对学生的当堂检测并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这对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总之,只有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作为一线教师在今后教学和实践中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艺术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有效、高效课堂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篇7

(一) 翻转课堂概念分析

从本质上分析,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其指的是以网络作为基本条件,教师提前录制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然后把视频分享给学生,由学生自行下载观看、学习,通过合适的形式引领学生了解与把握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做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所学知识。课堂之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交流,一起解决问题,然后实现终极教学目标。

(二) 翻转课堂特点分析

1. 以学生为核心、主体

翻转课堂的核心与主角是学生,他们在课前需要了解与把握学习内容,然后获取一定的学习资源。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于网络进行交流、互动,然后为学生答疑解惑。

2. 发挥教师指导者角

教师在落实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好科学编排教学内容,深化学习方法的讲解与指导,促进学生全身心融于学习活动之中,然后理解与把握学习内容。

3. 学生练习时间多

学生需要理解与消化的内容比较多,必须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学习,然后才能有效把握知识点。而翻转课堂下学生时间充足,可以进一步理解知识与掌握本领。

二、 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对策

(一) 深化教学视频制作能力

体育教学视频质量直接关系着翻转课堂的教学成果,所以必须根据幼教专业体育教学基本要求与目标,科学编制教学视频,切实提升视频制作能力。教师应搜集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微课的方式进行分项目、分层次地进行视频录制,有针对性地细讲知识内容,然后上传到网络,以便学生及时、有效的提取教学资源。与此同时,教师也能借用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根据本校实际教学要求与学生基本情况科学筛选视频,然后使用最优的视频进行教学活动。由此,通过翻转课堂的有效使用,可以进一步节省人力与物力,切实提升教学效率,从而为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二) 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必须在课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引领其积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有效了解与把握视频内容。同时关于有疑问的地方记录在案,然后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提问,通过师生交流、互动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课后也要进行自主学习,认真、用心观看视频,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切实深化体育学习成果,尤其是重难点知识,不仅能够攻克重难点知识,还可以学习技能。

(三) 遵循翻转课堂教学流程

认真遵循翻转课堂教学的具体流程,课前必须制作好教学视频,编排教学方案,选用适宜的练习方法,重点讲解动作要领与训练技巧。通过网络上传视频,然后由学生自行下载观看与学习,可以选择小组合作形式展开交流、讨论、分享,进一步了解与把握动作要领。此外,也要展示教学成果,并实行课堂评价,肯定学生优点,提出学生不足之处,鼓励其在后续学习中加以改正,从而有效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成果。

(四) 有效掌握翻转课堂使用方法

篇8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18-01

新课程改革实施背景下的分层会诊教学,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乐学乐教”,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课堂因自然生成而具有生命力。结合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现将分层会诊教学之新授课课堂教学流程总结如下。

一、高中学段新授课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高中学段新授课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七个教学环节。

(一)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二)目标展示,衔接高考;

(三)预习反馈,引领课堂;

(四)自主探究,合作提升;

(五)展示点评,质疑拓展;

(六)反馈检测,总结提升;

(七)教学反思,检查落实。

二、高效实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七个教学环节

(一)学案导学,自主探究。

此环节是在课前完成。

1.学生的任务及要求。

以导学案为载体自主学习,发挥导学案“导学、导思、导练”的作用,自主学习,用黑色笔或者蓝色笔勾画、标注重要知识点,用红色笔勾画、标识疑惑之处。

2.教师的任务及要求。

(1)教师集智备课,编制导学案。备课组教师全员参与集智备课,轮流主备、集体讨论,主备者整理出导学案修订稿。备课组教师二次集智备课,确定导学案终稿,明确不同班级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2)提前发放、规定时间回收和批改导学案,修正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拓展度。充分发挥班级小组评价考核机制的作用,强化学生高质量完成导学案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科班长、小组长的作用,全批全改导学案,明确导学案完成情况和知识点掌握情况,掌握学情。教师根据导学案完成情况,以学定教,确定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和拓展度,修改课件、教学设计。(3)教师培训学科班长、小组长,把控课堂。明确本节课预期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及注意事项;明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具体到某一单元某一课某一框题,甚至具体到某一页某一自然段;明确课堂自主探究、合作提升、展示点评、质疑拓展、反馈检测、总结提升等环节的预期目标及要求;明确学科班长、小组长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的职责和作用。

(二)目标展示,衔接高考;

(三)预习反馈,引领课堂;

(四)自主探究,合作提升;

这三个教学环节在课中进行,课堂教学要求如下:

