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辩论的相关知识

辩论的相关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7 09:20: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辩论的相关知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辩论的相关知识

篇1

一、舞蹈编导吸取文学作品“养分”

舞蹈编导在创作前时常会以文学作品为题材进行舞蹈作品构思,或是借鉴文学作品结构来创作戏剧式舞蹈结构作品,从而挖掘舞蹈作品深层内涵及亮点,让观众通过舞蹈动作、造型等舞蹈语汇对文学作品产生更多的联想与想象。

1、以文学作品为构思题材创作舞蹈作品

舞蹈编导创作舞蹈作品首先要进行编写舞蹈剧本或者构思舞蹈。古往今来,一些中外优秀的舞蹈作品是以著名的文学作品为题材进行创作的。如舞剧《繁漪》,它是以现代杰出剧作家先生创作的经典文学作品《雷雨》为题材进行创编的。苏联芭蕾舞编导彼季帕的经典芭蕾舞剧作品《堂吉诃德》是以西班牙著名的作家塞万提斯的文学作品《堂吉诃德》改编的。还有大量的舞蹈优秀作品都是以文学著作为题材的,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秋瑾》、《孔乙己》、《满江红》等。

2、借鉴文学作品结构创作戏剧式舞蹈结构作品

戏剧式舞蹈结构是由于舞蹈借助了戏剧、文学的戏剧式结构而得名,它在舞蹈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不少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采用这种舞蹈结构形式,如我国经典舞剧作品《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宝莲灯》、《小刀会》等。

二、舞蹈编导应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一定要有好的音乐衬托。从音乐曲式分析中可见,音乐结构与舞蹈结构是相符的。作曲中运用的技法,比如重复、模进、卡农、多声部等,也可作为舞蹈创编技法。可见,舞蹈编导音乐素养越好,对舞蹈作品创作越有利,编舞技法娴熟的舞蹈编导必定对音乐有相当的掌控能力。

我国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编创就是从音乐开始的,它采用了电影中的娘子军连连歌,这首歌曲至今广为流传,它贯穿运用于舞剧当中,生动地写照了娘子军战士的光辉形象,而舞剧中琼花、洪常青、南霸天主要人物的主题音乐决定着舞剧的成败。主题音乐为舞蹈编导创编舞蹈形象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灵感,并促进了舞蹈情节变化发展并形成,使之成为经典传承下去。我国经典芭蕾舞剧《白毛女》中的音乐曲目《红头绳》也是如此。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白天鹅主题”曲用双簧管及弦乐奏出,舞蹈编导通过对音乐的理解编创的舞蹈语汇充分地展现了“白天鹅”孤傲、优雅的形象。白天鹅与王子双人舞时,采用的是大、小提琴的重奏,促使舞蹈片段中两者的舞蹈动作产生了交相辉映的感觉。《四小天鹅舞曲》节奏欢快活泼、富有弹性,生动地刻画了天鹅们活泼可爱的形象。而舞剧《天鹅湖》并不是一气呵成地成为经典传世之作的,最初版本的舞蹈编导列津格尔因没能理解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意图而导致最初的版本以失败而告终,而经典版本的舞蹈编导伊凡诺夫是一位具有非常罕见的乐感的舞蹈编导,他能敏锐地捕捉住音乐的主题情感,使得他创编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成为经典流传至今。由此可见,舞蹈编导的音乐素养直接影响着其创编舞蹈作品的水准,提高舞蹈编导的音乐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三、舞蹈编导对雕塑、绘画艺术等美术学科进行研究

我们常说舞蹈是“活的雕塑”、“动的绘画”,这道出了这两种艺术门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舞蹈的造型性是舞蹈动作形成美感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包括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和舞蹈队形画面构图。而人体雕塑和绘画中的构图必须是经过提炼和美化的最生动、最鲜明、最具有概括性和典型性的动作和姿态。因此,舞蹈编导在生活积累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鉴赏人体雕塑以及绘画作品构图,这对我们的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不但能起到启示的作用,而且能使其精准地创编每一个舞蹈构图,甚至让舞蹈作品的造型成为经典、百世流传。

一个舞蹈编导舞蹈构图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舞蹈作品的水平与表现力,加强舞蹈编导的构图能力是每一个舞蹈编导提高创作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因此,在舞蹈创作时,舞蹈编导可以借鉴雕塑、绘画艺术的构图原理进一步把握好舞蹈作品造型性的艺术特点。一些经典的舞蹈作品是以雕塑、绘画艺术为构思题材进行创作的。如我国优秀的经典舞蹈作品《丝路花雨》、《敦煌彩塑》以及北京舞蹈学院的“敦煌壁画伎乐天”都是以著名的敦煌壁画中五百多幅婀娜多姿的体态和“伎乐飞天”的舞蹈造型构图从中获取灵感的。再如多贝瓦创作的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关不住的女儿》最初的构想就是出自于一幅名不见经传的风俗画。另外,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后期服饰道具制作、舞台灯光、舞台布景等跟美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舞蹈编导加强对雕塑、绘画艺术等美术知识的研究与学习,对其创编舞蹈作品很有帮助。

四、舞蹈编导对影视作品、戏曲的借鉴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舞蹈编导借鉴影视作品创作的舞蹈作品层出不穷,舞蹈作品与电影、电视结合得越来越广泛,使得舞蹈编创作品进入了一个具有意境的境地。如近来的大型舞剧《恰同学少年》的结构剧情就源自于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青年舞蹈编导吴庆东说:“我以电视剧的故事及人物进行舞剧化的改编,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及人物刻画。”所以说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给其同名舞剧的编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又如被世界舞坛誉为“东方旗袍芭蕾”的经典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根据同名电影改编而成的,在舞蹈作品中设计的舞美、灯光等烘托意境的方式也借鉴了电影中的表现手法,舞蹈作品通过人体动作的方式表达,使舞蹈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具渲染力。

