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学教学教研

中学教学教研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0 09:24: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学教学教研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学教学教研

篇1

教育科研是一只"隐形"的手,它在无形中推动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教育科研是一种"内动力",它促进着学校教育的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是一副"催化剂",它加快着学校办学特色,办学风格的快速形成。为此,教研室积极开展了如下工作:

1,召开了"三会"。召开了学科组长及教研员会议,部署了学科教研工作;召开了市级课题负责人会议,重申了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召开了区级课题研讨会,对前段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反思,肯定了成绩,找出了不足。

通过召开"三会",明朗了我校教研的"四个点",即:教研的重点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

2,安排了"两课"。市级立项课题展示课,课题研究探讨课。

安排"两课"的目的是:一是,对已在自治区与呼伦贝尔市立项批准的课题,力争做到课题到组,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认真落实,不务虚名,分阶段检测评估,逐渐积累成果,切实做到在研究中探索,在研究中推广成果;二是,将学科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重抓学科教研,将教研活动落在实处。

①严格执行教研管理制度。

各学科组有教研活动计划,教研工作总结,教研活动记录,课题活动记录,保证每周召开一次教研组教研会议或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②各学科组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方式。

如语文组:开展硬笔书法比赛;开展文化节活动;化学组: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请名师做专题发言,开展案例评析式教研活动;数学组:开展数学竞赛活动;做学生考前心理辅导及备考工作;历史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开展指导性教研活动;地理组:按年段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开展竞赛活动;计算机组: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并负责维护大济中学网站;体艺组:开展各种球类比赛,英语组:开展教学叙事活动,课例研究活动;政治组:开展小论文写作比赛,开展高三教学研究活动。生物组:组织开展生物趣味知识竞赛活动;物理组:开展高一基础辅导,高二,高三拔高辅导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我校上下形成了浓浓的教研氛围,而且丰富了教学的内涵,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③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组,深入年段和教研组,了解教师教学情况,课题研究落实情况,与一线教师共同切磋教材教法,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诸如:课题总结报告的撰写,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整合,如何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因材施教,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方面的信息等。

④开展"教育叙事"和课例研究活动,并与教务处协调抓好教育教学常规检查督促工作。

⑤限定课题数量,保证课题质量。为保证课题研究质量,避免科研泡沫课题的产生,本学期我们采取了限定课题立项数量的措施,把精力放在了已在市,区立项的课题上。

二,继续实施试题命题质量反馈制。

为促进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会考试题,高考试题,真正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进而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教研室在严审试题的基础上,对基础年级51套期中试题,33套期末试题的命题质量,从页面制作,试题结构,考场反馈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反馈,保证了试题的命题质量,强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质量意识,规范意识。

篇2

量化细则

1、教学方面

(1)备课(权重1。0)

备课笔记检查结果分为A、B、C、D四等,得分依次为10分,8分,4分,0分。高三毕业班备课笔记主要检查计划,分课时安排的授课提纲,教法安排及平时测试卷等。

多次检查,以各次结果取平均值。

(2)作业检查结果分为A、B、C、D四等,得分依次为10分,8分,6分,4分。带多个平行班级,每次取各班级作业等次的平均值。多次检查,以各次结果取平均值。课堂教学

(3)以学生调查反馈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对教师评价等级设为A、B、C、D四等,得分依次为10分,8分,6分,4分。取多位学生打分的平均值。

(4)教学效果(权重1。5)

以各学期期末考试年级平行班学科均分作为考核依据,得分分为A、B、C、D四等。得分依次为10分,8分,6分,4分。试卷满100分,与第一名比较,分差在2分之内的均为A等,分差在2至3分之间的均为B等,分差在3分至5分之间的为C等,分差在5分之上的为D等。若试卷满分为150分,以1。5乘以分差划分等次。若试卷为其他分值,依次类推。带多个班级的教师,计算所教班级得分的平均值.初高中毕业班最后一个学期以学校统一组织的一次重大模拟考试作为评价依据.

(5)加分因素

A辅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发明获奖(权重0.5)

获国家一、二、三等奖,辅导教师获20、18、16

获省一、二、三等奖,辅导教师获10、9、8

获市一、二、三等奖,辅导教师获8、7、6

获县一、二、三等奖,辅导教师获6、5、4

B辅导学生参加读书活动、体艺竞赛,信息技术竞赛等获奖参照前面加分(权重0.3)

C课题立项并结题(权重1.0)

省级课题结题,组长得20分,组员10分

市级课题结题,组长得15分,组员8分

县级课题结题,组长得10分,组员5分

2教研(权重2.0)

按照林头中学教师教科研工作量化细则,

得分在70学时以上为A等(10分),

得分在50—6时为B等(8分),

得分在40—4时为C等(6分),

得分40学时以下为D等(2分)一切均以各教研组提供的活动材料为佳。

二、奖惩办法:

1、该考核结果与评优、晋级、综合奖发放等挂钩

(1)期末对教师教学、科研情况进行总评,以得分先后排名,得分在前30%的教师作为年度(或学期)优秀教师候选人,并结合其他方面的综合考评,最终确定优秀名单。得分后10%的教师不予评优晋级。

(2)得分前100名教师发放综合奖500元,101—130名得综合奖200元,131名以后综合奖100元。

(3)按教研得分先后,期末评出5—10名教科研先进个人。

(4)按各教研组完成的教研学时数,评出4个优秀教研组。

2其它奖励

(1)辅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发明等获奖

①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辅导教师1000,900,800

②获省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辅导教师600,500,400

③获市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辅导教师400,300,200

④获县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辅导教师200,100,50

2、论文获奖:见原奖励条例(包括指导学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

3、参加各级各类课堂教学比赛获奖

①获省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参赛教师1000,800,700

②获市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参赛教师700,600,500

③获县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参赛教师400,200,100

4、课题结题获奖

①省级结题,奖励课题组3000元

篇3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努力做到“三创新”——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真正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创新外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抓好教学业务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加强备课的规范性,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

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和前提。我们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办法。集体备课主要以各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由各个备课组长负责,隔周有1----2小时为集体备课时间。每次备课由1—2名教师选定一个单元并主讲,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基本习题,参考教法等。然后,同年级备课组教师进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之后形成文字形式的教案。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做到了教学资源共享。

2.组织示范课、公开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每一位教师的授课都向全组教师开放,教师可以任意随机听课。这学期安排了刘晓景等6位教师上示范课、公开课。每一位开课教师都必须以说课的形式,结合教学理论,讲述教学流程安排的理由和想法;全体教师都参与评课并由一位教师主评。教研组还组织教师去卢湾区兴业中学听课,吸取人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提出教学调整方案。

