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税费一体化管理

税费一体化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1 09:21: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税费一体化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税费一体化管理

篇1

废水生化处理是水污染控制的重要方法,对于消除水中污染物,改善水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由于其具有投资省,运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根据多年废水生化处理的经验来分析废水生化处理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并针对几种常见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

一、污泥膨胀和泡沫问题

(一)污泥膨胀的原因

污泥膨胀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时,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营养物,但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就积储起大量高黏性的多糖类物质。这些多糖类物质的积贮,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使污泥的SVI值很高,形成膨胀污泥。非丝状菌膨胀发生情况较少,且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在这里就不着重研究。

丝状菌膨胀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较为常见,成因也十分复杂。当其爆发时,活性污泥的沉淀性能下降,污泥在生化反应池形成粘稠、稳定的巧克力色的泡沫,使得生化池的充氧效率降低。由于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不易沉降,造成污泥流失和出水水质恶化;在大风的季节泡沫随风飘逸影响环境并散发出气味,危害很大,给运行和管理带来诸多麻烦。

影响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因素大致有:

1.污水的种类

污水的种类对污泥膨胀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含有易降解和溶解的有机成分,特别是低分子的烃类、糖类、有机酸类的污水容易引起污泥膨胀。例如在石油化工废水、啤酒废水、乳品加工等行业的废水中污泥膨胀的发生概率比较高。

2.温度和PH值

水温低于15℃时,一般不会膨胀。PH值偏低时,容易引起污泥膨胀。真菌在低PH下,与其他菌属相比有较强的竞争力。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低PH条件下能导致真菌繁殖而造成污泥膨胀。而在较高的PH条件下SVI一直保持较低的数值。曝气池的PH最好能保持在6.5~8.5之间。

3.污泥负荷和溶解氧浓度

污泥负荷是影响污泥膨胀量重要的因素之一,合适的污泥负荷在0.25-0.45kgBOD/(kgMLSS・d)范围内,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会导致高的SVI值。

生化反应的污泥负荷设计值比较高,一般不会出现低负荷的污泥膨胀,在高负荷时出现的污泥膨胀往往都是由于溶解氧供应不足导致丝状菌的繁殖加快,从而引起污泥膨胀。

4.营养成分的不均衡

活性污泥对污水中营养成分的主要要求指标为BOD、N、P,通常认为BOD:N:P=100:5:1。当污水中N、P不足时容易引起污泥膨胀。实践证明在缺乏N、P等营养物质时容易导致污泥膨胀。

5.工艺方法

研究和调查表明,完全混合的工艺方法比传统的推流方式较易发生污泥膨胀,而间歇运行的曝气池最不容易发生污泥膨胀;不设初次沉淀池(设有沉沙池)的活性污泥法,SVI值较低,不容易发生污泥膨胀;叶轮式机械曝气与鼓风曝气相比,易于发生丝状菌性膨胀。射流曝气的供氧方式可以有效的克服浮游球衣细菌引起的污泥膨胀。

(二)污泥膨胀的解决方法

1. 添加药剂

可通过添加多聚物、氧化剂来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但是采用这种方法时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丝状菌的繁殖,一旦停止投加药剂,污泥膨胀会出现反复,长期投加药剂无疑也增加了运转费用。另外,药剂的投加也能引起微生物生长环境的改变,导致处理效果的降低。因此这类方法作为临时应急之用为好。

2.改善生化环境

(1)提高曝气池的有机负荷率一般情况下,增加进水的负荷或提高曝气池中有机物的负荷率,可以使得菌胶团细菌竞争超过丝状细菌,优先生长,则增加污泥的负荷可有效地控制污泥膨胀的形成。

(2)调节污泥的PH值及温度

(3)调整营养配比如果是氮和磷不足条件下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则需要另外加入营养,以达到BOD:N:P=100:5:1。

(4)控制曝气池的DO一般控制在D02mg/L以上。

(5)沉淀池内的污泥应及时排出或回流,防止其发生厌氧现象。若发生厌氧现象,产生的各种气体吸附在污泥上,也会使污泥上浮,沉降性能变差。而且发生厌氧的污泥回流也会引发丝状菌的大量繁殖。这种情况下及时排泥、清除沉淀池内的死角,并缩短污泥在池内的停留时间外,提高曝气池DO值等都会使曝气池的异常现象得到控制。

3.改善工艺或工况调整

(1)在工艺选择上宜采用推流式避免采用完全混合式对容易膨胀的废水,应避免采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CMAS),推荐选用流态为推流式(PFR)或批式(SBR)活性污泥法。

(2)改变曝气池构型对推流式反应器(PFR)的构型进行修改,使长宽比加大,长:宽大于20:1;亦可在曝气池中采用分隔。

(3)在曝气池前部设置高负荷接触区即选择器以控制低负荷膨胀。根据选择器的运行条件不同,可分为好氧选择器、缺氧选择器和厌氧选择器等形式。

(4)采用设置污泥再生池在曝气池内增加填料、强化曝气、射流曝气等方法以控制高负荷条件下污泥膨胀。

(5)曝气池的进气阀最好可调节调整阀门的开启程度,减缓曝气池首端缺氧的情况。如果处理废水量不是很大则可考虑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该工艺是最不容易发生污泥膨胀的处理工艺之一,而且对于小流量工业废水的处理也适用。

二、活性污泥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

活性污泥及生物膜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降解污染物的主体,正常的活性污泥应以菌胶团细菌为主所组成,并含有以钟虫类为主的多种微型生物,它具有很强的吸附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当进入二沉池后沉降凝聚性能良好,能很快进行泥水分离。当生物处理系统因进水水质、水量或运行参数的变化使微生物类群发生变化,并导致污泥性状和出水水质恶化时,应根据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时发现运行中的种种异常现象,迅速予以解决,使之长期达标运行。表1列出了生物处理系统运行时出现异常现象的症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表1 污泥性状异常现象及解决对策一览表

曝气池有臭味 曝气池供氧不足,DO值低,出水氨氮有时较高 增加供氧,使曝气池DO浓度高于2mg/L

沉淀池有大块黑色污泥上浮 沉淀池局部积泥厌氧,产生CH4、CO2,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往较高 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在死角区用压缩空气冲或清洗

二沉池上清液浑浊,出水水质差 OUR>20mgO2/(gVSS・h),污泥负荷过高,有机物氧化不完全 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

二沉池表面积累一层解絮污泥 微型动物死亡,污泥解絮,出水水质恶化,COD、BOD上升,OUR远低于8 mgO2/(gVSS・h),进水中有毒物浓度过高或PH异常 停止进水,排泥后投加营养,有可能引进生活污水使污泥复壮或引进新污泥菌种

二沉池有细小污泥不断外漂 污泥缺乏营养,使之瘦小,OUR0.1,停开一条曝气池

二沉池泥面升高,初期出水特别清澈,流量大时污泥成层外溢 SV30>90%,SVI>200mL/g,污泥中丝状菌占优势,污泥膨胀 投加液氯、次氯酸钠、提高PH等化学法杀丝状菌;投加颗粒炭、粘土、消化污泥等活性污泥“重量剂”;提高DO;间隙进水

二沉池泥面过高 丝状菌未过量生长,MLSS值过高 增加排泥

污泥发黑 曝气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释放出H2S,其与Fe2+作用生成FeS 增加供氧或加大回流污泥量

污泥变白 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 如有污泥膨胀,参照膨胀对策

进水PH过低,曝气池PH≤6,丝状霉菌大量生成 提高进水PH

污泥未成熟,絮粒瘦小;出水浑浊,水质差;游动性小型鞭毛虫多 水质成分及浓度变化过大;废水中营养不平衡或不足;废水中含毒物或PH不适 使废水的成分、浓度和营养均衡化并适当补充所缺营养

污泥脱水后泥饼松 有机物腐败 及时处置污泥

凝聚剂加量不足 增加剂量

三、化学测定中异常现象及解决对策

在平时的日常运行管理中,应定时对进出水的水质及活性污泥的性状作一测定,当发现异常现象时及时调整,使之早日恢复正常运行。表2列举了化学测定时所发现的部分异常现象的症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四、废水处理中生产不正常时的运行对策

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废水中不稳定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稳定的无机物。为了保持微生物的活力,必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在连续、均衡的进水和充氧条件下,微生物可具有最大的活力,保持最佳的处理效果。

