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24:3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老年人安全护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65-01
1老年人药物的代谢特点
1.1药物的吸收 老年人胃肠血流量减少,蠕动减弱,胃液分泌减少,吸收减少。排空延长影响药物的吸收,吸收时间延长,另外联合用药也将影响吸收。
1.2药物的分布 老年人心腧出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细胞内液减少,脂肪组织增加,血浆白蛋白减少等因素,致使到达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减少;水溶性药物的血药浓度增加;脂溶性药物半衰期延长;加之多种药物同服,使部分药物游离增多,药效增强,易引起不良反应。
1.3药物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代谢速度只有成人的65.因此,药物代谢减慢,半衰期延长,易导致某些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蓄积。
1.4药物的排泄 脏是大多数药物的排泄器官。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肾小球、肾小管功能下降,使得主要有肾脏排出的药物蓄积,容易出现毒性反应。
2 老年人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
2.1过敏反应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免疫功能衰退,引起过敏反应的机会增多。
2.2精神症状 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可引起精神错乱、抑郁和痴呆。
2.3毒性反应 老年人各个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容易引起药物中毒。如由于内耳毛细胞数目减少,容易受药物影响而产生前庭症状和听力下降。老年体弱者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多粘菌素可导致听神经的损害;洋地黄类药物容易中毒。
2.4直立性低血压 老年人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能力下降,压力感受器功能障碍,在使用利尿剂、三环抗抑郁药、血管扩张剂时,特别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2.5尿潴留 三环抗抑郁药和抗帕金森病药有副交感神经阻滞作用容易引起老年人尿潴留。患有前列腺增生者,使用速尿、利尿酸等强效利尿剂也可引起尿潴,在使用时因加以注意。
3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状态不断衰退,用药的安全范围减小,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科学合理的原则,避免自主盲目用药,确保用药安全。
3.1合理选择药物 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及种类,以减少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根据统计:两种相互作用增加6,五种增加50,八种增加100.。因此老年人用药种类一般不超过五种为宜。并且要注意药物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3.2择时的原则 选择最佳时间进行治疗,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因为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缓解都有其昼夜节律变化。
3.3剂量原则 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偏小,应为年轻人的1/2~3/4。从小剂量开始,同时注重剂量个体化。
3.4实用原则 方案从简,剂型合理,用法 途径、疗程适当。避免使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中西药不要重复使用,避免拮抗;不可滥用抗生素、滋补药、抗衰老要。
3.5监测原则 监测药物的疗效、作用及副作用。病情好转及时停药。
4 家庭药疗的护理
老年人的记忆、理解、接受,感觉、吞咽等能力减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和效果。因此,指导老年人家庭用药的安全是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服务。
4.1护理评估 老年人的各系统老化程度,老年人用药心理、用药史,服药能力、家庭及社会的支持情况等要充分的了解。
4.2安全用药的护理措施 根据老人个体状况,指导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选择药物种类、剂型、剂量,规定适当的服药时间和间隔,做到合理用药,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4.2.1密切观察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
4.3控制影响药物及药动学的因素 生活嗜好和饮食习惯会对药物疗效和药动学产生影响,使药效减低或不良反应增加。如吸烟可以显著降低茶碱、普奈落洛尔的血药浓度,影响利多卡因在体内的分布;饮酒可以加速巴比妥类药物的代谢;在服用阿司匹林时胃肠除血增多;许多药物与牛奶 豆浆、浓茶同时服用会影响药物吸收;长期低蛋白饮食会导致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游离,血药浓度增高,高钠饮食会影响利尿剂的疗效等等。因此应针对老年人个体情况,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确保药物疗效十分必要。
4.2.3提高老年人服药的依从性
①掌握用药指征,尽量减少药的种类,和次数。
②指导老人及家属安全用药 教会防止错、漏服、重复的措施 如用较大、鲜艳明亮的彩色字的做好标签,标明剂量、时间;并按先后顺序放到醒目易取的地方,设定定时提醒避免遗漏;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做好标记,分开放置;安定等类药物应妥善保管。对精神、智力异常,不能配合治疗的老人,应指导家属做好协助、督促,确保患者服下为妥。
③长期服药选择质优价廉的药物,以便减少经济负担,保证治疗。
⑥指导老人正确保管药物 药物应放在通风、干燥、阴凉避光、方便易取处,一次购买量不要过多,要按药效期顺序放置;内外服药要分开。药物的标签必须保持完好,避免污染、潮湿、脱落。如不慎脱落者在确认无误的前提下及时准确标记。过期药物及时清理,必要的药物应及时补充。
4.2.4用药的健康教育
开展方便有效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通过实施门诊、住院、社区三个环节紧密相扣的全程教育计划。确实提高老年人用药的自我管理能力,是老年人用药安全的必要保障。
①反复强调正确用药的意义 避免在没有适应症的情况下随意乱用药。如仿效用药,滋补药、抗衰老药、维生素、抗生素、偏方等等。走出不良的用药误区。
②按医嘱合理选择药物 避免重服、漏服、错服,随意增减用量、延长或缩短疗程,非处方药也要在药师的指导下进行。
④遵循简单用药的原则,首选非药物性措施,能食补不用药补,尽量减少用药种类,将药物不良反应、中毒降到最低。
