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校长个人汇报材料

小学校长个人汇报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13 20:43: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校长个人汇报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校长个人汇报材料

篇1

自1993年国家颁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决定实施全国“百万校长培养计划”以来,我国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已经整整20年。20年来,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虽然在培训目标界定、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模式选择、培训师资培养、培训评估实施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中小学校长培训更深层次的系统运行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实效性的角度,还需要基于在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视角为培训提供更为有效的培训模式专业化保障,在为更基础性和更针对性的方向上给予理性引领和实践探索,以此在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方面给予符合校长发展规律以及培训活动自身规律的行为选择和政策支撑。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中小学校长培训是对校长专业化发展和专业化成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从中小学校长职业的专业化转变层面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就是校长职业从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校长个体的内在专业结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质)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基于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给校长群体、个体带来的专业化提升和成长优势,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通过专业化培训提高中小学校长管理学校的能力。

(一)国外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现状

国外中小学校长培训研究的起始时间比我国略早, 培训模式也是建立在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主要有以下模式:

1.问题中心模式

上世纪90 年代初, 美国将医疗教学模式引入到校长培训中, 该模式以校长已有知识为基础, 以获得管理技能为培训目标,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校长积极思考, 鼓励探寻问题解决的新见解、新方法。主要包括问题设计、问题探究、成果汇报、评价反馈四阶段。该模式强调先问题后学习, 以问题为导向 , 校长是主动学习者, 教师是促进和设计者。

2.同辈互助模式

该模式由美国旧金山远西实验室教学管理研究所设计, 以教学特性、校长需求及成人学习特点为理论基础, 强调为校长提供批判性检查自己和其他校长行为的机会, 培养校长全新的思考及思维方式。校长通过观察在相互学习、探讨中反思个人管理行为, 通过自我反思、借鉴, 提高其管理能力。操作过程包括

观察、反映式访谈和领导结构框架构想三要素。

3.促进校长专业发展模式

国外校长培训中心试图参照医疗、建筑等行业的做法,把培养目标定位是培训教育管理专家。强调校长的自主学习是成人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由此培养校长称为反思实践者。

4.辛迪加模式

辛迪加模式是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 它采取全封闭式的讲座、个案研究、参观学校、辛迪加小组讨论等完成对校长的培训。按照校长经历组织设计工作并促使合作, 让校长轮流当主席, 加深校长之间的认识与了解, 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培训过程以辛迪加小组( 3 -20 人) 为单位, 以研讨会形式, 讨论采取头脑风暴法。校长最少担任一次专题讨论主席和秘书, 当地教育行政官员倾听后要做出评论和建议。培训学院帮助校长运用知识, 营造辛迪加学习氛围, 并将培训过程制成影像资料, 再分析各自的表现, 提高自我认识的客观性。[1]

5.校长专业资格模式

英国教师培训署根据《国家校长标准》, 先后推出《 国家校长专业资格》( NPQH) 、《校长领导与管理计划》 ( HEADLAMP) 及《在职校长领导计划》( LPSH) 三个互相联系、逐步递进的校长培训计划 。现以NPQH 为例:NPQH 是校长上岗的必要条件, 是英国现有三个校长培训计划中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多、程序最复杂的一个计划, 分为申请、入门、发展、最终评估四个阶段。只有通过最终评估的校长, 才有资格参加校长岗位竞聘。

通过实施专业化的培训模式,注重了培训的科学性、有效性,使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研讨与交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性与个性化相结合。促进了各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提升。

(二)实施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现实选择

我国的中小学校校长培训工作自“八五”以来,至今已经经过了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由团体到个体、由粗放到精细的发展过程。从全国一统、自上而下的简单化组织培训到统一与多样化组织培训相结合,从看重校长队伍(整体发展需要)到看重个体校长(个性发展需要),从校长一般职业培训到校长专业化发展,使中小学校长工作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的轨道。同时,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也进入了校长培训的“高原期”、“沼泽地”阶段。从多维认知的一般视角看,在培训目标、培训课程、培训模式、培训管理、培训质效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整体要求,在运用培训模式中还出现如下问题。[2]

1.在培训定位上,还没有把校长培训模式当做培训工作的核心元素。

2.在培训实效上,还没有把校长培训模式当做作培训工作的核心问题-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 3.在培训研究上,还没有把校长培训模式当做校长培训研究的主要课题来深入研究。

4.在培训系统上,还没有完整准确地把握培训模式的实质性问题,在理解上表面化、肤浅化。

5.在培训模式选择上,还不能切合实际、专业化、科学化地运用培训模式,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出现盲目性、随意性。

凡此种种,体现出中小学校长培训在培训模式的视角上出现了培训定位、培训实效、培训研究、培训系统、培训模式等方面的不适应和不协调。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以上问题缺少对校长工作实践的关注,没有对校长培训需求做深层次的调查分析。尤其是对校长培训模式的整体把握,其工作的结构和逻辑还不能满足校长工作的实际需要。[3]

基于对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当前校长培训研究的反思,可见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系统虽然在组织架构和课程设计、培训模式及培训实效上已经取得成效,但从培训运行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的视角看,还需要在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定位上为培训的专业化提供现实保证,在更为基础和更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专业化上做相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培训实施的载体就是具体的培训模式,通过一定的培训模式,实现特定的培训目标。培训模式主要是指,根据“培训目标”的要求,校长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校长与专家应该设计什么样的情景进行学习?基于校长的认知特点和校长的实践性知识形成需求特点,探究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对于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整体工作而言,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内涵界定:

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获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实现一定培训目标而实施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培训模式既是对培训课程实施概念化的体现,也是培训课程实施的载体,做为链接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培训模式的设计既需要考虑到培训课程的特点,也要考虑到校长的认知特点。由于现有的培训课程是学科本位的,以系统学科知识和管理理论作为校长学习的主要内容,缺少对能力技能培养的实践知识,导致现有的培训模式远离工作情景,系统理论的学习产生的“惰性知识”较难与校长原有的知识结构建构出新的知识。[4]

因而,建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基本条件就是需要与校长的工作情境高度相关。也就是说: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即:“自上而下”的了解校长需要什么样的课程和指导,给予显性知识的教学与指导;“自下而上”就是在教学情境中解决问题、实施教与学,给予隐性知识的教学指导。

校长培训需求分析模式就是“自上而下”的专业化培训模式之一。这种模式针对当前校长培训中对校长调查不足的现状,通过有计划有步骤针对性的需求分析,调查校长专业特点、结构素质、能力水平等,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培训课程。在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校长能系统思考学校及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定量研究的方式给予校长和培训机构有关校长专业发展特点和水平的描述,揭示校长专业发展结构。培训需求分析模式的特点是定量化、程序化、易操作、结论明确,便于对校长培训进行分类分层指导。

校长培训案例研究模式也是“自下而上”的专业化培训模式。案例研究能提供给校长虚拟情境,使校长们更有利于在案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并将校长所熟知的管理事件典型化为案例,在教学中进行讲述,使培训内容能够贴近学校实践,使案例研究成为联接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案例研究模式的重点:在于培养和发展校长的判断力、系统思维力,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其重心是培养校长的研究方法、思维范式、研究能力上。

校长培训同伴互助模式、问题中心模式都是“自下而上”的专业化培训模式。

同伴互助模式(简称pal)是美国旧金山远西实验室的教学管理研究所创设的,这一模式就是将模拟问题情境深入至现实情境,并以旁观者的站位观察情境中的校长行为及决策,使校长在角色转换的时空中,体验如何超越事物本身实践系统思考和理性分析。旨在为校长提供机会,回顾与检验自己的日常行为,思考行为和意图是否一致。校长通过地位相当的同伴帮助和支持,进行知识和技能学习。同伴互助的整个过程包括在理论框架指导下,参培校长进行个人反思、观察同伴,相互诘问,共同讨论、改进实践。通过互助式学习提供结构化、有始有终的反馈,有利于校长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改进不足、相互学习、交流问题、增长经验。“同伴互助”还包括同伴指导、同伴示范、同伴教育、同伴咨询、同伴监督、同伴评估等。[5]

校长培训问题中心模式是集系统思考、实践、学习模式之大成,将思维训练、能力提升集中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现校长学习的本质和特点。只有当学习是基于现实工作中的问题,学习的所有权才能由校长把握。“问题中心”培训模式,就是让校长解决一些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种有针对性、实践性的学习。它在课程组织和策略指导上得以彰显。也就是说,“问题中心学习”就是让校长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学习,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框架。

问题中心模式强调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校长通过合作解决现实问题,同时学习隐含与问题背后的管理理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研究的能力。

为此,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内涵建构(界定)有以下几点:

1.培训目标指向“学校发展”而不是“校长发展”。致力于促成学校之间的师生结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此带动学校发展。

2.培训数量指向“团队合作”而不是“专家讲授”。注重团队智慧,促进团队发展。

3.培训内容指向“问题解决”而不是“理论提升”。直面学校发展困境与难题,使培训效果迅速转化为工作质量的提高。

4.参培身份指向“角色多重”而不是“受训校长”。参训校长是真正的培训主体,既是学习者、观察者,同时也是专家、导师。

(二)现行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基本梳理

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培训模式的研究和实施都有不同的内容。从培训主体看,有院校培训、导师制培训;从培训对象角度看,有资格证书培训、岗位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培训;从培训过程看,有“三导(-导学、导思、导行)培训、科研探究培训、六步三式(集中理论辅导、分散回岗消化、在岗扫做实践、参观考察借鉴、总结交流提高、培训成果展示。他助式、互助式、自助式)培训、主题参与培训、“学研改实一体”培训(学习、研究、改革、实践);从培训管理角度看,有学分驱动培训;从培训课程实施角度看:有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培训,有虚拟工作情境为主的培训,有实践活动为主的培训;综合起来,大体归纳为以下8种培训模式。

1.课程进修培训模式

课程进修模式是典型的学科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分为控制、以证书为导向、侧重系统学习理论知识。课程讲授一般依托各级教育学院、教师进修院校及相关高等学校。同时根据培训要求,确定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培训形式。课程研修模式可以再最短的时间内,较系统的传授教育管理知识,还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但从校长参培学员反应看,还有如下弊端:

(1) 课程进修培训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与校长实践导向的工作需求有一定的距离

课程进修培训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所选课程基本上是学科导向的,与校长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相差太远。这也是在培训过程中,缺少培训需求调研,培训师资紧张,因人设课比较严重。校长在培训中,很需要能将所学理论知识直接应用到实践中去快速实现知识转化,因而对课程进修培训模式不能满足校长的培训需求。为此,以什么方式呈现理论知识?以什么样的培训模式将理论知识传输给校长,使其与校长原有的知识结构整合在一起,是课程进修培训模式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 课程进修培训模式忽视校长作为成人学习的特点,不利于校长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课程进修培训模式,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校长培训的主要教学模式。作为理论学习的主要实现方式,这种培训模式也有其重要的价值,需要对这种模式进行改革,建构以校长需求为导向,适合校长成人学习特点的教学模式。

成人学习则是为了扮演社会角色的需要,有一种立即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愿望。对成人来说,教育是一个提高能力以应付工作中面临问题的过程。而机械、灌输、枯燥的学习方式,已经使校长感到厌倦。应该给校长以鲜活的案例,真实的情景,使校长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围绕着学校中的问题有思考的冲动。这种培训模式转化,不仅仅是教学理念的转变,还需要在课程内容、培训教师、教学程序各方面的配合才能收到实效。

2.案例教学培训模式

案例教学是最早广泛运用于医学和法学专业人员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将已经发生和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培训,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给校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校长学员对基本原理和基本慨念理解的一种特定的培训方式,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就是让教育的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校长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专家与校长、校长与校长之间的多项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提高校长面对复杂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等一系列的教学方式的综合培训模式。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作为实践和理论之间的有效连接模式,既能训练参培校长的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还可以通过案例的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也是在校长培训中较为理想的培训模式。但在培训实践中还存在几点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案例教学培训,多以案例作为培训讲课的支撑,但对于案例的使用和开发还处于比较浅层次阶段,校长学员比较认同来源于实践的案例、有针对性的案例。

(2)案例来源受到限制,案例的“人工化”、“不切合实际化”使参培校长的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虽然案例教学培训模式对于训练校长思维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模式,但培训专家很少有做校长的经验,很难获得从学校实践中的第一手真是案例,其案例来源基本上都是二手材料。这就使案例教学培训的实施效果打折扣。

(3)案例教学培训过程参与机制设计不良,不利于校长参与学习。案例教学培训与课堂讲授式培训的不同,就在于校长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主动交流。但在培训中,一方面授课专家的“一言堂”,忽视、排斥了校长的事迹经验,而用其教学主体的地位使传授的知识合法化,以使在整个培训中处于主导地位,大大降低了校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校长对案例准备不充分,课堂讨论实效性差,校长又没有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了解案例的背景知识、查阅相关的理论和原理,就不能对课堂中所呈现的案例进行分析、解释、讨论。在案例讨论中,还容易形成“路径依赖”,教师先入为主,校长的思路受到局限,无法启发校长们以批判的视角对案例进行研讨。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需要在各个环节设计上有利于校长参与学习的机制,从案例收集、案例讨论到形成案例报告都要确保每个校长参与其中,并扮演好设计者、引导者、推进者、激励者、调节者、挑战者、总结者的角色。这既有助于校长价值判断标准的形成,又有利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形成,还可以激发校长自主深入研究,更有利于校长理论高度的提升和升华。

