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09:24: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自主学习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高中地理导学案编写一般环节
一份比较完整的导学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学习目标: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主体内容是把握知识和能力目标,以保证学习的目标性和方向性;自主学习:这部分学习内容分成读图识记和基础知识梳理两部分。读图识记主要是区域定位的需要,如,让学生在图中画出主要的经纬线,在图中读出主要的山脉、城市、河流等。基础知识梳理是“导学案”的主体内容之一,主要是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同时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或练习题,学生借助课本和地图册能够独立完成;课内探究: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若干问题,作为课内讨论和探究,可分成不同的层次,以适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需要。课堂检测: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测试题也可分为基础作业和提升练习;课后总结反思:针对学习目标,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做简单的回顾,包括本课知识内容提纲或知识框架。
二、高中地理导学案的使用流程和时间分配
根据我的实践,课堂导学案的使用大致有如下步骤:
1.出示学案,互查基础。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基础知识部分进行检查,可以采用“你问我答”“我问你答”的一对一方式进行,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
2.小组合作,课内探究。主要围绕知识要点进行讨论。问题的难度相对大些,通常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此环节中,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知识尝试交流与探讨。要求学习小组把讨论的结果公布在黑板上或面向全班同学说明解题的思维过程。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对探究结果大胆质疑、各抒己见。一般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3.当堂反馈,适时评价。反馈和评价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不可或缺。课堂评价要求非常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体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的原则。评价环节是地理课堂的有效互动的“次战场”,要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时,学会互相欣赏,并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尊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下一个学习环节提供动力和兴趣。时间一般控制在2-3分钟。
4.扣标整合,当堂训练。紧扣学习目标,当堂训练,学生独立完成限时限量的训练,教师适当提示和讲评,重点展示解题思路过程。时间一般控制在8-10分钟。
5.课后反思,知识框架。在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的基础上,整理知识体系,列出知识提纲。这部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自己整理。
三、高中地理导学案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1、地理导学案使用的时机。“我来认识、我来预习、我来质疑”环节要放在课前预习时完成,可与六模块的“我来质疑”模块相结合。通过“我来认识”环节,使学生明确本课时要达到的目标及要掌握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我来预习”环节中,学案给出了具体的预习要求及练习,使学生在预习时有方法、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方法予以指导。“我来质疑”环节要求学生写出预习时的困惑,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有则记录,无则不写,但前提是一定要认真预习。“我来探究”环节可与六模块教学模式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模块相结合,但要注意小组合作探究的实效性。“我来归纳”环节可用于做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可先让学生归纳,老师再作补充、强调。“我来练习”环节可与六模块的“迁移应用、矫正反馈”模块相结合,可灵活机动处理,时间允许的话可放在当堂完成,也可放在课后完成,教师要注意及时检查、讲评。教师的“精讲点拨”应根据需要贯穿于学案教学的各个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098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案导学,貌似给学生增加了任务,其实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它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还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可靠保证。新课程改革追求的教育理念是:倡导学生为教育活动的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导学案”教学模式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要想打破只用教案教学“一言堂”的常规做法,采用导学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它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该模式以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以导学导练为方法,技能达标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将课下与课上相结合,学案、教案、课件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引导相结合、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学习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
我校很重视课改,2010年开始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们化学教研组高一学年组首先实行,经过三年的摸索、实践、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方面更是显著。笔者和同事们既收获了成绩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下面以酸碱中和滴定一节教学设计为例,看一下学案导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节主要采取学生自学为主,运用媒体展示,交流研讨,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方法组织教学,营造探究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问题探究学习方法,培养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学习目标】
①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②掌握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
③了解常用分析仪器。
④使学生初步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
⑤掌握酸碱滴定的误差分析。
【学习重点】
中和滴定的原理、操作及误差分析。
【课堂模式】
学案导学模式、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模式。
教学过程设计:
其中知识链接承载了新旧知识的衔接,把比较费时间的计算、画图,放在课前完成,以下是部分知识链接的内容:
①有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10mL,需加入0.01mol/L的盐酸溶液50mL恰好中和,求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②向20 .00ml 0.1000mol/L的HCl 溶液,逐滴加入0.1000mol/L的NaOH溶液,求随V (NaOH )的增大,pH=?