老年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老年人身体各系统退行性改变逐渐明显,各类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住院治疗期间,陌生的住院环境,疾病所造成的异常情绪,生活适应能力的减弱,容易引发各种安全问题,如跌倒、烫伤、坠床、药物服用过量等。给老年病人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也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和麻烦。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有关老年住院病人的安全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保障老年病人的安全,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社区门诊;老年人安全静脉输液;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区医疗条件的不断完善,方便、快捷、优质的社区护理模式逐渐被社区居民所接受。“大病进医院,小病上社区”的理念在大众心中逐渐形成[1]。而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整体护理的实施,对于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变化的老年人,安全输液护理至关重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认真重视,并纳入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多年的社区门诊输液室工作过程中有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886 例,均为2007 年3月至2009 年12 月本社区门诊静脉输液的患者,年龄55~82 岁,大多数为本门诊附近的慢性病患者,并曾接受过大医院的诊疗,服务对象疾病种类多样。
1.1 了解病因
老年病人的精神、情绪和心理波动在临床上较突出,部分老年病人性格和行为反常,甚至失去理性,在治疗上表现为不配合治疗或抗拒治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疾病长期的折磨对治疗丧失信心,或是因经济的压力而无奈无助,或是丧失亲朋好友和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等,造成老年病人产生复杂的心理和精神变化,负性情绪增加,导致沟通困难,依从性下降[2]。
1.2积极沟通,赢得治疗配合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这充分体现了护患的沟通在临床工作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约有35%运用语言性沟通技巧,因为它能清楚且迅速地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护士应着装得体、整洁,面带微笑,做到尊重、理解、体贴病人。注意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提高沟通艺术,向其讲解疾病的可控性,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赢得病人的信任、配合。
1.3做好健康宣教
在输液过程中,根据病人所患疾病、心理特征、生活方式等,对病人及其陪伴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告知输液的目的、意义,讲明药物名称及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输液前、输液中、输液后注意事项。由于老年病人记忆力减退,宣教时语言应亲切、简明厄要、反复多次,对听力下降的患者要大声而不失和谐,使患者觉得医护人员可亲、可信,自觉遵守宣传 [4] 。
2 操作要点
2.1 选择好穿刺部位 老年人由于输液时速度慢,时间长,易感到疲劳,有的老年人肌肉有不自主运动,因此在静脉输液选择血管时,应选择比较舒适、有利于活动的部位,如手背、足背、小臂背面,应避开关节活动处,因关节处不易固定,患者肢体轻微活动易致针头刺破血管。穿刺中遵循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的原则。
2.3 穿刺要点 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脆性大,较易出血,故应避免在血管上方直接进针,并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因同一部位的多次穿刺会加重疼痛;老年人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容易渗出;体弱及患各种慢性病的患者手、足背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而活动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穿刺前不宜过早、过紧地扎止血带,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选择好血管后应松开止血带,待消毒皮肤、排好空气等准备工作完毕后,再扎上止血带进行穿刺。选用5.5号针头为宜,穿刺时将止血带扎于距穿刺部位上方约6 cm处,进针角度以不超过40°为宜,进针时尽量减少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见回血即可,因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与血管壁的受损程度成正比。
2.4 注意调节输液速度 静脉输液时间过长,影响药效作用的发挥和患者的休息。故一般患者输液速度60-80d/min,老年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减退,体质虚弱,应减慢速度,如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以30-40d/min为宜。还应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数,对血管刺激性较强药物应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故不能自行随意调节滴速。
2.5正确拔针 正确拔针是保护远端周围静脉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认为以拇指与示指持针柄的上下面拔针法明显优于拇指与示指持针柄的前后缘拔针法,二者差异有显著性,上下法在拔针时针柄固定,并施以相同的压力,可保持针尖在管腔内与之平行,明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
3 加强输液巡视,严防差错
3.1 强化职责 老年病人一般疾病较多,康复较慢,常需反复、长期静脉输液治疗,但老年人体内代谢迟缓,吸收缓慢,并且肾功能降低影响排泄,故易造成药物蓄积。因此,护士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熟悉输液适应证和禁忌证,注意输液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加强责任心,多巡视,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充分考虑病人切身感受,通过与病人交谈,细心观察病情。
3.2常见输液问题的处理
3.2.1 局部渗漏 老年病人血液黏稠度高、静脉弹性低,穿刺时回血缓慢,容易刺破,导致药液外渗。在输液过程中,要经常询问病人有无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感。由于老年病人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对疼痛反应迟钝,或行为出现失控,或肌肉呈现不自主运动,加之皮下脂肪少、组织疏松,针头移位时轻微的渗液常常不易被察觉。所以,护士要加强巡视,细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漏等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且不在该处远端再行穿刺。
3.2.2 发热 是输液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而引起。发生反应的早晚,视致热原进入体内的量、致热原性质和病人个体耐受性而异。输液中应动态观察老年病人的意识、情绪变化、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及肢体活动情况、重视病人或陪伴者主诉。
3.2.3 急性肺水肿 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输液情况,当出现异常情况如突然呼吸困难、气急、端坐呼吸,咳嗽,面色苍白、紫绀时,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使患者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立即给予吸氧,安抚患者紧张情绪,必要时静注吗啡3~5mg.可以迅速扩张静脉。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左心房压力等[6]。
4 结论
