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网络发展论文

网络发展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0 09:25: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网络发展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网络发展论文

篇1

1.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现阶段,我国有关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难以完全解决电子商务活动中出现的所有的新问题、新纠纷,再加上新颁布的会计法中,也未就网络财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就为会计人员正确记录和反映电子商务交易的实质、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网络财务的不确定性、风险性。

2.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电子商务是人和电子工具结合的有机系统,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目前在我国既懂电子商务知识,又精通财会理论,而且还熟悉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设计、维护、保养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网络财务发展的客观需求。

3.财务会计软件尚不成熟

网络是网络财务的载体,而财务软件则是财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工具。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各种财务软件,无论是从性能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与网络财务发展的客观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网络财务应用财会软件开发研制过程中,由于开发人员有限理性或客观经济活动异常复杂,使其考虑问题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因而,造成开发出的财会软件适应性差、应变能力不强、相互兼容性不好、抗病毒能力差。网络财务软件的不成熟,严重地阻滞了网络财务的充分发展。

4.安全保密性措施不完善

目前,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计算机自身的脆弱性(如易感染病毒)与财务人员的误操作频繁发生,以及黑客恶意袭击电子商务网站,篡改、破坏会计数据乃至整个系统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给广大经营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黑客袭击电子商务网站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它可能破坏财务数据,使得整个财务管理系统处于瘫痪状态,而且尤其是当一些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被入侵者非法窃取后,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

二、发展我国网络财务系统的对策

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节约整个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为出发点,以充分实现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面及时的管理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无缝连接为目标,从而使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电算化系统。但是,要实施这样一个系统需要一个良好的、规范的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需要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支持。

1.加强电子商务立法措施,为网络财务发展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

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相比是一个小系统,但就其内容、内涵和涉及的方方面面而言,又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而且是当今社会的龙头系统。所以,加快电子商务立法非常重要。首先,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应解决电子商务中出现的各类综合性问题,规范电子商务活动,使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鼓励竞争,防止垄断;其次,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也必须有法律保障,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与金融机密等都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如英国政府分别于1984年和1990年颁布实施了《计算机滥用法》和《数据保护法》,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也应结合我国国情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电子商务活动的进行和企业的数据信息的传输、使用有法可依,规范进行。

2.以电子商务为标志的网络经济的普及是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化实现的基础

当今,网络经济作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并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已逐渐展现出不同凡响的前景。统计资料表明,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有高技术含量的经济形态,有别于传统金融与房地产经济,尽管有时可能在账面上出现巨额亏损,却同时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的效益和财富。比如,1998-1998年,美国GDP增长了4%,但能源消耗几乎没有什么增长,这说明了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有助于节约能源。正因为如此,网络经济正处于规模效益递增时期,形成了资源、资金、人才向网络经济的转移,进而产生了使网络经济规模效益增长加速、再加速的效应。这便是网络时代的“梅特卡夫规律”———网络经济的收益与网络上的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说,当传统经济以匀速增长的时候,网络经济正在加速增长,其形成的规模效益远远超过传统经济。

鉴于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是端到端的、开放的、网络化的直接经济模式,它将导致市场与行业的重构。网络经济中将会有更多的网上企业、网际企业以及虚拟企业出现,在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由于电子商务需要企业有基于网络的财务系统,即采用网络财务来经营管理,因此,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必然推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发展。

3.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财务上有一个一直困扰财政主管部门、会计和企业界的难题,即如何加强企业整体的内部会计控制和实现有效管理。特别对于那些子公司和下属机构多,并且子公司和下属机构从事多样化行业的集团企业来说,更是一个突出问题,所以迫切需要能解决诸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状况等这些具有处理远程数据、分析存储数据功能的财务系统。

此外,现代企业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在分工上进一步细致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关联却是越来越紧密,运作也是更加精密,企业管理系统正向着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时间、空间”各个方面综合的方向发展。

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将财务作为切入点,因为财务部门是企业的“心脏”,财务信息化程度完善了,才能带动其他部门顺利地实现信息化。但要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就要求网络技术不能单独片面地针对于各个单一部门,即企业所选择的网络方案中财务系统能和其他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做到“无缝连接”,以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这是企业选择网络方案的基本前提。

4.大力培养全方位、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

电子商务是一个社会系统,这个系统的中心是人。由于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贸的有机结合,所以能掌握并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与财务理论的人必然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否培养出大批的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为该国、该地区网络财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出一个全社会普及网络财务的社会氛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对网络财务理论的认识、理解、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具体说来:第一,网络化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第二,Inter-net上的公司多数是国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涉及不同的语言、商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社会文化背景,这同样要求网络会计人员必须熟悉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并具有较为广博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第三,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为此,企业应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力量,使应用系统更加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使之更趋完善,也使企业可以在应用网络系统中不过分依赖软件商。

5.建立健全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

既然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资源与信息的共享,那么企业的商业机密的安全及系统安全的可控性是网络建设中的重点。在当今黑客猖獗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文件加密是不能有效地避免信息泄露的,所以,如何做到财务数据在网络上安全传递,是软件商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用户倍加关注的。怎样运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护措施:(1)强化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地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但就目前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控制措施不力,致使应用系统中安全隐患较多。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其开放性,它的系统风险比目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更大,因此尤其需要加强内部控制。(2)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防范。技术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常用的方法有:防火墙,旨在防范黑客入侵和非关联方侵害;加密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企业可根据需要在会计信息的披露阶段使用,可有效地防止关联方和非关联的道德风险;数字签名,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信息和关联方身份的鉴别,有一定的公正性。(3)完善和积极实施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指国际组织为保证互联网运行安全而制定的相关安全规范,这些安全协议规范了关联双方行为,促进了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对于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除了采取上述的措施之外,还应积极引导和推动该问题的研究。安全问题的研究应立足国情、解决急需问题,一方面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加速研究人才的培养,辅之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引导,则能推动该项事业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6.加大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力度,加强网络财务的网络建设

篇2

一)网络金融内涵所谓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开展论文的金融业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金融服务及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网络金融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金融活动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网络金融安全、网络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的金融活动,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的。它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电子商务(e-commerce)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网络时代的金融运行模式。

二)网络金融的特征1、业务创新。网络金融以客户为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创新性特征。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竞争实力,网络金融必须进行业务创新。2、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金融机构放弃过去那种以单个机构的实力去拓展业务的战略管理思想,充分重视与其他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服务商、资讯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网站等的业务合作,达到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网络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也趋于网络化,传统商业模式下的垂直官僚式管理模式将被一种网络化的扁平的组织结构所取代。3、市场创新。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市场本身也开始出现创新。一方面,为了满足客户全球交易的需求和网络世界的竞争新格局,金融市场开始走向国际联合。另一方面,迫于竞争压力一些证券交易所都在制定向上市公司转变的战略。4、监管创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金融监管呈现自由化和国际合作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过去分业经营和防止垄断传统金融监管政策被市场开放、业务融合和机构集团化的新模式所取代。另一方面,随着在网络上进行的跨国界金融交易量越发巨大,一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已经不能完全控制本国的金融市场活动了。

二、网络金融的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金融的兴起使得金融业变得更加脆弱,网络金融所带来的风险大致可分为两类: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和基于网络金融业务特征导致的经济风险。首先,从技术风险来看,网络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业的安全程度越来越受制于信息技术和相应的安全技术的发展状况。第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果难以适应金融业网络化需求的迅速膨胀,网络金融的运行无法达到预想的高效率,发生运转困难、数据丢失甚至非法获取等,就会给金融业带来安全隐患。第二,技术解决方案的选择在客观上造成了技术选择失误风险,该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选择的技术系统与客户终端软件不兼容,这将会降低信息传输效率;二是所选择的技术方案很快被技术革新所淘汰,技术落后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从经济风险来说,网络金融在两个层面加剧了金融业的潜在风险:其一,网络金融的出现推动了混业经营、金融创新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在金融运行效率提高,金融行业融合程度加强的同时,实际上也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其二,由于网络金融具有高效性、一体化的特点,因而一旦出现危机,即使只是极小的问题都很容易通过网络迅速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引发连锁反应,并迅速扩散。

三、网络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务规模有限,收入水平不高,基本上处于亏损状况。第二,网上金融业务具有明显的初级特征。我国的网络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多是将传统业务简单地“搬”上网,更多地把网络看成是一种销售方式或渠道,忽视了网络金融产品及服务的创新潜力。在主观方面,主要存在两点问题:第一,未能进行有效的统一规划。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因缺乏宏观统筹,各融机构在发展模式选择、电子设备投入、网络建设诸方面不仅各行其道,甚至还相互保密、相互设防,造成信息、技术、资金的浪费和内部结构的畸形,不仅不利于形成网络金融的发展,还有可能埋下金融业不稳定的因素。第二,立法滞后。一方面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金融立法滞后。我国此类法律极为有限,只有《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证券公司网上委托业务核准程序》等几部法规,并且涉及的仅是网上证券业务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与传统金融业务健全的法律体系相比,网络金融立法同样滞后。面对网络金融的发展和电子货币时代的到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对现行金融立法框架进行修改和完善,适当调整金融业现有的监管和调控方式,以发挥其规范和保障作用,促进网络金融积极稳妥地发展。