1.基本要求。遵照“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乐学乐教”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2.教师的任务及要求。(1)教师展示、诠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以课内探究案为载体,教师组织、引领学生根据探究点展开小组内合作探究。(2)教师展示本节课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包括完成情况以及知识点掌握情况),用大屏幕展示特优生和优秀生名单;教师给出导学案预习案的参考答案,明确易错点和重难点。(3)教师全面掌控合作探究环节,参与各个小组间讨论探究,与学生讨论探究形成互动,适时点拨。

3.学生的任务及要求。(1)学生根据导学案探究点以及预习中的疑惑点,学习小组成员间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初步形成探究成果。(2)小组长全面负责本小组合作探究环节。

小组内AA、BB、CC层内、分层、组内讨论探究,明确讨论探究任务、预期目标、过程控制,把合作探究后仍没有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小组长做到组织和控制,做好小组分工,确保组内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并达成相对应目标。如:C1展示导学案探究成果,B2准备点评,A1准备质疑、拓展,A2教B1,B2教C1、C2等。

(五)展示点评,质疑拓展

此环节在课中完成,课堂教学要求如下:

1.学生的任务及要求。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将合作探究初步成果通过板书或口头等形式展示于全体学生,学生对展示成果进行点评、质疑,在教师的引领下对知识点进行拓展、总结、提升。

2.教师的任务及要求。

(1)明确规范展示要求:明确规范展示要求,如:书写认真规范、思路清晰、语言流利、解题过程要符合学科解题规范要求等;明确展示后总结、拓展、总结归纳以及要注意的问题;明确脱稿展示的注意事项和讲解技巧。

(2)明确点评流程:点评思路和方法,梳理解题过程,针对点评问题进行拓展,针对点评内容做出知识性评价以及整体考核评价。

(3)明确质疑拓展环节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展示、点评、拓展同学的答案多问几个为什么,将问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拓展、总结和提升,通过质疑拓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4)提升非智力因素:教师要做到教态自然大方、面带微笑、声音宏亮、课堂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流利、得体,热情诚恳,富有感染力,吸引、带动全体学生激情投入。

(六)反馈检测,总结提升

此环节是在课中完成,课堂教学要求如下:

1.学生的任务及要求。

(1)依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反馈检测案,清理过关,达标检测。

(2)自主总结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知识框架、知识体系,画出知识框架图。

(3)学生静心总结归纳,总结学科、知识点考查方式的最一般规律,反刍消化。

2.教师的任务及要求

(1)组织教学反馈、检测,做好课堂激励评价。

(2)引领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提升,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课堂教学效果。

(3)根据学情,分层次布置课外作业。

(七)教学反思,检查落实

此教学环节是在课后完成,教学要求如下:

1.教师的任务及要求

(1)二次集智备课

备课组教师坚持课前、课后两碰头,课后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反思组织教学过程,对处理课堂疑难问题、解答新生成性问题、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等问题谈心得体会。

(2)坚持写教学反思

反思这节课哪些环节处理较好、哪些环节或知识点处理不到位、成功的经验在哪里、失败的教训是什么、怎样扬长避短,再上这节课我会怎么做等。

(3)培训学科班长、小组长

课后培训学科班长、小组长,表扬、肯定课堂教学中达到预期目标的教学环节,总结、提升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环节。

(4)检查落实

篇9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网络化技术环境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影响到了教育教学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被应用于教学实践领域,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实践模式,进而大大提升了教学实践的效能,其中“翻转课堂”在外语实践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就比较具有代表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典型的舶来品,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最早起源并应用于美国,主要是借助于便捷的网络化教学环境,通过学生前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作业练习,而后进入到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讨论与答疑,进而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后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其内在的教学优势和教学特性被深入地挖掘了出来,这一教学模式引入到外语教学实践之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翻转课堂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流程

在大学外语教学实践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模式有着与传统教学模式不相同的教学流程。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预习―知识传授―练习与实践”的教学过程被颠覆,代之以“自主学习―学生练习―教师引导与答疑―知识总结与归纳”的流程。当然在翻转课堂外语教学实践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也有着较大的变化,主要是起到引领、指导、答疑、总结与归纳的作用,并且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其中在翻转课堂的前期教学中,教师需要事先将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向和学习流程进行综合设计与设置,同时确定好相关的教学资源与练习内容,将其共享至相应的教学平台上,使其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形成自学思路与学习方向,完成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过程。