通过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对老年病人实施安全输液,不仅需要社区护士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而且需要进一步提升责任意识和全新服务理念。以和蔼的态度,娴熟的技术,为老年病人服务,提高了老年病人输液的安全性,促进了护患关系,同时也提高了门诊护理质量。社区老年人输液安全护理是输液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整个社区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晓秋,杜胜男,杨明英.浅谈社区护患之间的沟通[J].西部医学,2006,18(2):255.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护士最为常用、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并且是患者用药选择的重要途径。在输液过程中,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都会给患者身心带来不良的影响,严重者造成患者死亡,可见安全输液的重要性。老年患者是患者人群中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静脉壁比较厚、管腔也属于狭窄型、弹性较差,因而血管的清晰度比较低,造成护士在对其进行穿刺时有很大的难度[1]。加之输液过程中要求较高,操作较多,稍有不慎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对此,本文选取80例来我院接受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旨在探讨安全管理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80例,对照组40例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59―83岁,平均年龄为(70±10.2)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为60―81岁,平均年龄为(69.2±11.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按照其入院顺序进行编号、抽取,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各为40例。观察组给予安全管理护理,对照组则仅采用一般护理。具体信息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所降低,容易出现寂寞、失落感,加之老年人的自尊心比较强,更容易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等负性情绪。所以,护士需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积极询问其内心需求和内心忧虑,能够立刻解决的问题就给予处理,这样可以保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士要着装得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患者有配合的感觉,同时为其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热情对待,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输液之前嘱咐其排便,做好输液前的仪器准备,穿刺的时候要保证镇静。
1.2.2 输液时的护理
1.血管的选取 老年患者常常并发慢性疾病,神经血管疾病也属于常见疾病,再者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壁比较硬、弹性较差,回血比较缓慢,所以穿刺时最好选择上肢暴露比较明显、富有弹性的部位。如果选择下肢也需要选择远端末梢血管,对长时期需要输液的患者有计划更换使用,最好躲避关节和静脉瓣。
2.穿刺注意事项 穿刺的时候要对患者的外周静脉弹性程度进行评估,观察其有没有硬结,避开靠近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对深但是不明显、细小的静脉可以首先进行热敷处理,依照患者病情、输液量、血管选择适合的针头。针刺部位需要进行2―3次消毒处理,直到注射部位皮肤足够清洁,防止造成感染。穿刺的时候需在穿刺部位上方扎上止血带,松开止血带的时候动作要缓慢,避免反弹。除此之外,对同一部位进行穿刺的次数不能多于3次,否则会出现回针。
3.针头的处理 确保穿刺成功之后要将针头固定好,粘贴胶布的时候需要做到谨慎,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包扎固定的时候需要避开穿刺部位,否则会影响输液滴速的观察。拔针前要将输液器关闭,左手固定针头,右手将胶布清理干净,然后拔针。随后使用消毒棉球按住针眼[2]。
1.2.3 输液时的护理
输液速度 依据患者病情、体质和血管,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没有心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我们一般将滴速设置为40―50滴/min;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输液速度一般为30―40滴/min;心衰患者输液速度则不能超过15滴/min。
强化道德意识 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时巡视,增强工作责任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观察患者穿刺处有没有红肿、发白。关心患者,注意其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医师。嘱咐患者不能私自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针头和滴管之间的距离,避免针头从血管滑出,造成药液的外漏。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输液的不良反应为2例,对照组为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表1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为2例,对照组为10例,明显存在差异((P
3.2 安全管理护理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是帮助纠正心率失常、电解质紊乱等必要方法。护士在操作前后需要认真查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做到三查七对,输液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采取措施,更换液体和输液器,必要时可建立第二条液路进行抢救,吸氧、测量生命体征、心电监护等措施。
3.3 小结 综上所述,给予静脉输液时,院方要做好输液安全管理的护理,认真把好输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关键词】 人文关怀;住院老年患者;安全护理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住院患者也逐渐增多。老年患者由于体弱多病,行动不便,加上对疾病及衰老认识不足,在住院期间有跌倒、坠床、走失、误吸、窒息、烫伤、压疮、院内感染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发生[1]。为了有效避免住院期间老年患者安全意外的发生,我科对老年患者开展了人文关怀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心内科于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慢性疾病老年患者1260例,分一般护理组和人文关怀组,其中一般护理组590例,男320例,女270例,高血压病180例,心脏病290例,糖尿病80例,脑梗死后遗症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年龄65~90岁,平均年龄(72.5±4.5)岁;人文关怀组670例,男300例,女370例,高血压病250例,心脏病280例,糖尿病90例,脑梗死后遗症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年龄65~97岁,平均年龄(75.5±5.5)岁。