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0 09:24: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金融科技项目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金融科技项目管理

篇1

目前,市场上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可以简要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工程建筑领域,这也是项目管理软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往往被称为建筑行业的ERP,涉及到对项目本身如成本、资金、进度、合同变更、采购、销售、质量、沟通、风险等的管理,也涉及到项目管理相关人员、承包商、设计院、供应商及监理单位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并且常常需要对多项目进行协同管理和资源调度。二是新产品(包括实物产品和服务类产品)设计开发、软件开发领域,主要应用于制造、电信、金融、科研、IT等行业,涉及到对项目进度、成本、沟通、文档/图像/数据、风险等的管理,项目团队的协同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建筑行业是项目管理软件需求的主力行业,占有总体市场26.5%的比例;制造行业中新产品开发、订单制造等领域也对项目管理软件需求旺盛。建筑和制造行业占有近一半市场份额,其它行业需求比较分散。虽然项目管理软件都是为了实现项目对项目相关的人、财、物全面的动态的监控,但是不同的行业对于项目管理软件的需求功能和深度不同,因此要求软件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特点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项目管理软件主要用于大型建设项目的管理以及产品研发和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因此以大中型企业需求为主。在2005年中国项目管理软件市场垂直结构中,大中型企业采购规模占了总体市场86.8%。从区域来看,2005年,华北、华东、华南三大区域共占据总体市场69.4%的比例,成为厂商关注的重点区域。主要因为这三大区域经济比较发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较集中,同时能源、重工企业较多,IT和通信企业的研发中心也多聚集于此,使其对项目管理软件的需求比较大。

市场竞争状态

目前,中国的项目管理软件市场是一个远未成熟的市场,项目管理软件提供商比较分散,来自国外的如Primavera、Welcom等知名品牌多采用总的形式进入中国;本地除了如梦龙科技、易建科技、广联达、同望科技等已经建立起知名度的厂商,还有一些专注于某一区域、某一行业或项目管理软件某一细分功能环节的较小厂商,如专业做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软件的厂商,专业做建筑业计量软件的厂商等;还有综合性软件厂商如SAP、ORACLE等都在整体解决方案中提供项目管理模块;另外,在一些大型项目建设过程中自行开发或合作开发形成的新的软件也加入到竞争行列,如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开发的三峡工程建设管理系统(TGPMS)已经开始在其它项目中拓展应用。

由于目前市场上提供商多数规模较小,比较分散,因此市场竞争并没有其它软件如ERP软件市场激烈,多数厂商都在自己的领域形成自己的产品特点,面对细分市场提供服务。2005年,前10位厂商在项目管理软件市场中占有70.2%的份额,市场集中度并不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厂商是主力厂商中的重要力量。未来,这一市场的融合度和集中度将迅速提高。

赛迪顾问在调研中发现,用户对于项目管理软件品牌的选择偏好非常分散,没有出现用户偏好集中的优势品牌。比较来看,Primavera、梦龙科技、微软、广联达等是用户选择倾向相对较高的几个品牌。说明在项目管理软件市场用户对各类品牌的差异认识不清,优势品牌的塑造还需要厂商付出更多努力。

应用特征

1、项目管理软件由建筑行业向其它行业加速拓展

项目管理软件在建筑领域应用较多,主要包括对物料、资金、进度的管理,目前由于市场上各行业用户对项目管理软件的认知度都在提升,各行业的大型或常规项目也需要通过软件来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可以看到,电信、金融、制造、交通、能源、政府等各个行业对管理软件需求都迅速提高,使项目管理软件在各行业的应用加快了拓展速度,推动了中国项目管理软件市场规模的扩大。

2、用户注重软件产品的实用性及对管理决策的支撑效应

目前,行业用户在选择项目管理软件产品时,产品的实用性成为用户考虑的首要因素,说明用户对于软件选择比较理性。因为不同行业的业务模式差别很大,对项目管理软件功能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项目管理软件厂商只有开发出更具行业适应性的产品才能真正帮助用户解决管理问题。

用户也认识到,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不只是代替手工操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实现从战略高度对项目人、财、物和风险的实时监控,用户更看重软件对管理层决策的支撑作用。一般地,对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的引入、质量管理、成本/收益分析等功能受到用户的普遍重视。优秀的项目管理软件必须时时关注用户需求,保持技术、功能和理念的先进性。

3、服务受到用户和厂商的普遍关注

篇2

作为业界领先、拥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IT管理专业咨询和培训机构,趋势引领以提升客户价值和风险管理能力为目标,致力于将国内、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与客户管理实践相结合,建立体系化的管理方法,培养科技管理人才,提高客户管理成熟度。趋势引领主要业务领域涉及IT治理、IT管理规划、IT服务管理、信息安全管理、IT风险管理、项目管理、业务连续管理、IT合规与IT审计、IT部门与岗位设置、IT人员绩效管理等方面。

趋势引领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深圳设有办事处,提供覆盖全国的咨询和培训服务。趋势引领与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金融监管机构、高等院校、专业论坛、IT管理工具实施厂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跟踪管理标准、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变化,广泛汲取行业的成功实践经验,为客户提供及时、权威的信息和咨询服务。

以“领趋势,引未来”为培训品牌,趋势引领致力于打造IT职业经理人,通过IT服务管理,项目管理,安全、治理与合规,以及软技能方面的培训实现IT人员职业化发展路径的全覆盖。

以”势在,必行”为IT服务管理方面的品牌,趋势引领着重培养学员IT服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ITIL全系列课程、ISO20000全系列课程和ITSM部署实施方面的训练,强调学以致用、从实战中来到实战中去的思路,确保服务的有效开展,创造绩效。

篇3

目前,大多数大型商业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在总行的科技组织体系中成立了专门的研发部门,承担本行系统和产品的研发等工作。经过多年的摸索,研发部门也逐步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研发管理体系,覆盖了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程序开发、软件测试到投产运维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基本能够满足自身经营发展和业务创新的需要。但也应该看到,商业银行的软件研发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效率不高、版本有缺陷甚至引发系统故障等问题,与业务需求和客户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软件研发的精细化管理。

1.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控制

研发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系统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是第一要务,控制好软件质量将从源头上确保系统上线后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因此,在按照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等完整流程开展研发的基础上,需对每个阶段的管理进行细化,同时还要保证各环节之间做好无缝衔接,从制度、流程等方面入手,制定精细化的标准和管理要求并严格执行,将可能由产品质量引发的风险控制在研发阶段,避免产品“带病上线”。

