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

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6 09:29: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商业银行的发展的现状

篇1

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发展问题

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51.4万亿元,比2003年的28万亿元增加123万亿元,增长了近5.5倍。从机构类型看,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较大,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65.6万亿元,占比43.3%,同比增长9.3%;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6.9万亿元,占比17.8%,同比增长14.5%。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增长速度较快。

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虽然我国银行业相比世界起步较晚,到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才首次进入榜单前十。但是在2014年,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已经全部进入了榜单前十,这种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这也充分展示了中国银行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再者,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素质的提升,商业银行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更加重视社会效益。此外,我国的网上银行业务由于既方便快捷,能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又有利于银行降低成本,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一经出现,便飞速的发展起来。

然而,虽然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它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

(一)产权性质单一,国有化程度过高

我国银行业中的大型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市场份额稳定,国有化程度较高,占据了垄断地位,虽然部分银行已经上市,但股权大都集中在政府手中,这就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相对国外而显得单一。

(二)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

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期来多以分支行为资源配置中心,采取层级授权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开展各项业务。然而这种多层次的组织管理模式,将使得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总行对资源的掌握和调配能力不足又会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三)内控机制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构布局并不合理,管理环节过多使权力严重分散,内部部门职能重叠,协同能力不强,并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权力中心。内部审计机构仅被当作一般职能部门,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

(四)不良资产巨大,金融安全堪忧

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存在大量不良资产。 尽管国家组建了东方、长城等几家资产管理公司来帮助国有商业银行,对其不良资产进行转移,商业银行自身也处置了诸多不良资产,但其不良资产依然在增长。

三、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趋势

(一)加大改革,产权股份化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也应对现有的体制模式进行转变。我认为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尚不健全的背景下,为了保持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国家资本控制的形式,加大实行股份化的改造。银行业应使理财与信贷业务分离。产品与项目应逐一对应、单独建账管理,并使信息公开化透明化。

(二)提高员工素质,优化竞争环境

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员工队伍素质必须与世界发达国家看齐,并不断赶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员工素质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必须将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建立和完善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的机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培养和竞争环境。

篇2

二、辽宁城商行中间业务现状

在我国中间业务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狭义上的中间业务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而广义上的中间业务则是指商业银行不需要向外借入资金和不必动用自己的资产不适用或者较少使用自己的资金,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技术与设备,为客户办理各项收付、咨询业务,或者通过进行担保和其他委托事项,来提供各项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中介业务。根据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关于落实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附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参考分类及定义》,中间业务可以分为九大类: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担保类、承诺类、交易类、基金托管、咨询顾问类、其他类。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以下两大特点:

1.发展较快,占比仍较低

2001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出台,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有法可依,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以我国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为例,其收入中中间业务的收入从2000年的35.3亿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1324.9亿元,占比也由2000年的4.9%增长到了2014年的20.1%,15年间实现了将近40倍的增长。而相比于四大行,国内的城商行由于机制比较灵活,机构网点下沉城垛较高,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也更快,如作为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最大的城商行,盛京银行在2010年的中间业务收入为6507万元,占营业收入总比重仅为1.2%,而到了2014年,中间业务的收入就达到了13.7亿元,占比也提升该到了11.6%。但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虽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无论是在绝对值还是在所有业务收入的占比上都有了较大发展,但这两项数据仍然较低,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在2010年的时候,全球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平均占比是45%,而欧美等国家的银行几乎都在50%甚至更高的水平,而像花旗银行这样的全球银行领军者,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维持在70%左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无论是规模还是占比,都还处在十分初级的发展阶段。

2.传统业务品种占比大

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来看,其绝大多数中间业务的产品和服务仍集中在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业务,如支付结算类、代收代付类、类和银行卡产品等。这一点在城商行表现的最为突出,仍以盛京银行为例,其及托管业务手续费占到了中间业务89.7%,排名第二的结算与清算手续费占到了7.8%,几乎没有以交易类和咨询顾问类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中间业务。辽宁省另外一家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大连银行也存在这类似的现象,62.4%以上中间业务收入来自支付结算类、代收代付类、类和银行卡等传统业务。

总体而言,在国内商业银行都大力将中间业务作为新的赢利点的大环境下,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仅和发达国家大型商业银行差距较大,和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同时,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类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也较低,中间业务收入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业务,结构有待优化。

三、辽宁城商行中间业务问题分析

造成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低、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很多,除了我国金融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这些宏观因素外,还和我国的金融监管环境、城商行自身人才储备和技术水平有关。

从国外银行的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通过综合化经营来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水平是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如摩根大通银行就是通过开展被其称为“一站式对公金融服务”的特色服务,主打企业并购和重组、证券交易和销售、投资管理、私募融资和银团贷款、私人银行等业务,进行了成功转型。但金融是目前我国管制最为严格的行业之一,对金融的准入资格即金融牌照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极大限制了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尤其是创新中间业务的拓展。从目前来看,国内绝大多数城商行缺少信托、保险、券商、基金、期货、租赁等金融牌照,这都极大影响了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进行中间业务创新。

一方面,中间业务尤其是创新的中间业务多数都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业务,其开发和运营一方面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撑;另一方面需要既具备专业金融知识又具备营销和市场判断力的复合型人才来进行运营。但由于历史、地域、品牌等问题,城商行科技信息职能整体发挥偏弱,系统开发能力不足,管理和控制力度需加强,人力资源对中间业务的支撑不够,尤其是在中间业务的营销上比较薄弱。以最直观的学历结构为例,如下图所示,辽宁省的城商行如铁岭银行、鞍山银行、朝阳银行、丹东银行、盛京银行、大连银行在人才梯队建设上,和国内较大的上市城商行比有一定的差距,辽宁省内的城商行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明显偏低,而专科及以下人员比例偏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城商行发展中间业务尤其是创新的中间业务。

四、利率市场化下中间业务发展策略

1.成立金融租赁控股公司

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拓展的历史,可以说与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分不开的,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慢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实行分业经营制度是分不开的。但2004年1月《商业银行法修正案》的颁布,被广泛的认为是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正式开始,也为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政策便利。

从国际上混业经营的实践来看,基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德国银行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另一种就是以美国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而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成为全能银行不符合《商业银行法》中关于银行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企业投资的禁止性规定。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来说,转变为全能银行,需要经历涉及到金融资源重组、监管体制变革的剧烈的制度性变革,很容易带来金融系统性风险,对于缺乏存款保险制度的我国,给金融体系带来脆弱性和传导性风险。