3.课题研修培训模式

课题研修培训模式是是基于行动学习和实践共同体理论而建构的教学培训模式,是行动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学习模式在校长培训中的运用。作为一种理念和系统方法,行动学习法强调理论探索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提出学会学习是个人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校长培训中使用行动学习理论为指导的课题研修培训模式 ,就是要通过行动学习,不是简单地主张在行动中获得新知识和新能力,而是更关注对校长已有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使个人通过反思并在体验过程中获得指导其行动的理论知识。这种培训模式也有一些缺欠,导致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

(1)对课题研修培训模式定位不准。由于校长对于行动学习的内涵以及行动研究实施的步骤不了解,将行动研究学术化,认为研修培训就是要写学术论文,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以及严谨的研究方法。所以对研修式培训有“讳莫如深”的态度,从而产生为难情绪,学习热情骤减。培训部门应该适当的为参培校长指导,包括行动学习的理论依据,基本概念、实施程序、操作策略,以及如何将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结合在一起,使研究和工作一体化。

(2)在课题研修培训的行动学习中,课题研究小组未能更好发挥作用。课题研究小组是参培校长、指导教师形成的实践共同体。它是指多个个体的集合,是一个交流思想、共享知识、分享专业成长经历的集体。这其中,校长们有着共同获相似的研修任务,有着共享的实践性的知识基础,即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践性知识。但目前,实践共同体的建构由于缺乏相应的组织和激励机制的安排,运作不太顺畅。

4.任务导向培训模式

任务导向培训模式是以任务导向学习框架为基础,从满足校长专业发展需要、关注校长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特点为出发点,设计了任务导向的培训模式。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课程模式、案例研究模式、同伴互助模式、问题中心模式。

任务导向的培训模式注重实践、注重现场、注重操作、具有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要求校长参与研究、在真实的、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研究,有动态的意蕴。这种培训模式可以克服传统培训实践活动中观念与方式相脱节,忽视校长已有的教育背景及培训时的非情境性教学的弊端,充分关照到校长不同的学习风格等个性差异,充分发展校长专业自主意识,使学习过程成为造就有思想的实践者有效平台。[6]

5.“层级导师制”培训模式

“层级导师制”培训模式是根据校长专业成长阶段,让每个校长的参训角色双重化。每位校长在培训中既是受训者,又是培训者;既是学习者、又是指导者。校长们向高一层级的导师请教,也努力反思,提炼自己的经验教训,为下一层级的校长提供指导帮助,这也是不断自我反思与提炼的过程。[7]

6.“聚焦诊断”培训模式

“聚焦诊断”培训模式是借助培训集体的团队力量,围绕某个主题,对某所学校进行“聚焦式”的分析与研究,找出影响学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为学校发展寻求突破路径。“聚焦诊断”培训模式整合了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的优点,直接把参培学员学校作为案例,专家、参培校长一起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是培训工作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培训更有实际启迪意义。

7.“问题探究主题研讨”培训模式

“问题探究主题研讨式”培训模式是一种以关注学校实际问题、提高校长研究水平为重点,吧美国的基于问题(pbl)的学习方式运用于校长培训活动,并以科研与培训整合为目的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的建构流程是:(1)培训机构精心设计和组织,引导校长仔细观察本校的教育实践过程;(2)从学校亟待解决的矛盾中提炼出带有根本性的关键问题;(3)经过反复论证,确定研究课题;(4)围绕课题,组织开展具体研究活动;(5)通过不断反思,获的课题研究成果。

8.“异地研训”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是一种从封闭培训走向开放培训的有效培训模式。有三种形式:一是充分借用区域内资源,合作互助的“异地培训”;二是依托高校资源开展“异地培训”;三是借助国际优质资源,进行“异国培训”。

通过对相应的校长培训模式的梳理,为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形成奠定提升基础和实践支撑,以此为校长培训专业化的有效实施探索路径。

(三)现行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局限性的分析

从目前来看,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还存在以下的局限性。

1.以传授理论为主的培训,局限在学科化、被动化

这种培训模式以课程进修为特点,它的变式包括专题式培训、教育考察-会诊模式中的第一阶段的集中学习,以课题研修第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其主要特征:以学科教学为主的培训,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为依据组织课程与校长工作的逻辑结构不相符合。其局限体现为:培训课程内容的学科化决定了培训模式的学科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校长置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忽视校长的工作经验在学习中的地位,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结;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学科化,降低了校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新学的理论知识在校长被动学习中很难得到有效的建构。

2.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培训,局限在表面化、形式化

这种培训模式以模拟实践情景形式为教学模式。它的变式包括模拟情景学习、角色扮演学习等。主要特征:需要校长和培训者对所研究的问题情景做出完整的描述,尤其对培训者的要求很高,要在整个模拟情景中起到发起者、指导者的作用。

其局限体现在:在培训实践中,一方面从案例的来源看,校长作为处于案例情景中的主角,应该是案例的主要来源。但是培训中校长并没有成为形成案例的主力军,依靠培训专家寻找案例,使案例的质量和真实性都降低标准。另一方面,由于对案例的收集不规范,培训机构尚未形成高质量、有代表性的管理案例库,在案例的使用和研究方面比较随意,缺乏对案例完整的、缜密的阐释,对案例中的任务描述不清,使案例研究流于形式,导致校长不能进入情境,最后形成案例教学的形式化和表面化。

3.以课题研修为主的培训,局限在理论化、差异化

这种培训模式是基于实践情境的行动学习为表现形式。其表现特征:是通过校长自身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进行反思以此形成问题意识。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改善校长系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的局限性为:校长在对课题研修的认识上有偏差,对结果的重视多于过程,将研究报告学术化,形成理论的堆叠对自己学校问题的研究较少,也说明校长缺乏问题意识,没有将学习的定位放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上,使研修的目标出现偏移。同时,校长置身于实践中,却由于对研究定位和研究方法的不明确而使问题停留在表面,不能将问题予以明确化,不能做进一步的挖掘,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知识建构,理论和实践发生断裂。

三、建构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在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中,接受经常性的专业引领和职业培训是不可缺少的。要保证校长的专业发展,建立相应专业化的校长培训体系是必要条件,而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模式是提升中小学校长培训质效性、实践性、针对性的重要保证。

(一)构建多样化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综合体系

1.确立专业化的培训目标

专业化的培训目标是培训模式专业化的核心要素。 校长培训目标应从学校发展方向和校长的自身发展角度来确定, 其目标的价值取向应具有时代性、主体性、发展性和实效性。

2.设计专业化的培训内容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内容即课程设计培训专业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培训需求是确定培训课程的依据。一是校长个体需求, 在确保理论高度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校长的实际, 重视校长个性发展, 关注校长自我实现, 以此来确定其接受培训的层次、类型及内容; 二是学校组织需求, 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为宗旨, 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找出其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 三是社会需求, 要考虑教育的超前性, 进行未来预测, 提出战略性、前瞻性的发展思路。这样的探索, 有助于校长以更理性的思维解决新形势、新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和发展问题。[9]

3.确定专业化的培训方式

专业化的培训方式, 注重科学性与操作性, 做到讲授与自学相结合, 研讨与交流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统一性与个性化相结合。引导学员主动获取信息,联系实际, 认真反思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办学行为; 以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学校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载体, 让每一位参训校长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研讨、碰撞, 进而通过梳理、反思、总结, 形成新的办学理念与方略; 组织学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挂职锻炼, 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对突出问题进行会诊, 这些都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4.运用专业化的培训手段

要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 搭建包括网上学习和信息服务在内的具有多功能的综合平台。借助互联网, 培训导师向学员传递信息知识, 布置作业、检查学习情况。学员在家庭、学校接受指令, 询问问题。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 也使多向选择式交流成为可能, 提高工作、学习的综合效益。校长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 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就感兴趣的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开展讨论。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培训的专业化, 使教师和学员通过现代化手段共同建立学习共同体。

(二)准确把握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实质, 在培训模式的运用上采取多元化、专业化培训模式

专业化培训模式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程序性。 构建和运用培训模式应准确把握培训模式专业化的实质,从校长培训需求的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学校的教育状况、教改要求、校长的实际水平与学历程度等情况。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定位的培训要采取相应的专业培训模式,才能收到好的培训效果。

改变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为培训模式专业化的生成创造良好的政策、组织环境传统校长培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部门对培训模式的选择运用与创新, 影响了培训院校培训的能动性和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面对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校长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宏观指导培训教学业务,宏观监控培训质量, 给培训部门以更多的培训自,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宽松的发展空间, 使培训部门在专业化培训模式的探索与改革上多下功夫,提升校长培训的质效。

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专业化要有新的理念、新的创造和准确的价值取向来定位,才能构建具有实效性、专业性、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培训机制以及科学的、可持续的、促进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专业化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褚宏启. 校长管理智慧[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09).

[2]李方.教师培训研究与评价[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

[3]吕蕾.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林森. 吉林省基础教育干训蓝皮书[M].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5]娄南平. 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培训模式的建构[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2008(27).

[6]夏芳. 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比较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

篇2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工程简介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头人、掌舵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打造一批能够引领宁波教育优质发展的校长队伍,通过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进而提升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水平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因此,探索校长成长规律,为校长的培训与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中小学校长更好更快成长,培养宁波本土的教育家成为当务之急。宁波市深入贯彻落实这一思想结合本地办学实际情况,在2009年启动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工程。在教育管理名家培训过程中,突出了校长们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思想,努力做到“自成一家”。

(一)教育管理名家概念的界定

中小学“教育管理名家”是指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独到的办学理念,具有突出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教育管理业绩,具有明显的创新精神和教育科研成果,是区域教育校长队伍中的领军人物,要成为市内著名、省内出名、国内有名的教育管理和教育实践专家。教育管理名家具备的基本素质:

1.教育管理名家是教学成效显著的名优校长

他们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内涵建设等方面有卓越贡献,所在学校具有独特的文化,为学校有序长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育管理名家敢于大胆创新

教育管理名家要深谙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能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大胆创新,做到有远见、有胆识、有魄力,引领学校优质高效地发展。

3.教育管理名家是德才兼备的领军人物

教育管理名家作为校长队伍中的领军人物,不仅要有精湛的管理水平,还要有较强的个人魅力,这是校长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基础。因此教育管理名家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领全市校长队伍向更优的方向发展。

(二)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遴选

教育管理名家培养人选是从宁波市名校长、名师校长和特级教师校长中挑选,经过各县(市)区教育局的推荐、并通过专家组在教育管理知识、实践操作技能等多项指标综合分析评议的基础上选拔产生的,21位校长经选拔成为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他们是全市中小学、职教、特教等不同类型学校的名优校长,在各自领域中卓有建树,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这些校长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先进的教育理念、显著的办学业绩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宁波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三)教育管理名家培训模式

在培训模式上,宁波教育管理名家培养突破了过去班级授课与学校蹲点相结合的老办法,采用理论提升与实践探索相结合、课题研究与实践经验提炼相结合、个人自主研修和专家指导相结合,聘请国内著名理论和实践专家为导师,包括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江苏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的国内著名理论和实践专家组成导学团队,他们中既有校长培训的行家,也有针对学校性质的教育专家,采用“双导师制”,依托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作为培训基地,建立高级访问学者制度,并通过理论学习、名著研读、国内外高端访学或攻读教育管理硕士学位、名家引领、课题研究、学校蹲点、校长论坛和沙龙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培养模式打破了过去“一刀切”的做法,针对每个培养对象的特点与优势,灵活安排培训内容,采用个性化培训形式,最大可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最合适的帮助与指导。

名家引领和教育论坛作为宁波教育管理名家培养的特色,在校长的成长中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通过名家引领,专家老师带领专业团队深入学员所在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并诊断等形式,全面了解学校发展情况并熟悉校长的教育思想,从而促成学校及校长跨越式发展。教育论坛作为名优校长教育思想输出的一种便捷方式,在引领宁波市校长队伍发展中功不可没。名优校长通过开展班级内的教育论坛,参加市内的“宁波天一校长讲堂”、“校长与企业家论坛”,境外的“甬港合作论坛”等将自己的教育思想辐射到教育系统内外。这种形式充分调动了校长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紧紧围绕培训主题,凝练自己的教育思想,提升自己的管理经验,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对宁波市教育的发展产生示范和辐射作用。