两组的年龄、病种、病情相似,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一般护理组的患者实行一般护理;人文关怀组的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具体内容如下:(1)设高危警示牌,如“防跌倒”牌、“安全警示”牌、“防压疮”牌,同时加强各种安全隐患宣教,并让患者或其家属签定知情告知书,以积极配合防范工作。(2)严格实施保护性预防措施:①患者入院时引导其熟悉病区环境,如病区号、病室号、床位号及呼叫器的使用等;将使用频率高的生活用品放在易取地方;教会患者使用合适的助行器具;夜间帮助患者挂蚊帐、拉床栏、开地灯,保持走道宽敞;指导患者改变时要3慢(抬头、 转头慢,坐起慢,站起慢),夜间起床小便或长期卧床后下床行走前要做到3个30 s(醒后30 s再起床,起床后30 s再站直,站直30 s后再行走[2]);②防止烫伤、烧伤、冻伤。禁止在病室内抽烟和私自使用电器;病区内电路及各种电器设备应加强检查,定期维修;病房内不准使用易燃液体;老年患者使用的热水袋水温不宜超过50℃,并应在热水袋外加布套;使用冰袋时,应避免冻伤;对使用热水袋、冰袋、取暖器的患者,应加强巡视,检查患者局部皮肤情况;③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对已知过敏药物严禁使用,同时在患者一览表、病历夹正面和床头显眼处分别注明“XX药物过敏史”;对脑中风后遗症、记忆力减退和智力迟钝帕金森氏症患者,发药时必须交代清楚陪护或亲自喂其口服;夜间睡眠中给药时,一定要把老人叫醒后再服;对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嘱其小便上床后再服药;对服用引起性低血压药物的患者应嘱其不要随意走动[1];静脉输液时,根据药物性质调节速度,避免过快引起心脏急性衰竭或过慢而使药物达不到有效治疗效果;静脉加压甘露醇时护士要确认穿刺针头在血管内,局部无发红无渗出时才用,加压过程中观察是否有液体渗漏,并及时对不良反应采取措施;④防呛咳,防窒息。长期卧床患者进食时应取合适的,嘱其进食时不要讲话,食后保持原30min;老年人由于视力问题,喂食前应告知患者是什么食物,喂食动作宜慢,每勺量适当,让其细嚼慢吞,鼻饲者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1];昏迷、呕吐、呼吸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及时对其进行清理,保持呼吸道通畅;⑤预防压疮及交叉感染的发生。通过对家属或陪护人员教育,对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营养差或体重肥胖者应早晚进行床上浴一次(特别是大小便失禁者,便后应及时抹洗);每1~2 h翻身1次,注意观察皮肤受压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及床单整洁;落实翻身措施及交班巡视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教育患者饭前、便后洗手,病房内设有手速消毒,以便家属、陪人和医务人员为患者护理,检查或治疗时应严格控制手的卫生;⑥预防走失。对痴呆、记忆力下降、脑严重萎缩患者应让其穿上病人服(印有本病区的区号),并带上腕带(写有病区号、床号、姓名、年龄、诊断),当患者走失方向时,方便被送回,避免意外或医疗纠纷;⑦创造无障碍及安全的住院环境,重视老年患者的特殊要求,病房地面要铺防滑地板,保持病室内光线充足,装置夜间照明灯;浴室设置护手,防滑垫;移去可能造成老年患者跌倒的器物;走廊防滑并有护手,坐凳需有靠背和护手;对行走不便的老年人应安排可调高低的床位,并提供辅助行走的器具;每张病床均设床挡。(3)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人文关怀护理。患者入院时,主管护士应根据病情轻重安排床位,介绍主管医生、病室环境及探视时间,并留下电话,方便患者联系,解除其恐惧、焦虑的心理,使家属放心;住院期间,主管护士应主动到病房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病情及护理需要,介绍疾病的相关防治知识、保健知识,并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及存在护理问题进行换位思考,在每个环节中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增进护患情感交流。
安全评估: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由高级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危险因子(包括意识状态、体质量、行动能力、皮肤状况、头晕症状、自理能力、睡眠状况、用药史、吞咽情况、有无跌倒史、智力状况等)。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如在上述评估项目里有一项为危险因子的,则为高危因素患者。住院期间每班进行评估1次,动态观察高危因素患者。
患者出院时,责任护士按照我院自制的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果
一般护理组存在高危因素者435例 (73.7%),发生跌倒、压疮、烫伤各2例,输液过快致患者头晕、血压偏低2例,坠床、走失、走错床位吃错药、陪护喂食不当至窒息各1例,其安全意外发生率为2.03% (12/590);人文关怀组存在高危因素患者479例(71.5%),除1例肺心病患者取物坠床外,跌倒、压疮、误食、窒息、烫伤、冻伤、交叉感染、药物不良反应均无发生,其安全意外发生率仅为0.15% (1/670);两组高危因素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安全意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人文关怀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一般护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比较(略)
两组比较:Hc=68.71,P
3 讨论
影响住院老年患者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加强防范。所谓“人文关怀”即是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3]。防止护理安全意外的发生,不仅仅是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更要给他们行为上的指导和帮助[4]。本文结果显示,人文关怀组的安全意外发生率为0.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P
人文关怀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醒目的提示标志不仅起到警示护士的作用,也达到提醒其他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目的,使其明白患者的状态及需要关心、配合的内容。这不仅有利于防止不安全问题的发生,而且避免了由于患者不理解而造成的纠纷。同时,健全的预防措施和合理的环境设施是患者安全的基础。保护性措施的实施使预防工作层层把关,环环落实,规范了护理人员行为,时时处处体现出对患者的关爱。环境建设方面充分考虑到老年患者视觉退化、自主活动受限的特点,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人文关怀是21世纪护士面对的服务理念,树立人文关怀的服务学习意识,科学地认识人性、把握人性、尊重人性,知道哪些护理行为更具有关怀性,哪些护理行为能提高患者安全性。老年患者不仅需要精湛的护理技术服务,而且需要更多治疗以外的人文关怀服务,使其在住院过程中感到安全、舒适、方便、满意。人文关怀护理要求护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从学中做、从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注重护理相关的诸如社会学、论理学、文学艺术等边缘科学的学习。