2.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研发效率

人们通常认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提高效率存在一定的矛盾,精细化管理很可能会带来效率的降低,其实,在项目实际研发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因为项目管理流程过于粗放和各环节衔接不顺畅而导致软件研发过程中出现项目范围失控、进度延误、效率低下、预算超支、产品质量较差等问题;另外,由于缺少统一的工具平台,项目组成员之间缺少信息共享和沟通,也不利于项目顺利实施。因此,对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精抓细管项目流程各环节活动,提高工具自动化水平,有助于提高研发效率。

3.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和贴近客户需要

对于科技研发部门而言,在确保软件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满足业务需求和客户要求是最终的目标,即当下被普遍提及和追求的极致客户体验。在“多”(任务多)、“快”(时效性强)、“好”(质量好)的背景下,研发部门往往容易犯“省”的错误,甚至省略了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最终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在软件研发过程中,为了达到业务需求目标,需要制定周密、详细的研发管理措施,针对不同的项目类型制定差异化的项目管理策略,促进开发与业务相融合,及时响应业务需求,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

二、软件研发精细化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软件研发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统筹考虑流程、制度、工具、人员、考核评价等方面,制定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措施,才能够达到提升软件研发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1.细化项目级别和类型,制定差异化的项目管理策略和流程

商业银行由于金融业务的多样性和信息系统架构的复杂性,研发项目数量众多,导致管理难度日益增加,采用统一的项目管理策略越来越难以满足不同类型项目的实际需要。为更好地契合项目实际情况,需要在原有软件研发管理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的项目进行细分,并制定基于分级分类的组织级项目管理策略。根据项目规模、复杂度、关联系统、重要性等特性,可以将商业银行软件研发项目分为三个级别:(1)大型工程通常指规模较大、复杂程度较高、涉及多个业务领域或系统的大型工程,一般是多个项目的组合。其项目管理工作往往比较复杂,例如,需要由项目管理办公室(PMO)成立工程协调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事宜;优先保证工程中项目所需的各项资源;更加紧密地跟踪工程中各项目进度、风险和问题;严格管控工程中各项目的实施过程、代码及文档质量等。(2)重点项目通常指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战略规划或技术研发特点圈定的一些需要重点实施的项目。其项目管理工作没有大型工程复杂,但需要项目经理具备丰富的经验,保证项目所需的资源;紧密跟踪项目进度、风险和问题,严格管控代码及文档质量;项目实施过程可在组织级管理规范允许范围内进行裁剪。(3)一般项目指除上述大型工程和重点项目之外的其它研发项目,该类项目往往数量最多,而且由于银行业务种类繁多,项目实施情况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该类项目按照业务特性进一步细分,分别明确适合不同类型项目的研发过程管理、文档管理、考核评价等要求。例如,互联网金融类项目往往需要采用迭代式开发模式,对于研发过程管理、文档要求有别于其他类型项目;数据分析类项目由于偏重数据的收集、分析、加工和统计,其文档模板与通用模板差别较大;对于含采购的项目,在项目研发过程管理、文档要求、考核评价指标设计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特别定义。采用分级分类的项目管理策略可有效解决商业银行软件研发项目种类繁多、项目管理难度较大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项目研发效率,更好地满足商业银行软件研发工作实际需要。

2.建立分层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多措并举促进制度落地实施

目前,商业银行大多已建立了统一的软件研发管理制度,但在制度体系建设和制度落地实施效果上,各家银行水平参差不齐。制度是项目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并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贯彻实施,项目管理才具有真正的规范性和执行效力。在制度建设层面,首先是建立分层次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针对商业银行软件研发过程中涉及的不同项目类型、不同参与部门制定或补充管理细则、工作指南等,进一步细化管理要求,为研发工作的开展提供规范和指导。其次是加强制度宣贯。软件研发的参与人员众多,仅就软件实施阶段而言,通常包括项目经理、技术经理、架构设计师、测试经理、应用支持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要让制度规范深入人心,除了做好制度宣传解读,还需要对各级人员进行宣贯,针对不同角色组织不同层次的培训,从而实现日常工作执行与制度规范要求相匹配。最后,随着实际工作的发展变化,需要对项目管理制度规范进行及时更新,并根据需要及时补充新的管理细则、工作手册等。只有建立完善的精细化的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才能使参与软件研发的所有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

3.以自主研发为主,搭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统一协作工具平台

商业银行软件研发管理流程复杂,涉及人员和部门众多,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往往分散在各个工具之中,或通过邮件、公文等形式进行分别处理,这种方式导致项目管理流程碎片化,不利于掌握项目整体管理状态;同时,由于各家银行项目管理流程往往具有各自的管理特点,市场上很难有成熟的项目管理软件完全满足行内需求。商业银行软件研发工作参与方往往涉及业务部门、科技部门(含开发中心、测试中心、数据中心等),项目管理包括立项管理、业务需求研制和评审、项目计划及审批、项目任务分解、软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测试管理、缺陷管理、变更管理、投产管理、结项管理等多个流程。通过自主研发工具,实现软件研发项目从立项到结项的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为不同部门、不同角色的人员提供统一协作平台,即可实现对项目管理流程的统一监控和跟踪,以及项目管理数据的集中管理和使用,从而提高项目管理工作效率,达到项目精细化管理目标。

4.健全项目经理培训体系和资质管理机制,形成项目经理培训、考核、聘用的闭环管理

项目经理作为研发项目团队的核心,其专业技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商业银行应加强项目经理的培养,对项目经理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是建立系统化的项目经理培训体系。从培训内容上可以分为项目管理理论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案例讨论、优秀项目经理经验分享、外部交流等;从培训对象方面可以分为高、中、初级项目经理培训;从培训师资方面可以采用内部师资和外部师资,从而实现对项目经理的全面培养。二是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项目经理资质管理机制,综合考虑项目经理经验、项目考核情况、项目经理考试情况等对项目经理资质进行评定,同时将项目经理资质评定反过来作用于项目管理实际工作,例如不同级别、规模和复杂度的项目需要由不同资质的项目经理来承担。通过上述措施,实现对项目经理培训、资质评定和聘用的闭环管理,有效提高商业银行项目经理精细化管理水平。

