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09:21: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生产运行调度采用无线四遥技术,可全天候对分布在市区的51个终端采集的清水池水位、机泵开停状态、电压、电流、电量、功率因数、机温、水量、水压、越限警告、故障警告等12类39个供水参量,每间隔15分钟进行一次巡测,并对机泵进行遥开、遥关。运行调度系统设置下述功能模块:
1.接收数据:上位机接收由分散终端采集的实测数据并以数据文件存储;
2.显示曲线:屏幕显示流量、压力、水位、电量等曲线;
3.打印报表:输出压力、流量、水位统计日报表、遥测参数时报表、水泵运行台时日报表及月报表、单位电耗统计报表;
4.绘制图形:绘图机输出水厂综合曲线、水位曲线、压力曲线、管网压力平面图;
5.四遥调度:通过各终端进行抽测、复测、巡测、遥开、遥关、遥调;
6.动态显示:以列表形式显示采集的参效,将巡测参数动态地显示在模拟屏上。
二、经营管理系统
本系统运用环宇一160oA型分布处理多用户机,使用DATAFLEX新型多用户应用开发数据库语言,基本覆盖了供水企业的各项业务,实现了各管理业务数据的高度牌享,从而减少了差错,提高了效率。
(l)营业管理系统
管网管理:对输配水管线、口径、材质、位置、走向、长度、建成期等管线资料和管线上各个闸井、消火栓、街坊进口等节点资料以及各节点所控制的供水范围等情况进行快速查找,输出管线资料卡、节点资料卡,节点大样及管线图。用水户管理:建有用户数据库,分别记录用户地区、所属行业、用水性质、基本水价、各月用水量、水费、附加费;并对超计划用水按规定分档计算加价收费额。售水管理:可以分区、分行业统计用水户户数、水量、水费以及计划供水情况,输出各式台帐、报表。水表管理:建有水表档案库,记录水表安装位置、产权、水表生产厂家、型号、周检记录等。可以按多种条件,快速检索进行输出,并可提供水表例修计划.
(2)生产管理系统
综合计划及统计管理:编制生产计划,包括公司及各水厂年度、季度、月份生产计划,并可根据计划实施情况对后期计划进行调整。按统计专业要求对公司及各水厂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进行统计输出。建有历史数据库,可对近20年数据进行检索、输出。
(3)财务管理系统
完成资金计划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核算,材料核算,现金及银行帐管理,实现了机内转帐和帐务处理电算化,由机器生成各种会计报表及台帐,向公司提供经营状况及经济活动分析资料。
(4)物资供应系统
设有材料入库、领料、查询、核算等功能,完成专项物资及各种材料的三级核算,生成材料三级明细帐、材料金额汇总表、生产流动资金统计分析表等。对物资进行ABC分类管理,输出ABC资金分类动态表。
(5)人事劳资管理系统设置职工人事档案数据库,设有岗位分类、劳动保护、劳动工资、劳动力调配等管理模块,设有全员培训、人员考核记录、文化与技术素质统计等功能。
(6)档案管理系统
设有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经营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等管理模块。进行文件标题级的标引注录,实现快速检索。设有档案开发利用管理模块。本系统达到国家一级档案管理要求,91年通过验收。
(7)企业标准化管理系统
设有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数据库,登录现有企业标准体系中的各项标准代码、标题及标准内容。
(8)目标管理系统
设有目标制定分解、追踪检查、考评奖惩等功能模块。记录公司、科室、各基层单位年度目标及其分解情况,追踪月度目标完成情况,输出目标实施进度表,汇总各责任单位目标考核结果,输出考核成绩表,按目标考核成绩输出奖金分配方案等。
(9)经营决策系统
本系统是公司微机管理系统的最高层次。其主要功能是综合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各子系统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整理成为公司生产经营综合性信息,提供给决策者。将综合数据汇总后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将公司的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纵向与去年同期对比,与历史最好水平对比;横向与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比,以便找出差距,提出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逐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为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出多个可行方案,以便领导决策时选用。本系统应用量本利分析,ABC管理法、市场预测及决策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方法的理论,对公司水源调配和生产运行制定优化调度方案,在保证安全供水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运行。在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诸因素的基础上,为改善企业经营提出价格调整方案,计划供水方案和发展新用户方案,为企业制订经营发展政策提供依据。通过对水源能力,社会需水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出今后五年、十年供水发展趋势,为新水源建设提供依据。微机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是发展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需要。应用微机是企业管理发展到一定层次的要求。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体会到:
一、非财务信息的定义及主要内容
公司非财务信息是指不一定与公司财务状况相关,但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公司非财务信息主要内容大体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公司的背景信息。包括公司的生产经营环境、行业现状、主要经营活动、发展方向和目标、采用的会计政策等信息;第二,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及财务部门对业绩的分析。包括公司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原因等信息;第三,公司的前瞻性信息。主要包括公司未来前景的预测、面临的风险和发展机会、经营发展计划等信息。
二、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1.投资者(所有者)需求。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互分离。当约束和激励机制设计合理时,可以同时实现委托方和受托方的最大效用。但由于所有者不亲自参与上市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信息不对称。所有者必然要求公司经营者披露与公司经营活动相关的财务信息。同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东人数比其他类型的企业所有者人数要大得多,很多股东特别是很多中小股东,很难也不愿意去监督公司的经营活动,必须依靠对公司未来发展能力和盈利水平的预期来决定是否继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另外,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潜在投资者,也需要对公司盈利水平和未来发展能力进行预期。
2.其他利益相关者需求。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不仅只是股东,还包括众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其中主要有债权人、客户、供应商、员工、政府部门等。债权人关注的是公司的偿债能力;客户关注的是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生产经营状况;供应商关注的是公司对商品和原材料的需求情况以及支付货款的能力;员工关注的是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和发展能力,工作环境和个人报酬、职业发展等;政府部门关注公司的财务是否稳定,公司经营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等。由此可见,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关注涉及到许多方面,也需要公司披露其经营的相关信息,供利益相关者使用。
3.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非财务信息作为财务信息的补充,在会计信息的披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呈报的滞后性、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较大差距以及其易受操纵等特征,使得财务信息在信息需求者的决策中显得越来越不准确,决策者就不得不借助非财务信息进行补充。当现代市场中,公司的“软资产”产生更加重要的作用时,披露这些“软资产”状况的非财务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传统的财务报告披露模式下,很多与公司未来发展相关的重要信息无法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报告,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发展方向等重要信息也更多需要通过非财务信息的形式进行披露。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存在绝对的必要性。
三、非财务信息披露现存问题
1.非财务信息披露质量难以控制。非财务信息的质量包括其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充分性等内容。报告者经常利用这种方式粉饰会计信息,使信息不能充分反映公司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严重影响了非财务信息的质量;非财务信息包含了经营者对未来公司发展的预测等主观因素,由于自我评价的原因,总会对公司往利好的方向预测,这使得非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受到了影响,从而导致信息披露质量的难以控制。
2.非财务信息披露不及时,缺乏时效性。上市公司同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其生产是连续的,信息的产生也应该是不间断的,但是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严格限制,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使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缺乏时效性;另外,上市公司经常利用不同影响信息的时间,鼓励或刺激投资,从而为公司谋求更大的利益,这也是信息披露缺乏时效性的表现。
3.非财务信息披露缺乏主动性。由于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成本较大,上市公司不偏向于披露非财务信息。具体来说,一方面,公司信息的公布会使竞争者、供应商和客户进一步了解公司的运营情况,使潜在收购者容易对公司进行评估;另一方面,非财务信息披露有可能涉及到公司商业秘密的泄露,对公司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四、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现存问题的相关建议
1.完善非财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保障信息披露的质量要求。我国现存的法律法规体系中,仅在2007年的《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中对非财务信息披露有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对于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管理还远远不够。应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促使上市公司对非财务信息公允、真实地披露。
