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7 09:20: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音乐教学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

篇1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教学过程中,音乐课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虽然并不与语数外等科目一样同中考密切相关,但的确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构成因素之一,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音乐欣赏和一定技巧的掌握可以让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净化、升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表现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使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

一、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音乐是人类从生活实践过程中创出的精神领域的独特文化。音乐具有丰富想象力、陶冶艺术情操,拓展思维空间等作用。单看表面,它与自然科学分属不同科学领域,二者思维过程在某些方面却很类似,生理学家经研究曾提出音乐对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平衡发育具有协调作用。音乐通过激发人类内心深处情感而对其人格形成而发挥作用,凭借塑造情感以促使其个性和谐发展。故音乐教学有益于拓展想象力,提高创造能力,艺术思维能够促使其与科学思维的完美结合。

初中音乐教学是综合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鉴赏能力等等。其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科目无法替代的。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的美好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因而教师不能错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育教育指的是通过审美的方式培养一个人的艺术情操,让人对审美的对象进行评价、欣赏与判断,在不知不觉中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受到感染和熏陶,特别是在精神与气质方面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初中音乐基础教育与美育教育息息相关,通过对音乐欣赏和一定技巧的掌握让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净化、升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表现力,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方法

(一)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中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非常活跃的因素,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一是让课堂变得生动。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要生动而活泼。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对音乐的喜爱,才能产生大面积质量与效益。

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一味的唱歌课堂,采用了包括声乐、乐理知识、视唱练耳、节奏练习、舞蹈、指挥等多种活动内容丰富教学内容。大大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

二是让学生变得主动。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

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一味的教师教,学生唱的灌输式模式,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人人参与活动的教学活动模式。

三是教学中,不断拓展音乐视野。因此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不断给予学生学习空间,提出新问题,新信息。

例如:可以从《校园歌曲》等报刊杂志上选择学生喜爱的歌曲、音乐知识、音乐剧、音乐故事等内容进行教学;同时还可以把乐器引进课堂,如:口琴、竖笛、口风琴、电子琴等,这样既可以丰富学习内容,也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为培养学习兴趣开辟广阔的空间。

(二)用现代科技,开展音乐教学

伴随科技的日益进步,在初中教学课堂中引入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我常常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很多视频,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欣赏课的情境也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有一些本来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渐渐破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因此,我们应合理应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创新音乐作品的介绍方式,使学生在加深对音乐内容的感悟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其艺术素养。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三)注重个性的发展

音乐教学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教学体系应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因此,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音乐素质方面的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生活充满积极乐观的态度,通过教育,发展学生可塑造的各种能力及潜能。

在教学中,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及时反馈。并从学生的表现中发现他们的特点,如:有的同学声音沙哑沧桑,有的同学声音浑厚圆润,有的学生声音尖亮,有的学生声音低沉。有性格张扬的,有沉稳的,也有活泼好动的等这些特点都记录在案。以便在教学中发挥其长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为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并努力从事发现、研究、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兴趣中心,从而要有效地去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流畅。

参考文献:

篇2

一、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内容是课堂的开端和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教学内容的结构性对于教学内容的展示有着决定作用,结构合理完美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感受到学习音乐知识的趣味性,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培养其音乐素养。比如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有特色的开头,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注意课堂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做个总结或者布置一些趣味作业,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课堂教学的内容结构还应关注古典与通俗、理论知识教学与示范表演等方面的协调使用,使课堂教学展现多样化的音乐形式和文化,使学生在完善的美的结构中感受艺术的熏陶,获得音乐艺术知识。

二、教学氛围

宽松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给师生情感交流和思想共鸣营造积极的氛围。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为学生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比如良好的音响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好奇心,使他们能够接触和亲近音乐,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就要在提高自身艺术修养、教育理论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的基础上做好备课工作,驾驭课堂进程,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阔音乐视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使课堂教学氛围和谐。

其次,教师要注意互动式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比如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其优美的画面,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各方面的感知觉听音乐、感受音乐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互动学习,给学生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让其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了解学生的注意力所在、分析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营造一种感染学生情绪、营造学生心理体验的氛围。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调整教学方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偏好往往不利于全面地掌握音乐知识,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比如根据作品讲解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资料和小故事,等等,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展开思维活动。

