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

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3 09:24: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

篇1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1]。若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下,容易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时间服药,因此不仅要重视对患者的治疗,还需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分析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的临床价值,我院对6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66例。根据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60~82岁,平均为(68.6±7.3)岁;病程2~15年,平均(8.2±1.6)年。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61~84岁,平均为(69.3±7.2)岁;病程1~16年,平均(8.3±1.8)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如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干预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健康宣教 因高血压患者需长期服药,药物的不良反应容易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因此,需要定期展开高血压知识讲座,并在护理工作中详细告知患者关于高血压的病因、危害性、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治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自我测量血压等知识,以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的了解,从而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

1.2.2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以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以便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对于抑郁、焦虑患者,应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多陪护和鼓励患者,以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支持,有利于消除各种负面情绪;如对于绝望的患者,除了强化健康教育外,还需多向患者列举部分成功治疗的患者,以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1.2.3建立健康档案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建立好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个人资料、用药情况、高血压水平变化情况等,以便于患者病情的随访跟踪治疗。同时,还要告知患者必须定期进行血压的测量与登记。另外,健康档案还必须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及其他病史等,以便指导患者的临床用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的变化,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其中,生活质量评分采用CQOLI-74评分表进行。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标准差表示,以P

2结果

2.1血压水平变化 干预后,研究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2.2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后,研究组的躯体能力、心理功能、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容易引发心脏病、中风、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时间服药,对患者血压的控制除了重视治疗策略外,还应做好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以更好降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护理干预是一种以科学理论为基础,在护理诊断指导下,根据事先预订的方案进行的一系列护理活动,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必须做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加以指导。本研究中,研究组干预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2.50±6.83)mmHg、(83.25±4.10)mmH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1.30±7.53)mmHg、(92.38±5.68)mmHg,表明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与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研究组的躯体能力、心理功能、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等多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是由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宣教,能有效增加患者对高血压及治疗知识的了解;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而建立健康档案,有利于指导患者的临床用药,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能更好的降低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综上所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与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建秀,陈水琼,叶翠华,等.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27(9):119-120.

篇2

在我国,脑中风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的权威数据显示,在我国脑中风的死亡率要远远高于普通一般疾病,仅次于癌症位列第二。其普遍发病年龄在55-65岁左右。由于中风患者行为不变,因而其所导致的并发症也多种多样,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而,要想使得老年脑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需要在使用药物的同时加强护理干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自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风患者,对其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自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中风患者56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中风,年龄在50-65岁,平均年龄56.2±4.8岁,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除了常规治疗之外,对干预组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①心理干预。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其更好的减少悲观、焦虑情绪,配合现有的治疗方式;②认知干预。通过对病情的分析以及脑中风的病理机制,帮助患者合理控制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③行为干预。指导患者家属让患者保持正确的躺卧位置,仰卧时膝下垫软枕以使其稍屈起,并且定期进行局部部位的按摩和按压,改善局部区域的供血状况。

1.3评分标准采用ADL量表评分标准ADL量表,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1.4统计处理采用SPSS19.0和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采用t检验,P

2结果

由表1结果可以看到,患者在干预前后个时间段ADL评分,干预组相对于对照组都具有显著性提升,由此也说明了干预组本身生活质量改善的显著性。(P

3讨论

脑中风是一组起病急、预后慢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的权威数据显示,在我国脑中风的死亡率要远远高于普通一般疾病,仅次于癌症位列第二。由此也说明,并且随着现代人们的生活压力以及生活饮食的不规律,使得脑中风患者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1]。老年中风患者病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其往往会出现偏瘫或是肢体肌肉的瘫痪等症状,导致其行为极度的不便。而身体姿势的无法改变以及长期卧床所带来的心肺功能的不通畅则会导致压疮以及肺部感染等一系列的并发症的出现[2]。与此同时,由于肌肉的萎缩以及行动的不便,导致了其静脉血液回流的主要动力丧失,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3]。就目前临床治疗而言,尚没有比较有效的针对老年中风患者的治疗方式,更多的是通过合理的护理治疗,对患者的行动机能带来部分的改善,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形成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并且通过及时的干预性护理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4]。本研究通过对老年中风患者的合理护理,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8%,要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8.57%,这也说明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并发症降低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患者在干预前后个时间段ADL评分,干预组相对于对照组都具有显著性提升,由此也说明了干预组本身生活质量改善的显著性。由此可见,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未来的临床治疗及护理领域进一步的推广与形成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体系。

参考文献

[1]虞静.浅析中风病人急性期的心理疏导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45-46.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24-02

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年精神障碍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1]。由于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反应迟钝,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加上心理方面的各种变化,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8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各类精神障碍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34例,女性46例;年龄60~78岁,平均(67.4±5.8)岁;精神分裂症30例,脑器质性疾病20例,情感性精神病1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7例,躯体所致精神障碍6例;47例患者(58.7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躯体性疾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确保护理质量提高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全部实行无陪护护理。为了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回到患者身边服务,根据规范要求简化了各种护理文书,尽量缩短书写时间;在排班上采取弹性排班,将人力调整到工作量大的班次或特殊时间段,以确保各项护理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1.2.2 营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老年患者因动作迟钝而易发生跌伤、摔伤或坠床等意外,因此老年患者所处的环境一定要安全。除了保持病房地板平坦、干燥,挂防跌倒温馨标识外,尽量将老年患者安排在靠近厕所的床位,为其提供方便,并在夜间睡眠时室内照明保持微光,以防其夜间起床时发生意外。此外,根据老年人睡眠少、易惊醒等睡眠特点,将他们与易冲动的精神患者分开,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并督促其按时入睡。

