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化学研究的范畴

化学研究的范畴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9 08:24: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化学研究的范畴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化学研究的范畴

篇1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6-2373-03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Pharmacological profile of procyanidins on canine coronaries in vitro studies

HUANG Yu-lan,LIU Jing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Lifescience,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42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x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procyanidins on Coronary arteries in the dog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Rings of Canine coronary arteries were suspended in organ baths containing Krebs-Henseleit solution, and then isometric tension was measured.Results:PCs causing the does-response contractile curve of KCl in K-H solution and CaCl2 in Ca-free K-H solution shifted to the rightward,and the values of their sensitivies and maximum contractions had been less. procyanidins could dose-dependently attenuate KCl elicited-contraction in rings, procyanidins induced-relax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fter incubation with inhibitor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Nω-L-nitro-arginine (L-NNA) or Methylene blue(MB)as well as endothelium removal. Conclus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rocyanidins relax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in an endothelium-dependent orindependent manners.The mechanisms for this phenomenon seemed to be related with promoting synthesis and release of NO as well as NO-cGMP pathway.The blockage of 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s might underlie the main mechanism of its endothelium-independent vasorelaxation.

【Key words】Procyanidins;Coronary artery;Vascular tension;Endothelium;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

1947年,法国科学家杰克•麦斯凯利博士首次于花生壳中分离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s),后证实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一大类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在抑制肿瘤、防癌抗癌、降脂[1,2]、抗凝血,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常作为植物药源,近年研究集中于原花青素具有抑制亚硝基化、捕获和强效清除自由基的特性[3],可使致癌物和致突变物发生变性,也被认为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但这似乎不能令人信服,鉴于潜在的机制还未彻底研究清楚,因此,本实验从调节血管张力的角度出发,以血管张力变化为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药品:Nω-L-硝基精氨酸(Nω-L-nitro-arginine,L-NNA),前列腺素F2α(Prostaglandin F2α,PGF2α)和缓激肽等药物购自Sigma公司;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s)购自天津市康友天然色素厂;甲烯兰(Methylene blue,MB上海润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上述药品一律用双蒸水溶解配置。

1.2 标本制备:把狗心放在冰冷的Krebs-Henseleit (K-H) 液中从屠宰场取回[4]。改良液成分如下(mmol/L:118.3 g NaCl,4.7 g KCl,1.2 g MgSO4,1.22 g KH2PO4,2.5 g CaCl2,25.0 g NaHCO3和11.1 g葡萄糖)。将狗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分离并剪下,制成3 mm的血管环,用不锈钢挂钩固定悬挂于盛有K-H改良液的37℃恒温肌槽内,持续通入95%O2和5%CO2的混合气体。另一端挂钩连接张力换能器(JH-2,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院),通过BL-420智能型生物信号显示与处理系统(成都泰盟电子有限公司)来记录等长收缩时张力的变化。

1.3 实验方法:血管环平衡1.5 h,期间给予血管环2.0 g的张力,20 min更换1次K-H液。待平衡后,先用120 mmol•L-1 KCl诱导其收缩,激发钙通道活性,收缩良好的血管环用于实验。部分血管环用棉签轻擦内皮面数次,去除内皮。使用前列腺素F2α10-5 mol•L-1和10-6 mol•L-1缓激肽检验内皮去除情况,舒张值大于40%的血管环是内皮完整的血管环,内皮完全去除的血管环不舒张或舒长值在10%以内(见图1)。待血管环收缩稳定后,可进行如下实验:

1.3.1 PCs对二种血管激动剂量效曲线的影响:(1)PCs对KCl量效曲线的影响:血管环(完全去内皮)温育平衡后,向浴槽中累积加入KCl (5~50) mmol•L-1, 建立量效曲线。用K-H液反复冲洗平衡后,分别加入1 mg•L-1,10 mg•L-1,20 mg•L-1 PCs温育20 min后,再重新建立KCl量效曲线。(2)PCs对CaCl2量效曲线的影响:血管环(完全去内皮)在无Ca2+ K-H液中温育30 min,先加入100 mmol•L-1 KCl,打开PDC,10 min后,加入累积浓度为10-4.5 mol•L-1、10-4 mol•L-1、10-3.5 mol•L-1、10-3 mol•L-1、10-2.5 mol•L-1和10-2 mol•L-1的CaCl2,建立CaCl2的量效曲线作为对照,冲洗平衡后,观察10 mg•L-1,20 mg•L-1 PCs对CaCl2量效曲线的影响。

1.3.2 PCs对KCl预收缩离体冠状血管环的舒张作用:血管环(内皮完整)稳定后,向浴槽中加入50 mmol•L-1 KCl,待血管环收缩张力达高峰后,用K-H液冲洗。然后,20 min换液1次,平衡30 min后重复上述实验,待血管环张力达高峰并稳定后,加入浓度为10 mg•L-1 PCs,观察血管环张力变化。

1.3.3 阻断剂及内皮细胞对PCs与EST舒血管作用的影响:重复1的内容后,用K-H液冲洗,每20 min换液1次,温育1.5 h, 血管环稳定后,向浴槽中分别擦除内皮细胞或在内皮完整组加入L-NNA 10-4 mol•L-1及MB 10-5 mol•L-1,温育15 min,重复1的内容。对比PCs对KCl 50 mmol•L-1预收缩血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的变化。

1.4 统计分析:所有实验收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n代表动物数。舒张效应以舒张百分比表示,收缩效应用收缩百分比表示。采用SPSS 8.0软件分析。参照徐端正等报道的方法计算量效曲线实验中KCl、CaCl2的PD2值(激动剂产生其50%最大效应所需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以便激素处理后,比较血管环对这2种收缩剂敏感性的变化。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3组或3组以上资料用方差分析(ANOVA),P

2 结果

2.1 原花青素对血管激动剂KCl、CaCl2量效收缩反应的抑制作用:KCl(5~50 mmol•L-1)可诱发冠状动脉血管环产生明显的量效收缩作用。10 mg•L-1,20 mg•L-1 PCs可浓度依赖性地压低KCl量效曲线,使其明显右移(见图2),最大收缩反应和肌条对KCl的敏感性明显降低。加入累积浓度为10-4.5 mol•L-1~10-2 mol•L-1的CaCl2后,动脉环产生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收缩 (尤其是10-3.5~10-2 mol•L-1),10 mg•L-1,20 mg•L-1 PCs温育后,CaCl2收缩明显抑制,量效曲线明显右移(见图3),血管环对CaCl2的敏感性和最大收缩明显降低。

2.2.1 原花青素对KCl预收缩动脉血管环产生量效舒张作用:10 mg•L-1 PCs使50 mmol•L-1 KCl预收缩冠状动脉血管环产生明显舒张作用(见图4)。

2.2.2 阻断剂及内皮细胞对原花青素舒张血管作用的影响:去除内皮细胞或加入NO合酶抑制剂L-NNA 10-4 mol•L-1、MB 10-5 mol•L-1温育,PCs对50 mmol•L-1可明显阻断KCl预收缩动脉血管环产生的量效舒张作用(见图5和图6)。

对照组:1 mg•L-1, 10 mg•L-1,20 mg•L-1 PCs PD2值依次为:(1.83±0.24)、(1.78±0.21)、(1.01±0.18)、(0.64±0.09)。

3 讨论

已有实验[5]证实PCs是通过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s,VDCCs)实现它们的药理特性,由于缺少膜片钳等电生理仪器,我们仍然沿用经典的手段来进行相关研究。细胞外K+浓度的升高可抑制钾通道,引发细胞膜去极化,从而使电压依赖性的钙通道开放,细胞外Ca2+内流,Ca2+使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粗、细肌丝发生相对性滑动,导致血管收缩。10 mg•L-1,20 mg•L-1 PCs对KCl量效曲线明显的压低作用提示PCs可能是抑制了电压依赖性的钙通道,于是我们又对PCs的CaCl2曲线进行了研究,同样药理浓度条件下,PCs使CaCl2量效曲线显著右移,因此可以证实PCs在狗的冠状动脉上还是通过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起作用的。实验前,血管环完全去内皮,以排除内皮细胞的干扰。

在讨论血管舒张原理时首先要考虑它与内皮和NO之间的关系,关于血管内皮释放的NO是否参与PCs的血管舒张作用,文献报道存在争议。本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NA及去除内皮细胞后,PCs的舒血管效应明显减弱,提示PCs作用具有内皮依赖性,为了进一步证实,我们选择甲烯兰,cGMP环化酶的抑制剂,众所周知,NO可激活细胞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含量升高,进而活化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使平滑肌细胞舒张。加入MB后,PCs舒血管效应明显减弱,这充分说明NO参与PCs的急性舒血管作用。Kim[4]、Fitzpatrick[5]及Virgili等[6]的实验都支持我们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Bagchi D,Sen CK,Ray SD,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cardio-protection by a novel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 extract[J]. Mutat Res,2003,523:87.