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工厂,因原材料、资金或市场销售疲软等原因,造成不定期、不规则的指令性停工,与之相应,造成了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极不正常的现象。此外,厂休或节假日的停产,也可造成断水。较长时间的断水和停曝,会使活性污泥中的好氧异养微生物不断死亡。在车间恢复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开车时,总会出现曝气池中污泥发黑发臭,1-2d内处理效率呈规律性下降。如果采用断水时继续曝气的措施,虽然污泥不再发黑发臭,但污泥中微生物因内源代谢而不断减少,一旦恢复进水,处理效果同样不佳。为此,需寻找在停工断水或水量下降时合适的运行方法。

我们在运行管理实践中,不时遇到由上述种种原因而引起的断水及水量远低于设计量的情况,曾采取下述运行管理方法或应急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批式运行法

按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依赖调节池、曝气池间歇运行。批式活性污泥法只需曝气池,无需后沉池。排水可采用虹吸管,或设在池壁不同高度处的出水管。

批式法曝气池曝气期的工况,与严格的推流式曝气池相同。其沉降期的工况与静置沉淀池相同,都能获得高效。其闲置期若控制得当,将消化部分污泥,不致出现厌氧状态。

表2 化学测定异常现象及解决对策一览表

污泥灰分高,大于50% 沉砂池、初沉池运行不佳;进水中泥砂过多,或盐分过高 改善沉砂池、初沉池运行工况

批式运行法可通过控制合适的充气、停气,为反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创造适宜的缺氧反硝化脱氮及好氧硝化的条件。反硝化细菌在闲置期还能进行内源反硝化,因此去氮效果好。此外,运行周期中交替出现厌氧、存氧的环境条件,还有利于积磷细菌的富集。因此,排放的剩余污泥中,磷含量很高,系统去磷效果亦高。总之,可通过改变周期中各阶段时间的长短、总停留时间、供气量等,来处理不同的废水量及满足不同的处理要求。

2.间歇曝气法

利用调节池间断进水、间歇曝气,转转停停,交替运行。根据调节池中贮水量及断水周期长短,确定间歇次数、进水量,按原设计要求(进水量及曝气量),间歇运行。这样,不会因过量曝气而破环污泥结构;而当溶解氧和营养物质消耗到临界状态时,下一轮曝气周期又开始,又不因停曝而出现厌氧状态。这种运行方式,既可保持正常处理效率,又可节省电耗。

3.调节活性污泥量法

废水量的减少,将降低有机污染物的量。因此,在预知计划性停产断水的前夕,可一次性大量排泥,以便随后可以维持污泥负荷率,使之不致下降过多。整个处理系统内,总的污泥量可少1/3-1/2;随后按正常流量的一半左右进水,适当减少曝气量,处理效率可无影响。

4.加大调节池的容积

使用上述各种方法,都要求充分发挥调节池的作用。在断水前,贮存尽可能多的废水。加大调节池容量,有利于废水量减少时的运行管理。

五、结束语

以上内容为我公司在废水生化处理运行中遇到的异常现象或问题,并根据多年废水处理经验及相关参考文献提出了解决对策。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仍然要根据各种废水处理厂的自身条件来合理的解决废水处理运行中的种种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探微,彭永臻等.活性污泥法的生物泡沫形成和控制[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4):73~76

篇2

政府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规定的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和政府债务收入以外,由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执收单位)依法通过征收、收取、行政处罚、刑事处罚或者募集、受赠等方式取得的资金。2011年9月,国土资源部印发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计划投入6000亿元,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根据上述建设计划,预计温岭市共需要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3.8万亩(温岭市已于2006年建成了29.5万亩的标准农田),全部按提升类的建设标准计算,温岭市需投入2.38亿元,可谓任务重、资金压力大。国土资源非税资金是进行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动国土事业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如何规范其征收工作,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便尤为重要。

一、国土资源部门涉及非税收入的基本情况

我国为加强耕地、矿产资源的开发保护,在国有土地使用、矿产采矿权报批、出让过程中,设置了各项非税征收来加强保护。当前国土资源系统涉及的政府非税收入包括:

一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类收入,具体有:征(土)地管理费、

土地登记费、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矿产资源勘查登记费(2013、2014年免征)、采矿登记费(2013、2014年免征)、矿产资源补偿费。

二是政府性基金类收入,主要是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三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具体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收入、

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采矿权出让所得、探矿权出让收入。

四是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2006〕100号)等文件精神,按一定的方法和比例提取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农业土地开发资金。

在上述各类国土资源非税收入中,主要用于国土事业建设的有征(土)地管理费、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农业土地开资金等。以温岭市为例,2012年共收取征(土)地管理费867.5万元、耕地开垦费2291.8万元(其中20%要统筹上交省财政),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4000.3万元(该项收入,根据浙江省的相关结算分配办法,只有49%左右的资金能直接返还给县市)、农业土地开资金843.9万元。

二、国土资源非税征收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国土资源部门在配合财政部门开展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入库时,严格执行 “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规定。但在具体征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1.非税收入征收不及时

当前各地在征收征地管理费时,没有一个统一的征收时间,造成征地管理费征收不及时。比如各县市向省国土资源厅报批土地时,要先按规定标准上缴征地管理费、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后,省国土资源厅才下达农转用批文。但各县市因每年报批土地次数多,为及时拿到批文,往往采取预缴征地管理费、耕地开垦费的方式进行。同时,各县市在征收征地管理费过程中,也存在征收时间不一的问题。有些县市是在向上级递交农转用报件前,要求项目单位先上缴征地管理费,有些县市是在年终一次性根据项目单位审批土地的多少,进行一次性缴纳。有些县市是在该宗土地出让后,按出让面积,在办理具体供地手续过程中收取征地管理费。征收时间的不一,相对滞后,在上级部门降低收费标准,缩减征收对象时,造成有些非税少收。尤其是建设用地报批过程分为土地征用、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审批、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占用基本农田的还要到国务院审批,在收费过程中,应根据那一个审批时间进行征收,有关文件没有明确规定,造成国土资源非税新、旧征收标准的执行时间也难以确定。

2.具体征收主体不清

征(土)地管理费、土地登记费、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根据物价部门核定,收费主体应该为各县市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但在实际征收中,存在征收主体不清,票据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以耕地开垦费为例,作为物价部门核定给国土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应采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并由国土资源财务部门统一收取;委托垦造耕地成本款不是物价部门核定给国土资源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应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但作为各县市政府以市场化形式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的手段,由各国土资源部门中负责土地整理、土地指标交易的下属单位通过往来款票据进行(一般为各县市的土地整理中心)收取。如近年来,温岭市由该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开具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将耕地开垦费和委托垦造耕地成本款合并为一个收费项目进行征收;而黄岩区采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将委托垦造耕地成本款和耕地开垦费分开进行征收。

3.非税征收标准不稳定

近年来,各级政府一方面通过出台取消收费项目或降低收费标准等惠农减负政策,来减轻企业、农民负担。如在2009年,从8月1日开始将征地管理费征收标准下降30%;同年按照浙委〔2009〕 56 号文件的要求,在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中,除房屋和土地登记中的证书工本费以外,免收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2010年1月15日,浙江省为配合国务院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取消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项目的耕地开垦费、征地管理费、土地登记费和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收取。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保证垦造耕地的质量,提高了部分非税征收的标准。如从2008年6月11日起,将耕地开垦费的收取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一倍。在2012年,根据浙委办〔2012〕55号文件精神,对占用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按现在标准的两倍进行收取。征收标准的不稳定,加上文件传达的延时,增加了征收人员的工作难度,容易造成多收、误收。如温岭市相关部门在进行保障性安居工程行政事业性收费检查时发现,征收了当地康庭南区等6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征地管理费29.6万元,委托垦造耕地成本款613.7万元(国土、财政两部门已及时进行了退还)。

4.非税征收标准执行不到位

当前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还存在着应该减免的非税减免不及时,征收时不能全部按标准征收的现象。比如根据《浙江省征地管理费暂行规定》,实行全包方式的,按征地费总额标准的不同比例收取征地管理费:一次性征用耕地在 50 亩以上(含 50 亩),其他土地 100 亩以上的(含 100 亩),按3%收取;征用耕地 50 亩以下,其他土地 100 亩以下的,按 4%收取。同时规定了征地管理费的减免范围,其中:党政机关、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幼儿园、福利院、妇幼保健、防疫站、残疾人企业征用土地,实行非统一征地免收征地管理费,实行统一征地的减半收费征地管理。但在实际征收过程中,有些县市不管面积多少,都按4%收取,对党政机关、中小学校等符合征地管理费减免征收条件的用地单位,也没有主动进行减免,造成非税多征多收。