1.2.3 加强病情观察,协助疾病诊断 老年人中枢神经及感觉系统功能减退,机体反应灵敏性下降,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对伴发的躯体疾病痛苦反映不明。有的患者病情改变严重,但自觉症状轻微不典型,有的患者不主动诉说,甚至隐瞒病情。此外,情绪不稳定的老年患者,容易产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因此将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安置在重症病房,随时对危险物品进行安全检查,热水瓶及刀具等危险物品禁止放在室内,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而且,加强巡视,细心观察并主动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并发症,汇报医生并协助诊断治疗。

1.2.4 夯实生活护理 大多数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尤其是精神衰退和痴呆的患者,因此要加强生活护理。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患者全部实现无陪护护理,所有护理流程都由护理人员完成。(1)注意个人卫生,定期督促或协助患者洗澡更衣、梳头、理发、刮胡须及修理指(趾)甲等,整理好患者仪容仪表。保持患者床单位干燥整洁,对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理,更换被服。(2)细心照料患者的饮食,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因精神症状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易出现拒食或不知饥饱、吞咽困难等现象。因此应密切观察其进食情况,提供易消化的食物,防止噎食,对进食不好的患者进行劝说或者喂食,对于实在不能进食的患者,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保证患者的营养。

1.2.5 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人患精神疾病后,有较为复杂的心理变化,如住院治疗会感到陌生、孤独,害怕被家人抛弃等。首先,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待患者态度和蔼诚恳,工作耐心细致,经常关心患者,倾听他们的疾苦,让他们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不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症状、治疗、药物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知识。

1.2.6 开展丰富娱乐活动 定期组织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类益智游戏,并配置多功能活动室,有运动设施、唱歌、棋类、牌类等娱乐活动设施,让患者自由活动,丰富生活,帮助其恢复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恢复社会功能,为出院做准备。在患者进行活动时,护理人员在旁仔细观察,耐心照料,注意患者安全,随时调整患者的活动量。

篇4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均寿命逐渐延长,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高,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5%,8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20%[1]。老年性痴呆亦称阿尔茨海默病(AD),常发生在50岁以后,占65岁以上老年疾病的8%[2]。目前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多由陪护工完成,居家期间的生活护理多由家属或保姆承担[3],以上人群缺乏对疾病的相关医疗知识和生活护理干预技能,使大多数老年痴呆患者不能得到专业规范的生活护理干预,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加强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干预者规范化培训,以促进患者生活自我管理能力,延缓病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0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病房陪护工和敬老院陪护工共19人,男3人,女16人,平均年龄:45.5岁;文化程度:高中6人,初中9人,小学4人;陪护工龄:工龄10年及以上6人,5--9年3人,5年以内10人。

1.2? 方法?

1.2.1 培训内容

以老年痴呆专业陪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工作模式为依据,设置专科知识和护理技能等培训内容,使陪护人员达到具有老年性痴呆专业陪护的基本能力为目标[4],对19位生

活干预者(陪护工)进行为期3个月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每周二次。由总护士长、病房护士长等护理人员组成的培训小组执行培训计划。

1.2.1.1 理论培训

①培训内容:包括老年痴呆概念、临床表现、进展、预后、护理等方面;与老年人沟通交流和增加亲和力技巧等。②培训方法:a. 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干预者和家庭陪护人员发放护理培训资料,鼓励其自学,护理人员定期指导并检查实施情况。b.集中授课培训:由本中心培训小组承担对干预者和家庭陪护者的培训,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疾病的讲解和咨询。

1.2.1.2 操作培训

①培训内容:日常生活护理干预操作流程与细则。②培训方法: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体授课相结合,由培训小组承担干预者的操作技能培训,每周两天下午在患者病房进行面对面指导、教授护理技巧,如有需要随时帮助指导。每周三下午陪护者及老年痴呆患者一起参与集体操作指导培训。

1.2.2 ?针对病情进行个体化指导?

根据老年痴呆患者实际病情,对干预者和家庭陪护人员进行细化的护理操作讲解。尤其是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干预者,把规范培训知识制成通俗易懂的健康处方样式进行耐心讲解,在护理技能操作要制成易于掌握的操作流程图。?