③以NaOH溶液体积为横轴(单位ml:),以PH值为纵轴画出上述图像。
本节课学案设计:将酸碱中和计算、滴定曲线的绘制、滴定管的构造、滴定管的使用方法的内容安排在课前时段自主学习完成。这样做的原因有:①课堂时间有限②这几部分知识在教材上重点介绍了,且较易理解。教材上关于滴定曲线绘制的相关数据没有,用表格的形式给出,好让学生更明白曲线的由来。“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问题”安排在实验前,还是在实验后,一番纠结之后,考虑到先指出关键对学生的实验有指导作用,最后放在了前面。课堂的重点完成:滴定原理、学生分组实验、误差分析。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如果没有学案,这些内容需要两课时才能完成。
学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材料,特别关键,需要精心设计,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过程、学法指导、当堂检测、学后反思等环节。“导学案”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应该紧紧围绕着“指导学生怎样学”来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能接受理解的程度,以教材,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考试大纲为主要依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习方案,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好帮手。需要把知识点设计成诸多具有可探究性的问题、即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从而使思维得以发散,能力得以提升。在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答疑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精神。学生对问题充分探究后,教师进行评价、点拨、引导总结,让学生从设计的问题中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学案的应用是学案导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前完成学案中的知识链接、自主学习部分,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课上讨论学案中综合性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教师提问的形式学习,或设计成检测题。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一些资源如:数据、图、表、实验、视频等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理论性,规律性较强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讨论中的点拨、诱导,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符合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和能力 、智力发展的实际。
案例:金属钠的知识。选自《化学必修1》教材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可进行以下实验。
【学生实验】
首先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记录实验现象。
(1)取一小块钠(注意钠颜色、储存的方式),观察表面,切开再观察(切开时注意钠的质地)。
(2)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并查找有关钠在纯氧中反应的视频,进行对照。
(3)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滴加几滴酚酞(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活动】
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钠的性质。
实验(1)结论:钠是银白色金属,质地柔软,放置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暗,故应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2)结论:钠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黄色,得到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在纯氧中燃烧得到白色固体氧化钠。
实验(3)结论:钠与水反应时浮于水面上,并会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伴随发出吱吱声,最后融化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烧杯壁发烫,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
概括得出浮、游、融、响、红(芙蓉又想红)。
【讨论】归纳总结金属钠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保存方式。
实验拓展:验证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是氢气。
(1)学生讨论,提出实验方案(注:考查氢气的收集方式,氢气的验证方法)。
(2)老师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共同探讨。
方案一:
一、实验材料
矿泉水瓶、铝箔、针、橡皮塞、水槽、酒精灯、木条、金属钠
二、实验步骤
1.取1个空矿泉水瓶,在下端开1个小孔。
2.用铝箔包好1小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在上面扎些小孔,并用针把包好的钠固定在橡皮塞(大小与矿泉水瓶匹配)上。
3.在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水位应高于矿泉水瓶小孔的位置。
4.用拇指堵住小孔,把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往矿泉水瓶中加水,直至加满。
5.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矿泉水瓶口,放开堵住小孔的拇指。此时观察现象,铝箔四周有气泡出现,有水从矿泉水瓶的小孔排出,直到反应停止。这时可以打开橡皮塞,迅速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矿泉水瓶口,可以看见矿泉水瓶内气体燃起一团火球,随即熄灭。
(3)课后自主学习。
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查找相应资料:
1)常见金属的颜色、保存方式、质地。
2)常见金属的主要存在形式及用途。
3)能否与水反应,反应条件是什么?
4)常见金属的制备方法(金属为常见金属,如铜,钾,铁,铝,锌,镁)。
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其优点是:
符合新课标理念下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较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以实验、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1.自主学习的定义
国外学者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对学习自我负责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合理监控学习步骤(学习节奏、时间、地点等),以及评估已掌握的学习内容;(2)学习者能对学习过程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能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估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情况,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和及时地解决问题;(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消极地依赖教师、等待来自教师的知识传授。
2.自主学习目的
通过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让其积极、主动寻找更加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同化”和“顺应”,以达到新的平衡,使之不仅学会学习,而且爱上寻知的过程,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身的认知结构能得到补充和拓展。
3.自主学习实质
就是在使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处,还要注重学生其他能力(提出提问的能力,观察的能力,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等)的培养和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的精神,以及自我完善的意识。
4.自主学习特征
(1)主动性(最典型)
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而应该是能够主动去探索知识,应用知识,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化学,认识化学的原理,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如果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调查,然后分组自主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全过程当中,对所学知识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2)过程性: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把现成的东西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自己经过探索、讨论、实验、总结来得出所需的答案。
(3)有计划性(可变性):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学习,并针对自己的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
(4)反思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知:我会什么?我不会什么?我还需要知道什么?