而作为中国古典舞“前身”的戏曲不仅为舞蹈编导创编舞蹈作品提供了素材,还为舞蹈编导设计舞蹈动作提供了“原料”。如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辽宁歌舞团编创的舞剧《梅兰芳》以舞蹈语言的方式展现了梅兰芳大师一生对艺术追求的态度,同时也融入了戏曲的美感与神韵。又如由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出品的舞剧《粉墨春秋》通过借鉴中国戏曲及山西地方戏曲的形式,运用现代的思维和视觉创意,实现了用舞蹈语汇来表现“中国戏曲人生”。

五、舞蹈编导对心理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了解

篇2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指患者出现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当此种疾病所表现出来的其他病症完全康复后,咳嗽症状仍未消失,从而逐步的演变成哮喘疾病[1],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向,严重的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对于此种疾病,临床医生应当给予患者准确的诊断和对症治疗,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多,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其中,通过对患者的中医体质准确判断,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效果最为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现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73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对其通过研究中医体质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性,以对患者采取对症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73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其中,男性40例,年龄在2岁-63岁之间,女性33例,年龄在3岁-71岁之间,所有的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喘息、胸闷、气促等。对73例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以判断患者的体质在中医中所属的类型,并针对患者体质的类型分析患者出现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症状和体征,以确定中医体质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相关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按照中医理论进行体质判断,以确定患者的体质在中医中所属的类型。经过判断,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有:平和质、特禀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血瘀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2]。风热侵肺型,主要表现为鼻涕粘稠、呈黄色,舌苔呈黄色、痰液呈现黄色,伴有粘稠、口苦,共19例,肾肺皆虚型,失眠多梦、没有鼻涕、口干、少苔、咯痰困难等,共16例,风寒束肺型,舌苔薄且白、鼻涕透明、痰液较清,共21例,心肺气虚型,没有鼻涕、舌苔发白、自汗、口淡、痰液较清、心悸等,共17例。根据患者的不同行体质,需要对患者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首先给予患者基础方:甘草、青天葵、地龙各10g,党参、苏子、白芥子、葶苈子各15g,黄芪12g,莱菔子14g。在此基础上,如果患者的中医体质属于风热侵肺型,则要加入苍耳子12g,龙利叶15g,如果患者属于肾肺皆虚型,则要加入百部15g,海底椰10g,如果患者属于风寒束肺型,则要加入防风、麻黄各10g,如果患者属于心肺气虚型,则要加入仙灵脾12g,瓜萎皮15g。上述药物用水煎服,每天1剂。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是并发症,则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对症及支持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并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进行分析比较,差异较小,无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根据不同体质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显著,有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按照中医理论进行体质分类,将患者的疾病分类,并采用不同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情况可知,采用不同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3例患者中,治愈39例,显效16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3.2%,治疗效果显著。

不同体质类型所占比例

3 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大,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则会严重制约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患者产生更大的影响[3]。因此,对于此种疾病,临床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的体质进行分类,可以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对患者做出准确的病情判断,再根据患者的体质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则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明确患者的体质,并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理论构想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立项批准号:ZD152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关于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多集中于在岗教师,而对教师队伍的后备队――师范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朝鲜族师范生的研究尚属空白。目前,五年制朝鲜族师范教育承担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小学及幼儿教师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研究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状况,不仅对认识其职业认同现状和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而且能为促进朝鲜族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编制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角色学习理论

社会角色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角色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它要遵循角色学习的社会心理机制和角色学习的过程。师范生作为教师职业的预备角色,首先要明确教师职业角色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教师角色是社会对担任一定教师职位的人的期望。事实上,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过程,就是对教师角色学习的过程。师范院校通过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对师范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师范生在职前师范教育阶段尽量去完成教师角色的学习过程,以便今后能顺利进入教师工作岗位。角色理论涉及众多相关的内容,诸如角色认知、角色规范、角色职责等。由此可见,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就是对教师角色的学习过程,包括职业认知、职业规范、职业职责等一系列的学习过程。

(二)霍兰德职业适应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兰德先生于1959年提出的。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的人格可以分为现实人、智慧人、艺术人、社会人、事业人和常规人六种类型,相应的职业也分为实际型、调研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各种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因此,从职业角度来分析,相应的职业兴趣匹配相应的职业类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该理论十分重视人格类型、职业兴趣和职业类型的匹配以及相互适应契合,强调其相互适应后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1年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其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模仿,青年主要的学习方式便是模仿,他们通过对榜样的仿效,习得了新的行为。该理论重视观察和模仿在个体行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个体某种新的行为的形成离不开观察者观察学习的内在过程。由此可见,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也同样离不开一定的观察和模仿。这就需要考虑到一线幼儿园及小学教师的行为会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教育见习及教育实习的途径来实现的。

二、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成套问卷的框架构想

根据以上理论基础,借鉴薄艳玲(2009)有关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将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定义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情感、意志、期望、价值观及职业行为倾向的综合。这是从静态上考察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水平。而动态的教师职业认同则强调师范生在专业学习阶段思想上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内化教师职业社会期望,行为上对教师角色同化的过程。因此,结合本研究的出发点及目的,构建如下框架:

三、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的初步构想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问卷

1.师范生教师职业认知维度

“职业认知是指劳动者获取、储存和使用职业知识的个性心理准备状态和进行职业价值判断的认知过程。”在本问卷中,职业认知维度包括对教师职业责任和义务的正确认知,对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认知,对自身素质是否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认知以及对自身角色是否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认知四个指标。

