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2 09:34: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

篇1

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整合企业内部各种资源,以人才和组织作保证;以先进的技术做支撑;以经营工作为策应,创新管理流程,形成协调统一的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的设定。企业要全面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市场的需要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并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由主要面向铁路的铁道勘察设计院转为面向全国的跨行业的综合性设计院,经营目标调整为:以市场经营为“龙头”,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市场竞争,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经营战略调整为“:立足铁路,面向全国,做强市场,扬长补短”的十六字战略,不断在铁路、交通、市政、建筑等领域拓展市场。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是企业面向市场而制定的基本制度,是用来调动企业全员参与经营管理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核心是组织创新、人才、管理流程创新、先进技术、分配和激励。组织创新主要是以生产调度为中心的生产指挥系统调整为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系统,设置专门机构,负责信息收集、加工,项目跟踪、牵头投标管理、负责合同管理、负责客户管理和跟踪服务。人才是做好市场营销的关键,要配备高素质、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管理流程创新是提高企业效率的关键,流程要有利于形成全员参与的市场竞争机制。先进技术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基础。合理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给经营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必须树立全员经营理念。市场经营的好坏,不仅需要经营人员对市场的综合、全面分析,明确发展目标,努力开拓经营,更需要院内各部门、各单位及全员的密切配合。哪一方面没有做好,没有做到位,再好的市场也谈不上持续发展。因此,市场经营既要做好今天的经营,更要做好市场的长期培育,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经营。既有经营的投入,也有技术的投入。经营要不断创新,企业的生命在于它的创造力。永无止境的创新是勘察设计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要诀。因为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企业提高其应变能力,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才能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其内在潜力,创造出一流的技术、培养出第一流的人才、设计出一流的成果。

(二)创建好企业经营管理的外部环境

要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重点处理好与政府、竞争对手、客户三方面的关系。要利用媒体宣传和客户满意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勘察设计企业不能仅以价格取胜,既要追求经济效益,更应承担社会责任。

二、加强市场研究,创新组织和管理流程,重点做好与客户的沟通,开发市场,巩固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一)建立以市场研究和扑捉目标项目为重点的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的核心内容,市场经济中,信息是致胜的法宝,谁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信息管理给经营工作提供了巨大丰富的信息资源,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经营的工作效率。为此,企业要组建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信息收集、加工整理、传递等日常管理工作,建立企业信息网络及信息数据库。对有价值的信息要做到快速传递,并给出评估意见,定期编写信息报告。

(二)多渠道信息来源

要利用网络、传媒等多种手段,做好来自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同行业企业信息收集;同时要拓宽信息渠道,鼓励企业员工主动收集信息,奖励为企业承揽项目做出贡献的有关人员;设置专业人员对市场做针对性的专题调研,向专家学者咨询。

(三)信息管理流程和制度

为了使信息能快速有效地传递和使用,企业要制定快速高效的信息管理流程,制定信息管理制度。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企业经营信息属于企业商业秘密,要做好保密工作。

(四)快速反应的决策系统

提供决策的信息要完整,包括:项目名称、地点、规模、投资估算、投资方、建设单位、项目进展情况、业主要求、工期、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提出供决策的项目建议报告,要对项目的可靠性、时效性、竞争性、成本和效益进行分析。制定决策程序,尽可能缩短决策周期。针对项目的复杂程度不同,制定一些简化的决策程序或授权管理。

三、项目投标和项目实施阶段是勘察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阶段

(一)项目投标阶段的重点

按项目管理的原则组建项目团队,配备资源。项目是为了完成某一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要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和复杂程度来配备人员和各种资源,其中经营人员和技术支撑是关键因素。项目团队成员既要有懂经营管理的,也要配备懂专业技术的专业人才。团队内部要达成统一的目标和共识,改变松散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被动局面。投标项目组对招标文件中的各项技术、商务条款等均要认真研究,并根据标书要求由项目总体同经营人员制订投标具体工作计划下发投标项目团队执行。项目团队要把对业主的访问、评标人沟通、专家咨询等公关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尊重业内专家,向他们咨询和请教,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掌握业主对项目的要求,对业主要求和方案的特点做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为项目实施实提供情报和资料支持。项目团队要认真研究竞争对手,尽可能地了解竞争对手的信息,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项目团队要制定整体竞争策划方案,制定目标策略和推进计划。做到分工明确有的放矢。加强技术管理者的前期指导,推出的方案要在技术上有优势、有创新、有亮点。高质量投标文件。投标文件质量代表企业形象,要完整齐全,认真复合,建立招标文件责任制度。

篇2

一、设计阶段

1、居民用户设计:

对于一般居民小区应按照每户一台双眼灶和一台快速热水器进行计量表选型,不予考虑家庭壁挂炉采暖。一般而言一台双眼灶额定流量约为0.5m3/h,一台快速热水器额定功率约为14KW,热水器正常使用时出水温度一般不超过50℃(其出水最高温度一般设定为70℃),故热水器的正常用气量一般约为1.0 Nm3/h,这样居民用户计量表可选择J1.6型而非J2.5型,从而有效减少由于表具选型大影响计量问题;对于燃气壁挂炉采暖用户,计量表需选择J2.5型;鉴于IC卡表在经营过程中所表现出诸多的对输差管理的不利因素,所以要尽可能的减少户内IC卡表设计;庭院小区调压器位置应选择合理位置,尽可能的避免其作用半径超长(大于500m)致使工程投运后靠提高调压器出口压力保证末端用户灶前压力的现象出现。

2、工商业用户设计

对于商业用户而言,常用的计量表一般为皮膜表及腰轮表,工业用户多选用腰轮表及涡轮表。我公司要求对用气量在25m3/h以下且用气压力为2kpa的餐饮业用户计量表具一般选择皮膜表;对用气量在25-100m3/h且用气压力大于2kpa的工商业用户计量表具常选择带智能温压修正的腰轮流量计;对用气量在100m3/h的工业用户一般选用涡轮流量计,并同时考虑下述要求:

1、在进行工商业用户开发时燃气经营企业应严格要求用气单位提供其意欲安装的用气设备的厂家、类型、用气压力、额定热负荷(最大及最小用气量)、气源适配性检测报告等基础信息资料,重点核实每台用气设备的最大及最小用气量,用户的正常用气量最好在所选择流量计量程的20%-85%之间以确保计量表投运后的公正计量。

2、当为一台用气设备选择一台流量计进行计量时应重点核实该用气设备的最大及最小流量以确保其流量范围在所选流量计的量程之内。

3、当为多台用气设备选择一台流量计进行计量时应首先考虑该组用气设备中单台用气设备的最小流量及该组用气设备的最大流量是否在所选流量计的量程之内,同时应考虑该组用气设备的同时工作系数以确定该组用气设备的最大小时用气量。

4、对于用气量在25m3/h以下且用气压力不大于2000pa的餐饮业用户严格按照“一灶一表,分表计量”的原则进行计量表具设计选型。

5、对于用气量在25-100m3/h或用气压力大于2000pa的热水炉、洗浴用锅炉、采暖用小锅炉以及用气量在100-300m3/h的工业窑炉、中型锅炉选择带温压修正的智能腰轮流量计。

6、对于用气量在300m3/h以上的工业用户一般选用涡轮流量计,每台用气设备须单独安装流量计进行计量,并且尽可能对计量表实现自动化、远程化,以便能对客户用气情况实施即时在线监测。

7、尽可能选择计量精度在1.0级以上的腰轮表和涡轮表。

3、门站计量表的选型

一般而言,门站应和上游分输站选择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牌及同一计量精度等级的流量计,以便己方日常对双方气量交接管理,以及在上游计量表出现故障时做为备用计量表进行贸易计量。

二、施工验收阶段

为确保计量表具规范安装且投运后能够正常运行,所以建设单位应要求监理单位委派具有两年以上燃气工程监理经验现场监理人员进行工程监理;另外,选择施工单位时应严格审验其施工资质,同时要求施工单位的施工及管理人员应具有相应的燃气工程施工及管理经历;此外,建设单位应委派高素质的现场代表并明确其职责,现场带表应从事工程管理两年以上,具有燃气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熟练掌握常用计量表具的基本常识,能够对施工单位进行规范的技术指导。每一个工商业用户开工之前都应进行严格细致的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明确对计量表具安装的具体要求并做好相应记录,此外,在施工及验收过程中应严格注意以下问题:

1、相关人员严格按照JB/T9329-1999《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及实验方法》要求进行计量表具的运输、贮存管理。

2、计量表具在安装之前,监理人员及现场代表应严格检查待安装计量表的外观符合要求并查验其通过当地政府指定的技术监督部门的强制首次检定书。

3、所安装的计量表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及计量表生产厂家的相关要求尤其要对管道系统的吹扫工作严格把关。

4、对带温压修正的涡轮及腰轮表应严格注意其周围不得有较强的外磁干扰及强烈的机械振动。

5、对工商业用户而言,现场监理人员及现场代表应严格查验已连接用气设备与用气单位为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之前所提供的用气设备资料是否一致。

