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网络与因特网的区别

网络与因特网的区别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0 09:25:01

网络与因特网的区别

网络与因特网的区别例1

目前,电信网络的基本类型就是传输网,通过传输网这个媒介,才能够卓有成效地传输各种数据。在市场竞争渐趋白热化的背景下,各电信运营商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业务网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得知,最为繁杂的部分就是城域传输网,这是由于城域传输网必须权衡多类元素,例如:传输距离、传输业务宽带、业务走向等等。所以,对城域传输网络组网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举措是刻不容缓的。

一、城域传输组网影响元素解析

城域的定义来自于电脑网络,用来区别局域网、城域网以及广域网三类位置覆盖、主流技术等都相异的电脑网络。目前,城域的定义十分宽泛,不再像表面字义那样理解成城市区域的网络。城域传输区别于长途传输网络的本区域内传输网络,通常能够覆盖单一城市以及郊县、乡村等范畴内的传输网络,当然也包含附近多个城市、乡镇间的传输网络;而笔者不会将接入传输作为重点探讨内容。当前,城域传输的主流技术是同步数字体系环网技术。尽管传输采取环网拓扑,会和星型业务流间产生不能匹配的冲突,然而笔者觉得还是能够通过传输组网的影响要素的解析,掌握传输组网的特征。城域传输组网的构造特征与所承载的业务网络间有着直接关系,深入研究后笔者发现,它与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行政区域规划以及社会经济等元素密切相关。比如:一个城市行政上被划分成若干个区域后,它的每一行政区域都将构成一个或若干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就说明其通信业务有着汇聚特征:大多数业务向区域中心汇聚,之后向城市中心汇聚。尽管通信业务的汇聚特征十分明显,然而具体表现则不尽相同,因此传输网络原则也存在差别。传输网络自身的组网原则也能够掩盖通信业务的不同。比如:即便两个区域之内的业务量很多,也不见得有必要对这两个区域内的通信构建传输体系,更多时候变通的组网模式对这两区域内的业务量可以进行分担。因此,因为地理环境、行政规划以及社会经济等的不同,使每个网络中的业务网络组网构造、业务流量流向的分布不尽相同,对传输组网构成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另外,各个专家团队对网络的认知程度、对传输技术的运用方略也不尽相同等多样元素,组成了城域传输网络的独特特点。

二、城域传输网络的优化探讨

1、建设特大型城域传输网络。当前,在城域传输技术行业,包含城域波分、同步数字体系、ASON等;尽管商品的出发点、偏重内容各不相同,实现方法也不一样,商品的形态更是天差地远,但是功能上却有趋同的态势。比如:波分仪器具备同步数字体系交叉相连的能力,MSTP与RPR的功能已经愈来愈类似,或许一段时间后的ASON设施能够直接接入彩色光口,并且能够直接实施2Mbit/s颗粒的电路管理。所以,笔者仅在本文中阐述理想网络的优化。1)网格组网。由于特大型网络中节点繁多、规模太大,因此利用格状网能够简化网络构造。2)超大交叉容量和在线模块升级。网络中的节点具备超大规模的带宽管理功能,而各方位的带宽功能能够通过在线添加模块实现升级,对网络配置和管理来说更为简便。

2、多ADM网络优化方案。多ADM与以往的DXC的差别在于多ADM支持环网协议以及环保护,而DXC通常不支持。多ADM与以往的ADM的区别是:多ADM的超强集成功能能够支持若干个环网,而传统的ADM通常只能支持单一的主速率环。多ADM能够将ADM与DXC集成到一块,使其交叉连接效率与可靠度大幅度提升。多ADM对传统SDH技术的增补不但体现在通道带宽层面,更主要的是其节点处理功能、带宽管理功能等等,这是当前城域传输网络中网络叠加的最佳处理方法。

3、举例说明(见下图)

根据上图,可获取网管资源占用状况:城域网1网管理的等效网元数已多达975个,而当前网络硬件的管理极限是1000个等效网元。所以,网管能力达到极限时,会造成网管运行减慢――可采用时隙调整予以改善。

结束语:伴随多元化竞争方略在中国的电信市场中出现,强大的竞争压力会让各个电信运营商对城域传输网络资源进行潜力挖掘以及优化运用。对网络构建来说,网络优化更加考验综合实力,必须审慎对待。

参 考 文 献

网络与因特网的区别例2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個社区成员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获取、产生、分析和合作建构知识的对话与被指导的学习过程所形成的人际团体与学习环境,其实质是社区成员及其关系的集合,虚拟学习社区的实质是一個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了虚拟社区学习环境中的核心要素。从社会网络的视角看,学习是通过无缝对话,分享实践经验和社会连接网络而产生出的社会性的、合作性的成果,知识蕴含在社会网络中,并通过多位学习者的社会互动和合作被积极地建构起来。

通过对“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研究一),为了深入探索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特点,将本研究与王陆教授2009年对首都师范大学虚拟学习社区中WBE07_Community和WBE08_Community两门“网络教育应用”的网络课程(后简称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所做的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研究二)进行了对比讨论。这两個研究的网络成员、师生关系、网络学习规模等存在差异,研究二属于校园教育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课程成员在生活中也有较多接触,感情良好。研究一的网络规模大,学员分布在广州市各中小学,彼此之间没有或者很少联系,师生、生生彼此间多数缺乏了解、关系松散。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结构的虚拟学习社区之间其社会网络存在的差异,这些差异又折射出了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社会互动过程所具有的特点。

一、研究设计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结构的研究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远程教育平台中的课程为研究单元,研究在课程中的成员利用课程平台所提供的功能进行学习、交流活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的特性。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广州市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开设的远程教育课程“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远程教育)”的1102期和1101期(课程号分别为:110210131007和110110131007)。通过教师账号登陆,收集论坛讨论情况作为关系数据以及内容分析数据的统计依据。两门课程(以下简称为“1102课程”和“1101课程”)的学员成绩、发帖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

1101课程属于远程教育课程,没有安排面授环节。课程共有学员75名,教师1名,成员总计有76人。学员全部来自广州市内中的小学,学员分布分散,彼此之间没有交流,课程开始前互不认识,且专业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学员成绩69人合格,6人不合格,合格率为92%。在线讨论中,该课程共分为“最新技术”、“关于作业”、“学术讨论”三個模块共计发帖166個,网络规模偏大。