人文关怀护理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护理进步的表现,人文关怀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了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为患者的健康创造了生活条件,同时人文关怀护理使护理的工作范围和工作主动性得到改变,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赢得了社会效率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赛珠.老年住院病人安全护理进展[J]. 护理研究, 2005, 19(7): 12231225.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 治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1〜86岁,平均(70.38±5.37)岁。另选择同期至本院就 诊的老年心血管患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 年龄60〜83岁,平均(71. 25±5. 6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选择本院 手术室护理人员35例,其中男8例,女27例,年龄23〜31岁, 平均(27. 84 ±3. 06)岁,工作时间在1〜6年,平均(3. 41 土 1.25)年。
1.2 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1.2.1患者内部因素根据文献[3-4],老年人不服老和不愿意麻烦别人的独特心理状态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中的十 分重要的不安全因素,并且老年患者在住院时的情绪不稳定, 极易产生悲观、绝望的负面情绪,使治疗护理的难度增大。心 血管疾病属于比较复杂并且容易反复的疾病,更由于老年患者 的生理性和病理性改变使得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老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自身各项功能的失调和混乱,会进一步加 重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呼吸困难、眩晕、心悸等临床症状。
1.2.2医护人员因素根据文献[5],由于医护人员短缺,手 术室护理的工作强度较大,护理人员精神状态始终处在高度紧 张中,使其身体和心理均十分疲惫,极易发生身心疲劳综合征, 使护理人员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变慢。另外由于手术 室护理人员的编制较为紧张,有些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护 理知识和足够的经验,业务能力不足以承担手术室紧张的护理 工作,不能对意外事件做出及时处理,导致护理事故的发生,进 而危及手术的完成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全。
1.3 方法
1.3.1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 规护理的基础上围绕患者的个人需求加入人性化的心理护理 措施,包括缓解情绪压力、人文关怀等[6]。
1.3.2护理人员的管理调整措施包括主要包括:(1)对手术 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进行强化和完善,包括手术室内各项 制度的核查、交接班管理等制度;2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强 化和培训,使每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护理技 术精湛并严格遵守职责;3)在手术室人员的配置方面作出调 整和优化,针对性地对人力资源作出合理的安排,通过倒班和 有效排班等各种方式,调整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调动护理人 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4)将人才 培养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去,为护理人员创造出积极融洽的工作 环境,并提高护理团队的业务能力[7] ;5)对于手术室护理的不 安全因素要有预见性的排除;6)对于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要 更加严谨和慎重,实行动态排班和弹性轮休。
1.4观察指标
1.4.1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观察指标(1)血流动力学指标。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测量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 压水平,同时记录心率;(2)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别于 术前和术后对两组患者采用SAS评分;3)患者满意度比较。 于术后患者恢复完成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调查采用百分 制,满分为100分。(4)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不满意、一般满 意、比较满意和十分满意4个等级,满意度=(一般满意+比较 满意+十分满意)/本组总例数X10 0%。
1.4.2护理人员的危险因素的评定指标在管理调整措施实施前后分别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责任心、沟通能力、应急处 理能力、业务能力等项进行评分,评分采取百分制,分数越高代 表能力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 资料采用王土s表示,两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i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血压、心率水平比较两组患 者在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出 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观察组术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hS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 术前的SAS评分分别为观察组(56. 74 ±7. 37)分,对照组 (55. 41±6.4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观察组(33. 35 ±3. 97) 分,对照组(41. 62±5.36)分。两组患者术后SAS评分均明显 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表1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4 h血压、心率水平比较(王±s)
组别 n 收缩压(mm Ilg)舒张压(mm Ilg) 心率(次/分)
观察组 80 术前 155.24±16. 42 96. 54±7. 64 87. 25±7. 21术后 129. 64±7. 54* # 82. 91±5. 72* # 73. 14±6. 13** 对照组 50 术前 154. 82±13. 41 99. 13±6. 61 88. 39±6. 84 术后 139. 62±6. 47* 89. 53±6. 57* 79. 73±5.98*注:与术前比较,*P<0. 05;与对照组比较,*P<0. 05。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评价 高达97.50%,高于对照组(86.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 05)。见表 2。
2.4 护理人员在管理调整措施实施前后护理水平比较见表
1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1.1用药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
消化内科的用药情况一般是针对不同药物的疗程和特性分为不同阶段使用,像吗丁啉这类药物主要是在用餐之前服用,培菲康等药物则是在用餐之后服用,奥康则是主要在入侵之前服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总之,消化内科的用药情况相比之下是较为复杂的,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老人一般是多种疾病同时发生,而有些药物与其他药物或者疾病是相排斥的,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乱用药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出现。
