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09:35: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投资流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研究背景
公司的投资行为一直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话题,先前的研究主要从投资和现金流的敏感度研究投资问题。考察投资对公司内部现金流是否存在敏感性,对其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即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投资不足与理论下的过度投资问题,一般认为公司内部人与外部的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问题的存在导致市场不完美,增加市场摩擦,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的成本,管理者只能依靠内部融资,从而引发投资不足。Jensen(1986)指出现代企业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股东与公司的管理层利益目标可能出现分歧,产生委托问题。管理层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公司的价值最大化,可能滥用资金,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享受在职消费,为了企业扩张而投资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这就产生了过度投资。
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著名的资本结构无关理论,认为公司环境是无摩擦的话,公司的投资机会是由公司的最优投资决策决定,公司的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信息不对称理论表明:如果信息是完全对称,则消除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企业的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问题得到解决,然而。Myers and Majluf(1984)认为当管理者与外部投资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高额的外部融资成本,前者主要考察当面临更多信息不对称的企业是否会受到融资约束而表现出更强敏感性,引起投资不足,后者主要研究当公司拥有大量的现金流时是否存在过度投资的现象。FHP(Fazzari,Hubbard,Petersen,1988)发现Tobin’s Q和现金流量都影响投资,他们以1970—1984年84家美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股利支付率作为标准,把企业按照融资约束的程度分为低、中、高三组,采用回归方程证实投资与现金流之间显著相关和利用行业样本发现剩余现金流与任意投资正相关,Hadlock(1998) 使用美国435家公司1973—197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随着内部人持股比例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非单调趋势。Ghose(2005)利用美国石油业的历史数据证实,每当国际石油价格上升时,丰富的非预期现金流量会导致该行业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Rechardon(2006)进一步证实超额现金流与过度投资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拥有高现金流水平的公司容易发生过度投资。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基本上延续了国外文献的研究方法,主要检验公司投资与企业现金流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如何受到融资约束等条件的影响,刘昌国(2006)使用2001—2004年的数据从自由现金流量的角度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很大程度地存在自由现金流量的过度投资行为,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2007)利用上市公司(2000—2002)数据研究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以及相关制约机制是否有效,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王彦超(2009)认为,当公司持有超额现金时,融资无约束的企业容易发生过度投资。
根据先前的研究结果,似乎可以得出结论:过度投资主要是由于问题的存在,信息不对称则是导致投资不足的一个主要理由。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目前尚存在没有考虑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非线性问题,缺少从企业的成长阶段视角分析公司现金流对非预期投资的影响。在理想世界里,边际托宾Q值是公司资本投资的唯一驱动力,公司投资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公司的投资行为还会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公司融资环境、现金流量、成长机会等。根据现代企业投资理论可知,企业的成长机会是企业投资需求的内在驱动因素,企业的成长机会越好,其投资需求就越高。当公司在高成长阶段时,公司投资机会较多,公司管理层会相应增加投资以获得较好收益;而当公司在低成长阶段时,公司投资机会不多,公司管理者更多会选择持有现金谨慎投资,待有更好投资机会再进行投资。企业如同人及其他生物一样,也有成长周期,并在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目标,面临着不同的风险。各个阶段投资现金流、财务约束都会发生变化,因而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也会发生变化。
鉴于此,本文拟考察在公司不同的成长阶段非预期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性。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现金流在不同成长机会的企业中对非预期投资行为的作用是否相同,验证信息不对称理论下的投资不足与自由现金流假说过度投资的假设。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Hansen(1999)发展门限面板模型来自动确定成长机会的门限值,避免人为主观确定划分成长性的缺陷,利用这个门限值对公司的成长机会进行内生的划分,并进一步检验这一关系是否存在成长机会门限效应,在不同的成长机会下,自由现金流假设是否成立。
二、研究方法与设计
(一)过度投资的变量
对于投资效率的变量主要有两种模型:一种模型以Vogt(2004)为代表,采用现金流—投资敏感度模型对相关的理论进行研究,在投资模型中加入现金流与投资机会的交叉项来反映投资的效率。另一种是以Richardson(2006)为代表,将企业投资总额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预期投资,主要由企业成长性、现金流、财务杠杆等因素决定;另一部分则是非预期投资Overinv,由投资总额减去预期投资的残差来予以表示,若残差为负则表明投资不足,若残差为正则表明投资过度。笔者使用Richardson(2006)的模型来测度非投资效率,其方程如下:
INVi,t=α0+α1Qi,t-1+α2LEVi,t-1+α3Cashi,t-1+α4Agei,t-1
+α5Sizei,t-1+α6Returni,t-1+α7INVi,t-1+■Industry+■Year
+εi,t (1)
其中,INV为当年的投资水平,我们以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除以上年的总资产代替,Q为上一年投资机会,以托宾Q值代替,LEV为上一年的财务杠杆,以资产负债率代替,Cash为公司持有的现金流,以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代替。Age为公司的上市年龄,Size为公司的规模,以年初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代替,Return为资本市场股票的年回报率,Industry和Year分别为行业、年度哑变量。本文将方程(1)的拟合值作为预期投资水平,残差部分作为非预期投资部分,当方程(1)的残差大于零,为过度投资,残差小于零,为投资不足。
(二)使用的计量模型
在面板模型中可以利用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来体现数据资料的异质性,在一般的面板模型中,大部分假定参数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实际上,参数固定的假设使其无法恰当地描述变量之间的实际关系,可能导致实证结果错误。因此需要改变系数的面板模型,Threshold Panel模型就是其中之一,门限面板模型是由Hansen(1999)提出来的,该模型由于综合了非线性与Panel Data两种模型的很多优点,门限模型从数据本身隐含的信息中,通过估计进行分组,确定门限使所有横截单元均具有结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实证研究中通过主观判断分组的不足。笔者使用Hansen的门限面板模型来进行实证研究,其单一门限模型如下:
Overinvi,t=μ1+β1xi,t+β2FCFi,t-1I(gi,t-1≤γ)+β3
FCFi,t-1I(gi,t-1>γ)+εi,t (2)
其中,i表示公司(1≤i≤n),t表示年份(1≤t≤T),Overinvit表示非预期投资的变量,FCF为公司持有的自由现金流,以公司经营现金流量净额超出公司适度投资水平的部分代替,x为对过度投资有显著影响的一组控制变量,包括财务杠杆、投资机会托宾Q值,g为衡量成长阶段的门限变量,本文以总资产增长率代替,γ就是要求的门限值,I为示性函数,当括号中条件满足时,I值为1,否则为0。误差项ε假设服从均值为零,标准差为σ的随机干扰项,Ui为固定效应,目的是用来捕捉不同条件下的异质性,β1为控制变量的系数,β2、β3分别表示当成长性在不同区制下的自由现金流量系数。
为进一步检验门限效应是否存在,需要建立假设如下:
H0:不存在门限效应即β2=β3,H1:存在门限效应即β2≠β3。
如不拒绝原假设,则门限效果不存在,两区制系数相同,此时方程2退化为一般的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如拒绝原假设,则门限效果存在,门限值将面板数据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制,在不同区制,变量的关系不一样,从而表现出不同的门限效果,Hansen提出使用F统计量F(γ)=[S0-■来进行假设检验,这里的F分布是非标准化的卡方分布,样本的经验分布使用Bootstrap得到,这样就可以得到相应的P值,根据计算的F统计量来判断是否拒绝原假设。另外一个检验是门限的估计值是否等于其真实值,其检验方法是构造一个似然比检验统计量LR来检验门限值的真实性,原假设H0:■=γ0。相应的似然比统计量:
LR(γ)=■
以上假设仅存在一个门槛,但从实际角度来看,很可能存在两个甚至更多的门限值,多门限模型相应的计算、检验类似与单门限模型,这里不再赘述。
三、实证研究结果
(一)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本文的数据信息主要来源于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SMAR数据库以及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以2004—2010年沪深股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按照以下原则选取平衡面板数据样本:(1)由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特性,从样本总体中剔除了金融行业公司;(2)剔除研究变量有缺失值的样本;(3)剔除样本区间内被ST和PT的公司;(4)选取从2004—2010年连续7年均可获得相关数据的公司,符合平衡面板要求的数据样本。筛选后,共获得了5 236个(公司年)样本数据资料,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 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的平均水平一般低于上年总资产的10%(5.96%),公司的平均投资机会托宾Q值1.646,公司持有的现金流达上年总资产6%左右,平均资产负债率(LEV)达到49%,各变量标准差比较小,表明各公司之间的相关变量差异不大。
表3展示的是Spearman和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其中右上角是Spearman相关系数,左下角是Pearson相关系数,发现投资与托宾Q值、现金流Cash、自由现金流正显著相关相关,与财务杠杆负相关,也即拥有较多的现金流、自由现金流、较高Q值的公司,投资会更多,而财务杠杆值与公司的投资相反。
(二)回归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以Hansen提出的门限面板模型为基础,探讨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是否会因为处于不同的成长性而存在单一或多重门限效应,所以我们需要先对模型的门限效应是否存在进行检验,然后根据其结果进行实证分析。
表4给出的是不同成长性下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单门限、双门限和三门限效应的检验结果,F统计量和采用自助抽样得出的P值以及相应的临界值,从表中结果来看,单门限、双门限的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而三门限检验结果不显著,因此推断不同成长性下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存在双门限效应,即他们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因此当变量Growth在不同的区制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系数会有不同的含义。
