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学生诚信教育

中学生诚信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0 09:25: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学生诚信教育

篇1

当今社会,诚信缺失,道德危机,无一不在威胁着中国人的生存,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中国梦的构思,不得不让人反思。诚信教育,依然将要成为中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将影响我们的未来,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然而,如何让诚信教育在每一个国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呢?那么,我认为,初中生诚信教育将成为重中之重。

该如何教导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呢?我认为不妨做出如下探讨。

我国社会主义性质以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我国古代就有人本性善之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小开始养成诚信的优良习惯,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育,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 首先,我们应该正视学生的差异。不同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与成人相比较,初中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有着独特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初中生与成人间的巨大差异,探求符合其特点的教育方式,不压抑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世界,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如果每一个教育者都能真真切切的站在被教育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其设身处地的着想,那么教育将会实现他最根本的价值。

其次,我们应该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学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是给予学生远航的动力的根本。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必然存在,教育工作者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学校没有“差生”,只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要特别的关心尊重。如果像一块用旧的抹布放在一边,置之不理,那就是用错误对待错误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认知规律,开展分层次的教育。鉴于初中生年纪不大也不小,年龄跨度大,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不一、思维不同、意识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对低年级学生教育以“不说谎话、不随意拿他人东西”为主;在中年级提出“不要不懂装懂、不贪小便宜”的基本口号;而对于高年级同学要力争做到“不弄虚作假、与人相处要讲信用”的美好品质。这样,可以充分引导中学生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诚信教育。

那么,又该如何开展呢?

我想,应该以课堂为渠道,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各个学科的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舞台,而这一舞台,对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学生的在校生活尤以课堂为先导,因此,我们更应该发挥课堂教育这一渠道,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作为各学科的教师 ,应该充分挖掘、寻找教材内容中诚信教育的渗透点,加强学科诚信教育的渗透意识,在课堂教育中渗透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与训练深入到课堂中,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而具体。从而实现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

由于初中生好动,喜欢新鲜,好奇心强。因此,在开展诚信教育时,可以采取动态的教育形式,寓诚信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明白什么是诚信,领悟诚信的真谛。

那么,光有学校的动力是否可以真正的让初中生诚信教育的目标彻底实现呢?我认为家庭和社会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篇2

    诚信自古被奉为中华民族做人之根本。在诚信已经成为顽疾的今天,加强青少年儿童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学校、家庭这两个青少年儿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做好诚信教育责无旁贷。道德是和谐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源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的社会交际活动,是人们在和谐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诚信则是基础的道德规范。[1]为了让学生成为社会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就必须从小教育学生诚信,而现今的诚信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学校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家长素质还有待提高;家长和教师缺乏沟通,不能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等等。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我们应反思,分析其说谎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矫正其说谎与行为,强化其诚实信行为。

    一、 环境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影响

    任何优良品德和行为的养成,或者不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受到环境的熏陶与感染。青少年儿童也是社会的人,其诚信方面出现的不良现象,必然是社会综合影响的产物。下面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影响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一直存在重学校、家庭而轻社会的误区,不少人固执地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老师和父母的事。但是,现在困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诸多问题,例如孩子们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在假期中得到有效延续、甚至被破坏的现象,恰恰不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能够解决的。学校5个月的优质教育积累,如果在暑假2个月碰到不良社会环境,顿如春雪消融,转眼即逝,令老师、家长痛惜不已。

    我国自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时常经济体制以来,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成就巨大,世所瞩目。但是,由于搞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前所未有的创举,遇到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经济领域,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十分猖獗。甚至连统计、审计、财会和合同,也出现了严重的欺诈现象。可以说,假冒伪劣和欺诈以遍及当今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与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信誉,假冒伪劣产品也大大危害了人们的利益,这也为青少年儿童接触不良风气提供契机,使其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影响其良好人格的形成。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上有个“5+2=0”的理论,大意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学习所得。比如,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回到家来,父母却在麻将桌上喷着酒气说:“读书有个屁用!” 当然,这样的父母现在越来越少了,家庭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续。

    家庭是青少年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因此它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一般,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商,而忽视了其做人这一根本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良好的言谈举止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父母的言谈举止总是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头脑中,有意无意地在孩子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尤其是,父母不要随意许诺,对孩子的承诺要兑现;对孩子的要求要实事求是,符合孩子自身的实际能力。

    (三)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

    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诚信”意识正受到冲击和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撒谎、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等不诚实的现象,虽然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根源却在教育上。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如果某些学校和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违反诚信这一原则:上级来检查,学校会交代好学生该如何做,说是为了学校的荣誉着想;某些教师开公开课前要把课堂演习几遍,说是为了班级能给听课老师留下个好印象等等。

