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9 08:24: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基本公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变量选择、模型建立与数据来源
(一)变量选择
1. 被解释变量。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文章用教育、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与就业3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之和来度量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为避免人口基数的影响,用人均公共服务支出来表示地方的实际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2. 解释变量
(1)财政分权(fd)。财政分权从某种程度表明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的大小。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越高。本文采用龚峰(2010)的测量方法,用地方财政支出占比表示支出分权,计算公式为
其中,EXP表示人均预算内外支出之和;GDP为国内生产总值;i表示第i个地区,c表示中央,t表示年份。
(2)经济发展水平(pgdp)。本文以人均GDP表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越发达,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越高。
(3)政府规模(size)。政府规模与公共服务供给之间具有双重关系。本文用地方财政支出之和与其GDP的比值来度量地方政府规模。
(4)转移支付(tran)。转移支付是中央补给地方公共产品供给质量与效率均等化的有效手段。本文采用净转移支付表示。
(5)人口密度(dens)。人口密度(人/每平方公里)与公共服务供给之间同样具有不确定关系,因此人口密度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有待检验。
(二)模型的建立与数据来源
Anselin&Bera(1998)指出,对经济学问题进行研究时不能忽视空间相关性,否则将产生“伪回归”问题。故本文选用常用的空间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1)空间滞后回归模型
Y=ρWY+Xβε(2)
式中,Y为因变量,X为n*k的自变量矩阵,ρ为空间回归相关系数,w为n*n阶的空间权重矩阵,wy为空间滞后因变量,ε为随机误差项向量。
(2)空间误差回归模型
y=Xβ+ε且ε=λWε+μ(3)
式中,ε为随机误差项向量,λ为n*1的截面因变量向量的空间误差系数,μ为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项。
文中数据为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统计年鉴》。
三、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空间误差和空间滞后模型参数的比较可知,空间误差模型的最大,AIC值和SC值均较小,因此本文主要采用空间误差模型进行分析。
从表1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到,财政分权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并且财政分权前的系数为负,这意味着财政分权程度的增加会反而会降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这说明由于我国财政分权改革是自上而下的,中央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常以经济指标为考核对象,所以地方政府以追求高速增长的GDP为发展对象,而忽视了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改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模、转移支付、人口密度等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且与基本公共服务呈正向变动关系,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规模的不断扩大,能够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印证了随着人口密度越大,基本公共服务越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可以降低供给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由于不同省份和地区之间存在自身发展差异,因此本文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空间回归分析。由表2可以得到,在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呈正向变动关系,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前系数为负,说明我国在目前的激励机制下,当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未达到一定水平时,会优先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从而挤占基本公共服务的投资资金,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地方政府才会让出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同时由于东部地区聚集了国内大部分优秀的企业,这也使得东部地区增加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以留住优秀人才,从而为其经济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环境。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对公共服务供给呈正向关系,但在中、西部地区该系数为负,说明在经济未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较高的人口密度将会导致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产生拥挤效应,从而导致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下降。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危机 危机成本 实证分析
财务危机成本的界定
迄今为止,理论界对“破产成本”、“财务困境成本”和“财务危机成本”视为同一概念,使用上不加区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财务危机成本及其相关问题深入研究。因此有必要重新界定破产、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及其三种成本之间的关系。
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又称为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或“违约风险”(Default risk)。Altman(1968)认为财务危机是“进入法定破产的企业”。Deakin(1972)将财务危机公司解释为:“仅包括已经经历破产、无力偿债或为债权人利益而进行清算的公司”。Carmichael(1972)则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性不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以及资金不足四种形式。
从较广泛的外延看,将财务危机成本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始于Baxter(1976)。直接成本主要是指由于财务危机而发生的诉讼费、律师费、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而发生的其他费用,以及由于公司破产而引发的无形资产损失。间接成本主要是由于财务危机被直接或间接披露所引起的机会损失。其具体包括:丧失信用优惠导致进货成本上升,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下降,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融资成本上升,投资不足造成的机会损失,运营效率下降,持续经营价值减少。首次对财务危机的间接成本进行计量的是Altman(1984),他在《破产成本问题的进一步实证考察》一文中创造性地运用回归技术和证券分析师的预测两种估计方法,以超常的销售和利润度量破产所带来的间接成本。本文研究的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财务危机企业从陷入财务危机之前到解除财务危机之后的经营业绩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其二,从市场的角度看,企业在财务危机前后权益的市场价值是增加还是减少,即投资者是否承担财务危机成本。
样本和数据的选取
(一)样本选取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债务违约,即无法履行债务契约约定的到期支付义务。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关于财务危机成本研究的主流文献均以债务违约事件定义财务危机。国内的财务危机研究大多将ST公司或流动比率小于1的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本文拟以债务违约定义财务危机来研究财务危机成本问题。选择是现金到期债务比小于0作为判定债务是否违约。其理由是:现金到期债务比小于0意味着企业的现金流量为负,不可能偿还到期债务。
本文以沪深股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样本筛选的具体标准是:首先剔除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选择2006年首次出现债务违约的公司为研究样本。其次,样本公司截止2008年12月31日未退市,且上市时间在2001年以前。符合以上条件的违约公司146家,经过筛选最终选取123家作为样本。同时,为了观察财务危机企业在陷入财务危机前后其经营业绩和权益价值的变化,本文对样本公司按同行业、同规模、同时期的原则选择处于财务正常状态的123家公司作为配对样本。关于财务危机样本与配对样本的信息见表1。
(二)数据选取
企业在陷入财务危机前后,其自身的经营业绩通常会发生变化,至于经营业绩变化的方向则存在两种可能性,即正向变化和负向变化,分别为财务危机收益效应和财务危机成本效应。因此,本文收集财务危机样本和配对样本在财务危机前5年、财务危机发生年度以及财务危机后2年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选取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分析、经营发展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以及每股指标等作为研究变量。数据来源于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和证券之星。
