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24: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校音乐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特点
2.1亲和性强
首先,音乐本身比较快乐亲和,它能够使人沉浸在愉快的气氛当中。欢乐的韵律、美妙的音符、动感的艺术,给学生提供充足丰富的精神养分,放松他们的心情,音乐深受学生的欢迎。其次,音乐教师本身就有亲和性,他们平易近人,能够容易的与学生沟通、交流,学生也很容易的就能接受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
2.2感染性强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它与情感水融,音乐的特征就是由情至意、因情导行、意行互动。音乐是最具情感色彩的艺术,它能诱发人的内在情感,使学生与音乐表达出来的情感产生共鸣,接受并感染作品丰富的感彩。对于初在青春期的学生,优美的音乐、丰富的演唱活动可以吸引他们的目光,调节他们的情绪,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音乐教育的德育教育就在于情绪的感染与控制上。
2.3功效性强
音乐是音响符号组成的,作用于听觉的刺激物。不同的音乐教育可以激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可以将音乐本身蕴含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心信念,从而使道德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音乐虽作用于人的听觉,实际上是作用于人的内心。学生在长期接受音乐教育后,就能达到心之谐和,而心之谐和又能导致行之谐和。这种教育方式的功效不是暂时性的,而是长久的。
3.1端正学校音乐教育理念
以塑造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核心。学校音乐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让学校音乐教育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素质。通过学校音乐教育渗透德育,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可以借鉴国外的音乐理念,在学校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应把世界上著名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让教育方式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进而促使德育功能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还要根据本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外先进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
3.2完善高校音乐教育体制
完善学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的音乐素质也要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学校的音乐课由选修课调为必修课,这样肯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就改变了音乐教育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使更多的学生重视这门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学校要塑造高素质的音乐师资队伍。拥有一支高素质的音乐师资队伍是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学校创新型音乐教师应该对音乐有热情;应该掌握音乐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加强各方面的学习等。
3.3创新学校音乐教育内容和方法
应该选择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要顾及到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生活经验等,选择一些具有强烈的现实和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学校的音乐教育内容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音乐理论、精神、历史、常识、法律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观念,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将音乐疗法融入到学生的音乐教育中,音乐疗法以学校音乐教育的特点为突破口,向德育渗透,促使德、智、体、美的有机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进取心理、宽容心理、协作心理等有这种大的意义。
一、高校开展传统音乐教育的意义
1.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须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音乐三方面来选择。但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国音乐的巨大重视。”继承和发扬这笔丰富多姿、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曾提出,我国在音乐、舞蹈和其它文艺事业上,应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着重继承和发展祖国的艺术传统,发展民族音乐的基础是要发展民族音乐教育。在接见当时准备去朝鲜访问的舞蹈团时又一次谈到,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国家怎么能没有外国音乐呢!要有芭蕾舞团,要有交响乐团,也要演外国歌剧,但这些不会是大力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的是民族音乐,民族文化艺术。中国素以礼乐之邦著称于世,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民族音乐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凝结着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精神,积淀着特定的民族思想和价值取向,并以其观念的形态联结着历史,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魂和文明链,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人群,对传承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所以说,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担负起自身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构建。应该从综合性出发,开发学生智慧,和谐人类行为。继承和发扬儒家乐教思想的精华,将其与现代乐教理论融合,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新型乐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培养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人才素养
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育人,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人格涵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中国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目的正在于培养国家所需要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各种人才。因此,在音乐教育中不能只注重音乐单方面的学习,而应该把音乐视为文化的一部分,包括音乐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哲学、文学、艺术和意识行为等各种层面的内容,并加强对与音乐相关的传统文化的学习。高等院校的传统音乐课,正是让青年学生学习、了解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并进而引发他们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这种教育以培养完美的人格,培养一个外而有礼、内而和乐,具有美好理想和端正人格的人为目标,是一种人文的教育。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这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高校把音乐教育作为一把钥匙,一把打开通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大门的钥匙。
3.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
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弘扬民族音乐是目前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使被教育者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锻炼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启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大学生的心灵世界更美丽,更宽广,更深厚,更和谐,这是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神圣使命。
二、课程设置原则
1.体现人人参与
审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人人参与的教育思想。目前,能开展音乐教育的高校越来越多,但因为条件的限制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使得许多学校虽然也较重视音乐教育,但效果却不一定好,或流于形式只抓亮点,或只有很少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如何使在校学生人人都有机会接受音乐教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课程设置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问题。
