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档案与档案管理

档案与档案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6 09:29: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档案与档案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档案与档案管理

篇1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下,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应该说,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现代化已经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最佳技术手段和实现途径。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体制已经开始彻底改变,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一、信息化与档案的关系

1.档案信息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作为原生信息源,越来越社会重视和利用。事实上,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就是为档案开发利用作准备,信息的生产、加工、传播和利用的过程,已构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产业体系。

2.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主线。信息是知识经济的主导和支柱。信息技术的发展最终将人类联贯在一起,构成一个全球化的信息共同体。在这种社会形态下的档案工作,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当然是贯穿全局的发展主线。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服务于客观发展需求。从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上来讲,信息系统总是由满足业务处理、运行需要开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遵循着数据—信息一知识的过程。机构层面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总是从系统集成、数据集成开始,在整合的数据仓库基础上进行数据的挖掘和满足不同需要的数据应用。这实际上类似于我们传统的档案管理利用流程,应当把它纳入到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内容范畴。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信息部门担负着掌握、存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职责,有权利和义务对社会信息消费的需求作出反应,提供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包括档案部门在内的社会信息部门的使命,是经济发展途径变革的要求,是生产力进步方式转变的要求。

4.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改革的动力。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信息生产量大,信息内容丰富,信息需求量激增,信息效益不均。社会信息消费需求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生产需求,另一方面是生活需求。随着信息化建设,现阶段社会庞大的信息消费需求以及将来信息化程度加大时的潜在信息消费需求,也是档案工作改革的直接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越来越高,档案本身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而不断扩大,不仅停留在查找和借阅上,而且可以和文化教育、社会休闲等方面结合,不断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二、准确把握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档案管理现代化

1.从提高现代化管理手段,实行资源共享,管理方式从传统的管理转向现代化管理。档案工作要围绕部门的工作重点、关注的热点来组织信息,提供信息。随着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形成了网络化、数据化的时代。档案系统如何认识“网络化管理”和“数据化档案”,实现信息共享、共建的目的。对此,开展现代化管理工作,必须做到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推广要慎重。选择的软件需具备规范化、通用化,并有很强的包容性。

2.文档一体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到办公自动化的总格局之中,与办公自动化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同时,也要求档案人员积极介入此项工作中,提出档案管理和电子文件归档方面切实可行的需求。

3.归档双轨制,是纸质文件向电子文件过渡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虽然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和应用,但它的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尚未取代纸质文件的地位。据专家预计,在较长的时期内,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还会继续并存。而且按照国家档案局的要求,电子文件必须与相同版本的纸质文件一同归档。

4.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现代化还应该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1)前瞻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将档案资源和档案各项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加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实现档案信息的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它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有序进行,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所需的各类硬件及网络设施、软件开发以及进行数字化的投入,都需要高昂的费用。因此,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作为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在极其有限的财力前提下,一定要审时度势,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努力保证软硬件配置、软件开发标准和网络结构等在各实施阶段的一致性,将有限的财力用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位,保证软硬件资源的可继承性,使其既能适应当前信息业的特点和要求,还能符合今后发展和应用的趋势,尽可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2)协作性:档案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管理规范、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人力、财力有限的企业内部的档案馆(室)来说,独立完成这些项目存在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大难题。因此,只有坚持协作的原则,加强与企业内各个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主动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才能保证这项工作在各阶段的顺利实施。

篇2

1)节约成本。进行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有助于为单位节省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在计算机信息化档案管理没有成为主要的工作模式之前,档案人员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纸张去进行档案资料的编写,在这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漏写或是漏记的部分,而最后查找需要从头到尾的查询,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资料的管理可以快速查询到所需的资料,在保存上相对简单,不易丢失和缺损。2)提高工作效率。运用现代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的电脑技术进行现代化档案的管理工作,以此作为从原有的纸质信息档案管理到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一个过渡。运用成熟的电脑技术为档案管理部门节约人力成本。比如说起初档案管理整理纸质文件需要二至四个人来完成这份工作,运用电脑技术就只需要一个人很好的完成这份工作。这就为整个管理节约了人力成本,在此基础之上也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现状

1)缺乏重视。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缺乏重视,不仅仅体现在管理部门当中,还包括信息管理人员自身。主要体现在管理部门的管理者遵循陈旧的管理模式,不与时俱进,在快速发展的电脑信息技术面前,管理者还没有跟上信息管理的步伐。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长期以往的工作环境中,已经养成了一种工作习惯,要在让他们重新接受另一种工作方法,一时之间心理上难以接受,甚至是抵触不愿意做出改变。2)管理标准化不足。在进行档案管理上,没有完整齐全的管理制度和部门管理系统。比如,房产信息档案的管理,它应该是拥有专门收集房产资料的人员,分化各级职责,如资料的收集整理人员,其次是立卷检查人员以及档案保管人员。而如今大多数还保持着两三个人员管理信息档案的工作模式,管理人员之间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到位。也没有设置专门监督的责任机构和人员,造成档案信息管理总体的不足。3)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档案信息人员的素质较低表现在工作责任感不强,具体表现在有的档案信息管理者道德素养不够高,将档案资料据为己有,甚至是私自存放或是拒绝归档保管。档案信息人员素质低下还表现在服务水平不够高。以房产档案信息管理为例,房产所有者需要调动存档的资料进行复印或是作为他用时,管理人员不给予调档,甚至态度恶劣,给他人造成事务办理上的诸多不便。