鉴于我国金融市场经营主体发展不成熟的现状,采用金融控股公司不仅可以对存量金融机构进行整合,还可以抑制金融机构盲目扩张的冲动。而在现实的金融实践中,我国已进行的金融控股公司实践为选择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和实现向金融混业经营平稳过渡积累了经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有独资或合资的金融控股集团,如中银国际控股集团、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这些金融控股公司的成立都为这些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随着监管的逐渐宽松,与银行信贷最为接近的金融租赁业务成为中小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新的增长点,如2014年。银监会再次修订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将行业准入门槛降低,进一步鼓励了商业银行参与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据称,如宁波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等多家城商行以及部分农商行都在进行金融租赁公司的组建。具体到辽宁省本地,辽宁省内目前包括金融租赁在内的租赁业并不发达,虽然大部分租赁公司虽然注册地在辽宁,但业务总部却在北京等大城市,辽宁本地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租赁的发展空间巨大。因此,辽宁省内的城商行,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商行如盛京银行、大连银行应该抓住机遇,在国家放宽金融牌照的大背景下,积极获取金融租赁牌照,成立金融租赁公司拓展银行客户融资渠道,来扩大中间业务,优化资产结构,缓解利率市场化进程带来的利差缩窄、利润增速放缓的压力。

2.产品创新与营销创新相结合

以欧美商业银行为代表的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普遍超过50%,一方面是因为通过多年的混业经营,拥有完整的产品体系,其中间业务产品超过20000多种;另一方面也和他们多元化的中间业务营销策略分不开。而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以城商行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不仅中间业务产品较少,推出的新产品也较为趋同。更重要的是在中间业务的营销上普遍存在分散化的特点,各商业银行主要依靠下属分支机构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营销推广,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在对个人客户进行营销的时候还有可能发挥作用,但面对大企业或者集团客户的时候局限就很明显,不仅品牌能力得不到突出,而且作为卖方的议价能力也严重不足。

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扩大巩固传统业务,创新开拓新兴业务如私人中间业务、金融衍生品等。还应该同时重视营销策略的创新,一方面,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城商行的网点和分支机构大部分集中在辽宁省内,组织结构一般多为总行-支行而不是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行-分行-支行的模式,决策速度较快,因此城商行应该充分利用其网点集中、管理层级少的特点,开展总行和分行一体化营销,突出自身特点进行品牌营销,如盛京银行的红玫瑰系列理财产品在辽宁省内是知名度较高的中间业务创新品牌,银行应该以这类著名品牌为依托,打包销售其他中间业务,进行品牌的组合营销,为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整体资金管理方案。

篇3

许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残酷,国内商业银行因缺少创新和规模相对小,竞争中处于弱势,只有发展投行业务才能加强竞争力。

(1)是中国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必要补充。金融改革在取得了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众多的不足。中国经济结束了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的新常态,更需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完善。近年来中国一直以中介贷款为主,证券融资为辅。融资结构不合理,资本市场弱小致使金融市场发展落后。

(2)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单一,面临考验。国内银行普遍存在问题是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利息收入,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其201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94.43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为1094.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78.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9.7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4%,主要是手续费的增加。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与美国商业银行的相比明显偏低,且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来自手续费,充分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手段单一,很少创新开拓投行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运作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多是借鉴国外已经成熟的发展经验,相应的业务部门成立和运行的时间较短,受制于金融监管环境,主要是通过与证券公司合作的方式实现,如银证转账、基金托管、证券、资金合作和买卖部分债券业务。近年来,随着金融体系的完善和监管的规范化程度提高,商业银行可开展的投行业务逐步增多。

当前招商银行的成绩还是可以的,据招商银行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季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16%,国内全行业净利润增速跌倒个位数的情况下,招行净利润增速仍维持15.22%。其一季度营业收入507.47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333.89亿元,同比增加22.22%。其中手续费、佣金及其他中间服务净收入,同比增加49.23%,且主要来源于除手续费外的财富管理、基金、债券业务等中间服务,这些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首次突破30%。总之,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借鉴国外经验开展的投行业务,为其进一步拓展投行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投行业务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宏观环境所限、自主创新能力和意愿不足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也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投行业务增长潜力有限,但当前由于市场过度泛滥,造成基数过大。基数过大就会导致许多情况的变化,如盈利模式、组织架构、经营理念和市场需求等情况,情况的变化会增加投行业务收入跃升的难度。

(2)涉及投行业务的产品种类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现有的投行业务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需求,投行业务产品大同小异,使得行业内竞争较弱,难以形成良性竞争。且这种结构很脆弱,一旦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会带来大规模的波动。中国的宏观环境转弱,政策监管严格。受经济下行和企业业绩低迷的影响,部分企业投融的计划不断徘徊,投融意愿较弱。国家政策监管日趋严格使得财务顾问业务发展缓慢,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压力下,利率下调,但有些银行职员为了业绩,却巧立费的名目转嫁给客户。

(3)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不适应投行业务发展。虽然投行业务快速增长,但是一些银行至今尚未真正配备专职人员,而是由从事其他业务的人员兼任,人员的非专业化,难以提供给客户高质量的投行业务服务。

(4)国内银行投行业务增长空间巨大。一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来自存贷款利差较多,非利息收入较少,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就是努力拓展创新投行业务在内的中间服务、逐步提升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

篇4

1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瓶颈

1.1 海外资产缩水

自2007年起,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资产不断下调。尽管减持海外资产有利于缓解海外金融环境恶劣带来的影响,但从长远看并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扩大投资范围,优化业务比例,提高风险抵御能力的发展目标,对于我国银行业逐步占领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向相违背。

1.2企业风险陡增,不良资产增加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后,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不断,整体经济环境恶化,消费市场萎靡,购买力大幅下跌。因此沿海地区大量外向型中小型企业不得不面临销售额度下滑,运营成本升高,资金回笼困难,企业风险上升,偿债能力下降的残酷现实。除此之外,美联储连续几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走低,由此导致国际上诸如石油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于原材料依赖进口的企业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

1.3 银行业盈利能力下滑

自2008年10月9日起,央行开始落实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随后也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压缩银行利润空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居民消费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增长。2012年6月和7月连续进行不对称降息,加大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的比例,进一步削弱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在贷款利率下调的情况下,贷款规模增长速度的下滑无疑会拉低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规模。

1.4 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1.4.1 流动性风险控制工具有限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较晚,规模较小,交易主体较少,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获取负债的能力较弱,进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和使用。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由各项存款构成,票据市场中占绝大部分比例的是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发展不足,银行间债券品种较少,金融债券2011年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比重仅为1.68%。这就使得商业银行无法灵活调整其自身的流动性。

1.4.2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体现在商业银行本身和我国居民两个主体上。由于长期享有强大的国家信用,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利用方面更加激进,流动性风险管理始终没有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的自觉行为,并且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一直以来是靠外力(法律法规等)推动,银行本身缺乏管理的主动性。直到2008年,银监局才将流动性相关数据进行官方统计和披露。

2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优势

2.1 国家政策支持,货币供应增加

尽管目前我国经济增加速度呈现滞缓状态,但7.9%的GDP增速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并且过去几年超过8%的GDP增加速度也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证明。