2.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研究课程设置模式,使它成为一个科学的体系,这里有一个共性和个性的问题。首先,高校的体制、教育方针、办学模式、审美教育的功能、规律等是一致的,要根据其共性来研究课程设置模式,但每一环节中的课程组合、安排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这里又有一个个性差异问题,因为每所大学在教师配备、教学设备上有差异,同一所大学,各学科有人才培养规格上的差异。因此,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也是必须遵循的教育理念。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共性与个性的因素,使之既符合共性又针对每所学校、每个专业的个性,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三、课程设置模式
在目前情况下,对各高校来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只要有一定的制度支持,扎扎实实规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用“2+1”模式便能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2+1”模式就是以校级选修课和限定选修课这两个选修模块为主,加上课外活动模块为补充,三个模块结合互补,共同组合成三个系列:一是以“音乐鉴赏”为主干课程的理论课系列。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系列。三是以“音乐表演”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课系列,形成三个模块三个系列的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让在校大学生人人都参与其中,保证每人至少能接受两个以上学分的音乐教育。
1.选修课模块
为贯彻落实党的素质教育方针,各高校文理渗透、人文素质方面的选修课制度已基本形成,一般高校校级公共选修课学分定在6-10个学分不等,开出的选修课程多的达200多门,少的也有几十门。但把音乐选修课和其他选修课放在一起让学生选课,往往学生在选课时会比较实际,哪些课程对他们毕业后找工作用得上的,一般比较有吸引力,如市场营销、办公自动化软件、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等,而实用的课程选完后学分也基本够了。
2.限定选修课模块
限定选修课模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系列,是为一些必须加强音乐教育的专业,根据其专业特点专门调整组合的音乐综合课。就目前而言,将音乐课开成全校性的限定选修课不太可能。一是因为音乐教育在高校还没有这样的地位。二是全部开成限定选修课,内容太单一,无法充分顾及学生的个性和爱好,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而只能是针对具体专业开设限定选修课。如师范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从事教师职业,应具备组织音乐活动的能力。
3.课外活动模块
课外活动模块,作为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中的一个模块,是音乐课堂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是音乐课程设置完整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一模块以音乐实践类课程为主,包括声乐、器乐表演方面的各项内容,可结合校学生艺术团的活动,根据各校师资、设备等条件,以学生艺术团训练队的形式,如合唱队、铜管乐队、古筝队、琵琶队等,让学生报名参加,每个队通过考核分成提高班和普及班,其中提高班为艺术团成员,
普及班为艺术团后备力量。
四、综述
通过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原则及课程设置模式等方面的探究,让高校音乐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实施者,乐于并将充满信心地不断实践和研究,为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才会使高校音乐教育的明天更加灿烂。
关键词:
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在为社会培养专业职能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需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学作为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效果,研究如何提高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音乐教学在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
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深入研究教材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教学策略,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向着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的方向发展。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熟悉教材,选择对学生有益的教材内容,并从自身做起,深入透彻地领会音乐素材的内涵,然后再对教学方法和结构进行调整,有针对性的加以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按照相关要求制定教学目标,以促进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要求的统一,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制定的大目标进行细分,在每节课中制定详细的小目标,全方位实现学生对音乐欣赏、器乐欣赏、音乐基础知识和创造实践等的学习。其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也要分阶段对大的教学目标逐个完成,做到合理安排,以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讲解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并对关键的知识点进行示范,学生在模仿教师的基础上自主练习,熟练掌握一种技能之后再进行下一个目标,这样才能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容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在设定小目标时不能偏离了大目标的实现,确保小目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具体性,通过小目标的实现来促进大目标的完成。
2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音乐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学习兴趣也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能单纯的照搬课本知识,而是要将学生的兴趣考虑在内,在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入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内容,否则就会导致学生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效果也会较差。如何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探索,并自觉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习兴趣是关键。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现阶段,流行音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影响较大,深受他们的热爱,教师可以考虑在教学内容中加入时尚元素,选择一些内容积极向上,旋律优美动听的流行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提高学生的觉悟和对社会认识的深度,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教师还可以将一些与校园文化活动相关的内容加入到课堂教学中,为校园文化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重互动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音乐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始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最终目的,在音乐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摒弃一节课讲到底的做法,而是要为学生足够的思考和各抒己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己对音乐进行品鉴和想象,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要用学生喜欢的方式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提问、通过小游戏促进师生互动,也可以通过分组教学和学生试讲等互动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4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鉴于音乐教学课程的特点,音乐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视唱法、试奏法、演示法、欣赏法、练习法、讨论法、模仿法、发现法等等,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如果在课堂上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会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现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新鲜感,有助于愉快的课堂氛围的形成。