三、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措施

1)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先决条件是完善应有的基础设施,没有这些必要的设备就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意义。建立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首先所需要的设备,计算机是最主要的,其次是复印机,专业的软件设备,打印机、扫描仪等等。而建立档案信息系统是最关键和最主要的部分,拥有一项完整的系统可以更加快速的进行档案的录入,以及档案的分类和档案的查询以及保管。2)重视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传统保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固然很重要,是往现代化信息档案保管的一个重要过渡,它使得档案信息形成一项完整的保管系统,也是现代电脑技术运用在档案管理上的一次飞越。它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的工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的效益。但是传统的档案保管也不能完全的放弃,比如说房产资料文件的原件是作为房产拥有者所有权的一个证明文件,这些文件都是要作为纸质文件资料长期保存的。3)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在建设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的步伐之上,还必须得加强信息档案的安全性管理。在电脑科技发展的同时,一些人利用网络的便利性以及网络的漏洞,使用病毒或是黑客软件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攻击,造成信息档案管理资料的流失与损坏。在没有备份的情况下,这些流失与损坏的文件资料不能够还原,给拥有者以及档案资料管理部门增加损失。因此,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的预防与应对。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这里所说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不仅仅包括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更加重要的是道德责任水平。首先是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需要他们明确的知道档案信息管理的具体内容以及保管措施以及自身职责的具体要求。其次是管理业务水平,我们知道一些档案管理需要我们妥善的保管一些纸质资料,随着时间的延长,纸质资料容易损坏或是陈旧,看不清楚具体内容,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修复能力。道德素养具体体现在自身的责任意识,强烈的职责使命感以及对自身的约束力。

四、结语

在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时代,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这种发达的电脑信息技术运用到档案信息管理当中,完成从传统的纸质管理信息系统到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过渡。在本文中研究了运用现代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突出了它的作用,以及它在档案管理当中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此同时提出在建立现代信息化档案管理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为怎样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提供了可供大家参考的建议。

作者:刘洋 单位:天津市市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陆贝贝.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探索[J].环球市场,2016,(20).

[2]戴永成.推进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卷宗,2014,(7).

篇3

1.档案管理不失真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本要求。纸质档案具有唯一性特点,这一特点能够展现出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记录的原始性。因此,纸质档案在多年来的发展成熟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保障了档案资料的原始性和唯一性。纸质档案是档案资料记录的原始内容,是不可涂改和不可复制的。

2.纸质档案管理中的存储和检索较为明了,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和查找也比较简单。纸质档案管理中是将纸张作为档案管理载体,不需要任何数字化和现代化的设备就能直接明了的展现出来。在长时间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纸质档案管理方式是大多数档案工作者比较容易接受的。因为纸质档案管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实现档案的查找以及利用,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较小。

3.纸质档案最大的特点就是存放时间长久。纸质档案管理中不会出现档案使用次数限制和档案使用的期限限制的情况(排除保密档案的解秘时间)。我国是造纸术的发明国,自从纸张出现就一直作为档案资料保存的载体被广泛使用。纸张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纤维素,而纤维素具有高强度的耐久性,虽然纤维素制作的纸张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氧化或者电解,但是悉心管理排除化学作用的发生就可以顺利延长纸质档案保存的期限。而且我国保存数千年的古代字画就是纸质档案管理耐久性的最好证明。

二、电子档案管理概述

电子档案往往是指信息时代环境下人们利用计算机、计算机硬盘、磁盘、光盘、大容量硬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作为档案管理的储存载体,是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之下的高科技产物。电子档案管理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环境下的新兴档案管理手段展现出了其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以及电子化。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信息时代环境的影响是必然的,因此其也具有一些纸质档案无法替代的特点:

1.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贮存的载体小,但是贮存量大。电子档案往往是将需要保存的档案资料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转化为电子档案资料进行贮存,改变了以往档案管理过程中纸张作为载体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电子档案的最大特点就是占据的空间面积小。以现在的电子档案管理的储存载体量来计算,一个U盘的储存量大约为1G到64G之间。如果以一张写满字的A4纸张为基本单位,那么一个U盘就可以存储大约20480页到1310720页的A4纸张的档案资料。其所占的空间面积仅仅一个打火机大小。

2.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多样化进行管理。多样化管理是依靠贮存内容的多样化而实现的。电子档案管理不单单是进行文字数据工作的管理,同时也可以对图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档案资料的管理。这些档案都可以储存于同一个储存载体上面。这样的储存方式改变了纸质档案管理中只可以进行文字档案管理的情况,让档案管理方式多样,档案资料也更加丰富。

3.电子档案管理打破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过程中时空的局限。电子档案管理在异地也可以进行档案资料的管理和档案资料的共享。由于信息时代环境的出现,电子档案管理就实现了信息贮存、处理、传递的可视化和可听化,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异地同时的档案资料管理。

三、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

(一)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融合的必要性

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是两种档案管理自身的特点以及信息时代环境发展所决定的。纸质档案管理拥有了档案管理的基本特点,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本模式。但是其缺乏电子档案管理中大储量、方便携带、方便利用等特点。信息时代环境下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其电子化和信息化等特点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纸质档案管理有着长久以来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这是电子档案管理无法取代的。因此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在当下信息时代环境下都拥有了彼此无法替代的特点和作用,将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融合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二)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

