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强化税务管理

强化税务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9 08:24: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强化税务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强化税务管理

篇1

(2)做好关联交易申报审核工作。企业在对自身的关联企业以及关联行为进行自身界定之后,并在完成企业的所得税清缴工作之后,应该及时申报企业的关联交易,并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审核以及复查。为了规范企业的经营,企业应该事先依照国家5税收征管法6以及5企业所得税法6中的相关规定进行申报,避免由于关联交易申报违规导致企业陷人法律风险。

(3)完善关联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流程。企业在上报上级税务主管部门之后,由国家税务管理部门应该按照关联企业以及关联交易的界定条件,对企业的关联关系企业进行确认。然后企业在转让定价进管理方面接受税务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对于转让定价存在问题的企业,应该实施转让定价的调整。此外,企业在申请预约定价时,在完成国家税务管理部门的审核以及评估工作之后,应该与税务管理部门预约定价协议。并定期接受税务主管部门刊于关联交易行为进行审计,以便于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关联交易税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为了避免企业在关联交易的税务处理出现法律风险,企业在关联交易的税务处理工作上,应该严格按照相应法律规定刊企业的非正常转让定价行为进行确认与定性,避免由于违反规定的非正常转让定价行为使企业遭受处罚。通过企业自身将转让定价行为纳人到法律以及政策管理的框架内,防范关联交易税务处理工作中出现法律风险。

(4)企业应与税务管理部门完善预约定价的管理。为了便于企业针对关联交易进行决策管理。并降低纳税与征税仅方的税务管理成本。企业应当在关联交易行为发生之前,提前向税务管理部门提出预约定价申请,通过制定涵盖关联交易使用的转让定价原则以及转让定价计算方法,明确管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关联交易定价行为,并细化税收管理问题。预约定价肋议主要包括方案研究、预约定价肋议申请、评估、审核、预约定价协议的批准实施以及预约定价协议的更新调整等几项内容。通过预约定价的管理方式,可以将关联交易的税务管理由事后调整转变为事前规范,因而可以有绍砂也规避转让定价滥用的行为。助完善关联交易税务处理机构的管理。为了规范对于关联企业的关联交易管理,企业应该在自身的税务管理机构的基础上,有重点的设置关联交易税务管理机构或者岗位在关联交易的税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于关联企业关联交易信息的税务管理控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关联交易信息资料库,为关联企业的转让定价业务进行管理控制,并为关联交易行为的调查审计提洪准确的信息数据资料,提高关联交易行为税务管理的专业化程度。

篇2

(一)税收征收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行政法规,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其基本职能是满足国家的基本财政需要和对经济运行实施有效的调控。税收征收管理是国家以法律为依据,根据税收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对税收参与社会分配活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以保证税收职能作用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政府通过税收满足自身需求,促进经济合理化的一种活动。税收征收管理是税务管理的核心,在整个税务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对于完成税收收入计划,保证财政收入和实现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及监督,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⒈税收征收管理,可以使税收法律得到贯彻实施。

⒉税收征收管理可以实现税收财政职能。

⒊税收征收管理可以实现税收调控经济的职能。

⒋税收征收管理可以实现税收监督的职能。

⒌税收征收管理,可以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提高纳税的自觉性。

(二)税务稽查的概念、意义及作用

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税务检查处理工作的总称。

首先税务稽查的意义具体讲是税收经济职能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征收的重要补充和保证;是监督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履行纳税义务和扣缴义务的有效工具;是完成税收任务,保证财政收入的重要环节;是严肃税收法纪,保证税收法律、法规顺利贯彻的有力保障。

其次税务稽查有以下作用:

⒈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⒉有利于保证税收组织收入和调节经济职能的正常发挥。

⒊有利于税收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⒋有利于促进纳税人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⒌有利于提高税务机关征管工作水平

税务稽查作为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环节,在整个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目前征管、稽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征管规范管理工作不到位,对涉税企业监控不力

⒈申报不实,难以监控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税制改革的要求,我市税务系统进行了征、管、查三分离及取消税务专管员制度的征管改革,普遍建立了征收服务厅,实行了纳税人自行申报。征管改革虽然改善了企业纳税环境,但增加了税务部门掌握纳税企业动态信息的难度。因为纳税人集中在每月1至10日进行纳税申报。而有限的征收人员只能就企业的纳税申报表和会计报表的对应关系进行书面的形式核审,对其申报的纳税申报表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能作更深入的实质考证,所以对纳税企业的检查只能依靠税务稽查,但税务稽查又受到税务人员的数量、业务能力以及稽查时限等条件限制,因此对纳税企业税务稽查的深度和广度不能保证,造成对纳税企业监控不力。

⒉对税源监控不力,产生漏征漏管

对涉税企业信息掌握不足必然导致税源不请。首先,对一些不申报的“地下经济活动”和一些外地来津无证经营活动的个体业户无法掌握,产生了漏征漏管;其次,对一些零散税源户缺乏全面、深入和详细的了解,只能简单定额收税,极易形成漏征漏管;再次,缺少对重点税源户的长期跟踪监督,不易获得足够的企业信息,对纳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不能较透彻分析,对企业的纳税情况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形成漏征漏管。由于税源不清监控管理弱化,不仅增加了税务稽查选案的盲目性,弱化了对纳税企业的日常管理,同时也使偷税、逃税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遏止。

⒊异地征收不利于税收征收管理规范化

全市开始实行新的征管模式,为了实行模式改革的平稳过度,新的征管模式继承了条块管辖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形式的企业越来越多,这种新兴企业经营手段灵活,行政管理薄弱,异地申报纳税不仅给经营者带来诸多不便,也给税务机关在管理上造成困难,形成“看的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怪现象。另外,异地征收极易形成漏征、漏管。如坐落在红桥区的企业需要到南开区申报纳税,而有的税种(车船使用税、房地产税、印花税)按税法规规定应在企业坐落地进行申报纳税。异地申报纳税造成企业只能在其主管税务局进行所管税种的纳税申报,却漏掉了在座落地应该进行的纳税申报。

异地交叉管理造成了税源管理混乱,增加了规范征收工作的难度,也给偷税者创造了机会。

(二)稽查管理工作不规范,缺乏监督

⒈选案盲目性强,缺乏监督

稽查选案工作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掌握纳税企业完全、真实的信息基础之上的。由于对企业的监控不到位,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不能全面掌握仅靠企业会计报表的表面数据和工作经验进行选案很难抓住重点。选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都很低,并带有较强的盲目性。另外,由于“人情”关系和“同事”效应的干扰,加上选案工作岗位长期不变,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往往使有背景、有关系的大户免于检查,造成税负不公平。

⒉检查面宽,不能体现重点稽查的原则

由于缺少对纳税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不得不把工作重点放在对企业的日常检查上。而税务稽查又受到稽查人员的数量和稽查人员本身业务能力等因素影响,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限内将众多的纳税企业查深、查透。不能体现稽查工作以点线为主,通过对少数违法行为的查处来影响广大纳税人的行为的目的。同时,大面积、拉网式稽查不仅加大了税收成本,也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