财务危机成本的计量
(一) 经营业绩观的财务危机成本计量
本文基于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构建两个度量财务危机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
(1)
(2)
选取资产净利率指标依据是:资产净利率是其反映业务经营及获利能力;资产净利率忽略掉企业总资产的所有权形式,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资产净利率屏蔽掉财务杠杆对企业的个性化影响。选择净资产收益率是由于其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其从所有者角度来考察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
由表2可以看出,从陷入财务危机T-5(T代表危机年,以下同)年直到财务危机发生年度,样本企业的平均总资产利润率(ROA)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1.552%降至-2.341%。在财务危机发生后T+1年,样本企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的有所恢复,由-2.341%升至3.0224%,但危机后T+2年,又由3.0224%至
0.4139%。样本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6.6485%降至-55.727%。在财务危机发生后T+1年,样本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有所恢复,由-55.727%升至23.8805%,但危机后T+2年,又由23.8805%降至
-3.014%。因此,总资产利润率(ROA)与净资产收益率(ROE)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危机年度达到最低,随后反弹。由于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总资产利润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均下降。配对企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ROA)尽管各年有升有降,但总体变化较小,趋于水平。配对净资产收益率(ROE)波动幅度由于受财务杠杆影响大于配对企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ROA),总体略有上升。
表3列示的是样本企业和配对样本企业在危机前后不同年度之间的变化是否具有统计上的意义而进行非参数检验,即K-independent samples检验的结果。由表3可知样本企业危机年与T-5年至T-3年总资产利润率进行比较,相伴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样本总体分布有显著差异。危机年与T-2年至T-1年进行比较,显著性水平大于0.05,样本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危机年与T+1年进行比较,显著性水平小于0.05,样本总体分布有显著差异。因此,样本企业在T-2年至危机年总资产利润率较低,而在T-5年至T-3年及危机后T+1年总资产利润率均高于危机年。同时,由表4可知,配对样本企业危机年与T-5年至T-1年总资产利润率进行比较,相伴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0.05,样本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因此总资产利润率无显著变化。经过K-independent samples检验,净资产收益率(ROE)变动的显著性检验结果,与总资产利润率(ROA)变动的显著性检验基本一致。
(二) 权益价值观的财务危机成本计量
本文基于股东权益比率指标度量财务危机企业市场价值的变化。即:
(3)
由表4可以看出,从陷入财务危机前T-5年至T-2年,样本企业的股东权益比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44.76%降至34.68%;配对企业的股东权益比率也呈下降的趋势,由51.43%降至41.78%。尽管样本企业和配对企业权益均下降约10%,然而,两者相伴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则应认为样本企业和配对企业股东权益比率变化无显著差异。从陷入财务危机前T-1年至T+2年,样本企业的股东权益比率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34.68%降至7.87%;配对企业的股东权益比率也呈下降的趋势,由41.78%降至30.76%。两者相伴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则应认为样本企业和配对企业股东权益比率有显著差异。同时,样本企业股东权益比率下降26.81%,配对企业股东权益比率下降11.02%,因此,样本企业权益实际下降为15.79%。
结论
从经营业绩观和权益价值两方面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成本。研究发现,从陷入财务危机T-5年直到财务危机发生年度,危机企业的平均总资产利润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1.552%降至-2.341%。在财务危机发生后T+1年,危机企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的有所恢复,由-2.341%升至
3.0224%。危机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由6.6485%降至
-55.727%。在财务危机发生后T+1年,危机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有所恢复,由
-55.727%升至23.8805%。
从陷入财务危机前T-5年至T-2年,危机企业和配对企业权益均下降约10%,两者相伴概率值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则应认为危机企业和配对企业股东权益比率变化无显著差异。从陷入财务危机前T-1年至T+2年,危机企业股东权益比率下降26.81%,配对企业股东权益比率下降11.02%,两者相伴概率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则应认为危机企业和配对企业股东权益比率有显著差异。因此,从市场角度分析,投资者实际承担了15.79%的财务危机成本。
参考文献:
1.杨淑娥,魏明.企业财务危机成本形成机理及其间接成本的估量.当代经济科学,2005.1
一、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一)交叉模式
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多种多样,相关人员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目标成本管理模式进行科学的制定并不断完善[1]。工业企业的发展不能放任不管,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对企业的生产进行管理,将管理理念融合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之中。特别是发挥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作用。所以,在对会计目标成本进行管理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中,有一种模式是交叉模式,这种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企业管理体制互相干扰。使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处于无序的状态,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分散模式
分散模式是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之一,很多企业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责任企业掌管着财务人员和财务的相关事务,因此,在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核算时,会从责任企业的角度出发,没有从整体的经济利益着手。例如,在核算企业的成本时,乱摊成本的现象十分严重。在核算企业的利润时,虚报成本、少报成本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此外,当企业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处理,造成工业企业中,成本管理问题不断。所以,分散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三)统一模式
统一模式是对财务会计的相关人员和事务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和其他模式相比有很多优点[2]。因此,能够实现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有效管理。在这种模式下,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大大提高,真实性也得到了增强,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财务监督。这种模式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而且有利于要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进而发挥出成本管理的真正作用。
二、如何提升工业企业财务会计成本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一)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工业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必须从财务会计目标成本入手,加大成本管理的力度[3]。要发挥出财务会计成本目标管理的最大作用,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的相关人员要系统地分析企业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在对目标成本进行管理时,要以价格为导向。在吸引顾客方面,企业要组建专业的团队,对产品进行设计,对产品的流程进行安排。从产品的研发开始,到产品投放到市场中,都离不开目标成本的管理。为了保证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在制定目标管理办法时,一定要保证其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交流,运用业绩指标监督目标成本的管理工作。运用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促使企业加强项目的管理。总之,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能够将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对控制过程进行科学管理
