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数学德育

初中数学德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2 09:34: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数学德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数学德育

篇1

一、德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及必要性

有专家曾这样概括:数学教育中的德育,首先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热爱。其次,要通过数学文化去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用良好的课堂环境去影响学生,通过我国悠久灿烂的数学历史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可以看出,数学教育中德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当中的德育点。德育在数学学科当中的体现并不明显,所以数学教师不但要拥有高水平的数学专业知识,更应该具有非凡的洞察力来对数学教育中的德育进行挖掘,使学生受益。

另外,如果想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数学教育中的德育也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如果学生想要提高数学成绩,单靠对于课本上的数学定义、公式、法则等知识点进行熟练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辩证法思想,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还应重点建立自己的数学思维。如果数学教师能够做到在数学知识点传授的同时,去渗透正确的辩证法思想,让学生在辩证法的基础上完成自身数学思维的确立,那么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便会通过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在宏观上对问题进行把握,从主要矛盾入手,化繁为简的去解决问题。因此可以看出,在对学生进行基本数学教育的同时,将数学德育点中的思想教育贯穿其中,便会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数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原则和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是比较快的,而且也正是学生确立自己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数学教育时,就更应该做好其中的德育工作。

(一)德育的原则

1.鼓励原则。数学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工作热情,对所教学生应该同等对待,尤其像我既是数学教师又是班主任,对于班里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状况都要做到充分的了解。鼓励学生微小的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2.整体性原则。教师要坚持数学教育的整体性,不能忽略其中的德育。在德育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不可生搬硬套,必须要结合具体数学内容,使学生真正能够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体会到其所蕴含的科学观念和人文观念。

3.可接受原则。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受并掌握。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所区分,分层次的合理地进行德育。作为班主任更要熟悉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各方面同步发展。

(二)德育策略

1.教师应重视对于课本教材的挖掘。教师不能单一的通过教材去传授基础知识,还应通过它对学生进行德育。我认为通过对教材的挖掘可以对学生进行数学哲学、数学发展史、数学文化等多方面的德育。教师可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知识组织专门的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达到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2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主要也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进行,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应该以课堂实践为主,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同时将德育融入教学内容中去,以便很好地将德育与数学结合在一起。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

很多初中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因此也就没有学习数学的动力,更无法具备很强的学习毅力。遇到困难就一味回避。对于这种现象的存在,需要老师们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体遇到的一些困难,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展开正面教育、正确引导。比如说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给学生们介绍一些数学家。如: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只有努力,才会取得成功。这样,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会积极主动,才不会碰到困难就产生退缩心理,而是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具备克服一切困难的品质。数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有些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并且逻辑性很强,有些概念对于一部分初中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很多公式的证明与定理的推理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的相关特点,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来加强德育。举个例子,在勾股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生活中遇到的实例,或者直接让学生测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各边长,通过计算来得出勾股定理,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勾股定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从本质上来讲是唯物论辩证法的一种体现,所以老师在给学生讲一些公式与定理的时候,不能只简单地讲解一下公式的算法或者是定理的证明,而应该将整个推导过程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们都参与其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推导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便日后在碰到难题的时候能够自己探究解决方法。举个例子来说,在讲到函数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具体地理解函数的图像,可以通过描点来绘制函数图形,将函数解析式转化成形象具体的图像来帮助理解,将函数最本质的特点体现出来。再举个例子,在讲授代数中的负数与分数之后,就能将减法转变成加法,除法转变成乘法,使得他们不再是矛盾的关系,这些都是哲学中对立统一思想的体现。