两个不同的门限估计值以及95%的置信区间展示于表5,由表4、表5及图1可以看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有两个显著的门限值,其一为0.0619,其二是0.1586,根据这两个门限值把上市公司按照成长性分成3个区制:低成长区(Growth≤0.0619),中成长区(0.0619
0.1586)。
表6列示了面板门限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从结果中发现:非效率投资与托宾Q值正显著相关,其相应的T统计量值为1.84,P值0.04,资产负债率(LEV)负相关,其相应的T统计量值为-2.06,p值为0.023。令人惊讶的是,不同的成长区间,非效率投资与现金流的关系显著不同,在低成长区间,非效率投资与现金流是显著负的相关关系,其相应的T统计量为-6.52,P值为0.000,与经典的自由现金流假说不一致;然而,在中成长区间,非效率投资正相关与现金流,但其敏感性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其T统计值为1.376,在高成长区间,非效率投资与公司内部现金流显著正相关,其相应的T统计量值为7.23,支持自由现金流量假说。
(三)一个可能的解释
为了进一步研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关系,笔者利用成长性把上市公司分成3个成长区制,进行了统计分析,表7给出了上市公司在不同成长区间下的分年度分布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成长区间上市公司的频数分布是不一样的,中成长区间的样本最少,在年度频数分布上来看,2008年在低成长频数最多,高成长接近最少,这可能与当时的经济环境有关,2008年的经济危机导致在低成长区间的上市公司增多,此后,中国实施4万亿元的救市政策,2009—2010年经济开始复苏,因而,低成长区间的上市公司开始逐年减少,中成长、高成长区间的开始逐年增加。
表8给出了上市公司主要变量在不同成长区间上的均值统计,从表中左边结果可以看出,公司的平均投资、托宾Q值、内部现金流、资产负债率、非效率投资都随着成长区间从低成长到高成长的变化而增大,在高成长阶段,这些指标平均值分别为0.0791、1.836、0.0668、0.547和0.0178,其中资产负债率超出50%,负债率相对比较高。在低成长区间,公司内部的平均现金流大于投资的1.115个百分点(占总资产的1.115个百分点,其他一样都是相对于总资产);在中成长区间平均投资额与公司内部现金流旗鼓相当,这个阶段现金流与投资额是相适配的;在高成长阶段,超出现金流的平均投资额占总资产1.23个百分点。非效率投资指标在低成长区间是-0.0173,显示投资不足;在中成长阶段为-0.00026,比较适中;在高成长阶段为0.0178,显示过度投资。表8中右边给出的是分组T检验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投资额、托宾Q值、资产负债率、非预期投资在三个阶段显著区别,而公司内部现金流在高成长与中成长阶段在统计上没有差别,也即在高成长区间公司现金流的增长不能满足公司投资的需求,从而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显著增加。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低成长阶段,上市公司投资机会较少,然而公司内部现金流量比较充足,即使拥有充沛的现金流,也因为投资机会较少,而不能投资,因而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导致公司内部的现金流与投资成负相关关系,这与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不一致;上市公司进入中等成长阶段,上市公司投资机会开始增多,自由现金流也随着增加,而且两者比较适配,因而两者正相关但不显著;当上市公司进入高成长阶段,这一时期上市公司已经进入高速扩张阶段,这一时期,由于投资大幅增加,上市公司内部现金流不能满足投资的需求,然而市场预期前景好,托宾Q值增大,市场高估了公司的发展前景,很容易得到外部融资,因而资产负债率增加,出现过度投资的现象,投资与现金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而支持自由现金流假说。同时上述的实证结果表明,外部经济环境也是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当经济较冷时,大多数公司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当经济过热时,上市公司进入了过度投资的时期。
四、结论
综上所述,鉴于大量的文献考察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但早期的研究经常忽略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非线性存在可能性,即忽视了不同成长阶段下投机机会不同的条件,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10年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从企业的成长机会的视角分析上市公司内部现金流对企业投资的影响,针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相对于成长机会可能存在门限效应。借鉴Richardson(2006)的方法构造出过度投资,运用Hansen(1999)所提出面板门限模型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我国上市公司中在不同成长机会下自由现金流对投资的影响是否存在门限效应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的主要结论:(1)公司的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与投资机会存在2个门限3个区制效应即低成长、中成长和高成长效应,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因为不同的成长性,表现出非线性关系;(2)在低成长阶段,自由现金流与非预期投资存在着负的相关关系,这与经典的自由现金流假说矛盾;(3)在高成长阶段,自由现金流与非预期投资存在着正的显著相关关系,支持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中成长区间不显著;(4)在中成长与高成长阶段,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不一样,高成长投资现金流比中成长性敏感性高且显著。本研究结论表明,上市公司的非预期投资行为投资是随企业成长性动态变化的。
【参考文献】
[1] Jensen M.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 Takeov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323-329.
[2] Myers,Stewart and Nicholas Majluf,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4(13):187-221.
[3] Fazzari,Steven,R . Glenn Hubbard and B ruce Petersen.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J]. Brooking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8.
[4] Hadlock,Charles,Ownership,Liquidity,and Investment[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29(3),487-508.
[5] Ghose,s.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Over- investment by the U.S. Oil Industry[D].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Rochester,2005.
[6] Richardson,S. Over-investment of Free Cash Flow[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6,11(23):159-189.
[7] 刘国昌. 公司治理机制、自由现金流量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J].经济科学,2006(4):5-13.
[8] 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7(7):44-52.
概述
建筑工程造价是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造价、竣工结算造价的统称。它们是建设项目在不同建设阶段投资控制的依据。投资估算是指建设项目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依据现有的资料和规定的估算办法,对建设项目的投资金额进行估计,然后编制申请投资计划报告。经批准的投资估算造价就是建设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它是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设计方案选择和初步设计阶段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目标。投资估算的编制方法有生产能力指数法、概算指标法、类似工程预算法等几种。
生产能力指数法
生产能力指数法是根据已建成的同类建设项目装置的生产能力与投资额和拟建建设项目装置的生产能力来估算拟建项目的投资额。因物流项目不同于生产性项目,且拟建项目千差万别,故不推荐采用此方法。
概算指标法
当拟建项目的初步设计深度不够,不能准确计算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时,只要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比较成熟,而旦又有同类结构的概算指标参照时,可用此法。
概算指标是指比概算定额更加综合扩大的分部工程或单位工程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量标准和造价指标。在建筑工程中,往往按完整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并以平方米、立方米、米为计算单位。由于物价波动,人工工日单价、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单价不断上涨,造价指标也随之而变化。为此,概算(估算)指标要采用"消耗量"与"单价"分离的办法,根据不同建筑、结构类型的单方建筑面积耗用主要资源的数量标准,再按照计算时的当地人工工日单价、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单价和间接费取费标准,计算出适用的概算(估算)指标。然后按以下公式估算拟建项目的投资造价:
拟建项目的投资造价=拟建项目的建筑面积x相应的概算指标
采用概算指标估算法进行造价估算时,如果拟建工程的结构特征与概算指标有所不同,则应先对概算指标进行修正,再用修正后的概算指标估算造价。
修正概算指标的方法,是从原概算指标的工料数量或费用中减去与设计不同部分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数量及其相应的价值,再加进设计该部分所需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数量及其相应的价值。公式如下:
修正概算指标=原概算指标换出结构构件的价值+换入结构构件的价值
换出(换入)结构构件的价值=∑[换出(换入)结构构件的分项工程量×本地区相应的定额单价]
类似工程预算法
类似工程预算法是指利用以往类似工程预、结算的单方造价,按照概算指标估算工程造价的办法,对拟建工程的造价进行估算。
采用类似工程预算法估算工程造价时,对拟建工程结构特征与类似工程结构特征方面的差异,可采用上述修正概算指标的方法加以修正,对拟建工程地区与类似工程地区在人工工日单价、材料预算价格、机械台班单价、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费率等方面的差异,则用以下方法进行修正:
拟建项目的投资估算造价=拟建项目建筑面积×类似工程单方造价×K
式中K是本工程与类似工程之间的差异系数。按以下步骤和方法计算求得:
(1)计算类似工程预、结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在全部工程总造价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用其百分比表示,即Pi%(i=1,2,3,4,5)。
(2)计算拟建工程地区与类似工程地区在人工费单价(1),材料费单价(2)、机械费单价(3)、其他直接费费率(4)和间接费费率(5)之间的差异系数:Kj=拟建工程地区(j)单价/类似工程地区单价(j )x100%(j=1,2,3,4,5)。
(3)计算差异系数K=P1%×k1+P2%×K2+P3%×K3+P4%×K4+P5%×K5
建立物流企业基建投资估算体系
设想
根据我国物流企业的特点,建议采用概算指标法与类似工程预算法相结合的估算方法,建立物流企业基建工程项目(如库房、办公楼、货场、专用线、商务楼、员工宿舍等)的投资估算参考指标体系。具体设想如下:
(1)收集近期类似工程的造价资料(概算、预算、结算等)。
(2)根据物流企业的工程结构、装修现行标准,调整修正现有的概算指标(如2005年某地区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3)通过人工、材料、机械单价的价差调整,编制出本企业当年的各类工程概算指标(单方造价)。
(4)统计分析近年来本地区人工、材料、机械单价波动情况,预测今后3-5年的人工、材料、机械单价波动趋势。
(5)根据本单位当年的各类工程概算指标和今后3-5年的人工、材料、机械单价波动趋势预测,计算拟新建工程的投资估算(单方投资及总投资)。
具体问题说明
价差