1.2.3 加强心理护理

老年痴呆是一种不可逆病症,发病机理与环境及心理因素密切相关。①患者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健忘,进行各项干预训练时多鼓励患者,使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②掌握沟通技巧,采取诚恳、通俗的语言、恰当的肢体语言与患者建立有效交流。

1.3 干预者生活护理各项操作技能训练细则

1.3.1 对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

干预训练要循序渐进,尽可能给患者自我照顾的机会,参与自我管理,尽可能延长日常生活能力,延缓智能衰退。

1.3.2 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的训练

选择患者熟悉且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日常功能进行干预训练,先协助患者完成训练,再指导患者依照程序完成,最后检查患者独立完成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鼓励患者积极参加集体训练活动。根据干预情况逐渐增加有难度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购物、打电话、能够叫出医生、训练者姓名等。

①进食训练:使用轻便,易于拿取、安全设计的餐具以减低患者使用的难度。食物温度适宜,每次入量适合,缓慢进食,充分咀嚼,每次吞咽后嘱患者反复做几次空咽运动,以防噎食及呛咳。成效:能够使用筷子、勺子和餐具,能够独立进食。

②按时服药训练:早期老年痴呆患者常忘记吃药或服药过量,采用特质药盒,上面注明“早”、“中”、“晚”,初始训练时干预者要严格管理药物以防患者服用过量。闹钟铃声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成效:患者按服药时间独立自行服药。

③穿脱衣服和鞋子训练:按相应季节准备衣服,简单易穿的开衫,弹性裤带的裤子,不用系带的鞋子,干预者要简单、清晰告知患者穿着的步骤,采取等待方式,不可催促患者。 成效:患者能正确穿脱衣裤、穿鞋时间较前缩短视为有效。

④肢体协调性训练:对早、中期的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协调性技能训练和手指功能训练(有资料报道以上训练对延缓老年痴呆有效)。如:站立行走、分拣彩豆、捏橡皮泥和定点投球等娱乐活动。成效:完成动作时间较前缩短,准确率提高均视为有效。

⑤大小便训练:掌握老人排泄规律,按时提醒入厕。尽量穿弹性裤腰的裤子以便穿脱,对于顽固性便秘的老人,饮食适量增加纤维素,给予润肠通便药物。成效:独立完成大小便,不发生尿床和便溺均视为有效。

1.4 考核时间、内容及方式?

培训前、培训结束时各考核一次;内容以老年痴呆专科护理知识,与患者语言沟通技巧和护理干预操作流程;采用笔试、口试和护理操作演练方式进行考核。

2 结果

规范培训后陪护工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比较都有显著提高(见表1)

讨论

3.1 帮助干预者及家庭陪护者及早重视老年痴呆疾病,通过有效的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和护理干预,提高社区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病情发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5】。

3.2 陪护工经过规范培训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成绩明显提高,系统学习老年痴呆病程演变过程和相关护理知识,巩固和强化了陪护工的理论知识;通过操作训练规范了陪护工的护理操作技能;通过集体娱乐活动加深陪护与患者之间情感交流与语言沟通,同时也使陪护工之间相互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陪护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

3.3充分关注干预者和家庭陪护者的心理压力,这些人群老年痴呆护理知识相对缺乏,加上繁重的日常生活护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通过动态的护理技能规范化培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向他们讲解老年痴呆的临床表现、心理特点及与老年人沟通交流技巧,较好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取得积极配合,对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命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4老年痴呆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和途径,护理干预网络尚未建立【6】。借鉴国外社区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经验,运用科学的护理干预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干预者(陪护工)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护理技能和方法,通过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建平.重视心脑血管疾病与AD关系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10(35):261263.

[2] 王维冶.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66-270.

[3] 卢少萍,符 霞,徐永能,等.早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的家庭健康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03-405.

篇5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18-01

高血压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慢性疾病,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病程时间较长,患者需要长期以药物控制血压水平,进一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1]。本次研究将针对中医护理对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60例为研究样本,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各组均30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26±04)岁;病程时间1~14年,平均病程(62±03)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14±02)岁;病程时间2~16年,平均病程(64±06)年。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分组比较。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进行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主要包括中医健康教育、中医运动指导、中医食疗护理、辩证施护以及疏通经络护理五个方面[2]。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均完全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超过90%;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均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达70~90%;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均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以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与比较。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66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8667%,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中医健康教育首先应组织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关于高血压防治的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讲解普及高血压疾病的相关病因机制及治疗方案和预防方法等,使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同时要向患者讲解开展中医护理的作用及目的,提升患者的依从性[3]。

32中医运动指导安排中药师对患者开展面对面的运动指导工作,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的开展养生运动的方式,例如指导患者?习太极拳等。同时要向患者讲解按压穴位的方式,使患者能够进行自我护理干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33中医食疗护理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中医食疗护理干预,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一份科学的中医食疗搭配饮食的配方,使患者能够在饮食方面做到科学的自我护理干预,通过饮食调控控制其血压水平[4]。

篇6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80 elderly COP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al and control group each comprising 90 cases, the latter received routine therapy and nursing, while the former was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one year including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nursng and discharge guidance in addition.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were markedly de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lower considerably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 of SGRQ was considerably increased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xiety Depression Quality of lif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阻塞性、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COPD由于反复发作加重病情,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并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因此,有必要加强对COPD的干预,尤其是对稳定期COPD的干预,以减少COPD的发病和急性加重。本研究通过对老年COPD实施为期1年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COPD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COPD患者180例,其诊断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除外标准:心、肝、肺、脑等重要器官病变;精神性疾病和意识障碍;重症COPD;肿瘤;其它肺部疾病;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其中男130例,女50例,年龄65~78(68.2±8.6)岁,病程9~26(18.2±10.4)年。病因: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7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08例。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病程、发病诱因、住院次数、经济状况和医疗费用来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专职护士实施为期1年的以下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