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观念

在数学课堂中,老师除了给学生讲授公式定理之类的知识以外,还可以将一些数学发展史介绍给学生听,让学生对数学的历史有大致的了解。就像在讲勾股定理的同时让学生知道,最早发现勾股定理的国家是中国,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树立起民族自豪感。故事对于处于初中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吸引力还是很大的,通过将古代的数学成就与现代的数学教材结合在一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学习,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了能够在数学教学的同时进行爱国教育,就需要在教材中加入一些爱国教育的材料,比如在数学这个领域中,我国曾经取得过什么样的辉煌成就等等,让学生以自己的祖国为荣,并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充满信心,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五、在互助式学习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现阶段大多数初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有着过于浓厚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却不懂得彼此之间要互相帮助。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对同学之间的共同进步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教师可以通过互助式学习来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都安排一定的任务,任命一个小组长,负责该小组的学习任务分配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并定期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考核与评价,奖励表现好的,鼓励表现不好的,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总而言之,要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加强德育,就需要将数学知识与思想教育统一起来,将德育渗透到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去,不仅能够提高初中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同时通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还能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让现代的初中学生能够改变生活中不懂得团结合作的现象,懂得尊重别人。

篇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9―0100―01

新课程改革对德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数学教学中也蕴含了显性、隐性两类德育因素,这些德育因素具有发展学生个性品质、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等功能。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机渗透,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下面,笔者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举个实例,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他国家一千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他国家四百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一千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利用教学内容的辩证关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这就意味着数学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例如,在讲授数轴、函数等概念时,对它们的本质进行透彻理解并能运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再如,从讨论整数运算产生了分数,整数是分数的特殊情况,以及运算、等式、方程、函数等一系列数学概念都是以一个概念发展成为另一个概念,让学生从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掌握概念,大大有利于学生辩证观点的形成。

三、利用数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

数学教育的客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数学内容及其发展的辩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的观点和运动发展的观点。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统一小学的加减运算、零不能作除数及分式分母不能为零,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发展与统一;从图象变换与从标平移反映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从两圆的外离、外切、相交、内切的性质,使学生从量变中认识质变。数学课程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张扬,国际意识和爱国主义得到合谐统一。数学教学中,揭示蕴藏在数学中大量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形象地领会事物发展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四、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篇4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重要规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行为准则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很重要的任务,而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道德修养之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绝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的事,相反,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品质、化归的思想、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呢?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行德育渗透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育过程既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见之以行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精神风貌、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语言、神态、仪表、动作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为师者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比如,为了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老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课上课下不放松对学习困难生的帮助,课堂上撒满快乐的阳光,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喜爱之情。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世界数学发展史册,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例如:初一课本方程组这一章,以“鸡兔同笼”问题引入,我向学生介绍,古代中国数学家很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在方程解法上要比世界上同类解法早五百多年;讲初二勾股定理时,我让学生知道在这方面我国曾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2.以前辈数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德育教育的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著名德国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一步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

3.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别林斯基说:“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战斗。”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数学就像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包括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同时,数学命题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充满了发现科学真理的愉悦和欢乐;对科学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有一种愉悦感和成就感。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篇5

《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工作,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我认为数学课中的德育教育必不可少,它是感化学生心灵、唤起学生自信的良药. 那么怎样在数学课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 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世界数学发展史册,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 例如初一课本“方程组”这一章,以“鸡兔同笼”问题引入,我向学生介绍,古代中国数学家很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在方程解法上要比世界上同类解法早五百多年;讲初二勾股定理时,我让学生知道在这方面我国曾在世界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经常涉及介绍数学史和我国古代数学成就以及近代数学家光辉业绩的内容,例如从刘徽、祖冲之用手计算圆周率到华罗庚的优选法、陈景润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皇冠上的明珠,都付出不知多少艰辛的劳动. 他们付出的劳动为民族争得光荣,为国家争得荣誉,而且,为世界数学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事件的讲授可以增强学生的志气,激发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以前辈数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德育的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 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古希腊人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一部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这样做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通过伟人的事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父母掌中的明珠,从小在溺爱中长大,娇生惯养,缺少独立、自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因此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品质是教师的职责. 在数学课堂上可以介绍数学家欧拉,13岁时进入瑞士的巴塞尔大学求学,18岁开始,19岁荣获巴黎科学院奖金,26岁便成为彼得堡学院的数学教授. 但是由于长期用肉眼观察太阳,强烈的阳光刺伤了他的眼睛,28岁就右眼失明,59岁时双目失明. 但在双目失明的后半生中,靠坚强的意志,他口述儿子记录,一共写了400多篇论文,震惊了科学界.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品质和不屈不挠的工作作风.也可以介绍我国科学家华罗庚自学成才的事迹,让学生知道“成才”是那些锲而不舍、艰苦努力的人的收获,而不会送给懒汉和意志薄弱者. 任何人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坚忍不拔.