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主要就是在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实现二者的“并轨”。所谓“并轨”就是在档案管理中进行采用纸质档案管理方法的同时也采用电子档案管理方法。通过二者的优点进行融合,确保二者在管理工程中的无缝衔接,将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的优点通通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档案管理的最优方式。具体融合实施策略如下:

篇4

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识码: A

一、纸质档案管理概况

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之下,仍然有着其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仍然是不可斗量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展现严谨、科学以及证明等首先就应当具有合法性、原始性等特点。往往纸质档案管理具有如下所述的特点:

1. 同步归档

一线城市房产吸引国内、国际热资,有运用资本投资不动产以期租金收益和房产升值谋利特征。产权三级转移在频繁中更替,利用借贷资金运作,在上一次买卖的办文未完成时而箍紧下一次的买卖实现转移的现象时有发生。提速办文有效措施“同步归档”在此一形势下出台,它既是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也是国际化都市进程的配套。所谓同步归档是指:接收档案后24小时完成整理、24小时完成扫描、24小完成档案上架。房产投资一般相应地呈波浪性涌现,峰期往往集中在一段时期内。高频转让能否在登记机构承诺的7天缮证期限拿到房产证,能否实现“同步归档”是重要前提因素之一。

资料虚假、开发商一房多卖、重复抵押的经济纠纷集中事发在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司法程序的问题档案往往使公、检、法部门辗转于移交单位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推诿根源规避:分清责任主体必须以手工签署交接表为依据。这一原始传统程序的严格执行终结困拢。传统签署的交接表已不能满足随后迅猛发展的年产几十万档案的检索,“同步归档”实现高效服务于需求,必须做到手工签署与电子档案交接结合起来,输入证号快速索引和签章具备的界定与甄别功能从源头上堵住漏洞。

档案数字化加工是一个流水作业,须多个作业小组共同完成。年产几十万份档案在多个环节转移,如何控制零遗失确非易事。责任落实到人,层层控制是措施关键,具体做法:一、接收档案人员从移交单位手中接过一批实物档案时,必须从办文数据库中调取电子档案交接表格,清点数目与实际相符后,再进行逐件核对。二、每件按收文目录与内容、页数进行核对,无误后作电子签署的同时作手工签署,缺件、差错、模糊件的档案在签署前退档。三、电子档案交接签署与手工签署结合贯穿加工小组内部转移,直至完成任务移交库房为止。

档案整理是指把收文资料进行加工。拆封前对档案须再一次复核,整理桉规格表糊、归集和分插条码、填写内容。完成整理后在封面盖上经手人印章,便于明确责任的后续追踪。

2.纸质档案管理中的存储和检索较为明了,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和查找也比较简单。纸质档案管理中是将纸张作为档案管理载体,不需要任何数字化和现代化的设备就能直接明了的展现出来。在长时间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纸质档案管理方式是大多数档案工作者比较容易接受的。因为纸质档案管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实现档案的查找以及利用,受到客观因素影响较小。

3.纸质档案最大的特点就是存放时间长久。纸质档案管理中不会出现档案使用次数限制和档案使用的期限限制的情况(排除保密档案的解秘时间)。我国是造纸术的发明国,自从纸张出现就一直作为档案资料保存的载体被广泛使用。纸张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纤维素,而纤维素具有高强度的耐久性,虽然纤维素制作的纸张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氧化或者电解,但是悉心管理排除化学作用的发生就可以顺利延长纸质档案保存的期限。而且我国保存数千年的古代字画就是纸质档案管理耐久性的最好证明。

二、电子档案管理概述

电子档案往往是指信息时代环境下人们利用计算机、计算机硬盘、磁盘、光盘、大容量硬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作为档案管理的储存载体,是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之下的高科技产物。电子档案管理作为当今信息时代环境下的新兴档案管理手段展现出了其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以及电子化。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信息时代环境的影响是必然的,因此其也具有一些纸质档案无法替代的特点:

1.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贮存的载体小,但是贮存量大。电子档案往往是将需要保存的档案资料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转化为电子档案资料进行贮存,改变了以往档案管理过程中纸张作为载体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电子档案的最大特点就是占据的空间面积小。以现在的电子档案管理的储存载体量来计算,一个U盘的储存量大约为1G到64G之间。如果以一张写满字的A4纸张为基本单位,那么一个U盘就可以存储大约20480页到1310720页的A4纸张的档案资料。其所占的空间面积仅仅一个打火机大小。

2.电子档案管理可以多样化进行管理。多样化管理是依靠贮存内容的多样化而实现的。电子档案管理不单单是进行文字数据工作的管理,同时也可以对图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档案资料的管理。这些档案都可以储存于同一个储存载体上面。这样的储存方式改变了纸质档案管理中只可以进行文字档案管理的情况,让档案管理方式多样,档案资料也更加丰富。

3.电子档案管理打破了传统纸质档案管理过程中时空的局限。电子档案管理在异地也可以进行档案资料的管理和档案资料的共享。由于信息时代环境的出现,电子档案管理就实现了信息贮存、处理、传递的可视化和可听化,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异地同时的档案资料管理。