(四)教育管理名家培养的创新

多年来,宁波市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通过长期对校长成长规律和培训规律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科学有效的“五段三分双导师”培训模式。其中“五段”,就是把校长的成长平台分成五个层级,第一层级为任职资格培训,侧重为新任校长提供基本的教育管理相关知识。第二层级为提高培训,侧重为校长提供学校管理的实际技能与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第三层级为骨干培训,侧重引领骨干校长进行自我反思,并在学术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第四层级为名校长培训,侧重引导名校长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并对全体校长的发展起到辐射影响作用。第五层级为教育管理名家培训,侧重打造平台,让教育管理名家展示自己的教育理想,并进一步引领教育管理名家向更高平台发展。通过这五个层级,不断引领校长向更高的方向发展。从“八五”开展培训以来,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经过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骨干培训、名校长培训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并且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他们的办学业绩有目共睹,他们的教育思想对宁波市其他校长的办学有较强的影响,因此,如何让宁波本地的校长起到引领带动作用,让他们的教育思想辐射到每一位校长,如何使他们的教育思想得到较好的输出,宁波市大胆创新,用“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这样的论坛形式,让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个人教育思想辐射到每一位校长、影响每一位校长。

二、“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的组织形式

(一)主题报告

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将自己经过实践总结提炼的教育思想向听众陈述。在这一阶段,发言校长结合自己多年办学的经验、心得、对学校管理的见解、自己的感悟等经过总结提炼,凝聚成教育思想向大家汇报,与会校长通过近距离的聆听,对教育一线名优校长的办学思想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这种引领示范作用,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去思考、去实践的动力。

(二)代表旁证

这一环节,各位管理名家培养对象可以邀请相关人员为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事实论证,旁证代表有在校学生、学生家长、在校教职工、其他学校校长、朋友、亲人等人员。他们根据自己与这些名家交往的真实感受,用事实说话,从自己的立场、自己的角度对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教育思想进行论证,这个环节有助于听众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管理名家培养对象,使他们的人格魅力得到彰显,进而发挥无形的带动作用。

(三)现场互动

“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的目的并不在于给听众多少答案,而是激起了听众的多少疑惑。在这一环节,听众可以就报告内容、自己的疑惑进行相关提问,由发言校长作答,这是智慧碰撞交锋的过程,也是思想启迪的过程,这一环节有助于激起听众思想的火花,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做深入的思考。

(四)嘉宾点评

这一环节中,由教育管理名家邀请的嘉宾对其教育思想进行点评,嘉宾有政府人员、高校专家学者等人员。嘉宾的点评高屋建瓴,他们从宏观上对教育管理名家的教育思想进行剖析,指出亮点,也指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通过这一环节,发言校长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更全面的把握,点评嘉宾的评语也帮助他们突破了发展的瓶颈,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听众对其教育思想有了宏观上的认识,进而可以将其教育思想的精髓运用在自己学校的管理中。

(五)导师提炼

导师作为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指导教师,带领专业团队深入学员所在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诊断等形式,对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办学思想进行长期了解后,结合旁证人员的论证、嘉宾的点评,对其教育思想进行提炼,让听众了解该校长的办学思想精髓所在,导师的提炼对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教育思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教育管理名家培养中的作用

(一)升华教育思想,拓展校长素质

学员借此机会进一步反思提炼自己的办学经验,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将自己的教育思想进行进一步梳理,作为自己办学思想的统领。

(二)参训校长全方位地认识自己

不同身份的旁证人员的参与,家长、学生、同行、家人、朋友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评价这些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这一流程使参训校长更为全面地认识自己,有利于他们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的素质,从而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营造校长间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

校长们在倾听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教育思想汇报、听旁证人员佐证、嘉宾点评、导师总结时,会对自己的同行有新的认识,会借鉴别人的有效做法管理自己的学校,这样的平台为校长们的快速成长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四)多元化的视角看教育

在嘉宾点评这一环节,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邀请到的嘉宾多为高校教师、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同行,还有企业总裁等,他们看待教育的视角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对校长的教育思想进行点评,这为大家提供了看待教育的多元视角,有助于校长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管理看管理,使校长的视野更为开阔。

(五)导师全面了解学生

导师对学员的了解得益于与他们的接触,实地参观,通过“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这种形式,导师通过学员的发言、旁证人员的佐证、嘉宾的点评对学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有助于他们客观、深入分析该学员的办学思想,为他们日后发展做出更切合实际的指导。

(六)经验共享、智慧交锋

“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聚集了各级各类中小学管理人才,这些高层次人才的聚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智慧启迪,从而建立名优校长发展共同体,通过他们经验的推广,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从而促进宁波市校长队伍的快速成长,发挥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四、“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的推广及运用

“我的教育思想研讨会”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形式在教育管理名家培养中受到了较高评价,在推广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会前筹备

会议召开前要精心策划,做好筹备工作,组织部门要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会前要通过召开会议、走访学校等方式收集材料、意见,将教育管理名家所在学校、参训校长等各方面的意见汇总,为会议的举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思想要简练

在较短的时间内,校长要将自己多年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实践经过总结提炼形成的教育思想向大家完整地阐述,就必须经过充分地论证和提炼,将总结提炼后的思想向大家做汇报,发言要做到层次高、理念新、宏观与微观结合,抽象与具体结合,这才有利于听众全面了解自己的教育思想。

(三)旁证人员的发言要切合主题

因为旁证人员多为教育管理名家培养对象的朋友、学生、同行、学生家长等,他们的发言是结合自己与校长交往的实际经历展开的,言语间流露出对校长的赞赏之情,这些发言有可能脱离会议的主题,因此,会前要与旁证人员进行沟通,指导他们发言的重点与主题,从而使会议主题明确、效果明显。

(四)嘉宾点评要全面

点评嘉宾往往只评论发言校长在教育管理中做的出色的一面,对其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则避而不谈,因此会前要提前与嘉宾沟通,让其对校长的办学理念做全面深入的点评,让校长看到自身的不足以及进步的空间,从而使会议起到真正促进每一位校长发展的作用。

(五)导师主持要变换角色

导师作为学员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教师,在主持会议中要变换自己作为教师的角色,作为主持人在整个会议流程中起到联络衔接的作用,因此导师在会议开始前对该学员所在学校的整体介绍,对每个环节的总结都要基于自己在长期与学员接触中的直接感受,要客观评价每个环节的发言,做到切合实际的总结提炼。

参考文献

篇3

春种、夏铲、秋收、冬藏是一个农民的天职,科学执行上级决策、合理分解工作任务、深入挖掘岗位潜能、创新工作方法则是一名优秀教育工作管理者必须努力践行的职责。

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是否成功有效,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也正因为此,当下才花这么大力气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校长是提升教育质量责任第一人,如何对待课改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前途、命运。“必须得改,不改不行,非改不可”是我时任农村中心小学校长后对课改作出的最初表态。并以述职报告的形式向全体教师公开承诺:一年学形,二年学神,三年找到农村小学高效课堂之路。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课堂教学评价的尺子只有一个――那就是所有课改尝试,必须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前提,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目的。求真务实,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绝不允许搞课外课。

二、以人为本,一步一个脚印,全力创建农村中心小学研训平台

我是xx年8月24日任农村中心小学总校长的。之前,我曾做过多年初中校长,对管理应算不陌生,对校长岗位职责也算熟知。但真正走向农村中心小学总校长岗位后,却让我对这一岗位感到十分全新:中学人员充沛,岗位建全,校长的重点工作是谋划、协调、决策。而小学人员紧,很多岗无编无人,教师课节多不算,还要兼教几科。校长不但要谋划、决策,更要指挥、参与、冲锋。没有总务后勤服务,没有教导处分解日常教学,事无俱细都要直接参与,带头。班主任与学生一靠一天,体能与精神十分疲惫。课改搞不搞?怎么搞?目睹教师手捧冰冷的饭盒和神态呆滞的目光,我的心象刀绞一样。

我们弘扬奶牛精神,但在实际管理中绝不能要求教师吃草产奶。教师是学校教育的资本,必须要像爱护自己眼珠一样爱自己的老师。

为此,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集资自办伙食,让教师中午吃上一口热乎饭。第二件事,以工会名议,让教师在一起过一个简朴、快乐、热闹的新年。第三件事,以党支部的名议,为全体党员过一次“亮党员身份,守党员承诺,做师生楷模,当课改先锋”为主题的生日。让教师在一件件小事中感悟到学校就是家,感受到集体的温馨,组织的温暖,校长的亲和。从教师角度,履行岗位职责,时刻把教师冷暖放在心上。教师大事小情我必去,生病长灾我必到。做到工作是工作,感情是感情。评先考核重绩不寻私,关心教师疾苦就事不分人。就此得到:要想当好当家人,首先要让人当家,实行人性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带领一支团队,一支在困难面前不屈服的团队。

二学年来,我们靠这种人性化管理,聚焦课堂,围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这一主线。短效抓典型,长效抓机制。宏观抓策略,微观抓活动。外学与内练并举,计划与实施共重。计划重调研,看周期;实施重过程,查操作。言必行,行必果。一事一发起,一事一总结。取信于人,绝不失信于人。要求教师做到的,我必做到做好。二年来,学校最早到校的是我,研训活动中表现最主动的也是我。二年来,我与教研员累加摸底听课,跟踪听课,调研听课,检防听课近400节,组织举行全镇规模课堂教学大赛5次,启动演讨交流会、阶段成果展示会5次,集中研讨交流3次,汇集记实研训记录18册,收藏有价值心得体会、教学反思185篇,优秀教案80篇。教学、科研、培训做到了目标、计划、内容、时间、人员五落实。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中,逐步形成了以学期为周期,以“现状调研,理论诊脉;蹲点研磨,推举典型;观摩反馈,大赛提升;回访查询,拓展跟踪”为框架的“四段八步”研训模式。基本达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时间无空白,层面无死角。此模式似一张诱人的网,联动运转的链条,为全镇教师搭建一座自由、有效展示自我的课堂教学改革平台。积极高效地促进了我镇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以设计有效自学提示为切入点,深入挖掘课堂教学实效性

课堂教学改革理论浩如烟海,高效课堂解读汗牛充栋,专家讲座风声水起,名校经验耳熟能详,可是,当视如珍宝的理论、经验一经种植本地本校本班,就不能结出一个像样的瓜。表现为:自主学习身心分离,不知该学什么,想什么,做什么,大部分同学自学草草了事,东张西望,等待交流;合作变交流,小组合作要么人人说,人人不听;要么少数人说,大家只听;人人心中只有自己,说了了事,根本没有倾听,没有疑问,更谈不上共识;好一点的组长还一个一个组织,不好的就是你争我抢说自己的观点;展示成了小组交流的再次重复,汇报三言两语,只代表个人意见,即使形式上说我们组怎么怎么,但仔细一听就会发现仍是个人意见,根本与刚才的合作学习毫无瓜葛;点拨时教师另辟蹊径;当学生开始汇报时,只要找到相关句子,理解的主动权就又变为了教师,教师重新设置问题,问得学生云里雾里,与刚才的自学完全没有了关系,教师课后垂头丧气,没有丝毫成就感和幸福感;回到办公室,坐到一起欲言又止,唉声叹气。

难道将“排排坐” 改为“团团坐”就是课改吗?难道没有城里学校或富足学校印得起的导学案就无法改革课堂教学了吗?

当我一次次看到学生自学时无从下手,没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结果诸多分歧,甚至与教师的预期相距甚远的时候,我开始越来越强烈地觉察到,是我们的教学观出了问题。是我们的操作出了问题。我们不是在课改,是在给猪鼻子插大葱――装相。

为此,围绕“有效教学”我们加强了对课改本质再次认识分析,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师素质”五个维度,对我镇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大胆尝试了“学”、“思”、“改”年级组研训模式。加强教研组、村小学校际间自我演练。分步推进了“学”、“展”、“点”、“练”课堂结构框架。学生课堂学习氛围日渐好转。

为了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所谓的课改成果,我们于xx.9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如何设计自学提示进行蹲点研磨。通过研磨,课题组成员达成共识:越来越觉得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导学提示是整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而一份好的自学提示,不是自学提示原则的粗略遵循,不是教学流程中时机的简单把握、位置的切入,更不是学习内容、任务要求的生涩独白。导学提示应是教师精心备课、反复修改的结晶,它要将学习任务变成问题与方法科学合理地呈现给学生,成为学生课堂上“自主”学习的导航、“合作”学习的剧本、“探究”学习的思路。它起到引导学生自学、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那怎样才能为学生设计一份好的自学提示呢?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

首先,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主体出发、从学情实际出发,不要站在自己的教学立场,应怎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就怎么设计,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能学会多少内容,就设计多少内容,不要过多,过滥。

其次,自学提示应紧密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设计,目标中定什么,我们就提示学生学什么。做到不偏不倚,主题突出。

第三,自学提示必须清晰明了。用什么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表述一定要简明扼要,要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一看就知道怎么学。指导性语言要贴切。指令性语言要规范。

第四,把握好提示问题的数量和难度,内容要张弛有度,过多学生会感到疲劳,自学就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过少学生的积极性又很难调动。

第五,在设计导学提示的时候就要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合理地安排自学步骤,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低级趋向高级。

