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7 09:20:4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网络与多媒体专业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网络与多媒体专业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10

科技的发展带来教学领域里天翻覆地的变化,网络多媒体已走进课堂,如何抓住机遇,高效地利用这一现代技术是每个教师面对的挑战。英语阅读是大学英语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传统的书面教材内容有限,因不能及时更新而凸显其陈旧过时的弊端,这势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词汇量的扩充;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即使不断推陈出新也无法和网络与多媒体环境下的直观、多彩的教学优势相媲美;同时英语阅读应该通过课堂上老师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自助阅读,有效延伸课外的阅读时间并扩充阅读量,而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平台和便利的阅读手段。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应该认真审视并积极地改进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的阅读技能。

1 激发学生兴趣

毋庸置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和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大学阶段的学习和高中以前的学习相比较,因其没有升学的压力而使学生进入一种无压力的状态,学生可以真正地来享受学习;但是,压力消失的同时学生也失去了动力,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重点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就专业英语阅读课程而言,阅读内容的时尚、新颖、和学生生活的关系会直接影响阅读的兴趣。阅读教材的特点是“泛”,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和题材,尽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但是有的内容因过于专业,或与学生的经历和生活相去甚远,从而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相对大的词汇量也势必增加理解的难度,即使学生能够坚持像高考前那样努力学习,学习效率也很难保证。

幸运的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和课堂上所要讨论的内容相关的资料,了解相关的信息,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准备。在课堂上,老师利用多媒体将自己整理收集的资料以视频、音频的形式播放。这样的阅读导读,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接着,进入课堂学习时,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学习有感而发,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不但能各抒己见同时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时,他们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也会油然而生,从而他们的学习热情大大的增加。

2 词汇量的扩充

词汇积累是所有英语学习者必须要做的最基本的工作,尤其在大学英语的阅读课上,教材的特点使得词汇量剧增。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词汇量的有效积累也是教师不能忽视的问题。在中国的英语教育环境下,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重点在于应试性的书面学习,而听说这两项往往很差。英语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说得出、听得懂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在大学阶段,听、说、读、写、译的综合技能培养应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及从单词的发音学起,发音要准确和精确。但是,这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大学的阅读课时尤其少,所以仅仅在课堂上要提高学生的发音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授之以“渔”。通过使用多媒体,老师可以将一些重点的单词或词组制作成PPT课件,再附上相应的图片或例句,并让学生跟读标准的发音。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可以在课外学习单词并模仿练习发音。

另外,单词的识记也是让师生感到头疼的事情。当学生的机械记忆下降时必须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大量的阅读可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具体的语境可以加深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及识记。所以,学生通过网络阅读相关的英语材料的时候,词汇的积累会在循序渐进中不断增加,而且学生不会因为遗忘规律而不得不机械地重复枯燥的单词识记工作。

3 有效开发课内外的学习

鉴于大学课堂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因此课堂教育是老师引导的过程而不是具体知识点的传授过程。对于每周只有两个课时的英语阅读教学而言,每个学期的课堂学习加起来不过36小时左右,所以,希望通过课堂学习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不现实的。学生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因此老师应该充分开发第二课堂学习,即课外学习。

在课堂上完成对相关的阅读材料分析和结构后,教师应该将课堂上运用的阅读技巧让学生针对性的总结出来并有意识地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阅读是数种技能的相互联系。作为一个思维过程,阅读不仅是对符号的解码,而且要使符号的意义间产生联系并运用这些符号的意义。因此,阅读应该从为理解字面意义而进行的具体阅读,逐步升级为能领会作者思想的批判性阅读,最终达到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的思想的创造性阅读的高度。这是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理解的一点。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维并积极地参与到内容中,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探究问题,提出质疑并掌握精髓,从而从新审视问题,重新思考,重新探索。

当学生领悟了阅读的精髓所在,那么课外学习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阅读的一部分。老师要做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快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找到适合他们阅读的材料,并建议他们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同样需要师生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师生可以通过快捷便利的QQ等交流工具,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题进行答疑解惑并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4 结语

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课程会因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而提高效率,这是技术进步带给我们的便利。它在增强学习者阅读兴趣、自主学习及建构学习者英语阅读中的认知与情感、扩大阅读信息量等方面起着促进作用,弥补了传统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在它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不断地结合发展的过程中,会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华欣.多媒体网络综合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外语电化教学,2003,(10).

篇2

中图分类号:G4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7-0123-02

收稿日期:[HTSS]2007-01-13

作者简介:王静(1972-),女,黑龙江双城人,讲师,从事美国文学研究。

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以课本为中心,课堂活动以教师为主体,教学质量评估以考试作为主要依据,这种多年来完全单向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违背语言学习规律。教育部2000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设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条件的要逐步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光盘资料中心以及多媒体自修中心,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的空间。”由此,积极探讨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英语专业教学方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三种有影响力的学习理论,即早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ism),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ognitivism)和最近在西方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强化,即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教学媒体设备的作用不仅要呈现教材,而且必须与学生的行为联系起来。具体的联系包括:接受学生作出反应、控制学生的学习顺序、经常和即时性的强化、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媒体设备和教材只要能发挥上述作用,就能强化学习,从而保证学习的成功。

2.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先驱是格式塔学派。该学派认为学习是一种顿悟,当个体面临一个问题时,会产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这会促使个体努力去解决问题以求得新的平衡,而问题解决是在对问题情景有了整体把握,并对其内在实质有所顿悟后才实现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策略的信息加工过程。对于英语专业教学,认知学习理论强调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促使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同化和顺应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般原理,并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使认知结构获得发展。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的直接先驱是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智力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地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由于学习是一种个人发展过程,重要的是每个学习者都应接受一定程度的责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应该在熟悉和不熟悉的情景中探索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从中做出选择,证明和检测不同的观点,并自行对其进行评估”。(Holden,1998)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是语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因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的大量知识源,做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二、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把声、图、文、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成在一起。计算机网络技术将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根据上述理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英语专业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便利的平台,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转化成有趣的、可视听的动感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矫正发音错误,形成近似一对一教学的环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多媒体丰富了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为板书和讲解占去了大部分时间,授课信息量受到限制,如今教师拥有网络多媒体教材,无疑扩大了单位时间的授课信息量。英语专业所设置的基础课程、文学课程以及语言文化课程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信息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网上开设阅读课,搜寻学习和提高英语水平所需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材料,以及毕业论文设计和从事专题研究、写作所需的文章资料,还能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寻和获取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2.多元化训练提高了听说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里,由于学生人数、教学时间和教师精力的限制,技能训练相对不足。而教学软件可以替代教师这部分的工作,克服传统课堂模式无法加大听说训练时间和强度的缺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无限制的训练。网络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一体化的界面加大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使教学变得形象、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利于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3.虚拟语言情境培养了语感

外语学习需要有一个有效的语言学习和使用的环境。课堂内的语言训练大多是在假设的情境中进行,学生常常是为学语言而学语言。在英语专业的视听说课上网络优势体现得甚为显著:在网络上学生可以直接点播英语电影、卫视英语节目和英语教学参考片等,可以和教师用英语进行交流。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获取英语信息和实践练习的机会。这种语言环境有利于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4.开放的空间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

