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7 09:21: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篇1

一、善用意象

外国文学不仅仅是用外国文字构建起来的架子,而是填充了人们饱满的感情和思想。在外国文学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来表达、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这在历代文学中都是常见的语言艺术的应用。那么在外国文学中,意象的应用发挥到极致,文学不仅仅是为文学本身而服务,而是通过语言艺术的应用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荒芜和思想上的贫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情感到位

文学依靠语言产生,但是文学的形成不是仅仅依靠语言就可以建立起来的,而是作者情感、背景等融入到情境之中,使其在文学中得到体现从而使文学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并能够使文学的发展经久不息,这就是语言艺术的作用。外国文学再现如今的世界各个国家范围内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并迅速成为各国外国文学领域研究的重点目标。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外国文学中寄托了外国国家每一个时段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

三、 语言生动

外国文学之所以受到欢迎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还在于其语言的生动,这是外国文学的语言艺术重要的表现之一。语言生动实际上就是通过语言的表达,使所描写或者象征的人或者事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能够使外国文学显得真实而传神,甚至让读者深陷其中的世界,犹如身临其境。

在外国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完全由文学语言来进行对自我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表达,看似简单的语言中却包罗着深刻的哲理,充满深意和意境。甚至在作品中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似乎每一句语言的设置、每一个情节的设定都有其存在的独特意义。在作品中,读者可以清晰的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四、语言形象

在文学领域范围内,文学语言是主宰文学的命脉的,因此文学语言对于文学而言有着不容小觑、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外国文学也是一样。在文学语言中,形象性是最基本的一个语言特征也是语言艺术应用中的基本特征。所谓语言的形象,与生动是有差别的,语言的生动可以使读者了解作品中作者表达的内容,而语言的形象能使文学在更高的层次上。这就涉及到一个词汇――感知。

对比语言生动而言,形象有两个方面的性质。首先是其抽象性,换句话说,形象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感知能力在思维中幻想出来的形象;第二就是表象性,无论是在读者还是作者的头脑中,都形成了固定的形象,从这一点上来讲,形象具有表象性。这两个性质是形象矛盾的两个极端,但是又符合外国文学中的语言艺术。

篇2

教学既是技术,也是艺术。教学的艺术性很多时候表现在语言的使用上[1]。学界普遍认为,教学语言在具备科学性、实用性的同时,还应具备艺术性[2―4]。赋予教学语言艺术性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什么样的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如何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这些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如果这些本质问题不能解决,就不能把握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方向,艺术化也就很难落到实处。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以探索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本质入手,探讨了教学语言艺术化的途径。

一、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本质

认识和把握艺术化的本质,是实现教学语言艺术化的理论前提和依据。教学语言艺术化就是,对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语言赋予艺术性,使其具备真正艺术品的基本属性,并以艺术品为参照目标来实施艺术化设计。因此,如果把握了艺术的基本属性,艺术化便有了明确的目标,艺术化的本质也就更加清晰了[5]。

1、艺术的基本属性和本质。

由于艺术特殊的学科属性和现阶段学科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对艺术品的判断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李泽厚也指出,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限异常模糊[6]。 通过分析艺术品所共有的属性和特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什么是艺术品。目前学界对艺术品的特性形成了比较公认的观点,认为艺术品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等特性[7]。正是这些基本属性,为实现艺术化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上的指导。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有必要在理解艺术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掌握它的本质属性。艺术化是使实用品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它的艺术含量。以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人们在身心上获得一种享受。

2、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本质。

教学语言艺术化与其他实用品的艺术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是以满足人的超功利需要为主,同时兼顾功利性需要[5]。因此,为了更好利用教学语言,传达教学知识,进行信息交流。使其成为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理想化形式[5]。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在简洁、准确、规范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语言的审美化、情感化、启发化和趣味化。如果教学语言的运用与设计符合这种理念,也就意味着实现了教学语言的艺术化[ 8]。

比如:教师审美化的语言描述,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刻的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学语言能够融入情感元素,就能使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学生就乐于接受教师传递的教学信息,良好地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启发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幽默的语言、趣味的表达不仅是一个人才华、智慧的体现,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书本知识不再枯燥,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教学语言艺术化的目标及其途径

艺术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确定,为艺术化目标的实施指明了方向。实现教学语言艺术化,应根据教学语言的结构、类型,围绕艺术化的本质来制定。笔者认为教学语言的艺术化,应该是包括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在内的广义上的语言。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如果可以将教学语言在简洁准确、科学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审美化、情感化和启发化,就可以使其成为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形式,也就实现了教学语言艺术化目标。

(1)教学语言的审美化及其途径。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无疑教师具有美感的语言,就是点燃学生这智慧“火把”的火花。艺术品的审美性是艺术的最本质、最显著的特征。

实现教学语言审美化,词汇的选择是基础,语言的使用是重点,生动的表达是灵魂。首先,选择形象生动,而具有美感的词汇,会无形中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相对于学生单薄的知识基础和匮乏的生活经验,使用过于专业、呆板的语言,不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其次,在精心选择词汇和组织语句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生动的讲解,也是无法达到教学语言审美化的质的飞跃。初中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教师要更加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讲解时要绘声绘色,生动而不失深刻。最后,肢体语言的审美化,指教师的教态要自然优美。让学生在接收听觉信息的同时,感受视觉上的审美。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表达技巧、精心设计、巧妙地运用教学语言来传达的信息,让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学语言审美化对教师的词汇的积累、语言的组织、表达技巧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也可能因为各种主客观因素,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完美地实现,但是总体上是可行的。

(2)教学语言的启发化及其途径。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即教师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指引思维的道路或方向,使学生从教师的语言中能够得到比词语表面更多的东西。这种启发性,可以为学生的独立思考留下足够的空间,这种思考“空间”,也就是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即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理解并产生相应的思维过程,获得了发展。当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解决了问题,就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它不仅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伴随着愉快的教学体验[9]。学生这种超功利的愉悦体验,也契合了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本质要求。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的丰富性和含蓄性的结合;以及内容的可接受性和超前性的结合[1]。这是判断教学语言启发性的标准,标准的确定为教学语言启发化指明了方向。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内涵丰富的语言信息。这些信息要经过精心地筛选,并力求丰富多样。大量的信息只是为学生进行思考提供了所需的基本资料,而语言的启发性要求这些资料,存在进一步推导和思考的价值,并能衍生出更多的信息。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信息,进行判断、选择、二次的加工和建构。其次,教师的语言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并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产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语言启发化设计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所以语言的设计既要面向学生主体,也要兼顾到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

