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校信息化管理

学校信息化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9 08:24: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校信息化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校信息化管理

篇1

一、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将现代信息化技术与科学管理方式相结合,通过构建办公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多个功能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以进行自动化的信息管理。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不但能够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还能使各职能部门间共享数据、对信息快速响应,提升管理水平[1]。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中,通过高校信息化建设整合优秀教育与人力资源,并对其最大限度的调配与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这样便捷、高效的管理水平及优秀的资源配置能够让高等学校更专注于学生的培养与科研工作中,进而增强教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提高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2]:1.部分高校管理层对信息化的理解未达成共识;2.信息化建设重点在硬件上,缺乏对技术的重视;3.对信息化专业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4.信息化管理体系仍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1.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数据的数量不断增长,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在高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数据,而现行管理信息系统中能够涉及到的不过九牛一毛,一方面造成了信息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数据的深度挖掘不足。在大数据时代若放任这些数据的囤积,就是无形中浪费了巨大的信息价值,因此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中来。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高校信息化管理,需要建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提供技术保障[3],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架构,实现系统内数据的传输、共享与采集;同时,对数据,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最后,做好数据安全保障工作,维护好个人隐私[4]。也需要广大教职工与管理人员提高大数据意识。能够从多角度、多因素对学生状况进行分析,能够提供精准服务,提出针对性建议与对策以指导学生的成长。提升管理效率,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使评价更加科学、使决策更加科学。

2.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

以云计算、大数据及实时协同分工网络等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整合、使用与共享资源,构建“互联网+”校园。借助互联网技术,信息与数据不仅能够通过网络连接的方式传播,同时能够在云端进行存储、传输与处理,更充分、有效地发挥信息的价值。同时,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打破校园的传统界限,实现信息的校内外互相连通。学校既是信息的供给方也是信息的接收方,通过信息传播扩大信息的价值,通过信息接受吸纳优秀资源使自身受益。

3.运用现代视频音频技术进行高等学校信息化管理

相较于文字,视频音频更加的形象与直观。而音视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传输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云存储技术的出现更是为音视频文件的存储与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空间。目前我国高校内的多媒体建设与校园网络覆盖较为完善,这为运用音视频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基础;而个人电脑与移动终端的普及更是为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MOOC等开放式网络课程网站与视频直播技术的兴起,更是为高校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方式。

4.大力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投入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配置上都已具备相应的规模。但面对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革新,一方面要购置、更新设备,如数据存储设备、数据传输设备及校园内多媒体等硬件资源;另一方面更要加大相关人力资源的投入,建设出一支拥有技术能力、熟知管理流程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增强自身的“软实力”。

三、结语

高等学校的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高效管理及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而在新形势下,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构建完善的高校信息化管理体系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大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提出了在高校信息化管理中应用大数据等现代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加大信息化管理资源的投入等方法,以克服高校信息化管理现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海玲.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体制革新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

[2]孙幸成.高校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0.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着社会向智能化和知识化的方向转变。进入了21世纪,教育信息化发展也成了不可抵挡的潮流,学校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学校信息化管理

(1)概念

通常意义上的学校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在学校管理中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学校的管理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利用强大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来逐步替代繁琐的人工管理方式,从而让学校的管理工作得到创新,帮助学校管理者制定正确的管理方案,让管理者全面、动态的了解学校管理过程,优化学校教育资源。

(2)职能

学校信息化管理主要是集合了教育理论与管理理论两个方面,与一般的教育管理活动有所不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能:

首先是规划职能,规划是学校管理的初始环节,要想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帮助学校组织在教育改革中更好的发展,为完成学校信息化管理的任务打下基础。其次是组织职能,根据学校的规划要求,安排学校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落实学校组织规划方案。组织职能能够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帮助学校组织进行工作分类。再次是预测职能,学校管理信息化主要是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预测机制,提供成员参与管理的机会,从而迅速的做出决策。第四是协调职能,学校信息化管理能够在动态的管理中协调各方面的知识,减少一些无用的部门,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最后是控制职能,信息化管理为管理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控制调节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从而适应管理活动的进行。