6、对居民用户尽可能采用室外铝塑复合管集中挂表以减少点火供气后用户偷盗气事件的出现。

7、带气施工中须使用压力表以监控系统内压力或使用检测仪器检测系统内天然气(氧)含量尽可能的减少放散气量。

三、经营管理阶段

1、民用户管理

在对所有居民用户安全点火供气后在表具进口接头处加装印制带公司标志及编号的防盗卡,建立该户防盗卡编号档案,从而有效降低用户使用两块或多块表倒换偷盗气概率,同时严格防盗卡管理,杜绝管理混乱现象;加强对抄收人员的管理,尽可能的提高抄表准确率及收费率,杜绝人情气现象;建立健全用户表具编号档案,以便对达到使用寿命的表具及时更换;对月用气量超过100 m3 的壁挂炉采暖用户抄收时采用实际抄收读数乘以温压修正系数作为实际用气量进行收费;入户抄收人员和年度入户安全检查人员在进行抄收及安全检查时应检查用户的计量表是否运行正常,对于不能正常运行的计量表应及时更换;对IC卡表用户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入户检查以核对其表具运行是否正常。

2、工商业用户管理

工商业用户点火供气时工作人员对计量表严格检查在确认其外观正常后方可对管道系统进行置换通气,同时须在计量表进出口加装防盗卡或公司专用铅封,并对用户计量表建立专项台帐以便于后期对流量表的再次标定管理;委派专人对所有在用工商业用户计量表具进行巡检,对工业用户做到每日巡检一次,商业用户的巡检周期不能超过三天。巡检人员应查看计量表的外观是否正常、查看每台用气设备用气时计量表运行是否正常并记录每一巡检周期的计量表读数,摸清用户的用气规律,核对其实际用气量和用气单位为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之前所提供的用气量是否一致;对未安装温压修正计量表的商业用户抄收时采用实际抄收读数乘以温压修正系数作为实际用气量进行收费(该项应在双方所签订的供气合同中明确,温压修正系数可依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出,我公司取1.04)。

3、其他方面的管理

篇3

一、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是顺应我国经济转型的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由外需拉动向内需驱动转型时期,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推进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基于这样的前提与背景,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我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将进一步被理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将发挥更大作用,我国市场将进一步开放。我国经济的转型、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加剧,既给企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资源共享机会,也带来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创新经营管理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掌握主动权和控制力。铁路勘察设计企业亦是如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深化,我国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发展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日益严峻。一方面,铁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其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是其他行业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实施了大规模建设铁路战略,2007年制定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由此2002年以来,我国铁路建设投资额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加上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和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铁路建设更是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面对铁路行业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利润空间,地方中小企业与央企的竞争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我国勘察设计行业从2007年开始逐步开放和国际化,一些技术先进、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的国外工程咨询公司、专业设计事务所等进入我国铁路市场的力度日趋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铁路勘察设计的市场竞争。我国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发展的问题在于,目前实力雄厚、权威性高的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多数是由事业单位改制而成的股份制企业,管理思维、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或多或少带来计划经济的“痕迹”,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面对诸多新的竞争主体进入市场、原来竞争主体的战略集结和多元的竞争格局,铁路勘察设计企业传统的市场空间、业务空间无疑会受到挤压和冲击,必须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以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和业务范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转型的现实困境

1.经营管理理念滞后于市场竞争发展需要

对于大型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而言,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经营方式、业务拓展等方面的“计划经济色彩”还比较浓厚,加上铁路行业的技术壁垒较高,其他行业勘察设计院进入并参与竞争难度较大,它们仍然是国内大型铁路勘察项目的承接主体,该类型企业部分管理层和干部职工虽然在管理理念层面已经有较大转变,但仍残留有“唯我独大”、“等靠要”的思想,对市场竞争、企业市场地位变化等仍认识不足,没有树立与市场竞争、全球竞争相适应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全球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些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都是与市场竞争发展的要求难以适应的,在这种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既缺乏推动经营管理创新的主动性,更不可能在新的业务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机制体制缺陷制约经营管理创新

对于企业而言,参与市场竞争的实质就在于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在这其中,知识、技术和资本是不可或缺也是最关键的要素,而这些要素作用的发挥又往往与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绩效考核机制,薪酬分配机制和市场经营机制等密切相关,要创新经营管理体制,与市场竞争要求相适应,重要的环节就是要理顺上述机制体制。铁路勘察设计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公司后都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产权结构,人才引进与培养、薪酬分配等方面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的“思想束缚”,旧有体制严重制约了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能力的发挥,经营业务和市场空间的拓展明显受挫。

3.经营发展战略亟待优化

在市场竞争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科学的长期的经营发展战略是包括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在内的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长期发展战略关系到企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问题。在现实中,很多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在这点上普遍重视不足,更多的是注重短期或中长期的经营发展,长期的发展战略相对缺乏。对于这些企业,固然存在短期内发展势头强劲的可能,但终究无法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三、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转型的路径

1.明确企业市场定位,优化企业发展战略

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转型实质上是企业发展的市场定位问题。只有明确了市场定位,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按照既定目标开拓市场空间和扩大业务范围。在确定企业市场定位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企业的特色及优势、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区域或国家产业发展的态势等。就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特别是大型的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而言,考虑到铁路勘察设计业务在企业中的优势、铁路市场的有限性和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的基本发展方向应定位于以铁路业务为核心,并向其他行业设计市场拓展。然后以此为基础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统筹兼顾好企业当前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的需要,集中优势,把握好重点,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传统铁路市场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地铁等轨道交通却处于高速发展态势,这也就意味着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必须实现业务发展的转型,加大对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工程勘察、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等业务市场的拓展力度,积极抢占市场空间,拓宽业务范围,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企业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完善现代企业经营体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篇4

在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下,构建起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应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从一般原理出发可知,财务管理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来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效益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市场推广的诸多不确定性,使得财务管理在应对产品营销问题时存在着软约束的情形,这就直接弱化了茶企在资金配置中的统筹能力。因此,聚焦于茶企销售领域来考察其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尽管国人具有消费茶叶的文化传统,但无论在绿茶领域还是花茶领域,都充斥着大量的竞争对手。这种垄断竞争市场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企对营销策略制订的难度,进而也就同时提升了该领域资金配置的难度。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问题的提出

1.1目标市场定位问题

尽管目前基于“互联网+”的销售模式方兴未艾,但从消费茶叶的消费者结构来看,其中的70%的销量仍然集中在40岁以上的人群。这就表明,茶企在产品销售中应着力开发线下市场。由此,这里就存在着目标市场定位问题。作为一种快消品,针对茶叶的销售国内一般采取“茶企—零售商—终端消费者”的一级渠道结构,进而目标市场的定位也就聚焦在选择具体区域市场,以及在该区域市场中寻找适合的零售商。无论是区域市场的选择还是零售商的寻找,都将消耗茶企的营销项目资金,并在渠道维护上也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

1.2资金预算管理问题

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针对上述营销活动必然遵循着:项目资金概算、资金使用监管、资金效益评价等工作内容。而作为第一步的项目资金概算,则成为了一个难题。与茶叶原料采购、生产领域的项目资金概算不同,销售领域的资金概算因其事项的开放性特征,导致了概算的准确性大打折扣。这里的开放性表现在,区域市场选择的空间开放性和中间商寻找的目标开放性,开放性意味着不确定性、风险性程度的增大,同时也使得财务部门对资金监管的时效性面临极大的挑战。不难理解,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挑战本质上受到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决定。

1.3产出/投入绩效问题

前面已经指出,茶叶市场结构属于垄断竞争类型,这就意味着在中间渠道的维护上存在着现实的必要性,而这种必要性就需要得到专项资金的支持。因此,这里还存在着“产出/投入”的绩效评价问题,即对于资金投入所带来的实际收益存在着评价上的困境,而这就使得全面预算管理难以做到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契合状态。

2茶企财务管理的现状反思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三个方面的问题,这里针对茶企财务管理的现状做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反思。

2.1对财务管理重心的现状反思

反观诸多作者在探讨营销领域的财务管理问题时,并没有建立起具有指向性的破解问题的思路,而是将营销作为一种活动范畴来进行整体性的财务管理问题破解。对此,笔者是不赞同的。营销过程中所发生的常规费用这里不再累述,而是围绕着“茶企—中间商—终端消费者”这一渠道架构,梳理出:配送成本、货损成本,以及因退货而产生的逆向物流成本等。可见,这里财务管理的重心应放置在对物流成本的管控上。

2.2对财务管理手段的现状反思

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目前诸多茶企在财务管理中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章程和制度安排,但不少财务管理手段仍无法适应项目制管理的需要。如,财务管理的传统做法为,根据经验和调研数据给出项目预算资金数量,但在配置这些资金时却以“申请—审核—下拨”的流程来实施。从中可以归纳出三个方面的弊端:(1)这种三段式的资金配置流程与市场营销的动态特征不相适应,并且也增大了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接洽的交易成本。(2)受到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干扰,财务部门在针对资金申请的审核时,并无法充分了解和把握其背后的真实意图。