三、积极进取,无私奉献

英语组教师有5人担任班主任,工作负担很重。但是,全组教师以学校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发扬了无私奉献的精神,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尤其是在2003年12月10日的信息技术与现代学科整合的现场观摩活动中,为了能向全区展示我们英语组的实力,全组教师互相鼓励,积极配合,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团队精神,提升了我们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实力。

四、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我们准备根据不同年级掌握的知识水平,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初中预备年级和初一年级开出了牛津英语双休日A,B.C班,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五、落实各项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本学期检查教案、学生作业的批阅情况两次,并及时作好反馈工作。

篇4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门关于"实施新课程标准"等政策性文件精神,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及《化学新课程标准》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做到资源共享。

2、要求教师经常阅读物理、化学专业杂志和相关的教育报刊,特别是关于实施新课程的有关教育教学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学,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技能。

二.执行教学常规,强化阶段考核

1、认真落实常规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参与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严格规范学生的作业量,教师要认真规范地批阅作业,及时进行防差辅差工作。组织好教研组内的教学"试验课"、"示范课"、"研讨课"等的开设、听课和评课。

2、本学期的教研组活动侧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是集体备课,二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三是听课和评课活动,四是做好课题的论文撰写、发表和有关资料的积累工作。加强"五认真"的检查督促工作及月考核制度的执行。

三.研究课程标准,优化教学方法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物理、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⑴新的理念。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⑵创新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课程实施的过程要努力改变灌输与训练的模式,教师的主要精力就是要花在这样的环节上。

⑶教育评价。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就不能仅看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要看学生的全面发展,看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的成长,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2、实现优化教学方法的几个策略:

⑴平等地对待学生。一是要相信学生有学习能力;二是要摆正师生位置,把机会交给学生学生。

⑵做合格的组织者。一是设计动态的教学应对方法;二是关注学生的需求,灵活执行教学环节;三是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⑶做成功的引导者。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识;二是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三是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解决问题。

⑷做积极的促进者。一是给学生心理支持,鼓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二是积极旁观,指导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即指导学生掌握合作的规则、关注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感受学生所思所想进行动态的二次备课)。

3、处理好新课程和传统课程之间的关系。一是审视传统的教学方式,二是发扬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三是充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四是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活动关系。

四.深入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益

1、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能力"等热点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完善符合"合作主体性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本学期要在实施"初中物理、化学合作主体性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教学资料的编集工作。通过集体备课确定并完成教案、随堂练习和预习的修订;通过学生调查收集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等情况;通过阶段调查测试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水平的提高情况。

3、定期进行科研例会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经常交流实验研究的进度和实验情况,完善课堂教学的常用模式,以及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在物理化学教学和课题探索的基础上,写出有质量的实验报告或专题论文。

4、对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中考物理化学的新的动态变化要作出反映,不断收集各地的中考信息,并加以认真研究。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落到实处。

六.重视竞赛辅导,创出品牌特色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创出我校物理化学教学的特色,做法之一就是抓好物理化学竞赛的基础教学工作。这可以分两块来进行:一是在教学中通过提优活动,在起始年级做好竞赛苗子的培养工作;二是开设专题讲座,对学习有特长、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共2页,当前第1页1

篇5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门关于"实施新课程标准"等政策性文件精神,学习《物理新课程标准》、及《化学新课程标准》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文献资料的收集工作,做到资源共享。

2、要求教师经常阅读物理、化学专业杂志和相关的教育报刊,特别是关于实施新课程的有关教育教学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学,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技能。

二.执行教学常规,强化阶段考核

1、认真落实常规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学习参与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严格规范学生的作业量,教师要认真规范地批阅作业,及时进行防差辅差工作。组织好教研组内的教学"试验课"、"示范课"、"研讨课"等的开设、听课和评课。

2、本学期的教研组活动侧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是集体备课,二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三是听课和评课活动,四是做好课题的论文撰写、发表和有关资料的积累工作。加强"五认真"的检查督促工作及月考核制度的执行。

三.研究课程标准,优化教学方法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物理、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内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⑴新的理念。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⑵创新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索。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课程实施的过程要努力改变灌输与训练的模式,教师的主要精力就是要花在这样的环节上。

⑶教育评价。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就不能仅看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要看学生的全面发展,看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的成长,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2、实现优化教学方法的几个策略 ⑴平等地对待学生。一是要相信学生有学习能力;二是要摆正师生位置,把机会交给学生学生。

⑵做合格的组织者。一是设计动态的教学应对方法;二是关注学生的需求,灵活执行教学环节;三是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⑶做成功的引导者。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识;二是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三是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解决问题。

⑷做积极的促进者。一是给学生心理支持,鼓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二是积极旁观,指导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即指导学生掌握合作的规则、关注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感受学生所思所想进行动态的二次备课)。

3、处理好新课程和传统课程之间的关系。一是审视传统的教学方式,二是发扬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三是充分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四是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活动关系。

四.深入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益

1、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创新能力"等热点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完善符合"合作主体性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本学期要在实施"初中物理、化学合作主体性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教学资料的编集工作。通过集体备课确定并完成教案、随堂练习和预习的修订;通过学生调查收集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等情况;通过阶段调查测试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水平的提高情况。

3、定期进行科研例会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经常交流实验研究的进度和实验情况,完善课堂教学的常用模式,以及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在物理化学教学和课题探索的基础上,写出有质量的实验报告或专题论文。

篇6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林怀传

巧用图示法讲解哲学难题实例七则石龙洋

论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廉凌云

新课程给学生插上了学习的"翅膀"杨可建,卢洁

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徐远静

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之关系的认识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于洋

对中学生语文阅读现状的思考富文娟

心理知识在语文教材教学中的运用迟迎春

新课程背景下古诗词教学模式探索陈景强

高三教学复习的反思贺德红,田立辉

以提问为契机,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李久华

对新课改背景下语文"人文性"的两点思考周素娟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成德祥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板书间的关系张霏雪

细微之处尤传神孙小红

古诗文诵读训练教学法的研究陈秋烨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孙敦云

论作文开头的写法王晓梅

新课标下《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新探索——浅谈"AA"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陈学军,杨宏斌

《隐私和隐私权》的说课设计范家平,张丽萍

地理技能的教和学陈永发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吴丽敏,王杰华

论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金成衡

古诗词欣赏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王运章

化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探索楚亚辉

关于小组教学模式的思考刘长洪

趣味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体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冯秀娘