其一,事前控制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指,在产品生产之前,需要对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相关的生产活动进行计划、审查和监管。比如,对人力,材料等方面的成本进行管理。其二,事中控制时期。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成本时,相关人员要做好成本的记录与整理的工作,及时向相关负责人反应成本的偏差,以便采取措施,纠正生产中的错误,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其三,事后控制时期。在成本产生之后,相关人员要对成本的差异进行系统分析,查清楚产生差异的原因,明确责任,对单位的业绩进行评估,这为下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奠定了基础。此外,除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还要对时间成本进行管理。时间成本的管理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加快产品生产和销售的速度,减少产品循环的时间。企业只有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才能有效地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三)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工业企业要发挥出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最大效果,不仅要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依托,所以,首先,工业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其次,运用技术手段搭建管理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的信息能够共享,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目标成本的最新情况,并进行有效的预测,提高财务目标成本管理的科学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工业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成本的管理。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成本管理的理念进行创新,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在财务管理方面
没有有效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造成财务制度落实不严、企业财务人员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粗放,财务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企业财产不够安全完整,难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
2.成本控制方面。(1)材料管理制度不健全。材料成本在工程成本中比例一般为55%-65%,地位举足轻重。制度的不健全,造成材料入库、出库缺少准确完整的记录,余料未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材料物资过量消耗,失窃和浪费现象时有发生。(2)缺少对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很难平衡工程质量与工程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若注重工程质量则使经济效益不够理想,若一味强调成本控制则质量难以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盲目地赶工期要进度势必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二)缺乏健全的控制体系
1.在财务管理方面。(1)预算管理体系尚未真正建立,预算与管理运作不规范。有的公司虽然明确了预算管理体制及机构,编制了年度预算,可预算实际执行效果难以检验,预算仅为生产经营计划的参照,其作用并未真正实现。(2)资金调控手段乏力。企业资金纪律执行不严,开支随意性较大,企业资金流向和控制脱节,上级单位难以及时掌握下属单位或项目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资金管理有章无序,存在较严重的体外循环。
2.成本控制方面。成本分析工作没得到很好的落实,有的未开展此项工作,有的虽然开展,未能真正做到成本费用开支的具体分析,达不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好的成本管理经验得不到总结推广,成本开支失控的现象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三)相关人员素质不高,观念落后
目前财务部门,只限于“记账、算账、报账”,资料只是由基层项目部报送,容易脱离实际,很难发现问题,财务监管成为空话。其他工程相关人员缺乏经济观念,只负其责,相互之间的配合不够,难以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二、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
(一)以加强财务管理作为中心
1.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规范财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企业财务人员有章可循,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运转,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强化财务预算管理。项目部应向计划财务部呈报下月度资金使用申请并附详细使用计划,由计划财务部门根据企业总体资金情况,按照量入为出,轻重缓急的原则划拨资金到各项目部账户,以确保资金的高效运用。3.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由公司统一平衡调度资金,按实际收款的约定比例上交公司,并按市场经济规律合理运作,按约定比例收取资金占用费。这样不仅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而且保证了工程项目资金的正常周转,同时也提高了企业资金利用率。4.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良好职业道德的财务人员,是企业诚信经营的基石,能确保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及时、完整、准确地向企业领导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会计信息。同时财务人员也需提高综合素质,能够透过经济活动现象看本质,及时准确捕捉财务风险的信号并向管理者进行反馈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规避,而不是消极等待。
(二)加强成本控制是关键
施工项目成本费用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卷材在新型防水材料中日益占据重要的地位。做好屋面卷材防水层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按照屋面卷材防水工序施工,严格按照防水规范层层落实,严格把关,认真做好每一步工作,就可以杜绝施工造成的屋面漏水。
一、何为防水材料
所谓防水卷材,就是在工厂采用特定的生产工艺制成的可卷曲的片状防水材料,是用特制的纸胎或其他纤维胎及织物、浸透石油沥青、煤沥青及高聚合物改性沥青制成的,或以合成高分子材料为基料加入助剂及填充材料经过多种工艺加工而成的长条形状,整卷供应并起防水作用的产品,就称为防水材料。
二、卷材防水材料的三种施工方法
卷材防水材料有三种施工方法:热施工法、冷施工法、冷自粘法。前者包括传统的热玛脂粘贴法、热熔法、热风焊接法。后者包括冷粘贴法、自粘法、机械固定法等。
三、防水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能
1.耐水性。在水的作用和被水浸润后具有其性能基本不变,在水的压力下具有不透水性。
2.温度稳定性。在高温下不流淌、不起泡、不滑动;在低温下不脆裂的性能,也可以认为是一定温度变化下保持原有性能的能力。
3.机械强度、延伸性和抗断裂性。在承受建筑结构允许范围内荷载应力和变形条件下不断裂的性能。
4.柔韧性。对于防水材料特别要求具有低温柔性,保证易于施工、不脆裂。
5.大气稳定性。在阳光、热、氧气及其他化学侵蚀介质、微生物、侵蚀介质等因素的长朗综合作用下抵抗老化、抵抗侵蚀的能力。
四、屋面卷材防水施工的基本要求
1.严格基层的密封性。所有防水层的基层都存在着很多可渗水的毛细孔、洞、裂缝。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有新裂缝产生和变大。因此,选择的防水层首先要解决对基面的封闭。封闭毛细孔、洞和裂缝。要求防水层能堵塞毛细孔、洞和细裂缝,与基面黏结要牢固,杜绝水在防水层底面窜流。同时,还应适应基层新裂缝产生和动态变化。
2.满足温度适应性。防水层的工作环境温度与建筑物地区有关,防水层所处工作环境最低温度对选择防水材料低温柔性相适应起到决定作用,防水材料在低温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一定的延伸率和韧性。否则,防水层就会受到破坏。
3.满足耐久性。要求防水材料耐久性是防水层质量最主要性能,没有耐久性就没有使用价值,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失效,要修理或返修重做。所以,在满足耐用年限内防水层的材料经组合要能抵御自然因素的老化和损,满足人们正常使用功能的要求。
五、屋面卷材防水施工要点
1.施工的环境要求。为了保证施工操作以及卷材铺贴的质量,宜在+5℃~+35℃气温下施工。高聚物改性沥青以及高分子防水卷材不宜在负温以下施工,热熔法铺贴卷材可以在-100℃以上的气温条件下施工,这种卷材耐低温,在负温下不易被冻坏。雨、雪、霜、雾,或大气湿度过大,以及大风天气均不宜露天作业,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屋面排水坡度的要求。平屋面的排水坡度为2%~3%,当坡度小于等于2%时,宜选用材料找坡。当坡度大于3%时,宜选用结构找坡。天沟、檐沟的纵向坡度不应小于1%,沟底落差不得超过200 mm。水落口周围直径500 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
3.对屋面基层空隙、裂缝的处理。基层是预制混凝土板的,当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宽度小于20 mm时,采用细石混凝土灌缝。当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宽度大于40 mm时,板缝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钢筋。浇筑完板缝混凝土后,应及时覆盖并浇水养护7天,确保板间的粘贴强度。基层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时,当板内存在有裂缝,应先用凿子把裂缝凿成15 mm~20 mm宽,深倒八字形的槽沟,填满裂缝后用滚筒压平即可。若基层表面及卷材内表面均没有水印,就可视为含水率达到了要求。