(3)教学语言的情感化及其途径。

如果教学融入更多的情感因素,使教学情感化。可以引发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达到情理交融的目标。袁书琪认为:“所谓的情理交融是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指语言的严谨性、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强调人与人在情感上的交流,突出人的社会属性在教学中的表现[1]。

首先,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情感,讲解时能够声情并茂、情理交融。利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其次,教师要拥有高超的表达技巧。要注意语言与语调、手势、表情、目光的配合。最后,情感化的教学也要注意度的把握。适度的利用课本知识进行情感培养和教育,不可画蛇添足、牵强附会,这样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表达丰富的情感需要语言的载体,教学语言的情感化,是针对课堂教学来设计和实施的。教师是进行教学语言情感化的主体,而其面对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心理上处于成长阶段,思想上还不够成熟。而正是这种特殊性,增加了教学语言情感化的难度。但只要教师善于积累、勤于思考,情感化的语言教学也是能够做到的。

三、结论

教学语言艺术化的本质是让教学语言成为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伴随着愉快地体验。这样的语言必定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艺术化的目标是让教学语言审美化、情感化、启发化和趣味化。在某些方面教学语言艺术化也受到科学化、实用化的影响。此外,也与教师语言驾驭能力的高低有关,但通过分析,教学语言艺术化的目标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56―160.

[2] 李宗先.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J].新课程,2011(9):31.

[3] 贺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教育论坛,2011(5):25.

[4] 晋秀花.地理教学的艺术性[J].学苑教育,2011(3):83.

[5] 凌善金,孟卫东.地图语言艺术化的本质、目标分析[J].艺术与设计,2012(8)

篇3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36-01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桥梁和纽带,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沟通理解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工作、与教育对象互动的主要媒介。随着时代的日益进步、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教育制度、教育水平的逐步完善,中学生对教育者语言艺术的掌握及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教育者在与中学生的交流中缺乏表达技巧或表达不充分,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也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教育者必须立足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艺术的深刻内涵。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内涵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是指教育者依据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成长环境、个人经历等不同因素,有针对性地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来对中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1],把有正确导向的思想信息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传递给中学生,使之从中受到教育,端正态度。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艺术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随着时代的日益进步、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语言艺术的运用力度相较以前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某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其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2],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语言表达缺乏必要的严肃性

当前,新型的师生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民主的、平等的,所以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采用平易近人、委婉的话语来与中学生进行交流,尽可能做到不刺激学生,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根本不当一回事,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对教育者也缺乏尊重,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大大削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前独生子女比较多,其中一部分学生娇生惯养,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这就使得教育者在与他们进行交流过程中在言语方面不敢太过严肃,生怕因自己的不当话语刺激到学生,进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二)语言表达缺乏交流和亲和力

有些教育者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还采取以往灌输式即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把自己放置于主导地位,遵循过去陈旧的“我教你学”的教学理念,没有认识到互教互学的重要性,忽视了调动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教育内容的状态,因此出现了“老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所以教育者一定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为师生互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师生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变得和谐融洽,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才能显现出来。同时,在我国的部分中学,教育者使用命令式的语言来要求中学生服从安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从表面上看,教育者显得威信很高,但实际上,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这种教育方式很反感,甚至有部分同学产生抵触情绪,与教育者对着干。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适得其反。所以,教育者在与中学生的交流中要尽量避免这种命令式的语言表达方式,一定要注重语言的亲和力,让学生感到老师特别亲切、慈祥,这样教育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

(三)语言表达缺乏真诚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教育者都是发自内心地喜爱自己的教育工作,部分教育者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这就使得这些教育者的工作态度不太认真,也不负责任,当然行动力也不会太强。中学生对该教育者的信赖度不高,教育者在中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尊严也会受损。如果教育者无法做到与学生坦诚相待,久而久之双方就会变得更加陌生,甚至没有可供交流的共同语言,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真诚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交流贤ǖ幕础,是二者进行情感表达的一个平台,教育者和中学生只有在真诚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种。教学艺术是受制于教师个性风格,具有美学价值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艺术的个人才华的体现。课堂教学艺术实质上是教师的教学技巧与他或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倾向相结合的产物。教学艺术依其教学性质,可分为课堂教学艺术和非课堂教学艺术。

一、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1.创造性。

(1)超前思维。

备课时,教师必须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对课的导入、过程、结尾等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判断和推测,从而得到预见性的认识。此外,在制订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计划时,对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超前思维,以便在行动之前及早看到潜在的有利因素、困难因素和各种机会,更加清醒地采取对策。

(2)应变机制。

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思维者的头脑,尽管在课前做了缜密的构想,但“偶发事件”时时会找上门来。因此,教师必须随机决策,巧于应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3)创新方法。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

2.表演性。

(1)仪表风度。

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表情态度等对学生起着极大的示范作用。

(2)表演技巧。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诵,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惟妙惟肖地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地描述,对课文的立度深入浅出、丝丝入扣地剖析,都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激荡学生的心灵。

3.审美性。

(1)情感转移。

成熟的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就是能做到作者、教者和学生三位一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导之以情,情理一体。

(2)多样统一。

应做到知识、智力、能力训练的统一,听、说、读、写训练的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统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等等。

4.技巧性。

力求把语言教活,让学生爱学、乐学、会用。它包括启发的技巧、批评的技巧和训练的技巧,教学技巧越丰富,越熟练,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越高。