(5)应用性:自主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知识的应用。新大纲把知识的应用和学习过程提到相同的重要地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
如在课后自主学习的问题中:常见金属的颜色各是什么?是否都能与水反应?它们的常见形式?学生就会总结出如下知识:
(6)创新性: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所争议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自主学习策略
(1)教师与学生要转变传统观念。
首先,应改变求知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教师需要顺应教学模式的变化,主动转换角色,使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学习顾问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改变对教师依赖的局面,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出的见解,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做到教学相长。把课堂大胆地交给学生,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而这台戏的主角是学生。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其次,学生对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应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充分认识自身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克服消极被动或无所作为的观念,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化学的英文名是chemistry,也就是“chemistry is try”,化学是一门需要动手的学科,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是实施“自主学习”有效途径。
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大胆地把书本上原来验证性的、总结性的实验引到课堂中间形成一种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循着科学的探究过程,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实验一旦完成,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学习的能力。
(3)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教师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化学,然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以致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大胆提出“为什么”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要克服原来束缚学生思维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自主教育过程中,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去观察、思考;解放他们的身体,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
(5)处理好教师引导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并不意味着对教师要求降低。而是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必要时进行引导。
教师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其他学习模式的关系。教师要从多方位将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总之,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参与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整理组合成一份学习学案,是教师教和指导学生学的依据。每个单元中的语言知识点的确定,重点难点的把握,导学案的编制都是备课组集体研讨教材、考点的结果,凝聚了各位教师的智慧。所以,导学案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语言能力的提高必然会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用导学案让学生在模仿中学,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模仿更是重要手段和途径。特别是在非自然环境下的外语学习,学习者只有通过各种途交竦梅独,在模仿中掌握语言规律,才能慢慢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所以,在英语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那个单词、词组的意思和用法,而是尽可能多地提供例句,让学生通过观察例句去发现、归纳总结语言点的用法,然后再根据例句去模仿运用从而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如在学习one of +形容词最高级_+名词复数形式时,我的模式是:
课文佳句――呈现出两个思考例句为模仿练习作铺垫――总结归纳――学生操练。具体操作如下:课文佳句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places for this is the Himalayas.
思考例句One of the world’s most dangerous sports is mountain climbing.
Heart troubl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reasons among the old people.
我认为one of the most dangerous places是_____________的意思, one of +形容词_____+名词______.
练习:他是NBA中最受欢迎的篮球运动员之一。
He is one of ________________in the NBA.
当学生能有意识地把所观察发现,再刻意去模仿时,就是习得的方法和技巧的有效迁移,进而获得感悟并掌握其规律,从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所以,没有刻意的模仿,就没有有效的输出。
三、用导学案降低学习难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的成就感
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例举包含所学语言点的用法的例句先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输入,让学生对语言现象规律的自我归纳总结,最后到模仿的即学即练的输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语言知识点学习的难度,既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
课文佳句:The first woman to succeed was Junko Tabei from Japan in 1975.
思考例句:Of course, I’m not the first one to do this.
Not only did she have a dream, but (also) she tried her best to achieve it.
学生提炼出了我认the first one to do sth 这个词组,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了其意思。
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能轻易掌握这个词组的用法。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个在太空上行走的人。
Yang Liwei is ___________________ on the space in China.