    这种教育脱离了教育的目标与宗旨,能把诚信教育开展得很好么?教育教的不仅是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实现思想上的转变,从不良到规范,从不成熟到完善。学生接受的只不过是诚信的理论教育,并不能把诚信表现在日常行为中。

    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诚信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为的能力。认知和行为是两种水平。因此,诚信教育不能是空喊口号。如果我们希望学生真心对待诚信,接受诚信的道德价值取向,那么学校教育本身就应当是诚信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做诚信的表率,学校和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给学生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为学生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

    另外,诚信作为一种道德价值取向,是引导学生完成接受诚信的道德价值过程,前提是满足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只有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认同和体验诚信教育的全过程,才能达到从知到行的德育目标。诚信教育从知到行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教师要恪守诚信的最低道德原则,以自身行为传递给学生正当的认识,也要善于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每个和两难问题随机进行教育。

    环境的不良影响则导致青少年儿童产生说谎行为;当然,环境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养成也有正面影响,规范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引导青少年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环境的影响要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心起作用,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下面我们对青少年儿童说谎心理进行分析。

    二、 青少年儿童说谎心理分析

    卢梭认为,一旦青少年儿童进入成人的道德世界,就等于向他们打开了罪恶的大门。欺骗和撒谎的行为将随着社会习俗和义务而同时产生。可见,说谎并非青少年儿童的天性,当他们为他们应该承担的事感到痛苦时,他们不得不说谎来逃避和掩饰。[2]青少年

    儿童说谎大多都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还是有必要的。

    5. 给孩子的错误处罚要适当

    当发现孩子说了谎,父母和教师要冷静地考虑孩子为何说谎,然后再教育孩子,。在气头上教育孩子,父母往往脾气暴躁,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教育效果甚低,甚至是相反的。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要耐心地向孩子指明错在何处,如何改正错误。对于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要减轻惩罚,告诉他这是他主动承认错误的结果;对于不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要加重惩罚,并告诉他,他还多犯了一个错误——说谎。

    6.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当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家长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家庭作为直接影响孩子的一个庞大群体,对孩子各方面的素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校受系统的教育;社会是个大染缸。教师和家长要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即使地判断学生的表现是否诚实,减少给孩子说谎的机会;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知目前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但又相互衔接,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只有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互相配合,相互促进,诚信教育才能得到实效。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善美是做人的至高境界,诚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诚信是孩子成长的路标,是道德之基石,立人之根本。

    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判断掌握青少年儿童的说谎动态,并运用好的疏导技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在青少年儿童不诚实行为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诚实心理的培养,促使青少年儿童逐步养成表里如意,言行一致的良好品质,为未来输送具有健康人格的合格公民打下坚实基础,让每个孩子拥有人生道路上必须的“诚实”这张通行证。

    1. 青少年儿童因想象而说谎

    曾经有人指出,早在青少年儿童十九个月大的时候,大人们就开始在他们身上发现言语性欺骗行为。而心理学研究表明,1-3岁的青少年儿童往往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差别,说话时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甚至夸大其词。这段期间,青少年儿童的言语性欺骗行为是青少年儿童对现实的想象或者遗忘。[3]对此父母可不必过于在意,只要指明其不对,在青少年儿童能够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他们把希望、想象和现实分开,这样有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切不可粗暴的训斥,或把它归结为道德问题,否则会使孩子感到惊慌失措。

    2. 青少年儿童因害怕训斥、打骂,逃避责任、推卸责任而说谎

    青少年儿童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很好奇,尤其是家里买回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仔细看一看,往往不小心就会摔坏东西。这时由于青少年儿童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父母发现其说谎后,要搞清基本事实,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严肃并耐心地对待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指出说谎是一种恶劣的行为,让其知道说谎的危害。

    3. 青少年儿童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说谎

篇3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失信行为影响很坏,给中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侵蚀,使学生的失信行为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作业抄袭,每次考试尽管学校三令五申严明考纪,但是作弊现象仍然是屡禁不止,一些被发现的学生还百般狡辩。部分中学生有说谎话现象,如家庭生活中,对父母说谎、隐瞒事实是普遍现象。以上所反映出的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也许有人根本不在意,也很少会将它和“诚信”联系起来,其实这些小事恰恰反映出“诚信”教育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首先是分数高于一切的“应试教育”模式。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是强调应试教育,而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要求不高,诚信教育也就相对弱化。学生一直奉行“考分高就能通过独木桥”的观念,造成一味读书,忽略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导致教学和品德教育分离。同时,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心理失衡,被迫采取一些不诚信的行为。

其次是学校德育存在着一定的表面化和单向化。表面化是指思想品德教育仅限于认识,没有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去。单向化是指道德教育往往是只针对学生,不针对教师及其他群体,某些教师忽视了对自身的道德教育,只是通过单纯命令、惩罚来教育学生,而不是用人格去感染,用心灵去交流,最后导致诚信与功利在现实社会中脱节。