5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体现,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的体现,是教师教学能力、思想经验和教学智慧的体现。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不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所有学生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度,更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及爱好,为学生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为此,音乐课程内容应体现多样性与可选择性等特点,真正将“普遍参与”和“因材施教”结合在一起。根据学生对音乐感知能力和方向的不同,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想象、评价等综合能力,不断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综上所述,要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首先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其更加具体更具针对性;其次要丰富教学内容,以学生的兴趣为引导,加入时尚因素;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成为课堂教育的主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从学生的兴趣特长及需求出发,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更深的层面认识和感悟音乐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王娜 单位: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 院
目前,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既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又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如何深化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改革,以人为本,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课程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在教育教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是广大中职音乐教学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课改机制的带动下取得了显著进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艺术层次,培养了学生对高雅艺术的热爱及高尚的审美情操,为社会输送了一批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但中职音乐教学仍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观念落后、陈旧。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心智的开发、情操的陶冶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教育行为直接影响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而教育行为背后更多的是教师的观念,教育观念不变,教学方法的定式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职业学校认为职教是技能教育、次等教育,缺乏对音乐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以及高度的重视,缺失对学生精神素养以及艺术潜质的培养力度,音乐课程在中职学校中不被重视,有的学校甚至不开设音乐课程,音乐教育形同虚设。
2. 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和活力。音乐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其教学内容应根据时代的音乐风格不断进行重组和再造。然而现阶段,中职音乐教学内容太强调学科本位,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过度理性化,缺乏灵活和创新,把音乐教学搞得索然无味,使学生对音乐课程望而生厌。加之音乐教学设备的缺乏,使中职音乐教学缺乏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音乐教学效果低下。
3. 教学方法呆板、单一。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内在的音乐艺术潜质,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中职生多半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他们学习有困难的主要原因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缺乏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部分职业学校往往将音乐教育简化为一种乐器教学和唱歌训练,在教学方法上还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单科技能的训练,忽略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机能间的融会贯通,忽视了音乐教学活动方面素质能力、艺术素养的培养。教师缺乏对教法学法的深入研究,不因材施教,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对音乐失去信心。
4. 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不完善。音乐课程结构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现阶段,中职音乐教学课程结构设置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合理:一方面,理论课程设置较多,而实践课程设置较少,学生实践的时间较短,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缺乏良好的对接。另一方面,将分科课程的知识与整体范围的知识割裂开来,忽视专业和学科的横向联系,使课程过于狭窄,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
二、中职学校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当前中职音乐教学体系与音乐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滞后现象,下文就如何深化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改革,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音乐素养的需求提出了改革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
思想支配行动,认识决定实践。教育实际中,教育观念落后是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中职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依据素质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把音乐教学纳入“正课”层次,及时总结中职音乐教育的新理论、新方法,力求从观念、内容、手段、载体和机制等方面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
1. 充分认识中职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广大中职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培养学生性格品质、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加强音乐课程的开设力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意愿和兴趣。并将教学设计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制”走向“民主”,使音乐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
2. 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知识理论水平是形成教育观念的重要条件,教师通过学习、研究和培训,一方面,对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养,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从而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打下良好的理论和观念的基础。
3. 加强音乐教学投入。学校应多方筹措,努力争取教育经费,改善音乐教学设备,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同时,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努力打造绿色校园网络,重组教学资源,更新学校网站,上传教学共享资源,构建交流平台等,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的实现。既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益,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内容,激发音乐课堂活力。
音乐教学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又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1. 以音乐为本,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通过作品的节奏、旋律、力度、和声、音色、音程、速度、调式等表现手段来拓宽音乐教学范围,抓住音乐要素,深化音乐审美教学。同时,在课程内容设计目标上,从单纯的音乐知识技能教学,转变为对“以美育人”内容价值的突出强调,实现音乐教学内容材料的选取及教学活动设计能围绕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鉴赏美进行。