国土资源系统非税收入不仅在征收上存在问题,在资金使用上也存在着问题上。由于各地财政资金宽裕程度不度,财政资金管理方式不一,国土资源系统的政府性非税收入还存在着资金使用不到位,资金使用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国土资源系统在政府性征收非税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和我国长期以来对非税收入管理比较薄弱,没有形成一套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有关。各地在推行收支脱钩政策过程中、对征收成本核定不科学、不公平,造成部门间苦乐不均。尤其是财政部门在核定年度预算时,不能充分考虑有关部门对政府非税征收的成本,甚至根本不予以安排资金,使各具体执收单位缺乏征收积极性。二是国土资源系统对征收政府性非税征收工作认识不到位有关,在财政部门强化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后,国土资源部门进一步重视了预算资金的,而对国土资源非税征收工作关注度有所降低,再加上国土资源非税征收队伍不稳定,非税资金使用政策掌握不到位,造成国土资源非税征收工作边缘化。三是和政府部门间资金使用的方向不一致有关。国土资源非税收入都有指定用途,而且主管部门往往还要加上其他条件。如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国土资源部特别规定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垦造耕地的,不得用于占补平衡。但财政部门出于各种原因,希望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资金优先使用到垦造耕地项目中,造成这些资金不能及时使用。

三、加强非税征收,夯实工作基础,为国土资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1.转变国土工作观念,提高对非税征收工作的认识

国土资源部门涉及的政府非税收入种类多,资金量大,尤其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当前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温岭市2012年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5.49亿元,2013年一季度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0.86亿元),使国土部门在安排日常工作资金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是围绕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要求而开展工作,工作重心通常放在建设用地的报批、出让方面,而对于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软硬件设施建设落后的情况相对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非税征收工作,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推动作用。加强政府性非税征收,一方面可为国土资源工作软硬件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如国土系统正在进行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一张图”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地籍管理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资源管理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加强政府性非税征收管理,有利于闲置土地的清理、供地率的提高,从而推动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当前大部分县市的国土资源非税资金都是在土地出让后进行征收,前期报批土地过程中,需上交给中央、省及市里的报批税费都由县市级财政承担。将国土资源非税征收时间从土地出让后征收,提前到土地报批后立即征收,这些税费就应由报批的项目单位负责,项目单位为减轻资金负担,只有加快土地出让或者是少报批土地。可降低以镇街道为主体的政府报批土地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国土资源部门的供地率,并加快闲置土地清理。以温岭市为例,2008年-2012年,共农转用报批土地74254.89亩,截止到2013年5月底,还有批而未供出去的土地10105亩,2010-2012年供地率分别为68.26%、46.78、31.96%。经初步测算应收未收征地管理费2632.85万元,市财政垫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28599万元。

2.严格执行征收政策,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国土部门要加强非税征收管理,完善各项征收制度,统一征收时间,明确征收主体,狠抓国土资源非税收入的入库,为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在征收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政策,做到不多收、不少收,应减尽减。要坚持“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原则,收费过程要做到透明公开,做到“票款分离”,开票人不直接收取现金,缴款人直接将资金缴入银行专户,开票人仅凭银行入帐通知单开票(在实际操作中,为方便群众办事,对收费地点离银行较远,且收取金额在100元以下的土地登记费,可由开票人员收取现金,但要做到专款专存,不得公款私存,挪作他用)。要实行收费责任制。

3.严管非税资金使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用

国土资源系统涉及的非税收入大都有特定的用途指向,并且有专门的资金使用管理规定。比如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非税收入,各地都出台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比如根据《浙江省财政厅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

篇3

一、引言

随同着国民经济规模的不时扩展、人口老龄化的不时开展,税收担负与社会保证支出也将随之增大。以后少数兴旺国度政府支出规模扩展的缘由主要来自于财政转移性支付的添加。同时,在购置性支出不变的前提下,社会保证支出的增长超越税收支出的增长也是形成财政赤字扩展的主要缘由。

社会保证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保证税费和普通税收支出。世界上,社会保险税费在大少数国度被称为社会保证税费,普通是对雇主和雇员及自雇者征收的,实践上就是一种税收。从各国的实际看,并不是一切树立了社会保证体系的国度都独自设立了相关的税费。中国目前实行的是局部省份由中央税务局征收和局部省份由休息人事部门征收的有中国特征的“二元形式”,省级政府在征收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有决议权。从国际开展趋向看,社会保证税费的革新并不是复杂的税改费或费改税的效果,但可以一定的是,社会保证税费的征管机构应该与普通的税务管理机构一体化。

到目前为止,在公共经济学范围,关于社会保证支出及资金来源效果停止了少量的研讨。与税收制度相关的筹集社会保证资金(或称社会保证的担负)的研讨,目前国际上通常有两种剖析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剖析支付才干差异的基础下去研讨对所得的再分配方法,即设计最优所得税的研讨;第二种方法主要侧重于风险要素的剖析,关于社会保险等政府转移性支出,从分散风险的观念来停止研讨。本文主要运用第一种剖析方法,在研讨米尔利斯的最优所得税模型的基础上,经过火析负所得税的利害,剖析社会保证资金的筹资及社会保证支付的途径效果,并提出社会保证支付应与税收征管一体化。

二、最优所得税模型

首先概述一下作为负所得税实际基础的米尔利斯的最优所得税模型。假定在完全竞争的经济条件下,各经济集体间存在着休息才干的差异。这个差异表现为工资薪金差异和所得差异。而休息才干差异属公家信息,对政府而言属不对称信息。其结果工资薪金w的水平也属团体信息,政府只掌握工资薪金的总体散布状况,对团体的工资薪金水平却不了解。同时,假定各经济集体的休息供应量为L,团体消费量为c;都具有相反的成效函数u。则可表示为:

u=u(c,L) (1)

米尔利斯研讨了非线性所得税的最优化效果,得出如下结论:一是边沿税率应在0和1之间;二是有最高所得的团体的边沿税率为0;三是假设具有最低所得的团体按最优形状任务,则他们面J临的边沿税率应当为0。上述结论标明最优税收函数不能够是累进性的,累进所得税制未必能完成支出再分配。为了失掉最优税收结构的更详细状况,对米尔利斯模型停止数值方面的剖析,其结果标明,除端点外最优税收结构近似于线性,即边沿税率不变,所得低于免税水平的人可取得政府补助。

即政府可选择的所得税体系限定为线性所得税,政府可选择的变量为边沿税率和一次性转移支付(或补助金),则可得如下线性所得税函数:

T=-a+(1-b)wL (2)

其中a为一次性转移支付(补助金额),(1-b)为边沿税率,T为经济集体所担负的所得税额。经过线性最优所得税模型可以提出以下四个值得我们琢磨的命题:

命题一:最优边沿税率与人们对社会分配公允的关注度成正比,即人们对增加社会分配不公允的关注水平越高,则最优边沿税率就会越高。

命题二:最优边沿税率与休息供应弹性成正比,即人们对休息供应反响灵敏时,最优边沿税率则会变小。

命题三:最优边沿税率与人们的支出才干差异成正比,即人们支出才干的差异越大,则最优边沿税率就会越高。

命题四:最优边沿税率与政府财政支出的需求成正比,即政府税收支出的需求越大,最优边沿税率就会越高。

以上四个命题中,第一个命题与我们的直觉相符,其他三个命题虽然都很难成立,如以命题四为例,Shesinski的教育投资模型已证明政府支出需求的添加,并未使最优边沿税率提高,最优边沿税率只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但可说明最优税率与休息供应的反响灵敏度、财政支出需求和支出分配的价值判别亲密相关。

三、负所得税制的利害

负所得税制是弗里德曼在维持最低支出方面提出的,是一个可以为一切人提供最低支出保证的现金补助方案。负所得税方案将社会救助体系与团体所得税制度联络在一同,失掉实际界的普遍支持。其基本想象是在没有任何税收制约的前提下,上述线性最优所得税模型公式(2)可直接确定团体的征税额和一次性转移支付金额。也就是说,那些低于贫穷线的人可以取得一次性现金补助,而那些支出水平高于贫穷线的人必需承当税负。但是,现行税制实行的是累进所得税制,没有向收人在起征点以下的团体支付补助金。税务管理机构担任征收税金,社会保证机构担任支付社会保证金,税收制度和社会保证制度区分作为两种不相关的政策来制定,并由不同机构区分停止管理,并没有把二者无机结合起来。这里首先剖析一下负所得税制的利与弊。