四、建议应采取的对策针对上述风险和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1)确立传统金融与网络金融并行发展的战略。(2)建立专门的指导和管理机构。(3)加快网络金融立法。(4)造就复合型金融人才。(5)改革分业管理体制。(6)加快电子商务和网络银行的立法进程。(7)银监会应提高对网络银行的监管水平。(8)大力发展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9)建立大型共享型网络银行数据库。(10)建立网络金融统一的技术标准。

篇3

自首家纯网络银行开业以来,其数目就如雨后春笋般飞速增长。在1997年末可进行交易的金融网站有103个,到1998年10月这个数字达到350个;到1998年末已经跃升至1300个。根据美国GartnerGroupsDataquest公司的一份调查表明,目前49%的美国家庭拥有家用计算机,37%的家庭能够并且已经接入互联网;到2003年,这两个数字有望分别达到65%和58%。它们的研究还进一步指冉,截止1998年末,约有

700万个家庭是通过家用计算机获得银行金融服务的,这些家庭占到美国家庭总数的7%左右;在2001年底,约有1830万个家庭会这样做,而且几乎全将通过互联网实现;这意味着每年的增幅将达到41%。同时,美国银行家协会主席吉姆;库伯逊指出,1998年通过非网络银行分行进行交易的业务量下降了三分之一。""无论如何,趋势是明显的,网络银行将凭借存款利息高和实时方便、捷成本低、功能多的24小时服务获得越来越多客户的喜爱,其自身数目也在迅速增长,成为未来银行业非常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许网络银行的产生将彻底改变只有金融"恐龙"才能垄断银行业务的历史。据《在线银行报告》提到的133家真正的网络银行"中,就资产而言,有109家未能齐身于美国最大的100家银行之列。下面将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分为大银行发展战略、社区银行发展战略和纯网络银行发展战略三部分进行分析。

一、大银行的网络银行发展战略

对于大银行而言,网络银行通常是一个独立的事业部或者是银团控股的子公司,成为其发展新客户和稳定老客户的手段。实践申,这些虚拟机构几乎总是比大银行中其它部门发展得快、以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银行蒙特利尔银行为例:1997年,该行拥有3·4万名员工,1250个分支机构和700万名顾客。1996年10月,该行设立了名为Mbanx的网络银行,并预测在5年内其网络银行的客户会达到1亿以上。大银行在开发网络银行业务时有两种发展战略:一是收购现有的纯网络银行;二是组建自己的网络银行分支机构。

1、收购现有的纯网络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RoyalBankofGnada)是加拿大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好的银行之一。在近一个多世纪里,它在美国仅从事批发金融业务。1998年,加拿大皇家银行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安全第一网络银行除技术部门以外的所有机构,此时该网络银行拥有1万名客户,存款余额早在199年就超过了4亿美元。

事实上,在加拿大皇家银行收购安全第二网络银行的时候,后者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停滞的迹象。那么前者为什么还要收购后者呢?加拿大皇家银行战略目的在于,首先是扩大其在美国金融市场的业务和份额,不仅包括已有的批发金融业务,而且涉及零售金融业务。加拿大皇家银行以收购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的方式步人了美国零售金融业务市场,并将其作为在美国脐身该领域的唯一窗口,利用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吸收的存款投资于加拿大的中小企业,获取收益;更重要的是,加拿大皇家银行利用这次收购,将业务拓展至一个新兴的、飞速发展的领域。该领域不仅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完全符合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方向。由于安全网络银行是全球第一家纯网络银行,在高莫斯咨询公司有关网络银行的综合排名中位居第1,所以这次收购使加拿大皇家银行立即站在了网络银行发展的最前沿。不仅如此,在美国设立一家传统型分行需要200万美元,而维持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这样一个10人机构的费用要远远低于任何一家传统型分行。所以,这完全是一次低成本、高效益兼并的典范。

收购之后,为了吸引更多客户,加拿大皇家银行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市场营销方面采取了两种策略。首先,提高支票帐户的存款利息。它们许诺最先申请网络银行帐户的1000名客户可以在年底之前享受600的优惠利率。据此,它们希望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并接受安全箩一阀络银行的服务方式。在信息公布后的六个星期里,帐户用请者私已经达到6500人;二,购头超缚服务器(FatServer)。它们认为,如果想获得更多客户,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客户最关心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信息。虽然超级服务器的应用成本高于其它网络银行使用一般服务器的成本,加拿大皇家银行仍然为安全第一网络银行投资购买了这种设备,使客户可以在瞬时传输电子数据和了解帐户目前以及历史情况。尽管一般网络银行都以在开业后第一年的盈利为战略目标,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却在被加拿大皇家银行收购后连续两年亏损,但在该行看来;盈利是几年后肯定会实现的事,而客户从一开始就是最重要的。

2、发展自己的网络银行卫法银行(WellsFafgo)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这家位于加尼福利亚州的银行,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之十,在10个州拥有营业机构,管理着1009亿美元的资产。早在1992年;卫法银行就开始建设自己的作为网络和以网络银行服务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至1997年·12月通过网络与卫洪银行交易的客户已有43万。

卫法银行建立网络银行战略的目的在于适应客户变化的交易偏好和降低经营成木。卫法银行的指导思想是,如果客户希望在蒙中接受银行服务;那么我们就提供这种服务。在开发网络银行业务时,卫法银行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客产不仅需要查询帐户余额、交易记录、转账、支付票据、申请新帐户和签发支票等基本网络银行业务,还需要有关帐

簿管理、税收和财务预算的服务。于是在1995年,该行就与微软货币MicrosoftMoney)和直觉集团(Intuit)下属的快讯公司(Quicken)等提供个人理财软件的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利用它们的软件包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在降低经营成本方面:据卫法银行自己估计,每天有40多万客户通过网络与银行进行交易,每200万笔交易从银行柜面服务转向网络服务将节省1500万美元,即每笔交易节省几5美元。至2000年末,卫法银行预计自己将拥有100万网络用户,而随着客户从实体分行向低成本网络银行的转移,它们将节约大量费用。在高莫斯咨询公司的排名中,卫法银行在综合排名栏申位列第2,并在客户关系栏和客户信任栏申分别名列第1和第4位。

二、社区银行的网络银行发展战略

在美国,绝大多数银行属于社区银行,这类银行的规模通常都很小。1997年,美国97%以上的银行组织(约有11500多家)所拥有的资产不超过20亿美元,这些银行主要吸引一些小额消费性存款,并向消费者发放小额商业性贷款,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社区内的零售金融业务。相对大银行而言,这些小银行的优势在于与本地区相关行业的联系密切,同客户更加贴近。对于客户来说便利是最重要的,他们喜欢到同一社区或地区的银行去办理业务,而不是找座落在小镇之外其它州或其它国家的银行。网络银行出现后,这种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为了保持这种优势,社区银行通常采用防御性跟进战略,将网络银行服务看作是吸引客户的工具。例如,位于阿拉巴马州伯明翰的安萨斯银行(AmSouth)是一家典型的社区银行,其资产总值为20亿美元。为了确保客户不会因为便利的原因而选择其他银行,它就及时利用克瑞林集团Gorillion)的航海者软件(Voyager),拓展网络银行服务领域。

由于规模和资源的限制,社区银行在进入网络银行领域采取跟进战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跟进战略,社区银行将很难在与大银行的竞争中维持生存空间,因此如何在网络银行的业务中保持竞争优势,对于它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网络银行进入壁垒低,业务差异化小,所以金融服务的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特色化战略将是它们发展战略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在实践申,已经有一些社区银行对此进行慎重的思考。

例如,委托银行(IntrustBank)是一家位于肯萨斯州的社区银行,在1876年由钱德勒创立,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该州威迟塔(Wichita)地区的农场主和零售商。经过钱德勒家族四代的努力,现在该行的资产为17亿美元。委托银行建立网络银行的战略目标最初是为了与美洲银行(BankofAmerica)等大银行在竞争中保持均衡态势。正如远程银行分部的高级副总裁莎利.布恩(ShariBevan)认为,他们建立网络银行最基本的目的是起到战略防御作用,并将网络银行视为防止当地客户流失的一种战略手段。委托银行作为一家社区银行,一直将目标客户市场定位于当地的客户。当新兴的网络银行出现时;发展自己的网络银行以保证在目标客户市场中的份额,是干种最好的选择。但是,委托银行的战略目标并不局限于此,在网络银行的竞争中、它仍然将业务创新视为自身的竞争优势,并将业务创新与新兴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以此作为该银行的特色和最高战略目标。目前该银行的网络客户可以进行远程交易,并实时检查交易情况。不久,客户们不仅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自己信用卡的使用情况,而且可以看到该行经纪人服务所提供的投资计划。为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委托银行还计划首先将语言识别系统投入网络服务,以便对使用远程交易的零售商身份进行鉴别委托银行认为,最先运用新科技的人将获得市场的馈赠,这种馈赠并不是新技术本身,而是客户的信赖这是最有价值的回报。在高莫斯咨询公司的排名中,这家社区银行的网络银行在综合排名栏和客户信任中分别名列第19和第7。对于一家身价不足20亿美元的小型银行而言,能在激励的竞争中跻身于客户信任栏的前10位,足以说明它们战略的成功。