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应该加强自身对非财务信息的内部控制,自发的对公司发展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通过信息与沟通对控制活动进行监督,充分认识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国外管理手段和先进的内部控制,促使公司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更加及时,更具时效性。
3.提高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上市公司应该按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不违反成本效益的原则上,增大对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同时,提高信息披露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政策法规中增加对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鼓励条款,增强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完善公司内部系统,使得信息收集者能更好的利用子系统生成所需的非财务信息。另外,政策上应该加大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鼓励,以提高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解决了不同股权的流通问题,实现了所有股权全流通。所有股权全流通标志着长期困扰上市公司经营发展的制度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地解决,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得到了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更能体现全体股东的意志。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基本上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而且也反映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的评价。
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的因素和指标有很多,这就要求投资者在选择上市公司进行证券投资的时候,需要了解并掌握这些因素和指标,并且知道这些因素和指标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的影响程度。本文根据上海证券市场的实际数据,参照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影响上市公司交易价格的各种因素做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从行业的选择、会计指标和市场表现指标的角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找到影响上市公司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行业的划分和影响因素的设定
(一)行业的划分
本文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分类方法对所有上市公司进行行业分类。据此,所有上市公司可以分成13个大类,其中制造业又分成10个小类。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有886只,它们分布在上述13个行业里,分别为:农林牧渔业24只,采掘业17只,制造业496只,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2只,建筑业22只,交通运输仓储业47只,信息技术业55只,批发和零售贸易业65只,金融保险业9只,房地产业33只,社会服务业24只,传播与文化产业8只,综合类44只。
(二)基本假设和主要研究指标
基本假设:能够引起股票价格上涨的研究指标与其股票的平均投资收益正相关,相反则负相关;能够引起股票价格波动的研究指标与其股票的投资风险正相关,相反则负相关。
公司规模。为了能够反映股票的实际市场状况,用可以流通的股数来反映公司规模,通常用流通股数的自然对数来表示公司规模。从理论上讲,规模大的公司生产经营比较稳定,市场竞争能力较强,公司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公司的经营风险较规模小的公司来说要低;在市场表现上,公司的市盈率普遍较低,股票价格的波动较小,但公司规模的大小并不影响其股票的上涨或下跌。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的一项指标,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越高,公司所面临的财务困境成本和破产成本越高。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高,经营风险越大,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则越大,但对公司收益的影响关系比较复杂,不能仅凭借指标的高低进行判断,通常该指标不影响股票的上涨或下跌。
流动比率。公司流动比率越高,反映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的财务风险越低,也就表明企业的经营风险越低,但该指标并不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较小。
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可以用来反映公司的经营能力和成长性。总资产增长率指标越高,反映公司获利能力越强,公司的经营发展状况比较良好,公司经营状况的改善能很好地抵御市场风险,通常能够引起股票价格的上涨,但由于公司的高速增长也使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增长率低的公司要高,使其股价的波动程度也较高。
主营收入增长率。该指标是反映公司主要业务收入的变动情况,该指标越高,说明该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良好,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非常高。同时,也反映出公司产品的市场定价能力比较强,公司在该产品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比较高,因此公司主营收入的高速增长也会使其股票价格上涨,但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引起股票价格波动程度增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05. 001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004- 03
1 引 言
全球金融危机对于各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日本作为特殊钢生产的大国,其在特殊钢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特殊钢销售渠道上都握有重要的砝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大同特殊钢公司,研究其在金融危机前后经营状况的不同表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大同特殊钢公司概况及发展历程
大同特殊钢公司为日本特殊钢企业的龙头企业,世界一流的特殊钢电炉生产企业。截至2013年,公司总资产5 575.22亿日元,拥有员工数10 709人。日本大同特殊钢公司起源于1916年8月创立的株式会社电气制钢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停止生产,1945年10月恢复生产,从此开始生产民用产品。1950年大同制钢公司与大同钢板公司分离,1953年3月更名为大同制钢株式会社。随后因为汽车工业、车辆生产、造船业、机械工业和化学工业等发展,导致特殊钢需求相应增加,特殊钢的生产也随之得到了发展。后来,由于经济不景气,特殊钢行业开始进行重组。1955年以后并入新理研工业、东京制钢所、关东制钢所和日本特殊钢公司,强化企业基础,一方面改进了各厂的炼钢、轧钢等设备,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的异类性,株式会社还完成了和王子制铁公司、大同发条公司等的分离。直到1976年,日本特殊钢公司、特殊制钢公司与大同制钢株式会社宣布合并,从此大同特殊钢公司成立。
3 部门概况及销售情况分析
3.1 部门划分
大同特殊钢公司生产厂主要位于日本,截至2011年,公司下属6大部分,它们分别是:特殊钢部、电磁材料部、汽车及工业设备部件部、工程部、新材料部以及贸易服务部。2012年后,大同特殊钢公司进行结构改组,撤销新材料部,部门数量由原先的6大部门变更为5大部门。
3.2 部门销售情况分析
金融危机后,因为2012年部门改组的原因,新成立的5个部门与原来的6个部门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因此选取2004-2011年的数据进行图表分析。同理,下文中选取2011年的数据(代表金融危机后销售状况)与2007年的数据(代表金融危机前销售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大同特殊钢的销售总额以及各部门销售额(除贸易服务部呈递减趋势外)均出现平稳的递增趋势,这表明大同特殊钢公司的销售业绩状况呈良好发展态势。金融危机后,通过2010年和2011年的数据可以发现,部门销售额回升状况良好,在2012年受全球钢铁市场大环境需求的影响又出现下调波动。
由于2012年和2013年部门改组,指标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取金融危机前2007年和金融危机后2011年的数据作对比。2011年特殊钢板的销售额达到2 937.43亿日元,占2011年各部门销售总额的60.1%,较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销售额增加了4.4%。其次销售额排在第二位的仍然是汽车及工业设备部件部,2011年销售额达到1 072.57亿日元,占总销售额的21.9%,较2007年比值增加2.3%。第三名的电磁材料部的销售额为426.36亿日元,仅为当年销售额的8.7%,较2007年减少了4.7%。通过对比还发现,虽然各部门销售额所占比例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整体销售结构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大同特殊钢公司仍然保持特殊钢部为自己的主要销售依靠部门。
4 主要财务状况分析
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后,大同特殊钢公司在2008和2009年的经营状况受到很大影响,具体情况参见表2及图2~3。
从销售收入来看,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大同特殊钢销售收入仅为3 625.07亿日元,远远低于前期制定的中期5 300亿日元的销售目标。营业利润也在2009年跌至历史最低而且是唯一亏损的-140.50亿日元。同时净利润在2008年和2009年两个年度内都为负值,分别为-81.47亿日元和-146.10亿日元。可见金融危机对大同特殊钢公司的销售以及经营情况还是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主要财务指标中,通常用流动比率来体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在2008年以前,大同特殊钢公司的流动比率保持在1~1.5之间,资金流动性不是很高。而在2008年、2009年两年中,大同特殊钢的流动比率突然爬升,由2007年的1.24达到2009年的1.79的历史最高值,并且2010―2013年中基本保持在这个水平。由此可见,2008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大同特殊钢也将其短期偿债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代表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则从2004年的0.64缓慢降低至2012年的0.52,走势稳定平缓,未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另外,大同特殊钢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在2009年内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波动,2009年达到了0.78的一个低值点。这表明金融危机对大同特殊钢公司的营运能力造成了一些影响,不过其很快在后两年得到了改善。
