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独立思考的表现

独立思考的表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0 09:24: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独立思考的表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独立思考的表现

篇1

1 对预习的看法。调查数据:选择“不必预习”的,初一、初二分别为32%、30%,而初三仅为8%,绝大多数是水平较为一般的学生;选择“要预习,有问题请教他人”的,三个年级依次为3%、4%、18%。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对预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要求。在初三复习教学中,由于知识容量大,思维强度高,教学节奏快,因此,迫使多数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再带着问题去听课,才能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加上初三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完善及学习自觉性的不断提高,从而为思考性预习提供了保证。在初一、初二的教学中,由于英语内容的特点,使多数中等以下的学生觉得进行思考性预习极为困难。为此,教师只能按不预习的要求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挫伤了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从而使预习工作处于自由状态,表现在前三项的选择上数据较为平均。因此,加强预习的引导和督促,并构建在预习基础上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以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对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的态度。调查数据.“习惯独立思考”的选率最高(61%),选者为中上等学生;“偶尔有所思考”的选率其次(26%),选者多数为中等学生:选择“与左右同学商量答案”及“等待老师讲解”的仅为少数基础较为一般的学生,分别占8%和5%。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教学途径。交谈中,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也懂得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但由于基础和能力等诸多原因,这种独立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怎样使设计的问题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且具有一定坡度和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独立思考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

3 对作业的态度。调查数据:“先思考,做不出就问同学”的选率最高(52%),主要以中等或较高水平的学生为主;“必须通过思考后独立完成”的选率其次(35%),选者为具有较高或以上水平的学生:“边做边对答案”及“先参考别人的答案,再完成作业”的选率较低,分别为9%和4%,选者均为学习一般的学生。

分析与建议:这些数据表明,全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整天在一起学习,相互之间可商量、讨论、参考的机会较大。这本无可非议,但长此以往,一旦形成依赖别人的学习习惯,将会对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心理及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此外,这种作业“共享”的做法,不利于教学信息真实有效地反馈,以及教学进程、策略和要求的反馈。教学中,一方面,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教育学生懂得独立完成作业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除了对作业分类要求外,允许有些题目不做或选做,对于暂时做不出的题。允许只写解题思路及在何处受阻的原因分析,以确保作业的教学功能回归其本来面目。

二、调查后的尝试与启示

篇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被日益暴露。其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采用灌输式数学教学模式的现象尤为突出。更为可怕的是,有些一线教师对此现象的危害认识模糊,甚至产生偏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呢?又将通过何种途径来进行养成呢?以下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简略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独立思考能力,就是在不借助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思考者本身的探索和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不仅仅是孩子必须的能力,也是一种需要在教学中培养的习惯,尤其是要学好数学的孩子,这种习惯必须从小学数学教学就开始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让他们独立思考,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这种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首先,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是我国教学目标的重要要求。根据国家教委的相关规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包括三方面内容。其一,全面培养在校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增进学生智力水平;其二,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与独立思考能力;其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将独立思考提升为自觉学习行为等。由此可见,独立思考能力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其次,培养小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从育人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不单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基础是要有良好的独立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根据课堂的实际状况,培养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

目前,在我国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欠缺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其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1)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多年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偏重于接受式学习。教师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标,学生则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这样一来,在课上,教师控制着课堂,掌握着标准答案,成为整个教学的权威;在课下,课本和参考书充斥在整个自习环节,成为盲目抄写和记诵的标准。学生只能依赖于教师,服从于教师;只能依赖于课本,服从于课本。长此以往,学生们就只能主动放弃独立思考,成为一名甘愿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好学生”。

(2)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现象分析。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人们往往只是片面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不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经了解,目前小学生每天要学习 3 到 5科课程,用时高达十来个小时。一天下来,超负荷的课业负担使他们疲惫不堪,根本没有时间去独立思考。这就在客观上产生了一种被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的现象。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途径

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条件越来越高。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更是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那么,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

(1)创设以学生为主角的民主式数学教学氛围。通过上文分析可知,灌输式、接受式等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严重阻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和发展。之所以如此,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种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教学氛围呆板、不活泼,全部是以教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就必须要创设以学生为主角、民主、活泼的数学教学氛围。