⒊个别稽查人员素质不高,造成种种不规范现象

个别税务人员素质偏低,执法能力差,不能适应偷税与反偷税,骗税与反骗税,避税与反避税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的新形势。面对纳税人高智能的偷骗税手段,束手无策,听之任之,加上责任心不强,造成该查的不查,该管的不管,或查的不深,管的不严,只得让税款白白流失。不仅助长了纳税人偷骗税行为,也使原本依法纳税的企业产生不平衡心态,抱着侥幸心理竟相偷逃税,导致违法案件屡禁不止。税务稽查人员每天都与纳税人打交道,经常接触钱和物,一些稽查人员意志薄弱,为私利所趋,执法犯法,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为蝇头小利出卖国家赋予的权利与纳税人私下拉手,参与违法行为。有的利用自己对税收法规的熟知能力及业务技能帮助纳税人作假帐或通风报信、包庇纵容,查而不报,查大报小,避重就轻,严重破坏税法的严肃性,干扰了税收工作,给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⒋税务文书不统一,不规范

现行的税收法律对每一个执法环节都规定了相应的执法文书。然而,一些单位井未完全准确使用。那种“重组织收人,轻法律文书”的思想大有人在。他们认为使用规范的文书只是“画蛇添足”,认为工作太烦琐,所以常出现以口头告知或“便条”代替“法律文书”的现象。或者责令纳税人限期纳税时,不下达《限期纳税通知书》查封(扣押)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不使用查封扣押证,不开具《查封商品、货物、财产清单》或者《扣押商品、货物、财产专用收据》。即使使用了执法文书也有不规范的现象,如:使用过期税务文书;文书填写不规范、不完整;漏填项目;字迹潦草,反复涂改。还有的没有加盖税务机关的印章对于应当登记备(立)案的资料不登记备(立)案等等。

鉴于税收征管和稽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认为,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利措施,尽快加以规范和解决。

三、规范税务征管、稽查管理工作的几点措施

(一)规范税务征管工作,加强对纳税企业的动态监督

⒈强化税源管理的基础地位

对税源户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部门(工商、银行、公检法、技术监督局、国税局、地税局等),税务部门只是这一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要强化对税源户的管理,必须建立与其他管理部门相联系的协调机制。为此,首先应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尽快完成与其他子系统的计算机联网,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采集和掌握纳税企业信息。建立纳税企业的信息库,对各类信息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整理、生成各项指标和数据,测定企业应税额,并与企业的纳税申报进行比较,以核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对有意瞒报的企业要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税法的统一公平。其次,强化对税源的监控管理。税源监控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通过规范税务登记管理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有效的减少漏征漏管,使无税务登记的“地下经济组织”得到监控。

⒉规范税务稽查选案

税务稽查的准确性是建立在稽查选案针对性的基础之上,因此规范稽查选案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对纳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多渠道掌握纳税企业动态信息;其次,必须建立健定期轮岗制和监督机制,对税务稽查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还必须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对有意让企业欠税、瞒报欠税和有意漏选的要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税法统一与税负公平。

(二)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稽查执法监督,完善执法制度和复查制度

⒈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

搞好税收工作,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要努力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敢打硬仗、高效廉洁的税收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技能、执法水平。各级税务部门在普遍重视税收业务技能培训与提高的同时,认真学习税收法规、政策及刑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条例以及其他涉税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等,要求稽查人员较系统的熟悉法律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具体条法,正确理解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依法治税的含义,逐步提高执法者的法律素质。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实行分类等级制,拉开收入分配距离,对不称职的人员予以下岗培训或辞退,形成可上可下、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以全面促进税收队伍素质的提高。

⒉加强对稽查人员的执法监察

执法监察制度税务是指税务监察部门通过多种形式落实各项制度,对各级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执法情况进行监控,以确保执法队伍的廉洁。如制定税务稽查人员廉洁自律规定、职业道德规范、设置群众举报箱、举报电话,开展向税务干部家庭发放公开信征意见书等活动,强化家庭监督。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处理税务稽查人员执法不严、、徇私王法、等严重破坏税法贯彻执行的行为。加强执法监察首先要进一步规范稽查工作的内容、程序。确定稽查程序四环节本意是强化对稽查权利的制约。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各环节尚未完全实现相互制约。从取证到执行由一个或两个包办的现象仍然存在。只有严格落实四环节彻底分离才能确保准确有效地执行税收政策,规范稽查行为,促进稽查工作健康发展。其次,不断完善,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度。通过建立执法责任制,做到执法权力和责任的统一。执法责任制可把建立错案追究制度作为突破口。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抓落实,应设置执法过错追究委员会,制定较全面的操作办法和处罚决定,并将各项办法、规定公示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对于违法不究者,除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外,对其直接领导也要进行连带处罚。而且还要通过开现场会、发简报等形式子以曝光,加大警示力度。

⒊完善税收执法检查制度和复查制度

税收执法检查制度对保证税法的严肃性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本级税务机关组织自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税收政策进行对照检查,自我纠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自觉改进、提高。二是由上级税务机关对下级税务机关组织开展的税收执法专项检查,帮助下级税务机关纠正深层次问题。对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按照规定进行惩处。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或处分和诫免甚至撤职。就目前执法检查制度而言,其检查频率,检查力度仍有局限性,还不能真正及时发现隐蔽问题。做好基层税务机关干部思想工作,端正自查态度,放下思想包袱,确实认清税收执法检查制度的重要性。鼓励基层税务机关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建议和措施,并配以相应的奖励制度,形成一条上下结合的执法检查阵线。

复查制是抽查部分已审查的稽查案件进行重新检查。这项制度推行以来收效并不明显。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税收管理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对我国依法治税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对税务稽查监督制约分两个方面:一是税务稽查税前制约,即在处理前,通过稽查对案情事实及适用法律进行审核。二是税务稽查事后制约,即在检查内部设有一个质量检查处。其职责是对已结案的税务案件进行案头抽查复审,不面对纳税人。我国的复查制度可参照美国事前事后制约方法,挑选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具有丰富稽查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较稳定的机构,从事稽查事前规范工作以及事后的案件质量检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促使稽查人员深入学习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规范执法行为,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管理体系

随着计算机在税收领域的广泛应用,开发研制规范、统一的计算机应用程序,扩大计算机在税收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尽量以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在税务征收管理、稽查过程中减少人员的执法随意性日益重要。

⒈强化计算机功能

进一步开发软件应用系统,使计算机的税控功能涵盖税务登记、纳税申税、税源动态、税款征收、纳税检查、减免税管理等全部内容,对纳税人的涉税事项进行全方位监控。进一步强化税务稽查监控功能,开发运用税务稽查应用系统,强化专用发票监控功能,对专用发票的发售、管理、使用、交叉稽核和防伪税控,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只有使计算机各项监控功能齐全,系统开发建设模式科学、合理,信息采集、加工输出和储存真实、准确,才能充分实现对征、管、查全过程的有效监控。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势的复杂化、经济主体的多样化,需要对征收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进一步精细化税源管理;同时随着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纳税人的服务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纳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税源管理与纳税服务是依法治税的两个方面,也是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方面,组织收入是税收的基本职能,要想将税源转变为现实的税收,就需要税收征收管理。而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核心业务,离开了税源管理,税务部门就丧失了依法征税的主动权,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也无从谈起,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切实做好税源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纳税服务是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的的,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培养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使税收征纳关系更加和谐融洽,营造社会依法治税的氛围,以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遵从度,从而促进税收征收率的提高。

所以,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对于组织收入工作来讲是两种工作方法,殊途同归。必须树立执法与服务并举的理念,以服务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既不能过分强调征管权,忽略对纳税人服务的义务,也不能只强调服务,而忽视了税法的刚性,两者不可偏颇。

一、我国税源管理的现状

第一,税源监控在管理程序上出现缺位。新征管模式明确强调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税收管理的起点,在重视税务系统内部各环节监督制约的同时,忽视了调动税务人员加强税源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税源监控手段落后,监控方法单调。一方面税务人员在电脑应用上只是简单地录入纳税企业的基本资料和申报数据,税源监控方式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人工管理上,对税源状况不能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研、分析和预测。