1102课程属于远程教育课程,没有安排面授环节。课程共有学员103名,教师1名,成员总计有104人。学员全部来自广州市内的中小学,学员分布分散,彼此之间没有交流,课程开始前互不认识,且专业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同,具有很大的异质性。学员成绩90人合格,13人不合格,合格率为87.4%。在线讨论中,该课程共分为“最新技术”、“关于作业”、“学术讨论”三個模块,共计发帖223個。网络规模偏大。

由于所用的软件限制,一次只能分析100人以内的网络,所以在研究前删去了成绩为0,发帖数为0,回帖数为0的5名学员,占成员总数的4.8%。由于这些学员没有与其他成员发生任何交互行为,也就是说不存在这些学员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其所处的位置也是网络的最边缘。所以删除这些学员后只会微弱的影响网络的密度等基本参数,不会影响核心数据的测量。

(二)数据收集的方法

研究收集了1101和1102两门课程中学员姓名、成绩等属性数据,并以两门课程成员在课程论坛中讨论的帖子为依据,以“发帖”和“回帖”两种行为作为关系数据以及内容分析的基础,收集了关系数据,绘制了关系矩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矩阵变换、数据分析和探讨。

研究的关系数据集合包括1101和1102两门课程全部师生的属性数据,如真实姓名、学校归属、成绩等;以及关系数据的三种特征值,即关系的内容、关系的方向和关系的次数。

(三)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结构分析

根据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参照前人运用网络分析法对虚拟学习社区进行研究的经验,分别从网络的基本属性、网络的凝聚子群、网络成员的位置三個方面来对广州市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

(四)王陆教授的研究

王陆教授2009年对首都师范大学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参见《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选取首师大虚拟学习社区中教育技术系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和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两门“网络教育应用”网络课程为研究对象。为了研究方便,分别将这两個数据集合命名为WBE07_Community和WBE08_Community。

WBE07_Community共有教师和学生44位成员,分别来自4個方面的人群:教育硕士(在职中小学教师)、硕士生、高研班成员(在职高等院校教师)和旁听生,这4部分人群在开设网络教育应用网络课程前,基本不相互来往,学生之间基本不认识,且从专业背景和成员组成上看,具有比较大的异质性。其中:教育硕士22人,硕士研究生12人,高研班学员5人,旁听生1人,助教1人,教师1人;还有2人的身份极其特殊,是教师使用学生身份注册的“教师的分身”。WBE08_Community共有18位成员,其中首师大教育技术系的硕士研究生16人,教育硕士1人,教师1人,其中一名硕士生担任助教。因此,从组成上看同质性比较高。

WBE07_Community和WBE08_Community两门网络课程均没有安排面授环节。开设这门网络课程期间,任课教师的空间位置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先后在兰州、北京、台湾、泰国曼谷、香港和日本东京等地。因此,两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与学生在空间上一直处于分离状态,师生之间的互动完全依靠虚拟学习社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在WBE07_Community中学生之间也是处于空间上的分离状态的。这门课程的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分别处于北京、河北、山东、广东和黑龙江等地。而WBE08_Community中的硕士研究生基本处于北京,但部分学生处于不同的校区,唯一的一名教育硕士地处河北邯郸。

二、数据分析

(一)社会网络基本属性特征值的对比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测出社会网络的节点数、密度、平均度等基本属性值,这些值是判断一個网络规模和特征的基本值,配合社群图一起,有利于形成对网络的整体认识(见表1)。

从表格中数据对比中,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第一,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较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课程网络成员联系更紧密。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节点数小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但是连接数比1101课程和1102课程多,网络密度也远大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显示出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成员关系紧密,沟通良好。

第二,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较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课程连通性和互惠性更好。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较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在互惠性、传递性、聚类系数、平均距离、连通性均小,说明网络成员间相互关系好、互相联系多、连通性和互惠性好。

(二)网络位置的对比

网络中心性和核心度反应了网络成员的位置和分布情况,通过对比中心性和核心度的分布差异和均值差异,可以看出不同网络之间成员位置和分布情况。研究将WEB07和WEB08课程的点度中心度(出度和入度)、中间中心度、特征向量中心度,核心度与1101课程和1102课程进行了对比,以对比两种虚拟学习社区在成员网络位置上是否有差别。经过对比发现可以得到以下结果(见表2)。

从结果中可以看到:

第一,在点入度和点出度方面,1101课程、1102课程和WEB07课程、WEB08课程差异显著。说明在每個成员参与讨论的程度上来看,1101课程和1102课程成员积极性低。结合网络的中心势来看,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的中心势分别为0.38(入度)、0.57(出度)和0.20(入度)、0.38(出度)。比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0.068(出度)、0.03(入度)和0.063(出度)、0.015(入度)高出很多。说明在论坛帖子数量、讨论程度、成员活跃程度上,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好于于1101课程和1102课程,但四门课程都是点入度大于点出度。说明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成员发帖数量大于被回复的数量,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

第二,在中间中心度上,四门课程对比后差异不显著。说明四门课程成员在承担的信息流通角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合每门课程的中间中心度分析,可以看到教师处在每门课程中间中心度的中心位置。说明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处在绝对的信息中心。

第三,在特征向量中心度和核心度结构上,除WEB07和1101课程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比较差异均显著。说明四门课程的成员在网络位置上还是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每门课程的数据可以看到,在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中,教师处于网络的中心,特征向量中心度和核心度都是最大,说明教师是网络的中心,拥有网络最大的控制权和影响力,在网络中起主导作用。而1101课程和1102课程中,教师并不拥有这两個特征值的最大值,但高于大部分成员。说明教师并不是课程网络的绝对中心,只是处在靠近中心的位置,在网络中并不起主导作用。

(三)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虚拟学习社区中的重要成员,也是影响虚拟学习网络特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师的网络位置、网络角色反映了教师在虚拟学习社区中起到的作用和角色。研究将WEB07课程和WEB08课程中教师(王陆)的网络位置与1101课程和1102课程中教师(梁斌)的网络位置进行了差异分析,对教师在四门课程网络中的中心度、核心度进行了两配对样本t检验。