第三,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当代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裕的生活环境中,过度教育、过度保护、过度引导,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会为获利而舍弃诚信。

五、开展诚信教育的一些对策

教育和谐的深层基础在于诚信,没有诚信,教育就失去灵魂,就不可能得到全社会普遍认同。如何营造讲诚信的氛围呢?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参照对象,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甘于奉献、廉洁从教、干净干事”的良好师德师风。教师要以诚信赢得社会的尊重。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师工作作风、人格、品行、仪表、气质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的个人榜样,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学生普遍认为老师是讲诚信的,是可以信任的人。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些教育行为就可以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

2.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迅速,体力精力都处于旺盛时期。他们独立性大大增强,有很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好胜心强,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大为增强,不易全盘接受权威的指导意见,有求新求变的特征。思想教育工作者只有了解、掌握青少年身心方面的发展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开展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是充分利用校园物质文化载体,创造教育氛围。教室的墙壁、黑板,校园的墙壁、花园等地方都是我们可以用于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空间。教育者如果能创设一个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校园物质文化,就能构成一种美的氛围、美的环境,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场”,会产生磁场般的吸引力。

篇4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充分体现。党的十首次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之一的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个人品质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要求人们诚而有信、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对法律、规则和契约忠诚。诚信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理念,2004年3月教育部提出:“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建设诚信社会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诚信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认真抓紧抓好。”[1]那么,当前校园内有悖于诚信的表现有哪些呢?学校应如何抓好、落实诚信教育呢?本文拟从内化、外化、固化等角度探析学校诚信教育融入中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策略。

受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校园内有悖于诚信的表现时有发生。如学习中缺乏诚信。学习中的诚信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学习作风,以诚信为原则,勤学苦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诚信的行为有:迟到早退,课堂上大声喧哗,扰乱其他学生的学习;上课不专心,课后作业不自主完成,时常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以应付检查;考试时,选择作弊应付考试,等等。再如日常生活、交往缺乏诚信。诚实守信是日常生活、交往的行为准则,是建立友谊的基础,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其积极意义。现在的学生在生活中的不诚信现象有:互相攀比,向家长提出不切实际的生活要求;讲假话,以学校为幌子向家庭索取钱物,用于上网吧、吃零食;向朋友借了钱在限定时间内不归还……造成中小学生诚信缺失既有客观原因,如社会环境的某些不良影响、家庭教育的缺陷和失当、学校教育的偏差和失误;又有主观原因,主要是中小学生自身心理特点和道德自律意识欠缺等因素的影响[2]。

金子有价,而诚信无价。全方位加强高中生诚信品质教育已是当务之急。“自明诚,谓之教”,正如华中师范大学高玉平教授指出的,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2]。

一、内化于心――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升学生对诚信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

1.宣传先行

培育和践行学生的诚信,学校宣传教育应先行。学校要大力开展诚信道德宣传,创设道德情境,营造人人讲诚信的氛围。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诚信教育,开展诚信宣传的形式要多样性,途经要多元化,要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教育学生。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实行诚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诚信道德品质,而诚信道德是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

2.营造氛围

学校开展诚信道德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应努力在学校、年段、班级营造一种有利于诚信品质形成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甚至受惩罚的学校、年段、班级道德氛围。尤其注重班级层面的诚信宣传教育,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形成诚信的浓厚氛围,使诚信教育内容和要求人人皆知,真正让诚信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内化于心。

二、外化与行――活动载体,体验升华,提高学生对诚信价值观践行的自觉性。

1.建立导向机制

把诚信教育的要求融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中,转化为治校的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诚信的制度导向及机制,建立落实诚信教育的规章制度,使诚信教育具象化、制度化。把诚信教育要求贯穿依法治校的实践中,用法律的权威推动诚信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和行动。把培育和践行诚信融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等行为准则之中,使之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培育和践行学生的诚信关键在养成,最根本的是要外化于行,即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3]。

2.搭建体验平台

篇5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182-02

什么是诚信?简单地说,就是诚恳,诚实,重承诺,受信用。作为一种道德品行,它既是指人在心意上的真诚,也包含言行上的守信[1]。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提升和社会的复杂化,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急速发展,影响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发展。最终诱发了中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自此,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最后做出引导策略。

一、中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1.自身道德修养不够,诚信意识缺乏

“修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主要是指人们在政治、道德、学术,以至技艺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一种能力和思想品质[2]。现在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这是因为中学生长期受到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比如中学生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给他们道德教育不足,对中学生正面的道德培养方面不够投入,忽略了中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发展。中学生自身道德修养下滑之后,他们往往出现了说粗话,不讲信用,见利忘义等等各种问题。他们甚至认为诚信在物质面前不值得一提,在他们看来,面包比义气更实在,面包起码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还能让自己得到它。放弃面包选择诚信,他们会觉得吃亏,最后一无所获。在部分中学生的脑海里,简直完全没有“诚信”二字。诚信对有些中学生来说,概念很模糊。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不知道诚信对他们做人做事带来的影响和意义。那么,诚信缺失会造成中学生道德失范,社会对诚信教育的认同感降低,更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学生犯罪的行为。这些诚信意识严重的缺乏,根本原因还是中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缺失。

