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民营银行的发展

民营银行的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9 08:24: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民营银行的发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民营银行的发展

篇1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6. 046

[中图分类号] F83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6- 0077- 01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加速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银行的发展要求越来越迫切。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别于国有银行,不仅在资本金来源上实现民营化,而且要实现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发展民营银行业不仅有助于规范不受法律保护的地下金融,启动民间资本,而且对于提高金融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推进银行业结构调整、金融体制改革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 民营银行的优势

1.1 明确的产权制度

民营银行具有清晰的产权结构,这正是民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民营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基础。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具体所有者的监督,所有权和经营权难以彻底分离,而且在短时间内难以通过改组来改善,建立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如果将民营银行定义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银行,民营银行就有了具体的所有者,避免了政府对银行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使银行的盈利性目标不受政府的政策性目标的干扰,能够高效地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民营银行由若干战略出资人和众多中小股东共同组成股份有限公司,从制度上可以避免政府对其进行制度外的干涉,保障民营银行实行真正意义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1.2 信息充分,成本较低

民营银行的自身定位减低了获取信息的成本。决定金融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信息以及建立在信息基础上的信用。民营企业主要是大量的地方性中小企业,其分布面广泛,经营情况和资金需求状况千差万别,其管理成本高、信息离散度高、贷款需求次数频繁、计划性差、贷款数额少。国有银行在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上,存在很高的信息收集和更新的成本,缺乏规模效益。民营银行在此市场上具有先天的信息优势,掌握客户信息全面,极易沟通,从而能充分地利用地方的信息,很容易克服信息不对称以及由于信息不充分而导致的高交易成本这一障碍,显著地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便于民营银行更好地选择贷款投向,形成高质量的信贷资产,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促进银企间的良性循环。

1.3 经营机制灵活

与国有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审批相比,民营银行由于规模相对较小,管理成本较低,决策迅速,能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生产的特点。例如:在泰隆,5万~10万元的小额贷款打入客户账户只需几分钟,而50万元的批贷也只需要半小时,而两家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均不到3%,显示了民营体制的优势。因此,相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是有益的补充。

2 建立民营银行的必然性

2.1 完善我国银行产业,形成互补优势

发展民营银行可完善和丰富我国金融体系的内在结构,在分工上,与大银行形成协作。大银行获得中小企业的信息成本高,灵活性不足,而民营银行分散在各地对中小企业情况较熟悉获取信息的成本较低、运作灵活。民营银行的出现将弥补大银行服务的遗漏,为中小企业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2.2 满足三农发展的金融需求,补充国有银行的不足

国有商业银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中角色转换滞后,在原有的信用机制中,由于非公有制经济被排除在社会经济制度之外,所以无法获得国有经济得到的信用安排。到目前为止,金融改革在突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信用关系不起作用,国有商业银行仍然难以向三农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民营银行可以优化现行金融体系下的信用机制,加大对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促进三农的健康良性发展。

2.3 提高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改善资源配置格局

民营银行的业务经营及其发展完善,能够为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外源融资,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建立和发展民营银行,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改善由国有金融部门垄断性形成的十分低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格局。

3 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

3.1 吸收民间资本组建民营化的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

农村经济不单纯由农业和农户组成,还包括农村工商企业。随着部分地区农村工商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其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多,从而为商业化金融组织在广大农村地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组建农村股份制民营商业银行,其股东以农村信用社原有社员为主,重点吸收有资金实力的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农民开办的中小企业使其资本金全部由民间资本入股。

3.2 现有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造

篇2

一、民营银行的定义与优势

民营银行是指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或者说民营银行是以民有、民治、民益、民责为基础的由民营资本控制与经营管理的责任、权力、利益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

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具有的优势是:(1)发展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因为它以民营经济成分为主,受政府影响小,可以自主决定经营管理业务发展,自由任命人事,有效促进民营银行的长远发展。(2)服务理念具有商业性,民营银行可在法律框架内最大限度的克服国有商业银行坐等顾客上门的弊端。(3)由于民营银行规模小,经营管理费用少,所以其具有一定程度的信息和成本优势。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银行,它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打破了银行业长期垄断的现象,促进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在发展民营银行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学习国外先进金融机构发展经验,吸取他们的教训。

二、国内外民营银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一)台湾民营银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1、台湾民营银行发展的经验

(1)台湾采取渐进式的银行民营化策略,稳步实现改革。台湾的金融自由化一直是按部就班分阶段进行,公营银行民营化分三个阶段推进:“当政府资本低于 50%时,该事业法令规定上由公营事业转为民营事业;第二阶段政府持股不及50%,但对公司营运仍具决定性的影响;第三阶段政府持股己无法控制、影响该事业,即政府持股变成纯粹持有资产的一种形式。”

(2)通过在放松管制的过程中加强金融监管的方式,来减轻放松管制带来的震荡。台湾在推行银行民营化过程中,一直没放松对金融的监管。不管是新设民营银行,还是公营银行的民营化,台湾政府实施每一重要举措之前,都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书。而后,随着民营化逐步深化,台湾政府也在不断进行监管创新。另外增强银行的内部监督功能,并加大了违反银行法的处罚力度。

2、台湾民营银行发展的教训。台湾新设立的民营银行数量过多,直接导致银行间竞争过度,进而引起银行市场占有率普遍偏低、经营困难加大、收益下降,严重影响了整个银行业的效率提高。

(二)美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的银行业以民营(私营)银行为起点,民营银行一直贯穿于银行业发展的始终。所以从美国银行也发展历史可以看出:

1、不断发展的民营银行逐渐成为美国的主要银行形式,伴随着日渐成熟的市场机制,她显示出比国有银行更高的效率。同时,在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思想的影响下,还存在一些国有金融形式弥补市场机制失灵所引发的问题。

2、政府与民营银行发展的关系至关重要。在经济的恢复发展时期,通过将私有金融国有化,来实现国家对金融资源的控制,短期内成效显著,但时间长了会产生例如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机构缺乏活力等负面作用。一旦经济恢复时,处于平衡发展时期,应恢复民营金融机构的本来面目,使市场机制真正发挥作用,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三、我国发展民营银行需要应对的挑战

民营银行虽然有其优势,但在发展民营银行的过程中除了要积极学习外国的民营银行的经验汲取教训,还要结合我国特有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充分全面考虑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所具有的特殊风险,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风险。风险主要表现为:

1、公众信任风险

银行是依靠信用进行经营的特殊企业,公众对银行的信任与否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在改革中新产生的民营银行,还没有建立起充足的公众信任度。另外,由于缺乏国家信誉支持的保证,民营银行的公众信任风险可能会大于现存的5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应该凭借其优质、真诚、周到的服务来确立自己的信誉,尽快建立起公众信任。同时,可以考虑在民营银行间建立存款保险体系,在银行内部建立一定比例的备付金制度,做好资金的准备工作。为了更好地发展民营银行也可以开放同业拆借市场来得到短期或隔夜的拆借资金,以便民营银行更好地经营。

2、行业竞争风险

民营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着很大的同业竞争压力。因为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分支机构少,结算渠道不畅,资金实力有限,资金筹集渠道受限。并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国外银行的涌入,都会使得竞争主体增多。民营银行如果不能走在市场的前列,则会很有可能失去客户和市场份额,难逃被兼并收购的命运。在应对同业竞争风险时,民营银行可以考虑:一方面从高起点入手,尽量绕开一般领域,将发展领域定位于客户需要而传统银行暂时无法满足的地方,例如,网上银行领域。另一方面,民营银行要充分认识到其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共生配合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高服务质量,整合业务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机制,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3、银行资本不足带来的风险

资本金显示着一个银行信誉的高低、经济实力的大小,是补偿意外损失、维护存款者利益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本金的多少与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成正比,资本金充裕,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强、信誉度就高,反之相反。根据民营银行的特点可知它的资本金来源渠道有限,资本金的扩充也存在一定困难,虽然上市发行是增加基本金的一种方式,但是上市、配股的限制又很多,周期也较长,难以在短期弥补资本。应对资本不足带来的风险,民营银行可以在成立初几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用税后利润补充资本金,把盈余公积转增为股本或者配股等方式来扩充资本。

4、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民营银行的主要宗旨之一就是服务中小企业,为他们提供贷款。然而民营银行与中小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民营银行很难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负债率较高,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假借破产之名,逃废银行债务,或是逃避银行监督,在资产评估清算上“做手脚”,或是采取各种手段悬空银行贷款。民营银行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降低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①在国家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的条件下,银行与贷款担保机构需要紧密配合,提高担保方式的效率进而提高贷款的安全程度。②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资信状况的评价体系,强化内部监督和制约功能,健全贷款风险防范机制。

尽管首批民营银行的诞生还有一段路程要走,面对的挑战也很多,但只要在充分吸取国内外民营银行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民营银行终会成为银行业中的重要部分。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会给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并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金融生态环境,有效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首批民营银行的成立同时也向世界昭示,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会停止,步伐会更加坚定。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84-0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70年代,罗纳德・I・麦金农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和爱德华・肖的《货币、资本和经济发展》指出:在欠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现象,政府采取干预手段,人为地压制利率水平,限制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提出金融深化理论,即为促进不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应放弃对金融的过度限制。许多国家在实践中也深刻意识到,长期的金融抑制阻碍了本国经济快速增长目标的实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自由化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许多国家开始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部分国有金融机构也逐步民营化。

国有股份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占据绝对优势,全国373家主流商业银行中,约95%都是由中央或者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或地方政府平台公司控股,除了5家国有大型银行,其余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仅有中国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两家银行是由民营企业控股;在城商行和农商行中,也只有14家小型民营银行分布在江浙一带。这种与市场机制不符的银行体系造成我国银行业同质化经营程度过高,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随着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等5家首批民营银行成立并相继开业,2016年新一批12家民营银行的设立申请也已经进入论证阶段。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虽起步较晚,但欣欣向荣。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国内外民营银行的现状为今后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民营银行的基本界定

民营银行是我国的提法,在国外研究中一般是指区别于国有银行的中小型银行。当前对民营银行的定义大致可分为3种: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治理结构论。产权结构论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资产结构论认为,主要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相关金融服务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治理结构论则认为,凡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以上3种定义都只是从一个方面描述了民营银行的特征,未形成全面认识。简而言之,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控股,并采用市场化机制经营的银行,核心特征是公司治理结构。

三、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民营企业可通过发起设立、认购新股、受让股权、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投资银行业金融机构。①2003年,以徐滇庆为首的长城金融研究所内30余位专家学者曾向银监会提出设立5家民营银行,但银监会以风险为由最终未能获批。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之后,又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民营银行的高度关注。2015年7月27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和天津金城银行的筹建申请获得银监会的批准,同年9月29日,浙江网商银行和上海华瑞银行获批筹建。截至2015年末,5家民营银行资产总额达79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51亿元,各项监管指标基本达标,整体经营平稳有序。

微众银行定位于持有银行牌照的互联网企业,手机APP于2015年8月15日上线,与微信、QQ账号无缝对接;同年9月21日,微粒贷产品上线微信,9月23日与优信二手车合作,平台金融业务上线。截至2015年12月末,微粒贷贷款余额74.95亿元,开通白名单客户2 034万人,授信客户352万人,授信额757亿元,累计66万人在线贷款128.17亿元。微众银行APP客户数累计逾32万人,产品代销规模接近150亿元。

浙江网商银行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注册资本40亿元,面向小微企业和消费者开展金融服务,信贷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和同业合作。2015年8月与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流量统计机构CNZZ合作,面向中小规模的创业型网站推出“流量贷”,基于大数据风控模型,对申贷者的身份、信用、流量以及经营状况等要素进行审核,向网站提供单笔最高100万元的贷款,首批授信总体额度为100亿元。同时,为口碑平台上的线下小微商户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最长用款期限为12个月。该计划第一期已向淘宝、天猫平台上的小微商家提供了总额60亿元的信贷资金,后续还会提供现金管理、余利增值等其他金融服务,下一步还将推出面向农村的贷款。

温州民商银行的股东全部是温州本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主要为温州区域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小区居民、县域三农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目前已推出“旺商贷”和“商人贷”产品,主要服务于股东企业所在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企业以及温州小微企业园等。截至2015年10月,民商银行吸纳存款超过3.5亿元,主要是企业定期存款,利率在2%―3%之间,贷款主要针对小微企业,贷款规模约1.6亿元,单笔最小15万元,最高200万元,年利率7%―8%。

上海华瑞银行围绕自贸区规划,提出服务小微大众、科技创新、自贸创新的经营理念。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资产规模近17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截至2015年8月末,华瑞银行共实现营业净收入1.34亿元,实现净利润1 881万元,存贷比为47.68%,均符合监管要求和该行的内控目标。作为上海自贸区的法人银行,54天内就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系统建设,4个月研发完成了FT自贸区分账核算体系,6个月推出了民营银行第一张人民银行3.0标准的芯片,充分彰显出民营银行的高效机制。

