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金融科学专业

金融科学专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09 08:24: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金融科学专业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金融科学专业

篇1

一、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

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涵盖投资管理、筹资管理、收益分配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内容都是围绕资金的运动展开。资金的筹措与运用、流通与管理离不开货币、信用关系、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以及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资金管理方法与技能,而这正是金融学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其所拥有的金融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基于此,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大多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备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理财等多方面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各学校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大纲来看,金融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外汇与汇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及均衡、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金融发展等。教学中一般把重点放在货币与货币制度、金融机构、货币供求及其均衡、货币政策等章节上。从教学实践中看,并没有区分金融专业学生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差异。对财务管理专业而言,金融学按上述内容体系安排教学存在很大的缺陷。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局限于货币与银行的传统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落后于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改革金融学的教学内容, 是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内容未体现出金融与非金融专业的差异

从实际情况看,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融专业本科生使用的金融学教材基本是相同的。对于金融专业学生而言,金融学只是其专业基础课,后续还将进一步学习金融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国际金融学、中央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市场、证券投资学等,会对在金融学中所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缺乏后续课程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所以金融学的教学目标应该为使学生对金融运行规律和机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金融现象可以做出正确的解读,并且对其本专业的学习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即可。但是,从目前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来看,显然难以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另外,给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讲金融学的教师,一般是金融专业出身的。所以授课时基本都会按照习惯,用专业的大纲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没有认真考虑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

(二)交叉重复内容多

一般经管类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课时都在40学时以内,所以时间紧、内容多的矛盾较突出。而专业的大纲中,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安排存在许多问题,尤其与先学的课程,内容上的重复较严重。这样,既不能为学生搭建清晰的金融学框架, 又浪费了宝贵的授课时间,还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从泰山学院金融学教学大纲与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比较中可以看出,40学时的金融学中,有12学时是在重复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比重高达30%。

(三)微观金融运行机制的内容欠缺

从金融学30%的内容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重复就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学教学中,更侧重于宏观金融运行机制, 重视银行体系、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等内容。而与我们日常理财息息相关的微观金融运行机制,金融学教学中涉及较少。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一般不会再学习金融专业的其他课程,所以就出现了前面所说的,财经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会运用金融知识的现象。

(四)教学内容滞后于实践的发展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中,理论教学仍占主体,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薄弱,教学环节相对分散。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性环节。高校教学改革是往往谈得较多的是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改革却较少涉及。特别对于金融学教学而言,教学内容改革落后于我国金融实践的发展。 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务性较强的学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内模拟实验室,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模拟到时实务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三、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与模式建议

(一)制定适合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

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与教学形式的错位,适宜将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按专业和非专业划分,降低标准,教学时保持一定的自由度,根据不同专业选择适合内容和调整目标。这在客观上要求各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师加强团队合作,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探讨本专业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布局,构建适应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体系。

(二)适当增加金融微观部分的教学内容

20 世纪50 年代之后,金融学开始向现代金融学转型,其特点就是金融学越来越微观化、实证化、技术化。研究的内容包括资产组合理论、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以及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等,其理论核心部分成为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现代金融学越来越多地从微观方面对金融进行研究,成为管理市场和指导微观企业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针对宏观部分内容重复过多,可以适当增加现代金融微观部分的教学内容。首先,金融机构部分,可以增加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介绍,特别是证券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本业务及功能定位,使学生对我国日益发展的多样化的非金融机构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其次,金融价格部分,要增加与利率相关的计算、收益率的计算、利率的期限结构、资产定价、资产选择行为等部分内容的教学。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学手段改革

随着金融功能的变革、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及金融电子化、金融自由、金融工程化的进展,现代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国内过激金融热点问题频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因此,仅仅依靠传统的理论讲授无法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实际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运用生动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思想,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金融思维的培养。教学中可以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讲授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讲授过程中加强参与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金融想法。另一方面, 课程之外,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做一些辅助教学的工作,如:聘请校外专家来校给学生讲授金融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指导学生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推荐学生到金融行业实习,可以与某个证券公司达成协议,将其作为学院的一个实习基地,在实习中更有兴趣学习专业知识。

(四)适宜在教与学方面要树立一种充新教学模式

针对非金融专业的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 可以在教与学方面要采用一种充新教学模式。即:“教”可利用案例教学法、分析讨论法,并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的信息量,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学”可通过增强课程教学的开放性与金融熏陶方式,引导学生阅读金融方面的课外书籍,如《货币战争》、《资本战争》、《伟大的博弈》、《财富千年》等课外书籍,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对金融学习的兴趣。

(五)构建更加科学的综合考评方式

基于财务管理专业学习金融学课程的目标,在综合考评上要更多体现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传统的以闭卷考试成绩加日常考核的单一考核模式显然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在闭卷考试基础上,应当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可以考虑采用其他形式的考试,例如可以用网上模拟、设计金融方案、金融小论文等来确定成绩。增加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分析能力、综合知识运用等能力的考核比重,从而形成“全过程——全方位——全面考核”的科学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方永丽.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探析[J].北方财经,2012(04).