1.2专科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进行消化内科的专科性检查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可以进食,如果一些老年患者还患有糖尿病,那么在进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等检查时,由于检查时间较长,病人在检查前后都不可补充一定的能量,这样便可能导致低血糖疾病的发生。除此之外,在检查过程中往往会涉及鼻肠管、鼻胆管的留置,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处理,则可能出现导管阻塞和污染问题。
1.3护理人员存在的安全隐患
1.3.1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由于护理人员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基本上将重点置于专业护理上,对护理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则进行忽略。例如,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肿胀的现象,如果护理人员不及时发现或者不及时进行护理,则可能导致病人病情的恶化。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是时刻学习和总结,否则会出现由于本身的临床经验不够,而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出错误判断的现象,医生则不能根据报告对病人进行及时的治疗。此外,有些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薄弱,对职业风险缺乏一定的认识,对待自身工作也是模糊状态,这些都可能导致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
1.3.2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较低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护理技能,对多方面护理工作流程和规范不能够全面而熟悉的掌握,则会影响到患者的住院安全问题。一般来说,患有消化疾病的老人形体都较为消瘦,在对患者进行血管静脉穿刺时很难准确把握,而当这种危机情况发生时,患者则有可能在没有专业护理的情况下失去最佳的抢救时间。
2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解决策略
2.1对患者的用药情况加以规范
出于多种原因,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严格规范,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患者用药的规定和详细说明,并且将这些规定和说明传递给患者,避免出现错误用药的情况发生。对于用药时间、药物与药物之间的作用或排斥都需要一一向患者说明,并叮嘱患者用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争取做到百分百正确用药。
2.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
针对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的特点,医院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以此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要让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对于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一丝不苟、严格检查,争取做到四点:严格最找操作程序,不可随意简化;对护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进行严格查对;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依照客观事实,不可凭主观经验随意判断;重视护理质量,吸取护理教训,完善护理工作制度。除此之外,医院为了从整体上提高护理质量,做到安全护理,还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知识和安全管理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防范安全隐患的措施。
【关键词】老年人;安全隐患;防护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72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45-02
安全是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需要,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衰老,五官、躯干及四肢的功能均减退,各脏器的功能也逐渐降低,如出现耳聋眼花、腰弯背驼、语言、行动缓慢、骨质疏松、消化能力差及抵抗力差等,以上这些常可影响老年人的安全。这里所讲的安全问题,不是疾病本身所引起的危险,而是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造成的一些意外,如果我们能预先做好一些预防措施,很多意外是可以防止发生的。下面仅就老年人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分析如下:
1.影响老年人安全的因素
1.1老年人自身因素。
1.1.1生理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器官的衰退,导致老年人的安全保险因素日趋下降,生理功能、代谢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等生理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加大了老年人生活安全的危险因素。
1.1.2疾病因素:老年人由于年龄大,多病共存,病情复杂,恢复缓慢,并发症多等特点。如:帕金森综合症、退行性关节炎、髋关节骨折、糖尿病、高血压、脑中风、心血管疾病、肺炎、营养失调等原因,易引起老年人摔倒,加重了老年人安全的危险因[1]。
1.1.3药物因素:作用于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特别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药和麻醉镇静药,被公认为容易引起老年人摔倒的显著危险因素。多种药物同时应用虽然没有被证实是显著因素,但也被列入增加老年人摔倒的常见原因[2]。
1.1.4其他因素: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是老年人高血压的特征之一,约见于20%老年病人,病人从平卧改为直立时,引起血压过低,易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晕厥而引起跌倒。
2.老年人易发生的各种护理问题
2.1跌倒:老年人跌倒造成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并随着年龄呈直线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为姿势控制能力的降低,大脑的决断迟缓,肢体协调功能减弱,病情改变,药物及环境因素等变化引起的[3]。
2.2饮食不合理:其原因可能为食品过于单一,营养搭配不均衡,烹调方式局限有关。
2.3中毒:老年患者由于视力、听力和记忆力下降等种种原因而吃错药、用错药;食用隔夜食物或过期、变质、不消化食物等有关[4]。
2.4运动不科学:老年人生活单一,不懂得如何安排日常活动和肢体功能锻炼有关。
2.5走失:患有认知症的老年人大都有定向力障碍,表现为时间、地点、人物定向障碍,不知道“自己在哪儿”,“这是什么地方”,还常常表现为毫无目的四处乱走,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时常外出之后去向不明或迷路,导致走失,往往需要他人或警察的帮助和保护[5]。