二、翻转课堂在大学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外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虽然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外语的听说能力培养有了很大程度的重视与提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践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中,口语教学依然没有处于重要的地位,且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机会较少,口语的语音、语调、口语交际能力方面亟须得到指导和练习,而正是翻转课堂给予了外语教学听说教学一个创新发展的机会。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外语听说课程中引入“自主学习+口语辅导+总结指导”的基本教学模式,并且借助于网络化教学、外语语音室、外语自学中心等基本的路径进行教学探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通过听说教学预案和教学基本流程阐述的形式向学生明确相应的教学思路,而后提供相应的听说素材、视频资料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校园网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和平台开展网络化学习。在之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语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口语指导”,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进行个性化辅导与设置,使其能够真正地消化、吸收相应的教学内容。最后,在完成的翻转课堂基本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利用课堂资源进行听说模块的集中总结与讲解,进一步深化认知教学内容,其间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效果得到了很大提升。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外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外语精读课上的应用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通过网络视频创新的模式来明确这个教学模块的教学方向与内容,对于教学目标、内容、规程和计划详细表达。当然了教师在创新视频的过程中要适当考虑不同班级、团体和学生以及学习习惯的差异,进行个性化设置。其次,在外语精读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并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其间涵盖了: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和开展自主讨论等基本内容。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思路。最后,在教学的点评与总结阶段,教师将前期创建的教学视频展示给大家,共享其中的教学内容,并且帮助学生理解精读学习中的难点、重点内容,实现教学的升华与加深。其间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与知识理解情况,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或应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堂的作用。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外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写作教学实践中,主要是采用“课上+课下”教学模式,通过实现设定写作内容与写作方向,而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资料查找,获得较好的自学基础。这一过程教师主要是通过邮箱、通讯工具和学习平台对学生的自学方向和自学内容进行有机设置,使自学活动有的放矢。

而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学生之前的自学情况,通过检查外语写作任务、指导与点评写作作业和教学讲评与总结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后期的检查、指导和讲评的工作比较关键,目的在于练习老师讲解的写作方法,提升外语表达能力。

篇10

 

一、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生活化 

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课堂教学生活化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认为课堂本身即是生活,教与学是其基本内容,因此可叫课堂教学生活。课堂教学生活既是学生人生特定时期的重要生活方式,也是教师职业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还原课堂的这种生活本性。另一种理解认为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指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活化,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又还原到生活中去”。 

应该承认,当前学术界对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上述含义还有诸多争议,但本文无意于这些争议的辨析,笔者认为,无论怎样思考,课堂教学生活化还是不应该排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教学内容还原到生活中去,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笔者称之为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生活化,本文以下所提到的课堂教学生活化也仅在此意义中使用。 

从上述界定出发进行推论,笔者认为,中学政治课教学中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实际上就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把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概念原理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意义还原到生活中去,把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以生活本身所蕴含的奇妙和乐趣展现原理概念的内涵和原理概念所蕴藏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意义, 

二、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解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进行基本理论观点教育的课程,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①将教学与生活融合,以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来理解、感悟学习的内容,建构新的意义系统。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③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提出“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有机整合”④,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的基础”。 ⑤综合相关文件的基本要求,我们可以明确得出结论:中学政治课的课堂教学需要生活化。而就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而言,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实际上是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 

——教学分析——生活回归”课堂模式的再创造 

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一个教学的创生过程,包括课堂教学前的准备、课堂教学中的生活情景构架分析和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课堂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积累材料和案例等。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与学生全面接触,可以找一些学生正式交流意见,也可以尽心问卷调查,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一方面在大量的日常观察中可以更全面了解学生,积累能与学生中产生共鸣、碰撞出思想火花的典型材料和案例。另一方面只有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脉搏,与学生共喜、共怒、共哀、共乐,才可以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奠定真实的生活基础。 

其次,开展课堂教学生活情景构架分析。课堂教学中的生活情境构架分析主要是要让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实现链接,它需要创造性地思考各种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如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可用现实生活中的什么材料和案例进行分析、可在哪些环节把课本的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向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提问后学生会怎样理解,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等,教师必须认真分析这些细节,达成“从书本知识视角理解教学内容”到“从现实生活视角理解教学内容”到“从教学对象的生活视角理解学内容”的转变,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教学建立在教师意欲引导的生活与学生实际的生活两者之共同基础上。 

第三,需要创造性的运用“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这一基本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生活导入,也就是导入新课时紧贴生活。与一般的教学导入不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强调尽量考虑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素材和例子导入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学分析是这种模式的关键,在教学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努力把课前搜集的素材、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课本的知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地把中学政治课的概念原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实际理解概念原理的知识性,体验概念原理所蕴含的价值观意义,从而完成新的意义建构。生活回归是这种模式的意义归宿,它主要是把在教学分析时生成的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全面解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 

“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这一基本模式只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式,对于每一个课堂而言,决不是简单地套用这个模式,而是要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特点,学生实际,进行内容与教学流程的创造性设计,把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概念原理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意义还原到教师本课堂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的真实生活中去,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经验的意域中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感悟课堂教学的价值观意义。对于不同的课堂而言,这没有固定的流程,须根据不同的课堂实际来进行创造,下面是一个具有一定创造性的课堂教学设计,仅供思考。 