二、小学语文课堂实施艺术教学的方法

1.利用语言艺术穿针引线。

语文教学可以说就是语言艺术的运用。如何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丰富语文教学的艺术手段?除了靠精巧完备的课程设计以外,更重要的是靠语言艺术的魅力。如教学活动中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自然流畅的过渡语、幽默风趣的解嘲、激情四溢的渲染、春风化雨的教诲、饱含真情的倾诉等,不仅能有效而顺利地实施语文教学,而且是对学生的一种艺术熏陶和心灵思想的感染。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经过时间和生活的锤炼是无所谓艺术的。语言要靠运用才生效,只有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中灵活运用、多加思考总结才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

2.让教材活起来。

(1)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学习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的目的。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的目的,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实践融为一体。

3.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1)以情境感染法教学。

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音乐、美术、语文等多种艺术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设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设立体教学情境。

(2)实践竞争法教学。

实践竞争,即安排学生亲身实践,组织学生激烈竞争,在对学生的读写训练中,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开展辩论课、朗读课,这既能使学生丰富生活,开阔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学生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增强学习动机。

4.结课遵循的两点基本原则。

(1)完整。

在新课导入中,常常设置问题悬念,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然后开始课堂学习。课的结束,也应当紧扣教学内容,使其成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与导课相呼应,而不要游离主题太远。如果导课精心设疑布阵,而讲课和结课中却无下文,就会在结构或逻辑上让学生感觉不完整。

(2)适可而止。

教师要避免提前和“拖课”,按时下课。提前结课,既浪费教学时间,又影响教学效果。拖课不仅侵占学生的休息时间,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极力避免上述两种状况的发生。

5.模仿社会,综合展示。

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含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主要因素。其中社会对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可控难度最大的。环境造就一切,当今社会有很多令教育界想拒绝而又无奈的东西。社会因素既然不可避免,我们为什么不加以合理利用?电视是现代化社会普及的媒体,学生可以说在它的陪伴下长大。电视里的各种综合节目、竞赛节目学生们早以屡见不鲜;各种电台的主持人让许多人羡慕崇拜,记者的普遍出现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我们创设的语言实践活动不一定非要在语文课堂内开展,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和课程教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结合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安排诸如小记者访谈、电台小主持或班级活动我主持、百科知识竞赛等综合类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受锻炼、会生活。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不仅具有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实用价值,而且因其创造性和令人愉悦的特征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教师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艺术应追求的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1、舞蹈是文化的载体

舞蹈在文化内涵方面拥有语言艺术与形体艺术两大基本特征,而且舞蹈主要以形体艺术的无声语言表现其文化特征与风格特征,所以,形体艺术是舞蹈最主要的文化特征。形体艺术的历史要比语言艺术的历史更为久远,在人类语言尚未形成的时候,人类已经开始用简单的声音变化、手势语言、体态特征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沟通,也就是说,人类初期的形体语言是信息交流和人类文明的最初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交往程度的加深,形体语言无法承载过多的信息量,其信息传输功能逐渐居于次要位置而被弱化。随着舞蹈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形体语言又一次焕发青春,以其独有的形体符号的表现方式在艺术殿堂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艺术体系中,舞蹈拥有情感要素、韵律要素和造型要素。舞蹈的情感要素描述着舞蹈者与舞蹈主题的思想内涵,表现出人类对社会生活、对大自然、对舞蹈、对自我的审视与描述。舞蹈的韵律要素自然要和音乐节奏、运动规律协调一致,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由此可见,舞蹈在抒情性、节奏性、造型性三大本质特征上都表现出强烈的文化信息。

2、文化是舞蹈的灵魂

舞蹈是人类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一朵奇葩,记载着编舞者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心理状态、思想意识以及对舞蹈艺术的深度认识,可以说,舞蹈是人类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艺术结晶,其中,编舞者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以及艺术创造力都能够对舞蹈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从而使舞蹈生动诠释出编舞者对社会、对人生、对舞蹈的看法与体验,编舞者的个性化思想和艺术化创作使舞蹈具有鲜明的主题和深沉的思想内涵,从而赋予舞蹈生命和灵魂。不同的地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也滋养着不同的舞蹈形式。以古典舞为例,古色古香的古典舞在欧洲大陆上一般都统称之为芭蕾舞,并表现出与中国古典舞风格迥异的舞蹈特征。芭蕾舞是集音乐、戏剧、舞美等诸多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独特舞蹈形式,表演者绝大多数都是脚穿特制足尖舞鞋的女性,并且在舞蹈表演过程中主要通过以脚尖立地、身体笔直的形体姿态进行表演,所以,很多人喜欢把芭蕾舞叫做“脚尖舞”。芭蕾舞表演能够创作出亭亭玉立、风姿卓绝的舞台风格,究其原因主要是欧洲人开放的个性以及追求自然、浪漫、高雅的文化时尚,从而造就出芭蕾舞与众不同、别有洞天的艺术特色。

二、提升舞蹈教学文化底蕴的有效策略

“现代舞蹈艺术研究的实质就是揭示艺术作品中的身体形态、动作语言形态的形成和变迁与时代的风尚、文化的变迁之间的紧密联系,揭示舞蹈艺术中的文化意义”。

1、强化舞蹈文化教育,助力舞蹈技能学习

教师要看到舞蹈文化教育的强大辅助作用,提升学生对舞蹈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舞蹈作品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高格调的审美层次,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主动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以及创新思维,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感悟和把握,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表现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学生的舞蹈学习打下坚实的主体基础,使学生的高效舞蹈学习成为可能。学生了解舞蹈的文化底蕴、社会背景、思想内涵以及创作动机后,就会对舞蹈拥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能够深刻理解舞蹈动作的思想内涵,实现舞蹈创作情感的回归与再现,为即将进行的舞蹈学习做好情感准备、思想准备,从而使学生在舞蹈学习时实现与舞蹈创造者在情感、心理、思想、动机方面的高度一致,能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将个人的情感与舞蹈创造者的创作激情、创作心理产生共鸣,并能够完美展现舞蹈创造者倾注在舞蹈中的诸多情感元素,实现舞蹈学习的高质量开展,全面推进学生的舞蹈学习和艺术成长。