三、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

(一)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融合的必要性

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是两种档案管理自身的特点以及信息时代环境发展所决定的。纸质档案管理拥有了档案管理的基本特点,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本模式。但是其缺乏电子档案管理中大储量、方便携带、方便利用等特点。信息时代环境下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其电子化和信息化等特点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纸质档案管理有着长久以来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这是电子档案管理无法取代的。因此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在当下信息时代环境下都拥有了彼此无法替代的特点和作用,将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融合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二)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

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主要就是在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实现二者的“并轨”。所谓“并轨”就是在档案管理中进行采用纸质档案管理方法的同时也采用电子档案管理方法。通过二者的优点进行融合,确保二者在管理工程中的无缝衔接,将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的优点通通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档案管理的最优方式。具体融合实施策略如下:

1.针对已经保存的纸质档案可以通过拍照、复印、扫描等进行信息化处理制作成为相对应的电子档案。

2.建立健全纸质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融合机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原则上要按照融合机制进行档案管理工作。通常在查阅和检索档案资料的时候利用电子档案进行,减少纸质档案的使用磨损。

3.将二者都作为一种档案资料的展现形式展现给利用者,满足利用者对于档案资料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概论[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8-1.

[2]王雪梅.论纸质和电子期刊并存的管理[J].河北科技图苑,2007(09).

篇5

1、纸质档案管理

纸质档案管理是用纸张作为档案信息记录的载体,一般是对企业在工作时的信息的记录。纸质档案管理较为繁琐,管理时注意事项较多,尤其是保存时容易发生破损。这就给档案保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并且在查找上更为不方便,因此在进行纸质档案管理时要提高警惕,认真对待。

2、电子档案管理

电子档案管理是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在档案管理上有很大的优势。电子档案管理由于使用电脑作为处理器,对于信息的处理上更方便,可以对信息进行关联性操作,实现了信息的高效利用,同时使用虚拟存储便于信息管理和保存,更利于信息的远距离传输。

3、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比的优势

对于现在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在进行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对档案信息容纳量比较大,没有储存空间的限制,电子容量大,并且方便携带。与此同时,电子档案室由计算机处理的,因此对于档案的分类,立卷工作就很高效,准确了。这就提高了利用的效率。同时实现远距离传输的任务。从另一方面来说,电子档案比较容易保存,具有很好的复用性质。

4、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比的优势

一般的事业单位或者是企业管理中,在进行档案处理时比较强调原始数据的完整性。保证原始的内容,确保其价值,并且档案数据一旦得形成,信息不容易更改,相比较而言,电子档案比较容易更改,同时,纸质档案比较方便阅读,并且其中的档案数据也比较稳定。而且,在单位领导进行审核签字的时候比较不容易更改,具有真实性较强,形成具有法律的证据。在中国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是不可能完全抛开纸质档案而以电子档案取而代之的.电子档案并非完美无缺,与纸质档案相比也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

二、电子档案管理和纸质档案管理的融合

随着现在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也在进行不断的发展,这就对有关的档案管理必须进行细致性的管理,现在的电子档案相对于纸质档案管理中具有的优势比较强,但是纸质档案的管理的真实性是电子档案无法比较的。因此,对于这两种档案管理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具体的使用。在相关的企业中,可以将两者有效结合,一方面反映真实的档案依据;另一方面,延续电子档案的优点。在现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中,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应该相互融合,互相利用,给自身带来巨大的利益。

1、建立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两套管理系统

由于电子档案在收集时间和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利用等方面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在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期,应根据两者各自的特点分别建立不同的管理系统,分别操作、分别保管、分别利用,并在两个系统之间建立必要的通道,使之很容易地实现从一种文件找到相同内容的另一种文件,以便在有关业务处理上协调一致,方便利用,即:在电子环境下将一些需要永久、长期保存和需要维护归档的电子档案,及时从计算机上拷贝并输出成纸质档案作常规保存,继续用传统的文件形式来保持其原始性、证据性和权益性;或是把一些利用频繁,需要传输、联网的已开放的纸质档案录入,转化为电子档案,以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

2、实行档案部门集中管理电子档案

电子档案集中管理有利于实现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和档案信息资源一体化.由档案部门统一管理电子档案,不仅可以保证电子档案从收集到归档、从存储到保护整个环节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程序进行,有效避免非专业人员管理档案可能造成的文件丢失和破坏,还能建立有利于归档电子文件之间以及归档电子文件与其他载体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并对电子档案进行专业性开发,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收集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档案的责任.

3、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由于电子文件的可复制性和删改无痕迹性,电子档案的保护应贯串于电子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这个过程中,档案管理的重点是过程而不是档案本身.因此,要建立一整套电子档案全程保护制度和传递记录制度,以保障电子文件的及时收集,防止在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丢失.同时,电子文件形成后因载体转换或格式转换而不断地改变自身的存在形式,如果没有相关信息证实电子文件的内容没有发生变化,便难以确认它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因此,应该为每一份电子文件建立必要的记录制度,从收集开始就进行记录,记录电子文件的管理和提供利用情况.