2.3对财务管理组织的现状反思

随着茶企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得日益复杂,使得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与之不相适应。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基于职能化管理组织架构,从而具有人员和知识系统的封闭性问题。人员的封闭性导致了预算管理难以达到跟踪管理的要求,知识系统的封闭性则导致了项目资金概算难以实现精细化的要求。因此,打破现有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并替代于多元主体参与下的预算管理模式则是当务之急。众所周知,全面预算管理所追求的全过程管理、全员参与下的管理目标,与多元主体参与下的预算管理模式相契合。2.4对财务管理绩效的现状反思业内预测,2016年全国茶企的发展环境仍不容乐观。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诸多小微茶企也将孕育而生,这样就直接增大了茶叶市场的竞争程度。因此,茶企需要完善对资金投入绩效的考察工作,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产品销售中的核心环节上来。但从现状所反馈的信息来看,似乎这项工作做得还很不够。

3实施路径

根据以上所述,优化茶企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路径可从以下5个方面来构建。

3.1厘清财务管理的重心

面向茶叶市场营销领域的财务管理工作,仍然需要遵循“先核心、再”的工作思路。建立在稳定的销售渠道上的茶叶营销工作,财务管理的重心应放在对供应链系统中的成本控制,以及增强资金投入的利益回报上来。而对于供应链系统的成本控制,则涵盖了营销人员进行市场推广的资金消耗。但在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便是,我们不应建立起具有平均色彩的资金配置和管控体系,而应实施以整体最优原则为导向的成本控制机制。

3.2建立财务评价的指标

建立针对产品销售的财务评价指标,在当前仍然被传统的财务评价机制所替代。实践表明,目前茶企的财务评价指标无法满足供应链系统的绩效评价要求,这甚至是会计学界和业界所公认的事实。那么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可以将许多技术性的评价转换为对项目团队资金使用绩效的评价。具体而言,茶企管理层可下放资金配置权限,在合约的基础上增大营销项目组的资金配置权限,这样一来,不仅能将财务评价指标具体到营销成果的评价中去,也能较好地对“产出/投入”进行评价。

3.3降低财务管理的成本

这里的成本应理解为“交易成本”,前面已经指出,茶企在实施市场营销活动时需要面对许多不确定性事件,甚至某些风险问题。那么若仍是按照三段式来进行财务管理,这将牵制住营销团队的工作开展进程。为此,在管理层向营销团队下放资金配置权限的同时,还应在合约上规定营销团队的工作目标和绩效考核办法,在此基础上将项目资金额定并交由团队负责人配置。最后,在确认满足合约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将结余资金作为绩效奖金的形式分配给团队成员。

3.4健全财务管理的组织

本文所关注的是茶叶销售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因此,在健全财务管理的组织架构时,应将营销人员纳入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来。这里营销人员所扮演的角色便是起草营销方案,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步骤和规划。然后,财务人员再根据这些方案、实施步骤和规划完成项目资金概算,这样就能避免财务人员“闭门造车”所存在着资金概算不准确,无法与市场营销需求相适应的问题。另外,在这个组织中不同岗位的人员也应进行业务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外溢的效果。

3.5强化财务绩效的评价

强化财务绩效的评价主要反映在,应增强对“产出/投入”效果的评价。在茶叶市场营销环节,“产出/投入”可以用销售网点的增加量、销售网点的茶叶销售量、货款的回笼率等指标来进行评价。综上所述,以上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尽管本文聚焦于市场营销领域来讨论茶企财务管理问题,但文中的解题思路仍然适应于采购和生产领域。但无论在哪种领域,建立起资金配置的管控措施,以及提升资金配置的收益都应是财务管理所需关注的核心问题。

4问题的拓展

最后,还应在会计学视角下来认识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关系可知,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实则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财务管理的对象是企业资金,而成本管理的对象则是企业资产,一个是价值层面的企业资本、一个是实物层面的企业资本,因此,单就同属企业资本这一点来看二者是存在共性的。再者,财务管理强调事前和事中控制,而成本控制则着眼于事后控制。可见,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互补性。另外,需要明确财务管理的职能,不能因此而放弃传统成本控制模式。因现代茶叶生产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特征使然,为了提升资金预算的精确性,需要建立包括财务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在内的多方合作机制。由于多方都以自身的利益诉求为出发点,通过协商和综合将能增强预算的稳健性。这样一来,资金预算对成本控制所创建的约束条件才具有可操作性。在规避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研发和生产风险上,应根据大数据分析来确立资金预算的弹性系数。

5小结

本文通过对茶企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反思,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可以从:厘清财务管理的重心、建立财务评价的指标、降低财务管理的成本、健全财务管理的组织、强化财务绩效的评价等5个方面来展开。

作者:夏连虎 单位: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春燕.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若干实务性问题探讨[J].时代经贸,2010(22):115.

[2]邓平,余珍,姜钱元.集团公司预算编制的博弈分析[J].财会月刊:理论版(下),2008(5):42-44.

篇5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什么是财物精细化呢?还是从如何理解“精细化管理”说起。“精细化管理”其实是发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管理理念,或者称之为管理文化。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之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更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它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所消耗的成本为主要目标。它的实质是将管理责任明确、具体,要求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要把工作做到位,这也是所谓的“精细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而从管理学上讲,科学的管理分为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三层模式,这所谓的第二层,就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管理精细化,用在财务领域,就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由此,我们也就得出了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概念:首先是全面管理,是资产、财务、成本、动力,所有方面的全面管理;其次是全员管理,这就要求每个财务工作者和全体工作人员都来参与到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去,将各个岗位的管理效果最佳化;第三,是全环节的管理,它强调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严谨有序、环环相扣、道道严关。从概念上我们不难看出,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是地勘单位经营运行成败的关键。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地勘单位发展和改革的客观要求

因为历史的原因,地勘单位普遍受到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今天,我们经常用简单、粗放来定义地勘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但当地勘企业已经不是它最初的模样,它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通过财务精细化管理来实现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效益,这就要求地勘企业,要明细管理目标、转变观念,发散思考、优化管理,将财物精细化管理发散到整个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拉动地勘单位的效益稳步提升,提高地勘单位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三、目前勘探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第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一般都比较松散,并非系统的全面管理,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模式,让地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形成了一种惯性:多数地勘企业依然存在会计核算不够规范,账目设置比较随意,账务处理不甚严谨,财务手续不甚健全等诸多问题。其表现为,某些单位只有总账,没有明细,债权债务划分不明显,许多事项没有合同,没有原始单据等。其后果就是粗狂型财务管理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让企业走向灭亡。

第二:地勘单位在投资的决策管理上存在漏洞。投资和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现在,有些地堪单位对投资后的管理不够重视,盲目的上项目,却忽视了管理,以至于投资不能有相应的产出,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第三:地堪单位资金管理问题多,资金循环不良。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最重要核心的内容,然而现在众多地堪单位的问题不是资金短缺而是资金管理不到位,举个例子,某地堪单位搞预算外资金,建立自己的小金库,造成资金体外循环,这就直接影响了单位正常的资金周转情况。另外,还有一些地勘单位资金周转困难,应收账款太多,只注重做项目,却不重视资金的回收,使应收账款越积越多,从而使地勘单位资金循环不良,给地堪企业带来重重困难。

第四:某些地堪单位存在财务人员素质差的问题,财务工作需要一批有责任心,懂业务的高素质财务人才,某些地堪企业不重视这类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甚至雇佣一些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培训的人员兼任,存在无证上岗的问题,容易导致工作做不到位,甚至有些财务工作还由单位其他部门人员兼职,非要容易出现管理混乱,责任划分不清等问题。

第五:地勘单位财务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财务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也是造成财务管理不能资源利益最大化原因。某地勘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每年的审计也并没有按照规定一步步严格实施,只是走走过场,这样,势必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发挥每个环节的优势和作用。

四、勘探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办法

第一: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地堪单位可以将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分解,全企业人员配合财务相关人员,将财务管理内容分解整合,达到工作环环可控、可查,确保财务工作全程的执行性,建立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财务工作流程。

第二:加强资金管理,提高地勘单位资金利用的效果。地堪单位应该将加强资金管理,提高地堪单位资金的利用作为地堪单位财务工作的指导方针,要牢记资金管理的要点,既“融资成本要低,现金存量要少,资源配置要合理,负债要适度,要高度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快资金的周转,向资金管理要效益。”具体办法可以在地堪单位设立内部的资金结算中心,各个二级实体可在该结算中心对资金分开核算,分开管理,分户使用。地堪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也应该努力配合各二级实体单位,将资金统筹调动,使企业资金无沉淀,无缺口,将资金用在刀刃上。

第三:提高领导层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转变领导观念,促进财务管理的更新,为做好财物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改变财物管理的日常工作模式,具体来说,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转变为经营管理,从事后静态管理转变为全过程、全方位动态管理,财务工作作风从被动转为主动,管理从自由松散转为全方位一体统一,同时明确和突出工作重点,狠抓目标管理、注重细节控制、夯实基础工作,逐步实现由传统的粗放式财务管理体系向科学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转变,进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细致、切实可行的工作规范和督查机制,细化岗位职责、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实现从人治向法治过渡。

第四:提高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建立理财新观念。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赋予了企业理财的权利,同时也将现代企业理财置于瞬息万变、高度风险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财新观念,财会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的需要,维护财经纪律,以身作则,敢于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这里建议地堪单位要建立完善的财务教育培训机制,重视培养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鼓励财务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不断“充电”,自学成才。