篇4

一、项目管理理论概述

何谓项目管理?就是明确工程项目目的与需求,客观的组织管理一个项目的发展过程,并快速高效的完成该项目。其中包括经济目标和非经济目标两种,前者侧重的主要是工期、成本及质量等,而后者更注重提高满意度及相应的能力以便于更好的发挥其潜能。除此之外,还要分解项目目标,该工作从确定工作范围开始,然后明确需求并进行最终资金预算。项目管理旨在突出特点,使工程计划更具逻辑性,更协调。多方面明确目标并及时管理,如进度、成本、质量和风险值等等,同时化复杂为简单,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如今,只有不断的创新管理模式,才能在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的情况下满足社会的需求。INTERNET/INTRANET网将是各种管理模式创新的平台,以传统采购模式的采购管理论为基础的模式属于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并随着电子商务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传统的商务模式及采购模式将被改变。同时,ERP、JIT等管理模式及思想观念的出现,将带领着全社会逐步走向网络化、整合化、电子化、客户化、协作化的趋势。现在,在打破原有的单一局限的基础上的生产,则需要企业间联合设计、分布式的生产、然后统一组装。由此可见近年来上、下游供应商之间更看重的是彼此共同受益,从而达到双赢,既共同携手合作,又相互竞争。

二、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一)研究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项目管理方面也不例外,一些国外的研究人员在一些项目管理理论取得卓越成就之后仍坚持继续创新,继甘特图、网络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之后依然倾力打造全新的管理方法。

首先是对已有的先进技术中模板及算法的查缺补漏,它们都是由经典PCPSP而获得的。而经典的PCPSP可以这样理解:通过对项目活动的假设构建网络图,再通过假设将其改造成多种形式形成整数规模。同时针对此问题提出不同的解码方法。同时还包括Cho and Kim所给出的模拟退火算法。随着进一步的研究为项目管理相关工作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同样,早些时候在我国钱学森和华罗庚的带领下,我国开始对此更加重视并通过借鉴一些外来的理论方法逐步研究学习,并于1991年成功成立了该专业的跨部门组织――中国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Committee,China,简称PMRC)。随后,分别从经验方面、实证研究方面、理论研究方面等逐渐使我国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得以完善。

(二)发展方向。早在上世纪,项目管理已用作为实践学科直至1954年,随后CPM、PERT、GERT等技术大量涌现并应用迅速确立了该新学科。我国于1955年从钱学森、许国志手中得到了运筹学的“种子”,并在1964年被华罗庚推广。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云南鲁布格水电站引水隧洞中的首次应用,大大缩短了5个月的工期,与此同时还降低了40%的工程造价,可谓是迈出了卓越的一大步。随着该项目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得到了完善,使项目管理法制化水平得到了提高,并逐步推动其走向现代化、精细化、信息化,以及多样化,同时体现了实施专业化、社会化、职业化。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也逐步逼近国际化、全球化,吸收许多优良先进的外来做法和经验,从而使我国的项目管理得以完善,无论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并不断发展和创新。随着项目的管理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的项目管理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管理理念。

三、项目管理方法及核心体系

(一)质量管理目标分解。质量是伴随一个施工项目全过程的关键词,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而最终顺利竣工之后的施工验收和检验评定达到标准,并合法进行施工操作,技术完备,手续齐全即符合质量管理目标。为了确保达到预期效果,除了对人、材料、机械、环境和方法的严格控制,还要对项目的技术、原材料、施工全程、人员和资料等管理方面进行加强。同时,也可逐步递进分解为工序质量、单项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分项工程质量等等。从而抓住整个项目管理的灵魂。

(二)成本管理及预测。在一个项目中,最终是否能够达到质量目标的一个最根本决定因素就是成本,它将直接影响并制约工程进度。只有不断的完善成本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案力求将成本降到最低,才能产生最高效益。同时还要严格控制人员及技术因素,对材料质量、设备、资金、气象地理、自然灾害及社会环境因素了如指掌,以确保施工进度和项目管理质量,做到宏观发展,利益最大化。

(三)项目管理的核心体系。一个项目是否能够高质量的进行并完成,除了朝着目标发展之外,经验教训也是极其重要的。倘若我们必须面对财富流失的话,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最宝贵的经验教训。虽然,随着发展的进步,项目管理逐渐得以完善,但由于信息的匮乏,及经验的不足所致的重复性工作大大降低了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使成本提高于无形之中。由此可见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项目的规模化,内容的复杂化,涉及面的多元化,对项目管理的要求也上了一个阶梯,发现其制约与关联的内在联系,并将这些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以便更好地控制整体。因此,就利用这种有机结合的方法使其在一定的空间、时间以及成本内发挥最大的作用,达到预期要求,占据有利的市场经济位置,使其随时处于可控状态,为其提供标准的向导,从而使能力得以提升,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这其中,无论是思想模式,还是PM、BPR和ERP等集成化,都将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发展的必要选择和必经之路。

四、结语

由分析可发现:FAI对GDP的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大,同时也显示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FAI的绝对额增长速度一直呈不断攀升状态,然而GDP/FAI的相对比值却呈下降趋势(当然在本文中还没有进一步分析居民消费和净出口的影响)。鉴于这一点,首先,我国政府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然需要把握投资的主要力度,加大对投资结构的调整,加大对基础性的投入、公共设施建设,并在基础设施的管理、公共物品的管理方面加强管理,从而使其切实的发挥福利作用充分的发挥社会福利。更重要的是还要不断强化投资前的论证、建设中监管、竣工后的运营,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对于地方政府申报的中央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要切实把握“经济必要,适度前瞻”的原则,杜绝“贪大求全,极度超前”的挖中央财政的思路,这样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其次,要进一步推行和完善绿色GDP核算方法,转变对地方政府的考评体系和机制。最后,深化金融机构的改革,使金融市场运行机制、投资体制、融资体制更加多样全面化,使金融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化;深化资本市场的改革,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真正使资本市场发挥有效的资源配置的作用,把资金引导并配置到效率高的行业和企业中去。(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建文 单永体.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2年7月,第38卷(第20期):268页-275页.