网络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室时空限制,构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教学空间,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学习,可以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由选取不同级别和水平的学习材料,自主决定学习进度。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网络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在刚刚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学生以老师为导向,课堂学习相对轻松,自己无需取舍语言资料,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很难抓住重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往往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并能接收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速度、内容,网络多媒体的人机对话中显然完成不了情感交流;第三,网上信息浩如烟海,良莠不齐,自制力差的学生很容易沉迷其中,使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和主线发生转移;第四,课件的开发相对滞后,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在外语教学中,网络多媒体还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只是起辅助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的优点,克服自身存在的缺陷,才能形成一种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三、网络环境下的英语专业多媒体教学的途径

1.加强新教法培训,制作个性化多媒体课件

现在网络教学中使用的人机交互课件多是基于Windows平台,这就要求学生对Windows的使用必须熟练。尽管都是些计算机基础知识,但如果学生未能掌握,则必然会在运用网络上课时出现问题,教师在网络课上总要去帮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就会降低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还要创造条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课件制作、基本网页编辑及有关教学软件的应用的培训。市面上出售的外语教学软件大都只是适合于个别学习或家庭教育,难以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需要自己动手编制,利用Power Point,Authorware等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电子教案,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学生情况等确定教学目的、要求、难点、教学步骤和方法,然后进行素材采集、课件制作,具体制作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2.形成多方位刺激,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英语专业各种课程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以写作课为例,授课教室内教师主控台配一台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大屏幕、VCR机、VCD机,多媒体电脑与局域网,校园网及Internet网相连,教学资料以书面教材为主,以电子教案为辅。这种课型利用多媒体教学表现力强的特点,能对学生构成强烈的多方位刺激,提高语言输入的效率。利用视频、音频文件,简洁明快地切入课文的相关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和提炼篇章重要信息,提示和分析篇章脉络,总结和归纳文章的写作技巧,然后教师用富有逻辑的语言对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启发性地提问,引导学生通过持续地概括、分析、推论、假设、检验等高级的思维活动来构建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整体篇章的理解力。

听说课教学更能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主控台的多媒体电脑与局域网、校园网及Internet网相连,可以在完成规定的授课内容后,在网络上进行在线听说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布置课上讨论的内容,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鼓励学生就搜集来的信息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讨论,同时教师给出启示性的提问,促进讨论继续进行,最后让学生进行陈述、辩论(debate)、复述、简短评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这样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得到应用,真正做到交际活动和语言学习相结合。

3.构筑网络平台,加强课外自主学习

学校应当建立校园网教学平台,便于学生课外学习。学生利用网络课程部分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回顾,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有选择地进行循序渐进地学习,实现非定时多地点的学习。即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在校内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甚至寝室随时随地学习,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得到相应的反馈信息,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实时和非实时相结合的原则,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分配学习任务,并通过网络进行答疑和检查,创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英语专业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必然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挑战,所以需要慢慢适应。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网络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一种万能的教学方式,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只有平衡传统教学与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关系,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HolecH.AutonomyandForeignLangu age[M].Oxford:Pergamon,1981.

[2]Krashen,S.D.SecondLanguageAcqu istionandSecondLanguageLearning.Oxford,pergamon,1981.

篇3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的“辉煌”和英语专业的“尴尬”

 

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200:6)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同年,教育部启动全国高等学校网络教学试点工程,在全国180所高等学校开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工程。笔者所在的学校正是这180所试点学校之一,且于2006年入选全国第二批大学英语教改示范点。

 

得益于教育主管部门对多媒体外语教学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理论研宄与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大学英语系列教材配套多媒体光盘成功开发并使用;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培训持续多年,使他们对多媒体的了解不断加深,应用技能不断提高;有关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研宄成果成批出现。可以说,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因为引入多媒体网络教学理念和实践而步入了最“辉煌”的时期。

 

反观培养英语人才的母体——高校英语专业的多媒体教学理论研宄和实践却发展缓慢,明显滞后于大学英语教学。现有英语专业教材虽不乏文学经典,但缺乏时代气息,给人以题材单调、内容陈旧的感觉。由于难度较大、受益面相对较窄、经济回报有限,研发者对英语专业相关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的研发兴趣不大。英语专业可选择的相关课程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屈指可数(外教社新世纪英专本科生系列教材《综合教程》助学光盘、电子教案等),且这些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与各高校使用的教材不甚一致,可供教师直接使用的内容比较有限。不少英语专业教师还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使用粉笔加黑板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传递着有限又缺乏时代气息的信息;有些英语专业教师观念保守,排斥多媒体教学,不愿学习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甚至觉得多媒体教学改革是大学英语的事,与英语专业无关,对飞速发展的现代技术教育漠然置之。此外,由于缺乏培训,己使用多媒体上课的英语专业教师也未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关英语专业诸课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研宄更是不多见。

 

落后的教学手段产生的直接后果是:比起其他专业的学生,英语专业学生更没机会接受现代化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熏陶,这使得他们所接受的语言信息相对陈旧,对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和素材知之甚少,应用语言时更是捉襟见肘。使用陈旧的教学题材及保守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时代语言新信息,难以适应时代、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无怪乎有学者(庄智象等2007)对此表示担忧:我国培养的未来的英语教师是否能在学习期间获得足够的多媒体教学经历?他们对多媒体外语教学的不甚熟悉是否会影响到他们踏上讲台后我国多媒体外语教学的整体发展?

 

三、英语专业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

 

31英语专业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英语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是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英语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一直为国家教育部门所重视。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重新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作出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

 

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宄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为了监督全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以确保教学质量,教育部规定从1990年起所有英语专业学生都必须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八级考试则自主参加。此举有效地保证了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

 

近年来英语专业发展飞速,是国内各大学扩招较多的专业,也是一些院校申报的主要办学专业(戴炜栋,张雪梅2007)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英语本科专业点多达900多个,英语专业硕士点增至200多个,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点也大幅增长。英语专业教学规模快速发展固然有助于英语专业建设,但也带来师资比较匮乏、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质量堪忧等现实问题。如何保证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2005年教育部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始对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学科定位、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管理和教学效果等5个一级指标共20个观测点进行评估。对部分院校的评估结果表明,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在教学质量上,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功不够扎实,毕业论文的质量及教师的指导均不够理想。社会用人单位和一些研宄生教学单位的反映也印证了学生的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英语院系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不够重视;现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待改进(戴炜栋,张雪梅2007)评估还发现,有的院校在硬件建设上投入不小,网络资源丰富多样,英语视频、英语互动学习平台、英语专业系列网络课程等最先进的教学资源应有尽有,但英语专业教师对这些资源的使用极为有限或不愿,甚至不懂得使用。此外,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其中不乏抄自网络的论文,只要指导教师上网稍一查寻就可以找到原文,但有些教师却不愿或不知可以这样做,反倒给抄袭的论文打了高分。这无形中助长了学生的抄袭风气,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众所周知,在大多数综合性大学,英语专业都属于发展滞后的薄弱专业。英语专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英语学科要想不被整个人文学科所遗忘,要想不因落后于时代而被边缘化,就必须与时倶进,顺应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网络等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外语人才培养方式的事实,认识到电脑己经从教学后台全面走向教学前台的事实,认识到多媒体、网络、光盘等先进教育媒介所具有的信息来源广、学习自主性强、教学形式多样等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充分运用这些教育资源来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信息、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