[2] Bos MA,Vennat B,Meunier MT,et al. Procyanidins from tormentil: antioxidant properties towards lipoperoxidation and anti-elastase ac-tivity[J]. Biol Pharm Bull,1996,19(1):146.

[3] Shao ZH,Vanden Hoek TL,Li CQ,et 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and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on scaveng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vitro[J]. Am J Chin Med,2004,32(1):89.

[4] Kim SH,Kang KW,Kim KW,et al.Procyanidins in crataegus extract evoke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relaxation in rat aorta[J]. Life Sci,2000,67(2):121.

篇2

关键词 原型范畴理论;高中化学;教学

高中的基础化学课堂,与原型范畴理论有着很多相同点。为了让课堂更加的精彩,教师们可以将原型范畴理论带进课堂,让学生们对基础化学理解的更加深刻。好的原型可以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所以在将原型范畴理论带入课堂时,教师们也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原型。通过讨论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注意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课堂知识,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原型范畴理论可以给课堂学习带来积极的影响,那么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就十分有必要。

一、原型范畴理论的认知

(一)原型范畴理论的理解应用

作为范畴理论的成员,原型范畴理论十分具有代表性,也是其中最典型的成员。范畴的边界十分模糊,所以许多家族成员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作为批判经典范畴理论发展开来的原型范畴理论,虽然已经有很丰满的羽翼,但是却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但这些问题并不妨碍它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原型范畴理论对教学有一定的影响,相比于其他的范畴,原型范畴理论更适合在教学中应用,也很容易被学生们理解接受,这也是它作为范畴理论的独特意义。

(二)原型范畴理论的特征

1.典型的范畴成员

众所周知,范畴成员之间虽然有着些许差异,但彼此之间也有着相似的联系,界限十分模糊。而原型范畴理论虽然打着批判经典范畴理论的旗号,但却是范畴内最典型的成员,有着十分显著的特征。凭着这样的优势,原型范畴理论拥有了不同的典型性,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典型性,让这一理论在教学中有了立足之地,为教学提供了优势。

2.范畴理论有一定的相似性

虽然范畴理论的范围很广,但实际上,家族中的各个分支理论,也是有一定相似性的。原型范畴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也和其他的范畴理论分不开。这一点,也可以称作是“家族特征”。虽然理论不相同,但范畴家族之间的必然联系,也将各个理论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所以,原型范畴理论可以合理的融入教学,也是因为除了典型性外,它与其他的范畴理论一样,有一定的基础认知。

3.原型范畴理论具有开放性

虽然原型范畴理论既有典型性,又有家族相似性,但实际上,范畴的边界还是有些模糊的。从这个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范畴理论是可以相互渗透的。它们之间虽然有着不相同的组成条件,但却不能简单的就被区分开来。这也就是表明,范畴之间并不分散,而是拥有剪不断的连续体。当然,这并不能否认范畴理论的原则性,只是这些理论在各司其职的同时,依然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

二、原型范畴理论在化学中的应用

(一)化学课程的基本构架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化学从分子、原子层次上对物质进行了细微的研究,是相对比较谨慎的一门学科。而它的基本构架就是根据这些细微的知识,学习物质元素的基本性质。在这样的情况下,原型范畴理论的应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化学这门学科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之间的变化。化学的教学方式和原型范畴理论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所以把原型范畴理论融入课堂,也能够让课堂内容更加的充实和完善。虽然原型范畴理论可以运用到教学当中,但对于“原型”的选择,也十分值得推敲。

(二)原型范畴理论使用的注意事项

虽然原型范畴理论和化学教学有一定的联系,但在引用至课堂时,也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首先,课堂上所选择的“原型”,要有一定的内涵。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好的原型可以让教学事半功倍,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这样的“原型”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中的重要内容。化学虽然是一门变化莫测的学科,但基础理论还是有迹可循的,所以只有选择好的原型,才可以让知识更加完善。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教学“原型”应该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比如说,在讲到分子概念时,可以选择水分子作为“原型”为大家讲解分析。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大家非常熟悉,而选择这样熟悉的原型来分析知识,可以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概念。反之,如果选择的原型大家并不清楚,学生们学习的态度就会直线下降,这也就是很多人反馈的“听不懂”现象。所以,想要将原型范畴理论合理的运用到化学教学中,教师们需要进行非常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结束语

原型范畴理论对于解决问题有着启发性的作用。很多学者认为,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使用原型思维进行合理分析,并根据问题特征寻找适当的解决办法,这足以证明原型范畴理论独特的存在意义。而将原型范畴理论运用到化学教学中,也是原型范畴理论的又一大作用。加入原型范畴理论,教学内容会变得更加充实,有吸引力,学生们更容易“听得懂”。虽然与经典范畴理论有一定的差异,但原型范畴理论更适用于教学当中。教师们在选择教学原型时,除了要选择典型、熟悉的例子,也需要考虑学生们对原型的接受程度,如果原型太过深奥,不如选择稍逊一点的简单原型,这样才更容易被大家接受。教学中加入原型范畴理论,也是希望给学生们带去充实的课堂内容,希望大家更好的理解知识。当然,学习知识自然不能一蹴而就,但好的课堂教学是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基本途径。只有充分掌握课堂知识,学习才能够节节高升。

参考文献

[1]罗爱宾.原型范畴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篇3

经济文化的界定

我国对于经济文化的定义是:经济文化是指经济行为主体或群体的经济利益关系和经济行为规律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反映,并指导该经济行为主体或群体的经济行为的价值观念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简言之,经济文化是从文化学的角度去分析人类的经济活动,其研究视角为文化,研究对象为经济,研究目的是规范、指导、促进人类的经济活动。

在经济文化这一概念基础上,人们在大文化的背景下,将经济文化细化为广义、狭义的两种观念文化体系,或者说成是宏观经济文化和微观经济文化。

宏观经济文化是指导经济活动的理论依据、战略决策等文化内涵,也就是以社会总体发展为立足点,在鼓励经济增长、优化配置、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制度、道德、观念等文化方面的建设,最终使经济发展走向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微观经济文化是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所表现的文化现象。诸如生产文化、消费文化、分配文化、企业文化、商业金融文化、科学技术文化、人际交往文化等等具体的文化范畴。

经济文化的性质

“经济文化”概念提出后,人们对经济文化的性质却有不同看法,人们争论的焦点更多的是经济文化与经济学、文化学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学科间的简单整合和有机的结合,经济文化到底是一个交叉学科还是新型学科?目前,经济学术界对此有三种主流观点:

第一种观点:经济文化是经济、文化基础理论内涵的有机结合,更多体现的是经济与文化的融合。过去几年中,有不少学者认为经济文化,就是经济与文化范畴的总和,并孤立地去研究其中所蕴涵的经济现象或文化现象。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人们对“经济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种简单的将文化学与经济学相加的理论,基本上得以颠覆。经济文化不是单一的文化问题或是经济问题,它更多体现的是经济活动中的文化现象、文化内涵,或是在经济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文化因素。