篇5

第一格:应用新技术,提升客户服务水平。2013年,黄河农商行率先在宁夏地区使用智能叫号预填单系统,项目二期大堂助手及后台管理系统也于2014年开发完成后上线。同时,该行通过优化前台图形界面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及稳定性,增加柜面交易联动联网核查功能,积极推动基于图形界面的远程集中授权系统在全行范围的应用。目前,黄河农商行图形界面使用率达到98%。另外,该行还借力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完成了微信银行、移动营销系统建设。

第二格:加快应用系统建设,提升产品创新能力。2013年5月,黄河农商行首张借记IC卡正式发行,标志着黄河农商行卡正式迈向“芯时代”。而后,黄河贷记卡、黄河富民卡等特色产品,在经过充分的调研与测试后也相继发放。该行还建立了全行级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统一客户视图,实现了基本客户信息数据统一管理、信息共享。该行二代农信银系统、二代支付系统已于2014年正式上线。

第三格:加强与第三方互联互通,推动外联渠道服务。金融便民服务自助终端平台、二期交易平成了开发测试工作后上线。黄河农商行第一台“万村千乡”终端正式开通,实现了刷卡消费、转账汇款、小额取现、支付缴费等金融服务。通过“数字社区”与“万村千乡”工程的开展,架起了现代金融服务群众的“直通车”,缩短了客户与金融机构间的距离。该行加强与人社厅业务合作,积极推进社保一卡通平台建设,完成了与医疗和养老系统、医院、药店前端结算系统联调测试并上线。

第四格:积极推进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内部管理水平。2013年启动了审计管理系统项目建设,经过需求讨论、开发建设、测试运行、优化调整、培训推广等多个环节,系统于2014年正式上线运行。评级授信系统建设项目于2014年1月正式上线,结束了黄河农商行系统长期以来利用手工进行贷款评级、额度测算及统计的阶段,实现了对单一客户、集团客户进行统一授信和限额管理。

第五格:推进基础平台建设,规范数据标准,加强项目管控。一是建立了新资本监管统一数据报送平台,以实现信息交互、数据共享和统一风险管理;二是构建了全行统一的业务数据管理平台――ODS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和产品的整合,提供灵活的数据及报表访问机制;三是建设统一项目管理平台,规范项目从需求受理到投产上线的整个工作机制,保证项目管理规范化、执行透明化、监控精细化。

第六格: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提升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通过引入运维堡垒机项目,进一步规范运维用户管理、操作审核、实施监督、留档备审等多方面的管理需求;通过对刀片服务器、VMWARE虚拟化、卡业务小型机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采用高可用或虚拟化等技术手段保障系统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提升硬件性能,满足后续业务扩展对硬件设备的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了系统安全性能。

第七格:推进灾备中心、二路市电项目建设,保障业务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满足监管要求,提升业务连续性管理水平,2013年,该行启动了同城灾备、二路市电项目建设工作,重点加强电力、通信和消防等基础保障性工作,通过建立对供电、通讯与主要设备的冗余备份机制,不断加强容灾能力,更好地保障了数据安全及系统稳定运行。

篇6

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明确指出:“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获得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因此,今天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实力,主要方式就是采取各种措施支持本国企业的发展,努力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离不开我国企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愈发突出,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既有挑战,更有机遇。一流的企业,应该善于清醒研判形势、积极应对挑战、准确把握机遇,实现快速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将对我国企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从有利因素来看,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促进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将加速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为我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吸引外资利用国际资源,可以盘活我国闲置资金和资源,使生产要素配置不断优化。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将推进我国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三是促进科技和管理水平进步。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外跨国公司,尤其是先进企业对我国的投资,这将在实现互利共赢的同时,为我国企业学习新技术、新的管理方式提供了有利契机,将促进其生产经营水平的提升。四是带动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将使各国经济联系进一步紧密,将为我国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和增加贸易机会提供有利契机。五是促进企业走向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型跨国公司不同程度地结成战略联盟,掀起了国际并购热潮,将推动我国企业向现代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将给我国企业带来的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增加金融风险、增加环境治理的难度、增加出口难度、扩大与投资国的差距,增加了国外跨国公司制约我国经济的可能性等。

二、国内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相关政策将为我国企业的提供发展机遇

党的十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企业税负将逐步减轻。我国将以“营改增”等方式,逐步减轻企业税负,为细化社会分工提供有效的税制保障;将完善出口退税政策,适当提高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为装备制造出口企业提供有力的外贸金融支持;将引导装备制造企业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逐步减少“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将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出口信贷资金投放,支持国内企业承揽国外重大工程,从而带动成套设备和施工机械出口。

二是企业市场化程度将不断加深。国家将通过多种形式汇集资金,支持高新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开展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将明确重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提供绿色通道等引导企业发展,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新兴产业项目的健康发展,以项目带动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将支持企业对接国际产业链,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并购境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

三是财政政策将更加有利。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助推企业发展。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将进一步盘活存量、优化增量,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新兴的科技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为企业提供广覆盖、差异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务。

四是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将不断增强。党的十提出了五个发展理念,其中,创新的位置愈发突出。国家将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创新机构的作用,全力推进、扶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大型企业和重点创新型企业建立实验室、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品技术开发与创新体系,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产品以及关键工艺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是城镇化建设将带来巨大红利。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赋予新时期中国房地产最大的红利。预计未来十年,我国住宅新增需求约为157亿平方米,其中,新增城镇人口首次置业需求和原有居民改善需求均超过50亿平方米,旧房更新换代需求近60亿平方米。这将给多个行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房地产将成为直接受惠的主要行业。国内企业将在区域拓展、区域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土地储备和融资机会等方面受到相应的影响。

六是“走出去”战略将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中国将继续主打经济外交,积极经营与南亚、中亚等国关系,使沿线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为中国企业带来新的对外发展空间。

三、中国企业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抓住良好机遇,打造一流企业,适应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的要求

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企业活力、综合实力和国外竞争力显著增强,许多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提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愿景目标,也取得了相应的进展。但市场的要求不断提升,企业一方面要坚定信心,另一方面要抓住关键要素,全力提升竞争力。重点关注几个方面:第一,强化项目管理。企业的组织活动有两种,即经营和项目。经营活动只能保证企业日常的运转,维持简单再生产,并不能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而项目开发才反映一个企业的发展的载体和动力,项目和经营两种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不断重复交替。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营导致企业量变,项目导致企业质变,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在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发展上,企业必须要强化项目管理。一是科学研究立项。要坚持一个宗旨:这个项目要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和价值增值。以此为依据,做好可行性分析。二是要以国际化标准来衡量自身战略发展项目的核心技术能力。原本在国内领先的一些技术系统,如机械制造、电子、化工、汽车等方面的技术系统,必须以国际化视角重新审视,升级换代以向世界水准看齐。三是要以国际化标准来衡量管理系统。包括:企业组织制度、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以及人力资源系统。四是推行项目管理。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项目管理的全球化。要将项目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行。五是规避项目风险。针对时间跨度大、事务工作多、投入大的项目,必须设置风险管理机制。投资过大的项目必须专人负责风险管理。