四、充分利用学生实践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

数学实践课也是重要的德育教育机会. 如几何第一章中的测量实践课,在实践中,可以介绍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地大物博,江山秀美,人民勤劳朴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 在上统计初步时,让学生做社会调查报告,计算出全国大约有多少家庭,一天使用多少塑料袋,而塑料袋对环境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办. 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和亲身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加入到保护自然环境的大军中,为家乡的秀美山川作出贡献.

五、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别林斯基说:“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战斗.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 ”数学就像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包括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 同时,数学命题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充满了发现科学真理的愉悦和欢乐;对科学问题的好奇,求解的欲望,解决之后,有一种愉悦感和成就感. 除此之外,数学中还有更深层的美,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以及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等. 例如,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乐曲中较长的一段等于总长度的0.618….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得数学的审美能力,既有利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 数学美是激发求知欲、形成内驱力的源泉.

【参考文献】

篇6

二、培养数学良好习惯,进行习惯渗透

好的习惯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则会收益终生。数学本身就是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一门学科,数学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以及结果的验证等都是有着相当严格的要求与规定的,一旦稍有疏忽,则会使整个解题过程前功尽弃。数学学科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理性且逻辑严密。因此,在教学时,数学教师也可以有效地结合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探究“勾股定理”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结合班级教室的实际情况,结合勾股定理,设计了“如何用卷尺来检验我们教室的窗户是不是直角”这样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再抓住这一例子来教育学生。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定理看似比较抽象,但是都是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的,这些定理都是来源于实践,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另外,有些数学题做起来比较难,有时候需要靠辅助线来帮助解决问题。在这些比较难的数学题面前,如果我们粗心大意了、不肯用功去专研的话,就不会取得成功的。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教会学生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也要锻炼学生在解题时有这样一个意识:不怕失败、要有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要让学生们在解题的实践过程中养成心细如发、细微求真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们的这些德育渗透教育都是可以穿插在实践教学中展开的。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要仅局限在课堂上,要和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或者是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在探究“七巧板”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适当地开展活动课,要精心设计活动课,要明确活动课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的。活动过程: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同学们是否能够用七巧板拼出一个漂亮的图案,并且还能够写出确切的解说词呢?活动开始,同学们经过动手操作,发挥合理的丰富想象,设计出的作品多达30多幅,解说词同样精彩。开展这种活动课,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此外,也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喜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的故事等,都能够对学生进行无形的德育教育渗透的。

篇7

1 精心设计教学,适时渗透德育

学习内容不仅体现了具体的数学知识,而且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容,数学学习内容中的公理、原理、公式、法则、推理过程、计算过程,以及相关的数学家等诸方面都包含着理性、严谨、细致、坚韧、审美等道德因素和道德价值。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数学内容中的道德因素,发挥其对学生思想、充分信念和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在情境引入中渗透德育。如:在教学七年级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我充分利用“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哪个福娃最受欢迎的两个相关报道”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进而引入第一节课“统计调查”。在例题讲解中渗透德育。如在教学八年级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时,给出例题:一块长8米,宽6米的草坪,被踩出一条路。①同学们分析一下,走斜路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分别是什么?②走斜路比走远路近了多少?当完成题目的解答以后,追问了一句:“通过数学计算,我们知道,走斜路可以少走4米节省了时间,但踩坏了草坪,是否值得?”简单的一句话,使平时有类似行为的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2 结合数学实际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地蕴含着辩证思想,如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数的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反映。在讲解相应课题时,适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世界观。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数学是一门结构严密,系统性与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可通过数学推理的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及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格式、步骤安排、书写整齐、清洁美观、努力寻求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找出错误的原因,自觉进行补救和改正等。在讲解数学定理时,可讲述一些科学家的生平和他们呕心沥血的研究过程,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数学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很多,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德育贯穿始终,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4 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