(1)人工工日单价和机械台班单价变化引起的价差,可以计取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
(2)市场采购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价差,不能计取其它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计划利润,但可计取税金。
各种市场材料的价差=(市场采购价格-定额预算价格)×定额用量
市场材料通常是指钢筋、水泥、商品混凝土、木材、沥青、玻璃、防水材料、大理石、花岗岩、瓷砖、墙地砖、马赛克、轻钢龙骨吊顶、木门、铝合金门窗、保温材料等。
(3)地方材料和其他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价差。由于这类材料的品种繁多,不能像市场材料那样逐个调整,一般是按各地区造价主管部门定期的综合调价系数进行统一调整,只能计取税金。按下列公式计算:
地方材料和其他材料价差=单位工程项目直接费×综合调价系数
建设项目总投资的构成
按我国物流企业基建部门现行的投资估算范围考虑(可不考虑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贷款利息、铺底流动资金),拟建项目总投资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工程建安费(设备购置费一般由其他部门申请)。
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大部分以第一部分的建安费用为基数计算)。
(1)土地使用及迁移补偿费(在现有物流企业内的建设项目可不考虑此项)。
(2)建设管理费:建设单位管理费(1%);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费(2%);招标服务费(1%);工程建设监理费(2.5%);施工图技术审查费(0.5%)。
(3)前期工程咨询费(0.5%)。
(4)工程勘察设计费(平均3.5%左右)。
(5)工程项目评价费(约1%)。
(6)工程保险费(0.5%)。
(7)配套设施建设费( 62元/平方米 )。
(8)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2%或2000元/平方米)。
(9)白蚁防治费( 3.5元/平方米)。
(10)高可靠性供电费用及临时接电费用( 240元/ KVA,0.053KVA/平方米,240xO.053=13元/平方米)。
第三部分:预备费用,包括基本预备费(5%)和涨价预备费(3%或按以下计算确定)。
编制计算实例
本文以某省某物流企业常见的办公楼工程为例,通过修正、调整2005年某地区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出某物流企业2010的该类工程的概算指标(参考2005年同类工程的概算单方造价);然后统计分析近年来本地区人工、材料、机械单价波动情况,预测今后3-5年的人工、材料、机械单价波动趋势,最后计算出该物流企业拟新建办公楼工程的投资估算(单方投资)。
工程建安费
(1)己知某物流企业2005年同类办公楼的工程结算单方造价为1480元/平方米(其中土建工程单方造价约为1280元/平方米)。
(2)查找土建装饰工程主要工料指标(参考2005年某地区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调整)。
(3)2004年第三季度、2010年第四季度土建工料单价及价差调整计算(见表1)。
人工费价差(可计取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202.9元/平方米×[1+( 12.67+0.28+4.17+3.42)/1 00]=202.9×1.2054=244.58元/平方米。
市场材料费价差(可计取税金):152.28元/平方米×(1+3.42%)=157.49元/平方米。
总价差:244.58+157.49=402.07元/平方米。
价格上涨幅度:402.07÷1280=0.314,约为土建工程原单方造价的31.4%。
(4)安装工程因无详细的工料指标,可参考土建工程工料单价及价差调整计算后的上涨幅度,计取安装工程的工料单价及价差调整上涨幅度也为31.4%。
(5)工程造价由2010年的1480元/平方米时,修正、调整为2010年的1480元/平方米×(1+31.4%)=1945元/平方米。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大部分物流企业没有专业的基建管理部门,所以应计算建设单位管理费(1%)或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费(2%)。
(2)其他费用计算:招标服务费(1%),工程建设监理费(2.5%左右),施工图技术审查费(约0.5%),前期工程咨询费(约0.5%),工程勘察设计费(3.5%左右),工程项目评价费(约1%),工程劳动保险费(0.5%),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费( 62元/平方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2%或2000元/平方米),白蚁防治费(3.5元/平方米),高可靠性供电费用及临时接电费用(240元IKVA, 0.053KVA/平方米,240 ×O.053 = 13元/平方米,其他(招标场地费、试验费、消防检测费等,约0.4%)。即:
1%+2.5%+0.5%+0.5%+3.5%+ 1%+0.5%+2%+0.4%=11.9%;
54+3.5+13=70.5元/平方米。
预备费用
基本预备费(5%),涨价预备费(由以下计算预测估计确定)。
2004年到2010年6年间工料单价上涨幅度约为31.4%,换算到每一年的工料单价上涨幅度,即(1 +x)=1.3141/6=1.0466,得x=0.0466=4.66%/年。
库房工程单方投资估算指标计算
1945元/平方米×(1+11.9%+5%)+70.5元/平方米=2344元/平方米
根据我国现行的基建程序,大中型工程的建设周期需3-5年,预计在第三年开始招标,签署施工合同,可以此时间点(第三年)来计算涨价预备费,则新项目的单方投资估算应为:
1948x(11.9%+5%+(1.0466) 3)+70.5=1948x1.315+70.5=2633元/平方米
其中工程费为:1948x(1.0466) 3 =1948 x1.1464 =2233元/平方米
企业在流程优化过程中会面临以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有的企业制定好了战略,但是对于战略如何落实,从组织、流程、绩效到IT支撑各个方面似乎都存在问题,不知道从哪里去切入。
第二个问题:大革命似的流程优化运动,没有具体目的,没有项目范围,只有工作量,这种做法的结果会导致部门间无休止的讨论与争吵,但不知道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容易陷入就流程而流程的低水平讨论中,而忽略组织的经营目标和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及效益点。
第三个问题:流程改善后,领导找不到改善的感觉,因为这些改善不是他的痛处。流程的改善本身不是目的,之上应该有更高的管理命题,比如不知如何调配人手?不知道还有成本空间可挖?流程的改善只是手段和过程,最终要解决业务之痛。
笔者建议,企业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先找到关键的问题,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的流程分析。从流程的角度去切入,只要能更好地达成这个目标,所有的工具和方法都会为我们所用。流程本身是对企业业务模式、组织、业务的运转的一个表述,企业所有的问题要得到解决都要落到流程上。通过流程分析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再进一步通过落实到流程的作业手册和IT工具来实现。
以业务改进为目标的流程优化可以用这样一个体系来表述:一个诊断、三次优化、两个落实、一个推动。
一个诊断就是要找目标。从两个方面找目标,一个是找达成企业战略要求的目标,一个找到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目标后,流程优化就有了方向(如图)。值得注意的是,目标最好能有可量化的KPI来衡量,并且明确现状值和分阶段的改进目标值,这样流程优化的改进过程和价值才可度量。
三次优化首先是流程框架体系的优化。流程框架体系的优化是优化企业的业务模式、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最后我们还可以优化企业的职能,提升组织的效率。我们以采购的业务模式为例来了解流程框架体系优化。通过采购品分类我们了解企业的战略和组织应该怎么去设计,包括采购策略、管理方式、决策分权、组织配合,最后形成企业采购战略、采购管理模式、业务模式。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把所有工程性的产品做成战略采购,并进行集中采购。集中采购以后相应的业务管理的方式、业务运转的模式和业务流程都会不一样。
其次就是流程的优化。流程的优化其实是优化企业业务模式后能落地在流程上。这个方面的流程优化就是要通过流程优化的手段把企业的问题解决掉。前期作诊断时,会发现企业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比较散,应该把企业的问题归结起来形成关键的问题。流程优化要去解决这些关键问题。
例如某电信企业投资流程优化过程中发现企业有这样的问题:市场导向不够、项目周期长、市场响应速度慢,影响投资收益。电信企业的投资在于建网、建基站。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是看网络铺建速度和覆盖广度。市级公司一年可能有上千个投资项目,这些项目都需要相应市场。我们对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结论是企业对投资的项目没有进行区分,无论大项目小项目都是同样的流程;另一个是地市级建网授权不够,项目审批时间长,很多需要上经理会,甚至到省级公司审批。平均每个项目审批时间大约20天左右。框架体系优化后将企业的项目分为两类投资,一类是大型资本性的投资。第二类是小基站的建设,每个项目投资金额不大,但是项目多,总金额大,叫做滚动性投资。对滚动投资优化的结果是对零散的投资要通过预算来控制。前期可根据市场的情况制定投资计划预算。因此需要强化滚动性投资预算的流程。该电信企业的业务中原来没有这个流程,现在就要增加这个流程,对原有的滚动性投资流程进行优化。这个优化的流程里面所有公司的总经理会、上级公司不需要再参与这样项目的审批,审批周期由20天降低到8天。
期货投资最主要的意义之一就是帮助企业转移、规避价格风险,它是一种预防措施,它通过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同时做方向相反而数量相同的交易,如果现货市场上由于价格波动给交易者造成了损失,可以被期货市场的交易盈余抵补,因此,也起到了价格风险对冲的效果。但是期货投资业务本身是高收入高风险的投资业务,近年来发生过多起由于风险控制不当,而发生巨额亏损的事件,如巴林银行倒闭案以及中航油巨额亏损事件。那么,企业如何去规避在进行期货投资时可能面对的风险,如何将风险置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从而获取高额回报?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是规避期货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1 内部控制的基本含义
内部控制理论是随着企业内控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内部控制的专题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并认为内部控制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监督等5个方面。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正确地管理和控制风险,而非减少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对关键控制流程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点和控制缺口,通过强化相关部门控制职责,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完善制度规范,建立测试方法和标准,保证内控体系有效运行。
2 企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及其风险管理
期货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期货投资收益的可能值偏离期望值的可能性和幅度。对于期货投资活动而言,风险伴随于整个期货投资活动。也就是说,控制期货投资风险,应确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进而找出流程中的重要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是有效规避期货投资风险的关键所在。
2.1 业务流程的基本含义及基本特征
业务流程的基本含义是指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全部线路和环节,即产品从开始接收操作直到最后完工所经历的全部业务手续,包括业务流程所涉及的全部人工工艺、计算机操作工艺、管理工艺、监护工艺过程。
企业期货投资业务的流程:投资者在进入期货市场前,要与所选定的经纪人结合定期制定投资计划。当决定从事期货交易时,首先要向期货交易所的会员经纪商开立帐户,同时建立印鉴卡,签妥合约书,此后投资者资金进出全凭印鉴。交易投资者通常以电话通知的方式给经纪人交易订单,订单上包括买或卖商品种类、契约数量、提运月份及价格等。当经纪人应下订单时,即以口头复诵一遍,或以书面邮寄方式确认订单。该交易订单立即被送到经纪商办公室的电讯室,登记、打戳时间,然后立即由电讯室以电话通知交易所的交易厅内该公司的电话员,电话员记下订单传给柜台的交易经纪人,在交易厅内进行交易。成交后,经纪人即在该订单的价格上背书,如果该订单没有价格限制,则经纪人填上成交价格以后,再由电话员传回公司电讯室。客户经纪人立即以电话口头方式通知客户交易已经完成,随后再以书面确认完成。每天交易结束时,会员经纪商再将当日所有交易,报给结算单位,由结算单位进行当天的结算工作。
2.2 企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风险