5 结 论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269-02
企业集团是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法人企业联合体。由于在集团内部各个子分公司业务范围、业务性质未必相同,给评价考核和业务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有必要设计一套统计指标体系,用价值衡量子分公司运行质量、运行结果及财务状况,为评价考核集团内部各个子分公司提供统计服务。
一、选择集团型企业内部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统计指标体系是指由若干个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反映总体现象的指标体系。构建集团型企业内部统计指标体系就是用一系列统计指标反映集团各个子分公司经营状况及其变化的整个过程。在具体选择组成统计指标时,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设置的统计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反映集团内部各个子分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
2.规范性原则。设置的统计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数据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更为科学化。
3.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原则。设置的统计指标体系既能反映集团各个子分公司生产经营的静态,也能反映各个子分公司生产经营的动态。
4.简洁适用原则。设置的统计指标体系既要按照必要性进行简化,又要满足设置统计指标体系的目的,更要便于操作应用。
5.适度超前原则。设置的统计指标体系既要考虑集团公司发展和管理导向,又要考虑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和管理现状。
二、集团型企业内部统计指标体系结构
集团型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反映子分公司获取现金能力的指标。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现金流为王已成为共识。企业的现金流转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反映企业现金流情况的指标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这几项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深入认识和评价企业经营规模;二是有助于评价企业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三是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四是有助于分析企业收益质量及影响现金流的因素,掌握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可以从现金流的角度了解净利润质量,为分析和判断企业的财务前景提供信息。
2.反映子分公司经营成果方面的指标。这类指标是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中的基本指标,主要有产品产量指标、产品质量指标、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增加值。在这里,我们选取经济增加值来反映子分公司经营成果。这项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较准确地反映子分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价值。传统业绩评价体系以利润作为衡量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容易导致经营者为粉饰业绩而操纵利润。而经济增加值在计算时,需要对财务报表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避免了会计信息失真;二是经济增加值具有文化。经济增加值不仅是一种计量方法,更重要的它是一种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我国现行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没有将权益资本成本从营业利润中扣除,这样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不能真实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同时也会使经营者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忽视权益资本成本就是忽视股东利益,忽视资本成本就容易忽视资本的使用效率。运用经济增加值进行统计评价,就是要让子分公司树立全面成本管理的理念,克服短期的行为,强化风险承担意识,将集团利益和经理业绩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经营者目标和集团目标趋于一致。
3.反映子分公司经营风险的指标。这类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这些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负债率既反映子分公司经营风险由谁承担,又反映了子分公司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它是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2)流动比例是评价子分公司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前可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3)速动比例是评价子分公司流动资产可以立即用于偿付流动负债能力。这三个比例结合起来,综合反映了企业长期、短期、即期偿债能力,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做了较为完整的描述。
4.反映子分公司劳动效率和人工成本方面的指标。这类指标包括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人工成本指标。这些指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了企业劳动的消耗效率。这里全员劳动生产率采用增加值与同期全部职工人数之比来反映。它反映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投入再生产过程中增值的部分。这个指标有利于分析各个子分公司的劳动效率;二是人均人工成本反映了人工成本状况,有利于分析各个子分公司人工成本状况。
综上所述,集团型企业内部统计指标体系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经济增加值、资产负债率、流动比例、速动比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人工成本。
三、集团型企业内部统计指标计算公式及资料来源
1.经营活动现金收入。经营活动现金收入,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个子分公司实现的现金收入,表明了子分公司获取现金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现金收入=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到税费返还+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在实际运用中,该指标无需计算,可以直接从现金流量表中取得。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是反映一定时期各个子分公司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净额,同时也表明了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成果。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在实际运用中,该指标无需计算,可以从现金流量表中直接取得。
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是反映各个子分公司通过投资活动获取的现金净额,表明了各子分公司投资效果。计算公式为: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在实际运用中,该指标无需计算,可以直接从现金流量表中取得。
4.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是反映各个子分公司在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净额,表明了各个子分公司筹资能力。计算公式为: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在实际应用中,该指标无需计算,可以直接从现金流量表中获取。
5.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是反映一定时期各个子分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它是全面衡量子分公司生产经营真正盈利或创造价值的一个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费用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财务费用*(1-所得税税率)
资本费用=总资本×平均资本费用率
总资本=少数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合计+负债合计-无息流动负债-在建工程
无息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合计-短期借款-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在具体计算总资本时,均用期初与期末数的算术平均数
平均资本费用率=资本或股本费用率×资本构成率+负债费用率×负债构成率
平均资本费用率,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取一个固定比例。
在实际应用时,上述指标计算资料可以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获取。
6.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它是反映某个时点上,子分公司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该指标是评价子分公司负债水平和风险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子分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7.流动比例。流动比例,它反映某一个时点上各子分公司变现能力。计算公式为:
流动比例=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8.速动比例。速动比例,它是用来表示某一个时点上各子分公司资金流动性,即各个子分公司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数值。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例=(流动资产总额-存货)/流动负债
9.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各个子分公司人均创造价值。是考核子分公司经济活动重要指标,是子分公司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10.人均人工成本。人均人工成本表示各子分公司雇用一名员工所要支出的平均人工费用水平。通过这一指标,可以分析各子分公司之间人工成本的结构差异,对各自竞争潜力和用工效率产生的影响,为调整人工成本使用方向和提高效率提供参照。计算公式为:
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职工薪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以上这套体系的评价方法是对传统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取舍的基础上,又参照目前较为先进的评价方法而形成的。这套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集团型企业内部子分公司在业务、资产等方面有差异的情况下如何评价的问题。这套体系是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应具有的行为导向对子分公司进行综合评价。
在集团管理当中,统计是计划、监控、决策的有效工具,对规范公司管理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面对内外部日益变化,如何构建集团型企业内部统计指标体系,还有待于不断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贾海.谈思路 找思路——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纵横谈[j].中国统计,2013(0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的集团公司也逐渐的顺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产业规模和结构的调整与转型。与之同时,集团公司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其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集团公司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现出来。
一、集团公司实行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对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
1、 内部控制管理能够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环境
集团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和管理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的内部的相关生产经营环境,如管理理念、经营模式、组织结构、负责机制、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优化和重组。
2、 内部控制管理能够优化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内部控制管理可以将集团公司内部的各地分支机构、各个部门、供应商、客户等的财务信息有效的结合、联系起来,形成一张全面、完整的业务活动数据信息网,从而加强了集团公司内部的信息控制交流和沟通。
3、内部控制管理能够降低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
集团公司实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通过相应的数据信息对集团公司特别是财务工作相关的现在及未来的风险作出预测、判断和防范措施,进而有效的降低了集团公司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
由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对集团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在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集团公司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自身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水平和效果,进而促进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1、 建立健全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集团公司要建立和健全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企业相关的政策管理制度和体制,努力探索和建立科学、规范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从企业的各个部门和按岗位支撑和参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同时,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独立性,确保内部控制的公平、公正,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公正顺利、有效的实施。
2、集团公司要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内控目标
集团公司要加强内部控制意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尤其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和投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制定科学、合理、切实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目标,切忌急功近利,并注重制定企业的连续的、长期的内部控制管理规划。集团公司要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的责任指标体系,以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作为内控目标的根本依据和基本取向,体现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文化理念,并对企业的各个管理部门和层次进行明确的内部控制决策说明,从而保证企业内控目标正确、合理。
3、加强对集团公司的财务内控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效益
对集团公司财务实行内部控制管理是企业整体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其目的就在于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因此,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要着重加强对财务工作的内部控制,尤其是财务成本的内部管理和控制。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分步、分级、分阶段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并对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人力、物力、时间、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企业整体生产经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尽最大可能的以最小化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同时,还要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到位,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益。
4、积极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网络化时代,因此,过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部门要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相关理论指导下,以企业各个部门的整体业务信息系统为数据库基础,建立能够自动搜索、综合分析、科学管理、有效决策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的业务、财务及人员的信息数据能够实现快速的录入、高容量储存、准确的查询等,进而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
5、 加强对内部控制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内部控制人员是企业实施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工作的主体,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顺利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此,针对目前集团公司中内部控制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现状,企业要加强对他们业务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对相关内控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的职业培训,提高内控人员对当今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意识和对其新知识、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的了解、认识和掌握,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水平和内控管理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才队伍。
结语:
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工作对集团公司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的整体生产经营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在社会经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时期,集团公司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尤其是财务内部控制的制度和管理模式,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效益和水平,从而提高集团公司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效益,促进集团公司的快速、平稳、健康发展。
一、研究的背景
财务报表粉饰案的发生非常广泛,我国许多的中小企业,甚至比较规范的上市公司,乃至全球范围内著名的公司,其违规操作,抬高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手法令人瞠目结舌。全球著名的美国施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复印机的生产商,被曝连续3年虚报了营业收入,其虚报金额远超出证监会与其和解协议上所估数额。我国天津的格林柯尔上市公司,其执行总裁顾雏军通过不正常的现金流,相关会计数据造假,以及勾结相关审计单位等手段对其公司营业利润进行了粉饰,蒙蔽了众多的报表使用相关者,直至东窗事发后,当时辉煌闪耀的格林柯尔瞬间倒闭退市。诸如此类的案件还有很多。
二、财务报表粉饰定义及两方面的识别方法
(一)若从法律的一面来看财务报表的粉饰问题,大致的可以分为2个层面:一种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粉饰。另外一种则是非法律手段的粉饰,它是指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采用人为操纵,即通过造假等手段来编制企业财务报表,达到粉饰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达到财务报表中反映的相关数据及信息是管理层所预期的效果,旨在向投资者表明其公司良好的状态。总而言之,其实际上就是作假,一种人为的财务操纵。
(二)流动性故障粉饰的识别
由于一些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生产资产的运营能力比较低,并且市场上对产品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因此这些企业的实际资产的周转速度是相当缓慢的,但报表使用者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查看到的资产项目相关数据,其实际上并不是流动资产项目,从而使得企业的相关客户无意识的就高估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存在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流动是指流动资产的相关项目的周转速度没有达到其评价的要求,而这种障碍有可能会导致对信贷人员的误导。不可忽略的是,企业的相关客户在一定的情况下也会误把非流动资产当做流动资产来划分处理,从而粉饰了其流动性,夸大了信用等级。