负所得税的优点:其一,可以在一致的制度框架下确定税收担负和社会保证的支付金额。特别是从休息供应效应的角度来看,负所得税制对休息供应所发生的负鼓舞水平较轻。在负所得税制体系下,由于支付社会保证的补助金与应担负的税额具有联动性,各经济集体都适用相反的边沿税率(1-b),因此不能够堕入到“贫穷圈套”当中。所谓“贫穷圈套”是指那些接受最低生活保证而不交纳所得税的家庭或团体,当其取得休息所得时,他们失掉的补助金会增加其同额的休息所得,其净支出不变的现象。也就是说,社会保证作为一种措施,为了从中取得一定金额的补助金,其休息所得会被100%课税。结果受助家庭将失掉休息愿望,而不时依赖政府的救助,使其不时处于贫穷形状。为了克制这种现象的出现,当其休息所得添加时,他们失掉的补助不应100%地增加其休息所得,应只增加其一局部的休息所得。但是,当税收担负与支付社会保证补助金区分在不同的两个政策框架下实施时,对其休息所得无法确定比拟恰当的扣减额度。而负所得税制,由于把两者放在一致的政策框架下实施,就不会堕入“贫穷圈套”。其二,从行政本钱方面思索,在负所得税体系下,由于社会保险的征收和税金的征收同属相反的业务,两者在相反的机构实施,效率则会更高。政府向社会提供相反的公共效劳时,负所得税制会减轻征税人的实践担负。其三,由于现金转移支付与市场配置方式相容,与实物转移支付相比,可以给予受助

者以自在选择购物的空间。其四,传统的社会保证制度是以身份调查为基础,只要那些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或许无生活来源的人员能取得救助。而在负所得税制下,一切人都处在一个维护伞下,一切人都能取得基本的支出保证,而无需接受带有歧视颜色的身份调查。

负所得税制虽然取得普遍的支持,但理想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度曾经大规模实际过负所得税方案。主要缘由在于:当经济集体间所得来源存在差异时,总所得就不能成为权衡公允的目的。换言之,以总所得为税基的综合课税体系无法完成横向公允准绳,并非是理想的课税体系。那么为什么总所得作为公允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呢?在此,比拟剖析一下具有不同支出来源的两个征税人在不同课税体系下的税收担负(表1)。

假定有两个征税人甲和乙,征税人甲第一阶段(如今)的支出为100,第二阶段(未来)的支出为110;征税人乙只要第一阶段(如今)的支出为200;利息率为10%。申、乙的消费方案相反,即在第一阶段消费100,第二阶段消费110。乙要在第一阶段的支出中拿出100来停止储蓄并取得埘的利息,用以第二阶段的消费。假设没有课税的话,两者的消费水平完全分歧,拥有相反的经济实力,即福利水平相反。假定实行税率为10%的综合课税制,则征税人甲在第一阶段要担负100×10%=10的所得税,100-10=90可供消费;第二阶段要担负110×10%=11的所得税,110-11=99可供消费。征税人乙在第一阶段要担负200×10%=20的所得税,可供支配的所得为180,同甲一样在第一阶段消费90,剩下的90转入储蓄,而第二阶段取得的利息9要交纳0.9的税金,征税人乙的可消费金额只要990.9=98.1。结果征税人甲的消费水平要比征税人乙略高。

横向公允是指福利水平相反的人应交纳相反的税收,也就是说,假设课税前两团体具有相反的福利水平,那么在课税后,他们的福利水平也应该是相反的。而对所得的综合课税却背叛了这一准绳。

假设把储蓄金额看作为未来取得支出的经费,则上述的剖析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由于征税人乙第一阶段的税基是从所得额中扣除储蓄额(200-100=100),因此第二阶段的税基不只包括利息所得,还包括第一阶段存储的储蓄额。征税人乙第一阶段所担负的税额为(200-100)×10%=10,消费额为100-10=90,第二阶段担负的税额为110×10%=11,消费额为110-11=99,这与征税人甲的税前税后的福利水平相反。也就是说,把储蓄作为经费而扣除的课税方式比综合课税方式更能表现横向公允。另外,不把利息所得作为课税对象的课税方式也能失掉相反的结论。由此可见,综合课税并不能说是理想的课税方式;也就是说,以总所得为税基无法完成横向公允。

另外,所得税的又一个难点是捕捉征税人的各种形状的所得,而理想上各行业间存在着捕捉率的差异。也就是说,税务部门在捕捉工薪阶级、集体工商户及农民等不同职业的所得时,存在着清楚的差异,这严重地阻碍了横向公允准绳的完成。即关于工薪阶级可以捕捉到近100%的所得,而关于集体工商户或农民就很难捕捉到其一实在践所得。之所以不同职业存在着所得捕捉率的差异,是由于各所得的来源形状有着清楚差异。例如,农民可以自产自用(当然,目前取消了农业税,不存在对其所得的捕捉率效果),而集体工商户、自营业者消费运营用的车也可用于私事。但是工薪阶级由于任务和家庭生活是严厉分分开来的,因此对其所得的捕捉也是比拟容易的。换言之,这是所得的不同来源以及确定费用扣除的不透明性和征税本钱的效果,或许说与逃税、漏税、节税效果亲密相关。负所得税制不能够把所得以外的经济性差异目的作为税基来停止课税,因此,也不契合横向公允准绳。假设思索到理想要素,在所得税范围是很难把经济差异目的化的。

四、结论

判别一团体能否是弱者,能否需求最低生活保证,不只要看捕捉到的团体所得的状况,还应调查该团体的资产状况和消费活动状况,而且,还应对所支付的补助金的用途停止细化,这样既能起到提供最低保证的作用,又能监视、防止受助者丧失休息愿望。从速一视点思索,负所得税制在理想经济生活中难以普遍采用。但是,彻底调查、掌握所得以外的资产及对补助金用途的细化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在经济环境多样他的明天,政府的监视本钱也会添加。另外,关于所得的捕捉率存在职业间差异效果,假设职业可以自在选择,从临时来看也并不一定是不公允的。因此,可以说负所得税制的利大于弊,今后应缩小负所得税的优点,重新审视社会保证税费的征收与社会保证支付的关系。不时开展的人口老龄化社会,即使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平安网并有效地实施,也肯定会招致社会保证支出的扩展。社会保证税费如何分担收缩的社会保不支出是我们今后要着重研讨的课题。为此,成对社会保证制度自身停止重新再看法,关于那些具有一定支付条件的补助金,其资金来源应思索以税收的方式来筹集,并完成社会保证管理机构与税收征管一体化。理由如下:

一是无论是普通税收还是社会保证税费,通带都需求依照相反的所得定义,征管体系以来自雇主和自营业者的申报表的方式获取信息,雇主从雇员的支出中预扣普通税收和社会保证税费并经过银行交纳给支出管理部门,以有效的征管系统监视那些没有申报和征税的雇主,并运用现代基于风险的审计方法来认定申报表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将社会保证税费的征收和税收管理一体化可以消弭中心职能的重复,防止申报表的处置和税款的强迫征收及雇主的审计等范围发作重要。一体化可以增加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的支出,完成规模经济,增加管理人员的数量以及数据的填写、税款的交纳、执法和数据认定等共同进程;可以降低办公设备、通讯网络和相关职能的本钱;可以防止重复的信息技术开发并降低系统开发和维护的风险,可以大大降低政府的管理本钱。

篇4

一、引言

伴随着国民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税收负担与社会保障支出也将随之增大。当前多数发达国家政府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财政转移性支付的增加。同时,在购买性支出不变的前提下,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超过税收收入的增长也是造成财政赤字扩大的主要原因。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保障税费和一般税收收入。世界上,社会保险税费在大多数国家被称为社会保障税费,一般是对雇主和雇员及自雇者征收的,实际上就是一种税收。从各国的实践看,并不是所有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都单独设立了相关的税费。中国目前实行的是部分省份由地方税务局征收和部分省份由劳动人事部门征收的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模式”,省级政府在征收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有决定权。从国际发展趋势看,社会保障税费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税改费或费改税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保障税费的征管机构应该与一般的税务管理机构一体化。