为了做实这五点,我们第三次修订了课堂教学评价表,专门印发了“台吉镇中心小学高效课堂学习材料二(关于自学提示)”和自编“自学提示实战案例详解”二份学习材料。从学生角度,履行岗位职责,时刻把学生成长放在心上。用心血和汗水践行专家型校长这一光荣称谓。

四、以初中并校为契机,从资金使用角度,履行岗位职责,时刻铭记有限的办学经费是人民的血汗,必须用在刀刃上

钱是命脉,如何用好有限的经费,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运转,是每天悬在我嗓子眼的问题。该花的的钱在多心不跳,脸不红;不该花的钱,打死也不花,也不批。为了把钱用在刀刃上,取消了北票境内出差补助,停批村小公务招待费。学年内还清了6所村小近十万陈欠,修建了东台吉小学厕所,维修了西台吉小学教学楼护基及400延长米围墙,为郑家小学新做了楼顶防水,粉刷了室内。新购电脑2台,打印机四台,维修了郑校坤校锅炉,确保了正常教学秩序。

篇4

全县公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在编在岗教职工。

二、实施时间

2020年7月县教育局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020年8月,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实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

三、成立领导组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四、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准备阶段(7月中旬前)

2020年6月底前,县教育局会同县委编办、财政局核定全县教职工编制总量,会同县人社局核定各学段所有学校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总量。将教职工编制和各类岗位数额具体分配到校,并报县委编办、人社局、财政局备案。2020年7月,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校长及相关人员开展“县管校聘”改革研讨工作,借鉴外市、县改革经验,做好充分准备。

(二)动员部署阶段(7月下旬)

1.召开全县“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改革实施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在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全面推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2.各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教师座谈会,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任务要求、工作步骤和规范流程,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确保政策宣传到位。

(三)制定方案阶段(8月上旬)

1.各中心学校、县直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的教职工岗位聘用工作领导组,下设竞聘组和仲裁组等工作机构。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成员由校级领导和教师代表组成,其中教师代表由行政提名、民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领导组成员视学校规模一般由7-11人组成,在校内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教育局备案。2.各单位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总额内,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坚持“按需设岗、因事设岗”的原则,设置管理、专技、教辅等岗位,明确每一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任职条件、岗位工作量等具体事项;任何学校不得因人设岗,可设置优先聘任条件和一票否决项目;设置岗位时要满足“校内直聘和校内竞聘人数原则上达到学校教职工总数的95%,跨校竞聘、组织调剂人数原则上控制在5%以内”的总体要求;教职工岗位聘用工作实施方案和岗位设置情况要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经教代会和校委会表决通过,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教育局审核备案方可实施。校级领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聘用;中层人员根据学校实际可采取校长聘用或竞聘上岗的方式。

(四)组织竞聘阶段(8月11日—20日)

1.校内直聘

学校直接聘用对象指距退休不足三年的教职工,处于孕期、哺乳期的教职工,患有重大疾病的教职工,服务期未满的新招聘教师,当年调入本单位教职工,正在参与交流(支教)及当年交流(支教)期满返校教师,经县教育局批准选派挂职锻炼(抽调)教师,县级督学。符合校内直聘规定的教职工若不满意学校安排的岗位,可参加竞聘上岗,但不再保留原直聘岗位。直聘教职工名单须在学校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确定直聘人员名单,并存档备查。

2.校内竞聘

(1)竞聘对象:本校教职工(不含已确定的直聘人员)

(2)竞聘程序: ①公布岗位。包括岗位名称、岗位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任职条件、岗位工作量等。②个人报名。教职工本人填写意向申请书,申请报名。规定时间内未提交个人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竞聘资格。③组织竞聘。学校按照竞聘方案组织竞聘。④公布结果。竞聘结果及时在校内公示。⑤汇总上报。学校根据聘任情况填写校内竞聘情况汇总表,并将汇总表与空岗数一并上报县教育局。乡镇中心学校学段间的转岗聘任列入校内竞聘。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组织多轮教职工竞聘,每轮结束后应当及时公布结果。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竞聘过程全程摄像备查,县教育局指派专人进行现场监督和指导。

3.跨校竞聘

(1)竞聘对象:校内竞聘未被聘任人员。

(2)竞聘范围:跨校竞聘人员可以在全县范围内有空缺岗位的学校参加竞聘。

(3)竞聘程序:①公布岗位。由县教育局根据各校校内竞聘结果公布空缺岗位。②个人报名。校内竞聘未聘教职工向空岗学校提交申请。③组织竞聘。各学校按照竞聘方案和空缺岗位情况组织竞聘。④公布结果。竞聘结果及时在校内公示。⑤汇总上报。学校聘任教职工情况和空岗数及时上报县教育局。跨校竞聘人员在同一轮竞聘中只能向一所有空岗学校提交申请。在上一轮跨校竞聘时已经聘任的人员不得再次参加竞聘。

4.组织调剂

各学校聘用工作领导组对本校已竞聘上岗人员和跨校竞聘上岗人员可综合协调,统筹安排,确定或调整其具体工作岗位。县教育局汇总全县各学校竞聘结果,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对未聘用人员进行适当的组织调剂。对未能落实聘用岗位又不服从县教育局调剂的,当年度起纳入待岗人员管理。

5.签约聘用

学校汇总各类聘用人员名单,统一在聘用学校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学校依法依规与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岗位职责,实施岗位管理。合同聘期一般为三年,报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备案。

6.争议处理

教职工如对竞聘工作有异议,可向本校聘用工作领导组提出书面申诉,学校聘用工作领导组给予答复处理。对学校违背政策和程序的聘任行为,将坚决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强化考核管理

(一)建立岗位管理新机制。通过全面实施“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行教职工聘用合同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每三年为一个实施周期,逐步建立健全“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岗位管理新机制,形成学校按岗用人、教职工依合同履职、双方靠合同约束的岗位管理新格局。

(二)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各学校要加强对教职工的考核工作,建立完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多方参与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考核办法。从师德、能力、业绩、贡献等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职工,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绩效工资发放以及续订聘用合同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实行教师退出管理。对竞聘未上岗或因其它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实行转岗、待岗培训或解聘的退出管理机制,并按照规定享受相应待遇。1.转岗。不适合教学岗位的,视情况转至非教学工作岗位。转岗的对象为:能力水平与所聘岗位任职条件不匹配、不能胜任岗位职责的教师、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不合格或逾期不注册的人员。转至非教学工作岗位者,不得参加教师系列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岗位等级晋升。教师退出教学岗位主要以教师师德表现、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度为依据,退出教学岗位教师有异议的,按照规定可向学校提出申诉。2.待岗培训。对没有竞聘上岗且不服从统筹调剂安排工作的,或其他违反有关规定需待岗培训的人员,在原工作学校待岗培训;待岗培训期不超过12个月,待岗培训期内,只发放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待岗期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得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各级各类评优评先。待岗培训结束后仍未能竞聘上岗的,只发放基本工资,同时降低其专业技术岗位等级。3.解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以解聘:1.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2.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3.受到开除处分的;4.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本岗位要求又不同意调整其工作岗位的;5.未经聘用单位同意,擅自出国或者出国逾期不归的;6.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7.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聘用单位或其他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8.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缓刑以上刑罚的。9.丧失或撤销教师资格的;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符合解聘条件的,学校与受聘人员根据相关条款终止岗位合同,解除人事聘用合同。

六、有关情况说明

(一)校级领导、中层、班主任工作量

1.校级领导、中层要带头满课时工作量工作,校长、副校长、中层授课时数分别不少于所任教学科教师标准工作量的1/4、1/3、1/2。不达规定课时工作量的,不得参加高一级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等级晋升。2.班主任工作在发放班主任津贴后,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1/4—1/3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二)关于教辅、工勤技能人员

1.教师在处室、教学实验、图书、电化教育、卫生保健、后勤保障服务等主要从事教辅、工勤工作,不在一线上课或虽上课但课时量不足所任教学科教师标准工作量一半的,不得参加高一级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等级晋升。2.实施县管校聘后教师中主要从事教辅、工勤岗位的情况各单位报教育局备案,今后各学校不得再随意增加。

(三)孕期、产期、哺乳期和重大疾病人员

篇5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中小学教科书管理,规范教科书选用工作,保障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我省教育教学需要,根据 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教基二〔20xx〕8号),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 教科书,是指经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和经授权审定的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学用书(含配套教学图册、音像材料等)。

第三条 教科书选用应当坚持适宜性,符合我省中小学教学实际;坚持多样化,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坚持公平、公正,保证选用过程规范、有序。

第四条 省教育厅负责全省中小学教科书选用工作的统筹管理,领导、监督和组织实施教科书选用工作。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 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教科书选用工作的统筹管理,领导、监督和组织实施教科书选用工作。

第二章 选用机构

第五条 普通高中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科书选用工作以省为单位进行,省选学科以外的学科教科书选用工作以市(州)为单位进行;义务教育教科书选用工作以市(州)为单位进行。因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县(市、区)、普通高中学校,按程序逐级上报,经教育厅确认后可独立选用教科书。

第六条 教科书选用单位应当成立教科书选用委员会,具体负责中小学教科书选用工作。

第七条 选用委员会由课程教材专家、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等组成,其中一线教师不少于1/2。选用委员会成员须德才兼备,熟悉本地区基础教育现状与一线教学情况。选用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各1-2名,由选用单位在任务明确后临时聘任。

选用委员会按学段分学科设立学科组,负责本学段本学科教科书初选工作。每个学科组人数应为不少于5人的单数,其中,课程教材专家、教研员、中小学校长的人数不超过30%,一线教师不少于70%。每个学科组全体成员从本学科组民主推选产生若干名代表作为选用委员会成员,并由选用单位发给聘书,一次一聘。

第八条 教科书选用单位应当按不低于每个学段每个学科组专家7倍的人数组建中小学教科书选用专家库。专家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课程教材专家、教研员、中小学校长,一部分是一线教师。

学科组成员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抽取程序和办法如下:

(一)在正式评审前两天,选用单位将专家库中相应学段相应学科的所有专家姓名制成签以备抽取。

(二)正式评审前一天,选用单位在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下,按学段分学科随机抽取专家。

(三)随机抽取的专家由现场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其所在单位。抽取专家的人员名单确定后,当场密封并专柜保存。

(四)专家所在单位应当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与专家本人或工作相关的任何信息;相关工作人员和专家进入教科书选用工作现场前,均应向选用单位签订保密和廉洁承诺书。

第九条 教科书编写人员、出版发行人员不得担任选用委员会成员。

第三章 选用程序

第十条 选用单位在教科书选用工作开始前的十五个工作日之内,通过本单位门户网站向社会教科书选用有关事宜的公告,公开征集列入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教科书。未按选用单位公告要求递送教科书的,不作为备选用书。

第十一条 教科书选用工作实行入闱管理。入闱工作期间,所有参与人员应当按照要求上缴移动通讯工具、电脑等一切可能对外联络的电子产品,并按规定实行工作回避。

第十二条 学科组应当逐一研读、比较征集到的所有版本教科书,开展小组讨论,每位成员应当独立评分,并将每位成员得分进行汇总,并按得分高低排序结果提出初选意见。

第十三条 选用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听取各学科组汇报,对学科组提出的初选意见进行充分讨论,采取投票方式确定各学科选用教科书的具体版本。选用委员会半数以上委员投票同意为通过。学科组初选意见、会议讨论记录和投票结果应记录在案,专柜保管,存档备查。

第十四条 在全省范围内,加强德育、语文、历史教科书选用工作的统筹,其他学科教科书,义务教育每个学科全省要选用三种版本以上(含三种),普通高中每个学科全省要选用两种版本以上(含两种),特殊情况由省教育厅报教育部备案。

教科书选用单位根据实际,确定各学段各学科教科书版本具体数量,可选用1个版本,也可选多个版本。

第十五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教科书选用结果在本级教育部门门户网站上公示,对异议进行核查处理。公示期不少于7日。各市(州)应将本行政区域教科书选用结果报省教育厅备案。

省教育厅根据选用结果连同经四川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教材一并编制《四川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每年一次。

第十六条 教科书版本选定使用后,应当保持稳定。小学、初中、高中每一学科教科书版本一经选定使用,在学段周期内,不得中途更换。

如需更换教科书版本,应当从起始年级开始,逐级由学校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应委托专业机构征求使用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意见并进行评估,如确与当地教育教学实际不相适宜,由教科书选用委员会按规定程序选用其他版本。

第十七条 教科书选定后出现下列特殊情况之一的,应当由选用委员会按程序重新选用教科书:

(一)严重违反选用程序规定的;

(二)课前没有按时到书的;

(三)与教育部审定内容不一致的;

(四)被举报并核实属于违规行为的;

(五)其他严重影响教科书使用的。

第十八条 教科书选用工作一般应在当年4月底前完成,为教科书的征订、出版、发行留有足够时间。

第四章 监 督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干预教科书选用过程和结果。教科书选用工作接受教育纪检监察机构的全程监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外公布举报受理电话或电子邮箱地址,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科书选用工作的监督。

第二十条 在教科书选用工作中出现以下情形的,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并依法依纪对相关人员追究责任。

(一)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程序或违规干预选用过程和结果的;