篇7

一、我国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现代项目管理专业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体系,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已经成为21世纪一个“黄金职业” 、“金领”人才。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项目运作采用项目管理的国际模式。项目管理作为一个崭新的职业正逐渐成为市场急需的大热门,项目管理专业人员也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及其它机构青睐的对象。实行项目管理专业化,需要有专业教育、培训和研究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项目管理专业教育虽有了很大发展,但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进步较晚,只有少数大学进行试点建设,中央财经大学在2004年的本科生招生计划中,才开始设立了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这是我国高等学校第一次在本科阶段设立“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力图培养出一批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擅长运用相关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技能的新型专门人才。

截止2012年共有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7所院校开设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但这7所院校将项目管理专业放在不同的二级学院,其中辽宁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和山东经济学院开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开设在管理科学和工程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开设在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农业大学设置在经济管理学院。这也体现了这些院校对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不同培养方向。通过对以上院校项目管理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除辽宁大学项目管理专业基本具备“国际项目管理”特征外,其余几所院校的模式可概括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与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相距较远。鉴于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开设时间较短,且不同院校培养方向不同,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二、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1.构建目标

适应学校办学特色和项目管理课程内容与形式变化的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较宽、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项目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不同模块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社会对项目管理本科人才需求。

2.构建原则

系统性原则。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校办学水平的制约,又受到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观念、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鉴于此,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做好课程体系综合功能、课程和课程间以及课程内部各章节等三个层次的协调。只有坚持系统性原则,才能确保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

少而精原则。鉴于项目管理专业涉及知识领域较为广泛与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在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严格控制课程数量,提高课程质量,结合项目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通过开设综合性或多学科的课程,传递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的信息。

整合项目管理九大管理内容的原则。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充分考虑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按本科层次教学规律设置相应的课程。

三、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项目管理本科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以“双平台+双模块+实践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以及“项目投融资”和“房地产经营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模块知识。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图1项目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1.“双平台”课程

双平台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是指同项目管理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联系的先修课程。根据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项目管理学科基础课应包括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是强调项目管理专业的统一性和特色性,保证学生具备项目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素质。项目管理专业基础课应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项目投融资、项目策划、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专业英语等。

2.“双模块”课程

“双模块”课程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各学院应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增加专业模块课程,结合专业指导思想和学生培养目标,形成2-3个专业模块。以山东财经大学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为例,设置项目投融资方向和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两个方向。其中项目投融资方向设置的课程包括金融学、项目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造价、工程项目估价等课程。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课程包括房屋建筑学、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投资与金融、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等课程。每个模块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任一模块,模块一旦选定,模块内设置的课程必须全部修完。

3.项目管理实践课程

实践课是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的课程,包括实验课与实践教学环节,多以老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完成。实践性课程的设计是专业课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设计为课程内实践和集中实践模式,课程内实践并根据不同课程性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条件进行安排。项目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由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三类实践教学环节组成。

四、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保障

课程体系是项目管理专业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在系统中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部分互动、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目标的。课程体系的良性运作需要其他一系列部分的支持与合作,这就是课程体系赖以存在并向前发展的保障机制。

1.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材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教材选用制度,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高质量的教材选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保障教学质量,对于教材使用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鼓励使用国家规划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最好是近三年的国家统编教材。严格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首先由认可教师提出选用教材的建议,经项目管理教研室主任初审后,由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复审,最后报教务处批准列入教材订购计划,通过严格的审批历程,确保教材质量。

稳步推进项目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研究与开发。为保证项目管理本科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项目管理专业教师可以结合项目管理发展动向,依据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情况,结合自身的师资力量,编写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材。自编教材要经常掌握使用信息,不断改进和提高,加强同各高校间的交流和联系,扩大影响。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要坚持把选用国内有影响的优秀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教材建设。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师资结构

教师是决定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优秀的师资队伍是课程体系得以实施的关键和基本保障。增设多种类、多层次的选修课,实行课程综合化,必然对本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重视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总体素质和能力。实践性和应用性是项目管理教学的主要特点,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运用为主,对于教师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基础之外,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能结合具体项目的进行动态的分析和判断,以增强学生对项目管理更为具体、深刻的理解。为此除了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和实习考察,随时掌握国内外项目管理最新研究动态,同时也鼓励教师结合所承担的课程到相应的公司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实习,通过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进行师资的合理配置。大部分高校的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时间都不长,为此该专业师资的合理配置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选拔学科带头人及主干课程带头人,同时有计划的加强青年讲师培养,利用3到5年的时间形成由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构成的合理教师梯队;另一方面通过聘请从事项目管理实践的校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改善单一的师资结构,提高项目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就项目管理专业本身而言,其启迪性和实践性非常强,仅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适应实际需要,也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为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增加实习时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此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小但适用的项目,在校内实验室由教师指导,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团体方式完成,既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可以由学校定期地组织学生到社会实习,如建委、房地产管理局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工作,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4.充实项目管理专业图书资料

专业知识的课外补充是必不可少的,随着项目管理专业的开设,还必须配套图书资料的建设。图书资料主要是分国内和国外两大块。国内部分可以包括一些由著名教授或学者出版的项目管理专业书籍,由一些典型的项目管理案例组成的案例汇编书籍,以及一些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及法规的书籍,如财务、经济、投资、招标投标、管理、造价、资产评估、项目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等。国外部分可以包括原版的英文书籍或翻译过来的经典英文著作和英文教材,所选择的书目主要都围绕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图书资料还应包括一些项目管理行业和相关行业的期刊杂志,以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和知识动态,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与社会体系进行良好的接触。

项目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必须紧密结合项目管理实践,随着我国项目管理应用领域的越来越广泛,对本科专业人才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应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完善课程体系,让学生真正掌握项目管理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能掌握实际的管理技能。

*课题项目:《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刘保华.提高大学项目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3):225-226.

[2]阎俊爱,荆树伟,闫绪娴.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半结构化范式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7):137-139.

[3]邱瑛,邹亮.旅游管理专业爸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9):72-75.

[4]白思俊.国内外现代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发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1):81-84.

[5]王兆,杨锐.高职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D].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66-69.