在数学学科中,有着非常严谨的逻辑推理,也有着丰富的哲理知识。针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属于对点位置进行划定的工具,利用几何中的“点”同代数中的“数”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有序实数同平面点的对应,通过两个坐标点来确定一个点的平面位置。因此,可启迪学生,我们身处的社会就像一个无形坐标系,当我们进入社会之后,就好比平面内的点,都必须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通常个人的定位参数主要包括先天因素、后天因素两种,而确定位置的高低与好坏,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因素,个人是否能定位到社会上的某程度位置,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而获得。可告诫学生,中学阶段的你们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刻,每个人都应对自己和社会有着清晰、正确的认识,树立好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通过努力的学习终有一日会成才。

5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攻克难题

5.1 数学是一门需要下苦功夫才能学好的学科,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起步时期,在学习生活中都必然会遇到困难,数学问题的探索过程是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力,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不灰心、不动摇,有迎难而上的精神。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深思熟虑、追求真知、不懈努力的优秀心理品质。通过有意识布置有难度的课外作业,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攻克难题。

5.2 数学教学重视思维的拓展与创新,注重技能的形成过程,所以我鼓励并帮助学生组成课外学习帮扶小组,合作探究,这样既能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从中学会做人、做事,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篇8

初中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基础学科,它是学好物理化学的基础,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辩物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数学不论它的形成、发展和应用都贯穿着辩物唯物主义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始终把握住这一点。在传播系统的、科学的知识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着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一、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一千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四百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一千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在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二、在比较分析中进行德育渗透

有分析才有发现,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数学中“等”与“不等”,“正”与“负”,“有限”与“无限”,“加”与“减”都是矛盾的对立的,但是我们讲解时若对他们进行细致的比较、对照,就会使学生看到在这些矛盾的统一体中有着相似之处。例如讲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我们可以与一元一次方程对比讲解,学生发现“等”与“不等”虽然对立,但是二者在定义、解法、性质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同时,也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对立统一的哲学的渗透。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练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三、在引进新知识新概念中渗透

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从人的需要中产生的……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和现实世界脱离……以后被用于世界。”这说明数学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初中代数引进许多新知识、新概念,例如:无理数、负数、函数等,在引进这些概念时,教师如果简单地向学生说明为什么引进,引进它们有何意义,它们又是怎样产生的,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下决心学好这些内容,同时也使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这一真理,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注重实践,注重参与的良好个性品质。

四、在课堂例题、总结时进行渗透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自己的理解,一定的练习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归纳性的作出课堂总结,此时正是教师进行渗透的在好时机,如作“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幂的运算性质、乘法公式”等章节的总结时,可以根据上述课程的特点,加入这样一段话:上述的公式、法则、性质的运用非常广泛,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我们对许多具体的实例分析归纳总结而形成的一般性法则,希望大家能够很好的灵活运用。短短的几句话就道出了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同时也向学生道出了数学思想。

对于例题、习题的分析讲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但是教师不应该局限于为讲题讲解,为作题而作题,有些题目为我们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例如:初中数学课本中有许多关于存款、植树的例题和习题,教师如果在讲解时简单的说明:为什么存款为?为什么植树?存款、植树有什么重大意义?这样就能使学生懂得存款是为了支持国家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尽快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植树造林是为了美化环境,造福子孙,培养学生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良好思想品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重要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细无声,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篇9