2.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维度

所谓教师职业情感是指“师范生、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本问卷中,职业情感维度包括对师范生角色产生的自豪感,对当前师范生学习生活感到快乐的满意感,对将来成为一名教师的快乐感以及对教师职业本身的深厚情感四个指标。

3.师范生教师职业意志维度

师范生教师职业意志是指师范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具备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在艰苦环境中执着于教育事业的勇气。在本问卷中,职业意志维度包括毕业是否愿意成为教师,目前是否为成为一名教师而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今后即使有转行的机会也要坚持从事教师职业以及在教师岗位上从事教育教学的意志四个指标。

4.师范生教师职业期望维度

教师职业期望是指师范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和要求。师范生教师职业期望是影响其职业选择中的关键因素,是其职业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在本问卷中,职业期望维度包括对将来教师角色的期望,对职业薪酬的期望,对将来有能力从事教师职业的期望以及对将来教师职业生活的期望四个指标。

5.师范生教师职业价值观维度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综合看法。在本问卷中,职业价值观维度包括对目前师范生活意义的看法,对教师职业价值的看法,对教师在社会各类职业中地位的看法以及对教师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看法四个指标。

6.师范生教师职业行为倾向维度

师范生教师职业行为倾向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中学教师、大学教授进行交流,提升自己对教师职业的适应,做到不仅从思想上认同教师职业而且在行动上同化教师的社会期望。在本问卷中,职业行为倾向维度包括师范生为教师角色努力学习的行为倾向,师范生努力练习教师基本功的行为倾向,师范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行为倾向和师范生热衷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行为倾向四个指标。

(二)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问卷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含个性特征和入学动机两个指标。个体特征主要指师范生在先天遗传素质的作用下,在后天环境的教育下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性格特质。按照霍兰德的职业匹配理论,人格特质与兴趣是影响个体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入学动机主要指师范生在选择专业前的入学动力及原因。能够自愿选择师范专业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会有更好的表现。

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包含经济支持和心理支持两个指标。在本问卷中,经济支持主要指家庭经济收入程度及家庭在社会群体中的经济地位。这是师范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及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基本保证。心理支持主要指家庭成员(主要是父亲和母亲)对师范生在心理上的支持。心理上的支持能够激发师范生的学习行为,并有助于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

3.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包含课程设置和教育实习两个指标。在本问卷中,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是师范生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来源,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培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育实习,即师范生的见习、实习阶段不仅是师范生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的过程,也是由师范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化的必要阶段,并通过观察和模仿,进一步习得教师职业的规范和行为。

另外,在问卷编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的实际状况,在语言的设计上要注意简洁易懂,项目涵盖全面等问题,以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1]薄艳玲.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篇4

中图分类号:U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3-0084-01

引言

在电网结构日益复杂化的当下,广大用电用户用电需求不断增加。此种情况下,供电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受到严重的威胁,如若控制不佳将会导致供电系统故障,这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现象,导致财产损失严重。避免此种情况发生的有效措施是实施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促使其在供电系统故障时有效应用,保证供电正常进行。当然,变电站备自投装置在长期应用的过程中也可能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问题,降低其应用性。对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和研究变电站备自投装置应用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处理措施,提高被自动装置的应用性,为保证供电系统安全、稳定的运作创造条件。

一、备自投装置

限于我国当前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目前电网中所应用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具有多种,其中以母联或桥开关备自投、进线备自投、线路开关备自投、变压器备自投等为主,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电网接线形式、电网保护整定、电网设定场合需求,来科学、合理的装设,使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可以有效的应用,为保证电网长期有效的应用创造条件。之所以说,备用电源自动备用装置可以保证供电系统安全、稳定,主要是此装置能够配试出与电网接线相符的接线方式,有效的与电网连接,进而通过开关辅助接点开入量的判断,得出变电站的具体运行方式,从而按照变电站运行方式进行智能切换,使备用电源投入使用,为用于供电。

当然,要想实现变电站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有效应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合理的进行备投。

原则一,主电源切断后投入备用电源。在进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装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设置此种装置,保证其在应用一定是在主电源切断后才备投的,这样才能够保证供电系统依旧安全、稳定、有效的传输电压。

原则二,根据变电站电源分布情况,合理备自投。为了避免变电站在应用备自投装置后出现电网非同期并列事故发生,所设置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一定要结合变电站电源分布情况,确定适合的备自投装置位置,再切除发电机的并网开关,进行备自投装置安设。

原则三,保证备自投装置只动作一次。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应用是在短时间内延时充电,促使整个供电电路不会瞬间断电。而备自投充电条件均满足后经延时充电,有闭锁条件或退出备自投的条件开入时应立即放电。这就使得备自投装置只能动作一次。

原则四,对备自投装置进行动作限时整定。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运作时动作延时的目的是躲过工作电源引出线路故障造成的母线电压下降。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对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进行动作限时整定,使其在外部故障切除之前能够进行缩短负荷的供电,降低停电时间。

二、变电站备自投装置应用中相关问题及处理措施分析

(一)备自投与相关设备的整定配合不佳

为了是备自投装置在电网故障时充分发挥作用,确保备自投装置与线路、变压器、以及其他自动装置合理配合是非常必要的。但实际应用中,备自投装置与这些设备整定配合效果并不是非常好,常出现配合效果不佳的情况。