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篇6

众所周知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处理庞大复杂信息与数据的现代先进工具的首要特征就是要求输入计算机的各项原始数据信息必须是准确和科学的,所以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好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前期的基础工作,使其充分满足计算机工作的技术要求。

那么我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究竟在哪些方面不足和较差呢?哪些方面尚不能迅速适应计算机管理的要求呢?总体来讲目前我国的综合性档案馆大多是馆藏内容庞杂案卷,数量繁多时间跨度长且由于多年来一直处于封闭式管理之中,档案管理仅以保管为目,以案卷不丢失为原则。再加之每个历史时期档案的整理质量要求不同整理的规格不统一等情况形成了档案基础普遍较差的局面。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一卷多册现象较多;二是案卷标题不规范。有些标题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而难以利用;四是许多案卷未标页码,如果使用中掉页很难发现;五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如有按时间组的也有按职能部门管辖权限组的还有按文种组卷的;六是案卷厚薄不一,有的一、二页纸一文一卷有的五六百页纸一类一卷。总之综合性档案馆建馆时间越长馆藏量越大的存在的类似问题就越严重。从以上情况来看我国综合性档案馆目前还未具备实现计算机管理的充分条件需要尽快地、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档案管理基础工作水平

从科学与经验中都可以获知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即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从科学与经验中可以获知要想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即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著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

1.全面普查案卷,去糟取精

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综合性档案馆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移交单位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参考价值的文件,所以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

2.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

将那些组卷过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在重组案卷的过程中还应对那些无页码、无卷内目录、无案卷标题或标题不清楚的案卷要重新加工填写以保证全部案卷更加规范。重新组卷不仅可以优化馆藏、科学保管而且亦可以提高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后的利用效率。

3.结合本馆实际规范著录工作

著录是实行计算机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直接影响输入计算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性的一项重要的前期工作。1986年国家颁布的《档案著录规则》是规范著录工作的最基本依据。但是由于各个档案馆的条件存在差异再加上计算机管理又提出了新的技术性要求所以各个档案馆应该以《规则》为依据,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计算机管理的技术要求制定出适合本馆著录工作的著录细则。

4.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

计算机检索的显著优势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确保检索的完整性我们在分类过程中,首先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因事制宜制定出一些具体细则。另外在分类的过程中还应加强校审力度以便及时校正分类人员的错误。并且还应经常组织大家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尽量做到前后标引一致同一类文件标引一致从而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5.规范题名保证检索查准率

档案的分类号保证了检索查全率而题名准确才能保证检索的查准率。但仅保证查全率是不行的,还须同时保证查准因此在著录时要统一规范题名。我们认为规范题名应掌握的原则与要点是:在填写题名项过程中要规范机构简称尽量避免在检索时出现含混不清、文不对题和计算机识别不清的情况发生。我们结合计算机检索需要在著录过程中将题名中责任者、事由、文种必要时加上人名、地点和时间)等要素都填写完整。如果题名要素不完整。则要补齐如果题名冗长则删除多余的赘词。还要统一文种题名中经常有请示报告等含义不清的文种出现很影响检索的准确率。所以我们便规定凡是要求批复的文件写请示凡不要求批复的文件则写报告等等这样就可在检索中区分出每份文件的实质作用。

三、加快数据准备推进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

1、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

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档案数据的利用效率,因此,所有的档案管理工作都应该本着有所用的目的展开,因此,现代档案管理的准备工作必须按照社会的实际需要分清重点,按照需要的缓急程度顺序开展。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需要管理人员综合社会的发展现状,将所有的档案进行重点和次重点的整体分类。

2、分级次著录,省时省力

在著录过程中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及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

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著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而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房档、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这样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可以减少著录环节,大大地提高著录速度。

4.用关键词替代主题词,简化查找时间,提高效率

篇7

档案信息化的内容包括狭义上的信息化和广义上的信息化两个方面:狭义上的信息化,即档案自身内容的信息化;广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的信息化。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下,一方面促进档案本身信息进入社会交流系统,在社会中广为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将档案中的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形式融合使用,广泛地服务于社会。这两个方面的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因为,档案信息一旦广为社会大众利用,狭义的档案信息资源,必然与社会发生普遍联系,与社会中的其他信息交融而广泛地交流和传播,形成广义上的档案信息化。

二、改进档案管理方式,推进工程档案管理进程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科学高效的档案管理为前提,如何切实改进档案管理方式,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改革不适应工程档案信息的管理体制,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水平,从单纯的传统管理方式向综合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转变,是我们各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当着力思考和着手解决的问题。

1.拓宽档案信息管理思路

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人员要拓展档案信息管理思路,坚持档案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思想,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转变过来,改变过去那种重保管轻利用,片面强调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的管理原则和以档为本的价值取向;扭转那种将本应该提供开放的档案束之高阁的局面和档案发挥作用的范围相对狭窄的局面;揭开档案神秘的外衣,将广大的社会公众迎进档案室的大门。

近些年来,档案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的手工操作逐步向着现代化管理的方式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在拓展档案管理思路的同时,切实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档案实体管理人员向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转变。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能单纯停留在“档案保管员”的层面上。各级档案部门,更应该顺应时代所需,从现实出发,从长远考虑,实现档案从“重藏轻用”到“以藏促用”的转变;从主要向领导或领导机关提供档案转变到为社会大众提供档案服务上来。

