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班组长发言稿

班组长发言稿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22 23:12: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班组长发言稿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班组长发言稿

篇1

大家好!

篇2

一、基本概况

我们编组车间共有四个班,20名班组长,通过调研期间对几个小组的走访。一班东尾张世杰、二班车号**、三班辅牵张怀玉、四班东尾王振东在的小组中作用发挥较好,能够充分调动小组人员学习,作业演练的积极性。有个别小组:一班车号长霍宝臣、一班辅牵张春生、二班防护石涛班组长作用发挥不强,小组人员缺少合力,互控能力''''比较差,造成班组管理上的被动局势。甚至还有一部分班组长不管事,得过且过,松、懒、散问题并好人主义极为严重,放松了自我管理,视规章于不顾,我行我素,执行规章不严肃,存在一种无所谓的思想和侥幸心理。从思想上没有认识到“小问题、大隐患”,没有深刻领会到“松是害,严是爱”的思想意识。

二、班组管理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1、通过调研过程中发现班组管理、班组长作用的发挥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对待两违考核的问题,部分职工在发生两违时,不能正确的面对考核问题,态度极为不端正。这部分职工一般缺少诚信度,侥幸心理极为严重。发生问题不能够对班组长、或车间及时主动的反应真实情况。主要还是班组长缺乏管理手段,没有争先创优的意识。不能与班组人员很好的进行沟通与交流,忽略了“以心交心,价值千金”的概念,从而导致不能从分的调动小组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意识。在小组氛围中不能很好的形成一种争先,干劲十足的和谐氛围。

2、近期调车作业中经常出现错误显示信号。如:连接过程中调车员显示十、五、三车距离信号,显示十车的时候误打出五车,然后采取停车措施。经车站审核这种情况下不纳入考核,但是调车员在实际作业中自控的效果还不是特别的明显,错误显示信号时有发生。

3、年休假期间各个小组人员紧缺,出现替班人员较为频繁,所以导致出勤率的无法保障。

4、在对班组建设调研中发现,发挥作用优秀的班组长**,能够充分利用心灵的沟通,在他的班组中出勤率高,班组人员团结,互敬互爱,时刻都充满着和谐温馨的氛围。从这一点看出班组管理中心与心得沟通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很多班组长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是:班组长业务素质不高,缺少与小组人员的及时沟通。二是对调皮职工管不了,对资历深厚的老职工不敢管,蹑手蹑脚缺乏力度。三是班组长中仍旧存在严重的好人主义现象,对班组人员的违章违纪等不良性的问题不管不问,能放就放,认为是对他好,实际上班组长本身就没认识到“严是爱,松是害”真谛。四是班组长的工作方法简单,心绪懒散,得过一天是一天的想法较为突出。思想上就做不到真人负责,工作上一路走马观花。安全责任意识更是无从谈起,带头违章违纪。五是班组长带头作用差,不能真正的带领小组人员,认真学习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事故教训,致使一些隐患性的违章重复发生。

5、通过调研结果分析,我认为成为阻碍班组管理建设的关键有:一是个别职工业务素质与企业文化修养比较低,生产作业中安全第一的思想松懈,意识淡薄。二是职工混水摸鱼,不能正确及时的认清跨越发展的形式。三是值班主任在管理中仍存有漏洞,班组长作用不强,发挥带头作用不到位。缺乏对以严治站的认识,对班组管理要求不严格,所以滋长了职工违章违纪不在乎的心理。

三、加强班组建设下步工作

1、从关心职工、尊重职工、理解职工入手。奠定感情基础才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基础。利用各种形式与职工近距离的交流,从而向职工进行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安全从管理做起。管理从心入手,从基础工作落实做起,大力宣传企业文化教育,共建班组和谐氛围。

2、做好自管型班组的加强管理工作,让班组长和职工都知道自己怎样做才能够达到自管型班组的标准,通过发挥班组长带头作用,增强班组战斗力和凝聚力,带领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形成班组内控网络,班组长应该拿起自己的权利,使用好它并放弃好人主义,维护好小组职工团结。使“两违”数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不断增强班组自我管理意识,摆脱依赖、应付的被动管理,使班组建设形成人人负责管理、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互控管理的新局面。

3、强化班组的基础建设。班组不进行人人负责管理,人人参与管理从根本上就起不到互控的作用,也就达不到保安全作业的目的。因此,抓安全管理必须首先解决班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矛盾。