2. 以音乐学科的属性特征为原则,创造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以音乐学科的音乐性、审美性、综合性、民族性、多样性、灵活性等属性特征为原则,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创造出更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3. 以现代化技术为平台,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展现视、听、唱的教学内容。除了中外的著名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及作品之外,还与时俱进,不断地融入时尚的元素,如:全国性的青歌赛、舞蹈比赛和大型的晚会中优秀的节目等。在实践教学中,中职教师应充分运用以现代化技术设备,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来源宽广的特点,扩展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音乐教学资源,并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丰富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
中职音乐教学应加大教研工作力度,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充分关注并着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在音乐体验、表现及创造活动中的艺术发现和独立见解,丰富教学方法,努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模式,重视开拓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空间。
1. 在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上,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对音乐的表现、创造、欣赏等过程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理解和感受。让他们在体验中产生感情的共鸣,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都得到升华,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节奏”这一模块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上应既注重横向的节奏派生,也有纵向的节奏扩展,促进教学内容相互补充,充满内在逻辑联系。
2. 在技能训练教学方法上,结合学生实际,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音乐技能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音乐技能训练指导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倡导并推行开放性、实践性、模拟性、参与性的教学模式,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关注音乐方式的衔接,关注激发兴趣的衔接,关注学科专业相互融合的衔接。
3. 在音乐欣赏教学上,积极推行有助于提升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教学方式。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充实“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将唱歌、乐器演奏和识谱视唱内容整合为“欣赏”与“表现”的教学领域,同时拓展出“创造”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因此,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空间去自由欣赏、思考,去感受、体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贯通,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去创造音乐情感。即实现反复倾听――节奏参与――演唱――结合体态律动辅助欣赏――欣赏音乐、创造音乐情感的教学模式。
(四)完善课程结构设置,推进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
针对当前中职音乐课程设置的结构性残缺,学校应从教学整体上对该课程体系进行宏观的规划与构建,完善课程结构设置,推进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
一方面,加大实践课程的设置比例。在中职音乐教学的课程结构设置上,应用“1+2”的模式在目前情况下对各中职学校来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谓“1+2”的模式,即以“音乐鉴赏”为主干课程的理论课程模块加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程模块、以“音乐表演”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课程模块。这样的课程结构既突出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分配原则,也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贯通。另一方面,加强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中职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加强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尤其是其他艺术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使之密切配合、相互渗透,构成交互式学习和多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课程结构设置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总结
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教育需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措施。法国文学家雨果有这样的名言:“开启人类的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音乐不但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开发人的智力,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教师,应针对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深化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改革,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课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调整,正确引导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杨歆诺.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
一、学校环境与音乐教学
多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不够,经费投入较少,使得正常的职业技术培训都缺乏资金,更别说在音乐设备上的投资,基于此,音乐课教学就没有任何辅教学设备,如音响、琴类、音乐室等,教学中,只能是在黑板上抄歌谱或印歌谱发给学生来进行简单的音乐教学活动。这样,就完全制约了职校音乐教学的发展,使学生没有更好的机会去体验音乐带来的音乐美感、音乐情感和音乐。
二、学生素质与音乐教学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文化素质是与兴趣爱好成正比的,然而,对于县职校学生来说,他们都是普通高中录取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根据多年来在职校的音乐教学观察,职校学生与我县普高的学生和普通初中学生在音乐艺术领域方面的素质相差甚远。由于职校学生文化知识水平较差,他们在理解音乐作品上,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情感,而无力去体会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如此一来,就制约了音乐课的教学发挥,使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倍感疲惫,因而,职校的音乐空间狭窄,无法拥有一堂真正意义上的情景交融的音乐课。
三、创新设计与音乐教学
湖南武冈师范学校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湘西南的武冈市,是全国重点师范学校之一,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学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1998年,中等师范教育发生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历史性的转折,随着招生并轨和师范生毕业不包分配,中等师范学校生源质量开始下降,甚至招生困难,以后愈加严重。从2002年开始,是我国师范教育的大变革时期,全国除了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绝大部分中等师范学校停止招生,培养小学教师的任务改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来完成,招收五年制小学教师大专班。而实际上湖南省的中等师范教育改革是从2000年开始的,全省只保留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可继续招生,其余所有中等师范学校停止招生,能与其他学校合并的就合并,不能合并的学校就自谋出路办中学、培训基地、技校等等。而武冈师范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不能与其他学校合并,只能自谋出路,重新改组,因此,学校教育目前就分成三大块,一块办普通中学,一块搞省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另一块就是中专教育。本文所要论述的音乐班也就是中专教育这一块。