第二种观点:经济文化并非涵盖了整个经济活动和文化现象,它所涉及的仅是经济范畴与文化范畴的部分内容。也就是说包括在经济活动中能体现文化现象的一部分内容或是说文化内涵中有经济价值的那一部分内容。经济文化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创造利润,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而人类创造出的文化只有一部分具有经济价值,而这一部分价值,在强化“文化”的作用后,使其赋予了更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利益。此种观点较前者来说,进一步细化了经济文化的研究范畴,阐明了经济文化的性质,同时也提出了经济文化研究对象等问题。

第三种观点:认为经济文化是一门新兴学科,并非是简单的学科交叉。经济文化更多强调的是将经济学原理、经济规律、经济现象与文化学相结合形成一套新的理论体系,用于解释社会经济问题。其内涵就是利用经济理论、现象等手段,研究历史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文化现象对经济发展及政策的制定的影响;以及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和探讨经济问题,强化文化在经济活动的“张力”作用,从而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模式。

经济文化与文化经济的关系

经济文化与文化经济,一直以来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在表述上有一定差异,在实际含义上也不尽相同。搞清这两个概念的差别,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经济文化的内涵。

经济文化,是指在经济中所表现出的文化现象。而文化经济则强调以文化资源为轴心,在文化学中蕴含着经济现象。“经济文化”、“文化经济”从概念上看,虽然都体现了经济学与文化学的相互交叉与有机融合,但二者所强调的内容不同,因此研究的对象、研究范围及研究角度也有所不同。经济文化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及研究文化的价值;文化经济是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经济价值。

篇4

一、范畴化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作用

首先,笔者对范畴化理论进行简要分析。人们对错综复杂的世界与万物进行了范畴划分,从而使其各有所属,对事物进行分类的心理过程就是范畴化(categorization)。范畴化是指“判断一个特定的事物是或不是某一具体范畴的事例”。第二,高职院校英语单词词汇教学现状。当下高职院校英语单词教学存问题,其瓶颈是学生记忆单词有困难,由于学生缺少科学的记忆方法,所以相对而言单词记忆量比较大,很难完成。第三,范畴化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范畴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词汇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U大学生词汇量和提高学生语言产出质量的作用,此外,此种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的词汇学习兴趣上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从范畴化理论研究高职院校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1.构建语义网络以加深理解。应用范畴化理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客观世界,对人类的经验有更宽泛的认识,从而构建起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结构。在逐渐优化和完善这个认知结构的同时,形成一个良好的语义网络。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要注意辅助学生编制语义网络。所谓网络就是纵横交织,各个词语交织的重合部分就是网络的节点。例如,网络这个单词是net,编制网络的过程是weave,编织东西的工人是织女(weaver),织女的老公是牛郎(cowboy)。按照这个思路下去,就可以记住很多英语词汇。值得庆幸的是这种联想可以把大量单词集合在一起,没有数量的限制。需要注意的是,这样联想下去的语义网未必能够全面涵盖高职英语的大纲词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高职英语大纲词汇编织成一张语义网。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构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语义网。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其生活经验和社会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异,这就注定了学生自己的语义网是独特的。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教师要引导学生编织语义网,给学生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完成语义网编织。这样不仅保留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还激活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学生在构建语义网络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运用单词。

2.形成逻辑推理以方便记忆。范畴化理论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给客观事物分类,这样各个事物之间就有了一定的内在联系,逻辑关系也就形成了。掌握了逻辑关系以后,就能够对单词进行分类和处理,从而提高自己的单词记忆能力。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专业英语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为这些专业外语对学生的工作和日后的发展非常有用,所以是教学重点。之所以成为教学难点,是因为这些专业词汇对于英语教师和学生们都比较难。对于这块“难啃的骨头”,就要采用一定的技巧才行。下面以化学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词汇为例,来阐述逻辑推理是如何方便学生记忆单词的。首先学生要对专业术语中的词缀有较为广泛的了解,比如化学中常用的正盐的单词词尾是-ate,常用的醇的单词的词尾是-ol,常见的烷烃的词尾是-ane等等。当学生了解了这些词缀,就可以对这个单词的范围进行缩小,找到这些化合物所属的小类。然后,在根据基本的元素来猜测单词的意思。第二,学生要对专业英语中的基本词汇进行机械记忆。对于化学来说,常见的元素的名称要熟记。只有这样才能够根据词缀来猜测单词的意思,对于这些元素要做到认识。第三,按照各种物质常见的化学反应,来识别和记忆相应的仪器的英文名称。总之,对于大量的陌生的英语词汇,要找到其中的单词的分类规律,然后按照专业领域中的某些逻辑关系来寻找相应的英语单词以对号入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各个单词之间的联系,找到单词与单词之间逻辑关系,从而让这种逻辑关系辅助学生记忆。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英语教师就要对学生的某些专业课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分析这些专业英语单词的特点,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找到单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导学生运用技巧来以及专业英语单词。

3.运用普遍联系原理来展开教学。在应用范畴化理论进行教学时,要善于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问题。高职英语单词词汇量比较大,由于英语课文选材广泛,课文中涉及到的单词也属于各种领域,这时候对单词进行范畴划分就有一定困难了。将单词的含义摸透,了解单词的各种释义,就能够利用普遍联系的原理来找到单词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小的逻辑推理,最终方便记忆。此外,高职英语教育中,应用范畴化理论进行词汇教学要注,不能够为了范畴化理论的应用而生搬硬套。该理论是为了辅助英语词汇教学,对于简单的学生已经学会的词汇则不必纳入到范畴化理论词汇教学当中。

三、结语

篇5

迈出教学科研的第一步——进行“多种媒体教学”实验。“多种媒体教学”是我校进行了近十年实验研究的教学科研课题。这个课题从化学学科角度讲主要的特点是两个注重:注重观察实验,注重即时反馈调节。具体做法如下:

1.继续发挥传统教具的作用。如进行元素符号教学,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把元素符号制成双面书写的卡片,正面写拉丁文字母符号,背面写汉字名称,用“钅”旁、“石”旁、“气”旁、“水”底、“氵”旁区分金属元素(固态金属)、非金属元素、气态元素、液态元素。其使用方便,帮助记忆效果好,是其它教学媒体所不可取代的。

2.充分发挥各种实验器材的作用。化学本来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没有实验就失去化学课的学科特点。我们还尽量把教师的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改变为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使学生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

3.恰当运用投影媒体,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化学实验中的瞬间反应稍纵即逝。我们把这种反应现象绘制成投影图片,在实验之后映出,让学生再观察模拟的实验现象。通过覆盖片上的文字说明和给出的符号与数据,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效果很好。投影字幕片可以节省课堂板书板图时间。

4.化学实验装置零件组合叠映投影片可以随时复习化学实验装置的合理组装,不仅可以在投影仪上放映,学生在白纸上也可随处进行复习,兼有学具功能。

5.有关化学实验的教学录像,因我校每间教室都装有声像辅助教学系统的大彩电,事先登记,定时由主控室发送播映,配合教学十分方便。

6.由我们化学教师自行设计,电脑专职人员编程制作电脑动画辅助教学。如化学实验由于装置不合理或违反操作程序会造成试管爆裂、有害气体溢出等现象,现场实验不安全,而这部分内容又必须让学生掌握,电脑动画的演示效果极好。

实施素质教育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一致的。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属于德育范畴;提高文化科学素质(文化素质中应包括美素质)属于智育和美育范畴;提高劳动技能素质(包括体务劳动技能与脑力劳动技能)属于劳动技术教育范畴;提高身体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属体育范畴。可见教育方针中只没有提高心理素质的心理素质教育。而这恰是长期以来被我们忽视了的方面。现在许多教育理论专家提出了“六育”的主张(在原“五育”的基础上增加“心育”)。我们接受了这个观点,并主张要把素质教育的这六项指标一一落实到化学学科的每一堂课中去。