2.家庭环境出现不和睦,家长榜样作用的影响力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家庭稳定是靠诚信来维持的。如果夫妻双方之间,存在互相猜疑,互不信任,那么家庭矛盾就会不断出现,就连生活中一点小事也会闹得彼此不愉快,家庭环境就会不和睦。可以联想到,父母之间都不讲诚信,足以说明信任危机相当严重。对一个小孩来说,从小到大就在父母的身边长大成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他们影响特别大。父母对小孩子的感染力是潜移默化的。他们在家庭里的诚信观念对中学生做人处事的方式,价值观取向都有着明显的指导作用。当父母双方因为相互怀疑对方出轨而离婚。经过家庭的双重打击,中学生将来在他们生活中也可能跟他们父母一样,因为经常怀疑而离婚。父母的榜样做不好,会毁了小孩子的人生幸福。有些父母教育观念本来就是错误的,他们常常以分数作为衡量自己孩子能力的标准。如果每次都能考九十分以上,就会以金钱来奖赏孩子。他们通常对孩子说,学习成绩好才是硬道理,其他的都不重要。对于孩子的诚信问题不重视。有些学生为了不挨骂,为了能获得父母的钱财奖励,会在考试试卷上,擅自修改自己的分数。在家庭报告书上,偷偷替自己的父母签名。中学生可悲的行为,是源自于家庭的诚信教育环境。如果父母在交流,处世,谈话,态度诚恳,讲诚信,那么他们孩子就会受到感染,慢慢学会诚信的价值观;如果父母出现交流诡异,心存猜忌,对他人不守信用,那么他们就会慢慢变得不讲诚信。

3.校园制度不规范,教师对学生诚信教育观念弱化

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在传授思想道德教育课时,他们只照书本读。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思政课就是一些无聊的知识,内容并不重要,学得好不好对以后工作并不影响。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自然无心去听,更别提是课堂上的诚信教育了。完全弱化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诚信教育的作用。一个人诚信观念的树立,不是无缘无故的,不是天生的,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受周围的经济、法律、舆论、教育、体制、人际等各种各样因素,也就是环境的不断影响下形成的[3]。校园制度管理不严,教师对学生诚信教育的亵渎,一系列不良的教育环境,注定使学生不讲信用,而学校的诚信文化更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肯定。有可能学习成骗子,成小偷,说大话,说谎的一个不懂得遵守法纪法规的学生。

4.社会风气的不良,扭曲中学生的诚信观念

“人为钱死,鸟为食亡”。当下社会风气浮躁,人们为了追求灯红酒绿的生活为了物质追求,早已把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诚信忘在脑后,在社会上利欲熏心,荒奢侈,沽名钓誉。为了名利,为了个人利益,功名利禄,钩心斗角现象屡见不鲜。社会上的企业为了个人利益,公然造假产品,大力鼓吹自己产品质量有多好,在广告上蒙蔽了不少中学生。制造假光碟销售,假奶粉猖狂流通市面,企业信誉荡然无存。中学生又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极其容易上当受骗,容易被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感染。经过长期接触,中学生的价值观会发生巨大变化,形成失信,不重承诺。特别是随着现代技术的提高,新媒体对中学生的植入,以及外来不良信息的影响,互联网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扭曲中学生的诚信观念。还有一些新闻报纸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不实事求是,捏造事实。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求利益,铤而走险,欺骗尚未接触过社会的中学生搞传销,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新条件之下,能否开展诚信教育,建设和谐社会,是保证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抉择。也是开展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国家稳定的根本。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风气能否健康,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景。

二、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引导对策

1.加强中学生道德修养,提高自我诚信教育

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学生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他们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时效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顺利完成[4]。因此,我们要把诚信作为人文教育融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引导中学生培养自我教育,懂得讲信用,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时,养成自律与他律的行为。在接受道德教育过程中,塑造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质。做一个有情有义,遵守承诺的学生。中学生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汲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真诚待人,一诺千金。这样有利于中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扩展自己的朋友圈子。诚信,是中学生在将来人生发展的道路上的第一桶金。广大中学生要善于时刻学习、积善、躬行、自省。要借鉴古人诚信的优良作风,提高自己的现代价值观念,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年轻人,做一个面向现在,面向未来,面向全世界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家长要树立好诚信的榜样,维护好家庭的教育环境