2、创新舞蹈文化教材,提升舞蹈教学效果

教师不但要强化提升舞蹈教学文化底蕴的积极意识,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全面理解,还要创新舞蹈文化教材,为表现舞蹈的创作背景、创作动机以及创作情感准备好充足的文字材料或影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艺术,保持舞蹈学习的“原汁原味”,为舞蹈教学课堂效果的大幅度提升创造条件。另外,教师还要实现舞蹈文化教材的先进化和时代化,将时代元素和科技元素融入到舞蹈教学中,以现代人的角度看待舞蹈创造者当时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并以现代人的思想去审视和表现舞蹈,既做到对原舞蹈艺术内涵的继承,也实现对原舞蹈艺术内涵的创新和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从而有效促进舞蹈教学的科学发展。

篇6

声乐是一种独具特点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唯一一种直接结合语言与音乐的表达情感、思想的形式,能够塑造出艺术的形象,将人类情感完美地表达出来。在唱歌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完美地表现声音,还要将情感也体现出来,只有将声音与情感有机结合,唱出来的歌声才能动人心弦、引起共鸣。为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能力,创新高校声乐教学、提升学生音乐修养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提升音乐修养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评价:"她(他)唱的只是技巧"或是"她(他)的演唱是一片空白,没有感情"。尤其是近年来,各种音乐选秀节目越来越多,唱歌时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常见,不得不令人深思,究其根源在于对学生音乐修养的教育不够。

在倾听一些民间歌曲或是一些普通人在一些特定情景下地即兴演唱时,我们时常都会被深深打动。这足以说明不能将声乐局限于展示声音演唱的技巧,而应该深入声乐的本质,即演绎人类的情感、外化价值取向、体现文化内涵。我们不否认,如果声音演唱的技巧很好,的确能够把一个作品表演得动听,但其体现程度要达到动人却是不可能的。目前,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忽视了声乐的本质,而过于强调技巧的提高。

进入高校的声乐学生基本都已成年,思维模式、价值观等几乎定型,同时有强烈的求知欲,可塑性非常强。

笔者深信,如果加强提升声乐专业学生的音乐修养,将更有利于培养出一大批具备较高素养的青年声乐工作者。因此,高校充分重视声乐学生音乐修养的提升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二、扎实演唱功底,创新声乐教学艺术

要想将一首声乐作品表现得声情并茂,扎实的演唱功底是必不可少的。歌唱者应当将自己优美的音色、特别的演唱风格和真挚的情感完美结合,把所要表达的艺术形象具体、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听众。因此,声乐教学的创新在演唱技巧的训练中是不可或缺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要训练唱歌的发声技巧。这需要声乐教师督促学生以自然声区为起点,从中声区开始训练,然后再逐渐向声区的高低两端分别延伸,配合演唱那些音域宽度不大、篇幅短小、结构比较简单的声乐作品,建立自身扎实牢固的声音基础。在学生打好了中声区的基础之后,就要将变换声区的过渡衔接好,之后再开始发展高声区,致力于达到声区的统一。在教学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坚持原则,即因人而异、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监督学生时刻保持歌唱姿势的准确以及呼吸方法的正确,要教会学生放下喉咙,将喉头打开并稳定,以训练学生良好的发生状态,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起音方法,使得自己的歌唱能够引起整体共鸣。

二是要强化语言艺术的表现力。音乐的语言艺术就是声乐,它是一种艺术形式,需要将语言与旋律结合起来进行情感的表达,目的是通过清晰的语言和优美动听的歌声将所唱歌曲的内容与思想传达给听众,让听众享受到美的感觉。因此,语言艺术的表现力也是扎实演唱功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声乐作品本身是诞生于文学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对理解声乐作品的歌词内涵有着直接影响。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文学修养都是不同的,因而在演唱同一首声乐作品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质量也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应当创新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帮助学生理解声乐作品作者的创作意图,深层次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强化作品分析,提升音乐修养艺术

艺术是要以天赋为基础的,但是后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当前,如果要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声乐作品的核心,就需要重视强化学生的专项作品分析能力,以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

(一)区别各种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

高校声乐教学的涉猎很广泛,涵盖了各民族、各地域、各宗教的派系作品。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宗教的作品所包含的隐含内容、艺术特色、表现特征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等都是具备其典型的特征的。受民族、地域和信仰区别的影响,要想使高校的声乐学生成功驾驭各个领域的不同作品几乎是不能实现的,但是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特征,促进他们的演绎表现能够更加接近作品的核心,即便不能够做到形神具备,也要致力于将作品的正确形态表演出来。

(二)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

高校声乐教师理应让学生明白声乐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是一项艺术。学生必须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要明白对作品的演绎要以创作者为根本。一个充分的了解过程是演绎声乐的"必需品",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针对特点,做出最好的声乐设计与安排,进而使得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与创作者的意图更加相符。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拿到作品就主动地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养成从思想的高度、哲学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本质、最深邃所在的良好习惯,应当是高校声乐教师提升学生音乐修养必须要做好的事。

四、教学案例分析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试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歌《玫瑰三愿》"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玫瑰花,玫瑰花,烂开在碧栏杆下;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长好不凋谢,好教我留住芳华"的教学为例进行创新高校声乐教学、提升学生音乐修养的演示。

第一步:介绍作词者龙榆生和作曲者黄自。包括他们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该时代的文化特征、思想观点、宗教信仰、作品特点等。

第二步:介绍歌曲《玫瑰三愿》的主要内容、产生背景、作者的创作本意以及想要表达的意图。

第三步:进行歌词和旋律的分析。这首艺术歌曲在和声色彩、曲式结构、旋律织体和整体音乐氛围上受着德国艺术歌曲(Lieder)传统的滋养,不会逊色于西洋的著名艺术。

第四步:分析和把握歌曲情感。在这里,我们通常要注重以下几方面:一是演唱时要尽量终于词作者、曲作者的本意。尽管声乐的演绎需要歌者进行再创作行为,但充分表达出词作者、曲作者的本意才是忠实再现作品的决定因素,因此,这一点是教师必须要反复强调的。二是要确定出演唱的感情主基调,这首歌曲的歌词所传递的意境,跌宕起伏 的旋律所要表达的情感的细腻,又确实是属于东方的、中国的,它的忧伤与落寞是"小园香径独徘徊"式的,与温婉的宋词意境默默相通。三是要努力引导学生自然流露情感,成功融入角色,并注意学生所使用的表演手段能否使听众的心灵感到震撼。

五、结语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是学生音乐修养提升的关键性因素,学生的音乐修养越高,声乐学习的艺术性就越丰富,艺术的境界也越高。创新高校声乐教学,提升学生音乐修养的确是把学生引入声乐艺术精神实质、把声乐艺术推向高峰的基础,所以,加强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音乐修养的提升,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1] 路晓娟. 声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 改革与开放, 2010,(16).