1.德育:化学是德育的隐性课程。但是认真挖掘起来,每一章每一节化学知识中都不乏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如我国在化学科学研究、化学工业生产建设方面的重大贡献、成果,都是向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教育的生动教材;天津将建成现代化海洋化工城市,我们学习的化学知识、技能,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就是生动的学习目的教育;还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本身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智育: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学科的智育内容,也是“六育”之重点。这里的关键是克服“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的单纯应试倾向,真正在落实化学“双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

3.体育:从表面看,好象化学课与体育没有联系。其实广义的体育包括卫生教育在内。化学课的课堂(教室)空气是否流通?教室采光状况如何?我校搞“多种媒体教学”,投影、录像的亮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视觉卫生?进行化学实验时,确保学生的安全等这都是体育范畴。此外,有些化学知识本身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更是化学教学中体育教育的因素。

4.美育:所有学科教学中都蕴含美育,化学也不例外。观察化学实验的反应现象,各种教学媒体的演示,老师的板书、板图和教学语言等无时无处不存在审美的因素。老师应有意识地自然渗透审美教育。

5.劳育:化学学科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注意随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不仅是学习目的教育和培养学习化学兴趣之必需,也是培养学生将来从事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技能的必要手段。重不重视劳育也是单纯“应试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的分水岭。

篇6

1引言

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特征,煤炭资源占总资源存储量的70%以上,并且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不会改变。炼焦是我国煤炭资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炼焦所得各种产品在医药、农药、化工、建筑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2]。随着焦化技术不断朝大型化发展,炼焦生产流程日趋复杂精细,生产过程中连续投入或分离制取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数目逐渐增加,导致物料在存贮、生产、加压、加热、运输等环节发生危险的概率显著增大。此时若某个环节发生物质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导致相邻区域连锁反应,将会产生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阻碍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发展[3]。因此,有针对性地根据炼焦制气企业特殊的生产工艺和实际需求进行安全评价,查找辨识系统中的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危险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安全对策措施,以消除或降低企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实现炼焦制气生产企业安全、平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炼焦制气生产过程中,焦化单元是危险等级较大的生产单元,因此采用ICI蒙德指数评价法对炼焦单元进行评价和总结,同时提出降低危险等级的对策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2 炼焦制气生产过程及评价单元划分

2.1 工艺流程

一般而言,炼焦制气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备煤、炼焦、熄焦、煤气冷却、脱硫回收、硫酸铵生产、蒸氨及洗脱苯等过程,见图一。

图1 炼焦制气生产过程流程图

2.2 评价单元划分

根据工艺流程及装置布置特点,可将炼焦制气生产流程划分为备煤、炼焦、冷鼓、化产回收4个评价单元,由图1可以发现,炼焦过程是后续工艺得以进行的基础。炼焦单元内含有大量易燃易爆的危险物质,它们的ICI危险指标较高,事故发生后影响范围广。因此,选取炼焦单元为安全评价对象是十分有意义的。

3 ICI蒙德指数评价法

3.1 ICI蒙德指数法评价流程

蒙得火灾、爆炸、毒性指数法(ICI法)在进行系统安全评价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化学物质的毒性对反应体系产生的强烈影响,并进一步以补偿系数的形式体现在评价系统中,这种方法避免了事故概率及其后果难以确定的困难。ICI法评价流程和计算方法[3],炼焦单元ICI蒙德指标取值,安全补偿系数参见文献[4]:

3.2炼焦单元ICI蒙德指数评价

3.2.1指标运算

(1)DOW/ICI全体指标D计算

(1)

(2)火灾负荷系数F计算:焦炉煤气热值为17 MJ/ m3

折合: (2)

(3)

(3)单元毒性指标U

(4)

(4)内部装置爆炸指数E

(5)

(5)主毒性事故指标C

(6)

(6)地区爆炸指标A

(7)

(7)总危险度R

(8)

3.2.2补偿后指标计算

(1)最终危险度D1

(9)

(2)补偿火灾负荷F2

(10)

(3)补偿装置内部爆炸指标E1

(11)

(4)单元毒性指标U2

(12)

(5)主要毒性事故指标C2

(13)

(6)补偿区域爆炸指标A 2

(14)

(7)补偿全体危险性评分R2

(15)

3.2.2 炼焦单元评价结果

表1 炼焦单元初期评价结果

D值

(范畴) F1

(范畴) E1

(范畴) U1

(范畴) A1

(范畴) C1

(范畴) R1

(范畴)

116.68 160.21 2.65 5.83 15.99 52.47 139.09

非常极端的 轻 中等 中等 低 中等 中等

表2 炼焦单元补偿后评价结果

D2值

(范畴) F2

(范畴) E2

(范畴) U2

(范畴) A2

(范畴) C2

(范畴) R2

(范畴)

16.53 92.65 1.16 2.55 6.17 22.97 19.70

缓和的 轻 低 低 轻 低 缓和

表1和2中数据经比对后发现,炼焦单元总危险指标R由139.09显著下降到19.70,即危险等级由评价初期的“中等”经补偿后降低为“缓和”。由此可知,加强该区域的煤气安全管理,可以避免或减少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概率。

4 结论

对炼焦单元应用蒙德法进行评价,选取的危险评价物质为焦炉煤气,由分析可知加强车间的煤气管理,能使总危险性指标R,由初期的“中等”,经补偿以后降为“缓和”,即可减少火灾、爆炸或中毒等事故的发生概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采取措施后可减轻炼焦单元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但是生产企业仍需严格控制工艺措施,规范操作管理,加强安全管理,进而真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江巨荣. 国内煤焦油的加工工业现状及发展[J]. 广州化工, 2009, 37(4): 52-55.

[2] 王立富, 于景峰. 21世纪初焦炭生产和炼焦技术发展的展望[J]. 冶金能源, 2000, 19(4): 3-11.

[3] 王兰芝. 丙烯腈装置监测预警及控制技术的研究[D]. 青岛理工大学, 2010.

篇7

作为《文化与诗学丛书》之一种,李春青先生的《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一书,通过一个典型的学术个案,为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近年来力倡的"文化诗学",在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两方面作出了具体的演示。

在该书"引言"中,春青先生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是将诗学话语与学术话语平行置于普通的文人心态之上进行对比,看一看二者之间有哪些共同之处,在各自的话语系统形成过程中它们又有这样的内在联系。并言之所以如此,目的是为了揭示宋代诗学观念所蕴含的丰富的非诗学的社会文化内容,以及梳理这种诗学观念生成的学理轨迹,最终借助于对宋学基本旨趣的阐释,寻觅出宋学与宋代诗学共同矗立其上的深层的意义生成模式。笔者以为,这实际上体现了春青先生欲从文化史和学术史两个维度来审视、阐述宋代诗学的意向,而从该书作为《文化与诗学丛书》之一种,以及从宋代诗学观念生成的历史语境两方面来看,这种研究视角的选择是非常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首先,"文化诗学"之用意,即就是意欲通过文化与诗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析解出一些更加深层次的东西来,用春青先生的话语来说这个东西就是"深层意义生成模式",而这正是理论研究所必然要求的一种品格,庸浅的历史现象复述与深刻的历史意蕴析解之区别正在这里。其次,宋代诗学的"文化"含量确实非同一般,宋代诗学话语是在与这一时期的哲学、史学、宗教、伦理话语的交融、互渗、相互转化和彼此触发的过程中展开的,如果割裂宋代诗学与宋代学术文化的共生关系,仅仅就诗学而谈诗学,则所见者甚微少,便担当不起"文化诗学"这一名目。于此,笔者完全同意春青先生关于古代文论研究应该成为一种文化研究的看法。这是因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观念和范畴体系与其它文化学术话语之间是一种共时性展开的关系,如果离开了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整体把握,便无法准确地体知古代文论的观念和范畴的精神、义理。而这样一来,春青先生所进行的"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便成为对宋代诗学观念的一种原生态描述和整体性解析。我们之所以肯定春青先生的研究方法,正在于他的方法论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之间,确实押韵合辙而无比妥帖。

