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09:24: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提升工程管理水平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是施工企业效益的保障和生命。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存在着项目评估测算意识不足、项目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种种问题。在实际项目施工管理中,主要内容是指某一工程从开始建设到整体完工验收的这一时间段内。承包人依照合同内容,对整个工程进行总体上的规划与管理控制。一旦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要及时调整。最终实现预期目的。
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措施及建议
(一)项目经理要优选,构建优质项目管理层
最初,要把好项目经理选拔这一关。项目经理是各方协调的关键节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项目的管理水平。第一,项目经理的管理要专业化,在选拔项目经理时要严格筛选;对于没有受过正规培训,或者是没有具备相关资质证明的人员不予考虑。第二,还要制定项目经理任用制度并完善其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项目经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杜绝责任不明的现象发生。
还要重点培养项目经理的预备接班人,逐步尝试做一些项目经理或副经理的管理工作,使得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与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另外,要把握好项目部的整体管理,包括人员设置与项目机构设置等等。要本着“明确自身责任,发挥专业能力”的原则,对于众多人员的编制要有弹性。就是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与阶段来对项目部人员进行灵活调整。在领导团体构建时要采用能力竞争上岗与推举派遣相结合的方式。防止项目经理一人独揽大权,以保证提高领导团队的整体工作效率以及降低整体管理难度。
(二)加强项目评估与测算意识
目前,我国有一些施工企业对于项目评估与测算的意识较为不足。其中有的施工企业对于评估测算的地位不够重视,主要原因是对评估测算缺乏充分了解导致的。使得这一关键环节流于形式,以至于影响整体工程的管理质量,一些应该早期解决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最终被延误至竣工阶段。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授托制度。目的就是使得项目经理的各项行为有法可依。第二、从领导班子的角度来说,要组织成立起专门的领导小组。互相监督,共同构建出一套量化指标体系。第三、在承包合同上要做足工作,上缴风险保证金、委派主管会计。最后还要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协助项目部做好督导考核工作。以保证实现工程的最终目标。
(三)加强施工企业的责任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在确保工程质量及其它必要条件之后。对工程项目进行中所产生的各类花销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管理过程。通过前期规划、以及组织协调等一系列综合手段,来尽可能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它的形式很多,包括施工技术之间的选择对比,组织管理与各类质量控制等等。最终施工企业的核心都要围绕着成本管理来展开。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
首先要在企业中大力提倡成本控制管理,明确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成本管理是一个递进的过程。让项目全体管理人员都积极参与其中,最终把成本管理作为施工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样才可以把成本管理工作长期有效开展下去。还要健全管理责任体系,使得其与经济活动挂钩;并认真处理成本会计信息,定期做出改善,并实施奖惩制度。
(三)加强外部劳务管理工作
(1)在此项工作上项目领导班子要集体讨论,严禁搞个人说了算。而且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地方条例规定;必须考察施工技术素质,注意技术工种能否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同时,在保证自有队伍有活干的前提下,提倡“混编带用劳务‘架子队’形式为主”,“使用建制队伍‘清包工’方式为辅”,“重要岗位禁用外部劳务制度”。(2)劳务队伍进场后,项目相关人员要进行现场核实,批准后才可开工;开工前按相应的试验规程现场测试, (3)关键工序要专人检查,实行旁站监理;做好质量资料记录;将外部劳务纳人企业全员安全管理范畴,认真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有关规定;项目部必须与外部劳务队伍签订安全生产承保责任书。
(四)加强施工企业激励约束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保证项目生产经营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实现最佳综合效益,就必须发挥好调控和服务两大职能,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调控机制。(1)要严格实行项目审计监督,在管理办法可行、组织制度健全、任务责任明确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在建、竣工、外包项目审计,规模大、工期长的项目年度和终结审计,项目经理调离和项目部解体审计,并将工作重点放在经营责任与效果、经营活动合法性和财经纪律等重大问题的审计。(2)全面推行项目考核制度,根据项目评估授托经济指标和经营管理责任,进行项目年度和终结考核,开展“优秀项目部”、“优秀项目经理”评比评活,并按企业分配办法兑现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3)搞好项目监督,一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重要工作情况通报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三项制度,不搞个人说了算,同时坚持依靠职工群众管理企业的方针,实行民主管理,增强项目部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切实发挥职工民主监督作用。
三、结语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有了较大转变。的要想从整体上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必须从施工企业的源头抓起。包括责任成本管理,人才选拔机制等等。施工企业要求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要精益求精,大胆创新,才能保持自己企业效益不断攀升,从而从总体上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2012年按照分公司总体部署,深入开展“比学赶帮超”暨“精细管理提升年”活动,不断加强科学管理、系统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采油工程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加强自主创新,优化成熟配套工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原油稳产和成本控制都有了一定进步。
1.工作取得的成效
1.1加强注水系统治理,夯实水驱油田稳产基础
针对水驱油藏开发效果差,生产系统开展了攻欠增注月活动和洗井会战;集输注水系统开展水质处理系统技术调研和改造方案论证;科研系统强化测试分析、井组动态分析和水井措施分析论证;作业系统加强了水井作业质量监督。与去年同期相比,开井数增加到553口、日注水平提高到40163m3/d、层段合格率上升到59%。
加强系统水质处理,将水质药剂承包改为药剂+设备的承包模式;明确管理责任,消除影响水质的不利因素;开展沿程水质的分析研究和处理工作,保障水质符合率在95%以上。
加强泵站干压和增压泵管理,保障干压达标率在95%以上。及时安装和配套维修,保障增压泵开井时率在90%以上;推行调度化运行,加强洗井管理,采取一井一策。通过以上工作,注水系统效率提高到53%。
通过管网调整改造,理顺了各注水站系统的管理,分清了责任;缩短供水半径,提高管网效率。治理后共有7座配水间、30口注水井受效,增注147m3/d;改造后总开泵台数减少到7台,同时区块减少了2台增压泵,综合日节约耗电量3047度;油井开井数增加3口,日注水平增加了147方,月注采比提高了0.4,层段合格率提高了27%,注采对应率提高了12.2%,增加可采储量6.56万吨,区块老井递减趋势减缓。
1.2加强工程方案前期研究和优化论证,提高产能建设质量
提前介入,加强研究配套,为区块开发早作准备;全面推广“方案论证系统化、技术应用集成化、钻采工程一体化、运行监督精细化”的模式,工艺上进行全程油层保护、机采配套等优化。
1.3利用重大设计平台,加大疑难井措施优化力度,提高措施有效率
把疑难井和风险大的井进行设计优化提交到重大设计专家组,2012年前半年上报油水井重大设计35口并通过,目前已完工29口,其中开油井22口,初增能力91.1t/d,平均单井生产43天,累计增油2644吨。
1.4加强技术攻关和规模化应用,发挥采油工程技术支撑作用
攻欠增注形成系列技术,开发研究适应性酸化配方:常压分层注水管柱模式采用双层钢网+双层改性胶技术,对扩张式注水封隔器进行改进,耐温、承压能力提高到120℃、30MPa。高压分层注水首次应用了压缩式压裂封隔器,管柱有效率100%,卡封后油压由12MPa增加到24MPa,目前累增有效注水1.8×104m3。
针对水平井泥浆污染和油井堵塞,大力推广小配方酸洗酸化工艺37口井,有效率93.7%,累积增油9880吨。
精细选井与工艺参数优化结合,在注采单元相对完善的区域精选4口井进行压裂,施工上加大单井加砂强度、实施高砂比压裂、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平均单井初增5吨/天,已增油531吨,措施有效率100%;在井网内压裂施工3井次,以造宽短缝为主,大排量施工,加入低砂比段塞,疏通炮眼,高砂比泵注,改善支撑剂纵向剖面,提高裂缝导流能力;断块低渗透油井较大规模压裂,设计砂量15方,平均每米加砂3方,设计支撑缝长138m。
针对精密筛管水平井见水后治理难度大,首次开展了热采水平井管外高温封隔器分段完井技术,在水平段下入热采管外封隔器,注汽后管外封隔器遇热膨胀起到分段作用,便于后期见水后的治理;对汽窜弱边水开展氮气泡沫调剖工艺,提高控水效果;针对水平井后端出水问题,推广应用插管桥塞水泥封堵;对高含水水平井开展PNN找水测试,确定出水点;开展对强边水内侵水平井温敏凝胶堵水试验。
封堵替代卡封,简化井筒,应用封堵技术实施56口井,有效率82%,总增油12946吨,措施有效率提高17%。
为了实现高凝油油藏的有效动用,开展注水开发实验,预计动用含油面积0.36km2,地质储量64.46×104t,采用一注一采方式。
加强偏磨井综合治理,基础设计优化从生产参数、杆管组合、管柱结构入手,寻找潜力点;应用以内衬管为主的偏磨治理技术,解决复杂偏磨井躺井问题;防腐防偏同治,注重综合治理,2010年以来整体防腐有效率达95%以上,平均延长腐蚀周期达100天以上。
推广应用不压井作业工艺,保护油层、减少水井能量损失,目前已施工14口,完成计划的40%。
1.5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提升采油工程管理质量
目前采油队的质量流量计、三相分离器和网络建设已基本完成,基本实现了可分权限进行网上跟踪查询;创建星级指标队,全面提升注采管理指标;开展五化班组达标活动,提升现场管理水平;以工况分析为平台,努力培养长寿井;强化注汽管理,提高注汽管理水平;加强配套与创新相结合,持续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加强采油工程信息化建设,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2.采油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质沿程腐蚀和结垢的问题尚待解决。注水水质不能稳定达标,长期回注导致地面管网、设施及水井井筒的腐蚀与结垢。
(2)污水减排形势严峻。
(3)各类油藏稳产和提高采收率技术仍需进一步攻关。稠油高含水水平井治理和提高油汽比技术需要不断完善;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亟须工艺攻关配套;低渗油井单井产能仍需进一步提高。
(4)油气集输设备维护欠帐造成隐患严重。
(5)产能建设对地面集输设施配套和技术改进考虑不够。
3.主要工作部署
(1)提前介入,加强研究,稳步推进产能建设。