篇7

    ——《论不负责任的人和当代儿童读物》

    雷曼麦: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转引自《师生口才的训练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对于特殊教师——班主任来说,语言更既是工具,又是艺术。班主任的语言艺术是指班主任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获得的信息,融注自己的思想、道德、意志、情感,准确无误地通过简练、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愿意接受并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班主任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语言表达是班主任能力结构中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正确的教育思想,要通过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要启迪学生的心灵,要陶冶学生的情操,就得犹如琴师操琴一样,运用生动艺术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班主任应当是语言艺术的专家,除了一般教师所要求的语言要准确、明了、简练、通俗、规范、流畅外,还应当具有说服力、感染力、鼓动力,能使学生入耳、入脑,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优秀班主任的语言艺术有下述几个特征:

    1、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比喻。例如:用“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这是一种灾难”的比喻来教育学生不要重犯错误,这就比干巴巴的说教要好得多。

    2、引用一些诗句、典故、轶事来借题发挥。例如在“争分夺秒,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学习”的主题班会上,用“不知道明天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就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3、应用富有哲理性的警语、格言、绝句。一些脍炙人口的至理名言,会使学生刻骨铭心,长时间地回味。一位毕业生给班主任老师写信说,老师讲的“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这句话,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受挫而不馁。

    4、讲求风趣、诙谐和幽默。平淡、单调、枯燥的语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思维,而趣味性的语言具有特殊功能,运用广为流传的笑话、典故来调节、刺激学生的思维,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班主任语言艺术规律

    1、充满情感,融会真情

    别林斯基说:充满爱的语言,可以使劝说发出熊熊的火焰和热。情感是语言在表达过程中的乘号,语言中充满情感,会使语言的感染力成倍地增加。真诚是人类情感中的真金,真情是班主任语言最基本的特色。与青少年学生交往,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不管是对优秀生的赞美,还是对后进生的批评,都需要真情。俗话说得好:春风化雨暖人心。班主任的语言应该像春风化雨一样,温暖那些需要温暖的同学的心,使之振奋,使之茁壮成长。同时,也洗清那些应该洗清的同学的心,使之洁净,使之健康成长。

    2、幽默为首,事半功倍

    幽默是语言批评方式的一种软着陆,它以笑声代替批评,以诙谐化解尴尬。前苏联一位诗人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许多班主任教师体会到了幽默语言的教育力量,所以在教育中经常运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譬如哪天早晨,有同学迟到,我说:“你家的钟表是不是该擦油泥了?”全班同学都笑了。气氛活跃了,我抓住教育机会,接着说:“上课晚两分钟不要紧,我们可以等等你,或者课下补补课,最多挨老师几句批评。可是你们要知道社会、人生是不会等我们的,机会是不可以补的。我们应该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抓紧时间就是抓紧生命,抓紧了时间就是抓紧了金钱啊。”同学们再一次笑了,迟到的同学在笑声中都会得到教育。

    教育家魏书生说:“严格要求是不是非要横眉怒目不可呢?大可不必。好的教师总是循循善诱,既平易近人,又使人畏惧。”看来,班主任的语言也不必都得严肃认真,幽默诙谐的作用也不小。3、义正词严,据实而斥

    遇到非常事件,班主任的语言不妨像春雷一样让人警醒。譬如说,每次捐款捐物我班总是比别班慢,比别班少,我也并不责怪他们,因为我班很多同学的家境并不富裕,有的甚至比较贫穷。这一次是为本县洪灾后重建家园捐款,两天后看着尽是一元两元甚至五毛的名单,我心里有些无奈,想想他们也是尽力了。可是当我午间走进教室,眼前的情景却让我惊呆了:教室的垃圾桶里竟然堆满了空饮料盒和糖果纸!我命令学生马上回到座位,把垃圾桶放在讲台上,我近乎吼叫的训斥学生:“看看,看看,这些是什么!”我又举起捐款名单,“看看,看看,这又是什么!为什么捐款的人那么少?为什么捐的钱这么少?你们是没有钱呢,还是用来买零食了呢?”面对我的质问,许多同学低下了头。我继续说:“想想吧,灾区有多少全倒户无家可归、衣食无着,你们呢?你们的爱心呢?你们还有同情心吗?……”那天我可好好教训了学生一顿。当然,结果是那次捐款迅速完成,班内买零食、乱花钱的现象少多了。

    从这件事看来,班主任的语言应该更多的是体现一种正气。义正词严主要是指班主任的态度,而不是指用词,更不能讽刺,不能伤学生的人格,这一点班主任必须注意。对于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倾向,歪风邪气,班主任决不能纵容其发展,应该以义正词严的方式来纠正,指引学生踏入正途。

    三、加强和提高自身语言艺术

    班主任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技巧,提高语言的感召力、说服力、冲击力、鼓动力,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结合起来,抽象和形象、明示和暗示、无形和有形成珠联璧合之势,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1、班主任加强和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是加强和提高语言修养的重要基础。教师语言是教师思想、道德、学识和修养的综合反映。语言的第一要素是语言本身所含的意思,换句话说,首先是说什么,其次是怎样说。提高班主任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解决的是这个“说什么”的问题。每天班主任教师都要给学生讲许多话,每一句话都是班主任思想的反映。讲得对不对,对一问题认识水平高不高,都取决于班主任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班主任在世界上每发生一件重大事件的时候,都会在学生面前谈出自己的观点,每一次观点的阐述都是对班主任理论认识水平的一次检验。所以,班主任在提高自己语言艺术水平的时候,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