(1)备自投装置与线路配合

按照常规整定方法的要求,备自投装置投动时间应当大于线路重合闸时间。因为在电网故障时,延长备自投动作时间,可以使电网设备处于断电状态的时间较短,这可以降低电网设备供电继续进行。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备自投装置动作时间与线路重合闸时间重合,这使得线路重合闸动作时间较差,促使电网设备断电状态持续时间长,影响电网设备的有效应用。

对于以上备自投装置与线路重合闸配合不佳的情况,从缩短停电时间、快速恢复供电的角度出发,合理设置备自投动作时间和线路重合闸动作时间。也就是当线路故障时,备自投装置应当自动切断主电源线路,并将备用线路与供电线路重合,快速实现供电线路供电。基于此点,在对备自投装置进行设置时应当尽量优化备自投运行动作。

(2)备自投与电容器配合

10KV电容器低电压保护动作时间小等于主变备自投合备用电源时间。也就是说带电电容器再应用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避免造成系统谐振,致使母线失压。但若如备自投与电容器配合不佳,就回导致此种情况发生。对此,应当在电网故障,母线失压时,将备用变压器及时应用于供电线路中,使备用电源传输的电压转化为符合供电线路需要的电压,促使母线供电正常进行。

(二)母线永久性故障导致备自投误动

由于目前所应用的备自投装置都不具有母线故障闭锁备自投的功能,这使得供电系统中如若母线出现永久性故障,备自投装置就会出现误动的情况,备自投装置将无法发挥作用,保证供电系统继续供电。

为了避免此种严重情况出现,应当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对策,有效的处理此问题,确保备自投装置不会出现误动的情况。基于以上说明的情况,笔者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根据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按照供电系统供电需求,设计一个不影响供电系统供电的备自投闭锁回路,一旦母线出现永久性故障,将开备自投闭锁回路,促使备自投装置不受母线故障的影响。具体的实施原理是在:当母线故障时,主供线路向故障点输送短路电流,电流继电器和方向继电器均动作,经适当延时后发信号,同时使备自投放电,起到闭锁作用。

结束语

变电站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的保证备自投与其相配合的设备有效运作,促使供电工作继续进行。当然,在我国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与其他设备的配合也越来越复杂,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影响备自投装置的应用。对此,根据电网实际结构,分析变电站备自投装置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出优化方案,不断优化备自投装置的运用,使备自投动作准确、快速,为保证供电安全、稳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任社宜,薛艳霞.变电站备自投装置应用中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山东电力技术》,2007(02).

[2] 穆大庆,尹项根,甘正宁.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保护的新原理探讨[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

[3] 龚庆武,张茂林,李晔.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变电站继电保护仿真系统[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

[4] 侯慧,游大海,尹项根,陈卫,徐天奇.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对距离保护的影响及应用[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

[5] 陈少华,余耀权,叶杰宏,郑帅.多Agent技术在多端线路保护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4(04).

[6] 庞清乐,孙同景,钟麦英.基于小波包分析的配电网故障选线新方法[A].2006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术交流研讨大会论文集[C].2006.

篇5

整体观就是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包括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两个方面。主要是用来阐述统一体的组成因素之间、统一体和组成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解决的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问题,与系统论中的整体性类似,内涵非常广泛。如阐述生理的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治疗原则中的“三因制宜”等。

针对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社会环境的改变对疾病和人体造成的影响,林老师在治疗胃病时重视疏理肝气,用方多合入四逆散;来白银之后,通过临床观察,针对白银的环境污染导致的慢性腹泻,考虑到周围自然环境的改变对人体的影响,选用煨肉豆蔻、木香、木瓜、赤石脂、丁香等,自拟方剂进行治疗;针对现在的外感治疗中,病人为追求快速退烧,过度使用解热镇痛剂,常常汗出淋漓,导致损伤,全身症状消失,后遗局部咳嗽不止的现状,考虑了常规治疗环境和方法的变化对治疗结果所造成的影响,选用麦味地黄丸加瓜蒌、贝母治疗等,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思想体现的十分突出。

辨证论治理论成形于《伤寒论》,后世多有发挥。《中医基础理论》给出的的定义如下: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从以上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两点:首先,证是作为感性认识的临床客观资料经中医理论概括、判断处理后,上升为的理性认识。辨证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论治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并反过来验证理性认识的客观真实性。其次,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有是证用是方”,证治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和时间次序。证治对应,先辨证后论治。辨证论治在其理论框架内是严格的,不是随意的。

证治的严格性表现在证的确定性、治的确定性和证治的对应性三方面。如伤寒论中设立的六经辩证体系中,六经证是确定的症候群,各经的治疗是确定的方药,方剂使用中的加减都是在明确疾病的发展方向和分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检验后所提出的药物增减,也是确定的。最重要的是证治之间的对应性是确定的,“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证治对应的严格性保证了理性认识的客观性,证治的前后次序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精神,客观为主,主观依据客观而变化。综上,辨证论治过程可以表述如下:收集资料-理论分析-证的判断-相应治疗。从这个角度来看,辨证论治是中医的一种临证思维模式。他规定了临床工作的一般过程及各个阶段的先后次序,事先规定医疗活动的先后次序,为进行医疗过程规定途径。辨证论治是一个医疗程序。