(2)充分利用好重大设计优化平台,降低措施风险,提高措施有效率。加快运行节奏,完成剩余6口井,做好施工总结和措施效果跟踪评价;深入调查,优化设计和实施重点井65口,完成全年重大措施井100口,提高开井率。
(3)加强不同类型油藏工艺技术攻关,提高采收率。开展高含水低效井的汽水窜治理;开展老区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优化配套注采方式,并开展套损井修复工作;开展超稠油配套工艺攻关,实现产能突破;开展浅层超稠油开发工艺攻关。继续推广化学增注方法,开展应用多种增注工艺;优化压裂工艺,提高单井产能;完善解堵工艺,加大解堵力度。开展分注井欠注层攻欠增注工作;开展注水井调剖,提高有效注水;研发触变型堵剂,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浅层堵漏一次成功率。
(4)提高“有效注水量”,加大调整改造力度,夯实稳产基础。加快老区注水运行污水减排工程和综合调整方案;进一步加强污水水质处理,提高水质达标率。
(5)完善分队计量管理,确保原油生产平稳运行。组织好培训工作,让职工对分队计量系统、监控系统熟练,减少各站监控系统误报、漏报情况;利用盘库计量系统及时发现井口液量、油量波动情况,提高油井运行效率,减少原油损失。
(6)以“争创星级指标管理队和深入开展五化班组达标”活动为载体,提升采油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1-0050-02
传统管理模式设施包括财务部门、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来实现项目目标;但在项目实际运行中,通常会产生部门之间的摩擦,须耗费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协调,而这又会增加项目运行成本,最后导致效力下降,影响利润水平。而项目管理,它是指在资源约束下,通过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来实现或者超过项目事先设定的需求或者愿望。不同部门之间,由于同一项目组成一个团队,项目经理是项目团队的领导者,任务是领导团队成员准时、优质的完成项目的最终任务。因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者既是项目的执行者,同时又是项目的需求确定、项目遴选、项目实施进度全过程的设计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时间、成本、质量、风险、采购、人力等资源进行全方位监控。如何将项目管理法融入电力工程项目中,一直是实践者探讨的热点。
1 电力工程管理中常用管理模式
近年来,电力公司导入源于建造工程领域的EPC、CM等管理模式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1.1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DBB管理模式
DBB管理模式是世界上最为通用的模式,应用于金融工程、项目咨询管理等广泛领域,如世行、亚行贷款项目以及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项目。该管理模式最突出的优点是项目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先后顺序进行,之后上一个阶段完成后另一个阶段来开始进行。它的具有通用性强、应用面广、规避风险和减少投资成本等优点,不足之处是项目周期长、管理费用高、容易出现项目纠纷等。
1.2 建筑工程管理方式——CM管理模式
CM管理模式中项目委托人必须在项目开始雇佣经验丰富的咨询人(CM经理)负责项目设计和施工的管理。他打破了DBB管理模式中固定的项目实施顺序,委托人和受托人的项目经历和工程组成联合小组,共同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项目工程分项工程设计完成后可立即对外招标,因此,它有周期短、费用省、风险小、收益快等优点,不足之处是承包费用较高。
1.3 项目承包模式——PMC管理模式
PMC管理模式是指项目委托人聘请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对工程项目进行管过程或分阶段的管理和服务。在PMC管理模式,承包商参与程度和职责范围不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该管理模式有三大特点:一是项目主体工程和重点任务委托给PMC承包商;二是项目管理水平相对稳定,能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形成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团队;三是优化项目程序,降低项目成本。
1.4 设计、采购、建造模式——EPC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美国创新了EPC模式,该模式在工程承包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适合于工厂、发电厂、石油开发和基础设施等工程。
在EPC管理模式中委托方的主要任务是对竣工的项目进行验收,承包商承担了工程大部分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委托方委托项目管理公司作为代表,对项目工程的设计、采用到施工进行全面管理。
2 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工程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低下。我国电力工程管理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占20.5%,初中文化程度占57.8%,高中文化程度占15.5%,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6.2%。文化素质低下的直接后果是效益意识淡薄,间接后果是短期内无法接受新技术、新管理方式;导致投资观念淡薄,成本核算和管理知识无法更新,项目实施进程缓慢,组织协调性差,以致无法按照既定要求和目标完成工程所规定的任务。
②工程施工进展控制小力度弱。在整个业务管理流程中,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是关键。从电力上下游公司讲,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是龙头;从各公司之间的协调性讲,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又发挥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公司内部与用户电力工程有关的部门有业务部、工程管理部和财务部。财务部负责各用户收取技术咨询费、工程款,向施工单位拨付工程款和向供应商拨付材料款和设备款,作用十分明确。其余部门则在电力工程进展的各个阶段分别担当各自的职责,这就出现部门间多次的交接,交接多了会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的进展。
③工程实施中仍然存在违规操作。在上程施上结束,进行验收后,应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决算,并经审核后,统一向用户收取工程余款和向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支付余款。但是再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往往就存在着问题与违规操作。此外,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试图阻挠工程监理人员工作,子项目中工程监理徒有形式。
3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对策
尽管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创新的管理模式应该一分为二的看,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如何根据实践创新出一套与实践相吻合的管理模式,笔者根据长期实践观察和创新实践中出现相关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①在项目管理中导入比较法。每个项目工程实施的内外环境存在差异,如果按照某种固定模式进行项目管理,除了降低工程实施进度外,而且还会提高工程施工费用和降低管理效率。因此,必须结合项目环境,因地制宜灵活地选择项目管理模式。这就要求采用比较法,将项目管理模式应用于项目管理模拟过程中,比较分析各种项目管理模式的优缺点,按照成本原则和效益效益原则择优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②在项目管理中融合工程监理。尽管在电力工程管理制度中,要求监理参与,对项目工程进行监控。从电力工程施工工程中,部分缓解监理监控徒有虚名、有名无实。如设计环节的管理,施工阶段的投资,项目进度控制,合同管理等。此外,有些项目管理人员还试图阻挠工程监理人员开展工作。
工程监理进入电力项目工程全过程,除了监理所承担的分内工作外,还帮助项目管理人员识别项目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对项目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将工程监理转化为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提升项目工程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因此,在实践工作中,项目管理人员必须以合同、组织等多元化手段支持监理工作,将监理工作制度落到试图,实现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有效融合。
③界定项目管理边界,提升项目管理过程的可控性。项目管理通过上级对下级的适当授权才使得项目正常运行。项目相关部门在授权范围内形式权利才会有效,如果出现权利真空,项目将出现管理盲区,如果权利重叠,将会出现部门纠纷或者摩擦,这都将会影响项目实施进度和效率。此外,界定项目管理边界,有利于管理部门尽早发展问题,有效地进行项目控制。
④提高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水平和劳务人员素质水平是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础。在国内外工程实施期间,为年轻、技术职称低、学历程度低下的管理人员、技术员工等提供锻炼的机会。同时技术培训和激励机制挂钩,加大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推进人才工程,以利于各类人才成长。
⑤建立和完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上作程序。完善现有工程标准化指标,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中结合定性和定量指标,以此强化管理意识。创新现有项目管理体系,在项目体系创新过程中,以质量为纲,以效益为本。同时,完善标准化指标和创新项目管理模式过程中,积极与国际接轨。
⑥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使用现代化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效率。科技创新目的是整合既定资源而提高效率。目前国际上适合项目管理的软件较多,它们将进度、资源、资源限量和资源平衡很好地结合起来,基于要完成的工程量或工作量并结合施工承包商的人材机资源而制定出来的定量的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科学规划项目实施进度,规避了过去经验性结论导致的工程进程模糊等。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现代化管理软件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但需要指出的是,任何计算机系统和应用软件,都仅仅是一种工具,都是需要通过人来使用才能发挥其作用的,否则,即使计算机再先进,软件功能再强,也只能是一种摆设。
4 结 语
提升电力工程管理水平贯穿电力发展历程长河,这将决定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历史性。如何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需要贯彻思想“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念,因此,研究实践、分析实践和总结实践是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王伟.电力工程项日管理与工程监理之融合[J].长治学院学报,2009,(4).
[2] 郑海坤.电力工程EPC合同管理模式分析[J].财经界,2010,(3).
[3] 陈骏.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初探[J].科技资讯,2009,(30).
[4] 贺裕斐.浅谈电力工程EPC管理模式的风险与应洲[J].经营管理者,2010,(1).
[5] 章蕾.谈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QC小组活动[J].山西建筑,2012,(7).