 

英语专业教师应参与多媒体外语教学的理论研宄和实践,依托和利用现有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资源,并进一步研发适合英语专业诸课程的各类教学软件,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软件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同时熟悉并学会使用大量开放的超文本信息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通过电子邮箱、英语学习网站、英语聊天室、英语QQ群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语学习与交流机会。有些专家(如庄智象等2007)的呼吁不无道理:我们对英语专业多媒体教学理论研宄与实践相对滞后的现状有所担心,因而急切地希望能有更多英语专业的师生参与多媒体外语教学的理论研宄和实践,因为从根本上讲,这才是为我国未来多媒体外语教学积累经验、储备人才的重要工程。

 

32英语专业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主体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主体教育理论中所谓的主体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人。该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性主体,其主要作用是“导”学生是主动性主体,其主要作用是“动'教学的本质就是两个主体共同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师生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而实现,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己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认识、加工和编码来建构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无法由他人来替代的(鞠玉梅2007)多媒体网络教学,尤其是自主学习模式正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上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学习者在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灵活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通过设计情景,组织学生感知教学环境、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积极探索、主动建构,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上述理论对学习和教学作了新的解释,突出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习者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四、英语专业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的具体构想

 

41通过师资培训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视、听觉良好的交互式语言交际环境。具有大量仿真交际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媒体的声、光、色、影倶全的功能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贮存的大量信息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对语言学习的作用不容忽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把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科学、快速而有效地传输给学生,是当今英语课堂教学对教师的一大挑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首先需要广大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毕竟,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都需要通过教师来应用。所以,英语教师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是多媒体网络教学改革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英语专业教师使用现代化外语教学手段的水平还比较低,有关部门应考虑如何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技术培训。其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英语专业教师应对自己重新定位,应意识到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要做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就不应回避时代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要求,就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国际现代教育技术权威人士曾指出,教育技术永远不可能取代教师,但懂教育技术的教师无疑将淘汰不懂教育技术的教师。所以,英语专业教师在业务进修中应把多媒体技术视为必修课。此外,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以计算机、多媒体等虚拟环境为支撑,这将使习惯于扮演传道授业解惑角色的教师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急需完成角色的转变与重塑。有关专家曾建议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内容的传授者、课程体系的呈现者、教育教学的管理者逐渐转变为网络教学环境的创设者和网络教学内容体系的研宄者。

 

42利用和借鉴大学英语教改成果,实现外语资源

 

整合与共享资源的可共享性是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一个突出特点。外语教学改革的总趋势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积极推广网络自主学习模式以替代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英语专业改革不但要压缩基础课课时,有些课程如听力、阅读等还将实行零课时。这就可能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只有依托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才能解决这些难题。但是,“外语课程资源仍然存在着资源分散、合力不足、配置不当、效率低下的问题。对外语课程资源进行理性的整合势在必行”

 

外语资源包括硬、软两种资源。硬资源指使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的各种物理设备的总和,包括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专用机房、网上答疑室、音响设备等;软资源指依赖于一定载体而存在的抽象的信息资源,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多媒体课件等。

 

随着高校各专业的整合,原有的英语系、大学英语部纷纷合并成立外国语学院。在同一个建制下,英语专业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硬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超过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己投资建成大量的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但多数按大班规模设计,座位动辄好几十甚至上百个;而英语专业大多是小班上课,因此在共用现有教室的基础上,还应增设英语专业专用的小型多媒体教室、小型自主学习机房,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个地点的语言交流和互动。学生还可以在宿舍利用个人电脑进行学习,打破学习场所的制约,使学习更加便利。

 

除了硬资源的共享外,外语教学更需要软资源的共享。大学英语教学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基于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己基本成熟并在全国推广。英语专业教学,尤其是基础阶段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不少共性,依托和利用现有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资源不失为一条捷径。这样既可以改善英语专业现有教学资源匮乏的局面,又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大量现成的资源,实现软资源共享。

 

在实现与大学英语网络资源共享的同时,英语专业还应根据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的放矢地整合、构建英语专业课程的网络学习资源。较为便利的做法是,购买比较成熟的专业课程教学软件作为网络学习资源的基本平台,再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删减或补充。此外,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利用互联网或校内局域网,收集整理多媒体网络资源素材,逐步建立适合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资源库,包括百科全书与词典、世界名著、外语专业期刊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人力,通过人工录入和整页扫描的方式,把许多被束之高阁的珍贵的纸质资料转化成数字资源,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模式“课堂教学+课下自主学习”可以作为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借鉴。把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向课下自主学习延伸,既可以改变英语专业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当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打破英语专业知识面狭窄的瓶颈,最终实现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目标。

 

43重视开发适合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软件

 

除了利用和借鉴大学英语教改成果,整合硬、软教学资源外,应更加重视开发适合英语专业各课程的教学软件。现有的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软件大都只针对某一具体教材而研发,如果教师所使用的教材与教学软件的教材不一致的话,使用起来就不太方便。如何有机整合现有网络信息资源与教师自己教授的外语课程以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利用,最优化地开发学习者各方面的潜能是教师所不能不考虑的。外语教师可以通过申请教改课题、多媒体课件课题、精品课程课题等方式获得上级部门的经费支持,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搜集、整理多媒体网络资源素材,在借鉴己有课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使用的教材,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参考资料、现有同类课程多媒体课件等,开发出适合自己使用的课件。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大量的信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充分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逐步实现教学方法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篇4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篷勃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正在逐渐进入教育领域,给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可以说,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

1.成人教育法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观念陈旧,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成人教育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暴露出个别学校在社会效益上的重视不足。他们只注重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多少,却忽视教学质量的提高;片面强调了成人教育中的“函授”、“业余”、“夜大”等特点,而忽视了终身教育的“教育”理念,在设置师资力量、安排教学课程等方面大打折扣;而成教学生本身工学矛盾的存在又使得学生的自学环节必然缺失,两相结合必然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1.2 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模式缺乏。

在部分学校的成人教育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手段,未能采取先进的、多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目前的成人教育法学本科教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现行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障碍,往往沿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或者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法学本科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3 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选用不恰当。

在课程设置上,成人教育法学本科课程也没有考虑到成人教育的特点,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法学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使课程设置与成人教育学生的期望相差甚远。在选用教材的时候,没有经过慎重考查,教材“过时”,无法很好的开展教学,不能及时吸收最先进的理念,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成人教育学生的求知欲望。

2.多媒体教学技术是解决目前法学教学中出现的上述问题的最好办法

从前面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优点正好弥补了目前法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冲突和不足。作为一种媒体技术,其承载传输的信息形式是多种类的,覆盖了教学系统的各种要素,具有全面性和形象性;它提供了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和各种要素信息之间联系的信息通道,具有多向性和交互性。因此,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法学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充分地形象地模拟、创造教学环境,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如通过网络,将校园课堂和法院审判庭联接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通过网络,学生可以搜集相关法学资料并参加讨论,实现互动开放式教学。