理论源于实践,并在实践工作中得到检验和完善。对于初学者来说,如何完成从书本理论到临床能力的转变是每个医生都要面对,必须解决的问题。林老师给出的方法是:详细记录,总结有效方剂和治法,制定治疗预案,预案临床更新。这个过程可以表述如下,实际操作-准确记录-科学分析-提出预案-实践检验-效果评估-修订方案。显然,这是对收集资料-理论分析-证的判断-相应治疗这一过程的具体运用。由于是准备好的方案,所以林老师的用方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是方子的稳定性强,加减也有明确的规定性;如柴青汤加减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产后肢体疼痛等,剂量、药味变化很小,效率很高。对胃病的治疗中,泛酸使用瓦楞子,海螵蛸,呃逆使用丁香、柿蒂、痛甚使用川楝子、元胡等,药味相对固定,剂量也有一定之规。加减也是方案的一部分,是随证加减,不是随意加减。其次是治疗的可重复性。林老师常说:“一个方子,我用有效,你们用也要有效才行。”即在相同的条件下,此过程可以重复进行。医疗过程的程序化保证了结果的重复性。程序可以遵循,现象反复出现,经验可以继承。最后由于方案的不断更新,使得治疗不断优化,疗效稳步提高。如林老师经常使用的乌梅僵蚕丸治疗慢性咽炎,甲鱼汤改善体质就是来白银后的方案更新。

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并成为中医的两大特色,整体观解决了各个治疗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各个因素的空间关系。辨证论治解决了医疗活动的流程问题,明确了实施细节的时间关系,操作性大大加强。所以,先有《黄帝内经》,后有《伤寒论》。前者较系统的阐述了包括整体观在内的中医理论体系,后者是辨证论治集中体现。如果说整体观是制度的一部分,辨证论治就是一种操作程序。制度指导程序,程序执行制度。

篇6

一、利用实物展台,展示预习成果

我市重视教育,积极推进信息化教育工作,我校更是积极响应,更新各种辅助教学的硬件、软件,各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的全套设备。其中,实物展台的安装方便教师将讲义、实物、资料等展示给学生看。这节课前,我编写了导学案,梳理、整合本课的基础知识,设置了课前预习部分。课堂中我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利用投影,由学生边讲解,边展示,起到检查预习情况和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的双重效果。这种方式和传统的口头回答方式相比,更直观形象地突出历史专有名词的书写,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采用微课教学,转换教学模式,突破本课重难点

微课,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时间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微课教学主题突出,针对性强,时间短,内容精。它方便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随时随地观看学习,有利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反复观看,方便家长随时辅导孩子,教师无论是自己制作微课还是观看他人的微课,都能促进专业成长。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是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这部分内容课本只有一幅地图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仅凭借这些材料学生很难掌握这一知识点。对此,我制作了《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微视频,视频时长3 分钟30 秒。视频由两大集团形成的背景,各国走向结合的出发点,两大集团的核心矛盾,两大集团形成对世界形势产生的影响四方面组成,展示了相关地图、形成过程动画示意图,并设置了三个问题:1.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及其成员。2.这些国家走向结盟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3.分析这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学生观看后回答的结果显示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它形式新颖,内容精炼、直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乐于接受。本节课,通过微课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顺利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微课教学模式的推广,微视频也成为历史课堂信息技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得到教师的喜爱,成为公开课的必备法宝。但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一节课的微视频切记过多,尤其忌讳整节课用微视频堆砌,一个接一个,教师的主导地位全无,学生只是疲于观看。其次,对微视频进行有效性的选择。网络时代,各种资源繁杂,适合课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才是有效的。

三、使用点名器,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与初一、初二学生相比,初三学生较为沉稳,愿意自动举手展示自己的学生更少,到初三学生分化的情况比较明显,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如何适当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点名器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效果。同时,这种随机点名的方式也能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此外,从心理学角度看,点名器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松懈的状态转变成兴奋状态,将更多学生的专注力吸引至课堂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点名器使用的契机和次数也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使用,切忌使用过于频繁。

篇7

[关键词]课程实践 多重能力 教学方式

一、学生及教材分析

通过与部分学生的交谈了解到,学生虽然对网络技术谈不上非常喜欢,但迫于目前就业的压力,大部分学生还是会从事其他有关IT的行业,他们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不大。 学校安排的教材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这本教材整体结构还是比较科学的,相关知识点有比较详尽的介绍,但总体来说内容过于抽象和生涩。根据教学对象的基本情况,我们觉得有必要就教学内容进行一些调整,于是提出了以教材作为参考,可以就书中所列科目在网上寻找相对应的比较浅显的内容,或者运用其他比较简单的教科书的内容。总之,只要保持大体的框架不变就可以。另外,笔者还要求学生一定要注意联系实际,把当下比较热门的研究内容在课堂中表现出来,如WebQuest、Blog等。

二、教学实施方法

(一)案例引路

1.热身活动

课前热身活动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前“热身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一步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准备。就像英国心理学家Spolsky所说的,“激发动机使我们从烦躁走向专注,因此激发动机就如同汽车的引擎和方向盘一样”。在笔者看来,诸如看Flash搞笑动画、讲幽默故事、展示成功计算机作品这些活动,必定会促使学生对后面的教学活动更加热情。因为成功的课前热身活动,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和建立自信心的关键,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实现从“被迫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一旦学习动机被激发,整个课堂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角色扮演 

角色扮演是个人按其特定的地位和所处的情境,遵循角色期望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亚尼斯曾与金(1954,1956)共同开展了角色扮演方面的实验研究,他们认为角色扮演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大多数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网络知识时,对如何学习比较迷茫,对于相关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也因此造成教学过程推进存在一定的难度。采用角色扮演,一方面,可以找寻回他们在求学初期迷失的自我,重新把他们拉回课堂。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扮演,使学生逐渐适应社会所赋予给他们的角色。