2.2 银行业根基扎实,基础稳定

次贷危机后,我国由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原因,宏观经济层面(尤其是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国家及时提高对投资和消费另外两架马车的重视,相应出台四万亿等基础项目建设的政策,刺激我国经济的复苏。与此同时,银监局和央行也加强了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2.3 中间业务逐渐起步,理财产品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以中间业务委员会制度为主体,以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分工负责为主要内容的中间业务管理体制及运行制度。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加,投资意识增强,但又面临着国内投资市场发展不充分,居民投资手段有限的现实,理财产品的应运而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策略研究

3.1 优化资产负债配置

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配置优化包括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首先,要在风险及收益兼顾的前提下,根据存款数量和期限,以及市场环境、企业背景等多方因素合理调整贷款规模,避免过度负债经营。其次,要保证银行贷款的流动性,优化信贷资产存量结构;推动贷款创新,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信贷服务。除此之外,信贷资产的比列要逐渐降低,积极推动银行投资业务的比重,改善商业银行总资产结构。

3.2 寻求金融创新,推行资产证券化

金融创新对于我国银行流动性、收益性的促进作用明显,商业银行既要继续巩固和推广现有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项目,又要不断扩大、租赁、委托、理财和信息咨询等低风险的中介业务。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混业经营趋势的逐步形成,还应该逐步开发投资银行、期权、金融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

3.3 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长期以来,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相对于国外比较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单纯依靠国家信用并不能真正有效应对潜在的挤兑风险,并会放松对贷款质量的控制。

参考文献

篇5

一、影子银行的定义

“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 system)概念最早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在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提出,他用“影子银行体系”概括那些“有银行之实但却无银行之名的种类繁杂的各类银行以外的机构”。后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08年)》中使用“准银行”(near-bank)这一概念讨论类似的金融机构与金融活动。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与深入,“准银行”、“平行系统”等概念逐渐被归类于“影子银行体系”这个范畴。

本文认为,“影子银行”应该是指游离于监管之外或存在监管漏洞的,能够引起系统性风险或者监管套利的信用中介活动。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

(一)中国影子银行的现状

1.中国影子银行的构成

第一,商业银行内生的影子银行。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还占有主导地位,庞大的商业银行体系能够为例如对冲基金、信托机构、货币市场基金、担保公司等其它影子银行部门提供丰富的客户资源。

以最近兴起的银信合作为例。这种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可为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应收账款收益权以及其它资产组合。商业银行可以不使用自己的资金,将风险转嫁给信托产品发起人和投资人。并且,信托资产属于表外资产,这样,商业银行绕过监管可以将资金贷给由于法律政策等原因不能放贷的目标客户。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银信合作的项目中可谓是收获颇多。

第二,非银行业的金融机构。

这部分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消费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汽车公司等等。这种类型的公司近些年发展迅速,并有一部分已经纳入监管体系之下。

第三,政府批准的非金融机构。

例如典当行、担保公司、青年互助与创业信贷等均属于这类机构。这类机构具有较详细的职能分工,能够协调部分资源以支持特定的服务对象。由于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加大,这类型机构在近几年也迅速壮大。

第四,民间借贷和地下钱庄。

近些年,随着银行利息的不断上升、信贷的紧缩以及对房市的打压政策,民间借贷正呈爆发式增长。据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11年10月的《中国民间借贷分析》估计,中国民间借贷的余额已经达到为3.8万亿元,占中国”影子银行”贷款总规模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1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特点

1.以直接融资为主要功能

与西方“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交易类型不同,我国的影子银行是以直接融资为主要职能。我国由于金融市场体系发展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创新产品较少,尚未形成标准化的资产证券化通道,所以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同商业银行的融资和股权融资一道,解决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效率问题。

2.金融工具较为单一

由于中国的投资银行和投资基金较为落后,所以中国影子银行的金融工具种类较少,设计也较简单,现阶段主要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主,其它也包括如小额贷款公司的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其杠杆率也不像美国金融衍生品那样高。

四、中国影子银行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影子银行是对商业银行的有益补充

如前所述,从2011上半年数据来看,商业银行贷款占总贷款的53.7%,说明商业银行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较为分散的、风险较高的资金需求没有成熟的体系与之相对应,这部分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而民间借贷的借款方式比较灵活,没有利率限制,也不像银行那样需要繁杂的手续,更能够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在农村金融问题上,影子银行的发展也推动了农村的金融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民间资本一般会将资金投向回报率较高的行业,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二)影子银行引导商业银行创新

在严格的监管政策和巴塞尔条约的限制下,再加之中国商业银行数量多,业务相似度较大,银行业竞争激烈,急需进行金融创新。而影子银行中各种灵活的融资形式,一方面为传统商业银行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另一方面也为商业银行与影子银行合作提供了可能。例如民间借贷便捷、灵活、注重信用关系的操作方法,就对商业银行的改革和提高服务质量颇具借鉴意义。

(三)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

由于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转而将资金投向影子银行,这使得本就拥有巨大揽储压力的乡镇商业银行失去更多的储蓄资金,在存款严重不足的形势下,以另一种形式流转大量资金,对银行储蓄产生了冲击和损失。并且,大量的资金游离于监管之外,不能得到准确的统计和计算,这将直接削弱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例如,目前,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大部分资金都流向房地产领域,而房地产商所获得的利润又进入民间信贷,形成了一个资金循环。这使得当房市过热,政府需要通过紧缩银行信贷来打压房产泡沫的时候,由于委托贷款、民间信贷、信托贷款等影子银行渠道依旧畅通,房地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仍能与政策抗衡,削减了政策的调控效果。

转贴于

篇6

加入WTO,银行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银行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不断拓展金融领域,开发金融新产品,真正把银行办成金融服务多样化、业务综合全能化的现代银行,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发展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的基础上也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本文主要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措施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一)中间业务发展起步晚,重视程度差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把存贷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把存贷差看作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对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不足,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附属,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附加业务,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而中间业务以其“高收益、低风险”的特征,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出现了信用卡、收付、票据承兑等业务。中间业务规模有所扩大,开办面有所拓宽,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与外资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中间业务品种单一、缺乏创新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中间业务发展起步晚,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比较单一,主要有结算业务、信用证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业务、信用卡业务等。而国外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已经达到2万多种,主要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如综合理财、投资咨询、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还比较欠缺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层次服务的金融产品。

(三)中间业务收费低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没有按照收入、成本、费用、风险的标准合理地对商业银行收费,而是对部分产品收费,例如支付结算、担保和承诺类中间业务,对部分产品不收费如代收水电、工资等业务。这种收费标准不但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收入,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四)中间业务发展缺乏现代化手段和复合型人才

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商业银行利用信息技术和复合型人才等软件因素才能为客户提供多种业务品种,而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时信息化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同时我国银行业人员结构比较单一,国外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中聚集了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一方面懂业务、会管理、善营销,另一方面又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电子化设备,能够为客户提供准确、高效、便利的优质服务。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就缺乏这样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发展力度