第三,税源监控不力,征管水平不高。税务部门在税源管理上力度不大,欠税清理力度弱化,对亏损企业不能及时核算其亏损额,走、逃、失踪户没有有效的追查方法,所得税汇缴检查流于形式等。

第四,缺乏一套健全有效的税源监控运行机制和税源监控方法及指标体系。税源监控指标如何设置得既科学合理,又便于操作,缺少一套规范的程序和运行机制。

二、重庆市江北区地税税源结构及特点

重庆市江北区是重庆市主城核心区之一,是重庆集约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有正在建设的全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国际商务、金融业不断发展,城市功能完备,公共设施齐全。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加快,地税税源的规模和构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税收收入规模增长较快,税源结构特征明显

2011年,重庆市江北区地方税务局税收收入规模为767090万元,全市排名第一,累计增幅全市排名第二。

分税种看,营业税在2011年完成334396万元,同比增长68.74%。从税目收入比重看,房地产业和金融保险业是营业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企业所得税在2011年完成61510万元,同比增长77.43%。该税种的主要支柱行业是房地产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占该税种近一半比重,仍是绝对的主力行业。

分产业看,第三产业优势明显,第一、二产业的绝对优势仍将持续。第一产业累计实现税收1137万元,同比增长95.70%。第二产业累计实现税收110496万元,同比增长46.01%。第三产业累计实现税收655457万元,同比增长85.45%,税收贡献率高达85.45%。

(二)税源构成更加复杂,税收质量参差不齐

从税源的经济类型上看,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快速发展,一方面,丰富了税收收入的构成,提高了税收收入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因不同经济利益主体理解和遵从税法规定的程度不同,税源结构更加复杂,增加了税源管理的难度。

从税源的企业形态上看,各类企业高速发展,经营风格和财务核算方式千差万别,数据口径不一,关键环节不同。

(三)税源地域分布广泛,重点企业税收贡献突出

重庆市江北区地税局下属11个征收单位,各个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使得江北区企业税收规模差异较大,中小企业数量较多,但税源集中在重点企业。2011年,江北区地税入库税收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以下简称重点企业)有183户,占全区纳税人正常户登记数的0.57%;共实现地税收入60510万元,占当年地税收入总量的78.89%。这就决定了加强重点企业的税源管理,是江北区税源管理中必须重视的一环,具有实现税收增收和维护税收环境的双重意义。

三、江北区税源管理、经济发展与纳税服务的矛盾

(一)税源高速发展与税源管理能力的矛盾

2011年江北区地税系统纳税人登记户数为31943户,地税税收收入总额增长了1.77倍,达到767090万元。企业高速发展在带来大量税收的同时,也对税源管理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对纳税服务质量带来了更高的挑战。

1.管理人员工作负担日益繁重。全区地税各所人均管户一、两百户,其中真正从事税源管理的人员数量少,管理任务更重。仅是纳税人登记、变更、注销等日常性工作就已占了管理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利于提高税源管理质量。

2.数据采集工作强度加大。随着纳税人数量的快速增长,负责财务数据收集的基层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在传统的逐户数据收集模式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都难以保障。

3.税收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滞后更加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税收政策更为复杂,这就对地税系统税源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二)税源管理与纳税服务的矛盾

一般情况下,税务所的平均年龄在44岁左右,老同志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接受新鲜事物较慢,难以适应信息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另外,由于江北区卖场多,餐饮多,点多面广,税源零散,造成征管力量薄弱,纳税服务质量仅侧重在大厅人员服务态度是否热情、文明礼貌用语是否规范等浅层次方面,而缺乏对一些办税程序、财务核算等税源管理人员的有针对性的纳税辅导,纳税人深层次的纳税服务难以得到保障。如欧亚达家居市场办证业户数百户,税收管理员只有一人,因而在管理与服务上存在很大漏洞,征管力量薄弱,税源精细管理与纳税服务矛盾十分突出。

四、做好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工作

在2007年5月召开的全国纳税服务工作会议上,前国家税务总局党组书记谢旭人就提出,加强税源管理和优化纳税服务都是税收管理的重要方面,目标都是提高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工作水平,争取更上一个新台阶。

第一,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实施深度税源管理。要不断充实完善纳税评估“一户式”纳税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

第二,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立交式监控管理。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是强化税源管理的核心战略。

第三,建立多种手段提高纳税服务系统效率。开展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纳税宣传;将纳税服务与税收管理有机结合,创立以纳税人为导向的税收业务流程优化方向。

第四,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综合考虑所管辖的税源数量、税源结构、基层人员数量与素质等因素,按照税源管理的需要,重新整合优化税收管理员队伍,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建立高效的纳税服务系统,完善协税护税网络,不断优化税源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税收的应收尽收,从而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参考文献:

1.袁红兵.税源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J].开放导报,2008(4).

篇4

新疆沙驼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制浆造纸和包装制造为主的股份制企业,产品领域涉及机制纸板、纸箱、盒、钢桶、马口铁罐等包装制品,公司总资产4.7亿元,拥有9家控股子、孙公司,员工1500人,专业技术人员300名。综合生产规模居西北地区包装工业之首,是新疆轻工包装工业龙头企业,隶属国有控股公司。

随着国有体制的改革、计划经济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引入,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国有企业的命运生死攸关。为了使企业能够高速度、高质量地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始终坚持核算与监督两大职能,及时将财务信息反馈到管理层,为公司各项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沙驼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坚持以“降成本、增效益、精打细算”为管理理念,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

一、公司管理保障系统

用现代企业制度整合公司的管理机制,创建一个可以将公司董事会的战略规划、总经理的经营理念转化为生产经营行动的系统管理平台。公司将每个生产单元都改组、组建为产权清晰、责权明确、自主经营、自我约束和直接面对市场的生产经营单位。

(一)对基层单位实行分层次管理,给每个层次都明确定位

1.公司本部――以投资为中心,以产权为纽带,进行资产管理、战略协调和战略控制,分配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

2.子公司(事业部)――以利润为中心,与市场直接对接,进行营销策划、销售管理、技术创新,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效益的最大化。

3.生产工厂――以成本和质量为中心,进行生产、品质、消耗、安全等管理,以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要。

(二)在这个平台上,公司建立了九大管理系统

1.制度程序化管理系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九大类135项管理制度规范着公司的运营。2.财务管理系统。以预算管理、内部结算中心、资金调度为主要内容;各基层单位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通过收支两条线和网上银行,对各基层单位的资金和费用适时监控。3.现场管理体系。建立了包括现场综合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工艺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统计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ERP网络管理、班组建设、销售与合同管理、双文明建设、综合治理与消防、现场管理诊断等13项内容的“现场管理”体系,并进行日查、周检、月检、月考核、季评比。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了已被认证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了与之配套的管理、保证措施及制度。5.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了以内部审计、经营运行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控制制度。6.信息系统。建立了以ERP网络管理、金碟财务数据库管理和OA办公系统构成的公司区域网。7.逐级考核系统。实行以公司――子公司(事业部)――生产厂――车间――班组对生产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的逐级考核。8.建立了以党建、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员工培训、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保障体系。9.创立了以诚信第一的营销理念系统。

二、财务管理体制“五统一”

