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09:24: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教学内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烟草化学是郑州轻工业学院烟草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课,同时也是本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烟草化学的开设为学生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同时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1]。2012年,郑州轻工业学院新增农学门类烟草学专业,并于2013年正式招生,2015年下半年第一次开设烟草化学。烟草化学也是该专业重点学习的基础课程。
1烟草学专业烟草化学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烟草学专业开设的烟草化学与以往烟草工程专业开设的烟草化学有所不同,首先讲授内容不同,烟草工程专业的烟草化学包括了烟草化学、烟气化学、香味化学三部分内容,而烟草学专业的烟草化学仅包括了烟草化学、烟气化学。其次,讲授学时也发生较大改变,烟草工程专业的烟草化学共90学时,而烟草学专业的烟草化学仅48学时。最后,实验内容有所不同,烟草工程专业的烟草化学实验涵盖了所有的基础实验,而烟草学专业的烟草化学实验只做极个别实验。这也就决定了烟草学专业的烟草化学不论从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要做出相应调整,以便更好的适应其农学特点。
2烟草学专业烟草化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由于烟草学专业的烟草化学与烟草工程专业的烟草化学存在诸多不同,因此需要从理论教学上和实验教学上进行改革,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凝练重点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2.1重新制定教学大纲
由于教学内容与之前烟草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要重新制定教学大纲,包括理论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理论教学大纲中删除掉香味化学的部分,同时缩减烟草化学和烟气化学部分,尤其是烟气化学部分,有些章节的内容可以完全去掉,比如吸烟机的原理、吸烟与健康等,而对于烟草化学部分,则需要提炼重点,有些不重要的、重复的知识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只讲重点难点。对于实验教学大纲,由于学时限制,只保留三个实验,其中测水溶性糖的实验,测水分的实验和测烟碱的实验要让同学们认真操作,其余的实验删除掉。
2.2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凝练重点
理论教学是烟草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烟草及烟气中含有哪些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在烟草生长、发育、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对烟草品质的影响。这是烟草化学理论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凝练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后续课程需要,以应用为目的,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闫克玉教授主编的《烟草化学》和程传玲教授主编的《烟气化学》为蓝本,在此基础上,调整部分内容,并凝练重点。烟草化学里每一章最开始讲授的基础有机化学知识可以缩减,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方便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基础有机化学知识,同时便于学生理解烟草中相应化学成分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少讲些。另外,在每一章的最后还涉及到化学成分的检测,这部分内容可以减少,因为现在学生有开放的大型仪器实验,学生通过开放仪器可以学到化学成分的检测,所以为了减少重复,这部分内容可以减少。在每一章中涉及到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代谢、积累的,强化一下,重点讲解。同时根据烟草学农学的特点,加入烟草发酵原理,烟草质量的化学指标等章节。另外,烟气化学中吸烟机的原理及操作、低焦油卷烟、吸烟与健康等章节删减,这些内容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涉及到,因此考虑到学时问题,删减这些章节。实验教学也是烟草化学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烟草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加强学生基本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基础烟草化学分析方法[2]。但是由于烟草学专业的实验课时有限,故有些很重要的实验无法完成。为此,优化课程结构,将基础操作实验与综合设计实验相结合。尽量设计一些综合性实验,可以同时包括多个实验内容,同时又节约时间。比如用连续流动分析仪可同时测定糖、氮、钾、氯等,这样一个实验就可以代替原本需要几次才能完成的实验,不仅节约时间,效率也大大提高。另外,有些无法操作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相应视频,通过视频的播放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知。
2.3在教学上加以应用实践
将按照教学大纲凝练后的内容重新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讲授中加以应用。在第一年的讲授中,注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包括讲授的内容量、讲授的难易程度、讲授的方式等,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方便在下一年上课时加以改进。另外,老师从第一年的讲解中也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讲授的内容量是否与学时一致,有没有上课满堂灌或者内容太少,空余时间太多的现象。讲授的内容是否易被学生理解,每一章的内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生在学完整个课程后,脑子里是否有清晰的印象,能够说出每种化学成分的特点、性质、对烟质的影响等重点内容。讲授的方式是否被学生接受,学生上课时是精神百倍的听讲,还是萎靡不振甚至打瞌睡,要根据学生上课时的随堂表现,及时调整授课方式,通过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老师的讲解,可以发现整个课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及时改进,避免在下一年的讲解中出现相同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把烟草学专业的烟草化学课讲好。
3总结
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烟草学专业的烟草化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出更符合烟草学农学特色的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实践的日益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构成上具有着较大的差异。新时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构成要能够与学科知识、学生实际以及教育教学规律的统一,具体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教材教学内容