2.6皮肤受损:老年人皮肤感觉功能减退,容易引起烫伤、冻伤,加上活动受限,皮肤长时间受压而使皮肤完整性受损,易发生水肿、肿胀以至于褥疮的发生。
2.7坠床:由于疾病原因而出现意识不清或者意识障碍的老年人,常因躁动,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动中发生坠床。意识清楚的老年人因自身平衡功能减退,在危险的境地中不能敏捷地回避而发生坠床。
2.8误吸误食:老年人的老化引起神经反射活动衰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引起吞咽障碍。消化功能降低,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减少,使老年人在进食过程中易发生呛咳或发噎,视力差还可以引起老年人误食非食品。
2.9其他危害老年人安全的因素:如:窒息、自缢、溺水、营养不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自然界的危害等等。
3.护理对策
3.1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作评估:评估老年人容易发生的高危险性意外,对于具有高危险因素的老年人,护理人员给于更多的照顾和护理,做到有的放矢,并在老年人的床前作好标记,使每一个与老人接触的护理人员都引起重视[6]。
3.2对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要求:房间光线明亮,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床的两边必要时装上安全床档,并有刹车和升降功能。保持地面干燥,避免高低不平,地板不宜过滑,浴室地面上放置防滑垫和安装扶手,并让老年人穿上稳定性好的平跟鞋。
3.3针对护理问题作出的对策。
3.3.1防止跌倒:行动不便、身体虚弱的老年人行走时要有人陪伴,不要单独外出,尽量去人多的地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不能单独上卫生间和浴室,要在洗完澡后,及时把地上积水擦干,以免摔倒。
3.3.2合理饮食:老年人一日的膳食组成一般应包括:谷类300克,瘦肉类(猪、牛、禽类、野味类及鱼类)100克,豆类及其制品100克,新鲜绿色蔬菜300克左右,牛奶或豆奶一杯(约200毫升),新鲜水果100克,烹调用油18克~20克,盐少于10克,糖少于20克。食品应易于咀嚼,以便于消化吸收。食物组成要注意多样化,应定时、定量,避免过饱。还应忌烟、酒、咖啡和辛辣刺激性强的食品。每日食物的供应量最好能科学地按比例分配在一日三餐中,同时,可以适当增加1次~2次点心。
3.3.3防止误吸误食/中毒:老年人的食物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为主,少量多餐,进食时间充裕,进食合适(坐位或半卧位)应该将食品、非食品分开放在不同的地方,防止老年人误食。进食饮料和水,每口不易过多,对吞咽有困难的老年人,把食物加工成糊状为佳,不易引起呛咳。老年人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放,标记鲜明,发给时向老人讲清楚,以免误食。对老年人做好药物治疗的安全指导,同时重视对其家属进行有关安全用药知识的教育,使他们学会正确协助和督促老年人用药,防止发生用药不当造成的意外。
3.3.4运动不科学。如何安排运动是老年人生活的难点,出于对安全的考虑,一般以活动量不引起心累、气促症状为宜。老年人健身运动起点强度应以轻度活动即低能量运动为主,运动时间每天可一次或几次相加在30分钟以上。老年人健身运动类型应灵活多样,注重康乐,太极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门球、做体操均可,老年人应该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个小时内进行运动锻炼。
3.3.5防坠床。重点防护高危患者,对神志不清、烦躁、偏瘫、年老体弱、70岁以上、端坐位及半坐位等患者安置床档,必要时加安全带,在床边有防摔跌的醒目标志。患者因疾病而致肌体无力,身体移动取物品时容易失去平衡,应将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方便拿取处,防止患者取物时摔倒。服用镇静类药物时告知老人不可随意活动,呼叫器放在患者手边,出现需要或异常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随时对威胁患者不安全因素保持警觉,并及时给予妥善处理。
3.3.6防止走失:对患有认知症和近期记忆丧失的老年人,严加看护,对于先兆性痴呆的老年人,诊断不十分清楚的老年人,随身携带一张制作的小卡片,上面写上老年人的姓名、就诊的医院、病区、家庭地址等内容,以免走失。
3.3.7防止皮肤受损:老年人感觉功能减退,对温度高低的敏感度降低,在使用热水袋、冰袋或洗澡时注意水温的调节,严格掌握温度和时间,以免烫伤和冻伤,老年人的皮肤接触到50℃以上热水或其他热体即可造成烫伤。经常更换卧位,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到障碍而发生褥疮。加强营养,避免因营养不良导致低蛋白水肿,使皮肤存在受损危险。
3.3.8对于自然性伤害:如:防止触电,老年人的房间禁止使用电热毯、电炉、电热杯;禁止使用燃具、取暖器和带有明火的蚊香;禁止老年人卧床吸烟等措施。必要时家中安装报警装置及时提醒。
4.心理护理
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引起的痛苦及伴随的活动受限,生活自理困难以及给家庭、社会带来的负担增加感,使老人的情绪、性格明显受到影响;容易变得悲观、忧郁、焦虑、急躁、情绪波动明显。同时,可影响到老人的记忆、思维、运动,变得记忆减退,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如不能做到正确的心理调节,可导致安全隐患。
5.加强宣教
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病情和不同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给于健康宣教和指导,如:糖尿病患者在服完降糖药或打完胰岛素后,在户外活动中由于低血糖反应发生意外事件,高血压、心绞痛患者在活动时也可能会发生脑出血、心绞痛的意外事件。此类情况告诉患者随身携带自身资料、卡片(上面有明确联系方式及自身情况和相关药物)。让老年人明白自身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加以重视,防止因一时不小心发生意外,避免危险的发生,保证安全。
6.加强护理管理
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执行巡视、交接班、查对制度,随时发现护理问题及时处理,对老年人主动、热情、耐心、细心、爱心和体贴的服务态度,尊重老年人并得到他们的信任和理解,及时了解老年人的思想动态,善于发现护理安全隐患,具有一定的预测性,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7]。
7.小结
影响老年人安全护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能发生的意外也是多种多样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达到较完美的晚年生活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有15%的老年人需要护理才能维持生活,7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大多数需要护理。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家庭无力承担照顾老年人的责任,所以,做好老年人的安全护理,加强完善安全护理的管理是从事老年护理事业的护理人员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赵雪梅,李红英,吕静.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2007,4(35).
[2]郭启蕊.基层医院老年病人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探讨[J].家庭护士,2008,6(9C):2493-2494.
[3]孙琼,张玉荣.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当代护士,2007,年03期.
[4]芮丰.神经内科老年住院病人常见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4):156-157.