1.2.1 健康教育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采用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板报、图片、集体授课、书面教育、个体辅导和看录像等多种形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COPD的认识水平,使患者及其家属尤其是配偶全面了解COPD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等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取得家属支持。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加强病友之间相互教育,提高患者治愈疾病的自信心。鼓励患者戒烟限酒,保持足够睡眠。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长期氧疗、呼吸肌辅助通气、营养支持和合理用药等的重要性,并给予指导说明。

1.2.2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面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找出其主要的心理问题,制定详尽的护理计划,及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暗示、支持、疏导、安慰、鼓励、精神转移、放松训练、音乐疗法和自我剖析等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调节与情绪控制,减少焦虑、抑郁和恐惧等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2.3肺康复护理 采用心理支持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干预等方法督导患者戒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支持干预,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保证食物的营养,少食多餐,进食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急性期静脉补充复主氨基酸、脂肪乳剂等。鼓励患者进行咳嗽训练,掌握排痰技巧,确保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制订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鼓励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方式包括慢步行走、慢跑、广播体操、太极拳和气功等,持续时间每次10~30 分钟,每日3~4次,运动强度为运动时不出现的气短和气促为宜。采用腹式呼吸、呼吸操和缩唇呼吸等方式进行呼吸功能训练。

1.2.4院外护理指导 患者出院后,由专职护士采用电话、发短信、QQ群等形式每隔1周对患者进行随访或家访1次,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引导家庭成员正确介入患者的疾病康复过程。内容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自我症状评估和应急处理、家庭营养支持、健康教育落实情况督导、心理护理、呼吸康复训练、家庭氧疗和定期复诊等。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入院后(干预前)和实施护理干预后1年(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价COPD患者主观感受的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同时采用圣乔治医院呼吸疾病问卷(SGRQ)[4]评价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SAS、SDS评分和SGRQ各维度评分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或组内自身比较采用t或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x-±s,分)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GRQ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GRQ评分比较(x-±s,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P

3 讨论

3.1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大量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是COPD疾病治疗、转归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COPD因病程长、病情反复、肺功能受损、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营养不良和经济负担较重等多种原因,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降低患者药物治疗和肺康复活动的依从性,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其中焦虑主要由呼吸困难引起,抑郁则与呼吸困难和活动能力下降有关。有研究表明[5],COP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41%的患者存在焦虑情绪,55%的患者存在抑郁情绪。此外,COPD患者的家属生活、精神、经济状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易表现出恐惧、悲观、烦躁等负性情绪,直接影响COPD患者的情绪,会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产生不良影响[6]。因此,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护理人员有必要在全面评估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基础上,制定详尽的护理计划,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或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其身体机能,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本研究对老年COPD实施为期1年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经综合性护理干预后,老年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减轻,提示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继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全面评估老年COPD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从身心两个层面上针对影响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主要因素,因人而异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措施,缓解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机能的恢复,促进其身心健康,减轻家属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3.2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生活质量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综合评价个体在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的客观指标,不仅有利于采取有效的医疗护理干预措施,而且还有利于评价护理措施的质量和有效性。COPD因其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感染且呈进行性加重,患者常因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呼吸费力、自理能力差等影响生活质量,再加上老年人记忆力差、接受能力差及器官功能减退等特点,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低下,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差、日常活动受限和社交活动明显减少等。高敏等[7]对49例COPD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内容包括用药指导、呼吸功能训练、有效的排痰技术训练、长期家庭氧疗、戒烟、心理支持、饮食指导等的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肺功能和和生活质量。敬仁芝等[8]采用SCL-90量表在心理护理前后对COPD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增强老年COPD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改善其生活质量。刘纳等[9]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4例COPD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COPD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现状是不容乐观,护理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对呼吸功能锻炼的认识及依从性。陈建明等[10]对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呼吸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在内的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COPD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其St.George’s呼吸问卷(SGRQ)及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明显增加。王志娟等[11]对COPD患者及家属额外进行家庭护理干预,证实了有效的家庭护理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本研究综合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等在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老年COPD患者实施为期1年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SGRQ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增加,且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经综合性护理干预后,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有了明显增加,提示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肺康复护理和院外护理指导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针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人而异地采取有针对性的多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或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治疗和功能训练的依从性,促进患者机能的恢复,促进其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何权瀛,周新,谢灿茂,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部分城市患者生命质量和经济负担的影响.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32(4):253-257.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2,25(8):453-460.

[3] 王长虹, 丛中. 临床心理治疗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575.

[4] 古利明,李安稳,何荣华,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问卷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导刊, 2008,10(1):68-70.

[5] 马金凤,赵秋利,陆姣丽,等. COPD患者自我效能与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护理学报, 2009,16(3):15-17.

[6] 游水秀,吴小玲,汤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及护理对策.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23(8):32-33.

[7] 高敏,袁小燕,刘莉,等. COPD患者健康教育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 齐鲁护理杂志, 2008,14(9):10-12.

[8] 敬仁芝.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07,13(15):11-12.