篇2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大连海洋大学金融学教学情况及学生满意度,本文在进行正式问卷调查前,请2名老师和4名学生进行预调研,了解问卷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最终本文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专业、第二,教学现状,第三,学生要求。(二)样本数据本文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在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通过亲自派发纸质调查问卷方式向他们发放问卷。调查时间为2016年6月至11月,共发放调查问卷66份,收回61份,剔除无效调查问卷后剩余58份。采取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

三、结果分析

(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关于金融学的教学大纲设置,没有区分专业;总课时48学时,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时比例是5:1;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学生成绩核算方式是,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以上是学校制度安排,通过调查问卷反应具体教学情况以及学生要求。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文本调查问卷设置了6个问题,涵盖了教授知识内容差异性与全面性,知识的应用性、与时俱进性、是否能够理论实践相结合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关于教授内容的差别性:93.1%的学生认为他们专业教授的内容与金融专业有区别;关于教授内容知识全面性:72.4%的学生认为为教授的知识内容全面;关于教授内容的实用性:79.3%的学生认为教授的知识实用性较强;关于教授知识的与时俱进性:89.3%的学生认为教授的知识内容能够与时俱进。上述数据表明,虽然金融学教学大纲没有区分专业,但是授课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专业不同,而有意识的区分授课内容;同时还表明,学生对于教授讲授内容的全面性、实用性、与时俱进性比较满意。2.教学方式。在对金融课程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调查中,有13.8%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强偏重调理论知识少实践,62.1%的学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10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非常有必要”。学生在回答“教师金融课程的教学方法”时,24.1%的学生选择“多媒体启发式教学法”,34.5%的学生选择“案例教学法”,41.4%的学生选择“模拟实践教学”,没有学生选择“小组作业主讲式”。金融学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大连海洋大学实际实践的教学也比较令学生满意。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学生选择案例分析,这于实际的教学不相符,通过与授课教师沟通,金融学授课中虽然有模拟实战环节,但是占总课时不会达到41.4%。也许是学生期望通过模拟实战的方式来学习。3.教学效果。学校和教师通过一切努力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教学效果在学生培养中至关重要。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认为金融学课程对于提升专业能力有帮助,其中37.9%的学生认为对于提升专业能力非常有帮助;82.7%的学生认为金融学的学习能够帮助个人理财。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通过金融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大,对今后学生的工作和生活都非常有利;同时,数据还表明,仍然还有24.2%的学生认为对专业能力帮助一般,17.3%的学生认为对个人理财的帮助较小,因此,金融学课程教学今后还要需要继续提高。4.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关于金融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调查时,答案可以是多项选择。调查结果显示,针对“课堂学生参与性不强”,“教学方式单一,不灵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强”,“实践教学不够深入”这四个问题,学生的选择占比分别是24.4%,44.4%,35.6%和17.8%(此题可以是多项选择,总人数为90)。此项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努力的两大方向:一是2017年第07期中旬刊(总第666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7,2017(CumulativetyNO.666)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学生对金融课程的要求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要求。只有了解学生要求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本文还调查了学生对金融学课程的要求,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对金融知识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要求。1.教学内容要求。金融学涵盖的知识范围比较广,相对深度比较浅显,由于课时限制,在金融学课堂上不可能讲授完整的金融学知识体系,必须有所侧重,有深有浅。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关于学生希望学习的知识内容的问题,37.9%的学生选择投资理财,55.2%的学生选择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6.9%的学生选择现实经济金融运行状况。详见表6调查数据表明,学生更关注投资理财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知识,可能是因为这两面的内容主要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个人理财。通过细分调查问卷,发现会计的学生更多的关注投资理财知识(选项中会计专业占72.7%),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更多关注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知识(63.6%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选择此项),因此可见非常有必要制定不同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大纲,根据课程体系及今后工作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2.教学方式要求。教学方式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恰当的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偏好,并给与合理满足,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本文对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要求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课堂的教学方式的要求,二是学生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关于课堂教学方式的调查中,只有20.7%的学生期望是多媒体启发式教学,62.1%的学生期望采用模拟实战的教学方式;关于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安排的调查,只有10.3%的学生选择5:1,其余学生均期望更多的实践教学时间。目前笔者学校对金融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践分配是5:1,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不满意这项安排,他们希望更多实践时间,这一结果与表5调查结果相互印证。