目前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同行中立于不败之地,单纯地发展存贷款业务已近远远不够了,必需要认识到中间的重要性,商业银行要改变原来的认识,要把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竞争段,要提高发展商业银行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加大发展中间业务的力度,要加大发展中间业务的技术改进,人才培养。

(二)大力创新中间业务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比较单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在创新中间业务产品时因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全面发挥自身的设备、网络、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性的资金清算和资金转移的有偿服务。其次开创具有特色的业务品种如集、理财、投资、保险、结算为一体的一揽子服务。

(三)合理确定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

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也在快速发展,但中间业务所的收入与西方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加快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调动起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就必需确定合理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商业银行可以在行业内部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确定统一的中间业务收费标准,这个标准的制定可以参考国际标准,这样可以为银行业的竞争营造一个公平环境。同时,商业银行可以改变原来的经营模式,对一些代收、代付业务收取适当的费用,这样既可以提高行业的服务积极性,也可以增加银行的收入。

(四)改进中间业务的发展手段,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手段和复合型人才,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中在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需改进原有的手段,同时要引进发展中间业务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需要加快金融电子化的进程,要大力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同时中间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复合型人才,商业银行可以吸纳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在原有人才储备基础上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社会各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增加,银行业的竞争加剧,中间业务的发展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时不可待。

【参考文献】

[1]邹玉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思考.《时代金融》,2007

篇7

自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到1996年启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至今已有20个年头,基本实现了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的市场化定价。且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全面开放昭示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加深,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存款利率也将完全开放。这一趋势对我国2013年第一季度利息收入占总收入76%的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西方国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美国的中间业务范围涵盖传统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而我国的中间业务大都却还停留在筹资功能强、操作简单的劳务型、低收益业务上。如何摆脱现在这种情况,增加商业银行的非利差收入,拓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

随着我过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强。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义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中间业务的定义是: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并将其划分为九大类: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交易类托管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和其他中间业务。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运行情况

从各商业银行年报来看,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迅速扩张之后,2012年中间业务增速有所放缓,这主要是受监管政策和市场行情因素的影响。尽管如此,各商业银行仍把中间业务当作战略发展的重点。各商业银行营业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在2012年皆呈现上升态势,其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同业收入增幅赶超营业收入增幅,北京银行同业收入增幅甚至达到了66%。而大型商业银行同业收入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说明其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低于其资产与负债业务的发展速度。

从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来看,除顾问和咨询收入外,2012年中间业务其他条线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幅各有偏重,中国银行收入增幅最大的是银行卡收入(39.13%),农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则是业务(57.5%,200.23%),招商银行是资产托管业务(51.51%),北京银行是信贷承诺业务(249.61%),南京银行则是支付结算业务(72.97%)。其中,各商业银行均在资产托管业务有较大增幅,顾问和咨询收入则均出现负增长。而信贷承诺业务则出现两极分化,作为北京银行增幅最大的业务却是农业银行跌幅最大的业务。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面临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银行卡、等传统业务范畴中,具体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传统中间业务占据主导地位,新兴中间业务虽快速发展但市场份额仍较小

许多商业银行开立中间业务的目的是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进行补充,使客户不因中间业务的缺乏而流失,并没有把中间业务当作一个主要业务板块来对待,也没有意识到中间业务的巨大盈利空间。而且由于中间业务发展时间较短,品种单一,且主要集中在一些操作相对简单,技术含量不高的业务上,如支付结算、工资、代收水电费等。而对技能要求较高、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服务的中间业务如理财咨询、资产评估等中间业务才刚刚起步,有的甚至还未开展。

2、法律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金融业起步较晚,虽然在业务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中间业务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仅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和其他一些指导性文件。而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原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商业银行经营性风险,但也使得有很多附加值高的中间业务不敢大力开展,只敢小规模试点,而涉及到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托管类业务更是大受影响。

3、定价机制不完善

商业银行通过开展中间业务,为广大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和佣金来获得收入。但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缺乏统一规范的定价系统,并且没有合理的监督机制来监管各商业银行的不合理收费。而商业银行以防止客户流失为目的开设的中间业务项目,通常只收取较低的手续费和佣金,并不能体现中间业务的服务性特征。这样一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利润就会降低,其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就会不足,金融创新就难以发展。

二、江阴农商行现状

2001年,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注册,由一个传统的合作制农村信用社转化为具有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在这十几年,董事会围绕股东大会各项决策,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立足业务发展,以江阴发达的经济为依托,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截至2012年底,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733.73亿元,较2011年增加170.77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51.71亿元,较2011年增加7.77亿元,增长率为17%。2012年,全行实现利润总额12.33亿元,净利润10.04亿元,比2011年增加1亿元。营业收入23.65亿元,比2011年增加4.4亿元,增长率为22.85%。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432万元,占收入总额的2.29%。相较于第一部分分析的各家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非常低,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有以下几项:结算及业务、银票业务、第三方存管业务、个人理财业务、贵金属业务。中间业务的大力开展拓宽了江阴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范围,在原来老客户的基础上,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青年客户不断增多。

江阴农村商业银行2001年成立时共有员工769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2人,大学本科学历24人,占员工总数比例分别是0.26%和3.12%。到2012年年底,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共有正式职工1031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35人,大学本科学历584人,占员工总数比例分别是3.39%和56.64%。由此可见,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的受教育程度结构、专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团队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三、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SWOT分析

(一)优势

江阴农村商业银行的优势主要有三点。第一,作为江阴地区网点最多的商业银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在开发农村市场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凭借众多的网点,江阴农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可以推广到江阴的各个角落,而与中小企业、农户的良好业务关系,则有利于设计并发展一些适合农村、农业、农民的特殊中间业务,来填补大型商业银行在农村的空白。第二,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快速高效地办理中间业务,由于其管理决策层较少,对市场的变化可以做出快速的反应,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并及时地传达到各个支行、网点,这是有层层决策层的大型商业银行所做不到的。第三,国内外成功商业银行提供了大量的中间业务经验。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经非常成熟,美国的商业银行提过2万多项中间业务服务,并且国内的中国银行等也已提供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三千多项中间业务,这就为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新设中间业务提供了成熟的经验,减少了开发新业务的成本与风险。

(二)劣势

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主要有以下不足:第一,江阴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来源主要还是利差收入,中间业务占的比例很小,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缺乏有效的管理系统。整个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管理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有效的系统,而是将中间业务分散于各个部门,由各个部门各自管理。第三,防范风险能力较小。由于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净资产较少,使得其面对变化多端的市场时,风险承受能力较差,这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先天不足。而对于中间业务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和专项审计稽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银行经验管理者对中间业务风险状况把握不准确,从而对中间业务的发展推广造成影响。第四,产品品种较少,江阴农村商业银行目前涉及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支付结算、个人理财、贵金属等,产品品种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第五,创新能力不足。受电子银行覆盖面较小和高端复合人才严重缺乏制约,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没有实现创新,现开设的中间业务基本上都是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