篇7

老年肺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的特点是病程较长、容易反复、治愈率不高等,且有较多并发症,老人自身抵抗力不强,有较高的合并感染几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引起人们的关注。老年肺心病患者出现的症状主要有咳嗽、气急、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为进一步提高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指导以及生活习惯指导和并发症防治等护理干预措施,积极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老年肺心病患者,患者的临床表现均符合肺心病患者中的诊断及症候标准,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56~70岁;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55~69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肺心病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生活习惯指导以及并发症防治、基础护理强化等护理干预措施。

1.2.1健康教育 患者存在不健康心理是正常的,患者可能不信任手术效果,或者心存焦虑,因此,十分重要的一方面进行健康教育。采取多种手段,如派发宣传手册、观看录像等,将肺心病的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讲解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2],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心里疑惑。

1.2.2饮食指导 因为肺心病有着较长病程,且病情易反复发作,大部分患者消化功能不强,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饮食上,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注重粗细搭配,保证患者每日食入的纤维素符合相关标准,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避免油腻、酸辣刺激的事物,总之,坚持润肠通便饮食的原则,满足机体需要。

1.2.3心理指导 因为肺心病痊愈的难度较大,且容易发作等,患者在很长的病程中,长期受到肺心病疾患带来的生活不适,患者可能会失去治疗信心,产生焦虑、烦躁不安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有同情心,与患者多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表情、眼神等行为反应进行细心观察,指导患者调控自我情绪,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必要的家庭心理护理,缓解不良情绪反应,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4生活习惯指导 据相关研究表明,肺心病患者的生活习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疾病,因此,需指导患者戒烟酒,讲卫生,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注重劳逸结合。冬季和春季是比较容易发生肺心病的季节,指导患者在这个时间段内,需要定时开窗,促进室内空气的流通;同时,注意保暖,防止出现受凉感冒等问题,在强化自我保健意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机体抵抗能力,若身体出现不适,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另外,患者的睡眠往往会受到疾病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嘱咐,在睡觉前不能够饱餐,其他一些饮料也是不允许的,比如浓茶、咖啡等,可以饮下一杯热牛奶,为了更好的入睡,还可以采用温水泡脚的方法。为了降低患者大脑的警醒水平,可以将音乐疗法以及松弛疗法应用进来,通过轻缓的音乐来给予患者必要的引导,促使其更好的入睡,改善睡眠质量。同时,为了减少那些与睡眠无关的行为,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等等,这样坚持一段时间,患者就会形成规律性的睡眠,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如果患者有着比较严重的睡眠障碍,那么还可以给予适量的催眠药物,促使患者更好的入睡。

1.2.5防治并发症 老年肺心病的一大特点即有着较多的并发症,老年肺心病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就需要做好护理工作。老年肺心病患者没有健全的肺功能,在夜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衰竭的问题,护理人员需定期经常巡视和观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状况密切观察,如果有厌食、腹胀、腹痛、恶心、咽部发痒等情况出现,提示可能会呕血;如出现腹部不适、肠鸣音亢进等,则提示有便血的可能性存在,向医生及时报告,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6加强基础护理 对于患者,要主动热情的接待,将本医院的医疗环境以及医院人员信息详细介绍给患者,注意清扫病房环境,保持足够的宽敞和舒适,营造一种良好的就医氛围。另外,要设置方便安全的生活设施,保持整洁,让患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另外,老年人因为自身的年龄特点,往往会比较依赖于年轻的子女,那么就需要对老人的家属进行必要的护理健康教育,让他们给予患者足够的帮助,促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心理质量评分变化。护理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进行心理评定,两者总分皆为24分。采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表来进行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评价,包括十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分别是食欲、抑郁、焦虑、睡眠质量、排便、日常生活、家属理解、身体疲乏、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心态等。每一个部分分为5个等级,满分为50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HAMD和HAMA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D和HAMA评分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护理后的HAMD和HAMA值显著低于护理前,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护理后的HAMD和HAM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在41~50分的人数以及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肺心病指的是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导致肺组织或结构异常,增高肺循环阻力,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病情容易反复,有多种并发症,对会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3]。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及早发现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

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指导、生活习惯指导以及并发症防治、基础护理强化等护理干预措施。综合采用多种手段,来将医院的具体情况以及治疗方法讲解给患者及患者家属,增强他们的信任感;肺心病的病程较长,容易反复,患者身体消化机能往往存在问题,那么需要给予患者必要的饮食指导,养成正确的饮食规律,多吃一些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病情一直反复,患者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比如焦躁不安、抑郁等,那么需要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指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不良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综上所述,优化护理有助于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帮助患者摆脱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文红.住院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9(4):123-125.

[2]谭艳.心理护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价值研究[J].健康必读,2011,2(12):87-89.

[3]沈祺静.心理护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抑郁的影响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0,2(7):21-22.

[4]杨宏娥,滕巍.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9,2(2):87-89.

[5]徐向阳.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7):89-91.