(三)利润表水分粉饰的识别
利润表中所反映的相关信息是企业各部门进行粉饰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所反映的与收益相关的指标是否含有水分,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现金流量表的作用,用其来进行相关检测。
利润表的编制是按照权责发生制来计算的,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的企业利润表更易被人为粉饰操纵。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他们的收益很高,但是收益的质量却是相当的差,这就凸显了非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益比重大。相应地,非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益大多来自于对资产的处置以及对证券的相关交易,它不能够反映企业的核心力量。某些企业正是利用这些软肋,来人为抬高利润,通过对证券的短期投资交易获得收益,而对外的一些长期投资,则是用来控制其子公司,利用控制权去谋取其它的好处,但不表现在直接获取的利益上。
三、财务报表粉饰的危害
(一)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被粉饰的财务报表是隐瞒了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会虚增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相关重要指标,欺骗了广大报表使用者和投资者,干扰了国家对当前经济的有效判断,影响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二)危害企业发展
企业的管理层一般都是以出具的财务相关报表为决策依据,粉饰后的财务报表隐瞒了企业的真实情况,对决策者而言形成了错误的导向,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危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成长
目前,注会行业的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好的拉拢客户,某些会计师事务所相互压低价格,或者与企业私下达成相关协议,根据客户的意见出具不真实,不公允的报告,误导报表的相关使用者与国家管理层,严重危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与良性发展。
(四)危害会计行业工作者本身
对于会计从业人员做假账的行为,在整个社会各界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信任危机。目前来说,社会公众对于会计行业的诚信问题相当关注,这种表现出来的不信任,对会计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四、财务报表粉饰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国家负责制定准则的部门要清晰的制定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完善一系列具有质量性较高的准则。且准则与制度的制定在细节方面要尽量做到全面、详细、完善、合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造假者发生粉饰行为的时候,对其作出相应的法律惩罚。
(二)充分发挥各监管体系的监督作用
所谓的监管体系是由我国的相关财政部门以及审计单位,税务单位等构成。在这些部门中,企业与银行和工商税务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的紧密的,在监督体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各监管体系间的相互监管是可以有效的防范企业财务报表的造假粉饰。
(三)提高单位负责人的法律常识
作为公司的管理高层,不仅要懂得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带头的去遵守它,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经营,所以对于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强化单位主管的责任是至关重要的。
(四)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
单位内部的审计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内部监督制度。企业要充分重视内部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企业要努力实践出一套适合自己内部使用的奖惩制度,这样可以在保证自身及企业利益的同时,还得到体制的制约。
(五)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
企业应将重点放在对会计工作者的业务和能力上面,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会计岗上的工作人员都要拥有良好的生产经营道德感,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各自的法制感,另一方面要懂得自律,加强自己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维护自己的道德操守,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来办事。
(六)完善绩效考核的体系
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绩效考核体制,彻改往日以经济相关指标为考核方式的体系,从而引出绩效考核体系。即要对企业的各项细化的财务指标进行考核评价,也要对企业在生产过程各部的协调、工作配合度、积极性、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绩效考核的体系。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178-02
作为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的中小投资者,如何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把握投资机会,取得投资效益,其最有效的办法是阅读分析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但作为进行投资的中小投资者,不可能都是学财务的或都具有一定的财务知识,因每个人的知识面、所学专业、所从事工作等的不同,对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数据的阅读和理解不同,且分析的结果差异较大,直接影响投资效果。这就需要有一个基本的、易于掌握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财务报表的基本认识
财务报表是反映公司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情况的书面文件。主要包括:财务情况说明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附注等文字说明和报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公司报告期内资产结构、资金来源、资产组合是否合理等情况。
损益表主要反映公司报告期内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分配情况。
现金流量表主要反映公司报告期内现金的流入、流出、净流入流出情况。
资产实质上就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被占用的资金,这些资金的两个主要来源就是股东权益和负债。而收入和费用是用来解释公司利润或者收益是如何产生的,产生利润,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现金流量。利润扣除应上交的所得税、应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后,一部分用来回报投资者,一部分留在公司用于公司的持续发展。用来回报投资者的利润,引起公司现金流出,留在公司用于公司持续发展的利润,成为公司的自身融资。随着公司经营效率的逐步提高,会产生更多的利润和净现金流量,增加的净现金流中的一部分又重新投入到公司中来,这样的良性循环将周而复始。
公司最佳的资产结构、强劲的盈利性和充裕的现金流动性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中小投资者可按照这一主线来分析财务报表。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了解公司的组合资源是否正确,这些资产的组合是否令人满意。通过分析损益表,了解公司盈利能力及利润分配情况。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了解公司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满足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如何提高净现金流量。
二、分析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通常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或长期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股东权益五个部分组合而成,负债和股东权益加在一起通常被称作长期(永久性)资本。
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关系是: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作为中小投资者关键分析以下几个指标:
1.货币资金。公司持有货币资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经营的需要、预防的需要和投机的需要。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例过高,会降低公司的获利能力;公司持有的货币资金占流动资金的比例过低,不能满足上述需要,并且会降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扩大股东财富产生不利影响。
2.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公司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未收回的款项。分析应收账款应与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相结合,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之和减去坏账准备后的余额为应收账款净额。应收账款过高,表明公司回款能力低,结合长、短期借款的增减额,可以判断公司是否资金紧张;坏账准备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抵减项目,反映公司已提取,但尚未抵消的坏账准备,其过高,表明公司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增大,公司存在经营风险。
3.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公司购建的价值超过一定标准的,可供公司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使用的资产。在固定资产分析中主要看固定资产、在建工程两个数据。
固定资产的增加幅度应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相适应,增加过快势必挤占流动资金,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增加过缓,影响公司的发展后劲,不利于公司的扩大再生产,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在建工程的增加幅度也应与公司的生产经营相适应,在建工程过大,势必挤占流动资金,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延长投产见效期;在建工程过小,不利于公司的扩大再生产,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4.长、短期借款。短期借款是公司为补充短时期流动资金不足而向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长期借款是公司为扩大再生产建设新项目而向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短期借款过大表明公司流动资金周转困难,货款回收有问题,或是在建工程规模扩大挤占了流动资金,且增加财务费用的支出;长期借款过大,表明公司为扩大再生产而大规模上项目,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新项目未来的效益情况需通过公司相关信息渠道获得。