从期货投资业务流程中可以看出,期货交易不是客户之间面对面的交易,它需要通过期货交易所的交易经纪人,按照交易所规定的操作程序和结算方式进行交易和结算。期货投资业务流程表现出直观性、人际性、流程具有严格的流程方向和步骤秩序的特征、流程没有完全封闭的时间界限及隐含着路线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基本特征。经过对企业期货投资流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评估及分析后,得出企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面对如下几种重要风险:
(1)期货投资方案未经有效审批。指企业期货投资部门编写的期货投资方案(期货投资建议、可研报告),未得到经理办公会议、企业内相关部门、专业公司及法律事务部的有效审批的风险。投资计划是对未来投资行动的一种说明,是对投资活动的指引,它告诉管理者以后的目标是什么,为管理者提供了管理的依据,计划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个投资活动的结果。对于企业期货投资计划,首先应严格按照规定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并应列明拟选择的期货经纪公司,需保值的现货品种、数量、月份和持仓部位,说明所需期货保证金或财务支持等内容。例如在中航油事件中,中航油公司基本上是陈久霖一人说了算,相关部门未对期货投资进行有效审批,党委书记在新加坡两年多,一直不知道陈久霖从事场外期货投机交易,最终导致中航油在新加坡折戟沉沙。
(2)合作机构选择不当,造成损失。由于期货经纪公司是投资者和交易所之间的纽带,参与期货交易只能通过期货经纪公司进行,因此选择一个服务规范、运作优良、综合实力较强的期货经纪公司是十分重要的。若选择了管理不规范、信誉不好、业务素质不高的经纪公司,会对企业的投资带来一定的交易风险。选择期货经纪公司应注意经纪公司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包括注册资本、从业人员、办公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必须提供给客户的基本交易服务等等。
二、投资项目的专业性诊断不足
企业投资主管部门接到下属企业的投资方案后,往往专注于投资项目是否与国家和地区的政策、企业内部的管理规定相符,资料是否齐全,资料的前后逻辑是否一致,经过的流程是否合规等方面的审核,而对于投资项目是否与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状况、资源配置相契合,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方面的诊断性研究不足。各专业委员会也往往是官员多、专家少,资料符合性审核多、投入产出的专业诊断少。
三、投资风险管控不健全
投资风险管理侧重于事前预防,对项目审批流程的形式管控比较多,对于投资决策的论证过程管理不足,对投资的实施过程跟进、事中事后的监督以及投资失败的责任追究缺失,复杂的审批流程规避的是各级决策者的个人责任,因为经过层层审批谁都不对结果单独负责,大家都负责也就都不负责,投资的风险没有人承担。这也是形成盲目投资、投资效益较差的原因,一些企业容易陷入屡投屡亏、屡亏屡投的恶性循环。
四、加强国有企业投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1.建设部门专业化、人员专家化的投资管理部门
投资管理的专业性比较强,特别是对投资项目的诊断需要专业的知识、市场的经验,投资项目审核既要关注法律法规、政策、资料的符合性审核,更要关注项目的有效性诊断,可研报告、尽职调查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要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效益性作充分的论证,管理人员要走向市场,各专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也要充实专家的数量,建设“部门专业化、人员专家化”的投资管理部门。
2.加强投资风险管控
国有企业的投资以企业自身为主、风险自担,应该建立环境分析系统、平衡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关系,合理配置资源等一整套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风险意识、避免或减少投资风险。投资项目应该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综合考虑自身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科学评估市场和财务状况,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避免参与回报率低、超出自身筹资能力、无法达到技术水平的项目,谨慎对待不熟悉、风险大的项目,对资金和技术水平达到投资的项目进行优中选优,把投资失败的风险降到最低。
3.加强财务和审计监督
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全程参与企业的投资活动,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把事前预防与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审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功能,既要保证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合法、有效,又要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效益进行严格的审计。
期货投资最主要的意义之一就是帮助企业转移、规避价格风险,它是一种预防措施,它通过在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同时做方向相反而数量相同的交易,如果现货市场上由于价格波动给交易者造成了损失,可以被期货市场的交易盈余抵补,因此,也起到了价格风险对冲的效果。但是期货投资业务本身是高收入高风险的投资业务,近年来发生过多起由于风险控制不当,而发生巨额亏损的事件,如巴林银行倒闭案以及中航油巨额亏损事件。那么,企业如何去规避在进行期货投资时可能面对的风险,如何将风险置于可控制的范围内,从而获取高额回报?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是规避期货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1内部控制的基本含义
内部控制理论是随着企业内控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理论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内部控制的专题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该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并认为内部控制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以及监督等5个方面。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正确地管理和控制风险,而非减少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通过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公司的主要业务流程,对关键控制流程进行风险分析,找出风险点和控制缺口,通过强化相关部门控制职责,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完善制度规范,建立测试方法和标准,保证内控体系有效运行。
2企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及其风险管理
期货投资风险是指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期货投资收益的可能值偏离期望值的可能性和幅度。对于期货投资活动而言,风险伴随于整个期货投资活动。也就是说,控制期货投资风险,应确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进而找出流程中的重要风险点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是有效规避期货投资风险的关键所在。
2.1业务流程的基本含义及基本特征
业务流程的基本含义是指业务操作过程中的全部线路和环节,即产品从开始接收操作直到最后完工所经历的全部业务手续,包括业务流程所涉及的全部人工工艺、计算机操作工艺、管理工艺、监护工艺过程。
企业期货投资业务的流程:投资者在进入期货市场前,要与所选定的经纪人结合定期制定投资计划。当决定从事期货交易时,首先要向期货交易所的会员经纪商开立帐户,同时建立印鉴卡,签妥合约书,此后投资者资金进出全凭印鉴。交易投资者通常以电话通知的方式给经纪人交易订单,订单上包括买或卖商品种类、契约数量、提运月份及价格等。当经纪人应下订单时,即以口头复诵一遍,或以书面邮寄方式确认订单。该交易订单立即被送到经纪商办公室的电讯室,登记、打戳时间,然后立即由电讯室以电话通知交易所的交易厅内该公司的电话员,电话员记下订单传给柜台的交易经纪人,在交易厅内进行交易。成交后,经纪人即在该订单的价格上背书,如果该订单没有价格限制,则经纪人填上成交价格以后,再由电话员传回公司电讯室。客户经纪人立即以电话口头方式通知客户交易已经完成,随后再以书面确认完成。每天交易结束时,会员经纪商再将当日所有交易,报给结算单位,由结算单位进行当天的结算工作。
2.2企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风险
从期货投资业务流程中可以看出,期货交易不是客户之间面对面的交易,它需要通过期货交易所的交易经纪人,按照交易所规定的操作程序和结算方式进行交易和结算。期货投资业务流程表现出直观性、人际性、流程具有严格的流程方向和步骤秩序的特征、流程没有完全封闭的时间界限及隐含着路线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基本特征。经过对企业期货投资流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评估及分析后,得出企业期货投资业务流程面对如下几种重要风险:
(1)期货投资方案未经有效审批。指企业期货投资部门编写的期货投资方案(期货投资建议、可研报告),未得到经理办公会议、企业内相关部门、专业公司及法律事务部的有效审批的风险。投资计划是对未来投资行动的一种说明,是对投资活动的指引,它告诉管理者以后的目标是什么,为管理者提供了管理的依据,计划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个投资活动的结果。对于企业期货投资计划,首先应严格按照规定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并应列明拟选择的期货经纪公司,需保值的现货品种、数量、月份和持仓部位,说明所需期货保证金或财务支持等内容。例如在中航油事件中,中航油公司基本上是陈久霖一人说了算,相关部门未对期货投资进行有效审批,党委书记在新加坡两年多,一直不知道陈久霖从事场外期货投机交易,最终导致中航油在新加坡折戟沉沙。
(2)合作机构选择不当,造成损失。由于期货经纪公司是投资者和交易所之间的纽带,参与期货交易只能通过期货经纪公司进行,因此选择一个服务规范、运作优良、综合实力较强的期货经纪公司是十分重要的。若选择了管理不规范、信誉不好、业务素质不高的经纪公司,会对企业的投资带来一定的交易风险。选择期货经纪公司应注意经纪公司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包括注册资本、从业人员、办公设备、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必须提供给客户的基本交易服务等等。
(3)没有按规定的程序与合作机构签订合同的风险。有交易就有风险,一个企业的对外交易行为主要是由合同来规范的,所以其面临最大的风险就是合同中的种种陷阱,尤其是在对方缺少履行合同的诚信时,大量无效和内容不规范的合同就会给守约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与合作机构签订合同来规避风险。
(4)开户未经有效审批。开设帐户,企业便可进行期货交易。但是,企业若开立了不合规的帐户,对期货投资将带来很大的风险。例如,中石油海外资金账户由海外子公司分别设立,户头林立、管理松散,曾导致屡屡出现资金流失的现象。
(5)资金划拨未经有效审批。资金的管理是投资成败的关键。资金划拨没有履行相关审批手续,或没有授权的相关管理人员的书面签字审批,这可能会造成资金的滥用,对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中航油公司造成巨亏的一个原因就是,中航油公司原先的核心业务是中国进口航油采购和国际石油贸易,然而公司却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期货投资,这其中的大部分投资资金是没有得到上级领导的审批,致使由于期货投资业务的失败,使整个企业承受巨额亏损。
2.3基于期货投资风险的内部控制设计
2.3.1组织结构设计
完善的风险内部监控体系的运行,必须建立在职责分明的组织结构之上。组织设置要权责分明、相互制衡。一个结构良好的组织不仅可以促使组织中每一个人为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通过期货交易来保值或盈利而尽职尽责,而且依赖组织内的严格分工,做到相互稽核、牵制,避免挪用资金和越权交易的风险,并可及时发现期货投资风险和采取相应对策。期货投资应实行权力集中原则,决策权应由企业的最高决策层掌握,总经理负责。投资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企业战略的体现,是全局性的工作,权力不宜分散。针对于期货投资业务应分别设立期货投资事业部与监督控制部门。期货投资部门其职责为,收集研究期货市场信息,明确其变化趋势,制定期货投资计划;具体操作期货投资交易。监督控制部门的人员主要是监察员,其职责是定期或不定期地查核信息员、会计、出纳等处的交易记录和资金收支记录,核实其记录是否相符,并监督全部交易是否处于原定监控计划之中。
2.3.2建立期货投资管理制度
建立期货投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以控制操作风险。
(1)规定企业期货投资的原则。主要有专人负责原则,选择与现货相关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原则,以防御现货经营风险为目的原则,交易方向相反、商品种类相同、商品数量相等、交货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考虑成本和预期利润水平原则。