三、纯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

对于纯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而言,也有两种不同的理念。二种是以印第安纳州第一网络银行(FirstInternetBankofIndiana)为代表的全方位发展战略;另一种是以位于林斯敦的康普银行(CompuBand)为代表的特色化发展战略。

1、全方位发展战略对于应用这种发展战略的网络银行而言,它们并不承认纯网络银行的业务具有局限性。它们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进一步完善,纯网络银行完全可以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所有服务,从而取代传统型银行。因为银行客户希望可以一次办理好所有的存款帐户、帐目核对和贷款事宜,同时,他们也希望银行可以快捷地满足他们在金融服务上的新需求,所以这些纯网络银行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电子金融业务,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要。正如印第安纳州第一网络银行的董事局主席所指出的那样,纯网络银行需要提供全面的服务来吸引新客户和巩固老客户。客户想要在一家银行获得所有的金融服务,而不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这正是网络银行为客户提供在线金融服务的目标。为了吸引客户和中小企业,纯网络银行必须提供传统型银行所提供的一切金融服务。在他的带领下,印第安纳州第一网络银行正积极准备推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改变纯网络银行没有企业在线贷款的历史。这家网络银行在高莫斯咨询公司的排名中,在综合排名、网页资源、客户关系和客户信任等四项中分别名列第4、1、11和19位。

2、特色化发展战略持有这种观点的纯网络银行也许更多一些。它们承认纯网络银行的业务具有局限性;与传统型银行相比,纯网络银行提供的服务要少得多。例如,因为缺乏分支机构,它们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现金管理服务;也不能为客户提供安全保管箱。纯网络银行若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提供特色化的服务。这类银行的典型代表就是康普银行,这家位于休斯敦的纯网络银行只提供在线存款业务,在康普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看来,纯网络银行应该专注于自身具有核心竞争力业务的发展,至于其它业务可以让客户在别的银行获得,它们认为,客户可以硅互联网上发现所需要的人切,如果家银行想将客户局限在自己所提供的业务范围内是绝对错误的。目前,这家银行业务发展的情况也很好,在高莫斯咨询公司时排名中,在综合排名、综合成本和客户信任三项中分别名列第6、6、19位。

除这种典型的情况以外,其他纯网络银行的特色化发展战略也具有借鉴价值。耐特银行(Net.B@nk)是仅次于安全第一网络银行的纯网络银行,在1999年第一季度末,该行的存款已经达到3.327亿美元。在后者被收购以后,它成为纯网络银行业的领头羊。该行服务特色在于以较高的利息吸引更多的客户。耐特银行的最高执行官葛利姆斯(G.R.Grimes)认为,每一个纯网络银行的客户都是从其他银行吸引过来的,所以吸引客户在纯网络银行战略中应是第一位,而利息则是吸引客户的最佳手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在1999年第一季度末,他们的客户接近25000人,是前一年的3倍。而且这个增长速度还在加,决,1999年2月,客户增加了2000人:3月增加了3000人,截止4月中旬,已经突破4000人。耐特银行在高莫斯咨询公司排名栏中仅次于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和卫法银

行,位居第3;在其他项目中也表现不俗,综合排名、客户关系和网页资源3项分别列在第4、2、4位。

四、启示

由上不难看出网络银行巨大的发展潜力,网络银行将是未来银行的发展趋势。而网络银行的这些成功发展战略对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1、信息时代大银行的发展方向--网络银行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普

及,传统银行300年来赖以生存的基础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任何银行无论资金多么雄厚、实力多么强大,如果忽视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那么它们都将在数字经济时代受到惩罚。与之相反,如果能充分利用这次机遇,将自身优势与网络银行相结合,那么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对于大银行而言,总是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不管是收购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还是自建网络银行的发展战略都是不错的选择。我国有实力的银行也可以借鉴加拿大皇家银行的战略,收购西方的网络银行,这样做不仅可以利用它们的技术与人才,还能够拓展业务范围,以点代面,无论如何,在网络中客户是无国界的。

2、中小银行要强调金融服务特色鉴于网络银行投资

篇4

受保险和金融监管政策的约束,信息平台一般由一些非保险公司类机构创办,这些机构一般有很深的保险业背景,比如保险学会、保险协会、保险监管组织等作为后盾,有强大的信息优势和社会公信力。信息平台模式的保险网站首先是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涵盖了包括保险业的政策法规、理论研究、国内国际保险业新闻消息、数据资料、培训信息以及有关各保险公司、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在内的大量信息。

这种模式是基于因特网进行多种定期产品经纪销售的网站。这也是新型保险中介公司建立的供经纪人展业的虚拟网上交易平台。网上经纪人与传统经纪人相比,主要在于能为顾客提供有吸引力的产品。这种模式是传统经纪人的网络化。网上保险经纪人相比于传统的保险经纪人给了客户更大的选择空间,客户可以通过多方咨询比较。而且这种方式省去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避免了传统保险经纪人的道德风险。

我国网络保险业务存在的问题

1公众认知度不高

由于国内保险公司营销意识的缺乏,导致对公众的保险知识宣传和教育不足,再加上传统的消费习惯和观念的制约,要让普通投保人认识并接受保险电子商务,难度可想而知。首先,我国互联网的覆盖率低。虽然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互联网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从总体来看,网络覆盖度仍不高,消费群体比例较小,不利于保险电子商务的大规模开展。其次,中国人传统的消费观念仍根深蒂固。大多数消费者还是习惯于面对面的交易,通过网络购物时,主要还是集中于一些价格不高的有形商品,消费者也宁愿选择“网上咨询,网下付钱”的购买模式,对网络保险的发展非常不利。另外,网络诚信问题是目前网络保险快速发展的瓶颈所在。诚信已经成为企业和公众在网上交易时普遍担忧的问题。

2网络保险技术不够成熟

保险电子商务的流程是:客户在网上填写投保单,通过网络传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实时或延时核保后,以电子邮件或电话形式向客户确认,客户正式签名后,合同成立;客户通过电子银行转账或信用卡支付,保单正式生效。从以上流程中,保险公司对保险标的有较为详细的核保标准和核保要求,包括核保标的金额、核保标的范围和核保险种范围等有关内容。对风险较大、技术含量较高、保险金额较大的标的要求做到现场查勘,而这些都是在线核保所不具备的。

3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国内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是困扰保险公司的一个难题。目前,中国已经颁布了不少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但是有关电子商务的立法还比较滞后,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子商务法律框架。网上交易的法律效力及电子商务过程中诸如网上安全、客户隐私保护的有效性等法律问题无法解决,形成无法可依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电子商务的长足发展。在线保险交易过程涉及到保险标的风险状况等商业机密、人身隐私和有关支付方面诸如银行帐号、密码等隐私问题,一旦这些信息被泄露,对消费者的安全是非常大的威胁。国家应该从立法角度完善网络保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4产品设计不够完善

保险产品的设计还不够完善,保险公司对网络保险的产品设计没有根据网购的需要来设计,只是单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很难满足网购者的消费需要。同时,网络销售的保险产品雷同性强,单一,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少。虽然有些保险公司对网络产品进行了创新,但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华泰的淘宝运费保险产品是网络保险的创新,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现在实现的是“收费按货物件数,赔付按快递包裹数”的规则,这确实有助于防止道德风险,遵守了保险的损失补偿原则,但却造成了消费者给付保费时的损失。并且,该保险产生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较为严重,在给买家提供利益保障的同时也给一些卖家带来了困扰。同时,现有的保费计算方法还过于简化,考虑到电子商务保险的专业性,它在精算定价方面实则比传统的保险产品有更高的要求。

5缺乏专业人才

网络保险是个全新的概念,在保险专业和网络技术上有很高的要求,由于网络保险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目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较缺乏,对网络保险的发展也是一个瓶颈,需要加大对保险知识和网络技术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满足网络保险的发展需要。

发展网络保险的对策

1加大网络保险的宣传力度

消费者对网络保险的认可度对网络保险的发展非常重要,应该积极宣传保险电子商务的知识,普及保险常识。除此之外,针对投保人普遍反映的保险电子商务过程繁琐、使用不便等问题,保险公司应尽快完善网上支付手段,拓宽支付途径,为投保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如今,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增加投保人可以用来进行在线支付的信用卡和借记卡的种类。保险公司还应该开发各种多元化、个性化的组合险种来吸引消费者,使保险产品可按保障范围拆散成一个个零件,由网上客户自行选择,保险公司即时将众多零件组合成客户所需要的整机。只有让客户认可了这种保险消费模式才能带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2提高网络保险技术水平