我们注意到春青先生所使用的"宋学"这一范畴,实际上涵盖了与宋代诗学有牵涉的宋代的文化、思想、学术等诸多门类,而在对此的观照中,又紧紧扣住"宋学"影响宋代士人文化精神特征形成这一关键点,并以为在"宋学"影响下形成的宋代士人的以儒家的修身养性之学为基点、格物致知而辩言入理、经世致用而关心世事,以及坚守思想学说的自信原则等精神特征,完全贯彻到了他们的文学观念的建构之中,并由此而决定了宋代诗学的价值旨趣。应该说,这一结论之得出,是春青先生长期精研宋代思想文化和艺文典籍,以及长期浸沉于宋学、宋艺之中的结果,正因其平实,方为体贴入微,与那些新讹的命名式言说不同,在于其中充盈着学术诚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说所谓人文学术方法无所谓新旧之别,有学养根柢,有学术诚信,酿造到火候,左说右说,横说竖说,皆成学问,否则任啥也不是。此为题外之言。

在研究工作的具体展开中,春青先生将宋代的文论与宋代的学术文化视为一个具有共同生成机制与深层意义结构的彼此相连的整体,因此在析解文论观念和范畴时注重从"宋学"话语中寻找其根源与演变轨迹。同时又扩展研究的疆域,除诗文评论之外,又将整个宋代的文化学术纳入视野,对这些非艺文类的话语系统中所潜藏着的诗性话语或影响着诗性话语生成和展开的因素亦高度关注和精心理会。这样,便形成了该著以总论与分论结构成篇的特点。在"总论"篇中,先阐述宋代士人的文化心态,以及"宋学"的诸如"心"、"性"、"诚"、"敬"、"思"等基本思想旨趣和核心范畴,然后讨论宋代诗学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并进而梳理出了"宋学"对宋代诗学的的一般影响的若干重要方面。在"分论"篇中,对各家各派的体知,一般也是先描述他们的文化精神特征,然后分析他们的学术旨趣,然后探讨他们的诗学观念。这实际上就是认为,宋代士人的文化精神和学术旨趣是他们建构自己的诗学话语之前提与基础存在。这样的经营,不但有助于研究工作在指述和阐释功能方面向对象之更隐秘微妙处延伸,从而强化学术研究的解蔽功能,而且又保证了这一研究的性质既是文化的,又是诗学的,以及春青先生目中的研究对象既是文化的,又是诗学的。在文化的与诗学的之过程中,实现文化与诗学的圆融自洽,是该著的最大成功之处。当然,如果在"分论"篇中将欧阳修之前的宋儒们的话语也予以论析,应该说也是"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的题内话语。

篇8

关键词

战略管理;学科建设;学科发展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多样化等发展趋势下,战略管理作为一种在战略思想指导下,谋划学校运行与发展的管理模式,对高校的生存与发展起全局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管理作用。就大学的办学而言,战略管理应重点围绕学校的功能定位、学科发展、条件建设、制度改革和文化培育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理性设计。[1]其中,学科作为高校的基本组成单元,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基本载体和重要平台。其发展水平是高校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更是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对其进行战略管理,无论对提高学科自身的竞争力,还是提高学校整体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管理分析

学科(discipline)包含多种含义,伯顿•R.克拉克认为,“学科明显是一种联结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专门化组织方式。它按学科,即通过知识领域实现专门化。”[2]我国《辞海》将学科解释为“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3]综合各种观点可以把学科理解为,通过对学术或知识的分类,形成高校的基本组成单元。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重新修订学科目录,修订后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把学科分为13个门类(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军事、管、艺术)和111个一级学科。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推动知识增长与学术发展,开始建立起相应的知识或学术组织。当知识或学术组织产生以后,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管理就成为必然趋势。[4]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科理论不断深化,跨学科的知识和问题日益出现,传统封闭式的学科管理模式已不能支持与适应学科的发展。换言之,需要在深入分,析和考察学科自身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变化趋势和竞争形势的基础上,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有效促进领导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对学科建设和发展进行战略管理。正确认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管理,是高校加强学科战略管理的基本前提。《韦伯斯特大辞典》对战略管理的定义是:对整个组织首要的、普遍性的、持久重要问题的计划制定和行动执行的动态过程。[5]别敦荣教授提出,学校的发展战略包括三个要素,即高校发展的愿景、高校发展的目标以及高校发展的行动。且三者的关系为愿景引领目标,目标决定行动。[6]学科作为高校发展的基石,上述三个战略要素同样适用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管理,是对学科发展的战略愿景与目标以及学科建设的战略举措进行设计与执行的动态管理过程。学科发展的战略愿景是高校对其学科长远发展的憧憬与瞻望。在其战略愿景的指导下,学科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表现为学科自身的发展,以及学科系统功能的发挥。学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围绕学科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为促进其最终实现而采取的实践行动。为有效实现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学科建设应该从学科发展的知识、组织、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因此,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实质就是基于学科发展的愿景与目标,优化学科建设、强化学科系统功能的过程。

二、学科发展的战略愿景与目标

(一)学科发展的战略愿景

发展战略中的愿景与目标是高校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规划,是明晰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其中,战略愿景作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灵魂,是高校对学科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的高度概括性描述,是推动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起到凝聚人心、引领目标和指导行动的作用。如,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高等学校要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7]2016年3月17日,国家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8]这均体现了国家战略的发展理念和愿景,对于推进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又如,厦门大学在其“十二五”规划和2021年远景规划中对学科发展愿景的表述为: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整体实力显著提升,优势学科地位得到巩固,应用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加快发展,学科“主流特色”进一步凸显,若干学科和研究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9]因此,战略愿景具有全局性、概括性、前瞻性和理想化等特征。

(二)学科发展的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对战略愿景的具体化与可操作化。制定战略目标的前提是找准自身定位。因此,学科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要结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进行考虑:一是学科自身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二是学科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趋势与竞争形势;三是高校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和愿景。而且,所制定的战略目标要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现实可行性,既具有动态性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10]为了使战略目标有效发挥其导向性与可操作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将其分为战略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如,厦门大学在其“十二五”规划和2021年远景规划中对学科发展战略目标的表述为:到2015年,学校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大幅提升,10个左右的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术影响力进入ESI世界前1%)。到2021年,形成一批学术竞争力进入世界百强的学科。[11]这属于其学科发展的战略总体目标。另外,学科发展的战略目标还能够在学科评价中得以体现。如:根据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基于学科的学术声誉(academicreputa-tion)、雇主声誉(employerreputation)及研究影响(researchimpact),对世界一流大学所公认的42个学科进行全球综合排名。其中,学术声誉是指全球学术界在该学科领域中最权威的学者,对该学科的专业评价和认可度;雇主声誉指全球顶尖用人单位对为其提供毕业生的国内外高校及学科的评价和认可度;研究影响主要指该学科在当今世界最大的文摘和研究引文数据库Scopus中的“引用次数”及“高被引指数”。[12]这些评价指标反映了学科在其自身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意义与价值。此类指标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导向。因此,学科发展的战略目标应该在结合上述战略要素与特点的基础上,集中反映学科自身的发展与学科功能的发挥,即若要基于战略愿景和总体目标达到优化学科结构、建设一流学科等目的,应该在促进学科自身发展,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发挥的方面制定相应具体目标,如,在培养创新型人才、造就高素质师资队伍、产出高质量成果、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进而为采取战略举措提供思路。

三、学科建设的战略举措

在实际环境中,目标的达成不仅仅取决于价值观、敏锐的前瞻或合理的目的,还在于将这些意识付诸于实践的务实举措。有效的战略管理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不断地促进战略制定过程与战略实施过程有机的融为一体。[13]国际知名公共管理学者欧文•E•休斯(OwenE.Hughes)曾指出,“对于一个二流的战略进行一流的实施胜过对一个一流的战略进行二流的实施。”[14]因此,战略管理作为一种以行动为导向的管理模式,科学有效地落实战略举措对学科发展意义重大。根据学科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学科自身的内涵与特点,可以将学科建设的战略举措分为,既相互联系又各自发挥不同作用的四个范畴,分别为知识、组织、制度和文化范畴。