公司有多个子、孙、分公司及核算单位,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理顺产权关系,形成独立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采取“自主经营、独立运作、独立核算、收支平衡”的管理方式。公司的财务管理本着“统分结合、统而不死、分而不乱”的原则,实行“资产统一配置、核算统一规程、资金统一调度、利润统一分配、生产经营成果分级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强化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资金管理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重心管理理念。

三、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方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可用资金的能力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产品销售的结果是得到现金,而不是赊销,它比企业利润更为重要,犹如企业日常运作的“血液”。纵观中、外企业发展史,日本的“八佰伴”、香港的“百富勤”、新疆的“德隆”等公司,因陷入现金困境,资金断链,导致公司破产清算。为此,现金流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经营活动最基本的条件。

1.针对公司复杂的责任主体,在资金管理上,实施“集权式”管理,采用“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对各经营单位的账户、资金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按程序审批,资金支出坚持总经理一支笔。各核算单位由公司在指定的专业银行开立两个银行账户,一个为基本账户――资金支出账户(A),主要用于经公司批准的单位正常生产运行资金支出,该账户只出不进;另一个账户为一般账户――资金存款账户(B),主要用于单位收回的货款及其它资金的存入。使用时按照公司总经理批准的资金支出计划,由公司财务总监批复使用额度,转入A账户用于支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支出,该账户只进不出。同时与银行合作,所有账户全部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便于公司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

2.在资金支出监管方面,利用电子网络、手机等集中监管的方式,对每一笔支出,采取严格的审批程序,并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检查,保证资金安全、有效的控制,确保公司资金的高效运作。(1)各单位每月1日、15日按“B账户”的可用资金数额定期集中申报资金支出计划(分为生产性与费用两大类),经批准后在一周之内由“A”账户支付完毕,过期作废。(2)每天下午6:30以后,各单位出纳根据本单位当日资金的收、支出情况,编制“资金收支日报表”(见表1)及“资金支出明细表”(见表2),并用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公司财务总监。(3)次日上午10:00以前,各单位出纳以电话的方式向公司财务部汇报收款及支出数据,由公司出纳汇总编制“资金收支日报汇总表”(见表3)报公司财务总监。(4)公司财务总监每天对上述资料进行核查,并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将公司每天的资金收、支情况上报公司总经理。

3.加强企业内部银行的功能,按照银行的管理模式进行资金管理与调配,采取强制结算办法进行关联(内部)交易资金结算及托管关系。

四、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古语曰: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的目的是计划和控制,我们既要理解预算制定的目标,又要明白预算应达到的目的,它是企业经营目标最正式、最具有可操作的文件。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采取“量入为出”、“先算后干、干了再算、边干边算”的务实型经营模式,注重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细节,对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严格把关、监督管理,通过预算目标的细化分解与激励措施的付诸实施,达到“人人肩上有指标,项项指标连收入”。

1.预算年度上年10月各经营单位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预测,11月10日按照公司预算编制方针,编制“年度经营计划”,主要包括产量、销量、销售收入、利润、货款回收、成本、物料消耗、原料价格、费用等指标,并与前三年的平均数进行对比分析,说明编制的理由及保障措施。公司预算委员会与经营单位采取“面对面”、“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循环工作方式予以论证、审核,报公司董事会审批。12月25日由公司预算委员会下达年度经营目标计划。

2.各经营单位财务部门根据审批后的“年度经营计划”编制“年度财务预算”及“百元产值预算”,并将所有经营目标细化分解到月,由公司财务部进行汇总,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3.月末,公司财务部根据各经营单位的实际经营结果,向公司考核部门出具“专项指标考核表”,由公司考核部门对各经营单位的业绩进行考核及工资审批。预算的考评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单位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二是对预算执行者的考核与评价。

4.召开月度、季度、年度经营运行分析会,由财务、销售部门根据当月的经营情况及市场分析、预测,以幻灯片的形式编制“经营运行分析”报告,与预算、上年同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偏差,现场诊断,将信息时反馈给公司管理层,确保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使企业的经营活动稳步发展。

五、实行“百元产值成本分析”的管理理念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是现代企业生存的命脉,它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市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要求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内部挖潜、控制、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1.“百元产值成本分析”是指每百元产值中,产品的各项成本要素、费用、利润所占的比值。计算公式:各项成本或费用的发生额÷产值×100%。分为“百元生产产值成本分析”及“百元销售产值成本分析”,产值采用现行价计算。财务人员每天、每周、每月有一项重要工作是按照本单位当期的产量、销量、消耗、费用及产品市场价格等资料编制“百元生产产值成本分析表”(见表4)和“百元销售产值成本分析表”(见表5)上报管理者,从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出企业当期的生产、经营是否盈利,物料消耗是否超定额,费用是否超预算,销售是否畅通,是否与预算保持一致,并以此作为指导下次生产及产品定价的依据。

2.通过“百元产值”工具的运用,使经营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到心中有数,让管理者清楚成本、费用的结构情况,更好地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进行管理和控制;使管理者对其生产经营活动做到“成本清、消耗清、效益清、报酬清”。当主要原料的价格上涨或下降时,可以利用“百元产值”工具,通过内部消化或调整产品价格,化解由于市场变化给企业生产及经营造成的影响,以确保目标利润的实现。产品售价计算公式为:单位产品中所消耗原料的价值÷百元产值中原料比值(预算)×1.18(增值税及附加税)。当市场不能接受企业的产品价格时,可随时予以停止生产,降低企业损失。

3.通过“百元产值”工具的运用,让财务人员逐步从事后算账走向事中、事前管理,及时向管理者提供准确的信息,确保公司生产成本、费用的下降,给予管理者更多更好的建议,生产经营单位业绩更加出色。

篇5

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就是指证券公司对自身的涉税业务进行的一种计划分析、协调沟通、研究处理以及监控预测等整个过程的管理,这个过程管理存在于证券公司的整个运营过程当中,其中最不可避免地存在税务风险。税务风险不是一种人为现象,而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完全将其避免掉,只能以积极态度来进行应对,采取有效对策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降低和化解税务风险。本文对加强证券公司税务管理的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对防范以及化解证券公司的税务风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使证券公司涉税行为能够得到一定的规范,有效的降低其税务风险。

一、证券公司进行税务管理的作用

1.减轻证券公司的税负

在证券公司的工作运行当中,对其进行税务管理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就是减轻公司的税负负担,从而使证券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证券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强,税负高低对它的业务运营的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证券公司通过对其进行管理而使税负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那么它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增强,从而使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升。

2.有利于证券公司合理的配置资源

证券公司加强税务管理,能够使公司快速的了解国家税收的相关政策,从而进行合理的投资、理财以及各项技术的更新等相关工作,从而使证券公司的相关资源得到非常合理的配置,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的效果,从而使公司的竞争力有所提升。

3.有效降低证券公司的涉税风险

证券公司的涉税风险通常包括税收违法风险、税款负担风险等等,如果发生其中的某一项风险,那么就使证券公司的税收成本有所增加,同时还使公司的名誉遭到了破坏。所以对证券公司加强税务管理,对各项涉税的业务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估等等相关事宜,从而有效的使证券公司的涉税风险有所降低。

4.证券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在证券公司中,税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证券公司实行良好有效的税务管理,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在证券公司中进行税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经济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使其防范风险的效果也有所提高,最终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二、导致证券公司税务风险的原因

在证券公司进行税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税务风险是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在证券公司的涉税行为上会影响到纳税准确性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最终也许会使证券公司交税太多,或者是少交税所受到的处罚等等,而其中任何一种状况都会对公司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交税太多,则会使证券公司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支出;而如果少交税,那么可能会使其承担税务责任,严重的可能还要按照法律来负刑事责任等等。所以在这些情况下,证券公司要对其税务风险有深入了解,查找问题来源,实施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在证券公司当中,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很多种,主要表现为:

1.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在证券公司内部管理工作中,在依法纳税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对这方面相关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深入,或者是为了追求一些小的利益等现象都会给证券公司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在部分的证券公司当中,一些管理人员就会认为财务工作人员通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税负,严重的还故意指使一些财务工作人员来以非法手段来使公司减少税负,久而久之,就会给公司带来非常严重的税务风险。

2.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证券公司的税务工作当中,由于部分的税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相对比较低下,对相关税收法规缺乏深入的理解,在纳税行为上面存在一定的疏漏,如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照相关的税法规定来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从而导致偷税、漏税以及逃税等行为的发生,给证券公司带来了相当大的税务风险。同时,有的证券公司在涉税工作上任务比较繁重,同时加上相关的税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很可能造成了纳税金额出现失误等现象,会使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受到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给其带来风险。

3.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证券公司防范税务风险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实现这项工作的基本前提。通常情况下,证券公司的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风险管理制度等等。证券公司管理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着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如果在公司当中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使防范税务风险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不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控制。

4.国家多变的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的多变性是产生税务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税收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它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它的时效性相对比较短。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在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行业当中有着不同的税收的政策,所以它经常性的会发生变化。例如:2016年金融行业实行了“营改增”税制改革;2016年12月,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出台了关于资管产品要缴纳增值税的新规(“140号文”)等;如果证券公司以及相关企业对改变后的税收政策不能很好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就带来了较大的税务风险。

三、证券公司防范、化解税务风险的措施

1.管理人员要提高税务风险的意识

在证券公司当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增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制度上面,还要形成依法纳税意识。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税务风险,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时刻具有警惕的意识,通过分析造成税务风险的原因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2.加强信息管理建设

在证券公司的日常工作当中,要加强税务风险的信息管理制度,从而使与税务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搜集以及处理的过程得到规范,将相关税务信息的收集系统加以完善,通过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建立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其信息传递通畅,在税务工作当中加强信息管理,使其更加有效便捷的防范风险的发生。

3.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证券公司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税务管理工作队伍,能够满足税务管理工作的高要求、高标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要比较强,从而不断学习税务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于国家所发生的税收政策变化能够及时的做出反映并且采取应对对策。对和税务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从而有效的减少税务风险的发生。

4.学习相关政策,适应“营改增”税收环境

国家的税收管理政策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改变,所以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部门要对相关的政策加强学习,实时了解税法变动的趋势。例如:2016年3月启动的金融行业“营改增”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金融行业由于业务复杂、规模庞大、没有任何增值税操作基础,税收政策变化很大,对于证券公司来说,“营改增”税收制度带来的不仅是税种、税负的变化,还对证券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业务定价模式、法律合规风险管理、内部交叉业务管理、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建设等多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在行业税收的新旧制度交替时机,企业的财务及税务管理均容易出现漏洞。所以,企业必须加强管理,降低财务及税务风险。对企业而言,税收制度改变必将影响税收核算方式,必然需要企业财务人员的重视。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税法制度及体系已经逐渐的得到健全和完善,在税务管理工作上也不断的加大力度,使其得到不断的强化。金税三期的上线、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国家的税收管理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这种情况看,税务风险成为证券公司运营管理当中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在证券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的加大税务管理工作的力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制定出有效的防范以及化解税务风险的方法。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将其正确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纳税成本,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有效发挥证券公司税务管理的作用。

篇6

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观出,为集团公司顺利完成全年指标提供了保证。总之,通过财务信息化,可以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使集团财务的各项指标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财务信息化与集团财务控制。

做为白来水这类集团性质的企业,内部控制是当前企业改革和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集团本部面临着信息置后,监控困难等问题,并时时困扰着管理层,并且随着集团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分公司及子公司的管理难度就越来越大,所以集团公司对财务信息化要求就更加迫切了。财务信息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网浅谈财务信息化与提高管理水平天津市自来水集团公司龚学青念要实现转变,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认为,成本管理是专设的成本管理机构及成本管理人员的职责,但是事实上他们只是企业成本日常控制的组织者或核算者,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各层次、各部门、各员工的活动密切相关,他们都应对职责范围内的成本负有管理与控制的责任。因此,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将全体员工,特别是对成本发生负有责任的管理者视为成本控制的主体。在我集团公司,全方位推行成本细分量化法,在每个年度开始,对各项费用指标分解到分公司、子公司、各个部室,并签定指标承包书。这样,使每位管理者到每位员工都清晰明了责任成本控制的指标,每个人都成为成本量化中的“经济人”,由于成本量化到人,每个员工都切实感到自己的责任,因此,自觉做到自我加压,自我约束,挖掘潜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使海位“经济人”均受到上一级管理者的约束监督,从上到下形成了企业内部责任成本控制网络。针对以上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形式,我们采用信息化管理。并且采用项目管理,从业务发生的初始,在络基础上的,网络版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功能强大而健全,包含了单机系统、联机系统的几乎所有功能,并且有着更强大的管理智能与网络信息功能。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分公司之间通过网络共享电算化会计资源,由此实现统一管理,只有实现了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实时共享,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纵向管理。通过网络将子公司、分公司的会计信息传输到上一级公司直到集团公司,使集团公司对其整个企业的管理力度大大加强了。

财务信息化建设对集团财务控制主要体现在数据的集中管理与控制上,就是将所有单位的账套集中建立在本部的一套服务器上,各公司的账套只有一个,防止一个公司多套账等不合法现象的发生。凭借网络财务系统提供的跨单位、跨年度等数据信息,可直接查询到原始业务单据的功能,切实体现了数据的实时、直接监控。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集中控制以后,可以提高管理水平。首先集团公司可以从系统中随时提取数据,自动进行分析,可以切实了解预算的执行情况。其次,可以对集团所属单位的资金情况进行监控,使集团可以合理地筹集和使用资金。做现金、银行、转帐凭证同时,通过项目管理,将各项费用核算到每个部室,财务部门可以随时监控各项成本费用的完成进度,如超出计划立即停止使用,而各个部室利用费用手册,随时记录自己部室的日常支出,以确保自己部室指标顺利地完成。通过利用财务信息化以及费用指标的承包,关心成本费用的人多了,经常有部室或分公司的人员主动与财务部随时核对指标的完成进度,主动想办法降低各项费用的支再次,可以及时准确地合并报表,真实地反映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三、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应放在首位。

在加强财务信息化的同时,应该注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这样才能使内部控制真实完整。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会计资源的共享和会计信息的实时处理,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的高度集成,使企业越来越依赖于系统来支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以至于一旦会计信息系统处理过程中断或发生灾难性事故,企业将蒙受重大的损失。灾难风险控制的实质就是要保证在灾难性的事件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能够正常工作或将灾难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内部控制应将安全性放在优先的地位,应该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进行控制:

1、技术保护:

(l)要加强对系统用户的控制;

(2)要对数据信息进行保护;

(3)要对通迅过程进行保护;

(4)要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保护;

(5)要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护。

2、制度保障:

(1)要加强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

(2)要加强操作管理制度的控制。

篇7

当前,电子计算机在科学计算、自动控制和数据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管理信息的处理,形成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在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财务体系建设、日常业务管理、资金保障供应、监督检查等环节,全面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并深入开发与转化利用,全面提高财务保障供应效能,进一步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财务信息化的内涵与分析