二音乐班的教学现状
以前的音乐班是为培养小学音乐教师而设立的,而改革后的音乐班,并不是培养小学音乐教师,而是一种非师范性的中等技能教育,但是其教材、教学方法、开设课程、管理模式,仍然和以前一样。其教材仍然还是用过去的中师教材,课程设置是声乐、钢琴、舞蹈、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音乐教学法等等。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培养目的不明确
教师不清楚所要培养的学生将来是从事什么职业,很盲目;学生也不清楚毕业后找什么工作,教书肯定是不可能,因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专业课分配不恰当
专业课的分配跟以前一样,每个学生必须学好声乐、钢琴、舞蹈。这在大学里也是不可能学好,一个中专生三年时间怎能学习好呢?这是过去高等师范学院的要求,现在也正在改革。
3招生困难和生源流失
每年招生工作如同作战,其实用做生意来形容更贴近,竞争相当激烈。各学校每到招生期间就下指标给学校每个教职员工,要求必须完成任务,多完成就奖,少完成就罚。招到的学生文化素质和各方面素质都差,也就是所谓的“差生”,考不上高中没地方去的学生。因此这样的学生招进来在管理上就非常困难,学生学习也非常自由,一般读一年或者一年半,就走人了,外出打工或者干其他什么去,因此学生流失非常大,流失程度在60%以上。
4教学形式陈旧
教学形式可概括为以下几点:填鸭式教学。教师机械地照本宣科,只要课本上有的就照教不误,而且教法陈旧,缺少新意;理论式教学。音乐理论内容太多,实用技能技巧太少,音乐定义、概念一大堆,形式又呆板,学生觉得枯躁无味,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厌恶学习;保守式教学。教师思想保守,不敢创新,不思进取,教学手段陈旧,没有活力和激情,没有新鲜感,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难以使学生从音乐中获得美的享受。
三教学现状的成因分析
1教师不能及时适应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
计划经济时代的师范生包分配,学生各方面素质好,好管理,教材上有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完后成绩合格就可以顺利毕业参加工作。从过去的按部就班的教学到改革后的选择性教学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培养对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选择什么样的教材,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学等等,都给教师带来无所适从的感觉,找不到正确的定位,也就只能按照原来的教学大纲教。学生认为学了这些知识又不能去教书,没有用,学不学无所谓,因此产生厌学情绪。
2教师同外界交流少
自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后,在学校面临生存问题的同时,教师也都觉得自身前途渺茫,都想往外面跑,无法安心本职工作,也无法安心与外界的交流,这样导致教师的知识陈旧,教法简单,没有创意。
3学生自身的原因
因为不包分配导致招生困难,生源素质差,学生认为在这样的学校读三年找不到工作,学了也没有用处,学不学无所谓,教师也没有什么更新颖的东西来吸引学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生源也就慢慢流失了。
四教育教学的改革探索
1教学方法的改革
专业化教学。音乐教学必须按中等技能教育的程度培养学生,音乐教材要符合中等技能教育的特点;实用化教学。音乐教学必须面向社会,教师所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在社会上用得上的内容,以便使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学以致用;技能化教学。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选择器乐、声乐、舞蹈作为自己一项特长,以适应市场以及社会的需求;多样化教学。音乐教学应该丰富多彩,“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并重,包括民乐、戏剧、话剧、电影、卡拉OK等等,用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面横向拓展;审美化教学。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把德育、美育融于音乐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挥想象、联想,启迪创造精神,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和音乐鉴赏能力。
2专业课的改革
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声乐课主要是传授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但它们的技巧又是很难掌握的,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学习。中专生在校只有三年时间,都用来学习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也不可行,因此还不如学习一种近乎通俗唱法的歌唱方法,即以美声唱法中的气息控制及共鸣的运用,民族唱法中的咬字、吐字和通俗唱法中的轻声、弱声以及个人感情表露等技巧为功底,不片面追求高音和音量,多运用人的自然声区,更注重自身内在情感流露,以情为主,情带声,声情并茂,简单明了。声乐课要改掉过去的大课形式,采用一对一的形式上课,教学内容不要只教民族唱法或美声唱法,要根据现在学生的具体情况多考虑用通俗唱法教,把民族和美声唱法的技巧,如气息、咬字等过渡到通俗唱法里面来。舞蹈课要改变过去只教民族舞或古典舞的局面,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多教给他们一些容易学会又能让他们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又对他们在社会上有用的舞蹈组合和现代舞,要让他们能自己创造、编排实用而又有一定艺术价值充满青春气息的舞蹈。钢琴课要改掉过去死板的基本功训练,因为这样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培养出有好成绩的学生来,我们何不教他们实用的即兴伴奏或通俗而又简单的歌曲改编的钢琴曲呢?最好用电子琴教学,电子琴方便学生练琴并且经济实惠。
3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舞台
检验音乐班学生学习的好坏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因此学生的课外活动要很好地利用起来,定期的汇报表演,定期的各项比赛都要实行。组织文艺演出队定期下乡演出,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能为以后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而努力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走得进来走得出去。
4学校要成立务实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小组
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招聘活动,到用人单位项岗实习,参加竞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对已毕业就业的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与服务,这样既为需要服务的毕业生提供信息指导服务,又可以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从而不断改进就业与教学的指导工作,提高办学水平,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以此来贯通出口拉动入口,以便更好地拓宽生源渠道。
事物只能在矛盾和解决矛盾中生存和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也一样。只有不断地去发现缺点和不足,更新教育观念;只有立足于现实,锲而不舍地努力,不断开拓创新,增强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学综合素养,才能不断促进中专音乐教学的改革,才能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专门人才,才能走出困境,走向辉煌。师范学校音乐班教学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张淑珍.音乐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冯光钰.20世纪中国音乐思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3]叶林.音乐审美欣赏[M].:人民出版社,1995.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完成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任务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已转入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的新阶段,面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总体看比较薄弱,功能单一,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无论如何,作为教师继续教育主阵地的教师进修学校首先有义务和责任在现行继续教育规定下完成好培训任务,并且应该在培训环节中较以往有所突破、有所提高,不断探索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实现高效教学。
一、县级进修学校中音乐教育的现状
作者对当地195名小学教师调查显示:“50.8%的教师不参加或无机会参加县属级及以上培训;认为县教师进修学校研修班对专业成长帮助很大的仅占29.2%,认为一般的达52.8%,4.7%的认为无作用,13.3%的被调查者没有参加过培训。”据统计,当地教师按规定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的继续教育培训(履职晋级培训),目前教师参培率仅为60%左右。这些数据折射出了师训部门存在的种种问题,但终究归结指向一点――“培训教学效率低,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成长作用小,教师不屑一顾。”缘何教师会有如此的反映?如何借助教师继续教育这一平台,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体系,提升培训的有效性,最大可能实现高效教学?这不能不成为各地教师进修学校深思的问题。