“德育”为五育之首,因此,新课标把德育教育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方面担负着重要任务。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在传授数学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教学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而目前,极少数数学教师能在数学课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认识数学教学中德育浸润的特点

1.内隐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像政治课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善、恶、美、丑,而是要求教师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追求的是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

2.整体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既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做人,又可以培养他们意志的坚韧性,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3.层次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是以教材为载体由浅入深地进行渗透,二是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进行德育渗透。

4.受限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受数学教材的制约,途径和方法受教学过程的制约。教师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基础上提高学生知、情、意、行道德素养,培养健全人格,使智育和德育水融。

二、数学课德育渗透的原则

数学学科是逻辑性、科学性、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科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必须结合其学科特点,并且依据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去进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针对性原则。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化趋势,是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学生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渗透德育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计划性原则。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数学教师要制定一定的计划,这样才能紧扣教材,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德育渗透,使德育目标融入教材。同时,德育不能搞一阵风,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持之以恒地渗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世界观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都要经历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反复渗透,才能见成效。

3.科学性原则。数学教学渗透德育绝不能随心所欲,想讲什么讲什么,必须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思想教育的要求,科学、规范地贯彻。

4.适度性原则。把握思想教育渗透的“度”是关键。数学是一门科学性、知识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果“透”得“过度”,就会改变数学的性质,将其上成政治课,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导致功亏一篑。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渗透的“度”,使其到位而不越位。

5.以情育人原则。数学教学中,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知识传授中渗入形象化的情感,德育教育定会进入新的境界,并获得良好的教育功效。

三、数学课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1.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可适时、适当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仅以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为例谈德育渗透。教师可利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一块破碎的玻璃,提出问题“怎样把这块三角形玻璃补全”,从而对学生提炼数学模型的能力进行训练。此外,还可采用数形结合、图形变换、一题多解等进行变式训练,激发学生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知识运用能力。

篇10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道德教育已经渗透学校学科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作为研究空间形式及数量间关系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思想教育必须渗透在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始终。新课程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最易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并要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托数学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实际,抓住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将德育教育思想与数学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按照初中数学教学目的和初中数学德育教学目标,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态与态度等方面获得长足发展,逐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坚定政治方向的塑立。根据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体会,我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思想进行有效的渗透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创设愉悦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形成德育教学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动性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给学生留下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这样有利于学生勇于创新实践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时,我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向学生提出三个具有一定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学生经过自主独立的思考和小组学习讨论,很快得出了三个问题的答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法,运用层次性问题的讨论,合理的推理过程,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推理、证明等方面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注重言传身教,实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许多习惯的养成,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良好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以严谨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教育和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上课时,教师要做到板书整齐,着装规范,辅导“后进生”耐心、细致,让学生在教师表率的作用下,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对突出表现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鼓励。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注重数学史教育,促进学生学习知识能动性的发挥

数学知识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无数人辛苦探索,从实践中所得来的。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有关数学发展过程、数学发展奇闻逸事的教育,特别是我国数学发展史的教育和数学家研究成果的介绍。如欧拉临终时还不停歇地在石板上演算刚被天文学赫舍尔发现的天王星轨道;华罗庚身穷志坚,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了60万字的“堆垒数论”的事迹。教给学生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可使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

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促进学生良好德育思想的形成

从美学角度考虑,数学学科本身无论是形式与内容,还是具体知识结构体系,都表现出一定的美感。这种美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感知、理解、发现、创造。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优美的板书,精辟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示范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数学教学中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可以培养学生理性审美能力的养成和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精神的形成。如对学生作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大定理发现过程的简介,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教育学的角度考虑,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实际上就是教会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篇11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萎形、矩形、正万形等几个概念的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数学是有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要弄清各种概念及定理的关系,要有一定辩证思想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作基础,实际上数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有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