天津金城银行定位于“公存公贷”,借助天津自贸区的区位优势,立足天津,受惠于京津冀一体化,抓好大型国有企业客户、优质民营企业客户、自贸区内融资租赁和贸易型汽车行业企业,深挖产业互联网生态圈上下游企业,抓好高成长性、高附加值、高技术的中小科技型企业。

总体而言,我国民营银行现阶段的发展规划较为稳健,注重长期的风险监控,不盲目扩大规模、急于盈利,更重视夯实发展基础、探索差异化特色化路径、细化市场定位。

四、可持续增长的基本理论及模型

1977年,美国财务学家罗伯特・希金斯提出了可持续增长模型。可持续增长是企业在不增加并保持当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的条件下公司可实现的最大增长率,是一种平衡增长,可持续增长率是指在不需要耗尽财务资源的情况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

可持续增长率(SGR)=股东权益变动值÷期初股东权益=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留存收益率×权益乘数;实际增长率(g)=ΔS/S0,其中:ΔS代表本年销售增加额,S0代表期初销售收入额,若实际增长率(g)=可持续增长率(SGR),可认为企业实现了可持续增长。当可持续增长与公司实际增长相差较大时,提醒管理者对其差异进行全面分析,找出高速增长或是缓慢增长背后隐含的问题,及时制定出正确的策略。

稳定状态是指资产和负债随销售额比例增长;销售净利率为常数;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已定;不增加外部权益资金;增长所需权益资金来自内部;财务比率保持水平。在稳定条件下,决定持续增长率(g)的变量有T:总资产与销售额的比率;P:销售净利率(税后净利/销售额);d:股利支付率(1-d=留存比率);L:负债―权益比率;S0:本期销售额;S:下期销售增长额。

五、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民营银行是否能保持可持续增长,尽量避免随机因素干扰,确保分析时间的稳定性,选取中国民生银行2009―2015年前三季度的公开财务数据作为分析期,数据来源于民生银行网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Wind资讯。选取销售净利率等6项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变量,其符号及定义如下所示:销售净利率(P)=本年净利润÷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周转率(A)=本年主营业务收入÷期末总资产;权益乘数(T)=期末总资产÷期初股东权益;收益留存率(R)=1-本年现金股利÷本年净利润;可持续增长率(SGR)=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收益留存率;实际增长率(g)=期末主营业务收入÷期初主营业务收入-1

2015年的期初主营业务收入由上一年度前三季度数据替代。民生银行2009―2015第三季度的年均可持续增长率为15.26%,年均实际增长率25.14%。

以上数据可以估计民生银行的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有显著差异,为检验这两个样本无显著差异,采取配对样本T(Paired Samples T Test)检验。

提出假设 H:μ1=μ2,即先假定实际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确定假设的显著水平α,本文用α=0.05。检验结果表明,T检验的双尾显著性概率为0.047,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即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均值差异在95%以上的置信水平高度显著,意味着民生银行2009―2015年前三季度的可持续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为检验民生银行是增长过度还是增长不足,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Wilcoxon符号秩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民生银行在2009―2015年前三季度7年时间可持续增长率小于实际增长率的负号秩样本占100%,属于增长过度,反映民生银行处于增长过快的状态。民生银行2007年进行了事业部制改革,集中资源开发中小企业业务及零售业务,促进了经营管理效率及销售净利率的提升。

篇4

【关键词】

民营银行;SWOT分析;发展策略

经过前期的关于民营资本设立银行政策的陆续出台,2014年3月11日,银监会公布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方案,共有10家民企参与,按照每家民营银行不少于2个共同发起人的试点要求两两配对,模式主要包括“小存小贷”“大存小贷”“特定区域存贷款”“公存公贷”四种。

对于民营银行的定义,普遍有三种角度:一种强调产权结构;一种强调银行的资产结构;还有一种强调公司治理结构,是否采用市场化机制来经营。目前国家鼓励建立的民营银行,重点侧重于第三种,即通过打破垄断,由民营资本主导,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起来的拥有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新”的民营银行。更概括地说,“新”的民营银行就是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的,权、责、利统一的现代金融企业,或者说民营银行是由“民有、民治、民责、民益”四民构成的统一体。

发展民营银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从而改变经济结构与金融组织体系结构的不对称程度。但是民营银行作为一个新生的银行类型,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下,其生存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的障碍和不利因素。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民营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在伴随着不利的条件下依靠自身的一些特殊之处,仍然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及机遇。

1 民营银行发展的环境分析

1.1 民营银行的优势

1.1.1产权优势。目前金融体系下,改制或者上市后的银行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产权关系模糊,产权主体缺位,权责利关系不对称的状况,而这种情况导致了经营效率的损失。民营银行则是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具有清晰的产权,这有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更灵活的面对市场环境的转变,在竞争中获得先机。

1.2 低交易成本优势

民营银行在与中小企业的博弈中,交易成本远低于国有银行。中小企业在国有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下贷款难的问题,民营银行在解决此问题上具有优势,原因在于其在经营中更侧重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立足于本地区,服务本地区的企业,因此其对客户知根知底,极易沟通,同时又获得了规模优势,降低了服务成本,从而能为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金融服务,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是有益的补充。

1.3 灵活的经营机制优势

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由于规模相对较小,管理成本较低,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调整和经济周期的调整,在经济的浪潮有其容易存活下来的相对优势。

2 民营银行的劣势

2.1 规模、信用方面的劣势

民营银行无论是资本规模还是资产规模都弱小,属于小银行。国有银行有国家信誉担保,而民营银行完全是按市场化原则运作,其发起人是民营企业,其信用程度远远不及国家信用,在吸储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

2.2 品牌和声誉方面的劣势

我国民营银行成立较晚,在品牌、声誉建设上面先天的时间不足,加之其民营背景,使其在品牌建设方面更是难上加难,其无论在品牌还是声誉方面均远不能与国有银行相比。在目前存款保险制度等风险保障措施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品牌声誉不够强大的民营银行对市场的影响力及对客户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2.3 经营人才缺乏方面的劣势

民营银行成立之初,在搜寻专业优秀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大型银行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但是让其转战到民营银行去却是存在一定的障碍。如要培养自己的人才,又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在人才的聘用和培养上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人才布局。

2.4 公共关系方面的劣势

民营银行的所有者是以民营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在其自身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就存在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关系不顺畅,由其组建的银行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并且又多出了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关系,因此,其发展需要理顺与这些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3 民营银行的机会

我国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强烈的融资需求,为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大量的民营企业认为融资困难已经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发展,现有的金融制度无法满足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而这一状况就为民营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民营银行可以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专门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在与大型银行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金融业全面开放为我国民营银行加快发展提供良好机遇。民营银行有了向外资银行学习的机会,有利于民营银行加快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业务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开放也为民营银行拓展更宽的业务领域与市场空间奠定了基础。