保险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是保险电子商务技术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保险电子商务的价值创造有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保险公司信息化水平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陈旧的设备无法支持网络服务器和保险公司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互动,也无法适应不断升级的软件对硬件设备快速更新的要求,加快我国保险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同时,研发和推广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保证保险电子商务的安全性

3完善保险立法

篇5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汉莫博士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重新开始”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企业再造的概念。1993年汉莫博士与管理咨询专家JamesChampy合著《再造企业》(ReengineeringtheCorporation》一书,并以“管理革命的宣言”作为副标题,对企业再造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在二位专家的倡导下,企业再造运动首先兴起于美国,并迅速波及全球,从而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管理革命浪潮。有人认为,该运动是继全面质量管理运动后的第二次工商管理革命。有人甚至认为,这场管理革命对当今企业的影响可以与两个世纪前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对当时企业界的影响相提并论。企业再造理论是对分工理论、组织理论的否定,是对酒店经营管理长期实行的部门化、专业化管理的革命。

1.企业再造的含义

企业再造,也可称为企业再造工程或企业重新设计。汉莫等人在《再造企业》一书中作了十分清楚的定义:“企业再造就是对企业业务流程(BusinessProcess)做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在成本、高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各项当代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

根据汉莫的定义,再造企业是从根本上对企业原有的基本信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因此企业经营中一直遵循的基本信念,如分工思想、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岗位责任制等,都提出了质疑,认为应该对此进行全面的重新考虑。再造企业不是对组织进行修修补补,而是对企业运营方式的重大革命,它要触及到事情的根源,对企业进行彻底改造,而决非是一般的改善或提高。企业再造着眼于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是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料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汉莫等人之所以认为应从业务流程着手改造,是因为现行企业业务流程是分工理论的直接产物,不重造业务流程,就不可能实现绩效指标的显著提高。

2.对分工理论的挑战

两个世纪前由亚当·斯密创立的劳动分工理论,一直是企业组织建设的核心理论。一方面,企业制造产品的过程被分为一连串的简单动作,最后由生产线组装完成;另一方面,在组织机构上表现为金字塔式的官僚体制。这种劳动分工、专业化及金字塔式组织体制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当人类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后,价值观念和消费需求发生新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分工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企业经营与组织模式已不再是产生高效率的法宝,而已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枷锁,直接影响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员工在生产经营中的“只见树木(局部或自己岗位),不见森林(全局或最终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效果)”、管理者的“本位主义”、组织内部的“官僚习气”、轻视顾客与缺乏革新精神等,都使企业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动摇了企业持续发展的根基。因此,企业再造理论大胆地向主宰了人类两个世纪之久的分工理论提出挑战,它否定专业分工论,主张工序合并,实行团队工作的“合工”业务流程工作方式;它否定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提倡“精兵简政”、组织结构“扁平化”;它实行分权管理,彻底消除官僚体制;它广泛、充分地发挥信息在生产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中的作用。

总之,企业再造理论与分工理论不同,其宗旨是通过一场彻底的经营管理革命,建立起高效率的组织模式和运作模式,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实现企业绩效的飞跃式提高。

企业再造理论一经提出,便迅速风靡欧美,继而波及亚洲等其它地区,成为世界企业关注的热点。目前约有70~75%的欧美企业正计划进行企业再造,美国500家笃笠抵杏?0%不同程度地正实施着“企业再造计划”。一些企业通过企业再造,有效地创造了竞争优势,使企业再度迈向辉煌之路。例如,美国波音公司进入90年代后出现不景气,公司为了摆脱困境,决策者确立了以降低成本为突破口,以改革工作流程为出发点的“企业再造方案”。公司打破传统的分工专业化、顺序化及中央集权的经营管理方式,建立工作整合(进行工序合并,实行综合作业),打破组织界限及讲求平行作业的管理方式,使公司在成本、质量与顾客服务上取得了显著效果。如1996年生产一架737波音客机的生产周期由原来的13个月减少到6个月,经营成本也降低了20~30%,波音公司终于通过“再造”挽救了自己,重新走上了繁荣之路。

国外实施企业再造取得成功的经验有下列几点值得借鉴:(1)对企业的整体改造优于局部改造;(2)企业高层主管和各级主管重视并直接参与改造;(3)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4)变革的时机适宜,如选择企业面临困难、危机时期;(5)团队精神发挥得好;(6)对员工进行高素质的培训,拓开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作业技能。

世界酒店业也正酝酿着与旅行社、航空公司的结合,进行综合改造;根本改革市场调研、预定、交通、接待、服务的作业程序;酒店内部的作业程序合并、工序合并,实现对顾客的“一条龙”服务、跟踪服务,让顾客感到十分方便和满意。

二、酒店经营管理模式的两大转变

因特网对酒店经营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现代管理理论对酒店经营管理的理念、经营思路产生的支配作用,都导致了酒店经营管理模式必须来一个大的根本性的转变。

1.从制度型经营管理模式向人本型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

制度型模式主要是“以工作为中心”或“以岗位为中心”,通过各种规范、规章制度、标准等对酒店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形式,它提高了管理者的权威,有利于制度、法规的制定、执行和任务的完成,有利于管理者制定工作方针、计划、经营目标,在世界酒店业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但它在强调管理者权威性及制度的强制性的同时却忽视了员工作为“人”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和潜能的发挥,缺乏对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引导,忽略了员工间的和谐团结对酒店经营的重大影响,制约了员工个性发挥。

人本型模式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员工自主管理、民主决策、确立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主人翁意识等观念,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潜能,管理者主要起宏观调控和监督作用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必然要引起酒店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工作程序等的重大变化,组织机构要更加精简,更有效能;对现代信息的传递与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

2.从“以财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向“以现代营销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

当今酒店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经营观念、经营方式等等方面来一个革新,必须把过去的“以理财”为重点的管理模式转到“以生财”为重点的经营管理模式上。“客源是酒店的衣食父母”。无客源酒店什么都谈不上,也没有财可以理。酒店要有持续的丰富的客源,必须要以现代营销学的理论与实践去开发客源,真正做到时时处处方便客人,处处时时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必须了解市场、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及时调整酒店产品与服务的组合,向公众不断沟通本酒店的服务特色、价格,以及做好即时的跟踪服务和各种信息反馈等等,使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都十分满意,起到良性循环的经营效果。要做到这些,最好的帮手就是借助于因特网与酒店

企业内部网的有机结合,为四面八方的客人与酒店之间架起一座方便的桥梁。信息网络技术为现代营销提供了真正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因特网。目前,一般人都可以在公司、家庭、学校等轻易连接上因特网,进行通信,获取资料,消遣娱乐等。他们也希望差旅时可以方便地上网。至于租用酒店办公的商业客户,上网更加是工作和生意上的需要。所以一家没有因特网服务的酒店会减少吸引力,也显得不高档。网络酒店是当今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网络酒店就是已经连上因特网的酒店。在网络酒店里,无论是酒店本身,还是入住客户,都可以便捷地连上因特网,进行通信,获取信息等。也可以说网络酒店是酒店通过特有的系统联接上国际互联网,通过网上的主页向全球多姿多彩、声情并茂地展示自己的风貌、特色;向全球亿万的用户分销自己客房和各种服务的酒店;并可依此组成酒店连锁业,以强劲灵活的营销手段向广大市场进军;它可以向众多的客户提供面对面的营销方式;它开拓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平常方式下的人力、物力所无法与之比拟的。它代表了最新和最有效的营销方式,它为酒店开发客源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一般来说,网络酒店可以为世界各地的顾客或公众提供以下的因特功能:

(1)WWW(网站浏览);

(2)电子邮件收发;

(3)文件传输FTP;

(4)用因特网免费打长途电话;

(5)因特网视频会议;

(6)流动商务中心;

(7)网络打印(打印网上获取资料);

(8)因特网培训,等等。

网络酒店还可以为酒店带来新的收入,如:(1)记时上网服务;(2)电子信箱服务;(3)视频会议;(4)出租主机空间,出租PC笔记本电脑服务、(5)网上订房服务;(6)网上订餐、订花、订书等服务;(7)网上广告服务等等。

可以说,酒店经营进入网络营销时代,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科技进步的必然。

三、“以网络营销为核心”的酒店经营模式

具体在四个方面可以得到突破:

1.在实现新思维方面可以得到突破

当今酒店经营管理的新思维集中概括为社会营销观念;一切为了顾客,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需求为已任的酒店意识;全心全意任劳怨为顾客服务的精神。由于有了大容量、高速化、互动式信息互联网,为酒店按照新思维经营管理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条件。因特网的大容量、高速化、互动式,改变了我们过去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服务方式和较低的服务效率。过去许多服务需要有中间商诸如旅行社、航空公司的介入,才得以有效地完成,中间商成为信息的组织和传递者,并控制着酒店部分营销活动。如今使用信息互联网,一方面使顾客有了充分的信息来源,让客人选择酒店商品的范围和权利大大提高,真正做到“任君选择”;另一方面,酒店亦获得了更强大的信息处理和传输能力,使之对市场的调研和市场细分可更加深入与可靠,并可不受空间、时间限制及时满足消费的个性化、特殊化的需求,实现“一对一”的特定营销,从而摆脱“非得批量才予办理”的惯常做法,从而逐步摆脱中间商的控制,更加符合顾客的需求进行酒店商品的销售,达到更加有效的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酒店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强化,变得更自由更方便,生产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缩短,直销变得更为重要。网络营销可以改变过去被动反应性的营销方式,而成为主动性灵活性的营销方式。