二、新时期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创新

(1)战略理念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在信息时展的战略资源,也是学校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要扮演好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就需要对学校信息化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规划,进行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在学校信息化管理发展过程中,要系统的进行战略性的规划,信息化管理的发展状况是否良好,决定了学校开展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内容。学校管理者从学校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学校的内部和外部条件,为学校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策略,这些策略和方案能够帮助管理者安排和落实具体的工作,做到合理有序。

(2)领导理念

管理的核心职能是领导,领导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通过运用手中的权利对于活动施加一定的影响,因此,学校信息化管理的领导理念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起着很大的决定作用。

三、新时期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实践创新

(1)教学研究信息化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有效性与学校教育生命线息息相关。在学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教学研究的信息化是实现学校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方面。可以构建网络课堂,积极探索个性化的辅导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还可以开展网络直播课,面向家庭和社区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和学生家长一起帮助学生进行课下的学习,进行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还可以建设资源库,进行课题研究,这些都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

(2)学生工作信息化

在进行学生工作管理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信息平台,让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共同帮助学生成长。比如,开展网络家长会,那些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参加家长会的家长也能参与交流。再比如,开设网路心理咨询平台,这样能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方式与心理老师进行交流。另外,还可以建立班级博客,充分利用信息平台,进行班级建设。

(3)管理服务信息化

在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可以建立办公信息系统,包括文件的流传和资料的处理归档等功能。工作人员运用电脑处理日常工作,提高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能力,保证学校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利用计算机的管理功能,可以安全有效的积累、保存学校内部的心底,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一些常规工作而言,信息中心可以开发一些软件,优化和创新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还可以建立在线咨询平台,家长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与学校部门负责人进行对话和联系,咨询学校的相关问题。这些有效的探索,保证了学校管理服务信息化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界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学校管理信息化是学校管理的一种实践,也是一种管理理念。怎样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方面的作用,借助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需要我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篇3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为青年学生带来了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各项挑战。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带来麻烦的同时,更多的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信息化技术使用的机遇。面对势不可挡的网络化大潮,怎样抓住当前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借力发挥,在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摈除网络中的糟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加强中职学校班级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信息化教学时代下我们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

1现状分析

1.1信息化管理发展现状

我国早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就提出过,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使用、共享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安全及可用,实现教育基础数据的有序开放与共享[1]。这已经预示了近期我国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内,将迎来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文件之后,明确了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由高等教育延伸到了中职教育领域之内。从此,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正式步入了信息化教育时代。尽管如此,由于中职学校的班级信息化管理工作受到起步晚、发展慢、工作制度不成熟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尚处于发展初级。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出信息化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优势,我们需要通过分析中职学校班级信息化管理的利与弊,总结积极影响,消除不利因素,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2]。

1.2学生现状

目前,中职院校中的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着责任感不强、道德底线偏低等明显的缺点。以本校为例,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目前校内的中职学生,基本是在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期间,由于学习差、厌学等多种原因,分流考入我校。其中很多学生之所以放弃高考,直接选择中职院校,除了成绩不佳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其家庭生活困难,很多学生是单亲家庭,也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平时无人看管。因此,时间长了,他们中的很多孩子开始自暴自弃,甚至在交友不慎时,很快就会误入歧途,从而放任自由。长时间下去,他们会不服管教,做事随性,身上根本不会存在任何社会责任感。此类孩子不但家长拿其没有办法,送入学校后老师也束手无策。他们长时间在生活中养成的各种懒散习惯,也会随之带入到学校学习中来。迟到、旷课等这些多年养成的散漫行为,很快就会在这类学生学习上表现出来。打架、吸烟、喝酒、沉迷网络等一系列坏习惯也会在他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长此以往,此类学生经常会在上课时出现精神萎靡的现象,不仅不认真听讲,甚至会顶撞老师。此外,这些中职学生很多人在学习、生活中都不能正确处理好师生、朋友等各类人际关系。究其根源是由于他们受到家庭的负面影响太深,很多学生长时间在这些负面环境影响下成长,性格孤僻、独来独往,甚至出现处事极端、寻衅滋事等现象。当前,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发展,虽然中职学校的班级信息化建设已初显起色,但是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依然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弥补中职学校以往管理中的漏洞,找到信息化教育时代下班级管理与建设的模式,才能与时俱进,适应当前中职学校班级信息化管理发展的步伐。此外,信息化建设也给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带来新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接触和接收新知识的能力提升很快,这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让学生们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改变[3]。以本校学生为例,经过研究我们发现,随着学生对于网络接触的日益紧密,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会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进而在价值取向、人生意识中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捕捉到他们身上这些细腻的变化。