[6] 李杰.刍议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J].知识经济,2012,(2).
[7]李业.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分析[J].民营科技,2012,(2).
[8] 徐勇.新时期电力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2,(5).
[9] 孙海荣.试论电力工程施工管理应如何开展[J].电子世界,2012,(5).
[10] 李松涛.电力企业海外EPC项目的风险及防范[J].国际经济合作,2012,(3).
1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方面
由于分包管理制度是当下许多施工单位最多采用的管理体制,分包已经成为施工单位的普遍现象,但分包商很难确定其工作范围。在利益驱动下,有关单位总想承担更多的工作以获得更多的效益,而这往往造成部分工作的遗漏或马虎处理,增加了协调和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施工人员、质量管理人员参差不齐的水平,都对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和专业协调的阻碍,这也是造成施工问题、施工难题的原因。
1.2施工技术方面
随着建设工程的技术水平、施工工艺不断更新与进步,施工中涉及的专业领域越来越广泛,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在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因为各自不同的特定空间、完工时限以及繁杂的施工工艺产生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也增加了施工技术工作的难度。此外,当前建设项目仍采用传统的操作模式,即仍然占了很大的比重农民建筑工人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没有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质量的技术。
1.3技术质量方面
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涉及越来越多的专业领域,质量、技术要求和安装标准也越来越高。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特有的空间位置与技术要求,它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时间顺序和合理的空间位置需求。如果你有充分考虑技术上的细节部分,很容易造成问题与矛盾的发生。此外,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个建筑是一个独特的产品,每一根管道、设备都有特殊安装要求,这也增加了工作的技术难度,增加了专业的冲突和矛盾的出现。因此,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投入应用与推广的同时,施工人员应当尽可能的掌握新产品,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2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2.1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
施工质量是公众对建筑施工技术的衡量标准。完善的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起了显著作用。加强建筑工程项目主要集中表现为引进先进技术以改善和现有的建筑技术,并采用新设备和新材料,优化施工工艺,改革技术管理,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有效的控制施工进度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还可以有效地控制了施工进度。建筑施工工程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等等。这些不可抗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进度。不能盲目的加快施工进度,追求工程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项目的质量。因此,施工进度必须在有效的施工效率的基础上加以控制。世界LOWCARBONWORLDLOWCARBONWORLD2016/1
2.3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建筑业,建设工程的技术管理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内建筑行业的竞争形势非常严峻,为了赢得一个席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重,我们必须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建筑公司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水平的竞争,建设项目的技术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施工企业的不良技术管理不仅会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但会影响大部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3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完善不同专业的协调工作
3.1.1技术协调
技术协调可以具体的表现为提高设计图的质量,细化每一处可能出现技术合作和地方,较少因技术错误而产生的协调困难。施工人员对自己所承包的内容会十分熟悉,而对承包内容外的则不一定了解,需要根据图纸进行严密而完整的考虑施工方案,从图纸上加以解决。
3.1.2管理协调
建立工程管理团队,设计制定监察管理为主的健全的管理制度,由管理团队进行统一协调、统一指挥施工中的技术协作问题。明确岗位责任制,保证每一处协同合作都有负责人现场监督和协调。此外,还需要建设奖惩制度,对高度责任心和积极性的施工人员予以奖励和表扬,带动周围施工人员,起到激励作用。在验收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进行严格审查,尽量减少纰漏的产生。
3.1.3组织协调
可以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召集土建施工队、专业施工队、建筑公司、管理团队四方座谈,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复杂的问题,可由四方共同提出解决方案,明确各专业队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同时明确工期和责任,确保按时完成,保质保量。
3.2工程管理信息化
3.2.1日本
以日本的信息化工程管理为例,在近几年中,日本大力推进的CALS/EC,即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系统。它的主要是将工程周期作为对象,实现全电子化建设,通过互联网提交信息、接收信息,将所有的电子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进行共享。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增强建筑业竞争力的目的。
3.2.2香港
信息化工程管理在香港主要应用有:设定通用的标准和发展通用的数据基础设施,便于建设单位能通过互联网与承包单位与相关合作单位以电子方式进行通信,主要有获取和交换工程项目资料,对于图纸的审查、资料的审阅,利用摄像头对施工现场进行远程监控,施工人员一律采用“绿卡”认证,,绿卡中包含有职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就业、技能等信息等。
3.3强化工程管理的科学性
随着现代管理制度的改革和逐步完善,科学施工管理的优势是越来越明显。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建立在科学的管理系统技术上的,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只有建立了符合现代管理理论的管理模式,才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3.3.1三角管理形式
三角管理形式是大多小型项目所采用的管理模式,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传达便捷,各司其职。但缺点也十分明显,就是不适用于大中型项目,承包单位的施工难以处处接受管理,容易造成质量低下、材料掉包等恶性问题的发生。
3.3.2直线管理模式
这一管理形式适用于中型项目的管理,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具有直接负责人,在人员的配置上得到了一定的优化,控制了人工成本。但与此同时,因为一个工区负责人需要监管多个施工现场,当两个施工现场同时发生问题时,不具备同时处理的能力,会导致工期的延长和问题的恶化。
3.3.3工程指挥部形式管理
工程指挥部形式的管理方法适用于大型建筑项目,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部门都有系统的管理方案,工程指挥部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责任重大,需要挑选具有经验的人员参与此项指挥任务,例如具有一定工作资历的优秀项目经理等。在工程进度方面,由于工程指挥部的统一指挥,能够做到最大的合理调配,对于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对于方案能够统筹优化。在质量管控方面,工程指挥部具有专员对施工的各个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没有纰漏的存在,严格把关。在造价的方面,采用了统一的物资供应单位,并对其进行监管和审查,对于造价进行最大程度减少,同时保证施工的有序进行。工程指挥部形式管理是最为优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能够高效的处理任何问题,还能起到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的职能效果,对于工程建设有着统筹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要求也有着提升;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工程管理的质量,才能有效保障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在施工管理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给施工管理带来很大的阻碍,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通过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理论研究,对保障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经济作用分析
1.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房屋建筑的具体施工管理过程中,能通过各个环节的管理,从整体上使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样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的激烈,为能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良好发展,就需在施工的管理质量水平上着手,从自身的管理上加以改善,这样才能使施工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保障[1]。通过实现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管理的制度化以及规范化,对建筑市场的良好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另外,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能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建筑施工的质量对外观以及具体的使用功能层面也有着影响,能对建筑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的功能多样化呈现以及舒适度的保障有着积极意义。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层面的加强,就能对整体的建筑质量有着积极意义,也是当前建筑企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课题。