因特网络将使酒店的组织结构职能化分工向一体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并形成以顾客为中心、顾客为导向的新的组织结构体系(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酒店营销战略的时效性、灵活性随之增强,战略计划的调整将更为频繁。市场营销组合也由4PS(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转化为4CS组合(满足顾客欲望、满足欲望的成本、满足购买便利和满足沟通)。这是消费者参与信息控制之后的客观要求。

2.在信息海洋中,迅速、准确的解决供需双方“各取所需”的信息问题可以得到突破

酒店网络营销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快捷、准确的信息沟通,提供信息服务,为此对网上供需两方的信息进行科学分类十分重要。要有一目了然的方便查询和可利用的《信息目录总汇》、《信息目录检索》等等。商品经济最本质的表现形式就是“供”和“求”两个字。经济发展必然造成“供”的大量增加,而新的“求”一方面刺激着新的“供”,另一方面又淘汰着老的、旧的“供”。这两个字无休止不停的运动。谁真正能在若干具体的“供”与“求”之间架起桥梁,谁就是成功者。酒店营销工作的成功,关键也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上网的供方与需方的主页,实现全天候的供需双方信息的沟通。

3.充分利用因特网的优势,在酒店营销、公关广告宣传手段上取得突破

事实上目前国内已有多家酒店利用因特网进行了一系列的公关、广告宣传活动,并迅速获得了信息反馈和显著的经济效果。例如,杭州望湖宾馆通过我国因特网商业信息站“中国黄页”上网后,一周内就收到国外发来的电子邮件要求预订房间,此后预订房间的电子邮件、传真连接不断。酒店进行网络广告有着传统广告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是:(1)成本低、制作一个网络主页成本仅需几千元人民币;(2)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容易调整广告的信息内容;(3)酒店与顾客可双向交流。

4.建立面向顾客的服务体系,实现直销的突破

建立面向顾客的直销服务体系,包括:

(1)向顾客传递有关服务项目、服务特色、价格以及可为顾客带来独特利益的信息;

(2)利用电子邮件帮助顾客解决问题,减少顾客购买和查询信息的货币成本和精力、体力等非货币成本,从而提高顾客感觉中的价值。

(3)向顾客提供网上模拟服务,使顾客亲临其境感受服务,以降低其购买风险。

(4)根据有关顾客偏好等信息,事先准备好顾客所要求的“定制化服务”,以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

(5)减少旅行社、航空公司等中间环节下的直接营销渠道服务。

(6)为降低成本建立酒店与设备生产厂或原材料供应厂间的直接联系服务。

(7)为丰富顾客文化娱乐生活在客房内建立多媒体可放精密唱盘和游戏光盘的服务。

篇6

二、加强建设我国网络保险的法律法规环境

2005年4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天。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国内首张电子保单在北京正式问世,并为网上投保的客户颁发了国内第一张电子保单。这一法律的颁布解决了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大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开展,但尽管整体方向被肯定和保证了,各行各业内的法律法规体系仍然不十分健全,体系建设仍有待加强。在保险业,网络保险的发展对传统的保险与商业法律提出了巨大挑战,而法律法规本身的不完善也会大大限制网络保险的扩张空间。因此,尽快完善网络保险的业务法规成为当务之急。

制定网上保险业务法规要积极体现保险立法和合同法的立法精神,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目前我国保险业受到严格管制和电子商务起步不久的现状。网上保险业务法规的制定应当遵循以下两项基本原则:一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对立法依据、管辖范围等作出明确的原则性规定,又要考虑到在今后一定时期内的适用性。因而需强调宏观指导性,不宜流于繁琐。二是严肃性和时效性相统一。既要体现出现阶段我国保险业仍然接受严格监管的现状,又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能因规定过于严厉苛刻而影响网络保险业务的发展。另外,美国、欧洲及日本的网络保险较发达,多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加大保险产品开发和创新的力度

我国网络保险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保险公司在网络保险上浅尝辄止,简单地将传统保险产品嫁接到网上,目标直指保险公司“鼠标+跑腿”的权宜之计,而并非积极的利用网络优势开展保险业务,扩大保险市场规模。但网络保险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逆,随着发达国家保险品种的不断健全,我国也必将开始大力开发保险产品,尤其是适合于网上投保的产品。

开发网络保险产品除了继续研发和升级现在比较容易实现的意外伤害险等险种外,还要结合上网保险人群的需求以及在线的特点设计开发新产品,充分利用语音、视频等网络技术实现对客户有问必答且有问现答。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网络保险产品,包括投保、签单在内的所有投保程序将可通过网络完成,价格也低于人销售的产品。当然其他保险公司也都在积极探索网络保险市场的发展潜力,各家都在积蓄力量,准备在网络保险市场大显身手,我们已经可以隐约看到交织的火光。

四、切实保证网络保险的技术可行性

1.通讯网络技术方面应实现资源共享。目前通讯网络技术已经允许保险公司构建自己的企业内部网和外部网。许多ISP也为保险公司建立网站提供服务器托管业务,有的网络公司还为保险公司提供建设网络保险平台服务。但目前网络的速度是网络保险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国宽带网的建设,相信速度问题会得到改善。保险公司在租用专线时就充分考虑到网络保险发展的需要,租用宽带较大的专线。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网络电话、视频会议、办公自动化等应用方面都有许多相当优秀的软件,但数据共享与集中处理的软件,需要保险公司的技术人员根据业务情况自行开发。

2.网络安全防范刻不容缓。网络的安全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易秩序的稳定有序,关系着千家万户,维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在我国网络保险刚起步之初,各保险机构只有充分重视网络的安全问题,才能促进网络保险的正常发展。为了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同时,网络安全保障系统必须是动态的,能适应现实情况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只有不断地升级,才能有效地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保险市场,促进网络保险业的有序竞争。

参考文献:

[1]姚芳,多渠道整合营销现阶段发展网上保险的必然选择[J],中国金融,2005年第14期

[2]洪涛,对发展我国网络保险的若干思考,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J],2005.3

篇7

【关键词】报刊/网络报刊/互联网

【正文】

1网络报刊的起源与发展

网络报刊是基于互联网,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传输,用户在终端设备上读取的连续出版物。它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兴盛于90年代中后期。1987年,位于美国硅谷的《圣何塞信使报》(SanJoseMercuryNews)首次将该报的内容送入初创阶段的因特网,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基于Internet的电子报纸,以此为标志开创了电子报刊和网络媒体的新纪元。随着万维网(WorldWideWeb)和浏览器的推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报刊上网形成浪潮,其中的弄潮儿有显赫的著名大报,也不乏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报。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到1994年底,许多国家和地区受制于因特网基础建设的水平,上网的报纸大多集中在美国,大约有几十家,全世界也不超过百家。1995年底,上网报纸迅速增至1000多家,其后一发不可收拾。网络报纸的数量发展之快,势头之猛,无不令人瞠目。目前美国网上报纸还在以近60%的增长速度在发展。据美国NewslinkAssociation统计,截止1997年底,全球上网的报纸总数已逾3600家。美报协(TheNewspaperAssociationofAmerica)统计报告,至1998年3月1日,全美1520家日报中已有近1/3的日报在互联网上开辟了网络版。同年底全美已有1/2日报上网。另据1998年10月初《美国新闻评论》杂志网站公布的数据表明,全球的网络报纸共计4295家,1998年底越升至4925家,近两年发展更为惊人,全世界在互联网上刊行的报纸早已突破万种大关。

网络报刊的起步与发展是以因特网为依托,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成长壮大的。由于受到20世纪9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报刊电子化的影响,中国报刊界也做出了积极反应。与英、美发达国家报刊电子化源起于一些不知名的小报社相似的是,首开我国报刊电子化先河的不是全国性大报,而是一家地方报纸——《杭州日报》。1993年12月6日,在当时中国尚未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杭州日报?下午版》通过该市的联机服务网络——“展望咨询网”进行传输,尽管技术很有限,传播也不广泛,但它开启了中国报纸电子化的大门,意义重大。

1995年,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启动,“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即Internet骨干网和公用网的开通,向世人昭示中国已驶入互联时代。特别是“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中国科技网”(CSTNET)三网的于1996年相继开通,带动了中国互联网前进的脚步,同时也为中国报刊的电子化、网络化提供了技术条件,使报刊驶入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可能。

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电子版》捷足先登,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开播演示。成为国内首家在互联网上正式发行的电子日报。该报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新闻媒介形式,每天上网文字1.5万字,其中中文1万字,英文5000字。通过国际互联网、中央电视台图文电视、全国电子信箱信息服务系统(CHINAMAIL)三大渠道向国内外传播,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