经检验在教师中心性和核心度方面,WEB07课程与1101课程以及1102课程结果分别为p=0.091>0.05,p=0.102>0.05;WEB07课程与1101课程以及1102课程结果分别为p=0.104>0.05,p=0.110>0.05。

结果说明,四门课程在教师的中心性和核心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和校园教育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在教师的网络位置上没有大的差异。

虽然在整体趋势上两类虚拟学习社区教师的网络位置上没有大的差异,但是仔细分析单個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入度和点出度上,四门课程有很大的差异。说明了在发帖数和回帖数上,1101课程和1102课程教师是小于WEB07课程与1101课程教师的。而中间中心性、特征向量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差异不大,说明在网络控制力和网络信息的控制力以及意见影响力方面,教师的作用相当。

王陆教授在研究中认为:“教师在网络课程中是社会网络的中心人物,掌握着社会网络中的重要信息通路,对社会网络中的其他行动者的影响达到最大”。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到,在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的位置教师不是网络中发表言论最多的人,不是绝对中心位置的成员,只是处在靠近中心位置。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某些成员同样处在网络的中心位置,成为网络的核心成员,拥有网络较大的影响力,但教师处在绝对的信息中心,与网络成员交流量最大,在网络中有重要的影响力。

教师在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不是主导着社区成员的学习过程,而是通过在信息交流上的影响力,引导和辅助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的学习者进行学习和讨论。

三、讨论与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1101课程、1102课程和WEB07课程、WEB08课程在整体网络结构,成员中心度、核心度,教师位置上有着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四门课程分属于两個不同性质的的虚拟学习社区。1101课程和1102课程属于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课程,而WEB07课程、WEB08课程属于校园教育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课程。在实际应用中,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因为教学分离的本质属性,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分离的本质属性

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是远程教育的本质属性,这也是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本质属性。王陆教授认为“社会网络中行动者的空间分布性或先前的友谊网络可能与在线学习的社会网络的密度有关”WEB07和WEB08课程属于校园教育辅助型虚拟学习社区,课程成员在生活中也有较多接触,感情良好。而1101课程和1102课程的学员分布在广州市各中小学,彼此之间没有或者很少联系,在网络学习社区中交流也不紧密。正是由于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成员不会像辅助教学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那样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讨论也会因为人际关系的疏远而不深入。这就使得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间交互会少于辅助教学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间紧密程度也会大大降低。

这一结果与王陆教授的结果相似,可以认为,虚拟学习社区社会网络的密度与成员间日常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由于成员间日常接触少,因而网络密度小。

(二)教师的辅角色

远程教育是充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远程教育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白行展开,教师不再是课程的主导者,而是更多的成为一個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辅角色。因此,在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教师不再是绝对的话语中心,学生应该处于交流的中心位置。

(三)学生学习的特殊性

远程教育的学生主要是在职人员。肩负着家庭、工作等多种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所以,他们的学习多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时间比较短,压力比较大。同时由于学习目的明确,他们比较注重学习的实效性。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者不会过多的进行情感交流,也不会对知识做深入的探讨。主要是完成教师和课程规定的任务。

王陆教授在相关研究中认为:“虚拟学习社区的社会网络具有高互惠性和高连通性的特点”。通过本研究发现,两门课程互惠性和和连通性低。这是因为远程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成员间相互联系不紧密,以及学生的特点造成的。

(四)学习的弱束缚力

网络与因特网的区别例3

“因特网”与“互联网”的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作为专有名词理解,因特网是互联网的一种,英文名为Internet,源于1969年诞生于美国的Arpanet,初始于军事目的,后用于学术系统,最后走向商用,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开放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但“因特网”作为普通名词理解,则泛指多个计算机互联而成的大型网络系统。在这个意义上,不少学者认为“因特网”与“互联网”只是音译与意译的不同,而没有任何意义上的区别。

互联网,最早的官方界定是,“互联网是指全球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是:(1)基于IP协议或由其进一步发展的协议,通过全球唯一的地址段,有逻辑地连接在一起;(2)能够支持采用TCP/IP协议或由其进一步发展的协议,或者能够与IP协议兼容的协议进行通讯;(3)能够在通信网络上提供、运用或获得公开的或个人之间的高层次服务”。该定义所指具体、清晰,且反复以“进一步发展”的表述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创新“埋下了伏笔”。

新媒体,以互联网为新媒体,成为不少人对新媒体理解的惯性。事实上,互联网的发展,仅以1992年商业化为起点也经历了近20年的历史。早期,《新媒体百科全书》的主编斯蒂夫・琼斯在该书导言中说,“旧媒体曾经一度是新媒体,而新媒体又在不断的变化与演进。”并列举光盘、万维网、流媒体为例。而斯蒂夫-琼斯对新媒体的关键把握,被后进学者不断深化,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时间的概念”、“发展的概念”,这一观点不断引领我们对新媒体的进一步认识。

网络与因特网的区别例4

现有的电信网络,主要是在任意两个用户之问提供一对一的、双向的、实时的连接。现有的广播电视网,是一个单向的信息分配网络,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也开始利用一些新的数字调制技术,发展网络数字电视。因特网的连接方式和它所能提供的业务,则是综合了上述两种极端的情况。今后网络发展有三网合一的趋势。

二、网络化对社区党员教育工作的现实影响

在党员教育上,白石桥社区以执行党员管理“”制度为主,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同时每月15日定为党员集中学习日,组织开展一次党员集中学习活动。

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党员集中学习报到率偏低。社区退休党员多,对于退休的这部分党员,由于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党员们主观上认为参与建设和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对继续学习积极性不足,真正能严格做到参加党内生活和支持党内工作的,寥寥无几,多数只能根据身体状况,视情况参加活动,白石桥社区党总支组织的集中学习,离退休党员实际平均参与率不足70%。这部分党员因为年龄偏大,接触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很少,信息网络化趋势对他们影响不大。