1.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经济作用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的管理是比较关键的。通过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就能有助于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从经济作用发挥层面来看,能够促进整体的管理水平提升[2]。施工质量的管理是房屋建筑工程当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通过在质量管理的环节得到了有效加强,就能对整体的房屋建筑的管理得以强化。能对具体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性的发现,从而有利于使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这就在整体管理目标高效化实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再者,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进行强化,能对建筑的整体质量得以有效加强。房屋建筑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对整体的施工质量有着影响,在质量管理层面的加强,也是对整体施工质量保障的重要基础。通过在具体工程施工中,对每个施工环节的有效保障,就能对整体的施工质量得以加强。这就需要能在具体的施工中,将施工的技术以及操作和工艺等得以充分保障,从多方面加以考虑,这样才能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另外,通过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能够在经济效益方面得到有效提升,最大化的实现管理效益。在施工的管理层面得到了加强,就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3]。具体管理中,通过监督管理的加强,就能对材料的质量以及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技术的应用规范性得到保障,这样就能有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从而在管理的整体水平上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在成本方面也能得到有效的节约。
2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薄弱、综合素质低
从当前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还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施工管理的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的质量是建筑后续使用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基础,只有从管理质量上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建筑的安全使用[4]。但是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意识层面还比较薄弱,不能严格按照具体的程序开展施工,这就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对房屋建筑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材料、设备的管理还没有有效加强。由于在材料管理上没有得到加强,就会使得施工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材料是施工中的基础性材料,其自身的质量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机械设备是对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有着促进作用的工具,如果在这一方面的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完善,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体的工程管理质量,只有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以及运行的稳定性,才能真正的有助于工程的管理效率水平提升,对其加强管理就尤为重要。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没有重视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材料设备管理,以及受到施工人员的影响,没有注重材料的应用质量等。这就对整个施工的质量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房屋建筑的工程管理过程中,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工程质量的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不够,这就造成了管理过程中很难达到实际的要求。从而就在工程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管理问题。
2.2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涉及的内容众多、干扰因素复杂
房屋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在实际的管理上有着很大的难度,主要就是因为施工管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以及受到的干扰因素也比较多。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就对房屋建筑的整体管理发展有着阻碍[5]。其中在人为的影响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都会对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增添难度。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工期一般较长,涉及的内容环节较为多,因此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具体施工过程中,在对工程的综合性管理上还没有得到加强。例如,为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施工中对工期进行压缩压缩,对材料、设备的应用不符合涉及要求等。由于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比较迅速,在建筑施工的数量上也比较多,施工行业竞争激烈,且施工市场的膨胀给施工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施工中有的企业为能将经济效益最大化,就在材料、设备的应用上着手,没有注重材料的整体质量。还有的是对工期进行的缩短,用尽量短的工期完成项目建设从而降低建设成本,这就造成了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2.3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造成影响的因素还体现在环境层面。在这一方面就主要有自然环境以及内部的环境。从自然环境层面来说,主要就是自然天气环境以及地理环境,如水文、地形等方面的因素。这都会对实际的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有着影响。而在内部环境方面,主要就是在进行管理中的模式和方法的不科学;许多中小型企业没有制定一套适合自身条件的施工管理制度和程序,也未能从具体出发,针对每项工程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和细则,从而造成了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水平比较低下。
3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和优化策略探究
3.1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性分析
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要能实现全面化,这样才能有助于管理质量水平的有效提升。在全面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是将每项管理的责任都能得到有效落实,对各个管理环节的协调化实施。通过全面化的工程管理,就是实现网络管理模式,也就是将管理的所有职能,都能够归入到这一网络管理的模式当中实施管理,从而在管理的目标上得以有效实现。由于建筑工程的管理对整体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影响,通过全面管理的措施实施,就能够将管理的安全隐患得以及时性的消除。全面管理的有效实施也能对质量管理的方法得到有效优化,从而在质量管理效率水平上能得到有效提升。这样的管理模式就和传统的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将质量管理作为管理的理念,在每个管理环节加以融入的,在每项管理的环节都能够对质量管理的标准加以严密的实施。
3.2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第一,加强项目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层面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诸多的影响因素都与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将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就要能在人的管理下得以实现[6]。房屋建筑的项目中,只有将人的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才能真正的保障管理的质量;同时也要注重人员之间良好的协调、沟通,将管理各个环节、层次的情况能及时了解,才能为提升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有相关制度支持,这样才能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在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工作实施中,所面临的环境是相对比较复杂化的,这就要能够在现场的各个方面都要得以充分重视,从多方面进行考虑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将体系中的管理责任得到明确化,对每个施工环节的管理制度实施都要能在可操作性上得以加强。从这些方面得以重视,才能有助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除此之外,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质量,还要能注重分包单位优选模型的建立上得以重视,在管理上进行强化。还要在质量控制点的设置等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只有如此才能有助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第三,将质量控制融入到管理体系中。具体的施工就要能和质量管理体系紧密的结合,通过自身化的标准建设的加强,来保障实际的管理目标实现。在管理中对设计的质量以质量标准要能得以明确化,要能够在质量标准的指导下,对工程管理的目标加以促进。房屋建筑施工单位方面,也要能够在质量预控以及自检机制的建立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将质量和安全层面的管理得以保障。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加强,还要能注重对材料方面的有效管理。施工材料是整体房屋建筑质量保障的基础内容,只有在施工材料上得到了保障,才能有利于实际的管理水平提升。这就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来看,要能在材料采购人员的管理层面进行强化,以及注重职业道德的素养培养。对施工材料的选择要选择有着良好信誉的厂家,并要将市场的材料调研工作得以有效完善,充分注重材料采购的质量。最后就要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检测的相关工作。
4结语
总而言之,面对愈来愈复杂的建筑工程、竞争越来越大的建筑环境,通过在优化管理水平,在具体管理中要善于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才能有效保证房屋建设工程的质量,才能有助于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四川水泥,2015(08).