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渐进式的中国金融体制变迁,为民营银行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大型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弊端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改进的空间。

4 民营银行的威胁

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全面竞争。在银行的竞争中,国有银行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特别是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参与市场竞争,向“全能银行”发展。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与征信体系的不健全,加之我国民营银行的内控制度不力,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使民营银行的风险控制与经营安全面临挑战。而外资银行的不断发展也争夺民营银行的客户和人才。

5 民营银行发展的对策

5.1 实施差异化的服务

目前中国的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国有大中型银行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市场布局已经趋于饱和,部分银行甚至还存在过度扩张问题。因此,民营银行进入市场后不得不面临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困境。但是也不是说民营银行不能生存,目前大中型银行在提供服务方面存在诸多令客户诟病的地方,同时,也不是每种服务都能够提供, 因此,民营银行可以在服务上下功夫,加强服务,通过提供优质、差异化的服务来留住客户。

5.2 高度重视风险管理

民营银行业务存在着大量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洗钱风险和法律风险,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一套严密的风险监管体系。民营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又要比一般银行的风险管理更严格,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民营银行业务的风险主要来自对客户及其业务背景、财富来源、民营银行账户的使用缺乏足够的了解。其次是贷款方面,民营银行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所设立的,而这些中小企业的资信度又是相对来说较低的,民营银行相对国有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更大。企业欠贷不还,逃废债务等现象,直接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收回,导致不良贷款大量上升,必然会影响民营银行的发展。因此,民营银行,特别是新生代的民营银行可以利用其固有技术优势,比如发挥互联网的大数据优势,收集客户的信用记录,建立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强大的功能助力其服务中小企业时降低风险,减少不良贷款。

5.3 加强信誉、品牌的建设

民营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相对于有几十年历史,有国家信用做保障的大型银行来说,其品牌,信誉处于劣势地位。而品牌与声誉又关系着金融消费者对其信任程度。信任程度的高低,又关系着民营银行业务开展的顺利与否。因此,对于民营银行来说,要想大规模的开展业务,需要加强其自身的品牌与信誉建设。这里,可以尝试专门成立民营银行协会或者其联合组织,加强平时的规范。也可在国家正式的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之前,采取类似存款保险的制度,加大存款担保,增加风险拨备等方式来提高其信誉。

5.4 加强与大型银行机构的合作

通过自身的发展,利用自身的优势还不足以让民营银行迅速成长壮大起来,其业务的开展还是需要通过与其他银行机构的协作,互取所长,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在日常的业务开展中注重与大型银行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利用大型银行的渠道和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学习其在风险控制与银行管理方面的经验。

5.5 加强对关联交易的控制

民营银行的股东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又一直以来缺乏资金、难以融资。即使在民营银行成立时,其出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是也无可避免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所以,民营企业很可能会通过自己设立银行来解决自身的融资问题,此时银行很有可能会成为其“提款机”。 而那些谋取小集团或私人利益的非公平关联交易行为一旦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归还贷款,民营银行就会面临巨大风险。

【参考文献】

[1]吴晓灵.民营银行的前景在于“错位竞争”[N].中国经营报.2013.12

[2]陆岷峰,王虹.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华北金融.2013.12

[3]郝杰. 互联网探路民营银行[J].中国经济信息.2013.501

篇5

尽管大家耳熟能详,但“民营银行”一词并非严谨的学术概念,在不同人的语境中,其所指往往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围绕民营银行所展开的诸多争论,多数时候也是各说各话,莫衷一是。

简单回溯以往各家观点,对民营银行的界定大致有以下三种,第一种定义强调产权结构,认为由民间资本控股的就是民营银行;第二种定义强调银行的资产结构,认为民营银行应主要为民营经济服务,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第三种定义则强调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即股东是否有效参与银行的治理,是否采用市场化机制来经营,而不受直接或间接的行政管理和控制。

我们目前更倾向于第三种定义,即所谓的民营银行,民间资本不仅要参股或控股银行,还要在银行的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采用真正市场化的机制而非行政手段,来进行银行的经营管理。

在此种定义的民营银行中,股东能有效介入银行治理,按照自身意愿选择管理者并遵循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委托问题,而且,由于实际控制人的存在,或许也可以形成对行政干预的抵制。此外,在股东主导经营的情况下,银行会更多地考虑资本损耗问题(因其直接增加了股东的成本),固有的规模扩张冲动或会因此而有所缓解。

在银行业已基本建立现代管理机制、经营效率已得到显著提升、中国金融业再一次步入改革转折点的新背景和新视角下,发展民营银行的意义,已不仅在以往所强调的提高金融效率、优化融资结构等方面。在我们看来,就目前阶段而言,发展民营银行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推动中国银行业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优化,以夯实银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虽然发展民营银行有积极意义,但不可忽视其风险的存在。回顾起来,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为数寥寥,根源在于监管政策的限制,其理由则基于银行业的一些风险特征:

首先是道德风险问题。具体说来,由于银行风险具有一定的外部性,所以监管部门时常会有“大而不倒”的顾虑。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所有者或经营者可能因追求短期超额利润而过度承担风险,最终将成本交由政府或公众来承担。在次贷危机中,这一问题已得到了充分暴露。而在我国目前政府隐性担保的体制下,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情况或许更加严重。

其次是经营的专业化问题。与一般行业相比,金融行业的经营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而且,其风险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各国对金融(特别是银行业)从业人员资质、银行治理结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薪酬激励制度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监管要求,不能完全由银行股东来决策。

第三则是关联交易风险问题。银行与关联方(主要是股东)之间过多的业务往来,可能给银行业带来一些额外的风险,比如可能使得银行业务过度集中,导致经营上的脆弱性;控制人可能出于自身利益,通过关联交易,将风险转嫁给银行,等等。在其他国家民营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此类事件并不少见。

发展民营银行的新视角和路径

基于以上分析,考虑到中国银行业的现状以及潜在的风险,对于民营银行的发展应审慎推进。应按照适宜的路径和方法来发展民营银行,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控制相关风险。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篇6

和中国传统的国有银行相比较,我们会发现民营银行有两个明显的不同,一是民营银行有更大的自力,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日常运营,不论是资金去向还是人事管理,民营银行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进行决策。二是民营银行的私有化程度比较高,其资产结构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构成,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经济计划的干扰,呈现各种各样不同发展道路。