4.屋面找平层的要求。铺贴卷材的找平层应坚实,不得有突出的尖角和凹坑或表面起砂现象。当用2m长的直尺检查时,直尺与找平层表面的空隙不应超过5 mm,空隙只允许平缓变化,且每米长度内不得超过一处。找平层相邻表面构成的转角处,应做成圆弧或钝角。当基层为整体混凝土时,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层。找平层还要设分格缝,并嵌填密封材料,这样可避免或减少找平层开裂,以至于当结构变形或温差变形时,防水层不会形成裂缝,导致造成渗漏。
5.基层处理剂。常用的基层处理剂有冷底子油及与各种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和合成高分子卷材配套的底胶,选用时应与卷材的材质相容,以免卷材受到腐蚀或不相容黏结不良脱离。
6.卷材的铺贴。(1)卷材的铺贴方向:卷材的铺设方向应根据屋面坡度和屋面是否有振动来确定。当屋面坡度小于3%时,卷材宜平行于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在3%~15%时,卷材可平行或垂直于屋脊铺贴;屋面坡度大于15%或受震动时,沥青卷材应垂直于屋脊铺贴。(2)贴卷材的顺序: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比较集中部位(屋面与水落口连接处、檐口、天沟、檐沟、屋面转角处、板端缝等)的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铺贴天沟、檐沟卷材时,宜顺天沟、檐口方向,减少搭接。铺贴多跨和有高低跨的屋面时,应按先高后低、先远后近的顺序进行。(3)卷材搭接方法及宽度:铺贴卷材采用搭接法,上下层及相邻两幅卷材的搭接接缝应错开。平行于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水流方向搭接,在天沟与屋面的连接处应采用交叉接法搭接。在搭接处应采取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
7.防水卷材细部做法。泛水与屋面相交处基层应做成钝角或圆弧,防水层向垂直面的上卷高度不宜小于250 mm,常为300 mm;卷材的收口应严实,以防收口处渗水,卷材防水檐口分为自由落水、外挑檐,女儿墙内天沟几种形式。
8.对屋面防水卷材的保护。防水卷材铺贴完成之后,必须做好保护,以免影响防水效果。在防水层面上铺膨胀珍珠岩隔热块,再在其上面加设一层3 c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该层内布钢丝网,保护层设分格缝,缝内用密封材料填充,更好地保护防水层,屋面新加设备基座生根应作为特殊部位处理,确保原有防水卷材的修补。
五、屋面卷材防水施工的注意事项
(一)一般资料
项目财务的管理是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3]。工程项目的成本构成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构成工程项目实体费用,间接成本是企业的组织和管理工程项目分摊到项目上的经营管理性费用。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施工、工程保修、工程款回收及很多事项,都会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之中产生。工期成本主要是指,工程延期完成或工期过短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工期是影响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安排工期,处理好工期与成本的关系,有助于降低工程的项目成本。安全成本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安全而采取措施所产生的费用。对安全费进行准确的核算和管理,平衡成本与安全的关系。还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系列的超出直接成本之外的费用并不一定是按照工程量大小而增加或减少。
(二)原因分析
1.管理观念薄弱
施工企业需要把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身上,增加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重视程度。在施工企业项目进行的全过程中,贯彻落实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但是类似于管理观念薄弱这样的问题在我国大部分的施工企业中都有存在,为此需要对在施工企业从事项目的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
2.招投标报价失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为了得到工程项目,不惜恶意低价招标,不仅降低了建设项目的经济利益,还严重影响了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
3.成本管理较差
企业工程项目巨大,环节众多,而每一个细小环节的成本管理有效与否,是衡量整个施工企业工程的关键。只要其中的几个或者任何一点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工程建设成本受到严重的损失。
4.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下
由于许多施工企业采用的财会人员多是自己的亲属,造成任人唯亲的局面,而这些人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企业管理培训,缺乏专业的业务素质,往往对于施工项目的事前预测、事中掌握以及事后的综合分析师很难完成或者完成的比较差强人意。这样就导致了其他的相关部门无法及时的对施工项目做出及时的应对措施,从而提高了项目的资源消耗。
(三)管理措施
1.工程项目直接成本管理
通过改善工程项目的直接成本管理使得工程施工施工人员多数使用外来的劳务分包队伍,从而最大限度的压缩了非生产用功和辅助用功数量。其次,工程企业施工项目,考虑更多的还有材料的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之中,由于浪费或者没有合理利用关键性的材料,再加上工作人员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之中也有可能出现选购的材料是否合适,质量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注意。一般的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工作量都是比较大的,也是人力不能单独完成的,当然高端的机械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在施工的过程之中会发生机械的摩擦,但是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力度,就有可能在原本的工作年限内缩小机械的工作寿命,通过合理的选配和养护机械设备,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机械的使用率。
2.工程项目间接成本管理
注意改善工程项目的间接成本,落实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对费用实行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定额和费用审批管理。这一费用的控制只要是通过合理确定管理人员的职责,对费用实行预算管理,对预算定额和费用审批管理严格的执行。其他的间接费用,如临时设施旅费、搬运费、生产工具使用费、检查试验费等等,这一项的费用开支控制应本着合理计划,节约为主的原则进行。
3.管理控制成果
施工建设中的资金得到了有效的使用,资金的浪费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比如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在降低企业投入成本的同时,保障了项目管理水平的先进性,使得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财会人员以及其他环节的工作人员管理方法和管理意识较之前,有了明显的进步,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员工之间的工作也更加的密切和配合,同时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程项目财务成本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
二、结果
依据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发展经验,使得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成本管理及控制加强,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保障了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健康、快速的发展。
会计核算环节的快速信息化,使得国内学术界和企业界一度盛行“会计信息系统论”,其中以国内会计界泰斗葛家澍教授的定义最具代表性:“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如今,从看似不起眼的会计电算化起步而真正开始改变本土企业运营流程和效率的新一波信息化浪潮已历时近20年。而期间由全球管理新浪潮和本土企业信息化所引发的一系列本土企业财务技术工具以及解决方案的推出,极大地改变了本土企业的运营模式。同时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动,使得财务技术工具在本土企业运营中的地位空前提升。比如,资本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直接导致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与内控水平要求的大幅度提高;以人民币汇率浮动为突破点的金融市场改革的破冰,使得本土企业对动态财务掌控能力的要求也一下子摆到眼前;而更广泛的外部变革来自市场竞争烈度的空前提高,迫使更多的本土企业从仅仅关注自身运营转向基于供应链的实时管理。同时,有了30多年本土企业信息化的探索加上19年的本土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积淀,由内部变革持续积累所催生的本土企业财务技术工具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大。
在此基础上,全面了解本土cFo对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现状评价和潜在需求,对于国内各类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提供方而言,不仅从技术层面来促进cFo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而且对本土企业在大变革背景下的扩张具有深远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和了解本土企业在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下一步发展的方向,《首席财务官》杂志于2007年10月起面向本土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进行了“2007年度本土企业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现状与需求”的大型抽样调查,并回收有效问卷1200余份,基本代表了本土企业对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主流判断。
信息化第一起点的先发后至