(二)理论探究 

1.模拟辩论

模拟辩论,是将辩论作为一种比赛项目来进行的演练活动,它是专题辩论的模拟。笔者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开展了模拟辩论,出发点很简单,就是要综合锻炼学生的材料收集、分析、总结能力,发挥他们敏锐的思维,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最重要的是为即将到来的面试做好专业知识上的准备。我们设计的辩题主要有:学习环境决定学习效果VS个人主观能动性决定学习效果;多用现代网络媒体VS多用传统字纸媒体。辩论的效果是出乎意外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辩论规则等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因此有必要在组织辩论之前普及一下有关辩论常识。 2.讨论式学习

在笔者的课堂中,主要就网络技术应用过程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讨论,如远程登录系统的构建、网络服务器的运行模式及改进、流媒体的网络运行架构等。在讨论活动中,教师既是平等的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但切忌做裁判。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讨论时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总结,可以讨论参与者的身份对讨论中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引导讨论不断深入,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有所提高。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提供多角度思路,使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三)实践活动

1.以教材为依据

每个小组的任务基本上还是按照教材的大体框架来安排,小组成员可以在通读教材相关章节以后,选择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或者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内容来做教学准备。学生除了要掌握相关章节的基本内容以外,还有必要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构,并且用课件形式表现出来。对于一些理论知识,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来表现,一方面,可以降低讲课的难度;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制作课件的能力。

2.以网络为工具

学生除了可以翻阅其他与课程相关的书籍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对网络技术比较熟悉的优点,在网络中寻找一些比较新颖和流行的信息,把它们整合到自己的课堂中来。特别是对于一些非主讲的同学,因为所占时间比较少,不可能对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因此可以只是介绍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网络知识。

3.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意思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讲出自己的特色,发表自己的看法,结论对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希望学生能够敢于突破,敢于怀疑,特别是教材里面的相关内容。对于学生发表一些与众不同的看法,不论对错与否,我们都给予一定鼓励。强调“以自我为中心”的同时,也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去检验自己看法和见解来最终辨别对错。另外,在使用教学媒体方面,也要强调个性特色,并不要求每个同学都使用计算机和投影机,粉笔字写的比较好的同学可以直接在黑板上板书,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同学,甚至可以不用任何实物媒体。

三、教学总结

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尝试以后,学生们逐渐适应“多重能力”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参与相关教学活动,使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和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动手能力、自省能力等多种能力得到了强化,其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技能、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达到了多层次的学习结果,学生对理论课程的相关知识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对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学生们运用信息技术在理论课的学习中创作出相应的“学习作品”,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创新意识和习惯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

参考文献:

篇8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结果不难发现,现行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存在僵化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导致多数学生认为高中历史学习是枯燥且无趣的,这样的认识是非常不利于历史学习的。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创新优化。因此,本文从现行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问题入手,对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探索与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中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有了更大的可能。这是因为原本传统的停留在书本上的历史知识,可以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变得生动且具有“生命”,而这也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创新的主要方面之一。

比如说,在讲授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车同轨,书同文”时,便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对相关历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此同时,在纪录片中相关历史知识配以音乐、解说和生动的画面,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能够受到来自视觉、听觉等多个感官的刺激,从而在脑海中对这些知识点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当然,这种融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明显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为了讲解这个知识点,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将其中的知识点用简单的文字一一罗列在黑板上,甚至部分老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还会选择直接让学生在书上画出知识点。这种传统、僵硬的教学模式往往会让学生误以为只要上课跟着老师将知识点画出,再加上死记硬背,那么就可以学好历史,而实际上根据长时间的教学经验来看,这样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教学效率是非常低的。

因此,为了使高中历史教学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为了使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有所转变,老师在对教学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大胆地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学生在牢记知识点的同时获得更大的乐趣。

二、创新历史教学场景,融入体验式教学模式

对当代学生而言,学习历史知识的一大障碍就是自身经历与历史的脱节。根据长时间的研究不难发现,相比于历史学习,高中学生往往对生物、物理或是化学的学习有更大的兴趣,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生物、物理以及化学学科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相关知识点,而当学生能够切实地触摸到相关知识之后,学生就能够对相关科目的学习拥有更大的兴趣,并对相关知识点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这些学科中实验课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与此同时,部分历史老师认为,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情,而过去的事情是无法重现也不能进行“实验”的,所以想在历史课上实施体验式教学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其实不然,历史虽然是不可改变也不可再现的,但老师完全可以通过设置历史场景,带领学生回到那个年代、那段时光,让学生也扮演一回“历史人物”,而这也是历史教学模式中的重要创新。比如说,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状况,选择某一节课,将教室简单装扮成某一个历史场景,然后让学生去扮演场景的“历史人物”,让学生去体会如果自己在那个年代,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而自己的抉择可能会给历史进程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历史中的人物会做出那样的抉择。只有当学生处于那个环境之下,并且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可能会对历史故事以及历史人物的观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在相关知识点的记忆过程中也会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三、在历史教学模式创新中融入互动式辩论教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让许多老师困惑的问题之一就是历史课堂缺乏“生机”,历史课上老师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历史课堂成为老师的“主场”,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互动。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建议老师在历史教学模式创新中融入互动式辩论教学。当然,互动式辩论教学不仅仅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辩论,还可以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辩论。这是因为,在历史学习之中,必定会有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抱有困惑,而互动式辩论教学模式则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大的空间与自由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只要他们能够大胆地说出来,那就说明在他们的脑海中必定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思考,而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辩论,可以使知识点在讨论中获得更好的记忆,从而也就能够使高中历史教学获得更高的效率。

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学习本国传统文化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老师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促进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得高中历史教学获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137-01