二、进修学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对象的差异
由于教学对象文化基础、专业素质、学习动机等的差异,导致教学难度加大。比如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是老师依据教学计划、学生应把握的重点与难点事先安排好了的,对文化与专业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要消化这些内容很困难,需要老师反复讲授,但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的重复使他们没有新鲜感,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又如,有的只是为了混张文凭,所以平时上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的开展,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
2、学时不够
音乐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艺术,应该重视技术的训练。不通过系统的、科学的声乐训练,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科学的发声、呼吸、咬字、吐字、共鸣等技术,要想唱好歌是不可能的。然而要学习这些技术没有一定的时间保障,也是不能完成的。由于教学对象中大多是在职工作人员,因工作的关系,他们大多难以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学生上课和教师授课的学时有限,如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完成进修学校的学习任务是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按条件分类、分层次培养
学校和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的文化水平程度、音乐学习的素质和条件等实际情况去确定对他们的培养目标,使学生的音乐技能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方向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他们进校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年龄多大、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如何、他们的爱好是什么、有些什么能力,这些信息是很重要的。其次,了解情况以后,要为不同的对象定一发展目标。例如,有的进修教师在音色上有光彩和吸引力,表达和创作的欲望强,可向音乐独唱专业发展;有的教师文化素质好,其他条件不突出,可向声乐理论方向发展。
2、提倡教学形式多元化与因人施教
音乐进修学生量多,文化层次结构复杂,集中授课的学习时间少,若是按照音乐专业课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授课,显然是不能完成进修学校的教学任务的。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教师无法根据学生水平选定教学进度与内容。为此,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进修学校的学习任务,而且保证教学质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施行多元化教学,即把年龄相仿、经历相似、专业起点相近、嗓音条件相当、文化程度相等的学生编成不同类型的小组进行授课。小组课最好是3~ 5人为一组。小组课利于区别对待不同学生的实际,做到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把不同声部的女高音与女中音,男高音与男中音进行组合,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互补性强。例如,一个女高音中低音差,而另一女中音高音不够好,那么她们在一起上课时,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会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相互模仿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小组课的长处在于教师省去了为每个学生单独讲解的时间,学生可以在互相观摩中有参照和对比地学习,便于互相激励,也可以学到更广泛的曲目和声乐教学方法;
二、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的对策
1.改进管理模式和教学理念
近些年来,我国特殊教育院校开展的音乐教学大多以娱乐为目的,虽然音乐教学可以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带来快乐,但是这样的音乐教学并不等于高质量的音乐学习。所以,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管理部门都要对特殊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意义进行重新的认识,要重视音乐教育对于特殊教育学生心理康复以及生理恢复的作用。因此,要加大财力投入以及人力投入,改善特殊教育的音乐教学环境,鼓励学校的音乐教师对课程所有内容进行自觉学习,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把音乐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对学生认知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音乐课堂要走出教室
人们都对课外活动的意义了如指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展现出真实的自我,陶冶自身的情操,音乐教学同样如此。在特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在环境优美的公园里播放优雅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让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特长和优点,方便教师以后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课外活动是对校园文化生活的补充,因此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沟通、合作及交流,发现其他学校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本质上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3.结合音乐治疗开展教学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音乐治疗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是每所特殊教育学校在音乐治疗中都会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身为音乐教师,必须要对音乐治疗理念进行学习和掌握,灵活运用音乐治疗的方法,将音乐治疗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反思,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案,及时掌握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情绪变化,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去,将学生身体和心理特征作为出发点,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需求,从本质上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创新教学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至18岁,这个年龄层的学校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一方面,在生理上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智力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发展上,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情绪情感比较强烈,常有明显的两极性。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
1.开放式教学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体。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上,教师为了确保“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大量音乐家的出生日期、代表作品等等。
所谓开放式教学就是学生的学习需求占据主导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去体验和学会学习,以提高其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的权利和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得到尊重,求知欲望得到不断激发和强有力的保护。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要给学生充裕的实践空间,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动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水平。
2.互助式教学
互助式的教学方式是尽全力让学生动起来,积极主动且合理有效地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来,充分体现每一个学生在大集体中的个体作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从而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互助式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行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组长在整个团队中的组织、带头作用。各个组员能够在组长的带领下相互团结协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要让每个学生都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发挥作用,为团体尽自己的力量,充分体验到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相互启发,讨论辩论,各抒己见的教学方法。