一、我国的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相比,规模较小,网点也较少,但民营银行具备产权结构清楚、员工激励机制灵活、服务模式商业化等优势。产权结构清楚能够促进银行内部的管理,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商业化的服务方式对民营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民营银行还能够抵制过于银行的垄断以及与国有银行一起抵御外部竞争。我国的银行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仍是国有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占主导地位,民营银行由于银行网点少等局限,在存款和结算的两个市场上竞争优势不足,经营和运作的效率也相对较低。

二、民营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市场经济起步晚,直接导致了我国的民营银行数量少、规模小等特点。然而纵使我国的民营银行存在这些弱点,也无法掩盖其在市场经济中无可替代的地位。首先由于这种银行的规模较小,所以在组织结构方面有着大型银行无法比拟的灵活性,能够采取更加灵活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进行商业产业化的服务改革,进而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增加业绩。同时因为我国民营银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国有银行的垄断,使人民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1.外部因素的影响。现在仍然有很多人认为,在我国目前经济大环境下没有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市场对民营银行的欢迎度并不高。在银行业较为成熟的今天,我国银行的总体布局已经确定,各种类型的银行相互竞争、合作,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运营模式,而民营银行的出现虽然能对传统的银行格局带来一定的冲击,但由于其规模小、网点少的不足,这种冲击显然是微乎其微的。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民营银行的收益太少,因为民营银行是作为一种民间资本组建的银行而存在,其对风险的承担能力不够。同时因为民营银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上市、赚钱,大多数人会下意识地忽略其在其他范围对经济发展和银行业现有格局的贡献,这也是民营银行发展受到阻碍的一个原因。

2.银行内部的缺陷。首先,法律体制不健全,直接影响了民营银行的合理运营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的今天,一个完备的针对银行的市场准入和运营制度必不可少。然而目前我国并没有建立起关于民营银行的各项法律制度,从而使民营银行质量良莠不齐、规范程度低,不能合理参与市场竞争,这对于金融业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其次,有可能变成大股东的“一言堂”。从现有民营银行的股权结构状况中不难分析到,非公有制经济构成的银行并不能做到分散股权,很多情况下都是某个股东占有银行51%甚至更多的股份。这时该股东就拥有了对银行的掌控力,如果股东经营不善,很容易就让银行的发展轨迹出现偏差,进而陷入财政困难的泥淖。

再次,民营银行的竞争力不够。因为民营银行的服务方向仍然是传统银行的经营业务,在银行业较为成熟的今天国营银行在货币和金融方面已经具备一个较为完善的服务模式,而民营银行由于规模小、管理落后等原因,并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就导致民营银行在和国有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弱势,极大地制约了民营银行的发展。

最后,私营银行的信用受到更多的质疑。因为国有银行是公有制为主,以国家资产为保障的,其资产的安全性就有了很大的保障。而民营银行起步晚、主要以非公有资产为主,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固定资产都无法与国有银行相比,消费者相比较之下也更愿意选择发展时间较长、更为稳定的国有银行,这是制约民营银行发展最主要的原因。

三、民营银行的发展对策研究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民营银行想要在与国有银行的竞争中扳回劣势,首先就是要进行对自身的调整,尤其是金融体制的改革。现阶段而言民营银行的诸多劣势都是金融体制落后僵化导致的。为了进一步体现出民营银行的优势,扩大在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国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民营银行的运行提供指导和约束。2.完善银行内部的管理模式,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3.推出各类措施提高在群众心中的影响力,首先就是提高银行的信誉。

2.制定合理的银行监管法规。针对现在我国关于民营银行的规章制度并不完整的现状,笔者认为国家应该加强立法,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民间资本成立银行做出明确的限制,同时保证法律的公正性,保证民营资本在市场经济中能够平等地参与竞争,打破国有资本在银行业的垄断地位。

3.发挥自身的制度优势。民营银行作为一种私有化商业化的银行组织模式,更应该突出其优点,参与市场竞争。无疑,民营银行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就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方向。因此在银行的实际运营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发挥其作为一种真正的股份有限公司所拥有的能量,明确产权责任制、完善人事结构、优化企业管理,细化银行内部各部门的职权、使职权之间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真正使民营银行作为一种企业拥有更大的竞争力。

4.确立目标聚集的基本竞争战略。民营银行作为一种和传统国有银行相补充的运营模式,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地位。为此民营银行就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通过更优质的服务或者更高的效率为某一范围内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从而适应日益多元化的客户群体。通过有目的有针对地服务某一群体,既能避开国有银行的服务范围,减少竞争压力,又能和国有银行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篇7

?r?银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5年报[EB/OL].,2016-8-1.

参考文献

[1]卢福财,张荣鑫.中国民营银行的设立:现实意义、政策选择与风险防范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4):72-77.

[2]齐平,李博勋.民营银行设立对社会福利及国有银行的影响分析[J].学习与探索,2016,(3):110-113.

[3]周孟亮,李明贤.民营银行金融创新研究――基于普惠金融发展的视角[J].社会科学,2016,(5):59-67.

[4]曹连娟.中小企业融资难制度分析及政策建议[J].武汉金融,2012,(1):66-67.

篇8

一、我国民营银行发展概述

(一)我国民营银行设立基础

民营银行的设立在促进金融行业对内和对外开放,健全金融体系方面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对实体经济来说,其在供给方面的金融竞争力也有所增加,民营银行成为我国银行业的一股新兴力量。

民营银行一般是由民间资本组织成立的,民间资本的与国有银行资本相比较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它具有体制新颖、机制灵活、创新较多等方面,依靠这些独特性,去设立民营银行,对于民间资本投资者来说拓宽了他们的投资方式和渠道,民营银行的加入增加了银行业的竞争,为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力量。

民营银行一般规模比较小,因此,与大中型银行相比较,在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方面具有很高的成本优势,同时,由于其规模较小,所以在信息对称方面较大中型银行有很大优势。因此,民营银行在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和解决“三农”融资等问题方面比大中型银行更有优势。

(二)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的民营银行可以分为:目前建社完成,进入生产经营阶段的民营银行,和处于筹备阶段的民营银行。已经建立并进入经营阶段的民营银行主要包括我们熟知的目前发展较好的民生银行;中小企业的伙伴银行台州银行;致力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泰隆银行;以及以服务城乡居民为宗旨的浙江民泰银行、由浙江商人及外商合资成立的浙商银行和以“服务个私”为理念的稠州银行等。从2012年底以来,已有68家民营银行得到我国工商联审批通过。

二、民营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风险

银行的职能是充当信用中介、支付中介的机构,通过创造信用来开展业务获得利润,其经营业务一般是通过负债业务先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收集起来,然后再通过资产业务将收集到的资金进行配置,充当资金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的桥梁,民营银行做为银行的一种,其职能和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一样,但由于其特殊性,其面临的风险要比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等多很多,具体包括:

(一)公众信任风险

银行是“信用”的代表,银行的信用程度,具有较高信用度和安全性的银行必然会得到社会公众的亲睐,无论是从经济学理性人的角度还是消费者心理角度,这一结论都无可厚非,而民营银行作为民间资本经营的银行,在信用上完全无法与拥有国家信用作后盾的商业银行及股份制、政策性银行等相竞争,加上居民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社会公众对民营银行的信任度远低于商业银行,这对资本金不充足,经营规模小,经营时间短、起步晚的民营银行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行业竞争风险

在经济市场中,竞争随处可见,银行业作为经济体制中重要的金融机构更不能例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银行类金融机构变得越来越多,除了五大国有商I银行、十三家股份制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以外,外资银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也积极加入到竞争中来,从而使得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其竞争范围广且形式多样,包括文化、电子化水平、服务质量、银行特色、优惠政策、存贷款、金融创新等方方面面,而民营银行由于成立时间短,在各个方面还不成熟,因此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同时由于民营银行发展环境有限,发展数量较少且发展成功案例不多,相对商业银行等在内陆的竞争优势较差,加上自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我国进入平稳阶段,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国家采用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搭配的方式,减少和避免金融风险。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之下,虽然国家鼓励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但实际上会实行相对严格的审批核准制度,所以民营银行的入市条件还很严格。

三、民营银行发展中的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一)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提高公信力

1、树立品牌形象。民营银行可以借鉴市场营销的方式,形成自我营销机制,为客户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从一些创新性细节出发,提供其他银行没有的创新,向客户展示民营银行业务的新颖特征。民营银行可以有针对性的发展业务,比如设立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品牌,农村个人信贷品牌,大学生创业基金品牌,针对那些需要资金但是较难获得资金的人群开展业务。在确立品牌的同时突出品牌的宣传及品牌形象设置,将业务宣传与形象宣传结合起来,尽快建立起公众信任的企业品牌形象,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2、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民营银行不同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有国家信用作为保证,因此其公信力无需担心,为了解决民营银行由于信任度底,吸收存款难的问题,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民营银行发展经验,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从而提高民营银行的公信力,解决其公信问题。

3、争取得到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支持。民营银行可以同商业银行一样,向中央银行定期交付法定存款准备金或者超额存款准备金,同时参与银行间同业拆解市场,这样,就可以在需要资金时,通过同业拆解或者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来解决资本金短缺问题。与此同时,银行内部应该保留存储一部分备付金,为银行风险状况的发生做好资金准备。争取中央银行政策上稳定性支持,开放同业拆解市场,使民营银行保持清偿力和流动性。

(二)创建民营银行的公平竞争环境

对民营银行自身来说,民营银行应立足适合自身的竞争着眼点,绕开商业银行热门竞争领域,将发展目光集中在传统银行提供业务的死角人群,即一些需要某项业务或者需要筹融资的人群,但是却是传统银行不愿意接受的人群等。另外,民营银行应该在竞争市场中准确定位,利用自身优势,弥补先天性缺陷,完善银行业务流程,同时提高电子网络创新和完善等,从而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聿文.什么因素阻碍民营银行的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12.09.25.

篇9

国内学者对于民营银行的概念界定主要集中于产权结构论、资产结构论和公司治理结构论三个方面,其中产权结构论是基于所有权的角度,在银行股权结构中,只要民营资本占多数比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强调民营银行主要是由民间资本控股;资产结构论是基于资金的配给方面的角度,即以资金流向是否进入民营企业为标准,即资金配置是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银行是民营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论是基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具备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产权明晰、自主经营的银行就是民营银行,强调民营银行应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

本文综合多角度对民营银行分析界定,认为我国的民营银行是指民营资本主要控股,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不受政府干预的市场化的运营机制,并且股东具有相应的经营权责。

2.民营银行经营特点

民营银行本质特点即资本构成民营化;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基础,对于提供良好稳定的内部环境尤为重要;前期多民营银行的资本构成全部是民间资本,股权结构较稳定,企业资金稳定,盈利能力较强。

公司治理法制化是民营银行实现经营管理市场化的基础;民营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相对较高,加大投入制度设计,实现公司治理法治化最终达到符合公司健康运营并且维持公司稳定发展的公司治理机制的目标。

经营管理市场化是民营银行的最突出特点,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是衡量真正的民营银行的标准;市场定位差异化是民营银行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才能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银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二、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

1.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于1996年1月第一家由民营资本控股的民生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视为国家向民营资本开放银行业的一个重要信号。之后中国银监会以风险为由暂置了长城金融研究所提出的设立五家民营银行的建议。浙江在城市发展中成为民营银行的发源地,伴随成立第一家民营银行民营银行并于2006年城市信用社改组成立三家民营银行之后,民营银行成为浙江金融行业的新兴力量。

第二阶段发生于2007年1月中国银监会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首次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机构法人和自然人投资入股村镇银行,这个条款对于推动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之而来国务院与银监会通过相关文件逐渐放宽银行业资金准入门槛使得民营资本纷纷顺势流入村镇银行。

从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首次对发展民营银行提出政策支持之后,一系列政府支持政策接踵而至,推动了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发展。2014年3月,真正意义上由民营资本发起设立的首批五家试点银行开始经营;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银监会文件,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以自有资金投资设立银行业等金融机构,标志民营银行发展从此进入常态;同年第二批试点银行已有超过40家递交申请,截止2017年6月已有17家民营银行获准筹建。

2.宏观环境分析

在如今“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民营银行符合时代的发展。”经济新常态”下鼓励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银行业也作为金融服务行业蒸蒸日上。而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能够推动多元金融主体的构建,为市场带来活力,增强银行业整体的竞争力。并且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要发展民营银行,是因为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经济问题,对推?M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有重要作用。

我国国有企业一直以来在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同时存在强势政府行为。政策性干预是影响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政企不分是大型商业银行存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促进银行业金融改革需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民营银行的发展正是这场改革中的一部分。同时除了市场体制,我国有关金融的法规和细则的法律制度也需要完善,否则缺乏法律保障会阻碍民营银行发展。

信用环境是影响民营银行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都具有市场中充斥国家信用的特征,这带来的问题就是由国家信用衍生出的道德风险对金融机构个体荣誉和社会道德风险都具有不利影响。银行受到国家过度的干预会导致银行业不健康发展,缺乏对风险应有的防范和控制。所以银行应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来降低道德风险。