目前,从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内容来看,依然是以初中语文教材为教学内容的主体。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主体,兼顾各种优秀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初中语文教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们采用的是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教材,由于教材编写的周期性、教材编写者本身的素养水平与好恶、编辑校对工作不仔细等等,直接导致新课程教材的编写具有着一定的不科学性。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之中对于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确保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二、教师理解下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内容选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85-01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方面还存在很多误区。本文就如何选择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进行论述。
一、落实课标教材,减少信息繁杂,打造低碳教学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制约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因此,紧扣课程标准,落实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教材内容,深入解读文本资源,是提高课堂实效之本。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忽视课程标准、脱离教材内容的教学时有出现。例如,在七年级“发掘美好情感”这一课的备课中,教师在没有深入解读教学目标和理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选择在网上下载了各种关于本课的课件,整合了一系列关于本课的教学资源,从音乐、绘画、雕塑、文学、舞蹈五个方面,通过展示大量的绘画、雕塑、舞蹈、文学作品以及播放了六段有关的音乐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整堂课学生忙着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却没有时间真正用心去感受。教师只想着让学生欣赏到各种美的作品,却忽略了本课让学生用心去发掘感悟生活中的美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最后教师设置的环节“谈谈你的收获”时,学生只能讲:“我们今天欣赏了很多音乐、绘画等作品,音乐很好听,画也很漂亮。”因此,这堂课所选的教学内容既不经济“环保”,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认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回归教材内容、落实教学目标,打造低碳教学势在必行。
二、尊重学生学情,避免照本宣科,回归真实课堂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情。然而,部分教师高喊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口号,用多媒体教学作为掩护,美其名曰“信息化教学”,实则换汤不换药,依然走着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老路。例如,教师在第二次教授“发掘美好情感”这一课时,照搬课本教材,在感受绘画之美时展示课本中的《格尔尼卡》这幅画,并提问:同学们在欣赏这幅画时是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接着教师又展示课本中的《背影》一例,问学生:作者是怎样介绍父亲的,父亲的美体现在哪里?整堂课下来学生们还是毫无兴趣。究其原因,教材内容如抽象画《格尔尼卡》,学生难以理解,而《背影》又是八年级语文中才有的文章,七年级学生根本不熟悉,就更谈不上体验其中的情感了。可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合理选择教材内容和课外资源。因此,教师在第三次教授“发掘美好情感”时,摒弃了前两次所选的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了学校举行艺术节和社团展示的契机展开教学。首先,教师用幻灯片播放了社团展示中展出的书法、篆刻、音乐、绘画、摄影等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体会到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紧接着,教师让学生欣赏了艺术节演出的《乐在书中学》的舞蹈,请观众和参加舞蹈的表演者谈感受,让大家感受到美是需要用眼、用心去发现的。另外,还出示了“最美班级”获得者,让学生谈谈班级环境的变化,引出“美就在身边”。最后,教师还展示了艺术节后学生的感言,让学生感受到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由于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生活实际,有些学生甚至是教学内容的亲身经历者,所以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兴趣浓厚,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材内容,打破权威思维,力求思辨学习
教材当然是教学内容的首选,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教师要尊重教材,但不必死守教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具体的情境出发,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重新组合、调整、优化教学内容。例如,教师仔细分析了初二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水平后,在教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并没有直接按照教材顺序教授,而是以时间为主线,穿插所涉及到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内容,力图使各时期的历史教学内容更饱满,同时列出图表加以比较。这样,学生学习热情饱满,使这节课获得了非常好的教W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不仅要深入研读课标、教材,而且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同时,教师要学会对教学内容优化整合,加以创造性处理。当然,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在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上还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等。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陈惠.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2).