如今,许许多多的地质勘探单位,已经走出国门,开辟更大的市场,他们正处于一个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中,如何求生存、谋发展,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先机位置,如何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属地化之后,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地方经济。种种问题的答案,都与地质勘探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息息相关。试想,如果地质勘探企业财务管理环节控制薄弱,就必然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底下,企业资源的浪费等局面,也势必会制约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难逃被动的命运。所以,提高企业内部,特别是财务管理的水平,是企业本身增强自我竞争力的砝码,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为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提供最大限度的保证。同时,这也是防范虚假财务信息和欺诈行为的有力盾牌。

参考文献:

[1]吴小华.对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2011.17

[2]傅崇志.吴志刚.对企业提高财务精细化管理能力的探讨.[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年6期

[3]王玉芝.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nian.24期

篇6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0-0064-04

在2011年,双胞蘑菇经由山西大友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引进并推广之后,和顺县的食用菌产业就开始有了较大较快的发展。到2014年,和顺县的食用菌总产量已达到7826t,销售收入约7043.4万元,农民获利有3000多万元。2015年,和顺县为了提升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基础设施、和顺县将种植和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中之重,建立了一条走廊、两大片区、五大基地的食用菌种植模式,形成了以双胞蘑菇为主要种类,平菇、香菇、木耳、虫草、猪苓和羊肚菌等全面发展的局面。现在,全县食用菌种植总面积约为30.5万m2,其中双孢蘑菇为14.8万m2、香菇为10.8万m2、木耳为1.6万m2、猪苓为2.1万m2,其他种类为1.2万左右m2。目前有9个乡镇、57个行政村、千户农户参与,从业劳动力达到3000多个[1]。为了摸清和顺县食用菌的产业现状,明确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思路,推动全县食用菌产业步入持续良性的发展轨道,笔者对全县主要的食用菌种植户、生产企业和合作社进行了生产规模、技术服务、经营方式、质量管理以及市场销售等状况的调查,分析了和顺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对和顺县食用菌产业的未来以及对企业的生产效益与质量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为和顺县食用菌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 调查方法与内容

1.1 调查方法 本调查是我们的研究项目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设施食用菌高效碳循环研究与示范之一“食用菌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与研究(编号:FT2014-03-08)”的一部分,根据项目计划要求,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食用菌产业生产经营方式与质量管理理念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采取以下几种调查方法。(1)访谈调查:课题组下乡,在指导企业、农户生产的同时,与一些实际生产的企业负责人、种植农户、技术人员、采收人员等会谈,交流,收集一些相关经营数据和技术数据。(2)问卷调查:以课题组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回收问卷并统计相关数据。问卷调查形式有2种,网上问卷调查,纸质问卷调查。网上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从一些网站和及电子邮件,纸质调查问卷主要是发放问卷。(3)市场调查:本课题组还进行了食用菌销售市场调查,在对超市、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个体摊贩的一些负责人员及消费者进行调查的同时,也对和顺县生产的蘑菇进行了一些调查。(4)资料调查:查阅了有关和顺县的食用菌企业发展状况的报道资料,如有关和顺县食用菌的报纸报道以及网站等。

1.2 调查内容 主要是了解和顺县食用菌企业的生产现状,经营方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存在优劣势以及食用菌产品质量对经营效益的影响等等。同时也调查了一些关于食用菌发展中盲目跟风、资源浪费、布局不合理的现实问题,为今后更加合理地发展食用菌产业规模和种类积累了基础资料。

2 和顺县食用菌企业生产者的基本情况

横岭镇、义兴镇是和顺县的主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其中许多企业是和顺县的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如我们调查的企业,和顺金旭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顺县军绿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和顺县平松乡沙佛陀村的个体户,和顺县太行白双孢菇专业合作社、和顺县岭上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晋中市消源食用菌种植加工合作社、晋中市碧海星园农业有限公司、山西大友农牧业有限公司、和顺县永健r业发展有限公司、顺宇蕻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青城镇双孢菇片区、横岭镇的双孢菇片区、东关村的平菇种植园区、华新村香菇种植园区仪村的双孢菇园区等等。这次主要是集中对这些企业进行调查和分析。

2.1 生产资金来源 和顺县的食用菌生产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家筹款、银行贷款、自家筹款和银行贷款相结合,还有部分企业是自家现款与政府扶持资金相结合。投资金额在5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其中在30万元到50万元的居多,基本上占调查企业数的50%。企业雇佣的的从业人数也是不定的,依据生产季节或者是在不同的作业时间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忙时可能会多用几个人,在淡季可能就不会用到人手,但一般都需要的5人以上的劳动力。

2.2 食用菌产业的经营形式 目前和顺县的食用菌产业经营形式主要是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户经营占主导。还有一些农业企业,个体户等等。其中农业合作社大约占40%,家庭农场占30%左右,而企业型的农业公司只占不到10%。这几种模式有的是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这种方式有利于打消农民销售食用菌的后顾之忧,又可调动农户种植食用菌的积极性。

2.3 食用菌企业生产食用菌的种类 近年来和顺县的食用菌产业结构基本上是以双孢菇占主流地位。2012年时双孢菇总产量高达300多万kg,产值约2300万元,占全部食用菌产品总量的80%以上。2015年全县食用菌种植总面积约为30.5万m2,其中双孢蘑菇为14.8万m2、香菇为10.8万m2、木耳为1.6万m2、猪苓为2.1万m2,其他种类为1.2万左右m2,双孢菇占50%左右,香菇占30%左右,其他各食用菌种类只占20%弱。虽然近年来已经打破了这种双孢菇单独菌种发展的局面,一些企业开始因地制宜的种植其他菌类,例如以和顺金旭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猪苓,和顺县横岭镇石拐村引进了黑木耳栽培,但总体上仍然存在着比例失调的现象。目前,在我所科技人员的帮助下,和顺县有很多农户和合作社,还有一些企业开始生产猪苓和黑木耳,未来有希望形成“白(白色双孢菇)+黑(黑木耳,猪苓)”种植模式[2-4]。

2.4 食用菌的销售方式 和县的食用菌生产者中,有40%左右的生产者是个人直接销售,30%的企业是个人直接销售和送超市销售相结合的,还有20%左右的企业送往农贸市场销售或批发给经济人销售。虽然有30%的生产者将自己生产的食用菌产品送往超市销售,但是送往超市的份额却很少。我们调查中的一家企业提到他们和山西省清徐县的某家美特好有合作,发现超市的负责人在对食用菌产品的品质以及产品分级,并不了解,不懂得什么样的蘑菇是好蘑菇,也分不清蘑菇的种类,而只是一般地认为大的、新鲜蘑菇是好蘑菇,而不知蘑菇开伞后,个头虽然很大,其营养成分和味感就降低了。还有20%左右的企业送往农贸市场销售或批发给经纪人销售,一般批发给经纪人销售的食用菌企业采取的是临时性批发,很少有签合同销售的企业,甚至有的经纪人即使是签了合同,也不是诚信地遵守。

2.5 食用菌生产数量与质量的季节变动 和顺县食用菌栽培的产菇时期和生产数量来看,每年主要是集中在2个时期,一是5月到6月,二是9月到10月或延长到11月上旬。7-8月份出菇量相对较少。不同月份出菇数不同,主要是由于夏季炎热,出菇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尽管山西或者说和顺夏季比较凉爽,是作为全国双孢菇以及其他食用菌种类的生产淡季补充的重要基地,但高温影响出菇质量和数量,仍然是和顺县双孢菇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2.6 关于食用菌生产的经营效益 我们就和顺县的一些生产双孢菇的企业进行了调查,根据企业生产负责人介绍的资料,在2016年,大约750m2左右的双孢菇生产大棚,经济效益较好的,可以收入3万元到4万元人民币,如果经营不好的话,一般只能收入1万元到2万元人民币。2016年和顺县周围的产地的双孢菇价格基本上是,质量优良的,即不开伞的、没病菌、没有黑斑的产品,可以卖到6~9元/kg,这类质量好的优等产品如果能达到总产量的80%以上,就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如果是质量差的产品,一般就只能卖到1.6~3元/kg左右。上面所述的经济收入只是农民生产者所认为的收入,而与正规的经营核算是有所不同的。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在计算利润时往往只计算收到多少钱,而对于生产投入的计算,特别是正规的经营核算是不太了解的,甚至是完全的不懂。他们很多情况下不把自己的劳动计算到投资里面,很多自家的原材料,例如木屑,玉米芯、牛粪,也没有计算到投资里面,所以,我们认为农业经营以及经济核算在一定的时期内还是这些企业、合作社应该加强的重点,也是我们农业技术工作者应该加以认识的重要课题。

2.7 关于食用菌产品质量观念与质量管理

2.7.1 关于质量认证方面 关于农产品质量认证方面,被访问的企业和生产户都表示听说过这方面的事情,也有一定的信息了解,但是没有加入质量认证体系。他们表示没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这件事,企业没有专人负责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只是在产品收货时检查产品的外观质量。也没有外部管理人员来向企业和农户宣传或是帮助管理这些业务。当问到这些企业和农户是否愿意加入质量认证体系时,他们表示愿意参加,因为这样不仅对消费者有了保障,加大了产品诚信度,而且还能扩大了产品销路,使销售得到保障,从而增加经营收入。