虽然财务领域信息化的起点(即1989年启动的会计电算化运动)较《首席财务官》杂志所定义的新财务运动(即以1992年“两则两制”的推出为起点的本土企业财会制度创新)的起点早了三年,但两者随后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融合,从而使得两者如今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并行状态。
在本次调查中,六成以上的受访cFo表示已采用erp,超过三成的受访cFo表示已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和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而应用程度更为深化的财务分析系统、商业智能系统以及管控能力更强的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等应用的还不够广泛(见图1)。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与本土cFo对企业运营流程监控能力的日益提升以及其更注重财务技术工具和解决方案的可量化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内主要的erp系统均能较好地和本土企业的运营流程进行全面对接,因此erp也是cFo们进行业务动态监控的最佳窗口。同时,虽然近年来作为舶来品的“预算已经过时”的说法时有耳闻,但全面预算管理仍然是本土cFo协助公司最高层进行中短期战略部署和资源配比的主要模型。而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和本土公司治理结构的日益优化,使得本土企业愈加重视自身的绩效表现,以整体战略为立足点、以全员分解绩效指标为循环跟踪考评手段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也被越来越多的cFo所认可。
由于商业智能软件发挥价值的前提需要相当的业务数据积累,目前在国内的金融和电信等信息化程度较深、数据“金矿”较为丰富的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大多数cFo并没有把商业智能作为主要配置的财务技术工具(认同率仅占15.6%)。有着类似理由的财务分析系统的应用程度也相对欠佳,认同率只有26.61%。
不过,在本土企业的跨区域业务和跨国业务已经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标准配置的集团型企业的重要管理工具,更具针对性的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的普及程度亟待加强,本次调查所显示的只有17.43%的应用普及率。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作为经营数据富集区的财务环节往往成为本土企业信息化的第一落点,但其管理的滞后性和财务属性的审慎性原则,使得其时常在信息化的后半程才开始发挥较为显著的作用,其表现形式也主要体现在和业务流程渗透较为紧密的部分(见下文)。
财务技术工具的应用效率与其在流程方面的渗透程度成正相关为了更好地辨别不同类型的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实际效用,我们特别将erp、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集团财务管理解决方案、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商业智能软件和财务分析系统等六大类本土cFo日常工作接触到的主要财务技术工具置于火炉之上,通过本土cFo的评价来对这些财务技术工具的应用价值得出一个相对可观的判断。
如图2显示, 高达63.3%的本土cFo认为,erp系统能够明显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和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方面也各自得到超过三成受访cFo的认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只有2.75%的受访cFo认为erp系统对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没有什么帮助。换言之,有超过九成的受访cFo对erp系统在企业运营效率的提升上持肯定和乐观的态度。
根据这样一个近乎满堂彩的积极评价,我们在本次调查中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本土企业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应用效率与其在流程方面的渗透程度成正相关。”也就是说,越是能快速渗透到业务流程中去的那些财务技术工具,就越容易获得本土cFo的认同。
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作为本土cFo近年来主要运用的财务技术工具也获得了较高的积极评价,有33.94%的受访cFo表示全面预算管理明显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竞争烈度也空前加大,本土企业对于预算的实操性、时效性和动态调整能力的要求都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目前,国内外主流厂商所推出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相对而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克服传统预算过程
中诸如编制过程繁琐、控制乏力、预算分析的滞后,以及预算决策的失灵等诸多问题。
以超过六成认同率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则不折不扣地成为本土公司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中的“潜力股”。在越过了以流程“e”化为主的信息化初级阶段之后,本土cFo期望能从erp、crM、scM等业务交易系统中实时获取关键绩效指标(KpIs)的实际值,与战略目标值相权后,透过管理驾驶舱展现出差异,便于公司管理层实时掌握运营状况,并借助消息平台、预警平台、ABc成本管理等各种管理监控工具,指导各级业务单元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证部门和个人的行动与战略目标始终一致。
根据图2所示的“ 本土cFo对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综合评价”的整体情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erp和全面预算为主框架的财务技术工具应用格局,企业绩效管理正财务分析系统、集团财务管理以及商业智能尚未能获得更广泛的应用状态。
事实上,全球商业软件竞争格局在过去一年来的剧烈变动也从侧面验证了上述结论。2007年3月1日, 全球领先的绩效管理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海波龙公司被甲骨文公司以每股52美元(总计约33 亿美元)的现金报价公开收购;同年10月7日,德国软件巨头sAp宣布以68亿美元的现金交易收购同样在企业绩效管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Business objects公司, 特别要说明的是,对于一向凭借自身力量实现业务增长、并不依赖并购手段来坚持的战略相悖的收购凸现了企业绩效管理领域的重要性;同年11月12日,IBM宣布以每股58美元的价格(总价高达50亿美元)现金收购加拿大的企业绩效管理软件龙头――cognos。
三大企业绩效管理厂商在同一年被sAp、甲骨文和IBM以超过150亿美元的总价连环并购的事件说明,在流程领域的信息化(在国内比较突出的恰恰就是erp和全面预算管理)基本完成的今天,如何能对流程中实时产生的数据采取基于战略分解的正确应对行动,以及如何从日益庞大的信息资产中获取收益,开始成为国内外cFo共同关心的核心话题。
如图3所示,在此次调查中“最受本土cFo关注的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中的核心功能”的分项调查统计显示,对绩效管理、决策支持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关注都超过了40%,对供应链协同商务和集团财务管理的关注分别以28.44%和27.52%紧随其后。这表明,本土cFo在判断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中的各种功能的时候,其关注程度与公司战略的紧密程度成正相关,这也非常吻合cFo注重实用主义的职业风格。这也提示国内外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应加强自身产品、服务与客户的战略执行之间的紧密关系。
核心流程和价值创造的融合是财务技术工具应用成败的两大关键
为了更好地推动本土公司在财务技术工具上的应用,我们同样对现有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项调查。本次调查显示(见图4),决策支持功能不强和缺乏个性化功能是最为本土cFo所诟病的两大顽疾,同样居于热点问题前列的实施顾问能力不强的问题,归根到底也是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所紧密相关的。相比之下,前几年信息化热潮中作为主要问题的“难以消除信息孤岛”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据此我们所得出的结论是:财务技术工具的应用越涉及核心流程,普及程度越低,实施效果的争议越大。根据波特的经典竞争战略理论,大多数公司的竞争优势普遍来自成本领先或标新立异。而通常形成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往往都具有自己在业务和管理上的“独特性”特征,这也就是所谓“个性化”需求的主要由来。
与诸如效果不明确的市场营销、过度超前与奢华的办公场所等充斥整个企业的冲动性购买所不同的是,本土cFo在财务技术工具的选择和应用上大多本着实用至上主义的原则,进行相关功能的集中优化和适度泛化。国际著名会计学者莫德姆・拉曼与莫里斯・海拉第曾明确指出:“会计信息的支持确定了企业中会计控制所能达到的范围:当企业需要控制系统,并明确所进行的控制要达到的目标后,他们便要在会计信息系统上投资。”
因此,强烈的目标感是本土企业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应用的首要出发点,很少有本土cFo为一个短期不能达成明显收益的财务技术工具贸然埋单。
按照这一逻辑,在“本土cFo下一步在财务技术工具及解决方案上着重实现的价值”的分项调查结果(见图5),就尤为值得关注。本次调查显示,“提高财务部门对业务快速扩张的支持能力”以55.96%的认同率高居下一阶段财务技术工具应用的潮头,紧随其后的是认同率39.45%的“提高资产周转效率”,在现状调查中数据并不理想的供应链管理也在未来的趋势中占据重要地位。这说明,随着价格竞争时代走向尾声,开始强调管理创新的本土企业的运营速度已经进入了一个加速周期,长期过低的资产周转速度开始加快,对这一指标最关注的cFo们已经做出了积极反应,并正在为更快的运营效率来搭建后台支撑能力。而“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响应能力”一项由于本土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目前大多在贸易层面,而非业务流程融合的层面, 因此也最不被本土cFo看好,认同率仅有6.42%。同时,由于之前erp 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大面积铺开,“提升总部对分子公司的管控能力”事实上大多数已经得以完成,因此这项极为重要的指标的认同率只有24.77%。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A