三、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同学生传递知识、相互交流的媒介。音乐教学的语言美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师生交流的首要要素,教师的语调、语言表达方式对学生的情绪反应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内容的语言是否专业,教学方法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等都是教师教学语言运用所要注意的问题。

音乐教学语言首先要注意语言的准确、简练、易懂,以此为基础追求表达的生动形象,利用学生熟悉的东西练习音乐知识内容。教师语言表达的流畅性、优美性,以及语调的清晰度都能够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参与到课堂中来。教育的语言美往往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

篇3

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目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填鸭子的教学方法不但不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会降低其自身的音乐情操。在对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前需要准备以下内容:第一,内容丰富的音乐教学材料,优秀的音乐教材在讲解过程中会提升学习氛围,通过贴近生活的资料,还能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到音乐带来的乐趣。第二,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音乐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基本音乐能力,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对音乐教学目标展开深入的剖析,以便于产生深刻的理解,对学生的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1.2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过程

创新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选择与生活十分贴近的材料,音乐教学切忌采用说教式的方法,这样既无趣、又缺乏新意,学生在课堂上不会有较好的吸收能力。而选择与生活贴近的教学材料可以帮助学生贯穿到整个音乐之中,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理解能力,还为教学增加了一定的艺术品位。第二个环节是适当的添设情景再现内容,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对一些抽象的音符、音标有所疑问,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应用学生喜爱的曲目和影视作品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第三个环节就是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与音乐有关的活动,为社会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2 主要的创新性初中音乐教学方法

2.1 情景再现式教学方法

情景再现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去亲身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奥秘,当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便会对所学内容会产生情感,自然而然的去主动挖掘作品深层次的含义。举例而言,教师在讲解歌曲的时候,可以向同学展示当时作者创作的画面,并要求学生去仿照其行为,通过模仿来感受歌曲涵盖的感情。情景再现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走向学习音乐的正确道路,无论是通过编唱、伴奏还是任何一种模式,都能够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这也这种教学方法目前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2.2 联合式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可以通过联合式教学方法,何谓联合式教学方法,即教师通过分组的形式,将同学分成各个小组,让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研讨、协商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简单而又有效,教师在课间对研究成果的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去纠正错误。随着小组成员讨论的不断深入,学生自身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这种形式不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压力,轻松愉快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音乐感情的重要途径。

3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增加初中音乐教学的途径

音乐这门学科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不难发现在生活中与音乐有关的途径众多,在影视作品、音乐节目等等都可以寻找到出色的音乐标记,这些标记如果得到老师的合理传递,会吸引大批学生,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增加初中音乐教学的途径让学生感受更多样化的音乐类型,不仅可以开拓了学生们的眼界、还加深了其对音乐的理解程度。目前教师大多通过收集出色的音乐资料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播放,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多途径的教学便能有效的做到这一点。

3.2 优化音乐学习流程

音乐教师需要对目前的学习流程进行思考,针对一些问题采取必要的解决方案,而优化音乐学习流程是目前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第一,由于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限制导致出色的音乐作品无法被同学赏识到,所以必须对学习模式进行优化,打破传统的局限,开展音乐活动,通过视频、音频等途径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第二,教师要从以往的指导者转变成组织者,而真正的核心应该是初中生,学生要有主动自主学习的条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激发自身兴趣,通过不断的努力,完成自己制定的计划。

3.3 制定科学的教学思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方法也被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更为紧密、音乐活动开展筹备工作要更加详细等等。这些要求的提出,使传统的教学思想不再适用于此,必须制定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当代背景的教学理念。就目前国家形式来看,音乐材料极为丰富,学生与音乐的关系也较为融洽,所以应该强调实际生活与音乐的接触力度,通过视听上的结合,来让音乐的欣赏层面不仅仅停留在听觉方面,更多的则是视觉震撼。制定合理的教学思想,对学生学习音乐有着推动作用。

4 目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应解决措施

4.1 目前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教学方法过于形式化,由于音乐在初中教学里属于副门学科,所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开展音乐的最大目的。但目前教学方法只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对培养学生没有明显的帮助。更有甚者私自占用音乐课时,使得学生的能力迟迟得不到锻炼。其次,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没有新颖的内容,就无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处于‘自导自演’的情况。