2.7.2 企业及生产者对质量管理与主动执行标准的认识 发挥食用菌产业从业者的主动性,调动所有与质量管理相关的行政、商业、技术部门,甚至是消费者的互动整合积极性,形成一个主动型的质量安全管理执行效应,是解决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有力措施。对于我们提出的建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理论[5],即以食用菌产业链的实际从业者为主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使食用菌产业的生产、流通、销售、消费、服务等全过程的从业者自愿参加,以自身诚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质量法规标准,保证提供责任分明、安全卫生的优质产品,这些企业和生产者都是十分赞赏的,并表示愿意参加这样的自己为自己的产业创造的质量保证体系。

3 和顺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

3.1 和顺县的地理气候优势 和顺县是山西省晋中市的下辖县。它位于山西省的东部,太行山脉的西边,其东边接壤着邢台市,西边直通省会太原,北边连接着太旧高速,南边与长治晋城等城市相接。和顺县的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天干燥多风,夏天炎热暂短,秋天凉爽多雨,冬天寒冷漫长。全年的平均气温约6.3℃,全年的降水约593mm,霜冻期为9月15日至翌年的5月15日左右,无霜期约124d。这种气候很是适宜食用菌的生长,并且从全国食用菌产业布局来讲,是很好的盛夏生产淡季的补充基地。

3.2 食用菌生产的原材料优势 和顺县的牧业、林业发达,资源丰富,放牧的场地广阔,水资源丰富,草地茂盛,森林覆盖率高达27%,在生产食用菌的原材料上,提供了廉价的牛粪和废木枝叶,特别适合于生产双孢菇。此外由于和顺县的林果业,种植业发展较好,也为食用菌种植提供了玉米芯、玉米秸秆、高粱秸秆作为原料。

3.3 信息和物流方面的优势 随着和顺县电信产业的不断发展,和顺县加强了无线移动通信,无线联通通信等基础通信设施;同时为了提高食用菌产业方面的信息交流,建立了一系列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例如:山西晋中碧海食用菌交易网等。物流建设方面也在不断壮大,例如建立了一批商贸物流基地,各类信息通畅,为广大企业和生产者及时了解食用菌市场行情及行业走势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4 和顺县政府的政策、资金和物力的支持优势 和顺县委县政府响应国家“十二五计划”,为增加经济收入和加快经济转型,加快了和顺县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和顺县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来发展,因此加大了对食用菌产业资金的扶持力度。例如,2014年和顺县在农业主导产业上,财政扶持资金约1800万元,其中设施蔬菜及食用菌产业发展达到了800万元。另外,和顺农委积极为食用菌企业提供了贷款贴息并在2014年和顺县列入了“晋中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担保贷款项目”范围中。还有中国福利彩票在该县投资了约4934万元的彩票公益金发展双孢菇产业项目。2014年,全县有32个行政村开始了以双孢菇为主的生产大棚建设,投资达到2303万元左右。

3.5 先进科技的支持优势 和顺县与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中心签订了食用菌合作协议,结合和顺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在食用菌产业的相关项目上进行深入合作,高度发挥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为和顺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 和顺县食用菌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据我们近年来的调查研究感到,整体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了重生产,轻经营;重技术,轻管理;重产量,轻质量;重收益,轻信誉;重投入,轻效益的倾向,导致了整体食用菌产业发展不扎实,经济效益不高,生产者收入不多,社会效益不明显,消费者缺乏安心感。

4.1 食用菌产业链的组织化程度不够 和顺县的食用菌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大多是以生产环节为重点,生产模式是以合作社、公司+农户+基地等形式发展的,并没有组成以食用菌产业特征为核心的产业链体系,因此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甚至造成很多生产者开始产生了打退堂鼓,退出生产的念想。主要表现在销售渠道不畅通。因此经常发生企业及生产者间为抢市场而低价销售、不注重质量等无序竞争的情况。还有相关部门以及龙头企业无力引导生产者与产业链其他环节形成订单农业体系,致使生产者的产品不得不销售给零散的中介人,并受到中介人的销售限制,不能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4.2 菌种生产与管理环节短缺 菌种生产和管理是食用菌生产栽培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出菇的质量和产量。目前,和顺县内的大型食用菌生产企业是可以自己制备菌种,或者购买菌种专业企业的原种,然后制备栽培种,而小型企业以及普通生产农户就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就食用菌菌种来说,其母种、原种的真伪,质量好坏,产能性状等,一般的企业和农户是无法用普通方法来识别的,特别是许多生产企业和农户根本就不问菌种的真伪与质量,而肉眼鉴别不了的菌种质量,却会给生产和经营带来巨大的损失或者是毁灭性的打击。

4.3 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鲜技术不足 食用菌产品的新鲜度和口感质量是产品的根本,很多食用菌种类其产品的保质期只有1~2d功夫,特别是双孢菇产品,不能及时出售,就会变黑腐烂。和顺县目前缺乏食用菌深加工和保鲜方面的龙头企业,也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小的企业根本没有加工和保鲜的设备,大的企业即使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但很多时候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大量的、质量好的食用菌产品却不能及时地销售出去,而导致腐烂变质,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使得食用菌产业发展受到制约。

5 和顺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建议

5.1 建立菌种审核推广制度、加强质量监督体制建设 要建立和顺县食用菌优良菌种推广制度,创新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体系,同时加强对食用菌菌种生产厂家资质审核、技术考核和生产监管,以便实现食用菌菌种的优质生产,从而确保广大菇农和食用菌企业的利益。

5.2 开发引进食用菌保鲜加工技术 加强和顺县的食用菌保鲜加工技术的开发,积极引进产品保鲜加工技术和优秀人才,利用企业的积极性,在政府的引导下、资金帮助下,打造更多的和顺县食用菌加工的企业,创造提升食用菌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5.3 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建立产业链诚信体系 在产业全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以自身的诚信,生产高质量和安全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提供健康产品,同时增加食用菌产业从业者的经济收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食用菌产业全方位着眼,探讨与质量相关的节点问题,寻找质量管理关键因素,提出确立一个以实际从业者为主体、自身运营的食用菌产品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在实际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主动地保证食用菌产品质量,以诚信赢得社会效应,建设一个使从业者收入高,消费者放心的食用菌产业。

6 结语

发挥和顺县地域优势,建立食用菌全产业链的大构造,以食用菌产品质量诚信为根本,从生产环节开始,在产品流通,销售以及消费环节等各个领域,全力打造优质产品和绿色农业形象,大力推进像养牛―沼气―双孢菇―有机肥生态循环经济产业的模式,继续构建和做扎实像“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等[5-6],根据本地的农业特点,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使之真正和顺县的主力农业。

参考文献

[1]晋商农网.晋中三农前沿[OL].http:///Category_98/Index.aspx,2015:1-21.

[2]胡俊_.我国食用菌资源状况及生产对策[J].食用菌,2000(3):3-6.

[3]胡永光,李萍萍,袁俊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探讨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7,(09):05-17.

篇7

茶叶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茶企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想要获得长效发展,就需要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提升茶叶企业的品质和效率,这也是当前茶企经营发展的唯一出路。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科技在各个企业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想要实现企业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就需要结合网络技术,提升自身的经营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时展需要,实现茶企的长效稳定的发展。

1.茶企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茶叶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从整个社会发展状况和茶企经营发展来看,整个茶叶产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我国是茶叶种植和生产大国,茶叶企业覆盖面广,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尽管茶叶产量品质都在不断增长,但是却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茶叶的品质没有得到有效的把控。此外,随着中西茶叶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茶叶产品不断出口到多个国家,茶叶产品的规范化标准不足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不仅不利于我国茶叶企业的国际化贸易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着茶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创新茶叶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才能为茶企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茶企未来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土壤。茶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茶叶企业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构建茶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模式,不仅要优化经营元素,而且还要实现茶企内部结构的调整与重塑,通过不断优化和改造茶企的经营管理模式,为茶叶企业融入更多创新元素,激活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发展动力。此外,从全世界茶叶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来看,我国茶企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思想观念陈旧较为突出,大多数茶叶企业都沿袭着传统的经营模式,对于市场的敏锐度不足,对于消费者的需求了解不够全面,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茶叶企业的规范化发展。因此,对于茶叶企业而言,如何加强自身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需要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了解自身需求和消费者需求,为企业发展融入更多创新元素,进而实现茶叶企业的健康发展。

2.新形势下茶企所处的环境分析

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想要适应时展需要,就要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模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茶叶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是经营理念的创新,而应当从茶叶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寻求更适应茶企发展的思路。我国的茶叶企业众多,规模也很大,但是大部分茶企仍然停留在传统经营的阶段,从企业管理模式到企业经营思路都十分传统,这种固有的模式很难满足现代市场发展需要。当然,这与我国的企业传统发展模式有很大关系。我国茶叶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对于千变万化的市场发展很难做出及时应对。所以,面对当前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现状,只有从茶叶企业内部入手,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经营理念,优化经营机制,才能更好地满足茶叶企业的发展需要。此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茶叶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应当将网络技术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选择更加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实现价值最大化。茶叶企业可以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为企业提升效率,节约成本,依靠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地提升茶叶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3.新形势下茶企发展的要求