近年来金融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日益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其中互联网金融开展的业务大致可分为结算业务、小额贷款业务、销售基金产品、构建投融资的信息平台。得益于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其发展进一步的推动了民营银行的发展。

3.存在问题

除了外部环境对民营银行发展的影响外,从民营银行自身来看,和其他性质的银行还存在一定差距,竞争还处于弱势地位,深入分析发现民营银行自身存在问题如下:

(1)资金成本偏高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银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使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关键是互联网金融开启了小额金融领域的市场抢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市场也是与民营银行的主要市场目标,所以,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并且在竞争中无形提升经营成本,负担加重。其次,低息揽储已经成为过去式,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对民营企业的作用也是有利有弊,民营银行可以通过制定差异化利率来吸收存储,但由于网点数量和市场信任度等劣势使得民营银行必然要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存储,从而提高了资金成本。最后,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由于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资本缺乏安全保障、其目标客户是小微主体缺乏稳定性等问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所以民营银行必须在风险管理上加大投入提升民众信心,对风险管理的投入也就造成了管理成本的提高。

(2)业务和经营范围受限

虽然已有政策开始鼓励发展民营银行,同时对民营银行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比如民营银行的业务规模不能超过一定的资产限额,经营范围也被规定网点不能随便设立,只能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营等等。对民营银行的诸多限制都是对民营银行的运营管理提出挑战,民营企业需要依靠特色化经营逐步打开困局,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也是会限制民营企业发展的又一因素。

(3)特殊风险较多

首先是经营风险,这主要是由民营银行起步晚缺乏经验和为追求高利润可能存在的违规经营造成的。其次是流动性风险,这是由源头民营资本的不稳定性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保证吸储能力造成的。最后是信用风险,这是由民营银行自身的信用风险和我国目前信用体系不完善造成的。

三、中国民营银行发展前景探讨

1.前景展望

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以及政策一直推动民营银行的发展;同时民营银行由其特点,作为我国金融体制补充,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促进我国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并且其设立对于推进金融市场公平竞争、促进改革有重要意义;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对于双方都有促进作用,并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民营银行发展仍面临挑战,在数量增多和规模扩大的未来迫切需要克服自身经营发展不足。可以预见在于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相较,机构数量和经营规模都尚处萌芽状态,未来还有广阔发展空间。

2.发展路径分析

篇10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一、民营银行发展路径概述

(一)增量发展路径。从理论上讲,增量发展民营银行的模式,可以促进银行业的竞争,督促国有银行改善管理,推动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新组建民营银行有许多优点。第一,一张白纸,没有负担。没有那些不合理的制度约束,没有既得利益集团的钳制。第二,比较容易通过市场来选择经理人员。第三,没有不良贷款的历史包袱。

(二)存量发展路径。从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开放民营银行的风险是很高的。许多国家,在没有相应的政治、经济和法律配套体系的情况下开放民营金融,都造成了严重的金融混乱。从我国国情看,上个世纪90年代初盲目发展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结果造成这些机构短期行为严重,经营管理混乱,最后只好进行撤销、关闭、兼并和重组,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因此,金融改革必须要有一个底线,即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改革,这是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成功的精髓所在。中国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需要由现有银行的市场化和引进民间资本进入两个轮子推动。

(三)混合发展路径。一些学者认为,构建民营银行不能急于求成,应该采取渐进式的发展战略,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一是对国有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注入民营成分;二是吸引民间资本入股现有的中小银行,逐步实现中小银行民营化;三是在条件成熟时设立完全以民营资本投资入股、按市场机制经营的民营银行。

二、民营银行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

(一)增量发展路径评价。增量发展民营银行有许多优点,如可以增加金融领域的竞争活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管理权限上收、资金外流和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我们更应看到,新组建民营银行,不仅在市场准入方面有着高昂的代价,还有可能重蹈过去随意办金融而引发惨痛教训的覆辙,更主要的是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这个我国金融改革应首先考虑的问题依然存在。

1.增量发展民营银行并不能启动银行业的竞争机制。对于一般企业来说,改革中的增量部分是一种可以自我调节的有机整体。发展过程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生存下来的民营企业都极富生命力,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带动国有企业改革。而银行业则不同,我国目前银行是进难退更难,退出就意味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2.增量发展民营银行并不能从根本上减轻国有银行的历史包袱。对于一般国有企业来说,改革主要的障碍是人员负担。发展民营企业,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而且随着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中的职工会主动离开,将减轻国有企业的改革压力。而银行业改革主要的障碍是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它不会因为民营银行的发展而减少。

3.增量发展民营银行将加大整体金融风险。银行的风险不在银行本身,而在于给广大存款人带来的风险。银行如果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支付问题,将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如果是一般企业,死一批,再发展一批,有利于市场的优胜劣汰,保持生命活力。但对银行业来说,完全的市场竞争法则,是行不通的。一家银行倒闭,有可能引发整个银行业的信誉风险和金融危机。

4.增量发展民营银行的经营成本高昂。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以重新募集资本的形式成立商业银行,按照《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其资本金必须达到十亿元人民币。这个数额,对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来说,或许不是问题,但在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就成为其市场准入的一大难题。另外成立一家银行,还需要相应的人员、网点、机具设备等,这是一笔昂贵的费用。再者,其营业网络的建设、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及机构运转的磨合更需时日,这些都提高了新设立的民营银行的经营管理成本。由此可见,新成立民营商业银行不具普遍性。

(二)存量发展路径评价。采用存量发展路径,从改造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城信社入手,具有可操作性最强、成本较低、能有效避免可能出现大的金融风险等优点。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成功经验表明,相当部分中小国有企业通过转让实现了民营化。我国资本市场上,一些退市的亏损上市公司利用“壳资源”的优势最终完成重组上市,顺利实现扭亏为盈。对国有银行的存量改造,可以借鉴国有企业民营化的经验。但存量发展路径也有缺陷:

1.所有者缺位的问题。从总体来看,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明显成为主流。但民企参股农村商业银行所能掌控的股权比较少。为防止一股独大,使农商行成为某一家或几家企业的小金库,农商行对企业参股比例做了严格的限制。但由此又带来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单个企业所占股份比较少,没有一个相对控股的股东,使得股东普遍对农商行发展缺乏关注。所有者缺位,虽然改制成商业银行,但和过去信用社时一样,一切仍旧是行长说了算,缺乏内控机制,积聚了潜在的经营风险。

2.存量改造延续的是一种“搭配销售”的策略。这种策略对于劣质产品生产者是一种占优策略,但对于优质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公平,只不过是强制消费者以更高的价格满足其效用。而产权的“搭配销售”则可能使总体效用锐减为零。