四、用导学案训练考点,加强了学习的目的性
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认真研究分析教材,找出含有重点词汇的句子,并把要学重点词汇挖空,让学生补充完整,目的在于对所学语言点预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可根据所学语言点,结合考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点的同时感受考点,让学生对考点知识进一步消化、吸收和强化,加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如:上面的例句中,帮助学生对中考完型填空常考点的进一步认识和运用:the first短语后面用不定式作后置定语。
五、用导学案促进听说读写,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在各种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教师充分地利用自己的引导身份,给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实现真正的探究性学习。“学案导学”模式下需要初中数学教师遵循教学基本原则的同时,编写具有探索性、灵活性、层次性、启发性的教学案,让学生学习到更加具有深度的学案。而“学案导学”自主性的学习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问题设置
在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例如,在讲“垂线段最短”时,可以首先提出问题:把河里的水引到李庄,怎样挖沟渠最节省劳力?画图说明。学生一定会回答:沿着直线挖。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接着问学生,要最节省劳力,那么挖的沟渠要最短,怎样最短?提示学生画垂线段的方法,量出垂线段的长度,沿着垂线段挖最节省劳力。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产生思考,并且随着教师的引导,往正确的思路前进,同时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二、合作学习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将教师淡出了学生的学习范围,但是教师仍然是学生学习中的主要力量。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自己与学生的交流,在自己设置问题时,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够更加良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提出“y=0,和x=0”,两种情况让所有的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出每组的代表,先总结每个学生的发言,再提出组内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观察每个学生,给予每组学生指导,并且鼓励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言。
三、精心讲解
初中数学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准备好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以及深入地讨论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再将自己所准备的答案抛出来,让学生认识自己答案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精心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应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让学生具有更加优秀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185-01
一、复习学案对学生的影响
1、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学案导学教学中,学生不再是配角,而是活动的主角。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每一步都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疑问时,他们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完成知识的建构, 也形成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2、自主学习意识增强
自主学习学案以人文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秉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课前先预习,课上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复习课学案导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提高他们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式学习使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极大地削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得知识,在交流中迸发思想的火花,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学习策略科学化
复习学案的应用,使学生明确了每节复习课的目标,明确了学习重、难点,对突破难点做好了思想准备,他们的学习就会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状态。复习课课前,学生可以依案自学,自己参照课本和相关的复习材料,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为知识的应用扫清障碍,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突破重、难点并能有重点有条理地记笔记,有问题及时向老师、同学求教,能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有多种记忆知识点的方法。
4、学习效率提高
有了复习课自主学习学案,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课前,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前置自学积极主动的弥补基础知识的漏洞。课前扫清了基础知识的障碍,学生就会更自信,更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空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学习自测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及时的走下讲台观察“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必要的反馈,根据发现的问题,有的放矢,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后,精心选择的作业则可指引学生课后复习和延伸,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二、学案对教学过程的改变
1、课堂主体的改变
学生会学习才是教学的真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复习课自主学习的应用改变了学生被动的接受者角色,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应用学案的五个阶段就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人地位。
2、课堂形式多样化
课堂不再是“一言堂”的单一形式 。学案的应用使教师开始有意识地转变自己的角色,使自己更好的做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和帮助者。课堂的形式也逐渐的多样化。课堂中有学生的自学、独立思考,有同位互助,有小组交流,有全班的思维碰撞,有学生的质疑,有老师的及时点拨。
三、如何提升复习课自主学习学案的效率
英语复习课自主学习学案的应用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合理的应用复习课自主学习学案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本研究应用了复习课自主学习学案来辅助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媒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任何方式的教学都不是万能的,都各有利弊,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具体学情对复习课自主学习学案进行改善、扬长避短,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2、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人文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实验又证明:我们的学生有自主学习能力。那么,教师要做的就是大胆放手,一切学生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学案给课堂留白―给学生留时间、留空间、留内容,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求异探索,独立发现知识的奥妙,体会成功的喜悦。留时间,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归纳、总结所学的内容。此外有些题目是开放性的,让学生的思维不受任何限制的飞跃。