对于在各类社会单位和外地工作的党员,又存在另一类问题,由于工作关系和党组织关系脱离,组织党内活动经常遭遇工作单位要求和党组织要求冲突的尴尬,由于目前社会压力大,党员大多在单位担任要职,一旦冲突严重,大多数时候党员会选择工作单位的安排,而放弃党组织的安排,社区党总支出于对党员的体谅,大多数时候也只能谅解。以白石桥社区党总支的情况为例,此类党员参加每月学习日参与率不足50%。

社区每周开展远程教育,对党员和居民全部开放,目前信息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党员接受各类网络信息非常便利,因此社区远程教育工作站优势不明显,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类党员接触网络信息多,有些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可以通过网络实现。

三、网络化对党员思想状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网络的自由度特别高,更难于控制和监管;它的共享性特别强,谁也不可能完全垄断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它的交互性特别突出,“一言堂”在互联网条件下不会有市场。与前述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和社会文化特点相伴生,信息宝藏与信息垃圾共存于一“网”,给党员思想状况带来了冲击。

四、网络化对党员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党员思想控制面临挑战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使各种合法的不合法的、健康的不健康的信息快捷方便进人党员的眼界,一旦出现热点问题,与此相关的信息寻访及讨论数量都会直线上升,范围之广、速度之快都是无法想象的。这种完全开放的、互动式的传播,使社会对个人思想行为和制约机制发生了变化,不再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党员教育载体面临挑战

网络使得党员教育的渠道和阵地迅速扩大,如果我们不注意利用互联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互联网所带来的负效应。

(三)党组织工作者素质面临挑战

网络是由人来创造和管理的,而党组织工作者对互联网的掌握、熟悉和运用及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决定了网上网络化条件下党员教育的成效。在传统的党员教育过程中,党组织工作人员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和认可。然而,在网络时代,这种优势部分丧失了。部分党务教育工作者由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特别是网络知识和技能知之较少,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提高素质是他们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网络化对党员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教育阵地和教育内容扩大化

网络的发展使网络传播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教育方式不在局限于传统教育的书本和课堂,受众更加广泛。

(二)教育便利化

网络与因特网的区别例5

现有的电信网络,主要是在任意两个用户之问提供一对一的、双向的、实时的连接。现有的广播电视网,是一个单向的信息分配网络,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也开始利用一些新的数字调制技术,发展网络数字电视。因特网的连接方式和它所能提供的业务,则是综合了上述两种极端的情况。今后网络发展有三网合一的趋势。

二、网络化对社区党员教育工作的现实影响

在党员教育上,白石桥社区以执行党员管理“三会一课”制度为主,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同时每月15日定为党员集中学习日,组织开展一次党员集中学习活动。

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党员集中学习报到率偏低。社区退休党员多,对于退休的这部分党员,由于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党员们主观上认为参与建设和社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对继续学习积极性不足,真正能严格做到参加党内生活和支持党内工作的,寥寥无几,多数只能根据身体状况,视情况参加活动,白石桥社区党总支组织的集中学习,离退休党员实际平均参与率不足70%。这部分党员因为年龄偏大,接触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很少,信息网络化趋势对他们影响不大。

对于在各类社会单位和外地工作的党员,又存在另一类问题,由于工作关系和党组织关系脱离,组织党内活动经常遭遇工作单位要求和党组织要求冲突的尴尬,由于目前社会压力大,党员大多在单位担任要职,一旦冲突严重,大多数时候党员会选择工作单位的安排,而放弃党组织的安排,社区党总支出于对党员的体谅,大多数时候也只能谅解。以白石桥社区党总支的情况为例,此类党员参加每月学习日参与率不足50%。

社区每周开展远程教育,对党员和居民全部开放,目前信息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党员接受各类网络信息非常便利,因此社区远程教育工作站优势不明显,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类党员接触网络信息多,有些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可以通过网络实现。

三、网络化对党员思想状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网络的自由度特别高,更难于控制和监管;它的共享性特别强,谁也不可能完全垄断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它的交互性特别突出,“一言堂”在互联网条件下不会有市场。与前述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和社会文化特点相伴生,信息宝藏与信息垃圾共存于一“网”,给党员思想状况带来了冲击。

四、网络化对党员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党员思想控制面临挑战

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使各种合法的不合法的、健康的不健康的信息快捷方便进人党员的眼界,一旦出现热点问题,与此相关的信息寻访及讨论数量都会直线上升,范围之广、速度之快都是无法想象的。这种完全开放的、互动式的传播,使社会对个人思想行为和制约机制发生了变化,不再能够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党员教育载体面临挑战

网络使得党员教育的渠道和阵地迅速扩大,如果我们不注意利用互联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互联网所带来的负效应。

(三)党组织工作者素质面临挑战

网络是由人来创造和管理的,而党组织工作者对互联网的掌握、熟悉和运用及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决定了网上网络化条件下党员教育的成效。在传统的党员教育过程中,党组织工作人员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和认可。然而,在网络时代,这种优势部分丧失了。部分党务教育工作者由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特别是网络知识和技能知之较少,面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和网络科技往往不知所措,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提高素质是他们迎接网络时代挑战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网络化对党员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教育阵地和教育内容扩大化

网络的发展使网络传播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教育方式不在局限于传统教育的书本和课堂,受众更加广泛。

(二)教育便利化

网络与因特网的区别例6

1 绪论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芯片的设计与生产进入了纳米时代,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与计算速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是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要求计算机能更加任性化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也就要求计算机本身能像人一样识别与感知周围的环境,并对复杂的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图片信息是我们周围环境最直观的,最容易获取的信息,要求计算机能对为的环境做出识别与判断也就要求计算机能够智能的识别图像信息。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构建深度网络来抽取目标特征进而识别周围的环境。卷积神经网络对图像的处理具有平移,旋转,扭曲不变的优良特性。在处理图像是更加快捷和便利。卷积神经网络使得计算机在感知识别周围环境的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使得计算机更加智能。卷积神经网络拥有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使得其在图像分类识别,目标跟踪等领域有着强大的运用。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86年,Rumelhart和Mc Celland提出BP算法。BP算法反向传导神经网络输出误差进行训练神经网络。通过BP算法,神经网络能够从大量训练数据中的学习到相关统计信息,学习到的数据统计信息能够反映关于输入-输出数据模型的函数映射关系。