    2、加强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是加强和提高教师语言修养的重要内容。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一句“传道、授业、解惑”主宰了中国教育理论一千多年。今天看来,这一立论有些过时,但没有完全过时。因为传道、授业的任务并没有完全卸去,班主任肩头依然担负着传授知识的重担。我们不能设想一个满嘴常识错误的班主任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一位常常被学生问倒的班主任能够得到学生的拥戴。班主任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决定着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精通本专业知识,并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必定稳定和高大。现代班主任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自身修养。

篇8

谈到生物课堂的语言的艺术的时候,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教学的语言艺术,通过对董杰锋、郭启明、钱威等人的学术观点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我认为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特点。然而结合生物教学,我认为,除以上特点外,在生物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还应具备以下几点特点:

一、生物教学中的语言特点

(一)科学性

科学性,这是教学中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课堂上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完整。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科学性的语言表述也是必须有的。首先体现在能够准确地表述课本中概念和生物学规律能,其次能用语言客观正确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现象。语言的准确性是生物学科教学的核心。作为新时期的生物学教师,只是简单的掌握课本知识是不够的,面对新时期的学生,生物课教师不仅需要准确地理解课程中的概念、规律,还应进一步把握其本质内容,通过准确的语言把事物现象及本质描述出来。

(二)严谨性

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即对具体课本中的概念、生物规律的解释,生物现象的描述,不仅要准确,更重要的是要严谨恰当。比如,“能量”不等同于“能源”、胚囊”不等同于“囊胚”、“脂肪”不等同于“脂质”。二是指对概念的描述要确切、肯定,不能出现“可能”、“也许”、“应该”之类的非确定性词语,避免学生获得的信息无法准确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理解和建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制语的使用,以避免把问题绝对化。

(三)生动性和趣味性

课堂上语言的生动性,是指将课本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化。生物课堂上的语言生动性必须在保证语言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浅显和熟悉,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课堂中的语言生动性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在讲到气体交换时,我们可以将气孔比喻成与外界气体交换的窗户,将气孔的关闭的行为比喻成人类的双手合十。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较容易的理解和接受较为抽象的气体交换行为。这样的例子在生物教学中还有很多,作为教师要求我们用扎实的基本功,将课本知识生活化,善于去挖掘和发现这样的例子,最终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让我们的学生更加轻松的去学习和理解,达到新知识的构建的目的。

生物的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语言的生动性,更重要的是语言的风趣性上。在讲到植物的时候,我曾做过这样的讲诉,植物是生物生存的基础。但是植物的命运是不幸的,植物从来不会主动地惹是生非,但是其他生物若想活下来,即使不直接食用植物,也得摄取靠植物生活的生物。植物永远处十食物链的最底层。课堂的语言的生动风趣可以使本已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创造相对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四)情感性

英国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说过,语言是一种思想性活动,它的功能在于情感的表现。任何特定思想的表达都是通过表现伴随它的情感而实现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限制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去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情感在生物的课堂上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对生命的美,让他们更加热爱生命,感谢大自然,继而让他们拥有一个纯洁的心灵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结合课堂教学知识,通过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达到情感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服务课堂教学。

二、增强中学生物课堂语言应用的艺术性

(一)科学性中渗透趣味性

在中学生物的讲解中,毋庸置疑,语言的科学性是放在首位的,通过准确地表述让学生明白生物学规律和各种生命现象。但是要把相对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灵活运用课本知识,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将相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深入浅出。对于学生,风趣的语言,精彩的故事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可以勾起学生的兴趣。最终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构筑。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要避免语言的模棱两可,语言表述要准确,恰当,在此基础上要体现语言的趣味性。适当的使用比喻等语言技巧,可以很多抽象的、深奥的基础知识化难为易,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严肃的面孔,刻板的语言,会让学生感枯燥和乏味。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传递要结合兴趣的培养,兴趣才是知识最好的传授者。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对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教育中渗透情感性和艺术性

生物的教育离不了生命的教育。中学生物教育一方面是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让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命、让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渐渐地让他们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信念,这才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我们的生物课堂上,要处处体现着生命的美丽。这种美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创造情境来实现。教师要有意识的创造出艺术性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你的语言身临其境,引导他们的想象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把知识学到。

三、中学生物课堂语言艺术的优化

篇9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正因为有以上基本特征,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它能引起人们视知觉观照的空间形式;其次,它通过其物质媒介向人们展现一个静止状态的相对理想的客观世界,进而触发人们二次创造特定的情感情绪。

波兰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美学家英伽登在现象学文艺理论中提出了"未定点"的概念,尽管美术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定的视觉形象,但它绝不等同于现实,而是作者观念的意象化,实际上也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把理想无限丰富的性质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总会留下许多"未定点",在美术欣赏的二次创造中可以称之为"模糊层面"。

一、"模糊层面"的特点

在实际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能给美术作品以单一的确定性,认为作品内涵的理解应该趋于统一,认为不应该有争议。随着对"模糊层面"的研究和认识,它将促进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

美术作品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基本特征,美术形象自然成为了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实现某种理想的终端形态。"艺术作品的目的是表现基本的或显著的特征,比实物表现得更完全更清楚。艺术家对基本特征先构成一个观念,然后按照观念改变实物,经过这样改变的物就’与艺术家的观念相符’,就是说成为’理想的’了",尽管它也属于客观存在,但与我们生活中的客观现实是有许多不同的,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说明,艺术家灌输在作品中的观念也有"未定"的"模糊层面",笔有尽而意无穷,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在《拾穗》中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刻画了三位普通的法国农妇,她们弯着腰在收割后的麦地里捡拾被遗落的麦穗。尽管艺术形象真实,但也无法表现完尽作者对生活的理想观念。现代雕塑家叶毓山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组雕,其艺术形象的监狱背景是模糊的,敌人的野蛮残酷是模糊的,唯一具体的是一种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读者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感知和体验的深度和丰富性也有所差别,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会使读者产生多元的解读,我们不能执迷于一种"建构",主观武断地将对作品的"统一认识"灌输给学生。比如,20世纪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的《即兴》,不以自然物象为范本,有的只是线条、色彩、块面、形体以及构图等绘画要素,不同的读者视觉感知后被激发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思维程度千差万别。