5.应付账款。应付账款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购买材料、接受劳务等欠付供货方或提供劳务方的货款。分析应付账款时应与其他应付款相结合统筹考虑。应付账款过高,表明公司支付能力有问题,资金周转困难,容易形成诉讼案件,被供货方或提供劳务方降低信用等级;应付账款过高也表明公司挤占了他人的资金供生产经营周转,有利于降低财务费用(相当于无息贷款)。
6.股本。股本是公司通过股份筹资形成的资本。股本规模与公司的规模是相适应的,股本规模决定了公司的规模,若不相适应,势必造成公司的生产经营无法正常进行,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7.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是指由股东投入,但不构成股本,或从其他来源渠道取得的属于股东的权益,包括股票溢价和资本本身的增值,资本公积可以转增成股本。资本公积过高,表明公司资本金充足,可以向股民转赠股份。
盈余公积是指公司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留利,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未分配利润反映公司尚未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过大,表明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比例低,自身融资比例高,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回收期,同时也表明公司扩大再生产能力的增强,但资金周转有问题,有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资产负债表反映流动资金与流动资金需求之间的关系。流动资金和流动资金需求之间的差额就反映着公司的净现金流量。如果流动资金高于流动资金需求,公司就拥有正的净现金流量,相反,如果流动资金低于流动资金需求,公司就拥有负的净现金流量。
三、分析损益表
损益表又称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反映公司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收支情况,从中看出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利润或者发生的亏损。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在分析损益表时主要分析以下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三个指标。
1.主营业务收入是公司主营业务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主营业务利润是主营业务收入扣除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后的余额。主营业务利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越高,表明公司主导产品盈利能力越强,说明公司主导产品适销对路,市场供不应求,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反之主导产品积压,供大于求,降价出售,公司经营困难,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2.利润总额是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减去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主营业务利润占其的比重越高,说明公司在经营管理上措施到位,可控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盈利能力强。同时还要分析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其越高说明公司主营业务在萎缩,存在改变经营策略的倾向;或当期因特殊原因(如出卖资产)造成利润总额增高。
综上所述,通过损益表的分析可以掌握公司的盈利能力情况,从而判断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
四、分析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流出情况的报表。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通过公司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了解公司日常经营行为现金流量的状况,来测算公司的运营能力,以此用来评估公司生存能力以及长期成长能力。而增加经营现金流量则意味着,第一通过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加公司的内部资金;第二通过存货管理、信用政策管理和供应商付款管理,提高流动资金管理效率。
公司经营现金流量越高,表明公司的经营状况越好,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反之,公司经营状况越来越差,无法提供确保公司有效经营以及未来滚动发展的资源。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是公司长期成长的动力。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公司经营现金流量为公司的投资计划提供最基本的资金保证,公司的资本经营计划中需要现金。可以看作在公司投资行为之后财务调整之前,财务报表上的数字若为正值时,可以表示公司所有的现金,若为负值时,可以表示公司所需的现金。
此时,应该考虑公司的长期财务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长期债务偿还计划、新的长期融资计划如长期商业贷款和发行公司债券等等、公司股票发行计划以及股票回购计划,同时还要考虑公司红利发放计划,红利发放的多少对留存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留存收益是公司利润中再投入公司的部分,从而也影响到公司的财务需求。
3.总现金流量。所有综合考虑的结果就是公司的总现金流量。如果总现金流量很大,这可能是一个较好的信号,表明公司拥有强大的能力;但是,这也表明公司投资新资产和新技术的能力不足,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从而使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之中;或者是由于公司长期负债显著增加,损害了公司健康的资产结构,从而使公司不仅面临着较高的商业风险,也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如果总现金流量在某一特定时点上比较低甚至是负值,这显而易见可能是一个负面信号,表明公司已经缺乏产生现金的能力;但这也可能预示其他的一些信息,比如公司正在进行巨额的投资,或者正在重整公司的资产,重新调整公司的经营方向,进入更为有利可图的领域,或者公司通过支付过多的长期负债以调整公司的资产结构从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通过对上述三个主要财务报表的分析,可以得出公司的资产、盈利能力、现金状况等几方面的分析结果,再结合上一年度分析结果和当前政策面、市场面等因素,用比较的方法就可以得出进行投资所需要的信息。
参考文献:
1.曹冈主编.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材《财务报表分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企业集团成为我国甚至是全球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形式,企业集团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在企业集团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纷纷设立了自己的子公司,企业集团为了保证母公司与子公司发展目标、财务目标相一致,同时又不能过多的干预子公司生产经营,以免打消了子公司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观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对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控制进行妥善、科学的处理,应建立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对公司财务实行控制,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重视,成为集团企业发展的关键。
一、我国集团公司与子公司财务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更新不及时,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集团公司内的子公司在法律上讲,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代表,对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有着独立的支配权,集团公司是无法干预子公司的管理,集团公司根本就无法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进行参与发言,所以,集团公司无法及时把握子公司的经济发展状况,造成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信息沟通不及时,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两者的经营目标无法实现同步,企业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是实现集团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子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两者目标间的不一致就会出现一些子公司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向集团公司提供虚假的财务管理信息的现象,子公司的财务信息是企业集团公司管理者进行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很多的子公司虚构企业利润来获取集团公司的资金注入,同时,大多数的企业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审计力度较小,所以不能及时的发现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而导致集团公司所掌握的财务信息资源不真实,无法根据子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进而影响了集团公司的发展。
(二)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成本支出控制力度不够