父母要言行一致,以自己的言行做到言必出,行必果,要使家庭和睦安稳,维护好家庭的教育环境,在孩子面前树立好诚信的榜样。就如曾子杀猪的故事一样,曾子的妻子为了敷衍儿子,随口说杀猪给他吃,谁知道她丈夫曾子却真的把猪杀了给他儿子吃。为了在儿子面前树立榜样,曾子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只有你自己把事情做好了,说得出,做得到,才能给他人带来积极的一面。往后,其他人对你一样以诚相待,以信相交,以道义相交。家庭也一样,有的父母认为都是一家人,不必想拘于小节,小事可以敷衍。这种想法完全错了,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的言行中长大成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即使是小事,堆积起来的,对小孩来说,就是一件大事。说谎没有大小之分,偷一分钱也是偷。这并没有区别,和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一样。在家庭里,每位父母对待事情,必须讲诚信,守承诺,付之行动,给孩子们完美地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3.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优化教学模式

中学生受教育的第二个环境就属于学校了。学校就是专门培养学生成才的场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直接关系。那么,学校要利用好发挥好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成为“四有”公民。帮助他们认清形势,把诚信作为一种美德,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校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明确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诚信教育定期评价。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思想道德的核心作用。学校通过学校生活,课外活动,教师影响力,全面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把诚信文明渗透学校的各个环节,加强校纪校风建设,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规范考试纪律,严惩作弊分子,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讲究考试秩序,自觉杜绝作弊等行为。

4.大力宣传诚信观念,健全法制管理

社会生活是中学生教育最后的归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闻媒体,广告,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冲击,无论在思想还是行为上,有时候都是致命的伤害。如今,社会风气对人们的影响力是不用质疑的。如何运用好社会的宣传工具,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念,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在网络上,健全管理,传播一些有正能量的消息,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不合理的,造假的广告,政府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给予严惩,纠正那些虚假的产品,树立有信誉的品牌企业。对于传销的不法分子,必须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把关虚拟企业,规范人们的品行,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人员进行教导,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历史与革命的教育。党政各部门合理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能,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思想道德教育。宣传先进典型和榜样的人物,弘扬一大片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积极发挥媒体的典型引导作用,是加强人们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总结

诚信教育问题,早已渗透中学校园文化之中。中学生的诚信观也随之受到影响。这样一来,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会发生扭曲,在他们为人处世方面就偏离了最基本的原则。往往导致中学生道德失范,成为不讲信用的伪君子。怎么样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最终实现他们的诚信观念,是我们目前面临的考验与主题。中学生自身培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的影响,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能否实效,也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一大课题。因此,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全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萍,钟明华.诚信―人生之根本立身之本[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篇6

新时期,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使诚信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学生是面向未来的一代,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诚信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因而如何正确把握新时期我国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很多基础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就中学生诚信缺失的状况形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作简要分析。

一、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的影响

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衣食住行,忽视或缺失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还有少数的家长全然不管孩子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甚至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等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孩子涉世之初,父母往往教育他们说:“社会复杂啊!老实人要吃亏的!”,从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萌发了一个理念――不做老实人!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讲诚信,给孩子起“模范带头”作用,例如,家长本来在家干私活,却给单位打电话请病假;甚至有的家长“教”孩子撒谎,帮孩子编理由蒙骗老师等。

2.学校因素

我国一直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长期以来,德育在实践中过于简单化、缺乏实效性。如在观念上重智育轻德育,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造成学生诚信的忽视。在德育内容上,把德育简单地等同于政治教育,使内容过于理论化、抽象化、空洞化,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诚信作为道德准则的重要性;在德育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学生不知道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另外,学校的许多行为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首先,学校由于应试制度的惯性,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难以付诸实践,给学生留下了对诚信的疑惑与矛盾。其次,学校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考核,要求各班主任统一学生口径,体现了学校不诚信的一面。

3.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诚实守信的美德都被个人利益所取代。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企业恶意逃避债务和税收,做假账等现象层出不穷;虚假广告、虚假新闻屡禁不止;价格欺诈随处可见;人才市场的假文凭、假招聘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都对中学生的诚信造成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这又是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时期,他们会把从社会上看到、听到的用到自己的言行中。

4.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

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当代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中,过度保护、过度溺爱,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心理脆弱,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差,而且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追求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会为获利而舍弃诚信。

二、如何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1.家庭方面,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榜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不单单是经常性的诚信理念教育,更应是表里如一的示范作用。从家庭教育来说,一方面,要发扬中国家庭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自古就有家庭诚信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对现在的诚信教育也有现实的借鉴价值;另一方面,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家庭教育方面也要树立德育为先的观念。在“成龙成凤”价值理念中,要把培养孩子的诚信、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与开发孩子的智力相提并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适应目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2.教师方面,要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中国古代教育中提倡为人师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教师各个方面都应该为学生作出表率,只有教师自己做好了,才能要求学生做好,才能教育学生做好。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躬自厚而薄于人”的品格,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其“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的为人师表。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助于诚信品德培养的书籍,指导学生经常阅读,让他们了解伟大人物诚信的形成过程和高尚品德对人生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开阔他们的思想境界,激发他们培养“诚信”品德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另外,班级制订的班规班纪,一定要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在班级内建立适当的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者因诚信得到益处,使失信者因失信而付出必要的代价。