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讨论式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作品的理解、形体动作的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乐队的简单编配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
二、创新教学手段
1.合理设计教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学氛围直接关系教学好坏。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会唤起学生的活跃情绪和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参与的课堂气氛。从音乐课的教学特点来看,它具有比其他学科更能创造愉快积极的教学气氛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把一节课最关键、最主要的内容导入,合理设计教学氛围。在这里可以根据课型和具体教学内容,采取一些不同的作法,如舞蹈导入、故事导入、图画导入等。如在上《非洲歌舞音乐》时,笔者给学生放了VCD,给大家讲R&B及街舞的起源,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给非洲的歌舞音乐。在讲授《祖国颂歌》时,笔者和学生通过幻灯片回顾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和学生一起经历祖国的苦难,一起见证祖国的腾飞繁荣,神州飞船的升空,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进行音乐学习,而且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民族自豪感愈加强烈。 转贴于
另外,教师还可以优化教学过程,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如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跟学生一起唱、一起跳、一起欣赏,师生合作完成生动有趣、欢乐愉快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形式上,提倡课堂讨论,提倡标新立异,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2.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创新
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便,直观形象等特点,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等来刺激人的感官,从而产生联想,使其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清晰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视听效果,它超越其他一切教学手段。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潜心钻研,精心设计,善用、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它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追求越来越高。在音乐上,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只注重听觉的享受,现在更追求视觉上和感官上的享受。这就使音乐与艺术结合得越来越紧密。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的综合性人才,面对这样的社会形势。不得不进行音乐教学改革。下面,笔者主要谈论一下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的改革情况。
一、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的现状
职业院校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技术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是职业院校的体制并不健全,这也就使得在教育上并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尤其是职业音乐的教学,主要体现在:
1.教育观念不健全
中职院校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这也就使得音乐教学在职业院校中并不受重视,有的院校甚至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取消了音乐的教学。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做法很不利于学生精神方面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
2.音乐教学设施不健全
在职业院校中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很少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更不用说音乐器材。这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想象出教师的授课模式,主要就是靠嘴来讲解。可想而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会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
3.缺少音乐活动课
在进行音乐课的授课时,教师通常只按照课本的内容进行授课,很少能组织音乐活动课。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职业院校音乐教学改革初探
1.增加音乐教学的多元性
职业院校的学生较之其他高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上有些欠缺,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师生共同参与
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岁数都比较小,因此比较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组织一些跟音乐有关的活动。例如:可以举行一场音乐比赛,比赛可以分演唱比赛和乐器比赛。比赛的主持人、舞台布置、节目彩排全都交给学生去组织。这样的活动课能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还能发挥学生的特长,更能增加学生的自信。
(2)融入流行因素
流行音乐在现今的社会很流行,学生也都很喜欢。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流行音乐应用到音乐的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选几首比较有意义的流行音乐进行鉴赏和教学,像《奔跑》《父亲》《我的好兄弟》等,这样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不仅能学到音乐知识,还能在音乐的学习中懂得一些道理,可谓一举多得。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音乐的教学时,授课的内容不能局限在课本上,音乐本身就是灵活的,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多加一些多样性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韵律感,还能提起学生的积极性。
2.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讲得再好,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教学的效率也不会高。因此,教师想要很好地进行音乐的教学,就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音乐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放一段音乐,让学生进行想象,待音乐结束后。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谈谈在音乐中想象的东西,就此教师可以同学生进行交流。该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更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
3.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具备该学科的实践能力。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想要音乐教学有成效,必不可少的就是艺术实践。它是音乐教学的延伸,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职业院校音乐教学中结合艺术实践可以通过这几种形式:定期举行音乐会、积极的在课堂上进行音乐话剧的演出、举行假面舞会等等。这些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学生都很喜欢参加。在活动中,学生能激发活动热情,还能积极改善自己在音乐学习中的不足,有助于音乐学习效率的提高。
4.应用网络进行音乐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逐渐在职业院校广泛应用。在音乐教学中,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一些音乐教学中的最新资料,然后结合课本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音乐知识面。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音乐教学课件,发到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赏析和训练。网络平台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广泛应用。