让学生的个性之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殷培妮

数学课堂中"互动"的教学尝试尹殿国

论合格教师素质的培育张秀娟

在教育中体现爱与尊重郑红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薛海霞

班主任如何处理中学生早恋王春富

新形势下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李翠萍

班主任工作之我见穆亚君

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韩平

如何帮助数学后进生进步李玉军

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王艳

明为师之道尽为师之分——从《学记》中获得的启示潘玉霞

作文教学应充满人文性马春

中小学教师要注重修养中的"三美"陈友

关于说课的领悟与思考边海燕

激活语文课堂放飞学生思想冯雪HtTp://

开启创新之门渗透素质教育应慧芬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研员应具备的素质吴立凡

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宋威

解读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路群山

关于初中化学作业的几点思考马凤珍

论高中数学学习两极分化问题与解决办法李亚明

论"跆拳道的礼仪"任文斌

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刘平

历史教学中提问的艺术兰永芝

阅读生命的滋养邱新龙,袁仲友

我们的学生都是天才夏振平

网络语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崔金阳

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徐月平

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李继红

高中数学中应用问题的教学探索徐丽瑷

把握学生心理激发学习动机张春红

历史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刘淑香

高中英语教学对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孙炎,才丽红

课外阅读要注重质量乔德秋

对优化课堂教学的三点思考曲国成

高考数学命题要体现素质教育王喜峰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杨冬,周艳秋

板书设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效应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 姚俊

朝鲜族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赵阳红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董淑杰

有效拓展延伸优化语文课堂段胜玲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范春杰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前的复习高燕

数学课上如何向45分钟要效率金蒙

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策略韩世英

篇7

2、教师的优化课堂结构意识不断进步,这体现在校级公开课和教研室以我校为依托的高阳县优秀课展示中。本学期我们为优化课堂结构,以校级公开课为载体进行体现和引导。为此我们安排了每周两节公开课,明显的比上学期安排的多。到期末的时候,除了美术课没有进行外,即使体育课和音乐课业都做了公开课,这一方面反应了学校教务处抓教研的力度。

3、学案的使用和当堂检测相结合,推动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其实这既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表现,每个学科都在做,应该说成效是凸显的,因为它一定程度上能够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并且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聚焦课堂的时候,我们提出了“目标、效率、方法、检测”这也算是对此课堂目标的一个交代。

当然,在教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具体包括:

1、听评课记录,以本学科或相近学科为主阵地的不多。

2、在校级公开课中,参与听的老师多于评课教师,也就是存在只听不评的现象。

3、如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做的还是不够。

篇8

共同体在我国中学,普遍存在着教师的教学共同体。然而中学教师教学共同体的类型和运行状况,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目前关于教师教学共同体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理论探讨和思辨层面,有的探讨了具体学科背景下教学共同体的建立,有的介绍了国外教学共同体的经验和启示,有的分析了教学共同体的作用和意义。现实教育情境中的教学共同体有哪些,其类型和运行状况如何,在文献中找不到清晰的答案。

一、教师教学共同体的概念

界定教育学文献中,“共同体”是个高频词,例如教育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教师共同体、师生共同体等。这些概念之间彼此相关,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本研究关注的是教学共同体(professionallearningcommunity)。中学教师教学共同体,是指以中学教师为主体,以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科研任务为使命,交流共享,互相促进,最终促进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群体。文献中对于教学共同体的定义大同小异。学者们基本认同的概念是:教学共同体是在共同的教学情境中设立的,共同体内部存在交流和共享,共同体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教师的发展。不同学者给出定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共同体的成员范围上。王彦明认为教学共同体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强调教师之间协作和师生协作;韦芳和罗之勇把教学共同体扩展到更广大的范围,他们主张教学共同体应该包括高等学校教育学专业教师、教学法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强调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的专业跨边界合作。本课题所关注的“中学教师教学共同体”,有三个典型特征。第一,成员的单一性。中学教师教学共同体以中学教师为主体构成。区别于师生共同体和高等学校教师和中学教师跨边界组成的共同体。第二,任务的清晰性,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科研任务为使命。区别于任务模糊的学习共同体。第三,目标的具体性以促进学生进步、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为目标。区别于目标宏大多元的教育共同体。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

以苏州市的中学教师共同体为被试,描述中学教师教学共同体的运行状况。采用了访谈法,进行了半结构访谈。我们围绕教学共同体存在方式(是什么)、运行过程(做了什么)、运行结果(做得怎样)编制了访谈提纲。在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帮助下,联系了苏州市的6所学校并进行调查访谈。在选择受访学校时,我们尽量保证受访学校在地域上具有代表性。受访学校既包括重点中学,也包括普通中学,保证了受访学校在学校类型上具有代表性。最终共有30名教师接受了访谈。每所受访学校的访谈时间在1.5~3个小时。访谈中全程录音,访谈后根据录音整理成Word文本。由两位研究者对访谈文本独立地反复阅读,进行开放性编码;开放性编码不一致之处,由两位研究者经过协商讨论达成一致,最终共获得开放性编码67个;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轴心编码和选择性编码。

三、研究结果

(一)教学共同体的类型

在访谈中发现,教学共同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教学共同体、衍生教学共同体。基本教学共同体主要包括年级组和教研组,衍生教学共同体主要包括教研共同体、校际联盟、非官方共同体,

1.基本教学

共同体成员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年级组、教研组之所以被称为“基本教学共同体”,是因为它们根植于基层教学一线,履行学校日常教学最基本的职能,责任重大;它们成员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从学校的权力结构来看,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是中学的两大权力系统。中学行政权力演变为由“教育局—校长—处室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组成的行政系统;中学学术权力演变为由“教育局—教研员—教研组组长—备课组组长”组成的学术系统。行政系统的指令最终要落实到年级组去落实,学术系统的教学构想最终要布置到教研组去实现。日常的管理活动、教学和教科研,都是依赖年级组和教研组才得以完成的。纵向行政系统中的年级组,横向学术系统中的教研组,自然就成为了教育系统中的基本教学共同体。

2.衍生教学

共同体是基本教学共同体的拓展和延伸

(1)教研共同体:教研组职能的横向拓展。市、区(县)教育局都设有教研员岗位,教研员作为某一学科的专家,负责指导辖区内该学科的教学和教科研。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教研员往往会组织辖区内该学科的教学骨干组成教研共同体。教研共同体名称各不相同,学科协作组、学科中心组、教改组、名师共同体、名师工作室都属于教研共同体。由于教研员有不同的行政级别(市级、区级),由他们负责的教研共同体也挂上了相应的行政级别。教研共同体对教学和教科研起到了引领和示范的作用。但是教研共同体成员范围小,惠及面窄。C学校b老师曾经这样描述教研共同体:“这个(名师共同体)层次比较高,毕竟参加的人比较少,可能受益面还比较窄。不同层次的教师有不同层次的需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建立不同的教学共同体,这样才会更好一些,可以各取所需,大家都受益。”