三、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增量发展路径还是存量发展路径,都存在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关键在于哪种方式的成本和风险最小、收益和效率最高。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选择应遵循自下而上、自小而大、符合经济发展自身规律要求的原则,其发展战略应侧重以小求大、以点求面、以稳求进。其发展必须考虑我国经济的现实发展阶段,必须考虑我国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循序渐进、依次推进,过度、过快开放都将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害。当前的民营经济大部分从事的是竞争性产业,在发展初期,管理不够规范;容易产生政策与制度疏漏,加之民营资本的逐利和扩张动机强烈,极易出现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现象,从而大大损害民营企业的声誉与形象。而银行在放贷时,借款人的信誉往往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如果民营企业的声誉不提高,民营银行市场定位选择便很可能偏离民营企业,而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必然影响其发展路径的选择。因此,民营银行的发展路径应是多元化和混合型的,混合发展路径的优势自然就凸显出来了。民营银行试点以存量改革为主,兼顾增量改革,民营银行进入成长期后,则以增量改革为先导带动存量改革的渐进式改革是民营银行发展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姜应祥.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成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金融,2001.

篇11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2-0080-03

一、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业发展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逐步放开利率管制,由市场自主确定利率水平。我国的利率市场化采用渐进式的发展步伐(见下图),主要采取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改革的层次和深度不断加强。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对于我国的银行业也会带来不小的冲击:

1.加剧市场竞争。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3家政策性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4家城市商业银行,212家农村商业银行,190家农村合作银行,2 265家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但众多银行中,5家国有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却远远超过其他银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开放,使得我国众多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定价,加剧了多数中小银行与国有大银行竞争的局面,促使众多中小银行借助着一个契机,发挥自身的优势,“联合”冲击由大型银行一统天下的局面。

2.推动银行业发展。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获得了自主的定价权,对于银行的议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有利于扩大银行自主经营的权利,采用差别化定价模式,同时实施主动负债,降低经营成本;推动银行开展金融创新,传统业务比重下降后必将引致更多的新型金融产品的产生;进一步优化金融市场,加速形成规范的竞争经营环境。

3.传统业务受到冲击。长期以来,商业银行都以存贷款为主要的业务,赚取稳定的差额。但在贷款利率放开之后,这样简单的盈利模式受到了冲击。一方面由于投资渠道的增多,加息拦存成为吸引存款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筹资方式的层出不穷,使得各企业的议价能力不断地增强,贷款利息也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经营模式转型压力增加,加速传统银行业务向投资银行、财富管理转变。

4.银行业风险加剧。首先带来的当然是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加大了银行收益的不确定性;再者,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往往表现出利率整体上升的趋势,这就迫使一些优质企业寻求其他的融资渠道,而那些较差的企业就乐于向银行借款,以此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5.中小银行带来更大的冲击。相对而言,大型银行在资金支持、管理方式、员工水平上都强于一般的中小型银行,广大的中小型银行由于资金势力单薄,业务经营不成熟、政策支持等固有的劣势,在面对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时,所受到的冲击将会远远的大于大型国有银行。

二、民营银行的机遇

民营银行的设立使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界合法化,完善了金融业的有效市场竞争,打破了国有银行垄断的局面,设立的落脚点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民营银行也存在其自身的发展机遇。

1.更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相对于大型银行烦琐的运作机制,小银行的运作一向以效率著称。再者,民营银行本来就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它的出现恰好弥补了大型商业银行在业务上的不足。注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民营银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最重要原因,民营银行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制定出更好的运作方案,对于风险较大的客户采用多样化的保障补偿措施,同时降低民营银行经营的风险,优化其客户结构。

2.加快金融创新的发展。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冲击,银行为规避风险,那些不受利率影响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就会受到重视。从以创新为重要发展点的民营银行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利率自为他们的创新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再者,由利率自主带来的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也为他们加快创新提供了压力和动力。实际上,即使不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民营银行在风险自担和资金支持上是远远不及大型银行的,而民营银行本来就不是靠资金实力取胜的,高效的运行机制和创新的服务才是其立身之本。在利率实行市场化之后,原本受利率上下限制约的民营银行,就可以更加自由地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情况调节利率,民营银行的竞争力也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三、民营银行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在一个层面上对银行业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同时也会加剧市场的竞争,其给中小银行带来的影响远远大于大型银行。

1.资金实力不足,经营管理尚不成熟。民营银行的资金来自于民间,虽然是一些实力较为强劲的企业提供的资金支持,但是相对于国有银行的国家支持,外资银行固然有其母行保护,其实力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民营银行是由民间企业创办成立,属于跨界经营的初探,因此设立初期的民营银行和国有银行或其他股份制银行不同,它没有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在行业中的地位也没有得到巩固加强,市场定位尚不明确,缺乏较好的能力去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带来的冲击。

2.利率水平上升,存贷利差缩小。据调查,美国在利息放松的初期,存贷利率同时上升,在1981年分别达到了8.5%和14.2%的位置,随后又回落渐趋于稳定。而台湾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存贷利率也均逐步上升。由此,在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普遍呈现出缩小的态势,这对于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社会信用缺乏,金融监管不完善。首先,就自身而言,民营银行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形式,其信誉和担保不足以让民众对其完全信任,在揽储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再者,据了解,在民营银行发展良好的欧美国家都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了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能力,而民营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远远低于大型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可能会成为民营银行的致命伤。而完善的金融监管就成为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缺乏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对可能出现的恶意竞争进行管理,将会促使民营银行倒闭,造成金融混乱。

历史证明,在美国完成了利率市场化之后的五年,美国每年都有200家左右中小银行倒闭,而中国台湾在完成利率市场化之后,曾出现过整个行业亏损的情况。因此,一旦开始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那些本身实力就不够坚实的中小银行将会被置于更加不利的处境中,甚至可能出现上述中小银行陆续倒闭的情形。

四、民营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利率市场化会给民营银行带来利润区间的压力,多方面风险增加以及对于金融创新的更高要求的影响。就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民营银行抵御金融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的能力:

1.建立完善的治理机构和内部管理机制。利率市场化会加大多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民营银行要建立严格有效的管理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壮大自身的实力,同时注重人才的培养,特别注意“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性原则的统一,要对于经营的灵活性予以适当的控制,避免由于利率的自主确定而对于利润的过度追逐,以此而引发更大的风险。

2.突出防范利率风险的重要性。利率随市场波动给民营银行带来了收益的不确定性和损失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最主要影响。为了提高民营银行对于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首先,要加大对于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制定合理的策略来管理风险;再者,要积极开发衍生产品,转移利率风险;最后,要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有意识地规避利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