篇8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0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为实验对象;经相关检查诊断得到确诊。老年肺结核患者中男185 例,女115 例;年龄60-80 岁,平均(65±2)岁;并发症:肺部感染135例,肺心病6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2例,肺癌21例,糖尿病31 例;焦虑223 例(74.3%),抑郁153 例(51.0%)。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等。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综合护理干预,以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方法如下:A.心理干预 老年肺结核患者随着抵抗力下降,且大多合并其他疾病发生等导致患者不管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相对其他人比较弱,产生压力过大,抑郁等不良情绪使得治疗效果也有所下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排除孤寂感,并鼓励患者家属多与之交谈,同时耐心接受患者的倾诉,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同时向患者普及相关疾病的知识,增加患者对战胜疾病的信心。B.用药干预护理 护理人员应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症状变化。C.饮食干预 患者饮食规律,禁止吸烟和饮酒。D.其他干预 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锻炼,逐步增加患者的肺活量。

1.3观察指标

①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价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

绪变化情况。②生活质量采用WHO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IEF)进行评定,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共计26个条目,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反之提示生活质量越低[2]。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比较护理后患者抑郁、焦虑状态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入组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入组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有病程长、病种不单一、病情不稳定、易反复发等特点,常致患者产生负面的心理反应[3]。这些负面影响包括抑郁或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4]。

篇9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177-02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的重大威胁。由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结构的改变以及破坏[1],从而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出现全身骨头疼痛等临床表现,并且很容易发生骨折,而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2]。由于本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病程较长,因此,对于此类病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十分重要,笔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共计80例,其中,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56例,年龄介于61-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15±7.18)岁。病程最长的患者达13年,病程最短的患者有1年,平均病程为(5.43±1.31)年。

1.2诊断标准:老年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对中重度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1.3护理干预的方法

1.3.1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健康宣教:采用多种宣教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同时让患者家属学会如何正确照顾患有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家人。

1.3.2指导患者科学饮食:根据各个患者的身体特点以及病情轻重,指导患者科学饮食,保证患者做到均衡营养,尤其是保证有充足的富含钙质的食物以及帮助人体吸收钙质的食物。

1.3.3指导患者服药:由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年纪老迈,常常对治疗药物的正常服用方法难以掌握,因此,临床上该类患者往往容易出现漏服、误服药物等的情况。护理人员要耐心指导以及监督患者正确服用药物。

1.3.4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长期的卧床会导致老年患者的病情加重。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帮助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1.3.5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骨折。因此,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注意防止患者发生骨折。通过合理设置各种安全设施、经常巡视患者、防止患者跌仆受伤等,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1.3.6适当的心理疏导:由于骨质疏松症起病隐匿,病程较长,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长时间下来,很多老年患者会产生焦虑、郁闷等消极负面的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产生不利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对此类患者要适当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治疗。

1.3.7定期随访:对于出院的患者,通过每周一次的电话随访以及每月一次的家庭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专业护理指导。

1.4观察指标:采用生活质量评测量表分别于患者入院时以及患者出院后半年进行评估[3],并对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同时对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对骨质疏松症的了解情况、服药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方式进行比较。

1.5统计学分析:对收集的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验证,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进行验证,P

2研究结果

2.1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在入院时以及出院后6个月分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其差异,详见表1。

篇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2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013-02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者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使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免疫力等各方面也在逐步衰退,老年痴呆病症就是典型的一种突发疾病,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相关调查分析表明,此类病症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为5.5年。在当前的医疗形势大背景下,老年痴呆病症在各种老年疾病死亡原因中名列前茅。因此,关于医院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1 针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干预调查分析

从本院有甄别地选取最具代表性的72例老年痴呆病患,进行随机性分两组,分别标记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的病患来实施康复科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而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着重进行日常生活方面的护理、自我照顾能力训练、认知训练、安全管理以及心理护理等等。护理干预的观察时间定为6个月。最后采用x2来检验评估护理行为的干预效果。具体的实践操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1 资料选取及观察过程 观察分析的对象选取是从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72例老年痴呆患者,患者均符合CCMD-3痴呆诊断的标准,病程为6个月-2年,未合并心、肝、肺、肾等严重躯体疾病。病患的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大专以下。将观察对象随即分为对等的两组。其中在干预组中男性患者为15例,女性患者21例,均处于68-90岁年龄段之间,平均(68.76±15.44)岁;而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14例,女性患者22例,对照组患者均在65-68岁年龄段,平均为(66.53±16.19)岁。基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状况及药物治疗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代表性。

1.1.1 临床干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 首先从患者的衣着护理方面开始入手,将衣物按穿着的先后顺序叠放。所有衣服的选择尽量避免太多的钮扣,要注意放置有弹性裤腰的裤子,鞋子选择上避免系带,内衣尽量宽松有弹性,注重舒适感。耐心清晰地告诉患者衣服穿着的步骤。当出现患者不愿穿衣时不要与其产生争执,而是悉心劝说和鼓励引导。其次对患者的饮食方面的引导,训练患者用勺进餐、注意按时定量用餐。食物选取和搭配时应尽可能简单、软滑、小块,温度适宜。在患者进食时要将固体和液体食物分开,防止其误吞固体食物。另外,在进餐前要协助患者洗手,并允许患者用手拿取食物,向患者逐一解释进食的步骤,耐心示范,必要时给予喂食。再次是患者的用药,服药时必须有人在旁陪伴,帮助患者将药全部服下,对拒绝服药的患者耐心说服,可将药研碎混在饭或汤中让患者吃下。服药后让患者张开口,检查有无吞下。最后是患者的睡眠,注意及时控制患者白天的睡眠时间,睡觉前先督促患者上卫生间,夜间定时安慰患者入睡,患者存在日夜定向障碍时勿与患者争执,陪伴一段时间后再耐心劝说患者入睡。