4.2 针对目前问题采取的措施

篇4

【关键词】小学生 口算 能力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是通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而达到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活动。音乐课不仅是一种审美活动,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的改革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仍然是个通病,在音乐课堂中,音乐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缺少师生互动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如何建构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

一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二要扎根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沃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早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就有了声乐教学理论的记载: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这即是说,教唱歌应先看学生的基本条件,强调教以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另据《史记?师乙篇》所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贯珠。这说明在当时歌唱就要求气息运用流畅,歌唱如线贯珠。中国的京剧唱腔,声区统一,字正腔圆,既能婉转如歌,又能抒发悲壮之情。尤其在唱高音的时候,强劲有力,穿透力强,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组的c-e,甚至更高。此种唱法及其训练之道,能否借鉴于中国声乐演唱训练,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三要借鉴“西洋唱法”的先进经验。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原理是相同的,绝对没有哪位歌唱家的发音器官比别人多一个或少一个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鉴的地方。“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二、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建立切合实际的发声体系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

树立正确的发声体系,还有一个历史问题要克服,那就是唱法问题。过去人们把声乐分成“民族”和“美声”两大类,后来又有了“通俗”唱法。至使长时期以来,不管生还是教师,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常常说某某学生适合唱美声,而某某学生适合唱民歌;嗓门大的、粗犷的、宏亮的便是好的“美声”料子,嗓门不大,但优美、细腻、抒情、嘹亮的则是民歌料子。在教学方法上也一味去追求某一方面的东西,去“造声音”。其结果是将音乐教学引入误区。正确的发声体系,要尊重实际,尊重民族,尊重发声的科学原理,切不可人为的、主观的去认识。更要强调的是,人的嗓音如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想办法去修饰每个学生的声音,使之流畅、有支持、有弹性、婉转动听或有力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尊重科学,稳步前进,切忌模仿。过去我们要学生多听人家唱,那是要求学生多听人家是怎样运用自己的嗓音,怎样把握作品风格,适合自己的便可以借鉴,但不可模仿。艺术就怕模仿――模仿就完了。要建立正确的发声体系,老师是关键。初学者若不通过教师的指点,几乎不可能正确把握自己的声音,自己听与别人听是有区别的。因此,老师必须有相当灵敏的耳朵和聪明的智慧,对学生美好的声音能自如把握、准确分析,然后让学生通过锻炼得以和稳定。

三、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一)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

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0.078

音乐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初步的音乐细胞,可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经过小学六个学年的音乐课程的学习之后,都对音乐这门课程有了自己的认识,或多或少地有了一点音乐学习的基础。在初中教师的指点下,可以顺利地对加深自己对音乐这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音乐方面的理论性知识相对枯燥难懂,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就是需要不断地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实际演练。一堂好的音乐课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这种结合更多的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我们的初中音乐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进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音乐教师的个人音乐修养都是很高的,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却很难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我们的音乐教师不注重钻研音乐教学的方法,导致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得不到实际程度的提高。这就给我们的初中音乐教师提了一个醒,除了要自己拥有音乐方面的真才实学外,还要善于学习教学的有效方法,并结合自身的特点以及音乐课程的特点设置巧妙的教学方案,进而提高我们的整体教学效果。这才是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知道的教学策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日常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究竟该如何做,希望可以给广大的音乐教师同行们带来一些帮助。

首先,初中音乐教师要明确音乐教学在我们整个教学中占有的重要意义,并向学生强调学习音乐的积极之处,鼓励学生认真学习这门学科,为提高我们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做好铺垫。

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初中音乐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式,教师有必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强调音乐学习的重要意义,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有益的帮助。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根本途径,也是最容易实施的一项策略,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很多学者和专家都认为,一个学校如果不进行美育教育是根本无法在今后的教育中取得良好的竞争优势的。可见,音乐教育在我们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发展人的感知、注意、记忆、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效用。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发现一些音乐欣赏能力比较好的人往往更加出众,在人群中也更容易成为醒目的人。而且,音乐修养较高的人在整个人生的发展过程中也会更有优势。我们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能力,这也是比较容易的,不会浪费很多学习的时间。同时,音乐的舒缓、张扬、活力又会给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鲜活的生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松心情,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学习音乐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学习音乐知识带来的深远影响,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其次,面对音乐课程带给我们的诸多好处,初中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学好音乐课程的信心,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音乐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进而对音乐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这对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轻易地发现很多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喜欢一门课程,进而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充满斗志和活力,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想要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就要善于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难事,教师只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提出鼓励和表扬。相信很多学生都是喜欢教师的赞扬和激励的,这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学生也会配合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了。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有感情,师生关系不好,就不会对那门课程感兴趣,也不会认真学习那门课程了。因此,我们的初中音乐教师一定要善于与学生沟通,抓住学生的心,进而帮助我们的教学活动顺利实施。此外,教师还要靠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充满浓厚的兴趣,进而充满激情地去学习。这也就达成了我们的教学目的,离最终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不远了。