自2006年以来,Geoffery Hinton教授提出深度信念网络。从此深度学习在学术界持续升温。深度学习不仅改变着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也影响着我们对人类感知的理解,迄今已在语音识别和图像理解等应用领域引起了突破性的变革。各种相关的算法和模型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使得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有广泛的运用。

2013年百度成立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以来我国的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人工智能专家吴恩达的带领下,百度陆续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产品,无人驾驶技术,DuerOS语音交互计算平台,人脸识别技术,美乐医等优秀产品。此外Imagenet图像识别大赛中也诞生了一系列经典的神经网络结构,VGG,Fast-R-CNN,SPP-net等等,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 深度学习概述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新方向,通过学习样本数据内在规律和深层特征深度,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能够像人一样有分析和学的能力,尤其在文字处理,图像识别,语音等领域更加突出。能够自主学习一些新的东西。目前深度学习使用的典型技术是通过特征表达和分类器来进行目标识别等任务的。并在语音识别、图像处理、机器翻译等领域取得很多成果。

深度学习不同于以往的浅层学习,浅层学习模型值包含一个隐藏层,或者不存在隐藏层,深度学习则是由很多隐藏层组成的,上一层的输出作为下一层的输入,实验对输入信息进行分级表达。目前深度学习框架主要包含三种深度学习框架,如图1、2、3所示。

3 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层次比传统的神经网络复杂,卷积神经网络包含大量的隐藏层,相邻的卷积核或者下采样核采用局部感受野全链接,神经元权值共享的规则,因此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参数的数量远比传统神经网络少,卷积神经网络在训练和前向测试的复杂度大幅度降低,同时也减少了神经网络训练参数过拟合的几率。卷积神经网络主要有两部分,分别是卷积核和下采样核。卷积核主要对上一层的图像进行卷积运算,提取图像特征,下采样核则是对上层的数据进行将为处理,减少神经网络的复杂度。

卷积神经网络中每一个神经元的输入与前一层的局部感受野相连,提取局部感受野的特征,比如图像的轮廓,颜色等特征,而这些特征不仅包括传统人类能理解的特征,也包括神经网络自身能够识别的特征,卷积核全职共享,因此这些特征提取与图像的位置无关。

图4是经典的LeNet5卷积神经网络架构,LeNet5架构中卷积核和下采样核交替出现,下采样核及时的将卷积核生成的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减少神经网络的运算量。LeNet5算法在1962年幼Hubel等人提出,在识别手写数字mnist中有极高的准确率。

4 R-CNN、Fast-R-CNN对比分析

卷积神经网络在对图像进行识别具有平移,旋转,扭曲不变的优良特性,并且能够实现高准确率识别图像,但是在现实生活运用中往往需要神经网络标记出目标的相对位置,这是传统卷积神经网络不具备的功能。因此在前人传统卷积神经网路基础上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改进,产生了具有对图像中目标进行识别和定位的卷积神经网络R-CNN,Fast-R-CNN等改良算法。

4.1 R-CNN

R-CNN为Region Convoluntional Neural Network的缩写即对图像进行局部区域的卷积处理,其核心思想主要是利用候选区图像对物体探测中位置信息进行精确处理和利用监督式预训练和区域特殊化的微调方法,代替了传统的非监督式预训练和监督式微调。

在CNN中,全连接层输入是固定大小的,因此R-CNN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将每一张图片分割成1000-2000张的候选区图片后,要将这些候选区图片进行变换,生成固定大小的候选图片,在训练提取特征时一般采用经过预训练的模型参数进行finetuning,榱嗽黾友盗费本,模型在也将生成的候选框以及标定的标签作为训练样本进行训练。R-CNN采用SVMs分类器对特征向量进行分类,在训练SVMs时将候选框经过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的特征和SVM标定结果输入到SVMs分类器训练分类器模型。而在测试时将图像全部候选框经过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的特征输入到SVMs分类器中,得到每一类的评分结果。但是R-CNN在处理一张图片是要处理需要对一张图片1000-2000个候选区图像进行前向运算,保存所有后选取图片的特征值,要求计算硬件有大量的存储空间,同时处理每一张图片的时间也会增加。由于训练集庞大,本文采用hard negative mining method方法提高存储的利用率。

R-CNN的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其中MAP也可以大幅度提高,但是正如本文上述,R-CNN计算的时间成本很大,达不到实时的计算效果,R-CNN在对候选区进行处理时会使得图像失真,部分信息丢失。

4.2 Fast-R-CNN

Fast-R-CNN则是再次改进的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目标跟踪定位算法。相比于R-CNN,Fast-R-CNN从单输入变为双输入,在全连接层后有了两个输出,引入了Rol层。

Fast-R-CNN在运行的时候同样会生成大量的候选区,同时将原始的图片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将原始图片提取的特征与生成的候选区坐标送入Rol层为每一个候选区生成一个固定大小的特征向量。最后将Rol生成的特征向量全连接层产生最终的LOSS。Fast-R-CNN中的LOSS采用多LOSS模式,SoftMax LOSS用于计算K+1分类的损失,K为第K个目标,1为背景;Regression LOSS计算候选区的四个角的坐标。

Fast-R-CNN在MAP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速度也得到了提升,但是在计算候选区是仍存在瓶颈,这也是限制Fast-R-CNN速度的因素。

5 实验测试

对于本文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识别图像定位图像目标算法R-CNN,Fast-R-CNN,在本章给出实验结果。实验平台为基于Linux系统的debian8下运行caffe进行训练,采用显卡K620进行实验。

训练模型初始化参数在是服从高斯随机分布,R-CNN采用的网络结构如图7所示,Fast-R-CNN的网络结构如图8所示。

本次实现的训练样本为录制实验室视频数据,将视频数据转换成帧图片,对每张图片数据进行裁剪,裁剪后图像大小在256*256,共有500张,再将裁剪后的图片进行旋转,平移,扭曲,镜像,加噪声等处理,最后生成144万张样本图片,其中136.8万张图片作为训练样本,7.2万张作为测试样本。

6 总结

在目标识别定位领域,卷积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对图像的识别定位具有很高度平移,旋转,扭曲不变形的优良性能。卷积神经网络架构R-CNN和Fast-R-CNN都有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Fast-R-CNN在识别准确率上比R-CNN高。R-CNN算法复杂,对一张图片需要进行1000-2000次的卷积运算,特征重复提取。因此在训练和前向测试时,R-CNN用的时间长,不能很好的适用于处理实时图片数据,尤其视频数据。R-CNN在对每个候选区进行特征提取之后需要将提取的特征向量存入内存,降低训练测试时间的同时也需要耗费大量内存。因此从各方面分析可知,Fast-R-CNN性能优于R-CNN。

参考文献

[1]谢宝剑.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图像分类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2]郑胤,陈权崎,章毓晋.深度学习及其在目标和行为识别中的新进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4(02):175-184.