2班级信息化管理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1遇到的问题

第一,学校内各职能部门使用的软件有所冲突。目前我校在班级学生信息化管理与建设方面,使用的软件系统有提供学生成绩管理的教务平台、提供学生信息管理的学生数据采集平台、提供学生宿舍管理的门禁、监控管理系统。各系统分别由教务处、学生处、保卫处牵头负责。首先,教务平台内的学生基础数据,由教务处负责采集录入,教师平时在此平台办理与教学相关的各项事务,学生在此平台没有参与权。其次,学生数据采集平台主要由学生处牵头,负责学生的日常工作和信息管理,但是没有教学信息。最后,学生宿舍项安全管理平台,很多师生都觉得这些系统真实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不够准确,学生入学时进行的数据采集并未在这个系统中得到直接的应用。可见,学校应用于班级学生信息化的主要系统,它们之间的数据并不关联,而且里面有的软件内容还相互冲突,有时会造成班级信息化管理工作事倍功半[4]。第二,开发、研制和使用班级信息化管理系统所涉及的经费、使用安全和技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我们发现,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对于班级信息化管理与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因此在经费方面的投入也不是很多。虽然目前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班级信息化管理技术和学生管理系统,但是由于管理者在思想上没有得到足够高的重视,导致资金投入不够,致使很多中职院校的班级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而且,对于班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使用安全和技术问题,我们通过对全校师生开展的调查问卷总结发现,对于“当前本校内班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性是否可靠”这个问题,接近一半的人选择了是,另一半的人选择了否。此结果也明显说明了目前校内使用的各种班级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安全方面的问题。在调查问卷接下来的部分中,90%的师生列举了当前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技术缺陷。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改革与升级工作。

2.2解决对策

第一,对班级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各模块功能的整合及升级。根据我们开展研究得出的结论,梳理全校师生、管理人员的建议,结合中职学校班级信息化管理工作要求,我们提出了一套基于学生信息管理基础上,可用于学校各职能部门责任人分权管理、所有师生都可参与的智慧班级管理系统。以此规范学校的教学、教务、科研、后勤、住宿等多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和生活管理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务师生,提升班级信息化管理水平[5]。对于该项目中的重点建设部分--学生信息的智慧管理部分,我们进行了整合,设计了新功能菜单。新菜单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班级信息管理、专业信息管理及系部信息管理五大模块。并且为学生管理者和学生分别设置了管理员账号和学生账号,所有管理者可以在使用管理员账号时看到所有被管理者的信息,例如教务处管理员在录入学生学籍信息时,该数据会同步传入宿舍管理员的管理信息名下,这就避免了以往数据不统一的现象。同时,系统通过对不同管理员管理级别的设定,避免各管理员权限之间的冲突。对于学生而言,新的管理系统会给学生带来很多便捷之处,实现真正的“一键系统管理智慧操作”。第二,升级学生管理的具体业务,落实了各模块的具体功能,实现了互联网技术引领下,站内信息的与站外信息的同步传输功能。各班主任也可以按照工作安排,随时查阅学生各项成绩信息,及时为学生写思想鉴定评语。我们在完善信息化管理各模块功能的同时,也加强里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建设。高效的管理必定建立在信息安全的前提之下。学生作为被管理的主体,学校有责任确保其资料信息的安全性,特别是在当今网络技术十分发达的时期,信息安全是学校在班级信息化管理方面非常重视的问题。学校在开展班级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同时不仅要保证所有学生的信息不泄露于管理范围之外,更要注意计算机管理系统不受病毒侵入,时时做好电脑病毒的防御工作,并及时开展系统更新及杀毒工作。第三,确保专项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工作。通过建立专项班级信息化管理建设基金,确保中职学校班级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长久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和技术支持,及时完善建设过程中发现的各项不足之处,加强整个建设过程的监控和的应急处置。把资金、技术、制度都落到实处。

3结语

伴随网络时代崛起而一同成长起来的新时代青年学生,他们更早地接触到了先进的网络信息化技术。因此,他们在信息化技术的接受过程中,思维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他们参与的各项活动及生活方式,也被深深地打上了信息化时代的烙印。中等职业学校的班级信息化管理工作,可以提升班级建设、管理的实效性。我们通过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满足实际教育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评价方式,提升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梦夏.中职学校班级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7):236-237+256.