2.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水平

随着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档案的加快推进,计算机管理软件为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网络建设和计算机管理在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得档案管理的重心不断向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层面转变,也给档案信息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

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档案信息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档案管理虽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可为社会经济效益服务,产生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随着大量电子文件的生成,如何安全可靠地管理电子档案已成为档案管理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档案管理软件的对象是电子文件,选取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和利用是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一项重要的工作环节,档案管理软件,智能、高效、便捷、全面,通过软件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形成对档案电子文件功能的有益积累和对档案电子文件功用的有益发挥。从而达到科学、高效、规范管理档案电子文件的效果。

选取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固然是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然而,发挥档案管理人员的聪明才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是疏通档案信息化管理脉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管理成效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3.加强工程档案信息管理

工程建设的过程是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决定着工程档案的建立和形成。从工程立项直到工程验收的各个阶段,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都是由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来实施,从客观上增加了工程档案建立和管理的难度,而信息化管理无疑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

工程档案管理人员要从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向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转变。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工程档案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和考评制度,逐步提高工程档案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工程档案工作人员应全面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知识,参与本单位的软件开发工作,选用适合工程档案管理的软件,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改革不适应工程档案信息管理体制,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提高工程信息交换及共享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方便工程单位和部门利用工程档案的条件。

篇8

加强对国土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国土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我们遵照统—领导、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原则。成立了国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分局工作人员,兼职国土档案员,在师局专职档案员的帮助下,形成了全系统的档案管理统一模式。同时,完善档案制度建设,修订档案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无论是在师国土局发的文件,都能从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2、转变观念,超前管理 

长期以来、我们对国土档案内容和工作范围的理解偏于狭窄。思想不够开阔,工作不能创新。对于各类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种超前管理的意识、没有很好地和师局档案员联系。没有将国土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各类业务和档案管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06年来,我分局意识到档案工作不是临时性工作、开始逐步转变观念,制定措施,对国土档案进行超前管理。

3.国土档案特点,拓宽档案收集渠道 

从实际情况看、国土档案是比较复杂的。它分类为九大部分,从每个部分的内容比较来说层次不齐。建设用地类的报批经历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声响材料类形成的文件数量不多,不易引起档案人员的足够重视。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我们档案人员将需要存档的文件建立了档案收件簿,档案管理人员首先了解各类业务工作存档的分类程序和流程,对哪些档案资料、资料的内容、数量做到心中有数。

4.制定规范,及时立卷 

根据国土资源档案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档案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建立起档案管理分类大纲。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档号分类方法等,将国土档案共分为九大类:(1)综合类;(2)计划财务类;(3)地籍管理类;(4)土地利用规划类;(5)建设用地类:(6)土地监察类:(7)宣传科技类;(8)声像材料类;(9)矿产资源类;并在每一类中确定了基本归档范围。把应该收集归档的文件资料进行分类可以装订成正规卷的、及时把它们装订成正规卷、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5、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客观上对国土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国土档案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与其它单位的档案人员更单一。为达到国土档案整理规范化的要求、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一次正规的培训、讲解了国土档案工作中会形成哪些类型的文件材料。哪些是属于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今后需归档、并讲解了具体的归档范围。同时,按照国土档案管理要求。对文件的起草、书写要求和制成材料的规范化、作详细的讲解。使大家对国土档案内容提前了解,在工作个有的放矢,注意积累资料。为今后建档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有—个切实的保障。

6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 

做好国土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积累贮存国土档案是为了利用、而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反过来也会促进国土档案管理工作。国土档案的形成是为以后利用起到查询的作用,通过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将其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又通过档案工作者提供给工作人员利用。我分在近几年来实施电脑化管理、将国土档案资料及时输入电脑,随时为各类业务提供依据,每当业务人员从利用档案中获得信息时、更积极主动地向档案室归档文件材料、从而保证了国土档案的完整性,促使国土档案管理更上新台阶。

篇9

档案收集工作是贮存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档案管理其他业务环节的基础,是决定档案工作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对促进档案学理论发展、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实现有重要作用。收集工作在档案管理中处于特殊地位。收集是档案业务首要环节,是档案室工作的起点。档案收集工作,就是把分散在各部门和个人手中的文件材料,按照规定集中保存起来。收集工作是为了解决文件形成后的分散状态与利用要求集中的矛盾,它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档案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实现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一项重要和基本的内容。其内容主要是档案室对本单位需要归档的档案的接收;其指导思想是:归档档案应齐全完整;加强室外调查和指导;推行入室档案的材料化;保持全宗和全宗群的不可分散性;把一个机关、单位的档案全部收集完整。要深入广泛地宣传《档案法》使大家知道对档案的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是档案室的职责是依法进行的,使他们认识到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让他们了解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档案归档的质量,增强各有关部门对文件、材料收集、移交的自觉性。尤其是要争取领导的支持,领导的档案意识提高了,档案工作得到重视和支持,那么档案收集工作中所遇到一切问题就好解决。为了搞好档案的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的收集质量,各室、科可明确一人负责本部门、科室的文件材料的平时归档工作,到来年归档时,由各部门的档案负责人统一交档案室归档保管,从而确保档案收集的完整。