(2)规定期货投资程序。期货投资程序分为投资前期、投资期及投资事后评价。①在投资前期的工作:制定期货投资计划、选择合作机构、签订合作合同。投资计划的制定要尽量详尽,包括市场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数量及规避风险的一些措施。选择期货经纪公司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应选择一个能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正确的投资方案的经纪公司。其次,应选择一个能保证资金安全的经纪公司。最好的办法是获得有关资料证明该公司实力雄厚、商业信誉良好,而且在以前的经营中,没有严重的自营亏损,没有经济诉讼案件。最后,应选择一个运作规范的经纪公司。经纪公司应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则的要求,规范经济行为,不损害客户的利益,保证金和手续费的收取合理;②期货投资期指投资计划的执行过程,包括期货价格趋势分析,下单、交易、结算。其中也包括财务部门对交易帐务的处理,登记并进行盈亏平衡分析;③投资事后评价指通过审计发现投资管理中的弊病,为各种弊病的治理提出有效的办法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增强控制能力预防各种弊病的再次发生。
(3)严格制定各岗位职能,对各岗位职能描述做到权责明确、责任分离。在实行过程中要加强审批授权工作,对于审批授权应留有相关记录,监督部门不定期核查。
(4)加强经营活动的复查、业务活动的批准和授权、责任分离、保证对资产记录的接触和使用的安全、独立稽核等控制活动的实施。
2.3.3期货投资管理报告格式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要求报告人能理解自己在控制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将期货投资各环节有关活动、事件进行报告,报告内容要求既包括期货投资环节的,如项目选择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也包括守规和财务方面的报告,这样使得对期货投资的事中控制成为可能,是期货投资内部控制很重要的一环,同时针对突发事件做非程式化报告。
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帮助企业管理及控制风险。对于企业的期货投资业务,可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帮助企业评估期货投资业务中的风险,并可针对期货投资的风险,建立风险控制体系,通过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严格的控制制度等控制手段,达到企业进行期货投资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京民.期货交易风险及内部监控体系[J].当代财经,1996(5)
2徐忠实.期货投资如何控制风险[J].管理精粹,2004(4)
3廖进中,承杰.强化期货投资风险约束机制规范企业交易行为[J].国际贸易问题,1996(4)
一、战略联盟与价值链会计
战略联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 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R. Nigel)提出。其后,希尔拉、包铭心(Beamish Paul W.)、Ranjay Gulati、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等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战略联盟的内涵,其中,迈克尔・波特从价值链视角出发,认为联盟是某一企业同结盟的伙伴一起协调或合用价值链以扩展企业价值链的有效范围。价值链会计的最早提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美的《管理会计》、《哈佛商业评论》、《会计杂志》等期刊上均有对价值链会计的相关研究。在我国,阎达五先生将价值链会计界定为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并确定了价值链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根据价值链会计的主体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单个企业为主体的内部价值链会计和以战略联盟为主体的外部价值链会计。
理解战略联盟和价值链会计之间的密切关系需要准确把握价值链的含义,因为二者是统一于企业价值链之中的。迈克尔・波特指出价值的创造是一系列活动的有机过程,如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及与产品生产有关的各种辅助活动等,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价值链可以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前者是由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组成的,其中基本活动包括研发设计、生产经营、储运物流、市场销售和服务,支持活动包括战略规划、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原材料及设备采购、财务管理等内容;后者也称为产业价值链,可以分为存在于核心价值链与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价值链之间的纵向价值链、存在于核心价值链与最终用户之间的买方价值链以及存在于核心价值链与竞争对手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对手价值链。
通过上述概念的溯源不难发现,战略联盟的目的是实现价值链有效范围的延展,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力,而价值链会计的总体目标是战略联盟中价值链集合上的整体价值增值,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可见二者均以价值链管理为基础,以提升企业价值为目标,因此,完全可以通过价值链会计对战略联盟的业务流程进行刻画以提高战略联盟的有效性,实现企业价值链的扩展。具体的业务流程刻画指标可根据不同形式的联盟进行合理安排设置。
二、战略联盟核心业务流程刻画
(一)R&D(研究与开发)联盟的业务流程刻画
R&D联盟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共同承担新产品或新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共同享受研发成果的联盟形式。R&D联盟中的企业处于价值链上的同一位置,不存在上下游关系,因此对业务流程刻画的重点在于内部价值链会计,其具体指标应包括研发人员比例、研发人员学历水平、研发人员人均经费支出、研发周期、研发成功率、研发投入产出比、研发成果转化率、研发流程固定资产占有率等。除对业务流程进行刻画外,流程评价也是价值链会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R&D联盟中,需要价值链会计以数量化指标体系为基础,评价研发流程的各阶段效果,并不断改进、优化流程,最终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
(二)联盟的业务流程刻画
联盟是指供应商和企业结成联盟,双方协定由供应商按协议内容向企业提供原材料或技术设备,并对企业进行设备使用指导的联盟形式。联盟中供应商和企业分处价值链的上下游,对于企业而言价值链会计的重心在外部,即企业需要通过对自身业务流程的刻画反映供应商的信息,具体刻画指标为:采购周期、供应保障率、主要原材料价格、采购费用、材料成本差异率等。同时为了加强联盟伙伴间的信息沟通,企业应刻画如下指标以增加供应商对本企业的了解:自动化设备装备率、生产率、生产周期、主要原材料单耗、主要能源单耗等。
(三)生产联盟业务流程刻画
生产联盟是指当一个企业的生产能力无法承担订单量时,与另一企业协商共同生产的联盟形式,具体方式可以为租借设备或工人以及订单分流两种。刻画生产联盟的业务流程需要根据其不同的联盟方式来进行,租借设备或工人的情况下,价值链会计的具体刻画指标主要有:设备正常运转率、设备折旧、设备精度指数、设备生产能力及利用率、员工因工死亡率、员工因工受伤率、事故频率、员工违法率、员工出勤率、员工工资水平、福利水平、员工性别比率等;在订单分流联盟方式下的价值链会计刻画指标主要有:订单量、生产能力、订单符合率、生产设备负荷率、员工工作时数等。如果联盟方式是二者结合则需要综合各项指标,尽可能的反映企业的价值链信息。
(四)产销联盟的业务流程刻画
产销联盟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分别负责产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工作,共同完成由原材料到消费品的作业价值链过程并协商确定利润分配的联盟形式。产销联盟中企业与销售商分处于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需要向销售商反映一些基本的产品信息以帮助销售商更好的进行销售策划,其主要刻画指标有:产品合格率、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率、漏检率、产品平均等级、流水线生产能力、单位面积生产能力、生产均衡率、存货周转率、积压率、准时交货率、缺货频率、交货周期、交货吻合率等。销售商需要向生产企业提供的会计指标有:市场占有率、市场覆盖率、销售量、销售价格、销售费用、退换货周期、索赔率等。
(五)投资联盟的业务流程刻画
投资联盟是指当一个企业无力对某项目进行投资时,与另一企业协商共同进行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盟形式。投资联盟的价值链会计刻画根据其投资对象的不同而难易不同,如:投资债券、房产及其他金融产品主要刻画以下指标:投资额、投资周期、投资收益率、投资风险、投资额占企业资产比率、投资额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等;投资创业项目则相对比较复杂,除考虑上述指标之外还应考虑该创业项目与自身企业的竞争关系、己方在该投资对象企业中所占的股权比值等因素。
三、战略联盟支持业务流程的刻画
一般而言,战略联盟是关系企业命运的重大决策,无论哪种形式的联盟均需要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全面配合。这就要求价值链会计在如实刻画上述具体战略联盟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还要对企业内的相关支持业务进行刻画,以便更系统、更充分地提取有利信息用于企业价值链增值过程,其中主要的支持业务包括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等。
(一)战略规划流程的刻画
战略联盟是战略规划实现的重要手段,战略规划也是战略联盟成功实施的重要支持。合理的战略规划下的战略联盟才有意义,因此价值链会计需要刻画战略规划的业务流程,反映规划中的信息,用以辅助战略制定者更好地进行规划。价值链会计对战略规划流程的刻画应将重点置于以下指标:战略规划的起点,战略规划的目的,战略规划的周期,战略规划的进展程度,战略规划的系统性、合理性和前瞻性等。
(二)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刻画
战略联盟中双方企业员工自由度较大,流动性较高,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必须掌握企业员工的相关信息,而价值链会计刻画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则可以满足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信息需求。其刻画指标主要有:人力资源流动率、人才流失率、员工晋升率、专门用于联盟活动的人员比率、员工绩效评价、员工薪酬水平变化率等。
(三)行政管理流程的刻画
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一方面决定了该企业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的组织文化,是其他企业选择联盟伙伴时的重点考虑因素。行政管理包含的流程较为繁杂,价值链会计刻画行政管理流程时应把握可以反映企业主要信息的关键指标以提高可操作性,如:会议频率、会议时间长度、会议管理有序性、会议记录详实程度、领导行程冲突率、信息传递准确性、文秘工作效率、员工意见批复时间、档案管理质量、邮件分发及时程度、打字复印效率、环卫保洁水平等。
(四)企业文化建设流程的刻画
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联盟双方的文化认同程度是决定战略联盟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价值链会计在刻画企业文化建设流程中应着重于以下指标:企业使命、企业理念、企业愿景、企业个性、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企业CI、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企业社会责任等。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文化建设包含许多隐性指标无法量化衡量,需要综合价值链会计和其他管理手段共同刻画反映。
【主要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基金资助
一、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多重风险
随着近年来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当前的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风险已经发生了变化。房地产企业具有项目开发周期长、政策影响大、业务涉及范围广、组织结构多样化和业务流程柔性大等特点。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实际面临的风险包括:宏观经济波动性风险、金融政策风险、土地政策风险、税收政策风险、建筑材料供给价格风险、购买能力风险、行业竞争风险等。而目前影响我国房地产企业的众多风险因素在新形势下最终加剧了房地产企业的总风险。