[2]刘发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江西建材,2016(06).
[3]刘连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研究[J].门窗,2014(10).
[4]兰鹏杰.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视界,2014(22).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提高工程的设计合理性,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合理的、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越来越受到工程人员的重视。在当今城市居民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形势下,建筑的工程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以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涉及到社会和谐度以及建筑业的自身发展,建筑行业对房屋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须更加重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具体管理内容
1、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施工环境进行有效控制,为施工人员营造相对安全的施工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与否直接对建设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重要影响,工程安全事故一旦发生还会对施工企业的形象以及信誉度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在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程建设理念,充分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问题是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建筑工程质量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进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质量是施工企业进行竞争的重要砝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施工企业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确保工程的质量。
3、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进度所进行的管理
工程进度管理工作是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如期完工的重要手段,工程进度对工程造价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工程建设施工工期延误是工程建设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影响工程建设工程进度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工程设计的不合理、施工方案的不科学、工程施工队伍的建设能力等等多个方面都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建设单位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复杂繁重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分配,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
三.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因素
1、图纸设计因素
设计图纸是所有工程实施的参照,在工程的设计阶段,除了要考虑工程的创新性,更要保证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不合规范的地方,例如变形缝间距留设过大、设计配筋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在根本上对工程质量造成隐患,增加了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
2、具体施工因素
在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施工人员常常为了赶工期或者节省成本等原因,不按设计规范执行相关工作,虽然给施工带来方便,但是对工程质量而言却是极大的威胁。在工程后期,各工序间相互交叉,互相影响,如果工程管理考虑不够周全,就会出现施工现场混乱等情况。
3、用户因素
用户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建筑进行一番装修或局部改建,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破坏了建筑工程原有的线路、管路设施,造成墙体裂缝、管道渗漏和通气孔堵塞等问题。此外,新材料、新工艺不成熟,在应用中可能引发新的质量问题。
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措施管理混乱
我国一些项目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职务出现空缺,甚至不设置安全管理职务,有些项目施工单位虽然设置安全管理职务,但安全管理人员不能担负起其安全管理责任。此外,组织者很少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施工人员对项目设施了解不全面,都可能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
2.管理质量不过关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一些项目施工单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质量不过关。一方面表现在材料质量不过关,一些项目施工单位没有严格的施工技术管理,为了节省项目成本,选取低价工程材料,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另一方面表现在建筑施工流程不规范,由于缺乏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一些项目施工单位不能遵照国家标准的施工流程或者地方标准的施工流程进行施工,导致工程项目质量不过关和工程项目不能按时完成的现象发生。
3、工程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些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为了节省建筑施工成本,不设置建筑工程管理部门,这不但不符合国家和上级部门的相关规定,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一些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虽然设置了建筑工程管理部门,但是并没有重视这些建筑施工管理部门,没有赋予这些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有的权利,造成建筑工程管理部门的虚设。
4、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一方面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质量管理才能。其次,我国的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受到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较少,缺乏高端技术施工人才,使得在进行机械设备操作时不熟悉或是误操作造成质量影响。同时,我国虽然工业化进程加快,但对整个建筑行业而言,在施工过程中,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平偏低,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推广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因素,都会对项目的质量管理控制造成影响。
五.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建议
1、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可以解决一些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只考虑工程进度而忽略工程质量的行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一方面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这需要建立科学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以实现各部门与建筑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责任到位,责任到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成本管理和监督,例如对一些建筑材料的采购做好计划,在建筑材料采购结束后注重审查,不给那些劣质建筑材料进入建筑工地的机会。
2、重视施工工程监理工作
执行工程监理的工程师一般经验和阅历都比较丰富,在设计及施工监理过程中能提出许多积极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建议,尤其在施工阶段关系到是否要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决定时,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这一点许多建设方代表因其经验、阅历及技术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无法做到。
3、做好项目调节,提高施工效率
在施工过程中,各工序间难免交叉,从而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如果不加以协调,可能会出现现场混乱甚至发生冲突。组织专门人员做好项目调节,不仅可以避免出现混乱,而且可以提高工程实施效率。各项目人员加强交流,不仅能够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掌握更全面的知识,还能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增强队伍间的融洽氛围,提升施工速度。
4、做好施工预案,控制工程变更
施工预案是工程实施的指导,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有针对性的提出项目施工方案。对关键部位的施工过程要详加考察,务必做到心中有数。不同工序持续时间以及不同工种间互相插入的时间要严格控制,抓住关键问题,使工程时刻处于受控制的范围之内。对于必须要变更的工程,设计图纸要及时更新,以免对后面的工序造成影响。
六.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但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竣工工程质量的好坏,还会影响到建筑施工周期的长短和工程实际价值的高低。所以,只有不断的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管理力度,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及时发现施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寻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把建筑施工工程建立成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才能够到达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目的,更好的实现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75-01
1 专业管理的目标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持的建设理念。
2 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2.1 项目综合管理方面
2.1.1 全面策划、加强过程控制,确保工程自然成优
业主项目部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创优规划编制纲要》等文件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特点,编制《建设管理纲要》、《工程创优规划》、《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等文件,及时下发至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指导工程全过程建设。
2.1.2 加强基建信息化管理,提高项目精益化管理水平
落实国网公司信息化要求,通过基建管控模块应用,做好项目全过程管控,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物资采购全部通电子商务平台、ERP系统实现信息化采购,确保物资采购标准的一致性和技术标准的先进性。
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管理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工程档案采集管理相关措施,全面推进档案数字化,实现单轨制运行机制,实现管理文件、质量记录、试验报告等资料数字化转序。
2.1.3 创新档案管理手段,确保档案及时、完整、准确
为加强工程档案管理,采取多方面的创新创效手段。一是档案要求进合同,为保证档案收集的及时、准确、完整,公司在与相关参建单位签订的合同中,明文规定其需向业主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内容及时间节点要求,提高项目建设档案的归档率和完整率。二是分段档案验收,根据输电线路项目建设特点,建立项目档案分段验收制度。主要包括:在基础开始时,启动并组织对项目前期资料的验收工作;在组塔开始时,启动并组织对项目基础阶段资料的验收工作;在架线开始时,启动并组织对工程组塔资料的验收工作。三是提升过程检查力度,档案管理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对设计、监理、施工、设备厂家单位的资料进行检查,通过过程检查,档案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整改闭环,避免问题堆积。
2.2 项目质量管理方面
2.2.1 认真开展质量策划
重视工程管理策划,注重前期策划,强化全过程的管控工作,借鉴公司先进项目管理经验,围绕工程质量目标,细化工程特点,推行全过程程序化、标准化管理。