[2]丁瑞静,杨平.信息化背景下高职班主任管理班集体的策略研究——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63):183-185.

[3]钟泽友.基于网络信息化下的班级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2(6):146-147.

篇4

二、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保证

在多数职业技术学校中,档案工作人员都是身兼多职,没有时间学习和钻研档案业务,对档案管理知识比较浅薄,这对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要改变这种状况,简捷的办法就是改变队伍素质结构。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形势,迫使档案人员必须刻苦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全面掌握科学管理档案的综合技能。对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同志,加大业务培训,在短期内完成全员上岗培训。档案人员在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自己要具备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懂得科学管理档案的实质内涵和特点。要制定信息化建设的中期规划和短期目标,争取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投入,培养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专业型人才,打好档案管理工作基础,使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的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良好的软硬件设施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基础

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必须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实现档案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用计算机储存整个职业技术学校的各种业务、行政上的档案,能够及时查找、阅读,既节省时间也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计算机及其档案管理系统形成的档案数据库,有一整套安全可靠的检索系统,无论是对职业技术学校本身查找资料,还是对其他查阅档案的人都会快捷而准确。所以,学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条件,大力实施“数字化带动”战略,把学校急需、教师急需的档案优先数字化,以数字化为龙头,带动档案信息化与档案服务体系深度融合,与档案资源体系、安全体系良性互动,从整体上推进档案信息化发展。搭建学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把档案的目录及全文上传到这个平台上,真正实现档案信息学校共享,推动以服务为主导的档案信息化体系的实质性建立。

篇5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156-02

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和使用的技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每次信息技术革命发生的同时,教育革命或变革往往也会产生,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因此,信息时代要求教育也必须信息化,即教育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其中的一个发展目标是教育管理信息化。在信息化水平空前发达的今天,学校和老师要探索和实践管理信息化。一方面,要培养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一 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教育信息化

从语言的创造为标志的第一次信息革命开始,人类已经经历了五次信息革命。在猿向人进化的原始社会,语言开始被创造。语言是人类最初的信息交流、加工和传播的物质载体和手段,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然而,语言作为人类处理信息的载体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只能靠记忆和口口相传来传递和保存信息。这种直接的传递方式在原始社会末期得到了革命性的突破,那就是文字的发明。文字的发明造就了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现促使人类的信息处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促使人类经验得以积累和流传。第三次信息革命是封建社会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二者大大促进了信息传递的范围和容量,从而使人类文明快速传播和发展。第四次信息革命仅发生了短短的几十年,但是它的影响却超越了前三次革命的进程。以电报、电视、电话和广播为主要载体的第四次信息革命突破人类以往信息传播的载体。从此以后,人类信息的处理工具不仅是语言和文字,更重要的是图像和声音信息(建立在电磁波基础上的)能得到传播和交流。第四次信息革命为人类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第五次信息革命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以来,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的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第五次信息革命随之到来,并且短短几十年就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一次信息革命的信息技术必然会引起教育的革命或变革。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所以,信息革命必然引起教育革命。语言的创造是教育出现的前提条件。没有语言,教育是不可想象的。文字的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产生、无线通信的发展促使教育也随之发生显著的变化。每一次信息革命发生以后,必然是人才大量涌出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育的快速发展。而教育又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人才,为再一次的信息革命奠定基础。人类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哪一个国家、民族能站在信息革命的前端,谁就能站在世界的前列。因此,信息社会下的教育要不断随之信息化,才能适应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

二 教育信息化要求学校和教师管理信息化

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五次信息革命的时展中。为了促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五大发展目标中有一个目标是如此论述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全国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体系,教育决策与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广泛普及。”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要显著提高,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要广泛普及。管理信息化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是渗透时代的主题,为学生营造适应时展需要的氛围。因此,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之一是学校和教师管理信息化。