四、优化金融学教学的措施

对本次问卷调研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提高非金融专业(市场营销和会计专业为例)对金融学课程的满意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区分专业精选授课内容,突出应用性

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安排以及学生需求,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取舍,做到重点突出与专业相关的内容,突出课程重点内容,同时也要联系与经济金融密切联系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这样可以突出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学先关知识。在教学内容上以会计学专业为例,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整个金融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及个知识模块的主题内容以及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关联;其次,讲授会计专业学生必须了解的金融学知识,重点讲授金融机构运作流程,比如了解银行汇票、支票、本票等凭证;然后,除了满足专业需求外,还要满足学生生活上对金融学知识的需要,重点介绍个人投资理财的相关知识,比如讲授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以及利率、汇率的变动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最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衍生知识,比如投资理论,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等等。

(二)丰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

在课堂讲授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或手段,调动学生学习激情。目前,学生几乎每门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得课堂几乎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不停的讲,学生只是坐着听,甚至是学生坐着玩手机、听音乐。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投入的精力有限,学习积极性不强,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针对金融学教学方式可采取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以案例分析、模拟实战、小组主讲为辅的教学方式体系,作者在教学中也努力的尝试了模拟实战,案例分析,小组主讲的教学手段,比如分组给学生10万元进行模拟投资,比如,分析欧元的诞生及发展等等。在实践教学环节,重点从实践内容、实践时间、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优化。在实践时间方面,一方面可增加课堂时间的实践教学时间,另一方面也可增加学生在课堂外的实践时间。如果受学校教学规章影响无法正佳课上的实践教学,可重点增加课外的实践时间,比如,通过增加学生课外作业的途径来强迫学生增加课外实践时间。在实践内容方面,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实践的内容,以会计专业为例,实践内容可优化调整为资本市场(股票与证券的模拟交易)运行,了解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实务)等。在实践方法方面,既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金融软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各种专业财经网站),可以是案例分析,可以是实际操作或模拟操作,也可以是经验分享(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分享从业经验,也可以要求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或操作经验。)

(三)优化考核体系,科学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予以保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在考核体系的设置中,应注重考察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不是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构建“全过程”的考核体系,考核重点从期末考试转移到教学过程。重点考核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参与投入程度,知识的应用能力等等。调整总成绩的结构及比例,提高教学过程中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总成绩构成=出勤成绩+课堂表现+课外作业+实践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出勤和课堂表现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课外作业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认真程度,实践成绩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期末考试成绩考核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建议将过程教学考核成绩占总成绩比重提升至50%,目前作者学校过程教学成绩占总成绩30%。

作者:刘素坤 李黎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吕秀梅.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53-54.

[2]方永丽.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改革探析[J].北方经贸,2012,04:163-164.

[3]阿茹娜.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09:36.

篇3

(二)我校金融数学方向课程设置内容

篇4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高等院校依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本科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过程。然而,由于金融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主要以课堂理论为主,实践动手锻炼相对较少,这给学生造成了毕业论文仅仅是形式、不是很重要的错觉;还有,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这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也不得不以学生就业为主,而找工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上重叠,考虑到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于是学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考查就有所放松。因此,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致使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下滑的现象。

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对于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数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为了端正学生对毕业论文不正确的态度,切实扭转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态势,使他们能够及时适应社会的需要、真正认识到金融学本科专业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撰写毕业论文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集中训练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这个阶段,在金融学专业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选题、填写开题报告、搜集资料、撰写论文,这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持学生对所研究金融问题的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又要使专业指导教师利用自己渊博的专业学识和认识问题独特视角,对学生的研究给予正确的指导,使之在苦苦思索之后,有顿开茅塞之感。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首先,金融学专业指导教师应向学生说明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其次,以学生为主展开毕业论文写作的各项工作。在此期间,除了指导教师定期检查督导每个学生的研究进展情况外,学生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的情况,及时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反映给指导老师,尽快得到正确的帮助建议。再次,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初步的基本评价。最后,该成绩也是每一个学生能够顺利毕业的必要成绩之一。在指导老师认为研究成果达到毕业论文的水平后,由学术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组成答辩专家小组,通过答辩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做出系统科学的评价。符合金融学专业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的,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

二、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金融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重要过程

本科毕业论文包括开题报告和论文正文两大部分。通过填写开题报告,每个学生可以选择确定各自适合的论文题目;了解关于该金融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找出该论文研究的切入点;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明确研究方法等等。在这个阶段,学生运用所学金融知识判断和界定所关注的问题,将自己研究的内容划定在金融学领域,以符合所学专业的要求。通过分析和梳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掌握关于该金融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及进程,了解相关学者在研究本问题时的研究思路、切入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研究结论等,从而保证自己的研究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也确保使通过自己的研究,将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向前推进一点。通过对论文基本内容的设计,学生运用金融学的理论,对所研究的金融问题形成一个比较概括性的认识。

在论文正文写作阶段,学生要首次独立地思考如何围绕开题报告确立的研究题目和研究内容展开研究工作,比如,根据开题报告要求,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如何搜集相关资料?运用自己已掌握的金融学专业知识,如何对已获得的资料进行处理、提炼?根据金融学相关理论的要求,如何运用掌握的资料说明、支持文章的观点?