3、教师要有效的整合教材,体现自己的创造性
复习课自主学习学案的应用使教师深刻的认识到自己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创造性教育者”。因为学案教学很大的程度上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且“学案”的设计是要有梯度的,包括难度比较小的基础题目、简单的问题和难度比较大的可以培养创新性思维的题目,这样既照顾到了低层次的学生,又考虑到了高层次的优等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到了兼顾优差生,有效的整合教材,才能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只有教师腹中有诗,指上有金,讲解才能触类旁通, 语言才能科学幽默,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本身才能惬意的享受教学带给自己的内在快乐与价值。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2-0078-03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选择任课教师、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2003年西安科技大学应用《西安科技大学学生体育网络自主选课管理系统》,在陕西省高校中率先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课“三自主”选项教学模式。6年多来,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满意率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但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为此,总结实践成效,分析问题根源,提出“三自主”教学改革的优化对策,为高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参考。
1、“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实践
1.1 网络自主选课系统的建立
网络自主选课管理系统将教师一学生的双边活动变成教师一网络一学生的三边活动,学生使用自己的学号和个人密码,登陆学校教务处体育选课系统,查看选课的相关要求,了解项目及层次、课程内容、时间、地点和教师等信息并及时做出选择,自主、快速准确地选择所上课程,2-3 d就可以完成选课,效率极高,打破了原有男女、系别、年级、行政班等为单位的教学模式,把体育课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活动中,充分感受体育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1.2 体育设施的保障和体育项目的设置
高校扩招以来,随着学生人数的急增,西安科技大学加快了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基本满足了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现有综合性体育馆2座,400 m塑胶田径场地2个,标准游泳池2个,室外篮球、排球场地50余个,日常教学时段除篮球、足球、排球和垒球4个项目受天气原因影响外,其他项目均能全天候上课,保证了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课程项目的设置是以学生喜爱和选择为原则,积极争取开设更多的运动项目,使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和自由空间。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开设的必修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垒球、田径、体操、艺术体操(女)、健美操、体育舞蹈、啦啦操、游泳、武术(太极拳、散打)、跆拳道、空手道等16项。开设的选修项目有:瑜伽、形体、定向越野与拓展、体育保健、轮滑、健美健身、体育欣赏、营养与健康等8项。
1.3 “三自主”模式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实施“三自主”体育教学的2004-2008级4154名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81.3%的学生认为“三自主”体育教学激发了自身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82.5%的学生认为“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实施,丰富了大学的生活内容。大学生对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持赞成态度的占73.3%,他们认为“三自主”学习能够掌握比较完整的知识、技能,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比选项前有所提高,说明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教学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意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取得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体育教师角度上分析,以往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既无压力,也无动力。教学效果好与差一个样,无法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而“三自主”教学模式是学生按项目练习,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教学,由于学生在选课时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对教师的要求就高,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上课的压力,给教师带来新的考验。那些责任心强、技战术水平高、教法灵活的教师,普遍受到学生欢迎,反之,就可能被学生所淘汰。
2、“三自主”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选课盲目,缺少必要的指导
由于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经过正规的体育课学习,个体间的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体育的“技艺性”特点,基础薄弱的新人校学生在自主选课时难以正确把握合适的层次和项目,由于缺少必要指导,出现了学生选课盲目性,甚至个别学生还不会应用计算机进行网络自主选课,结果存在严重的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设计难以把握,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2.2 部分学生换项频繁,存在功利心理倾向
部分学生选项并非完全依据教师、内容、时间来自主选择,而是把学习成绩的高低和掌握技术的难易程度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放弃了个人的兴趣爱好,出现了为容易掌握技术的难易程度拿到高分而选课的功利心理倾向,部分学生频繁换项,多次或只选择某一个容易拿到高分的运动项目,运动技能停留在初步掌握动作的基础阶段,没有达到巩固、提高和科学锻炼的目的,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手段、方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
2.3 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认识偏差
实施“三自主”体育课教学,学生依靠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内容、教师。而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把“培养兴趣,养成习惯”理解成单纯的“满足兴趣”,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理论方法的传授,技术实践教学环节中缺乏渗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科学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没有学会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到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迁就学生兴趣,降低教学标准、放松教学要求,把学生的主观性当成了主体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休闲性、娱乐性强的室内体育项目,而选择运动量较大较累的和室外上课的运动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少。