(2)校际联盟:年级组、教研组职能的向外拓展。校际联盟是由几所地域相近的学校组成的学校层面的共同体。校际联盟打破了学校之间的界限,促进了校际交流。但是校际联盟在组织上是相对松散的,权力责任关系模糊,容易引发管理上的尴尬。H学校的c老师这样描述他所在的校际联盟:“(教育局)只指定联盟中某个学校是盟主,盟主学校校长安排联盟的所有事务。这个有点为难啊,一个校长能把自己的学校管理好就不错了,哪里还有时间管理学校外的事情?即使管得好,我们觉得权威性也是不够的……”

(3)非官方共同体:教研组职能向民间的拓展。非官方的教学共同体往往以共同的兴趣和共同的任务为基础,以资深教师为核心自发形成。非官方的教学共同体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都由参与的教师自行商量决定,活动经费自筹。书友会、九九雅集属于非官方的教学共同体。

(二)教学共同体的活动

1.活动频率基本教学共同体活动频繁且有规律。学校从制度层面保证了基本教学共同体(年级组、教研组)的活动频率。H学校的教研组活动实现了“三固定”,H学校a教师说:“时间固定,比如说数学教研组的活动主要是放在周四;人员固定,凡是教研组成员必须参加,除非有特殊情况,不许无故缺席;地点固定,地点固定能保证活动效果,显得比较正规一些。”衍生教学共同体的活动次数时多时少。G学校b教师谈到校际联盟的活动时说:“活动的频率大概一学年两到三次。”D学校b教师谈到区初中语文名师共同体时说:“今年还没有开展活动,以往一般是一年两到四次。”B学校a教师谈到她所在的名师共同体时说:“去年一共搞了三次活动。”I学校的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有很强烈的任务导向:“活动的组织在有任务时非常密集,任务做完了大家就会歇上一段时间。”

2.活动形式公开课的使用最为广泛,最受教师的欢迎。访谈中,教师提及的教学共同体活动形式包括公开课、教学科研研讨、专家报告。当我们请受访教师描述最难忘的教学共同体活动时,很多教师都回忆了自己在共同体内开公开课的经历。公开课的情境与教师平时的工作情境一致性高,容易引起教师的共鸣;公开课的评课环节对教学实践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容易引起教师的反思;如果专家点评能与教师的知识经验密切结合,就能引起教师的“触动”。教学科研研讨、专家报告也是教学共同体常用的活动形式。有时教学共同体在设计活动时会同时选用多种形式;同一次活动既有公开课,又有教学科研探讨或专家报告。

3.活动的参与程度参与程度指教师在教学共同体活动中的出勤状况。参与年级组、教研组的活动作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被纳入了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H学校为了激励教师参加教研组的活动,制定相关规定进行物质奖励。H学校a教师说:“参与年级组、教研组的活动可以折合成课时(工作量)。比方说,(活动定在)上午第三、第四节课,两节课都到场的记两个课时,到场一课的记一个课时,无缘无故不参加的话没有课时。”由于制度层面的保证,教师对于年级组、教研组的活动参与程度比较高,鲜有缺席。教研共同体虽然是从学术系统衍生出来的机构,但是因为挂上了“市级”“区级”的行政级别,其活动、奖励都带上了相应的行政光环,对教师职称评定是有帮助的。

教师对其活动的参与程度较高。另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师参加培训有学时数量的要求,并将培训学时与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挂钩。参加教研共同体的活动可以换算成培训学时,这也是教师积极出席其活动的重要理由。校际联盟的活动参与程度各不相同。访谈中,有些教师谈及校际联盟的参与程度较低。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时候是“因为学校之间存在着竞争,所以大家一起活动时都不是很真诚”;有的时候是因为“(校际联盟)活动的价值一般不是很高”;有的时候是校际联盟活动的时间“与教学时间冲突,因此大家都不想去了”。总之,外在激励维持提升了教学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物质奖励激励着教师参与年级组、教研组的活动,荣誉和职称评定激励着教师参与教研共同体的活动。只有自发形成的非官方的教学共同体,其参与程度更多地受内在激励的影响。

(三)教学共同体的问题

1.教学共同体的成员重叠、功能重复问题所导致的隐忧

林林总总的教学共同体,其成员重叠、功能重复的问题是比较常见的。有教师说:“现在我们的教学共同体很多,同时在里面有些人是交叉的。就我们普通老师来讲,如果(教学共同体)特别多的话,也会让工作变得繁复。”这种成员重叠和功能重复可能已经引发了一些消极效应。最典型的消极效应就是众多教学共同体的活动挤占了教师的正常教学时间。G学校c教师说:“时间都被共同体的活动占掉了。市级、区级的研讨活动,加上校际联盟、校级的就是四个层次的教学共同体。有点重峦叠嶂的感觉,让我有点应接不暇。”G学校d教师说:“(教学共同体的建设)应该有系统。不要市里的教研室请专家讲一个内容,区里教研室又开会讲同样的内容,这些顶层设计的东西,对下面的教学没有多大用处。”研究中,我们感受到教学共同体的建设有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的倾向。有些学校的行政领导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花样繁多的教学共同体,热心地向我们介绍他们学校教学共同体的“特色”。虽然这些教学共同体有着花哨的名字,但是履行的职能都无外乎是年级组、教研组的基本职能。新的教学共同体多了,最后做事的还是一线的教师。一套人马,多块招牌,华而不实。

2.顶层设计、行政命令会导致教师对于教学共同体的消极参与带有官方色彩的教学共同体在活动设计上往往采用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推进;在活动的组织上往往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顶层设计和行政命令推动着教学共同体的运行,有其积极作用,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对教学共同体的束缚和限制。教学共同体内每位教师需要是不同的,如果教学共同体实行自我管理,就可以因地制宜,为教师量身定做活动方案,有效兼顾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而顶层设计和行政命令是无法实现这一点的。访谈中发现,基层教师对教学共同体活动中的顶层设计和行政命令是比较反感的,这种情绪上的对抗直接导致消极参与。G学校b教师说:“我希望这个活动没有行政化的命令,属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在起作用。往往越是有行政化的命令,老师越不想去。”