中国国内第一份上网的中文电子刊物是《神州学人》。(它的印刷版最早由原国家教委主管和主办的面向中国在海外留学人员的双月刊杂志,创办于1987年5月,1993年1月4日改为月刊。)该刊由原国家教委投资200余万元,于1995年1月12日正式在因特网上发刊,取名为《Chisa》(ChinaScholarsAbroad的英文缩写)。它的封面由五星红旗和醒目的“神州学人”字样组成。《Chisa》是一份与《神州学人》杂志同名而内容和形式完全迥异的网上中文期刊,属于文摘性新闻周刊,每周从国内几十种报刊中摘取最重要的信息,每周五通过“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CFC,国内最早的全光缆计算机网络,1993年12月主干网开通,1994年4月与Internet连接)送入国际互联网。仅在创办的第一年,直接订户就达3000多个,不定期阅读者在15万人以上。《Chisa》在保留《神州学人》作为国内唯一的留学生刊物特点的同时,博采国内外报刊之精华,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以其在国内电子刊物中的首创之举和先进、快速的阅读方式,被海外学子称为“沙漠中的甘泉”、“来自北京的声音”。1995年11月,《Chisa》被美国图书馆电脑网络中心OCLC(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正式编目。1997年8月,《神州学人·电子版)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进入中央对外宣传信息平台。1998年9月,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发刊周期由原来的每周五发刊一次改为每周二、周五各发刊一次,每周在网上发刊两次。1998年12月30日,其主页进行了全面更新,共设置近40个栏目,较权威和全面地反映出有关留学的各种信息,特别受到海外华人的喜欢。

1995年是中国计算机业的“网络年”,也是中国报刊网络化的起步年。到1995年底,国内上网的报刊有7、8家。由于网上电子报刊较传统印刷报刊有更强的时效性、多语种跨国界传播、廉价、选择性强、打印复制方便等特点,发展速度很快。据新浪网2000年4月19日新闻报道,网上中文报纸的数量增至273种,占1998年2053种报纸的13.2%,即有近1/7的传统报纸在网上安营扎寨。其中有独立域名的报纸116种,占上网报纸的42.6%。在国家顶级域名.cn下注册的85个,在国际通用顶级域名下注册的31个(.com下24个,.net下6个,org下1个),没有独立域名,但在各网站设有主页的报纸共157种。

从上网报纸的种类和数量看,地方性报纸独领,共有213种在网上抢摊设点,占全国此类报纸1842种的11.6%,其中有独立域名的84个,占该类上网报纸的39.4%。其次是全国性报纸共56种,占全国此类报纸211种的26.5%,其中有独立域名的31种,占此类上网报纸的55.4%。上网晚报28家,占全国此类报纸118家的23.7%,其中有独立域名的13家,占46.4%。上网机关报14家,占全国省级机关报31家的45.2%,其中有独立域名的12家,占此类上网报纸的85.7%。另据《撰稿人之家》()和《网报星空》()联合搜寻到国内上网报纸530余家,平均每月有4、5家国内报纸在网上创立网络版。

2网络报刊的发展模式

从网络报刊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四川。上网报纸最少的是西北和东北。

网络报刊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电子版阶段。纸质印刷报刊的完全翻版。这是网络报刊的初期形式;(2)超链接阶段。通过网页上具有特定颜色的超链接,从一个网站进入另一网站,可获得更全面、深入的信息。在各网络报的网站还开辟了BBS(电子公告系统),邮件列表等服务,供读者在网上信息;(3)多媒体阶段。提供声、像、图文并茂的网页形式。

从网络报刊的经营方式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委托成熟的网站,成为别人的附庸,多见于地方报纸、晚报等;(2)拥有自己的服务器和域名。在内部设立网络编辑部或技术部,进行网络版的日常维护与制作,常见于实力雄厚的大报及报业集团。现有印刷报刊以电子版形式进入互联网通常需要ISP提供技术支持。北京易迈电子邮件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金桥工程中电子邮件项目的主要建设者和营运者,1996年1月20日,由该公司和首都新闻出版界联手成立了中国电子报刊联机服务中心,全面提供电子报刊的上网技术服务。实际上,1996年内不断涌现的ISP都开发了这一服务,在它们的网页上均设有名为“国内报刊”、“新闻媒介”的拦目,用户通过搜寻功能,可以找到并进入,浏览相应的报刊,即用户不必记住网上数十种报刊的网址,而只要进入这些ISP的节点即可。收有相对较多的国内电子报刊节点的有:中国教育和科研网(.edu.en)、北京卡尔曼()、中国比克()、中国导航()、中国经济信息网(cei.go.en)、CHINAPAGE()等。

2001年中国报纸进入宽带时代。《北京晨报》于2001年5月29日正式在北京推出宽带报纸,这是中国第一份宽带报纸。宽带报纸比纸质报纸更先进的地方,在于读者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报纸文字的大小并可随意打印,而且由于节省了投递时间,报纸到户时间更早。另外,由于这一系统以宽带网络为载体,未来宽带报纸还将为读者提供音频和视频服务。宽带报纸是把报纸的数字化信号送至ISP服务器,再经由宽带网关至小区用户的电脑中,读者利用专用浏览软件,就可以阅读当天印刷出版的报纸。这些数字化信号包括文章、标题、图片、版式、色彩等报纸上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与报纸信息完全一样。

从网络报刊的发展趋势来看,纯网络报刊是一个发展方向。纯网络报刊是专门在网上出版发行而不再以印刷品的形式出版发行的电子刊物。近年来有增长的势头。如北京大学非线性科学中心创办的《COMMUNICATIONSINNONLINEAR&NUMERRICALAIMULATION》(《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讯》)是中国第一份进入互联网的纯网络英文学术刊物。它是经国家科委批准,于1996年初取得正式出版号并上网发行的。该刊是一个同仁刊物,其宗旨是促进我国在这一专业领域中的研究工作的进展,并为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一个得力的手段。读者可以免费在网上调阅。

各种网络报刊的存在是连续出版物文献种类的延伸与发展,作为信息管理部门对这种特殊的连续出版物种类如何进行分类、编目,是我们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收稿日期:20021-12-09

【参考文献】

1起步中的中国电子报刊./personal/mdh/internet/007.htm

2日本产经新闻社利用宽带提供电子报纸..2001.4.5

3高红冰.新闻资料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未来./z-xwzlxx.shtmlCII

4中国电子报刊发展概况.中国新闻年鉴,1997

5背景资料之四.

篇8

1996年6月,中国银行在因特网上设立网站,开始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网上银行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设立网站或开展交易性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数量增加。自中国银行之后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商业银行也陆续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网络银行业务,其他一些金融机构也正在筹划逐步涉足这一领域。

二是外资银行开始进入网上银行领域。目前,获准在中国内地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花旗银行等。另外,还有几家外资银行的申请正在审核之中。

三是网上银行业务量在迅速增加。这一点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如:招商银行的“一网通”算是中国目前最具知名度的网上银行品牌,从2000年开始截至2003年4月,其公司网上银行业务交易实518万笔,金额总计20229亿元;其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交易实现744万笔,金额为1239亿元。而中国工商银行公布的数据表明,其个人网上银行业务于2000年8月正式向社会推出,2005年个人网上银行交易额达36410亿元人民币,交易笔数超过409万笔。这些数字说明我国网上银行业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跨越式前进,业务量在迅速增加。

四是网上银行业务种类、服务品种迅速增多。2000年以前,我国银行网上服务单一,一些银行仅提供信息类服务。作为银行的一个宣传窗口。但目前,交易类业务已经成为网上银行服务的主要内容,提供的服务包括存贷款利率查询、账户查询、转账、汇款、银证转账、网上支付(B2D,B2C)、代客外汇买卖等,部分银行已经开始试办网上小额质押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授信业务。同时,银行日益重视业务经营中的品牌战略,出现了名牌网站和名牌产品,但目前我国尚未出现完全依赖或主要依赖信息网络开展业务的纯虚拟银行。

五是中资银行网上银行服务开始赢得国际声誉。2002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网站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为2002年度全球最佳银行网站,这表明中国银行业网上银行的服务水平已向国际水平靠拢和看齐。

(二)我国网络银行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许多问题

1.发展环境欠完善。目前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纵深和宽度都还有限,受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小、终端设备普及程度失衡,客户群体缺乏规模,现代支付体系不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不健全,认证中心(CA)体系尚未建成等国情的制约,尚无一家开展网上存款、贷款、账单收付、跨行转账、非金融产品销售等业务。

2.市场主体发展不健全。目前国内网络银行是在现有银行基础格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网络银行延伸服务即所谓的传统业务外靠的电子银行系统,大多只满足存款、汇款、汇兑等业务,只是一个简单化的传统业务外挂,其实只能算照搬柜面业务的“上网银行”。目前,国内网络银行一方面盲目攀比,盲目地引进与投入;另一方面技术手段停留在低层次,缺乏内涵,缺乏适合市场的特色。更难提“客户导向”了,一些银行对网络银行发展方向的认识模糊,仅把它当做扩大传统业务的手段,因而发展缓慢。