(2)选取新颖有趣、结合实际的数学教学内容。经调查,84% 的小学生认为目前的数学学习内容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提起学习兴趣来。然而,数学却是来源于生活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挖掘出新颖有趣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在教授 10 以内加减法时,可以根据每个数字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学生身体中的数字(如手指等);在教授100以内加减法时,就可以利用算盘、火柴或自制小模型等一些道具,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营造活跃的校园课下数学文化探讨模式。校园课下数学文化探讨模式应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参与为主体,以增强智力为手段,以多种多样的实际数学知识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探讨模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课下数学活动小组。在每个小组中,设一到两名联络人,负责组织小组活动。小组所探讨的数学内容应由小组的成员集体挖掘。教师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小组活动情况进行启发、指导和检验。

数学课“应多给学生一点儿思考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环境,让学生的思维默默地在数学课中得到发展。这样学生经过自己成熟的考虑,发言才会有质量,才会真正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独立思考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关键,也是数学教学的传统。独立的见解是智慧的花朵,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思维驰骋的天地,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增添一种良好品质。

篇3

方法,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最后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只有拥有学习热情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才能在教育中更易于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现状

1.概念教学的弊端对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育模式,大多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弊大于利,不能及时跟进社会教育的发展,不能及时反映数学教育信息的变化,不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是:预习、听课、练习、复习,然后考试。这一系列的形式,反而让学生养成了死板的学习模式。如果这种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严重阻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2.学生主动性思考能力的欠缺

在小学数学教育的考查中,也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重要

依据。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表现出以教师为中心,形成教师控制整个数学课堂的习惯,由于标准答案掌握在教师手里,就会造成学生依赖于教师和课本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

养非常不利,会造成学生主动性思考能力的欠缺。如果学生对于数学问题和知识难点缺少主动性的主观思考,还谈什么培养学

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要想养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先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就要改变现有的授课方式。

三、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思考与建议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对学生初中、高中数学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且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优秀人才的标准,其中就包括是否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现有的数学教育模式,要进行积极改变,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同时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的现实意义,最后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批判性是指立足于实际学习情况,严格依据客观标准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到的数学知识,要怀着批判性的眼光,敢于思考,敢于质疑,从而养成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篇4

人与人的差异是会不会思考,而且是能不能独立思考, 就学习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的能力,独立思考是一个核心。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个非常自信的人,是个有突破创新的人,是个能适应各方面飞速发展的社会人。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结合本人数十年从事数学教育的经验,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由于现行教育制度的缺陷,有的学生认为学习的过程中不需独立思考,只要死记硬背,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他们总认为独立思考,是科学家的事,我们哪有这个本事啊!的确,科学家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但作为求知中的我们,更应该有勤于独立思考的意识。其实,独立思考很简单,例如:对老师讲的有不同意见,经过思考向老师提出来就是一次独立思考的过程。还有,对书上的习题提出与教师不一样的解法,也是独立思考。所以,中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进行独立思考,主动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当然,对敢于独立自主、独立思考的学生,哪怕是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老师也要进行鼓励、表扬。至于出现的问题,要教给学生解决的办法。不要小看这独立思考的小火星,“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自古成功在尝试”,让学生认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热情。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勇于思考的环境

1、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其前提是要相信和尊重每个学生,看到他们都有在某一方面成材的潜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全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教学情景就使我们很受启发:“教学中,他不断地鼓励大家:'谁来说一说,说对了表扬,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你的勇气。'而对孩子的错误解释,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为你的错误才使我们全班都能正确,失败乃成功之母。'而对孩子出色的回答,他更是毫不吝啬对学生给予夸奖和赞美:'真好,你有发现的眼睛。'当孩子不够自信而不敢举手时,他鼓励学生:'举起手来就是英雄,就是高手!'学生在他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小手举了起来。”在课堂上学生是“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一种多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激发点”,及时地给予点燃。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正是点燃他思考的大好时机,决不能轻易错过。一要鼓励学生答错背后反映出的独立思考和不人云亦云的勇气;二要肯定蕴含其中的正确因素;三要着力地把学生的错误开发成课程资源,与学生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四要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再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拿不准”时,这说明他的头脑正处于困惑状态,教师这时就要“拉他一把”,但决不要直接给出答案。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抛砖引玉法。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讲数列的简单应用时,用到了单利和复利,我没有告诉学生怎么做,只是解释了单利和复利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我是引导者,问题的讨论分析、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来完成,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交流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2、发散思维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往往表现在发散思维方面。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方位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立性等特征。教学中,给学生充分提供思考问题的机会,创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去认识事物,养成不局限于通过一个途径、运用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习惯。在具体做法上,可以利用开放性题型,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来训练学生。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独立的见解是智慧的花朵,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思维驰骋的天地。