1.1.2 临床干预对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训练 根据病房条件和患者自身情况,尽可能给予其自我照顾机会。指导患者反复练习洗漱、穿脱衣服、用餐、服药、打电话、入厕、生活用具的使用等。每天3-5次,坚持训练,以尊重患者不让患者反感、闹情绪为原则。并且,训练患者要循序渐进,先亲自协助患者完成训练,再指导患者完成,然后监督患者完成,最后让患者主动完成,鼓励并赞扬患者自理的行为,提高患者自信心。

1.1.3 临床干预对患者的认知训练 首先要协助患者确认所住的病区或住址、房间、卫生间等现实环境。患者的床位最好固定,不要频繁更换。其次还应注意纠正患者错误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概念。可将规律的每日活动制成大而醒目的时间表贴在患者常去的场所。开始时工作人员经常提醒患者看表,让他知道什么时间应做什么。在患者床头、饭厅、厕所、花园等处设立醒目的标记,以便强化患者对地点的记忆。训练者与患者接触时,要反复自我介绍并让患者记忆探视家属及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身份。再次进行开发智力、记忆训练。鼓励患者回忆过去生活经历,每天要求患者最亲密、熟悉的人反复讲述过去生活、工作中最难忘、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往事,以加强记忆诱导,或讲一些鼓励性语言,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帮助认识目前生活中的人物与事件。进行拼图游戏,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针对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让老人回答。加强数字概念和计算能力的训练,如数目顺序、实物数量辨认等。

1.1.4 临床干预对患者的安全护理 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防跌倒、锐器伤、误服等意外。居住环境地面保持平整、防滑。厕所选用坐式马桶,墙壁装把手,床不宜过高,设有护栏,家具高度适宜,不用玻璃装饰,锐利器隐藏。洗漱、喝水水温不能太高。病房不放药品,所有药品都由护士1日3餐按时发放,不让患者直接接触电线、电器开关、热水瓶等。另外,患者外出活动时要有人陪同,戴手腕带。在患者衣兜里装上写有老人姓名、诊断、联系电话、入住科室等信息的布卡片用缝线固定,以防走失。

1.1.5 临床干预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待患者时态度温和、亲切、有耐心,护理患者时周到体贴,积极主动的关心照顾患者,密切注意患者情绪变化,保护患者自尊心。遇患者情绪悲观时耐心询问原因,必要时给予开导并转移注意力。注意进行各项训练时多安慰、多支持、多鼓励患者,同时注意多尊重患者。鼓励家属多来院探视,多陪伴,以消除其孤独寂寞感。从各方面让患者的心理要求得到满足。心理护理干预能稳定患者情绪,对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的继续治疗有支持作用。

1.2 调查研究的评价标准设定 两组患者均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表(ADL)、Barthel指数评定表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共10项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洗脸、梳头、刷牙、刮脸)、穿衣(包括系带)、控制大便、控制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平地45m)、上下楼梯。正常总分100分,60分以上者为良,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者为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帮助。40-20分者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20分以下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Barthel指数40分以上者康复治疗效益最大。评价时间为干预前、干预后2个月、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见表1。

2 加强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干预的措施研究

积极的护理行为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有显著提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1 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因进行性智力衰退,多数患者自理能力差。因此,做好痴呆患者的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及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病区要建立患者生活护理常规,分床包干,责任到人,根据患者自理程度选择“全补偿”、“半补偿”或“支持教育法”,即对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采用全补偿,聘请护工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对有部分自理能力患者采用半补偿法,除加强督促、训练外,做好躯体疾病护理,给予必要协助。对行为紊乱、生活懒散尚能自理的患者采用支持教育法,做好健康宣教,加强督促与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设置病区,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如要尽可能使用木质地板,保持清洁、干燥;病房、卫生间、活动室应有醒目标记,走廊、厕所等应有扶手;床铺加床栏等。长期卧床患者应垫气垫或骨突部位垫气圈,建立翻身卡,1-2h翻身1次,做好压疮护理;加强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饮食;对无牙齿及吞咽困难的患者应选择营养丰富、口感好的流质、匀浆或营养稀饭等,确保营养供给,增强抵抗力;对步态不稳、行走困难的患者应有人搀扶。随天气变化及时给患者增减衣服,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2.2 注意对患者的躯体疾病护理 躯体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老年痴呆患者躯体疾病多,病情变化快,而患者反应迟钝、缺乏主诉,病情变化时不易被发现。因此,护士除具备精神科知识外,还应掌握内外科知识及急救技能。熟悉老年痴呆患者生理、心理特点,观察病情要仔细、认真,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赢得抢救时间。老年病房应设重症监护室,配备先进的监护系统及急救器械,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2.3 做好对患者的精神症状护理 本文资料显示,老年痴呆病40.00%有幻觉,71.43%行为紊乱,60.95%有攻击行为。因此,要做好患者精神症状的护理。掌握接触痴呆患者技巧,注意语言的艺术性,避免激惹患者。组织患者参加游戏及一些娱乐活动,与患者谈他们感兴趣的事,以分散注意力,让患者听喜爱的音乐,通过行为干预,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有报道:音乐能提高痴呆患者的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及认知能力,餐前半小时效果最佳。加强安全护理,仔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患者药物副反应。