[3]陈先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与运用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6(04):603-617.

[4]李彦冬,郝宗波,雷航等.卷积神经网络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2016.

[5]Gibson.J J.The perception of the Visual World[J].Cambridge,England,1950.

[6]HORN B,SCHUNCK P.Determining optical flow[J].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981,17:185-203.

[7]R.Girshick,J.Donahue,T. Darrell,and J.Malik,“Rich feature hierarchies for accurate object detection and semantic segmentation,”in CVPR,2014

[8]Ross Girshick,Wicrosoft Research. Fast R-CNN,.

网络与因特网的区别例7

隐匿性。虚拟社区中的成员可以通过身份认证相互区分,但没有指纹、DNA 这些与生命有关的严格认证。成员一般都采用虚拟的匿名身份,并且一个人可以有几个成员名字,或者有多个 IP 地址。这样的特征隐瞒了成员在现实社会的真实身份,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简单。虚拟性是虚拟社区的本质特性,不具备虚拟性的社区就不能称之为虚拟社区。

跨地域性。虚拟社区依托电子计算机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实现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满足了跨地域生活共同体的形成。虚拟社区摆脱了人际互动范围上的地域限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网络媒介的互动而拉近,这是虚拟社区区别于现实社区的重要特点之一。

人际关系的松散性。虚拟社区以网络媒介为基础,“隔离”地将陌生的人与人连接在一起,形成虚拟社区中陌生的人际关系,因此虚拟社区成员的地理分布可能遍及世界每个角落,这就形成了人际关系的松散性、动态性和不稳定性。

开放性。在虚拟社区里身份认证和获得并没有现实社会中那么严格和复杂,大多是为了管理监控和统计日访问数量的需要,因此虚拟社区更具开放性。它依托电子信息技术,使得其成员不再受地域、年龄、职业、性别、种族、肤色的限制,凡是对某一社区有兴趣或有需要的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注册获得该社区成员的身份。不仅如此,虚拟社区的信息资源也是相当广泛,一个具备相关技术的虚拟社区,可以使全球各国人民涉足其中,并在该社区实现社区文化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他们集体开放资源,集体享受资源,是社区资源的创造更新者和享受者。

二、虚拟社区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内容

虚拟社区与网络社会大环境的不同之处在于虚拟社区的隐匿性和自由性,因此,虚拟社区的规范治理与和谐发展更依赖网络道德培育。

(一)网络道德认知培育

网络道德认知培育是培育大学生对网络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评价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它应该包括网络道德观念培育、网络社会行为分析能力培育、网络道德评价能力培育。人的道德行为不是人的本能性的适应活动,它必须以一定道德认识为基础。面对虚拟社区信息良莠不齐、舆论是非难辨、行为真假难分、观念存在多元价值的特点,虚拟社区的网络道德认知培育不仅仅是灌输简单的网络道德规范,而是面对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虚拟社区,通过传授网络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分析能力达到网络道德培育的目的。网络道德认知培育不仅仅包括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更重要的是网络道德教育。随着网络道德培育在虚拟社区的实践发展,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也纷纷列入网络道德认知培育的范围。

(二)网络道德意识培育

网络与因特网的区别例8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4-0075-02

1大别山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的必要性

1.1大别山旅游业竞争力亟待提升

大别山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务类型多样,旅游特色明显但是开发不足,因此旅游市场有很大的挖掘潜力。现阶段,大别山地区的旅游业开发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别山试验区要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除了需要重视开发更多、更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与服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设施建设外,还要做好旅游目的地营销工作。在网络时代,通过互联网或手机客户端进行大别山旅游业的推广与营销,打造独具特色的大别山旅游景区形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大别山景区来,是新时期大别山旅游业开发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大别山试验区旅游业竞争力及大别山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2网络营销为增强大别山景区旅游业的竞争力提供了新的渠道〖BT)〗

互联网特别是近几年开发的移动互联网以其更强的交互性和及时性为信息的快速交流和传播提供了保障。通过互联网为旅游目的地进行营销也成为各大旅游景点进行旅游业务推广的主要方式。实践证明,旅游目的地进行网络营销能够更快、更好地满足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查询与浏览。网络营销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旅游产品推广、吸引旅游客源等方面均起到了传统营销方式所无法达到的作用与效果。因此,网络营销必将成为大别山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施之一,也将成为新时期大别山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

1.3巨大的网络市场为大别山旅游业网络营销提供了无限商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用户巨大且保持持续增长,巨大的网络市场为大别山旅游网络营销提供了无限商机。

2大别山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现状

近几年,大别山旅游业在应用 IT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总体情况看,IT在大别山旅游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还比较缓慢,在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大别山旅游网络营销应用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企业网络营销意识淡薄,许多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公司还沿用传统手工作业方式,即使有些旅游企业有自己的网站,其功能也只局限于对公司的介绍和宣传,表现出保守被动、不成体系和实用性差等特点,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截至2014年4月,在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中直接输入“大别山旅游网”,可以查到的旅游网址主要有:安徽大别山游船有限公司开发的大别山主峰景区网(http: ///)、六安市神州国际旅游公司(http:///)、黄冈市大别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http:///)、大别山旅游网(http://www. .cn/)、大别山旅游(罗田)景区官方网站(http:///)、罗田旅游网(http:///)、安徽大别山主峰景区网(http:///img/dbszf/)等,虽然关于大别山旅游的网站数量不少,但大多数旅游企业网站建设情况不尽如人意,只有湖北罗田、安徽六安两个大别山主峰旅游景区景点拥有自己的网站,大多数景区都还没有独立网站。而各个县、市的旅游网站大都建设停留在简单的信息上,或者只是简单的在线交流,没有让用户自我设计旅游线路,自我组团、自选价格等自助旅游项目没有完全发挥互联网的交互和服务功能。因此,大别山旅游网络营销尚需大大加强,任重而道远。