1.1排泄问题:在机体老化的过程中,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可出现生理功能减退,老年人的排泄形态发生改变,如便秘、腹泻、尿失禁、尿滁留等。
1.2睡眠问题:失眠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睡眠问题。失眠是指睡眠不足,导致正常睡眠受到扰乱,失眠不仅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还会影响情绪,甚至使意外伤害的危险性增加。因此,老年人的失眠既涉及健康问题又涉及社会问题。
1.3安全问题:由于衰老,老年人可出现意识模糊、失去方向感、判断力减弱、记忆力减退及应变能力降低,老年人自我防御能力明显下降,对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老年人常见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跌倒和用药问题。农村老人存在用药较随意,缺乏科学性。
1.4健康知识缺乏问题:农村老人普遍文化层次低,自我保健意识差,获取信息途径局限。所以他们往往缺少有利于健康这方面的知识。
1.5角色改变的适应问题:进入老年期,面临离退休问题,这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离退休后,生活规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长期习惯的作息制度被打乱,许多老年人一时难以适应,常常会产生颓丧情绪和失落感。另外大多的农村老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他们随着逐步劳动能力的丧失。担心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变化而变得敏感,显得罗嗦、唠叨、固执,造成家庭气氛紧张。
2 农村老人护理要点
2.1老年人因神经系统反应迟钝,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很容易延误诊治,因此护士不但要掌握老年人发病的一般规律,还要注意观察细微的病情变化,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使老年人得到及时的救治和护理,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2.2护士可通过一切与老人接触的机会进行有效沟通,收集正确完整的资料,从而做出护理评估,为准确、及时、完整地实施良好的整体护理打下基础。评估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能否有效呼吸;能否维持身体各部位组织的血液循环;营养状况;大小便排泄是否正常;肢体活动能力及协调程度;休息与睡眠状态;感觉器官的功能;记忆力、智力及人格类型;适应能力;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自我照顾能力及安全情况;护理需要等。
2.3农村老人普遍健康知识缺乏,所以健康宣教就显得犹为重要,可通过集体讲座、利用传播媒体讲座和社区健康咨询等形式来指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另外,在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要注意语言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医学用语,态度谦和,尊重听众。
美国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是个人收入来源,包括个人储蓄、个人退休账户以及逆向住房抵押贷款。个人储蓄即个人的银行存款。个人退休账户是以个人名义设立的一种个人储蓄退休基金。逆向住房抵押贷款,即老年人把自己的住房抵押给银行,每月从银行提取一定额度的资金的方式,在所提取的资金总额与住房价值相当的时候,住房就归银行所有了。
二是退休金。退休金是指雇主支付给雇员的退休费用,退休金账户里的钱全部是由雇主存放的,雇员不用投入。但是,在美国,这样的退休金已经越来越少了,由于成本压力,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多样的退休金计划,其主要特点是雇主与雇员共同投放资金。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71-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年住院患者逐渐成为医院护理关注的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安全防护,控制相关危险因素。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月~2012年11月共收治了300例老年病患,对这部分老年病患进行资料分析,从而对其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在这300例病患中,其中男性病患168例,女性病患132例,年龄在65~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1.2±3.1)岁。在这部分患者中,患有合并性疾病的患者有101例,合并性疾病以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作为主要病症,未患合并性疾病的患者有26例。
1.2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进行全身检查,并实施安全护理。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文献参考法对我院老年人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在我院就医的患者中有12名患者发生跌倒的意外伤害,且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通过上表可以明显观察出老年人跌倒受伤的主要类型以及其所构成的比例,从而对这种情形加以预防。
3 讨论
3.1 不安全因素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加、相关生理器官逐渐退化、动作反应变慢,因此对于某些意外情况不容易预防,导致危险情况的发生,因此必须对其住院期间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够保证老年患者的人身安全[1]。
3.1.1 跌倒
跌倒是在老年患者经常发生的一种意外事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跌倒的因素有很多,以下进行详细分析:
3.1.1.1 个人因素 经过资料研究,出现跌倒的患者人数,老年女性患者要比老年男性患者多,这是由于女性患者雌激素下降导致的骨质疏松发生频率较大导致,因此当其跌倒后,很容易造成骨折以及骨粉碎等伤害。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加,容易出现冠心病、高血压以及骨质疏松等病症,且迟钝因生理功能的退化而逐渐缓慢,因此及其容易发生跌倒事件。
3.1.1.2 环境因素
如果不对老年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当其走到有水渍或者地面较滑的地方的时候,极易摔倒[2],因此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必须对病房内的阻碍物品进行挪移,防止因防护措施的不足(例如走廊栏杆损坏、马桶太高、床铺铺位不舒适等)造成老年人跌倒。
3.1.1.3 护理人员人手不足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退化,因此会出现失眠、尿多等症状,此时部分老年人便会离开病床随处走动,而夜间护理排班的值班人员较少[3],容易忽略老年患者的情况,增加老年患者跌倒致伤的几率。
3.1.2 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包括坠床、烫伤等伤害。老年人由于平衡感减退,因此常常在睡眠过程中失去主动控制意识,发生坠床,造成骨折、头部撞伤等伤害。
烫伤是由于老年人的感觉功能有所减弱,因此在进食以及使用热水袋等物品时,由于动作不灵敏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4]。
3.1.3 误吸、误食
老年患者由于疾病困扰,常常会发生误食的现象。由于老年人运动功能减弱、运动量减少,因此在进行吞咽或者进食的过程中,容易被唾液或者是食物卡住,从而阻塞呼吸道,造成老年患者呼吸困难,严重者容易发生窒息,有生命危险。
3.2 对策
3.2.1 跌倒护理
针对老年人的病症情况以及患病程度,将其进行分类,安排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对高危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对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进行实时护理,分时段检测。
将病房以及走廊中不安全的因素去除,为老年人更换防滑、舒适的衣服鞋子,移走容易绊倒老年人的凳子等,保证走廊的照明设备工作情况,通过全方位的照顾方式防止老年人跌倒[5]。
3.2.2 防护措施
为防止老年人发生意外伤害,应该进行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工作讨论,对容易发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挑选高危因素,针对每种危险因素的特点进行计划制定。
进行责任分工制,通过对每个护理人员实行评优绩效等做法,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防护意识,加强护理措施,对老年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手段,从而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3.2.3 安全教育
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与工作积极性。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不安全因素的健康宣教,从而提高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防护意识,从细节入手,避免老年人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
通过对老年人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对策防范,有效提高我院老年病患的住院安全,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提高了病患住院期间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医院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瞿韦,朱乾萍,唐靓等.老年住院患者常见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2):320.
[2] 朱藩.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及应对的护理措施[J].医药前沿,2012,02(11):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