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金融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实际金融问题,并初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篇5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253-02

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是高等院校依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本科学生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过程。然而,由于金融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主要以课堂理论为主,实践动手锻炼相对较少,这给学生造成了毕业论文仅仅是形式、不是很重要的错觉;还有,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这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也不得不以学生就业为主,而找工作与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上重叠,考虑到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于是学校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考查就有所放松。因此,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致使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下滑的现象。

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使得社会对金融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所以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对于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数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为了端正学生对毕业论文不正确的态度,切实扭转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态势,使他们能够及时适应社会的需要、真正认识到金融学本科专业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一、撰写毕业论文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集中训练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这个阶段,在金融学专业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选题、填写开题报告、搜集资料、撰写论文,这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持学生对所研究金融问题的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又要使专业指导教师利用自己渊博的专业学识和认识问题独特视角,对学生的研究给予正确的指导,使之在苦苦思索之后,有顿开茅塞之感。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首先,金融学专业指导教师应向学生说明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其次,以学生为主展开毕业论文写作的各项工作。在此期间,除了指导教师定期检查督导每个学生的研究进展情况外,学生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论文的情况,及时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反映给指导老师,尽快得到正确的帮助建议。再次,指导老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初步的基本评价。最后,该成绩也是每一个学生能够顺利毕业的必要成绩之一。在指导老师认为研究成果达到毕业论文的水平后,由学术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组成答辩专家小组,通过答辩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做出系统科学的评价。符合金融学专业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要求的,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

二、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金融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重要过程

本科毕业论文包括开题报告和论文正文两大部分。通过填写开题报告,每个学生可以选择确定各自适合的论文题目;了解关于该金融问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找出该论文研究的切入点;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明确研究方法等等。在这个阶段,学生运用所学金融知识判断和界定所关注的问题,将自己研究的内容划定在金融学领域,以符合所学专业的要求。通过分析和梳理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掌握关于该金融问题研究的发展脉络及进程,了解相关学者在研究本问题时的研究思路、切入的角度、采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研究结论等,从而保证自己的研究具有相应的理论基础,也确保使通过自己的研究,将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向前推进一点。通过对论文基本内容的设计,学生运用金融学的理论,对所研究的金融问题形成一个比较概括性的认识。

在论文正文写作阶段,学生要首次独立地思考如何围绕开题报告确立的研究题目和研究内容展开研究工作,比如,根据开题报告要求,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如何搜集相关资料?运用自己已掌握的金融学专业知识,如何对已获得的资料进行处理、提炼?根据金融学相关理论的要求,如何运用掌握的资料说明、支持文章的观点?

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金融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实际金融问题,并初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篇6

1.2选修课不能有效满足金融运作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课程体系中选修课的设置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选择空间,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强调对学生基础能力、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虽然也设置了选修课,但选修课的门数较少,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只有六组共十二门选修课,学分也仅有17学分,必要的人文、管理、艺术和社会科学知识方面的课程很少。反映出选修课的建设滞后,覆盖面不广,内容单一,没有充分考虑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金融人才市场的要求。

1.3课程体系建设与金融发展实践有所脱节随着金融体系的日趋完善和金融活动的复杂化,金融对经济社会的辐射力、渗透力、影响力不断深化,金融业呈现出新的发展变化,这意味着金融学的课程体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发展。目前来看,青海大学金融学教育仍拘泥于传统的课程体系框架中,虽然有一些改进,设置了一些新课程,但与金融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没有根据金融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调整课程体系。由于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这决定了金融学必定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如果我们没有根据客观变化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就无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

1.4课程设置与相关学科的融合程度不够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金融教育的多元化,这就需要通过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多元化和学科的综合化来实现,如金融学与法学、数学、外语、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以体现课程体系的综合化。但目前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反映出金融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金融法、数学化的金融课程、双语教学以及网络金融等课程尚未开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2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对策

2.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体系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要符合培养目标,包括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等。其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能覆盖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内容。其中,通识教育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文化素质课等,这类课程不强调只为专业服务,而是着重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专业教育主要包括学科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等,这类课程主要为金融人才培养奠定广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使学生掌握较为鲜明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形成良好的竞争能力;综合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学术与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课程。