2.2.2 严格监管施工全过程质量。
注重验评分离,加强过程控制,着重完善手段,严把设备、材料关,严格监督施工三级自检,要求监理单位加强对施工工序把关和转序控制,按时组织开展工程中间验评和质量监督活动,严格落实质量监督制度,为自然成优奠定基础。
2.2.3 狠抓质量通病综合治理
下达《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根据国网公司重点整治的60项质量通病,组织技术人员查阅《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等文件,编制下发质量通病综合防治实施计划并分级落实实施。强化过程中执行检查,实现全过程 、全方位质量控制。
2.2.4 执行样板引路、试点先行的工作程序
针对工程各施工工序,制作实体样板,统一施工工艺标准和技术要求,做到管理标准和操作标准统一,每道工序开始施工前,先做样板工艺,样板试点工作完成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并进一步完善施工措施,下一步工作马上改进,通过PDCA循环,确保工程所有重要工序以首基为样板引领,确保施工工艺一次成优。
2.3 项目安全管理方面
2.3.1 以人为本,加强安全文明施工全过程控制
建立安全责任体系,成立安全委员会,定期召开安委会例会,将安全责任层层落实。要求各参建单位根据安委会的要求,各自成立相应的安全责任体系,细化安全目标与任务,确保安全责任、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建立施工现场的事故应急预案,健全事故处理应急网络,编制防人身、防机械、防火、防中毒、防触电等不同的应急预案,定期演练。
2.3.2 精心规划,实施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
编制“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为安全文明施工提供依据和标准,,各参建单位按照总体策划的要求编制了二次策划,对安全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将总体策划中提出的每一项具体要求和标准,一一分解。同时业主项目部编制《安全施工责任制》、《安全例会制度制度》、《安全文明奖惩制度》、《安全用电管理制度》、《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分解安全目标,明确安全规程,落实责任到人,要让每一个参加工程建设的人都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以点带面,带动总体工程的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
2.3.3 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切实贯彻公司安全文明施工标准,一是做到施工现场布置条理化,各施工队在施工时按照策划样板进行工地布置,施工区、材料区、设备区、休息区划分明晰,工程现场作业定置牌、责任牌,责任到人。二是做到安全设施标准化,现场安全围栏、配电箱、垂直攀登防坠器、水平安全绳、速差自控器、消防器材、安全带、安全帽、上岗证等配置可靠、合理、规范。三是做到材料摆放定置化,材料站和施工现场材料、工器具、机械等分类合理,摆放整齐,标识齐全。四是做到作业人员行为规范化,现场作业人员服装统一、行为举止文明,安全防护用品佩戴正确、使用规范,现场做到了工完、料净、场地清。
2.3.4 加强工程重要环节的监控措施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风险控制,将施工安全风险按五级制进行划分,组织项目设计单位对施工、监理单位进行项目作业风险交底。审查施工项目部编制的《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预控清册》及动态风险计算结果。负责对三级以上风险作业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并通过基建管理信息系统上报作业风险情况表。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定管理办法(2013版).
1 城建工程施工现场管控的重要性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一些市政道路和桥梁建设中,为了加强其建设的安全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其建设的科技标准和整体质量,亟需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物资、材料、人员进行合理调配,提高现代化科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或者减少施工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1 加强城建施工现场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
城建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时间长、施工任务比较复杂等特点。因此在城建施工的现场管控中,要求全面开展施工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落实到工程的各个细节,各个角落,并使质量成为城建施工的生命线,并通过思想教育、现场标语宣传等方式,将质量意识灌输到每个人的心中,以有效保证施工质量,从而为城市建设及人民生活安全提供坚实的基础。
1.2 加强城建现场管理,是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
在城建施工过程中,无论是人员、材料、还是机械的成本都是非常大。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不仅能够对各种物资材料进行有效的管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成本。同时,只有对施工的各种材料和人员进行有效的调配和合理应用,加强现场施工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才能保证施工现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2 当前城建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城市建设现场施工管控上都有了较为细则的管理,在人财物及管理的调配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建设施工现场在监督管理机制上还不够完善,对成本的管控及安全的把控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排除,责任划分还不够细致,监督力度还够强,从而影响了整个施工质量和进度。
2.1 城建施工现场安全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情况下,虽然很多施工单位也较为注重施工安全,但并未在施工现场采取调动施工人员安全积极性的措施。一些施工方对安全的重视不够,安全制度不够完善,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有些施工单位过多的追求施工的经济利益,忽视安全细则的落实,有的安全人员配备不到位,有的职权不明确,有的特岗作业不能完全做到持证上岗,使一些施工人员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和技术范围的工作,有的甚至出现了违规操作,给施工现场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有的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够,使一些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对施工安全未起到警示作用。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不能全面落实安全规范和要求,对施工中需要注明的安全问题不够明确,难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制约城建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2.2 城建施工现场材料需加强管理
在现场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以次充好现象,因为有些合格的施工材料与不合格的施工材料之间差距并不大,但在后期的应用中就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些施工材料监管不当,从而使一些施工材料变质或者浪费,损耗比较大;同时一些施工材料具有性质不稳定的特质,若不能进行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不仅会增加建筑的经济成本,还会影响工程质量。
2.3 现场施工监管存在一定问题
在一些城建施工,特别是市政道路施工中,会因道路大修或者升级改造而出现交通拥堵塞或者行车不方便的现象,这些都会影响施工进度,还有的地方没有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施工,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监管的不到位,不仅会浪费财力和物力,还会埋下安全隐患。
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的不完善还表现在:对施工人员的现场管控和全过程监控不到位,质量监督制度不够严谨,施工现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一些工程造价方面的监督不够严格,在人员责任划定上存在着责任分工不明确等。这些现场施工监管中的漏洞,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3 城建施工现场管控对策研究
城建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城建工程的质量、安全及效应,它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应,还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及城市管理水平,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应该进行对策研究,以提高城建施工的现场管理水平。
3.1 做好施工材料的选材和管理工作
施工材料是现场施工的基础,也是施工的重中之重,但由于材料管理存着隐性特点,需要我们做好每个细小环节的检查,保证现场施工的进料、出场及管理都有章可循。在材料的运用中,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状况来确定运输方式,要在一些负荷较大的道路上进行压试验,以保证其他后续工作的完成。
在一些市政设施特别在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材料的质量,需要建立完善而合理的材料监管体系,使各有关部门严格按照章程进行检验,保证材料达到合格标准。在材料的购买过程中,要到正规单位中购买,保证质量,同时要合理使用材料,避免出现较大的损耗和浪费现场。
3.2 加强现场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在城建施工过程中,安全是第一要务,也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近年来,在我国的城建施工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仅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带来较坏的社会影响。通过对这些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这些安全问题的存在都与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施工不到位有关。因此,必须要加强城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对安全制度落实到位,对现场施工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发现安全问题进行及时排除,以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还应该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宣传到位,布置到位,与每个施工人员都签订安全责任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每个细节。总之,只有建立切实可行有效的安全防范系统,并切实落实到位,才能保证城建施工现场的安全。
3.3 统筹城建施工现场监督,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施工现场的监督是保证施工每个环节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都要加强监督工程,确保监督系统贯穿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
在施工前期,要建立一个专业技术水平高,专业素质强的监督团队,对施工现场环境有个全面的了解,要从材料的选材,施工的设备,人员的配备及安全措施等方面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各项指标都符合施工的标准和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要强化施工图纸的审核和把关,通过对照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比对,确保严格按照图纸施工。要做好质量要点的控制和设计的控制,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目标,并通过具体化的方案为工程现场打下基础。对于没有达到质量要求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细致的检查,监督人员也要做到自检、专检和互检。在施工后期,监督人员需要对工程竣工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而细致的检查,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工程细节发现并给出处理意见,以避免影响城建整体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建施工现场管理牵涉到材料管理、安全管理、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和管理。城市建设的主管部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需要切实负起责任来,对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落实和把控,制定方案,落实制度,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控制施工环节和质量,制定科学而合理的监督机制,来保证城建现场施工质量,提高城建施工安全,从而为我国的城建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向颖.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8):176.