1误区一:过分依赖结算,忽视平时的成本控制
1.1 原因分析
建筑企业过去一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挣钱不挣钱,全靠预算员。”这句话在过去可能风行一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设单位和审计部门业务素质的逐步提高,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过去,结算中一些可给可不给的费用项目,基本上都能转化为结算利润,而现在就连一些应属于建筑企业的项目,特别一些临设增补项目,建设单位和审计部门也想方设法不给或少给,因此“结算越来越难”,现已成为预算员的切实内心感受。过于依赖结算无异于守株待兔,对于降低成本极其不利。工程利润组成好比金字塔(图1)。
图1 工程利润组成金字塔
1.2 改进措施
竣工结算利润是塔尖,日常成本控制利润就是利润金字塔的基石和骨架。只有加强施工各阶段的日常成本控制,才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需要重视事前控制。施工前可根据工程对象,结合以往成本控制经验和教训,制定出适合本工程成本控制计划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施行措施。措施要具备全面性、合理性、可行性、预见性,并进行目标设置、划分确定责任人,防止纸上谈兵,否则与事无益。另一方面需要强化事中控制。在日常施工过程中切实将各项成本计划和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做到责任到每个现场管理人员,分解到每个施工工人,并且制定完善严格的现场管理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同时还要根据施工进度及时做出工程阶段成本核算,如幕墙工程可分为预埋、龙骨和面层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尽快通过签证采取弥补措施,将成本控制重心前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结算利润的提高。
2误区二:强调采购成本,忽视材料的使用管理
2.1原因分析
装饰工程中材机成本在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比率,因此材料设备管理的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材料成本一般包括材料的采购成本和使用管理成本。施工过程采购时经常强调和重视的是货比多家、多方考察、比价或招标采购,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购买过程中的材料成本,此项工作固然很关键,但材料机具进场后,如何搞好进场验收、保管使用管理,控制好使用管理成本更为重要,而许多施工现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工程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材料价格不高,材料进场清点数量也基本无误,但最终成本控制就是不理想,其原因就是材料使用管理不善造成的。这也证明了使用管理的重要性。采购成本的降低是有限度的,而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费是无限度的。材料使用管理混乱,施工现场落地灰、下角料、跑、冒、滴、漏等现象随处可见,细微之处见管理。
2.2改进措施
做好材料使用管理的改进措施:一是物料的保管存放一定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去做,特别是对水泥等材料更应如此。并且要做好材料入库、标识清楚,全部上帐,杜绝帐外物资,以减少材料的重复购买,防止资金占用过多。同时还要加强现场材料管理,制作施工现场料具管理平面布置图,并严格按图进行物料放置和做好材料保护,以减少二次搬运和不必要的损耗。二是还应加强对材料领用后的使用情况跟踪检查,落实到班组工人,检查领用的材料是否全部按要求做到了工完料净,剩余物料回库,坚决避免人为浪费现象。三是作好下角料的回收利用,努力降低损耗 ,采购与管理双管齐下,才能切实降低材料成本,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误区三:施工与预算脱离,造成结算利润降低
3.1原因分析
通过与审计人员交流了解,结算人员并不真正了解工程具体施工情况,往往会出现一些疏漏,甚至错误,而现场施工人员多数缺乏造价方面的知识,签证有时会出现多余签证或不完善的签证,造成了结算工作的被动,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改进措施(表1)
表1 采用的改进措施
一是加大施工人员特别是项目预算员的业务素质培训,特别是一些有关定额签证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签证的合理性、准确性,减少签证的盲目性和失误。二是建立现场签证审批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对一些涉及造价的现场签证资料在签证前必须经公司专业预算人员审批后方可签定,这样就可在很大程度上切断因签证资料造成的结算失误来源,从而为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建立结算前决算会审制度,报决算前先召集相关人员对预算进行内部会审,这样就可及时发现预算中的不足,特别是预算人员计算中出现的差错,从而减少决算中的失误,做到心中有底。四是强化落实公司分段跟踪审计制度,结算人员在施工中及时深入施工一线了解施工情况,指导完善施工现场签证,及时掌握工程成本情况,将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施工与预算不致脱离,提高结算利润。
4误区四:成本控制渠道单一,忽视相关成本的控制
4.1原因分析
对于成本控制,多数人员往往把目标集中在直接控制,如降低人工工资和材料单价,减少管理费的开支等,而对一些影响直接成本的相关成本控制远远不足,其实相关成本与直接成本关系相当密切,控制好相关成本也非常重要。
4.2改进措施
一是工期成本:施工中合理编制各项计划,制订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通过推广节拍流水,均衡连续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特别要抓住一些重点工序,搞好穿插配合,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工期促效益,工期提前,周材和机械等费用就会减少,相应管理费用等开支也相应减少,从而降低直接成本。二是质量成本:施工中坚持样板开道,完善技术交底,确保工序一次成优,避免返工浪费,减少浪费本身就是一种节约。同时施工中搞好施工计量,合理使用料具,切实提高工程质量。三是技术成本:每次提到竣工结算资料,大家可能对施工图纸、工程合同、图纸会审、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都很熟悉,但多数施工人员甚至预算人员往往对施工组织设计重视不够,就连一些施工技术人员也往往把编制施工方案当成一项任务或技术资料对待,根本没把它与施工成本联系在一起,其实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与成本控制关系相当密切。技术先进、工艺合理、组织精干的施工方案,不仅可以确保工期成本和质量成本,而且可以杜绝物料的积压、闲置、浪费。总之,加强施工的技术创新和方案优化,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是至关重要的。四是安全成本:安全与成本密切相关,施工现场若出现安全事故,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更多,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合理控制安全投入;规范安全用品、临时设施管理,减少重复投入等,这些措施都可以有效节约工程直接成本。
5误区五:合同意识淡薄,相关签证贫乏
5.1原因分析
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要想在建筑市场站稳脚跟,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强化各项管理尤其是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多数单位并未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仔细认真研究各类采购、租赁、加工等合同,杜绝该签证未签证现象,重视施工索赔等。合同的签定与研究跟成本控制关系相当密切,因为一般来说,根据施工图纸编制预算要受到定额的限制,少有灵活转圜的余地,而合同中有相当一部分余地,具有较大的增收潜力,可以弥补因市场竞争带来的利润降低。如有些合同规定,预算定额缺项项目,可由甲乙双方参照相近定额确定。这种情况,预算员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增加预算收入。
5.2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不足,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合同签定前一定要组织相关人员会审,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签定后分发给相关人员,使每个人均能及时了解合同的内容。二是施工人员一定要认真研究施工合同内容,仔细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在施工过程中对应有原始资料的收集做到有的放矢,做到凡是政策允许的,该收的点滴不漏,强化成本的预控。三是要增强合同意识,充分认识到合同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工程质量、施工工期,一定要注意平时原始资料的收集,做到预防为主。施工中不仅要搞好施工索赔,更要注意避免出现反索赔。总之,要把合同放到国家法律的角度去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市政道理简单点说,就是在县区、市区施工的道路,城市内的小片区道路,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财务管理在市政道路工程经济管理中起着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降低成本,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想要提高竞争力,就一定要提高成本控制,才能为企业的明天创造更多的辉煌。
一、市政道路工程在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已经来临,市政工程传统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弊端,造成工作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还是简单的认为财务工作就是“记记账”、“算算账”,未将财务管理的职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在财务人员的招聘和使用上途径死板,任人唯亲,严重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违反相关规定对现金进行超额的提取和坐支,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招待费、差旅费、数据造假、骗取收入,国有资产流失,账实之间不相符合,没有把应收账款及时入账,自建形成小金库和账外资金等都是当前市政道路工程在财务管理上要改善的方面。