就目前我国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现状不难看出,我国的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监督控制力度不够,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对子公司的资金运用管理监督检查力度不都,相对松散,由于子公司的发展目标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追求自身的利润收入,在缺少集团公司的监督管理下,很多子公司各自为政,对集团公司下达的任务指标,不管不顾、不闻不问,甚至很多子公司存在着多头开户、向集团公司隐瞒利润、私自建立小金库,给集团公司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浪费,资产的大量流失最终造成集团公司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进行重大战略投资,严重影响了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决策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集团工司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对子公司的经营发展做出相应的决策,以求实现集团公司和子公司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但是,随着企业集团公司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子公司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企业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很多方面控制力度、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子公司在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当然,这些情况的产生与企业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缺少向心力、凝聚力等方面也是分不开的,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缺少相关的产权联系,加上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体制建设、人事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都不尽相同,存在着沟通的障碍,集团公司中的下属子公司成员之间没有进行过整合,自然也就无法团结在一起,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不能达到一体化发展,企业集团的优势无法得到发挥。
二、集团公司运用管理模式增强对子公司财务控制的措施
(一)加快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化,实现数据共享
由于有些子公司会向集团公司提供虚假的、不确切的财务信息,说明了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交流,如何解决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信息不同步这一问题成为了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控制的前提基础,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集团管理者的关注,结合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信息沟通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转化为财务信息化,从而解决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信息不同步问题,通过实现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信息化,可以保证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财务信息的及时的、有效的传递,实现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同时掌控,使集团公司管理者能够及时的了解集团总公司和下属子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共同发展的战略计划。
(二)加强内部控制力度,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集团公司在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控制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力度不足、缺乏内部审计力度,因此,只有加大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力度、内部审查力度才能确保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控制的顺利进行,集团公司管理者才能对公司进行正常的管理工作,在实行内部控制之前,对实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组建一支思想素养较高、业务能力较强、敢于审计、严于审计的专业化审计团队,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子公司财务的内部控制机构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评估和审计,进一步强化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财务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保证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注入资金的实效性,合理的防范一些子公司的暗箱操作,实现集团公司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和子公司自身的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三)建立财务人员控制体系
为了确保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注入资金被合理使用,集团公司应该向子公司直接委派专业的财务人员或财务部门进行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并参与到子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去,集团工司委派的财务人员或财务部门可以对集团下属子公司是否认真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所下达的任务指标,子公司管理者作为独立法人对促进子公司生产经营所作出的决策是否和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如果子公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与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相违背的情况,财务人员或财务部门应及时的向集团公司反应相关情况,以便集团公司管理者能及时的对子公司的失误行为采取补救措施,最大限度的弥补了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权力下放过程中子公司由于缺少相应的监督检查体系导致运营出现问题的缺陷,确保了集团资金的合理利用,减少了集团公司不必要的损失。
三、总结
众所周知,子公司的财务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集团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的部署,而结合我国当今的实际国情来看,自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后,企业大多选择了以企业集团这一组织形式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而随着企业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集团这一组织形式已然成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然而,在当今经济一体化和竞争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集团的成立和发展还是不够成熟的,我国的企业集团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集团都是以盈利为目标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集团公司内部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合作,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战略目标还没有实现一致,因此,采用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加强企业集团总公司对企业集团下属子公司的财务控制,实现企业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两者发展达成双赢的局面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代企业经营中,财务管理管控作用的地位举足轻重。从上游采购资源的投入,中间生产环节的管理,到产品的产出、直至产品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强化采购的管控作用。如何发挥财务管理管控作用,才能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积极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参谋作用
如果不重视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尤其发挥财务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将会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财务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不仅仅是体现在数字的累加及数量的核算。应赋予一个重要的内涵,那就是对整个生产经营环节试行全过程的管控,凡是涉及到财务管理的都要实施管控。因此,财务部门就要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真正的为企业经营者当好家、理好财、出好主意。
一是要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管理。作为企业的财务部门应直接参与制定公司的年度经营计划,组织、编写公司财务年度预算、决算,对全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对采购、生产、销售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对生产经营成本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在制定和下达财务经营成本管控指标时才能够有的放矢,更贴近实际和科学合理。
二是要参与经营决策管理,为经营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比如做好信息收集。这种市场信息的收集不仅要收集采购销售的市场情况,还要对国外国内采购销售信息、生产信息以及相关行业的信息等进行全面的收集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把握市场脉搏,在多变的市场中做到处变不惊,从容应对,才能给领导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是为领导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作为财务部门要定期对企业采购成本、结算、估价入账情况、应付账款等进行定期的分析,使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对采购成本、结算、应付帐款支付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经营决策。每月对结算情况进行一次分析,总结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对已经结算的核定量和估价入账的差量核对准确及时,对每月与供应商产生的质计量异议和需要降级结算的都要在会议上进行及时地处理,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商务纠纷。同时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多方发挥财务部门的中心组织作用