[2]靳少勇,朱.城建工程管理中如何加施工过程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 2012.
[3]苗青春.道路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J].科技传播,2015(5):133..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探讨.
[4]张兰.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工程管理2016年(31).
经过10多年的发展,人防工程建设监理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行的历程。目前杭州地区具有人防监理资质的监理企业有84家,其中甲级3家,乙级18家,丙级63家。2011年,《浙江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监理管理规定》实施,标志着我市人防监理事业迈入规范化轨道,但我市的人防工程建设监理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一)建设单位认识不够,企业责任心弱化
当前工程建设监理行业的社会认知度有所提高,但人防工程监理作为特殊工程的专业监理并没有得到所有建设单位普遍认可,仍有部分建设单位认为人防工程监理可有可无,也致使人防监理企业一定程度上缺乏行业信心,企业责任心弱化。
(二)监理企业良莠不齐,技术力量不够强
目前具有人防工程监理资质的监理企业中,甲、乙级的比例相对偏低,各企业人防监理水平参差不齐,其中还不乏有纯粹挂靠的现象,人防监理工程师数量还比较少,甚至无法完全保证每个开工的人防工程现场具有1名人防监理工程师。
(三)技术设备比较落后,检测能力不到位
监理企业在检测设备上与施工单位相比差距比较大。对原材料、构配件、试件的监理检验工作,除了一定比例的见证取样送检,平行检验作为最为重要的检验手段目前可以说绝大多数监理企业没有这个能力。
(四)技术人员流动频繁,高端人才很缺乏
在工程领域盛传,“一流人才搞开发,二流人才搞设计,三流人员搞施工,四流人员搞监理”,监理行业成了“鸡肋”,高智能人才不愿进监理公司或者不愿从事监理工作,有的监理人员是从施工单位淘汰后转到监理单位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监理队伍的技术人员的层次普遍偏低。
(五)主管部门管理乏力,行业管理尚缺位
人防主管部门对具有人防工程监理资质的监理企业的管理仅局限于人防监理资质的申请、升级、年检、延续,企业法人、技术负责人及人防资质证书相关事项的变更事项,平时管理仅仅依靠人防质监站的质量监督。人防监理企业的行业管理更是严重缺位,人防监理工程师培训及人防工程师再教育培训还没有走上正轨。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人防工程建设监理存在的问题,既有体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原因,也有监理企业自身的原因。
(一)从社会环境分析:一是监理取费低是直接原因。监理取费很低,监理企业一方面不可能以高薪留住高素质的人才,一方面会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以获取利润,从而降低监理的服务水平。二是监理行业的恶性循环现象。监理市场局面极易恶性价格竞争严重,由于价格战的普遍存在,利润缩水,影响到监理人员的培训和素质的提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三是监理单位行为不规范。由于许多业主对监理缺少内在的需要,仅为符合工程基本建设程序而配备监理,未把工程管理的实际权利交给监理,不配合监理人员的工作,使监理权威性缺失;四是监理企业处于尴尬地位。在当前“大业主,小监理”的环境下,建设单位习惯于掌握工程建设的控制权,监理单位有责无权,对工程没有实际控制权,难以对施工过程实施监督和控制。
(二)从企业自身分析:一是对监理事业缺乏信心。由于监理行业利润较低、工作量较大、责任较重,使许多监理企业对监理事业失去了信心。二是缺乏正确的发展观念。监理行业的竞争终将是人才和信誉的竞争,为了承接业务,进行低价不正当竞争,然后通过聘用低素质的监理人员降低成本,从而导致监理服务水平的降低,失去了市场信誉。三是日常管理水平跟不上。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程序文件如同虚设,不按监理程序办事,难以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实施人防监理。
(三)从管理体制分析:一是监理行业定位问题。建设部推行建设监理制的初衷是借鉴国际惯例,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咨询管理。当前的实际情况是监理行为仅仅局限于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把建设监理制搞成实施阶段的质量监督或监工,实际上完全背离了推行建设监理制度的初衷。二是监理的责、权、利不对等。尽管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监理合同已明确了监理企业的责、权、利,但由于监理是受业主委托,在当前“大业主,小监理”的环境下相应的权和利很难得到保障,致使责、权、利严重失衡。三是企业资质申请的标准过低。国家人防办下发的《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监理管理规定》对监理企业申请人防工程建设监理资质的人防监理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人数标准太低。
三、下步对策
(一)近期工作
一是加强对外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为人防工程建设监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管理环境。二是加强对监理取费和监理人员的管理。逐步实行监理合同备案制,对监理人员配备不到位、监理取费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监理合同不予备案。三是建立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人防工程监理实行总监负责制,总监是派驻项目监理的全权负责人。四是加强监理企业、个人信用管理。完善和落实《在杭人防监理企业、人员网上公示制度》、《人防监理人员挂牌上岗制度》,实行信息共享,接受社会监督。五是统一监理监管原则和处罚标准。监理和完善人防监理行为和人防监理工作质量监管的具体原则,与建筑市场信用机制挂钩,实行信用扣分制度。
(二)远期规划
一是构建法律框架,提高监理执行力。要抓住《人防法》修订的机遇,明确人防工程监理必须具有人防监理资质的企业承担,这对人防工程建设监理被社会认可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二是拓展监理业务,提供增值服务。人防监理是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延伸,受业主委托,以监理合同为依据,使人防工程建设符合人防法规、人防工程建设标准。人防监理企业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只有监理的服务水平上去了,才能受到业主和市场的认可。
三是培育检测市场,增强检验能力。扶持和鼓励大型监理企业建立自己的试验室,提高监理企业的技术、装备实力,对现场常用的检验项目应由监理单位自己的试验室按比例进行平行检验,监理企业实验室向社会开放,收取合理的费用,让监理行业的平行检验真正的开展起来,可以极大地提高监理单位的监理水平四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以民防协会为依托,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满足不同岗位人员的需求,通过3到5年的时间,使大部分人防监理企业建立以注册工程师为骨干的、专业配套的、稳定的人防工程监理队伍。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在发展中,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大型建筑企业势必要走上总承包管理道路。所谓总承包管理,就是项目管理班子利用其在管理、资金、技术、各类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契约管理、商务管理、信息流管理、技术管理、风险管理等管理途径,合理组织各类资源,对分包实行统一的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最终确保项目完成的一种管理活动。该管理活动在规范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为建筑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突出总承包管理的资源管理
作为工程资源管理中的核心环节,资金管理能否顺利的进行,将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管理效果。而在整个总承包管理中,资源管理的加强途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在收取资金时,相关负责人应第一时间对所需资金进行收取,同时还应按照合同中的相关条款,与业主之间进行及时的沟通,针对拖欠款,需要管理人员使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伤害双方关系的事件发生。其次,工程管理人员应严格控制工程支付款,双方在合作时必须具备一定的诚信基础,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最后,针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垫资状况,应结合着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收取计划,确保资金的及时回收。
2.加强总承包管理的契约管理
契约管理作为推动一些项目管理的主要依据,加强总承包管理中的契约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管理质量。在完善的总承包管理中,常见的契约管理主要体现在与业主的契约、各专业分包契约、材料供应商契约等几个方面。在整个契约管理中,需要总承包班子中的各个成员充分理解中标合同中的内容,同时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可以建立其相应的合同交底制度,以便合作双方对合作的内容、条款、管理进行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为今后的索赔工作做好铺垫。在整个契约管理中,范围最广的应属分包契约范围,除了包括相应的专业工种外,还包括分包项目的工种、设计方案、劳务及材料供应等等。管理人员在管理这类契约时,应仔细分析契约中的各项条款,避免文字隐性条约的出现。与此同时,要想达到好的契约管理目的,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管理人员可以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也可以出台统一的分包合同示范为本。作为工程项目的总承包班子,应充分重视契约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契约管理制度,实现工程契约的科学管理。
此外,在处理业主与分包关系上,可以从合同授权这一方面出发,以此来避免分包合同管理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同时还能将合同风险降到最低。作为工程管理的重中之重,施工管理能否得到科学有效的落实,将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及今后的投入使用。在整个施工生产管理中,需要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工程管理中的各个条款,将其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提高自身项目的履约能力。
3.完善总承包的技术管理
在整个总承包的技术管理中,除了相应的技术攻关外,还包括总承包项目班子的技术管理。其完善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技术应用上的管理。在整个技术应用管理中,作为总承包班子,应当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跟踪技术的进展情况,不断予以检查和反馈。尤其要关注高难技术及各类专项技术,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其次是技术支撑管理,即所谓的项目攻克技术管理。在管理活动在进行中,需要确立相应的管理课题,该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对直接关系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今后的发展。再次是技术协调管理。即对工程项目施工中所需的施工技术进行协调,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在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科学的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工程成本投入。最后是技术优化管理。在该管理活动中,重点在于突出项目班子对管理方案的优化,并以此来增加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该方案管理中,需要管理人员结合着工程项目的实际发展状况,对施工技术进行彻底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管理目的。
4.做好总承包管理的商务管理