二、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零散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分类、组合、排列、编目,使档案系统化的工作。档案整理解决的是档案由零乱到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问题。档案整理的基本要求: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文件材料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便于保管和利用。档案整理是发挥档案作用的重要条件。档案数量庞大,成分复杂,如不经过系统整理,处于零乱状态的档案,查找起来如同“大海捞针”。只有经过系统整理,才能使保存的档案条理化、系统化,为档案的管理和提供利用创造良好条件。档案整理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整理,可以全面了解和检查档案收集工作的质量,促进其改善和提高,并为全面确定档案的价值和建立检索体系奠定基础;同时又为档案的保管、统计和查找提供了单位和完整体系,有利于保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整理与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档案利用、开发、发挥档案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档案室和档案馆重要的基础工作和业务建设,它为档案的鉴定、保管、统计、编目提供基本保管单位和完整的体系。档案整理科学化、标准化水平的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优化具有直接、广泛的影响。

三、档案保管

档案保管工作,是为了解决档案的不断毁损和需要长远利用的矛盾。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原因,档案总是处于渐变性的自毁过程或者可能遭到突变性的破坏。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是了解和掌握档案损坏的规律,通过经常性的工作,采取专门的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档案的损毁,延长档案的寿命,维护档案的物质安全。档案保管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1)档案库房管理,包括库房内档案科学管理的日常工作;(2)档案传递、流动过程的保护,即档案在各个管理环节和利用过程的安全防护;(3)保护档案的具体措施,即为延长档案的寿命而采取诸如复制、数字化和修补等各种专门的技术处理,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有的要与收集、整理和利用等工作的有关业务项目同时结合进行,有的则须单独组织进行。因此,档案的保管,既是整个档案管理业务的一个方面,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环节。

四、档案利用

篇1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普及,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数字化工作的推进使得电子档案大量产生,这在对管理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纸质档案造成了冲击:经过数字化的纸质档案是否还有保存的必要,电子档案是否需要再传化为纸质档案是值得档案工作者思考的问题,而鉴于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并存的管理模式正逐步形成,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也成为了电子设计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课题。

1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特点

纸质档案、电子档案都是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始记录,具有相同的本质属性,只因有不同的载体形式而在管理方式上存在差异,二者既有共性又有个性。1.1纸质档案的特点纸质档案是以纸张为载体的档案,由于其是由办理完毕的具有保存的价值的文件直接转换而来、不易被篡改,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纸质档案的优点在于载体稳定,使用了符合要求的纸质载体、书写材料后,在合理的保存环境中,使用寿命较长,并且因其客观记录了原始情况,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提供充分的查考依据。在优点突出的同时,纸质档案同时有其自身的劣势:在保存方面,纸质档案占用库房面积大,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反复使用会造成纸质档案的磨损,而现有的正本副本同时入库的管理模式也造成了库容的增大以及纸张的浪费;在利用方面,在同一时段,纸质档案只能供一个对象使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降低了使用效率。1.2电子档案的特点电子档案,是指通过计算机磁盘等设备进行存储,与纸质档案相对应,相互关联的通用电子图像文件集合,通常以案卷为单位。由于电子档案是通过计算机磁盘等设备进行存储,在保存环境等与纸质档案有差别的同时,其也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一,处理便捷。电子档案可通过计算机直接处理,对电子文件的信息进行分类、汇总等,将这些信息转换成所需的形式,省去了传统档案工作中的手工操作环节。第二,易于共享。电子档案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可实现异地网上信息检索查询、案卷借阅,网上全文信息的检索、浏览和下载,可满足多人同时在线共享使用,打破了纸质档案利用排它性的局限,使其重复利用率及共享性高。电子档案的缺点在于,存在对技术的依赖性、载体的不稳定性和面临多重安全风险,虽然借阅了保存的空间,但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的要求很高。

2电力设计企业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管理现状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纸质档案的内容和载体的紧密结合使其充分体现了档案的原始记录性这一基本属性,并保证了档案可以成为一种真实可信的法律凭证,在电力设计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纸质档案充分的发挥了为工程验收、决算等工作提供真实的凭证;在发生工程事故时提供分清事故责任的最佳证据等多种价值。纸质档案的大量存在也造成了管理效率的降低,笔者所在的电力设计企业每年约入库设计图纸约30余万张,案卷15000余卷。纸质档案的接收、整理、编目、归档、入库上架的全过程,均需手工操作,耗时长,效率低。而对于电力设计企业而言,同类型的工程设计图纸参考、套用的频率很高,同时,在线浏览、异地查阅的需求量很大,仅靠单一的纸质载体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电子档案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同样以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例,同类型工程设计图纸套用率大多在15%以上,使用人工调晒底图,平均4min/1张,而使用计算机辅助下载电子档案,现有技术已实现按项目、专业以及案卷批量下载,约2.5s/1张,且直接发接至蓝(白)图打印机出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