现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向智能化、全球化、多样化等方向发展。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CAI)的开发和应用在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法学教学CAI在实际开发和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①大量的课件表现为讲授式课件,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直接照搬,尽管可能实现教学资源配置,但是没有表现出多媒体教学应有的互动式、交互性和现实模拟性等优势特征;②课件的开发也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合作,质量良莠不齐;③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开展,缺少相配套的基础硬件的保证,如校园网络建设滞后、计算机配置数量与教学需要不符等。

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下面几点做起:首先,在有限的教学投入中,将多媒体教学的硬件建设投资作为重点对象,以保证教学模式顺应现代化的需要;其次,加强专业课件的开发应用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优秀师资力量,组织专业软件技术工作者,在一定教育体制的监督下,制造多种模式的教学课件以供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环节选择,如课堂教学类CIA、课外活动类CIA、个别授导类CIA、合作学习类CIA、情境模拟类CIA、远程教学类CIA等等,特别是法学教学积件(指多媒体教学素材和知识的单元,一种课件的半成品)的开发的应用,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和灵活性,是目前课件开发的重要内容。其三,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使教学过程做到教学课件的应用和网络的应用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四,增加教学课件的信息量,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效果。

3.多媒体技术在法学教学法上的实际应用

3.1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案件,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有利于强化重点内容和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案例教学在传统教学法中不具优势,因为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长时间地陈述案情,抽象而枯燥,学生往往趣味索然。借助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文字、音频、视频素材,则可形象地展示案例的各个元素,甚至模拟整个案件的发生过程,直观而生动,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3.2 提纲教学法。我国继承大陆法系成文法传统,基本的法律规范、法律理论是法学专业学生今后从事法律职业的基础知识,这使得讲授仍是法学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法学课程内容庞杂、信息量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基本理论需要配合大量板书来讲解,费时费力,学生也难以消化。考虑到法学课程较其他学科更具条理性和逻辑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出提纲式的课件,帮助学生构建课本内容的条理性框架结构。

3.3 图表教学法。法学课程中有很多相关、相似、易混淆的概念和法律条款,例如三大诉讼法的规定。对于这些知识点,如果学生没有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归纳的工作,则难于充分理解和掌握。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图表式课件,将易混淆的知识之间的异同点列入表格中,只要表格项目设计合理,填充的内容准确到位,就能够将大量复杂的内容和易混的概念以一种简单又清晰的方式表现出来。在讲解相关内容的时候插入图表,使学生对知识要点一目了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网络教学法。受现实条件的限制,传统法学教学活动往往局限于课堂之内,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交流较少,这种情况割裂了教与学双方的沟通与反馈。而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为我们构建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全天候的教学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可针对所教授的课程,建立专门的网页,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课程教学进度、学习重点难点指导等辅导资料,并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法条、学术论文、教学案例等参考资料上传至专门网页上,供学生浏览和下载。教师还可以在网上开辟讨论区,与学生进行教与学讨论,并通过电子邮件答疑解惑。

篇5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1.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学校招生时没有设立“门槛”,中职学校招到的学生多数是中考成绩比较差的所谓“后进生”,这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适应相应专业的学习需要。如,笔者所教的一个高二班级,笔者问学生的问题是:“上旬、中旬和下旬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小学生都能回答,但偏偏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知其含义。这充分说明部分的学生在以前中小学学习的时间没有形成一定的文化基础,给现在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老师刚刚讲完的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对这个问题加以变化成另一个新问题,学生就表现得不知所措,专业的应用和应变能力明显不足。

2.教师在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和困惑

教师仅仅依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几份试卷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了,因为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也在不断的变化,如果教师仍然墨守成规,那么取得的教学效果必然甚微,专业课的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教师要因地、因时和因人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多媒体教学工具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网络教学情境下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学结合的优势分析

1.多媒体教学界面新颖,网络教学资源形式多样

网络资源信息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为一体,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的表现力,有助于人们知识结构的更新和重构。通过网络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增加了中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的兴趣,而且这种耳目一新的教学形式会把知识点无形地强化在中职学生的记忆里,大大提高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和中职学生的学习效率。

2.网络教学资源内容丰富,课堂教学信息量大

网络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最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资料,众多模式的教学软件、网上教程、网上练习等等。此外,还有丰富的教学案例可供教师互相交流、借鉴。教师可以通过拿来主义,选择一些名家的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稍微加以变化后再展示给学生,这样比以前采用“填鸭式”枯燥无味的教学来说更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学生通过与大师的沟通,会更容易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3.教育现代化技术普及,网络教学资源获取便捷

现在多数东部地区中职学校搞教育现代化建设或数字校园建设,基本实现网络校校通、班班通,并且大多数教室已经安装了多媒体投影等设备。教师不论在办公室还是教室都可通过网络终端的计算机随时随地获取网络教学资源,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而且可以立即展示给学生。

4.网络教学资源信息共享,师生交互性强

网络上的资源可供所有网络用户随时访问,不像传统媒体信息那样,资源共享性要受信息载体数量的限制。教师可以将网络资源加以整合,开发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架构,并挂在学校的网站上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网络信息具备双向传递功能,这种双向交流可以是同步,也可以是异步方式,学生在接收到网络信息以后,可以即时QQ群或非即时网络论坛提供反馈。

三、对现有中职会计专业如何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几点建议

1.做有心人,平时注意对会计专业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平时注意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有关专家的优秀视频、课件、音频、试题等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收集,并对其进行归类整理提炼,形成属于自己的系统化、专业化的教学资源。如,《基础会计》课程、中华会计网校等许多家网站上都有相关的教学视频、音频、课件和试题。我们只要日常注意收集相关资源并对收集资源进行比较、分析、选取和修改,进而保留适合中职学生教学简单易懂的部分以备教学使用。借鉴专家的优秀资源比闭门造车来得更高效快捷,同时也节省大量的备课时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团队合作,共同研究网络教学资源并按专业课程分章节对教学资源进行模块化构建

通过会计专业的教研组活动,大家把自己收集整理的会计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源毫无保留地拿出来共同研究讨论,并结合大家平时上课的实际应用情况和反馈教学效果,按课程分章节整合并结合知识点形成模块化教学资源架构。这样既发挥团队的作用、减轻了个人整合教学资源的负担,同时又弥补了个人在某些专业方面的不足。

3.对整合后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会计专业特色教学专题网站以便教学资源共享

对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整合后的会计专业多媒体教学资源,我们应在相关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开发成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教学专题网站,把成果展示出来让广大师生都能看到并使用,达到真正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就可以直接访问并实施教学,学生课后对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或存在的疑惑也可以访问网站进行多次学习,这样才能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应有的作用。