4、改进工作方法:增强班组共同建设和谐的基础。要改变过去那种管的多、帮的少,检查多、指导少,看问题多、抓经验少,批评多、表扬少的现状。通过扶植引导、出主意、想办法,调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让班组在实践中提高我们认为应该做到“四个结合”、“四个为主”。四个结合、四个为主是:管于帮结合,以帮为主,按照逐级负责制,从车间到值班主任,在对班组考核中,发现问题不单纯是考核完就了事,而是和班组一起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检查与指导结合,以指导为主,在检查中发现不足,不是只作为问题进行记载,而是提出自己的见解,指出应当怎样做;看问题与抓经验结合,以总结经验为主,用典型引路解决班组建设中的问题、难点;批评与表扬结合,以表扬为主,注意发现班组建设好的办法,鼓励进行新的探索。

5、采用倾斜政策,充分调动班组长积极性。例如:对好的班组长进行评先、评优等重点考虑,使班组长有奔头,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另外,还要给班组长一些权利,例如班组的优化组合权,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职工保安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6、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消除隐患活动,消除不安全隐患,控制“两违”问题的发生,从车间班子做起,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控制,把作业出场到位、计划组三核对、调车区长计划的编制、劳动纪律等惯性两违做为切入点,落实好“各项安全控制办法”,从严给职工把关,本着强化职工积极性的原则,减少问题的发生。

篇3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十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要求,高职学校专业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进行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高职生在参加以就业为目标的生产一线实习中锻炼,企业对学生的管理与企业员工相同,使高职生提前完成由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的转化,他们不仅仅只学会一项操作技能,重要的在确立人生信念,强化职业道德,适应岗位要求,磨练个人意志,学会人际交往,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化过程中将有较大的进展。

本研究通过深入访谈法,了解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当今高职生专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影响其社会化进程的各种因素,便于职教工作者对高职生进行科学地、及时地指导,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他们的社会化教育,帮助高职生愉快的完成实习任务,为将来的就业增加信心。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的入选条件和获得

通过抽样选取我校2007级系统、网络等专业在到校外实习基地――嘉兴融信科技有限公司、嘉兴加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创智有限公司、嘉兴市无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嘉兴市承启网络等有限公司实习的三年级学生,向符合入选条件的实习生介绍本研究,并遵循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深入访谈。

2.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参与本研究的对象为我校在企业实习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其中15名女生,20名男生,年龄在20~22岁,学历均为高职。

3.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深入访谈法,记录了35名高职生在专业实习中的主观感受,了解他们在实习中真实思想,概括出影响他们社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二、结果

经过调查概括,影响高职实习生社会化进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点。

1.人生职业理想模糊

经过调查,高职实习生普遍缺乏人生理想和信念,自己没有制定一个中长期的人生职业规划。从学校走进企业,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和单一的流水线工作,对一些人生问题缺乏认识,诸如: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应该追求什么?人生价值何在?我们为外企老板“打工”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不甚清楚。人生信念的确立,实际上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过程。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变得复杂不一,高职生普遍缺乏较明确的人生职业理想和信念,实习时常常混天了日,不思进取,影响着高职生在实习过程中社会化的进程。

2.个人综合素质欠缺

高职生的年龄在16~19岁之间,正处于心理、个性、品质的易型期,也是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的重要时期。据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存在“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重操作,轻知识”的现象,其中轻素质主要是轻人文素质的提高,即重学会做事,轻学会做人,这种现象的后果,会导致个人的综合素质存在缺陷。因此,他们在生产流水线实习时,具体操作时往往不用心思考其原理,而是将其配件简单组装,完成一道工序了事,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大量次品、废品、重新返工的现象。个别学生的自制能力差,经不起社会上的诱惑,个别人沉迷于网络,甚至成瘾,导致个人意志消沉,实习时经常出现迟到、甚者旷工等现象。高职生个人素质存在缺陷,也同样影响着高职实习生社会化的进程。