2.2兼顾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发展的要求传统金融学教育偏重于宏观金融,对微观金融涉及不足,这不适应金融微观化发展的趋势。金融学课程体系的优化应体现“宏观微观兼顾,增加微观金融中实用性课程”的思路。一国宏观经济的调控离不开宏观金融,在课程体系中必须有一定比例关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等宏观金融的内容。同时,也应重视微观金融课程的开设,特别是增加微观金融中的实用性课程,如:增加资本市场、期货市场、房地产金融、网络金融等。

2.3积极创造条件提高选修课的比重和质量根据客观实际的需要和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特长,开出紧扣金融学前沿、富有特色的选修课。一是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开设选修课,如网络金融、行为金融学等课程;二是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开设选修课,增加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融资支持等方面的课程,具体可开出“民族地区融资支持研究专题”、“柴达木地区循环经济融资方式专题”、“大学生个人理财专题”、“地方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等,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加深学生对青海省社会经济现状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4强化金融实验教学活动的内容根据金融学发展的趋势,借鉴国内外该校的成功经验,金融教学必须要加强两类实验课程:第一是验证性质的实验内容,为学生提供仿真金融市场环境,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能接触银行业务、证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并通过模拟交易,可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及对金融工具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第二是综合性的实验内容,这一类课程主要以数据的处理软件为例,向学生传授软件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4-0249-02

一、金融学本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对大学生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单位中有60%~7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30%,而且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对新工作的适应周期在1年左右。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这充分说明,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不可偏废。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完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大纲中的规定,确保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配合理论性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就业时面向的主要是银行、证券、保险等几大领域。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角度看,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的应用性是非常强的,与实践紧密联系。而单纯的课堂理论讲授极易导致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再者,在当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社会上更加需要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的人才。因此,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在把理论知识学好的同时,应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

二、宿迁学院校金融学本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设置现状

目前,宿迁学院金融学专业课程的讲授以理论为主,课程上的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少。目前主要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证券投资学》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安排了实践教学。2008年,我校为学生购买了深圳智盛公司的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软件及证券投资学模拟软件。2006级、2007级、2008级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实际操作学习,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就连上课时从来不学习的学生做得也非常认真,从实践教学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也希望加强实践环节的锻炼。购买这两个软件是对没有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突破,学生实习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大大提高。但学生还不能真正熟悉银行及证券公司的业务,还是达不到学生毕业就能到银行及证券公司上岗的目的,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金融学专业课程中,货币银行学、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保险学、投资银行学、国际结算、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等课程都可以安排实践教学。在我校金融学专业学生技能培养方案中,对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制订了相应的计划。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实践能力未能得到真正培养,故需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学生实践课程教学的培养。

三、金融学本科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对策建议

(一)以就业为导向,分模块安排金融学实践课程教学

金融学专业学生就业主要有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方向,故在设计金融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的模块时,可以分为银行实践模块、证券实践模块和保险实践模块。对于每一个模块的设置可以将相关的几门课程整合起来,通过实践内容的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及较高科研素质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在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设置上,要求一些实用性或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开设实验课。银行方向主要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银行信贷管理”、“国际结算”等;证券方向主要有“证券投资学”、“ 期货实务”、“投资银行学”等;保险方向主要有“保险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实验教学都可以在金融实验室里进行。目前,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都有专门的软件予以配套,为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我校的金融实验室即将建设完成,2008级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将可得到良好的训练。

同时,在每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开设的课程,结合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开展一些专题知识讲座、金融知识竞赛、金融实务模拟比赛(股王大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更好地成长。

(二)构建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项目、实践内容、实践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更好地指导了实践教学的开展,针对金融实践性教学环节,严格做到:金融实践计划落实,金融实践大纲落实,金融实践指导教师落实,金融实践经费落实,金融实践场所和考核落实。首先,思想上转变。各高校必须意识到,传统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重点已非常不适应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金融学专业教学之中,通过金融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情景模拟、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中,才能在今后的金融领域有立足之地。其次,规划和制订实践教学大纲。紧密结合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对实验教学内容统盘考虑、合理安排,明确教学实验目标和实验教学时数,保证实验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再次,建设网络一体化平台。教师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网上辅导答疑、虚拟实验、写作指导、实验项目、上交或批改作业、课件示范、问题讨论等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较好的巩固。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互相交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积极性。最后,评价方式多样化。以往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简化,往往通过一两次书面考试就决定其学习成绩,并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迫使学生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丢笔记,学生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更谈不上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还应多样化,如可以设立创新活动学分政策,鼓励学生通过创新活动得到学分。