[6]高素春,周晓菊.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项目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D].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105-107.

篇8

(一)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不到位

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资本按规定期限要足额注入企业,一般情况注册资本是用于基本建设资金,如建厂房等,但也可以购买机器设备等。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不到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有的外商投资企业以购买机器设备和材料为名,实行“高报进口价格,低报出口价格”的方法,变相实现境内资本项目的资金流出外逃。由于这种操作手法十分简单,隐蔽性极强,易于逃避监管。

2.有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外方在国内获得利润,经有关部门审批再投资,实际上只出具国内外商投资企业中一栏目“未分配利润”就获准批件,其实利润无划转,以有关部门出具外方利润再投资批准文件验资,钻了政策空子,欺骗验资过关。

3.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外如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注册公司(需要资金极少),然后在香港等地包装上市,获得外汇资金,汇入境内收购原企业股份。有的以这一手法将私营企业变成外商投资企业。总之,资本金不到位是企业钻了有关法律政策的空子,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二)短期外债实行登记,无力控制规模

短期外债的管理是资本项目管理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在金融危机时期,短期外债的管理就更加重要,因为短期外债有可能会追随汇率和利率的变化迅速流动。《外债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了短期外债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登记统计监测。国家对境内中资机构举借短期国际商业贷款实行余额管理,余额由国家外汇管理核定。外商投资企业举借的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和短期外债为余额之和,应当控制在审批部门批准的项目总投资和注册资本之间的差额之内。在差额范围内,外商投资企业可自行举借外债,超出差额的须经原审批部门重新核定项目总投资,上述差额简称为“投资差”。其会计核算要求:投资总额是根据所创办的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大小而确定的,是需要投入的基本建设资金和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的总和。根据国际上的习惯做法,投资者所投入的资本总额一般只占投资总额1/3~1/2,其余不足投资总额的部分由企业向银行贷款。可见上述外汇管理规定与会计制度之间仍存在差异。另外,《外债管理暂行办法》还将贸易信贷也列入外债登记范围,即要求企业将新发生的贸易信贷(预收货款、延期付款、预付货款、延期收款),通过互联网如实登记,这样监管部门才能及时、准确掌握相关情况,有效决策。笔者认为,其决策与监管控制有一定差距。短期外债具有活动频率高,流动性强的特点,目前外汇管理对其只用登记,只了解其活动范围,真正发生负面影响是无力制止其行为的。因而必然出现控制短期外债流动管理空间,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下,短期外债流动的活跃性就不言而喻,很可能伴随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短缺而兴风作浪,加大了监管部门管理风险的难度。

(三)利润汇出不合程序,变相提前汇出

外商投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产生的利润,按会计核算程序应是利润总额扣除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及其他费用后的余额,企业利润可以累计计算,还可以盈亏相抵,会计核算到这一步,应该说是外商投资企业利润的初级分配。在再分配过程中,有的按外商投资企业股份进行分配;有的外商投资企业提留一部分利润作为企业再生产需要的流动资金,然后按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分配,之后才能向银行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外方利润汇出,并需提供董事会决议、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完税证明等方可办理汇出手续。据了解,目前有的银行未认真审查,会计决算报表上外商投资企业利润还在“未分配利润”环节,就予以汇出。缺少从“未分配利润”科目转到“应付股利”科目这一环节。这会导致:外商投资企业利润还在流动资金之中使用,未退出资金流,而挪用其他资金提前汇出;违反了会计核算准则,给外商投资企业短期外债外逃行为提供方便;外商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科目属于资本项目管理范畴,要求提前汇出应有外管部门审批;“应付股利”科目是经常项目属性,按现行规定可以由银行自行办理。在我国资本项目管理未完全放开,擅自流动均是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有损国家利益。在当前金融危机中,外商投资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利用外方利润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作文章,为短期外债外逃创造有利机会,增加了监管部门管理风险难度,应引以为戒。

二、化解资本项目管理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监管,确保资本项目资金流动正当有序

外商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是资本项目管理内容之一。当前银行误认为外商投资企业外方利润汇出不需外管部门审批,凭有关文件直接到银行办理汇出。因此,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银行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外方利润汇出专项检查,一旦发现违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历年外方利润存放在外商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或“应付股利”科目的都要加以清理。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外方利润存放境内使用且计息,对其在境内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要认真加以审查,原则上不允许增加利息。理由是:按现行法规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经营范围中是不存在借贷行为且无权计息。外汇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有关外方利润汇出程序、手续的审查,只有经过法定的程序,转成“应付股利”完成了利润分配全过程,才能凭有关文件予以汇出。另外,还要坚持按章办事,不得弄虚作假。严厉打击“地下钱庄”,阻拦非法资本外逃,维护正常金融秩序,确保经济健康发展。确保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利润合法合规汇出境外,防止短期资本随意流动,来达到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

(二)加快发展,促进外资流入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引进外资和振兴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因此,在利用外资政策上要保持连续性,放宽外汇流入政策,以保证引入外汇资金流动产业链不断运转,这样才能加快改革开放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目前除部分国有大型企业结、售汇可以进入外汇交易中心自行交易外,对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在3 000万美元以上(含3 000万美元)也允许进入外汇交易中心自行进行其结、售汇交易,且适当地减收交易费,这给外商投资企业使用外汇上更多的选择机会。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已借短期外债转换为中长期外债,进行外债重组,并允许提前还贷,给外商投资企业债权、债务转换更多的自由。对大型外商投资企业和科技含量高以及有一定品牌的外商投资企业在有关政策上实行倾斜政策,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状况和汇率走势判断决定结、售汇。同时建议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引入外资的政策有所不同,对西部地区实行更优惠政策,使西部地区引资更方便,这样也可以让东部地区已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促进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充分发挥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优势,使外汇资金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有效规避资本项目管理风险的措施之一。

(三)建立资本流动趋势模型,预测未来资本流动方向

外商直接投资是资本与金融项目下外国在华直接投资的贷方,对金融项目中的直接投资有重要影响。从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采集一定的数据,选用经济计量模型来对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和外商投资、储备资产项目差额的关系作回归分析,以定量说明它们的相关程度。考虑到外汇储备对储备资产项目的影响,对两种情况都做模型以进行比较选择。建立如下两个方程:

KAB=a+b1×RAB+b2×FDI+ε1

RAB=α+β1×FEG+β2×FDI+ε2

篇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072-02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一大批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汇成了新技术革命的洪流,如科学与技术的综合、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因此,科学技术必须同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相结合,才能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科学技术更快、更好地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本文通过对企业科技创新应用项目管理方法的作用,清楚地了解开展企业科技创新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据此找出一条适合企业科技创新路子。

一、企业科技创新中应用项目管理方法的意义

现代项目管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管理学科的新领域,是有关现代社会活动中各种项目的一般管理理论和方法。随着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项目活动的日益扩大和更为复杂、项目数量急剧增加,使项目实施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究和认识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开发和使用项目管理的具体方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系统工程、网络工程、大型建设工程以及高科技项目的研究和开发等项目管理新领域的出现,促使项目管理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发展。

二、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中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企业科技创新中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进行战略运用呢?

