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统计学知识点

高中统计学知识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3 09:24: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统计学知识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统计学知识点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07-02

引言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的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刚刚公布的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也再次指出,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从2015年起将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一、高职教育中的“协同创新”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协同创新”的概念虽然是我国率先提出,但并非首创,其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协同理论。美国学者Chesbrough于2003年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系统研究了企业通过整合内外部的创新资源和要素,以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从而创造新价值。美、日等发达国家高校普遍重视通过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比如,最为典型的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是国家科学基金会管理下的I/UCRC模式。I/UCRC联盟多以精选的优秀工程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在参与创新实践的活动中,使学生能够与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管理总工、科学技术专家等进行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从而获得与产业行业直接相关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产业行业部门的工作适应能力。

在国内,自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和“协同创新”以来,各大高校积极响应,联合相关科研院所、行企组织,有效地整合各种可能的创新要素和资源,组建协同创新产学研战略联盟,搭建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目前,已经有一部分由重点院校牵头,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行企组织的协同创新中心挂牌,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和申报建设计划,也有些还处在建设研讨的论证阶段。如2012年成立的“中国地质灾害防控协同创新中心”由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长安大学三所高校作为发起和牵头单位等。

然而,在现有的协同创新实践中,研究对象多集中在组织架构、市场管理、战略策划、文化制度等创新要素,或行、企、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而比较少地关注在协同创新中最关键、最富有创造力的主体――“人”。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中,关于“人”的角色如何定位、功能作用如何界定等问题,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因为要培养符合“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非常必要。此外,目前已有的关于大学生协同创新研究,往往都是以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有鲜明的区别,高职院校强调实践教学,也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

二、以项目为载体的高职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实践

深圳市可视媒体传输与处理重点实验室开放技术平台(即校企协同共育平台)是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多要素有效聚合,也是实现校企协同、项目驱动、能力递进的高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的关键所在。该平台充分利用人才优势、设备优势,陆续与深圳市纽格力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深讯和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汉汇智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开展技术合作,承担企业横向课题累计52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1项,截至2014年底实现技术服务价值计501万元。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充分利用所搭建的校企共育平台的项目、技术、人才、信息、资本等有效要素,以企业横向委托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渐进提升,从技术蓝领、技术应用到实现自主创业创未来的多层次复合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对协同共育的思路、模式、机制及绩效评价模型等进行系统性研究,注重通识类创新思想―协同创新能力训练―创业创未来体系构建;最后,基于修正的美国用户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共育人才的绩效评价模型进行研究。改革实践内容如图1所示:

三、基于该开放技术平台的学生能力培养路线

创新型人才主要包括学术知识型和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对于我校信息技术行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而言,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协同创新人才为主,重在培养我校高职学生的协同创新思想、协同创新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力。以重点实验室技术开放平台的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鼓励并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实际课题中,通过参与技术开放平台中的协同创新活动,同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管理经理、科学技术专家等直接交流合作,获得与产业直接相关的工作实践经验,进而提升产业部门岗位工作适应能力。比如,在参加科技竞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等个人素质。该平台主要采取下列探索手段:

1.九屏幕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多屏幕系统思维,寻找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以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ooperative Innovation等为主题词,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EBSCO、IEL等为检索源,查阅相关文献;开设创新创业类的相关课程,特别是TRIZ创新工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三个优选:选拔优秀学生参与研究项目,并积极参与项目的行企合作交流,实现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渐进提升;优选一支责任心强、个人魅力强的优秀企业家导师队伍;优选一种校企协同、项目驱动、导师带徒、能力渐进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3.项目为载体:以技术开放平台的初步研究成果,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型大赛,进一步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部分优秀学生,借鉴成果原型,在企业家的指导下创新创业创未来,实现学生协同创新能力渐进提升;

4.基于用户满意度准则,构建了校企协同绩效评价模型,不断地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验证和完善,对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

四、结束语

以实验室开放技术平台为项目载体的高职学生协同能力培养模式探索,已取得了部分教学成果,比如提升了我校学生的高端行业就业率;孵化了一些优质的项目研究成果,促使学生自主创业,实现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国家战略;运用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进行校企合作评价,并通过示例分析证明校企合作绩效评价模型具有普适性,可以指导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改革和调整;高职学生的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教师的项目工作时间,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去承接其他项目,或更好地从事日常教学工作,从而实现科研资源和教学资源的最佳配置等。

参考文献:

[1]HONGZHUANCHEN,QIANGQIANG ZHAO,ZHENXIN JIN. Study on Grey Evolutionary Game of“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Cooperative Innovation[C].Proc. of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JIN MINGHUA,ZHANG XUE.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n Risks of Enterprise-custome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Proc. of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3-0121-02