(三)在金融实验室进行开放性实践教学

实验室建设是教师一个展现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平台,同时,也是向学生提供学习和掌握学科与专业课程知识的技术平台。让学生能跨越时空进行自主性学习,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手段来演示、验证和探索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压力型”学习为“吸力型”学习,故拥有一个软件、硬件等各方面设施配套的实验室是对金融实践教学的保证。由于课堂教学的课时有限,而且学生未来计划的就业方向不同,学习的侧重点不同,虽然都是金融从业,但是有些学生侧重银行业务,有些学生侧重证券或保险业务,因此,我们提倡开放性实践教学。在开放实验中他们可以自主选择,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在进行开放性实验时,几人一组,互相分工合作,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有问题随时请教指导老师,当场解决。在实验项目完成后,应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及时做好总结和交流工作,达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四)培养引进双师型素质教师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自己得有长流水。”培养、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前,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需不断提高和完善。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金融实验技术队伍是确保金融实践教学的关键。为更好地打造精良的实践教师队伍,可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一方面,可以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聘请专业技术比较强的专家担任实践教学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各学校应多为相关课程的教师提供各种机会参加培训、研讨、交流和考察活动,保证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例如,每学期可以有计划性地选派相关课程的教师,到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进行挂职锻炼;同时,学校也可以选派教师担任高级访问学者时,有意识地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金融实践教学搞得好的学校进行访问学习,提高自身的金融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课题组.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2).

[2] 王家华.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1).

[3] 马赞军.金融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8,(3).

[4] 赵家敏.从金融学科发展趋势看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03,(4).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274-02

一、本科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大一统”非金融专业,未能体现各专业的学科特点

1.教材选用的大一统。目前,我国高校在《金融学》这一门课程的教材选用上,对于非金融专业和金融专业本科生没有区分,都用的都是大一统的教材。但是《金融学》这门课程对于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本科生而言,先行和后续课程的安排设置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对于金融专业本科生而言,在《金融学》后续的课程设置上还会开设金融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诸如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公司理财、保险学等。这些课程的后续学习对于《金融学》中所学的内容会得到更深层次的巩固和拓展。金融学专业的本科生对于这一门课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对非金融专业本科生而言,《金融学》的后续课程更多是其本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和方向课。

2.教学模式缺乏专业特点。对于非金融专业本科教学而言,一是对于讲授的内容仅仅是在有些章节的深度比较金融学本科专业的要求略浅;二是讲授内容的量与讲授时间之间,只能是更加侧重于对金融知识的普及式教学;三是非金融专业学生,其后续课程是各自本专业的主干课和方向课,同时由于在讲授该门课程时没有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使得《金融学》这门课程既不能有助于学生后续专业的学习,又不能对《金融学》知识进行很好的掌握和运用,导致学生在《金融学》在课程结束后对于该门学科的进一步学习出现断层,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二)纯粹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环节

1.教学内容滞后。现在知识经济时代金融环境日新月异、金融事件层出不穷、金融技术翻天覆地,而金融学教学内容十几年没有太大的改变,教学内容改革显然落后于金融实践的发展。这些金融实践的发展,需要在金融学教学中加以体现和解读。如果沿用传统教材的内容体系,那么在强调货币发展、银行运行和货币政策等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微观金融运行机理的分析以及客观现实金融事件和金融环境变化的重大视点问题阐释,那么这样会更加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加深学生对教学理论内容的深入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呆板。金融专业本科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开设的后续课程中有具体的金融实务操作的实验课程,对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以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而对于非金融专业本科学生而言,在现有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之下,纯粹就是理论知识的罗列、理解,对于现实中的问题,如何来进行操作,没有讲授和教学的安排。

二、本科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进的原则

(一)体现学科专业的差异性

尊重各个不同专业的差异性,按照学科门类或者是一级学科或者是二级学科在金融学教学大纲上应进行区别。这样金融学作为学科基础课,那么对于学生后续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能够起到基础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对金融学实践的实际运用上有具有交大的可能性。

(二)注重实践性教学作为补充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尽管《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但对于非金融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教学的深度较之于金融专业教学内容略浅,不需要讲解太深的金融理论。而另一方面,非金融专业本科学生也会面临金融行业的就业机会,那么他们也需要在具备一定金融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金融实践操作能力。这就需要在《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在保持完整的、基础的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兼顾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具备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改进本科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社会资源共享,推动实践教学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人才的基地,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作为社会人才的后备群体,在其学习期间就应该广泛了解和获取社会市场信息。对于学生专业学习而言,也就需要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实体案例,这些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有些教师在社会团体中有一定的兼职,那么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信息;有些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实习相关行业企业;而后者对于现实教学安排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聘请相关部门的政府官员、银行高管等社会精英担任名誉教授、兼职教师等,不定期以讲座、沙龙、论坛等方式作为日常《金融学》教学内容的补充,向学生讲解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金融事件,推动金融学实践教学的进步。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理论教学