到目前为止,在公共经济学领域,关于社会保障支出及资金来源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税收制度相关的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或称社会保障的负担)的研究,目前国际上通常有两种分析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分析支付能力差异的基础上来研究对所得的再分配方法,即设计最优所得税的研究;第二种方法主要侧重于风险因素的分析,对于社会保险等政府转移性支出,从分散风险的观点来进行研究。本文主要运用第一种分析方法,在研究米尔利斯的最优所得税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负所得税的利弊,探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及社会保障支付的路径问题,并提出社会保障支付应与税收征管一体化。

二、最优所得税模型

首先概述一下作为负所得税理论基础的米尔利斯的最优所得税模型。假设在完全竞争的经济条件下,各经济个体间存在着劳动能力的差异。这个差异表现为工资薪金差异和所得差异。而劳动能力差异属私人信息,对政府而言属不对称信息。其结果工资薪金w的水平也属个人信息,政府只掌握工资薪金的总体分布状况,对个人的工资薪金水平却不了解。同时,假设各经济个体的劳动供给量为L,个人消费量为c;都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u。则可表示为:

u=u(c,L)(1)

米尔利斯研究了非线性所得税的最优化问题,得出如下结论:一是边际税率应在0和1之间;二是有最高所得的个人的边际税率为0;三是如果具有最低所得的个人按最优状态工作,则他们面J临的边际税率应当为0。上述结论表明最优税收函数不可能是累进性的,累进所得税制未必能实现收入再分配。为了得到最优税收结构的更详细情况,对米尔利斯模型进行数值方面的分析,其结果表明,除端点外最优税收结构近似于线性,即边际税率不变,所得低于免税水平的人可获得政府补助。

即政府可选择的所得税体系限定为线性所得税,政府可选择的变量为边际税率和一次性转移支付(或补助金),则可得如下线性所得税函数:

T=-a+(1-b)wL(2)

其中a为一次性转移支付(补助金额),(1-b)为边际税率,T为经济个体所负担的所得税额。通过线性最优所得税模型可以提出以下四个值得我们推敲的命题:

命题一:最优边际税率与人们对社会分配公平的关注度成正比,即人们对减少社会分配不公平的关注程度越高,则最优边际税率就会越高。

命题二:最优边际税率与劳动供给弹性成反比,即人们对劳动供给反应灵敏时,最优边际税率则会变小。

命题三:最优边际税率与人们的收入能力差异成正比,即人们收入能力的差异越大,则最优边际税率就会越高。

命题四:最优边际税率与政府财政收入的需要成正比,即政府税收收入的需求越大,最优边际税率就会越高。

篇5

一、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实现城乡四位一体的发展,是把城乡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文化一体化、生态一体化、社会一体化作用在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中,通过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来打破城乡对立,解决三农问题。财政政策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力的方式。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本质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之间的距,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发展,但是,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阻碍城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国家对农村的公共产品投入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不足,这些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制约了三农的发展,国家要优化在民生方面对三农的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保证农民利益的实现。

二、城乡一体化中财政政策出现的问题

1、社会保障支出结构不合理。国家虽然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但是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不均衡,城市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广,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有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不仅覆盖面窄,而且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不稳定。

2、财政补贴资金使用不到位。国家为了支持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开始对农村实行专项的财政补贴.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再加之国家对财政补贴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财政补贴资金不能完全到达农民口袋,国家下拨的用于三农建设的专项资金,能够真正投入到三农建设中的很少,挪用、占用的情况比较多。

3、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大。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开始逐渐增加,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环境保护事业建设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不仅地方政府支出的绝对数在不断增加,而且所占比例较大。所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大,财政赤字严重,出现“入不敷出”,再加之,国家对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支出收入权责不明确,事权下放,财权上收,就更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4、乡镇财政收入减少,县乡财政出现困难。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收入“入不敷出”。导致了县级政府不能正常履行他们的基本职能。由于县级政府的财权被层层上交,再加之没有任何财政来源,所以,乡镇公务人员的工资经常不能足额按时发放,工资拖欠现象严重。直接挫伤了乡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随之而来。容易引发农民与政府工作人员发生矛盾,影响干群关系。

三、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财政政策选择

1、完善财政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支出在城乡一体化中的结构,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同时,改革县乡财政,保证基层政府能够有效地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社会保障支出。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村与城市养老保险的对接。积极扶持农村的养老、医疗、贩灾、扶贫等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发展。调整财政转移支付模式。加大一般转移支付在财政转移支付中的比例。一般转移支付在实现均等化服务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多采用一般转移支付来提供均等化服务,一般转移支付不带有任何的条件,它能在帮助地方政府履行财政职能的基础上,实现地方政府为当地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是最好转移方式.

2、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完善公共产品支出。实现城乡一体化就需要向农村居民提供“同等”的公共产品,满足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要。国家作为主要的供给者,要合理分配公共产品,增加对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特别是在基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卫生医疗等方面。 政府要加大对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一是通过政府中介。二是加快建立就业信息网络,扩宽农民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三是城镇就业服务中心要免费向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咨询服务。

3、完善农村税收体制。完善农村的税收体制,是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农村税费改革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也为发展城乡一体化的税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要继续维护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但是,对于农村税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要积极解决,这样才能实现更快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4、发展农村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金融支持城乡一体化,要根据国家的先关产业政策、客户需求、资源条件等向重点区域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状况,调整布局,提高信贷服务和管理的水平,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进一步放宽对微型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开放民营资本进入微型服务业的途径,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允许农村小规模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

5、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二元制社会结构导致了二元户籍制度,在二元户籍制度下,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享受截然不同社会福利,这种户籍制度不仅仅是划分城市与农村的标志,更是划分社会待遇的标志,持有“城市户口”与持有“农村户口”的人们,享有很大的利益反差,二元户籍制度带给人们地域等级化的观念,并长期左右着人们的行为选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的城乡观念,进而形成事实上的不平等,最终体现在城乡之间的发展差异上,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改变长期存在的二元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之间的地域樊篱,开放城市与农村,可以让社会成员自由选择。改革户籍制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国家改革户籍制度,逐步放宽户籍限制。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篇6

(一)地税代征(基金)费的种类。

目前,由于全省各地有所差异,地税代征(基金)费的种类有所不同,但大体有价格调节基金、防洪保安基金、工会经费、残疾人保障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水库建设基金、社会保障费等,主要涉及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迫切需要资金和亟待解决问题的一些领域。

(二)地税代征(基金)费的征收地位。

就当前的征收情况看,地税代征(基金)费大多属于从属地位。当然,(基金)费从法律地位上也仅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一个补充,它的征收规模与税收比起来肯定不能同日而语,但作为税收之外它能起的调节作用而言,它的征收地位也应该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省局为此成立专门的征管机构(基金)费处,以期全面加强征管,从宏观层面大力协调各项代征(基金)费的征收管理工作。

(三)地税代征(基金)费的入库情况(以四项基金为例)。

1.从近四年的入库总量上看:从2007年~2010年7月,四项代征(基金)费在总量上都保持了稳定增长,占区级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基本维持在10%左右,一般增长比大多在9%以上,与工商各税增长相比,基金的综合增长比相对较为稳定,维持在11%左右。这说明近几年来代征(基金)费征收工作在与税收收入和区级一般预算收入保持同比增长的同时,征管力度没有被弱化,而且还有小幅强化趋势,但征管手段上还未出现较大突破,始终维持在原有的征管水平。

2.从月度、季度分阶段入库情况看:从月度、季度分阶段入库情况看代征(基金)费季度及年底征收情况较好,征收力度较大,但同时年底最后一个季度入库数几乎占到全年入库数的50%,这说明在代征基金征收过程中,收入的均衡入库做得不理想,年底一般突击入库,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这使应征数可能偏离实际。不过这在代征(基金)费征管中应该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税收任务吃紧,必将分散有限的征管精力。这有待于通过征管的法制化进行解决。

3.从分行业入库情况看:四项(基金)费入库主要集中在商品流通、广告、房地产、建安、餐饮、住宿、IT等行业,尤其是商品流通业基本占据入库数的半壁江山(数据取样区局基本没有金融业、邮电通信业、制造业数据参照)。在这四项(基金)费中,防洪和价调主要取决于企业的销售(营业)额,因此商品流通、房地产、建安等行业为主要征收对象,如与同期行业入库税额相比,商品流通业负担率较重,这说明政策制订未充分考虑行业之间的利润差异,导致行业之间征缴力度的严重不平衡。工会经费及残保金主要取决于企业工资总额和企业人数,因此从业人数较多或工资水平较高的行业将成为主要征收对象。而由于法人主体性质的原因,卫生行业和医疗行业尽管从业人数较多,工资水平较高但基本不再征收之列,这不能不说是制度上的缺憾。