三 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主要有两大领域:学习和德育。德育管理也可以认为是教师对班级的管理,包括常规、学习和思想教育。在信息时代,如何能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班级管理,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在探索的问题。班级信息化管理,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来管理班级。充分利用学校已经具备的信息化设备进行班级常规、学习和思想教育。充分利用现在的QQ和家校路路通等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载体。具体地讲,就是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的电脑、手机等硬件设施和QQ、家校路路通等软件来管理班级。

第一,现在的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不仅仅依靠学校

和教师,还有网络。网络世界错综复杂,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运用先进信息手段整合健康向上的资源让学生在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能够明辨是非,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使其健康成长。

第二,通过计算机网络上传下达信息,来管理班级日常事务。有些班级的日常事务完全可以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特别是在实习期间,信息化管理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当然,教师不能完全依赖这种方式,还必须不定时去宿舍和教室进行抽查并要求整改。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在班级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

篇6

中职学校对学生档案的管理还停留在手工纸质模式,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浅谈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冯杰阳泉市卫生学校山西阳泉045000够,对信息化管理硬件和软件都投入不够。学校在资金和技术上对学生档案管理支持力度小。

1.2学生档案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进程缓慢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对学生档案管理还是手工纸质操作管理模式,造成了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水平较低、查找时间长,难以适应现代化教育迅猛发展的需要。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增加档案管理人员是不现实的。必须借助信息化的电子工具管理学生档案,才能使学生档案管理规范、科学、系统、高效。

1.3缺少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管档人员缺乏信息化管理技术

学生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兼职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接受专门的学生档案管理的培训较少,而且其他工作较繁杂,他们一般难以实现学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档案管理只停留在简单的手工查找的阶段,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工作量大、时间花费长、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成本极高,不适应现代学生档案管理的要求。随着中职学生数量的增长,这就要求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

2中职学校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2.1更新观念、转变思想

中职学校学生档案的信息化,主要是学校领导要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中职学校要建立学生档案信息化的新理念,做好宣传工作,更新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学校要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配置与档案信息化相适应的软、硬件。

2.2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学生档案是学校档案的一部分,是学生的重要信息材料。用人单位、学校、学生本人经常需要查询学生档案,而传统的查询方式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有时会发生档案查找不到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学校应用扫描仪、计算机和网络把学生档案以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录入计算机,以备查找,防止丢失。通过专用软件将学生档案中的录检表、学籍册、毕业生审核登记表、毕业生派遣花名册等分类编目、排序。在实行分类后,检索时可依据不同内容快速查找到相关材料信息。学校要配备电脑查询检索系统,向利用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档案信息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档案查询系统库,分析学生档案查找利用较多材料,有针对性的优先这些数据,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篇7

1.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图书馆图书质量偏低引发信息化管理的根基不稳定

图书馆收录的图书数量,是用来衡量一所学校图书馆的办馆背景和水平的主要参考标准,也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从多角度考虑一所学校创办学校的方法、出发点、发展阶段和历史背景等条件的约束,现在大部分学校的图书馆所收录的图书数量偏少,尤其是一些学校是由很多所学校合并而来的,建校时间就不长,历史也不够渊源。使得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收录范围很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有些高校对图书的去旧化、更新很慢,导致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没有一个合格的基础。

1.2资金的缺乏且学校对图书馆的建设不重视

虽然说图书馆是整个高校信息资料查阅的核心,也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它。但是大部分的学校由于自身教育资金的缺乏有限,加上书本价格和管理设备的暴涨等,让图书馆机构缺乏了足够的管理资金。学校领导对图书馆也习惯性不加管理和重视,忽视了图书馆的工作,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的信息化发展。人事管理部门要把人事作为重点,把人作为其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外又一宝贵的资源,如果人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就会影响到设备的维护和运转,导致效益受到损失。

1.3信息资源建设和安全建设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再生和利用方法。它依据的电脑设备和网络环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信息的传播与共享。这些年,很多学校在校园网络建设上加大了资金投入,硬件环境明显得到改善,但是很多学校的信息资源建设还是很明显的落后了信息化的基础设备建设。如何规划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网络安全问题导致了数据的损失,以及信息被窃取使得图书馆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还有针对数据库系统安全的非法攻击更是会波及到公共网络的安全。