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使得我们可以以最低成本享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其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媒体资源平台,收集到第一手经济金融领域中发生的金融案例,建立金融案例数据库。让学生自愿组织学习小组,应用所学的金融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基本分析方法进行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任课教师进行的点评,着力培养非金融专业学生运用金融基本知识分析金融现象、金融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能力。其二,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系统,不定期的组织学生选听著名大学《金融学》的有关课程。接受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使学生了解金融学发展的前沿理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达到双语教学的效果。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阐释不难发现,现有金融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缺乏实践培训、没有各专业差异性的不足,改进金融学教学的路径选择包括,加强学校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加强双方的人才互动交流,开展实验室教学方式,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等。

参考文献:

[1]林伟君.校内模拟银行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339-442,448.

[2]杨晓兰,王雁茜,金雪军.在金融教学中应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以购买力平价理论检验为例[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3):59-63.

篇9

纵观传统的金融学课堂教学方式,不难发现教师一般采用以“讲授知识点为主,同时辅以相关练习题目”的传统单向教学法,结果往往是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一般。金融学是开放教育中经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通常以在职的银行职员、保险公司职员或者公司从业者居多。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只是讲解书本概念,以应付考试为主,学生也只对划重点感兴趣。课堂改革方向重点是让在职学生在了解和学习到基本金融学概念的同时,接触到可实际运用的热点知识或者金融实时热点案例,避免教材内容和社会实际的脱节。能否通过这一改革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课堂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今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众多教师和教育学者对金融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调研,并针对其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建设和实践纠正。金融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尝试阶段,不仅要从课堂教学,电大金融教师等方面找原因,同时也需要强调多方的配合。综合国内外最先进的研究和实践结果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阐述:

2.1 课堂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金融学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的是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习人员夯实金融学的知识基础,从而构建起初步的金融学知识框架。金融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习者对紧急学、数学。统计学等学科有一定的理解和涉猎,在此基础上深入到货币、证券、外汇。金融市场等知识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可以看到的是,金融学在交叉学科的基础上将金融从业知识进行了细化,因此与现实生活存在很强的关联性。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合并删减”金融学与其余学科的重合内容,突出金融学的学科特点和重点;另一方面,则需要紧密联系生活中实际的金融案例。例如,教师在讲授“国际汇率”这方面的知识时,就可以结合现在的汇率变动前框,利用图标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汇率的变动机制,原因及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内容。

将课本知识与实际金融案例相联系,也是金融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金融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金融市场的现行以及参与金融活动的各方,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适当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及时弥补课堂教学内容所欠缺的部分,做到“与时俱进”。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教学体验,而且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金融活动和热点的敏锐感。

2.2 课堂授课形式要灵活多变

金融学这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不仅要注重课堂的讲授内容,更需要注意丰富课堂的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的“单一式”教学,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就学生感兴趣的金融学热点话题进行论述,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进行深入探讨,鼓励学生用现实案例对其进行解读,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减少与课本理论的“生疏感”,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近年来微课和翻转课堂在各阶段的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比较热门,广大开放教育教师可以吸取这些方法中有用的模式,并结合开放式教育的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模式。电大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采取其他的教学方式来丰富《金融学》的课堂内容,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金融学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开辟出新的道路。

2.3 课堂教学改革要对开放教育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毋庸置疑,开放教育的教学工作是金融学课堂改革的重要一环。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组织者,其授课质量和方式将会对课堂效果产生最直接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新一轮的金融学教学改革中,对于电大金融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开放教育教师应当将平时的科研成果与教学活动有机联系起来,成为就学活动当中的积极引导者——不仅引导其余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改革,更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教学实践与环境。另一方面,教师的个人发展不仅需要其对个人综合素质持之以恒的培养,也需要来自校方乃至教育学界的积极支持。具体而言,学校应当创造条件来满足开放教育教师的教学改革需求,让教师及时参加教学培训和专家讲座,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双管齐下”,帮助教师提升个人能力。

加强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优良,实际教学经验丰富,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教师队伍——不仅注重金融学理论知识的穿是偶,而且积极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将学生的想去点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对金融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及展望

篇1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学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类核心课程、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在各高校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金融实践和金融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对金融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才是金融发展中的关键。当今时代背景下金融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和娴熟的实践技能。鉴于此,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学应该实施教育改革,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金融专业性人才。