(四)代征(基金)费申报和缴库管理。

四项(基金)费中除残保金外其他三项基金都由地税局全面代征,而残保金游离此之外,申报审核在市残联,征收入库在地税局。四项(基金)费都实现了机打开票,但销号入库的过程不尽相同,防洪和价调企业入库指定银行后,再由指定银行传递给市局,市局再转办税服务厅销号入库。残保金与税票销号入库程序相同。工会经费由工会在指定银行拿票后转办税服务厅销号入库。因此在征收管理上对四项(基金)费的程序有必要统一和完善。

二、代征(基金)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征管难点

长期以来,由于代征(基金)费缺乏强力有效的法律保护措施,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赋予地税部门在征收(基金)费中有效的强制执行手段,再加之地税部门内部对代征各项规费缺乏足够认识,从而导致征管制度不健全、征收管理不规范,这就给代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矛盾和困难。

(一)对代征工作普遍缺乏足够认识。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地税部门普遍存在重税轻费观念,实践中很难达到税费并重。多数征收单位仍把代征工作当作税收工作的“附属”,认为是税收的额外负担,也就只在税收工作的间隙临时抓一下,还没有真正把代征管理溶于税收管理之中。另一方面纳税人对依法缴纳各项税收的责任与义务认识较深,但对地税部门代征的各项(基金)费就不大理解,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有费少缴、欠费不缴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二)依法治费阻力较大,征收手段不强。目前社会和企业对地税部门代征的认识还不是很高,主动纳费意识较差,配合程度较低,形成一个良好的征收环境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征收手段来讲,税费有很大的差别,对抗税不缴的可以采取扣压物品、强制执行等措施。但对代征(基金)费的征收,在实际征收工作中更多地是协商。在目前的有关(基金)费征收的法律、法规中,对不缴纳或不按时缴纳(基金)费的企业基本没有强制手段,虽然有些费种可以加收滞纳金、罚款,但执行起来难度非常大,这使(基金)费的征收管理还有待完善。

(三)(基金)费征管基础薄弱。

1.地税部门代征(基金)费以来,多数基层单位没有在日常工作中收集、设立相关的数据资料和建立档案册籍,对费源底数和征收前景不是十分清楚,给征收工作带来一定盲目性。

2.征收不到位。目前,部分征收单位只是单纯地为了完成任务,不能真正做到依法征费,应收尽收,完成任务存在抓“大户”的现象。

3.规章不健全。对于(基金)费的征收往往重任务的完成,而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思考如何建立、完善各项费用的征收管理制度,基层单位多数凭经验办事,大多停留在粗放式征收管理阶段,急需健全、完善规范的(基金)费征管规章制度。

4.征收措施和征收方式的不统一。由于(基金)费制度的制定由不同部门完成,因此规章的基本要素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给(基金)费征收工作带来一定问题。

5.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有些(基金)费相关部门全权委托地税部门征收,有些(基金)费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干预太多,使实际操作中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不同步的情况,有时直接影响到(基金)费的征管效果。

6.(基金)费减免制度不完善,有些企业存在困难时,没有相应的救济安排,抵触情绪大,征收工作有时无法开展。

三、代征(基金)费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觉得代征(基金)费工作要加强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应实行与税收同征同管同查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模式。坚持税费并举、以税带费、以费促税的原则,充分利用在税收管理中积累的征管经验、网络信息等优势,把代征工作融入到税收管理的大格局中,实施(基金)费与税收同征、同管、同查的一体化管理办法。

(一)(基金)费政策宣传与税收宣传同步开展。代征工作必须做好宣传发动,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赢得政府支持、部门配合和企业理解,才会提高依法缴纳(基金)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认识,把各项(基金)费作为小税种一样同步管理。要自上而下改变以往就税论税的狭隘观念,真正把思想转到税费并重的认识上来。

(三)比照税收制度统一(基金)费征收方式与管理制度。(基金)费管理必须具备整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而不是现在各自为战的管理方式,既然要求(基金)费纳入规范化管理,那么无疑需要统一部署。比如在征收过程中统一印制、统一使用各种表证单书等,出台有利于(基金)费征收管理、有利于发挥(基金)费管理部门积极性的管理制度。

(四)(基金)费与税收实行同征管理,纳入收入任务考核机制。建立收入进度督导机制,做好费源分析与预警管理同步进行,逐月通报收入情况,解决基金代征工作中潜在的问题,防止大起大落和前后脱节,有力促进(基金)费任务的均衡和足额入库。

(五)从法律、建章立制的角度真正赋予税务机关征收各项规费的权利,要赋予税务机关完整的征收权,使税务机关能够旗帜鲜明地行使法律赋予的强制执行手段,征收的全过程包括基数的核定、征缴入库、处罚、催缴等全部税务机关依法完成,力争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六)在开展税收检查的同时,一并对(基金)费进行检查。内查各征收单位代征工作开展情况,外查企业偷漏基金和税费现象,对查处的案件及时向社会公开,形成严厉打击偷逃基金的大环境,发挥应有的警示教育作用。

篇7

房地产包括土地使用权取得、房地产开发、交易和保有等环节提供的建筑安装、销售不动产等业务。建筑安装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和其他工程作业。销售不动产包括:新建房屋销售、二手房交易。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是以土地使用权取得和房地产开发、交易、保有等环节税种日常管理为基础,通过各部门间涉税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开展信息比对,加强行业管理,实现房地产税收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一种管理手段。

**城区系指**市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包括东宝区、掇刀区和**经济开发区相关区域。

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城区开展房地产经营活动,应持用地许可证、权属转让合同、不动产销售合同、建筑工程合同及施工许可证等有关资料向税务、土地、房管、建委、规划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各项业务。

二、建立**城区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信息建设系统平台

以现有的房地产信息建设系统平台为基础,依托现行的房地产管理条件,整合国土、房产、建设、规划、税务等部门基础信息与管理流程,改造升级形成新的软件控管平台。各部门以软件控管平台为把手,始终坚持“先税后证”、“以票控税”的工作原则,严格履行各岗位工作职责,增强信息采集和反馈工作深度,做好软件各节点终端环节的应用管理工作,实现软件操作环环相扣、实际管理步步相连。

国土、房产、规划等权属许可证照管理部门负责提供建设系统的各自开放接口和控制模块所需的读取写入权限,并按平台内容需求及时录入相关涉税信息。

房产部门负责提供房地产信息建设系统数据写入接口和建设平台所需数据的明细列表,并按平台内容需求及时补充相应信息。同时,负责制定信息平台管理制度,做好软件的养护、管理工作,及时联系解决平台运行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

税务部门负责提供核心征管软件数据导入与读取接口和信息需求明细列表,并将相应税款征收数据反馈至信息平台。地税、国税部分共享信息平台,国税部门为终端用户。

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各部门要明确信息交换、协调配合专人,以及相关人员工作职责,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完备的共享数据库信息平台,完善房地产税收及“一体化”管理机制。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城区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为加强**城区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市政府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地税局、国税局、发改委、财政局、建委、国土局、房管局、规划局及东宝区、掇刀区政府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城区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城区房地产业税收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地税局,具体负责土地使用权取得、房地产开发、交易和保有诸环节税收管理。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应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综合信息传递机制,共同抓好房地产业各环节税收控管。

国土部门应加强土地登记管理,及时向税务部门提供现有的地籍资料和相关的地价资料。包括权利人名称、土地权属状况、价格、等级、用途、面积等。对于通过征用或者出让、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以及出租土地或变更土地登记的,在办理用地手续后,应及时将有关信息传递给税务部门。

房管部门应加强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做好市场平均交易价格公布工作,及时向税务部门传递房屋转移登记、商品房屋预售、商品房屋销售许可证信息。包括房屋权属双方的名称、房屋位置、价格用途、面积等。

发展改革委应作好房地产项目立项审批工作,并及时将立项信息传递给税务部门。

规划部门应及时将规划许可证、容积率等规划信息传递给税务部门。

篇8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保障税费和一般税收收入。世界上,社会保险税费在大多数国家被称为社会保障税费,一般是对雇主和雇员及自雇者征收的,实际上就是一种税收。从各国的实践看,并不是所有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都单独设立了相关的税费。中国目前实行的是部分省份由地方税务局征收和部分省份由劳动人事部门征收的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模式”,省级政府在征收管理机构的设置上有决定权。从国际发展趋势看,社会保障税费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税改费或费改税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保障税费的征管机构应该与一般的税务管理机构一体化。