2.4 体育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评价不合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大多采用终结性评价,一般是技评、达标和平时出勤3部分。考核评价机制停留在只重视体育技术与技能的考试,不重视全面发展的考核;只重视考试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考核。同时,高校体育课考试的形式多是教师随堂自行考试的方法。由于是任课教师自行组织考试,考试的随意性太大,监督检查的约束力小,出现考试不公平、教师打人情分等现象,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3、“三自主”教学模式优化措施
3.1 学生选课的必要引导
针对学生存在的盲目选课问题,在每学期开始选课前,体育部协调各二级学院(系、部),派出教师,以理论课的形式集中讲解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模式的选课要求、项目特点、教学内容安排、所要达到的目标、考试标准等,同时向全体学生发放选项意愿的调查问卷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趋势,排课时根据
学生的选项需求,合理安排体育课。基本上消除教学中的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的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3.2 课程设置的合理改变
体育部要求教师加强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课程设置上把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养成科学锻炼的习惯、培养集体意识的项目设置为必选课,如篮球、足球、田径、体操等。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坚毅、顽强、勇敢、果断等健康心理品质,拼搏、竞争、团结合作的精神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体育锻炼技术与方法能够运用于终身体育。同时也要兼顾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把一些很难成为学生终身体育常用的技能和手段的娱乐休闲、时尚、极限项目作为选修课,如体育欣赏、野外生存、攀岩等,提高学生的兴趣、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生活。
3.3 教学时空的有效拓展
体育部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时段,实行全天候排课和上课。从正常教学日的上午3-4节到晚上9-10节排课上课。部分项目根据学生需要放到了周末进行,不仅保证了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的场馆、设施资源。同时,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课余时间加强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开设教师的教学播客,建设体育课程网站,有利于学生在闲暇时间的学习和锻炼。
3.4 教学层面的丰富和延伸
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对某一项目的兴趣、爱好及运动能力,实施了分层次教学,设计了课程的初级班和提高班,解决学生“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满足了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需求。特别优秀的提高班学生经过选拔进入到训练班,抽出时间安排专任教师进行具有专业性质的教学训练。如跆拳道训练班学生多次参加全国高校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也被推荐成为全国大学生跆拳道协会副主席单位;啦啦操训练班学生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啦啦操表演的选拔赛,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扩大了我校的影响。
3.5 课程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一、学案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强调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教师的任务如下: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引导他们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学案式教学”正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而提出的,注重让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学案式教学的一般过程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体系出发,对新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设计切实可行的学案并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通过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精讲释疑;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及时发现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三、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而学案式教学正是适应了新课改的需要,这一点从学案式教学的过程可以看出。
课前预习设疑,能帮助学生正确、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预习学案中,设立一系列问题,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预习时思之有物。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使他们在听课时觉得有章可循,一些学生在认真品味教材的同时还能提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想不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讲授“立方概”一节,学生预习时的学案中提出下面一系列问题
(1)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
(2)任何负数没有平方根,那么任何负数有没有立方根?
(3)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为什么“如果a﹥0,那么 ”是立方根特有的性质,而平方根并不具备?
无论在传授式还是在启发式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环节。通过教师对知识的讲析、师生互动,使预习中的疑问得到分析、解决。同时调动学生拓展、创新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问题,再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去分析、解决问题。由于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归纳能力的局限性,分析问题较肤浅,且缺乏一定的深度、力度,但对他们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下面的几个镜头让我们看到了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师: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那么一个正数有几个立方根?为什么?
生:因为互为相反数的平方是同一个正数,所以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根据立方根的定义,正数的立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是负数,因此一个正数只有一个立方根。
在讲授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设立这样的问题
师:结合实际,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可走?哪条路最近?
生:有直路、弯路、折路,当然走直路最近。
师:(析疑拓展)直路即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果走折路构成了一个三角形,从而可得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问题可由设疑、析疑得出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学生容易接受)
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围绕目标在学案的练习巩固部分加入一些隐含条的题目,以激发学生思维深度,可以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计算 的值,当 时,得到的答案不同。
甲:
乙:
哪位同学的做法正确,为什么?