义务教育是给予学生基本知识,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观、价值观。这些抽象的事物是无法很直白的去同初中生交流,这就需要借助于课堂,因此初中教育的课堂必定是丰富多彩的。它相对于小学时期的初级教育来讲,有了些许增强的专业知识、逻辑性以及技能全面化;而相对于高中时期的教育它又不会显得很死板,它的随意性会稍微强一些。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认知中有所成长,有所收获。而初中地理是一门特别依赖课堂气氛的学科,它比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这门课程没有公式,没有固定的格式,它更需要的是学生的理解,故初中课堂的构建形式就显得极其重要了。对于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的构建,笔者想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首先,地理这门学科是不同于其他某些学科的,因为地理它包含人文、环境、资源等相关知识,这些可以说是生活常识,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用性很强,所以这门学科的教育形式不应该是照本宣科的。那样去做会完全没有作用,同时又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它的意义与其中的乐趣。换言之,这门课程需要一位授课方式与众不同的教师,他既要有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将地理知识理解,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他又对专业知识有足够的见解。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肯定会有显著的提高。所以,在地理这门学科上,需要这么一位与众不同的优秀教师。

其次,教师授课最好能够同实事热点结合起来。借助于社会热点问题,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并且可以造就他们融会贯通的本领。如“我国如何控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开始变暖,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等一系列的热点话题被抛出,学生就会发散思维,思考这一系列问题。对于他们而言,思考会令其更加专注于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他们可能会互相讨论,一旦遇到瓶颈、困惑,他们会自然而然的请教教师。可见,有意义的问题会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课堂的气氛也能够被带动起来,继而教学的质量也就又会上升一个层次。

教师传道授业的过程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教育设施。以往的教书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教师只能单调的通过语言去讲述,这样是无法长久保持其生动性的,只能是照本宣科。一旦学生对这门学科表现出倦怠,会使他们对地理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大打折扣。而目前普遍来讲,大部分学校教育设施基本完善,因此教师也就有条件将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的重难点通过视频课件或者实物器材模拟出来。这种讲授方式优于传统单调的语言陈述,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而言,物件对他们还是有着足够的吸引力,这就会大大的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的调动是学生主观愿意接受知识的开始,而且通过实物与课件,学生理解起来也就相对容易,重点、难点也就会被攻克。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223-02

国际金融在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中属于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该课程涵盖的内容知识点较为复杂,知识综合性和关联性较强,不同知识点之间可以通过某个小的知识点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掌握情况,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辩论式教学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中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不仅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了班级气氛,同时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一、辩论式教学方法的概述

现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水平的关注度逐渐增加。高校的教学质量也被逐渐提上日程。加强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也是提高教学的重要手段。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纵观现如今的教学来看,辩论式教学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出发,围绕教学要求和指标,设置合理的辩题,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分析、沟通、交流,深入探讨辩题隐含的深层含义。如此一来,通过展开相关的辩论,有效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辩论的过程中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胆量,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为了更好地在辩论中崭露头角,观点鲜明,学生也会提前准备好辩题,充分搜集各方面资料,从而为自己的辩论做好准备。辩论式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现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更好的氛围。课前学生会主动搜集各方面资料,也相当于是课前预习,主动摘抄一些有用的资料;在课堂上,学生会主动参与辩论,积极思考,应答对方问题和提出问题,为自己所在一方赢得胜利而付出努力;课后,针对课堂上的辩论,学生可以从中总结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和观点,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

二、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分析

(一)实时性强,内容更新较快

国际金融这门课程讲解的知识点与国际金融市场息息相关。国际金融市场处在现如今的状况中,跌宕起伏,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最近出现在国际市场上的美元问题,美国政府因为债务超限,政府停摆,令政府的颜面大失。面对这种现状,人们不禁会疑问,美元是否应该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人民币是否可以进一步加快国际化的进程,充当世界储备货币?这些问题都是在发展的浪潮中逐渐引发的[1]。随着国际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国家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越来越多的问题也会逐渐引发出来。加强对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教学,融入对国际金融的新变化、新动向,理解、借鉴、吸收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不断深化知识点的讲解。例如2008年美国华尔街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并由此形成了蝴蝶效应,以希腊、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陷入了沉重的债务危机。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对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有所弥补。这些问题的引发和对策的提出,都可以作为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国际金融的时时动态。

(二)实践性较强,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国际金融涵盖的课程内容比较丰富,综合性较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不仅要求深入掌握和理解相应的知识点,更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点应用到日常的案例中[2]。例如外汇交易的实践操作、外汇汇率的计算、两地套汇、间接套汇、金融期货、期权计算等等,这些都是国际金融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在管理风险方面,外汇风险进出口商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编制和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资本流动的具体方向。通过亲自动手计算,掌握汇率的变换,从而更好地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满足具体需求。国际金融课程的知识点与国际金融市场密切相关,学生要想到金融市场发展,必须充分掌握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点的内容。

三、辩论式教学在《国际金融》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一)在教学思路设计方面的应用

辩论式教学法的整体思路是:教师设置辩题―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辩论―点评总结。整个辩论的过程大概都是按照这个流程来进行的,虽然流程比较简单,但是整个流程下来,耗费的时间较长,通过参与整个辩论,学生获益匪浅。为了更好地推广辩论式教学,让学生深入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教师可以事先结合课程内容,设置合理的辩题。辩题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汇率这一章节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人民币升值问题设计辩题――“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人民币升值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辩论课开始之前,学生会通过图书、网络、向人请教等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整个过程耗时较长,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可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辩论的过程中采取分组辩论的形式,其他学生和教师作为观众,在辩论结束之后,教师及时地给予相应的点评[3]。学生可以通过辩论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辩论结束之后的点评和总结也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客观公正的总结,学生才能进一步了解他人的看法,从而与自己的看法相结合,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