到目前为止,在公共经济学领域,关于社会保障支出及资金来源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税收制度相关的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或称社会保障的负担)的研究,目前国际上通常有两种分析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分析支付能力差异的基础上来研究对所得的再分配方法,即设计最优所得税的研究;第二种方法主要侧重于风险因素的分析,对于社会保险等政府转移性支出,从分散风险的观点来进行研究。本文主要运用第一种分析方法,在研究米尔利斯的最优所得税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负所得税的利弊,探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及社会保障支付的路径问题,并提出社会保障支付应与税收征管一体化。

二、最优所得税模型

首先概述一下作为负所得税理论基础的米尔利斯的最优所得税模型。假设在完全竞争的经济条件下,各经济个体间存在着劳动能力的差异。这个差异表现为工资薪金差异和所得差异。而劳动能力差异属私人信息,对政府而言属不对称信息。其结果工资薪金w的水平也属个人信息,政府只掌握工资薪金的总体分布状况,对个人的工资薪金水平却不了解。同时,假设各经济个体的劳动供给量为L,个人消费量为c;都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u。则可表示为:

u=u(c,L)(1)

米尔利斯研究了非线性所得税的最优化问题,得出如下结论:一是边际税率应在0和1之间;二是有最高所得的个人的边际税率为0;三是如果具有最低所得的个人按最优状态工作,则他们面J临的边际税率应当为0。上述结论表明最优税收函数不可能是累进性的,累进所得税制未必能实现收入再分配。为了得到最优税收结构的更详细情况,对米尔利斯模型进行数值方面的分析,其结果表明,除端点外最优税收结构近似于线性,即边际税率不变,所得低于免税水平的人可获得政府补助。

即政府可选择的所得税体系限定为线性所得税,政府可选择的变量为边际税率和一次性转移支付(或补助金),则可得如下线性所得税函数:

T=-a+(1-b)wL(2)

其中a为一次性转移支付(补助金额),(1-b)为边际税率,T为经济个体所负担的所得税额。通过线性最优所得税模型可以提出以下四个值得我们推敲的命题:

命题一:最优边际税率与人们对社会分配公平的关注度成正比,即人们对减少社会分配不公平的关注程度越高,则最优边际税率就会越高。

命题二:最优边际税率与劳动供给弹性成反比,即人们对劳动供给反应灵敏时,最优边际税率则会变小。

命题三:最优边际税率与人们的收入能力差异成正比,即人们收入能力的差异越大,则最优边际税率就会越高。

命题四:最优边际税率与政府财政收入的需要成正比,即政府税收收入的需求越大,最优边际税率就会越高。

篇9

一、财务在企业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中的作用

财务作为企业经济信息的全面掌握者和反映者,在业务信息转化为财务信息,再转化为决策信息的过程中,起着联系经营和决策的桥梁作用,担负着服务经营决策的重要职能。

作为成品油销售企业,销量、利润是永恒的主题。财务、业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同步、同速、同向发力,才能助推公司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财务也正逐渐由监督型财务业务关系向协作型财务业务关系转变,财务的支持与协作对业务工作而言非常重要。在国际油价低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压力等多方因素影响下,成品油销售企业面临销量及毛利增长受限的困难。财务如何转变职能,提升创造价值能力,是推动成品油销售企业做好开源节流和降本增效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如何在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中创造财务价值

(一)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促进降本增效

1. 财务与经营业务一体化,提升效益。

从目标一体化、过程一体化和手段一体化等方面,全流程、全方位的推动财务与业务的有机融合,转变被动、单一的核算管理为主动、整体的决策服务。

一是预算管理一体化。结合KPI考核目标和专业部门特点,建立增效攻关指标,体现个性、突出关键,协助业务部门建立效益分析模型,引导公司经营发展方向。将经营分析作为参与决策、支持经营的重要载体,以利润最大化、效益最优化为目标,通过对标管理、专题分析加强公司经营热难点问题探究,谋划企业经营效益。

二是资金管理一体化。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公司按照“钱账分离”、“钱物分离”的原则,实施风险管理岗位改革,将综合管理员和销售中心收款员划归财务部门,延伸财务管理到生产经营第一线,实现了财务与业务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按照“先有业务预算后有财务预算的原则”,调整资金计划编制方式,促进成品油外采、隐患整改、民生改善资金的筹措更高效、准确,有力地保障了生产经营资金到位。

三是信息管理一体化。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实现数据信息向财务信息、向管理信息、向企业资源的转变,以发展、升级FMIS账务系统为关键,配套油库系统、加管系统和零管系统发展,与业务ERP系统开展融合,以建立大数据信息库,实现共享数据、共控风险,推动企业管理信息一体化。

2. 财务与投资业务一体化,谋划长远效益。

始终坚持财务与投资规划相结合,通过主动参与流程策划,前移投资管控节点;掌控全流程的多环节价值点;推动网络发展布局,提高风险把控与效益评价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效当期利益与长期效益的平衡。

一是财务目标与公司长远目标有机结合。预算滚动计划与公司中、长期投资规划发展目标相结合,建立未来预算各项指标引领投资规划方向和规模。积极应对激烈市场竞争带来的高投资成本、低投资回报的发展难题,创新投资方式,与省交投、市城投、铁投等多家企业成立合资合作企业开发网点,改变面对面竞争为合作参与市场竞争。

二是预算与投资具体项目结合。将年度预算与具体的投资计划项目紧密结合,主动全过程参与投资项目管理,年度预算销量与新投运网点挂钩;将新投运网点的可研达销量、投资回报纳入年度预算,有效提升投资回报。对收购、新建、租赁、技改等项目严格把关,强化回报机制和责任落实。

三是维修改造与提效提量结合。参与维修改造项目,费用支出安排与提量、提效挂钩,确保“有支出必出效”,促进公司增效提量内涵式发展。四是挖潜闲置土地资源。为解决因投资成本刚性增长带来的网络拓展难度加大的问题,通过全面掌握土地资源信息,积极开展闲置土地、报废点位和低效点位的置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网络布局的优化。公司通过闲置土地置换网点,节省投资成本,为公司网络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

3. 财务与精细管理一体化,促进降本增效。

以精细化管理为平台,先后开展了“开源节流挖潜增效”等活动,将价值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经营各环节,提升公司业务管理水平,促进降本增效。

一是强化商品损耗管控。研发建立加油站、油库商品辅助管理信息系统,将全省所有加油站、油库开展商品账集中管理,平均每天节约1小时;单次盘点平均节约0.5小时。采取升溢油“升进升出”管理,在加油站采用V20体积计量油品交接,实行“一站一月一率”升溢油管理;把油品换算产生的温度差异量集中到油库进行管理,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控,有效降低了油品损耗。

二是积极争取有利政策。深入的研究、用好用活税收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开支。争取政策支持,将卡积分消费区别于销售业务,制定《加油卡积分会计核算实施细则》,全年节约税费约。协调国土、地税部门,推进公司重组改制土地契税减免,节约税费约。针对加油站安全防范用地,充分利用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政策,年节约费用。

(二)发挥财务价值管理职能,助推价值创造

1. 完善费用管理体系,着力提高管控能力

一是强化全面费用预算管理,促进财务管理向生产经营延伸。从提高预算准确性、提升预算执行力,将所有费用项目纳入预算范畴进行管理。以经营活动分析和对标分析为载体,强化费用执行情况分析,及时掌握执行情况,纠正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二是科学实施成本管理,费用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从优化完善加油站成本费用标准化、推行油库费用标准化管理、研究拟订机关费用标准化管理三个层级,建立费用标准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益。

三是大力压缩非生产性费用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细化费用控制标准,按受益对象承担费用的机制,严控制各项费用支出,规范和加强职务消费管理,压缩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等支出,落实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管理要求,杜绝铺张浪费。

四是强化重点费用管理和规范支出,为生产经营提供保障支持。做好“事权、财权、责任”三者相结合,积极推行修理费、促销费等重点费用分类控制与部门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细化标准、强化评价。

五是注重政策研究,实现合理避税,认真研究各类税收,积极沟通当地政府机关,争取政策优惠,合理降低企业营业外支持。

2. 加强各环节风险监控,资金安全商品损耗两手抓

资金和商品是保障企业运营和运作的基石,两者的监督管理更是确保企业效益不流失的重点。

一是加强资金计划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转。强化月计划、周检查、日平衡的资金调控模式,坚持以收定支,细化资金运营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转。