2.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健全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机制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必须根据学校的性质、办学方向和学科建设的走向来确定馆藏的方向,建立起多方面、多学科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健全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第一是要正确定位本馆,根据学校办学重点及用户的需求来确定。第二是要优化图书的采购,提高馆藏的质量。学校图书馆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必须及时了解他们的需要,应具备专业性、实用性、广泛性等特点。避免凭主观盲目的去买书,提升图书的利用率。建立图书荐购系统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师生对图书的需求。另外,还要大力开拓网络信息资源,扩宽信息范围。图书管理员要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采和使用,把大量无序的信息资源都收集起来,加以识别,然后进行科学的整合,把他们转变成馆藏图书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形成稳定性,且可以连续、反复的给图书馆的用户使用。于此同时就扩大了信息范围,增强了学校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

2.2根据管理信息化来构建不一样的服务

对高校图书管理者来说,网络的信息资源要有自己的特点。图书馆的特色化资源信息服务不代表就要削弱和排斥为一般读者服务的功能,图书馆的特色化服务是要强调在处理好一般读者常规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自己的资源优势,力争找寻出自己的特色化服务。特色化服务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高校图书馆应当建设好自己的特色化馆藏,挑选出有特点的馆藏书籍,构建全文数据库,并尽快入网,实现高校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可以通过开展网上读者论坛和网络资源的收集等来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

2.3积极展开咨询参考服务,提供进一步的服务

篇8

学校管理的科学化主要指在学校管理中按照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管理的规律来组织、调整学校内部人际关系;协调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效能,实现教育目标。可以说,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对学校管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学校管理人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收集信息了解管理对象,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信息加工处理制订工作计划或进行学校工作决策,通过指导信息实施对学校工作的调度与控制,通过反馈信息来检查和评价学校工作的效果。

教职员工信息主要指教职工的人事、教学业绩和科研水平档案等;学生信息主要指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成绩、健康状况、思想品行等信息;活动信息主要指学校举办和组织的各类课内、课外活动信息等。学校的物质信息主要指学校工作得以运行的各种资金预算、收、支信息,学校教学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电教器材及其它固定资产的信息等。科研信息主要指,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开展的教学研究的信息、学生在课内外从事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信息。除上述学校内部管理信息以外,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教育的指示、安排等信息也是学校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能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对于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

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对学校管理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机系统,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主要由学校管理资源库服务器、管理信息网(计算机网络)、用户终端(多媒体计算机)等构成,软件部分主要由系统软件、操作平台、管理软件组成。学校管理系统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学校各项工作的当前状态,能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能从全局出发辅助学校各职能部门。由此可见,学校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必须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大大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同时,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应当采用管理数学模型,将仿真、优化结合起来,为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提供有效信息。

根据学校管理各职能部门的性质及任务,可将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事务管理等,这些系统既是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又是相对独立的职能管理系统。

(1)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包括学生编班、学籍管理、课程表编排与教学档案管理等子系统。系统要注意学生编班是按照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情况分析处理,并按照某些给定的原则把新生分配到各个班级。编班处理的原始数据来自学生管理系统中的招生管理子系统;学籍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各科学习成绩的登录,统计,各种成绩表册及成绩报告单打印和传送,提供各种查询功能以便及时了解各科教学和各年级学习质量;

(2)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招生、培养、就业或升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环节,该系统包括招生管理信息、学生操行及奖惩管理信息、毕业去向信息等。学生操行及奖惩管理子系统主要辅助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各期末或年末的学生操行综合测评,评选优秀学生等及各项奖金的评定以及学生处分记录等,该系统主要的功能是对上述有关数据的登录、统计、排序、查询和存档等。

(3)教职工信息系统

教职工信息系统主要由教职工基本情况档案和教师业务信息两个子系统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上述内容的登录、分类、检索查询和输出各类统计报表等。基本情况包括教职工本人的有关情况及其家庭情况,教师业务信息主要记载教师的任教学科、专业、教学等能力、科研成果和业务进修情况等。

三、有效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几点认识

1、建立适合校情的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会依照本校的不同办学定位及自有的特色创建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让管理人员从微观的操作渐渐变成宏观的持控,重点强调管理过程中的监控与结果审核。使用的过程中必需要经专门的人员对系统进行各方面的监控与调试,随时依照不同的需求优化和改良系统。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信息化优势