4.通过建立教学讨论群或博客,增强师生之间对会计专业课相关问题的交流讨论

篇6

一、探索与实践数字媒体专业影视类课程实验教学的意义

(一)满足当前社会对于数字媒体产业的人才标准和需求

针对当前社会对于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可以知道,有关学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还应当熟练掌握数字媒体专业影视类课程的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独立获取知识、开拓创新的精神。其次,应具有一定程度的艺术素养,能够应用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理论,依靠现代科技结合艺术思维进行网站整体包装与形象策划,宽带流媒体应用、网络动态影像、多媒体交互艺术、网络广告以及网络动画等网络多媒体艺术创作。再次,熟悉网站建设和多媒体制作的基本方针、法规及政策;了解网络传播的特点和基本规律以及网站运行、商业网络的各个环节;具备充分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充分的思维能力等。最后,具备英语等至少一项的外语能力,能够自主阅读各类外语文献资料;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体制以及完善的道德品质,能够健全的与人沟通和交往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二)促进影视类高校数字媒体教学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数字媒体专业影视类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培养数字媒体产业人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因为它涵盖了艺术管理与设计以及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用文化产业、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融合衍生出的数字媒体专业,以“科技为媒、文化为体”的理念将数字媒体产业中技术的地位和价值准确的反映出来。数字媒体专业影视类课程以艺术设计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将设计艺术与数字科技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多门学科交互的专业课程。探索与实践数字媒体专业影视类课程的实验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影视类高校数字媒体教学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美术鉴赏能力以及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的技能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数字媒体进行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数码视频编辑、动画制作、游戏、网络媒体制作以及平面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让他们成为一名能够从事教育、人居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以及动画设计、娱乐游戏行业、影视广告行业、传媒业以及网络媒体公司等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二、数字媒体专业影视类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方法及策略

(一)以适应课程专业对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制作

人才、创作设计人才的需求进行实验教学现代教师可以从数字媒体产业水平提升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数字媒体专业技术与艺术密切融合的特点在传统影视类高校艺术教学的基础上,兼顾视听艺术和计算机软硬件的融合,深化学校方面对管理、计算机、设计、影视等不同专业方向专业之间的复合交叉。除了对学生基本艺术素养的培养之外,还要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侧重于对数字媒体专业学生有关课程和专业的提升,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游戏程序设计”等有关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知识,开设中外优秀作品赏析、游戏软件编程技术、多媒体应用系统与制作等专业性较强的公共课,为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开发及其IT技术、艺术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已有的基础教育体系进行数字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要从艺术与技术、技术研发、艺术制作、策划和创意等多个方面设置数字媒体管理、数字音效、互动媒体、游戏、数字动画、影视特效等专业课程和研究方向,包括与数字媒体产业市场知识、音视频处理、游戏编程、游戏设计、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计算机图形学、动画原理、影视理论以及造型设计基础等课程。此外,专业设置可以从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个方面进行开展,前者主要针对学生数字艺术的技术开发、支持、指导等方面进行培养,后者则侧重于培养学生数字艺术编辑、设计、导演和创意等方面的艺术进行培养,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建立符合时代要求、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实验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技术实验室

为了使学生能够迎合时展的要求,使他们紧跟数字媒体的技术前沿并熟练掌握数字媒体专业的新技术,学校方面在实践和探索影视类课程的过程中建设实验教师队伍、数字化设备以及先进的技术实验室是主流机种,也是学校及教师的首选。在建设数字媒体专业影视类课程的实验时的同时学校方面要注意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因为实验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都比较快,且专业性、特殊性极强,更要注意同步影视动漫行业的发展情况等。实验教学作为当代影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的更新离不开科技手段的变化和仪器设备的更新。由于影视课程教学实验室的特殊性,我们一定要不断升级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不断提高和改进实验室的技术手段并健全实验室技术管理团队的建设。因为数字媒体专业影视类课程的教学与实验室设备档次和配置的整体水平息息相关,甚至能够与当前影视动漫发展水平相挂钩,因此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有专长、有技术,既要具备使用、开发和维护设备仪器的能力,还要熟练掌握实验技术。综合管理类型的技术实验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实际应用能力,还必须具备实验教学和实验设计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搭建数字媒体的专业实验基地,为影视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和实践训练提供有利平台

搭建平台、应用网络,积极促进高校数字媒体教育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以及社会数字媒体企业的交流和联系,致力于建设“学”“研”“产”于一体的数字媒体影视类教育平台,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内在灵感和创意,培养既善于经营管理又精通数字媒体产业内容的创意人才和管理者,让我国的数字媒体专业提供坚实的人才力量,使其能够更加稳健的发展。此外,学校方面还可以和研究机构和社会企业之间组建联合的数字媒体产业专业及其门下课程的培训网络,以应用技能培训为关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入“商业实战类”的影视类课程教育教学的教学理论和培训模式,为今后数字媒体专业影视类课程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尽可能落实数字媒体人才赴海外学习的工作,应用各种渠道和教学资源,为数字媒体产业持续的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积极组织数字媒体论坛等活动,为校内外的产业人才提供一个能够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学习的平台。

(四)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评价机制

篇7

[

关键词 ]新媒体 人才培养 体系

2009年1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部正式成立,相继南都全媒体集群组建成立。2012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职责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2年底,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成为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新专业。

新闻行业与教育的不断改革前行,也激发了融合背景下新闻人才培养的全面思考。当前,我国新闻人才培养环境与趋向也在不断演变,主要表现为:(1)信息行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众多领域急需专业化人才;(2)媒体行业的融合发展对复合型的新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3)传统媒体对新闻内容的生存更加注重专业、深度,调查记者、数据分析师等人才需求热;(4)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已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的未来支撑。

2013年,以暨南大学为代表的全国28所高等院校首批招收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学生,2014年这一数据加大到48所。面对传媒融合发展的需求及人才竞争的白热化,构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体系迫在眉睫。然而当前该新专业国内尚无完善的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是基于传统新闻传播学科的延伸和嫁接,是培养传统新闻人才的数字化应用?还是培养技术人才的新闻业务素养?亦或是其他的创新模式?本文将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两大方面来解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建构。

一、人才培养定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科归属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上与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等专业并列,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既要有学科的统一性,也要有专业的差异性。

进入互联网时代,传媒的数字化发展日新月异,目前普遍认同的主要趋向有:多适配、多媒体、全天候、即时、互动、社交化、位置;围绕专业能力的需求主要包括:新闻基本功、全媒体传播技能、网络舆情研究能力、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策划创意、团队协作能力、工具应用能力:围绕人才培养的

关键词 主要有:内容、渠道、技术、产品、互联网思维。

从发展趋势、能力需求和人才培养三个维度可以归纳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1)培养掌握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2)培养基于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应用的全媒体传播人才;(3)培养熟悉互联网核心应用的网络与新媒体创新人才。

具体培养规格要求分解为五个层面:

(1)掌握网络与新媒体领域所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基本理论。

(2)具备网络与新媒体的专业视野及敏锐的观察力,掌握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和新兴媒介的发展特点,通晓信息传播的技术原理。

(3)具备交互、体验、服务等众多类型信息产品的内容策划、设计,并熟练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信息制作的基本技能。

(4)了解网络与新媒体相关的政策与法规,掌握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具备娴熟、练达的社会活动能力。