现象一:预习案设计形式单一。老师对预习的研究不够,错误地认为完成练习就是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将预习案演变成一张练习纸。学生没有任何“自主”可言,只有做预习练习的“不自主”。
现象二:预习案的使用仅限于课前。课前检查完学生预习案完成的情况,课堂教学中,再也不见预习案踪影。预习案没有给课堂中的师生教学带来任何改变。
现象三:上课变成“预习案”的讲评课。教师把教学由原先的“教教材”变成现在的“教预习案”,学生失去应有的新鲜感和探究欲望,影响课堂效率。
因此,在实施自主预习的研究中,我们对预习案的设计、运用进行了改进,引领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彼岸。
一、完善设计,有效运用
1.渗透策略培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生缺乏自我调控能力,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果不加以引导,“自主、放手”的预习就会变成“自由、放任”的预习。所以我们在研究实践中注重渗透策略培养,将策略训练融入预习案中,提高学习者的策略意识,促进学习的自主性,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们让学生尝试自我学习,通过完成使用预习案,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监控,如自我记录技术、自我记分技术、自我提问技术等。其次,教师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手段,即如何通过反馈等方法来对不适当的学习步骤和学习策略进行调整,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帮助学生增加调节监控方法的储备,学会借助足够的工具(录音带、字典、互联网等)完成各种不同的学习任务。预习案不仅是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材料,更是帮助他们探寻合适的学习方法。
2.设计多样形式,避免练习化倾向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学习中需要新鲜感,对新事物充满了兴趣,因此在设计预习案时注意其多样性,避免预习案练习化倾向。对于抽象思维尚不发达、长于形象思维的学生来说,图表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的特点。我们根据不同的预习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图表。例如: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机器猫图片,学习身体部位的单词。通过图形和意义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新知。用发散型图表发散学生的思维,在预习新知的同时起到拓展教学内容和归纳总结旧知的作用。将课文转换成表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3.将预习案贯穿于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互动
我们尝试将预习案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实践中发现:预习后的课堂教学过程呈非线性、不定性和开放性特征。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地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调整自己的课前预设,捕捉课堂动态生成,灵活处理教学过程,彰显教学生命活力。
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起跳板”。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把学生预习的结果直接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从而展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设计。课堂教学可与预习案有机结合,设计出具有弹性的课堂教学模块。突破传统的“读课文―译课文―回答问题”的教学模式,用整体教学的理念,用创新的思维,巧设任务,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能真正有效地学到知识,真正提高语篇的理解能力。通过完成任务,学生能主动获得提取信息、概括信息、逻辑排列信息的能力。课上,教师可以“预习案”中的问题为线索,组织教学活动。找到课前预习与课堂交流的最佳契合点,大大拓宽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习的自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只作为引导者,去引导学生多元化发展。
二、反思总结 改进提高
经过不断实践对比、梳理总结,我们认为今后的预习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归还学生学习目标权。教师编制预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让学生预习有方向。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06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41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述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而言,“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且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讨、深入研究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新课标对当前课堂教学的要求。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各种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自主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教师充分地利用自己“领路人”的身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给予正确引导和规划,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有序进行,从而顺利实现真正的探究性学习。简而言之,“学案导学”就是借助学案这一载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通过教师的恰当指导,来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二、“学案导学”模式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案导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该模式的有效开展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遵循教学基本原则的同时,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规划结合起来,编写具有探索性、灵活性、层次性、启发性的教学方案。因为只有这样设计出的学案才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且有意义的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初中数学教师探讨该模式下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将十分有必要。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学案导学”自主性的学习模式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依照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预习
根据学案自学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讲授新课以前,教师要让学生提前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的认知。预习任务的安排,并不仅仅是口头上对学生的倡议或要求,相反,倘若教师不做任何工作只是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告诉学生预习下堂课所讲的内容,可想而知没有几个学生会去真正实践。这样的预习只是表面工作,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要想预习不拘泥于形式,教师就应依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不同,在适当的时间内将学案发给学生,以便让他们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前依据学案的具体内容来熟悉课本,并先行自己想办法攻破疑点,最后将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整理出来并列成提纲,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上课听讲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从而有助于听课效率的提高。进行提前预习,让学生有准备的进入课堂教学,在开课前学生早已形成一个初步的知识框架,并且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锻炼他们的思维方式,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发散。此外,教师还应用恰当的方式去鼓励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设置问题,引出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学案导学”教学,教师的教学过程应有重点的推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善于自主学习并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案导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师在讲课前应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进行思考,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认清课堂学习的目标,使学生能根据所预习的知识对问题产生一定的理解和看法。这样一来,教师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大致把握学生的整体预习情r,而且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回答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提问。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式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由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在每一次的回答中充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或理解有误的知识点,进而加以深入讲解和引导。初中数学的问题大都是具有逻辑性的,这样的引导学习也可使学生对某一类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逻辑模式,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上少走弯路。例如,在讲一次函数这一章节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一天,小明以70米/分钟的速度去上学,请问小明离家的距离s(米)与出发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怎样的?学生的回答是:s=70t;教师接着提问,A、B两地的铁路长约500千米,火车从A出发,其平均速度为52千米/时,则火车离B的距离s(千米)与行驶时间t(小时)的关系,学生给出答案:s=500-52t。这样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两个函数关系式的不同之处,引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
(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当学生开始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会弱化,但其引导作用不应消除。教师不仅要做好学案的设计工作,更应该做好学生讨论的分组工作。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学能力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在组内进行互帮互助讨论学习。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发现自己的问题,进而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
(四)善于精讲点拨,让学生进行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