3.学校方面,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加强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责无旁贷。学校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制订诚信教育实施方案;举办《诚实守信承诺书》签字活动,要求学生在学校遵守行为准则;要以各科教学为主渠道,把诚信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让他们做到:第一,说话要算数;第二,做人要正直,不袒护包庇别人错误,不揽功诿过。另外学校的教育也要讲诚信,学校要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各项管理要常抓不懈,切不可忽松忽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的点滴小事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校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校师生都认识到树立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将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作为学生的一张“名片”,促使学生珍惜和维护自己的诚信形象。

4.社会方面,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到对青少年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营造一个诚信社会。使还处在“清醒的认识,模糊的行为”阶段的学生诚信意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认识“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的道理,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诚信原则,将讲诚信贯穿于生活学习之中,提高在面临个人利益与诚信行为矛盾时的道德水平。

在现代社会,诚信的缺失困扰着世界,诚信的呼唤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诚信建设,人人有责”,当代中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目前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把自己培养成为诚信的人。

参考文献:

[1]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教育.思想政治教学,1998(7/8):89

篇7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职学生立身为人、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是中职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职业技工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技能人才,他们职业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其中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是首要条件。所以对于职业技工学校来说,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把诚信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一、中职学生诚信问题现状

职业技工学校的学生由于来源构成比较特殊,学习基础薄弱,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又养成了许多不好的学习及行为习惯,其在校的行为往往会背离学校的规章制度。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中职学生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净洁无瑕。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有些人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诚信随之变得匮乏,到中职、大学阶段达到了最低点。这些突出表现在思想道德上,尤其表现在诚信意识上,比如不讲真话、言行不一、考试作弊、履历作假、社交失信等等,因此,对中职学生加强诚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已成为职业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一)诚信教育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和谐社会首先是诚信社会,失去诚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受到威胁甚至瓦解,社会会因此而变得混乱,和谐社会将遥不可及。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基础性、开拓性的作用。当代中职学生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在校期间若不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必将给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加不稳定因素和潜在危险因素。因此,加强中职学生诚信教育,是促进现代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

(二)诚信教育有利于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中职时代不仅是不断汲取知识、掌握技术的最佳时机,而且是努力塑造美好人格、提升自我的关键时刻。学生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学会做人,更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把握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努力形成健全的人格。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当代中职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健康人格的完善起着不可忽视的决定作用。

(三)诚实教育有助于学生实现就业。人是一个多面体,做人是否诚实守信有多方面的表现。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职业活动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之一,也是一个人安身立业、成就事业的基本手段。诚实守信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态度恰恰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谋求职位、开拓事业、获得成功的关键。

三、诚信教育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健全诚信体制。学校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以将学生在校的操行纪录作为其主要内容,成为学生进入各行各业的“通行证”。通过全社会诚信体制的建立与对接,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作人之根本。要在职业技工学校中形成一种讲诚信光荣,弄虚作假可耻的和谐氛围。

篇8

一、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以及不良个性倾向。当代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中,过度保护、过度溺爱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心理脆弱,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差,而且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大多追求的是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会为获利而舍弃诚信。不良个性倾向是大多数青少年实施犯罪的主观心理因素,正是在这些强烈、畸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造成了青少年缺乏诚信,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也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2.社会环境和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的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诚实守信的美德逐渐被个人利益所取代。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着市场;虚假广告、虚假新闻屡禁不止;价格欺诈随处可见;人才市场的假文凭、假招聘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们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家庭原因的影响。调查与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能否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这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态度、对子女的教育引导,以及自身性格和言行举止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衣食住行,却忽视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还有少数的家长全然不管孩子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甚至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等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孩子涉世之初,一些父母往往教育他们说:“社会复杂啊!老实人要吃亏的!”从而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萌发了一个理念――不做老实人!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讲诚信,给孩子起了“模范带头”作用。例如,有些家长私欲膨胀,在外面兼职干私活,却守着孩子给单位打电话请病假,就这样“教”孩子撒谎。这样的家长在言行举止方面缺乏诚信,本身就缺乏责任感,所以,必然会影响到孩子。

4.学校因素。目前我国有许多学校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考核,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应试制度的惯性造成了人们重智轻德的观念,因而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难以付诸实践,在学校的德育方式上造成了重灌输轻启发的现象,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在德育内容上也过于理论化、抽象化、空洞化,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造成了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也不能正确地理解诚信道德准则的重要性。