3.教学共同体的情感交流功能需要开发

访谈中我们感到,教学共同体的情感交流功能似乎被严重忽视了。教师更多地关注目标的达成、知识技能的增长、个人和组织的发展。而归属感、友谊、融洽的关系等话题,则基本没有被提及。有教师曾经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委婉的批评,C学校d教师说:“教学共同体要共同到什么程度?仅限于教学吗?如果仅限于教学,应该不可能走心地进入到每一个人。我很欣赏我们学校的一个外教,他在学校厨房做吃的,做好邀请其他老师一起来吃。老师们(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加融合在一起。我们目前的很多共同体还是只限于传达指示、表达思想……我很期待那种开放、活跃、谈心的方式。”教师的工作是辛苦、单调的,甚至是孤独的,教师的工作是一种情绪劳动,教师是一个比较容易产生倦怠感和情绪耗竭的职业。教师共同体应该发展出情感交流功能,让教师的工作环境中有更多的温暖、关爱。

4.教学共同体的运行和管理的专业化程度需要提升

教学共同体的组织者、管理者都是教师。教师熟悉的是教学工作,对于管理教学共同体可能会感觉有点陌生。访谈中发现,有些教学共同体的成功,原因就在于有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和运营者。如何管理和运营教学共同体,这似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困惑。C学校a教师说:“共同体怎么开展活动,应该开展一些研究。有了这个组织,怎么运作,大家都在摸索。如果有人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做,就不用摸索了,提高一些效率,否则做着做着就会流于形式。……共同体成立之后怎么监管,怎么评价还是值得研究的,评价机制跟不上,团体效率就会慢慢下降。”教学共同体是被寄予厚望的。研究表明,教学共同体确实值得被寄予这样的厚望,它不仅可以传播教育改革的新理念,而且还可以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建立合作性文化,促进有效的合作学习行为,进而帮助教师克服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共同体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能根源于基层的热情没有得到充分激发。过多的顶层设计和行政命令抑制了教师的思考过程,消减了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顶层设计和行政命令有其积极作用,当然不能完全放弃,但是目前这种管得太细、管得太死的方式,没有为教师在共同体内发挥创造性留足空间,是不利于教学共同体的发展的。

【参考文献】

[1]翟楠.教育共同体的类型及其道德意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1).

[2]卢强.国内学习共同体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2(5).

[3]王天晓,李敏.教师共同体的特点及意义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8).

[4]张贻波.基于师生共同体的“三段六环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2(10).

篇9

上学年度,在梁建柏校长的带领下,以打造特色课堂,争做魅力教师,追求实际实用实效为教学教研策略,找准校本教研和学校教育质量,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使我校教学质量得到很好发展,各级总体成绩有所提高。特别是121有效课堂教学取得阶段性突破,得到上级领导赞许和兄弟学校的认同。

本学期,我校将继续抵制庸、懒、散、漫、奢不良风气,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不断完善12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正是我们努力前进的方向。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我县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新课改为导向,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为目标,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效益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为核心,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交流,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优化教学过程。把好校本教研与教育质量关,找准教师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点,努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教研工作有突破,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2、工作思路:本学期,我校教学教研工作,将依据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总体工作思路,以王卫国教学顾问引领特色教学为契机,以实施121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全力做好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以校本教研为平台,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工作力度,以提高教师学科能力为目标,精心策划、组织和开展学科活动;切实把阅读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纳入常规管理,确保三项教学工作规范化、经常化;优化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强化质量监控,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认真做好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使其尽快成长,增强本组教师的整体素养。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争创一流教研组而努力。

三、目标任务

1、加强教学五环节的管理,教研组作好三次定期常规检查,确保各位教师以最佳教学状态进入教学工作之中去。

2、各科组要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开展学科小专题教研,其中英语科组和政史地科组本年度要完成小专题立项申报任务。

3、初一级全级和初二级6个试验班完善121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确保课堂改革能顺利进行。

4、加强课堂通关检测来了促教、促学。各科任教师要认真做好学情分析,进行查漏补缺,提高教学质量。

5、加强各教师的荣誉感。

6、完善教师公开课制度,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7、为提高我校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促进老师把握教学方向,本学期将举办教学案例设计比赛和青年教师说课比赛等。

8、抓好校本培训,加强教师教学理论学习,搜集有关研究材料,发挥我校作为的校本培训网络示范的辐射作用,使教师教学论文水平上新台阶。

9、抓好第二课堂活动,出好每月班、校黑板报,学习园地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四、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教职工的师德教育工作,使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忧患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学生主体意识、教学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尽忠职守,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2、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课标和新教材,研究的新教材中的新变化,使教师能够明确教学新要求,把握教学重点,并能够在教学中实施有效措施;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计划,开足开齐省教厅规定的课程。

3、积极创造条件,给一线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加强校际交流,实行走出去、请进来,参观名校、拜访名师,观摩教学;学习他人先进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加强对校级骨干教师的管理和对新教师的指导,积极开展同

课异构活动,骨干教师讲好一节示范课、新教师上好一堂汇报课活动,新老教师结对子等形式,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带头作用。

5、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各种教学评优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

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讲课比赛和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锻炼自己的机会,激励青年教师积极进取。

6、深入开展听课活动,要求各科组本学期公开课至少有6节;行政人员听课30节以上,科组长听课25节以上,教研员听课20节以上,科任教师听课15节以上,并且有一半是推门听课(以上课老师签名为准)。学期末将听课记录本交教研组备查(听课要求有课堂活动记录、点评、总评)。

7、深入开展校本培训活动,活动专题有: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数学科组)、怎样听好一节课和评好一节课(理化生科组)、怎样写好教学反思(语文科组)、如何实施121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班教师)等。

(二)加强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2、认真贯彻落实县教研工作会议精神,级级学习、层层落实,结合本校实际有效进行校本培训,并严格执行学校拟订的各项制度,做到一切为教学服务。

3、响应县局的号召,引导教师开展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自我的活动,适应当代教流,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

4、实行量化管理,各教师开学初要做好学情分析及制订出有效的对策。加强与外校沟通,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相互切磋,共同探讨新形势下的教学教改方法。

5、积极开展师生读书活动,提高人文素养,点燃师生读书激情,创建书香校园,同时,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学习园地和撰写个人格言等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6、分级、分科搞第二课堂活动和知识竞赛,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都有机会上台表现自我,都有机会获奖,尝试成功的喜悦,体验读书的乐趣。

7、设立学生成长记录表:如学生成绩记录表、学生德育记录表、学生谈心记录表、家访记录表等,并每个月进行一次总结,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促使学生向好方面发展。