(二)在教学安排中的应用分析

国际金融作为一门必修课,教学课时相对来说比较多。为了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可以合理的设置课堂辩题,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虽然辩论赛有很多的规则,辩论赛的进行也完全是参照整个流程来进行的。但是在课堂上采取辩论赛的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变,规则当然也可以随机修改[4]。一般的辩论赛都是正反双方组成,双方各四人。但是在班级中开展辩论,可以根据班级人数确定双方的参与人数。例如在50人的班级中,可以选择10个人为一组,共同组成一个辩论队伍。5人为正方,5人为反方。1人是一辩,负责陈述观点,1人是四辩,主要的职责是总结陈词,攻辩阶段和自由辩阶段分为二合一,统称为自由辩。在自由辩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事先将辩题告诉参与辩题的学生,学生大概会有几天的准备时间。教学过程中的辩论式教学是部分参照正式的辩论赛的规则,但是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其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既不失辩论的主体,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进来。

例如在学习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这一章节的知识点的时候,重点讨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的优劣。在不同的背景下,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各有优势,但是要根据现如今的发展状况,综合评价这两种汇率制度。这个辩题可以涉及到很多的知识点,例如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内经济状况与国际经济状况的联系、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等等知识点。首先,在正式开展辩论之前,教师遵从学生自愿的原则,自由选择辩题的正方和反方。然后将所有的学生分成两组,人数分配不均的再进行适当的调整[5]。每个小组的同学互相分工,确定搜集的具体资料的方向。明确辩论的方向,是围绕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优劣这个辩题进行说明。在固定汇率这个组中,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与国际收支的调节方面的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与金融危机的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固定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演变方面的资料,通过这种合理分工,多方面收集资料,并紧紧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层层递进,从而更好地深入到课题中。在浮动汇率制度的组别中,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国际收支的调节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制度与资本流动、金融危机的资料,一部分同学搜集浮动汇率制度的发展资料。每个组中分配好整理资料的人,将搜集的资料按照有序的规则进行整理,这样在辩论的时候就可以有序的进行。虽然辩论的过程往往都是很激烈的,而且对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要求比较强,面对对方提出的问题,需要随机应变,即刻想出应对的方案。通过开展这样的课堂练习,为学生创造更多练习的机会,不仅可以加深课堂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发散其思维,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结语: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越发引人关注。辩论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沟通、思辨能力,从而更好地推进课程的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仍需要加强辩论式教学方法的引用,通过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国际金融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赵虎林.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理念与方法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1,(06).

[2]张建波,白锐锋.论案例教学与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运用及改进[J].经济研究导刊,2011,(01).

篇11

一、生活化教学,情感体验情境创设

贴近生活实际的是现阶段新课改教学的基本理念。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践行道德标准,丰富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中的思想道德体系,逐步有效地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反思,提高交流合作能力,了解心理知识,学会调适心理,从而更好地提高生活能力和交流能力。

例如:在教学《两代人的对话》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我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借助课本中的案例“初中生小芳跟爸爸提出要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电视剧,爸爸同意了,但是要求小芳8点前回家,但是此时已经7点了,小芳不知道如何选择,很生气”。对于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我引导学生分为两个辩论小组,一方代表小芳,一方代表爸爸,展开辩论,从安全、学习和交流角度展开辩论。如此,就生活化案例进行辩论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生活化问题的解决策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二、故事性策略,兴趣情境创设手段

故事是吸引学生兴趣比较好的方式,故事情节逐渐展开,学生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思考和想象。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目的是培养更健全的综合素质人才,思想品德教材一般来源于生活实践,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素质培养目标和新课改理念,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故事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结合故事发展和过程,引导学生设计故事情节,展开故事设计、表演体验,更多地体验学习乐趣。故事情境教学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实践,基于建构主义不断拓展知识建构,有效促进学生做到知行统一。

例如:在教学《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相关知识时,我借助《超生游击队》展开故事教学。宋丹丹、黄宏表演的小品寓意深刻、趣味横生。我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复习和温故小品内容和精彩表演。学生边看边笑,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之后我选出两对学生进行表演,揣摩故事情节、对话内容和气氛。在一系列体验之后,引导学生发言,将身边超生、计划生育相关事件讲述出来,并分析近几十年我国的相关变化,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计划生育与基本国策。

三、艺术美欣赏,情感提升情境创设

艺术作品有着极其强烈的感染作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和热爱,是陶冶学生性情、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策略。不管是美术、音乐作品,还是其他艺术作品,本身都蕴涵一种特殊的含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善良人性的赞美,通过思想感情和内容的有效融合,呈现出一定的艺术境界,从而对人们的内心产生冲击。“登山则满情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也就是说,通过一定的事物,能够寄托人们内心的思想和灵魂。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借助艺术作品,向学生展现艺术美的同时,可以激发学生想象,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自主学习和收获,获得学习乐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相关知识时,我引导学生欣赏《愚公移山》油画,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金色鱼钩”中的“战士和鱼汤”,同时收集相关音乐歌曲《组歌》、《不怕远征难湾》,引导学生欣赏,选出《不怕远征难湾》这首诗歌,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朗诵。在油画欣赏、图片欣赏、歌曲欣赏及诗歌朗诵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细细思考和品味,挖掘出这些艺术作品中涵盖的艰苦奋斗精神和不断进取的作风,以此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学生思想,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和收获。

四、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学科,还是素质教育、思想和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思考、生活、做人、做事。运用情境教学策略,学生在生活、故事和艺术作品教学情境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反思,强化健康人格的形成,从而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更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社会热点,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更多地反思和醒悟,自我完善和抉择,从而形成思想、情感和行为健全的综合素质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