二、如何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1.社会方面,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社会是每个人成长的沃土,青少年无论在学校学到多么多的知识,最终他们是要走上社会的。诚信教育人人有责,作为社会人,我们对青少年学生继续进行诚信教育责无旁贷,有义务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既弘扬、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又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可以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从而为赢得明天和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9

传统观念认为师生关系是从属关系,学生得服从老师;如果学生不听话,老师就可以辱骂以及体罚学生。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和学生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民主和平等的姿态接纳学生主体的差异性、独特性,甚至是局限性,转变传统教育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主客体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平等的师生观。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老师要有爱心,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改变“学生是被动受信体”及“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对话人、咨询人和朋友”的民主观念。三要贯彻“以学为本、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为导学”的原则,将学习教学目标变为学生自主、自觉的行为,激励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参与能力,多给学生质疑、问难及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表现和创造的机会,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和掌握学习策略。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学生有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否学习好,与他的主观能动性有直接的关系。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知识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学习的时候是有选择性的,他有兴趣的就接受;没有兴趣的,他接受不了。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活动,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述“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中,先讲述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中得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中提取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接着提出问题①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人的信息;②DNA鉴定技术还可应用于哪些方面?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内在动力。例如,在学习细胞呼吸时,教师还可联系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呼吸作用原理,思考以下一组问题: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感到肌肉酸痛?苹果贮藏久了为什么会闻到一股酒味?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就要给花松土。由于这些问题由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引入的,所以,学生一开始就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的成功感不断增加,以此诱发他们的创新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优化,归根到底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而核心就是怎样看待每个学生,是否相信他们的学习潜能,是否尊重他们的人格,是否能真正调动他们认知的动力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发挥潜能和发展个性特长。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诺做过一项实验:用他的教学方法在美国3000多所学校进行实验,在这些学校,有80%的学生成绩原来是不理想的,用他的教学方法以后,有70%的学生成绩得到了提高,在一些学校,优秀的学生达到了80%-90%。这说明每个学生的潜力都是比较大的,能否发展其潜力,关键在于教师教授是否得法,是否善于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否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近十几年来国内教育改革的很多实践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莎士比亚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廉姆•杰尔士也说过“人性最深刻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教师有了正确的观念,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用“你回答的非常好”、“你真棒”等词语鼓励学生,让他们在这种被欣赏的氛围中不断进取;如果教师认为学生根本不行,那么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有这样的信念:每个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0

智慧属于成人,单纯属于儿童。幼儿的内心世界好似一张白纸,等着你去描绘,正如《新三字经》所言:“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幼儿撒谎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因为想要受表扬夸大行为,有的因为想逃避责任歪曲事实,有的因为认知受限表达出错……面对幼儿的撒谎行为,我们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了解幼儿的撒谎动机,分析幼儿撒谎的原因。

(1)因幻想混淆生活。德国教育家施鲁克教授说:“孩子第一次有意义的说假话是他成长过程的一大进步,孩子说谎标志他有了想象力,用开创性的行为与周围环境在打交道。”特别是孩子间斗嘴时,更会愈说愈夸张!如一个幼儿说:“我爸爸力气很大,会抱起4个人。”另一个幼儿立刻说:“我爸爸力气更大,能把大象抱起来。”……此时他们的想象力快速发展,分不清幻想与真实,会把幻想当成现实的谎言。

(2)因愿望融入生活。有的幼儿喜欢听好话,希望受表扬,有时候会撒一些“善意的谎言”,如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夸大自己在家的表现;也有的幼儿因为害怕被惩罚而否认自己做过的事,如把玩具弄坏而撒谎说它本来就是坏的等等。

(3)因认知误解生活。3岁~6岁的幼儿因为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未发育完善,记忆不准确,造成说话不真实。如小朋友在谈论“哥哥姐姐”的话题时,小H说我姐姐要结婚了。而前几天他却对其他幼儿说我姐姐明天结婚。

二、学唱歌曲――纠正幼儿行为

幼儿撒谎,教师应该避免直接指责,要端正态度,冷静接受,在了解幼儿撒谎原因的情况下,对幼儿的撒谎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归类,最后正确地引导幼儿纠正行为。

(1)端正态度,坦然接受。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孩子的行为,要允许孩子犯错,要让孩子明白,人难免会犯错,重要的是在犯错之后勇敢面对,并学会用语言、行动等方法进行纠正错误,解决问题。比如通过赔礼道歉、承担错误等进行补救,在错误中学习、进步、成长。

(2)端正态度,果断处理。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空隙之烟焚。幼儿的品德教育无大小。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每一次行为,用正确的态度进行果断的处理。比如有些孩子很喜欢朋友的东西,会偷偷地藏起来,这时我们可委婉地对他说:你是不是不小心拿错了?