(一)合作创新

合作创新战略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即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联合开展创新的方法。它是以创新为目标,以合作为基本手段,以资源互补为内容的技术创新方式。由于企业的创新基础条件和企业的技术能力比较差,完全依赖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的积累来开展创新活动短期内很难提高技术档次和效率。而我国的创新资源又分布不均,比较集中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这种情况一方面造成研究与开发活动严重脱离市场需求,创新的无效投入和无效劳动现象十分明严重;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却得不到创新的支持,形成科技与经济“两张皮”这种现象。合作创新战略正是改变这种不合理现状,它是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有效性和效率的手段。它可以充分利用创新资源,直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克服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劣势,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集中各种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降低创新成本,缩短创新周期,提高创新档次,促进企业发展。此外,在合作方式上,采取以行业为依托的合作方式和以区域为基础的合作方式。以行业为依托的合作方式是利用本行业的资源、人才、技术等优势,组成技术小组,以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项目开发。以区域为基础的合作方式是由地方政府、企业、大专院科研院所等单位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自愿参加。这种技术创新方式往往以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为目标。

(二)信息化战略

信息化战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项目管理方法。信息战略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整体发展结合起来。一是对于信息系统和硬件配套不能好高骛远,要充分利用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建设功能比较完备,操作简单易行的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的运行,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提升传统工业信息化水平。二是充分利用当地信息资源优势,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融于社会大环境之中,争取政府和各级的支持。三是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手段,开发人才,培育人才。四是作为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一部分,政府要将信息化工作作为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不仅要完善企业信息网络,也在加快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逐步在全市形成政务、科技、金融、商业等不同行业、不同格局的信息网络。同时,要以科技频道为基础,建立科技知识普及平台,搞好科技传播工程,提高全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

(三)自主创新战略

自主创新是企业在项目管理层面知识积累达一定程度后的突破和爆发,是通过引进外地先进成果、技术后,突破原有技术的更进一步提高;是企业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关键,也是衡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重要指标。自主创新需求有大量的资金支持,需要有高素质且具有开拓精神的科技人才,需要有高度风险意识的管理团队的大力支持。我们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要在以下方面上求突破。要按照“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环保、化工、医药、生物等高新技术,注重成型技术的生产转化,引进开发一批基因药物、生物制剂、电子仪器、新材料等高科技成果,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比如车用超级电容器是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公司开发的自主创新产品,是一种新型的储能环保电源,其特点在于充电速度快(充电10秒~10分钟可达到其额定容量的95%以上)、使用寿命长(深度充放电循环使用次数可达1~50万次)、功率密度高(可达500W/KG~3000W/KG,相当于电池的5~10倍)、工作温度范围宽(-30℃~+50℃)、环保节能(免维护,没有二次污染)等。目前奥威公司已申请超级电容器相关的国家专利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占一半以上,6项已获得授权。车用超级电容器的研制成功,填补了该产品在国内的历史空白。

(四)人才战略

项目管理方法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我们企业要坚持用好优先,培养与引进并重,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的政策优势和良好环境,全面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与水平。围绕主导产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县域特色产业发展,培育造就一批产学研密切合作的优势创新团队。让企业成为培养和吸引人才的主体。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吸引科技人才,允许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设立面向企业创新人才的客座研究员岗位,选聘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研究员。制定和规范科技人才兼职办法,引导和规范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推进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工作,吸引优秀博士到企业从事科技创新。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形式下,我国企业科技创新模式需要迎接技术变革、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向新的科技创新管理的模式转换,提高企业创新的科学化,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项目管理强调管理是一个过程,把项目的管理内容细化为范围、时间、成本、质量、风险、沟通等,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效果评估等手段实现项目目标,这些方法都是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管理中非常需要引入或强化的内容。相信项目管理方法将对我们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起到很多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晓莉,王克罩.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6,(6).

[2]吕智群.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之我见[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2).

[3]潘金刚,杜鹏程. 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障碍分析与对策[J]. 科技与经济,2006,(1).

篇10

一、国有企业资本性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资本性项目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涉及到财务核算、资源配置、资产保全等多方面的内容,随着财务管理的不断深化细化,以及资本性项目管理自身的多元化发展,国有企业在资本性项目管理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存在帐实不符向题。

账实不符主要是有帐无实、有实无帐和帐实不匹配。具体表现在:由于固定资产人帐价值未包括运输费、安装成本、扩建未追加投人等造成的人帐不完整现象;由于资本性占用发生损毁、隐瞒帐外资产等原因形成的“一物多卡”和“一卡多物”的现象;资产发生调拨帐务调整不及时、资产销物未销账卡、摊销费用期限与合同、受益期限不相匹配等也是造成帐实不符的原因。

2、虚增项目、调节利润问题。

国有企业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个别机构通过延长计提期限、扩大计提额度,擅自改变折旧计提方式等等增加固定资产折旧,还通过占用购建指标虚列项目,缩短摊销期超额分配摊销额度增大当期成本,人为调减帐面利润。

3、 职责确认不清问题。

在资本性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涉及部门多、环节多,违规现象出现时,不同程度的存在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基层机构部门、岗位职责和权限往往界定含糊;在一些工作节点,经办、复核、审批职能常常集中于一人,缺乏相互监督、约束;个别资产核算、管理职能过于集中于一个部门,资产的综合管理容易出现脱节。

4、 价值观念认同不一致问题。

在资本性项目管理中“总量控制、效益优先”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正确传导,各级机构的价值观念认同不一致。表现在:资本性项目总量计划向下分配的过程中,经过层层削减,难以保证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的支持;由于各行、各部门多从自身利益、短期效应出发,资本性项目项目盲目投入时有发生;此外,部分行在项目申报时急于立项夸大产出,误导决策,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预想的产出与回报往往难于实现,造成了有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二、改进国有企业资本性项目管理的建议