(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

互联网发展对高校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影响与日俱增,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加速融合。人才培养从传统的内容主体逐渐向复合型转变。技术素养成为未来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多数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系)的网络传播或新媒体等相似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向“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培养综合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目标,但在主干课程或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操作中却各有侧重,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以传统新闻学训练为主,互联网信息传播和应用为辅,这种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二是以互联网应用和技能训练为主,传统新闻学训练为辅,这种模式以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传播专业为代表;三是以传播学训练为主,以互联网信息传播和应用为辅,这种模式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为代表。这三种模式具有代表性,同时也隐藏着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选择传统新闻学的价值取向还是传播学经验学派的价值取向;以新闻传播基础训练为主,还是以网络传播应用技能训练为主;是突出网络传播信息内容层面,还是侧重网络传播技术层面。

(一)课程分析。

本文研究选取了全国首批开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28所院校,就新专业申报表中主干课程一栏进行了统计分析,排名前10课程/次如(图表1)

通过图表分析,28所院校全部开设了《传播学概论》基础理论课程,对网页设计、网络动画等计算机技能均比较重视,排名前10的课程中,网络与新媒体实务相关的多达5门,理论课程2门,传统媒体实务2门。研究表明,新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以传统新闻与新媒体融合为理论依据,以传统新闻与传播实务为基础,以网络与新媒体实务为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技术应用与新媒体传播、运营实务等。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院长李怀亮认为,新媒体专业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理科、工科、文学、艺术、经济与管理等多个学科门类。张芹、黄宏在《高校网络和新媒体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一文中归纳指出,新媒体的媒介特征及产业属性决定了新媒体专业设置主要由三大学科群构成,即传播学、信息科学和传媒经济学三大学科群;还须三大技术支撑,即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传感技术。

归纳28所高校三大学科群主要开设的课程包括:

传播学科: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写作、网络传播概论、网络伦理学、新闻法规与传媒规制、新媒体与社会、新闻摄影、电视摄像与编辑等。

信息学科: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务、平面设计、数字信息处理、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信息编辑、网络传播技术、数字出版及技术等。

传媒经济学科:传媒经济学、新媒体经营与管理、网络运营、网络广告学、网络营销学、电子商务概论、网站策划与建设、新媒体产品设计等。

根据课程涵盖的内容及课程名称

关键词 提取门类,排前5名的依次为技术类(包含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概论(包含传统与网络新媒体)、网页设计(包括网页与网站)、编辑类(包含传统编辑与网络编辑)及广告,其中技术类、基础理论的课程每所学校开设门次接近2门,对技术和理论学习的认可度非常高,广告与营销方面也有49次开课次,对市场运作能力也非常看重。如(图表2)

(二)课程体系设计。

根据28所院校的主干课程分析,构建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可以从三大层面设计,分别是专业理论(包括传统新闻、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应用(包括数学、计算机及通讯)和传媒实务(包括传统媒体实务、新媒体传播实务、市场运营与管理)。

1.专业理论体系及其课程设计。

网络与新媒体作为全新的特设专业,基于完整专业体系的建立,理论部分与实践(务)部分是相辅相成的两大支柱,且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充分必要条件,而且两者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理论体系以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为一致性原则,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理论为创新构建,其专业理论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主要包含两个层面:

(1)以专业主干课程为主体,构建专业理论的纵深,主要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史、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网络传播概论、融合新闻学、新媒体与社会、网络伦理与法规、网络与新媒体研究方法等;

(2)以专业选修课程为补充,丰富专业理论的延伸,主要课程包括西方网络与新媒体理论、数字出版导论、网络与新媒体经典案例等。选修课程根据各高校师资的具体情况,其设计思路也可以不尽相同。

2.技术应用体系及其课程设计。

网络与新媒体作为典型的文理交叉型专业,其技术应用的学习和实践是关键,结合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可以开设数学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多门课程,构成较为连贯的技术应用体系。体系设计的目标是: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技术。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技术。

(1)以大数据应用为方向,构建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为特色的技术应用,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

(2)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体,夯实学生的技术素养,主要课程包括:C语言、网页设计、网站设计、数据库应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网络动画、网络安全技术等。

3.传媒实务体系及其课程设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核心特色在于实务体系的交叉,通过多元化实务的体系设计构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掌握网络与新媒体行业所需的基本业务,能够独立进行全媒体新闻传播,主要包括采编实务、运营与管理实务以及其他实务能力。

(1)以传统新闻实务为基础,培养学生扎实的新闻基础业务,课程主要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电视摄像与编辑等:

(2)以网络与新媒体实务为主体,与行业发展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动手能力,课程主要包括:全媒体新闻采写、网络编辑与策划、网络与新媒体评论、网络与新媒体用户分析、网络舆情监测等:

(3)以互联网思维为基本思路,以传媒经济为主要延伸,课程主要包括:市场营销学、网络营销学、电子商务实务、互联网产品设计、网络与新媒体广告等。

(4)以集中实践为形式,加大实践和实习的培养力度。若以180四年总学分制计算,实践、实习的周数应在20周左右(不包含毕业论文、设计)。

结语: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立足与发展至关重要,它关系专业的学科立足,关系人才培养的效果,关系专业的未来发展,新媒体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远远超出学界和行业的预期想象,因时制宜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断创新改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将是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余红:《李婷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人才求调研与专业培养》,《现代传播》2014第2期

[2]朱旭辉:《网络与新媒体学科发展路径的探析》,《编辑学刊》2013年第6期

[3]安金伟:《网络传播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12

[4]张芹、黄宏:《高校网络和新媒体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篇8

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在经历了近几年浮躁的初始发展阶段后 ,应该归于理性,认真思考、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发展内涵,体现特色,适应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1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2009年国务院了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广告、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要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数字娱乐产品等新兴文化业态。《规划》的出台给高职院校艺术类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以下简称多媒体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十二五”期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好时期,国家及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及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中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也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与时具进、适应发展的挑战。

首先是人才就业市场的需求与要求。2011年我们走访了上海、南京、无锡等地的12家多媒体行业,认真听取了其对媒体市场的剖析、市场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通过调研我们及时掌握了目前媒体传播市场的发展情况及行业前景,了解到这些媒体企业的核心技术岗位以及急需的技能人才类型。目前主要有5种多媒体职位较紧缺:

1.1 影视制作,要求熟练掌握常规的影视制作和特效软件,熟悉影视制作流程,最好还具有高水平的创意和策划能力;

1.2 网页设计与制作,要具备一定的平面设计基础,包括构成基础、数字图像处理、动画应用等;

1.3 多媒体创作,精通各种视频和音频的剪辑;

1.4 多媒体动画设计,该类人才市场需求很旺盛;

1.5 媒体策划与创意,该类人才是融合策划与创意的复合型人才,类似于项目管理人才。这些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学校培养创新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新挑战。我院多媒体专业开办五年来,基本上每年都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过去五年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多媒体专业办学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培养目标需重新审视;其次培养模式必需坚持多元化;再次课程体系还需不断完善;最后是“双师”素质工程型教师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综上所述,政策机遇、市场需求、建设现状对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多媒体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其实现的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为了专业的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专业建设者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院多媒体专业实情与行业需求,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在已有的模式基础上优化人才培养定位方案结合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培养创新人才。