3.适应企业能力较差

实习生到企业实习,就要认同职业的行为模式,遵守厂规、厂纪,自己的行为逐步达到行业规范的要求,达到企业对岗位的要求。大型企业或外资企业都有自己先进的管理模式,对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要求,都有详细严格的规定。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是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管理方式,我校实习基地创智、加捷等公司均对员工采取5S管理和考核,企业的管理纪律和操作规程非常严格,在无菌车间内统一着装,穿工作鞋,按规定进行风淋浴,按规定的通道行走,手套、口罩规范佩戴,按时上班,经常加班,每天的工作时间10小时左右。经过调查,企业岗位的要求与实习生的自身能力存在着差异,由学生的角色向员工的角色转化较慢,大部分实习生需要经过1~2月的时间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少部分学生由于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而被迫中断实习,影响着高职实习生的社会化进程。

4.个人心理素质低下

心理素质社会化就是使人的健康的心理指导自己的行为。据调查:年龄在20~22岁之间,正处于心理、个性、品质易型期的高职生,心理上还不成熟,个人心理承受能力还不强,心理素质还不高。实习生进入企业实习前,对企业、社会估计过高,对一切环境理想化。实习后,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受到管理人员批评时,上夜班疲惫时,就会对自己的选择发生动摇,心灰意冷,心灵孤寂,尤其是和领导、同事、同学不协调而发生矛盾时就会出现退缩心理,实习中不能虚心接受领导、同事的建议和批评,对人冷僻、淡漠。由于个人心理素质较差的原因而中断实习,较大地影响着高职实习生心理素质社会化进程。

5.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能拥有较多的成功机遇。实习生的社会化过程很重要的是要学会生存,增强参与社会的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共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礼貌待人。据调查:实习生普遍缺乏与人交谈、倾听的艺术和技巧,不知道如何同领导、同事相处,如何共事,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一旦有矛盾,就可能要发生争吵甚至打架斗殴等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实习生人际交往能力、处世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同样影响着高职实习生社会化的进程。

三、对策

1.加强学生实习前教育,使高职生有充分思想准备

(1)开展专题讲座

学校根据内容安排《就业指导》课教师、班主任及实习指导教师,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教育的内容包括:①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明确人生的意义。②学习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及实习公司员工的行为规范,使高职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是高职生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特定过程,是高职生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是培养高职生适应社会,提高能力促进其成长的重要阶段。③介绍实习企业的环境、特点和企业文化。学校专业部应在实习前,让高职生知道即将实习的时间、地点,并介绍企业的概况、文化、工作特点、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等。④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强调实习过程中集体的团队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高职生法制观念。⑤学习实习企业的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范。教育引导高职生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防范工作差错的有效途径。在实习前组织他们重点学习安全实习的相关内容,如安全用电制度、安全生产制度、产品的安全包装制度等。

(2)进行班会讨论

以“怎样完成顶岗实习任务”为题进行教育和组织高职生讨论。讨论题目如“怎样尽快适应新的实习环境”、“怎样和领导、带教师傅、同事相处”、“怎样做一个好员工、优秀实习生”、“当同学在实习中遇到困难想退却时,你如何来帮助他(她)”、“班干部、团员如何在实习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可分组讨论后,人人写出发言稿,选出有教育意义的稿件发言,使高职生对角色转换及环境的转换有一个理性认识。

(3)互相交流经验

安排上一届已实习过的优秀高职生和即将实习的高职生进行交流,现身说法,介绍实习中的注意事项及实习成功的经验。运用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案例,对实习生进行强化教育,让他们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2.加强实习前技能训练,树立高职生实习的自信心

高职生在专业学习中,虽然经过了学习理论、实验、技能操作等多个环节,但仅仅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初步过渡。为使他们在进入实习企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在进入实习企业前,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进行专业技能操作的强化训练,训练后对高职生逐个进行考核,不及格者留校再训练,推迟实习。在高职生实习前提高技能操作水平的同时,给予心理辅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相信自己的能力。

实习前对学生进行与企业“接口”的5S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坚持日常严格考核,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保持清洁,按规定放置物品,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为在实习中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奠定基础。

3.加强心理方面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受知识、技能、环境、经验、阅历的限制,部分高职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更为薄弱。大部分高职生在实习前担心与企业领导、班组长难以沟通,害怕难与带教师傅、同事建立良好关系。因此,应及时对高职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强化教育,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引导高职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主动并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与别人交谈和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学会同领导、同事、同学如何相处、如何共事、如何协调,虚心接受企业的每一级领导的工作安排和批评,逐渐学会尊敬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和善待人,以真诚、谦虚的态度,发展和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实习生的心理状况,定期给予辅导。

参考文献:

[1]尹保华.通识社会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04-223.

[2]武正林.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