3大别山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策略

旅游业网络营销的开发是一项需要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投入相应资金和设备的科技工程,又是一项需要更新观念、引进人才、发挥智慧的系统工程。因此,大别山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3.1产品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最初的产品大规模大众化生产已经过渡到一对一的个性化生产。旅游产业更应该如此,不同的消费者对不同旅游景点的兴趣、旅游线路的选择、旅游价格的接受能力均有不同,因此我们应该让消费者通过网络提交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最满意的旅游服务项目。

具体做法:可以在旅游网站上设置旅游自助服务专栏,开辟“旅游者交流区”、“在线旅游咨询区”、“旅游自我设计区”、“不同线路旅游价格查询区”等服务项目,通过这些服务项目让旅游者了解大别山旅游产品的服务项目,征求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旅游者对大别山旅游线路的设计和大别山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从而开发设计出满足不同旅游者需要的众多旅游项目,促进大别山旅游产业化发展。

3.2渠道策略

旅游业网络营销的渠道策略通常以大型专业旅游网站为营销中心,建立覆盖全国的网络化销售渠道,以便全天候地向各地旅游者提供最好最便捷的服务。

大别山旅游业推行旅游网络化渠道策略的主要做法有:在大别山覆盖的各地区、各县市建立旅游公司,各旅游公司分别建立门户网站,或通过县市旅游局部门建立旅游网站及旅游宣传栏目提供线上服务。今后,逐步在全国建立服务性的销售网点。各大销售网点与当地旅游公司的网站联网,建立统一的销售服务模式,并通过与银行端口对接实现直接的在线支付与结算系统,从而确保旅游信息、旅游产品、旅游商品销路、资金结算等业务往来的畅通。

3.3价格策略

价格是营销组合因素中十分敏感又难以控制的因素,它直接关系着市场对产品的接受程度。旅游产品价格的特点是其成本模糊性和价格集合性,旅游者在选购旅游产品与服务之前总是要通过咨询、调查、比较来判断其价格的合理性。所以大别山旅游企业的网络营销应利用这些特点,推行旅游产品及服务价格统一和价格公开策略。

大别山旅游企业在网上推行旅游产品价格统一及公开策略的主要做法有:一是提供各旅游产品及服务价格细目表,在表中需要标明产品明细,并区分淡旺季节和供需变化,公开价格调整区间;二是设计多种旅游产品组合,差别定价,满足不同的层次消费需求,旅游者可以自己设计旅游线路、选择旅游产品组合,网站可以随时自动生成旅游产品价格表供旅游者参考。

3.4促销策略

旅游网络促销是充分发挥互联网交互功能,借助互联网快速传播的优势进行旅游产品及服务宣传的最佳途径。针对大别山旅游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促销手段。

3.4.1会员促销

网站可以建立积分制,针对所有在旅游网站成功注册的客户均将采取会员积分制度,待会员的积分达到一定的数额后,网站可以采取一系列优惠活动。例如,返利、送礼品、折扣、免费体验新产品等。通过积分提高会员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积分促销增加会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4.2节日促销

在网络的世界里,节日促销是必不可少的。淘宝网每年都会大力推出“双11”、“双12”的促销活动。旅游网站同样可以在这些节日搞一些促销活动,另外,旅游网站还可以在寒暑假期间针对学生推出学生夏令营、学生团购等促销项目。

网络与因特网的区别例9

一、网络隔离的观念

当内部网络与因特网连接后,就陆续出现了很多的网络安全问题,在没有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之前,一般来说最简单的作法是先将网路完全断开,使得内部网络与因特网不能直接进行网络联机,以防止网络的入侵攻击。因此对网络隔离的普遍认知,是指在两个网络之间,实体线路互不连通,互相断开。但是没有网络联机就没有隔离的必要,因此网络隔离的技术是在需要数据交换及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出现。不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容易实现,只要将网络完全断开,互不联机即可达成。但在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却不容易实现。在本研究所探讨的网络隔离技术,是指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技术。

事实上在大多数的政府机关或企业的内部网络,仍然需要与外部网络(或是因特网)进行信息交换。实施网络断开的实体隔离,虽然切断两个网络之间的直接数据交换,但是在单机最安全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复制数据时遭受病毒感染与破坏的风险。

二、网络安全管理

(一)网络控制措施

在「10.6.1网络控制措施控件中,说明应采用的控制措施,对于网络应该要适当的加以管理与控制,使其不会受到安全的威胁,并且维护网络上所使用的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全(包括传输中的资讯)。

建议组织应采用适当的作法,以维护网络联机安全。网络管理者应该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控管机制,以确保网络传输数据的安全,保护网络连线作业,防止未经授权的系统存取。特别需列入考虑的项目如下:

1、尽可能将网络和计算机作业的权责区隔,以降低组织设备遭未经授权的修改或误用之机会;2、建立远程设备(包括使用者区域的设备)的管理责任和程序,例如管制远程登入设备,以避免未经授权的使用;3、建立安全的加密机制控制措施,保护透过公众网络或无线网络所传送数据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并保护联机的系统与应用程序,以维持网络服务和所联机计算机的正常运作;4、实施适当的录像存录与监视,以取得相关事件纪录;5、密切协调计算机及网络管理作业,以确保网络安全措施可在跨部门的基础架构上运作。

(二)网络服务的安全

1、组织应赋予管理者稽核的权力,透过定期的稽核,监督管理负责网络服务的厂商;2、组织应确认负责网络服务的厂商,有实作特殊的服务所必需的安全措施,例如该项服务的安全特性、服务的安全等级和管理方法。归纳“网络控制措施”及“网络服务的安全”的控制措施,建议组织在网络安全的控管措施,主要以采用防火墙、入侵侦测系统等控制措施,及运用网络服务安全性的技术,例如认证、加密及网络联机控制技术等,以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与网络联机的安全。