以上就是职业院校中的音乐教学改革探究,从中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只简单地听音乐、学唱歌。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学更注重实际应用。在职业院校中虽然说音乐并不是专业课,但是它的教学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不能忽视音乐教学。就现在的音乐教学改革来看,还是存在着不足,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毛由云.新时代背景下笔者在中学音乐美育过程中的点滴心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8).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238-02
一、利用音乐教育学生,提高修养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年龄较小,心理上、思想上都极度不成熟的少男少女。由于他们处于青春期,自我控制能力偏低,对于外界的诱惑不能很好的抵制,对于教师的教育也往往出现叛逆的情绪,因此音乐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教学也格外重要。
音乐可以与人的心理进行沟通,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有利工具。音乐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启迪,教会学生正确的品德修养。古语有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对学生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音乐的著作《乐论》这份肯定了音乐对人修养的提高。音乐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传统音乐的教学,培养学生一定的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认识态度,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可通过对流行乐曲的学习,教育学生。例如:范纬琪的《最初的梦想》,音乐教师选择这样一首流行歌曲,学生愿意学习,而且这首歌的歌词这样写道:“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绝对会到达。”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教育作用很大,他们和许多与自己一样大的学生走的不是一样的道路,心里的沮丧和难受都埋在自己的心里,听到这首歌会引起他们的共鸣。音乐教师通过这首歌,传达出自己的希望,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条条大路通罗马”,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学习,坚定的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二、巧用多媒体设计氛围,引导学生体会音乐内涵
音乐是在一定的背景创造出来的,单单的欣赏音乐必然无法体会到音乐的内涵,特别是音乐不能仅仅是学习音乐知识,更要对音乐的了解达到实处,用心去体会音乐。音乐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通过图片和视频设计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生动的画面,配合音乐,加上文字的适时出现,学生的各自感官都被调集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音乐领悟能力。例如欣赏《梁祝》时,为“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分别配合上不同的背景画面,充分表现出音乐里包含的情感,把音乐中如何表现出英台和梁山伯形象的乐器形式进行分析,通过乐曲的呈示、展开、再现,体会故事情节的改变,理解作家创作的表现形式。又如:《国歌》的传授,通过多媒体加入那个时代的战争背景,日本人的残忍冷酷,从视觉上充分的刺激学生的心理,感受在那个时代的情感,当时代的最强音:“起来!起来!起来!”唱起来时,学生的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与祖国同呼吸、共患难。
三、教师注重教授方法,活跃音乐课堂
不同的教育方法得到的收效不同,音乐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成为了音乐教师关注的重点。有些音乐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去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感悟音乐工作者寄予音乐的那份感情,从而把握音乐的真谛。例如,罗大佑的《母亲》:“无言的牵挂中想你在世间流浪,孤单的思念中盼你往归途遥望”中表现出的那种母爱的伟大,但是这首歌不容易理解,情感没有太多的起伏,学生理解起来就不会那么容易,歌词也是很含蓄,没有直接的表现母爱的伟大。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去想想自己的母亲,去把这种感情融入到自己的母亲中,然后再去体会这首歌曲的深刻感情,体会自己的母亲对自己深厚爱,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不断进步,回报含辛茹苦的母亲。
四、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空间
教育普遍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被动的学习,接受知识。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上,教师可能为了确保学生掌握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某些方面的技能训练,不断地讲解音乐知识,要求学生牢记许多著名音乐家的出生日期、代表作品等等,这种教育方式收获颇少,妨碍了学生自我音乐体系的形成,妨碍学生的未来音乐个性的发展。开放式教育顾名思义,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导者,学生愿意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自己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欣赏音乐。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随意指责学生的欣赏方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体会和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会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尝试音乐的不同唱法,对歌曲演唱的不同看法,音乐作品的理解的差异。例如:对待超级女声音乐的看法上,学生和老师的认识角度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不同,难免会出现差异。超级女声曾经作为音乐女孩实现梦想的节目在学习音乐的学生心理留有重要影响,许多学生为超级女声的巨大能力所吸引。超级女声作为流行音乐的一种娱乐节目,不应该影响人们对音乐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超级女声,抒发自己的看法,利于纠正他们的盲目心理。
五、开展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开展音乐活动也是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音乐的艺术性在于它的表现力,单纯的欣赏音乐和歌唱,只会让音乐的魅力减少。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能够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对音乐表现力的深刻体会,促进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节、合唱节、音乐会等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音乐实践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通过音乐活动的竞争,使其在实践中磨练意志、促进成材。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音乐表演比赛,让学生分组表演。通过音乐活动的举行一方面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以竞争的方式,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音乐有时也要求合作,许多音乐组合取得的成就超过个人。小组比赛给了他们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逐渐培养学生演唱表演的能力,增加对音乐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的时候,以班级音乐会的形式进行。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乐器和音乐节目,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独自表演,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这种带有成绩性的表演,一方面考核他们的音乐功底,还能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为将来的音乐道路打定坚实的心理条件,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表演积极性得到最大的激发,各种思维都围绕着音乐的表现力上,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六、总结
在职业中专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把握,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利用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音乐教师要积极的探究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对学生品德的培养。通过合适的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把音乐的学生应用都实践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取长补短,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