篇6

近年来,初中音乐教学重情感体验、轻技能技巧,重人文知识、轻音乐本体,这是伴随着过去的唯音乐知识、技能的批判而产生的。诚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只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等是片面的,教师决不能因噎废食,漠视、抹杀音乐的音乐性。音乐教学离不开音乐知识,但不能唯知识;音乐教学离不开技能、技巧,但不能唯技能、唯技巧。一个有专业素养的教师,一定遵循课标的要求,立足于音乐的本体,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多样、立体、有效。

一、立足于音乐本体,研究“教什么”

初中音乐教学的内容是丰富的,一般主要包括歌曲、欣赏、器乐等。立足于音乐的本体,音乐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音乐的知识概念,而且包括音乐的行为;立足于音乐课程与教学的视角,音乐教学的内容不仅包括音乐知识、音乐情感,而且包括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音乐学科具有无法替代的意义和价值,比如音乐的要素、音乐的技能、音乐作品内涵的情感等。音乐的教学内容不仅要立足于音乐本体,而且要从音乐课程与教学的视角加以审视,主要包括学生所理解、所能接受的音乐。比如教学《中国龙吟——我是中国人》,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唱《我是中国人》,初步感受、体验京剧音乐的风格,领略京剧的韵味,更要引导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运用“装饰音”“拖腔”演唱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板”“眼”,认识“躲板”“上波音”“前倚音”等。没有这些知识,学生就不能认识京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两个主目标:一是欣赏,二是学唱,其他的目标都从属于这两个主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感受京歌的节奏、旋律,就是要跟着老师演唱,跟着伴奏演唱,从而最终能够独唱。这样的教学始终围绕着音乐本体性知识展开教学,能让音乐教学取得应有的实效。本体性音乐知识是音乐学习的根基,只有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教学,学生的音乐学习才能走向深入、走得深远。脱离音乐本体性知识的教学,犹如假牙、假发一样,没有生命力。初中音乐教学应当教合适的内容,契合学生具体学情。只有立足于音乐本体、立足于学生本体、立足于方法本体,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二、立足于学生本体,研究“怎样教”

篇7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重视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并且,音乐这门学科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具备的审美功能,是最能培养人陶冶学生情感的一门学科,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上好中学音乐课,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有没有激情,会不会创设教学情境,能不能带领学生步入音乐描绘的境界,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在认真备课的过程中深深被音乐所感动,在课堂上才能通过抑扬顿挫,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形态恰到好处地创设教学情境,将情绪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如临其境。讨论活动也是增加师生之间双向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模式。实践证明,以上做法对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有着积极的意义。每个学生在听过一首音乐作品后所感受的音乐形象都是不尽相同的。在他们聆听音乐之后,教师引导他们分析作品,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提高机会。因此,要积极的肯定这些同学的不同见解,不要扼杀学生的丰富想象力。由于教师的正确引导,适时点拨,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也就越发深刻。

二、创设意境,把学生引入到音乐殿堂

培养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轻松,活泼的节奏作为纽带,能把学生不知不觉中带入音乐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例如:师生问好。

新课导入是音乐课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要采用讲故事、图画构思、情景设置、视频、提问、配乐诗朗诵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歌曲并主动的去学习歌曲。譬如:在学唱歌曲《走进》时,我提前搜集了关于文化的资料,视频等并简单的给同学们讲述一些使他们对有了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才教唱歌曲。学会了歌曲后我又配了舞蹈动作让同学们对藏族舞也有了初步了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现在的学生对流行歌曲非常感兴趣,如果在课堂上穿插一些流行音乐或歌曲,一定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其实学生现在喜欢的很多歌曲也是不错的音乐作品,只要我们作以正确的引导,应该有很好的效果。对于流行歌曲引入课堂,可以促进音乐教师的再学习,并可以和学生更容易沟通,走得更近,也可以更好的调节中学音乐课堂中流行音乐的氛围。所以,教师应注意选择适宜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如周华健的《朋友》、孙楠的《红旗飘飘》等歌曲,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并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音乐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没有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就像厨师要烹制一道道美味可口的佳肴,会用到蒸、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还会加上不同的调料一样,要想让一堂课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能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很关键。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和范唱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演唱、讨论和创作。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四、针对其年龄特点选择适应的歌曲是上好中学音乐课的关键