随着实施股份制改造步伐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本性项目管理,只有不断健全、完善其手段、制度,才能确保其在规范会计核算、严防财务风险、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效益稳步提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l、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加强资本性项目管理人员、部门的自我约束。

国有企业资本性项目管理办法多是对于核算、操作及管理流程方面的指导,对于各环节管理人员、部门的违规处罚涉及较少。建立资本性项目管理部门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对进一步细化部门、经办人员在实物管理、会计核算及价值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分工,落实责任,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管理真空、职责不清的现象。同时,加大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责任认定和处罚力度,并将其列入个人、部门工作业绩考核中,与绩效工资、职位晋级直接挂钩,形成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资本性项目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强化各级管理人员的自我约束,规范资本性项目的财务核算与管理。

2、建立重大事项报请制度,保障舟本性项目管理信息传递渠道畅通。

观察财务违规案例,其中不乏是下级机构遇重大事项擅自做主、先斩后奏进行了财务违规处理。针对这一情况,建立重大事项报请制度,督促各环节工作人员始终保持业务敏感,倍尽职守,遇重大事项向上报请,及时获得上级管理部门业务上的指导。对上级管理部门而言,能够借助这一途径,随时得到一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信息,消除管理中的盲区。特别对那些专业性强、技术复杂、开发周期长的项目,虽然开发立项建立在充分预期、科学决策的基础上,但在实施过程中,仍不可避免出现技术环境、系统对接等的重大改变,要启动重大事项报请制度向上传递信息,上级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应对、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杜绝资源的无效耗费。

3、 采用重点科目监控,实现风险防范关口前移。

目前国有企业通行一级分行对超授权资本性项目项目统一审批,为实施核算科目监督创造了条件。各级机构特别是一级分行结合审批项目的实际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选择若干资本性项目科目实施月度、季度监控,随时掌握项目人帐、执行进度、摊销、处置等情况,能够确保资本性项目的年度计划按照既定目标进行组织实施,也能够在年度中间结合实际采取相应调整措施。更为重要的,通过重点科目监控,分析数据信息的变化进而判断其合理、真实性,能够及时掌握重大项目的执行情况,对于违规、越权财务事项有所发现,能够在还未造成事实损失时发现问题,遏令改正,使防范风险关口前移,避免违规现象和财务损失的滋生。

三、结论

国有企业英通过实践的摸索,总结出资本性项目管理的一些先进手段。例如在成本降低方面,对固定资产购置、装修改造项目执行“集中采购制度”采用招、投标选择供应商;在资产保全、增值方面,对固定资产处置采用公开拍卖、竞价出售;在投资决策方面,采用投入产出分析及后评估方式等等。这些手段的有效运用会在成本降低、增加盈利、合理配置资源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由于基层机构对各类手段的运用缺乏重视以及资本性项目管理本身的复杂性,使这些先进手段在实际的执行中往往流子形式,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上级机构要加大检查力度,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与运用,使资本性项目管理始终坚持规范核算、高效运作,使管理制度的约束能够始终成为各环节管理人员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 张晓平.经济资本管理:国有企业加快内部资本管理机制改革的关键[J].青海金融.2005(12)

篇11

        目前,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散去,从金融危机的泥沼中走出来并取得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是目前世界各国为实现维持社会稳定与繁荣的过程中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全世界无数的工程项目都火热地进行着。中国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政府更是投入4万亿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一场空前浩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潮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着。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最主要的管理技术,时代变迁对于网络计划技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应用的方式与方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现代项目管理要求项目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计划、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就内容而言,项目管理主要包括:范围、进度、成本、质量、风险、采购等管理内容。其中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是进度管理。简单地讲,进度管理就是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

        网络计划技术源于网络分析理论,网络计划技术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具体地说,它就是应用网络图表示一项计划中各项作业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通过计算确定各项作业的时间参数,找出其中的关键作业和关键路线,对时间、资源和费用进行综合平衡和调度,以期最优化地完成计划目标。一般地说,网络计划的优化包括时间优化、时间——费用优化和时间——资源优化。时间优化是指在具备人、财、物等物质资源的条件下,寻求最短的工程周期。时间——费用优化是指对工程周期的长短及其所需费用大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分析,通过逐步减少时差,寻求工程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为最低的赶工日程。时间——资源优化就是在一定资源的条件下,寻求最短的工程周期,或者在一定工期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平衡,寻求工期与需用资源的最佳结合,使投入的资源数量最少。总之,网络计划技术具有较强的预测、计划、协调功能,适合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

        网络计划是用网络图或横道图来表示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具有逻辑严密,主要矛盾突出、有利于计划优化和调整。目前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项目的总体和各个细节进行定义。

        2) 进行工期计划和控制。

        3) 进行成本计划和控制。

        4) 进行资源计划与控制。

  根据以上应用的需求,各种网络计划软件应运而生。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随着项目管理的理论原理逐步完善,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人们很快发现在中小型项目中应用项目管理技术已经完全可能。同时人们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发现,从网络计划技术中获得的收益已经远远超出了它诞生初期对其价值的认识, 目前网络计划技术已经被公认为最为行之有效、科学的管理技术之一。两大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公司Primavera 公司与Microsoft公司均先后推出了基于个人电脑DOS 操作系统的项目管理软件, 此时的项目管理软件采用的核心技术便是网络计划技术, 广大项目管理人员开始利用这些软件方便的进行项目计划的编制与调整等管理工作。20世纪90年代开始, 第二代项目管理软件成长并逐步走向成熟, 这些项目管理软件综合地利用项目管理中的各项技术与工具, 并涵盖项目管理的主要管理领域, 试图实现项目进度、资源、成本的动态全方位管理。但是,同样它的发展需要同项目实践的不断结合,以适应时代进步与各种环境的变化。

由此,我预计今后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必将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不断普及与发展,使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同时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基于网络计划技术的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将更加强大与完善,为未来项目的开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通过上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网络计划技术与工程管理已经密不可分, 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它诞生时对其价值的认识。另外,在社会不断进步中,网络计划技术的理论精髓可能长期不变,而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却是需要随着网络计划技术本身在实践中的不断深化才能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统筹管理分会.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教程[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2]徐莉,赖一飞,程鸿群.项目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