其实,幼儿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所以,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某某某的东西不见了,听其他小朋友说你没有经过同意就拿了?”如果孩子继续否认,我们可以更加严厉地告诉他:“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别人会不愿意跟你做朋友。做错事还撒谎,更加不能得到大家的原谅。”然后让孩子拿出东西并道歉。

三、创编歌曲――培育诚信品德

在了解幼儿撒谎的原因,纠正幼儿行为之后,我们还要巩固并帮助幼儿提升其自身的品德修养。运用品德故事,培育诚信思想;鼓励诚信行为,树立诚信榜样;创设诚信活动,营造诚信氛围,是加强幼儿品德修养的秘密武器。

(1)运用故事,培育诚信思想。“故事”有生动有趣的情节,对幼儿有着一种特殊的吸引力,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满足其心理需要。运用诚信故事,有利于促进孩子进一步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如《匹诺曹》《狼来了》《说谎的狐狸》等都是向幼儿灌输诚信思想的好内容。

篇11

几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了一些现代意识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启蒙教育,取得可喜的效果。

一、渗透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法则。在生命科学中,这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理论。但在我国当今社会转型中,却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现代观念。在中学生物学中,涉及竞争的生命现象、知识和理论,却屡见不鲜,为学生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情境。

1.让学生在对众多生命现象的考察中启蒙竞争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渗透竞争意识的情境和契机。例如我们在教学《生物的进化》时,我们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让学生从考察许许多多的生物竞争现象中,理解生物竞争的涵义,然后概括综合上升为理性的竞争概念,形成竞争的观念。在教学中渗透了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在生物界,生物具有本能的过度繁殖的倾向,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物质和生存空间,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生物间必须彼此竞争(或斗争)着,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法则。人类也不例外,只是竞争的内容、方式、时间、空间不同而已。因此,学生在学习生物竞争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竞争思想的熏陶,受到了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2.让学生在典型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中,深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将一些竞争的知识和理论,通过典型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我们顺势将知识迁移,向学生设问:人类应如何把握和运用竞争法则来正确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生物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竞争关系呢?让学生以平等竞争的思想,去面对一个复杂的人类社会的新情境,去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征途,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意识。

二、渗透适应意识的启蒙教育

为了使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在未来21世纪的大风大浪中有所作为,就应该从小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当前的中学教育,就正是启蒙和培养他们适应意识的关键时期。

适应思想包含于中学生物学之中。在教学中,我们既注意了把适应思想的启蒙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又注意到抓住教学情境中的点滴积累,抓住典型实例画龙点睛地及时地把生物学适应知识上升到适应思想的高度,激发学生的适应意识。

1.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启蒙学生的适应思想

在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时刻注意渗透适应思想。虫媒花的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应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应于风力传粉。借风传播的种子,如蒲公英、柳树等,果实上都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随风飞扬。靠动物传播的果实种子,如窃衣鬼、针草、苍耳等,其果实的表面都有刺和粘液,容易附着在动物的身体上随动物的运动而携带到其他地方去。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都是动物在体色、外形和结构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典型实例。微生物不但能适应在有氧环境中生存,某些厌氧性细菌还能在缺氧环境里生存。在教学中,我们把这一系列生命现象及其特征,紧密地与适应思想相结合,使学生理解了现存的生物都是基本上适应其生活环境的,渗透了适应思想的启蒙教育。

2.在教学新情境中,深化学生的适应思想

生物的生存环境却是客观多变的,变化是绝对的。因此,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对的,不完全的,这就是生物适应性的相对性,不少生物常常在其生存环境迅速变化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不能生存或灭绝。恐龙的灭绝和当今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濒于灭绝,充分证明了生物适应的相对性。生物的适应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这种双重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适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化了学生的适应思想。

三、渗透整体意识的启蒙教育

整体观念实质是一种系统观念。人们在考察某一事物时,要从整体(大系统)出发,注意在整体综合的控制下进行局部分析,从整体到部分,从大系统到子系统。然后通过局部的逐级综合达到总体综合,又从部分回到整体,这种宏观和微观的综合,从整体和部分的不同层次上,从整体及部分的结构、功能及彼此联系上,去考察事物的观念可理解为整体观念。启蒙和培养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观念去考察事物,很有必要。

1.利用一系列生物学实例启蒙学生的整体思想

生物学科中体现整体思想的科学实例是很多的。 我们在教学《绿色开花植物》时,启发学生把一株植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去考察,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回到整体去分析综合。先从结构上考察,可把它分解为不同层次的部分:细胞、组织、器官。这些部分之间彼此分工协作又联系着。细胞间靠胞间连丝联系着、器官间靠维管束联系着形成一个植物体整体。再从生理功能上考察:植物体中的六种器官尽管各自功能不同,但彼此密不可分。

2.以典型的生物科学实例,深化学生的整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