(一)知识范畴: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知识范畴,即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不断拓宽和深化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以及按照教学原则不断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及课程体系等的建设。因此,学科在知识范畴的战略举措包括学科理论体系、专业体系及课程体系的建设。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首先通过理论研究与科学实验等,在遵循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统一性的基础上,不断对其加以巩固、演绎和拓展。其次,学科的交叉与协同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科的理论体系。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新问题的不断出现,迫切需要不同的理论知识解决同一问题。通过学科知识的交叉与研究方法的融合等,一方面促进各学科内在知识的生长,使其理论体系得到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新的自然与社会问题,产生新的跨学科理论体系。学科专业体系及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要根据对学科发展内外部环境的战略分析,结合学科与专业知识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确定学科发展的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即专业设置与专业发展方向不仅要符合专业知识体系,而且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其次,根据专业设置与专业发展方向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组织范畴: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支撑

学科组织是不同学术领域按照知识的逻辑演绎不断外化的结果。组织范畴的建设,即按照学科知识分类所形成的外显组织得以运行的各种要素的建设。因此,学科建设与发展在组织范畴的战略举措主要包括:学科平台、师资队伍和学科经费的建设等。首先,学科平台的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与学术发展的规律,一方面按照学科中教学与科研的需要进行各学科教研室的建设,根据学科内专业和课程的相关性合理进行教研室机构的设置和调整。同时要加强教研室的职能建设,通过优化教学和科研来促进学科知识的发展与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按照学科高度分化后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跨学科项目建立符合需要的跨学科研究机构或组织。如,目前麻省理工学院共有30个跨学科项目,其中包括17个本科生项目和13个研究生项目,[15]涉及跨学科研究机构或组织60余个;[16]此外,充分发挥有关学科的优势,与政府、企业或其他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合作,构建相关协同创新的基地或平台,以此提升学科的创新能力。其次,组织是人的集合,学科组织是教师或学者的集合。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可以说,学科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于教师水平的高低。为确保组织的运行及学科的发展,在学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和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高校应明确如何完善人才布局,创新人才组织模式,提升教师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另外,师资队伍作用的发挥还表现在整个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乔治?凯勒曾提出,一所大学战略规划的有效性取决于校领导的有效性,但是规划的创新性却来自校长、教务长、财务副校长、院长和骨干教师。[17]因此,相关领导在进行战略决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师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尽量与大家形成共识,从而保障战略决策的准确性和创新性,以及战略举措的高效实施。最后,学科平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经费的供给。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经费,高校应努力拓宽学科经费筹措渠道,不断优化学科经费结构。如,各学科发挥各自优势,深入了解各级政府及市场的需求,增强开展与各级政府或企业的战略合作。通过合作争取相应的财政资源或运作资金。另外,鼓励教师积极承接各种类型的科研课题,从而在发展学科科研的同时,提高科研经费在学科建设中的比例。

(三)制度范畴: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制度范畴,即为保障学科自身发展与学科功能的有效发挥,而进行的学科规范体制的建设,以及为促进学科建设、保障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成效而进行的学科评估体制的建设。因此,学科建设与发展在制度范畴的战略举措主要包括:学科规范体制的建设与学科评估体制的建设。学科规范体制是在一定的政策背景下,为有效实现学科发展目标,对学科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予以规范和保障的制度体系。该制度体系是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和运行学科组织体系的前提,通过对学科组织体系和学科知识体系的规范与保障,来促进学科发展与功能的发挥。如,学科划分与设置制度、课程标准、学科研究规范等。学科评估体制涉及两个层面。一是为促进学科建设,对学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评价。通过评估,可以得出学科发展的质量状态,明确参评学科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差异,从而强化学科内部质量保障。如,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启动开展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从评价理念、形式、原则、性质、目的等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以此推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同时,通过全球范围的学科国际评估,不仅可以明确学科自身在国际同行中的地位,而且可以将自身推向世界。此外,还可借助全球范围的学科排名引入竞争机制,以加强学科的评估管理。如,根据2016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我国内地高校有5个学科进入排名前10,涉及2所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有65个学科进入排名前50,涉及7所大学。此外,本次排名我国内地共有409个学科进入排名前400,涉及88所大学。这仅次于美国学科进入排名前400的164所大学。[18]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高校学科发展取得很大进展,学科高原基本形成,需进一步发展学科高峰。不同高校不同学科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深入分析自身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差异,选择向学科高原或学科高峰努力。也可以通过评价标准的设置引领与提升学科建设的目标。二是为保障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管理富有成效,对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规划实施的监控或绩效评估制度。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由于学科内外部环境变化而导致的战略举措与目标的偏离。因此,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建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管理监控或评估制度,对战略举措的实施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对保障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管理有效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9]

(四)文化范畴: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精神动力

伯顿•克拉克认为,学科文化是每一学科内部所包含的知识传统,即思想范畴和相应的行为准则。[20]每一学科的成员都拥有共同的信念,拥有自己的符号系统、价值观念和学术精神等。[21]学科作为对学术的分类,使学科文化表现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但每一学科都作为学术的组成单元,又使学科文化在某些方面具有共性特征。如针对学科建设,学术自由的文化以及学科质量文化等是每一学科发展所共有的精神动力。文化建设抑或不如制度或组织建设对学科发展的作用即时或明显,但其一旦发挥作用,则会是潜在和持久的。因此,根据战略管理全局性和前瞻性等特征,学科建设与发展应该重视发挥潜在和持久作用的因素。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过于注重学科在知识、组织和制度范畴的建设,忽视文化对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学科文化作为学科软实力的内核,是学科自身发展和功能发挥的环境与背景。因此,其他范畴的建设要依托优良的文化环境和背景,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科发展。学科质量文化的建设应使每一学科领域的成员都形成以质量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明确提高学科质量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此外,学科作为学术知识发展的载体,针对我国高校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应努力创建学术自由的文化氛围,使学科发挥其内在的学术精神。另外,这种学术自由不仅仅体现为一所高校或一个学科内部的学术自由。根据学科综合性的内涵,它不是根据所在地点实现专门化,而是形成一个跨地区性的行会性的利益团体。[22]因此,要深入开展国内外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的学科发展理念,注入国际化的文化理念。

综上所述,系统完善的学科战略管理是建设高水平学科的有效路径,既指明了学科的发展方向,又明确了该如何进行学科建设。加强对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管理,要明确战略管理的愿景、目标、举措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三要素的不同作用,使学科建设与发展能够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成为有效的整体。力图在学科的知识、组织、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学科自身的发展与功能的发挥,最终实现高水平或一流学科的建设。

作者:刘海涛 单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别敦荣.《纲要》解读及大学“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制定[J].高校教育管理,2010(7):16.

[2][20][22]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王承旭,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34、87、34.

[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中)[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2947.

[4]卢晓中.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39.

[5][10][19]刘向兵,李立国.大学战略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81、202.

[6]别敦荣.战略规划与高校转型发展[J].现代教育管理,2015(1):7.

[7]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A].2016-05-21.

[8]新华社.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EB/OL].

[9][11]厦门大学“十二五”规划和2021年远景规划[EB/OL].