(三)威胁

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面临着以下威胁:第一,国际经济形势动荡,欧债危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新兴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银行坏账率节节攀升,银行业面临巨大挑战,系统风险、信用风险必然对江阴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第二,竞争对手不断增多。目前,国内开展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很多,而大型商业银行因为中间业务开班较早,资金实力雄厚,占据了中间业务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使得江阴农村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较小。。第三,客户需求多样化。新时期的金融消费者,已经不仅仅从存贷款利率来选择银行,而是更加注重选择有助于创造自身价值的综合性高端银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势必要求银行提供更全面、更精细、更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这对江阴农村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应对办法

(一)完善中间业务定价机制

江阴农村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产品开发能力和同业竞争情况来制定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一般而言,如果是作为资产与负债业务的补充,防止客户流失,本身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间业务,如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应实行较低的定价策略,以低廉的价格来吸引客户。如果是本身具备极强的竞争优势,市场需求广泛,独创性强,可复制性低的中间业务,如理财咨询、资产评估,应实行较高的定价策略,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以期获得较大利润。

(二)加强培养和引进人才

完善人才培训机制,提高现有员工专业素质,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对江阴农村商业银行现有的中间业务从业人员进行较高层次的脱产与在职培训,使其更专业化、复合化。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的加盟,为江阴农商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大力促进电子化发展

建立江阴农商行自己的金融数据库,为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建立完善高效的市场信息传递处理系统和综合服务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篇8

根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定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商业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开展这项业务,不占用或占用很少自有资金,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同时业务活动不形成表内资产和负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具体包括以下九大类:支付结算类、银行卡业务、担保类、类、承诺类、交易类、咨询顾问类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其他类等。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是衡量银行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从世界范围来看,中间业务取代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成为商业银行首要利润来源是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以及民众金融意识的增强,民众和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得到了极大地拓宽,脱媒现象日益严重;在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国际化和国家加强对金融监管的大背景下,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大量成立,加剧了银行业的同业竞争,影响了银行业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收益的增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推动商业银行业务从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向中间业务为主的经营转型,必将达到提升业务层次,提高盈利能力,分散银行经营风险的效果。同时,中间业务的发展所带来的银行业务种类的增多,服务质量的改善必然有助于维护银行和客户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开拓新的市场和开发新的客户。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的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所取得的成绩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近几年得到迅猛发展。首先,中间业务的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例提高迅速,例如,工商银行的该比例由2005年的6.49%提高到2010年上半年的20.30%;中国银行的该比例由7.97%提高到21.28%;建设银行的该比例由6.57%提高到21.94%。其次,在业务量增加的同时,中间业务的结构层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如下表所示,以建设银行为例,建行改变了以往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结算、清算及收付和银行卡等传统业务的状况,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中间业务量有超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中间业务量的趋势,最近五年中,顾问和咨询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结算与清算业务逐渐趋于次要地位(表1)。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仍存在较大不足。

首先,中间业务结构层次低、品种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有800多种,与发达国家两万多种中间业务产品相比仍显不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咨询类、代客理财类和担保承诺类等高附加值中间业务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占据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诸如结算与清算、代收代付、银行卡等劳动密集型业务,而能够体现其技术、人才、信息和资金优势的信托、投资银行、证券等业务却较少涉及或者完全不涉及。

其次,仍存在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低从而拉低银行总体盈利能力的问题。发达国家如德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60%左右,而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所创造的利润更是占到总利润的80%,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考虑到中间业务开展的低成本优势,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严重拉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存在以上不足,具体分析有以下原因:

1.金融监管中的非市场因素限制中间业务发展

首先,当今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是潮流,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在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下,通过混业经营的模式,开发出了多种跨领域、多元化的中间业务产品,更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银行的盈利能力,使中间业务真正获得了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银行业由于长期受到分业经营政策的限制,自主性、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受到了极大地限制,虽然严厉的金融监管政策有利于经济的稳定运行,但由此而造成的效率损失也是巨大的。我国银行业在分业经营政策的限制下,难以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中间业务发展受到严重抑制,呈现出品种少、层次低、收益少和供求结构错位的现象。其次,政府机构在利率和汇率形成机制中占据主要位置,市场因素居于次要地位。这种定价方式限制了市场对价格的发现能力,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和市场的繁荣。

2.部分银行员工和客户中间业务观念落后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长期存在的存贷款业务比重过大所形成的路径依赖使部分银行工作人员还没有在观念上将中间业务放到与存贷款业务同等的高度上。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将中间业务看做是存贷款业务的附属业务,甚至为了开拓存贷款业务而采取在中间业务范围内的恶性无序竞争。其次,由于在过去某些中间业务在刚开始开展时不收取费用(如银行卡业务在刚开始开展时不收取年费),这就导致部分客户认为部分中间业务产品应该免费提供。但随着中间业务种类和业务量的增加,银行不可能再提供完全免费的中间业务产品,因为这不利于客户获得优质的服务。合理的手续费和佣金可以促使银行创新产品,改善服务,从而最终使客户获利。

3.商业银行缺乏开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规定存款利率的上限和贷款利率的下限使我国商业银行获得了高于国际水平的利差,高利差减弱了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积极性,这必将影响中间业务的开展;其次,中间业务长期从属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业务量低、收费低从而收益低的现状遏制了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再次,我国现阶段对高度同质化的结算类中间业务实行统一价格管理,对差异化的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这一管理要求符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但部分员工陈旧的经营理念促使商业银行间利用“市场调节价”采取恶性竞争的案例屡见不鲜,以上三点抑制了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4.硬件和软件状况仍需进一步完善

这里的“硬件”包括人才和设备。首先,咨询类、代客理财类和担保承诺类等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它们的开展需要大批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并具备多方面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人才,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在中间业务的经营中缺乏这种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严重制约了银行业务的发展。其次,中间业务的开展需要极高的金融电子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我国中间业务科技化程度低,表现在低效率的支付结算系统和通讯网络,落后的、标准不统一的应用软件系统。另外业务人员有限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进一步抑制了电子设备对中间业务的促进作用。

软件指银行内部中间业务管理制度。首先,中间业务点多面广,种类繁多,需要多个部门参与管理,现行的中间业务管理制度中缺乏统一的操纵规范,这就可能导致部门之间权责不清,争功诿过,使各个中间业务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甚至相互脱节。其次,中间业务经营情况的考核中存在以下不足:中间业务经营情况在银行工作人员的考核中权重不高;对业务人员的奖励考核以营销量考核为准,忽略实际利润获取能力的量化考核。制度建设上的不足不利于中间业务的发展。

二、推动中间业务发展的建议

尽管外部环境和自身存在许许多多的因素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中存在种种的不足,但这也说明中间业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调整外部环境和自身改善,商业银行可以得到巨大的业务量提升。具体的中间业务发展建议如下:

1.优化政策法规制度环境,改善对中间业务的监管

为了充分发挥中间业务占款少、风险低和收入稳定的特点,促进我国银行业与国际接轨,进一步繁荣金融市场,我国至少应进行三方面的优化:①改革对混业经营的限制政策。混业经营有利于银行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业务创新,在丰富产品种类的同时,能够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②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利用市场发现价格的能力,强调市场在利率和汇率形成中的作用,这种改革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为中间业务的开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③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为市场平稳高效运行保驾护航。尤其要加强对恶性竞争的监管力度,给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

2.转变落后观念,提升认识层次

首先,业务人员加强和巩固对中间业务战略支柱地位的认识,以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作为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的契机,在观念上把中间业务放到与存贷款业务同等高度,从战略高度推动中间业务发挥重要利润增长点的作用。其次,通过加大中间业务营销力度,针对各个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在满足客户金融需求的同时,逐渐改变部分客户对中间业务的错误看法。

3.加大中间业务投入,提升中间业务层次结构和服务质量

产品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产品和经验,根据现阶段银行客户需求重点由传统业务向咨询类、代客理财类和担保承诺类等业务转移的趋势,依托现有产品,创新中间业务产品。

硬件完善方面。首先,通过从社会上引进人才和内部培训的方式增加中间业务从业人员中既熟悉保险、信托、证券、财会、法律,税收、计算机等知识,又精通银行业务;既懂经营管理,又懂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的比例。其次,借鉴外国先进经验,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和软件,统一技术标准,并对业务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来提高商业银行金融电子化的水平。

软件完善方面。尽快建立中间业务综合管理部门,通过制定规范化的中间业务操作流程和订立中间业务发展规划,积极协调各个中间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活动;通过制定以中间业务实际利润为衡量标准的中间业务考核标准,提高中间业务运营情况在从业人员考核中的权重,调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篇9

statusjudgementandstrategychoiceondevelopingpersonalfinancingbusinessofcivilcommercialbanks

abstract:atpresent,civilpersonalfinancingbusinessstartsbarely,andtherewillbeagreatmarket.everycommercialbankhasbeencognizantofitsessentialityandnecessity.viafractionizingtheclientmarket,stepbystepincreasingfinancecontent,upgradingservicequality,personalfinancingbusinessofcivilbankswillentermorepleasantstageandmakemoreprogressthanever.

keywords:personalfinancing;statusanalysis;developmentstrategy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个人理财业务获得了快速发展。从发达国家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来看,个人理财业务具有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益稳定等优势,在商业银行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其业务收入已占到银行总收入的30%以上。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率约为12%―15%。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首先,庞大并在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构成了潜在的、持久而旺盛的理财需求。其次,我国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体制改革也激发了居民的理财需求。并且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增加其利润来源;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产、客户和收益结构,转变银行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利于完善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推动商业银行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尽管我国个人理财市场发展迅猛,但从目前我国各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形而上学阶段,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这一市场的发展。

1、首先是需求不足。主要表现在:(1)个人理财定位于少数高端优质客户,服务门槛过高,造成客源稀少。如外资银行一般“门槛”在5万美元以上,国内银行一般“门槛”在20万元以上。比如说像建行的“乐当家”它也要求你在要在建设银行存款要达到20万到50万元,同时每年的消费额也要达到一定的数额。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总体上高收入客户占比较低,从现有品牌看,门槛偏高,能满足这一条件的客户又相当的局限。(2)不少客户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片面认识有些人手头尽管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但又普遍存在“财不外露”的保守思想,加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准还心存疑虑,一直对此业务持观望态度。(3)银行市场营销观念不强,广告宣传做得不深不透。多数银行理财人员缺乏主动营销意识,“坐、等、靠”思想严重,认为客户自己会上门来要求进行个人理财,或是不善于通过常规业务发展与客户的关系,造成理财业务开展不起来。(4)是银行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附加值低,造成理财业务收入偏少。目前我国银行理财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做不到代客进行全方位的资产运作。

2、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向,如在投资领域,几乎都是证券、外汇、保险、基金等投资产品的组合。就是目前的个人理财市场,对成熟市场的银行理财相比,更多的都是形似,还没有达到神似,那么它的业务范围更多的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一个重新的整合,而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个人理财的精髓和主要的方向就是它的个性化的服务。因为有一定财富的一个人,他在生命的不同周期阶段,在经过了不同的周期阶段,个人生命周期青年期、中年和老年期,他对理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人,他对于风险的承担偏好程度不一样,有的人承担一点风险的,有的人不愿意冒风险,所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来进行个性化这个服务,进行产品的创新,这才是我们未来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一个真正的推动和方向。

3、从政策上讲,我国金融业仍是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产品,而对这些产品的适用性无能为力,这种状况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目前,商业银行理财方式只是传统的储蓄业务、贷款业务、外汇业务的简单列举、堆砌和整合;并且限制条件多,只能停留在业务品种介绍、咨询建议、办理简单的中间业务等方面,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使得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为客户实现增值,这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

4、缺乏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近年来,虽然银行加快步伐进行理财客户经理的培养,但多数客户经理仍是从个人金融从业人员中临时抽调而来的,即使参加了由银行组织的专业培训,个人理财技能仍以银行类业务为主,但从国外情况分析,理财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等各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大至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与否,小到日常生活的衣食支出,无不囊括在内。且不说如何投资、节税,使财产保值增值,单纯是个人资产负债表或财务预算的制定,若不具备全面及规范的财务分析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很难确保服务质量。反观外资银行的理财人员,在遴选过程中无不经过学历、道德、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考验,即使成为客户经理后,仍需接受财务分析师培训,为树立与世界规范接轨的理财品牌奠定了基础。因此,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思考

1、细分市场,实行差别化、个性化、分层次的服务,并加大营销宣传力度,主动出击,引导市场,创造市场需求。

(1)对客户市场进行细分,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国内商业银行在服务好优质客户的同时,不能忽视中低层次的客户,他们虽然对银行的贡献度不及前者,但其数量众多,集合效益明显。又由于在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阶段中,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需求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银行客户经理可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客户市场的细分,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2)积极培育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作为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机构,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己的网点和员工,利用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和引导,应将宣传重点放在客户的实用价值上,以吸引目标客户去尝试使用。宣传的主要内容是突出产品尊贵形象、专业投资顾问服务以及理财服务多元化等。营销人员应该主动向顾客推销介绍,真正从客户利益出发,帮助其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和财务状况,向其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宜的理财产品,提供便捷的理财工具,同时为其出具个人理财建议书,以让所有现实和潜在的理财欲望的客户都能理解其业务产品,感受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

2、创新服务,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

长期以来,个人业务仅是国内银行筹措资金的手段,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风险偏好,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理财的计划。对低端客户主要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自助服务,而对高端客户则主要通过客户经理实行“一对一”服务。个人客户经理制应凭借其服务的全面性、主动性及人性化的特点,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吸引黄金客户的重要个性化服务手段,使个人理财服务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3、加强金融机构之间跨行业的合作,丰富理财业务内涵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速,混业经营将是必然趋势,为此商业银行目前要做的是:(1)夯实基础。通过整合现有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客户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居民的货币资产以储蓄为纽带,在储蓄、支付和消费环节以及证券、保险、基金等投资领域合理流动,并从这些业务办理进程中得到综合的效益,逐渐聚集起核心个人客户群体。(2)加强合作。商业银行应该与证券、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加强跨行业的合作,从现阶段互相业务发展到更广泛的行业间接触。金融密集地区的商业银行可适当考虑同外资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更便利的产品营销方式,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与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合作。

4、培养和选拔专业的理财客户经理,提高理财人员的素质

目前商业银行应该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同时国内商业银行应与境外机构积极合作,引进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金融理财执业人员自律性的行业标准、职业道德;创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以规范中国金融理财业的发展,全面提升理财师的服务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敏.新形势下拓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城市个人金融,2002,(11):9-10.