2.1 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学校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为做到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需求为依据、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首先积极开展各种行业调研。本专业坚持对行业专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分析,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并根据市场职业岗位,剖析所需的职业技能,来设置教学课程。其次是专业指导委员会调研。通过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和完善。最后对历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通过调研,收集行业发展的动态与信息,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新需求,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评价与要求。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使专业设置和建设更加适合于行业及毕业生就业的需要。

根据市场需求、调研学习及学生发展需求,人才培养方向概括的定位在多媒体综合应用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影视媒体(媒体策划、剧本写作、摄影摄像、后期制作、短片制作)设计人才和网络媒体(网页界面、网络广告)设计人才的两个培养方向,其中又以影视媒体设计人才培养为主。影视方面主要培养具备一定艺术理论知识与素养,能从事电影、电视、新闻、广告、摄影摄像、后期制作、媒体策划等工作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网络媒体方向主要培养的是网站设计(美工)、网络动画设计应用型人才。

2.2 人才培养方式

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原则,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职场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推进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具体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2.1 依托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无锡职教园公共实训基地,把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2.2.2 聘请企业核心技术人员执教,使学生掌握工作岗位的综合技能,顺利实现学生到企业职员的角色转变。

2.2.3 加强校企合作,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边工作边学习,培养专项技能,实现顺利就业。

2.2.4 依托学生工作室,用工作室的形式带动专业学习,通过真实课题和参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营造了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2.3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明确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及“专业选修课”三结合设置多媒体专业课程结构。

首先专业基础课是培养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素质与能力。为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设有《造型基础》、《构成基础》、《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其次专业方向课是培养学生就业岗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为注重培养岗位专项实践能力,设置两部分课程:一是影视方向以《影视概述》、《摄影摄像》、《影视编导》、《影视灯光》、《影视画面语言》为前修课程,以《影视场景设计》、《影视编辑》、《影视特技制作》、《三维数码设计》为后续课程,结合《影视动画设计》、《影视短片制作》等实训课程,形成满足“影视制作”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二是网络方向课程以《信息技术》、《网站美工设计》等为前导课程,以《flas设计》、《网络媒体与网页技术》、《动态网站技术》为后续课程,结合《网络动画实训》、《网页制作实训》等实训课程,形成满足“网站网页设计”职业岗位技能需求的课程体系。最后是专业选修课,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彰显专业特色

结束语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快速发展的新兴专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转变高职教育观念,明确办学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一、慕课理念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对教学模式改革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大胆的创新。慕课理念最早是由加拿大教授布莱恩・亚历山大在2008年首次提出的,随即便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专家的普遍认同,并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中。我国各大知名高校,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也将慕课理念应用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实现了巨大的创新。慕课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是借助网络在线课程,对学生授课,在授课时间方面没有规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随地学习在线课程。同时,该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及考核体系也十分完善,有效地突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正是由于慕课理念在教育改革中的有效应用,使得其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为此笔者就慕课理念下高职多媒体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一些积极的思考。

二、慕课理念下,高职多媒体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思考

1.强化微课教学

由于全面实现慕课教学,成本较高,实际操作难度也较大,因此,高职院校多媒体专业教学可以通过强化微课教学的方式,逐步实现慕课教学模式。微课教学主要根据课程的重要知识及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容量有限,一般为约10分钟的视频课程,其课程设计成本较低,高职多媒体专业的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制作微课。因此,高职教师可以加大微课教学力度,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方式。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开展微课教学比赛及相关教研培训活动等方式,强化高职院校多媒体专业及其他专业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从而为未来的慕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2.借鉴其他成熟慕课,并应用于多媒体专业教学中

慕课理念在我国的引进及应用的时间尚短,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其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很好。近年来,慕课理念也受到我国教育科研领域的重视,很多教育科研机构已研发出大量较为成熟的慕课,例如,超星集团开发的尔雅通识课程,就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慕课。因此,高职多媒体专业要想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多媒体专业教学效果,实现多媒体专业教学模式的慕课化,就必须在诸如大学生安全教育等课程中试行慕课模式,并总结其在该课程教学中的运行经验、存在的问题及慕课教学的相关规律等。在慕课教学模式下构建完善的考核及评价机制,积极探索慕课教学新模式,并结合高职多媒体专业的实际情况,将其应用于高职多媒体专业教学中,并为高职院校其他专业课程教学实现慕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专业课程慕课化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课程基本都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也经受住了多年的教学检验,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尤其是在高职多媒体专业教学中,由于多媒体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实现多媒体专业课程慕课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多媒体专业课程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把握好多媒体课程在内容上的虚实比例。同时,教师借助慕课模式的优势,可将多媒体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以虚拟视频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在学生通过慕课模式,掌握了必备的多媒体专业理论知识后,就可以通过实训及实验等方式,开展多媒体专业实践操作教学。这对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小结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慕课理念在高职院校多媒体专业教学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能有效弥补传统课堂受时间及空间限制的缺陷,实现多媒体专业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加大对慕课理念在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中的相关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当今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廊坊市拥有京津之间的区位优势,不断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加快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美国纽约科技大学校长张钟浚认为“大陆学生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而中国学生存在的创新性不足,主要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可见要想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关键就是要从大学生抓起。

1.廊坊市多媒体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廊坊,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开发人才的需求使多媒体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市场前景辉煌。为全面了解廊坊市多媒体人才培养现状,我们参照《中国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高职高专教育评估手册》、《高职多媒体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研究》等相关文件及教学实践经验,设计了《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涉及多媒体专业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适用岗位、人才缺口形成与专业人才培养关系等多方面内容,并附有两个开放题,给答题者反馈问题的空间。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主要是廊坊市开办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高校的授课教师、学生及部分企业。本次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192份,其中有效问卷175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2.1%的教师及75.6%的学生认为多媒体专业应用教育亦已显得滞后,62%的教师认为多媒体专业课程设置尚有不足,65%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45%的企业认为职业院校专业学习与岗位衔接亦有一定差距,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35%的教师很少参加专业培训,31.2%的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42%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学投入缺乏。

2.高职多媒体专业设置研究

为加快科技进步和多媒体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高职多媒体专业设置上,应有长期的、战略性的眼光,应改变过去单一的结构,朝专业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按社会行业需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发展情况设置相关实用的专业,以达到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基于廊坊市产业特点,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职业岗位群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面广告设计、印前设计与制作、图形图像设计、室内装饰(展示)设计、网页与影视设计、动画设计与制作等几个方面,故针对以上职业岗位设置如下专业:(1)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2)网页与影视设计专业。(3)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专业。(4)动画设计专业。(5)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力图让学生在有限的三年高职课程学习过程中成长为合格的多媒体人才。

3.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研究

3.1大力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充分体现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给学生以自由的发展空间和可能。例如,鼓励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创作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并自成系列,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为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3.2组织专业教师撰写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及实习实训教材。这样便于将教师平时对课程的积累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目前已经有基础课类的《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和专业类的《图形处理实训教程》已经应用于课堂教学,尚有《图像处理》、《动画设计》等课程的实训教程正在编写中。

3.3改革评价体系。考核方法分成笔试和实践能力两种,主要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状况,检测教学的综合效果,并给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目前考试工作中应加大实践考试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实践能力考核是对学生创造力的检测,应用过程评价,改革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机制。建立“课堂作业——章节作业——综合作业”的三段式过程评价体系。