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搭建好后,还需充分的使用,把先进的技术那运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最开始教学管理部门还要应对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事务性劳动,特别是在当高校扩招时,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就会肩扛重任。而教学管理部门最终只是个统筹的管理者与下达者,具体的分步执行与操作都需要安排到下层的单位及个人完成。因此就必须要合理利用教学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把管理者及被管理者联系在一起,组成点对面的管理格局。这样就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减轻教学管理的部门劳动压理,让管理者抽出时间和精力研究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成效。

3、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素质

篇9

一、学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1.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很多中学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年龄偏大,或者难以接受先进管理理念,或接受起来比较慢,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

2.学生宿舍信息化的问题

在学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宿舍管理作为后勤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一直是学校后勤管理的一大难题。其管理的复杂性和繁琐性不是一两点就可以描述清楚的,其中包括入住学生的个人档案整理、人员迁入、迁出记录等。在以往的宿舍管理过程中,管理方只有通过人工记录这些内容。这种方法一方面不方便查询学生的个人信息,另一方面人工记录极易产生错误记录。而且学生宿舍的住宿情况极易发生变动,一个学期或者一年就需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如果重新再造册的话,则很难与原来的相关联,如果信息记录出现错误,就会与原登记名册对不上号,使得信息查询不到。所以,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得个人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录入,方便宿舍管理员进行管理。

二、推进中学后勤工作信息化的对策和思考

1.深化中学后勤改革,完善后勤信息化建设条件

中学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推行融合了技术的革新,也结合了管理理念以及制度的革新。要不断深化中学后勤管理制度,落实后勤管理工作,进而接受先进管理理念,建立后勤管理服务机制,协调后勤信息化管理制度的统一运行,为实现后勤信息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应加强中学领导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例如在资金以及软件、硬件等方面的支持上加大力度,确保信息化管理模式应用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强化中学后勤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培养管理干部的信息化意识以及提高其计算机应用水平。最后,不断规范后勤管理工作,建立统一的后勤管理制度、信息化后勤管理服务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奠定基础。

2.发挥行业组织引领作用,做好后勤信息化建设规划

中学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推行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如果仅靠中学自发组织,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其实现过程具有复杂性,如后勤业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等技术之间的结合,人机结合等。而我国中学在推行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短缺以及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等问题。

为此,我国专门成立了全国中学后勤信息化推进工作委员会。我国要充分发挥全国中学后勤信息化推进委员会、协会以及行业组织等的带头作用,为各大中学后勤建立申请专项资金以及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持,引导各大中学完善信息化建设。行业组织协会也要不断加大对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各大中学后勤管理提供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帮助各大中学开展后勤信息化管理工作。

3.开展信息标准研究,促进后勤信息化建设

在中学后勤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各大中学在符合后勤行业规范以及信息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要充分结合自身需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实施模式。中学后勤管理要借助人才优势以及科研优势,组建自己的专业研究队伍,使得中学后勤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建立统一的行业信息规范以及技术标准,进而实现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行,使得后勤信息化与校园建设实现完美结合。现阶段研究行业规范以及技术标准需要大量的人力及物力的投入,可行性不高,可以灵活变通,采用统一标准、集中开发的方式,实现业务环节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在实施中学后勤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各学校要注重培养专门后勤管理信息技术人员,以提高后勤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实现后勤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提升学校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一)存在的问题

学校档案的管理是以信息化为依托,以分享资源为目标,以提高教学服务质量为要求的档案管理。作为保有教育教学活动第一手资料的学校档案,自然就是学校教学当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它的功能往往是被忽视的。目前大多数学校仍然是用传统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档案,仅仅是储存保管,并没有将它们的信息服务功能开发出来。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档案的信息化程度偏低。特别是在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当中,经常出现收存的档案不能够积极地被开发和利用而被束之高阁,致使其失去档案自身的价值。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近年来经济技术的发展,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的档案是在电子计算机中生成并储存的。在学校档案的管理中,如何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更具有系统性、价值性、让广大师生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是目前学校档案信息化趋势当中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之一。其次是档案在信息化过程当中必然面临安全化问题,美国斯诺登“棱镜”事件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开发当中必须将各种类别的系统和资料加以整合,这样来说就必须利用新的思路去进行开发和创新。但是在网络当中存在的缺陷有很多,加上没有相应的内部措施加以管理、安全意识薄弱等因素,可能就面临着巨大挑战。