2.4 适时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通过调查分析可见,很多的老年痴呆患者存在记忆、智能和定向障碍,少部分存在有肌萎缩,失去行走能力,应重视患者的康复训练,减少和预防废用性肌萎缩。记忆和思维训练,记忆力下降是痴呆患者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加重。应有意识训练患者记忆,每日活动安排由简单到复杂进行反复训练、让患者记住居住的环境、周围的人、物品放置的位置、最近进行的活动或发生的事,给患者一些数字卡片,训练患者从小到大排列或给患者一张列有物品的清单让患者归类等,以训练患者的综合分析、判断、推理和计算能力,以提高患者的记忆力,延缓衰退。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训练患者穿衣、行走、洗漱、进食、上厕所等,以提高患者自我料理能力。肌肉运动及移动训练,徒手或借助器械让患者进行各种改善运动功能的训练。长期卧床患者每日2次进行肢体被动锻炼,每次20min,防止肌肉萎缩。对不会走路的患者训练其旋转和移动运动,如先训练患者座位姿势和站立,再到跨步、行走,逐渐增加活动量。老年痴呆患者肺功能低,肺活量小,应定时翻身、拍背,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指导或帮助患者做扩胸训练,以改善肺活量,预防感染。积极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娱疗活动,如组织患者做保健操、拆纱片、看电视、昕音乐、打牌等。

2.5 做好心理护理 本组资料显示,46.67%老年痴呆患者存在沟通障碍,护士应掌握与老年痴呆患者的沟通技巧,关心爱护患者,与痴呆患者交谈时要目光注视,语调温和、语速慢,交谈内容应直接、简单,尽量选择患者感兴趣的事。对有语言障碍患者,可采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微笑、触摸、握手等,加强与痴呆患者沟通,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防止精神衰退。有报道对痴呆患者触摸可使患者对外界剌激变得灵敏,具有高效、无副反应及对身心有益的功效。经常与患者家属沟通,反映病情,要求亲属、晚辈常来探视,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3 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临床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适时地提供积极的日常生活护理,加强对患者自我照顾的能力的训练、认知训练、安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可以有效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对减轻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有效地延缓病况恶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樱,席翔.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新方法的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2).

[2] 李丽静.老年痴呆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05).

[3] 侯红波.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08,(04).

[4] 刘艳.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新方法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03).

[5] 梁艳萍,阿依古丽买买提.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干预[J].新疆医学,2008,(11).

篇11

人们在步入老年时期时,身体的各个脏器器官包括骨骼等都会出现衰老和下降,往往需要多于年轻人几倍的时间进行卧床休养[1]。如果不能做到良好的护理,对老年人的疾病康复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非常大的威胁[2]。从根本上提升了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老年患者并发症的产生[3]。本文通过对骨外科老年患者的全方位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180例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全方位组和传统组,每组各90例患者。其中全方位组患者中男52例,女88例。年龄58~83岁,平均年龄(65.5±5.4)岁。传统组患者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58.5±5.2)岁。其中28例老年患者为股骨骨折,45例老年患者为胫腓骨骨折,36例老年患者为踝骨骨折,36例老年患者为足部骨折,35例老年患者为膑骨骨折。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经过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位骨折患者,需要接受骨外科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老年患者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传统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的护理方法为对患者进行身体的体征和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对患者进行换药和输液。

对全方位组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主要的护理方法为: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以及并发症护理等。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患者出现的消极情绪进行积极的引导,保证患者能够通过心理护理确立治疗信心,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饮食护理主要是对患者进行禁忌饮食的指导和防范,确保患者能够在住院期间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并且保证饮食中不会出现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部位的功能锻炼。并发症护理是指,患者在接受手术后,有一定的几率会患有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康复速度和并发症的治疗,使患者能够做到真正彻底的康复。

1.3观察指标 主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在住院期间产生褥疮。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则由患者进行打分统计,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情况,10~8分为非常满意,7~5分为满意,4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全方位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传统组。其中,全方位组老年患者中出现褥疮的患者为6例,传统组患者中出现褥疮的患者为15例,两组患者出现褥疮的几率分别为6.66%及16.66%,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老年人的平均年龄也在逐渐的增高[4]。多数的老年人在经过骨外科的治疗后无法生活自理,而在卧床休息期间,老人的身体状态、心理状态都会产生变化,认为自己的疾病无法治愈,进而消极的对待治疗,从而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5]。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进行更加细致的护理和更多的心理关注,以保证老年患者能够带着最为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状态进行治疗,从而保证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主要要对老年患者的饮食健康、受伤部位功能锻炼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进行护理和观察。通过本文的实验研究可以看出,接受全方位护理的老年骨外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都有非常明显的提高,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方法,能够更加快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崔秀霞.全方位护理对骨外科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2:205-206.

[2]范亚辉.全方位护理对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26:47-48.

[3]陈帆,成玲.全方位护理对骨外科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8:380-381.