作为工程项目总承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商务管理活动中,总承包管理需要面对业主、分包、咨询等多个单位,这就要求总承包班子能够在开展商务管理前,结合着工程商务管理中的各个事项,提前做好策划管理、过程管理及竣工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签证、沟通等工作上,同时为今后的工程结算及索赔工作奠定基础;而针对各个专业分包,则需要结合着分包工程的实际状况,确保分包施工的顺利进行;在竣工商务管理中,管理人员应抓好结算、索赔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为工程的顺利竣工画上完美的句号。此外,在整个商务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应随时与造价单位保持联系,确保工程预算、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5.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提高工程项目总承包的管理水平,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建筑企业的负责人能够认清行业发展形势,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加大工程项目总承包的管理力度,为其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红.我国发展工程总承包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1(12)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有利于同其它生产或者经济领域相互交流和沟通。众所周知,不同的生产或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对我国当今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实施现代化的管理,可以方便大范围地与其它生产或者经济领域进行合作,从而有利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当今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诸多管理问题。由于当今建筑企业私营化起来越普遍以及企业自身的改制导致的管理机制被严重削弱,使得质量问题、违法违纪案件、管理混乱,工程事故以及鉴定不利等管理问题普遍出现,因此必须对建筑工程项目加强管理,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1、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1.1建筑市场逐渐完善、发展的需要.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夺标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提高竞争力成为各施工企业的当务之急。而提高竞争力将集中于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本专业的知识信息深度等。同时,建筑市场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更新速度变快,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接受新技术、新材料,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并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1.2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要.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观念更显突出,而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正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建筑工程的顾客,一般是政府主管部门及集团股份公司,他们对工程质量和其他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有效的项目管理是提高附加值的途径之一。项目管理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地控制了质量、工期、成本。顾客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必然会选择有着良好项目管理体系及项目管理实施经验的企业。
1.3建筑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企业要保持持续强劲的发展势头,必须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培育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提高专业化施工能力,这才是企业保持强劲发展的必由之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生产率,是企业的追求目标,而项目是生产一线,它直接发生产值,是企业利润的源泉,因此有效的项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企业的生产管理必须围绕着各个项目活动进行,对项目生产之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外的资源应尽可能的放弃。
2、如何全面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正确管理需要建筑工程使用和管理单位共同的正确的管理和使用,它要求我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管理也必然更加专业化,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全面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在管理人员方面,要充分发挥监督、约束、竞争和激励等机制的作用要保证监督、约束、竞争和激励等机制的不断创新[7]。对管理人员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保证他们在整个现代管理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依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完善竞争机制,通过竞争补充管理体系的新鲜血液,引进优秀人才。在企业内部广泛使用竞争上岗的制度以充分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达到提高办事和工作效率的目的。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为目的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设备、材料和人工成本费用的控制,同时提高对机电设备与劳动的干预。在经营管理、施工生产、党政工作、后勤保障等方面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有力的约束机制保证项目管理的平稳进行,保证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严格认真执行,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标准、规划。
2.2 把项目评估、合同签订,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实行项目评估、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堵塞项目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当前不少施工企业对项目评估、测算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有的评估、测算的权限不明确,方法不科学;有的评估、测算滞后,激励约束不到位,缺乏动态跟踪考核,造成项目管理失控。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切实把项目评估、测算作为加强项目管理的基础,堵塞效益流失的第一道关口来认识,自觉地搞好评估和测算。二是加强评估、测算的组织领导,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有科学的评估、测算指标体系。三是依法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上缴风险保证金、委派主办会计。四是认真进行项目运行中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帮助项目经理及时纠正经营管理偏差,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2.3施工质量管理理论.若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提出质量战略,在企业中塑造质量体系。因为单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没有办法从根本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只有通过战略策划,并加入更多的质量文化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变革。实际上,建筑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是管理思想与理论的缺陷,而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的必然结果。因此,这也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则需要在技术与方法上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应考虑与其他系统的结合、一致,实现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化。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方法与手段的实施需要随着工程管理目标而改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正面临经营革命,由传统的生产导向、产品导向以及销售导向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市场导向、成本导向以及人文导向。也就是原本内向的质量管理需转变为外向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根据管理学原理,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应随着方针、政策及目标的不断变化而调整,这也是未来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体系必将在未来得以发展。
2.4建筑施工及项目管理中的协调管理 .无论是民用住宅、工业厂房,还是公共建筑,一栋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工程,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角度,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和不容忽视的,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工程,施工中各专业协调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品质。很多建筑物,就其各专业本身,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都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处理得不尽人意。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些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消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还会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2.4 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在各项目之间,对实现和潜在的劳动力进行周密计划,有效流动,合理调配,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项目经理部要按照动态平衡、统筹优化的原则,建立劳动整体优化、实现劳动力供给与项目需求最佳组合的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机制,对劳动力的分配和流向作出总体安排,保证劳动力与项目需求的总体平衡,并定期跟踪检查,进行有效监控和及时调整,使劳动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结束语 由上述的分析可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施工企业如何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是事关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建筑工程的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同工程建设的各方面紧密相关,建筑工程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的措施,这就要求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运用合理的工程管理手段,建立工程控制程序,各专业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编写.建设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2]马智亮,王宏伟.建筑工程项目多参建方信息化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