事实上,面对一幅全新的美术作品,不同的读者进行欣赏时的差别往往取决于对"模糊层面"的认识程度,因而研究美术欣赏中"模糊层面",有助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转贴于

二、"模糊层面"对美术欣赏教学的启示

1、 让学生成为欣赏主体。

在美术欣赏"模糊层面",学生经常扮演着一个"理性"的旁观者,是一个欣赏客体,程式化地叙述着艺术情感,诸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表达了作者崇高的理想"、"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等等,一点都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想象,彻头彻尾的被动欣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将课本和教师的知识简单地装入学生头脑的过程。美术欣赏不能成为教师把单一确定的相关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过程,学生不能成为欣赏的旁观者和接受者。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扭转"一言堂"的模式,积极创设情境,挖掘教学内容中趣味性、生活性并且符合学生心理的东西,吸引学生参与到美术欣赏的过程中来,主动感知艺术形象和体验艺术情感,让学生成为美术欣赏的主体。

2、 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并且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同一件艺术作品,一个学生以前、现在、将来的欣赏结果是变化着的,即使一个偶然的生活经历也会改变其对同一件作品的情感想象。美术欣赏的内容中,往往都是既往历史中留存下来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的生存年代和社会背景离今天实在太远了,学生又缺乏相关的经验,无法进行情感通融。鉴于此,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兴趣趋向和心理变化规律,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生活经验,以及具体的情绪情感变化,适时地以学生为欣赏主体,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3、 发展学生想象创造力,培养多元思维习惯。

篇10

布迪厄在其理论中强调了场域的三个基本特征,即独立性、关系性和斗争性。秘书工作环境系统一个独立的场域,具有布迪厄上面所述及的一般性场域的基本特征。首先,秘书工作环境场域由一系列的客观关系所构成,秘书、领导、同事、上级和下级等,他们处于场域空间中的不同位置上, 形成相互间的复杂的关系,如秘书与领导的关系,秘书与同事,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组织与个人的关系等等。秘书工作环境场域还是一个充满斗争性、压迫性的空间,领导之间、领导与秘书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以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时刻都在发生着冲突,如秘书与领导之间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秘书人员时常感受到来自上级管理的权威压迫,承受着来自领导、同事和下级之间的压力,因此秘书进谏存在着一定的困境。

二、布迪厄场域理论下秘书进谏的艺术

(一)场域权威压迫,秘书要提升进谏的勇气。领导与秘书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决定着领导对于秘书来说具有一定的行政威严,秘书从属于领导。从秘书的角度而言,秘书在场域结构中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秘书的行政活动要听从领导的安排。因此,秘书与领导之间会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冲突关系。适当的冲突有利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及保持秘书的职业进取心和活力,但是如果这类冲突和矛盾不合理,诸如领导关系恶化、不合理的领导期望、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组织管理的缺陷等等已经超出了秘书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无疑会在秘书的周围形成一个压迫性的场域,导致秘书职业热情的减退,职业成就感的丧失,更不用谈向领导进谏。

作为秘书人员应该认识到,领导错误的决策不仅是领导个人的事情,而是对整个企业至关重要。所以需要有敢于进谏的精神,不能因为害怕权势,害怕得罪领导而保持缄默。古往今来就有许多“秘书”向“领导”进谏成功的案例。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就是一个反对空谈,勇于进谏的谋士,为此助就了齐恒公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三国时期,张良作为刘邦的谋士,在刘邦决策错误、犹豫不决、摇摆不定时,勇于出谋划策,果断指出刘邦决策的失误,并分析利弊,为刘邦挽回决策失误,取得胜利。唐太宗期间,魏征可谓一代忠臣,魏征善进谏,唐太宗善纳谏,魏征的进谏非常有针对性,他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陈述有理有据,劝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由于劝谏有效,唐太宗广开言路,任用贤能。

管理?W里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海域里住着一群快乐的海象,领导是一名老海象,但是性格有点暴躁。二头领“秘书”在被领导批评过一次后,对领导非常畏惧,在海平面下降部落应该迁移的情况下,二头领“秘书”向老海象报告:“头儿,一切顺利。只不过海滩好象越来越大了。”让老海象误以为是沙滩大了有利于晒太阳的好事;在新海象入侵的时候,二头领怕老海象震怒,虚报事实,在导致部落成员投奔新的部落的时候,仍然不敢告诉老海象事实,而是谎称最近在裁员。最后整个部落就只剩下老海象和二头领两头海象了。 可见,故事里二头领相当于秘书的角色,老海象相当于领导的角色,最后这个部落只剩下老海象和二头领的原因之一就是二头领不敢建议,没有进谏的勇气导致的。可见合格的秘书人员不是一味地迎合领导,一味地说“好话”,而是当领导决策正确时给予肯定,当领导的决策出现错误或者偏差的时及时给予批评指正,帮领导纠正决策偏差,从而避免集体利益受损。

(二)场域角色的限制,秘书要把握进谏的度。在“领导与秘书”场域中,领导是上级,秘书是下级,面对上级的权威,秘书人员进谏时要把握好进谏的度,不能过犹不及,也不能不痛不痒,要点到为止。翻阅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有谏言被统治者采纳而留美名于后者,亦有因进谏而惨遭不幸者,他们或受刑具之苦,或遭贬谪,甚或有为此而丢掉自己性命的。可见,同样是进谏,可是命运却完全不同。因此,秘书要掌握进谏度的艺术。做到进谏时“要留有余地”“要明确身份”“要有耐心”。“要留有余地”,指秘书进谏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把领导的决策和意图说得一无是处。而是要在查找资料,找到支撑证据的基础上,指出领导决策存在的不足,(下转第127页)(上接第94页)既要做到维护领导尊严,又要让领导采纳意见的效果。“要明确身份”,秘书与领导是下级与上级的关系,工作中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秘书人员切不可喧宾夺主,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领导决策有误的时候,秘书有责任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是不能强行要求领导介绍自己的意见,甚至与领导争吵。“一定要有耐心”,在场域理论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位置。作为领导看问题时站在领导层的角度,难免会忽略下属的意见。当秘书建议没有被采纳时,秘书要学会换位思考,秘书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避而不管,而应耐住性子寻找各种时机,采取多种方式,想方设法使领导认清问题的严重性,防止不良后果发生。