篇5

在我国当下的农村小学中,数学教学存在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填鸭式教学法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过于追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我们必须改变不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

一、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所谓独立思考能力,指的是在没有外界及他人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独立的思考与探索,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部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而数学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在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中,独立思考能力关系著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现,这就使素质教育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所以只要我们能够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能够较好地实现我国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

二、我国当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当下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模式的落后是这一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就是填鸭式教学法仍旧广泛地存在于我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在我国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这一教学方法有着较强的有效性,但随着教育部对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填鸭式教学法这种不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单方面进行知识教学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而这种教学方法所产生的依赖性对于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也往往会产生较强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中,预习、听课、练习、复习、考试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流程,这一流程看似无所不包,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是最主要的评价依据,这种完全用标准答案评价学生的模式,也不能较好地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自然会造成小学生思考能力的欠缺。

三、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措施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教学模式落后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执教经验,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这一论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重视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为了能够较好地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首先需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位置,这就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感到较为压抑,这自然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为此,笔者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发挥出自身教学幽默、有趣的一面,这样就能够较好地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也自然能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逐渐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

2.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为了较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我们还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这一创新旨在结合学生生活与兴趣爱好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如果能够掌握学生在日常生活、娱乐中的兴趣爱好,就能够结合这一爱好进行具体的数学教学,这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自然就能够提高整个教学的有效性,并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分组式教学法的运用

为了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结合分组式教学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在这一分组式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基础的数学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为每一个小组准备刚刚所学知识的对应问题,学生在小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思维碰撞就能够较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并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就在客观上较好地实现了素质教育。

总的来说,我国当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只有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并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才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学生个人思考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成根.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读书文摘,2015(8):192-193.

篇6

严格地讲,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都会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进而作出回答,但这样未免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独立思考”主要针对课堂中核心问题提出时学生所进行的思考。基于这样的认识,走进《认识百分数》的教学,学生先后三次进行了独立思考:其一,在教师呈现“投篮总数”后追问“现在你准备推荐谁呢”,学生有个10秒钟独立思考;其二,在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数的意义前独立思考24秒;其三,在探究百分数的特别之处前独立思考,此处用时11秒。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取知识。《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中,因受教学内容的影响,课堂中我们没有观察到典型的自主探究环节。

但在我们过往的课堂观察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教学《找规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时,教材例题将1~10十个自然数依次排列,要求学生用长方形方框每次框2个数,看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在此基础上,每次再框3个、4个、5个数又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进而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学生通过行为操作或表象操作,再通过列表观察,很快找到规律。这样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主探究。

三、合作交流

篇7

课堂现象1:低年级课堂中,老师正在教学《月亮的心愿》,老师提问: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学生纷纷举手,教师让大家齐声回答。又问:“月亮的心愿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迅速举手,少数学生在看书,还未举手,教师指名最先举手的学生回答。继续发问:“月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少部分学生应声举手,多数学生看书并不作答。

课堂现象2:中年级课堂中,老师正在教学《渔夫与魔鬼的故事》,老师提问:你认为这篇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是什么描写?学生回答:对话描写。教师立即总结:对,这篇故事之所以如此吸引我们,就是因为作者注重了人物间的对话描写,通过对话刻画人物的特点,我们在习作中也可学习借鉴。

现象1中,教师提到的第一个问题,不用思考,学生只要明白自然段的概念,自然都会,因此大家纷纷举手;第二个问题,直接切入文章的主要内容,虽然答案在课文里,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一下子找出来,教师为什么不能多等一分钟,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第三个问题,则是思考性问题,只有少数学生举手,有表达的意愿,大部分学生并不作答,是在思考,还是在做其他事,不得而知。现象2中,教师提问仅仅停留在表面,至于“对话描写为何精彩,对你有何启发,你觉得对话描写最精彩,表现在哪里”这样的需要学生思考消化的问题完全由教师代为讲解,教师代替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角色,试问,这样的训练,目的何在?