因教育布局调整,原为高中教师的我转为初中教师,面对全新的教材体系、全新的教学对象,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审视教学,以期更好地适应初中教学,更好地适应全新的教材和学生。
借《开发初中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之机,我提前介入了初中教学,认真学习新的教材,认真分析新的教学对象,思考如何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优化初中教学内容,对思想品德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我校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使思想品德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从而强化我校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效果。
一、备课环节,要立足学生生活,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一)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详尽分析。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十分明了。以《世界因我而精彩》为例,我上课前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经过分析,整框教材共讲了三个问题,分别是明确成才目标,成才的基本途径,以及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择业观。通过教学,应该达到让学生清晰地知道什么是人才,怎样成为人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教材上有些事例不一定都用,可以根据实际选择案例使用。
(二)对教学对象有充分的认识。我校初中学生生源相对较差,在校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占到90%以上,其家长均为打工族。据了解,很多学生家长都在城市中从事环卫等辛苦工作。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非常滞后,他们虽然纯朴、勤俭、刻苦、有较强的上进心,但由于父母是进城农民工,文化程度低,从事工时长、强度大的工作,既没有时间,又没有精力,教育意识薄弱。教师要对他们格外关爱。
(三)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典型的材料。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学生的实际,可以选取和他们生活相关、相似的材料引发学生的共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在分析《世界因我而精彩》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我选取了常州一名普通环卫工人的视频《城市美容师――梅风云》,因为许多学生的父母也从事同样的工作,非常辛苦,以期通过这个典型的事例激发他们认识职业,理解父母。
二、上课环节,要启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上课环节尤为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他们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体验中思考、感悟。教师要逐步引导,不断启发学生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抛出一个“诱惑”,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新闻,对这些生活在城市“最底层”的学生来说是不小的诱惑,随即问他们羡不羡慕,引导他们逐步思考并谈谈最高科技奖得主是不是人才,什么是人才,是不是得奖的名人才是人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走进人才招聘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哪些人才?让学生对人才的内涵和人才的多样化(各个职业、各个层次)有清晰的认识。知道了什么是人才,怎样才成才呢?引导学生对此问题探讨交流。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清楚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除外在的环境、外部条件外,最重要的是自己勤奋努力。
在处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的问题上,我播放《城市美容师――梅风云》的视频,因为我校许多学生的家庭与此视频讲述的相似,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平等观,不要歧视某些职业,不要看不起父母,理解父母的艰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教师要在课外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将英语教学上升到艺术的高度,这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是时代的呼唤。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兴趣盎然、神思飞扬,才能顺利而愉快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师的要求
第一,所有的英语教师,尤其是老教师不能抱着旧观念不放,要从思想上来一次彻底的变革,主动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将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每一堂课的上课效果要进行课中、课后及时地反思,总结经验。注意征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解决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第二,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修和相关知识的更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吸引学生,“粘”住学生,要让学生喜欢英语课,教师必先提高自己的素质,树立个人魅力。
第三,教师要跳出教材的束缚,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下大工夫,将教材内容同实际学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地分析、修改、整合与拓展延伸。
二、如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内容
1.准确定位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课堂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是否获得具体进步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从高一开始,教师要就三年的英语教学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制定出长远的、明确的三维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要达到一个什么水平,要将哪些学英语的方法有效地渗透给学生,要交给学生哪些做人的道理。
2.教学内容要有长期的规划
每个教师心中都要装有新《课程标准》,熟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对高中三年的英语教材体系的编写意图要做到了然于心,做好整体的长期规划,备课要以单元为单位,不能以节为单位。高中三年要成功地帮学生建立和熟练掌握英语中的语音体系、词汇体系和语法体系,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3.发挥集体力量,形成集体备课的机制