在上初一思想品德课“成长不烦恼”时,我们尝试如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生活案例导入。 

案例一:本来活蹦乱跳的小李突然变得少言寡语,不爱搭理同学,有事也不愿跟人讲,不愿参加文体活动,经常独自闷坐、发呆楞神。 

案例二:玲玲都初一了,可胆子极小,遇到什么事情都害怕,不敢见客人,一说话就脸红心跳、头上冒汗,常常在睡梦中惊醒,天黑就不敢出门了,在他的头脑里总好象面临别人的侵害,随时都会遇到什么危险一样。 

案例三:小明平时功课也不错,也挺知道用功学习,可就是怕考试,一到期末考试,紧张的睡不着觉、吃不下东西,甚至参加不了考试。考场上,感觉自己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其次,教学分析。 

介绍案例之后,可紧接着提出问题: 

(1)为什么这些同学身上会出现这些奇怪的现象? 

(2)你有类似的体验和困惑吗? 

(3)如何消除这些困惑? 

根据所提问题,组织学生把案例、生活经验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讨论分析。 

可把所教的班级分成若干组,安排一组思考一个问题。考虑到初一学生临场语言组织能力较欠缺的问题,可让学生把自己思考的东西写下来。接下来,学生们一般都会积极回答问题,比如针对案例一出现的问题,学生们踊跃发言,提出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克服自卑心理或注意劳逸结合等解决办法。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他们利用课本的知识去思考和解决自己碰到的问题。在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后,教师还要进一步针对上述三种案例的分析、讨论情况,结合课本知识归纳出青春期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不健康现象,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独特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愉快地度过青春期。 

第三,回归生活。 

在这个环节,教师可通过布置实践应用,让学生真正感受知识学习的有用和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的成长。如在上述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在下课前可以布置这样的轻松的课后小任务:观察你周边的同学,看看他们是否存在心理不健康的现象,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对比一下他们是怎么样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的,要求观察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写出来(可由若干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这个任务)。事后,同学们便会指出很多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并提出很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一些同学可能回主动向家长、老师和知心朋友讲讲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了解你或者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一些同学会把一些不方便讲出来的事情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可以重新回归生活,享受学习的无穷乐趣。此外,还可以安排读一读、听一听等课后作业,让同学们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回归生活,知识的作用与魅力便自然形成与学生的意识中。 

篇11

课改的关键在教师,但主阵地在课堂。所有的课改精神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去落实。比起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的难度就大多了。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究竟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模式?学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借鉴经验,模仿探索;自主创新,全面推进”的课改实验方针。

一.夯实基础,稳步推进。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将各知识点分散在不同的学段中,要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加工,这对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因此,我们首先从教师的备课抓起,改进了教案设计格式,改为三栏式表格教案,增加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栏目,使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在教案备写中就得到体现。同时,发挥我校教师人数多的优势,以备课组为单位,全面实行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的主要流程是:主备人研读教材--形成教案;大家集体研讨―修订教案;主备人二次备案―上传学校资源网;教师下载实施―课后反思。教师在实施教学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各自学生的实际不断完善、批注,并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学校也出台了相应的集体备课教案的考核细则,每位教师在使用教案的过程中,都要对该教案进行等级评定(分A\B\C\D四个等级),学期末学校根据大家的等级评定和教师对使用教案的批注反思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为了确保集体备课活动有效落实,每周星期五下午被定为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学校任何活动都不得挤占集体备课活动。每位主备人必须提前一周将备好的教案传到网上,便于大家提前阅览,发现问题,在研讨时有充足的发言。通过集体备课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使我校教师对教材的开发和综合运用能力明显提升,为课堂教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制定新课标下各学科知识细目表,并向各备课组下发,使教师对本学科知识体系有了全面的掌握,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第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新教材。为了使教师及时掌握课改动向,摄取更丰富的网络资源,学校先后购买“第二教育网”、“校视通”等教育网站,尽量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第五,加大课堂教学的监管力度,提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实行校级领导包抓年级的制度,要求包抓领导、对应分管主任、年级主任、学科主任一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该年级(学科)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特别是要听青年教师和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教师的课,及时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检查和指导。同时,聘任部分德高望重的高级教师为学校兼职督学,要求每位兼职督学每学期听课不少于50节,并完成两份调研报告。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靠的一手资料。通过家长、学生评教参与学校管理,及时反馈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将评教结果直接计入教师学期末的考核当中。通过这些措施办法,督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