(一)外部风险
1、政策性风险
在房地产投资过程中,国家政策(如政府的土地供给政策、地价政策、税费政策、住房政策、价格政策、金融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变化给房地产开发商带来不同形式的经济损失或机会从而给房地产投资者带来风险。
2、市场供求风险
由于房地产投资回收期长,房地产商品市场的供求调整比较迟钝。当房地产市场需求不足时,房地产商品持有者往往不愿意在较低价格售出或租出它们。房地产定价和买卖并不公开进行,这就使得房地产商品的市场机制作用缺失,房地产商品交易的价格并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也不能调节房地产市供求到均衡的状态。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商品房空置率在5%至10%之间为合理区,说明商品房供求平衡;空置率在10%至20%之问为危险区,房地产商要采取一定措施,加大商品房销售力度;空置率在20%以上则为商品房重积压区,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当然房地产市场供求也取决于购买者的心理预期和有效购买能力。
3、金融风险
房地产对资金额的要求很高,这是因为土地的获取、工程施工到房屋销售环节等,耗资都是非常巨大的。在中国,房地产业资金筹措主要依靠银行,这就使得银行要承受大量的金融风险。主要指包括银行贷款政策变动风险、信用风险等。银行贷款政策的变动,如信贷额度大小、信用条件松紧、信贷政策倾向性的变动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流管理。随着目前国家一系列紧缩政策的出台,国内房地产企业开发“门槛”提高、银行贷款难度加大,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房地产企业都会因此面临赚取利润的机会或亏损的风险。
(二)内部风险
内部风险是由于企业自身因素影响而使房地产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的风险。如房地产管理者个人知识结构欠缺、对房地产投资和开发理论和基本知识缺乏全面了解,实践经验不足,而带来的主观上预测错误或管理不善造成的资本流失。房地产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内部风险是经营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投资决策风险
由于房地产开发涉及的资本金金额大、开发周期长,通过决策所导致的结果来验证当初决策正确与否具有滞后性,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对各开发环节所做的决策风险性极高。
2、项目管理风险
是指由于房地产企业或投资者由于对房地产企业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的风险。所谓管理不善主要包括:决策者不能胜任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企业员工缺乏专业技能不能适应所在岗位;未处理好各种合同关系;违章或违法等。
3、财务风险
通常投资负债比率越大,财务风险就越高。如项目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以按月或按年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或房地产商不能从资金市场或其他机构获得投资所需资金,出现资金链紧绷甚至断裂的风险。
房地产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即应当进行全面风险管理。
二、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一)房地产企业对房地产市场价格认识不足,不能及时、冷静地预测房地产的潜在风险
纵观国际上历次与房地产有关的危机,都具有房地产价格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等共同特征。当房地产价格增长速度无法通过各地居民收入上升、城市人口增长等社会经济基础因素来解释,也并非由房产出租收益作支撑,那么房价上涨的趋势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如果房地产商不能冷静预测这种潜在风险、及时调整房价促进销售和调整土地储备量,而是一味跟风逐利,就容易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乃至房地产危机的爆发。
(二)缺乏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管理实施,都是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临时就企业运作过程中的某项活动的风险控制管理活动授权给某部门或人员,这种缺乏固定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情形必然导致企业的风险管理实施范围受到局限,风险管理意识不能成为一种企业文化深入到各个方面,风险管理经验、资料无法积累和传递。
(三)缺乏对宏观经济变化、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的研读
房地产业是国家重要的产业链之一,受全国乃至世界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国家的土地供给政策、地价政策、税费政策等,均会对房地产投资者收益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的影响,给房地产商也会带来风险。房地产企业如不能及时识别和控制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法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必将给企业带来诸多困境,甚至威胁企业的生存。
(四)风险管理非系统性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虽然积极引入风险管理办法,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等,但是风险管理仍然没有系统化,主要表现在:未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组织保证;风险管理内容主要集中在财务、工程施工的某些方面,涵盖面较窄,而风险是在企业决策、生产、销售、财务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的,因此必然存在着风险管理漏洞;风险控制方法单一或缺乏灵活性。
三、房地产企业基于风险管控的业务流程优化
风险无处不在,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风险管理是必需的,也是必然的;在对待风险进行管理时应把握关键控制点这是风险管理的积极态度,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不出现系统性偏差;最终风险管理需要必须的手段,内控体系建立与不断完善是风险防范的有效手段。房地产企业如何系统地防范和管理风险?房地产企业要将风险管理要融入业务管理之中,思考设计管理――管什么? 现场管理――管什么?成本管理――管什么?识别风险并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预计到的未来事项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一)房地产企业业务流程的内容分析
房地产企业业务流程到底有哪些。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权威的说法,或许就根本没有现成的答案,原因很简单,没有两家完全一样的房地产企业,企业不同,架构不同,业务流程就可能不一样,但是房地产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却是相近的。主要是买地――建房――卖房,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主营业务不断细分,把房地产企业业务流程划分为核心流程和支持流程。核心流程是指房地产企业那些特别重要的流程,决定着企业的独特性或竞争能力的流程。如投资决策分析流程、开发建设流程、营销服务流程及物业管理流程等,其他流程是对经营提供基本支持所需要的,称为支持流程,如采购、融资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流程。
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还没有真正实现以企业各种流程作为基本的控制单元。企业架构仅仅反映出企业组织形式,它不能体现出企业内部业务工作的流动情况以及顾客(市场)在组织中的核心地位。一个科学合理的房地产企业流程应该表达出企业各种主要流程的运作及相互作用方式。
房地产企业前期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投资分析。必要时引进外包公司进行前期策划,招商、营销进行市场论证,技术管理部进行工程论证,财务部门进行投资预算论证,最终确定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项目立项。
在建房过程中要加强项目管理平台的建设。包括建设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对外包公司和供应商的资质审查和管理。
在售房过程中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平台的建设。包括策划、营销和招商的运作管理;客户的信息管理,加强对客户的服务意识,提高满意度。
加强对财务的管理。包括应付/实付、应收/实收、现金流的管理。
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全面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包括法务管理和审计管理。
■
(二)房地产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的目标
房地产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的目标是各部门在调整后的组织结构框架下能迅速开展工作;公司能够建立起核心管理团队;充分考虑公司各个部门的接口; 在业务开发全程贯穿客户的需求,明确业务定位; 加强各个部门在前期规划设计环节的作用; 有效衔接规划设计环节与施工建造环节以及销售、招商、物业等环节; 有效的管理规划设计、监理、招商等外包环节; 部门之间责权清晰,迅速明确问题的责任人使得问题得到高效解决;激励员工要有主动性和敢于承担责任。
■
(三)房地产项目各阶段流程改进优化的控制点
1、市场策划阶段
市场策划阶段是整个项目开发的最关键阶段,很大程度决定了项目的成功与否。前期的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投资分析。必要时引进外包公司进行前期策划,招商、营销进行市场论证,房屋建设团队进行工程论证,财务部门进行投资预算论证,最终确定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项目立项。结合各部门对投资进行的评估意见,集团高层再进行最终的投资决策,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风险。
2、方案设计阶段
在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前要先组织内部各相关部门进行讨论,明确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并提前考虑后续的装修设计方案。
3、项目施工阶段
在项目施工阶段要加强现场管理和协调能力,包含有《招投标流程》、《设计变更流程》、《甲供材料采购流程》、《甲定乙供材料采购流程》、《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物业接管验收流程》。
4、销售、招商与服务阶段
企划部是衔接营销招商与施工环节协同配合的关键;本阶段流程优化有《策划管理流程》。全面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信誉和口碑;本阶段流程优化包含:《销售管理流程》、《招商管理流程》、《租金收缴流程》、《退铺管理流程》等。
5、全程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控制是实现全程项目管理的关键;为了使决策更加充分科学,有效降低风险,所有招投标项目要在项目开始前三个月开始立项。本过程流程优化包含有《合同管理流程》、《付款控制流程》。立项申请到合同审批之间要留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比较重大事件至少要提前三个月)来分析论证,如果出现人为因素导致的很紧急而没有时间进行充分论证的合同签订,经办人及其部门领导将要承担为此风险带来的损失。
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注意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财务风险评估系统运作效率。面对各种可能引起的多种风险因素,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通过精简各种环节,建设和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提高资金流动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爱敏,张惠玲.企业业务流程优化方案研究――以A公司核心业务流程方案设计为例[J].中国商贸.2011
[2]杨磊.试论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J].科技信息.2010
1.1 客户价值的保障
为客户创造价值,相当于为企业创造价值,客户可以说是企业唯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而企业资金业务的最终服务对象是业务相关的客户,因此在对企业资金的安全性管理,要将客户价值放在首位,一切不能够保障客户价值的资金管理计划,都不能够予以采纳。资金安全性管理中对客户价值的强调,务必打破各个部门的界限,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资源,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无效劳动,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不必要资金的支出量,并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客户的需求。