3.监管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出台,网上银行市场准入的要求也开始规范化。然而,商业银行过去那种在技术上想方设法采取措施避开监管的行为还会出现,网络金融的监管要纳入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整体管理框架中考虑,同时制定国际性标准。就此而言,监管的成熟之路还很长。

二、实现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对策分析

外资银行已全面进入中国,网络银行是中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战场,中国及中国的银行应当增强竞争意识,增加竞争本领,唯有迎难而上,苦练内功,学会“与狼共舞”,才能“招狼为婿”,在竞争中壮大自己。

(一)大力营造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良好环境

1.大力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扩大网络银行的生存空间,电子商务与网络银行的发展空间取决于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的水平,信息终端以及信息知识的普及程度。因此,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建设,尽快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现阶段必须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必须进一步推广应用网络银行成果,使国民通过感性认识,感觉到网络银行发展对我国信息化、自动化、现代化的优势,感受到网络银行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国民素质,更新理财观念,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提高银行体系网络化水平,这是推动网络银行发展的前提,也是当务之急。

2.结合信贷登记系统和存款实名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要积极推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贷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开发和推广个人信贷登记系统,逐步实现贷款信息共享,为防范信贷风险服务,还可以以居民存款实名制为基础,开发个人信用数据库,用以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网络查询服务、个人信用资信认证,信用等级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逐步建立个人信用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应尽快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建设。

3.建立和规范安全认证体系。资金在网上划拨,安全性是最大问题,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大量经济信息在网上传递。而在以网上支付为核心的网络银行,电子商务最核心的部分包括CA认证在内的电子支付流程。国内不少银行都在做网络银行业务,但都因为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最后只能实行局限交易,也就是说国内目前的网络银行还不能算真正的网络银行,只有真正建立起国家金融权威认证中心(CA)系统,才能为网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目前中国金融CA工程已正式启动,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进行电子商务的网上相关法规必须尽快完善,逐步为网络银行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4.建立统一的支付网络体系,解决跨行结算体系。支付网关连接消费者、商家和银行,是商业银行系统与公共网络联系的桥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国有银行资金平衡能力脆弱,超负荷经营态势严重,直接制约了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而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银行系统内不同行之间结算资金和资金收付而引起的债权债务的清算方式,为了彻底改革这种传统的联行业务体制,必须尽快建立资金汇划清算系统的高速公路,而建立这种支付网关,需要选择与各商业银行既紧密联系又权威性、公正性,又可按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建设,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立会员制机构。

5.建立健全自身的网络安全系统。随着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必然出现很多金融业务创新,也必将涉及到现行金融管理体制和政策的空白点或。同时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极易遭受黑客和病毒的袭击,内部技术和操作故障都难以避免,而由此产生的损失则因我国涉及到网络交易方面的条款还不健全,各方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在网络环境下,银行业一些传统业务的风险将被放大,使银行面临的风险更大。因此,银行应尽快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体系,不仅包括防范计算机犯罪、防病毒、防黑客,还应包括各类电脑识别系统的防护系统,以及防止自然灾害恶意侵入、人为破坏、金融诈骗等各类因素。

(二)积极转变观念,加强网上银行经营管理

1.建立新型的银行组织管理制度。网络银行发展使传统商业银行组织管理制度发生变化,银行业是一种具有规模经济特质的行业,在传统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实现规模经济的基本途径是组织体系的分支行制,而网络银行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仅使传统的银行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而且正在使传统的银行外部组织结构由物理形态向虚拟形态变化实现银行规模经济的基本途径已不再是分支行制,而是技术、创新和品牌,这是就外部组织制度而言,从内部组织制度看,随着商业银行外部制度的变化,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由垂直式形态向扁平式形态发展。从而多层次的内部组织制度将被平行式的制度所替代,银行内部的管理成本和协调成本会大大降低。

2.树立全新的银行理念。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银行业拓展全新的服务,以此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智能化、标准经、个性化的业务发展模式。因此,要求银行在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中,只有客户这个中心,而没有其他的中心,银行运作所有的构件都是为了客户这个中心服务的。从国际经验看,客户导向的服务理念经历了客户至上,客户第一,客户满意,增加客户价值四个阶段。

3.开发新的产品服务,进行全新的业务拓展,银行业务拓展、银行业。实施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结合,采用新的业务开拓视角,新的操作方式,金融服务的延伸来赋予传统业务以新的内涵外延网络银行。

(三)强化银监会对网上金融风险的监管

一般认为,政府之所以要对金融机构实施广泛的监管,是因为存在着市场缺陷。这些缺陷包括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些缺陷加上银行业较强的外部性和天然的脆弱性,都极易给消费者带来消极影响。引发消费者对银行体系的不信任。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最基本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和提升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张福德.电子商务与网络银行[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2]尹龙.我国网络银行发展与监管问题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6.

[3]谢康.中国加入WTO对网上银行的挑战与对策[J].金融研究,2001.

[4]高华.中央银行应重视对网上银行业务的监管[J].上海金融,2001.

篇9

2.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

电子商务是人和电子工具结合的有机系统,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目前在我国既懂电子商务知识,又精通财会理论,而且还熟悉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设计、维护、保养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网络财务发展的客观需求。

3.财务会计软件尚不成熟

网络是网络财务的载体,而财务软件则是财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的工具。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各种财务软件,无论是从性能上还是从质量上来说,都与网络财务发展的客观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网络财务应用财会软件开发研制过程中,由于开发人员有限理性或客观经济活动异常复杂,使其考虑问题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因而,造成开发出的财会软件适应性差、应变能力不强、相互兼容性不好、抗病毒能力差。网络财务软件的不成熟,严重地阻滞了网络财务的充分发展。

4.安全保密性措施不完善

目前,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安全性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由于计算机自身的脆弱性(如易感染病毒)与财务人员的误操作频繁发生,以及黑客恶意袭击电子商务网站,篡改、破坏会计数据乃至整个系统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给广大经营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黑客袭击电子商务网站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它可能破坏财务数据,使得整个财务管理系统处于瘫痪状态,而且尤其是当一些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被入侵者非法窃取后,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

二、发展我国网络财务系统的对策

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节约整个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为出发点,以充分实现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面及时的管理以及企业与外部环境的无缝连接为目标,从而使企业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电算化系统。但是,要实施这样一个系统需要一个良好的、规范的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需要企业内、外部各方面的支持。

1.加强电子商务立法措施,为网络财务发展提供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

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相比是一个小系统,但就其内容、内涵和涉及的方方面面而言,又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而且是当今社会的龙头系统。所以,加快电子商务立法非常重要。首先,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应解决电子商务中出现的各类综合性问题,规范电子商务活动,使其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鼓励竞争,防止垄断;其次,电子商务的安全、保密也必须有法律保障,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泄密、窃取商业与金融机密等都要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如英国政府分别于1984年和1990年颁布实施了《计算机滥用法》和《数据保护法》,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我国也应结合我国国情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电子商务活动的进行和企业的数据信息的传输、使用有法可依,规范进行。

2.以电子商务为标志的网络经济的普及是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化实现的基础

当今,网络经济作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并由此产生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已逐渐展现出不同凡响的前景。统计资料表明,网络经济作为一种有高技术含量的经济形态,有别于传统金融与房地产经济,尽管有时可能在账面上出现巨额亏损,却同时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的效益和财富。比如,1998-1998年,美国GDP增长了4%,但能源消耗几乎没有什么增长,这说明了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发展有助于节约能源。正因为如此,网络经济正处于规模效益递增时期,形成了资源、资金、人才向网络经济的转移,进而产生了使网络经济规模效益增长加速、再加速的效应。这便是网络时代的“梅特卡夫规律”———网络经济的收益与网络上的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说,当传统经济以匀速增长的时候,网络经济正在加速增长,其形成的规模效益远远超过传统经济。

鉴于网络经济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经济,是端到端的、开放的、网络化的直接经济模式,它将导致市场与行业的重构。网络经济中将会有更多的网上企业、网际企业以及虚拟企业出现,在网络经济下,电子商务将成为企业的基本运作模式。由于电子商务需要企业有基于网络的财务系统,即采用网络财务来经营管理,因此,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必然推动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出现和发展。

3.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财务上有一个一直困扰财政主管部门、会计和企业界的难题,即如何加强企业整体的内部会计控制和实现有效管理。特别对于那些子公司和下属机构多,并且子公司和下属机构从事多样化行业的集团企业来说,更是一个突出问题,所以迫切需要能解决诸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状况等这些具有处理远程数据、分析存储数据功能的财务系统。

此外,现代企业的管理,各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在分工上进一步细致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关联却是越来越紧密,运作也是更加精密,企业管理系统正向着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时间、空间”各个方面综合的方向发展。