类似这样的现象有很多,不由地引发笔者思考:作为教师,我们的课堂提问目的何在?我们通过提问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人。”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培养者,就应该将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重点研究项目。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习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发学生主动思维。关键是教师应给学生留足的思考时间,考虑到所有学生的思考过程,而不是只将目光停留在少数反应快的学生身上,或是为了按时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代替学生角色,过早地终止学生的主动思维。

教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应了解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这有利于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中,对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作了说明。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形式过渡;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但他们尚不能自觉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中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这表明他们思维的自觉性有了发展,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逻辑思维,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并具有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研究表明: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这也正是学生进入四年级后出现成绩分化的原因。那些爱思考、爱发言的学生成绩普遍在前。

独立思考能力,是在不借助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思考者本身的探索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新时代需要的人才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独立思考主要表现为有主见,为了让学生的主见尽可能接近真实,我们要在实事求是上下工夫。在观察事物、讨论问题、分析案例或总结反省的过程中,分析真伪,判断正误,评论优劣,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其受益终身。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呢?

一是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允许有不同见解,对学生的分析要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思考的态度,鼓励学生敢想敢说,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是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可采用讨论法,采取个案教学,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教学。老师要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提出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讨论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多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多数学生还没有“想出来”甚至后进生还没有“想进去”,就让思维敏捷的同学发表意见,则势必会挫伤多数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为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进入思考之中,必须留有充裕的思考时间。经过几分钟的独立思考,许多学生会有所发现,神情兴奋,跃跃欲试,一定会产生“说想法”的要求。

三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使学生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其乐于思考的欲望,形成一种处处遇问题,时时想问题,人人提问题的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

篇8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82-01

小学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黄金阶段,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工作重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值得我们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意义重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数学教育目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生一生中应用最广泛的能力之一。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二、当前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问题最典型,其原因是灌输式教学方式的盛行,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深受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影响。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向学生教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学生的主要目标则是考个好分数,升个好中学,因而只能盲目接受,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课外时间大量作业充斥学生的生活,让小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只能根据教师教的内容和大量作业被动地学习,从而丧失了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虽然没有了升学压力,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学校联考、排名,以及重点中学的招生考试,这样的应试教育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造成学生和家长看重的是高分数,而学校最看重的是优秀率和学校排名。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建立在能够有所创新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在小学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营造民主的数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会严重阻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小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教师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连加法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积极讨论,并鼓励他们采用多种方式计算,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

有些学生认为上数学课是很枯燥的事情,往往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完全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趣事进行教学,挖掘新颖的素材,创新出更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十以内加减法时可以利用手指进行教学,在教学生“乘法法则”时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中都会遇到的购物等场景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

3、设置合理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深度和广度并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辩论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来源于生活并没有现成的类型可以套用,都需要通过自己独立地思考和探索解决。设计问题还要具有挑战性并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既有联系又有距离,让学生既能感觉到这种关联且能知道问题涉及哪些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能感觉到其中的距离并有足够的信心跨越它,却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即所谓“跳起来摘桃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以及积极思考的探索热情,便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引发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自己的“聪明”、实现知识迁移和释放能量,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并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后所理解的原理不容易被忘记。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允许有不同意见,而不是标准答案,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析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4、创造课后探讨的学习方式

在班级乃至学校要营造活跃的探讨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和教师都参与其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要融合多种多样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课下学习探讨小组,在每个组员轮流组织小组探讨活动。课下讨论要有宽松的讨论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难易程度将班内学生分成几个课下讨论小组,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获得知识,发展独立思考能力。还必须定期对课后讨论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检视,从而保证课后探究的高效进行,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讨论方法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于学好数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开辟一个思维翱翔的广阔天地。

篇9

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在初中的学习中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所以,我国才大力倡导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做题时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灵活应变。数学题目知识量大,综合性高,同时受教育改革的影响,近年来的一些考题当中表现学生创新能力的题目越来越集中,所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应该被重视起来。同样的题目,有的学生就只会套用公式,而具体该怎么做却并不太明白,有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意,经过思考得出答案,而不是仅靠公式解决问题,简便容易理解,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更是需要这样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是最科学有效的。

三、互动交流,拉近师生关系

师生沟通在初中数学的教育中发挥着非常独特的作用,通过相互沟通和真诚交流,既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又可以探讨学习中的问题。只有进一步了解学生思想,剖析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思考问题,用创新思维想办法。师生沟通可以利用课间时间也可以放在自习时间,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有问题就及时想办法帮忙解决,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当中出现问题时也能提出来,从而教师才能寻找机会,启发学生动脑,独立地思考问题。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桥梁,是师生共同进步的先决条件。