(三)加大教学管理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落实教学五环节,切实把好五个关。①是严把备课基础关,教研组以不定期的方式来检查备课,检查后迅速将意见反馈给教师,帮助他们提高备课的水平并将检查结果存档。

②是严把上课关键关,严格教学过程监控管理,落实确保常态下的课堂教学,学生练习不得少于10分钟的要求。教研员随时推门听课,切实了解各教师的教学情况,推广好的经验,帮扶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

③是严把作业巩固关,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适量,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梯度性,既有基础知识训练,又有提高性的练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业要全批全改起到课堂反馈作用。

④是严把培优扶差辅导关,要求各教师认真做好学情分析,制订出可行的对策。

⑤是严把学习质量关,对学习中消极对待的学生做好批评教育,形成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每科组在本学期均要安排六节示范课,进行同课异构,进行对比教学活动,促使每个上课老师进行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案。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效率。我校从实巧精活新五个方面着手,实是面对实际、目标实在、讲求实效;巧是教学内容巧分析、教学过程巧安排;精是概念理论要精确、问题陈述要精练、重难点处理要精当;活是在优化课堂教学上要灵活运用,要因材施教;新是课堂教学要革新、教学方法要创新。

4、每天做好三巡工作。即班主任巡班、级长巡堂、校领导巡校工作,抓好课堂纪律,严管校园秩序,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团结向上的学习氛围。

5、重视教学过程管理,提高实效,检查机制落实到位。加强教学月报管理制度,级长及科组长要每月上报各教师的教学情况,推广成功经验,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6、重视大课间活动,劳逸结合,保证学生有良好身体素质,为中考体育加试作好铺垫。

7、加强班学习小组的管理,发挥学习小成员间的团结合作、互助交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每月先出级优秀学习小组,并给予物质奖励。

8、加强对实验班科组教师的管理,通过多渠道来提升实验班教师的业务水平,使他们尽快适应并完善121课堂教学模式。

(四)狠抓教学研究,着力提高教研效率

1、继续开展小问题大研究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坚持每周一科组活动(两节),每次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着重把教育教学工作的难点、热点变为教研工作的着力点。

2、继续搞好学科教研,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强化科组长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以身作则,肯吃苦、肯学习、肯钻研,乐奉献精神。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探索适应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帮扶年青教师成长,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实现良性竞争。

篇10

众所周知,研究即钻研探究新的认识和规律的活动。人类实践活动只有在研究成果的指导下,才能更科学迅速地发展,教学活动也不例外。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中学生已在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方面表现出了新特点,同时中学的各科教材不断改进,内容日益在更新,这就对中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扎实的基本知识,而且要有引导学生提高思维、自主创新的能力。为此,教师应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素质,用新的理念和方法、教学模式来传授现代科学知识,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要满足上述要求,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积极投身教学研究中去,经常自觉地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教学研究主要是教育工作者或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的研究过程,它是实践经验累积,概括和提炼的过程。这一过程能使教师对教学内涵的认识深化,理论升华,教学实践水平得到提高。因此中学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要立足教学,服务于教学,推动教学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1.中学教师教学研究的方向

1.1教学内容方面

1.1.1大量收集更新资料,博学勤思,精益求精

有人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笔者以为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而且应有一桶新鲜的水,流动的水。这就要求教师要大量收集与本节或本章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料,经常更新自己收集和积累的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认真研读教学内容,熟悉教学内容,还要经常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有关专业方面的一些新动态、新发展,并且教师还要把相关资料与授课内容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获得新鲜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博学勤思、精益求精是教师成功完成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条件。

1.1.2加强教研组工作,切磋研讨,集思广益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可见众人智慧之力量。中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研组工作是集众人之智慧共同提高的重要手段。教研组可以通过组织上课、听课、开展教研讨论会等形式展开教研活动。教研组经常组织教师去听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或为探索一种教育理念的试验课,然后组织大家评论,或对优点肯定推广,或诚恳地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甚或让每个人谈谈自己怎样去上好这一节课,互相启迪;教研组还可以对某一节课或某一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专题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互相争论辨别,从而达到对某一问题的共识。通过教研组展开的种种教研活动,可以使教师杨长避短,互帮互学,同时有利于活跃教师思维,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达到集思广益之功效。

1.2教学对象方面

教学目标就是让教学对象(即学生)不断地掌握新知识并增强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最终使其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为实现本目标,使教学活动成功有效地开展。中学教师必须对教学对象做比较全面地研究。

1.2.1深入地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取向、认知能力、认知结果。中学教师积极研究并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就能使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恰如其分的教学方法,以达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知识结构研究,既要了解一个年级、或一个班级学生知识结构方面的共同特点,还要了解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既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表现状况来体察,也可通过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来了解,还可通过和其他教师交流看法,来增强对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的认识。中学生知识结构方面已明显不同于小学生,其主要特点是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课程类型多,学生学习偏向性大,课程内容广,深度增强等。目前我国中学的课程类型较多,主要有数、理、化、语文、政治、英语、生物、历史、地理等,而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学习的偏向差异很大,有60~70%的学生偏向理科,喜欢学习数、理、化等,而另一部分学生偏向于文科,喜欢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这部分学生大致占20%左右,而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同时兼顾文理,这一比例特点,明显表现出了中学生知识结构的偏向性,另外对中学生来说,无论文科还是理科,课程的内容涉及面已经很广,部分内容相对较深。基于上述特点,中学教师还应在讲授好本门课的基础上多鼓励学生学好其它课程,尽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应使本门课程内容讲授有一定深度和新鲜度,使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做到博大精深。

1.2.2探究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远远优于小学生,中学教师应利用业余时间多研读教育心理学,经常接触学生,充分了解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模式,在教学中经常自觉的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得教学生动,课堂气氛活跃,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认识特征是满腔热忱的求知欲。对真理的追求,对缺乏可靠论据理论的怀疑,对未曾想到的现象出现的惊奇,对尚不理解问题的探求,都是具有强烈求知欲的表现。强烈的求知欲是创新的内驱力,一旦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可以产生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而创新性的思维活动正是蕴于这种精神之中的。中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需从培养兴趣入手。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广泛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强化兴趣刺激,如:辩论激趣、情境激趣、悬念激趣、形象激趣等,增强教育活动本身的吸引力,由此引发和扩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观看影视录像、参加知识竞赛、调查访问、咨询解疑等课外学习形式,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学有所用,用有所获,不断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1.2.3积极地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学中,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能够经常自觉地体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理学知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教学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密切地结合,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大力提倡中学教师积极地投身于中学生的心理研究中去。在中学生的心理研究中,杨晓波提出中学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中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着重针对中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如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方法不得当,缺乏自学能力等提出一些教育措施或教育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实施;情绪教育方面,中学生情绪易冲动,波动大,常常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如情绪低沉、压抑、容易激动等,故中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认识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学会科学地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挫折心理方面,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经受各种失败,多数中学生遭遇挫折心理准备不足,承受挫折和困难的能力较差,中学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看待挫折,了解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学会面对挫折,走出心理困境,避免心理危机。通过对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1.3.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一名知识丰富的教师,对于同一批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他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差异可能非常大。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获得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教学方法不良,则会很容易引起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基于此,中学教师应积极地学习和研究多种教学方法,从中筛选适合于自己教学较优的方法。