目前,新教材面广量大,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教师备课的难度。随着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每个年级的教师数量也越来越多,教师多以中、青年人为主。老教师经验丰富,年轻教师知识结构新颖,因此我们要冲开个人狭窄的思维空间,充分发挥教师各自的优势,利用集体智慧,加强教师间的研讨与合作。每个教师都要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在仔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校本教研,对教材内容进行高效地整合、修改、拓展和延伸,设计出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案。
4.帮助学生激活教材内容,比较文化差异
高中英语教材提供了许多有关英语国家文化的内容,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充分拓展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比较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从而学会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120-04
《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主干学科,也已成为环境科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另外,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环境卫生问题也日益显现,这些均对《环境卫生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于2012年6月~2013年7月间,对潍坊医学院开设《环境卫生学》课程的预防医学专业152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方法。
一、研究方法
选取潍坊医学院开设《环境卫生学》课程的预防医学专业2008级和2009级4个班共15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2份,回收152份,其中男生51人,女生101人;大四学生77人,大五学生75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统一发放问卷,由调查者解释问卷填写注意事项,待完成问卷之后统一回收并核查。内容主要包括授课内容安排、课时安排、补充内容等。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比较。
二、调查结果
(一)课堂教学内容设置
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第七版《环境卫生学》内容设置共有14章,考虑到男、女生对《环境卫生学》课程内容设置有不同的侧重和想法,本调查运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不同性别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的倾向。结果显示,男、女生在所有14章内容设置方面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内容设置的必要性上,男、女生的意见基本一致。如果按必要性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的话,依次为水体卫生、饮用水卫生、大气卫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卫生学绪论、土壤卫生和环境污染性疾病、环境质量评价、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家化产品卫生、城乡规划卫生。
根据潍坊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环境卫生学》一般在第8学期开设,第9、10学期到医院实习和专业实习,考虑到实践教学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大四和大五两个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大四的学生在调查期间刚刚结束《环境卫生学》的理论学习,而大五的学生已经完成了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并经过实践教学阶段。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在部分课程内容设置上,大四和大五的学生存在意见差异,主要体现在绪论、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大气卫生、饮用水卫生、城乡规划卫生等章节的设置上,与大四的学生相比较,经过实践教学,大五的学生认为绪论、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大气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设置必要性有所降低,而城乡规划卫生的设置必要性有所上升。另外,虽然统计学分析没有差异,但大五的学生对环境质量评价、家化产品卫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等内容设置的必要性上认识有所上升。
(二)课时设置
尽管男、女生在内容设置的必要性方面认识基本一致,但是在课时设置上又有部分差别,本次调查运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不同性别学生对课时设置的倾向。男、女生在课时设置上主要存在差异的章节为绪论,大多数男生认为绪论用2学时即可,而大部分女生则认为绪论用1学时即可。在其他章节的课时设置上,男、女生意见基本一致,环境与健康的关系2~3学时,大气卫生3学时,水体卫生3学时,饮用水卫生3学时,土壤卫生3学时,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2~3学时,环境污染性疾病2~3学时,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2~3学时,公共场所卫生2~3学时,城乡规划2学时,环境质量评价2~3学时,家化产品卫生2~3学时,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2学时。
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在课时设置上,大四和大五的学生存在意见差异(P
(三)补充内容
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补充内容的倾向各有不同。男、女生对是否补充环境激素专题和环境卫生法律法规体系介绍存在不同意见,与男生相比,女生认为环境激素专题和环境卫生法律法规体系介绍很有必要作为补充内容进行教学。在其他补充内容方面,男、女生意见一致,根据必要性由高到低排序为环境流行病学方法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实际应用、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介绍、水污染治理方法介绍、环境毒理学方法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实际应用、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介绍、大气颗粒物的研究进展、灾害环境卫生、土壤污染治理方法介绍、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补充内容的需求意见基本一致,按照必要性由高到低排序为环境流行病学方法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实际应用、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介绍、大气颗粒物的研究进展专题、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介绍、环境毒理学方法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实际应用、水污染治理方法介绍、土壤污染治理方法介绍、灾害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法律法规体系介绍、环境激素专题和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三、讨论
(一)调查对象对课程内容设置的态度