篇10

一、中间业务的内涵和特点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稳定、风险度低、成本小,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一起构成了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多样化的要求,中间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展,已成为银行业竞争的焦点。目前对中间业务的定义还存在一些争议,最主要的是“表外业务”和“中间业务”之争,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对中间业务的定义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综合各方的观点,中间业务的涵义应该是这样的:它是指商业银行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也不占用或不直接占用客户的资金,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这表明:其一,银行在中间业务中发挥中间人角色,起桥梁作用;其二,银行提供服务而不提供资金,风险低;其三,银行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其四,银行中间业务的开展、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是以银行信誉为依托的。

二、中间业务不断发展的动因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空前发展,一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达45%左右,有些大银行已占到一半以上,仍在提高,而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大约只占到西方国家中间业务收入的1/5—1/4。那么,中间业务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如此快速地发展呢?

1、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类组织、团体及居民个人对商业银行多样化服务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活动种类繁多、经济往来频繁发生,各类经济关系错综复杂,过去以存贷款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中介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客观上产生了扩大信用中介等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样,、担保、信用证等应运而生。

2、银行同业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的不断融合及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存贷利差缩小,这使银行的传统业务风险增大,收益减少。在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下,为了稳定和提高自己的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不少商业银行不断扩大业务经营范围,这样以收取手续费为主又不占用银行资金的各类中间业务应运而生。

3、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增加

上世纪70、80年代,全球经济萎缩,金融形势恶化,利率波动,汇率不稳,使银行经营风险加剧,这样就催生了那些以规避风险、保值为目的的中间业务品种,如远期合约、互换等的产生。

4、金融监管的加强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加剧,为此各国的金融监管当局又加强了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本比率的监管,而银行为回避这一监管,又想办法开展那些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中间业务。

三、我国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的现状与问题

据资料显示,2005年以来,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逐步提升。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已从2005年的5.4%提升到2007年的13.07%,特别是国有上市银行这一指标更是大大超过其他上市银行,显示出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贡献度平均在45%左右的状况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

1、业务品种少、产品同质化以及低端竞争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规模小,品种较少是目前中间业务开办中的主要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仅限于结算、、咨询、兑付等几个方面,业务品种单一,金融创新少,服务功能差,缺乏吸引力。而与之相对的是,当前,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已达2万多种,形成了包括结算及其衍生类、避险类、信用类为主体的完整的业务体系。另外,行业内存在许多同层面的低端竞争,极大阻碍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产品开发跟风现象严重,创新能力差。

2、中间业务的服务档次低、新技术应用少

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中间业务大都依赖于硬件条件,服务项目以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等为主,很少能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银行技术和金融人才方面的软件优势开展诸如理财、咨询等高层次的服务项目。可见,我国目前中间业务的服务与产品还停留在较低档次上。另外,除了服务品种的低档次之外,我国银行对于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远没有西方发达国家那么充分。

3、专业人才的不足成为中间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

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贸易、法律、科技等诸多领域。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需要具备系统的银行、保险、证券、外汇等金融专业知识及掌握计算机、法律等知识,通晓各种金融投资工具,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专家。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培养和储备不足。

4、思想认识与管理机制问题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起步较晚,在思想认识上,不少金融机构对该业务能否成为资产负债业务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尚存疑虑。仅将中间业务视为银行附带业务看待,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中间业务新产品的开发和发展。在内部管理上,我国商业银行大多还没有设立自上而下的、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管理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分散在各个部门之间,业务的拓展没有领头部门去规划、组织、管理及协调,相应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对策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仅是整个银行业发展的重点与趋势,也是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生存的必然要求。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在对中间业务的竞争上面。为此,各行必须充分认识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下足功夫。

1、整体规划,寻求符合国情的发展思路

首先是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市场交易规则和定价规则。加强规划,调控和监管,创造公平合理的发展环境;其次是加强社会信用环境的综合治理,完善信用体系和制度,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放宽对分业经营的限制,使中间业务实现全方位,多功能和综合化经营;三是根据我国银行业的行情及中间业务发展的层次性,依据效益优先,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稳步推进的原则,谋求中间业务发展的更优途径。

2、建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中间业务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属知识密集型业务、智能。因此,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不仅需要经营管理人才,还需要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必须培养一批既具有现代金融理论知识,又有丰富银行业务实践经验;既懂得国际金融,又精通现代化计算机专业技术;既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又通晓政策法律规范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基础力量,为大力拓展中间业务打下坚实基础。

3、提高创新能力,增加业务品种,拓宽收入渠道

创新是中间业务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中间业务,首先应适应市场的需要,不断设计出新的业务品种,充分研究细分中间业务市场,选择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发展潜力大、成本低、收益高的中间业务品种,特别是创新技术含量高、不易模仿的衍生产品业务及组合金融产品。其次,各行应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推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中间业务品种,使得各中间业务能适应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各种需求。再次,要加快商业银行电子化的建设,积极发展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中间业务软硬件环境的全面提升,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产品竞争力

篇11

由于历史及体制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非常高。根据2011年各上市商业银行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财务报表显示,各家上市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仍然很高,基本保持在2/3以上。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我国间接融资总额减少和存贷款利差的缩小,都会导致以利差收入为主的国内商业银行在盈利方面面临着重大考验。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以中间人的身份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各家商业银行日益加强了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而在中间业务中,投资银行业务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一般来说,投资银行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人才、资源、技术等优势,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投融资决策的服务。这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体制下,尝试开展的新型业务,目前除了尚不能开展交易所市场的证券承销(IPO)、经纪和交易等券商类业务外,已涉及银行间市场承销经纪与交易、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与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投融资顾问等多数投资银行业务。近年来,随着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投资银行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领域。

深圳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其金融总量一直保持在国内大中城市的前列,金融各行业发展势头非常良好,金融市场交易活跃,而且金融资产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而××银行深圳分行作为××银行总行的直属分行,一直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改进服务、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并加强业务风险管理。