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往往将财务作为切入点,因为财务部门是企业的“心脏”,财务信息化程度完善了,才能带动其他部门顺利地实现信息化。但要实现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就要求网络技术不能单独片面地针对于各个单一部门,即企业所选择的网络方案中财务系统能和其他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做到“无缝连接”,以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这是企业选择网络方案的基本前提。

4.大力培养全方位、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

电子商务是一个社会系统,这个系统的中心是人。由于电子商务是信息现代化与商贸的有机结合,所以能掌握并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与财务理论的人必然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否培养出大批的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为该国、该地区网络财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出一个全社会普及网络财务的社会氛围,从深度和广度上加强对网络财务理论的认识、理解、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具体说来:第一,网络化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均要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并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第二,Inter-net上的公司多数是国际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涉及不同的语言、商务、会计处理方法和社会文化背景,这同样要求网络会计人员必须熟悉国际会计和商务惯例,并具有较为广博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第三,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需要管理人员具备更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为此,企业应培养自己的软件开发和维护力量,使应用系统更加适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使之更趋完善,也使企业可以在应用网络系统中不过分依赖软件商。

5.建立健全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

既然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资源与信息的共享,那么企业的商业机密的安全及系统安全的可控性是网络建设中的重点。在当今黑客猖獗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文件加密是不能有效地避免信息泄露的,所以,如何做到财务数据在网络上安全传递,是软件商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用户倍加关注的。怎样运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全方位的安全保护措施:(1)强化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地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但就目前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来看,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控制措施不力,致使应用系统中安全隐患较多。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其开放性,它的系统风险比目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更大,因此尤其需要加强内部控制。(2)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以防范。技术是保证系统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常用的方法有:防火墙,旨在防范黑客入侵和非关联方侵害;加密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企业可根据需要在会计信息的披露阶段使用,可有效地防止关联方和非关联的道德风险;数字签名,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信息和关联方身份的鉴别,有一定的公正性。(3)完善和积极实施安全协议。安全协议是指国际组织为保证互联网运行安全而制定的相关安全规范,这些安全协议规范了关联双方行为,促进了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对于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除了采取上述的措施之外,还应积极引导和推动该问题的研究。安全问题的研究应立足国情、解决急需问题,一方面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加速研究人才的培养,辅之政府的宏观管理和引导,则能推动该项事业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6.加大网络财务软件的开发力度,加强网络财务的网络建设

篇10

二、网络化营销系统的发展和进化

传统上,营销系统把客户的需要、竞争者的产品和战略等各种外部信息传递给组织中的各个其它子系统,这些不同的子系统再针对客户所提出的问题采取行动,提供能满足客户需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在这种营销理念下,营销系统只是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它假定公司很难与客户取得联系,并且客户也不能与其他职能部门发生直接关系。但是,在一些新型的企业里,很多职能部门可以与客户取得联系,一些跨职能团队从事着以前只有营销人员才从事的工作。营销部门不再是唯一的一个与客户发生关系的部门,它的职责变更整合所有针对客户的工作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当客户与公司发生关系时,他们所见到的是类似的面孔,所听到的是同一种声音。急剧变化的营销系统及其内外部环境,改变了企业的营销系统、其它子系统与市场三者的交易成本的对比,使营销系统的形状和内外部边界也总是处在变动之中。信息、知识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在三者之间的低成本、快速传播,为营销系统边界的发展和进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三、营销系统网络化的必然性

传统组织中人们沟通的方式也由一系列的规则所约束。沟通方式由他们在单位中的位置决定。最高层的管理者可以与任何人沟通,而层级底部的操作人员却受到严格控制。这些死板、僵硬的规章制度,使组织难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

营销系统网络化是系统进化的必然结果。根据系统理论,系统内部的发展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有序化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有序化的过程中有两种基本趋势,一种是向着一个起核心作用子系统集中的中心化趋势,另一种是向着多个子系统共同起作用的机制化趋势。当系统最初发生时,总是有某种特殊的子系统形成了对其它子系统的控制约束作用。而当这种约束作用在系统中显现出一定的优势时,这种控制作用就会扩大,以至整个系统成为一个中心化的系统,这个过程的内部联系呈单向作用的“树”形结构。上述的第一类营销组织形式,就是这种中心化组织。伴随着中心化的过程,系统还有一个向着各个子系统共同起作用的机制化的过程。这时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丰富,有些形成了相互作用,有些形成了横向联系,有些形成了循环的相互作用,系统中核心子系统的控制作用相对降低,向着由多个部分共同起作用的方向发展,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形成特定结构的相互作用来调整自身和适应环境,系统内部的表现为多种形式的相互交叉的网络,系统由内部多个子系统间的互动联系形成的机制来推动系统的发展。在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中心化在前,机制化在后。没有中心化,系统的各部分就不能实现最初的和最基本的联系,但仅仅完成了中心化的系统是简单的、线性的、保守的,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所以系统必须进一步向着机制化,即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篇11

1.1缺乏职业技术人员

目前企业建设中人才队伍中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基本上企业建设局域网所谓的专业人员都出自高职技术学院,甚至仅仅受过社会上短期的培训,仅仅掌握局域网建设的表层,他们擅长的是技术的执行,而非局域网建设的设计,在如此重视创新性的竞争环境,注定在这一方面使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这种层次的“专业”人士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局域网建设的现状,企业急需进一步提升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1.2局域网工程的不正规化

局域网建设工程的相关标准国家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规定,造成该工程优良衡量标准和发展方向的混乱。往往局域网工程并不能满足企业对于局域网的要求,在企业工作过程中频频出现故障,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流程。由于该工程体系并不完善,企业对于该工程的控制力度也受到质疑,往往竣工后并不符合企业专业人员对于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该工程严重缺乏监管体系,局域网工程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健全的体系引导其走向正规化的道路。

1.3安全性和兼容性不能满足企业工作的要求

中小型企业的局域网存在很多漏洞,已经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工作。在日常工作期间经常出现网络瘫痪,恶性攻击等网络问题,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局域网安全性差,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所配置的设备没有达到工程设计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信息网络的相关法律不健全;还有就是在设计阶段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满足不了企业日常工作的要求,在网络程序编排方面存在漏洞,造成该局域网安全性差。我国网络本身就具有兼容性的问题,品牌的不同、格式的不同、浏览器的不同等多方面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兼容性不同,从而影响企业正常工作。

2局域网网络工程的建议

2.1网络拓扑设计建议

网络拓扑是网络工程首要解决的问题,其大多数企业选择运用树形拓扑方案。树形拓扑经常被用做网络计算机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方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以根据企业规模的扩张,随时增加计算机设备,同时也有利于设备的更新换代,降低设备更新的成本。从经济和效率的角度考虑更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局域网网络建设。

2.2布线设计建议

局域网布线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同一楼层或不同楼层子系统之间连接点的连接;另一方面就是中心网络机房的连接点的特殊性。局域网在设计子系统的布线要注意同一楼层计算机之间的水平布线和不同楼层之间的垂直布线,并且要尽可能减少布线的渠道,对于整体的布线结构做到横平竖直,线路简洁大方,这不仅仅是视觉美观的享受,也有便于日常的检查维修。中心机房的布线应该考虑到大量连接点的特性,科学合理的安排各个子系统的线路分布。水平布线时一般选取非屏蔽双绞线或屏蔽双绞线的布线方案,垂直布线则利用交换机技术进行处理,至于线路材料的选取则根据局域网对于线路的要求决定。

2.3设备的选取

局域网建设所涉及的主要设备有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服务器和操作系统等设备。不同设备的选择有不同的注意事项,根据局域网对于设备要求的不同来进行选择恰当的设备,以经济适用为设备选择的原则。路由器的选取主要注意端口和包交换两方面的能力。根据局域所覆盖的范围大小和子系统的多少来选取路由器型号。中小型局域网对于数据交换和端口覆盖都没有过高的要求,因此选择中低端的路由器设备完全可以胜任局域网内部数据的转换和端口的连接。中心机房需要设置交换机,实现对各个子系统的控制功能。交换机负担的是局域网内部所有计算机的高速转换的安全性。交换机要确保所有子系统网咯同时高速运转时的网络安全性,并且实现终端对于仔细同网络访问的控制。防火墙是为局域网建立的保护膜,防御外界对于该局域网的恶意或无意的破坏,维持局域网内部网络的正常运转,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建立坚实的防火墙,对于中小型局域网而言一般选取包过滤的防火墙。中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服务器选取:应尽个能选取高性能的服务器,保证企业的工作效率,但是在企业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多台低配置的服务器进行组合来满足局域网内部对于服务器的要求。这种方案既可以降低局域网建设的成本,又可以减轻服务器的负担,从而增加服务器的使用寿命。操作系统的选择,中小型企业对于操作系统并没有过高的要求,主要从两点出发,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操作系统的稳定性能,其次就是操作系统的先进性。尽可能选取当下普及的操作系统,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操作系统,若是选择刚刚出道的系统,企业员工还需要花费精力和时间去适应新的系统,并且对于系统的稳定性也有所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