(二)教科书选用委员会成员违反选用工作纪律的;

(三)选用本实施细则第二条规定以外的教科书的;

(四)对《全国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删减后供选用委员会选用的。

其他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规干预教科书选用过程和结果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书面通报(抄告)其所属单位依纪依规处理。

选用工作违反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查处。涉嫌受贿等犯罪行为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一条 教科书编写、出版、发行等单位和人员应当加强诚信自律,不得以任何非正当竞争手段干预教科书选用。凡采用请托、串通、行贿等不正当手段扰乱教科书正常选用秩序的行为,省教育厅将取消其当次教科书在四川的选用,并在全省公开通报。情节严重或涉嫌构成 犯罪的,移送 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实施细则制定具体选用办法,报省教育厅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自印发30日后起施行,有效期5年。凡现有规定与本实施细则不符的,以本实施细则为准。

第二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由四川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教材选用应当遵循科学、民主、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并统筹考虑教材特色、售后服务等因素。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干预教材选用过程和结果。

第五条 教材选用工作在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中小学教材选用政策,指导、检查、监督各地中小学教材选用工作;编制和公布《全国中小学教材目录》,供各地选用。

第七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教材选用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成立省级教材选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检查、监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教材选用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全文转发《全国中小学教材目录》,供各地教材选用委员会选用时使用。

第八条 中小学教材选用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指导下,一般以地(市)为单位进行。人口较少的省份,可以以省级为单位进行,并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为教学改革试验或者有其他特殊需求的县(区)和学校,经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可以县(区)和学校为单位选用。

第三章 选用机构

第九条 承担中小学教材选用组织工作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应当组织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负责本地区或者本学校教材的选用。

第十条 教材选用委员会由教育行政人员、课程教材专家、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和优秀教师等组成,其中一线教师不得少于1/2;学校教材选用委员会本校人员不得少于1/2。

教材选用委员会成员经民主推荐,由同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聘任,并报上一级或者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教材选用委员会下设学科组,负责教材初选工作。学科组由相关学科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骨干教师和教研人员组成。学科组成员经民主推荐,由教材选用委员会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聘任。

第十二条 教材编写人员不得担任教材选用委员会和学科组成员。

第四章 选用程序

第十三条 教材选用委员会学科组集中研读《全国中小学教材目录》所列的本学科所有版本的教材,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和研讨,提出本学科选用教材的具体版本和数量的初步意见。

第十四条 教材选用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听取学科组的意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采取投票方式确定选用教材的具体版本和数量。超过2/3以上委员同意方为通过。

第十五条 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同级、县(区)和学校教材选用委员会的选用结果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教材选用结果进行公示后,汇总形成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教材选定目录,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公示过程中的异议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对查实存在问题的,应当责成相应的教材选用委员会按照程序重新遴选。

第十六条 教材选用应当保持相对稳定性。教材版本选定后,在一个使用周期内原则上不得更换;如出现教材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或者出版单位不能按时提供教材、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等特殊情况确需更换的,应当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按照程序重新选用其他版本教材。

第五章 监 督

第十七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教材选用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违反教材选用规定的单位,应当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并建议主管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追究相应责任;情节严重的,可以提请纪检、监察部门介入调查处理。

教育纪检、监察部门对教材选用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对教材选用过程中的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第十八条 对违反规定选用未列入《全国中小学教材目录》中的教材教授国家课程的单位,将依法依规追究其主要负责人责任。

第十九条 对采用不正当竞争方式影响教材选用的教材出版单位,依照《 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予以查处。

篇6

A小学现有学生2259人,教学班级40个。129名教职工中,有正职校长1人、书记1人、副校长3人、中层管理人员11人。虽然我国小学在中层基本设置总务处、德育处、教导处、科研室四个处室,但笔者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区小学在中层一级并未设置具体科室,许多针对中层的规则制度也只是空架子。职责的细化、任务的分工、个人的提升通常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组织结构的不完善、制度的缺乏、校长领导的随意性和主观性,都给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额外的压力和负担。因此笔者期望通过个案调查,对我国当前中层管理人员部分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1.任务分配不均,职责交叉明显

任务分配不均,职责交叉明显,是该校中层管理较突出的问题。

位置的特殊性,使中层管理人员需要同多重群体打交道。头绪多、任务重是他们工作的整体写照。但任务的不均又给部分中层带来更大的压力。尤其当学校出现难度大的突发任务时,校长常把任务压在不分管该项工作但能力强的中层人员肩上。同样的职位、相同的报酬,差异显著的工作量,不仅会让负责更多事务的中层陷入到繁杂事务中不能自拔,激励机制的不匹配,也使他们更容易产生懈怠感。虽然任务量轻的中层相对清闲,但校长的不重视也让他们觉得不公平;一些新提拔的中层缺乏经验也使得校长不敢把重要事务交给他们,虽然该群体最富有激情,但锻炼机会的缺乏,不仅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也不利于学校整体的发展。

对照小学常规中层组织结构的职责,将11位中层负责的事宜进行匹配发现,有6位中层的职责涉及到两种不同的层面,职责交叉明显。交叉性的分工使得负责多重任务的中层管理人员需要把精力分配在不同属性的工作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当不同属性的工作同时开展时,该群体不得不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一些工作常被忽略和遗忘,学校正常工作有时会因此受到影响。交叉性的分工如果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有时也会出现一项工作多人做,或者一项工作没人做的尴尬局面。

2.授权不足,工作阻力大

授权不足,教师群体不支持,是该校中层管理人员不约而同提出的问题。

工作任务很繁重,看似拥有很大权力,但事实上中层群体通常只是事务的执行者,对于学校中的重大决策,他们拥有的话语权并不多。授权不足,使他们难以对学校的愿景产生共鸣,也降低了他们在教师中的威信,以至于一些教师出现问题时会越过他们向校长单独汇报。当教学任务繁重时,分管教师常以教学为由拒绝参加教学之外的其他活动,还有一些教师认为那些硬性上交的材料没有意义,拒绝配合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

3.年龄结构老化,个人提升空间小

笔者对该校11位中层管理人员的年龄及其在中层工作的年限调查发现,他们平均年龄47岁,40~50岁有10人,50~60岁有1人。5年来新晋升为中层的有3人,在中层一职工作5~10年的有2人,工作10~15年的有1人,工作15年以上的有5人。

年龄结构老化、结构型职业停滞是该校中层管理一职显现出来的两大特点。

国家规定中小学教师的退休年龄,女性为55岁,男性为60岁。这意味着,再有5~10年的时间,将有半数以上的中层退休,届时学校将会有大幅度的人员调整。新生力量未及时补给,年轻的中层管理人员又缺乏锻炼机会,将会直接影响学校日常工作的开展。中层经验丰富是该校的优势,但年龄结构老化,也使得学校的工作缺乏创新、干劲不足。

对大多数中层来说,中层已经是他们职业生涯的最高点,晋升无门,使得他们常陷在结构型职业停滞中不能自拔。激励机制的缺乏,对未来发展定位不明,让他们觉得很迷茫。专门化培训的缺失,管理知识的缺乏,也阻碍了他们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中层管理人员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

1. 组织结构不健全、规则制度不完善

任务分配不均、职责交叉、校长授权不足抑或是晋升机制的缺乏,归根结底都源于学校组织结构不健全,制度规则不完善。

学校通过规章制度,明确各层级、各部门的权力、责任,确保组织有序运行。中层管理作为学校组织结构的一部分,一方面它隶属于学校的垂直分化体系中,以实现学校组织中的层级控制,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总务处、德育处、教导处、科研室等常规处室的划分,将四个处室及其负责的中层管理人员的职责通过规则制度具体细化,从而使学校工作更条理化、系统化、秩序化[1]。

完善的组织结构、明确的规则制度,会使组织运行更加高效。而组织结构的不完善,一方面会使学校的层级控制出现断裂,另一方面制度的缺失、基于人为的领导方式,使学校管理难以做到公正、合理,也难以走向真正的科学化。中层管理人员与基层教师的工作内容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很多学校的绩效、晋升、培训等制度并未考虑中层工作的特殊性,导致他们积极性不高、晋升无望。

2.不同领导―成员关系产生的不同影响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表明,领导者与下属存在圈内人与圈外人之分。事实上学校中也是如此。用格雷恩的领导形成三阶段理论来看,属于圈内人的中层管理人员与校长属于成熟伙伴关系阶段,他们会受到更多的重视、信任,校长愿意将难而艰的任务交给他们。在这种高质量的领导―成员关系中,他们收获了优惠的待遇、更多的信息、与领导广泛交流的机会、更多的工作绩效。但现实中由于一些学校晋升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奖惩机制的不匹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属于圈外人的中层管理人员,有限的信任致使领导者往往不愿对他们授予重任,虽然相对清闲,但相对低质量的领导―成员关系让他们难以同圈内人的中层管理人员一样获得校长的重视,所处外团体带来的不公正或消极影响让他们很苦恼,却又往往无力改变现状。对于一些新提拔的中层来说,他们刚晋升到学校的管理层,与校长的关系近似于领导形成三阶段理论的第二阶段:熟人阶段,校长需要对他们进行考验,以评估该群体是否愿意承担更多的角色与责任[2]。经验的缺乏以及与领导者关系的不稳固也让他们很难得到校长完全的信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长对中层管理人员任务的分配。

3.校长因素

现阶段我国小学采取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行政的主要负责人,具有决策权、人事权等权力,缺少学校内部权力的分散和参与,也缺少对校长权力运行的横向制约机制。虽然校长会通过外在的授权、内在的授权两种方式将职责内的工作任务委派给学校的中层管理人员,并运用各种有效措施促使其完成任务。外在授权是学校内部权力的共享;内在授权是基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使教师相信自己有影响学校决策的能力,并且产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内驱力[3]。但由于一些学校组织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对一长制的监督机制,使得校长对下属授权的多少还主要取决于校长个人。部分校长独断专权,或认为授权可有可无,甚至因为自己在某个方面的专长而不愿意在该方面放权、授权,这也是中层管理人员话语权缺失以及威信力不足的主要原因[4]。

4.学校内外激励机制的缺失

罗伯特・豪斯的综合激励理论认为:激励分为外激励和内激励。外激励是一种通过外部的刺激提高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的策略;内激励则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激励方式。我们不能否认外激励的作用,但同样不能忽视中层管理人员自身对待工作的态度。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感不强,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的差强人意,对未来发展规划不明,陷入到一种结构型、满足型职业停滞中,这些都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小学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改进的建议

1.完善学校组织结构,为中层制定专门的规则制度

完善学校组织结构,一方面要明确学校中层各部门的划分,在保证总务处、德育处、教导处、科研室等基本处室存在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可以酌情调整学校的组织机构设置,实现学校组织结构在中层一级的水平分化。另一方面通过调整低层管理职的组织结构,例如增加年级级部等部门,分担中层管理职的任务,实现学校组织结构的垂直分化。纵观一些教育发达地区的小学,其中层一级组织结构也在进行不断的变革,比如有的学校将总务处更名为资产管理处,其任务由之前的后勤管理扩展至包括财务管理、学校资产管理与后勤服务三个方面。又如德育处,其职能由原来负责道德教育与行为习惯管理工作,扩展为负责对外宣传和全校的网络与信息技术管理等工作[1]。

在制度层面,学校首先要明确中层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定岗定职,并细化每个岗位的职责、分工,专项事务由专人负责,避免职责间的交叉以及任务分配的不均。其次学校中的绩效考核标准不能只针对普通教师群体,也要将中层管理人员所承担的工作量以及任务的完成情况内化其中。

2. 建立高质量的领导―成员交换关系

领导―成员交换理论让我们基于二元关系的角度来考量不同质量的校长与中层管理人员的关系给处于不同圈子中的中层管理人员带来的影响[2]。确实,组织中小团体现象很难根除,校长也无法在管理中做到绝对的公平。但是我们还是希望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呼吁校长在日常管理中要基于公平、公正的原则,信任和尊重每一位中层管理人员,与每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建立起高质量的交换关系,避免让自己有意识、无意识的偏见给下属的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3.校长合理授权

对一长制制约机制的缺失,使得校长个人权力过大,对下属授权不足。因此学习西方治校经验,立足学校民主化建设,建立对校长权力的横向制约机制,尤其发挥多元利益主体――家长、教师、学生、社区、社会知名人士的作用,对校长权力进行监督,使校长权力结构趋于合法合理,促使校长通过授权的方式将部分权力下放[5]。霍伊―泰特模式认为,校长对下属的授权要基于利益相关性、知识性、教师个人目标和学校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三方面考量[3]。因此校长在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授权的时候,也要基于这三方面因素鼓励中层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尤其对于学校的重大决定以及与教师利益相关的决策,要给予中层管理人员更多的话语权,让他们在重大决策的参与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决策力、创造力。为减少中层及教师群体的负担,学校要制定活动计划,避免开展重复、无意义的活动。中层管理人员自身也要逐步反思,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及团队意识,学习沟通技巧,关心分管教师的工作、生活。良好的关系会让他们更易得到分管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4.内外激励机制双管齐下

内外激励双管齐下可解决中层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外激励层面,可借鉴校长激励机制,建立中层职级制的人事管理制度。按照不同的任职资格、条件、岗位职责要求,将中层职位分为若干等级,形成职务等级系列,为其任用、考核、奖惩、晋升、工资待遇提供依据和管理标准[6]。这种依据资历、学识、水平、绩效形成专门的职级等级系列的方法,能够调动中层个体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个体与组织目标的统一,从而促进学校工作更好的开展。专业素质的提升需接受专门的培训和专业化学习。在培训形式上,学校可通过邀请专家集中授课、外出现场学习、跟岗实习、继续函授等形式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多样化的专业培训机会。在培训内容上,要加大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比重,提升中层的专业水平及人际交往能力。在培训机制上,要注重构建促进中层管理人员校本成长的有效机制[7]。在内激励层面,合理的任务目标会促使中层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获取满足感。对其工作的及时反馈,也能提高他们对工作的信心。针对部分中层在职业发展中的迷茫现象,其主管校长要高度重视,为他们介绍自己的相关经验,并在尊重中层本人发展意愿的情况下,帮助其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新平.中小学的组织结构及其变革:基于三所学校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报,2014(10).