3.4开展学生作品展示活动。以学生演讲的形式介绍自己的作品创意、构思、技术应用及实现过程,再辅以教师讲评,既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5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多媒体的发展过程,充分认识到多媒体的功能和它在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多媒体技术,能熟练掌握常用的多媒体应用软件。对于低年级学生,注重多媒体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必需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各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应用这些软件进行设计和创作。教师在设计实践课程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的难度、不同内容的课程题目,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4.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的基本要求

4.1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对于多媒体专业的基础课当前大部分计算机设备均可承担教学,但是近年来许多多媒体专业应用软件的功能不断提高,因此须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法投入。

4.2改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多媒体应用的日新月异,对高职学校多媒体专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教师思想敏锐,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要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敬业精神,注意发展动态,提高业务水平。学校要组织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使他们掌握新知识、新软件。

4.3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应该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生源具有地域特色,只有帮助企业做到人才本地化,促进毕业生顺利就近就业,专业的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基础。所以校企结合是多媒体专业教学研究的实践基础。因此,紧紧围绕促进应用和提高效率两个中心目的,将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应用相结合,拟提出“以应用促教学”对策,这是将高职多媒体专业建设应用于区域经济的一次教育尝试性应用研究,也是全新视角下的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研究的一个范例。

5.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多媒体专业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训练,注重创新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总之,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形成科技创新的人才队伍,根据市场的需求,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提高多媒体专业人才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全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264-02

一、网络与新媒体内涵

网络与新媒体就是借助Internet实现以多媒体为表现形式、以数字媒体为传输特征、以交互为传递方式的媒体传播。新媒体是Internet在实现了媒体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播等数字化过程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创新性、实用性、低成本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优势。新媒体让信息传播不再是记者的专利,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虽然新媒体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但因其进入传播领域时间不长,新媒体教育、工作的从业人员大多来自新闻、广播、电视等传统领域,而经过专业培训的新媒体从业人员社会缺口巨大,这为本研究建立了基础和环境。

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现状分析

根据IT业界数据统计显示,中国移动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2-3倍,2010年我国新媒体的发展呈现整体上升势头。据职酷网后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6月,全国互联网、计算机类人才新增职位需求为339154个,其中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类职位排名前三的是销售类、设计美工类和编辑类,手机软件开发及应用类人才需求量也很大。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主任杨溟认为,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新媒体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媒体能力和素养,只有传统的采写、编评技能是不够的,还要有设计、整合营销、全媒体报道等能力。“现在分析能力往往还不被提及,但我认为以后它会受到重视。将来现场采访已经不够了,用新媒体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包括数据库的使用将会变得很重要。”

随着新媒体人才备受关注,国内许多高校都推出相关专业,并以创新的教学方式迎合新媒体对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而英美等热门留学国家院校的新媒体相关专业,也为希望从事这一行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综上所述,新媒体岗位主要体现在:新媒体内容的策划、编辑与传播、新媒体技术与方法、虚拟产品营销等方面,特别强调复合人才。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2年被教育部列为新增特色专业,2013年28所高等学校经教育部获批办学,吉林动画学院成为首批高等学校之一,同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秉持吉林动画学院现代化教育理念,坚持开放式办学,走学、研、产一体化道路,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艺术修养高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化人才,旨在建立一套相对健全完整、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吉林动画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注重新媒体产品项目的研发,侧重网络与新媒体项目规划、设计与管理,全媒体产品的策划、采编和传播,网络舆情、网络产品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建立紧扣专业特色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专业建设上紧紧围绕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建设专业特色突显的师资队伍,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力图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完成“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建设目标,突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专业建设特征。

三、吉林动画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突出特色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评价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突显以“瞄准前沿、紧跟发展、强化基础、文理兼备”的培养思路,实现“懂管理、会实践、能研究”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新媒体的人才需求与发展构建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开设新媒体内容策划与编辑、新媒体内容宣发与运营两个专业方向,前者侧重网络与新媒体项目规划、设计与管理,全媒体产品的策划、采编和传播,网络舆情、网络产品市场调查与数据分析;后者侧重新媒体产品运营与推广,掌握新媒体内容营销、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互联网用户体验、内容管理系统应用等相关知识,规划社会化媒体市场策略,策划并执行推广活动;社会化媒体的运营维护,包括内容输出、活动发起、用户维系等工作流程的设计。分析公司各媒体平台运营数据,并根据运营数据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方案;建立有效运营手段提升用户活跃度,熟练掌握主要的社交媒体运营的管理工具与平台。根据两个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建立紧扣课程内容的具有专业特点的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构建理论加实践培养模式,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完成完整的产学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新媒体专业人才需求。

课程体系的评价主要依赖考评学生综合处理事务的能力,依托综合训练成绩、参加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各种竞赛等级、独立作品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本研究以此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价与思考,进一步优化和成熟实施方案。

(二)核心课程的确定与思考

目前设置的核心课程有网络技术基础、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媒体融合与创新等,并已完成对核心课程的设计进行评估、课程内容确定、教材选择等基础性工作,由于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研究内容主要是在核心课程中选择增加一定比例的当前问题和前沿问题的教学内容,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适度动态调整。

(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构建与评价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物理环境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在物理环境建设方面设置了网络与新媒体实验实训中心、新媒体工作室,主要承担Office、Photoshop、Dreamweaver等常用软件与开发环境、PremierePro非线性编辑等课程的实训任务,主要进行新媒体策划与产品设计、编辑与推广营销等项目实训,在项目运作过程中使学生具有从事新兴媒体的内容管理、活动组织、话题策划以及文案撰写等岗位工作能力。

工作室采用项目驱动与教学任务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平立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利用项目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任务中掌握教学内容。工作室主要通过项目需求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和执行营销策划方案,负责各类线上线下活动,营销的策划、组织、执行、跟踪、总结,负责与文案配合创作各网络传播渠道所需内容,负责项目具体需求对接,通过项目分析把控制定推广计划及实施等工作。本工作室主要针对以上形式进行大众传播方式和手段内容的综合实践训练。

实验室的建立,进一步实现数据共享,完成网络与新媒体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实现课内实验和独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实习全过程覆盖。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方面,分别设置了网络新闻专题的采编与实训、新闻图片的采编处理与制作实训等内容。下一步的研究主要立足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和综合性上,对其设置的合理性和学生能力的生成程度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

(四)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构成

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构成方面,根据专业特色、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设置组建了相对应的课程组,分别为新媒体内容策划与编辑、新媒体宣发运营。师资队伍的建设突显专兼职结合和双师型教师占比,设置合理的年龄层次、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学缘结构。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将继续培养社会新媒体机构、门户网站、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媒体部门培养具有扎实的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字图片视频编辑整合及软件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新闻敏锐度、较好的媒体营销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熟知消费者心理以及良好的媒体职业素养与团队精神,能够胜任新媒体产品的策划与设计、采编、制作与传播、项目运营、市场营销与管理等相关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河,刘琳琳,王芳菲.新媒体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36-40.

[2]尹章池,等.文化产业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0-48.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of Network and New Media

WEN Li-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