市政工程的建设一般都是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受由其授权的单位建造。某些单位由于自身的权力,没有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来操作执行,有些连正式的监理合同、施工合同都没有签订。有的工程在开工前未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待有相关部门实施检查时才补办。有的政府大搞投资工程是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一味的赶工期,甚至缩短设计周期,这将导致工程项目设计上的缺陷和质量隐患,必将造成工程质量内在品质降低,运行后将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而有的市政项目一味的要进度、赶工期,在施工过程中投入过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追求高速度,造成了浪费,增大了成本。
二、市政道路工程财务管理方法
(一)财务管理手段创新
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络的普及,财务管理正在向网络财务管理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跟不上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网络财务管理是利用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实现办公自动化。在网络财务管理环境下,财务信息将会更加地充分、可靠、及时,而且可比性也增强了;财务信息的传递将会更加快捷、面广;财务信息的加工将会更加精确、省时。由些可见,利用网络化手段的财务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办公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所谓的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除了要包括国家和市政工程施工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管理制度外还要包括市政工程施工企业为加强财务管理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市政工程施工企业为加强财务管理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可以是国家和市政工程施工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管理制度的具体化或必要的补充,但是两者不能相抵触。市政工程施工企业一般来说是要建立健全的各种费用的管理制度以内部经济核算制度,并按照要求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要坚持原则,还要带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在生产经营中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这时就要灵活运用,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调整,合理解决。
三、市政道路工程成本控制方法
(一)控制材料、设备价格
工程建设造价中材料、设备费占到了70%左右,材料成本的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价格信息网络了解市场上最新的材料、设备价格,对于大宗材料、设备的采购,我们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也可以货比三家,把握好最挂的订货时机。控制工程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管理到技术再到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程度,但不绝不能忽视任何一方,不然都会给工程的质量和成本造成影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以合同为依据,围绕控制成本为目标,挖掘增收节支的最大潜力,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做好招投标工作
要想控制成本,我们要先做好预算工作再去操作。在招投标时,成本核算和效益目标是重点考虑对象。在编制预算前,做好调查,仔细研究和精心测算,掌握市场行情,确定适合自己企业经营的预算。在报价之前,要提出自己合理、符合招标文件的报价来参加投标竞争。
(三)其他费用的管理与控制
一个工程涉及到的费用各种各样,虽然有些费用占的比重不大,但是同样很重要,像管理费用、临时设施费、设备购置费、税金等等。我们要做好日常的后勤及施工管理工作,制定出切实的预算指标,对每笔开支都要经过程序流程,对办公费用的管理,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着手,精打细算,控制费用支出。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工程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市政工程公司改革不断深入,想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更多的利润空间,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全方面的成本控制,给企业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川.市政道路工程成本控制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施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对招投标的价格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了解市场的行情,对投标项目进行精密的计算,以提高企业中标的命中率。施工企业能否在招投标管理工作中脱颖而出,主要取决于自身的财务成本管理能否全面有效地控制。当前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企业正常的经营和发展,只有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并有效地去解决,才能出精品,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在建筑市场上竞争力。
2 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任何一个想要有效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必须做好自身的内部管理工作,而企业财务管理又是重中之重,施工企业也不会例外。成本主要是指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消耗,其中通常能够包括材料的消耗、劳动力的支付以及机械设备的维修费用等。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成本的工费、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费用及间接费五大要素进行分类、归集、分析、控制、考核等严格、科学地进行管理,其目的是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科学的管控,保证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针对施工企业进行财务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以施工企业的项目整个施工阶段签订的责任成本为目标,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施工企业按责任成本对自身在项目整个施工生产消耗中产生的和成本相关的多种因素进行规划、核算、分析、控制、考核,并帮助项目采用一系列的预防和调控措施,把财务成本管理落实到项目的整个过程中,达到全面控制的作用。
3 当前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使用的制度不够完善
施工企业必须拥有完善健全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并以此作为保障和指导,企业才能向良性发展。但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不仅缺乏相应的制度,而且缺乏相应的财务成本管理的理念,导致管理工作的基础较为薄弱,影响到了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使得企业财务成本管理成为一纸空文,不能有效地起到监督和管理职能。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主要是进行算账、报账、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等工作,由于财务成本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备,导致企业日常工作之间极易出现一些漏洞,尤其是发生一些财务方面的问题时,如果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给施工企业进行后续的经营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财务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施工企业在对成本进行控制时出现资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
3.2 各个部门之间的目标不够一致
施工企业在进行正常的经营之时,一般情况下项目部主要是负责组织施工,将资金使用情况分别按周、月和年进行向上级单位进行预报,并在实际操作时按预报进行管控,忽视了如何降低成本关键环节。财务部门通常只是会对成本进行核算,针对其中可能实现的利润进行计算,而忽略了用责任成本来控制实际成本。部分施工企业的项目部虽然在施工前都会与公司签订责任成本,但在后续的材料选购、劳务施工队伍的选择以及设备租赁之时,没有将成本进行二次分解,即不能将管理部门和施工作业队按各自应负担的责任按照成本费用责任中心进行合理分工,更不用说分解责任预算,项目的编制的预算成本很多时候只是走走形式,没有在思想上重视,也更谈不上通过采取合同形式明确各方的责权利来达到节约成本,增加项目效益的目的,使得财务无法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分析和管理,也就无法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3 成本预测效果相对落后
施工企业在投标之前按常规会根据项目的标地,结合当前市场信息进行详尽的测算工作,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或是否能以最低的报价中标,这是当前国际施工企业承包工程项目的常用做法。但是从我国施工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并不完全是这样,大部分对于成本测算工作不够重视,直接跳过了这个环节,致使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对于项目可能预计会发生多少成本费用、实现多少利润不能做到心知肚明,这往往会影响企业是否中标或虽已中标但是否能有盈利的最终结果。