[2] 诺斯豪斯.领导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 杨帆.校长负责制下的教师授权[J].新课程研究,2015(6).

[4] 韦昌勇,王文蓉.浅谈中小学管理中校长授权的作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1(4).

篇7

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2.年修订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3.《国家教委关于颁发<普及义务教育评估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教基号);

4.《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加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国教督号);

5.《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省级实现“两基”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的意见》(教督号);

6.《关于印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实施办法及说明>(修订稿)的通知》(教厅号)。

二、国检一票否决指标

1.当年(年)小学、初中入学率、辍学率不达标;

2.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不达标;

3.教育经费投入未做到“三个增长”;

4.年以来有拖欠教师工资现象;

5.未及时消除D级危房;

6.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7.弄虚作假;

8.超大班额(65人以上)。

三、工作步骤

(一)整改阶段(年5月)。

1.召开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全区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工作。

2.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建立局领导联系学区、各职能科室对应联络政府相关部门和街道开展迎检工作制度。

3.召开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工作会议,全面安排下一步教育系统迎国检及义务教育人口监测工作。

4.开展全区迎国检宣传工作。

(二)规范建档阶段(年5月)。

1.督促指导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各学校,完成“两基”自查自评报告,完成“两基”表册填写工作,针对“两基”档案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以“两基”档案建设师示范校为模板,对辖区内中小学实施网上培训,完善规范“两基”档案建设工作。

3.召开“两基”自查工作会议,各科室、直属单位和学校(园)汇报“两基”工作自查及整改情况。

(三)督导检查阶段(年6月)。

1.根据区政府“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组织开展区级“两基”迎国检专项督查,对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各学校(园)查漏补缺情况进行跟踪督办。

2.适时召开城关区“两基”迎国检督查情况通报会,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对工作不力、问题较大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3.对城关区南北两山及边远地区区属学校,省、市直属学校和街道、社区“两基”迎国检档案建设进行专项抽查。

4.接受省政府督导评估。

(四)接受国检阶段(年7月-8月)。

1.继续整改、完善档案。

2.制作教育专题片、教育成果展板,加强舆论宣传。

3.组织中小学填写“两基”国表、省表。

4.抓好各项指标的巩固和提高,做好接受“两基”国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5.全面接受“两基”国检。

(五)总结、表彰奖励阶段(年10月-11月)。

对“两基”国检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召开“两基”迎国检总结表彰大会,表彰“两基”迎国检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安排部署今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四、任务职责分解

(一)建立与区属各部门和街道对应联系制度。

党委办公室负责联系区委办公室、区监察局;

行政办公室负责联系区政府办公室、城关公安分局;

人事科负责联系区编办、区人社局;

计财科负责联系区财政局、区统计局、区税务局;

基建科负责联系区发改局、区建设局、区国土局;

教育科负责联系区文化局、区体育局;

审计科负责联系区审计局;

团委负责联系团区委;

校外办负责联系区司法局、区妇联、区民宗局;

勤工办负责联系区安监局、区综治办;

保健站负责联系区卫生局、区残联;

成教办和督导室负责联系街道、社区。

(二)工作职责和任务分解。

为了保证“两基”国检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根据各科室和直属单位的工作职能,分解全区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合作,全力做好“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工作。

1.行政办公室。

(1)为区政府“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教育系统迎检办公室正常工作提供保障,协调安排迎检人员、车辆等后勤工作。

(2)组织协调召开相关会议。

(3)负责审核把关“两基”工作的汇报材料(含领导讲话、工作总结、经验交流等),收集整理—年区政府,区教育局整体工作相关文书档案及资料。(6月底完成)

(4)协助“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做好迎检的各项接待工作。

(5)协助联络和协调上级“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安排的迎检工作。

(6)牵头组织“两基”迎国检工作简报。

2.党委办公室。

(1)负责协调沟通有关新闻媒体,协助“两基”迎国检办公室组织好宣传报道工作。

(2)负责校长队伍建设有关文件、办法,方案等资料汇编。(6月底完成)

(3)协助“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纪实、专题片制作等工作。(7月底完成)

3.督导室。

(1)承担区政府和教育系统“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指导全区各部门、各街道“两基”迎国检工作,建立健全城关区“两基”工作档案资料。负责起草“两基”迎国检工作简报、工作记事和各项汇报材料工作,牵头负责组织“两基”迎国检专题教育片制作和教育成果展板制作,负责联络和协调省、市政府“两基”迎国检办公室安排的迎检工作。提供两基工作运行经费预算。

(2)负责对全区“两基”迎国检工作的专项督导。

(3)负责制订城关区政府迎国检实施方案、区教育系统贯彻实施意见,提供相关的文件资料及材料。(4月底完成)

(4)会同有关部门收集、汇总数据、报表和有关资料,填报及国家教育督导团“两基”国检登记表及配套表册。(7月底完成)

(5)负责对年全市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行总结,起草自查报告;对照“两基”国检主要指标,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

(6)负责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摸底调查和街道、幼儿园档案工作的全程跟进、培训指导等工作。(5月底完成)

4.教育科。

(1)督促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自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大班额,确保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等有关任务的达标。(5月底完成)

(2)牵头建立义务教育监测机构,申请经费,配备人员和设备,启动少年儿童基本信息建档入库工作。

(3)负责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协调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和女童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7月中旬完成)

(4)负责指导学校健全控辍保学各项制度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方面的“两基”档案资料整理及学籍管理工作。(6月底完成)

(5)负责全区幼儿园(含民办幼儿园)三年档案资料整理及表册填报工作。(5月底完成)

(6)负责指导学校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标准。

(7)督促各学校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齐课程。

(8)负责全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9)做好对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配备、管理、维护和使用工作。

(10)负责提供全区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与管理的各类档案资料。(6月底完成)

(11)牵头组织学校制作反映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展板。(7月底完成)

5.基建科。

(1)会同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国土局、区建设局等部门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教育项目和工程,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2)在年秋季开学前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需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8月底完成)

(3)负责提供年以来全区教育基础建设、学校布局调整、校安工程、校舍生均建筑面积等有关资料。(6月底完成)

6.计财科。

(1)会同区财政局、区地税局做好教育经费筹措、教育拨款、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工作;督促各县区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一个比例”拨付到位(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年分别达到18.50%,19.50%,20.00%,20.50%;-年达到20.50%以上)。教育费附加足额用于教育。(5月底完成)

(2)负责提供年以来全区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一个比例”、城市教育经费附加、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汇总报表及佐证档案材料。(6月底完成)

(3)负责教育经费的管理,督促指导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顺利运行,规范收费管理,确保学校无乱收费。

(4)负责提供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两免一补”、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等各种教育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6月底完成)

(5)负责督促指导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配备达标,管理规范,发挥效益,确保各功能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房舍达标并做到专用,确保使用、实验、借阅登记符合要求。(7月底完成)

(6)督促指导各学校完善办学条件档案资料建设和学校财务档案建设。

(7)负责审核、汇总、统计全区中小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音乐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等设施设备的现状。(5月底完成)

(8)负责提供全区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文件资料、统计报表。(6月底完成)

7.人事科。

(1)负责对-年以来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总结,统计全区中小学教师编制和人员配备、学科教师情况。(5月底完成)

(2)负责排摸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及专业技术职务情况、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相符情况、学历合格率达标情况,确保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和教师继续教育等符合要求。(5月底完成)

(3)负责填报全区“两基”迎国检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表册、数据等工作。(6月底完成)

(4)负责做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和培养培训等相关工作,并采取切实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推进区域内教师均衡配置。(7月底完成)

(5)提供年以来新补充教师名册、学历达标情况统计表。

(6)整理三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绩效工资方面的文件、方案、办法等档案资料。(6月底完成)

8.成教办。

(1)负责摸清全区青壮年文盲底数,掌握全区青壮年非文盲率及脱盲人员巩固率达标情况。(6月底完成)

(2)指导并检查各街道落实扫盲机构、师资、经费、场所情况及开展脱盲人员实用技术培训的情况,确保相关指标达到国检要求。

(3)负责扫盲工作各种档案、表册的审核、汇总,确保统计的规范和数据的真实。(7月中旬完成)

(4)负责撰写全区扫盲工作方面的单项自查报告。

9.审计科。

(1)会同区审计部门开展对学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学校收费情况进行审计。

(2)协助区审计局提供三年的审计报告。(6月底完成)

10.教研室。

(1)负责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与实施工作。

(2)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学业务管理和教学改革,组织对学科教学的检查和质量评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供三年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档案资料。(6月底完成)

11.教师进修学校。

(1)提供年以来全区教师、校长各类培训资料、表册、规划、计划、总结

(2)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资料。(6月底完成)

12.保健站。

(1)指导学校建立学校卫生室,配备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

(2)指导开展学校卫生工作,加强对中小学炊事人员的管理,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13.勤工办。

(1)督促指导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做好校园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教育化建设工作。

(2)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机制,确保不发生师生重大安全事故。

(3)加强对寄宿制学校校舍与设施安全、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

篇8

我能成为一名副校长,是各级领导对我的关怀,是老师们对我的信任。但如何扎扎实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能不辜负领导的期望,能得到老师们的认可,能让校长放心,让老师们满意,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不断加强政治修养,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下面分三点向大家汇报:

第一点夯实业务功底。分管教学工作,我认为上好课、对学生负责是底线,要求教师领会课标、精通教材、上好每节课是保障。为此我要带头学习。业余时间认真研读各科课标,阅读教材,分析教参,与教师一起探讨。外面的课堂教学很精彩,外面的名师各有风格。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与老师一起去听名师讲课,边对照边反思。每次外出学习,随带U盘,及时拷贝重要材料过后细细研究,做到每个学期听课量都不少于70节,在学习过程中我真正感悟了“井底之蛙”的新含义。

第二点提升管理水平。我经常勉励自己:登高望远,先学先行,学无止境。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全心全意为学校、教师、学生发展服务。对教育局举办的校长干部培训班每期我都认真参加学习。与此同时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学校管理理论。经常阅读《小学校长》、《小学教育管理》、《中小学教育教学》、《教育文摘》等,不断的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

第三点向身边的榜样学。在小学工作的教师,家里大多在城里住,有的教师每天上下班坐车要1个多小时,每当我看到老师们早早来到学校,晚晚的离校,老教师们的班级管理井然有序,青年教师工作热情、虚心好学、他们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我也告诫自己必须是队伍中的一员,我要向他们学习,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这块教育沃土与我们小学教师同行。

二、勤勉工作,发展学校。

我校是一所村小,学校的办学规模受到了地域的制约,学生来自农村家庭。这些孩子,劳动意识,听话守纪等方面具备优势,但孩子的文化素养,听课习惯,学习能力还很欠缺。作为教学副校长,应该在全面提升村小孩子的能力和素养下功夫,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因此本学期,在校长的带领下,全校教师明确了教学工作思路,倾尽自我,全心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以课堂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期初,我和校长深入听了一轮每人一节汇报课,四月份、九月份开展了“教导主任、骨干教师示范课、“每人一人一节会诊课”活动,全面把脉提升引领教学。作为分管教学领导,走入课堂,深入教师是我规定自己必须做到的,今年区级、校级教学评优活动较多,能主动关心老师的教学,协调困难,参与试教、点评,成果不错。十一月,刘老师的科学课代表学校参加了区每校一课活动,得到了区教研和听课教师的好评,成绩比较突出。

2、以校本培训为着力点,推动师资建设。

学校重视青年教师培训活动,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专业水平。我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积极支持教师参加来长教育名家讲座培训总计30多人次。最近,袁老师参加全国音乐教师在沈阳的培训,刘老师作为市市骨干教师参加全国在四平英语培训。参加教师虚心学习,认真记录,及时反思,形成文稿。学校组织这些教师召开了“学习、反思、提升”外出学习经验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校内,实施校长培训讲座四次、主管校长和主任各两次培训制度,有效落实教师培训工作,教师专业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3、以青年教师培养为突破口,争名师创特色。