初中阶段是从11、12岁至14、15岁,属少年期或学龄中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他们已不满足于小学阶段的活泼、快乐、描写小动物和描写人生活的音乐,他们对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开始逐渐将兴趣转向能满足其多方面感情需要的音乐作品。因此,不能单一的教教材上的内容而是从课外书、电视或网络上找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唱的歌曲或欣赏的曲子,来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养成欣赏音乐的好习惯。

五、要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

开展音乐课外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音乐技巧训练的好机会。 要使音乐课外活动能更好地开展下去,就要组织好多种形式的课外兴趣小组,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开展活动。

在教唱完一首歌曲后利用课堂上的十到十五分钟时间把学生分成两到三组进行唱歌比赛或以游戏的方式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坚持经常化,开展经常性的课外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活动,主要是在课间休息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在课间休息时,可利用学校的有线广播,多播放歌曲和乐曲,开展“每周一歌”活动。在课外活动时间,可开展“合唱团”、“独唱”、“舞蹈队”等兴趣小组的活动,也可组织音乐游戏、音乐欣赏、音乐知识讲座、作者与音乐作品介绍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好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审美素质、道德素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思考、多学习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并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14-02

音乐能陶冶情操,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特别是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如果与音乐相伴,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从事多年音乐教学谈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教学课的体会。

一、创设美教学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良好的音乐课堂,要引导学生认识音乐赋予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及音乐本身的旋律美、节奏美。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完整地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思想情感,提高他们对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引起感情的共鸣,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感受歌曲的美。 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学习环境:形象生动的课件、声情并茂的范唱、酣畅淋漓的伴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随着旋律或节奏动一动,甚至教师一个简单的手势、表情,都要让学生有美的感受,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知和欣赏音乐的美。诱发音乐审美感受,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变“苦学”为“乐学”,将学习转化为审美活动的过程。这样,心灵美的花朵,就会在他们心中悄然开放。

二、转变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

更新观念是实施课改的前提。要想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教师必须把握五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的整体教育观;面向学生每一方面的全面发展观;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主体教育观;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并重的方法观。新的课程理念,突出了教学方式的变革,要在课程实施中处理好怎样“教好”和如何“学好”的关系。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体验互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三、音乐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不只是为了教,而更是为了学,即不仅学会,更要会学。在一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音的高低、强弱的感受。例如,用眼睛看:蝴蝶和小鸟谁飞得高,谁飞得低,感受音的高低:用耳听,让学生自己在钢琴上找两个音,听辨音的高低:用手敲,学生敲击打击乐器,要求学生敲出强弱不同的音,学生在敲敲玩玩中自由探索。用嘴模仿,用嘴模仿大雨和小雨、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音的强弱。

四、给学生一个表现、合作交流的课堂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造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可以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张梅玲教授说:“再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损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要创造不能一次求完善,但毕竟是在前进在发展,路是人走出来的。”她的话富有哲理,对我们音乐教学也很有启发。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创造表现,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究,给学生提供条件让他们去大胆设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独立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创造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篇9

初中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初中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创作音乐的过程就是作者抒发其内心情感,展示心灵感受的过程,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能使枯燥的音符变得有趣味,也能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围坐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旋律,体验音乐艺术的美感,把单一的音乐欣赏变为多渠道的综合音乐体验。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合作的教学活动方式,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是审美的主体。音乐教学的审美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造的过程。美好的音乐带给人,借助美的感觉,领悟艺术。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满足于对感官和生理的快乐,悦耳动听的声音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初中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节奏美、旋律美,启发学生品味音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例如,教师播放优美的乐曲,让学生闭上眼睛,专心聆听,能把学生带进美妙的音乐世界,所以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尽情享受音乐的意境美和旋律美,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拓展教学内容,培养音乐素养