一、 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 实践性教学改革是金融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

金融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决定金融实践性教学改革方向的关键因素。高校在确定改革方向的时候应该基于自身的具体条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决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类型和层面是多样化的,无论哪种类型的人才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市场。因此各个高校应该树立培养宽口径、稳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实践性金融人才的教育目标,从教育质量、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出发,把实验和实践性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 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改革能有效解决教学目标与就业环境不协调的矛盾

1、 金融本科专业的应用性特征需要注重实践性培养。

当今社会在金融人才方面的需要主要是通过两点为主要目标一是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开拓意识。所以,金融教学应该以社会和企业的管理实践为首要,除了要教导学生专业知识以外,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也相当的重要,并且应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此来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并解决我们在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实践性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金融学科也比其他社会学科更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因此要求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金融实践运作技能。

2、 金融实践性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实践性的有效途径

高校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建立学校的金融模拟实验室,模拟商业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的业务流程,让学生在学习金融理论的基础之上,对金融行业的业务流程有了宏观的理解和把握,成为既具备丰富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这对于我国综合型高校金融实践性改革来说是一条必经之路。

二、中国综合性大学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 课程设计不尽合理

经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教学改革,中国高校在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计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从宏观上看,一些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计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学科特色也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微观金融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比较欠缺、教学内容与课程名称不够匹配;没有系统性考量专业课的设置,课程之间没有必要的协调与衔接,这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引进国外金融理论或实务课程时,没有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脱离了实际。因此,我国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保证高质量高水平的金融学教学。

(二) 专业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发展不平衡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金融学如同历史、文学等学科被划分到文科性质的科学中,但从当代现实意义上来看,金融学的应用性决定其实践性,应当属于实践科学的范畴。中国高校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就应当理论与操作并重,专业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共同发展。但从我国高校金融专业的教育现状来看,还远远没有实现这种共同发展,这源于认识上的一种误差。具体体现在:一方面,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并非像自然科学一样,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充其量,只是作为让学生了解金融理论而附加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投入很少。

(三) 人才培养难与社会需求接轨

作为热门专业,目前我国已有304所大学或学院设立了金融学专业,它在每年的招生工作中规模是不断壮大的,但是从毕业后的就业方面以及社会需求的匹配来看,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乐观。从毕业生的总数来看,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仍不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的需要。同时,各个高校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一边是众多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招聘不到其所需求的金融人才,另一边有相当数量的金融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未能及时调整金融学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性教学以适应社会需求导致的。

三、 进一步完善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金融学专业应培养出既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又具备金融业务技能,同时熟练驾驭外语和计算机工具,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经济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技能;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总起来说,金融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设计一套适应新形势下金融学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金融学专业应该培养金融基础知识及金融业务技能都具备的人才,同时熟练驾驭计算机工具和外语,能在银行、投资、证券、保险及经济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技能;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总体来说,金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相对完全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的复合型人才。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金融学实验教学专任教师队伍

金融学实践性教学效果如何,最终都要取决于是否有合格的实践指导老师。选拔理论功底扎实而且具有博士学历的年轻教师到金融行业进行为期1~2年的实践锻炼,再进行相对系统的实践教学培训。或是外部引进,即从金融行业直接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实践性人才,对其进行一段时期的教育学与实践学的培训。

(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

首先,要加强学校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要使之成为紧密结合教材,巩固教学成果的实习地点,还要成为具备企业化管理水平的经济实体,更要成为把科学知识转化成生产力,面向社会进行推广的窗口,为社会得等经济发展和学校的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其次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并深化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指导和实践场所, 学校也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智力的资源, 为企业提供职业培训、咨询等专业服务, 同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而制定相应的招生计划, 并实现定单式培养, 定单培养的学生可以随时到的企业上岗实践。(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唐 勇,刘康华,卢 豫. 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科教导刊,2012,(1)

[2]丁述军,沈 丽. 《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证券期货,2011,(7)

篇11

通过三年多的学习,我系统地掌握金融学、经济写作、管理学等经济管理相关理论,同时也掌握了计算机应用、数据库等计算机方面知识,并注重在实践中的应用,获得学校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而灵活创新的性格特点。

大学以来一直都在班内中上位置,我非常努力加强专业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学好麻醉领域的各项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并不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以优良成绩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掌握了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平时有注意请教老师和同学学术问题,学习认真扎实,注重摸索学习方法。

当今社会需要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时刻注重自身的全面提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身为学生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社会实践。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发挥个人较强的组织、沟通协调等能力的优势,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

时间是稍纵即逝的,有机会去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尽量使自己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付出是显见的,收获总是潜见的,但是只要肯去为目标奋斗,我相信收获绝对远远大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