首先,重视发挥财务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一个企业的采购成本控制如何,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好坏。我们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如公司决策层领导重视生产工艺过程,而轻视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两头环节。对企业的采购龙头单位和销售凤尾这两个环节重视不够,而恰恰就是这龙头凤尾两个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环节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最大。当然,这不是说只抓采购和销售,对生产工艺过程的中间环节就不管了,这也是不对的。但是要抓住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矛盾。企业经营决策领导应让财务部门在采购中去扮演组织者的角色。
其次,发挥好组织指导作用。要对各生产体系进行降成本的业务指导和财务管控宏观指导,强化全体企业人员的成本意识,如果企业员工没有成本意识,那么这个企业终究会亏损倒闭。所以,一是指导制定出科学的考核体系,让各个子公司在这个体系下接受严格考核。让公司下达的各项成本指标实行层层分解考核,按照考核办法实行多劳多得,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使积极性得到有效发挥。二是组织全体职工制定出降成本,降费用及挖潜,技术改造措施,保证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
第三,发挥好协调作用。要积极协调各采购部门,围绕成本开展各项工作,要定期地召开成本分析协调会议,针对当年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对库存较高的资源现象进行及时干预,减少采购资金占用,对销售产品质量差的及时反馈到生产厂,对消耗指标超降的原因作出分析判断。此外,财务部门作为企业降成本的中心组织部门,发挥其积极的组织作用,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对采购及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分析和调整。对各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必要的筛选和整理,提出改进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四,财务管理部门要从核算统计型职能向财务管控型职能转变。要建立健全财务管控相关制度,通过完善的管控机制,使公司的生产经营和资产运作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全公司的生产经营、资产管理纳入管控制中,大额资金调度、对外投资、技术改造、提供担保、固定资产出借租赁、资产置换等实施有效管控,从管理上也能堵塞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浪费漏洞。
三、全面发挥财务部门的审计监督作用
现代企业要想使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做的出色,就必须依靠和发挥财务部门的审计监督作用。因为它的工作好坏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制定出一整套审计监督管理制度,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效的开展。
一是要坚持审计制度。对采购单位的采购情况,订货合同的履行情况,基层单位生产经营状况,成本控制情况,销售部门的销售情况,销售量与销售费用的比率情况,各项费用支出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审计。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予以纠正,严重问题要依法进行追究,绝不包庇纵容。通过审计,可以纠正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偏差,约束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避免出现违规违纪问题,也有利于生产经营人员的廉政建设。
预算是公司经营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司已经形成了以发展规划为导向,年度预算为控制目标,滚动执行预算为控制手段,覆盖公司市场开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公司预算编制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自上而下”是指公司在确定了生产经营总目标后,预算管理部门根据生产经营总目标,制定目标分解方案,并将此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个预算责任单位。它实质上是公司经营者的思想和公司经营总目标层层贯彻落实的过程。“自下而上”是指在预算编制时,各预算责任单位根据分解目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部门预算报归口管理部门审核,编制分预算报预算综合管理部门审核,进行现金流量、损益和资产负债的综合平衡,最终编制总预算报公司审批。它实质上是各个预算责任单位落实公司目标、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实现的过程。每年一月上旬,公司通过签订经济责任书的方式来各责任单位的目标任务。公司在推进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注重预算管理的改进与创新,这主要表现在:
(一)预算的全面性。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是预算的执行者;公司所有涉及现金和财务的活动都纳入预算管理;公司从投资、物资采购、市场开发等每一环节都处于预算控制之中。
(二)充分体现与战略、规划的结合。战略和规划确定的方向和目标需要通过预算来加以实施。公司目前在预算管理中充分体现战略和规划的内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更加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
(三)月度执行预算。近年来,公司经历了年度预算、季度执行预算、月度执行预算过程。现在以月度执行预算作为每月的控制预算,是保证年度目标完成的有效手段。
(四)体现柔性控制与刚性控制相结合。公司整个预算管理体系而言,以“柔性控制”为主体,但就预算管理分解、落实责任指标而言,又强调“刚性控制”,特别是月度执行预算,更是以刚性控制为主,预算的柔性控制和刚性控制从不同的方面对预算执行过程实施控制,保证公司生产经营过程向既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发展。
(五)预算与标准结合,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预算与标准的结合,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用于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不能标准化的“例外事项”,从而使预算管理工作重点更为突出。随着标准逐步完善,公司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均有相应的“标尺”,预算管理真正成为全员参与、全面履盖和全过程控制的全面预算,并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二、以项目管理为要素,参与事前管理和事后分析
公司的收入按业务性质的不同,划分为多个业务部门,每个业务部门就是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对每个利润中心的业务收入,分合同进行管理。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财务部门积极参与业务过程的事前管理,由该利润中心拟合同初稿,执行部门、综合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合同的内容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的合同才能进入执行程序。财务部门主要针对资金收支、涉税事项及合同毛利进行评审,使公司每个项目在正常运作的情况下都有可靠收益,资金收付能提供相应的保障。每个合同执行完毕后,一般在合同执行三个月内,就要对此客户进行一次综合评审,对于一些毛利不理想的客户,在查找自我成本控制的问题的同时,也得对确实没有合理利润的客户中止合同。财务部根据客户的业务量缩小或是扩大客户的信用额度,并随时对客户信用情况给予监控。慎重选择客户,只做有把握的生意,是物流企业长期优良发展的前提。
三、以标准成本管理为基础
公司成本管理体系概括来说,就是“以标准成本制度为基础,并通过成本对比,挖推进成本的持续改良,对成本实行全过程控制,提升运营成本竞争力”。在这一体系中,建立公司内部严密、科学的标准成本制度是关键。所谓标准成本制度就是通过对成本中心各项成本指标及其成本动因的细化分析,找寻规律并设定相应的成本标准,运用标准与实际对比揭示分析差异,实施对成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通过成本中心成本绩效衡量,着力于成本改善,并运用成本标准服务于经营决策的成本管理体系。对自有车辆,公司通过对不同轴型车辆、不同线路的运营成本对行单项进行统计,形成成本资料库。以此为基础确定该线路的各单项标准成本。对征调的异地返程车辆,按不同线路形成以元.吨.公里的单位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提供了成本中心绩效衡量的手段,通过差异分析找到成本变动的直接原因和改善差异的有效方法,达到了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标准成本是公司在参与社会运输招标项目的重要依据,同时参与招投标项目也是检验标准成本恰当与否的标尺。四、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以收定支、合理利用、统筹兼顾、确保重点”为原则,做好资金管理过程的计划、控制、分析、考核等基础工作,合理使用资金,最大限度满足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应收款项催收管理1.客户信用政策。信用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客户评审制度。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客户评审制度,有效考核客户的信用,才能真正地减少企业的呆坏账。将公司客户根据业务量和重要程度划分为“大客户”和“一般客户”,确定不同的信用期,采用不同的信用政策。业务量标准公司一般按年业务量达到﹡﹡万元(含)以上的为重点客户,可享受开票后次月起三个月内收款的信用政策;不足﹡﹡万元的为一般客户,可享受开票后次月起两个月内收款的信用政策。2.欠款催款管理采用按月编制催款计划并考核其完成效果的方式进行。催款计划表由财务部编制,经财务负责人审批后生效,根据下达的催收计划指标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人。3.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财务部在编制催款计划时,对欠款时间超过5个月的,自第6个月起在催款计划表中进行坏账风险提示,直至款项全部收回。对超过信用期的欠款项目,督促相关责任部门高度重视,相关责任部门应会同财务部提出处理意见,积极组织催收。对欠款时间超过10个月的,财务部在进行风险提示的同时应向客户发出“单位往来询证函”,对欠款情况进行核实。并报经分管领导决定继续催收或通过公司法律顾问采取相应的催收措施。公司高度重视控制应收账款风险,为此采取了预收货款、定期对账、密切跟踪客户财务状况变化、货款互抵等多种措施清理历史欠款,强化货款回笼。公司的货款回笼率一直保持在100%左右,保证了充足的现金流量,夯实了效益基础。
(二)个人借款管理差旅费借款应于出差回公司后15日内到财务部办理报销或退款手续,逾期按公司《关于差旅费报销的规定》加收滞纳金。个人业务借款按季清理,备用金借款年末结清余额。通过这些管理措施,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得到纠正,使公司的个人借款一直处于良性状态,杜绝了个人违规占用资金的情形。
(三)资金使用计划每月末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状况,预计本单位下月资金使用情况,对单笔支出超过﹡﹡元的应提出计划用款申请,于当月25日前交财务部审核后报公司财务负责人,由公司财务负责人确定下月资金使用指标。
(四)用款审批管理制度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对公司资金管理全面负责;各资金使用部门负责人及其分管领导对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原始票据的有效性具体负责。对购置固定资产的金额在﹡﹡万元以上,报经公司董事长审批。对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向公司借款,报经公司董事长审批。
五、以制度建设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