1.2 整体流程的最优
针对传统分散型的资金安全性管理流程,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不能仅仅关注本部门任务的局部效率,还需要兼顾整个流程的效率,安全性管理强调整体流程的最优化原则,在进行各个部门任务布置时,综合顾客、竞争、变化的“3C”需求,在组织运作的前提下,建立起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譬如企业采购、生产、策划、营销一体化的任务流程,各项资金的审批,都要综合每个部门资金需求计划,判断提交审批资金申请是否切实满足整个任务流程的安全运作。
1.3 信息技术的支持
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离不开信息的有效传递,而保证信息采集、加工、传递、共享的及时性,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中,包括客户、供应商等在内的内外部资源整合,只有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更为精准地传达客户的需求,或者将企业采购需求及时传达给供应商,方可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水平,以及对企业内外部资金业务变化的响应速度。
2. 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的方法
在遵循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分别从投资项目业务、业务工作流管理、网银提收付业务等方面入手,研讨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的方法。笔者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2.1 投资项目资金的安全管理
企业投资是创造盈利条件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赖以生存发展的资金业务流程基本模式。投资项目业务流程资金的安全性管理,由决策层、投资项目管理部门、合作项目公司负责执行。首先是设计项目公司建议和表决设立项目公司,在投资项目商榷后,开始对企业的情况进行汇总,同时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初步确定项目资金安全性管理的可行性研究方向。尤其是业务部所提出的企业情况,要有充分的研究和探讨过程,进而通过表决提出实施和改进的要求。该步骤可按照投资项目业务资金安全性管理所需,进行重复地设计。其次是方案与计划的设立,企业投资项目过程中,包括资金投入量、投入方向,以及资金使用各种规章制度等,在项目资金安全管理方案中要体现出来,至于与资金使用相关的商品开发和销售安全管理等,则体现于年度经营计划。在这些方案和计划当中,对于最高管理层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各个部门都要将计划实施情况,定时汇报给项目管理部门,譬如财务部门需将项目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安全情况上报,以便项目管理部门结合业务需求做出相应的资金安全性管理计划调整。最后是业务改进,关于业务改进的要求,包含企业高层提出的改进要求和细化分解的决议要求,但市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结合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建议改进计划、目标要求、经营动态反馈、经营改进建议、董事会决议要求、决议要求情况反馈、汇报执行建议等,实施全方位的市场调查。关于市场调查,笔者认为有必要不定时反馈细化目标的执行情况,以此作为产品开发、销售计划、成本控制等过程中资金安全管理的依据。
2.2 业务工作资金的安全管理
在投资项目付诸实施阶段,包括资金的收付、转账、存取等都是业务工作资金安全性管理的对象,但考虑到项目内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其中某些职能部门对资金安全管理需求方向处于不断变化态势,必须适时通过业务工作资金的安全性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关于业务流程资金的安全性管理,笔者认为可借助业务工作流程相关的资金管理模型,在进入用户界面后,启动应用服务层,然后分别在XML、工作流执行、管理与监控的工作流运行环境中,直接进入数据访问层,进而完成进程定义数据、工作流数据、业务模型数据的存储。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业务流程资金安全管理需求出现变化后,需要结合工作流程、人员变动和资金管理的变动态势,进行资金安全管理工作流的重新定义,期间可充分发挥ERP资金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遵循既定原则和标准的前提下,完成业务工作资金的安全性管理。
2.3 网银提收业务的安全管理
1.市场对象单一
该流程以政府投资作为起点,以向政府提交地质勘查报告和矿产储量为终点,政府投资的地质工作是以全国和地区性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需求为导向,全部流程一律按计划的工作程序进行,然而,目前政府投资仅限于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工作,真正意义上的矿产勘查已划归商业性地质工作。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由矿山企业投资,以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因而政府、矿山、企业投资也应看做一种市场,所以现有业务流程难以从政府、矿山、企业需求市场出发,寻求更多的立项机会。
2.难以适应新兴技术市场的需要
随着国家对地质矿产勘查投资体制的改革,矿政管理日益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初步形成,从而也营造了一定的技术服务市场,为地勘院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日常技术服务是以基层国土管理为基础,以两权市场建设为契机,以服务及时、高效、优质为竞争优势,所以现有的流程也难以适应该市场的需求。此外,地质灾害、地质环境评价工作也已起步,该类市场属国土资源管理配套服务领域,以传统合作关系为基础,以占有历史地质资料为比较优势,并且一般以协商议标为合同落实形式。上述新的业务服务领域对传统地质矿产勘查技术提出了新的课题,对业务流程重构提出了紧迫要求。
3.保持客户关系的局限性
现有流程对客户关系保持有很大的局限性。新的经营理念将政府作为客户,将市场作为企业立足之本,将项目来源作为企业立足之源,满足各级客户服务需求,延长产业链,并将实物和无形服务融为一体。显而易见,现有的业务流程只能看作为项目实施过程的中间环节。
地质勘查部门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策略
1.实施以战略导向的流程再造
以战略定位为导向,构建企业的价值链,在价值链中营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战略导向组织再造:结合流程再造的要求,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设计。将成本管理战略的要求,体现在各个业务流程中,同时,要重点营造好成本管理本身的业务流程,根据成本管理战略的要求来改造或重新设计成本管理业务流程。
2.按照拓展的服务领域增加业务流程,延伸以政府立项为导向的地勘业务流程
生产力发展使分工进一步细化,企业的所有者由于知识、能力和精力的原因不能行使所有的权利。而专业化分工产生了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他们有精力和能力行使好被委托的权利。但在委托的关系当中,由于委托人与人的效用函数不一样,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更大化,而人即管理者追求自己的工资收入、消费和闲暇时间最大化,这必然导致两者的利益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制度安排下,人的行为很可能最终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人可能利用其职务便利通过欺骗行为而追求个人利益。公司治理是用来管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决定并控制企业战略和绩效的一整套机制。公司治理明确规定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分布,并且清楚的说明公司进行决策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而内部控制作为由管理者当局为履行诸多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实施程序,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与公司治理是密不可分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既包括管理层以下的监督控制,又包括管理层以上的治理控制。如图1。
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将风险因素引入到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内部控制观——全面风险管理。企业风险是导致企业失败的直接原因,因此,企业战略必须积极并谨慎的对待风险。COSO新报告提出通过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反应来评估和应对企业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2008年财政部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借鉴了以美国COSO内部控制整合报告为代表的国际内部控制框架,并结合我国国情,要求企业所建立与实施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五个因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控。
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是站在企业战略层面分析、评估和管理风险,把企业监督控制从细节控制提升到战略层面及公司治理层面。如,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属于公司治理层面,同时又体现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内部环境控制,属于风险管理下的广义内部控制。依照风险管理的整体思维,扩展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将治理、风险和控制作为一个整体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这一整合过程将克服原本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内部控制与管理重叠的问题,整个组织风险管理的过程也是内部控制实施的过程,内部控制不再被人为地从企业整个流程中分离出来,提高了内部控制与组织的整合性和全员参加性。过去,一提到内部控制,人们往往认为是管理者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但在风险管理框架下的内部控制即体现内部控制从上到下的贯彻执行,也强调内部控制从下到上的参与设计、反馈意见,即从上到下控制基础和从下到上风险基础的执行模式的融合。
因此,对投资行为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从公司治理层面来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率,也可以从企业内部治理层面直接作用于投资的全过程。
二、基于风险导向的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系统构建
国有企业要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率,关键是要根据国内已有的相关法规,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的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系统。借鉴《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融合全面风险管理的观念,国有企业一般应该按照主体、目标、程序三个维度构建一体化的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系统,如图2。这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都是构成国有企业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因素,无论是投资决策、监督,还是执行,因此,主体是国有企业投资内部控制系统的第一维度。目标是投资决策的标准,也是投资内部控制措施执行的依据,没有目标,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将失去方向,但目标是对于主体而言的,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投资内部控制目标。因此,目标属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第二维度。在主体和目标既定的前提下,投资业务要遵循合理的流程,否则目标就难以落实。因此,程序是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系统的第三维度。