青年的成长需要关爱,需要扶持。学校创设拜师结对的平台,领导与他们常沟通、交流思想,努力形成工作上是合作伙伴,生活上是知心朋友。竭尽全力助人成功是对青年教师最好的帮助。我校新教师牛通、袁老师两位新教师一学期以来,务实工作,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牛通组织运动员参加区运动会获得小学B组第五名的好成绩;袁老师在区青年教师卡拉OK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校的骨干教师多数担当学校的中层角色,他们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非常强,积极参加南关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南关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评比中,王老师、刘老师的课堂教学获得了二等奖;李老师、刘老师、刘老师在南关区教材解读比赛中取得二等奖,王春艳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刘老师代表市市农远资源应用成果推荐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比赛,获得很好的成绩。

4、以质量绩效为落脚点,确保学校办学生命线

我校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学生生源部分流失,这里有很多客观因素。我们立足校情,分别召开毕业班、部分年级、部分学科教师专题研讨会,与大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平时加强教学的流程管理、质量调研力度。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赢得家长对教学的配合,形成合力。本年度我校立足于数、语、外三科,从基本抓起,数学“每日十题”、课前“3分钟口算”常抓不懈,强化数学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语文实施诵读制度,英语实施口语与朗读训练,每月对三科单项调研,及时总结促进提高。采取当天知识当天一小考。单元结束,教师自己出题,自己考。月末学校综合验收评价措施。

期末三年级全区质量调研中,数学取得了全区第15名,语文24名,综合20名的好成绩。

三、以德立身,为人师表。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待学生是否关心?对待学校是否公心?对待工作是否尽心?人人心中有杆秤,谁都会衡量。几年来,作为管理者,我都力求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同事以诚相待、以理服人,淡泊名利,做到心地无私天地宽。

1、严于律己,为人正直。平时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约束言行,凡事能自己做的就多做些,要说的就当面说清楚,该布置的任务就要传达到位。当然有布置就有检查有反馈,发现优点指出不足,不是一味说好话,对老师能公正、公平地评价,言行举止不违背做人原则。

2、豁达大度,用坦然的心态处理事务。自己分管的教学工作每天都牵涉到教职员工,因为存在做多做少、做好做坏现象,最容易吃力不叫好,甚至有怨言、有过激行为。这些经历让我学着去克制,去调整自己的心态,能用平常心、宽容心去分析问题,努力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做到对事不对人。有人说忍让很吃亏,我认为人都有性格脾气,但单位与家庭是有别的,不要一时之快挫伤别人,这是对人的信任与尊重。

3、以主人翁的态度塑造学校形象。作为管理者更多代表的是学校形象。办学要面对复杂的人员,有时领导走访、家长上访,遇到家长反对,家长与老师发生冲突,只要是关系到学校荣誉的,都耐心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多宣传学校的亮点,多谈学校的苦经,多解释老师的做法,在沟通中取得双方的信任与理解,达成共同的目标。

以上工作得到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与全体师生大力支持,但我觉得在平时的学校管理工作中,还有以下不足:

1、缺少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思考,要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2、沟通表达的方式缺少艺术,要善于凝聚人心。

3、思考管理的角度缺少深层次,要着眼于全局。

4、工作中要有创新的魄力与勇气。

篇9

食品安全活动策划1一、班会目的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增加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从小讲卫生、不买零食的好习惯。

二、班会准备

1、班会前一周,让学生对学校周围的小摊进行实际调查,并且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什么样的食品才是安全的。

2、排演小品《爱买零食的他》。

3、分别从小摊上和大超市里购买一些食品。

4、准备一脸盆水以及洗手液、毛巾等物品。

三、班会程序

1、主持人宣布“食品安全与卫生”主题班会活动开始。

2、班主任:同学们!今天我们班举行以“食品安全与卫生”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各位同学已经经过自己的实际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了有关“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知识。希望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学到的知识带进今天的课堂,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安全自护的目的。

3、主持人请同学们汇报对学校周围小摊进行实际调查的结果。

学生谈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烤羊肉串、烤年糕的桌子又黑又脏,食品上叮着苍蝇,有沾满了灰尘。②制棉花糖的机器都是污垢,还不时会有脏东西掉进去,卖主自身也很脏,根本不讲卫生。③袋装食品没有明确的产地、商标,有的已过保质期。

4、主持人小结:大家的眼睛可真亮!观察得非常仔细,调查得很全面,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

这样的食品我们同学吃了能不生病吗?下面我们来看小品《爱吃零食的他》。

5、小品表演《爱吃零食的他》

主要内容:上课时,一个男生突然肚子痛,送到医务室。经校医诊断是得了急性肠胃炎。经过了解,他早上上学时吃了小摊上的油炸鸡腿。

全班讨论:①这位男生得的是什么病?

②他为什么会生病?

6、主持人归纳:学校规定不能到小摊上去买零食吃,可有的同学偷偷地去买,不听老师的劝告,刚才的这位男生就是因为吃了小摊不卫生的食品而生病的。

那么究竟什么的食品才是安全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己从大超市买的食品和我手里的小摊上的食品进行比较,看看安全的食品必须有哪些标识。

学生比较并且讨论:安全的食品要有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具体的地址和电话、保质期、食品的具体组成成分和重量等。

7、主持人:我们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除了刚才同学们所讲的安全标识以外,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那么究竟怎样洗才能把手洗干净呢?请A同学为我们作示范,大家一起伸出手来试一试。

①先把双手放在水里浸湿。

②用洗手液将手心和手背都擦遍。

③搓搓手腕,搓搓手背,再搓搓手心。

④用清水将手上的泡泡洗干净。

⑤最后用干净的毛巾把收擦干。

8、班主任小结

刚才同学们都把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想法及时地和同学进行了交流。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大家都懂得了乱吃不卫生的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的道理。同学们也都表达今后不再乱买零食的决心。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如何去选购安全的食品,并练习了怎样洗手。希望每位同学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大脑更聪明。

食品安全活动策划2一、活动宗旨

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相关知识,提升辖区居民健康水平。

二、竞赛时间

20__年7月22日-8月14日

三、竞赛对象

东城区居民、四品一械从业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

四、竞赛形式

1.各食药所组织动员社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将试题发至群众,于8月14日之前将试题及答题卡收集,交至局机关党委。

届时,区食药局将组织专人阅卷评分。

2.可选择登录东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进入竞赛主题页面参加答题,超过参赛截止日期,成绩无效。

3.可选择到所在街道的食药所领取试题,参与答题,并于8月14日前将试题及答题卡返至食药所。

4.通过歌华高清数字电视交互服务平台、新东城报、东城食药微博等媒体渠道,广泛宣传,鼓励居民参与此次活动。

5.9月,在东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公布试题的正确答案。

五、竞赛内容

本次竞赛内容为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共50道题,试题类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参考书籍是东城区食药局编印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手册。

六、奖励办法

1.根据参赛成绩,按分数从高到低的原则,确定奖励人员。

分数相同的采取随机抽奖的方式,抽取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奖励名单将通过东城食药局网站、官方微博,请参赛人员及时查看信息。

2.在九月份举办的食品药品科普展上举行颁奖仪式,颁发一等奖及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奖颁发给此次活动中表现优异的街道食药所(按照收回有效试卷的数量排名,前五名的食药所获奖)。

3.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于9月30号前凭身份证件到东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什锦花园胡同7号)领取。

七、活动要求

1.请参赛者务必填写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否则视为放弃获奖。

2.一个身份证件只能参与本活动一次。

3.请参赛者保持电话畅通,以方便工作人员联系到本人前来_。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东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有。

联系电话:8____629

食品安全活动策划3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食品安全关系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事关学校安全及社会和谐稳定。中心学校决定成立学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所属各校(园)也要成立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专人负责,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学校食品安全。明永乡中心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整顿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__(中心学校成员)、__、__(中学副校长,中学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__(幼儿园园长,该园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__(__小学校长,该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__(__小学校长,该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__(__小学校长,该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__(__小学校长,该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整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__同志兼任。

二、整顿范围

乡属各中小学(幼儿园)

三、整顿内容

完善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建立监管长效机制,提升监督能力。着力构建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全方位食品安全教育网络体系,使学校的食品安全工作监督、防范意识进一步提升,师生食品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切实保障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四、实施步骤

(一)部署阶段(_月__日前)。各校结合工作实际,抓紧制定本校的具体工作措施,分解细化任务,明确工作要求,落实责任分工。各学校制定本单位专项整顿行动方案。乡中心学校制定本辖区专项整顿行动方案。

(二)落实阶段(6月1日—12月10日)。按照本方案要求,逐项逐条抓好落实,做好督促检查。

(三)总结阶段(12月11日—12月31日)。全面总结20__年度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整顿行动总结,客观分析整顿成效,查找存在问题和制定整改措施。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监管,规范学校食堂和学校周围小商店、小摊点的经营行为。

1.认真贯彻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中学、幼儿园食堂要纳入食品监督行政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和学校食堂量化管理体系评价。

2.强化对学校食堂所需粮、油、肉、蔬菜、水果、豆制品、水产品等原材料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餐厨垃圾处理、食品检验报告制度、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防止假冒伪劣食品进入校园,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用添加剂,确保食品安全、卫生、餐饮用具卫生安全达到规定标准。

(二)各校(园)要开展以预防食物中毒事故为重点的专项监督检查,建立食物中毒或其他食原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健全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报告制度和学校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做好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三)加强对学校食堂环境卫生的管理。要求食堂内外环境要保持整洁,所有的餐具要陈列有序,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场所包括厨房、售卖间,应按要求配备防水、防潮、防蝇、防尘、冷藏、洗涤消毒、排烟装置等设施。

(四)学校要加强对校内小商店的管理,安排专人负责检查,严格落实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并建立进货台帐,杜绝不合格食品进入校园。

(五)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要分柜存放,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加工和出售。

(六)加强对幼儿园、小学学生饮食安全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强化学生饮食安全管理。

(七)在学校内开展食品安全专题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和师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切实树立“学生健康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学校、幼儿园要重点落实校(园)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校(园)长分工负责、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具体工作责任制。各学校要召开专门会议,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作出部署。要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抓好工作落实,要推动整顿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二)严格考核,狠抓落实。各学校要把食品安全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完善督查考核奖惩办法,加强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督查评估。对整顿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三)强化督查问责,落实监管责任。各学校要严格依照学校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同时,要加强沟通,凝聚合力,形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动、定责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不走过场。

(四)着力治本,确保实效。各学校要认真查找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狠抓薄弱环节,制定周密措施,强化问题整改,全面推进落实。要及时总结整顿工作经验,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强化建章立制,通过整顿全面推进学校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通过会议、宣传栏、板报、广播、演讲比赛等形式,对广大师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形成使用安全食品的良好氛围,将宣传教育效果辐射到家庭、社区和全社会。

食品安全活动策划4活动目标:

1、知道识别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并能区分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2、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幼儿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吃健康的食品》

2、图片若干(健康食品——蔬菜、水果、坚果;

垃圾食品——油炸食品,罐头类食品,腌制食品,加工的肉类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奶油制品,方便面,烧烤类食品,冷冻甜点,果脯、话梅和蜜饯类食物;过期食品——霉变及变质的食品)。

3、健康大冒险游戏棋盘若干。

教学重点:知道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认识和区分哪些食品是安全的,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谈话导入课题:平时你最喜欢喜欢吃什么东西?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点击课件一一出示食物的图片)

2、引导幼儿小结:你们喜欢吃的东西真是各式各样,但是有的食品吃了是有益健康的,而有的食品吃了则是对我们的身体有害处的……

二、区分各类食品

1、师:食物的种类有很多,你们愿不愿意来给食物分分类呢?(点击课件:引导幼儿将食品分成两大类)

(1)健康食品:水果类,牛奶,蔬菜类。(吃了有助人体健康的食物)

(2)垃圾食品:油炸食品,方便面,果冻,蛋糕,烧烤、甜点,饼干,可乐等(吃了对人体有害的食物)

2、了解垃圾食品吃了以后对人体会有什么害处

(1)请幼儿说说:平时自己都喜欢吃什么食品

(2)点击课件请幼儿了解垃圾食品的制作过程,幼儿讨论,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在我们喜欢吃的食品中有很多都是垃圾食品,垃圾食品吃了以后会对我们人体造成一定是伤害……所以,小朋友们要少吃或不吃这样的食物,才会健康成长。

(3)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垃圾食品?(油炸食品,罐头类食品,腌制食品,加工的肉类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饼干类,奶油制品,方便面,烧烤类食品,话梅和蜜饯类食物)

教师将幼儿说到的垃圾食品逐一用课件展示,帮助幼儿更多的了解更多的垃圾食品品种。

三、区分食品安全标记

1、提问:除了垃圾食品以外还有什么食品也不能吃?(请幼儿讨论并回答问题)

2、请幼儿观看课件(小朋友喝过期牛奶出现肚子痛的画面)

师:他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引导幼儿小结:我们购买食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包装袋上面的食品保质时间,过期的食品是不能吃的,否则会产生身体不适,还可能会发生危险。

3、认识生产日期和安全标记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进行分辨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及安全标准。

小结:食品包装袋上的这些标记会告诉我们那些食品是安全的,那些食品是不安全的,我们以后购买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地看清楚,还要提醒爸爸、妈妈不要忘记了看清楚食品的安全标记哦。

四、知识抢答

1、将幼儿自然分成两组进行问题抢答

抢答规则:教师逐一出示带有问题的课件请幼儿来判断正误,当老师说出“开始抢答”后,幼儿举手示意,哪一组举手快则由该组来回答问题,答对了给出一个笑脸,最后以获得笑脸多的小组为胜利方。

(1)喝碳酸饮料比喝白开水对健康好吗?(2)多吃油炸食物对健康好吗?