我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和思想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对于不同的文化资源也有着不同的要求。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极为重要的文化元素。随着茶叶企业的不断发展,在当前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也不断地融入茶文化元素,以此提升茶叶企业的文化品位,以实现茶叶企业的健康发展。随着人们对于养生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茶叶产品的消费热情也日益高涨。茶叶产品的消费群体也越来越大,有力地提升了茶叶的影响力。随着人们对茶叶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茶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要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将消费需求融入到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更好地满足茶叶企业的经营需求。随着茶叶产业的日益发展成熟,我国也出现了大量的茶叶企业。茶叶企业在国际茶叶贸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众多茶叶产品中,绿茶占有率较高,红茶产品还需要进依赖进口,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茶叶企业整体经营仍然面临着挑战。因此,想要实现茶叶产业的整体发展,就要不断创新茶叶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提升茶叶企业的竞争力。

4.新形势下茶企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我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茶企经营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对于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来说,加强和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茶叶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且也能够更好地实现茶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茶叶企业在经营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在融入新的经济元素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传统茶文化的运用,通过茶文化元素的融入,既能够满足茶叶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提升茶叶企业的文化价值,进一步促进茶叶企业的健康稳步的发展。由此,茶文化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融入了社会生活元素和大众风俗习惯,使整个茶文化得到更好地展现和传承。在对茶文化的思想内涵进行诠释中,也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探究,使茶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展现。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到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不仅能够丰富企业管理模式,而且也能够使茶叶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更具有科学性和思想内涵。从以往的茶叶企业经济管理状况来看,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茶叶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很好地关联,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文化等元素没有实现有效融合,在很在程度上限制了茶叶企业的发展,削弱了茶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当前茶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茶叶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为茶叶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动力,实现茶叶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5.新形势下茶企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思路

茶叶企业在经济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首先要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茶叶企业只有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进行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才能更好地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实现理想的经济效益。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茶叶企业如果能够将网络资源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就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加强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需求,选择更合适的茶叶产品,为企业生产经营寻找到更适当的出路。茶叶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投入广告,选择合适的营销平台,也确保产品能够更好地投入市场,减少茶叶企业成本,使经济效益获得最大化。其次,茶叶企业在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中,也要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整体方向和趋势有所了解,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模式能够适应时展需要。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茶叶企业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关注,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加强茶叶产品的调整与创新,使茶叶企业的成本与效益成正比。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地提升产品的品质与内涵,无论是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还是文化内涵,都是茶叶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最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茶叶企业的发展也要打破传统观念,不断融入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元素。茶叶企业要重视和提升自身的经营模式,积极了解市场发展变化,及时作出有效应对,才能实现茶叶企业的长效发展。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加快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既是当前社会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茶叶产业发展的要求。茶叶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也要通过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更加完善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以此促进茶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华.茶企业如何做好茶叶品牌营销[J].农产品加工.2011(02).

篇8

[中图分类号] R47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8-0146-04

静脉输液为有效快速的给药途径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儿科治疗中。但由于小儿躁动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较差,以往常应用夹板固定输液肢体,但对患儿的固定性较差,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对患儿的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1]。有研究指出[2],小儿前臂静脉输液进行按压式输液手掌稳定器固定肢体,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固定的稳定性,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及家属的满意度,效果确切。

为了探讨小儿前臂静脉输液固定肢体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对小儿前臂静脉输液进行按压输液手掌稳定器固定肢体,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2011年9月~2014年9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3个月~8岁,平均(4.3±1.5)岁。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制定的PICU收治患儿的标准[3]:出现循环、呼吸等重要脏器急障碍或功能衰竭,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或潜在性生命危险,需予以生命支持,经抢救治愈或有望好转者。其中意识清醒者60例,神志不清躁动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1.6)岁;意识清醒者30例,神志不清躁动者2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4±1.5)岁;意识清醒者30例,神志不清躁动者2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因某种因素放弃治疗、救治无望、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急性恶化的慢性病变、急性传染病者。两组的性别、平均年龄、意识状态、疾病严重程度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注意事项、护理等常规护理模式,输液前臂用直板型夹板固定;研究组进行按压式输液手掌稳定器及心理干预法,按压式输液手掌稳定器法:①输液前护理:以文字及口头解析形式告知患者家属,小儿前臂静脉输液中应用按压式输液手掌稳定器的优点、目的、应用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与患儿及监护人员建立较好的医患关系,交流友善真诚,通过表情、眼神等暗示性方式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情绪改变,进而对自身的行为特征进行调整;②输液时的护理:小儿掌心部位放置按压式输液手掌稳定器的前端掌心垫,掌心位于功能部位,降低局部长时间固定导致的手掌疲劳不适感,两条束带条予以固定,避免因患儿躁动时导致滑脱,确保固定带平整,避免引发肢体血液循环不畅,束带条松紧适度可随意调整,增加患儿的舒适感,根据患儿的肢体长短情况设置伸缩杆活动情况,操作需迅速,最好一次穿刺成功,护理中予以肢体语言及昵称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对于配合较差的患儿,培养鼓励其勇敢意识,向其他患儿学习,通过眼神接触、抚摸等方式降低患儿的抗拒意识,促使患儿主动配合应用小儿按压式输液手掌稳定器,应用过程中增强巡视,检查是否有漏诊,询问监护人员及患儿应用的舒适感,松紧度进行随时调整;③输液后护理:完成输液后为患儿拔针,指导监护人员及患儿正确掌握棉签止血的按压方式,并表扬患儿。④心理干预护理: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对于不同性格的患儿予以不同的心理护理,应用肢体语言及昵称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消除或降低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促使患儿主动配合使用按压式输液手掌稳定器及静脉输液。

1.3 评价指标

参照以下评估标准[4-6]:应用诱导期合作评分(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 ,ICC)、改良耶鲁儿童术前焦虑测评量表(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各项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固定稳定性、患儿的依从性情况,以及对患儿血液循环造成影响的情况;比较两组完成输液情况及一次穿刺成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临床操作、服务态度、环境、健康宣教等各项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进行SPSS18.0软件系统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后的诱导期合作评分(ICC)、改良耶鲁儿童术前焦虑测评量表(MYPA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均有改善,但研究组护理后的ICC、MYPAS、STAI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6] 陈秀捞,蔡荣英,翁琼英,等. 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观察[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 11(3):284-285.

[7] 杜建敏,向梅. 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效果的探讨[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1122-1123.

[8] 吴守宇. 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6):173-174.

[9] 龙晓艳. 静脉输液固定手托板的临床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8(11) :702-703.

[10] 杨美英,张美霞. 骨科患儿术中肢体静脉输液不同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4):1053-1056.

[11] 李春霞. 心理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2015,(8):192-193.

[12] 王志明,余玉娥,鲁敏卿. 两种小儿静脉输液固定法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202-203.

[13] 李素明,苏慧敏,金萍,等. 按压式输液手掌稳定器在小儿前臂静脉输液中的使用效果及护理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22-123.

[14] 苏慧敏,李素明,曹志华,等. 心理支持对提高前臂静脉输液患儿使用按压式小儿输液手掌稳定器依从性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173-174.

[15] 于振燕,刘丽霞,孙静,等. 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输液顺从性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3):282-284.

[16] 曾月嫦,麦海娟,马梦玲,等. 系统心理干预联合按压式小儿输液手掌稳定器在小儿前臂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1002-1003.

[17] Nichols KR,Karmire LC,Cox EG,et al. Implementing extended-infusion?Cefepime as standard of care in a children's hospital:A prospective descriptive study[J]. Ann Pharmacother,2015,49(4):419-426.

[18] Khongkhatithum C,Thampratankul L,Wiwattanadittakul N,et al. Intravenous levetiracetam in Thai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status epilepticus and acute repetitive seizures[J]. Eur J Paediatr Neurol,2015,7(4):264-268.