篇9

【关键词】

初中教育 英语教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新型的专业内容,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针对语言学习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了成熟完善的理论系统。通过对人的研究,来强化了解人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过程,需要调动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够完成语言学习。通过对相关知识内容的了解,可以从专业化的角度,针对初中阶段的英语词汇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专项教学,从而强化学生英语学习水平。

1.英语词汇在初中阶段的整体教学现状

英语词汇是组成英语科目的基础性内容,只有通过词汇的学习积累,才可以做到对相关英语内容进行进一步了解和认知。但是针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始终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学生,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相关词汇进行学习和记忆,只有这样针对初中英语进行系统学习才成为可能。但学生词汇已经可以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才能初步形成对英语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听读说写等英语专项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强化,最终形成过硬的英语综合水平。我国教育部门针对英语词汇教学已经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有明确的标准可以执行,针对学生学习的词汇数量作出明确规定。在词汇学习的基础上,还需要搭配学习习惯用语,同时还需要学习相关的固定搭配。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显得十分艰巨。但是这方面的教学在深入影响着学生整体的英语学习效果,因此需要通过一定措施来强化词汇教学,使词汇教学可以更加富有成效。

但是在具体的词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弊病和短板【1】。不仅教学的方式十分陈旧,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在针对相关单词进行讲解过程中,教师不能参照相应语境进行详尽讲解,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果。在针对单词进行具体讲解过程中,教师通常都是从发音以及词汇构成方面进行具体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具体记忆。但是由于词汇量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讲相对巨大,并且在记忆过程中没有规律可以参照。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士开始针对词汇教学进行深入思考,从认知语言的角度进行了深刻思考。

2.认知语言学对于词汇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2.1认知语言学概述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认知语言学作为一门专业学问诞生【2】。在经过了十年时间的研究和发展之后,相关理论已经初步成熟。在认知语言学的组成结构中,不仅包括原型理论,还有隐喻概念,同时还包括认知语法。通过对这一门专业学问的了解,可以了解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具体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更容易形成针对性教学,使教学可以产生更加显著的效果。

2.2基本范畴理论的意义和作用

在认知语言学构成系统中,基本范畴是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主要是针对范畴等级进行系统研究,将相同事物在不同等级范畴中的全部名称进行罗列和规划,保证相关名称的先后顺序,这就叫做基本范畴。在这一理论系统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延伸,使范畴的内涵得到拓展。通过对这一范畴的了解,明确人类大脑所产生的具体经验所处的范畴,在与自然范畴联系最为紧密的情况下,人才可以产生最深刻的记忆,学习效果才会更好,并可以对所学内容产生更形象、更深刻的感知。

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应用,可以对初中阶段的词汇教学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可以提供教学理论方面的支持或者借鉴。词汇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对相关的基本词汇进行记忆和了解,明确海量词汇中的核心部分,针对核心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就掌握了词汇中的精髓部分。在掌握了精髓词汇基础上,就可以通过对词汇的应用进行正常的英语交流,不仅如此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强化学生口语能力,同时还有英语写作能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提升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在掌握核心词汇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词汇积累和学习,将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极大促进作用。

2.3原型理论的意义和作用

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系统中,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者范畴进行具体认知,通过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系统,可以针对事物做出系统的阶段性划分,使事物呈现出金字塔的基本构成,从下到上的过程中,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相关层次的详细了解,就可以对事物进行系统全面认知。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明确英语词汇中,最有应用价值的词汇,然后应用原型理论,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针对原型意义进行详细阐述,这样学生就会在对词汇进行具体认知过程中,建立起系统结构,将相关词汇内容进行对号入座。这样学生对词汇的认知才会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可以明确具体应用方式,以及相关作用,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对词汇融会贯通,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结 语】

针对初中阶段的英语词汇教学,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深入研究,从而深层的角度上进行思考,在系统的理论中进行认识,这样才会强化初中阶段的英语词汇教学。在系统理论的支撑之下,词汇教学才会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会产生针对性的强化效果。

篇10

一 人文教育的含义

人文教育是指在人文精神的感染下,通过人文学科为基准实施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宗旨是为了提升学生在人文方面精神、文化方面的素养。人文教育指在人文学科的范畴里执行,传统意义上的人文教育指通过学科的形式存在。人文教育具备了以下特点:(1)人文教育不再是古典人文主义时期对精英教育的意义,也不只是通过古典教育的内容作为价值取向;(2)人文教育培养的是完整的人;(3)人文教育应积极开发人的左脑、右脑。

二 初中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现状

长久以来,受到只注重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影响,初中化学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将知识教学当作教学重心。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初中化学教学较少涵盖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教育被不断淡化,具体体现为教学内容过于重视逻辑性、系统化及网络化的化学知识结构设定,将学生对社会、生活乃至就业方面的化学素质需求过于忽略,也对化学在科技研究乃至社会应用层面上的问题过于忽略。在教学过程里,局限于加强掌握化学知识、解题技能的理性思维训练,忽略了人们在情感、心愿等方面非理性因素的需求及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推崇理性,追寻规范化、统一化,忽略学生获得个性解放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每天虽然都处在丰富的化学世界中,但是欠缺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对周围相关现象及问题处理的能力。老师始终将教给学生化学知识当作自身唯一的教学目标,学生如果没有掌握好知识,老师就会有挫败感。可当前倡导的是令所有人都发展的教育,而非经营式教育。化学教育承担的是令所有人都具备化学素养的责任。学生也应具有一定的化学素养,这也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化学教学应将精力放在化学基本知识及和化学相关的人文教育方面,而非对学生而言较难的专业问题方面。

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策略

1.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化学美的育人功能

审美教育是人们在人文素质方面不可欠缺的构成部分,美育不但可以提升素质、陶冶情操,并且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活动,对加快学生整体发展具有无法取代的作用。化学美属于科学美,化学在展现物质内部丰富的运动方式和规律时,体现了化学范畴中具备的丰富的美育素材,所以,具有特殊的美学意义。

2.透过化学科学研究实验,养成学生求真务实的人文精神

初中教学的人文精神中心思想为让学生全面发展,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建立科学素养的同时,培养其具备积极、向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依据,在这一过程里,不但是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还是令学生了解科学家如何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感受科学研究所经受的困苦,养成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勇敢探索、坚毅的科学品质以及求真务实的人文精神。

3.充分探寻化学哲理,培养学生坚强的奋斗精神及毅力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老师会竭尽所能地运用化学史及科学家的奋斗过程、人格魅力来激发学生,让学生对学习勇敢追求,为事业勇于奉献,从而感受人文教育。在教学过程里,应将传授知识及德育的最佳结合点确定好,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渗透。化学中富含的哲理,一线老师应积极开发这些资源。

4.大量实施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篇11

摘 要:本文从认知原型范畴理论在整体性和隶属度方面与模糊语义的一致性入手,尝试用原型范畴理论来阐释模糊语义,并根据模糊语义的特点,提出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模糊语义;模糊记忆策略

一、概述

语意模糊性指语义所表现出的一种语义不确定、界限不分明、亦此亦彼的性质(王寅,2001)。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性,模糊词语在自然语言中比比皆是,比如,“三个臭皮匠”“快50岁了”“almost ready”等都表示模糊的概念。虽然人们能够灵活地运用这类模糊词语,但是对于模糊现象的认知,还是比较欠缺。对于语意模糊现象的阐述,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在《卜居》中写到的“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不逮,神有所不通。”这段话揭示了“尺”与“寸”由于判定标准不同而产生的模糊语义现象。在西方,对于模糊语义现象的研究早在Zadeh的模糊理论诞生之前,但是我国学者一般把Zadeh的《模糊集》的诞生作为模糊语言学的开端。模糊集合论将模糊语义描述为一个具有核心和边缘的模糊范畴。这个模糊范畴正好对应于现代认知心理学或认知语言学上的原型范畴。范畴是范畴化的产物和结果,范畴化又是概念和词义形成以及语言运用的出发点,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王寅,2006,p95)。因此,认知科学上的范畴理论可以为语义糊现象提供另外一个研究角度。

二、认知视角下的范畴理论及其与语义模糊的关系

(一)从经典范畴理论到家族象似性

从亚里斯多德到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之前2000多年是传统的经典范畴理论时期。这一时期的经典范畴理论认为,范畴是通过一组共同特征而建构起来的,一切特征都是二分的,范畴有明确的边界,范畴内的成员地位相等,其决策过程是简单的、明确的。自从亚里士多德提出经典范畴理论以后的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大家一直以为范畴的问题已经得以解决,很多学者