二、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1、规范性原则

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通过馆藏档案数字化接收电子文件,应该坚持规范性原则,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使电子文件的归档,传统介质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的保管、传递、利用等工作实现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避免出现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等现象发生。

2、安全性原则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3、服务性原则

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遵守服务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作用。要根据自身的能力、馆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考虑馆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利用率较高的重要档案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处理。

(二)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基本要求

要实现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总的来说就是在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之上,实现档案信息的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的一体化和快捷化程度,从而将有用的信息高效的分享出来,方便广大师生对于各种资源的利用。

1、抓好档案管理的技术流程

首先建立有效的件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充分、合理、安全地使用各种学校电子档案;其次是改进和规范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之适应档案管理的需要;然后是依据文件处理流程来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最后应当注意的是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

(1)关注通知平台,从源头抓起

学校的文印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通常都隶属于办公室,保持部门内部的协调,形成习惯,让打字员接收的所有材料的电子版,全部发送一份给档案管理员。档案管理员及时根据分类原则,逐一标注、分类存档,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留意校长签署纸质文件、通知的派发单位,既要知道种子播撒的去向,又要关心种子的收成,对有可能形成文字材料上报的事情要过问事情经办的结果,收集第一手相关电子材料。

(2)建立联系,保持沟通

定时联系,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生活中一定要做个有心人,知道哪个部门、什么时间能有哪些教科研活动,随时收集与该活动有关的第一手资料,也能确保资料的完整、系统性。

定向联系,与各部门负责文秘处理的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将形成的有价值的材料及时汇总存档。

2、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水准

在学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最不能忽视学校传统精华和改革的发展性。首先充分运用计算机电子技术,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利用服务质量;同时要对于传统的电子档案进行多媒体化改革,对各种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积极建设相关的全文数字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尽快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对于归档的档案要在经过鉴定分析和更新之后进入数据库,确保档案信息处理电子化、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采集实时化、信息服务利用网络化。

三、重视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在学校档案信息化改革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创新精神、管理理念影响着学校档案管理的效率和特点。现阶段很多学校缺少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学校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工作,积极引进新的技术和理念,培养高素质的档案管理工作者。

(一)选拔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条件

档案管理工作者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养。学校档案管理不同于企业档案的管理。其档案资料具有多样性特点,只有在对于各种知识有所了解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语言能力,才能简明扼要地对各种档案进行分析和归类,才能首先在入库的过程当中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效果。同时,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是要进行培养的。档案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各种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所以在面临较为庞大的信息档案资料的时候,档案人员必须具备档案的分析、检索和筛选的能力才能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篇11

二、规范档案管理,实现档案资源的高效益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意义就是为了实现档案资源地高效益开发利用。体育学的档案资源管理更是如此,各类体育院校的相关教学方式、训练方法、教育思想理念等都是学校教育建设的宝贵财富,它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将会极大地推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可以利用相关的教学档案实现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指导,推动教学工作全面开展。另外,还可以全方位地保存记录各个学生的详细情况,可以便于教师、教练员查找和使用,有利于加强学校内的班级及运动队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可以对教师、教练员的工作进行客观详实地评价记录,为学校考核教师水平提供依据,对师资队伍地建设工作也有巨大的意义。同时,合理运用相关的教学以及训练档案可以加强学生日常学习和训练,推动运动员的个人水平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三、加强相关保密档案的保密工作

信息化档案管理工地不断推进势必会加大档案信息的开放性,推动了资源使用的广泛性,不过这也会带来一些机密档案保密性问题。因此在推动中职体育运动学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还应时刻注意到相关保密档案的保密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三点:在实现档案开发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最大化的同时,要确保机密性档案的保密工作,避免密级文件泄露,带来巨大损失;协调好各方面权益的关系,这里包括版权、隐私权和公布权之间的关系,档案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不能做出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同时也不能侵犯学生、教师等人的个人权益,对于学生、教师的隐私问题要做好保护工作;最后还要做好档案信息的更新工作,对相关档案信息内容进行核查,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保证档案信息具有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