(3)常吃零食好吗?

(4)空腹喝牛奶对身体有益吗?

(5)多吃瓜果、蔬菜对健康好吗?

2、教师对问题抢答环节进行小结,并告诉幼儿正确的饮食卫生习惯既要少吃零食,不吃油炸类食品,多吃瓜果蔬菜,少喝饮料多喝水,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五、游戏——健康大冒险

带幼儿进入游戏场景开始游戏。

游戏规则:幼儿分成两红,蓝两组开始健康大冒险的比赛游戏,轮流抛掷骰子,按骰子所指的点数前进,到位后再按所在圈内的文字要求行走,以先到终点者为胜者。

引导幼儿在游戏时讨论零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鼓励幼儿一定要克制自己,少吃或不吃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活动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

食品安全活动策划5目的:学习一些食品安全等知识。

重点: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食品安全要注意什么:

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4、购买眼睛、鳞片明亮有光泽、肉质有弹性、无腥臭味的鱼;

呈粉红色具弹性的肉;绝不买头、脚部以及尾扇部变黑、头部快脱落的虾。

5、防交叉污染:买回家中的食物,应分类分区贮放;

烹调时,生、熟食分开处理,保持餐具与食器清洁。

6、禽畜类食物先除去内脏、清洗,并依每餐份量个别包装存放冰箱;

蔬菜去污、除烂叶,不以一般报纸(可用白报纸)包裹置冰箱内,防油墨食入体内有碍健康。

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1、够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

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天气炎热,微生物繁殖迅速,食品容易腐败变质,一旦不注意易发生食品中毒,故烹调及保存食物时应特别注意卫生,尤其是厨房环境设施卫生、个人卫生及食品原材料调理都要注意。

2、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

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

三、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

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

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篇10

一、全面落实上级要求,为师生营造平安环境。

根据《*县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及教育局有关安全工作文件精神,我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切实把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各校及时成立安全工作检查小组,定期组织校舍、教学设施等排查活动,落实了“月聘请技工综合检查,周校内安全领导小组综合检查,日班主任随时检查”的精神,使安全工作落实到人,把责任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学校无小事,安全是大事。根据上级部署和总校的安排,我根据季节变化、工作需要随时领导各校安全领导小组身体力行,对每所学校的学生宿舍、食堂、实验室、电教室、值班室、煤气设施、供电设施、仓库、门卫等场所和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场所进行细致的排查,做到对可能和已经发现的隐患现场办公,能处理的马上处理,不能马上决策的,及时向总校李校长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以便得到最快处理,做到零时间协同各种小学校长补救完善。

今年上半年的工作中,我领导各校安全小组加大了师生食堂建设和监管的力度,通过食堂和宿舍管理,组织全镇进行拉练观摩活动,由于本工作落实得力,进一步促进了各校校园文化生活建设,活动中学生宿舍行李叠的整齐大方,颇有军事化管理之风,物品摆放有条不紊,食堂管理校校专人负责,做到了卫生监管到位,制度健全,采购定点,贮存与加工机械化,销售经营让师生满意。

同时,我还同总校具体负责的同志不定期到各校进行专项检查,在暗访和督察中,随时对各校的安全工作提出各种意见。如严格督查专门用于接送中小幼学生的出租车安全情况;夜间,不定期抽查各校的值班值宿情况;随时检查督导部分学校小商店夏季销售冷饮、小食品等情况。所有这些工作,不管咋样,不管是谁,都丝毫没有动摇我按上级方针、政策、办事的信心。

正是因为如此,我总校有效地遏制了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了师生和学校财产的安全。本人在主管安全工作的时候,始终一丝不苟,恪尽职守,从未懈怠,从来没有因为疏忽大意,而造成一点点安全事故。

在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中,我与各校领导相互协调,稳扎稳打,不失时机地做到了“四个强化,四个确保”,即强化食品卫生管理,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强化宿舍值周管理,确保师生住宿安全;强化道路交通管理,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强化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学习工作安全。

一年来,各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均无安全事故发生。可以说,这一成绩的取得,固然是总校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结果,也是对我个人以及总校负责安全工作的同志共同努力的肯定。

二、抓好体卫艺幼教育,为学生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本学年,我本着“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五十年”和“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大了“33211工程”的实施力度,从学期初便系统的下发了体卫艺工作计划,并在计划中要求各校在间操课活动中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通过落实计划,在师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各类活动,各校不同程度的展示了2+1项目活动的形式,使师生在活动中把2+1项目活动推向。

根据工作需要,在总校党支部和校务委员会的支持下,我分别组织了艺术节和运动会工作,在各校校长的配合中,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和艺术节中,***一中、***三中、***小学的大型团体艺术操的编排和创作获得了空前成功。在组织过程中,我与主总校管人员亲临现场,出主意,想点子,做示范,谈建议,找不足,寻差距。通过努力今年的团体操远远超过了往年,使我镇艺术表演形式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但为学生参与艺术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近二个月系统地、科学地业余训练选拔了能够参加任何竞赛活动的体育人才队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我和总校分管人员共同努力下,在今年全县中小学第十五运动会和第三届中小幼艺术节上,我总校榜上有名,部分节目还在全县独占鳌头,并参加了全市艺术调演,在工作成绩卓著的基础上,我个人也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在***镇政府组织的第三节农民艺术节中,我总校专场晚会、团体操表演、各类艺术演出都博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按照国家教委的文件精神,我多次下乡调研听课学习,加强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在期初班子会上及时提出体卫艺师资配备方案,使我总校开齐、开足、开全艺术类和体健类各科课程;小学第一学段每周安排了4节体育课,第二三血学段至初中每周均安排了3节体育课,并在三类小学安排了专人兼职音美教育教学工作,为小学生的终身兴趣与爱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部分学校充分发挥课前歌声这一活动阵地,学唱了许多适合于校园的歌曲,使每个学生均能学唱5——6首校园歌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体验能力。

加强了校园集体舞工作的力度,我在今年9月,根据上级部署安排及时组织了校园集体舞工作的落实,根据本镇实际,因校因师因生而异,先后按着以下步子开展工作:即首先领导提高认识,师思想,全校集体舞营造氛围;其次科学系统管理,工作狠抓落实,精心设计集体舞活动;第三师生全员参与,学科密切配合,通过舞蹈提高质量;最后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异彩纷呈,体卫艺均衡发展。

由于落实及时,方法得当,效率高速,在2007年11月末,*县教育系统“规范学校管理,深化课程改革”现场拉练会上,在我校校园集体舞作为特色工作进行了专门观摩,受到了与会的近百名领导的一致好评。12月7日的《*日报》综合新闻版以我总校落实校园集体工作做了专门图片新闻报道。随后,部分学校先后接待了天义实验小学、苏木皋小学等学校的观摩学习。

三、抓好布局调整工作,整合全镇优秀教育资源。

今年,按照教育局、镇党委、镇政府工作要求,和相关文件精神,我全身心协助校长抓了全镇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工作,到9月上旬为止,布局调整工作均顺利完成,由于我工作到位,细心组织,精心安排,社会反响较好。

我根据赤政字(2006)13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和宁政发(2003)25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对撤并学校资产的处理意见》文件要求,协调总校与镇政府工作,统筹规划。先后撤了原二龙西片的齐营子、土龙、四平庄、喇嘛营子、白塔子等六所小学入喇嘛营子中学,将该中学改建为寄宿制中心小学;撤并兴隆街学校入和硕金和八家小学,撤洼子庙小学为教学点;撤***二中、喇嘛营子中学的初中年级分别入***一中,三中、二龙中学读书;在二中原址建立完全寄宿制和硕金中心小学。

正是因为我不断的努力工作,从大出着眼,从小处入手,使***镇总校的教育工作不断得到合理整和,并有高效地利用了教育资源,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各学阶段教育任务的有效实施。

四、充分认识自己不足,随时调整工作思路。

篇11

二、制定方案,推进校本培训进程

1、我校从2009年5月开始启动《黄泥岗中心小学2009-2009年度教师全员培训“备好课”专题学习指导方案》。由各小学学科负责人组织,进行《新课标》学习,熟悉教材知识体系、研读《教参》和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学科负责人将备课内容分配到人,确定主备人。主备人首先进行个人初备,拟出详细的草案。各学科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时间进行集中研讨。一年级语文和数学为每周二下午,二年级语文和数学为每周三下午。集中研讨时,各主备人根据确定的内容进行周前备课,并在集中研讨的前一周星期五,将教案上交到教导处,进行复印,确保参与教师人手一份。集中研讨由学科负责人组织安排,主备人首先进行说课,其他教师对主备人的说课和草案进行补充、讨论。学科负责人对研讨过程,做好详细、完整的记录。主备教师将草案和定案稿,上报教导处,进行集中评议。

2、对教师的自主个性化学习,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制定学习计划。再由学科组对每位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3在教师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还鼓励教师之间合作和相互学习。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过程,如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相互交谈,从中反思教学过程,交流教学经验;学科组为组织教师相互学习,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教案设计交流,进行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促进了教师共同提高。

4、本学期,我校实行了“周听课制”,即每周安排2位教师上示范课,其余教师可自主听课,并认真记录听课笔记10次以上。每周五进行交流、讨论和总结。

5、我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加大了力度。教导处进行随堂听课,不定时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和作业批改情况。语、数教研组长经常深入各班听课,评课,参与各年级的教学研讨活动,校长亲自率队组织检查各校的教学常规和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辅导等工作中严格按照常规要求实施。本学期已组织教学常规检查3次,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镇各校,有利地促进了常规教学各项制度的实施。

6、我们组织了全镇教师参与的备课能力考核活动。由教师自主选择备课科目,学校根据实际划分研讨小组(2-4人),同时备同一课题。活动严格要求:现场抽题,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一份完整详细的教学设计。

7、本学期,我们按计划组织了全镇小学教师参加了“一日教研活动”,凌先莉、张园园、宋芳、方克宇等年轻教师展示了六年级语文、作文指导、英语等公开课4节。通过上课、说课、评课,充分挖掘公开课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不足。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扬长避短,促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形成课堂教学特色,锤炼课堂教学艺术。

8、我们多方创造机会,让教师多接触,多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及组织的各类观摩、培训等教研活动。先后选派年轻教师张园园、凌先莉到南京参加《全国课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届课堂教学大赛》观摩学习,选派张家芳等教师到马鞍山、上海参加英语教学听课学习,选派童春迎、、张园园、凌先莉、王丽萍、宋芳等教师到合肥参加作文教学观摩课学习。派出学习教师把当前教学新理念、新信息通过上汇报课、开讲座等不同形式传递给本校教师,教师们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同时,我们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等比赛,宋芳老师参加区级小学语文优质课大赛获二等奖,王宝殿说课,喻秀敏、王德琴、张勇等教师的教学设计分别获区级一、二等奖,副校长童春迎的作文设计获市级二等奖。

三、开展论文交流,争做研究型教师

近年来,我校领导教研意识强,带头参加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校长李少宝的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cn刊物上发表,《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刊登在《滁州日报》上。副校长童春迎论文《“听”同样重要—一节阅读课引起的思考》获安徽省教学论文二等奖。在领导的带动下,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广大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教学随感、案例分析。有多名教师参加了市、区级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并获奖,有20篇教师论文在cn刊物上发表。

四、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我校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2006年9月启动《农村小学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专题研究工作。中心小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具体做法是:

1.明确研究内容:

我校确定课题内容是:将从改变农村学生作文与生活相脱离的现状为主,探索如何挖掘农村习作资源,从而解放学生作文观念,丰富其写作内容,充实其语言储备,进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2.采取有效措施:

⑴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作文教学的书籍,加强理论基础。

⑵学校购置教学设备,为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⑶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充分了解我校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原因,

做到研究有的放矢。

⑷组织力量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习作资源。

⑸进行师资培训,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师向科研型转变。

⑹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老师座谈的形式,明确研究的具体

内容,写出分析报告。

⑺、鼓励学生认识农村、热爱农村、融入农村。通过日记、知心话等活动,鼓励学生观察农村生活,教给观察方法,养成随见随记的习惯。

⑻、为学生购买读物,并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鼓励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班内传阅,开展多种活动,加强学生知识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