也将这种范畴理论视为理所当然。经典理论在20世纪的语言学研究中起过主流的作用,比如在音位学的区别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语义成分分析(CA)等都是建立在该理论之上。

维特根斯坦于20世纪50年代对“game”范畴的研究,发现其并不符合经典范畴模式。“game”成员之间只有多种方式的相似性而非共同的特性――比如,有的游戏是求输赢,有的是追求娱乐;有的需要技巧,有的则需要运气。在此基础上,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家族象似性(family resemblance)原理,论述了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成员与边缘成员的区别以及隶属度问题。家族象似性理论认为,范畴内成员以相似的方式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类别,同一范畴内部各成员的地位不同,有典型和非典型成员之分。这一原理的提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学者进行了理论性和实验性的研究,如Berlin& Kay(1969)Labov(1973),Rosch(1973,1975,1978)等,使其进一步发展成为原型范畴理论。

(二)原型范畴理论与语义模糊

认知语言学下的认知范畴是一种原型范畴。我们前面提到,范畴化产生范畴,形成概念和意义,所以范畴化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认知语言学认为,意义就是人类对外界的认知,如果人们的认知过程受到了模糊性的制约,那么在人类认知过程中所产生的意义也必然会收到模糊性的制约。下面本文将讨论原型范畴的特性以及与语意模糊的关系。

基于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Berlin和Kay(1969)对于颜色范畴的研究,说明了范畴内成员地位不是相等的;社会语言学家Labov(1973)对cup,mug,bowl以及vase区分的研究,证明了范畴具有模糊性;Rosch(1973,1975,1978)先后以家具,水果,交通工具,鸟等十个范畴为对象,让200名受试的美国大学生判断认识对象在何种程度上可以视为某个范畴的典型成员,结果发现受试者普遍接受范畴成员有程度差别的观念,也证明了范畴成员隶属度在心理上的真实性。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Rosch提出了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原型理论认为:同一范畴的各个成员之间没有共同特征,只有家族相似性;特征不是二分的,范畴边界是模糊的;范畴内各个成员的地位并不平等,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另外,原型范畴理论的心理学基础是格式塔心理学,它认为心理现象具有在意识经验中所体现的最基本的结构性和整体性,强调整体不是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

原型理论从范畴内部,对成员作出了“核心”与“边缘”的区分。而模糊语义学,正如文章开头所引用的王寅教授给出的定义,是一种界限不分明,亦此亦彼的性质,这也正意味着它是由一个典型意义和若干个扩展了的边缘意义组成的有机整体,这正与原型范畴在结构上由核心成员与边缘成员组成相吻合,可以说这是范畴化过程中原型在语言上的反映。另外,如前文提到,Zadeh在1956年创立了模糊集论,主张用定量的方法来处理模糊语义问题。Zadeh认为模糊概念构成模糊类,据伍铁平(1999:67)的定义,模糊类是指该类中的成员向非成员的过渡是逐渐的,而不是突然的。模糊集合内的每一个成员对应一个隶属度,介于[0,1]以内。这种模糊集论很快被用于模糊语义的研究,以隶属度对语义的模糊性作出解释。比如“中年”一词上下限都没有明确的界限,其语义具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如下图:年龄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隶属度03050809111110908070503 (伍铁平1999:68)

Rosch所提到的范畴成员的隶属度,也表明同类中的各个成员偏离典型成员的可承受范围。某一范畴内部成员家族相似性的程度也介于[0,1]以内,以“1”表示典型成员,其它成员的隶属度递减,低于0就不属于此范畴。如在furniture这个范畴里,chair、sofa的隶属度最高,是“furniture”的典型;couch、table、easy chair、dresser等的范畴隶属度次之;而vase、ashtray、fan、telephone的范畴隶属度最低。这种隶属度与模糊语义的隶属度也是一致的。

模糊集论是模糊语言学产生的重要基础,很好地说明了语义模糊具有一定的隶属性。语言是认知的产物,语义模糊主要产生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类属划分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范畴内成员不同的家族相似性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模糊语义内部结构的不平衡性,产生了中心语义与边缘语义,所以认知范畴的原型范畴理论对模糊语义的产生表现出很强的解释力。

三、模糊语义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首先,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应该提倡模糊记忆策略。

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老师大都泛泛地讲授书本上的词汇,例举各种义项,要求学生对单词及其所有的义项进行死记硬背,结果这些新词,或者某些义项很快会被遗忘,比如说“gay”这一词,在“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中,诗人只能成为“同性恋”吗?学习者对于一些边缘意义的缺失,会导致其产生语言学习障碍,因为词汇是语言的一个基本单位,如果没有适量的词汇,我们就不能和别人正常的交流,以致逐渐失去语言学习兴趣。但是词汇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我们不仅需要理解词的音、形、义,还得掌握词语之间的搭配以及它的语法属性等。在前面我们讨论过Zadeh的模糊集论,其核心是模糊集合内的成员有一种隶属度,介于[0,1]之间,数值越接近1,其隶属度就越高。我们可以把一个单词的各种义项视为一个模糊集,各种义项的隶属度不同,有核心意义和边缘意义之分。英语学习者应该首先掌握好一个单词的核心意义,然后通过推导,延伸等方式,扩展到其边缘意义,也就是“核心意义次要意义次次要意义…边缘意义”。后面的边缘意义可能已经看不出与核心意义之间有任何联系了。例如,“press”这个单词,最初的意义是“压迫,压制”,然后人们根据印刷机与纸张这种“压迫”的关系,引申到了“印刷”,进而泛指“印刷品”,然后词义缩小为“报刊”,目前用得较多的含义是“新闻界”。至此,词义已经模糊到了与核心意义似乎没有直接联系了。由此可见,在词汇学习中,我们应该遵照模糊集理论,首先掌握好一个词的核心意义,再扩展到它的边缘意义,建立起核心意义与边缘意义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到具体的语境中进行选择而不是一味孤立地去死记硬背一个词的多个义项,增加学习的负担。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模糊容忍度。

模糊性语言在英语本族语的会话中普遍存在,如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于这样的句子:

The concert attracteda thousand and onepeople to come.

It istwo and two makes fourthat Tom broke the window.

对于本土语言使用者来说,使用模糊策略的能力被视为其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却很少有机会去学习这种模糊性的策略,极少有人会把模糊语言学习编入教材以供外语学习者去系统地学习。正如上面的两个句子,如果缺乏对模糊语义语义的认知,就很难理解句子的意思。

模糊容忍度是指学习者对特定刺激或情景的了解缺乏足够的信息时勉强接受的程度,这也可以用用Zadeh的模糊集理论来解释:拒绝很难接受勉强接受基本接受接受00207091 英语学习者对于模糊的容忍度,直接影响到学习焦虑感,例如在阅读中碰到不熟悉的单词,很多学习者会被卡住,纠结单个词汇的意思而忽略篇章整体,导致阅读焦虑感的产生,最后影响文章的理解。在这方面,有些学者也做过研究调查,如张宗庆(2004)调查了大学生模糊容忍对外语学习策略的影响,发现高模糊容忍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时,能够有选择地运用学习策略,而低模糊容忍的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各项策略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增强自身模糊性意识,意识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充满模糊的过程,保持积极的情绪,能容忍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错误,从而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正确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结语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观的角度来解释了语义模糊现象。在原型范畴理论中,有“典型”和“非典型”成员之分,一个非典型成员与核心成员之间的距离越近,它的隶属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模糊语义也体现了原型范畴理论的相关特征,可以说这是范畴化过程中原型在语言上的反映。理解模糊语义对于广大英语学习者来说并非易事,我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如模糊记忆法,把模糊语义的特性运用到英语的学习中来,增强自身的模糊容忍度,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模糊语义,从而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作者单位:1.怀化学院;2.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Ungerer,F.& Schmid,H.J.认知语言学入门[M].外语与教育研究出版社,2001:1-19

[2]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9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