3.4 财务成本管理的方式不够严谨导致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作为财务成本管理责任人,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即包括专业性的知识技能以及实践操作的业务经验等,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财务成本管理的效果和水平。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在进行财务成本管理的时候,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是常见的事情,这就使得施工企业要想通过财务成本管理达到提高企业经济的目的,成为了纸上谈兵。财务成本管理人员自身的水平不高,以及散漫的工作态度,使得他们对项目成本只能做到归集、核算,但不能为项目管理者及时提供分析,从而造成项目成本控制不到位甚至失控,财务成本管理变成一纸空文。
4 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对策
4.1 建立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
当前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制度的不够全面,已经成为影响财务成本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在建立财务成本管理制度的时候,需要从自身发展的情况出发,对企业各方面财务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调查,同时施工企业还可以对国内外先进经验进行有效的吸取和借鉴。施工企业需要对市场经济变化的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掌握,为后续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成本管理制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4.2 制定良好的财务成本管理目标成本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管理的过程,想要有效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质量,需要项目财务部门严格按照项目责任成本进行管控,在项目开工前要参与做好前期策划,对项目的各个部门和环节进行全面了解,做好前期的施工组织,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编制项目责任成本预算。然后根据责任成本对项目进行二次分解,将责任成本落实到各项目管理中心,通过项目责任成本管理把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对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及事件进行跟踪、排查,及时制定整改措施,防范经营风险,以树立责任成本管控的严肃性;把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因素及时遏制,对发生的不合理、不合规的成本,及时提出,及时解决,以防范不必要的经营风险;当企业将出现超责任成本的预警情况时,应及时与项目管理者汇报,并分析出现预警的原因,更好地发挥财务成本管理的作用,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对于在财务成本管理方面表现优秀或责任心不强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这样能够增强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并提升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4.3 提升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个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优劣,将会对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最终完成效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针对当前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的情况,需要对其组织定期的培训工作。施工企业树立起培养优秀人才的良好经营意识,对财务成本管理定期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活动,让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培训工作当中,增加自身对?务成本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以提升自身对该项工作的适应性,从而能够为财务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大量的优秀管理人员。另外,施工企业还可以举办一些财务成本管理职业道德的竞赛,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成本管理的意识,从而提升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整体水平,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4.4 将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积极贯彻到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之中
1.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领域行业的整体利润率较低,属于充分竞争的市场,施工企业因生产周期长、涉及范围广、流动性单一等特征,使得其在成本控制管理、资金核算、工程结算等方式上与其他企业有很大的差异。如今一些施工企业为生存不惜以低于工程成本来进行投标报价,这种压价让利的行为直接导致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下降,因此,成本管理成为了如今提升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控制就是指施工项目的实施指导过程当中对所产生的所有费用开支与资源消耗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调节,财务管理控制是企业资金获得与使用的重要管理工具,施工企业必须要利用财务成本控制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目前许多施工企业的财务成本管理控制较为粗放,合同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施工企业财务成本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全体齐心协力,共同参与,积极控制。
2.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职权不清。如今建筑施工行业当中普遍存在责权不清的现象,施工企业的内控监管不力,并且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清,直接导致当出现重大的经济损失时,责任归属难以具体落实。许多部门的会计人员的财务系统知识也存在着不足,对施工合同条款等约束内容没有足够的重视,责任意识模糊,导致施工单位财务信息质量与真实程度无法保证,财务管理控制工作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2.2财务监督执行力度不够。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各项内容都需要完善的监督与具体执行,但施工企业的薄弱的监督执行力度使得其财务管理控制工作负担更重,一些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无法按照财务规章制度来有效实施处理本文由收集整理各项会计工作,导致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出现成本控制薄弱,开支计划不周等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
2.3忽视资金时间价值。施工企业的建造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多,时间跨度大,并且建造的周期长,因此如何控制施工时间、如何合理利用建设资金显得至关重要。施工项目的财务成本一般具体包含比如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设备维修损耗费用等,一个施工企业一般会同时运行几个项目,不同项目委托方向建造方支付工程款项的时间不同,施工企业往往需要通过贷款预支部分建造资金,因而施工企业需要将资金统一管与综合利用,统一不同的工程建造成本,减少工程时间导致的资金浪费。
2.4不同部门目标不一致。施工企业的工程财务
成本管理控制需要各个部门全员的共同参与,而一般的施工企业各个部门目标不统一,项目部只负责接工,将完成上交资金数当作硬指标,而忽视项目合同的成本管理。有些施工企业部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归入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忽视共同合作管理。
3.完善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对策
3.1加强成本控制。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控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是关键。如何加强成本控制,首先,需要制定事前目标成本,进行目标成本预算来控制实际成本,预算过程需要结合市场的实际调查,财务部门与施工项目部门共同制定,确保预算的有效性。其次在控制得过程当中,要着重注意人工费控制与材料费控制,制定合理的人工数额,合理利用劳动力,同时选择质量信誉保证并且价格合理的材料市场供应。以葛洲坝集团洞坪项目部财会工作为例,其在非生产性费用控制方面,制定了相关报销方法,将文件发放到各个部门并严格执行;在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其财务部门同相关的商务部门、物资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共同制定材料及设备的采购方式,合理明确各项采购程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洞坪项目部超额完成了公司的各项经济责任指标,财务成本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
3.2共同制定目标,以完善财务成本管理为中心。首先,施工企业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强化财务成本预算管理,同时要实行资金的集中管理,企业财会部门、项目部门等需要互相交流经验,积极配合支持,促使每个员工都有财务成本控制得责任感与义务。同时,在编制施工成本预算,加强成本核算的基础之上,进行分解责任成本,将成本目标分解并落实到各个部门。此外,要进行严格的考核,严格实施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对财务成本控制进行进一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