3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行管理的思考

从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特点和在电力设计行业档案中的作用中不难看出,两种档案形式各有优点和存在的价值,既有相对性和独立性,又有统一性,二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电子档案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意味着纸质档案的淘汰和否定,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多关联。首先,根据目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不同属性和特点,两者互相依存、相互兼容、协调发展的状况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电子档案因其便于修改、拷贝和难以防伪的特点,现有技术无法支撑环境通过数字证书、电子印章等先进技术来保证电子档案的不可抵赖性及其凭证价值,而纸质档案的原始性更具有说服力。因此,在线收集的电子文件不能成为生产经营、经济纠纷、事故责任认定的凭证,在线流传的文件及签批流程应转化为纸质文件一并归档管理。其次,笔者认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电力设计企业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出发,应采取“两条脚走路”的模式,即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并存。也就是同一类档案信息,既要保存电子档案,又要保存纸质档案。一方面将需要永久、长期保存和需要维护归档的电子档案,及时转化成纸质档案作常规保存,继续用传统的档案形式来保持其原始性、参考性和凭证性;另一方面以电子影像技术为支撑,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信息进行管理,以满足企业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再次,我们在全面推广使用电子档案,享受科学管理档案便利的同时,也应清醒的认识到电子档案管理中的难点,如电子档案对存储条件、使用技术条件、网络安全的要求较高等等,这些给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档案管理部门应主动加强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构建优质的档案管理平台,为档案进行加密存储与管理,对电子档案的使用者权限进行限制,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病毒防御技术,确保数字档案馆数据库的安全等,力求建成信息资源共享、主页美观、界面友好、检索方便、数据安全的知识型数字档案馆。

4结语

电力设计企业档案记录了中国电力设计水平及电力设计企业发展的历程,因其历史性、直观性,使其不仅成为了电力设计企业的重要资源,还为电力设计发展及科学研究提供凭证和参考,因此更应该提高档案的信息开发和服务水平,使让电力设计企业档案信息不仅能够安全可靠,而且也要方便使用,这就需要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在电力设计企业档案中优劣互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通过合理的应用方式,充分发挥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优点,让电力设计企业档案不仅只是停留在参考的层面,更进一步的开发其中的信息资源,使其成为一个平台,让企业的资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企业的知识成为企业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为电力设计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纪晓群,等.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和谐共存与集成管理[J].兰台世界.2013,(29).

篇11

一、当前我国常见的人事档案纠纷类型

(一)扣档。扣档指的就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为了避免人才流失的情况,以各种理由扣留员工档案的情况,这种行为会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同时还对对我国人才的流动以及人力资源市场配置造成比较大的阻碍。这种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如果劳动者因此遇到损失,扣档单位必须对其进行赔偿。(二)档案丢失。发生档案丢失的主要原因基本上都是管理人员的马虎大意,不严格遵守规定方式和流程进行转档导致的问题。在现实生活里面,档案丢失对当事人的影响是极大的,所造成的纠纷也最为严重。因为档案一旦丢失就很难寻回,当事人过往的所有信息都将彻底消失,必然会对其未来发展以及相关事务的展开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三)死档、遗档和弃档。死档指的是一些劳动者会将自身的户口以及档案寄放到人才市场之中,因为很长时间没有缴纳保管费用,档案就慢慢地变成了死档。而遗档指的则是很多劳动人员因为工作转变的原因,其档案也一直在发生着改变,但是因为没有完成相应变动手续的及时办理,最终造成了档案遗失的情况。弃档指的则是劳动者将自己档案抛弃了的行为。这些情况发生的主要群体就是当代大学毕业生。除了上述情况之外,当前我国常见的人事档案纠纷类型还有重建以及假档情况存在。

二、我国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架构优化策略

(一)健全完善档案的移交管理制度。档案是一个人过去发生情况的有效记录,也是人们进行过去回顾以及未来展望的重要依据。其必须科学、完整、真实以及可靠,并且保证能够完成对其的合理利用。到现在为止,因为管理架构传统落后的原因,档案滥用以及遗失情况更是层出不穷,给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都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我国属于人口大国,怎样完成这些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建设的关键阶段,企事业单位必须要对自身的档案移交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这样才能够有效避免档案丢失等情况的发生,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二)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脚步。要想有效避免“遗档”“死档”以及“弃档”情况的频繁发生以及这种情况造成的消极影响,企事业单位应该提升数字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应用中的重视,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速度,这样才可以有效解决纸质档案查询效率低、花费资源大的问题,并通过网络有效完成档案的流通,进而有效避免“失档”“档案重建”以及“扣档”等纠纷的出现,为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贡献更大的力量。(三)更新改革人事档案收费制度。现在我们国家在档案管理上采用的是“以档养档”的手段,但是因为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力资源部门属于政府下辖的非营利机构,人事档案又是因为国家需要才建立的,劳动者基本上都没有权利翻阅自己的档案,所以由他们交纳相应的管理费用明显是有问题的,并不符合公平的要求,这种情况也是导致“遗档”“死档”以及“弃档”情况层出不穷的最主要原因。要想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政府财政部门应该专门划拨出一部分资金来为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并慢慢实现人事档案管理零收费的目标,这样才可以杜绝“遗档”“死档”以及“弃档”等情况的发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也为企事业单位人才选拔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依据。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事档案对我国企事业单位人才选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关系到企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的质量情况。但是,因为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现在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发生了一定的问题,各种因此产生的纠纷事件更是层出不穷,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造成了比较大的消极影响。要想有效改变这种情况。企事业单位必须对自身的人事档案管理架构进行更新优化,转变相应的管理观念,采用相应的信息技术推动档案的数字化发展,这样才可以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进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晶,郭明.《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在国有企业中的实践解读[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1):97-98.

[2]刘艳.如何做好新时期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J].劳动保障世界,2018(3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