在综合分析财务信息化建设要素的基础上,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建立财务信息化保障体系,研发可视化、智能化的财务保障供应系统。这个系统不但能够处理有关财务信息,实现信息化保障供应,而且还应具有分析功能,即这种信息处理系统能够运用各种财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财务保障供应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从而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当前,在财务保障信息化建设上,一是财务会计核算、经费管理等软件基本上实现了通用性,应该说财务信息化水平是初步的,但智能化程度不高。二是财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化,就是要在独立领报经费的单位实现财务信息互联、互通。但是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财务信息的网络化。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信息化标准不够统一

目前,财务管理在用的业务软件处于分散开发状态,财务系统软件还不够完善、不够稳定。缺乏事先统一的计划和综合管理平台,现有的财务软件有会计核算、资产管理、银行现金管理系统等。这些软件虽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存在着财务系统软件过于分散、财务信息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便于统一管理的问题。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增大了财务管理人员的负担,使财务软件操作难度增大,数据上报更加复杂。

(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各单位在财务工作中为维护财务数据的可靠性、业务活动的有效性和资产完整性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财务电算化管理已有十余年的历史。财务信息化由简单的数值计算发展到全面数值核算,进而到具有人工智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阶段,财务信息化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给财务管理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控制带来更严峻的考验。目前的内部控制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建立与完善。

(三)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人才是事业之本、管理之本。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作风过硬、专业技术能力强优良的财务人才队伍。目前,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实际情况看,学历结构不合理,懂得信息化的人才少。以这样的现实状况,要想全面完成财务信息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

三、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一)加强财务信息标准化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覆盖了财务工作主要业务领域。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财务信息的标准化工作也一直在持续开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新时期财务信息化建设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开始由分散、孤立向综合集成发展,为了将财务信息资源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实现财务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数据的互连互通,这就必然对财务信息标准化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是要开发控制系统。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研究、经费预算、使用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单位财务管理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二是要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控制。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下转第79页)(上接第76页)控制,是指采用各种方法保护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防止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主要包括实体安全控制、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和病毒的防范与控制等。三是要加强对人员的职能控制。通过计算机舞弊的人员大多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程序员兼计算机操作员。财务信息化所要求的完善的人员职能控制制度就是适当分工,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职责,以防止对处理过程的不适当干预。财务信息化工作岗位包括基本工作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前者有会计主管、出纳,后者有系统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系统维护、审查和数据分析、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等。各单位财务部门应将系统分析、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数据输入、文件程序管理等职务予以分离,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这三种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互不兼任,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四是要加强系统的操作控制。操作控制包括对财务活动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建设

篇8

【关键词】需求计划;消耗规律;需求动态;过程控制;多方联动;五端

1强化提报端,提高需求计划质量

需求计划质量影响物资供应的效率和效果,是物资供应工作的主要风险源,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关键在于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而基础数据主要有物料(物料编码、物料名称、物料规格、物料型号、工艺路线等属性)。只有提高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及时性,才能为安全、及时、经济供应奠定扎实的基础。

1.1研究消耗规律,开发需求计划提报辅助系统

以往油田需求计划准确率不高、且波动较大,因计划不准确、不及时而影响物资供应工作的问题时有发生。油田进行了相关的管理调研,发现问题集中在基层材料员身上(其大多兼职且岗位人员变更频繁),加强提报需求计划的前期编制管理可以为企业的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奠定下良好的管理。

1.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需求计划提报质量

江苏油田油田油区分布在江苏、安徽15个县市58个乡镇,涉及的基层队站点多、分散,集中培训材料员的难度较大。需求计划提报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以及业务素质是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重点工作。

2强化支持端,准确把握需求动态

2.1建立需求档案,进一步优化需求计划

根据油田区块的分布,物资供应部门设立了6个区域供应科负责区域内物资的保供服务。供应科对基层队站上报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优化、平衡、整合,形成区域物资需求上报采购科室。在此过程中,对需求计划优化尤为重要,如设备的变更情况、产量引起的物资消耗变化、即将启动的作业措施用料情况等等,同步更新到需求档案中,准确把握各队站生产动态和用料特性,对其上报的需求计划准确性、合理性进行把关,提出优化建议的同时进行需求计划二次对接,进一步确保了需求计划的质量。

2.2紧密结合生产,提前介入及时调整

根据油田勘探开发特点,物资供应部门需要及时掌握生产建设情况,及时修正和调整需求计划,“同步滚动”更新,确保需求计划准确、及时。

3强化执行端,抓实需求落实的过程控制

3.1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施两级平台控制

充分利用总部和油田两级信息化平台,提高过程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对于重要物资,依托总部过程控制信息平台实施控制,油田重要物资和非安装设备,均在总部过程控制平台制定采购控制计划,在线实施状态监控。对于一般物资,依托油田过程控制平台实施控制,将每笔需求计划从提出直至核销的详细信息都记录在案,各级管理人员和用户能实时掌握需求计划执行情况,对有执行风险的需求计划重点追踪管理。

4着力优化端,改造计划运行传统模式

4.1以储备定额为核心,改造需求计划编制模式

需求计划管理的重点之一是要确保常耗物资能够随时领用,经过多年努力,油田对每一项常耗物资都设定了储备定额,逐项设定最高储备和安全储备限额,并以储备定额管理为核心,利用信息化工具,科W计算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储备量,需求计划编制模式由“推动型”向“拉动型”转变。需求计划通过定额信息系统,对实际库存、物资需求和储备定额综合平衡,自动编制形成合理需求数量,在满足生产的同时,提前谋划科学储备,较好解决了效益需要库存不断减少和保供需要库存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在控制储备规模同时,提高了库存相应需求的能力。

4.2以信息库存为核心,改造需求计划响应模式

根据油区实际情况和外部资源状况,以信息库存为核心,对需求计划响应模式进行改造,改变以往由库存到现场“点对点”的单一模式,而是将储备点、保供线、需求面有机结合,用信息库存来平衡需求计划,通过多种储备模式和物流方案,快速、高效的响应需求满足生产。油区物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完善了油区物资“2小时物流供应圈”,需求计划的满足从占用资源向控制资源转变,物资保障程度显著提高,储备结构更趋合理。

5强化管理端,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5.1关注重点需求,多方联动齐抓共管

油田通过项目对接、月度协调、季度例会等形式,建立需求计划管理联动机制,需求的提报部门、审核部门及物资供应部门对重要物资需求计划进行评价,特别是对储备资金占用额度高、部分品种易产生积压的石油专用管材、钻采设备等油田重要生产物资,重点做好需求计划风险评估。

5.2落实责任主体,严肃需求计划管理

在库存资金占用责任主体调整的过程中,油田上下高度重视,由主管物资供应领导牵头,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项会议,强调因需求计划不准确而造成的积压,必须对需求计划提报和审核部门落实责任考核。进一步加大对新增积压的考核力度,如有新增积压产生,对责任单位的需求计划管理和储备管理同时扣分,通过定期考核与整改,油田形成了“重计划、控风险”的管理惯性。

6结束语

把握住关键环节。需求计划是物资供应的龙头,只有做好需求计划才能抓住物资供应工作的“牛鼻子”。江苏油田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剖析需求计划不准确、不及时的原因,找出其中的关键环节,从基层入手、从源头抓起,提高了需求计划质量,把握住物资供应的主动权。