(三)场域“惯习”影响,秘书要掌握进谏的语言艺术。惯习(habitus)是布迪厄场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惯习是由“积淀”于个人身体内的一系列客观历史关系所构成,其形式是知觉、评判和行动的各种身心图式。它既是一种个体现象,又是一种群体现象。场域和惯习是相互交织的双重存在。然而惯习以无意识的方式运作,惯习是不能用意识行动控制的。虽然我们意识不到惯习是如何运作的,但它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如吃饭、走路、说话甚至一个细微的小动作上都能显示出来。在向领导提建议的过程中,部分秘书受惯习影响,认为进谏会是领导不爱听的话,或者进谏就是对领导的否定或者对领导的批评,认为忠言一定是逆耳的。其实不然,“忠言不一定逆耳”。关键是要掌握进谏的语言艺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触龙劝谏赵太后就给我们展现了劝谏的语言艺术。在战国时期,秦国想趁赵国政权交替的时机,大举攻打赵国,赵国在形势危急的时候,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国希望赵太后能够以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援助。赵国的大臣们都极力劝谏赵太后让出长安君,可是赵太后溺爱小儿子,不肯纳谏,而且非常生气。在这个时候,触龙没有强硬劝谏,而是以自己的家常为话题,引起赵太后的兴趣和同感,拉进与赵太后的距离,因势利导,柔性建议,以柔克刚,让赵太后感同身受,最后认同“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最后说服赵太后,让长安君做人质,最后解除了赵国的危难。可见案例中,触龙劝谏成功在于他的语言艺术,触龙不是开门见山,直中要害,而是采用了委婉的劝谏语言,以自己为例子,推己及人,运用同理心,最后使得劝谏成功。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也展示了劝谏的语言艺术。邹忌以询问找妻、妾、客人赞美的行为为例子,说明妻子因为偏爱他,小妾因为惧怕他,客人因为有求于他,所以都说他美。邹忌以这个生活中很小的例子来联系国家大事,让齐王欣然接受建议,并且立即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可见,邹忌的劝谏给我们展示了秘书劝谏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篇11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1影视文学评论的简述

影视文学评论的发展与影视艺术的历史进程有着直接关系,由于影视艺术的历史相对较短而影视文学评论的出现也相对较短,其与我国文学评论相比在很多领域上较为稚嫩,而且我国影视文学评论的理论体系也尚处于摸索和完善中,影视文学评论学科的建设进程尚处于半自觉状态。影视文学作品的创作是影视文学评论的先决条件,其可以直接影响到影视文学评论作品的内容、规律以及体系,所以在影视文学评论中首先要探索出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的规律,也只有通过这一研究才能明确出影视文学评论的基本特征。学界将影视文学评论定义为是通过对影视艺术中的文学因素,其中主要是对影视文学作品剧本的分析和评价,并且对影视文学作品的创作规律进行深入探讨,而这种探讨成果的语言表述便是影视文学评论的文体,本文根据影视文学评论这一基本性质在基于多维视角的前提下,结合现代文学评论与其他文学评论的特点对影视文学评论进行深入研究。

2基于多维视角的影视文学评论

2.1评论对象与任务的共通性

本文运用不同阶段的视角对影视文学评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运用了社会政治视角、人性人情视角以及审美视角等,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影视文学评论与小说评论、戏剧评论等其他文学体裁的评论有着很多相通之处,其中评论对象与评论任务的相通性是其主要的表现。影视文学评论在本质上与其他文学评论最大的共通之处在于,都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具体文学作品作为评论对象,小说、戏剧作品以及影视文学剧本这些不同的评论都是属于文学的范畴,但是影视文学评论与政治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以及新闻评论存在很多差异性,所以影视文学评论在艺术评论系统中的归类如图1所示。

2.2评论内容的一致性

影视文学评论的思维方式在实际中要符合文学评论的特定要求,但是影视文学评论是建立在对影视文学作品的鉴赏基础之上,要求评论家要从感受、体会、理解和分析影视文学作品中人物和思想感情为着手点,并且要求评论家要对评论对象有一个有形象具体的感受,所以需要评论家要以理论、抽象、判断性的语言表达形式将其表述出来。作为影视文学评论对象的影视文学剧本也是语言的艺术作品,虽然影视文学剧本是一种新兴的独特文学体裁,但是其在本质上充分包含了语言艺术作品的各种特点,与其他文学评论都具有反映社会现实、描绘生活图景的功能,同时也意味着影视文学评论要担负起对文学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论的任务。影视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无法脱离题材、主题、语言、结构以及表现手段等要素,这也就导致影视文学评论与其他文学评论一样都将评论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作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将分析作品在人物创造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法、技巧等作为评论内容,这也就充分揭示出影视文学评论与起他文学评论的内容是一致的。

2.3与其他文学评论的差异性

影视文学评论的发展使其已成为评论体系中的独立学科,这也就意味着影视文学评论与其他文学评论相比具有很多差异性,其主要表现在影视文学评论十分注重作品的视听因素、叙述语言的直观性以及结构方式的特殊性等,这些都是受到影视文学作品的特殊性而产生的。影视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都是由视觉画面和听觉音响实现的,这便要求评论家要通过最直观的感受去了解、发现影视作品背后的文化,虽然影视文学评论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但其在使用中要服从影视艺术的特殊要求,而直观性与避免静止语言是影视艺术对其最重要的要求。影视艺术作品都是通过画面的转换、变化和组接等方式构成完成的故事情节,这便要求影视文学评论过程中要注重影视艺术作品这一特性,而不能完全依赖现代文学评论的词语、句子对其进行过度和衔接。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