一、以××银行深圳分行为例,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主要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投资银行、理财业务、业务、外汇业务、银行卡、担保业务、电子银行、托管业务、养老金、凭证工本费等十几项,因各行所处经济环境、客户特点等不同,各行的中间业务的不同项目的比重有所不同。

2011年根据该行具体特点和授权,深圳××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如下两大类:一类是基础类投行业务,包括常年财务顾问、信息一点通、评级顾问、资信服务、一般投融资顾问等;另一类是品牌类投行业务,包括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主理业务)、短融、中票、并购重组、理财委托贷款、财产收益权理财业务、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等。

为协调和统筹该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分行下辖投行部,负责全分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业务指导、辅助审查、协调各单位等职能。

在2011年,该行投行业务收入占比在所有业务板块中排名第一位。而在投行业务收入中,基础类投行业务占比47%、理财推荐类29%、股权融资14%、并购重组5%、其他5%。

尽管投行业务发展势头良好,但是辖属各支行投行业务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其中收入金额前两名支行的投行收入占全部支行收入的30%,前七名支行的投行收入占全部支行收入的60%,而且仍有部分支行未发生任何投行业务。

该行投行部人员不超过15人,负责全行28个一级支行、120多个二级支行的业务指导和营销推动。

二、当前投行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投行业务尤其是基础类投行业务基本上由银行资产业务转化而来,往往无切实有效的投行服务

一般情况下,银行提供的投行业务尤其是基础类投行业务大部分是由银行贷款业务所转化或带来的,主要方式是将贷款综合收益率与贷款利息的差额部分作为投行中间业务收取。比如审批一笔贷款3亿元,5年期,综合收益率(即客户支付的总成本)为同期同档次利率上浮30%,但是在签订的借款合同上的贷款利率仅为同期同档次利率上浮10%,那么综合收益率和贷款利率的差额部分往往可以纳入投行中间业务予以收取,尽管2012年2月份国家出台规定,要求银行表内贷款不能附加收费,但是银行往往通过其他渠道予以解决。

这样就造成了部分投行中间业务的收取并非独立的,而这些投行业务既不是独立的服务项目,也没有相关服务方案,更没有真实提供任何投行服务。

(二)投行业务设置较为简单,无创新权限,个性化服务不足

一般情况下,为控制风险,各商业银行的投行部门的产品设计及其创新权限仅限于总行,并没有转授权至一级分行或直属分行,所以其提供的服务品种大部分为标准化服务,业务设置非常简单,各省行或直属行只需要按照总行的设计成果予以营销即可,如果有需要变通的,往往需要与总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这样不可避免的出现沟通效率很差的问题。

另外,由于是标准化服务,所以其很多产品无法针对客户个性化特点来制定个性化服务,以满足客户需要。

(三)投行业务授权不足,人员配备捉襟见肘

根据现有授权,分行仅有办理业务的职能,而无相应审批职能。几乎所有业务均需要分行乃至总行相关部门的审批。

以××银行深圳分行为例,该分行共有28个一级支行,辖属120多个二级支行网点,而投行部所有员工总共不超过15个(含总经理及内务工作人员),而由于投行业务种类较为分散,而且需要与总分行的各部门进行沟通,工作较为繁杂,人力不足势必影响业务的办理,也已经成为制约投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发展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思路

(一)银行应提供切实有用的投行服务,以基础类投行业务为切入点,巩固和竞争优质信贷客户

我国商业银行应提高业务创新意识,并积极采用个性化服务,为企业提供真实有用的投资银行服务,并使得该服务能对客户带来好处。

我国商业银行应依托客户、信息及渠道优势,大力发展基础类投行业务,比如信息类服务,财务顾问等等。

信贷客户方面,应继续挖掘信贷客户资源,尤其是要认真思考服务的内容、效果等因素,切实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投行业务。

各行不要仅限于银行自身的信贷资源,而应该充分挖掘所有客户的需求,利用自身优势,为客户尤其是无贷户提供有用的信息资讯或服务。

根据现阶段信贷规模偏紧的特点,投行部门也应该以此为契机,配合分行贷款规模资源的经营思路,通过提供相应的投行服务适当提高该行融资服务的议价能力,并降低贷款被他行置换的可能性。

(二)持续创新、打造品牌投行业务,深化公司与投行业务互动发展

该行品牌类业务包括包括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主理业务)、短融、中票、并购重组、理财委托贷款、财产收益权理财业务、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等等业务,在当今信贷紧缩,客户融资需求不能通过信贷渠道有效解决的情况下,重点做好相应投行业务,真正有效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例如对于有授信额度但是无规模可放的情况,积极采取理财委托贷款予以解决融资规模;对于拥有能带来现金流或收益的资产的客户,可以通过投行部门的设计,将表内贷款业务包装成财产收益权或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对于暂时无有效资产或有效担保、但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企业,可通过股权投资基金主理银行业务或股权融资等方式加以解决,等等。

再例如,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增长,国内和跨境并购市场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并购市场已披露案例的交易完成规模从2006年的1434.8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6921.52亿元,市场的迅猛发展为商业银行并购重组顾问业务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各行要认清形势,大力发展该项投行业务。

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投行业务的先导作用,首先通过投行业务可以阶段性满足客户融资需求,为银行公司业务的后续营销打好基础。而且可以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主动将其他基础类投行业务加以运用,并在充分了解信贷政策和信贷规模情况的基础上,实现投行业务和公司业务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投行团队建设,实现投行营销模式转型

首先应持续加强投行团队建设,可以通过增加人员或者发动支行人员积极参加资格认证,尤其要引导拥有企业理财师资格的人员积极投入到分支行投行业务的营销和办理工作中。以XX银行深圳分行为例,已经拥有48名一级企业理财师、8名二级企业理财师和9名高级企业理财师,但是大都是其他岗位的员工,该行应从中挖掘优秀人员充实到投行服务团队中,或者引导他们在自身岗位上适当履行投行业务的营销和办理职责。

同时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投行业务和产品的培训和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提高投行业务从业人员的营销意识和服务能力,确保投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和再创佳绩。

(四)加强引导和监管,防范投行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投行业务是目前商业银行发展最快、创新最为活跃的业务,也是监管机构、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所以各商业银行应切实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商业银行不规范经营的规定执行,认真处理好投行业务收入增长迅速与规范经营的关系,认真落实“依法合规、服务匹配、协议完备、客户自愿”的原则,尤其是要保证收费与服务相匹配,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提供服务的行为。

业务办理中要认真落实各种要求,认真做到每笔业务有方案、每个方案有项目、每个项目有内容、每项服务有记录。

终上所述,尽管现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监管部门、商业银行、客户三方共同做好协调,一定会将该业务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田瑞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12

[3]常怀宇: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问题探析.福建金融,2005.9

[4]王文利:关于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趋势分析.商业时代,2007.6

[5]程丽芬: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财经界.2007年第9期,P70-71。

[6]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依据和模式.经营管理,2005(4)

[7]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