努力构建管理联动机制。要做好物资供应工作,单靠物资供应一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求计划管理更是需要多部门配合,在企业内部形成合力,不断强化需求计划的提报端、支持端、执行端、优化端和管理端,形成从需求提出到满足全过程相互支撑、环环相扣的管理闭环,持续提升需求计划管水平。利用信息系统对物资需求计划形成了闭环管理,将物资需求、采购业务、供应商送货进行全程的监控,体现了企业较高的供应链执行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篇9

现如今,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对电力营销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把电力营销定位为电网企业的核心业务,坚持将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坚持“以提高客户满意率”为目标,通过现代化的电力市场营销,为用电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统一而为企业的发展撑起更广阔的空间。

加强优质服务,是提升供电企业的无形资产,因此优质服务在供电营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营销部作为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服务窗口,更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优质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优质服务工作现在已不在是纸上谈兵,而是真真切切的落实到了实处,,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谁能作好这项工作谁就能利于不败之地。只有服务提高了供电企业才能有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只有从个人的服务思想上转变,才能适应当前的形式,供电企业才有发展的空间。

1、提升优质服务水平,转变服务观念是前提

随着优质服务活动不断深入,供电营销企业优质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当前形势下,如果一味停留在“门好进,脸好看,话好说”营业窗口微笑服务等,这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要提升优质服务水平,首先要彻底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优质、真诚、方便、规范”服务意识,以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双满意为目标,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顾客忠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坚持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变“坐店经营”为“上门服务”,变“用户”为“客户”,美国营销大师麦凯纳说:“这个时代是客户永不满意的时代”。所以,让全体职工认清企业面临的形势和发展趋势,不断增强职工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势在必行。变过去“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变过去“报装服务‘一条龙’”为“报装服务‘路路通’”,变过去“客户用上电”为“一户一表用好电”,享受到“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变过去的“用户绕电力转”为“电力绕客户转”,实行首问负责制,“营业一口对外”,变微笑服务为亲情服务,规范服务发展为技能型服务。办理用电手续“内转外不转”,以全新的市场理念,树立竞争意识、价值意识、效益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一心为客户,一心为售电,这就是我们提升优质服务,转变服务观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制度有特色是关键

提升优质服务,服务制度要有特色。我们要根据自己地域、服务对象的特点提供必要的特色服务,如上门为客户开展设备义诊、现场报装、流动营业厅服务、零距离服务;用电缴费实现跨区域收费、自助缴费、服务网点和多种缴费方式,缓解缴费难题。成立快速抢修服务队,解决报修难问题。开辟“业扩报装绿色通道”,有效解决报装难问题。真正实现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诚诺,努力创造和谐的服务环境,使企业在与客户的双向互动中获得共赢。

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如同任何一项工作,只有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才能顺利开展。

3、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履行服务宗旨是根本

“人民电业为人民”是电力企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宗旨,是电力企业对广大用户的庄严承诺。要忠实地履行我们的服务宗旨,不仅仅向用户奉献我们真情的爱心,而且要以过硬的产品(电能质量)品牌,优秀的企业形象,优质和到位的服务水平,赢得客户的认同和青睐。这就需要我们供电人站在“科学管理”的高度,实施品牌服务战略,按照“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的服务。在售前服务上,不断加强市场调研,捕捉用电信息,象“名牌”企业推销人员那样主动、热情登门服务,促使有需求的客户能用电、早用电、多用电。在售中服务上,对新增大用户要主动上门办理用电手续,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开展用电咨询和营业服务,对外委工程,简化用电手续,为客户提供全员、全天候、全过程销售服务,让客户用上电、用好电、好用电;在售后服务上,实行跟踪服务做法,按照承诺时限对报装接电进行考核,防止销售渠道的封闭和阻塞,杜绝“来人请”、“客户派车接”等现象的发生,要象金融、商业系统那样,多设服务网点,克服客户咨询、交费、维修等方面的困难,帮助客户做好设备检修和全天候故障检修任务,把因故障而造成的少售电降到最低限度,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能。

4、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强化监督是保证

失去监督,再好的制度和规矩,也将形同虚设,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同样,要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不强化监督也成为空话。近年来,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建立和完善党内监督、职工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五大监督机制。对外聘请监督员,明查暗访,向社会实行五公开,即公开承诺内容、公开服务时限、公开服务标准、公开收费项目、公开监督措施。利用新闻媒体将计划性停电向公众预报,建立健全用户政府信息反馈制度,真切倾听用户的心声,了解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同时通过《用户投诉举报工作单》电话回访等形式,对用户的投诉,举报实行闭环管理,内外实行双重监督约束机制,盯住客户满意率、客户投诉率、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四个指标实行优劣一票否决制。有力地保证优质服务的落实,真正达到政府放心、群众满意、企业增效的目的。

篇10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内容更新及时等优势。路局物资处对物资部门信息化建设历来十分重视,但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并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企业投入信息化的人财物是有限的,因此,物资处对物资信息化建设采取“分布实施、急用先上”的原则,是符合企业客观情况的。

1物资部门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及升级改造的重要性

计算机是物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铁路物资部门是路局较早实现计算机辅助办公的部门之一,通过长期的应用,计算机在物资部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简单的收发料统计到复杂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都离不开计算机系统。但是,由于资金紧张致使铁路部门计算机使用周期较长,有些站段业务部门目前使用的计算机早已不能胜任当前繁重的运算和大量的数据流处理。因此,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由于硬件老化日趋严重,计算机的不稳定因素也越来越多,所带来的危害更是层出不穷。系统的故障,大多可以通过重装系统解决,但是,硬件引起的故障,则会直接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例如,硬盘数据丢失,会使多年来保存的各种数据、重要文档资料等丢失。尽管现在物资部门有比较完善的数据备份制度,但是,计算机硬件出现问题是没有任何预见性的,由此可见计算机硬件系统稳定工作的重要性。为了配合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在物资部门的推广和应用,物资处专门为各段业务部门进行了计算机设备的更新,高性能的计算机早已全部配备到位,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升必将会使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更流畅,数据保存更安全,计算机系统运行更稳定。

2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网络上各种应用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铁路系统各部门纷纷通过网络技术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网络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各项工作的拓展,由于个别人计算机病毒防护意识较弱,致使计算机病毒在铁路系统内部网络上大范围的传播,从而影响了网络整体的速度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利用开放网络便利的同时也涉及到了网络数据的安全问题,即在向外部共享自己的公共数据的同时,怎样保护内部私有数据,诸如部门业务信息等不受外部网络非授权的非法访问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网络安全不仅关系到物资部门专用软件的稳定运行,也关系到物资重要数据的保存和传输安全。面对如此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就使得我们在网络应用的开展中不得不对数据安全问题加以特殊重视。物资部门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技术改造已经使数据传输和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3加强物资人员培训,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路局物资处每年都要举办多次物资管理人员培训,这足以看出物资部门对提高物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视。随着物资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培养物资部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训也会越来越多。

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多种资源整合的过程,管理、信息、人员、事务……都要通过信息化整合在一起。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策划和设计要从应用者和应用环境的实际出发,做好“微观对接”。但是,目前物资部门既懂得业务知识又懂得信息化的人才稀缺,人才匮乏已经成为物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瓶颈。因此,对拥有单科知识和多维知识、网络知识和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最急迫的。我们应尽快完善物资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发展战略,选;隹一个切入点,并且开始大力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骨干的培训,尽快建立起物资部门复合型人才队伍,以适应信息经济和物资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4加强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自2006年在物资部门正式运行至今已经4年了。在这4年中,通过物资管理人员和系统开发人员的不断改进及完善,已经能很好地适应物资部门的日常工作。但是,由于程序开发较早,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基于c/s模式的应用程序,这种模式给系统的维护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基于b/s模式的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正在研发中。物资管理信息系统c/s模式与b/s相比较,主要存在两个重大方面的区别:一是技术上的区别;二是软件模型上的区别。在技术上,b/s模式采用了w ebbrowser/server技术,这是一种以服务器集中/多用户并发为主技术。随着lt技术的飞速更新,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软件将是未来软件系统发展的主流,而且随着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铁路系统对路局物资管理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应用需求。整个物资部门使用统一的软件,可以加强对全路物资采购及配送的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物资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物资配送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