篇9

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与网络环境的有效融入,尤其是随着当前“互联网+”与各个产业发展的融入程度不断提升。对于茶叶企业经营建设来说,成熟应用网络资源,融入网络环境,构建会计信息共享机制极为必要。而从目前整个茶叶企业建设状况看,其会计信息共享机制较为欠缺,其影响了茶叶企业经营建设的成熟度,尤其是未能为茶叶企业提供相应基础。

1当前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客观形势分析

我国是传统的茶文化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茶与我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了体系化的文化元素。而随着当前多元文化经营发展不断成熟,如今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元素,还是其中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都是当前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值得被我们深入传承和系统化融入的内容。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价值作用认知日益全面,如今茶叶企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全新机遇期,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以及市场发展的具体需求,实际上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全新命题。从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状况看,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在于企业经营与市场发展需要的融入度不够,尤其是目前多数茶叶企业仍然停留在发展的较低阶段,其发展层级与整个市场需要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因此茶叶企业相应适应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就必须对市场需要予以融入,从而使得茶叶企业能够适应整个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具体而言,当前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其正处于从发展内涵到发展元素的系统化提升的关键阶段,而互联网建设的成熟发展,决定了整个茶叶企业必须将网络因素与茶叶企业自身发展相融合。不仅如此,在网络环境日益成熟的今天,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和机遇,当然,网络环境也对茶叶企业经营提出了相应要求,相对于传统茶叶的经营管理机制来说,其与互联网+时代的具体要求之间存在极大差距,认知不足,弥补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需要,将茶叶企业经营与现代元素相融入,从而必然能够实现茶叶企业现代化机制建设。事实上,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果其能够构建完善的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其能够为自身经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尤其是其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发展,从而实现自身内部资源的有效调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其能够让整个茶叶企业内各个经营板块之间互相融入,相互配合,从而实现自身经营发展的最大合力。

2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开展的背景认知

在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是其重要元素,现代化的财务机制能够优化茶叶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同时也能够为其茶叶企业适应市场形势,满足自身发展提供了相应基础和前提。当然,在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将网络资源的相关信息及应用优势与其相融合,其必然能够为整个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科学、客观的决策依据。对于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会计信息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完善的信息元素,能够为茶叶企业财务体系建设提供前提,同时也能够为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取得最佳效果奠定基础。在网络环境影响下,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如何才能实现有效共享就需要我们深入探究,并从中寻找到合适的内涵与价值理念。当然对于茶叶企业会计信息资源来说,只有构建具体的资源共享模式,其资源才能实现最大化发展应用,因此,如何在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优势,构建满足茶叶企业经营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当然,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来说,其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建设,需要与市场发展趋势和企业自身需要相融合,这是该模式实现最佳效果的基础和关键。客观的讲,目前多数茶叶企业由于缺乏系统化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因此,企业在应用相关信息时,其缺乏对冗杂信息的有效筛选,因此其经营效果并不理想。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其能够引导茶叶企业形成健康的财务管理机制。实际上,良好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对茶叶企业的影响是内外双向的,其对茶叶企业内部经营来说,其能够为其经营发展,尤其是整个茶叶企业内部各个板块能够形成系统合力,从而提升各个板块之间的最大合力,不仅如此,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也能够为整个茶叶企业经营提供有效支撑。进而为整个茶叶企业实现最大经营效益提供相应基础和保障。而对外来说,通过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构建,其能够引导茶叶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各项要求,尤其充分满足整个网络环境建设过程中的客观需要。

3网络环境下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相关要求

在网络环境建设发展不断成熟过程中,信息技术为企业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帮助,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与企业现代化机制建设提供了基础。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先进经验看,应用网络环境资源,构建会计信息机制,是整个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要求。但是从当前多数茶叶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上看,多数茶叶企业目前尚且处于传统发展阶段,其整体创新动力不足,管理思想落后,同时其在经营机制建设上也较为落后,更为重要的是多数茶叶企业未能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其企业管理相融入。而在信息化机制建设日益成熟的今天,由于缺乏成熟的信息管理机制,企业信息机制建设的不足大大影响了整个茶叶企业的经营效果,尤其是企业内部未能形成系统化的信息资源应用机制,从而使得企业内部信息资源未能形成有效的互动与共享,从而影响了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在当前网络环境建设不断成熟,茶叶企业必须结合网络资源的成熟应用,构建完善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实现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目标。事实上,当前整个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只有实现其信息资源的共享性,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机制,可以说,该共享机制是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资源共享机制建设过程中,其指的是通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资源,整合企业资源,通过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各个板块资源,从而实现整个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4基于网络环境的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分析

我国是传统的茶叶大国,完善的茶叶产业发展体系中,茶叶企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价值。但是我国多数茶叶企业仍然处于传统发展状态,无论是企业的经营内涵,还是其发展成熟度,均与时代的成熟度之间有着重要差别。从当前整个茶叶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看,受到委托关系的相关影响,加上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出现,从而使得专业第三方机构很难为茶叶企业提供良好的经济决策帮助和依据,尤其是其很难对茶叶企业成本管控和茶叶资源预算管理机制实施有效开展。尤其是受报税和会计报账等因素影响,其很难确保茶叶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必须借助多种要素,提升茶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比如通过充分应用网络环境和资源优势,构建完善的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等等。客观的讲,在网络环境发展过程中,构建和应用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其实际上是从动态化机制发展状态下,所构建的数据机制,其将为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实质性决策依据和内涵。当然在这一机制中,其能够实现会计核算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项功能,通过该共享机制建设,其能够实现财务运行状况的及时有效控制,同时其相对于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来说。该机制更具开放性和实时性,不仅如此,其通过电子化应用,从而实现整个机制的高效运用,并且也大大丰富和优化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功能应用,而这一机制建设,实际上也有效解决了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复杂性和时间性,尤其是其能够及时获得数据,从而实现整个财务会计信息的及时有效生成,从而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在应用茶叶企业会计信息共享机制时,如果只是对茶叶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调整和修补,那么其只能是较低程度的完善与解决,其很难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和应用价值。对于会计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状况及其具体内涵来说。想要实现最佳经营效果,必须从信息化建设的时代化要求分析入手,通过创新茶叶企业的管理机制,优化茶叶企业的具体经营元素,从而为茶叶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有效帮助。

5结语

随着茶叶企业经营建设发展不断成熟,如今利用市场理念和时代元素,提升茶叶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发展要求。相对于我国极具优势的茶叶产业体系来说,当前多数茶叶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经营状态,整个企业与市场发展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才能实现茶叶企业最佳经营效果就极为必要。在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融入和借鉴互联网元素,已经成为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必然要求,因此通过融入网络要素,构建满足茶叶企业经营的会计信息共享机制就是其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京伦.基于公司信息透明度的IT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兼述我国通信运营企业的经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5):215-217.

[2]冉秋红.基于会计信息共享的组织间成本管理框架及实施路径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62-165.

[3]卢相君.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共享质量的整体评价———会计信息流动性分析[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5(4):303-306.

篇10

关键词:

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具体对策;人力战略

在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而对于多数茶叶企业来说,由于其缺乏应有的经营理念,整个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效果与整个茶叶市场的经营发展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除了技术和理念的欠缺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相对落后,也已经成为其重要的限制因素,因此想要做好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就必须充分做好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当前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问题分析

具体而言,当前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当前整个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总体规划,尤其是多数茶叶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加上其运营经验相对不足,从而使得整个茶叶企业实际运行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客观而言,当前多数茶叶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往往是岗位空缺,就随时进行补充,未能从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角度来进行开展。其次,现阶段,多数茶叶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其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无论是其绩效管理,还是培训管理,都缺乏科学化机制。对于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管理的效果,其必须充分注重发挥企业员工的作用,因此,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其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值得我们探究。对于企业职工来说,无论是具体的薪酬绩效,还是培养机制,实际上都对整个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开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除了要充分做好人力招聘工作外,还要完善员工的激励机制,通过具体创新,从而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此外,当前茶叶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较小,加上其整体缺乏对员工作用价值的准确认知,缺乏制定具备极具竞争力和薪酬机制,从而使得员工招聘难度较大,并且限制了企业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未能对员工的心理素质状况形成全面认知,因此茶叶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不断加大。尤其是其技术人员和核心员工的流失,更使得整个茶叶企业实际经营与具体需要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最后,通过对当前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多数茶叶企业未能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在多数茶叶企业看来,企业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投入,同时其也未能直接产生相关经济效益,因此,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涵和价值理念。事实上,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内涵,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从根本上影响茶叶企业经营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探究适合茶叶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2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客观要求分析

通过对当前茶叶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当前其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首先,对于企业来说,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是当前茶叶企业满足整个市场经营的客观需要,而想要有效开展这一工作,就必须充分注重将茶叶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与企业经营相结合,因此,在茶叶企业开展人力资源工作时,其不仅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才,更需要具备懂得市场管理和营销的专业人才,只有配备了完善的人才储备体系,才能够满足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此外,结合当前茶叶企业转型发展和整个行业发展的具体特点来看,都需要完善构建人力资源保障机制,目前很多茶叶企业都未能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制定了应有的人才管理工作思路和目标,因此,探索产业化和链条发展已经是很多茶企在转型发展环境下的具体需要,而针对这一发展趋势,就需要整个茶叶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融入这一系列要求,尤其是需要具备掌握专业经营理念和现代经营意识的人才,因此,必须及时构建人才储备机制,从而满足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最后,对茶叶企业经营活动开展来说,必须认识到,随着当前先进人才和技术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人才矛盾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这一客观形式,茶叶企业需要从自身培养和完善人才招聘体系等一系列渠道拓展入手,完善茶叶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渠道,通过融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完善企业管理流程和激励机制,从而使得整个管理过程进一步流向化和机制化。可以说,人才机制建设是当前实现整个茶叶企业人力资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完善性开展的必然要求,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必然使得整个茶叶企业能够从传统走向现代。