篇1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一项重要的数学教育目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学生一生中应用最广泛的能力之一。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二、当前不少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问题最典型,其原因是灌输式教学方式的盛行,主动型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深受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影响。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向学生教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学生的主要目标则是考个好分数,升个好中学,因而只能盲目接受,缺少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课外时间大量作业充斥学生的生活,让小学生无法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只能根据教师教的内容和大量作业被动地学习,从而丧失了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虽然没有了升学压力,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学校联考、排名,以及重点中学的招生考试,这样的应试教育禁锢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造成学生和家长看重的是高分数,而学校最看重的是优秀率和学校排名。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建立在能够有所创新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在小学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营造民主的数学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会严重阻碍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为了让小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教师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连加法时,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积极讨论,并鼓励他们采用多种方式计算,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

有些学生认为上数学课是很枯燥的事情,往往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完全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趣事进行教学,挖掘新颖的素材,创新出更有活力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十以内加减法时可以利用手指进行教学,在教学生“乘法法则”时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中都会遇到的购物等场景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感觉。

3.设置合理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有深度和广度并有较强思考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辩论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来源于生活并没有现成的类型可以套用,都需要通过自己独立地思考和探索解决。设计问题还要具有挑战性并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既有联系又有距离,让学生既能感觉到这种关联且能知道问题涉及哪些基础知识,又要让学生能感觉到其中的距离并有足够的信心跨越它,却又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即所谓“跳起来摘桃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以及积极思考的探索热情,便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引发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自己的“聪明”、实现知识迁移和释放能量,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并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后所理解的原理不容易被忘记。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允许有不同意见,而不是标准答案,教师对于学生的分析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篇11

纵观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一般以教师单纯教授教材知识,学生听讲为主,并且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还存在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现象,在讲解中主要以教学大纲为主,过分注重标准答案,不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创新能力被忽略,阻碍了学生数学逻辑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分依赖老师的作用,缺乏学习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基于数学这一学科的特性,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关键。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过分注重对教材知识的灌输、例题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也忽略了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这一事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成为了教学中的配角。此外,初中学生由于身心还未完全得到发展,对教师还存在过分的敬畏,在教学中常常表现出一味地跟随教师的思维的现象,不善于独立思考。当前初中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主要依靠死记硬背以及机械地反复练习,并不能正确深入地理解数学问题,对于数学学习中的问题不能独立地思考并解决。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

1.提出独立思考的要求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数学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一般不是那些不断机械重复做练习题的学生,而是那些喜欢思考,热衷探究的学生。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对学生制定相关要求,要求学生的学前、学中以及学后都要主动去思考。并且根据学生数学成绩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思考空间,让学主探索思考的方式,在课堂上甚至可以适当放任这些学生因思考而不注意听讲的行为。对于数学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自主思考,并留给他们一些难度适当的数学题,引导他们自主思考,提高创新力,培养这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努力培养其思考的意识。

2.创造独立思考的情境

所谓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情境,就是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良好的思考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数学定理的时候,教师可适当讲述一些该定理发明者思考该定理的一些思考过程;在讲解一些像几何问题这类抽象问题时,可以借助实物模型进行讲解,使数学问题更加形象化,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后用模型对几何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在数学课堂上可以穿插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冲动。总之,通过情境式的教学,充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逻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新力。

3.设置独立思考的问题

巧妙地设置独立思考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这一问题时,涉及到很多的推导关系式,老师可采取这样的一个教学方法,为学生设置独立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老师先向学生们进行讲解,推导出一个关系式,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其自行推导其他的关系式,必要时还可以进行小组在推导时,时间上、方法上的竞赛,增加学习与思考的趣味性。此外,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巧妙地为学生留问题。所谓留问题,一方面是指老师在为学生讲解完之后,留时间给学生对讲解的问题进行回顾、再思考,回到问题中进行反思,或许学生可能找到新的问题,进而引导其自主思考。另一方面,老师在讲解某些数学问题时可以不完全讲解,而留有一些思考的余地,比如初中数学中比较常见的行程相遇问题,一般有较多的解题方法,老师可选择一种方法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对其他的解题方法稍作提示后留给学生独立去思考,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喜欢一题多解的形式,较容易激发其独立思考的兴趣,积极探索其他的解题方法,久而久之,对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学习习惯具有较大帮助。

4.讲究独立思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