(一)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系统的主体维度 主体是指投资风险内部控制的主体,企业整体、部门、个人都是内部控制的主体。从组织结构来看,可以划分为战略层、管理控制层、作业控制层。根据“逐层控制,目标分解,风险管理”的原则,可以为公司构建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的组织体系,如图3。对于国有企业整体而言,国有企业首先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要形成有效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
就公司战略层面而言,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国有企业应建立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制度,保证董事会能在投资重大决策方面做出独立于经理层的判断和选择。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可按照国资委的有关决议,考虑在董事会下设立专门的委员会,明确每个专业委员会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为投资的决策、管理、监督提供支持。
在管理控制层中的专门委员会应包括:投资 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它们不仅在人员构成方面存在着差别,而且在投资风险管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投资委员会主要负责对达到一定标准的投资项目进行初审,对非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而重大的投资项目应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集体决策审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整个企业所有重大风险进行审议,也包括对投资决策风险评估报告和风险管理策略的审议。审计委员会主要是对投资决策和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
在作业控制层中,国有企业应设立专职的投资管理部门,该部门对总经理负责。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国有企业对投资进行专业化管理,有利于对投资风险的控制。同时财务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的配合也非常重要。财务部门主要侧重于与投资相关的财务风险、资金风险方面的管理与控制;内部审计部门主要侧重于对投资业务执行过程的监督与检查。
(二)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系统的目标维度 投资问题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与国有企业经营领域的扩张或者收缩密切相关。因此对投资风险进行内部控制首先要以战略目标为前提。然而战略目标仍然是抽象和纲领性的,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使内部控制系统形成一个分层次的复合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层次有从总战略目标分解而来的分目标,管理控制层对应于业务目标,作业控制层对应于作业目标,并按此目标实现各自的最优控制。战略目标是公司最高层次的目标,企业根据总体战略,选择可以竞争的经营领域,合理配置企业经营所必需的资源,使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业务目标涉及到各业务单位的主管。这些经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将公司战略所包括的目标、发展方向和措施具体化,形成本业务单位具体的竞争和经营战略。业务单位战略要针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在各自的经营领域中有效竞争。作业目标又称职能层战略,主要涉及各职能部门,如财务管理部门、投资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更好地配置企业内部的资源,为各级战略服务,提高组织效率。
(三)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系统的程序维度 投资业务作为国有企业容易引起重大风险的重要事项,需要遵循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这里设计将投资本身的业务流程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相契合,如图4。参考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融合风险管理的观念,设计出以上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流程,依次是投资业务的职责分工与授权审批、投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投资决策与执行、信息反馈、监督。
首先要建立投资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投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投资业务不相容职位包括: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投资决策与执行、投资处置的审批与执行、投资绩效评估与投资的执行。投资委员会负责对达到一定标准的投资项目进行初审,对非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而重大的投资项目应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集体决策审批。这部分对应的是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环境要素。
其次,投资管理部门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与论证,编制投资项目建议书。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重点对投资项目的目标、规模、投资方式、资金来源、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等作出评价,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再由相关部门委托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独立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对重大投资项目,必须由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独立评估。该部分即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风险评估。
再次,对于投资的审批决策,重点关注投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企业投资战略目标和规划、是否具有相应的资金能力、投入资金是否能够按时收回、预期收益能否实现,以及投资和并购风险是否可控等。在投资项目执行过程中,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与评价,掌握投资项目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定期组织投资质量分析,以此作为奖励和责任追究的基本依据。该部分对应于控制活动要素。
最后,董事会与经理团队应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适时了解投资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时采取行动。小股东分散,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董事会应适时披露相关信息,保证所有股东的合法权益。这保证了内部控制中的信息沟通。内部审计部门要对投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投资管理部门对其投资预算执行结果进行业绩评价,并与执行者的薪酬体系挂钩,即内部监控。
三、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系统作用路径
因企业面临的风险和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系统要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应适当地做出调整。首先,企业面临的风险可能不断变化,表现在各投资业务控制体系中的风险水平和表现方式也可能不断变化,因此对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来说,须持续观测风险的变化,评估其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做出内部控制系统的调整。其次,企业的战略有可能应运而变,以战略目标为龙头的内部控制系统应及时进行调整。最后,企业内部控制作业也存在持续改进空间,不同的管理手段下作业存在优化甚至重构的需要,而内部控制系统须针对各管理作业及时调整控制标准和方法,以适应整体管理体系的需要。总的来说,风险导向投资业务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一)逐层控制保证投资决策质量 在公司内部构建层级分明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保障高级管理层在权力行使过程中降低决策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公司整体决策风险。首先,高级管理层中的董事会是投资项目的审批主体,设计在董事会中引入外部董事、独立董事制度,则保证了董事会能在投资重大决策方面做出独立于公司内部高管的判断和选择。其次,设计管理控制层中的投资委员会对达到一定标准的投资项目进行初步审核,对非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审批,而风险管理委员会对投资决策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议,达到了对董事会的审批权进行分解控制。最后,作业层中的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财务预算的审核,可以从财务角度分析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降低投资项目的财务决策风险。通过以上设计,逐层对投资决策进行了控制,保证了投 资决策的质量,从源头上防止了非效率性投资。
(二)战略先行明确投资目标 应将最高目标设立为战略目标。首先,在公司的总体发展战略中,必有一部分战略内容与投资业务密切相关或有直接联系,以此来确定企业投资的战略目标可以防止企业因缺乏整体战略将多余的现金流投资于高风险项目。其次,按照逐步细化的原则,从合规性、经营有效性等角度将战略目标进行阐释,形成管理控制层的业务目标。投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风险委员会在合规目标、财务目标和经营目标的指导下再将投资业务目标具体化为作业目标。最后,投资业务目标细化到各个业务环节指导具体作业的实施。通过以上设计,保证了企业的投资业务在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下进行,防止了企业缺乏明确投资目标而进行的非效率投资,以及设定的战略目标不恰当而导致的过度投资。
(三)流程控制提高投资效率 流程控制是指将一项活动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步骤、方法编制成一个工作流程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严格按流程图进行操作,从而对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方法。图3中只列出了投资业务需要关注的关键控制点:投资可行性评估、投资决策、投资执行、信息反馈与监督。在实际操作中,各国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编制投资业务的总流程、子流程以及明细流程。首先,编制的投资业务总流程一般包括:投资立项、投资决策、投资执行、投资收回。其次,针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控制点编制子流程,如为保证投资决策质量编制投资决策子流层。投资决策子流程包括:投资部门根据投资规划编制投资项目建议书;管理部门对投资项目建议书进行评估;选择专业机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内外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决策层讨论并批准。最后,为加强流程的可操作性,可对子流程的相关步骤细化编制明细流程,如就编制项目建议书制定投资机会研究的明细流程。通过层层细化,就可编制出一整套完整的投资业务流程系统,实务中严格按流程进行操作即可。实践证明,流程控制是加强投资管理、提高投资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方红星等:《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与非效率投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13年第7期。
[2]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3]池国华、王东阁:《基于ERM框架构建国有企业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科学决策》2010年第3期。
[4]何金耿、丁加华:《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行为的实证分析》,《证券市场导报》200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