三、网络隔离技术与应配合之控制措施

(一)采用完全实体隔离的管理措施

1、安全区域作业程序。组织需根据存取政策订定安全区域的标准作业程序,以便相关人员能够据以确实执行,避免人为疏忽造成数据泄漏。标准作业程序应制作成文件让需要的所有使用者都可以取得。对于每一位使用者,都需要清楚的定义存取政策,这个政策必须依照组织的要求,设定允许存取的权限,一般的原则为仅提供使用者必要的权限,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权限。并应区分职务与责任的范围,以降低遭受未经授权或故意的进入安全区域之机会;2、资料存取稽核。数据存取的记录,包括成功及不成功之登入系统之纪录、存取资料之纪录及使用的系统纪录等。在完全实体隔离的作业下相关的稽核记录,需要实施人工的稽核作业,特别是登入错误时的纪录,需要逐笔的稽核作业。并不定期稽核数据存取作业是否符合组织的存取政策与标准作业程序,并且需要特别稽核下列事项:(1)对于被授权的特权使用者,其存取纪录应定期稽核;(2)对于特权存取事件,应检查是否被冒用的情形发生。

(二)网络存取控制措施

网络与因特网的区别例10

隐匿性。虚拟社区中的成员可以通过身份认证相互区分,但没有指纹、DNA 这些与生命有关的严格认证。成员一般都采用虚拟的匿名身份,并且一个人可以有几个成员名字,或者有多个 IP 地址。这样的特征隐瞒了成员在现实社会的真实身份,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简单。虚拟性是虚拟社区的本质特性,不具备虚拟性的社区就不能称之为虚拟社区。

跨地域性。虚拟社区依托电子计算机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实现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满足了跨地域生活共同体的形成。虚拟社区摆脱了人际互动范围上的地域限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网络媒介的互动而拉近,这是虚拟社区区别于现实社区的重要特点之一。

人际关系的松散性。虚拟社区以网络媒介为基础,“隔离”地将陌生的人与人连接在一起,形成虚拟社区中陌生的人际关系,因此虚拟社区成员的地理分布可能遍及世界每个角落,这就形成了人际关系的松散性、动态性和不稳定性。

开放性。在虚拟社区里身份认证和获得并没有现实社会中那么严格和复杂,大多是为了管理监控和统计日访问数量的需要,因此虚拟社区更具开放性。它依托电子信息技术,使得其成员不再受地域、年龄、职业、性别、种族、肤色的限制,凡是对某一社区有兴趣或有需要的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注册获得该社区成员的身份。不仅如此,虚拟社区的信息资源也是相当广泛,一个具备相关技术的虚拟社区,可以使全球各国人民涉足其中,并在该社区实现社区文化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他们集体开放资源,集体享受资源,是社区资源的创造更新者和享受者。

二、虚拟社区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内容。

虚拟社区与网络社会大环境的不同之处在于虚拟社区的隐匿性和自由性,因此,虚拟社区的规范治理与和谐发展更依赖网络道德培育。

(一)网络道德认知培育。

网络道德认知培育是培育大学生对网络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评价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它应该包括网络道德观念培育、网络社会行为分析能力培育、网络道德评价能力培育。人的道德行为不是人的本能性的适应活动,它必须以一定道德认识为基础。面对虚拟社区信息良莠不齐、舆论是非难辨、行为真假难分、观念存在多元价值的特点,虚拟社区的网络道德认知培育不仅仅是灌输简单的网络道德规范,而是面对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虚拟社区,通过传授网络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分析能力达到网络道德培育的目的。网络道德认知培育不仅仅包括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更重要的是网络道德教育。随着网络道德培育在虚拟社区的实践发展,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也纷纷列入网络道德认知培育的范围。

(二)网络道德意识培育。

网络与因特网的区别例11

隐匿性。虚拟社区中的成员可以通过身份认证相互区分,但没有指纹、DNA这些与生命有关的严格认证。成员一般都采用虚拟的匿名身份,并且一个人可以有几个成员名字,或者有多个IP地址。这样的特征隐瞒了成员在现实社会的真实身份,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简单。虚拟性是虚拟社区的本质特性,不具备虚拟性的社区就不能称之为虚拟社区。

跨地域性。虚拟社区依托电子计算机技术、远程通信技术,实现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之间的密切联系,满足了跨地域生活共同体的形成。虚拟社区摆脱了人际互动范围上的地域限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网络媒介的互动而拉近,这是虚拟社区区别于现实社区的重要特点之一。

人际关系的松散性。虚拟社区以网络媒介为基础,“隔离”地将陌生的人与人连接在一起,形成虚拟社区中陌生的人际关系,因此虚拟社区成员的地理分布可能遍及世界每个角落,这就形成了人际关系的松散性、动态性和不稳定性。

开放性。在虚拟社区里身份认证和获得并没有现实社会中那么严格和复杂,大多是为了管理监控和统计日访问数量的需要,因此虚拟社区更具开放性。它依托电子信息技术,使得其成员不再受地域、年龄、职业、性别、种族、肤色的限制,凡是对某一社区有兴趣或有需要的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注册获得该社区成员的身份。不仅如此,虚拟社区的信息资源也是相当广泛,一个具备相关技术的虚拟社区,可以使全球各国人民涉足其中,并在该社区实现社区文化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他们集体开放资源,集体享受资源,是社区资源的创造更新者和享受者。

二、虚拟社区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内容

虚拟社区与网络社会大环境的不同之处在于虚拟社区的隐匿性和自由性,因此,虚拟社区的规范治理与和谐发展更依赖网络道德培育。

(一)网络道德认知培育

网络道德认知培育是培育大学生对网络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评价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它应该包括网络道德观念培育、网络社会行为分析能力培育、网络道德评价能力培育。人的道德行为不是人的本能性的适应活动,它必须以一定道德认识为基础。面对虚拟社区信息良莠不齐、舆论是非难辨、行为真假难分、观念存在多元价值的特点,虚拟社区的网络道德认知培育不仅仅是灌输简单的网络道德规范,而是面对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虚拟社区,通过传授网络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分析能力达到网络道德培育的目的。网络道德认知培育不仅仅包括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更重要的是网络道德教育。随着网络道德培育在虚拟社区的实践发展,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也纷纷列入网络道德认知培育的范围。

(二)网络道德意识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