目前较新的几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主要有[2]:

1.3.1过程启发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在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方法,它的实施步骤是: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这一方法的优点上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

1.3.2元认知教学法,所谓元认知就是学生针对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认识。进行元认知教学,可从三点着手:1.教给学生元认知的知识。2.积累学生元认知体验。3.训练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这种教学法的优点是学生将由依赖教师的启发逐渐变为自我启。

1.3.3研究性学生指导法,这种教学法区别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主要是教学生做研究的具体方法,如何研究,指导学生搞好研究。

1.3.4治学型学习指导法,本方法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对某一专业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增强学生对某一领域知识的兴趣。

那当然各位中学教师,也可采用和探索一些其它的新的教学方法。

在明确了教学研究的方向后,为了保证其严肃性和科学性,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还应采用一些较科学的方法。

2.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方法

2.1认真地设立课题,研究求证

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钻研,对教学对象的充分认识,对教学方法的刻求探索,必然会对其某一方面产生独到的见解或想法,教学中,他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些见解或想法予以实施,正确的想法或见解将有利于教学,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而错误的想法或见解一定会对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或损失,这就要求中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其进行细致地研究,具体可通过设立课题的方法来研究求证,课题研究过程一般可以通过调查研究的手段来完成,根据课题研究目标确定调查题目,选定对象展开调查,再认真地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总结,最后得出可靠的结论。当然还可通过实验研究的手段进行,这主要是根据课题内容设立实验条件,创造实验环境,确定实验操作过程和步骤,并进行认真地实施完成,得出结论,有时还得对实验条件和过程进行调节,通过反复实验,最终得出正确结果。

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投身于实践,坚持以实践作为深化和发展认识的基础,其教学研究才会沿着科学的方向不断发展。

2.2撰写论文,对教学研究成果总结交流

论文是衡量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教师把自己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思考或研究成果整理,筛选,提炼,可写成教学论文。在论文写作中,中学教师要对平时积累的大量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处理,而通过这一过程,必然会使中学教师的认识得到深化,理论取得发展,业务水平得到提高。撰写论文过程也是中学教师对教学研究成果的交流过程,中学教师通过查阅他人论文,可以了解他人的研究结果,并可将其结果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同时,中学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论文的方式展示给其它的教师,供他们学习参考,即可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中学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明确的方向,科学的方法,投身于教学研究中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常性地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是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加中学教师教学兴趣的重要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更何况二十一世纪以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口号已被响亮的提出。愿广大中学教师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中去,为实现我国教育兴国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篇11

主题思维,即作为教育者,面对复杂的学情、纷繁的教学教研问题,要随时明确需要着手研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或任务,有主题的进行教学管理的思维方法。

现今普遍存在的教学教研现状是:1.集体教研中“以课代研”,却研究内容不明确、研究目标宽泛,从而导致执教教师在备课时,教研目标定位不准确,盲目追求面面俱到而缺乏深度和应有的教研价值;评课教师评课时要么光说好话,要么泛泛而谈教态、教法或教育理念,并没有做到因课导研,集体解决重点、难点的实质性问题,难以让执教与参加教研的教师获得具体理念指引下的方法或思路上的指引。2.个人教学缺乏研究意识,无法宏观把握教研课改动向,也难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自研课题或自主研究。

面对上述情况,笔者聚焦课堂课标教材和学科理性思考,从课堂共性问题切入,在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以主题思维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判断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效,从而使主题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符合教师发展的规律,促进教师对课标钻研、对教材研究的深度,以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

一、主题思维形成的三部曲

1.聚焦课堂课标教材

在高效课堂工程的推进要求中,音乐感性学科教学呼吁理性回归,使教学回归课堂、课标、教材“三位一体”。这需要在教学教研过程中,聚焦课堂、课标与教材,扎实学科的理性思考。

面对2011版新课标,宏观上我们应认真思考:经过10年实验,课标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对实验稿课标的意见与建议主要有哪些?音乐课标的修订是依据哪些原则做出的?修订后的课标有什么改变?在这些变化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什么?依据这些变化,我们一线音乐教师对教材修订有哪些企盼?对教学和教学评价可进行哪些具体调整?微观上,结合我们音乐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牢牢把握教育理念和课程宗旨,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重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重视“音乐本体”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传承,重视歌唱(及合唱教学)等多种音乐表现方式的学习。

同时在使用教材前,需把握新教材的编写意图,通过研读教材和教参,清楚地梳理出新教材的主要脉络,让教学有理可依、有步骤可循。

2.课堂共性问题切入

教学教研是为了解决在常态课堂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而对一个教研主题的把握能力决定研究的实效性。因此,主题选点小可以有效地对该主题进行深度挖掘和广度拓展。那种认为将几节学唱课放在一起,只要上了学唱内容,评课时泛泛而谈教态、课堂气氛等内容,就是作了“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研究”的认识是不合理的。

笔者倡导在主题思维引领下的教学教研可以将“小学一年级歌唱教学研究”细分为8个小主题:

(1)“学唱课《可爱的小象》同课异构研究”

(2)“趣味练声研究”

(3)“学唱课歌唱习惯培养研究”

(4)“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

(5)“学唱课节奏练习趣味化的教学研究”

(6)“学唱课中创设情境对以情带声的辅助作用研究”

(7)“教材中学生已会学唱歌曲的深度拓展研究”

(8)“学唱课获奖课例移植,经验改进研究”

这样一个大主题细化为8个小主题,在这8个小主题中,有教学设计的对比研讨,有教学方法的细化研究,有教学理念的实践摸索,还有成熟经验的移植等等,内容比较广泛;既各自成题,又相互关联。同时,这些小主题,都是音乐教师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每个小主题虽然题目不同,但都围绕“一年级歌唱教学”这个大主题,并且每个小主题都有具体的切入点,教师容易进入教学的研究之中。既可以作为一个教师自己一个学期或一个月的教研内容,也适合同校几个教师之间合作研究,还适合于镇区科研组的教师人较多,分组进行各个小主题的对比深化研究。