本次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环境卫生学》课堂教学内容设置总体比较满意,且与目前执行的教学大纲相一致,在各章节内容设置的必要性上,男、女生的意见基本一致,根据必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水体卫生、饮用水卫生、大气卫生、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环境卫生学绪论、土壤卫生和环境污染性疾病、环境质量评价、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家化产品卫生、城乡规划卫生,该结果与安徽医科大学的调查结果相同[1]。虽然不能认为学生对内容设置必要性的排序一定是正确的,但从一个侧面说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兴趣所在。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学生对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介质比较关注,而对与自己距离较远的内容或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经常用到的内容缺乏兴趣和关注。调查也发现,经过实践教学的过程,在部分课程内容设置上,大四和大五的学生存在意见差异,主要体现在绪论、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大气卫生、饮用水卫生、城乡规划卫生等章节的设置上。与大四的学生相比,经过实践教学,大五的学生认为绪论、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大气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设置必要性应有所降低,而城乡规划卫生的设置必要性应有所上升。另外,大五的学生对环境质量评价、家化产品卫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等内容设置的必要性上认识有所上升。由此可见,学生经过实际工作实践,对某些章节内容教学必要性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相关章节内容的重视程度,这对授课教师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二)调查对象对课时设置的态度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除了绪论部分,男、女生在课时设置上的意见基本一致,各章节学生期待的课时和教材建议的课时基本一致,可见学生对本院环境卫生学教学课时的划分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大四和大五的学生在课时设置上存在意见差异,从总的趋势看,大五的学生认为各章节学时数均应相应缩减,而饮水卫生部分的内容应该适当延长,该结果可能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饮水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这种变化对授课教师来说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优化授课内容和学时[2,3]。
(三)调查对象对补充内容的需求
虽然《环境卫生学》教材每隔几年都要修订一次,每次修订都有新内容充实进来,但由于出版周期的影响,加之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造成生活环境的迅速改变,以及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使得环境卫生学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4],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例如日益严重的可吸入颗粒物造成的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家庭装修引起室内空气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南方镉米事件等,虽然在课本上有一定的体现,但是对于学生日益增强的需求来说仍然显得不足,为此,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些需求,在课堂教授的内容之外,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补充一些学生需求较高、具有实际意义的内容[5,6]。在补充的内容上,一方面要考虑研究热点,另外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本次调查发现,男、女生除了在环境激素专题和环境卫生法律法规体系介绍这两项补充内容的必要性方面存在差别之外,在其他补充内容方面意见一致,均认为最有必要进行补充的前六项内容分别是环境流行病学方法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实际应用、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介绍、水污染治理方法介绍、环境毒理学方法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实际应用、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介绍、大气颗粒物的研究进展。由此可见,学生更加关注的是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热点问题的探究。本次调查还发现,不管是大四还是大五的学生,对补充内容的需求意见达成了一致,均认为最有必要进行补充的前六位内容分别是环境流行病学方法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实际应用、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介绍、大气颗粒物的研究进展专题、大气污染治理方法介绍、环境毒理学方法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实际应用、水污染治理方法介绍,这说明未经历实践教学的学生对未来可能在工作中用得着的知识存在较强的需求,在知识结构当中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的实际应用。
四、调查结果对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启示
本次调查结果对《环境卫生学》课程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启示有三条:第一,在《环境卫生学》课堂教学中应大力加强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的教学,如水体卫生、饮用水卫生、大气卫生及土壤卫生,同时也要根据将来学生就业后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大力加强环境质量评价、家化产品卫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等内容的教学。第二,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可以更加灵活。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适当增加水体卫生、饮用水卫生、大气卫生及土壤卫生、环境质量评价、家化产品卫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等内容的课时数,而对于绪论、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城乡规划卫生等的课时数可以适当减少。第三,对于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及热点内容,如环境流行病学方法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实际应用、环境毒理学方法在环境卫生学中的实际应用、大气颗粒物的研究进展、大气污染治理方法、水污染治理方法等内容,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补充进来,一方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对学生日后的考研和就业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翟金霞.《环境卫生学》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需求性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
[2]甄泉,赵云利,杨晶,张杰,周纯先.《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
[3]王晓黎,谭宁,秦海宏,沈志雷,李敏.《公共场所卫生》教学改革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8).