1引言

统计学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規律的一门方法论科学。本门课程主要讲述如何搜集、整理数据和进行定量分析、综合评价的方法[1]。统计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等,它是后续课程《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市场调研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学生以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有重要帮助。

2统计学课程调研情况

2018年7月对三亚学院旅业管理学院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4个班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通过问卷星网页链接,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填写,共收到239份有效问卷。各专业方向具体填写问卷的人数为:旅游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72人、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方向)62人、旅游管理(邮轮管理方向)56人、旅游管理(高尔夫管理方向)49人。

3统计学课程现状

3.1学生基础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文科生比重大,普遍数学基础较薄弱,被调查的239名学生中182人高中学习文科、54人高中学习理科,还有3人高中所在地区高考时不分文理科。班级学生中文科生比例超过70%,对数字、数学类的课程接受度不高。加上旅游管理的专业课多以偏文科的文字类课程为主,学生文字功底较好,相应地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而统计学是需要计算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课程,对学生而言考验就比较大。

3.2学时设置

教学计划中统计学学时设置较少,三亚学院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统计学学时为32课时,全部为理论课程。统计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相当有难度的课程,32个课时只能够教师讲授基础知识点,不能很好地让同学完全掌握统计学的核心知识,如果课堂需要扩展,就需要更长的学时来支撑。现在课程改革都在提倡课程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仅仅32个课程不足以将课程知识点进行展开,否则教学计划里的核心知识点就讲授不完。

3.3开设时间

三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统计学课程开设在大三下学期,这样设置的优点是临近大四写论文的时间,同学们学习了统计学课程,可以立即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毕业论文的调研工作,并能制作相应的图表和进行数据分析。但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在大三上学期进行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从实习岗位回来后普遍学习状态不如实习前,并根据长期观察可知高校高年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如低年级学生,故建议将统计学课程设置在大三实习前,最好在大二阶段。

3.4教材选择

教材选用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所著的统计学教材,这本教材知识点全面,理论丰富,逻辑清晰,选用这本教材对学生系统学习统计学知识很有好处。全国大部分经管类专业都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教材,这有利于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深造。只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接触此类课程较少,对理论知识感兴趣的人不多,学生更喜欢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材中的案例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的较少。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教材难度大,特别是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章节对学生的逻辑能力要求太高,班级里能掌握的学生数量很少,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在对239名旅游管理学生进行的调研中,有112名学生认为目前选用的教材比较难,认为教材比较容易和非常容易的学生加起来都只有7名,所占比例仅为2.93%。3.5作业情况

根据新的教学大纲,每一个章节讲授完毕后,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这对统计学这门学科而言是必须的。只有通过练习积累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但在调研中发现学生普遍反映现在学业负担较重,每门课程都有较多的作业,加上学生活动,学生们的休息时间明显不够,这导致部分同学出现上课睡觉的现象,影响正常教学活动[2]。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学生最希望的作业频率为一学期布置三次,有95人选择此选项。一学期五次作业的选择的人数较少,仅有10人。

从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的作业质量上来看,大部分同学能够按时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有个别同学拖交、欠交作业。作业雷同率在30%左右,少数同学之间存在互相抄袭的现象。鉴于此种情况,建议增加课堂练习,节约同学们课下的时间,课堂练习既可以很好地督促同学们及时完成练习,并且教师能够现场监督,防止抄袭现象,及时准确掌握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得到准确有效的反馈。但这需要有相应的课时作为支撑,才能安排专门的习题课。

3.6统计软件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科学,学习统计学不可避免地要学习统计软件[3]。SAS、SPSS、EXCEL、EVIEWS、STATA都是同学们写毕业论文可能用到的软件,特别是EXCEL、SPSS这两个软件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应该是必须掌握的软件,而且这两个软件的统计功能非常常用,不仅学生写毕业论文会用到,也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很有可能用到的软件。EXCEL、SPSS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只要保障一定的教学和练习量,是每位同学都可以掌握的。但目前由于课程设置中没有安排在计算机房上课的实操课,普通教室条件有限,仅仅通过教师演示相应操作的方式来学习统计软件,学生没有得到充分练习,大部分同学虽然上课听懂了,但没有实际操作,到自己用的时候就不会了。

3.7考核方式

针对三亚学院2015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所应占比例这一问题进行调研时得到以下结果:32.64%的同学认为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应为50%,有78名同学选择此选项。最少一个选项的选择人数占填写问卷同学数量的8.79%,仅有21名同学选择期末考试比例应占分数的70%。即大部分同学认为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不能完全代表他们的水平,应该降低期末分数占总成绩的比例。有些同学可能平时学习认真刻苦,但不善于考试。所以认为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五比五”比较合理,能较公正地代表学生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