二是有效控制债务规模,优化债务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的资金回笼,建立应收款的资金成本与效益的评价标准,强化客户管理。三是有针对性的开展加油卡舞弊、银行卡套现等情况的专项监控研究,打造安全、信任、健康的持卡消费环境,开展加油卡监控系统升级,有效防范舞弊行为。

四是强化对商品的全过程管理和对库存商品的日常盘点工作,严把收、发、存各环节损耗控制关,严格执行损耗定额管理和超损耗索赔,落实加油站“升进升出”管理,真实反映加油站损耗水平。

五是建立了油品损溢分析制度,各级管理部门每月在盘点后,及时收集、汇总各环节油品损溢数据,并分环节对各单位损溢情况进行分析、排名,查明原因。五是健全车辆及发电自用油、回罐油审批制度,完善发电用油规范管理机制,车辆自用油必须执行省公司统一规定。

3. 资产轻量化运行,实现股权运作创效

推进资产轻量化运行,切实提高资产流动性和整体运营水平。

一是制定实施推进资产轻量化的方案和具体实施,加大资产盘活力度,建立处置非核心资产的配套激励机制。

二是积极稳健推进合资合作,提升资本运营能力,推广与交司的合资合作运营模式,通过股权投资、收购兼并等工作的顶层设计,创效产品强化日常股权业务管理。

三是继续延伸专业线的管理,对股权企业安全管理、加油站现场管理、营销管理、商品及资金管理等业务实行统一指导、监管和协调。

四是全面实施股权企业的预算执行和考核监督,按季度通报销量、利润、成本费用等指标,全口径分析股权企业的成本、效益等指标,真实反映股权企业创效能力,做好低效、无效资产管理和股权回报的分析。

五是积极推进与民营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国际资本的全方位合资合作。加强股权管理,持续优化整合存量资源,打造价值型股权管理体系,通过股权流转发现和实现股权价值。流失加强物资库存管理,努力降低仓储成本。

六是加大资产盘活力度,降低占用成本。推进全生命周期效益型资产管理体系建设,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提高单位调剂处置闲置资产的积极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完善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促使资产管理向全生命周期效益型管控转变,努力增强资产使用效率,提高投资回报率。

参考文献:

[1]王莉.企业资产管理中的财务价值创造[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4).

篇10

根据财税[2016]36号、财税[2016]46号文件的要求,自2016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称:营改增)。“营改增”不是简单的税种变化,对财务公司的产品设计、经营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都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财务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和核算系统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启动“营改增”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的“营改增”全面落地。

1营改增信息化工作的意义

营改增后,财务公司应缴纳税金的计算方式发生了变化。以贷款业务为例,缴纳营业税时,每月应交税金的计算可以直接用当月累计实现的贷款业务利息收入乘以相应税率计算得出;缴纳增值税后,需将实现的利息收入逐笔拆分成不含税收入和销项税额,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税率这就决定了营改增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意义,在于逐笔实现业务收入的价税分离。

2财务公司增值税价税分离实现方式

对各项业务收入进行的增值税价税分离改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建设实现,包括手工分离、通过第三方外挂软件管理、直接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开发,各种方式的优势、劣势如表1所示。通过对比三种方式可以看出,手工分离的方法适用于业务量较少、处于初创期的财务公司。通过第三方外挂软件进行增值税管理的方法,关键是做好数据传递的接口,适用于对税务管理标准化、专业化需求较高的财务公司。直接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开发的方法,需结合公司自身业务处理特点进行设计,适用于信息化研发及维护能力较强、一体化管理要求较高的财务公司。下文将重点描述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开发的方法。

3核心业务系统价税分离主要内容及做法

3.1增加销项税基础设置功能

在核心业务系统中的基础数据设置中,新增“价税分离设置”功能,进行收入和销项税规则设置,以便操作人员在核心系统中办理业务时,系统自动识别后对利息计提、结息、贷款收回、中间业务手续费等进行收入及增值税销项税的管理。财务公司通过核心业务系统进行价税分离操作,需要分离的业务类型及分离方式如下:贷款计提利息=原计提利息/1.06+增值税销项税额贴现利息=原利息调整/1.06+增值税销项税额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原结手续费/1.06+增值税销项税额

3.2配合会计处理新增文本识别功能

根据公司业务流审批特点,找到区分每一笔业务的“唯一识别码”。例如,每一笔交易以“合同号+放款单号”为唯一识别码,复核并生成会计分录后,系统将根据“价税分离设置”记录判断当前交易是否需要进行价税分离,若需要进行价税分离则根据设置定义的规则对会计分录进行加工操作,并视情况对客商辅助核算进行加工。

3.3实现财务核算系统与资金平台系统的价税分离对接

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增加增值税相关科目,将资金管理系统中价税分离后的会计分录信息对接生成SAP中的记账凭证,并在SAP系统中准确、完整体现。每月向成员单位公示合并抵消明细,与集团合并报表实现无缝衔接。

3.4创建增值税会计核算管理

在价税分离项目中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用于记录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产生的增值税额;设置“应交税费—计提销项税”科目,用于记录因财务核算与税务管理中收入确认时间差异而导致的、按照权责发生制计提的、但尚不满足税务确认销项税条件的税金。3.5实现价税分离查询功能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对做过价税分离的凭证进行查询,通过关联业务单据及设置信息,同时可以查询出业务日期、客户名称、增值税类型、是否需要开票等信息。

4完整的增值税信息系统功能

完善的增值税信息系统需实现增值税基础管理、进项税管理、销项税价税分离管理、税务核算、纳税申报、销项税发票管理及打印、开票子系统等功能。其中,销项税价税分离管理需通过财务公司核心业务系统实现,开票子系统通过航信或百旺税控系统(国税指定)实现,销项税账务处理通过核心业务系统和财务管理软件接口改造实现,进项税管理中进项税发票认证通过抵扣联信息采集系统来实现,其余功能通过财务管理软件或其外挂税务管理系统来实现。

4.1基础管理

定义增值税税务相关的基本参数,包括纳税主体、交易对手、税种税率、产品设置、税务日历、开票维护等参数的维护功能。其中,销项税的基础管理设置在公司核心业务系统中通过销项税价税分离实现。

4.2进项税管理

进项税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包括以下功能:(1)通过建立与抵扣联信息采集系统的认证接口,接收增值税发票认证结果;(2)建立进项税认证电子台账,记录进项税发票的认证情况;(3)进项税额计算,以及进项税款额转出的计算;(4)提供进项发票的对账功能,满足稽核要求;(5)提供进项税发票的过期预警功能。

4.3销项税价税分离管理

考虑到财务公司报表要与集团报表进行合并抵消,价税分离系统上线前,通过建立贷款明细台账,对贷款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增值税进行逐笔核算。对实际收到现金的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对计提的利息收入,计入应交税费—计提销项税科目,待实际收到现金后由应交税费—计提销项税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每季度按照应税收入与免税收入的比例进行进项税转出核算,由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Z].

篇11

建局以来,我局始终按照“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工作思路,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年至20*年,累计入库税费收入*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税收*亿元,县级税费收入*亿元,年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税收计划。税收工作在全市实现了“五个第一”、“四个最早”:

即在全市第一个出台了税收管理员的规范性文件《*地税局税收管理员制度》,规范了税收管理员的行为;

第一个实行纳税资料的“一户式”管理,建立“一户式”管理资料档案1600余个;

第一个出台了《*地税局纳税评估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增强了征收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第一个尝试推行了稽查主查人制度,执法质量有新的提高,干部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第一个获得了省局授予的“四星级办税服务厅”荣誉称号,现在也是我市唯一一家获得“五星级办税服务厅”荣誉的单位。

最早进行了计算机定税试点,全面推行了计算机定税,为全市个体税收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最早推行多元化申报手段,网上报税系统的推广有了实质性开展;

最早推行税银一体化,确保税款安全。

最早实现“征管查”三分离。并率先在办税服务厅实行了“一窗式”服务。

同时我们加强部门协调,形成了社会管税的新格局。实现了车辆税收的“一条龙”管理、房地产税收的“一体化”管理等等。建局以来,交通运输税收征管、资源税实施纳税证明单制度、屠宰税三级监控、征管稽查相分离改革、领导班子建设、办事公开等工作经验曾多次被省、市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