[4]闫洪涛,杨新军.环境卫生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策略[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
[5]翟敏,岳喜同,刘慧,宋烨.环境卫生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
一、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现状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时代气息浓且现代意识强。但我们在教学中仍然沿用着多年不变的格局:在一间教室,用若干个45分钟,一个学期教二三十篇课文。这直接导致了语文学习枯燥乏味、语文课堂死气沉沉。教师们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但这只是在教语文课本,几乎没有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因此致使语文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尝试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二、生活融入语文课堂的意义
记得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学更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语文课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出结论。教师应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尤其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会发生许多细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教师作为学生这个群体的旁观者,应该及时将这些事情捕捉到,并适时地转化为自己情感教学的良好的素材。这样知识得到了应用,教师带着教材与学生一起走向了新的未知世界。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更要注意创设生活情境。
三、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意味着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下,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让语文教育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并获得与其能力发展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增强中学生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为其终身发展和继续学习打好基础。生活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阵地,有生活就有语文。要做到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以前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分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而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因此,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能力目标应该是作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素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过程方法目标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着重体现对学生进行基本情感、基本态度的培养,以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注重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学会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换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恰当地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1.1 拓展应源于教材,立足于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从教材内容中延伸。拓展既要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应该以教材主要内容为中心,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应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突破,有所丰富,不断创新。
1.2 要树立“用好教材”的新理念。教师一味地死啃教材,这显然是一种封闭式的教材观。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所用的课本不应该只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内容应该是可变的、可拓展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变机械地照搬教材内容,为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深思熟虑什么地方可以拓展,怎样拓展。拓展过程是对教材的不断挖掘、重组、建构的过程。
2 拓展的内容
2.1 教材内容的拓展。
英语教学内容广泛,主题很多。初中英语教材里每课通常以词汇、课文、语法等模块出现。但仅靠教材中的这些内容还不能满足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与把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适度拓展,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多做一些介绍,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同时通过词形变化,构词法的讲解帮助学生记忆。课文教学则是英语教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词的使用,到句型结构的变化都在课文中体现。一些来自于成语典故、神话传说、文学名著等改写的课文包含了大量的成语、惯用语、谚语、俗语和格言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其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其来龙去脉,以便他们理解其深刻内涵,拓宽文化视野。
2.2注重拓展内容的筛选和更新。
随着网络和其它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供拓展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其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掌握不好,选择的材料就有可能意义不大,成为累赘。这就需要教师从众多的材料中精心筛选,把那些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最紧密、与拓展目的最相符、与学生认知水平最贴近的材料选择出来。
有些内容陈旧了,教师却还在那儿讲,学生就没有兴趣。而有些新的内容,现在又是非常需要的,教师却又没有加以介绍,学生当然不满意。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地更新。
2.3外国文化的介绍。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英语学习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而新课标中对文化教学有着很好的诠释和要求,这也是英语课堂拓展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有选择地向学生补充介绍相关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通过对对话、课文的学习,学生认识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思维习惯以及语言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了解相关的外国文化,从而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2.4开发拓展材料的“附加值”。