3.深化主题思维

选题的确定应深化到人人有任务或课课有任务。如果是科组研究的教研主题,应将具体研究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如果是教师个人研究的小主题,就应把主题完成计划落实到对每课的研究上。具体主题案例如下:

重视歌唱(及合唱教学)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研究内容,一年级是音乐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在这关键期中不仅要培养孩子规范的音乐课堂纪律、自然的发声状态、良好的聆听习惯,还包括良好的多声部意识等等。这点在教材的编写中多处都有明确练习指示。所以小学一年级下册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是课标、教材、教与学的共同任务。为此,这一主题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实施中就可分为几个步骤进行探究。

研究步骤一:

研究内容――下册第二课的《放牛歌》

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在间奏处的多声部打击乐器练习

研究步骤二:

研究内容――下册第四课的《可爱的小象》

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在演唱中的多声部打击伴奏练习

研究步骤三:

研究内容――下册第五课的《火车开了》

研究方向――学唱歌曲中的多声部声势练习

二、主题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运用

1.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课堂教学的指向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科学与否决定着教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是高效课堂构建的根本。

比如很多老师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第四课“长鼻子”《可爱的小象》一课中,经常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小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模唱等方法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初看这些教学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带着“主题思维”来审视一遍本课定标,它还不够准确。

首先,看课标对一年级学段目标的要求。

其次,看教材编写的意图。从教材的编写上来看,这一课包含三个板块的内容:学唱歌曲《可爱的小象》;用响板、碰钟为歌曲进行二声部伴奏;了解音乐要素之音乐的快慢。

最后,纵向比较该教学内容的进度与要求。

(1)已学的学唱内容具体要求

下册《布谷》要求:放松、清晰地演唱;

下册《牧童谣》要求:随老师模唱旋律;

下册《数鸭子》要求:轻声、愉快地歌唱。

(2)二声部伴奏

在上册第一课认识了碰钟,在《小青蛙找家》一课中认识了响板,并在《咏鹅》、《大家来劳动》、《小青蛙找家》、《星光圆舞曲》、《龙咚锵》、《放牛歌》等课中多次进行过二声部及三声部的器乐合奏。所以本课的二声部伴奏是属于学生复习、巩固的内容。

(3)已学内容中包含音乐的要素知识点

上册第三课讲过《音的强弱》;

上册第七课讲过《音的长度》;

下册第二课讲过《音的高低》。

通过以上三步骤的思考与教材剖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用柔美的声音演唱《可爱的小象》,感受大象的长鼻子音乐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歌词、模唱旋律、打击乐伴奏、快慢对比演唱等方法学会表演唱《可爱的小象》。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用放松、清晰的声音,轻松、愉快地演唱《可爱的小象》并认识音的快慢。

2.判断教学方法的选择

以下册第五课“游戏”《火车开了》为例,执教教师较多地选择学生模仿火车动作来边跳边唱;设置各车站站点、司机、站长等角色进行体验练习。但这些教法的选择并不仅是为孩子提供体验活动,而是应该带着主题意识,让方法为内在服务、为目标服务,让孩子通过系列体验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

又以《粉刷匠》为例,虽然这首歌曲在我们下册第七课“巧巧手”单元,但这首歌曲是学生幼儿园都早已学过的歌曲,但很多老师还是在课中让孩子带着方纸帽子,分组进行粉刷比赛,看似学生开心地一遍遍在音乐性弥漫原则下,用体验式参与活动来感受、表现歌曲,但由于老师在本课没有“主题意识”,并不是通过体现歌曲强弱规律的动作表演唱、表现演唱音色的粉刷动作来创编、体会歌曲情绪的快慢对比、感受“刷子飞舞忙”的分组活动……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在“主题意识”引导下选择和实施的教学方法,所以就不能较大限度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达到高效课堂的深化要求。

3.评价教学过程的实效

在主题教研中,教学评价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但因音乐教师善于表演不善于言表的特点,所以教研活动经常出现教师们不愿意进行评课的现象。要么光说好话,要么泛泛而谈教态、教法或教育理念,并没有因课导研,集体解决重点、难点的实质性问题,无法让执教与参加教研的教师获得具体理念指引下的方法或设计思路上的指引。

比如主题教研活动“小学一年级下册学唱歌曲中多声部意识的渗透研究”之研究步骤三,它的研究内容是下册第五课“游戏”的《火车开了》;研究方向是歌曲演唱中的多声部声势练习。评课时不可以泛泛而谈老师的教态很好,专业基本功很扎实,而应是有针对性地对某个环节的教学方法是否高效;教师操作与实施是否正确;设计意图实施于学生的有效度是多少;教学成败的原因对于多声部声势练习还有其他什么有效做法等等方面去进行对课不对人的教研。这样会通过“主题意识”引领下的真实有效的教学评价,来检测课堂是否高效,推动课堂进行再反思、再设计、再提升的有效途径。

三、主题思维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教研中的意义

首先,通过主题思维引领下的教研,能让音乐教师有方法可循、有步骤可依地进行研究,既可以自己进行自主研究,也可以结合同科组、同学科老师的力量,共同进行某一主题教研。以“自主学习课前预设群体研讨课堂求证群体评议找出问题”的教研模式,让老师在发挥个人力量,得到个人提高的同时,又与集体形成合力,向着共同而明确清晰的目标,一起研究、探讨、实践、反思,共同提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其次,主题思维指导下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的特点,所以其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探索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体现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科学的理性思考研究过程。

主题思维引导下的教研,有力地促进教师勤于读书,善于思考,敏于动笔。而主题思维引导下的教研又营造出良好的教研氛围。

蔡 云 广东省东莞市莞城英文实验学校

乐 讯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项目

《汝州曲剧在中小学校园的传承研究》顺利开题

曲唱千里,源自汝州。2013年11月27日上午,由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音乐学科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的子课题项目――《汝州曲剧在中小学校园的传承研究》 开题论证会在汝州市三高隆重召开,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的200余名音乐老师参加了会议。本课题研究小组确定汝州市三高、市四中和汝州市文化艺术学校为实验学校,课题组成员由河南省部分音乐名师和汝州市音乐教研员淡丽丽、汝州市三高音乐教师李慧怡、汝州市四中音乐教师殷利娜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