通过音乐的熏陶,能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音乐教师要认真研读音乐教材,教材是知识点的提炼和浓缩,查找相关的教学内容,拓展延伸教材知识,从文化上把握音乐,深化音乐的内涵。例如,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教师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展示生活中的画面,把爱心故事展现给学生,通过极富感染力的画面,感受爱心的力量,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愉悦的情感,激发人们内在的心理需求,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和智力素质,培养审美品格,提升音乐素养。

篇10

初中生的心智仍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人生阅历都还比较缺乏,因此,要让这个阶段的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就要求初中音乐教学者进行合理引导。引导的基础是了解,而沟通是了解的必要手段,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必须时刻关心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时刻掌握其最新的思想动态,而后根据学生的关注点确立合适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始终“紧跟学生的脚步”,从而拉进教师与学生、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确立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形式多样化,万万不可照本宣科。例如,在进行《八月桂花遍地开》一曲的教学时,笔者并未采用传统“听――教――唱”的教学形式,而是带领学生在欢快的歌曲旋律中舞动彩带、扭着秧歌走进教室,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歌曲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也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大可以抛弃以往非黑即白的评价方式,对学生采取开放式的评价。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即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犯了错误,教师也不应该一味地指责批评,这样有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况且音乐的鉴赏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教学者应该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另外,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改变学生的座位顺序,从原来整齐的一排排座位改成圆形或马蹄形的座位形状,这样可以大大拉近教学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二、让音乐成为沟通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

(1)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增强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所谓“互动式”教学法,其实质就是变革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相处模式更趋于“朋友化”。众所周知,真正的朋友之间是相互平等的,也是相互尊重的。而师生之间的“朋友关系”则是这种“平等”和“尊重”在教学中的反映。教师在教授初中音乐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既是“互动式”教学法的内在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展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从而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比如,在教授创作课时,我首先指定一个曲目《雪绒花》,然后让学生在原曲的基础上改编歌词,或者指导学生在原词的基础上改编原曲,并现场唱出来。学生在表演自己参与创作的歌曲时,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将激励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学习初中音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

(2)通过比赛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增强互动性。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胜利的渴望伴随着他们极大的好胜心而显得尤为强烈。因此,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专门设置了一系列比赛环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设计比赛内容时,我尤其注重对学生基础音乐知识的考察,并极力追求比赛方式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比如,在克服学生的表演障碍时,针对某些羞涩,不敢在众人面前表演的学生,我设计了“表演唱”的环节:首先我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由每小组按序推荐一人演唱统一曲目,并保证每人都有演唱机会,最后比赛的总分将计为各小组成绩,成绩位列前三的小组将获得特别奖励。通过开展这样一系列有趣的学习活动,初中音乐课堂逐渐形成了师生一体的和谐氛围。

篇1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19

初中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教师对自身的音乐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一方面可以改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教师营造的音乐学习氛围之内,提升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理解美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音乐课程在初中阶段虽然是一门副科,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包含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眼界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现阶段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改进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心灵上的熏陶。那么初中音乐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如何改进音乐课程中的教学问题,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科素养,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导向作用,使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时,能够快速的感知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指向,从而使学生能够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宽泛,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时,往往因为这种教学内容的宽泛而产生一种学习目标上的盲目性,不知道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意义何在,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影响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和积累。

因此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做到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树立起清晰的标杆。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时,教师应该从明确、有效、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等几个角度,进行综合的考量和审视,结合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以及结合音乐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凸显教学目标设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应该以教学大纲为落脚点,做到教学要求和教学实际的统一和一致,为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找到一个正确的大方向和大目标,同时结合不同章节、不同阶段音乐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制定出相应的小方向和小目标,从而使得课程教学大目标和小目标相结合,层层推进,引导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向着一个正确而清晰的方向逐步前进,使得音乐课程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能够得到准确而坚实的落实,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

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和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拉近学生和音乐课程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坚持以音乐教学为基础,选择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音乐课程和自己的现实生活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在学生看来,音乐课程中的各种知识大都是一些抽象化的符号和声音,学生很难真正的进入到音乐课程的教学情境之中,对这些抽象化的知识进行研读和消化,从而使学生和音乐课程教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膜感和陌生感,不利于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曲目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