很多人会认为英语教学拓展仅是课堂上简单的句型反复操练,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真正意义上的“拓展”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处理,实现拓展。拓展的方法很多,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常用的有:
对比拓展:教师想要学生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就可以通过对比,注意比较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了解称呼、打电话、道谢、恭维、赞扬、告别、致歉等方面与我们不同的语用规则,让学生知道,由于在家庭、单位和交往中身份、地位的不同,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也不同。
练习拓展: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词汇,课文的理解更为透彻。通过各种练习,学生读写、思维、创新能力得以提高。这样课堂更具有磁性,学生更富有学习热情。
拓展迁移:拓展迁移就是使学生的思想哲理化,知识系统化并提高创新性。其形式可多样化:如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迁移,对问题的深入挖掘探讨,读写结合训练句子仿写、口头作文等, 以上是初中英语课堂常见的拓展方式,拓展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制作英语小报、海报、做实验等。
3 拓展的时机
一堂课的导入环节如心理学的首轮效应对教学非常重要:或先声夺人,扣人心弦,让人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或如诗入画,春风拂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很快便能入情入境。而英语课堂教学的拓展时机更要恰当,要掌握好“火候”,要在英语教学最急需的时候进入教学环节。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B-
0078-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还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的讲解,还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提高思维的深度。
一、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和延伸的常用方式
1.改变原型题的条件,拓宽问题的思考空间,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
这个问题可以进行如下的拓展延伸:
用长度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的三边,剩下矩形的一边靠墙。
(1)写出矩形面积S(m2)与平行于墙的一边长a(m)的关系式;
(2)写出矩形面积S(m2)与垂直于墙的一边长b(m)的关系式。
评析:问题条件改变后,给出的长度比矩形的周长少了一边,这就不能简单地模仿原题的做法,而要具体分析题意,画出示意图,才能解决问题。这就促使学生充分理解原题的解题思路,通过将原题和新问题对比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融会贯通新旧知识。
2.把问题从具体向一般拓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2】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在BC上,且BD=BA,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CE=CA,试求∠DAE的度数。
这个问题可以进行如下的拓展延伸:
(1)如果把题中“AB=AC”的条件去掉,其余条件不变,那么∠DAE的度数会改变吗?为什么?
(2)如果把题中“∠BAC=90°”的条件改为“∠BAC>90°”,其余条件不变,试探究∠DAE与∠BAC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为什么?
评析:根据原题条件AB=AC可求出∠B的具体度数,从而求出其他角的度数,最后得出∠DAE的度数。把题中AB=AC的条件去掉,其余条件不变,∠B的具体度数就求不出,学生的思维往往就在这里遇到障碍。解题要求学生会用一般代替具体,即会用字母代替∠B的度数,这样按原来的思路,其他角也能相应地表示出来,最后也可得到问题的结果。解题的关键是用代数的思想来解决从具体变换到一般的问题。本例这样的拓展与延伸,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把所学的内容向考点延伸,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
【例3】(2011年广西南宁市中考题)南宁市五象新区有长24 000m的新建道路要铺上沥青。
(1)写出铺路所需时间t(天)与铺路速度v(m/天)的函数关系式。
(2)负责铺路的工程公司现有的铺路机每天最多能铺路400m,预计最快多少天可以完成铺路任务?
(3)为加快工程进度,公司决定投入不超过400万元的资金,购进10台更先进的铺路机。现有甲、乙两种机器可供选择,其中每种机器的价格和日铺路能力如下表。在原有的铺路机连续铺路40天后,新购进的10台机器加入铺路,公司要求至少比原来预计的时间提前10天完成任务。问有哪几种方案?请你通过计算说明选择哪种方案所用资金最少。
评析:每年的中考试题都比较新颖,用于教学、练习可拓宽学生的视野,能检验学生是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本例考题所考的内容是一次函数,它联系生产实际,难度呈阶梯式分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二、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时要注意的问题
1.要设计好拓展延伸的内容
拓展延伸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知识结构有梯度地进行。要通过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有效设计来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并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得到巩固。
2.要把握拓展延伸的时机
不要为拓展而拓展。在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还没弄清楚的情况下,就强行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结果将适得其反。
3.要注意因材施教
多数大学生是从中学校门直接迈进大学校门,从小生活在家长的保护下,人生阅历少,思想比较单纯,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对社会复杂程度缺乏了解。而由于独立学院创办时间一般不长,学校选址大多在市郊,或较偏僻的地方,周边环境较荒凉,而且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比较富裕,思想比较单纯,个别学生更有炫富心理。以上这些原因,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行骗或实施不法行为的对象。安全教育,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就显得十分必要。所以独立学院近年开始开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把该课程列为必修考察课,适用于各专业学生,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培养大学生树立安全责任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为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一层保障。课堂是学校育人的重要渠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课堂讲授进行安全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还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保障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切实落实。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笔者经过研究,认为从当代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校园所处周边环境及安全问题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可以着重选择以下几点:
(一)防火知识,消防安全
近年新闻报道,高校发生多起消防安全事故,导致学生的财产遭到损失,甚至有学生在火灾中失去宝贵的生命。生活中可以引起火灾的因素很多,一时疏忽就可能引起火灾,消防防火安全知识在独立学院学生中的普及非常重要。通过防火知识的学习,使大学生懂得火灾的多发性和巨大危害性,了解国家和地方相关消防法律法规;掌握正确的用火、用电、用气的安全知识。掌握在各种场所突发火灾的消防逃生知识,了解消防报警、消防处置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掌握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物品保管,财产安全
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少,防范意识差,而且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给予的物质、财物也不少。现今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已经将目标放在了大学生身上,通过各种手段骗取或盗窃大学生的财物,我院已经发生多起学生被骗钱或财物被盗窃事件,物品保管及财产安全知识的推广也十分必要。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使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财产不法侵害行为,提高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管理好自身的物品和财产,且可以使学生掌握财产物品遭到侵害时的权益维护方法和途径,保护好个人的财产安全。
(三)珍惜生命,人身安全
大学生在读大学前大都是处于家长的保护下,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挫折很容易一时想不开,做出伤害自己身体或生命的事。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社会责任,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珍惜自己的生命,提高自身的国民素质。
(四)饮食卫生,食品安全
近年有不少食品安全方面的报道,国民的食品安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在校期间一日三餐除了学校饭堂就是校外的饮食店,饮食方面的卫生安全问题是经常要注意的问题。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大学生了解卫生法规,选择就餐地点懂得注意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并掌握发生食物中毒时该采取的营救措施。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本上的内容多,而且相对较枯燥,难以引起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讲课,难以取得好的授课效果。笔者认为,讲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师课前需查阅大量,寻找相关案例,制作好生动,图文并茂的课件,讲授的时候能以大量的现实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并可采用如PBL(Pl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以案例为先导,采用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教师教学引导两者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讲授消防知识的时候,还可将课堂挪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采用实地操作演示的方式,将灭火器的使用等内容讲解,使学生印象深刻。
通过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找到更适合独立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在独立学院取得真正的实效,学生真正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减少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校正常生活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成功走向社会。
一、教学内容的经验化方式
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通过复习、提示、铺垫、引申等方式,激活与学习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找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由已知育未知,由旧知促新知。 例如,在讲授《等腰梯形性质》的内容时,在引入等腰梯形的概念之前,先给学生呈现比较性等腰三角形:“用平行于底的直线与两腰相交”和“用等腰梯形延长两腰相交于一点”,有助于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等腰梯形概念及其性质。
二、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方式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这样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它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于汤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努力使教学内容情景化。创设教学情景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需要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性的构思设计,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此基础上,有效运用影像资料、案例等教学资源,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氛围。例如初中教材《黄金分割》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配乐欣赏著名油画《蒙娜丽莎》,观察“蒙娜丽莎的头和两肩在整幅画面中的比例”,以此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能觉得她那么美丽呢?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方式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数学跟生活和社会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今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能源、环境、粮食、生命的进化等)均与数学有关。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经常接触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思考社会问题,并进行决策,力求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方式
以“问题”方式呈现教材,能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的关键是教师要从教材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例如《分式方程的解》一节的教学,可以把分式方程的解的概念这个知识点设计成以下三个问题呈现给学生:(1)方程解的概念;(2)由原方程解得的值是否原方程的解;(3)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原方程的解。通过以上问题讨论分式方程的解的概念的过程、原因、结果和实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内容的可视化方式
教学内容的可视化策略是指教师利用数学实验、展示实物、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或运用板书、板画、数字化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仍无法解决的复杂、抽象的内容简明化、具体化的过程。教学内容可视化处理的主要特征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