3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价值

在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其经营效益的获取,而实现其最大经营效益,就需要做好成本管理机制和市场经营理念的有效融入。当然,在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力成本也是其重要的经营成本。通过效益较好的茶叶企业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之所以能够实现最大经营效益,重点在于有效完善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其人力的实质性管控,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发展效益的有效维护。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活动开展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其必然能够实现以下价值:首先,通过完善开展人力资源工作,能够为茶叶企业运行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成本管控,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最大化,为整个茶叶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储备能力,对于茶叶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是影响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完善的人才配备机制,直接影响到其长远发展。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来说,如果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应有的人才队伍,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完善的薪酬培训机制和激励计划,能够实现人力资源开展工作的最大化。其次,在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完善人力资源成本管控,也是满足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当前整个茶叶经营建设开展状况来看,其需要从多个视角来认知,人力资源供给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如何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就需要从企业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优化和创新来具体实施。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代化机制建设过程中,通过优化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细化管控机制,必然能够将人力成本管理纳入到科学化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其最佳效果。最后,对于中小茶叶企业来说,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是整个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茶叶企业经营转型发展过程中,想实现良好的生态效果,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要有完善的工作氛围,如果茶叶企业具备了完善的人力资源工作范围和机制,那么其必然能够引导员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到整个管理过程中,而如果缺失了这一机制,那么将会大大影响到茶叶企业职工的心理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

4茶叶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思路

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其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想要发挥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充分做到:首先,要积极注重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的专业化与科学化把控,从而提升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最佳效果。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因此做好战略规划,将其纳入到动态化管理体系内,其必然能够为整个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基础。最后,要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员工奖励机制相结合,通过丰富各项元素,从根本上提升茶叶企业职工自身工作技能和水平的实质性提升。茶叶企业要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自身管理相结合,尤其是对于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来说,不仅要具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施及完善的管理理念,尤其是构建先进的企业内部管理理念,目前多数茶叶企业都是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转变而来的,不管其具体的经营理念,还是管理模式都相对来说较为落后,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整个茶叶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就不能单独地对其持续开展,而是将其纳入到整体内部管理机制的体系之下,来具体实施。最后,茶叶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发展机制,通过优化人才队伍基本建设,实施精细化和集约化人才管理模式,从而在满足茶叶企业经营转型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具体需要,从根本上满足茶叶企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可以说,清晰完善的人才机制必然是整个茶叶企业实现人力资源成本管控工作价值的基础和关键。

5结语

人力资源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优化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状况,提升其具体应用价值和具体内涵,才能从根本上发挥人力资源在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尤其是随着当前茶叶企业经营效果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整个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探究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思路,就需要认知其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梦华.江苏金坛BH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68-73.

[2]张小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179-182.

[3]罗剑宏.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53-58.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应用方向;思路分析

结合当前整个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要求,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技术有着成熟体系化的应用氛围和环境,如今能够准确全面认知到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要求,其必然能够为茶叶企业创新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和内涵。

1当前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形势分析

我国有着成熟完善的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理念,无论是具体的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要素,还是整个茶叶企业转型发展体系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都是当前茶企转型发展过程中,可以融入和借鉴的具体内容。不仅如此,茶叶企业转型不仅是引导人们认知丰富的传统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传统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知识中有着丰富的文化素质和理念内涵,因此在整个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市场营销效果,就必须认知到整个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对市场发展要素的具体影响,通过融入市场发展要素的具体要求,从而实现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理想效果。茶叶企业转型发展活动的开展与设置,客观上反映的是当前整个茶叶产业市场的成熟与完善,因此无论是具体的市场经营理念,还是整体市场发展机制,其实际上反映的是对当前茶叶企业市场经营工作的全面准确认知和理解,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系统化开展,不仅丰富了人们对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更是为人们掌握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理念提供了重要的切入点,因此如何实现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理想效果,探索适合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思路就极其必要。对于茶叶企业转型发展活动具体开展来说,融入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于整个茶叶企业经营与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与完善。通过创新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体系和方法,有效融入人们的兴趣和关注点,从而实现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理想效果。对于茶叶企业转型发展来说,其实际上从客观上,也反映的是人们对茶叶产品健康养生价值充分重视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当前人们生活理念和生活元素不断丰富完善,茶叶企业经营关系到茶叶产品的品质生产与实际化经营,通过应用计算机技术,充分融入科技元素,从而为茶叶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在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创新与完善经营理念,极为必要。计算机技术的系统化应用,必然实现了整个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理想效果。

2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具体需要

对于茶叶企业来说,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将为茶叶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全新动力和元素。而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全面应用的当前,茶叶企业在生产经营与具体管理过程中,计算机技术有着成熟而完善的应用空间,而计算机技术不仅满足了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实现创新突破的核心与关键。当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是茶叶企业转型生产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茶叶企业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基础和关键,当然在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其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主要优势表现为:其一,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整个茶叶企业生产过程中,其大大提升了茶叶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从而大大降低了茶叶企业的运行成本,提升了茶叶企业各项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际上,对于茶叶企业来说,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对整个企业的发展与推进有着实质性优化和推动。结合当前整个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状况来看,如果能够将计算机技术系统化融入到整个茶叶企业具体运行过程中,其必然能够为茶叶企业发展带来颠覆性影响。从当前整个茶叶企业实际经营状况来看,无论是其经营能力,还是经营水平,都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极大差距,通过对茶叶企业的具体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中最大的问题和不足,对市场发展过程中,企业发展能力与实际发展之间存在极大差距。所以,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果其不能有效应用科学技术,其很难满足茶叶转型发展的具体要求。

其二,计算机技术能够被系统化应用到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体系之中,当然其必然能够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实质性帮助,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来说,无论是具体的经营环节,还是茶叶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其都需要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其中。随着当前该技术应用日益成熟和完善,在整个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环节体系之内,均能实现计算机技术应用与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全面融入,而在这一过程中,其能够为茶叶企业科学经营、科学管理提供实质性支撑。最后,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今其正面临快速发展的时代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其需要将茶叶企业自身经营目标与茶叶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同时从当前整个时代的具体发展趋势来看,整合企业资源,创新企业形式,优化企业内涵,正是当前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要求,而想要实现这一理想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对这一系列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通过集约化管理,及时了解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项要素。而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展茶叶企业管理,必然能够为茶叶企业经营注入全新经营理念,从而实现茶叶企业经营水平的实质性提升。

3计算机技术对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价值作用

对于茶叶企业来说,转型发展是实现其整体价值的和核心观念认知。因此应用计算机技术将为茶叶企业转型提供核心力量和支撑,无论是具体的经营要素,还是相应理念内涵,都需要将完善的理念内涵融入到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这一客观环境中,通过具体融合,从而满足茶叶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要求。对于茶叶企业来说,计算机技术的系统化融入,其融入的不仅是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其实现的是茶叶企业经营理念的创新与完善。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如今人们在饮茶时,其更多关注茶叶产品的品质内涵,因此,想要满足人们的健康养生,创新茶叶产品品质筛选的具体思路就极为必要。而通过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和应用到茶叶产品的筛选过程中,其必然能够为茶叶产品的价值优化提供实质性帮助。不仅如此,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其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无论是经营理念,还是其营销模式,都需要充分结合时展趋势,不断优化,通过创新茶叶企业的经营理念,从而满足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需要。结合当前互联网电商模式发展不断成熟,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通过使用互联网来挑选产品,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丰富和完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其能够有效满足人们的应用需要和企业管理的具体要求。

4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向分析

茶叶企业转型发展推进过程中,其需要实现从经营内涵到外在理念的融入,尤其是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不断成熟,如今茶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其具体应用方向主要集中表现在茶叶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和企业营销模式中,因此对于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创新茶叶企业经营理念与计算机技术的实质性融合。通过对当前茶叶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如今我国茶叶企业正在经历从传统模式到现代经营模式的转变与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茶叶企业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必须创新茶叶企业经营理念,优化计算机技术的具体应用思路,通过具体融入,从而满足茶叶企业的转型发展。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无论是计算机技术的具体应用状况,还是其发展程度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而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不断成熟,其不仅为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注入了全新内涵,同时更重要的是其为茶叶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活动有效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茶文化资源,无论是茶叶企业的数量,还是茶叶产品的产量,都是我国茶叶产业经营发展的核心优势,通过对当前整个茶叶产业发展的具体趋势,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如今茶叶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经营水平较差,其不仅无法满足人们对茶叶产品的期待值,同时也大大限制了茶叶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结合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这一客观形式,融入计算机技术,其必然能够为茶叶企业转型发展注入全新活力。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活动开展来说,应用计算机技术,其不仅能够创新茶叶企业经营理念,同时也能够大大优化茶叶企业自身经营环境和氛围,更重要的是随着当前互联网电商逐渐发展成熟,如今网购已经发展成为消费者全新消费习惯和内涵,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充分有效应用计算机技术,从而才能为茶叶企业发展适应整个时代趋势提供相应要求。

5结语

总的来看,对于茶叶企业经营发展来说,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应用对其所带来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影响,无论是具体的发展内涵和价值理念,还是整个茶叶企业的发展机制与环境,都深受茶叶企业经营状况影响,因此,合理化应用计算机技术将为茶叶企业转型发展奠定核心支撑。当然,对于茶叶企业具体经营发展来说,只有积极融入计算机技术应用环境,构建自身经营模式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相融合的环境,才能满足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具体需要。

参考文献

[1]江春霄.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中国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3(2):122-125.

[2]杨丽春.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茶叶烘干实践的策略分析[J].当代财经,2014(11):123-125.

[3]关国锋.循环经济与福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3):263-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