5加强物资部门与路内其他单位间的协调和沟通

工作协调是做好物资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物资管理工作是个特殊岗位,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处理和协调好与各方面的关系十分重要。应正确处理好物资采购与物资配送的关系,积极宣传和强调两项工作同等重要、相互依存,不存在谁是第~、谁是第二的问题。

篇11

大家都知道,水电站建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项目,投资大、移民多、建设期长、资产高度集中的特点。水电建设的资金都是股东资本金及银行贷款,所以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工程成本,做好项目财务竣工决算管理工作,编制符合国家政策、企业制度和财务核算要求的固定资产清单,这是进行固定资产明细核算,准确计提折旧、合理规避房产税的基础。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对财务竣工决算管理这一工作做得不够深入,所以在决算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尽快的解决。

一、水电项目做好财务竣工决算的重要性

水电项目财务竣工决算工作须准确核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方便办理资产交接手续。水电工程量浩大,资金需求多,所以要对建筑的安装成本、机械设备的购买费用进行仔细的核算,控制好建筑所需要的成本,并且形成资产移交清点。资产移交清单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可以有效的对资产进行分类,按资产分类进行管理责任划分,提高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水电项目财务竣工决算管理工作,是水电建设项目进行投资评价的关键。水电项目财务竣工决算可以全面的反映水电项目的建设周期、资金使用情况和建设成果,也为开展工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提供依据。

财务竣工决算管理工作可以加强绩效考核,从而积累经验,方便未来项目的顺利开展。一个工程项目的开展到项目的竣工,无论是顺利也好,不顺也罢,都要综合分析、系统总结,寻找不足积累经验和教训,并找到正确的方法加以解决,为项目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二、水电建设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1.水电企业对财务竣工决算工作不够重视

从目前水电企业的发展来看,大多数的建设单位只重视前期的投资和中期的施工财务管理,而忽略了财务竣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导致对后期的决算工作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效率不高。水电建设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工程,对资金的需求量大,所以项目竣工决算管理工作的涉及范围比较广,包括业主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各方的参加。由于我国的大多数的企业都没有认识到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其缺乏组织性和协调性,导致对资产的交接和管理不能顺利的进行。

2.工程竣工决算报告不合理

财务竣工决算报告主要记载工程施工资金的来源,投资主体和工程规模的大小等,但现阶段很多建筑单位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章程进行,所以加大了竣工决算的难度。

编制报告不仅要求内容要合理,还要有时效性。一般水电工程财务竣工决算报告完成时间不应超过工程正式投产后6个月,规模较小的水电建设不能超过3个月,但是目前水电建设单位的财务竣工决算报告绝大部分均不能及时完成,这不仅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进程,还影响了资金的运行效果,不利于财务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编制报告的内容不全面也会影响财务结算管理工作。编辑报告内容包括:财务决算、工程造价、施工图、单项工程结算等方面,这些都是竣工财务决算的重要内容,缺一不可,所以在审核阶段一旦发现有缺失的现象,必须要及时的进行修正和补充,保证财务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3.水电建设征地费用处理问题

水电工程建设占地很大,一般都是通过对当地居民进行移居而获得的场地,这就会产生大量移民费用的问题,相对来说,这一费用占总投资费用的比重较大,所以一定还要处理好双方的问题。移民区的面积一般比较大,所以会花费很大一笔费用,这些费用往往是当地政府下发的,由于水利工程没有相关的流程,会给这一方面的结算带来麻烦,从而影响水电建设的进程。所以政府应制定相关的规定,规定的内容不能太过于繁琐,这样会不方便审阅,增加审阅的难度;但也不能过于浅显,容易造成文件的不完整性,给审核工作带来麻烦,延缓时间。

4.核算内容与会计核算科目不相符的问题

在水电建设项目中的核算内容与会计核算科目,如果其内容与条款没有相互统一,就会给工程竣工决算的编制带来不利的影响。竣工结算内容的多样化导致了不同部分使用的编制方法不同,因此就有可能造成核算内容和会计核算科目不相符的问题,会给编制决算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针对这一状况,会计人员应对竣工决算中的不同内容,用科学合理的核算法进行分类,减少失误率,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力。

5.竣工决算资产交付问题

水电工程项目规模较大,消耗的时间很长,施工进度会影响工程决算资产交付情况。如果在施工的当年进行资产移交,没有完工的待摊费用该怎么算,这就会导致整个工程所需金额的不确定性;但不移交,核算中忽略了这一项目,就会导致水电工程的费用短缺。

三、加强水电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方法

1.建设企业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财务竣工决算工作

建设企业的管理部门要认识到财务竣工决算工作的重要性,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财务竣工决算的管理水平,从这两方面抓起。

首先,水电建设部门要制定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是竣工结算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可以使结算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对管理人员进行能力审核,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决算的质量;最后,企业设立高效的组织,完善专业的核算设配和技术,保证竣工决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组织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汇报决算报告[5]。

2.详细记录水电工程成本

由于水电工程有费时、费力、资金消耗大、占地面积广的特点,也就导致了对具体费用的核算难度大。因此,要对各类工程费用进行仔细的记录,祥细核算工程成本,然后进行仔细检查,这会减少竣工决算中的麻烦,避免因找不到部分支出的相关文件而造成财产丢失现象。

3.提高财务人员对竣工结算的认识

水电建设项目单位在加强竣工决算管理工作重视的同时,还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竣工决算的认识。工程竣工结算管理工作是建设单位工作的重点,所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竣工结算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水电建设单位加强管理水平,完善管理系统,建设专门的财务管理平台,收集整理工程的相关资料,满足结算的需求。

4.强化竣工决算工作的责任

水电建设竣工决算批复后,要将核算资料上交到相关的组织进行办理,完成资产的交付工作和账务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账外资产的出现,防止出现资产脱节的现象。如果竣工结算没有批复,建设单位要进行复审,及时修改。

5.加强工程移交物资管理

工程遗留物资主要是随主设备配套供货的专用工器具、备品备件等,物资体积大、重量大,大部分系随机赠送,价值不便于确认,一般未从主设备中分摊价值入账,以实物资产台账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一管理方式与财务核算方式存在冲突,容易被认定为小金库,为规避这一风险,企业应当将工程移交物资价值与设备价值进行分离,重新办理入账手续,按物资管理相关规定祥细核算工程移交物资。

6.加强审计监督

资产审计的过程要和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同步,这样可以全面的了解建设的全过程,从而及时的发现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然后作出正确的决策,有效的防止腐行为的出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水电事业的发展,国家也加大了对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力度,发现了目前水电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管理工作的问题,所以提高工程竣工决算的管理工作是当前水电建设项目的重点。水电建设项目的竣工结算管理工作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可以发现建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总结获得宝贵的经验,为以后水电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进宇.强化水电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J].低碳世界,2014(23):221-222.

[2]张进宇.强化水电建设项目财务竣工决算管理[J].大科技,2015(4):290-290,291.

[3]何浩.浅议加强水电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J].商,2013,(2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